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美术新课程中的欣赏

时间:2019-05-15 04:30: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小学美术新课程中的欣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小学美术新课程中的欣赏》。

第一篇:中小学美术新课程中的欣赏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中,“欣赏.评述”是重要的学习领域之一,对学生逐步形成审美情趣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比新旧两套教材,原来的教材设立了独立的欣赏课目,新教材相对不明显,即独立的欣赏课目少了,更多的融入到其他的学习领域中。所以笔者下面谈的美术欣赏教学模式是在新课程背景下,更广泛的美术欣赏教学。

新课程改革几年来,在更多的学习和自我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特点,将欣赏教学分为教师引导型、师生互动型和学生自学型等。下面从具体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一:湘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第9课《文具小管家》片断

教师运用动画形象和学生交流:“你们知道文具之家是什么样的?”(学生一下被可爱的卡通动画吸引住了,开始七嘴八舌的议论。)

教师运用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文具之家”,并请学生说自己的看法,这些文具之家哪儿最美?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及时小结,将“实用美、装饰美、材质美、创意美、造型美”板书到黑板上。

这时教师拿出一个制作完成的作品,“文具之家”的实物,然后将其拆散。对着满脸疑问的学生,亲切的问:“你们看出来„文具之家‟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吗?”“我们要有心利用废弃材料。”“老师想再做一个„文具之家‟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

等学生说出自己的建议后,教师现场选择废旧的牙膏盒、肥皂盒等,几下裁剪,快速的做出了一个小狗造型的“文具之家”,学生忍不住啪啪的鼓起掌来。教师顺势引导,谁能大胆说说,你打算怎样装饰它?教师肯定学生的装饰点子,并请说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向全班同学演示。

(本案例引自岳阳市市直小学美术教研联组教研公开课)

本课的教学内容应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但笔者引用的这一些环节,是在学生动手制作之前的引导欣赏部分。从这里可以看出,以教师引导为主的美术欣赏教学,有一些规律可循。

1、创设美的情境,引导学生不知不觉的进入角色。执教老师精到的动画制作在此中帮了大忙,在场的每一位学生和老师都被有趣的动画形象吸引住了。因而我们在欣赏教学中,应用心去寻找一个欣赏的情境切入,如一段与内容息息相关的音乐、视频,或者一首优美的童谣、诗歌,还是一组有趣的律动、游戏。针对中小学生的特点,创设美的情境能为欣赏教学铺设一个良好的开端。

2、现场精彩的示范,能令学生折服。本课学生观赏教师的示范后,都不由自主的鼓掌,这时学生内心钦佩的外在表现。范作的直观展示,远远胜于滔滔不绝的说明。笔者在执教《傲雪梅花》一颗时,配上优雅的古筝曲,现场演画梅花作品,学生都入神的欣赏老师的一举一动,一笔一画,有的同学还模仿老师的动作在空中比划着,这样学生在欣赏中品位,陶冶性情,也为学生的表现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3、语言的引导激励,让评价强化学生的审美感受。在本课教学中,当学生说到自己的装饰方法后,执教老师点头颔首,说:“你的方法挺好!”“你的眼光很好,老师要将你的方法用上去。”“好,你当小老师表演给同学看好吗?”学生昂首挺胸得意的笑了。学生会心的笑,多么可贵呀!

笔者将以上案例的三个环节概括为“创设情境”,“现场示范”,“评价引导”。在以教师引导为主的美术欣赏教学中,处理好以上环节,应该比单一的教师解说教学模式具有优势。

案例二:笔者执教的湘教版中学美术八年级下册第5课《大提琴》片断。

.走近大师

让我们一起走近美术大师,看他们眼中的乐器。

1、欣赏:

(课件出示毕加索作品《吉他》)

教师:“这是毕加索的作品《吉他》,你从画作中找出吉他了吗?”

学生:“没有”;“有,有残破的面,还有弦”。

教师:“《吉他》以面为主,线条穿插,加上点的装饰,再配上古朴、怀旧的色彩,你感受到了大师的什么风格?”

学生:“我觉得这幅作品很豪放,很浪漫。”

教师:“大师的吉他就是不一般,我们再看下一幅作品。”

(课件出示米罗作品《午夜和晨雨中夜莺的歌声》)

教师:“《午夜和晨雨中夜莺的歌声》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学生:“我看到了午夜一点也不黑,漫天飞舞看气球似的雨点,还有许多快乐的精灵在嬉戏,不,还有是夜莺吧!”

教师:“你可是火眼金睛呀!”

学生:“我看到夜莺们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聚会,他们有的在引吭高歌,有的在追赶嬉戏,还有的舞动着自己漂亮的身姿。”

教师:“太美了,你真是大师的知音!” 小结:独到的慧眼,加上你们丰富的想像,美术大师的作品也如音乐一样美。让我们一起了解抽象绘画的背景。

(课件出示抽象绘画背景材料,让学生小声读一遍。)

抽象绘画兴起于20世纪的欧美国家,它包含两种类型:

1、从自然物加以简约或抽取其富有特征的因素,形成简单概括的形象。

2、主观的几何构成。代表画家认为:“色彩和形都有其内在的音响,色彩是能直接对心灵发生影响的手段,认为绘画和音乐一样是完全抽象的艺术。”

.教师范作

老师也很喜欢抽象艺术,本大师想现场表现一番。

1、现场演画:

(1)(出示几张用色彩纸剪出外形的大提琴)这是什么?(大、小提琴)看样子大家还认识,不是抽象艺术,我们要变成抽象作品,怎么办?将它“碎尸万段”,当然刀法要美,手下留情,少剪几刀。教师边讲边演示。

“一刀两断”“谁上来一起动刀”(邀请学生上讲台和老师一起将“提琴”进行分割)

(剪切后,再粘贴起来,请学生将剪切好的部分粘贴到彩色底纸上。提示粘贴的作品要让下面的同学感受到音乐的美感。)

教师:“谁可以解读这幅师生共创的作品。”

学生:“这幅作品既有大提琴的圆润曲线,又有音符似的点,感觉象一个优雅的美男子的舞姿。”

教师:“请你给它命名。”

学生:“恰恰王子。”

(2)引导对比:

(出示其他班上师生合作同样内容的作品)

教师:这是其他班上的作品,对比我们的作品,你有什么发现?

…… 从本课堂实录可以看出:

1、师生探讨启迪,促进学生认知的提升。抽象绘画的欣赏引导,以教师引导为主,必然束缚学生的感受和思维,完全由学生自由感受,学生又无从下手,所以笔者采用师生互动探讨的方法,学生做到了有话可说,有的放矢。

2、师生合作导演,强化学生的真实体验。教师表演,学生欣赏,处理不当会造成欣赏与作业表现的脱节,也就是学生欣赏时有感受,但作业却又畏难。如果欣赏示范中有学生可操作的环节,不妨让学生参与。这样可以拉近学生的心理距离,学生感受到,同学可以示范我也可以做到,甚至做得更好。

3、在对比中学会鉴赏,学会学习。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充分预计学生的审美水平,适当安排对比欣赏,在对比中,不仅仅是辨别优势,更是提高鉴赏能力,学习他人长处。

结合以上分析,笔者概括为“探讨启迪――合作导演――对比学习”欣赏教学模式。这些环节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可以灵活安排。

案例三:湘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第3课《绿洲》教学片断

教师引出话题,运用多媒体视频展示环境被污染的画面。学生将课前搜集的相关素材与大家共享,谈论地球正在遭受哪些方面的破坏。

然后教师出示教材作品《绿洲》,请学生自学感受,同时导出三个问题:这些图片与我们印象中的绿洲有什么不同?你认为这张图片体现了什么主题?作者用这种表现形式要告诉我们什么呢?接下去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学,再针对以上问题自由讨论,教师不加以任何干预。几分钟后教师连续展示一组达利、马格里特的作品,加深学生对“新奇视觉形象”的感受。至此,教师未做任何小结。

在此初步感知讨论的基础上,执教老师进一步设计了“解读新奇”环节:学生自由探讨并总结教材中介绍的各种表现新奇视觉形象的方法。学生在自学和讨论后总结出“改变时空、改变材质、改变比例、改变形态”等手法,教师只用一句话进行总结:“运用积极开放,多元创新的思维可以创造出奇妙的视觉形象。”

更为高明的是教师设计了以下活动:①假如我是一棵树,一条鱼或地球上其他生物,面对环境被肆意破坏,我会怎样应对;②请同学们将所想到的用绘画、表演等形式表现出来,共同呼吁保护环境,珍惜我们唯一的家园。

(引自岳阳市市直中学美术教研联组教研公开课)

以上案例是典型的学生自主型欣赏教学。该教师的设计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环节:

1、学生自主选择,积极收集相关素材。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充分证明学生收集素材的重要。学生对环保知识的介绍,环境受破坏的数据还有学生的现场表演,都是学生广泛收集,自主选择的结果,让本课真正体现了美术人文教育。

2、重视自学体验,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提高欣赏能力。本课的欣赏教学,学生占据了主体地位,学生多次自学感受,自学体验,教师不作过多引导,尊重学生的认识,这是不可忽略的,同时,在自学体验中,不排除交流讨论,从相互学习借鉴中进一步完善自我体验,这更是自我提升的过程。在平时欣赏教学中,不妨留一点时间给学生自学体验,不要急匆匆的让学生直接讨论。

3、引导奇思妙想,欣赏教学中提倡随机表现。且看本案例最后教师布置两个活动后学生的表现,学生表现出很大的热情,自觉的分成若干个组,绘画基础好的同学,很快就动笔了,他们的作品是画面加文字,尤其是准备表演的同学,几个人在教室外面讨论策划得不亦乐乎。这一环节只是欣赏教学的一个延伸,但运用得好,让欣赏得到升华。

上边三个环节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笔者将其概括为“自主选择”“自学体验”“随机表现”。

纵观上面列举案例,反思美术欣赏教学,笔者是为以点带面,诚为点滴思考。这是一个没有模式的美术欣赏教学模式探讨,具体应用,我们可以尝试将上边不同类型的环节自主安排,重新建构,灵活运用。

回答者: 张辉三级 2011-05-05 22:36 摘要:

这是一节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的教学案例。学生每人一台计算机,通过互联网专题学习网站对《名楼、民居、古塔》一课进行欣赏·评述。以资源利用——主题探究——合作学习——欣赏评述为主线展开课堂教学。整堂课紧紧围绕“新课程改革中特别强调的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如何在传统教材中有所创新,有利于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学习,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体现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进行了尝试与探讨。课堂上学生兴趣高涨,学习主动性增强,获取了大量的相关信息,综合能力也得到提高。

关键词:信息技术整合 专题学习网站 资源利用 主题探究 合作学习欣赏评述

背景分析

1、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教学的整合,在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各学科的学习中。——教育部长陈至立的讲话摘要。当CAI(计算机辅助教学)正当升温,逐步深入课堂的时候,传统的信息技术应用(教师用课件辅助教学,为学生开设信息技术课)已逐步向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进行转变……

2、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学习兴趣,创新精神的培养。——《新课程标准》。将纸张教材拓展为电子网络教材,把课件制作成网页,把信息技术工具交给学生,有利于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学习和对新知识的获取;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网络资源的整合运用等综合能力的提高。

教学理念

资源利用——主题探究——合作学习——欣赏评述

1、利用丰富资源构建知识体系,创设视觉情境,辅导学生利用网络自主欣赏体验,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2、问题驱动,主题探究,让学生就学科内容形成问题,具有对知识的好奇,然后去质疑、去探索,去寻找答案,解决认知与情感上的冲突,构建起对知识的理解;

3、互动交流体验,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的交流、争议、意见综合等有助于学习者构建新层次的感悟与理解,增强学生平等意识,相互理解,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教材分析

建筑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结合的成果。建筑艺术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科学水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中国的建筑艺术,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自成体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遍布祖国大地的名楼、民居和古塔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生活习俗、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运用网络教学手段,认识和欣赏这些作品,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网络资源整合运用能力,而且还能拓宽学生视野,使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信心。

学生分析

要求学生会简单的电脑操作,有浏览网页的经验和技能,能够正确快捷的获取网络资源。

教学目的

通过运用网络资源,对典型建筑的欣赏,让学生初步涉及建筑艺术领域,懂得一些建筑艺术常识,引导学生用艺术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各种建筑,提高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交流合作,分析解决问题,掌握新方法,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教学重点

运用网络资源,主题探究,学习建筑艺术的一般常识,初步认识建筑艺术的代表作品。

教学难点

合作交流学习,理解代表性建筑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环境

局域网、Internet、专题学习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ztwz/niuniu

教学过程设计

提出任务——指导欣赏——合作讨论——欣赏评述——拓展思维

一、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网络学习兴趣

学生戴上耳机,跟着flash动画一起歌唱。

二、揭示课题,问题导入

点击播放flash动画页面,进入专题学习网站 中国的建筑艺术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自成体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欣赏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名楼、民居、古塔。那么关于名楼、民居、古塔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回答,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一次分组竞赛,看哪一组实力最雄厚,哪一组团结协作的最好。(教师综合学生问题,提出学习任务)请听题:

A、你认为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为何被誉为江南三大名楼?

B、各地民居各具特色,它们的共同特点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C、你知道都有哪些样式的古塔?它们分别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

学生浏览网站,分三组(名楼、民居、古塔)合作交流学习——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师深入学习小组,观察学生学习过程,指导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并追问:

A、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优势。能例举一首诗歌朗诵给大家听吗?“落霞与孤鹜起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美景映楼,楼入美景,怎分得出是景美,还是楼美?

B、立足自然,顺乎自然;方便生产,方便生活;就地取材,协调统一;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能概括的说吗?你还知道有哪些特色的民居?北京四合院、陕西窑洞、蒙古包、福建圆形土楼……

C、密檐式、楼阁式、喇嘛塔、金刚宝座塔;木、砖、石。你对哪种样式的塔最感兴趣?这种样式的塔特点是什么?

三、深入探究,知识构建

1、通过大家的团结协作,我们在单位时间内获取了比以往更多的信息,还想继续欣赏吗?请你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座名楼或民居、古塔,并说出理由。

(配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学生欣赏网站,教师巡回指导,并与个别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建筑的美,解决“为什么喜欢,为什么这么吸引人”等问题。

学生欣赏后上讲台结合网站表述自己喜欢的建筑,教师给予积极的评价,并帮助学生全面、完整的表述自己的观点。——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例:学生上讲台单击打开黄鹤楼页面(计算机处于全体教学状态,所有学生机显示同一页面),学生阐述喜欢黄鹤楼的理由,并指出黄鹤楼座落于湖北省。教师启发:因为座落于湖北省,我们是湖北人,所以感到自豪和骄傲。那么这些名楼、民居、古塔都是咱们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遗产,你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吗?——渗透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教育

2、同学们的评述非常精彩,那么我们一起来小结一下名楼、民居、古塔为什么这么有名?这么吸引人?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悠久的历史背景,灿烂的民族文化,优美的自然景观,独特的建筑样式。今后我们遇到古代建筑是不是也能从这四个方面去欣赏?——总结欣赏方法,指导学生从四个方面去欣赏建筑,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四、拓展思维,学习运用

1、楼和塔有何不同?

2、名楼、民居、古塔是美术作品吗?

3、现代建筑与名楼、民居、古塔相同吗?

4、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能设计一座更具特色的建筑吗?

同学们会用我们今天的学习方式和我们的专题网站去解决这些问题吗?我相信大家一定能行!——鼓励学生课后运用信息技术对问题深入探讨和学习,激励学生学有创新。

五、课堂小结 这些名楼、民居、古塔是劳动人民智慧与血汗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璀璨文化的具体体现,学习和认识这些建筑,能增进我们对中华民族光辉文化传统的了解,同学们作为中华民族龙的传人,你感到自豪吗?我们将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和家乡。

教学反思

《名楼、民居、古塔》是一节富有深刻文化底蕴的中国古代建筑欣赏·评述课。传统的欣赏·评述课,多以教师讲解为主;传统的多媒体运用,是以课件辅助教学。新课程改革中特别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如何在传统教材中有所创新,有利于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学习,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是摆在教师面前的又一难题。为此,我尝试运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教材拓展制作成网站,学生每人一台计算机网上学习,采用问题驱动,指导欣赏,分组合作,自主探究,拓展思维的学习方式,教学规则发生了变化,教师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充分体现出来。实践证明,学生兴趣高涨,学习主动性增强,从而陶冶了情操,获取了大量的相关信息与新知识,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

矛盾、困惑与解决方式:

1、信息技术的运用无疑加大了课堂上的信息量,信息量的增加是不是冲淡了原有课本知识的“浓度”?例如;民居在课本中仅例举了三种,而学生通过专题网站的相关链接能看到三十多种民居。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满足,学生的喜好各不相同,很多学生更热衷于课本以外的民居,注重了学生个性培养的同时,是不是淡化了课本中例举的知识?

解决方式:将课本知识体现在网站的首页上,以课本知识为中心向外辐射。

2、欣赏·评述课的信息技术整合,除了任务驱动,还有其它方式吗?欣赏·评述课理应是一种美的享受,学生没有压力,无拘无束的自由欣赏,故任务驱动的方式有其不合理的一面。然而,如果没有了任务驱动,学生是自由了,但教学目标、任务无法完成,教师主导地位难以体现。

解决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两个环节,一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分组合作学习,二是让学生自由欣赏网页,找出自己喜欢的建筑物。这也是“任务驱动”与“自主学习”教学法的整合。既保证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也考虑到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空间进行自主学习。

看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还仅仅是一个开始,怎样将它运用的更好,充分体现新课标的精神,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许多方式、方法还有待于去尝试,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在实践中去摸索、探讨。

回答者: 周远志四级 2011-05-06 08:53 人文教育有三个层次:①人文学科教育——进行学科内的人文知识学习。②人文学科的方法教育——讲解人文方法。③人文精神教育——培养人文态度,陶冶人文素养。* 在欣赏课上更好地体现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不妨就从这三个方面做起。应当肯定,美术课的四个学习领域里,和人文关系最为密切的应当就是“欣赏·评述”。因为,在欣赏课上学生接触比较多的是那些人类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这些经典之作常常渗透着深厚的人文精神。无论是我国远古时期的彩陶文化,还是敦煌壁画,无论是古希腊的瓶画、柱式,还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都和人及人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表达着人类高尚的情感。就以著名的希腊柱式——科林斯柱式来说,一根柱式,从外表上看,它只是建筑的一个支撑物,至多是一个装饰品,但是在科林斯柱式的背后,却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原来,希腊的小女孩科林斯死后的墓碑石沿下,野草和花朵丛生,但都被墓的石沿所压抑,于是,这些花草就形成了一个个美丽的弧度。建筑家从这里获得了灵感,以科斯的名字命名的柱式就出现了。每当我们从街上看到这个美丽的柱式时,就不难想到那个早逝的小生命,并对她寄托着无限的同情与怜爱。就像我们看到一些儿童的墓碑上面,有他们天真笑脸的照片,再有父母的一些题字,就格外地使我们为之动容。不过,假如教师只是从建筑形式上介绍科林斯柱式,而不深刻地理解它的人文内涵,就会使学生失去了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

人文方法“是一种以主体的体验、理解为基础的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方法”,它有别于科学领域强调理性分析和论证的方法。这是当前美术教学改革中一个特别应当注意的问题,即我们应该注意在美术学习活动,尤其是美术欣赏活动中采取人文的方法。长期以来,我们在认识论方面过分地强调了理性思考的方法,表现在教育上又过分地强调了传授的方式,把学生看成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这使得欣赏课常常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剥夺了学生自己体验和理解美术作品的权利。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体验是艺术课程的学习方式之一。因为体验就意味着学生自主地对美术作品的观察、理解、思考、分析,意味着和同学们一起讨论、交流、比较、操作、尝试、甚至争论。一句话,强调体验,强调学生的理解,就是强调教学的过程,强调学生主动地学习。一位教师在讲米勒的(拾穗)时,组织学生对农妇头上戴的红头巾进行了讨论。教师拿了一条鲜红的领巾,放在农妇的头前,将两种红色进行对比。她问学生同样是红色,为什么不一样 ? 请学生发表意见。学生们经过讨论,从开始讲的“头巾是旧的”,到最后认识到头巾的红色之所以发旧是因为长年在地里辛勤劳动、风吹日晒造成的。经过讨论,学生更加注意这样一条不起眼的道具。他们从这条头巾接触到了作品的主题——画家对农民和劳动的赞美。如果画家不具有对劳动和农民的了解与同情,就不可能画出这样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的作品。这位教师对这条头巾抓得好、抓得准,她用红头巾作为突破口,把教学过程变成了一个体验与理解不断加深的过程。反之,如果教师用传授的方式使学生的“认识”一步到位,告诉学生红头巾为什么是这样的红色,省略了讨论的过程,学生对头巾的认识肯定不会像这样印象深刻,对作品理解的也会浮于表面。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关系到人文方法的问题,也是关系到人文精神培养的问题,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回答者: djkccy1962824-一级 2011-05-06 11:59 本课的教学内容应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但笔者引用的这一些环节,是在学生动手制作之前的引导欣赏部分。从这里可以看出,以教师引导为主的美术欣赏教学,有一些规律可循。

1、创设美的情境,引导学生不知不觉的进入角色。执教老师精到的动画制作在此中帮了大忙,在场的每一位学生和老师都被有趣的动画形象吸引住了。因而我们在欣赏教学中,应用心去寻找一个欣赏的情境切入,如一段与内容息息相关的音乐、视频,或者一首优美的童谣、诗歌,还是一组有趣的律动、游戏。针对中小学生的特点,创设美的情境能为欣赏教学铺设一个良好的开端。

2、现场精彩的示范,能令学生折服。本课学生观赏教师的示范后,都不由自主的鼓掌,这时学生内心钦佩的外在表现。范作的直观展示,远远胜于滔滔不绝的说明。笔者在执教《傲雪梅花》一颗时,配上优雅的古筝曲,现场演画梅花作品,学生都入神的欣赏老师的一举一动,一笔一画,有的同学还模仿老师的动作在空中比划着,这样学生在欣赏中品位,陶冶性情,也为学生的表现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3、语言的引导激励,让评价强化学生的审美感受。在本课教学中,当学生说到自己的装饰方法后,执教老师点头颔首,说:“你的方法挺好!”“你的眼光很好,老师要将你的方法用上去。”“好,你当小老师表演给同学看好吗?”学生昂首挺胸得意的笑了。学生会心的笑,多么可贵呀!

第二篇:《新课程教学学科教学评价》中小学美术

《新课程教学学科教学评价》中小学美术

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终结性评价

主要是指在学期末或某一阶段学习结束时,对学生进行的全面评价,包括学业成绩、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探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2、美术课程评价

指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和能获得的信息,对美术课程实施过程及其效果作出客观、科学的判定。

3、美术教学评价

美术教学评价就是利用所有可行的评价技术,对美术教学所预期的一切效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它是以美术教育的价值观为标准,以达到美术教学目标的程度来评价、测量美术教学成绩和效果,对美术教学和美术学习作:知、情、意,各方面进行全面性的考查。

4、形成性评价

也称为过程评价,是教师在运用预定的教学策略实现教学目标中,对学生素质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的教学改进性评价。

5、主体取向的评价

主体取向的评价认为学校体育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但这种价值是多元的。在评价情境中,不论评价者还是被评价者,不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是平等的主体。

6、美术活动表现评价

是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行为,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能力、探究能力、认知水平以及交流表达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

二、简答题

1、实施美术课程评价的主体由哪几个方面人员共同参与?

答:现代美术课程评价认为,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建立在多边化的基础上,由教师、学生、学校管理者、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过程。

2、发展性美术教师评价的多元化主要指哪些方面?

答:(1)职业道德(2)教学理念(3)教学方案(4)与生同乐(5)教学素质(6)创造与创新

3、美术课堂评价的趋势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答:(1)提倡美术教师的自我评价(2)关注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评价(3)重视美术教学过程的评价

4、“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教学可分哪三个层次?

答:本学习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分三个层次:(1)融美术各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为一体(2)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3)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

5、试论述发展性教师评价工作可起到哪些激励性作用?

答: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发展性美术教师评价工作,通过对教师评价制度的改革,有利于加强美术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和教学业务的提高,有利于艺术类教

师的终身教育和全面发展。

6、学生美术学习过程评价有哪些要求?

答:(1)评价内容注重具体化。对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其评价内容不能过于笼统,而应具体将内容具体化。

(2)评价主体注重多元化。对学生美术学习过程的评价要改变过去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鼓励学生自评和同学互评。

(3)评价反馈注重及时性。只有通过及时的评价反馈,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4)评价导向注重激励性。处于成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教师适时、正确的激励能起到诱导、强化的作用。

三、辩析题

1、现代美术课程评价应构成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和家长参与的整体多边评价方式。

答:正确。(略)

2、美术教学评价并非通过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而是通过学生在美术学习过 程中的表现予以评价。

答:不正确。(略)

3、美术课程评价是一种以课程目标为依据的鉴定和甄别式的评价。

答:不正确。(略)

4、要采用相对量化的分析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的方法,真正使美术课程评价公正合理。

答:正确。(略)

四、论述题

1、请举例谈谈“设计、应用”的教学怎样为当地社会发展服务。

答:“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达、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与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在本学习领域中,“设计”一词被赋予的含义是“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现代设计基础和传统工艺”,即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由现代设计基础、传统工艺美术两部分组成。“应用”是指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加强趣味性、应用性,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

要立足于从农村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于农村中学生感兴趣并且熟悉的事物紧密结合。要求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应用于自己生活有关的,且促进当地发展的表现活动之中的。请结合自己的实践举例说明。

2、请谈谈现代与传统美术课程评价的几点根本区别。

答:(1)由考核、选拔转向诊断、改进。传统的教学评价是一种以教学目标为依据的鉴定或考核,旨在对教师或学生进行选拔或淘汰;而现代教学评价的目、的则在于改进教学,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观、评价观。

(2)扩大了评价对象和范围。早期的教学评价集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课堂教学,随着教师事业的发展,教学评价的功能和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教学评价的对象不仅有学生、教师,还有课程建设、教学计划、教学目标,以及学校领导、教学管理等领域,使之成为学科自我调控、自我完善和自我教育的动态过程,成为教育领导部门进行宏观管理和决策的必要制度。

(3)由静态转向动态。现代教学评价是泰勒创导的,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测验学生的学习结果。随着教学技术的发展,教学评价的对象已从静态教学成果的评价转向动态的教学过程的分析和评价,并在不断地深入发展。

(4)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传统教学评价注重评价的科学性、精确性而强调量化统计分析的方法,即“硬评价”,这是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尤其与计算机技术结合更具优越性。但教学实践是十分复杂的,不可能全面量化,必须从实际出发,辅之以主观的资料和描述性的分析,即定性描述的方法,称“软评价”,如运用观察法、问卷法和交谈法等,才能使得教学评价既合情又合理。

(5)重视自我评价的作用。传统教学评价把被评价者视为接受检查的客体。现代教学评价则日益重视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尤其重视通过形成性评价的强控机制促使评价者通过自我分析、自我认识达到自我提供的目的,形成自我评价机制,同时可以使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在对话中增加沟通和理解,提高对评价的认识。

3、你认为教师开展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实施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答: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教师参与科研的过程。教师开展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和学科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在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提供了系列建议:

(1)各校应配齐美术教学设备与器材,配置美术专用教室,并提供储藏教具、工具、材料的场所以及展示学生美术作品的场所。有条件的学校应配置可供美术课程

使用的多媒体教学设备。

(2)学校的图书馆应配备美术书籍和其他美术资源,包括教师参考书、学生参考书、美术杂志、美术教育杂志、幻灯片和光盘等,供教师备课及上课,学生收集、查阅资料以及自学或合作学习时使用。

(3)广泛利用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美术馆、图书馆、公共博物馆及私人博物

馆、当地文物资源、艺术家工作室等。学校与美术馆、博物馆以及社区携手,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

(4)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获得最新的美术教

育资源,开发新的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开展学生之间、学校之间、省市之间和国际的学生作品、教师教学成果等方面的交流。

(5)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

五、案例分析题

1、依据美术课程理念,对下列课案作出评价分析。

案例:上课后,老师把毕加索《格尔尼卡》作品的幻灯,投放到了屏幕上。问学生“对于这幅画你们看后有什么感受?”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到画面上来,七嘴八舌的说开了,几个大胆的学生上讲台来说了自己的看法,老师认真的听他们的讲解,并不时的记录了他们精彩的描述。接着老师把毕加索的生平资料和作品的创作背景介绍给大家。随后老师从作品的构图、艺术形象、线条、质感、肌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然后把学生分组讨论。题目是a在画中的每一个情景中作者想表现什么? b整幅画面作者想表现什么样的感情。要求各小组推荐一名学生准备发言。学生发言时老师尽量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理解画面的意思,尽可能的用美术术语来表达。最后老师对作品加以总结。

案例分析时能贯彻大纲和讲义教材精神。从设计理念、教学目标的把握、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结构的严密度、教学方法的合理性等方面阐述和评价。最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2、依据美术课程理念,对下列课案作出评价分析。

案例:a每个人设计自己理想中的家具,结合家用电器,并且用各种材料制作模型。同时设计、制作简单的商品广告。b集中全班学生的作品,布置成商店的形式,模拟商品交易过程,引导学生从商品的形状、颜色、材料考核实用性等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还可以对自己制作或同学制作的商品应陈列在什么位置上最恰当发表自己的意见。

案例分析时能贯彻大纲和讲义教材精神。从设计理念、教学目标的把握、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结构的严密度、教学方法的合理性等方面阐述和评价。最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3、依据美术课程理念,对下列课案作出评价分析。

案例:有一课《玩水、画画》,教师根据孩子喜欢玩水的天性,用水作为美术表现的媒材。上课时,教师挽起袖口,双手往水里浸湿,然后不断的变化手的动作和形态,在水泥的操场上按印着。奇迹出现了,水渍留下的痕迹,有的像张牙舞爪的大螃蟹,有的像昂首翘尾的大公鸡,还有的像娃娃的脚丫子等,非常的生动有趣。在教师表演示范后,学生们也都争着玩起来,有的用手印出了狮子的头、鸡冠花等形象;有的学生通过几次的组合构成现实中的图案。

案例分析时能贯彻大纲和讲义教材精神。从设计理念、教学目标的把握、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结构的严密度、教学方法的合理性等方面阐述和评价。最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第三篇:中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培训心得

中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培训心得

天马学校 邬骐君 此次培训印象最深刻的是蒋跃老师的《水彩画艺术漫谈》,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自从事色彩基础课教学以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即美术专业的色彩课到底应该怎样去教,应当教给学生什么?当然,自古即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古训,而每位教师也都具有其个性化的一面,各自拥有独具魅力的教学方式。但是不论何种教学方式都应以激发学生潜力为主要目的,应当尊重学生的艺术个性,“授之以渔”也不应机械单一地理解为简单传授给学生绘画技能和技法。应积极地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寻找更为适合自身个性的绘画语言,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其实现自己内在个性与绘画技法的对接,从而更好地适应当代艺术的发展,满足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要。

一、通过水彩画临摹使学生技法得到快速积累

临摹是学习绘画的有效方法之一,对于水彩画的传统,我们一贯主张学其精华,充分掌握吸收后进行变通与创新。因此,临摹在水彩画学习最初阶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很多人曾经质疑水彩画初学阶段临摹的必要性,认为过多注重水彩画循规蹈矩的临摹,会导致学习目的过于盲目而不能起到有效的教学作用。艺术史研究者对于传统继承的问题也一直争论不休,冈布里奇在他的著作《艺术与幻觉》中谈到“程式与经验”时曾说过:“没有一种媒介,没有一种可以摹制和修正的预成图示,任何艺术家都不能模仿现实。”

凡是好的作品都会引起观者的共鸣,并且容易为人所理解。继承水彩画传统仅靠观看、研读水彩画论是不能够完全领略其内涵的,必须要经过临摹实践这一过程。要善于学习大师的水彩画表现技巧,汲取大师的艺术语言,用以形成高层次的审美意识,开拓视野,拓宽思路,尽量使画面表现得纯真而自然,从中得到更多的启发和色彩感受,掌握更多的表现技法。这一训练需要学生对临摹过程有足够的重视,对临摹的学习要十分严格。要通过教师的指导,选取自己喜欢并且适合临摹的范本,比如名家的代表作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可以整体临摹,也可以局部学习,切不可急躁。通过一边临摹一边揣摩绘画步骤、绘画意图,最后做到心领神会。教师在对学生的讲授中要针对画家和其作品作详细

介绍,指出范本作品的特点,示范该画的作画步骤和描绘程序,引导学生迅速掌握临摹要领、临摹目的,做到有的放矢。

简而言之,水彩画临摹的主要目的是形成初步的表现模式和规范,以及在头脑中预先的图式。这在于借古知今,它为我用,是初学者的捷径。临摹并不是终极目的,只有经过这一积累,初步获得把握自然的方法,学习前人水彩画创作的精髓,才会为更进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通过水彩画作品赏析以开拓学生视野

经过初步的水彩画临摹学习,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水彩绘画技能技法,对中外优秀水彩画作品赏析以及水彩画基本理论知识的了解是第二阶段学习的重点。“色彩大师是在他生存的那个时代最充分实现色彩本质丰富性的人”,对大师画作最直观的感受可以形成最初的绘画意识与艺术创造动力。

博物馆、画廊、收藏展、拍卖会是他真正的启蒙老师,真实的体验对于学习绘画的人来说是至为宝贵的。这一阶段的学习通过教师引导,可以加深学生对水彩画史的进一步认识,了解国内外水彩画沿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水彩画用水作为媒介来调色,通过水和色的相互作用,画面具有透明轻快、滋润流畅的特点,具有特殊韵味,人们经常将优美的水彩画比作抒情诗,观看大师的作品无疑等同于“朗诵”抒情诗。毫无疑问,水彩画大师的作品能最为深刻反映水彩画特质,是水彩画史各个发展时段的代表。只有对水彩画大师作品全方位多角度赏析,多观看水彩画相关画展,才能更深入了解水彩画的特点特色。近年来国内的小幅水彩画展览、两年一度的水彩水粉画展、水彩人物展、百年水彩展等等一系列水彩画展,都为初学者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所以应鼓励学生多参加这样的画展,通过直接视觉接触、感性认识以及理性分析来提高学生对水彩画的全面认识。

三、通过水彩画教学实验使学生实现写生到创作表现的升华

写生类画作是诠释事物状态的最佳代表。陈师曾将“画是一样甚么东西”定义为“表示人类的意思的一种符号”,是“人类要表示事物状态的一种方法”[。在很多大师的水彩画作品中,其创作和写生也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他们假借风景、静物和人物这些写生常见的题材抒情写意,比如当代国内水彩画大家王肇民、关维兴、黄铁山、奥迪、龚玉等等。

在教学中,水彩写生课程的意义在于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锻炼其把握事物全面的关系,通过比较学会用水彩颜料塑造形体,通过反复的写生训练构图,训练从色彩的角度观察和塑造形象的能力,达到画面色块协调,准确地再现客观对象。色彩的形体塑造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水彩颜料特有的明丽以及作画中的偶然性等等都会令学生充满新奇感。利用相对稳定的光源和环境,采用多种形式和各种色调进行水彩画基础训练,使学生加深对色彩规律的认识,强化对色彩的控制和对绘画材料的驾驭能力。

水彩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具有独立创作意识、独特水彩绘画语言和独立思维方式的艺术人才。它包含的是一个从写生到表现的升华过程。写生多遵从自然反映客观现实,表现则掺入了绘画者的创造成分,作品中有强烈的个人诉求和绘者独特的绘画语言。实现从写生到创作的转换,也就是观念方法的转变,是水彩画教学的关键环节,对此我总结出三点教学经验:第一、进行短期阶段性图片训练;第二、有目的性的水彩小构图实验;第三、水彩画综合材料技法实验。

综上所述,针对高校美术教育专业水彩画基础课教学,教师应积极拓展教学基本内容,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不应墨守成规,应逐渐完善水彩这门课程的教学结构,遵循科学的、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对水彩画绘画技巧的提高,对颜料纸张工具的控制能力的掌握,对用色彩造型能力、处理能力的提高,对色彩语言运用水平的提升,并使学生最终具备运用水彩颜料进行创作的绘画能力。

第四篇:美术教学中欣赏方法

美术教学中欣赏方法

在美术欣赏课中有些老师过多的追求快往往就是一讲到底,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很投入认真,而学生却不在其中。这样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也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欣赏活动是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为避免出现以上情况要采取一些策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1.运用网络媒体语言资源激发美术欣赏的兴趣。媒体语言指的是教学中常用的图片,实物、模型、音响、幻灯、语言描述等一些“辅助工具”。教学中媒体的使用,能使绘画内容变笼统为具体,变抽象为形象,变模糊为清晰,变难为易。如第十二册第一课《明与暗》透视关系是比较抽象和复杂的,仅靠语言的描述很难理解,利用演变教具不仅让学生发现规律,理解规律,而且使美术课摆脱了理论知识教学中的枯燥说教。同时老师可以带实物进入课堂让学生充分了解认识立方体等。学生在心情愉快中积极思维,进入其境,接受美的教育。在实习期间我进入小学了解了小学美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多都采用做课件ppt等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我们实习老师李凌霄老师在教学三年级上册《我设计的自行车》一课中就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们带来了有关自行车的动画片视频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被集中了,大家的眼睛都在观赏视频,而且他的这一做法受到实习学校美术指导老师的赞赏,作为老师在准备视频的时候要注意在学生的角度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才好。我在实习教学中也在课堂中给学生带去了我自己用废旧用品做的自行车模型学生很是惊讶然后我就对他们说这是老师平时社会生活中收集废旧材料做的,像这样的废旧材料还有很多,大家可以把他们变废为宝,这样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我也对这一课进行课外拓展.作为美术老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课下作业上网搜集与课题相关的图片,让学生多看多搜集最终总会有他们喜欢的图片,有助于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理解。

2.在课堂展示欣小学美术课堂上范画欣赏的一个重要作用,在于美术技法的渗透.例如小学六年级《水墨画动物》,在正式讲授新课之前,范画的欣赏可以让学生对其中的美术技法有一个初步的感受和认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也让一些抽象的概念图形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为新知的教学及后面学生作业做好铺垫。和我在一起实习的陈真老师在课堂上就充分展示了教师的示范作用,他在教学过程中先带领学生认识笔墨,墨分五色逐一在黑板上示范然后学生在进行练习。他在教学生学习画公鸡的时候,先画鸡头然后是身子等一步一步画的很细致而且栩栩如生,学生在欣赏教师做范画的同时学生对公鸡也基本了解了。当然老师在做范画欣赏时需要老师掌握扎实的基本功老师要胜学生一筹才可以。3小学美术课堂中单纯的美术作品欣赏

在教学中,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的读画几分钟,然后让学生说说对作品的初步印象用思考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老师可以抛出几个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读画,可以从线条、色彩给人的情绪上细细品味。如:在欣赏四年级上册第一课梵高的《夜间露天咖啡馆》时,老师只要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然后让学生看画,让学生自己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色彩、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生命被压抑而发出的呐喊;有的则感到作者对生命的热爱,这是爱的最强光。可见,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4.结合地方特色开阔美术欣赏的眼界,如在学习第六册《家乡的桥和塔》时可以根据我们所处的地方特色,走出教室欣赏我们身边的桥的形态,通过多角度的欣赏不同的桥,开阔学生的眼界,尤其是现在社会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地大物博,学生外出比较安全,在学习风景写生可以是在校园内如第五册第六课,《校园里的花》就要求学生走出课堂自己去亲身观察,也可结合时间、气候、环境,有组织、有纪律地领学生走出校园,当然一定要保证学生人身安全的情况下,进入大自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画画、塑造。对周围的形、色进行辨识,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纯高心灵。

第五篇:美术欣赏

美育一般通过艺术审美的方式达到教育目的。美术课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直观性,包括对自然美的直观,社会美的直观,艺术美的直观。而美术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欣赏、绘画、工艺三大类课业非常直接地体现着这种直观性。

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主要以完美的形象,卓越的艺术技巧来拨动人的心弦,使人精神奋发,与之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教育效果。例如欣赏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可感受到作者通过构思,构图和色彩,表现了中华民族永远起来了的信心和气魄。欣赏白石老人的国画《却教蜂蝶为花忙》,透过蜜蜂在艳丽的凤仙花旁飞舞采蜜的忙碌情景喻意颂扬了勤奋劳动的精神。作者从普通的生活景致中表达出高雅的审美情趣,学生通过对作品的品味、鉴赏激起了对普通劳动者的敬慕。

美术绘画课的教学除了学习线条、形体、空间、明暗、色彩和构图等艺术、语言”之外,还要学习临摹,写生和创作等艺术的表现手法。例如静物写生课,不管是一瓶沐浴着阳光、摆在窗前的鲜花,还是随意堆在桌上的肥硕水果;不管是一组闪耀着光泽的玻璃器皿,还是刚买回来的新鲜蔬菜,那生意盎然的色彩、情趣横生的形态,都能人学生以情的感染和美的享受。在哪哪儿都能找到小学美术论文,可能是小学美术论文很容易找的,而且小学美术论文现在也不是太难找了吧。关于找具体的小学美术论文,我建议你到这里看看小学美术论文,之所以这里的小学美术论文比较全,其他地方的小学美术论文网,应该这里的小学美术论文全面,确定是哪儿都能找到小学美术论文,原因是小学美术论文很容易找的,而且小学美术论文现在也不是太难找。找具体的小学美术论文,我推荐你到这里看看小学美术论文,之所以这里的小学美术论文比较全,其他地方的小学美术论文网,还是不如这里的小学美术论文全,我推荐你到这里看看小学美术论文,之所以这里的小学美术论文比较全,其他地方的小学美术论文网,应该不如这里的小学美术论文全面的。

下载中小学美术新课程中的欣赏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小学美术新课程中的欣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四个”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美术课教学内容宽泛,包涵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每个课型又各有特点,每个学习领域里......

    《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中小学美术

    《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中小学美术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题 1、美术的分类一般绘画、工艺美术、雕塑、建筑等 2、中国画用墨的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泼墨法、破墨法、积墨......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2

    凤山镇中心校美术课程标准测试题 姓名得分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60分) 1、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1.美术课程总目标按、、三个维度设定。 2.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和为特征,是......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美术课教学内容宽泛,包涵“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每个学习领域里包涵了多种课型,每个课型又各有特点......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课堂教学典型案例写作要求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课堂教学典型案例写作要求 河南省新密市教师进修学校 杨国强 在贯彻新课标的过程中,无论是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入理解,还是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行为,以及如何把......

    中小学音乐新课程实施中的困境

    中小学音乐新课程实施中的困境 (一)音乐教师缺乏教学的积极性和热情 在音乐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音乐教师的热情不断遭遇来自社会和学校的压力的冲击,许多教师没有信心去进行音乐教......

    中小学美术

    《新课程教学学科教学评价》中小学美术 一、名词解释 1、终结性评价 是在学习结束之后所进行的评价,这种评价关注的是整个教学阶段所产生的结果,目的是了解整体的教学效果。总......

    在这几年的美术新课程教学中

    在这几年的美术新课程教学中,我发现在农村学校上美术课程比较起其他的课程来说,有了一定的难度,不仅需要老师有扎实的基本功,而且发现学生也很为难,原因很简单,他们还是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