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第2阶段测试题2b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第二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建筑制图与识图》第四章至第五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 层次: 专业: 学号: 身份证号: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用素线法取点时,所作的辅助素线是否一定过锥顶?(A)A、一定 B、一定不 C、不一定 2.投射方向垂直于投影面时所得到的轴测图是(B)A、斜二测投影 B、正轴测投影 C、斜轴测投影 D、正面投影
3.在正等轴测图中,为了使得作图更加简单,将各轴向系数简化为1,则轴向放大比例为(C)A、1.22:1 B、1.41:1 C、1:1 D、2:1 4.当截平面倾斜于柱轴时,截交线为(C)A、圆 B、直线 C、椭圆 D、曲线 5.当截平面垂直于柱轴时,截交线为(B)A、圆 B、直线 C、椭圆 D、曲线
6.在曲面按一定约束条件运动形成过程中,母线运动到曲面上的任一位置时,称为曲面的(B)A、导线 B、素线 C、母线 D、子线 7.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一般情况下是一条(B)A、不封闭的平面曲线 B、封闭的平面曲线 C、不封闭的平面折线 D、封闭的平面折线 8.下面关于锥状面的定义,正确的叙述是(B)
A、一直母线沿着两条曲导线运动,且始终通过一定点而形成的曲面 B、一直母线沿着一条曲导线运动,且始终通过一定点而形成的曲面
C、一直母线沿着一曲导线和一直导线运动,且始终平行于导平面而形成的曲面 D、一直母线沿着一条曲导线和一条直导线运动,且始终平行于一导线而形成的曲面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物体的一个单面投影只能反映二个向度,无法表达三个向度的空间形体。B、当两个物体的正面投影相同,则这两个物体相同。C、当两个物体的正面和侧面投影相同,则这两个物体相同。D、当两个物体的正面和水平面投影相同,则这两个物体相同。
10.将形体连同确定其空间位置的直角坐标系,用平行投影法,沿S方向投射到选定的一个投影P上,所得到的投影称为(C)
A、标高投影图 B、正投影图 C、轴测投影图 D、透视图
二、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你认为对的打“√”,错的“×”,不需要改错。)(√)1.组合体尺寸标注时,尺寸尽可能标注在图形之外,但是为了避免尺寸界线过长或与过多的图形相交,在不影响图形清晰的情况下,也可以标注在图形内部。
(×)2.为了使得组合体尺寸标注清晰,标注时应该做到间隔均匀、由大到小向内排列。
(√)3.图样比例是指图形与其事物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1:50表示图上尺寸为1而事物尺寸为50。(√)4.拉丁字母、阿拉伯数字和罗马数字可以写成直体或斜体,但是其与汉字写在一起时宜写成直体。(√)5.连续二素线相互相交的直线面称为锥面。
(×)6.在三面正投影图中,侧立面图能反映形体的尺寸是长、宽和高。(×)7.在二等正轴测投影中,变形系数(即轴向伸缩系数)p, q相等。(√)8.连续二素线相互平行的直线面称为柱面。
(×)9.在三面正投影图中,侧立面图能反映形体的尺寸是长和高。(×)10.三个投影面展开时,H投影面保持不变的。
三、作图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20分,共60分)
1.补绘被截圆锥的另外两面投影。
2.补绘形体的H面投影。
3.补绘组合形体的H面投影.
第二篇:食品毒理学第2阶段测试题2b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第二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 《食品毒理学》第七章至第十二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是检查受试外源化学物能否通过妊娠母体引起胚胎毒性或后代畸形的动物试验。
A、雌性生殖毒性试验B、急性毒性试验C、致突变试验D、致畸试验
2、细胞或生物体的一套完整的遗传物质称为()。
A、基因组B、染色体C、基因D、核酸
3、迄今为止,只有()可以准确判别人类致癌物的致癌性。
A、急性毒性试验B、致畸试验C、致突变试验D、动物诱癌试验
4、化学物对免疫系统的作用具有(),同一化学物可在不同条件下分别表现为对机体的免疫抑制或过敏。
A、互动性B、单相性C、双相性D、累加性
5、对毒理学试验不仅要了解每项试验所能说明的问题,还应该了解试验的(),以便为安全性评价作出一个比较恰当的结论。
A、设计方案B、详细步骤C、合理结论D、局限性和难以说明的问题
6、原位杂交是在保持组织、细胞或染色体原有形态结构的基础上,对其内部()进行检测及定位的分子生物学手段。
A、特殊核酸序列B、染色体C、基因D、基因组
7、已证实,重金属铅可干扰下丘脑-垂体-睾丸轴的正常功能,主要是影响()的释放。
A、前列腺激素B、睾酮C、促性腺释放激素D、雄激素
8、化学致突变物造成的DNA损伤,在DNA复制过程中转变为()的变化,导致基因突变。
A、基因组B、碱基排列顺序C、染色体D、基因
9、抗原性物质进入机体后激发免疫细胞活化、分化和效应的过程称为()。
A、免疫分化B、免疫调节C、免疫诱导D、免疫应答
10、分子毒理学探讨众多外源化合物对生物机体组织中的各种分子,特别是()的作用机制。
A、聚合物B、有机分子C、生物大分子D、生物分子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2至4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由外源化学物引起的胚胎毒性具体表现在()等几个方面。
A、胚胎死亡B、生长发育迟缓C、胎儿先天缺陷和畸形D、功能发育不全
2、化学物致突变物对纺锤体的毒作用机制包括()等。
A、与微管蛋白二聚体结合B、与微管上的巯基结合C、破坏已组装的微管D、妨碍中心粒移动
3、以下可能是DNA上化学致癌物靶子的是:()。
A、前癌基因B、表达基因C、抑癌基因D、引导区基因
4、免疫球蛋白包括IgG和()等五类。
A、IgMB、IgAC、IgDD、IgE5、完整的毒理学评价通常可划分为()等四个阶段的试验研究,并结合人群资料进行。
A、急性毒性试验B、亚急性毒性试验和致突变试验
C、亚慢性毒性试验和代谢试验D、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
6、PCR技术主要过程由()三个步骤反复的循环组成。
A、变性B、退火C、延伸D、共聚
7、临床和动物实验中常检测()的变化,并结合精子生成过程中各阶段细胞的功能和形态学改变,评价外源化学物的生殖毒性。
A、乳酸脱氢酶B、山梨醇脱氢酶C、鸟氨酸脱氢酶D、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8、根据作用方式和引起的后果的不同,基因突变可分为三个类型:()。
A、碱基置换B、移码C、畸变D、大段损伤
9、目前所使用所化学毒物致癌性判别系统分为三大类,包括()。
A、短期试验B、动物诱癌试验C、急性毒性试验D、人类流行病学观察
10、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中要进行的试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
A、收集化学物质有关的基本资料B、了解化学物质的使用情况
C、选用人类实际接触和应用的产品形式进行试验D、选择试验动物
三、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你认为对的打 “√”,认为错的打“×”,不需要改错。)
1、引起化学突变的关键是需要致突变物与DNA发生共价结合反应。()
2、化学致癌物作用的非DNA 靶子包括作用与纺锤丝系统和作用于与DNA修复或基因表达调控有关的酶系统。()
3、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触发是单个基因表达的结果。()
4、免疫系统作为化学毒物攻击的靶部位,其毒性反应可使免疫活性改变。()
5、毒理学安全性评价中选择的试验动物种类对受试化学物的代谢方式应尽可能阈人类相近。()
6、一般来说,用于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的主试物应采用工业品或市售商品,而不是纯化学品。()
7、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技术能确定基因变异的类型和部位。()
8、流式细胞术就是对于处在快速直线流动状态中的细胞或生物颗粒进行多参数、快速的定量分析和分选的技。()
9、细胞内的钙有结合钙和离子钙两种形式,二者都具有生理活性。()
10、蛋白质缺乏将引起酶蛋白合成减少及酶活性降低,使毒物代谢减慢,机体对多数毒物的解毒能力降低,毒物毒性增加。()
四、名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
1、致畸试验
2、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3、危险度评价
4、超敏反应
5、遗传毒性致癌物
五、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致畸试验中选用的动物及其优缺点是什么?
2、列举8种常用的致突变试验?
3、简述免疫毒理学的主要任务。
4、简述PCR技术原理。
5、简述细胞毒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六、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20分。)
1、试述化学致癌物物诱发肿瘤的特点及机体抗肿瘤的免疫机制。
附: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D2、A3、D4、C5、D6、A7、C8、B9、D10、C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ABCD2、ABCD3、AC4、ABCD5、ABCD6、ABCD7、ABCD8、ABD9、ABD10、ABCD
三、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名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
1、致畸试验:是检查受试外源化学物能否通过妊娠母体引起胚胎毒性或后代畸形的动物试验。
2、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是通过动物实验和对人群的观察,阐明待评物质的毒性及潜在的危害,决定其能否进入市场或阐明安全使用的条件,以达到最大限度的减小其危害作用、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
3、危险度评价:是在综合分析人群流行病学观察、毒理学试验、环境监测和健康监护等多方面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化学毒物损害人类健康的潜在能力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以判断损害可能发生的概率和严重程度。
4、超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5、遗传毒性致癌物:化学致癌物或其代谢物与DNA共价结合,引起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结构和数量的改变导致癌变,称为遗传毒性致癌物。
五、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答:首先说明致畸试验中选用什么动物,然后对期优缺点进行论述。具体答案为: 致畸试验中一般选用两种哺乳动物,首先为大鼠,此外可采用小鼠和家兔。
大鼠作为致畸试验首选动物的原因,一是大鼠对大多数外源化学物的代谢过程,基本与人类接近;二是大师的受孕率较高,每窝产仔可达8~12只,易获得所需样本数;三是胎仔大小适中,易观察畸形情况。缺点是大鼠对外源化学物的代谢速率较快,对致畸物的易感性较低,易出现假阴性结果。同时,大鼠的胎盘结构也与人类有一定差异。小鼠对某些致畸物虽然较敏感,但自然畸形发生率较大鼠高,且胎仔小,不易检查。
2、答:首先列举常用的致突变试验名称,然后稍加论述。具体答案为:
(一)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
(二)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突变试验
(三)微核试验(MNT)
(四)染色体畸变试验
(五)显性致死试验
(六)程序外DNA合成试验(UDS试验)
(七)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试验
(八)果蝇伴性隐性致死试验
(九)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试验
(十)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十一)转基因动物致突变检测系统
3、答:首先说明免疫毒理学的主要任务,然后稍加论述。具体答案为:
免疫毒理学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化学毒物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借助于啮齿动物试验,监测和评估化学毒物引起的免疫系统的不良反应,进而确定期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4、答:首先介绍什么是PCR技术,然后对其原理稍加说明。具体答案为:
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技术称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又称无细胞克隆技术,是一种对特定的DNA片段在体外进行快速扩增的新方法。其主要过程由变性、退火和延伸三个步骤反复的循环组成。首先,在高温下(95℃,5min),待扩增的DNA双链受热变性,成为两条单链DNA模板;而后在较低温度条件下(37~55℃,30s),两条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引物与互补的单链DNA模板结合,形成部分双链;再在高温条件下(72℃,2—5min),通过DNA聚合酶(Taq酶)作用,以引物3′端为合成起点,单核苷酸为原料,沿模板以5′—3′方向延伸,合成DNA新链。这样,每一双链的DNA模板,经过一次解链、退火和延伸三个步骤的热循环后就形成两条双链DNA分子。
5、答:首先介绍细胞毒理学的概念,然后介绍其主要研究内容并加以说明:
(1)研究外源性有害因子对机体的细胞毒性作用及特异细胞毒作用
(2)研究细胞毒物代谢
(3)研究毒物的细胞毒效应作用机制
(4)研究外源性有害因子的致癌作用
(5)进行药物筛选
六、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20分。)
1、答:首先说明化学致癌物物诱发肿瘤的特点,然后具体论述机体抗肿瘤的免疫机制。具体答案为:
化学致癌物诱发肿瘤的特点:
1)化学致癌物诱发肿瘤抗原性的强度
2)化学致癌物诱发肿瘤抗原的特异性
机体抗肿瘤的免疫机制:
1)细胞免疫机制
(1)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2)NK细胞的杀伤作用
(3)巨噬细胞的抗瘤作用
(4)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
(5)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2)体液免疫机制
第三篇:房屋建筑学第2阶段测试题2b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第二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房屋建筑学》第二篇第一章至第二篇第四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 层次: 专业: 学号: 身份证号: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0分)
1、一幢建筑物一般由____基础_____、__墙(或柱)___、__楼地层___、__屋顶____、_楼梯_门窗等组成。
2、__基础___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受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它们传给___地基_____。
3、地基土质均匀时,基础应尽量__浅埋___,但最小埋深应不小于__500mm__。
4、基础按构造类型不同分为_单独基础__、_条形基础_、_井格基础_、_片筏基础等。
5、基础的埋置深度与_建筑物的荷载_、地基土质的分布、_地下水位的高低_等因素有关外,还需考虑周围环境与具体工程特点。
6、我国标准粘土砖的规格为___240mm×115mm×53mm__。
7、墙体按其构造及施工方式不同有_实体墙__、_空体墙__和组合墙等。
8、散水的宽度一般为_600~1000mm_,当屋面挑檐时,散水宽度应为_挑檐宽度+200mm_。
9、钢筋混凝土圈梁的宽度宜与__墙厚_相同,高度不小于_120mm___。
10、空心砖隔墙质量轻,但吸湿性大,常在墙下部砌_3~5皮_粘土砖。
11、钢筋混凝土楼板按施工方式不同分为_现浇式_、_预制式__和装配整体式楼板三种。
12、木地面的构造方式有_空铺式__、_实铺式_和粘贴式三种。
13、顶棚按其构造方式不同有_直接式_和_悬吊式_两大类。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1、组成房屋的构件中,下列既属承重构件又是围护构件的是(A)。A: 墙、屋顶 B: 楼板、基础 C: 屋顶、基础 D: 门窗、墙
2、下面属于柔性基础的是(A)
A: 钢筋混凝土基础 B: 毛石基础 C: 素混凝土基础 D: 砖基础
3、桩基按承受荷载的方式可分为(D)。
A:预制桩、灌注桩 B:钢筋混凝土桩 端承桩 C:摩擦桩 混凝土桩 D:摩擦桩 端承桩
4、墙体按受力情况分为(D)。①山墙 ②承重墙 ③非承重墙 ④内墙 ⑤空体墙 A: ①④⑤ B: ②⑤ C: ③④ D: ②③
5、在墙体设计中,为简化施工,避免砍砖,凡墙段长度在1500mm以内时,应尽量符合砖模即(C)。
A: 115mm B: 120mm C: 125mm D: 240m
6、天然大理石墙面的装饰效果较好,通常用于以下部位:(A)。①外墙面 ②办公室内墙面 ③门厅内墙面 ④卧室内墙面 ⑤卫生间内墙面 A: ①③ B: ②④⑤ C: ①④ D: ②
7、使用材料的不同,楼板可分为(A)。
A: 木楼板、钢筋混凝土楼板、压型钢板组合楼板 B: 钢筋混凝土楼板、压型钢板组合楼板、空心板 C: 肋梁楼板、空心板、压型钢板组合楼板 D: 压型钢板组合楼板、木楼板、空心板
8、现浇肋梁楼板由(C)现浇而成。
A: 混凝土、砂浆、钢筋 B: 柱、次梁、主梁 C: 板、次梁、主梁 D: 砂浆、次梁、主梁
9、地坪层由(B)构成。
A: 面层;结构层;垫层;素土夯实层 B: 面层;找平层;垫层;素土夯实层 C: 面层;结构层;垫层;结合层 D: 构造层;结构层;垫层;素土夯实层
10、挑阳台的结构布置可采用(A)方式。
A: 挑梁搭板、悬挑阳台板 B: 砖墙承重、梁板结构 C: 横墙承重 挑梁搭板 D: 重墙承重 悬挑阳台板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0分)
1、刚性基础 :凡由刚性材料制作、手刚性角限制的基础,称为刚性基础。
2、隔墙 :分隔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非承重内墙。
3、勒脚 : 外墙外侧与室外地面交界处的竖向保护构件。
4、无梁楼板 :指等厚的平板直接支承在墙上或柱上。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计20分)
1、影响建筑构造设计的因素有哪些? 1.外界因素 如:风、雨、雪、火灾、化学腐蚀、地震等。2.物质技术条件 如:建筑材料、施工技术、结构形式等。3.经济条件影响
2、影响基础埋置深度的因素有哪些? 1,建筑物的使用性质、2,建筑物的荷载大小、3,地基土层构造、4.地下水位高低、5.地基土的冻结深度;6.相邻建筑基础深埋情况。
3、水平防潮层的位置如何确定? 1,当室内地面垫层为不透水材料时,其位置应设在室内地面垫层高度范围内,一般为室内地面下一皮砖处。
2,当室内地面垫层为透水材料时,其位置通常设在室内地面面层高度处。
3.当墙身两侧室内地面标高不等时,应在墙身两侧地面附近设两道水平防潮层和一道垂直防潮层。
4、墙面装修按材料和施工工艺不同主要有哪几类,其特点是什么? 勾缝类:多用于砖墙的外表面,能保持砌体材料的本色及质地,因而称清水墙面。
抹灰类:属现场湿作业,其特点:材料来源广、施工操作简便、造价低廉。但饰面耐久性低。
易开裂、变色,且工效低。
贴面类:具有耐久性强、施工简便、工期短、质量高、装饰性好并易清洗等特点。目前应用较广泛。
铺钉类:通常有木质板墙面和金属薄板墙面。其中木质墙面具有美观大方、安装方便等特点,但防潮、防火性能欠佳:金属薄板墙面具有重量轻、外型美观、经久耐用、强度高等特点。
裱糊类:具有色彩艳丽、图案雅致,且耐水、抗油污、易清洁等优点。如PVC塑料墙纸、纺织物面墙纸等,常用与室内墙装修。
五、识图绘图题(10分)
举例说明散水与勒脚间的节点处理,并用材料引出线注明其做法。
第四篇:《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教学大纲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学分: 课程学时:36 课程安排: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一、课程开设的意义、作用和地位
本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讲授建筑工程图样的绘制、识读原理和方法。在现代工程建设中,无论是建筑房屋还是修建道路、桥梁、水利设施、电站等,都离不开工程图样。工程图样是表达设计意图、交流技术思想和指导工程施工的重要工具,被喻为工程界的“技术语言”。作为建筑工程方面的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绘图和阅读本专业的工程图样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从事工程技术工作。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贯彻国标要求,培养绘制和阅读土建图样的基本能力,并掌握仪器绘图、计算机绘图的方法。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研究在二维平面上表示三维形体的图示法;研究在平面图形上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图示法;掌握工程图样的绘制、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画图和读图的技能。
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投影的基本原理,通过制图理论的学习和制图作业的实践,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绘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掌握应用各种图示方法来表达土木工程建筑,为今后从事相关专业的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基本要求:
1、能正确使用绘图工具,有较熟练的绘图技能。
2、掌握正投影法的基础理论和作图方法;了解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和画法。
3、能绘制和识读建筑与结构施工图。所绘图样应符合制图国家标准,并具有较好的图面质量。
4、了解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知识。
5、培养认真负责的绘图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章
投影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 1.1 投影概念 1.2 正投影特性 1.3 点的投影 1.4 直线的投影 1.5平面的投影 教学时间:4学时
第二章
平面立体
教学内容: 2.1 概述
2.2平面立体的投影 2.3平面切割平面立体 2.4 两平面立体相交 教学时间:4学时
第三章
曲线、曲面与曲面立体
教学内容: 3.1 曲线
3.2 曲面的形成和分类 3.3 回转体及其表面上的点 3.4 曲面立体的截交线 3.5平面立体与曲面立体相交 3.6 两曲面立体相交 教学时间:6学时
第四章
轴测图
教学内容:
4.1 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4.2 正等轴测图 4.3 斜轴测图 教学时间:2学时
第五章
制图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 5.1 制图基本规定 5.2 绘图工具及仪器 5.3 几何作图
5.4平面图形的尺寸与线段分析 5.5 绘图的一般步骤 教学时间:4学时
第六章
组合体的投影图
教学内容: 6.1 概述
6.2 组合体的投影图画法 6.3 组合体投影图的尺寸标注 6.4 组合体投影图的阅读 6.5 徒手画图 教学时间:4学时
第七章
图样画法
教学内容:
7.1 投影法与视图配置 7.2 剖面图 7.3 断面图 7.4 简化画法 教学时间:4学时
第八章 建筑施工图
教学内容: 8.1 概述 8.2 总平面图 8.3 建筑平面图 8.4 建筑立面图 8.5 建筑剖面图 8.6 建筑详图 教学时间:4学时
第九章
街沟施工图
教学内容: 9.1 概述 9.2 基础图 9.3 预制装配式结构图 9.4 现浇整体式结构图 9.5 钢筋混凝土构件详图
第十章
建筑给水排水施工图
教学内容: 10.1 概述
10.2 室内给水排水施工图图
第十一章
AutoCAD绘图基础
教学内容: 11.1 概述 11.2 基本绘图命令 11.3 辅助绘图工具 11.4 二维图形编辑
11.5 图层、线型、颜色与特性 11.6 文字标注与编辑 11.7 尺寸标注与编辑 11.8 图块及图案填充 11.9 综合应用实例
四、课程教学的原则性建议
由于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及实践性,教学难点相对较多,需要极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缜密的逻辑性思维。因此上课难度较大,学生理解记忆也较为困难。为此,教学方法上将全过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教学法。
五、课程教学考核方法和标准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了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一定量的学生自学内容、课堂的讨论、指定和不指定时间的答疑、课程结束后的考查前夕安排2-3天的时间进行答疑辅导、课程结束后的试卷考查等环节。同时还要进行上课出勤考核,缺课累计时间超过课程总学时20% 的学生将失去考查资格。平时出勤考核与课堂表现占总成绩的40%,考查试卷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60%。
六、课程教学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莫章金、毛家华主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参考书目:
何铭新,郎宝敏,程星铭主编 《建筑工程制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莫章金等编著《建筑工程制图》 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T50001-2010)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T50103-2010)总图制图标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T50104-2010)建筑制图标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七、教学大纲编写人、审定人
本课程教学大纲由工程系专业教研室集体讨论审定,任课教师执笔编写。
第五篇:国际私法第2阶段测试题2b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第二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国际私法》第四章到第八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 层次: 专业: 学号: 身份证号: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1、关于识别的依据,各国法院都普遍采用(A)。A、法院地法说
B、准据法说 C、分析与比较法说 D、个案识别说
2、一个住所在意大利的英国公民未留遗嘱死亡,死后留有动产在英格兰。按照英国的冲突规则,动产继承依被继承人的住所地法,但意大利冲突规则规定动产继承依被继承人本国法,对这笔动产的继承如果英国法院最终适用其本国法来处理,即构成(A)。A、反致 B、转致 C、间接转致 D、双重转致
3、在司法实践中,关于先决问题的准据法确定,英国等普通法系国家一般主张(A)。A、依主要问题所属国冲突规则来选择先决问题的准据法 B、依法院地的冲突规则来选择先决问题的准据法
C、先决问题与法院地法还是与主要问题准据法何者关系更为密切,来决定适用何国的冲突规则来确定准据法
D、依第三国的冲突规则确定准据法 4、1878年法国最高法院对鲍富莱蒙案的判决是关于(B)的典型案例。A、先决问题 B、法律规避 C、反致 D、公共秩序保留
5、关于外国法的性质,英美普通法系国家多认为是(A)。A、事实
B、法律
C、既非事实也非法律 D、特殊的法律事实
6、当外国法无法查明时,大多数国家的做法是(B)。A、类推适用国内法
B、直接适用国内法 C、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 D、适用一般原理
7、我国司法解释规定,外国法无法查明时,应当(C)。A、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 B、适用一般法理 C、适用我国法律
D、适用同本应适用的外国法相近似或类似的法律
8、甲国公民A(男)与乙国公民B(女)在乙国结婚,后来又移居丙国。10年后,A在丙国死亡,其前妻之子女在丙国法院提起了要求继承A在丙国全部遗产 的诉讼,理由是A与B之间不存在合法的婚姻关系。根据丙国的冲突规范,结婚适用婚姻举行地法,而根据乙国的冲突规范则应适用夫的本国法,如果丙国法院适用 甲国的实体法,则其行为属于(B)。A、反致 B、转致 C、间接反致 D、双重反致 9.在国际私法中,物之所在地的确定一般应参照(D)。
A、所有人或占有人的住所地法 B、所有人或占有人的本国法 C、行为地法 D、法院地法 10.使最密切联系原则具体化的方法是(C)。A、规则选择方法
B、政府利益分析方法 C、特征性履行方法 D、合同自体法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四个正确的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在我国立法和司法解释中有明确规定的制度有(ABCD)。A、识别
B、公共秩序保留 C、外国法的查明 D、法律规避
2、对于外国法的性质,认为外国法即非单纯的事实,也非绝对的法律的国家有(AB)。A、德国 B、日本 C、英国 D、意大利
3、物之所在地法一般不适用于(BCD)。A、物权的保护方法
B、运送中的物品的物权关系
C、船舶、飞行器等运输工具的物权关系 D、法人终止或解散时的有关物权
4、关于合同法律适用的理论分歧主要有(AB)。A、分割论与单一论 B、主观论与客观论 C、区别制与同一制 D、联系说与结果说
5、关于法律选择的空间范围,正确的说法是(BCD)。
A、以英国为代表的大多数国家要求当事人选择的法律与合同有客观的联系 B、以英国为代表的大多数国家不要求当事人选择的法律与合同有客观的联系 C、欧洲大陆的学者多主张当事人只能选择与合同有客观联系的法律 D、1980年《罗马公约》对此没有限制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识别冲突:指由于法院地国与有关法律对同一事实构成作出不同的分类,采用不同国家的法律观念进行识别就会导致适用不同的冲突规范和不同的准据法的结果。
2、间接反致:是指对于某一涉外民事案件,甲国法院按自己的冲突规范本应适用乙国法,而乙国的冲突规范指定适用丙国法,而依丙国的冲突规范又应适用甲国法,甲国法院因此适用自己的实体法作为准据法。
3、先决问题:先决问题又称附带问题,是指一国法院在处理国际私法的某一争讼问题时,如果必须以解决另外一个问题为先决条件,便可以把该争讼问题称为“本问题”或“主要问题”,而把需要首先解决的另一问题称为“先决问题”或“附带问题”。先决问题的解决直接影响主要问题的审判结果。
4、公共秩序保留:指一国法院依其冲突规范本应适用外国法时,因其适用会与法院地国的重大利益、基本政策、道德的基本观念或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而排除其适用的一种保留制度。
5、物之所在地法: 即物权关系客体物所在地的法律。物之所在地法原产于13、14世纪的意大利,其间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从仅适用于不动产到同样适用于动产。目前,在涉外物权关系中,物之所在地是最普遍适用的法律。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简述识别冲突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法。
答:
1、是由国内法或国际条约规定的,指明不同性质的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应适用何种法律的规范。
2、产生原因:不同国家往往把具有相同内容的法律问题分配到不同的法律部门中去;不同国家对同一问题规定的冲突规范具有不同含义;不同国家对同一事实赋予不同的法律性质,因而可能援引不同的冲突规范。
3、解决方法主要有:法院地法说;准据法说;分析法学与比较法学说;个案识别说;折衷说;功能定性说等。
2、简述法律规避的构成要件。
答: 国际私法中的法律规避是指当事人为了规避原来应该适用的某一国法律,故意制造一些条件能够利用冲突规范,使对其有利的另一国法律得以适用。构成国际私法上的法律规避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①当事人规避某国法律是出于故意,即当事人的行为是以规避法律为目的的。②规避的法律是本应对当事人适用的强制性法律,而不是任意性法律。③当事人是通过故意改变或制造与连接点有关的事实,利用冲突规范来达到法律规避目的的。④法律规避必须是既遂的。⑤当事人法律规避以后,仍与被法规避法律的那个国家或地区存在某种联系。
3、简述先决问题的构成要件及其准据法的确定。
答:(1)先决问题又称附带问题,是指一国法院在处理国际私法的某一争讼问题时,如果必须以解决另外一个问题为先决条件,便可以把该争讼问题称为“本问题”或“主要问题”,而把需要首先解决的另一问题称为“先决问题”或“附带问题”。先决问题的解决直接影响主要问题的审判结果。(2)条件:①先决问题的主要问题依法院地国的冲突规范必须以外国法作为准据法。②需要先行解决的问题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争议向法院提起诉讼,并且有自己的冲突规范可供援引。③在确定先决问题的准据法时,法院地国的冲突规范和实体规范与主要问题准据法所属国的冲突规范和实体规范均不相同,从而会导致不同的判决结果。(3)关于先决问题准据法的确定主要有三种主张:依主要问题准据法所属国冲突规范来选择先决问题的准据法;依法院地的冲突规则来选择先决问题的准据法;依先决问题与法院地还是与主要问题准据法何者关系更为密切,来决定适用何国的冲突规则确定准据法。
4、简述物权关系适用物之所在地法的理论根据。
答:(1)主权说。该说认为,物权关系依物之所在地法是主权在法律适用方面的表现,如果在物权关系上适用外国法.主权将丧失其不可分割的性质。
(2)法律关系本座说。该说认为物权关系之所以依物之所在地法,是因为物权关系的“本座”在标的物所在地,任何人要取得、占有、使用或处分某物,就必须委身于该物之所在地,并自愿受制于该地区所实施的法律。
(3)利益需要说。该说认为,法律是为了集体利益而制定的,物权关系适用物之所在地法是“集体利益”和“全人类利益”的需要。
(4)中国学者认为,物权关系依物之所在地法是物权关系本身性质决定的。
5、关于合同的法律适用主要存在哪些理论分歧?
答:归纳起来,关于合同法律适用,主要有如下几种对立的理论:(1)“分割论”与“单一论”。对于同一合同来说,“单一论”主张 对整个合同适用同一个法律,“分割论”主张不同的方面适用不同的法律。对于不同性质的合同,“单一论”主张部分类型,统一确定其 准据法,而“分割论”主张适用不同的法律。分割论和单一论都有其存在的客观依据,二者可以互相取长补短,配合运用,才能最终达到 妥善解决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的目的。(2)主观论和客观论。前者认为,在合同中当事人既然有权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协议创设某种权利 义务,他们当然有权选择适用于它们之间合同的法律。后者则认为,合同的有效成立及效力是与一定的场所相联系的,因而合同应适用何 国法律不能完全根据当事人自己的选择,而应 根据合同与一国或哪几国有最密切联系的客观标志来确定。
五、案例分析题(10分)
2000年5月,香港某公司A在内地某市成立了一娱乐中心。后来,A公司与另一香港公司B在香港签订由B负责娱乐中心设备安装的合同。A公司先预付了部分 工程款,后因所安装的热水锅炉与合同规定的品名不符及部分项目未安装,A公司不支付所欠的工程款。B公司在内地法院起诉,要求A公司支付欠款及利息损失,而A公司认为B公司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而拒付欠款。因双方未在合同中约定应适用的法律,在开庭审理时,被告依双方当事人均为香港公司且合同签订地在香港 为由,要求选择适用香港地区的法律,而原告则坚持适用中国内地的法律。问:该案中应适用什么地方的法律?
答:在该案中,由于当事人自己没有选择合同准据法,双方当事人又均为香港公司,所以应该由法官按照最密切联系原则确定应适用的法律。根据案情,应该确定中国内地的法律与该合同有最密切联系,因此应该适用内地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