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语课堂教学也应注重“落到实处”
英语课堂教学也应注重“落到实处”
今年 “两会”之后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温总理的一番“肺腑之言”,让人不仅体会到了党和政府对民主、民生的高度关注,也更深切地感受到政府领导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足见,“落到实处”已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贯穿社会各个部门、各个方面,为所有社会成员所应秉承的一个宗旨、一条准绳。作为培育“花朵”的“园丁”,肩负祖国教育的使命,我们教育工作者更不可懈怠,更应将自身的本职工作抓实抓好,让其落到实处、收到实效。然而,在推进“新课改”的道路上,某些教师的做法却似乎偏离了这一轨道,甚至逐步演化成了“形式主义”。
就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来看,其问题就很突出,主要表现在:首先,某些教师采用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方式流于形式。一些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或鼓励学生采纳新的学习方式,诸如情境表演、小组讨论、团队合作及个人展示等,从整体上看合乎新教学方式或学习方式的要求,实质上却与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教学质量相差甚远,有的甚至没有效果。教学形式花样繁多,一堂课上师生载歌载舞、好不热闹,但课后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教师又给学生哪些知识,完成了哪些目标,学习效果如何等等,却都很难评估,有时就连教师自己也是一知半解;其次,在日常实践中,有的教师盲目追逐时尚,整堂课滔滔不绝的“English”,张驰无度,又缺有效的指令性,弄得学生们时常“发愣”、措手不及;再次,在教学媒体的选用上,也有少数教师表现出类型过多、程序繁杂的倾向。本来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就能轻松解决的问题,教师偏要用图文并茂的课件苦心演示一番,本应让学生各自默读以提高阅读能力的课文,又硬要用影片或情境表演呈现;最后,教师在自身角色转变时也出现了偏差。部分教师认为只要有讨论、有探究、有合作,只要是学生在动,老师在看,这就是“新课改”所倡导的课堂教学方式,这就算真正地改变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就一定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了。结果是学生真的“主动”了,可教师却太“被动”,或根本就“没动”,一堂课的结构安排显得松散无序,大大折射出教师课堂调空技巧的严重缺乏。更为让人担忧的是,有些学校的教师本来尚未具备掌握新的教学方式或学习方式的能力,只是为了一时应付评估和检查,却也公然向众人展示起新课程改革的成果来,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让教学方式或学习方式的转变变了质,违被了“新课改理念”的初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具体目标中,第1条便是要“改变课程过于重知识的传授倾向,强调形式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式上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改革必然带来新教学观的根本转变,值得强调的是,新教学观不是对传统教学观的全盘否定,而是对其进行合理的扬弃;新教学观也不是对现代教学观原封不动地照搬照抄,而是对其进行科学地吸纳、调整和重构。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绝对不是表面上的程序。换句话说,就是要从单纯地模仿走向创造性地应用,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作用。如果只求形式新颖,忽视客观条件,盲目“跟风”,最终影响的不仅仅是一堂课的教学效果,而是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具体到英语科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固然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但被动盲目地模仿他人的成功经验,只求花样繁多,忽视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以及学习习惯,只会适得其反。这样的结果是,教学不但未能取得实效,反而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干扰。因此,在课前采用多少种方式方法,各方式之间应如何分清主次,每种方式该如何进行,过程中措施的补救等等,都应做到了然于心。同样,面对以汉语为母语,又缺乏西方文化背景的多数中学生,教学时也不能照搬某些大中城市的做法,时时处处强调用英语与学生交流。这样虽能为课堂营造浓厚的语言氛围,提高学生的语感,可这种过于“西化”的教学方式学生未必能真正接受。要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力求学生听得懂、弄得清,教师就应精简课堂上的英语用语,尤其是指令性用语(如:Let’s begin.Will you try ? Stop!Boys and girls , now listen to me!Read after me!Be quiet!Listen carefully.Read in silence!等),应有意加强语气,并注意停顿,以便学生能随指令一道“适时而动”,切不可指令语一个接一个,其中又还要插入自己即兴的“个人感怀”大肆抒发一番,自己倒是畅快了,可台下学生的感受如何呢?。有时,母语讲解也是很有必要的,其效果往往是不言而喻,甚至是立竿见影的。至于在教学媒体的选用及布置上,更不可只重形式,应着眼于是否有利于学生技能的培养,是否有利于预期教学目标的完成等方面来考虑。比如在八年级英语Unit 4 Topic 1 Plants and Animals Are Important to Us的教学中,某位教师利用幻灯出示了四幅水与自然界生物相互关系的图片,让学生用英语试着说说看。可图片上小鸟飞来飞去,背景音乐弄得让台下众人皆欲“起而舞之”,极易干扰学生的思路。有鉴于此,如能去掉背景音乐,代以每幅图下出示一些诸如:
1、water , important , to plants.2、animals , cannot live , without.3、humans , cook , drink , cook.4、cover , most parts of , the earth等词汇,给学生以必要的提示即可,效果反会更好一些。最后,教师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也应有清醒的认识。相对于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教师的位置不是轻了,任务也不是少了。相反,“新课程观”对教师在课堂上的组织能力以及驾驭能力的要求却是更高了。在学生的合作、探究和讨论等活动中,教师并不是一个表面意义上的参与者,而是一个成竹在胸,却又不露声色的“幕后指挥”。时常看到,一到上公开课时,有的教师总习惯于“上蹿下跳”,学生小组活动时,动不动就硬往学生中挤,时不时就对学生比比划划,似乎不走不看就意味着没有积极参与学生似的,心理完全没什么“谱儿”。实际上,这还是没完全舍去“架子”的表现。当然,必要时,教师适当的指导也是同样重要的,这就要注意处理好引导者与参与者的辨证关系了。例如,在让学生表演八年级英语Unit 2 Topic 1 You Should go to see a doctor!的一段情景时,两位学生分别扮演伤了腿的Michael 和Doctor,对于表演所需的用语,教师应和学生先练一练,以关键词的形式出示在黑板上(如:fall off , bike , leg , hurt , stay in hospital , for at least … take a good rest 等),以便学生能做到心中有数。而对表演的时限也应事先明确,至于表演的道具,表情动作等就留给学生去自由发挥了。教师剩下的就是耐心观看,最后再作点评。否则,如若一切让学生“作主”,要么会因表演者语言积累的贫乏而“难以启齿”造成尴尬,要么会成了一出两个孩子“撒野”的闹剧。
记得加拿大学者迈克.富兰曾说过,“问题是我们的朋友。……回避真正的问题是有成效的变革的敌人,因为我们必须面对这些问题,并取得成效。”因此,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路途中,我们教育工作者应深知自己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杜绝一切不切实际、追逐时尚的“形式主义”。只有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并及时有效地加以解决,才能对“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波助澜!
第二篇: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注重细节
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注重细节
福建省浦城县新华小学
季和林
曾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此言中的“小节”亦是指日常生活、行为习惯中的一些小事,指一些非常细微之处,也可以称之为“细节”。对于这一说法,我不敢苟同。因为我一直坚信,能成大事者必然会注重小节。如《一夜的工作》一文中所描述的“我”在和周总理吃完那所谓的“夜宵”站起来之后,不小心把小转椅的上部分带歪了,“我”并没在意,而周总理却走过来把它扶正,然后才去睡觉。转椅虽然歪了,可以第二天来扶正,但总理却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这一细节的描写,周总理那严谨的生活作风便使人一目了然;又如《凡卡》一文的第二小节中这样描述:“在写第一个字以前,他担心地朝门口和窗户看了几眼,又斜着眼看了一下那个昏暗的神像,神像两边是两排架子,架子上摆满了楦头。他叹了一口气,跪在作台前边,把那张纸铺在作台上。”这几句话对凡卡是什么样的心情,怎样东张西望,怎么叹气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就使我们从文中活脱脱地看到了凡卡,他仿佛是一只受到惊吓的笼中之鸟,惶恐万分而又无可奈何。从而也使我们很快理解到凡卡是生活在一个受虐待而提心吊胆的环境里。
在 日常生活中注意到语言行动的细节,更能体现出人物的精神品质;在写作的过程中注意到细节,更能增强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同样的道理,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也能注意到细节,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又应该注意到哪些细节呢?
一、倾听细节 时常有老师抱怨现在的孩子“个人主义”突出,上课不肯倾听。的确,倾听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然而,课上学生不能倾听,难道都是孩子们的原因吗?透过以下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细节,让我们反躬自问,或许能够找到答案。
这是课堂上一个“指名轮读课文”的环节,学生逐个朗读。在朗读前,教师提出了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其他小朋友注意倾听。”而教师在干什么呢?他在低头翻看着他的教案。或许这只是个细节,但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无意间表现出来的行为却表明自己并没有在认真倾听。这样的细节在现在的课堂里并不少见:学生读错了,教师没有发现;学生说话出现了明显的语病也不指出;学生答不到点子上,教师就打断„„凡此种种,都表明我们没有倾听,不愿倾听。
“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又有几位老师真正理解了教育家的这一哲言?
“教师是学生鲜活的榜样,教师耐心、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能对学生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教师倾听本身就是一种教育,优秀的教师无一例外都是耐心的倾听者。教师有效的倾听,能给予学生激励和帮助;教师有效的倾听,更是师生间心灵的沟通。无须过多的对学生说倾听有如何重要,你的行为就是最好的示范。
二、指导细节
在课堂教学中,指导环节缺一不可,但指导过程中有些环节虽不起眼,但却常常决定一节课的成败。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教学《夕阳真美》,指导学生分角色读课文,他自己当爷爷,有意请一名男生当“奶奶”,而请另一名女生当“小孙子”,课堂气氛十分和谐。“性别错位”寓庄于谐,避免了尴尬局面的出现。但也有一位年轻的男教师在教学白居易的《草》时,也模仿于老师,请学生把这首古诗背诵给他听。但他没有注意到于老师“性别错位”的细节,而是直接对学生说:“就当我是你爸爸吧!把这首古诗背给我听听。”结果全场哄堂大笑,场面十分尴尬。又如到别的学校借班级上课时,为了要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如果说:“我想请几位朗读能力比较差的同学也来读一读这一段,哪些是朗读能力不好的同学呢,请你读一读吧。”这样的结果要么学生大声告诉你谁是本班的“差生”,使被“检举揭发者”面红耳赤;要么就是无人响应,而且表情惶恐,人人自危,惟恐老师叫到他的名字;即使被老师叫起来也是一脸的不情愿!在这种情绪状态下的朗读,效果可想而知。假如教师能注意到这一细节,换个方式,改教师提问为班长推荐(教师可先授意),这样被推荐的同学非但不会不情愿,反而会非常高兴,非常乐意。这样,不就达到预期的效果了吗?
三、辅助细节
现在许多教师为了增强教学效果,免不了会借助音乐等媒体来营造氛围。这样的镜头是大家经常见到的或是自己没有注意到的:乐曲悠扬地回响在教室里,学生沉浸在音乐的意境中,教师认为时间到了,“咔”的一声就关闭了录音机,音乐戛然而止,学生在刚刚营造的氛围中一下子“惊醒”了!这种苦心经营的情境氛围,毁于“咔”的一声,实在可惜。假如老师注意到这一细节,那么,又该如何结束音乐呢?我认为老师不妨在音乐中引入课文内容,然后将乐曲声由大慢慢调至到小,最后缓缓关闭。这样就避免了陡然关闭音响对情境和氛围的破坏。
四、提问细节
在教学中,教师会对学生进行提问,特别是在延伸拓展阶段,这就更加要求老师注意到提问的细节。如有两位教师在教学生学完《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文后,就采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提问,其效果也就不同。一个老师问:“同学们,学完课文,那你们想变点什么呢?”这时教室里静悄悄的,没人回答。这时,老师为了达到这一训练点,不得不又提示:“请先说我想变点儿什么,再说去干什么。”虽然如此,但举手的人还是寥寥无几,即使有几个人回答,说的答案也雷同。而另一位老师的问法是:“在夏天里,你最喜欢哪些可爱的动物、漂亮的植物呢?”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这时老师又问:“假如老师给你们一根魔棒,你可以想变什么就变什么,那你最想变成什么?然后去干什么?”学生同样都举起了小手。
同样一个训练点,老师不同的问话,学生回答却大相径同,原因何在呢?其实很简单,当学生有欲望表达,有兴趣表达时,他们才会畅所欲言。第一个老师的提问设计,让孩子感受到的分明是生硬的规则,于是孩子对说话产生了恐惧的心理,不敢大胆表达;而第二位老师的提问设计,则从孩子的心理出发,找准了孩子的兴奋点,充分激发了他们的表达欲望,从而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表达需要。再者,又巧妙地化解了难点,将表达的要求巧妙地融进了情境之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角色,于是孩子们个个愿说、想说,从而迸发了一句句灵动而诗化的语言。这才是真正的自由表达,真正的语言训练,只有这样的表达训练才会是轻松而高效的。
细节体现本质。看上去不起眼的细节,反映的是老师对学生心理特点的深刻把握,是对学生人格发自内心的尊重,同时也反映了老师丰富的教育素养和高超的教学艺术。教师在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一个提问,一句话,一个举动,往往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并且提高处理教学细节的能力,是不容忽视的。
第三篇:医院注重把党风廉政建设落到实处
医院注重把党风廉政建设落到实处
医院党政班子领导强化发展意识、大局意识,把党风廉政建设活动融入到医院建设和党组织建设的各个方面,从健全制度、院务公开、强化学习三个方面入手,加强监督制约机制,使我院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落到处。
一是健全制度建设,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
医院党政领导把廉政建设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工作目标实绩考核中,纳入科室和支部工作及中层干部工作目标实绩考核之中,与支部和科室签订责任状,责任到人。二是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报告制度、督察制度、谈话诫勉制度和考核制度,把平时监控和集中考核结合起来,把落实责任制情况作为院科两级领导述职和党内民主生活会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认真总结和评价,真正做到责任主体、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三到位”。二是推行院务公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深化医务、院务公开工作,将医务、院务公开作为诚信医院建设的重点,完善医疗服务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开医疗服务项目及收费标准、药品及医用耗材价格、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透明度。并建立了公开工作的监管机构,明确监管重点,健全监管制度,强化监管手段,通过公示栏、公示牌、显示屏和新闻媒体进行公开,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完善了医院重大项目议事规则,将涉及医院改革和发展的难点,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患者反映的焦点问题,通过召开全院职代会、各科会议、党务会、院务会等形式进行研究和通报院内各方面情况。如年初实行的药品“零加价”、职工工资实行绩效考核制等广大职工群众比较关心的问题,医院通过召开职代会、各科会议等形式,充分调动职工群众积极参与,广开言路、广泛征求意见,经上下反复酝酿多次修改,达到广泛共识,使我院各项制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得到加强。由于我院院务公开工作按规程执行,得到了职工群众的认可,使各项制度建设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轨道。
三是强化学习教育,提高整体素质。
进一步完善廉政建设“大宣教”工作格局,医院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和反腐败教育、政治纪律教育、警示教育,认真落实政治学习制度、医德医风教育制度、机关工作人员行为“十不准”和医疗相关法律法规等。其中,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为重点,不断建立健全医德医风考核、激励和惩戒等制度,完善医务人员行为规范。同时,我院还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教育,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教育广大医务人员要自省自重,自觉执行行业纪律,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倡导广大医务工作者比贡献、讲奉献,努力提高执行廉洁自律的自觉性与业务技能水平,使我院医院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医德医风有了很大提高,各项医疗业务扎实开展,医院各项工作健康发展,患者满意率有较大提升。
第四篇:英语教学应注重德育教育
英语教学应注重德育教育 南昌市干家巷小学 杨芳
南昌市干家巷小学 *** 330003 关键词:
创设情境
挖掘教材
渗透德育教育
内容提要:小学英语教学除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机,使学生获得一些英语的感性知识,初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还必须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首先教师要深入钻研,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德育因素。其次要深入钻研,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德育因素。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创设一些学生能接受的、有教育意义的情景,使语言的学习与品德的陶冶和谐统一。三是教师要找准机会,不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在英语课中渗透德育必须杜绝空洞、牵强的说教,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和英语学科的特点,遵循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找准机会,适时、适度地进行,让学生在自然渗透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小学英语教学除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机,使学生获得一些英语的感性知识,初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还必须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深入钻研,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德育因素
教材是德育教育的载体,但英语学科中的德育内容往往不是现成的,而是要靠教师去挖掘。教材中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能否得到充分利用,主要靠教师能否深入钻研教材,认真挖掘潜在的德育因素,抓住结合点,机会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寓德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新编PEP小学英语教科书所渗及的题材相当广泛,很多教学内容都渗透了德育因素。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和英语学科的特点,努力挖掘这些内容,以知识为载体,在教学中渗透人际关系、思想品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得到良好的思想熏陶,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增强是非观念。如五年级 Unit2这个单元学的是日期的表达和日常生活的安排。Saturday、Sunday、do homework、watch TV、read books等,光学这些单词并不难,但如何和学科德育结合起来呢?在这节课中,我采用的是答小记者问的形式来完成教学目标的。通过学习有关星期课程安
排和周末活动的表达方法,使学生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性,教育他们既要抓紧校内时间学习,又要合理利用周末,做到有张有弛、劳逸结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配伴奏唱歌谣,利用转盘教具操练句型What day is it today?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课程表,小记者采访周末活动安排等,通过对学生设计的课程表进行分析、对比,使学生能对合理的课程设计表示赞赏,在进行答小记者问的环节,对合理安排周末活动的小朋友表示肯定。对不合理、不科学的安排表示不赞赏,并能帮助他们制定出更合理的计划安排。总之,这节课通过主动参与、创设情景、对比辨析等策略,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活动中,培养了正确的道德情感。
二、深入钻研,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德育因素
语言是特定情景下的产物,不论是单词、句子还是课文的教学,都离不开特定的情景。而道德知识、观念、规范是抽象的,必须以儿童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才能为儿童所接受。情境教育有着强烈的感化作用,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有着显着的效果。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实物资料、投影、录音等手段,创设一些学生能接受的、有教育意义的情景,使语言的学习与品德的陶冶和谐统一。爱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故事可使抽象的道德观念直观化。我在教学My birthday这一单元 时,设计了一个情景,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生日蛋糕,将教室布置成生日会的场景。生日歌响起,教师手捧生日蛋糕并唱生日歌,然后介绍今天是自己的生日,询问班上还有哪位同学也是这个月份的生日,请他和自己一起过生日,接着学习该月份的表达方式。通过询问其他的学生是什么时候过生日,引出其他月份的表达,并对每个月份过生日的同学进行祝福。在这一系列的情境活动中,一幅充满关爱、温馨的画面一次次展示在了学生的眼前。学生们不仅兴趣盎然地学会了单词一月至十二月,而且还感受到了友谊的美,从而在心底自然涌现出热爱生活,团结同学,关心身边的每个人等一系列情感,对德育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找准机会,不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
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依靠的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任何形式的硬灌、勉强,都不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反有可能产生消极效应,使学生产生反感。在英语课中渗透德育必须杜绝空洞、牵强的说教,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和英语学科的特点,遵循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找准机会,适时、适度地进行,让学生在自然渗透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首先,教师必
须处处以身作则,严于律己,通过文明礼貌、条理清晰的教学语言,字迹优美、重点突出的板书,富有创造性、灵活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听到的、看到的、学到相一致,以自身的良好榜样诱导学生接受好的的语言和行为标准。其次,要创造和谐的德育环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民主、轻松的氛围,使课堂生活充满爱、尊重与信任,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接纳和尊重,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尊重每个同学的语言成果,特别是要尊重和帮助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同学。三是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在教学过程中,教材包含了十分丰富的思想教育,品德修养因素,这些内容既可以画龙点睛式地一语中的,也可以渗透在情景对话和模仿表演中。
四、创新形式,积极开展课外德育实践活动
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必须经过学生在自己亲身参与的生活和实践活动中感受、体验、辨别的过程后才能实现。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将思想教育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而是要扩展到学生的其它生活空间,经常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培养。笔者就经常通过英语角、社会调查、生日聚会、课本剧表演等多种形式,将课堂上的德育内容扩展到学生的其它生活空间,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特定情境中进入德育实践探索,使德育具有针对性,情感体验达到最优化。例如通过开展“天天英语大家说” 活动,鼓励学生在课间积极地用英语交流,并努力做到发音准确、热情、有礼貌,潜移默化中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们使用英语的良好礼仪。
(字数统计:2201字)
第五篇:英语课堂教学应注意什么
英语课堂教学应注意什么
一.丰富的口头交际语言
在教材教学中适当地拓展与课题相关的语言材料,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感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如利用课间多与学生用英语交流,通过谈话使学生了解一些英语的习惯用语,鼓励学生说,形成一个语言环境。课堂中注意尽量使用英语教学,基本的课堂指令使学生容易掌握、明了。这些相关功能的口语大量充实,极大地丰富学生的口语表达,活泼语言形式,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二.培养学生语言使用的得体性
教材不能创设立体化的教学环境,因此对培养学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人说什么话”的语言得体性能力非常薄弱,我们要适当地灌输这方面的知识,渗透在教学当中,提高学生语言使用的得体性,如教学strong这一单词时,有些学生在中文口语上说胖,就用fat形容人,这样做没有注意到语言的得体与礼貌,我们应该指出。又如How are you?是对熟识的人问好,而How do you do?是对初次见面的人问好,我们都应该对学生做出区别,以便运用。
三.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使用英语的能力
教学活动是为教学而设计的,学习一种语言最好的方法是在环境中学习,但实际的课堂上没有这样的环境,所以我们设计的活动应联系生活,尽可能地创设语言环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如教学食物时,可以创设餐厅的情景,融句型、单词在特定的环境中,使学生易学易懂。又如教学人物及外貌时,把身边的人“请”到课堂,让学生直观谈论,即有亲切感,又容易掌握。
四.语言教学与兴趣教学相结合
我们想方设法地设计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必要的,但只有兴趣,没有掌握到实在的知识,这是不全面的。我们要两者的关系处理完善,两者兼得。课堂上两者要有适当的比例,既要与学生情感上有交流,又要达到语言知识的传授的目的。如教学名词时,我们就要把可数与不可数名词区分,并且对可数名词的单复数进行讲解、概括。让学生懂得英语上量的表达。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就要设计这方面的内容。
教无定法,我们只有在教学当中不断地总结,课堂才会更加充实,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