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欣赏方法

时间:2019-05-15 04:51: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美术教学中欣赏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美术教学中欣赏方法》。

第一篇:美术教学中欣赏方法

美术教学中欣赏方法

在美术欣赏课中有些老师过多的追求快往往就是一讲到底,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很投入认真,而学生却不在其中。这样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也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欣赏活动是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为避免出现以上情况要采取一些策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1.运用网络媒体语言资源激发美术欣赏的兴趣。媒体语言指的是教学中常用的图片,实物、模型、音响、幻灯、语言描述等一些“辅助工具”。教学中媒体的使用,能使绘画内容变笼统为具体,变抽象为形象,变模糊为清晰,变难为易。如第十二册第一课《明与暗》透视关系是比较抽象和复杂的,仅靠语言的描述很难理解,利用演变教具不仅让学生发现规律,理解规律,而且使美术课摆脱了理论知识教学中的枯燥说教。同时老师可以带实物进入课堂让学生充分了解认识立方体等。学生在心情愉快中积极思维,进入其境,接受美的教育。在实习期间我进入小学了解了小学美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多都采用做课件ppt等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我们实习老师李凌霄老师在教学三年级上册《我设计的自行车》一课中就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们带来了有关自行车的动画片视频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被集中了,大家的眼睛都在观赏视频,而且他的这一做法受到实习学校美术指导老师的赞赏,作为老师在准备视频的时候要注意在学生的角度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才好。我在实习教学中也在课堂中给学生带去了我自己用废旧用品做的自行车模型学生很是惊讶然后我就对他们说这是老师平时社会生活中收集废旧材料做的,像这样的废旧材料还有很多,大家可以把他们变废为宝,这样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我也对这一课进行课外拓展.作为美术老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课下作业上网搜集与课题相关的图片,让学生多看多搜集最终总会有他们喜欢的图片,有助于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理解。

2.在课堂展示欣小学美术课堂上范画欣赏的一个重要作用,在于美术技法的渗透.例如小学六年级《水墨画动物》,在正式讲授新课之前,范画的欣赏可以让学生对其中的美术技法有一个初步的感受和认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也让一些抽象的概念图形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为新知的教学及后面学生作业做好铺垫。和我在一起实习的陈真老师在课堂上就充分展示了教师的示范作用,他在教学过程中先带领学生认识笔墨,墨分五色逐一在黑板上示范然后学生在进行练习。他在教学生学习画公鸡的时候,先画鸡头然后是身子等一步一步画的很细致而且栩栩如生,学生在欣赏教师做范画的同时学生对公鸡也基本了解了。当然老师在做范画欣赏时需要老师掌握扎实的基本功老师要胜学生一筹才可以。3小学美术课堂中单纯的美术作品欣赏

在教学中,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的读画几分钟,然后让学生说说对作品的初步印象用思考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老师可以抛出几个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读画,可以从线条、色彩给人的情绪上细细品味。如:在欣赏四年级上册第一课梵高的《夜间露天咖啡馆》时,老师只要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然后让学生看画,让学生自己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色彩、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生命被压抑而发出的呐喊;有的则感到作者对生命的热爱,这是爱的最强光。可见,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4.结合地方特色开阔美术欣赏的眼界,如在学习第六册《家乡的桥和塔》时可以根据我们所处的地方特色,走出教室欣赏我们身边的桥的形态,通过多角度的欣赏不同的桥,开阔学生的眼界,尤其是现在社会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地大物博,学生外出比较安全,在学习风景写生可以是在校园内如第五册第六课,《校园里的花》就要求学生走出课堂自己去亲身观察,也可结合时间、气候、环境,有组织、有纪律地领学生走出校园,当然一定要保证学生人身安全的情况下,进入大自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画画、塑造。对周围的形、色进行辨识,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纯高心灵。

第二篇:中学美术教学中的欣赏评述

中学美术教学中的欣赏评述

仁怀实验中学

文 华

初中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培养审美能力和理解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纵观当前的美术教学,美术欣赏已贯穿从小学至大学的审美教学全过程中。而中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初级阶段,必须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结合,掌握学生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面对一幅绘画作品,该如何欣赏?这是每一个人都会在心里问的一个问题。在美术界,这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而且是一个从来末能形成共识的学术问题。从大量的听课与调查中发现不少欣赏课中,教师讲授时间很多,大部分超过30分钟,有的甚至整节课讲授,学生学的机会很少,这样的课,不单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学得更累,更没有兴趣,这也不适应现在所提倡的减负运动。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也是常常思考着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这里谈一下自己的思考。

一、美术欣赏教学的常见类型

一般说来,常见的美术欣赏教学有以下四种类型。

1、解说型-----教师对美术作品或是对美术欣赏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讲解、说明。

2、问答型-----教师就美术作品或欣赏知识、原理提问,学生回答。

3、讨论型------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讨论,教师作为援助者。

4、自由型------学生在学校内外自发地、自由地欣赏美术作品。

解说型的美术欣赏教学的类型最常见。象上面所讲的那样,一味由教师讲解,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容易陷入知识灌输型的模式之中。但是,如果能在欣赏话题方面下功夫,对作品作出好的选择,并具有高超的解说技巧,那么,这可以克服上述缺点。

问答型和讨论型的方法有相互关联之处,但相比之下,讨论型的欣赏教学方法更理想。

自由型的欣赏方法的优点在于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时间、喜欢的作品,按自己的方式来欣赏。这种方法是最理想的,但是很可能导致这样的结果,那就是只有一部分的学生掌握了欣赏的能力,而另一部分的学生由于缺乏引导,欣赏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我们应根据不同的课业欣赏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对教材要有充分的认识

为了增加欣赏内容的趣味性,充实课堂内容,教师不光要备好课,写好教案,对于搜集到的美术欣赏作品(世界名画、优秀艺术作品等)一定要先选好题材内容。因为每件美术作品最突出的美点所处部位不同,所以备课、授课的侧重也应不同,有的作品最突出美点分析须侧重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故事;有的应侧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有的应侧重于形象的空间组合和画面构图;有的应侧重于造型那材质的表现力;有的应侧重于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联想;有的应侧重于对整体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关照;有的应侧重于某种造型形式因素的运用。

按理说,教材中每件作品教师都应引导学生进行欣赏,但授课毕竟是老师的个体劳动,老师可以自己做出决定,对教材作品哪些做重点分析欣赏、哪些点到为止,哪些干脆让学生读文欣赏或课后自查资料欣赏,处理教材灵活,具体安排。但是,无论教材如何变化处理,万变不离其宗,最重要的是,教师不仅要有能力找出每件作品所有美点,而且能准确抓住作品诸多美点之中一两个最为突出的美点,以此设计教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切忌千篇一律。作品分析避免面面俱到,如果每件作品都是“形象造型生动、构图均衡稳定、色彩层次丰富.......”之类的老套数,学生还有什么兴趣可言?如果学生 感到索然无味,那么欣赏还有什么意义呢?欣赏教学工作也应当是一个创造,其创造精神应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独自特有的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美点,并能对其做深刻分析,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中发挥创造和想象,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

三、教师的授课方式应该灵活多样,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自主学习的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在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中,观赏者在观赏美术作品时,最初的感受往往是获得美感的重要基础。学生更是凭第一印象(直觉)来欣赏美术作品,学生直觉会受到个体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感受到美的成分和质量都很有限,但确实是亲眼所见,亲身体验。根据这些,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收集与欣赏内容有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从而缩短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兴趣。上课时,教师出示欣赏作品后,教师不要立即讲解,可以让学生读画几分钟,也可以以讨论的形式,再请他们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然后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如画面是以什么颜色为主?画了些什么?颜色是暖色调,还是冷

色调?整幅画感觉是欢快的,还是伤感的?这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感觉,胜于教师的讲解。这样也改变了那种以教师唱独角戏为师生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2、欣赏与绘画、工艺结合,从中领悟作品内涵

美术欣赏课不应是一味地欣赏,有的时候让学生进行临摹作品,从中体味作品的内涵,这样就打破了欣赏课纸上谈兵、光说不练的局面,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美国教育家艾斯纳的dbae教育理论把美术教学分为美术创作、美术史、美学、美术评论四个领域,主张国个领域的融汇贯通,成为有机的整体。并特别看重美术评论的作用,认为在小学生没有建立起历史概念的情况下,美术评论对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就很重要。同时dbae理论又认为美术教学的四个领域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相互交融与渗透,形成多向互动的关系。因此,欣赏教学与工艺、绘画的教学并不是孤立的,恰恰相反,欣赏教学始终贯穿在整个美术教学过程中,他们的关系是互为作用的,学生有了绘画的实践,能够更好地理解与认识艺术作品,而在欣赏艺术作品之后,他们就可以将作品的精华运用到自己的制作中。俗话说:“眼高才能手高。”只有让学生了解作品中的优点和美的因素,才能有效地指导自己的美术学习活动,从中获得美的体验。例如:在教学民间绘画和工艺品欣赏时,学生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很想动手做一做,这时妨让学生照着作品的风格、形象临摹一下。在欣赏民间泥塑一节时,我首先展示许多学生的优秀泥塑作品,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这些小玩意吸引住了。这时紧接着播放一段泥塑的录像,讲解泥塑的故事和泥塑的知识,最后观看泥人的制作过程。于是我让他们学着挂图上的样子做一做,最后对自己的作品和图上的作品进行评价,了解泥塑作品美的因素。能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作品的优点与不足,给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完成练习的基础上展示一个发展方向,诱发学生继续探求美的愿望,为下一课的学习作铺垫。

3、情景创设,从中品味艺术魅力

优秀的艺术作品,在总体形式结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或思想,或意念,或某种意味等等精神内涵,即意蕴美。在审美直觉这种表层的心理活动刺激了欣赏者的感觉后,将不满足于停留在表面的连锁反应,这时教师应积极配合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激起 他们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我们都知道音乐和美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音乐是一切艺术门类中最为抽象的艺术,可音乐同样也是人类表达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手段,由于音乐的抽象性,因而人们在欣赏音乐时可以展开联想,随着音乐节奏的起伏,眼前情与景在不断地变幻,人的情感也不断地变化。假如在美术欣赏课中有机地把音乐和美术结合起来,将能达到图音并茂,声色俱全的表现深刻主题的教学目的,并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创造力。紧跟上述欣赏过程,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稍加提示作品背景、内容,让学生再仔细观察美术作品的各种不同的表情、姿态、背景等等,这时学生就开始自觉地“设身处地”,进入某种情景,接受其审美思想的启示,展开想象,调动相关的各种感觉实行通感,使自身的情感融入画面。这时学生积极认同的心理活动本身就由理性参与了欣赏活动而推向深化,从而获得艺术作品内层意蕴的领悟和随之而来的审美愉悦,审美想象。教师应利用一切可能,采用电化教育法、语言描述法、设置情景等“不择手段”而为之,往往事半功倍。在欣赏时,播放一曲音乐,创设一种艺术氛围,就能使学生自觉地由日常生活的自然态度转向审美态度,摆脱实用的功利观念的和外界的干扰,在浓烈的欣赏氛围中步入神与物游。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我们应用心去体验作品的内涵,引导学生正确地去认识作品,把握创作者的思想意图。美术欣赏教学发展到今天,总的来说时间不是很长,成功的经验也并不多,总结经验,是为了坚持正确的方向,希望同行与专家们都来研究探索中学美术欣赏教学的规律和方法,以达到和谐的教学效果,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素质而共同努力。

第三篇:在美术教学欣赏中体验情感

在美术教学欣赏中体验情感

摘 要:美术欣赏教育是培育学生艺术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让学生从作品中领悟艺术真谛,学生的欣赏水平起点高了,眼界就开阔了,对美的直觉和选择也就更敏感了。在美术欣赏教育中不断摸索、不断实践,注重学习背景与界定、学习方法的多样性,让学生成为欣赏的主体,体验欣赏的重要和有趣。通过美术教学欣赏中体验式策略的研究,创设让学生有所感受的心灵、情感有所震撼的学习情景,知识与情感一同成长的学习过程。

关键词:美术欣赏;体验情感;审美教育

一、“体验式学习”的研究背景

客观地说,传统的美术欣赏教学的误区主要有二:一是以美术的介绍代替美术作品的欣赏,二是以“文学性解释”代替对美术作品欣赏。近年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扑面而来,虽然绝大多数教师已承认教学过程要开放学习材料、要突出学生主体、要突出学习的过程、要突出学习方法与策略的体验,可一到具体实践时,确实难度重重、问题多多,有意无意或迫于无奈之下走回老路,这些问题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尤其突出。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目前站在教学讲台上的美术教师都是在传统文化和教育体制等因素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那些艺术作品的标准诠释,是一代一代的传承,很多教师只懂得传承,还未能找到启发的教学方法。另外,在课程改革的大浪潮中,缺乏权威性的引领、指点与启迪,许多一线教师都是在独自摸索。②艺术作品强调情感的交流,无论抽象还是具象,本身存在着人与作品互动的一种主观情感的流动,对一幅艺术作品的理解,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在一幅艺术作品面前出现一千个哈姆雷特时,教师不知该如何收场。

二、“体验式学习”的界定

所谓体验式学习,是强调知识与学习主体互动联系的学习,是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注重学习者全过程深入地参与,突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双向交流沟通,不强求划一认识,而尊重个体差异,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建构属于自己的富有个性的知识意义。它突出的不是对知识体系的原封不动的储存,而是强调自我的敢问与发现,是一种变书本化为人本化的学习。

在艺术作品接受过程中,体验既是最高级的阶段,也是最能与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和本质特征相吻合的接受方式。也就是说,在体验中作品内容完全转化为意味的形式;作品形式也无不闪烁着作品意味的光辉。在主体方面,日常生活中的主体,自我被在作品中体验到的主体与自我所取代。正是在体验中,艺术作品与接受者达到了亲密无间、相互融合的统一。就像里普斯所说的那样:“我感到活动并不是对着对象而是就在对象里面,我感到欣赏,也不是对着我的活动,而是就在我的活动里面”。这意味着,在体验中,接受者是在艺术作品中感受到的自我,艺术作品的整体意外也是在体验中被给予和被确定的。

三、“体验式学习”的欣赏方式多样化

在美术欣赏的活动中,为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美感,激起审美情感,陶冶其情操,教师采用多样化指导方式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多样化活动方式。方法多样,我采取以下几点教学体验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增强欣赏的趣味性,使学生体验到欣赏的快乐。

(一)对话欣赏法

对话欣赏法是学生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指美术欣赏教育中教师、学生与艺术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交流。如欣赏《清明上河图》时,我们把视觉定格在即将通过虹桥的那艘大船上。

请学生欣赏后就如下几个问题展开讨论:①大船的行驶方向为什么发生改变?②试猜船头的那两个人在说什么?③船舱上有两个人仰头向上,他们在干什么,又在说什么?④为什么有人在放下桅杆?⑤甲板上有人在奔跑,他想干什么?⑥如果你是船长,你会怎么做?紧张而生动的场景让学生如临其境,大家畅所欲言,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清明上河图》中最吸引人、最令人过目不忘的场景牢牢地记在学生的心间。……在教师有意识的提问下,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清晰感受,让一些直接感受的东西也夹杂了理性和逻辑。对话欣赏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师生与艺术作品之间建立了一种平等的双向交流关系,增强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二)综合欣赏法

综合欣赏法是选一些与美术作品有关或能加强其感染力的歌曲、诗歌、故事,配合作品一起欣赏,从而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由歌曲、诗歌、故事联想美术作品,由美术作品联想歌曲、诗歌、故事等。如欣赏丰子恺的《办家家》时,配上学生喜欢的歌曲《办家家》,让学生由歌曲联想作品,从歌曲的内容中理解大师作品所意蕴的真实含义。活动结束,让学生开展办家家的游戏,巩固欣赏的知识,增加活动的生动性。欣赏作品《拔萝卜》,可以从故事《拔萝卜》导入;欣赏时,请学生用语言、用肢体动作、用面部表情表达作品的内容;欣赏后,请学生唱唱歌曲《拔萝卜》,并进行游戏《拔萝卜》。这种综合欣赏,帮助学生建立起美术欣赏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情感、知识、技能各方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能力。

(三)搜集欣赏法

新课程鼓励学生调查研究、收集和分析资料,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有用的信息,并从中学会分类和整理,提高相应的能力。教师通常的做法是:根据教学内容,预先布置学生收集与之相关的资料,学生通过调查、收集,获得经历知识的过程,逐步形成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参与意识,对教学的拓展很有帮助。但在具体的实施中,这样的做法过于理想化,学生常常以应付的心态完成任务,对教学的帮助很小,自然也就谈不上提高学生的能力了。

如何安排学生“课前经历”的学习策略?我的做法是:“收集”以一种自主选择的形式体现,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有一定范围的选择自主权。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教学中,我提出了两个课前思考题:

1.达?芬奇仅仅是画家吗?

2.你认为蒙娜丽莎是否美?美,美在何处?不美,又表现在何处?

像这样的学习任务,主要以思考的形式体现,两个思考题学生任选一个完成。学生完成的途径主要有3种:①信息收集(网络);②资料查询(图书);③自主思考分析、亲友帮助。这样课前经历的体验设计,本身题目充满了趣味性,学生完成任务的途径也不再是单一的资料收集,都能有话说。

例如问题②,学生的回答有三种:美、丑和一般,其中丑和一般占绝大多数。课堂教学中,我问:蒙娜丽莎丑在哪,同学主要提到这3点:①没有眉毛;②身材肥胖;③衣着灰暗,像老太婆。例如:没有眉毛:15~16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地区的妇女流行拔掉自己的眉毛,以此作为一种时尚和美。身体肥胖:当时妇女以胖为美,这源于原始社会对妇女的生殖崇拜,我国唐代也是以胖为美。

教学中,我有意避开了简单的说教,对于蒙娜丽莎的美,学生经过课前资料的收集、思考、质疑、判断,课堂中争论、引导、解释、理解,学生开始从历史、文化、地域等角度去思索,学生的观念甚至不再局限于对蒙娜丽莎容貌的理解,很多同学开始去体会她的内在特质,这是非常令人惊讶的。在课前收集的过程中,学生得到自由学习、思考、体验的空间,经过课堂教学中的讨论与分析,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美术欣赏的目的并不是增长学生的美术知识,而是通过艺术作品的赏析加强学生的审美感受,释放学生的审美想象,开阔学生的生活视野。我们应积极开展美术欣赏教育,注重学习情境、知识的界定、方式多样性,加强学生对美的视觉感受,培养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感悟性,引导学生对美的向往,让美术欣赏教育焕发出无穷的魅力。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河实验学校)

第四篇: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纪台镇吴庙小学 主讲人;孙建德 2012年3月9日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儿童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欣赏教学。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教师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1.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荫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儿童将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一些。

2.儿童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它。

3.儿童在欣赏过程中,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 持续增长。

4.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 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例如,城市的孩子从小看见的就是整洁、光亮的柏油路,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明亮的大厦高楼,他们就感受不出绘画

作品中农村低矮的房子、稀疏的篱笆、乱的石头和柴堆也是一种美丽。5.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记忆,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 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很深。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成功的教学课都运用了音乐伴奏 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气氛,强化记忆。

二、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根据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任务及自身的特殊规律,我国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课三类:

1.专题欣赏课。专题欣赏课是课堂教学的方式,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主要形式(我们前面例举的内容都是 专题欣赏内容),它指的是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的课业。进行专题欣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谈话法、讨论法、伴音、放录音、幻灯等手段调节学生的有 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可采取分析一幅作品后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要启发儿童观察分析,鼓励他们踊跃 发言,各抒己见,积极讨论。

2.随堂欣赏课。随堂欣赏课是指在绘画和工艺(包括写生、创作、图案、塑造、手工制作)课业中所穿插 进行的欣赏。这种欣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得很多,比如:每一课都安排了范图及资料,教师指导学生 观看讲解,指出作品美在哪里。又如:为了使低年级学生能在蜡笔的涂色中提高色彩能力,可引导学生对素描 知识的加深而出示一些合理范画,这就是随掌欣赏的教学过程。

3.现场欣赏。现场欣赏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之外的美术欣赏形式,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到现场和实地察看所进 行的欣赏教学。

作为条件稍差的农村,有关欣赏课的内容我们结合本地具体情况作有效的灵活调整。

第五篇: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七种方法1

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七种方法

[作者:徐玉辉

来源:网络

阅读: 169次

发布时间:2010-1-20]

背景色: 【 】

著名艺术社会家豪泽曾经提出这样一个论断:“人可以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欣赏是情感复杂的审美思维活动,其价值是任何艺术技巧的实践所无法比拟的,尤其在小学教育中,美术欣赏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的美术欣赏教学仅仅停留在直观感受的感性层面,方法和形式也不够丰富,笔者认为应该尝试运用七种方法来拓展欣赏的空间。

一、回归到特定的人文环境中

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不是真空的产物,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创造出来的。因而在进行美术欣赏教学时,不能单纯地讲技法,而要将作品回归到原有的历史环境中,回归到特定的文化情境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作品所要表达的人文含义。

教师可介绍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相关的历史故事,加深学生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如青铜器、秦俑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国山水画体现了意境和神宗意识,古希腊艺术体现了崇尚理想与科学的精神,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作品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以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为例,作品的题材来自《圣经》中关于耶稣被犹大出卖的传说,画家描绘了耶稣殉难之前和12个门徒共进最后一次晚餐的情景,当耶稣说了“你们当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后,12个门徒表现出了不同的神情和性格特征。作品的主题是歌颂耶稣的伟大人格,也鞭挞了叛徒出卖灵魂的丑恶嘴脸。充分体现了画家的爱和憎。通过对该作品情节的介绍和主题的阐述,学生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作品的意义。

教师也应尽可能创造教学情境,丰富学生对作品意境的体验。比如,在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可以放一段中国古筝名曲《高山流水》,一方面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能够促使学生理解山水画的意境。有时还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文学情节的作品供学生欣赏,如在欣赏齐白石的作品《虾》时,教师可以轻声吟起齐白石的诗:“塘里无鱼虾自奇,也从荷叶戏东西;写生我懒求形似,不厌声名到老低”,帮助学生体会作者创作时的心态,尽快融入到作品的情境中来。

二、融入更多的生活元素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可见,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生活中的美术现象俯手可拾。在进行美术欣赏教学时,我们可以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创造出一个宏观意义上的美学情境。

走出教室。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中走走,让他们分析、评论校园建筑的布局和特色,或是每个人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建筑进行全方位观察。这样,学生对他们原来比较熟悉的审美对象会产生新的兴趣,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果有条件,我们还可以带学生参观当地的美术馆、博物馆、宗教寺庙、园林、民居;或者来到野外,那初升的太阳、绚丽的晚霞、雨后的春笋、雪中的高楼……绚丽多彩的大自然会牵动着儿童的心,为美术教育提供极好的营养品。

可以回归自我。欣赏既是一种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也是一种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我们可以创设各种条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情景,以学生所熟悉的景和物、人和事、学习和生活为载体,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情绪场。例如,引导学生尝试进行服装的色彩配置、贺卡的制作、居室的布置等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生动的表象,积累美的经验,领悟美术在实际生活中的独特价值。

三、提供多元化选择

作为素质教育一部分的美术教育,教会学生具有一双会“看”的眼睛比单纯的技法传授更为重要。然而在实践中,美术欣赏者的欣赏自主权却常常被教师包办了,欣赏课成了讲评课,这样既不符合美术欣赏教学的初衷,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审美能力。因而要打破教师对讲台的垄断,打破教科书对课堂的垄断,开放课堂,提供多元化选择,以真正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提供选择的方式可以是多元的。既可以展示几幅同一主题不同时期的作品,让学生寻找绘画技法的演变过程;也可以展示同一时期不同主题的作品,让学生寻找内在的联系。以美术欣赏课《走进民族文化村》为例,笔者让学生在课前各自收集有关我国各民族的工艺品。课始,先让学生按民族分类布置教室,把教室打扮得仿佛真正的民族文化村。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工艺品仔细欣赏,也可以自由结对共同研究探讨。这样的教学过程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

四、充分利用各种感官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的约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的约25%.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知识的工具.就能记忆65%。因而不能把美术欣赏弄成一成不变的视觉活动.而要加强视觉以外的其他感官的感受,从嗅觉、听觉、触觉等方面去建立立体体验,全方位地把握事物的特征。

西班牙画家米罗在学校学习时不大“循规蹈矩”。有一次老师让他以“杯子、苹果”为题完成一幅静物写生的作业,喜欢求异的米罗却完全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把画画成了“绮丽的黄昏”。于是,米罗被罚整整一周蒙着眼睛去上课,上课的内容是用手触摸实物,再凭自己的记忆作画……有意思的是,老师的这一“针对性”教学方法却改变了米罗,大大激发了他对形体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后来的日子里,米罗逐渐悟出了绘画的真谛,成为一代画坛巨匠。

五、带着问题欣赏

问题意识可以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促使良好的个性发展,因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美术欣赏教学中重要的教学任务。

欣赏前,教师应该先围绕作品的特点拟好思考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如,你看见了什么,作品是怎样组织起来的,作品有什么意义,如果你有这幅画你会把它放在家里的什么地方等等。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欣赏中多动脑筋,提出一些老师没提出的问题。以《海底世界》一课为例,笔者先让学生看一段关于海底世界的录像,通过欣赏激发他们对海底生物的兴趣,接着笔者和学生亲切交谈:“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地方呢?”大海是学生们最热爱、最熟悉的事物,因此他们会争先恐后地回答这一问题,由此很自然地引出了主题。最后,一堂美术欣赏课就在余味和悬念中结束了。

六、提供交互式平台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所得到的感受肯定是见仁见智的。不过,由于受经验和能力所限,他们的看法也许是幼稚和片面的,但只要是真切的感受,我们就应该给予尊重 和认可,不必强求统一。现代美术教学非常重视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我们一定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这种机会。

课堂是交互式的主平台。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讨论,在讨论中欣赏,通过反复的赏与评,既能够解决一些欣赏中的问题,又能够增进学生间的合作。可以从感官感受到的层面开始,对作品的题材、主题、造型要素(色彩、线条、形状、肌理)与形式等进行讨论,进而讨论作品的技法特色、作品中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间的关系。还可探讨作品的风格,探讨作品的内涵,即感情、观念、思想等。

课堂外是更广阔的交互式平台。在每一节美术欣赏课结束后,当学生们离开课堂,并不意味着他们欣赏的停止,他们仍然在继续回味,继续思考,继续用他们的眼睛观察身边所有关的事物。因而要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畅谈自己的审美体验并倾听不同的思维观点和评论。还可以让社会上方方面面的人士介入讨论,开阔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

七、引入多媒体

欣赏本身需要有强烈而直接的视觉感受。而多媒体具有强大的图形功能、丰富的色彩和逼真的音响效果,能以多种方式传播信息,并能提供友好便利的交往方式。对美术欣赏课有重要的辅助教学作用,在教学演示上达到了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变抽象说教为形象演示。计算机可以将课件制作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如在教学中,对于点、线、面、体的理解,以前只能枯燥地讲解,现在通过计算机的帮助,教师可以成功制作出简易动画,演示点到线、线到面、面到体的整个运动轨迹,并运用在画中的不同位置来观察不同的视觉效果。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构图。

营造美的气氛。在欣赏教学时,可以利用计算机校正教材中图片在色彩上的偏差,调节画面的对比度、饱和度、清晰度,还这些图片以本来面目。在欣赏过程中还可配上适当的背景音乐,收集与作品内容有关的材料背景,制作成VCD格式的文件。如在欣赏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时,可以先播放意大利佛罗伦萨的风光电影片断,再慢慢按时间顺序出示经过调节的艺术大师的作品,再配上音乐讲这些画家创作的小故事。使学生较容易归纳、理解画面中的严谨、宏伟、庄重的艺术风格,通过对比也能欣赏到文艺复兴时期新油画的出现在色彩上进行的改革风貌。

增强欣赏效果。美术欣赏课有很强的直观性,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通过数码投影仪,就可以将作品清晰地放大展示,让学生在欣赏课上能够真正地“欣赏”。如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是一幅长卷,现在的图片资料在书中显示得很小。在制作课件时,可以让它分段显示,再进行长卷的浏览,这样一来,学生对画面的每个细节都了解得很清楚,连韩熙栽面部的那种彷徨的表情都能观察到了。

美术欣赏,寓审美教育于潜移默化之中,可以使学生能形象地接触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广阔无垠的世界,让他们身在课堂,就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在艺术长廊中漫步,在想象的空间中飞翔,培养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审美”、适应时代需求、具有健全人格的新时期人才。

下载美术教学中欣赏方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美术教学中欣赏方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美术教学中欣赏评述课型教学设计

    美术教学中欣赏评述课型教学设计 西岗区教师进修学校赵丽琴 一、美术学科课程教学目标 美术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美术课程的教学总目标:学生要学习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了解美术基......

    论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油画欣赏

    论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油画欣赏 【摘 要】 油画欣赏课是义务教育阶段初中美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通过对油画作品的欣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审美能力,还能通过了解油......

    美术欣赏

    美育一般通过艺术审美的方式达到教育目的。美术课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直观性,包括对自然美的直观,社会美的直观,艺术美的直观。而美术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欣赏、绘......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中的欣赏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中,“欣赏.评述”是重要的学习领域之一,对学生逐步形成审美情趣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比新旧两套教材,原来的教材设立了独立的欣赏课目,新教材......

    浅谈美术教学中的表现性及方法

    浅谈美术教学中的表现性及方法 佗城镇亨渡小学:彭运 在漫长的绘画史中,人们借助解剖学,物理学的色谱规律等知识,已经把绘画中的写实性发展得淋漓尽致 。随后,人们又发现自己同时......

    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东小 李金凤 儿童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作......

    幼儿园美术欣赏教学初探

    幼儿园美术欣赏教学初探 你是第336位浏览者 发布日期:2007-7-2 美术欣赏教学是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和感受美术作品、自然景物和周围环境中美好的事物,了解对称、均衡等形式美的......

    浅论中学美术欣赏教学

    浅谈中学美术欣赏教学 浅谈中学美术欣赏教学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培养审美能力和理解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