三字经二十二课教案设计

时间:2019-05-15 04:30: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字经二十二课教案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字经二十二课教案设计》。

第一篇:三字经二十二课教案设计

《三字经》第二十二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的第二十二课的课文,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三字经》第二十二课的课文,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意思

3、了解《愿保周朝八百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付诸实践。

(二)、过程与方法:本节课中,通过让学生以多种形式的朗读,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通过本课,了解周朝的历史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三字经》第二十二课的课文,掌握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这个故事,能够加上表情动作绘声绘色地讲这个故事。

三、教学方法:通过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等方法来加强对课文的理解,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来讲这个故事。.四、问题导入:

商朝末年,著名的贤人姜子牙隐居在渭水河边钓鱼,周文王找到他,亲自拉扯把他请回宫里,并对他说:“从我祖父起,就盼望着有贤人来辅佐我们,现在终于找到您了„„姜子牙就承若说:“愿保周朝八百年。”

五、互动合作

(一)小组合作学习这篇课文中的生字词,学习这篇课文中容易读错的字。

(二)、小组合作了解记忆课文的意思,回答以下问题:“

1、是谁建立了周朝?

2、周朝延续了多久?

3、从什么时候起周朝开始乱了?

4、东周分为哪两个时期?

5、春秋时出现了__,战国时期出现了____。

(三)、合作讲故事:愿保周朝八百年

六、展示交流

诛 载 辙 逞 霸 雄

1、是周武王建立了周朝

2、周朝延续了八百年

3、从周平王迁都时周朝的政治朝纲就开始乱了

4、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5、春秋时出现了春秋五霸、战国时出现了战国七雄 加上表情动作讲解故事:愿保周朝八百年

七、巩固扩展

西周的都城镐京,在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区西北东周的都城洛邑,在今河南洛阳王城公园一带,周代人称镐京为西都,洛邑为东都。后来,西汉的都城在长安,东汉的都城在洛阳,分别位于周代的西部、东都附近。因此,西安和洛阳,是中国历史上最悠久的古都。

八、布置作业

回家将第二十一课背诵默写下来,讲解故事。

九、板书设计:

周武王 伐 商

八百年

东周 西周

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箭头没标)

第二篇:三字经教案设计

《三字经》教学设计

钟传连

一、授课基本内容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二、授课目标

1.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应该怎么做

2、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重点)3.能使学生们换个角度看待科学

三、教学过程

1.朗读三字经前两段

2.前八句内容复习:(板书)善——教育——专,从小学习

今天我们继续来探讨怎么可以做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好人。

3.提问:请同学分享每周父母花多长时间陪你们?(如果你的爸妈很少陪你,你会有什么想法呢?)我们看看古代的一个同龄人是怎么做的。

讲解:“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讲黄香的故事)

分享同学们的感受

讲解:“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译文】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备注:这两句的故事很可能同学们都已经知道了,如果是这样,就请一个同学上前面讲,其他人补充。[爱的鼓励] 4.提问:

为什么他们会这么做?是什么在驱使他们?父母,兄长为你做过什么?(善,恩)

引入:感恩。

实施时,是由我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思考和跟着我的语音提示回忆父母是怎么无私的关爱我们的。然后请大家来分享。有的孩子真的有所悟,而有的不但配合,还总是睁眼。不过,我觉得当时助教体会得更深,学到了更多的东西。

5.讲述感恩的心的故事,听看手语歌《感恩的心》

6.深讲黄香和孔融两个故事,道出“孝悌”的原因。我们如何去感恩?(讨论:可以请助教帮助)黄香和孔融都是后来成为大官的人,可是人们记住的不是他们成为大官,而是他们儿时的这些故事。这是因为“感恩”自古就是中国人的精神内核,使我们最先要做到的。

7.孝悌了,就可以做善事了吗?我们还需要做什么:学习后两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译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联想:学无止境——(数学教育的发展)——科技兴国:请同学们为了理想好好学习各科文化知识。

8.总结

(1)朗读今日所学。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对父母、对家里的长辈、对老师。也可以用完整的话说向老师和同学们说说你的打算。

第三篇:三字经教案设计2

《三字经》教学设计

——《三字经》“——莹八岁--当自警”教学片断

金装镇中心小学

黄颖

教学内容:

《三字经》中的“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理解诗文内容明白只要努力用功读书,就会取得好成绩的道理。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莹八岁 能咏诗 泌七岁 能赋棋 彼颖悟 人称奇 尔幼学 当效之”,并且在熟读的基础上达到背诵。

3、明白学习别人的优点可以使自己进步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对“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内容及含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小黑板、图片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诗文、理解大意

三、明理品读

四、明理品读

五、拓展升华

六、总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四篇小故事,请同学们边听边想:这四个故事讲的都是什么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教师边出示图片边讲述祖莹吟诗、李泌赋棋、文姬辨琴、道韫咏吟的故事)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讲的是什么事?你从中知道了什么道理?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跟这四个故事有关的“三字经”。

二、初读诗文、理解大意

1、出示诗文,读准字音

(1)教师范读(教师语速适中,使学生听清字音)

(2)学生自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使学生读准字音)

(3)指名读(多种形式:拍手读,男、女生分读,小组读,接龙读……)

2、理解诗文

(1)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学生汇报,教师适时讲解:赋棋、彼、尔、效等字词的意思。(2)指名讲解诗文的意思(学生尝试讲解,教师适时补充)

(3)教师对诗文意思进行小结:北齐有个叫祖莹的人,八岁就能吟诗,后来当了秘书监著作郎。唐朝有个叫李泌的人,七岁就能以下棋为题而作出诗赋。他们两个人的聪明和才智,在当时很受人们的赞赏和称奇。你现在正是求学的开始,应该效法他们,努力用功地读书。

东汉末年的蔡文姬,从小便能分辨琴声的好坏,可以从琴声分辨出吉凶之兆。晋朝宰相谢安的侄女谢道韫能出口成诗。他们这些女孩子,既聪明又敏捷,你们这些男生应当自我警惕,好好努力,不分男女,只要是好榜样就要学习。

三、明理品读

1、北齐的祖莹、唐朝的李泌、东汉的蔡文姬、晋朝谢道韫为什么能有这样的成绩?

2、我们应该向他们俩学习什么?

3、让我们再来把这四句三字经有感情的读一读(自由读后齐读)

四、尝试背诵

1、自由背诵。自己小声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

2、师生互动,考考你

(1)老师考学生。老师说上句,学生接下句。(2)学生考老师。学生说上句,老师接下句

3、全班拍手背。

4、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好(过关者画上红旗)。

五、拓展升华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北齐的祖莹、唐朝的李泌、东汉的蔡文姬、晋朝谢道韫的故事,希望同学们能效法他们,从小就努力用功地读书,长大做一个有用的人。

七、板书设计: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八、教后反思

《三字经》是我们学校的校本课程。课前我积极准备,查阅了一些的资料,丰富自己的相关知识,以应对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各种疑问,并力争课堂教学上有一定的突破;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首先,我从什么是《三字经》引入,激发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探究欲望,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其次,在课堂上注重学生品德教育,从“勤学成才”的故事,启发学生,珍惜光阴,使每个同学更加发奋读书。

第三,在课堂上使用配乐朗读不仅活跃了气氛,更使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国古典音乐和古典文化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轻松的背下所学内容,得到教育。

此外,查找资料是中年级学生应该培养的能力,以查找自己喜欢的关于学习的内容为依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起,使学生的新知识有了扩展,还使学生对旧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真正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总之,本次课堂上,学生兴趣很高,课堂气氛活跃,他们能很快地掌握所学的内容,大部分学生都会初步背诵,教学目的达到,课堂效果良好,但还出现一些问题,因为现在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许多的知识,课堂上随时会提出各种问题,出现各种情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具有灵活的课堂教育机智,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

第四篇:三字经教案二十课时

字 经 教案

洲村小学三

第1课时

内容:课文第一课。目标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理解并掌握意思。过程设计:

1,朗读课文 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自性都是圆满的(此处“善”非善恶之善,是指刚出生的婴儿平等对待一切万物没有分别,像水一样纯净。每一个婴儿,父母的教导及生长的环境不同,教养、习惯以及对世界的认知也就不一样了。就像一张白纸,你在上面画什么写什么,他就呈现什么。),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善与恶及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如果懒惰不教育,那么就会偏离圆满的本性。教育最好的方法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样才可以学有所成。否则样样通,样样不精。并且养成浮躁的习气。)

3,齐读意思。4,齐背课文。5,学习故事。

6,作业:默写课文。

第2课时

内容:课文第2课。目标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理解并掌握意思。过程设计:

1,朗读课文 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3,齐读意思。4. 齐背课文。5,学习小故事。6,作业:默写课文。

第3课时

内容:课文第3课。目标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理解并掌握意思。过程设计: 1朗读课文 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过错。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3,齐读意思。4. 齐背课文。5,学习小故事。6,作业:默写课文。

第4课时

内容:课文第4课。目标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理解并掌握意思。过程设计: 1朗读课文 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译文】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译文】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3,齐读意思。4. 齐背课文。5,学习小故事。6,作业:默写课文。

第5课时

内容:课文第5课。目标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理解并掌握意思。过程设计: 1朗读课文 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译文】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译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3,齐读意思。4. 齐背课文。5,学习小故事。

6,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

第6课时

内容:课文第6课。目标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理解并掌握意思。过程设计: 1朗读课文 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译文】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译文】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译文】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相互之间遵守道义,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3,齐读意思。4. 齐背课文。5,学习小故事。

6,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

第7课时

内容:课文第7课。目标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理解并掌握意思。过程设计: 1朗读课文 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译文】再让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译文】说到东、南、西、北,这叫作“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译文】至于说到“五行”,那就是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

3,齐读意思。4. 齐背课文。5,学习小故事。6,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

第8课时

内容:课文第8课。目标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理解并掌握意思。过程设计: 1朗读课文 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译文】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做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保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译文】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梁,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3,齐读意思。4. 齐背课文。5,学习小故事。

6,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

第9课时

内容:课文第9课。目标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理解并掌握意思。过程设计: 1朗读课文 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译文】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

【译文】高兴叫作喜,生气叫作怒,悲伤叫作哀,害怕叫作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欲望叫作欲,合起来叫七情。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译文】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白色,这是我国古代传统的五种颜色,是人们的肉眼能够识别的。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译文】在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辩出来的,有酸、甜、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译文】我们的鼻子可以闻出东西的气味,气味主要有五种,即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译文】我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

3,齐读意思。4. 齐背课文。5,学习小故事。

6,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

第10课时

内容:课文第10课。目标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理解并掌握意思。过程设计: 1朗读课文 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译文】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祖父,祖父生父亲,父亲生我本身,我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译文】由自己的儿子、孙子再接下去,就是玄孙和曾孙。从高祖父到曾孙称为“九族”。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

3,齐读意思。4. 齐背课文。5,学习小故事。

6,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

第11课时 内容:课文第11课。目标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理解并掌握意思。过程设计: 1朗读课文 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译文】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译文】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们就会对他忠心耿耿了。

此十义,人所同。当师叙,勿违背。

【译文】前面提到的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人人都应遵守的,千万不能违背。

3,齐读意思。4. 齐背课文。5,学习小故事。

6,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

第12课时

内容:课文第12课。目标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理解并掌握意思。过程设计: 1朗读课文

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译文】凡是教导刚入学的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译文】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

3,齐读意思。4. 齐背课文。

5,学习小故事和文化小课堂:(1)读。(2)略讲。6,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

第13课时

内容:课文第13课。目标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理解并掌握意思。过程设计: 1朗读课文

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译文】《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的有关孔子言论是一部书。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译文】《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

3,齐读意思。4. 齐背课文。

5,学习小故事和文化小课堂:(1)读。(2)略讲。6,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

第14课时

内容:课文第14课。目标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理解并掌握意思。过程设计: 1朗读课文

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

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

【译文】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孔伋,“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变的意思。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译文】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3,齐读意思。4. 齐背课文。

5,学习小故事和文化小课堂:(1)读。(2)略讲。6,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

第15课时

内容:课文第15课。目标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理解并掌握意思。过程设计: 1朗读课文

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

四书熟,孝经通。如六经,始可读。

【译文】把四书读熟了,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译文】《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乐》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应当仔细阅读。

3,齐读意思。4. 齐背课文。

5,学习小故事和文化小课堂:(1)读。(2)略讲。6,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

第16课时

内容:课文第16课。目标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理解并掌握意思。过程设计: 1朗读课文

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译文】《连山》、《归藏》、《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三部书,这三部书合称“三易”,“三易”是用“卦”的形式来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的书籍。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译文】《书经》的内容分六个部分:一典,是立国的基本原则;二谟,即治国计划;三训,即大臣的态度;四诰,即国君的通告;五誓,起兵文告;六命,国君的命令。

3,齐读意思。4. 齐背课文。

5,学习小故事和文化小课堂:(1)读。(2)略讲。6,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

第17课时

内容:课文第17课。目标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理解并掌握意思。过程设计: 1朗读课文

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译文】周公著作了《周礼》,其中记载着当时六宫的官制以及国家的组成情况。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译文】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释《礼记》,传述和阐扬了圣贤的著作,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

3,齐读意思。4. 齐背课文。

5,学习小故事和文化小课堂:(1)读。(2)略讲。6,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

第18课时

内容:课文第18课。目标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理解并掌握意思。过程设计: 1朗读课文 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译文】《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四诗,它是一种内容丰富、感情深切的诗歌,实在是值得我们去朗诵的。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译文】后来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也就跟着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秋》,在这本书中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的褒贬以及对各国善恶行为的分辩。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译文】三传就是羊高所著的《公羊传》,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它们都是解释《春秋》的书。

3,齐读意思。4. 齐背课文。

5,学习小故事和文化小课堂:(1)读。(2)略讲。6,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

第19课时

内容:课文第19课。目标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理解并掌握意思。过程设计: 1朗读课文

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译文】经传都读熟了然后读子书。子书繁杂,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来读,并且要记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译文】五子是指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他们所写的书,便称为子书。

3,齐读意思。4. 齐背课文。

5,学习小故事和文化小课堂:(1)读。(2)略讲。6,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

第20课时

内容:课文第20课。目标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理解并掌握意思。过程设计: 1朗读课文 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译文】经书和子书读熟了以后,再读史书、读史时必须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他们盛衰的原因,才能从历史中记取教训。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译文】自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都能勤政爱民、非常伟大,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译文】黄帝之后,有唐尧和虞舜二位帝王,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肖,而把帝位传给了才德兼备的舜,在两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称颂。

3,齐读意思。4. 齐背课文。

5,学习小故事和文化小课堂:(1)读。(2)略讲。6,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

第五篇:三字经教案二十课时

第1课时

一、内容: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二、目标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理解并掌握意思。

三、过程设计: 1朗读课文

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自性都是圆满的(此处“善”非善恶之善,是指刚出生的婴儿平等对待一切万物没有分别,像水一样纯净。每一个婴儿,父母的教导及生长的环境不同,教养、习惯以及对世界的认知也就不一样了。就像一张白纸,你在上面画什么写什么,他就呈现什么。),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善与恶及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如果懒惰不教育,那么就会偏离圆满的本性。教育最好的方法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样才可以学有所成。否则样样通,样样不精。并且养成浮躁的习气。)

3齐读意思。4齐背课文。5学习故事。6作业:默写课文。教后记:

第2课时

一、内容: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二、目标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理解并掌握意思。

三、过程设计: 1.朗读课文

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3齐读意思。4齐背课文。5学习小故事。6作业:默写课文。教后记:

第3课时

一、内容: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二、目标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理解并掌握意思。

三、过程设计: 1朗读课文

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过错。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3齐读意思。4齐背课文。5学习小故事。6作业:默写课文。教后记:

第4课时

一、内容: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二、目标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理解并掌握意思。

三、过程设计: 1朗读课文

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译文】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译文】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3齐读意思。4齐背课文。5学习小故事。6作业:默写课文。教后记:

第5课时

一、内容: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二、目标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理解并掌握意思。

三、过程设计: 1朗读课文

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译文】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译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3齐读意思。4齐背课文。5学习小故事。

6,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 教后记:

第6课时

一、内容: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二、目标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理解并掌握意思。

三、过程设计: 1朗读课文

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译文】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译文】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译文】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相互之间遵守道义,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3齐读意思。4齐背课文。5学习小故事。

6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 教后记:

第7课时

一、内容: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二、目标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理解并掌握意思。

三、过程设计: 1朗读课文

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译文】再让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译文】说到东、南、西、北,这叫作“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译文】至于说到“五行”,那就是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

3齐读意思。4齐背课文。5学习小故事。

6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 教后记:

第8课时

一、内容: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二、目标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理解并掌握意思。

三、过程设计: 1朗读课文

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译文】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做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保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译文】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梁,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3齐读意思。4齐背课文。5学习小故事。

6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 教后记:

第9课时

一、内容: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二、目标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理解并掌握意思。

三、过程设计: 1朗读课文

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译文】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

【译文】高兴叫作喜,生气叫作怒,悲伤叫作哀,害怕叫作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欲望叫作欲,合起来叫七情。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译文】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白色,这是我国古代传统的五种颜色,是人们的肉眼能够识别的。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译文】在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辩出来的,有酸、甜、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译文】我们的鼻子可以闻出东西的气味,气味主要有五种,即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译文】我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

3齐读意思。4齐背课文。5学习小故事。

6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 教后记:

第10课时

一、内容: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二、目标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理解并掌握意思。

三、过程设计: 1朗读课文

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译文】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祖父,祖父生父亲,父亲生我本身,我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译文】由自己的儿子、孙子再接下去,就是玄孙和曾孙。从高祖父到曾孙称为“九族”。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

3齐读意思。4齐背课文。5学习小故事。

6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 教后记:

第11课时

一、内容: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二、目标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理解并掌握意思。

三、过程设计: 1朗读课文

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译文】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译文】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们就会对他忠心耿耿了。

此十义,人所同。当师叙,勿违背。

【译文】前面提到的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人人都应遵守的,千万不能违背。

3齐读意思。4齐背课文。5学习小故事。

6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 教后记:

第12课时

一、内容: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二、目标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理解并掌握意思。

三、过程设计: 1朗读课文

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译文】凡是教导刚入学的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译文】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

3齐读意思。4齐背课文。

5学习小故事和文化小课堂:(1)读。(2)略讲。6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 教后记:

第13课时

一、内容: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二、目标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理解并掌握意思。

三、过程设计: 1朗读课文

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译文】《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的有关孔子言论是一部书。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译文】《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

3齐读意思。4齐背课文。

5学习小故事和文化小课堂:(1)读。(2)略讲。6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 教后记:

第14课时

一、内容: 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

二、目标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理解并掌握意思。

三、过程设计: 1朗读课文

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

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

【译文】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孔伋,“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变的意思。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译文】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3齐读意思。4齐背课文。

5学习小故事和文化小课堂:(1)读。(2)略讲。6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 教后记:

第15课时

一、内容: 四书熟,孝经通。如六经,始可读。

二、目标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理解并掌握意思。

三、过程设计: 1朗读课文

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

四书熟,孝经通。如六经,始可读。

【译文】把四书读熟了,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译文】《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乐》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应当仔细阅读。齐读意思。4 齐背课文。

5学习小故事和文化小课堂:

13(1)读。(2)略讲。6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 教后记:

第16课时

一、内容: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二、目标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理解并掌握意思。

三、过程设计: 1朗读课文

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译文】《连山》、《归藏》、《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三部书,这三部书合称“三易”,“三易”是用“卦”的形式来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的书籍。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译文】《书经》的内容分六个部分:一典,是立国的基本原则;二谟,即治国计划;三训,即大臣的态度;四诰,即国君的通告;五誓,起兵文告;六命,国君的命令。

3齐读意思。4齐背课文。

5学习小故事和文化小课堂:(1)读。(2)略讲。6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 教后记:

第17课时

一、内容: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二、目标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理解并掌握意思。

三、过程设计: 1朗读课文

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译文】周公著作了《周礼》,其中记载着当时六宫的官制以及国家的组成情况。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译文】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释《礼记》,传述和阐扬了圣贤的著作,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

3齐读意思。4齐背课文。

5学习小故事和文化小课堂:(1)读。(2)略讲。6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 教后记:

第18课时

一、内容: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二、目标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理解并掌握意思。

三、过程设计: 1朗读课文

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译文】《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四诗,它是一种内容丰富、感情深切的诗歌,实在是值得我们去朗诵的。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译文】后来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也就跟着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秋》,在这本书中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的褒贬以及对各国善恶行为的分辩。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译文】三传就是羊高所著的《公羊传》,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它们都是解释《春秋》的书。

3齐读意思。4齐背课文。

5学习小故事和文化小课堂:(1)读。(2)略讲。6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 教后记:

第19课时

内容:课文第19课。目标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理解并掌握意思。过程设计: 1朗读课文

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译文】经传都读熟了然后读子书。子书繁杂,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来读,并且要记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译文】五子是指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他们所写的书,便称为子书。

3齐读意思。4齐背课文。

5学习小故事和文化小课堂:(1)读。(2)略讲。6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

第20课时

内容:课文第20课。目标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理解并掌握意思。过程设计: 1朗读课文

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译文】经书和子书读熟了以后,再读史书、读史时必须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他们盛衰的原因,才能从历史中记取教训。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译文】自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都能勤政爱民、非常伟大,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译文】黄帝之后,有唐尧和虞舜二位帝王,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肖,而把帝位传给了才德兼备的舜,在两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称颂。

3齐读意思。4齐背课文。

5学习小故事和文化小课堂:(1)读。(2)略讲。6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

下载三字经二十二课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字经二十二课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字经幼儿园小班教案设计

    三字经幼儿园小班教案设计 篇一:三字经幼儿园小班教案活动目标1、理解“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的含义,并能初步诵读。2、能用“哎”及时回答他人的呼唤,知道大人吩咐的事......

    三字经二十一.教案设计doc

    《三字经》第二十一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的第二十一课的课文,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 通过学习《......

    三字经二十六课教学设计

    《三字经》第二十六课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地位,培养孩子主动识字的愿望,激发孩子主动识字的兴趣,让孩子愿意识字,喜欢识字,逐步 形成识字能力,为今后自主识字、......

    爱情二十二课,爱情的现实(精选五篇)

    爱情是一种瞬间的快感,所以我们总感叹它的流逝。有人说“爱情抵不住现实的消磨”,我们就来看看,这些“现实的消磨”都是什么?你和一个人越亲密,会越多看到他的疲惫 你爱上一个人......

    三字经教案设计1[五篇材料]

    《三字经》教学设计 ——《三字经》“——苏老泉--宜立志”教学片断 金装镇中心小学黄颖 设计理念: 将厚重的中华文化融入儿童的阅读理解过程之中,给儿童以浸润,给儿童以重染。......

    快乐汉语 二十二课 我去过故宫 教案

    我去过故宫 一、 教学理论 1、教材选择:快乐汉语第二册 第八单元 第二十二课 2、教学对象:学习一年汉语的泰国中学生,已经掌握350个常用汉字,可用汉语常用句式简单表达。 3、教......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二十二课教案(精选五篇)

    二十二*雨中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中新词及含义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4.培养学生同情人、帮助人的爱心,受到助人为乐的教育。 教......

    快乐汉语_二十二课_我去过故宫_教案(5篇范例)

    我去过故宫 一、 教学理论 1、教材选择:快乐汉语第二册 第八单元 第二十二课 2、教学对象:学习一年汉语的留学生,已经掌握350个常用汉字,可用汉语常用句式简单表达。 3、教学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