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中小学美术新课程课堂教学典型案例写作要求

时间:2019-05-12 23:38: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湖北省中小学美术新课程课堂教学典型案例写作要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湖北省中小学美术新课程课堂教学典型案例写作要求》。

第一篇:湖北省中小学美术新课程课堂教学典型案例写作要求

湖北省中小学美术新课程课堂教学典型案例写作要求

作者:向莉 来源:湖北省教研室 上传时间:2005-03-28 人气:

3990 在贯彻新课标的过程中,无论是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入理解,还是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行为,以及如何把握美术教学的继承与创新,突显美术课程功能与特点,都是广大美术教师所面临的新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得好,可以有力地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因此,围绕新课程,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反映一线教师在实践中的探索与创造,是本次案例编写的基本要求。

一、把握案例写作的原则

课堂教学案例不同于课堂实录,它是一个教学研究的产品,具有明确的目的和焦点。由于本次案例编写是为了配合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美术教学经验推广,因此,案例应遵循以下原则:

1、理念的先进性。案例内容符合课程标准的精神,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形成学生基本美术素养为核心,课程内容应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具有开放性,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并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课程评价应能促进美术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尽可能地挖掘美术课程的教育价值。

2、主题的典型性。主题的选择要有普遍意义,表现教师在课堂上经常遇到的困惑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揭示典型策略、方法所依据的教育原理,以及适用的条件,启发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举一反三地运用。

3、问题的突显性。案例源于教学实践,但不是课堂实录。它向我们反映教师成长过程中的方法、矛盾、困惑及可贵经验,提供的是真实的课堂情境,包括闪光的细节、鲜活的师生互动,同时也向我们展示出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有时为了突出主题,提示讨论的焦点,可以在保持案例真实的前提下,对原始素材进行编辑与处理或进行适当的调整与修改,但不能杜撰。

4、案例的开放性。成功的美术案例应为教师多视角、多层次的思考问题留出广阔的空间,促进教师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感受以及当地课程资源以完全平等的身份进行民主的讨论,彰显美术课程社会功能和学科性质,尽可能实现最充分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二、掌握案例写作的要素

在结构上一个案例应当有完整的设计。课堂教学案例基本结构要素有:主题(题目)——思考问题(指引发的思考)——背景(或提示)——案例描述(过程与片段)——反思与研究——案例点评六大部分

(一)主题:写案例首先要选择一个主题并围绕主题拟定题目,本次案例写作的主题可围绕以下几个线索展开,这里为教师提供的或者是一个选题范围,或者是一个切入点,在选题时还要加以具体化。

1、围绕美术课程性质:教学中如何处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辨证关系;

如何引导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2、围绕美术课程功能: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基本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3、围绕美术课程目标:教学中怎样整合与落实“三维目标”;

教学中各维度之间的关系如何把握;

4、围绕美术课程评价:教学中怎样让评价为学生发展服务;

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方法多样,评价时机全程方式探索;

5、围绕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怎样才是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如何创设有意义的游戏和情境和互动教学;

学生自主探究与教师引导的关系;

如何看待在美术教学中运用计算机和网络;

如何建构教师教学艺术与个性魅力;

6、围绕课程、教材、学生的再开发:如何创造性的开发和使用教材;

地方美术教育资源开发利用;

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师怎样发挥自己的作用;

7、围绕学科整合:美术课堂教学中整合其他课程的意义和作用;

如何在整合中突出美术学科功能与特色

(二)思考问题:是将这个案例想反映、说明或研究讨论的问题列举出来,使读者明确作者的想法、观点及做法。写作时应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以启发读者思路,提供借鉴。

(三)背景(或提示):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教师所面临的不同问题、情境、经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案例写作可以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能够成为案例的事实,往往是教师工作中难以化解的难题。教师自己在对教学经历的梳理过程中,头脑中印象深刻的常常是那些自己感到困惑不解的事实材料。

(四)案例描述(过程与片段):案例既可以是包含一定理论价值的教学片段,也可以是比较成功但并非完美无暇的一堂课,还可以是系列的课堂教学活动。但不论形式如何,每个案例都必须突出鲜明的主题,而且,毫无疑问,主题要显示出鲜明的美术教学改革的特色。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能有闻必录,而要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和细节。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要把学生怎么从“不会”到“会学”的转折过程,特别是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绍了一番,说到“掌握”就一笔带过了。为了说明细节,美术课程教学案例最好要提供教学图片信息和学生场景照片说明或学生作品,以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五)反思与研究: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实录通常也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的效果;而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与反思,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读者知道了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的内涵的了解。

(六)案例点评:案例点评包括:自评;同行点评;专家点评。它是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典型性),包括教育教学的目标、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出一定的看法和分析。也是对案例所呈现的信息与要揭示的主题之间的吻合程度(适切性)进行评析。点评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可以从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有一定的深刻性和指导性。但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以启发。

三、抓住案例写作的关键

成功的“案例”源于成功的课堂教学实例,但案例不等于原始课例的简单记录,而是凸现课堂教学之所以成功的那些要素。成功的美术教学案例应为解决困绕美术教学的问题提供借鉴,进而使大家受到启发,产生借鉴与创新的愿望。

关键一:真实性——指案例中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真实的教学活动,选择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年段一致;学生是第一次接受此教学内容,而非重复学习。

关键二:科学性——指案例中的教学过程和提出的观点有科学依据,符合课程改革的理念;美术教学信息与知识正确,技法及操作规范。

关键三:完整性——指案例所呈现的内容应有相对的完整性。相对独立的教学片段,应能说明一个问题;几个教学片段构成的系列要呈现出整个系列的结构;一课时的教学要呈现出本课时的全过程(中间的某些内容可以删减,但要注明删减的内容和时间)

关键四:启发性——指案例本身在美术课堂教学的设计、教学艺术、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等方面可以触发思考、解答困惑、引起讨论。

关键五:丰富性——指案例中的教学过程既生动活泼,又厚重有力,具有与学生认识水平相适应的思维强度。案例要求图文并茂,给人以美术视觉冲击力。

第二篇:中小学美术新课程课堂教学典型案例写作要求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课堂教学典型案例写作要求

河南省新密市教师进修学校

杨国强

在贯彻新课标的过程中,无论是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入理解,还是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行为,以及如何把握美术教学的继承与创新,突显美术课程功能与特点,都是广大美术教师所面临的新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得好,可以有力地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因此,围绕新课程,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反映一线教师在实践中的探索与创造,是本次案例编写的基本要求。

一、把握案例写作的原则

课堂教学案例不同于课堂实录,它是一个教学研究的产品,具有明确的目的和焦点。由于本次案例编写是为了配合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美术教学经验推广,因此,案例应遵循以下原则:

1、理念的先进性。案例内容符合课程标准的精神,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形成学生基本美术素养为核心,课程内容应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具有开放性,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并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课程评价应能促进美术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尽可能地挖掘美术课程的教育价值。

2、主题的典型性。主题的选择要有普遍意义,表现教师在课堂上经常遇到的困惑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揭示典型策略、方法所依据的教育原理,以及适用的条件,启发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举一反三地运用。

3、问题的突显性。案例源于教学实践,但不是课堂实录。它向我们反映教师成长过程中的方法、矛盾、困惑及可贵经验,提供的是真实的课堂情境,包括闪光的细节、鲜活的师生互动,同时也向我们展示出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有时为了突出主题,提示讨论的焦点,可以在保持案例真实的前提下,对原始素材进行编辑与处理或进行适当的调整与修改,但不能杜撰。

4、案例的开放性。成功的美术案例应为教师多视角、多层次的思考问题留出广阔的空间,促进教师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感受以及当地课程资源以完全平等的身份进行民主的讨论,彰显美术课程社会功能和学科性质,尽可能实现最充分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二、掌握案例写作的要素

在结构上一个案例应当有完整的设计。课堂教学案例基本结构要素有:主题(题目)——思考问题(指引发的思考)——背景(或提示)——案例描述(过程与片段)——反思与研究——案例点评六大部分

(一)主题:写案例首先要选择一个主题并围绕主题拟定题目,本次案例写作的主题可围绕以下几个线索展开,这里为教师提供的或者是一个选题范围,或者是一个切入点,在选题时还要加以具体化。

1、围绕美术课程性质:教学中如何处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辨证关系;

如何引导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2、围绕美术课程功能: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基本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3、围绕美术课程目标:教学中怎样整合与落实“三维目标”;

教学中各维度之间的关系如何把握;

4、围绕美术课程评价:教学中怎样让评价为学生发展服务;

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方法多样,评价时机全程方式探索;

5、围绕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怎样才是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如何创设有意义的游戏和情境和互动教学;

学生自主探究与教师引导的关系;

如何看待在美术教学中运用计算机和网络;

如何建构教师教学艺术与个性魅力;

6、围绕课程、教材、学生的再开发:如何创造性的开发和使用教材;

地方美术教育资源开发利用;

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师怎样发挥自己的作用;

7、围绕学科整合:美术课堂教学中整合其他课程的意义和作用;

如何在整合中突出美术学科功能与特色

(二)思考问题:是将这个案例想反映、说明或研究讨论的问题列举出来,使读者明确作者的想法、观点及做法。写作时应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以启发读者思路,提供借鉴。

(三)背景(或提示):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教师所面临的不同问题、情境、经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案例写作可以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能够成为案例的事实,往往是教师工作中难以化解的难题。教师自己在对教学经历的梳理过程中,头脑中印象深刻的常常是那些自己感到困惑不解的事实材料。

(四)案例描述(过程与片段):案例既可以是包含一定理论价值的教学片段,也可以是比较成功但并非完美无暇的一堂课,还可以是系列的课堂教学活动。但不论形式如何,每个案例都必须突出鲜明的主题,而且,毫无疑问,主题要显示出鲜明的美术教学改革的特色。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能有闻必录,而要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和细节。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要把学生怎么从“不会”到“会学”的转折过程,特别是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绍了一番,说到“掌握”就一笔带过了。为了说明细节,美术课程教学案例最好要提供教学图片信息和学生场景照片说明或学生作品,以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五)反思与研究: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实录通常也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的效果;而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与反思,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读者知道了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的内涵的了解。

(六)案例点评:案例点评包括:自评;同行点评;专家点评。它是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典型性),包括教育教学的目标、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出一定的看法和分析。也是对案例所呈现的信息与要揭示的主题之间的吻合程度(适切性)进行评析。点评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可以从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有一定的深刻性和指导性。但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以启发。

三、抓住案例写作的关键

成功的“案例”源于成功的课堂教学实例,但案例不等于原始课例的简单记录,而是凸现课堂教学之所以成功的那些要素。成功的美术教学案例应为解决困绕美术教学的问题提供借鉴,进而使大家受到启发,产生借鉴与创新的愿望。

关键一:真实性——指案例中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真实的教学活动,选择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年段一致;学生是第一次接受此教学内容,而非重复学习。

关键二:科学性——指案例中的教学过程和提出的观点有科学依据,符合课程改革的理念;美术教学信息与知识正确,技法及操作规范。

关键三:完整性——指案例所呈现的内容应有相对的完整性。相对独立的教学片段,应能说明一个问题;几个教学片段构成的系列要呈现出整个系列的结构;一课时的教学要呈现出本课时的全过程(中间的某些内容可以删减,但要注明删减的内容和时间)

关键四:启发性——指案例本身在美术课堂教学的设计、教学艺术、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等方面可以触发思考、解答困惑、引起讨论。

关键五:丰富性——指案例中的教学过程既生动活泼,又厚重有力,具有与学生认识水平相适应的思维强度。案例要求图文并茂,给人以美术视觉冲击力。

第三篇:新课程教学改革典型案例

新课程教学改革典型案例

一、主题:英语学科的选修课和校本课程

二、案例与引子: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8 Unit 4 Pygmalion之 reading 教学设计

Teaching goals 教学目标 1.Target language目标语言: 重点词汇和短语

officer, hesitate, uncomfortable, trouble-some, outcome, disguise, brilliant, classify, mile, betray, dismiss, condemn, ambassador, acquaintance, handful, fortune, in disguise, pass off as, make one’s acquaintance, in amazement 重点句子

1)An expert in phonetics, convinced that the quality of a person’s English decides his/her position in society.2)The English that will condemn her to the gutter to the end of her days.3)Perhaps I could even find her employment as a lady’s maid or a shop assistant, which requires better English.2.Ability goals能力目标

Enable the Ss to talk bout the play and use the play to work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social group.3.Learning ability goals 学能目标

Help the Ss learn how to talk about the play and use the play to work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social group.4.Moral goals 德育目标:要勇于改变自我,不能满足于现状,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

Teaching important & difficult points教学重难点

How to talk about the role of the play and work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social group Teaching methods教学方法 Listening, reading and discussion Task based activities(任务型活动)Teaching aids教具准备

A computer and a projector, a recorder Teaching procedures & ways教学过程与方法 STEP I Warming up(热身)Review the story Pygmalion “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皮格马利翁是个国王,古代塞浦路斯的国王。皮翁毕生的追求只有两个:艺术和爱情。他倾尽所有心血用象牙做了一个雕塑,是一个美丽的少女,他梦想中最完美的女人。这个雕塑是他毕生追求的艺术和爱情二者完美的统一。他每天都痴痴地看着这个完美的梦中情人,不能自已。终于有一天,天神遂了他的心愿,这个完美的雕塑女郎复活了,变成了真的女人,并嫁给这个亲手创造它、一生挚爱着他的老翁。

STEP 2.Pre-reading and Lead-in(导入)Have you seen the film “My Fair Lady”(《窈窕淑女》)? 心理学家莫顿(Robert Merton)将此现象名之为“自我实现的预言”。这也就是在萧伯纳名剧《窈窕淑女》(My Fair Lady)中为人所熟知的“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该剧取材自希腊与罗马神话中的一个角色皮格马利翁,这名神话中的主角深信他所刻的雕像非常美丽,终于使雕像变成有生命的人。

STEP3.Fast reading(泛读)

Let student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especially pay attention to the girls’ pronunciation and tone.STEP 4 Careful Reading(精读)

This Time lat students go through the text again and find the answers to the following five questions.STEP 5 Analysis(人物及关系分析)

To make students know well about the persons in the play, teacher ask them to read the lines with different parts.Let students discuss the four persons’ character.在让学生分角色阅读的过程中,请他们注意剧中人物的语音语调,而其他的同学也要注意伊丽莎白在语言中的语法错误和语音错误,并且判断这几个人物的性格和由此判断的原因,如他们的语言和行为是判断的最佳依据。

STEP 6 Language points(语言点)STEP7 Retell(复述)STEP 8 Discussion(讨论)STEP 9 Homework(家庭作业)

三、思考问题:梦想、理想和期望,根本上就是一个意思,除了实现的可能性大小不同以及时间的长短不同。我们每个人都有梦想,小时候我们都在作为中写过我的理想,无论是自己或者周围的人都对自己有一份期望。曾几何时,我们都想过为自己的梦想、理想而奋斗,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长大了,如花的梦想一个个凋零,放飞的梦想折翼在童年的梦里;而理想呢?随着琐碎缠身,挣钱养家糊口、买房买车,工作和钱给成年人的生活带来了太大的压力,理想早就被遗忘在作文本和日记里。于是,只剩下期望。父母对儿子的成才的期望,妻子对丈夫成功的期望,自己对自己挺住的期望。在浑浑噩噩的每一天忙碌中,总会有那么几个瞬间,你会告诉自己,自己能行,自己能做到,自己对明天还有一些小憧憬。

皮格马利翁效应说的就是期望的自我实现。虽然是神话,虽然要有天神的帮助,皮翁的美好期望才得以实现,但是现实中,我们不该缺少梦想、理想和期望,因为每一个期望的背后,都有无比强大的暗示的力量。大家都听过那个心理学家的实验,在一个班小学生中随便挑几个说这个人天赋异禀,将来肯定能成功,长大后发现,这几个被挑出来的所谓的“神童”真的都取得了不凡的成就。所有人对科学家的话深信不疑,于是对被挑中孩子们有了期望,包括这些孩子们自己也都认为自己一定能取得成功,这种暗示无形中给孩子们带来了各个方面的影响,创造了各种条件,所以他们最终取得了成功。不是心理学家让他们成功了,而是周围的人和自己的期望让这几个本来平常无奇的孩子取得了成功。这个实验中没有天神的帮助,如果非要找一个天神,那就是期望所带来的暗示。

四、反思与研究: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对自己有期望。常常问问自己,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一年后,我会怎样?三年后,五年后,十年后我又会怎样?想要做到这样,我现在应该怎样做呢?这些问题如果有了清晰的答案,那么我们就更容易实现自己的期望。因为一个有目标,有规划的人生,总是好过于没有目标,低头干活的人生。好比在茫茫荒原上行走,如果你不知道该去向哪里,只能毫无目的地漫游,而如果你目标清晰,脚步坚定,那么你一定会比大多数人能走得更远。美国的科学家们还有一个调查,在即将毕业的哈佛大学的MBA学生中做了一个的调查。有些毕业生明确地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一些人不清楚,还有一部分根本就不知道。十年后,对这些毕业生又做了一次调查,结果发现,那些知道自己想干什么的毕业生大都实现了他们的目标,而那些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的人,虽然是名牌大学的MBA毕业生,却没能做出什么成就。

在团队中,别人的期望通常也会塑造人。如果大家都说某个团队成员是一个能力很强的人,虽然他自己从来没有这么认为,但是这种期望一定会鼓励他尽心尽力、努力工作把每件事情都做到最好。如果有个人偶尔做了一件好事帮助了别人,大家都表扬他是个热心肠,那么他以后一定还会尽可能去帮助别人,真的就成了一个热心人。和珅专业户演员王刚,就是这样。据他自己说,小时候他在学校是多么的调皮捣蛋,是大家公认的坏学生。他当然也不希望这样,他很苦恼。有一天他突发奇想,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没想到毛主席竟给他回了一封信到学校。这件事情给他带来了无边的荣耀,他一下子成了明星,被老师校长表扬,在学校做报告、表决心,这一番折腾之后,他竟真的成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并发展了自己的各种爱好,最终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主持人和演员。当然公众的期望也会毁掉人。那些自暴自弃的人,多半并不是他们品质有多差,而是因为偶尔做了错事,却无法得到别人的谅解,别人对他冷眼相待,拒绝了一切让他们做回好人的机会,于是他们知道自己无法改变大家对自己的看法,于是也就“心安理得”地做起坏人来。中国男足也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每次承载着国人的期望,每次又都让大家失望至极,如是者三,他们在大家的眼里已经成了扶不上墙的烂泥,除了打人骂人泡吧之外,似乎在场上一无是处。而他们似乎也就认了,我们就是拿高薪的流氓,除了不会踢球,流氓能干的啥都会干,你看,当他们破罐子破摔了,谁也拿他们没办法。从国人的希望变成自甘自认的流氓,这其中大家对他们的失望谩骂批评的暗示或多或少也起到了作用。与此相反的是,国少国青的队员们,一出来就被冠以黄金白金的头衔,所有天才、神童、才华横溢、未来之星等等的称赞铺天盖地而来,于是每次出征都会成绩斐然,让大家满意,其实他们真的与对手的少年队员优秀多少?从长大后的表现来看,他们被吹嘘上天的天赋实在与南美、欧洲,甚至日韩的青少年们差很多。少年时取得较好的成绩,我想是因为大家对他们的孜孜的表扬和鼓励吧,不是天赋,而是期望暗示的力量。

这样看来,暗示真的有无限的魔力,期望真的能够自我实现吗?那不就真成了“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太玄了,太唯心了,太唯心了,让我这个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者很难接受,真的很难接受。但是无论如何,当别人对你有美好的期望时,自己的确能够感到强大的信念的力量;而当别人抛来的都是失望的眼神时,或多或少内心都会有一点空虚和怀疑的念头。期望,会自我实现,如皮翁的雕塑美人,但是这一定需要很多倾注很多的精力和心血。空等着,美好期望是永远不会实现的。

第四篇: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及意义

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及意义

镇海教研室魏志刚案例研究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有效研究方法。以往我们对教育理论的实践指导作用一方面抱怀疑的态度,另一方面又寄予过高的期望。抱有怀疑态度的人往往只承认具体经验的价值,而忽视观念和理论的根本性引导作用;寄予过高期望的人往往以为教师带着先进的观念和理论走进课堂就可以实现有效的教学。其实案例研究应成为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的命题。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应体现教师的主动精神和对改革目标的追求,而不应是在社会要求下的被动发展。因此,教师应该成为自觉的学习者与研究者。那么,什么样的题材、情景才是教师能进行自觉学习与研究反思的切入口和平台呢实验区的研究表明:将教师在教学改革实践中遇到的种种难题细心地梳理为典型的案例来进行剖析和研究,才能使教师通过最直接、最确切的方式具体感受与分析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才能有效地理解、应用教育理论,提高用理论来分析评价实践的能力,从而提高专业水准,改进教学实践。

一、教学案例及特征、定义:教学案例是以叙事的形式来描述富有深刻道理的教学事件。它具有叙事的一般特性:背景、冲突、问题、活动方式及结果。它展示特定教学活动的发生、发展和效果,包含着其体的处置方式和特有的教学理念,反映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和情感。教学案例具体形象,描述真切,给人以真实感和亲近感。因此,在解决教与学的问题时,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特征:案例作为一种写作的形式,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1)与论文相比,有自己固定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从表述方式上来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而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从思维方式上来看,论文的写作一般是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而案例写作是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与教案、教学实录相比,有自己固定的写作内容和选材特点:教案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案例写作虽与教学实录的体例相近,同样是对教育情境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教学过程具体的实录,而案例是有所选择的。至于怎样选择,要看案例撰写的目的和功能而定。()与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相比,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也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兴起来的一种教育文体。它们也包含着教育情境和个人思考,但与教学案例有着明显的不同。教学随笔有感而发,形式比较灵活,可以边叙边议。教学反思一般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总结。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侧重于教育工作者个人方面,范围较窄,教学案例的范围要宽泛得多,既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他人的,既可以是本地的,也可以是其它地区的,小到可以是一堂课的片断,大到……。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育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早在世纪末,美国的哈佛法学院,就使用案例方法教学,世纪年代,这种教学方法在商业教育中相当普及,到了年代,逐渐运用到教育领域,并得到普及。促使美国学生的快速增长,也促使美国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积累了许多经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日本和新加坡都进行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改革中积累了许多经验,如:运用案例方法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教师的观念应与教材改革同步”、“改变单纯的授受式,运用过程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等,以上这些经验都可以为我们所借鉴。我国教育领域近几年也掀起了案例开发热潮,出现了许多理论成果。如郑金周主编的《案例教学指南》,顾泠沅教授主编的《以教学案例研究为突破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课堂教学改革》等文章,都对如何进行案例教学和研究,作了理论上的指导。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许多学校进行的校本培训,都是为了更新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积累了许多理论和实践经验。但是,这些活动很少与教学案例开发相结合,只是使教师在理论观念上得到转变,并没有付之教学实践。

三、案例的写作格式

、背景分析

所谓背景,即是向读者交代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绍也不必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和条件。

、主题

每篇案例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即这个案例要说明的某个问题,是反映对某个新理念的认识、理解和实践,还是说明教师角色如何转变教的方式、学的方式,或是介绍对新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和处理等等。它通常应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常见问题、困扰事件,要富有时代性,体现改革精神。

、细节

有了主题,就要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选择最能反映主题的特定内容,把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案例的细节描述应是一件文学作品或片断,而不是课堂实录,无论主题多么深刻、故事多么复杂,它都应该以一种有趣的、引人入胜、耐人寻味的方式来讲述。此外,案例的描述不能杜撰,它应来源于教师真实的经验(情境故事、教学事件);当然,具体情节可经适当调整或改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紧紧环绕主题并凸显出讨论的焦点。、结果

案例不仅是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某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应和教师的感受等。

、评析

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可作多角度的解读。这里的分析,应回归到对课堂教学基本层面的探讨,这样才能展现案例的价值,如果仅限于个别情境或特殊问题,或者限于细节、技巧的追究,会失去真正的意义和价值。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可以是自评,就事论事,有感而发,也可以请专家点评、深化。案例的评析不要太长,贵在精炼、精到。精炼是指无废话,具有入木三分、精辟入理的工夫。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去摸索、磨炼,从而不断提高自己。有了以上结构并不代表就是一篇好的案例,而写好案例的关键有三个问题需要注意。()选择复杂的情境。所谓复杂的情境,是指故事的发生、发展具有多种可能性。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需要进行判断、选择、决定。复杂的情境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因而给人以更多的启迪。学校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两难问题,应该怎样处理,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的思路和例证。()揭示人物的心理。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同一个情境,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育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案例能够深入人的内心世界,让读者“知其所以然”。这也是案例不同于教案和教学实录的地方,好的案例应该能够发挥这个特点和优势。人物心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的心理活动。由于案例一般是教师撰写的,注意力容易偏重于教师这一方。自己怎么想的,怎么教的,效果如何,可以娓娓道来,自我感觉良好;但学生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对教学效果的看法是否与教师一致,往往被忽略了。人们常说“备课要备两头”:备教材,备学生。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想法、感受,是写好案例的重要一环。()具有独到的思考。同一件事,可以引发不同的思考。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案例的质量是由思考水平的高低决定的。因为,选择复杂情境也好,揭示人物心理也好,把握各种结构要素也好,都是从一定的观察角度出发,在一定的思想观点的引导下进行的。要从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这需要一双“慧眼。具备这样的功力没有什么秘诀和捷径,只有通过长期的独到的思考才能做到。案例能够直接地、形象地反映教育教学的具体过程,因而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也非常适合于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第一线教师来写作。要写好案例,首先要有实践的基础和经验的积累,其次要有一定的写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索。一篇好的案例,可以胜过许多论文的泛泛而谈。说到底,好文章不是“写”出来,而是“做”出来的。

四、教学案例的功能

、案例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用于指导实践,但不少教师总觉得理论与教学实际有相当大的距离,难以与之挂钩,不如学一些具体方法来得实用。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凭经验、凭感觉行事的情况并不少见,最终也影响了教师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提高。这种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而教育案例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教师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相脱离的不足,它像一道桥梁,把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许多教师对教育理论学了不少,但这并不一定表明已经真正了解和掌握了。通过案例的形式学习运用教育理论,可以有效地加深对教育理论的理解。、案例是总结教育经验的有效形式。有经验的教师谈起自己的教学经历,都有不少成功的事例和体会。因此案例撰写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从实践中选择适当的实例进行描述和分析,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哪些教法为什么取得了成功,哪些教法为什么效果不够理想。通过反思,提炼并明确有效的教育行为及其理论依据,从而更有效地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案例是教师记录自己教学生涯的最佳选择。教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里里,有许多值得思考、研究或回味的人和事。有些事情或思考并不适合写成论文,也不想记成流水帐,那么撰写案例不失为一种选择。案例不仅叙述了教学行为,也记录了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经验、教训。它是个人的教学档案和教育史,有独特的保存和研究价值。、案例是进行教学交流和研讨的最好方式。案例是教育情境的故事,不同的人对故事会有不同的解读,因此案例十分适于用来进行交流和研讨,可以成为校本教研和教师培训的有效载体。教育案例集中反映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就这些问题和想法开展交流讨论,对教师提高分析能力和业务水平,是非常有益的,也就是说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

五、教学案例资源的开发

1、关注课堂

课堂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主渠道,也是体现一名教师施教之功的重要场所。课堂中蕴藏着成千上万宝贵的案例资源,这为一线教师撰写教学案例提供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许许多多优秀的教学案例都源自课堂。课堂中教师对某一突发事件的处理、对某一教学细节的独到分析,无论成败得失都可成为案例素材,写出来可给同行提供借鉴。如有一篇《哄堂大笑之后》的教学案例文章,写的是一位高二政治老师去上课,走上讲台时,脚被放在台前的一盆花绊着,一个踉跄摔倒在地上,教室顿时一片哗然,一阵哄笑,有的竟拍手叫好。当时局面异常难堪,但该教师起来不愠也不怒,不紧不慢地说,人生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有鲜花掌声,也会有困难挫折,就像我刚才一不小心摔倒了一样。但是摔倒后就应该爬起来,我们应相信,道路虽然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下课后,许多学生还问他那一跤是否是为导入新课而摔的。这是一则教师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案例,充分显示了该教师的教学机智,读后于人颇多启迪。

2、走近学生

学生是我们教育教学的对象,看上去我们每天都和学生呆在一起,其实我们常常相距遥远,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世界,世界上最难攀登的是心灵之山。学生对教师来说简直是一部书,很难读懂,但又是不得不去读懂的一本书。为此,我们必须走近学生,了解他们的所思所虑所盼,每一个小小的细节一经被我们捕获,就可成为我们案例写作的素材。如一位教师在一段教后记中这样写道:今天我伤了一位学生的心,因为能叫出班里许多学生的名字,但当一名女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时,我笑着问她叫什么名字,没想到她很生气地说:“我没有名字,你能给我一个名字吗?”接下去的整堂课,她压根儿就不听我的课了。后来,这位教师便以《让我记住你的名字》为题写了一篇案例文章,评析中说道:每一位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其衡量的首要标准便是能否叫出他的名字,如果一位教师课堂提问时都以“这位同学来回答”“××的同桌来问答”“几号同学来说说看”之类的话表述,那么他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肯定很遥远,学生绝不可能“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师平时一些不经意的言行举止很可能就会伤及学生脆弱敏感的心。可见,教育无小事。我们必须走近学生,真正成为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师。

3、敏锐观察,细心捕捉

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曾说过:“在观察的领域,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教育领域中每天都有许多鲜活生动的事件发生,有的教师熟视无睹,有的教师却能从中捕捉到有用的信息。如一位教师写了一则《“山鹰”起飞了》的案例,说的是一位名叫刘勇的学生写了一首题为《山鹰》的诗叫语文赵老师看,结果老师看过后说他是癞哈蟆吃天鹅肉,刘勇听后很伤心;接着他又鼓足勇气让教政治的班主任王老师看,王老师从诗句中看到了闪耀的童心,看到了刘勇身上有着山鹰一样搏击长空的雄心与信心。于是,他鼓励刘勇,耐心指出诗的缺点以及修改意见,并鼓励他投稿,果然诗被发表在了《语文报》上。此后,刘勇不仅乐于写诗,学习成绩也跃至前列。为什么在《山鹰》诗稿面前,两位老师会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倾向?其实,创作就是发现,教育也是发现。不过教育不是像作家那样去发现素材,而是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短处,发现学生思想上的一闪念。发现,来自不寻常的注意力和观察力,而这两种能力又来自知识渊博、思维敏捷、反应快。作为教师,不能过于关注既定的教学目标,还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对教育教学中碰到的问题应不断追问,深刻反思,从而挖掘更多的教学案例资源。

教学案例在促进教学反思、推动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一个精彩的案例不亚于一项教学理论的研究,而且只有教师自己才最适合做这种研究。目前,以案例形式开展教学研究对于我们教师来说,还是个新生事物,但只要我们对教学实践活动,多一份关注,多一点思考,多一些主动,就能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抓拍”到精彩的一瞬,实录到一个让人震憾的片断,把握住一个个恍然流逝的机会,写出活色生香的教学案例。



六、典型案例案例一

一学生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书上还是没把生物说透!” 师:(一愣,随即笑了,鼓励)你说说看,为什么?

生:书上讲生物与非生物的主要区别在于生物可以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能作出反应、适应环境等,但我觉得这是它在已经有了生命之后才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特点,究竟什么才是生命?(全班热烈鼓掌,一致附和)

师:(高兴)很好!我为我们班有这样的同学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我愿意和他一起向权威挑战、向书本挑战!大家呢?

全班:(兴奋地齐声大喊)愿意!

师:(启发)那我们就一道来研究研究人吧!一个人的生命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生甲:一出生。

生乙:不对,在妈妈肚子里会动的时候。

生丙:不会动的时候也是生命啊!

生丁:我看课外书上讲,好像是从受精卵开始的。

生戊:那受精卵之前的精子、卵子难道不是活的吗?是活的就是生命。

师:(笑)大家想想看,在今天的技术条件下,单个的精子或卵子能发育变成人吗?

生:(肯定)不能,精子和卵子要结合成受精卵才行!(笑)我们又不是克隆出来的!

师:(赞许)对,一个人的生命起点就从受精卵开始,受精卵将发育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并逐渐展现生命的系列特征。

生:(疑惑)为什么受精卵会发育起来呢?

师:(耐心、浅白)因为它能够从母体吸收营养,转化为自身的物质和能量,并把自己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再通过母体排泄出去,这样它就逐渐发育了,直至最后变成一个胎儿。我们把这种个体和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过程叫做新陈代谢。

生:(好奇)一切生物都在新陈代谢吗?

师:(幽默)是啊,我们哪位同学能够站出来说:我再也不和空气打交道了?我再也不吃东西了?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啊!

(全班大笑)生:那么,老师,生命就是新陈代谢吗?

师:可以这么理解,正是因为每一个生命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新陈代谢,所以,生命的世界才是如此丰富多彩、绚丽动人。生命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新陈代谢,这是我们《科学》书本上未提及的。

生:(追问)老师,那为什么受精卵在子宫内就能新陈代谢,而精子、卵子就不行了呢?

师:(打趣)两条腿走路的人是正常的,少了一条腿,能走好路吗?

生:那又是什么东西决定受精卵能进行新陈代谢、发育成人呢? 师:受精卵里的物质。

生:什么物质?

师:受精卵细胞核里的一种物质。.

生:受精卵细胞核里的一种什么物质? 师:DNA。

生:(会心地笑了)听说过。老师,DNA究竟是什么东西?

师:一个生命的全部信息都贮藏在它里面,它决定这个生命将来的全部面貌、全部特征。

生:这么说,生命就是由它决定的? 师:对!生:生命所进行的新陈代谢也是由它决定的? 师:对!

生:(坚定)老师,那您就不能说“生命最本质的特征是新陈代谢”,而应说“生命最本质的特征是具有DNA”,DNA就代表着生命,对不对? 师:很有道理!只不过这是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生命。

生:(继续刨根问底)那现在出现的转基因、克隆、人类基因组计划等跟DNA有关吗?

师:(高兴)当然有关!这些都是人类向DNA等遗传物质吹响的进军号角,是人类从分子水平上彻底揭开生命之谜的阿波罗计划。那时,我们将从本质上完全搞清楚:我究竟是谁?生命究竟是什么?怎样改造生命、造福人类?

生:(异常兴奋)老师,你再给我们讲讲这些吧!

师:(风趣)我这个生物学硕士都快被你们问住了。

(学生面露得意的神色,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师:大家知道陆老师课堂上感到得意的事是什么吗?

生:?

师:(笑)就是被你们问住!(全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师:我们课后将再接着刚才的问题来继续共同探讨,欢迎大家向我开炮,向书本开炮,更向未来宣战!只有同学们不迷信、不盲从,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打破沙锅问到底,才能真正掌握打开科学之门的金钥匙,愿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拥有一把金钥匙!

(热烈的掌声再次响起来,在教室里经久不息…此时“丁零零…”下课铃响了)

评析: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略带贬义的“节外生枝”,是意外,是败笔。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最忌讳“半路里杀出个程咬金”,打乱了教师课前的教学思路,影响了课堂正常的教学进程;于是,教师往往对制造“节外生枝”的学生轻则加以制止,重则厉声训斥。殊不知,“节外生枝”中可能隐藏着意外的收获,看似败笔中也会蕴涵着教育的良机!上述案例中,正是有了半堂课的“节外生枝”,才使课堂熠熠生辉,也正是有了学生连珠炮似的追问,才将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众所周知,在今天的科学课程中,确立科学精神的培养目标的真谛就在于使每一个学生都牢固地树立“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追求客观的依据、理性的怀疑、多元的思考、平等的争论、实践的检验等共同的价值理念,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案例二

崔老师怀着焦急的心情快步奔向班级,边走边想该怎样压缩教学设计,利用剩余的二十几分钟时间完成今天的教学任务,不知不觉,已来到了教室。立刻,全班四十几双探询的目光一起投向她,这个说:“老师,你从不迟到,我看你的脸色有些发红,今天你是不是生病了?”那个问:“老师,你是不是在实验室忘了上课?”还有的问:“老师,刚才你是不是在开会,所以来晚了?”……看到一张张关切的、探询的小脸,崔老师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她灵机一动:“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今天到底为什么来晚了?”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想!”她因势利导,继续追问:“那你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和办法知道答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议论纷纷,这边说:“老师,我们可以到实验室去问问,你刚才是不是在那儿准备实验或聊天。”那边说:“老师,我们可以找校医,确定你刚才是不是去看过病?”……听着同学们想出的种种办法和方案,她感觉时机已成熟,宣布:“看来,同学们对老师今天上课迟到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大家提出了几种可能,到底是哪一种呢?现在就按照你们的猜测和假设去寻找答案,出发吧。”同学们跃跃欲试,最后还是推选出几个同学做代表,只见他们小鸟似地飞出了教室,迫切想知道谜底的心情可见一斑。

大家终于知道老师迟到的原因了,可这时离下课仅剩3分钟,只见科代表突然站起来,着急地提醒说:“老师,快下课了,我们这节课还没上呢!”学生们也在随声附和:“是呀,老师,马上要下课了!”只见崔老师面带笑容,不慌不忙地走上讲台,说:“同学们,你们刚才对老师今天上课为什么迟到这个问题的整个探询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的步骤和方法,也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你们已经很成功地完成了一次科学探究,今天的学习任务完成了。”同学们露出一脸的惊讶,但却掩饰不住收获的喜悦。

评析:完成教学任务,不仅是要完成计划之中的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培养和爱护学生的求知欲望,并把这种求知欲望引导到实现教学目标的活动之中。

课堂上,如果遇到偶发事件,教师要运用教学机智,采用随机应变的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需求,因势利导,将学生的注意力、兴趣点引导到有序的学习活动中来,使其在富有趣味的活动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随机的诱导方式,既顺应了孩子的心理,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又释放了他们激动的情绪,使他们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学习中来。本案例中意外的发生,打乱了教师长时间的精心准备。可喜的是,崔老师能采用随机应变教学策略,毅然地放弃了原来的教学设计,抓住机会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以课堂上出现的偶发事件为导火索,点燃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并把这种求知欲望引导到实现教学目标的活动中来,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所以,当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与偶发事件遭遇时,教师要灵活处理并驾驭它,从意外中得到更大的收获。案例三:张伟的电话在我班上,有一位叫张伟的同学去了美国,来信要我转告班里同学,他很想念同学们,希望同学们有时间晚上打电话到他的家里,他每天晚上都在家。我告知了全班同学,并把张伟在美国的电话号码写在了黑板上(这件事情我有意安排在上这堂课的前几天)。

第二天一大早,好几位同学问我:“老师,我们昨晚打了一整晚的电话,都没有听到他来接电话,是不是您搞错了?”我笑了笑,然后开玩笑对他们说:“你们一定不够诚心,再试试看。”第三天、第四天也都如此。问的同学越来越多,到后来有的同学,还准备跟我打赌。每次我都笑着鼓励他们继续再试一试。

第二周的星期一,我们开始上“不断运动的地球”一课,上完第一节“地球的自转”

后,仍然没有同学说他和张伟同学联系上了。到了准备上第二节“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的那天早晨,一位叫杨峰的同学悄悄地告诉我:昨晚我已经和张伟联系上了,但老师您还是骗了我们,张伟说他刚好回来取作业本,才接到我的电话,就匆匆忙忙地把电话挂掉了。也就是说他们晚上还上课。”我跟杨峰同学说:“你敢在课堂跟同学们这样说吗?”我故意激他。

“敢。”杨峰坚定地说。

电话真的错了吗

上课铃响了,我走进教室,学生们仿佛都很激动,有很多双期待的目光都在看着我。同学们,跟张伟同学联系得怎样?”我问道。

晚上他们家根本就没有人,我连续一个星期晚上八九点打电话给他,都没有人接。”杨言同学站起来带点不满情绪说道。“老师,您是不是弄错了,或者晚上他根本就没有回家。”很多同学也这样附和道。

听说他晚上到外打工?”不可能,他家那么有钱。”

想像力还蛮丰富。课堂上,学生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都想争着发言。

这时,杨峰同学站起来说:“我上周五晚上和张伟同学讲了两句话,他说他马上要上课,就匆忙地把电话挂断了。他晚上要上课,那就是不在家啦。”他果真重复着告诉过我的话。

周六上午10点钟左右闲着没有事,我拨了他的电话,他却说准备睡觉。”吴军说道。

哦。原来如此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难道真的是老师弄错了吗?”我打断吴军的话,反问道。老师,你没有错。张伟同学说他是每天晚上都在家。”那你能不能把你联系的情况说一说?”我鼓励道。

我昨天上午打电话给张伟同学,他正准备睡觉。告诉他有好多同学给他打了电话,都没有找到他,问他上周怎么回事,竟然连续一个星期晚上都不在家。张伟同学说他上周每天晚上都在家。肯定是我们搞错了。

我们错了,真的吗?为什么呢?”我问道。

学生们等待着,思考着,一时又找不出原因,说不出理由。

这时吴军又站起来说:“张伟对我说,这可是美国啊。你们一定是按北京时间算的,对吧?老师,是我们弄错了。”

现在知道我们大家错在哪里吗?难道美国和中国真的连时间也不同吗?”我继续鼓励道,“看一看美国在哪里,在哪个时区,我们中国又在哪个时区?”

李一明同学说道。学生们立即翻书,阅读时区图。又再议论起来。“啊,原来我国的北京在东八区,美国纽约在西五区。”“哎,经度相差那么远,时区相差那么多,时刻肯定不同了。”“这就是出国的人们经常说的时差吧?”

学生们仿佛突然醒悟了。

我继续问:“中国的北京和美国的纽约相差多少个时区?学生们在数着,过一会儿,大家异口同声地说:“12个。”真的只是相差12个吗?”学生们又数。

我提示道:“相邻时区,相差一个时区,那么北京与纽约相差……” “是13个。”我还没有讲完,大部分学生改口说。这是真的吗?确认了吗?”“是。”学生齐声说。那么我们和美国纽约相差多少个小时?”我再次问。“13个小时。”学生回答。

啊,原来他们的时刻和我们是不一样的,我们晚上打电话过去时,他们正好去上学了。我们要上学时,那才是他们的晚上。怪不得我们晚上打电话到他家总是没有人接。”恍然大悟。

“啊,原来如此!”同学们

评析:教师如何精心地创设一个让学生深感兴趣从而充满探究热情的问题情景,是一种课堂教学的艺术。

在本案例中,舒老师正是巧妙地利用了打电话这一问题,根据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了学生们在打电话过程中产生与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相矛盾的问题。急于打通电话解决问题成了学生们的愿望,促使他们产生了解决问题的内在动力。也正是这个内在的动机需要,激发了学生对“时区换算”一课的学习兴趣。

究竟怎样才算是一堂好课这是课程改革所面临的新课题。这个案例,给我们以下启示:要设计一堂好课,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并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其次,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把握学生的兴奋点,创造充满活力与动感的课堂教学,把课堂变成学生思维的乐园,而不是老师对学生一味地机械灌输。

案例四: 一节计划外的课

教师的真实心态:这是七年级的一节科学课,按照教学进度这节课应该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按我顺势展示了某三星级酒店大堂的一幅世界各地时钟照片……照课本要求,只要求学生进行实验,得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水的多少有关就行了。我本来也只想这么上课。

但是,在上前一课“物体的浮沉现象”时,有一个学生突然问我:“老师,物体的浮力大小是不是跟物体的密度有关系?”

你怎么会这样想呢?”密度大小影响浮力的大小。”么有关?” 你看,我将铁块放进水中,它就沉下去,这说明它受到的浮力小,将乒乓球放进去,它却浮上来,说明听了他的话,我没有立即说出我的看法。而是问全体学生:“同学们,你们想一想,浮力的大小与什这下学生可活跃了,有的说“与物体的形状有关”,有的说“与液体的多少有关”、“与物体的重量有关”、“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体积有关”、“与液体的密度有关”、“与进人的液体深度有关”、“与物体的表面积有关”。

听到这么多答案,我想:如果我按照书本进度讲“阿基米德原理”,只是告诉学生浮力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其他因素没有关系,那么学生肯定心存疑问,对他以后的学习不利。于是这节课我决定改为:“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案例描述

课前我根据学生提出的与浮力大小有关的条件,准备一些实验器材。一个弹簧秤,两块相同体积的铁块和铝块,两杯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一盒可改变形状的橡皮泥。一个里面装了半瓶沙的药瓶。

上课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课堂热闹起来了。我先让学生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是否有关。学生分别测出体积相等的铁块和铝块在水中的浮力,他们很惊奇地发现“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毫无关系”。

然后,我再问学生:“那么,根据这个实验,你们可以告诉我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重量有关吗?

学生迟疑一下,有学生回答:“无关。”我说:“为什么?”学生继续回答:“因为铁块和铝块的质量和重量都不相同,但它们的浮力却相等。”体重量”上打“×”。

对。”于是,我将黑板上列出的“与浮力有关的因素”中“物体密度”、“物体质量”、“物接着,我让学生观察“物体的形状是否改变浮力”。学生将同一盒橡皮泥做成各种形状,分别放进水中,通过弹簧秤测量,他们也发现物体的形状并不能改变浮力的大小,同时他们也得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表面积无关系。

紧跟着,我让学生分别在水中和酒精中测同一物体受到的浮力,学生纷纷告诉我,浮力会改变,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于是,学生告诉我,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及时表扬学生,然后我继续让学生通过弹簧秤将装有半瓶沙的药瓶徐徐放人水中,直至完全被水浸没。在这过程中,观察弹簧秤的读数,咦,他们叫起来啦,“老师,弹簧秤的读数越来越小。”我问他们:“那说明什么呀?”“说明他们受到的浮力越来越大。”“很好。”我再继续让学生观察完全浸没水中的瓶子,并且继续将瓶子往下沉,在这过程中,弹簧秤的读数又有什么变化。学生经过观察发现弹簧秤的读数“没有变化”,从而得出浮力在这过程中没有改变。于是,我让学生思考:通过这个实验,你们能得出浮力的大小还跟什么因素有关吗这个问题有点难度,学生没有人回答。我再提醒他们:“瓶子徐徐放入水中时,联系以前什么在变化?”有一个学生小小声回答:“水面在上升。”“对,那么是什么使水面上升?”学习的测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想一想。”这时不少学生都想起来啦,“因为物体将水排开了。”“很好,这说明浮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跟物体排开水的多少有关。”哦,总算说出来了,我松了一口气。我顺势再说:“对啦,同学们再想一想,刚才在实验过程中,当瓶子完全浸没水中再继续向下沉的过程中,你们发现水面有没有很大的变化?”“没有变化。”“那么这说明什么?”有学生回答:“这说明物体再继续下沉时,排开的水已经稳定,不再增加了。”“此时,弹簧秤的读数有没有变化?”“也没有变化。”“这说明什么?”“在水中时,瓶子受到的浮力都相等。”“对,这也可以证明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有关。当瓶子在水中时,它排开的水已经稳定,浮力的大小也不再改变。所以,只要物体已经完全没入水中,不管它进入深度的多少,受到的浮力大小是不改变的。”我将在下一节课“阿基米德原理”中讲述。

最后,我将这节课的结论总结在黑板上。“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有关系。至于怎样的关系,评析:这不是教师计划中的课,但是通过这节课,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体会:、我们不能完全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授课,必须按照学生实际进行。当学生有问题没有解决时,不要急着按照进度进行,而是先解决学生的问题。、在课堂中要注重学生的问题。如果当时教师对学生的问题“物体的浮力大小是不是跟物体的密度有关系?”只是单纯地为他解释一下,没有考虑其他同学还会有各种各样的疑问,那么就不会有这节课。学生在学习完“浮力”知识后,总是有疑问,这些疑问肯定会干扰学生接受知识。、课堂中最好不要直接给学生答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寻找答案,自己得出结论,这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结论的学习效果好,而且还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就是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如果这节课教师只是通过自己演示实验,告诉学生结论,

第五篇: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四个”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美术课教学内容宽泛,包涵

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每个课型又各有特点,每个学习领域里包涵了多种课型,学习领域,教学设计便成为关键。

一、新课程教学设计、传统的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1 传统的教学设计理念不重版块,模式单一,没有恰当地应用探索、合作、实践等方法。问题①:以本为本的备课 满堂灌的教学 满堂间的对话 简单化的练习学生追求唯一正确的标准 问题②:情境表面化 活动形式化 偏离目标 非学科活动 浅层次的教学、新课程对美术教学设计的要求:2 在教学中要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⑴教师不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展开想像,悟艺术作品的机会,认识,而要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

美趣味。教师要积极为学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⑵引导学生在美术创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作活动中,表自己独特的见解。美术教学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⑶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要确立学生的主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⑷ 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惟一主角的现象,应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⑸ 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⑹ 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故教师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⑺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游戏、事、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

趣。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⑻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品,进行交流。研究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首先要在掌握本课教学目标基础上,对教学方法的设计,学生在课堂里的学习方式主要有眼看、。”以学生活动为主“变为”以教师讲为主“由况的联系,教法设计还要注重体现出如何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知脑想、口说和手做五种,耳听、操作训练直观形象传递信息、语言传递信息、美术学科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识形成的过程。等,教师演示的每一个过程、步骤都要让学生看清楚。、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标准3知识与技能,过程与评价,情感态度与“新课程强调要注重课堂教学的过程,使学生在 的三维目标所要达成的教学要求。”价值观形成基本美术学会欣赏和评述,要了解基本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知识与技能领域:

素养。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过程与评价领域:

材料和制作过程,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学生能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

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符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目标要反映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这三者是既分层次又互相联系。特点,并体现于教学过程之中。教学内容丰厚 ⑴相关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的总和。教师要准确地把握知识内容,还要对教材 2

进行加工、整理,进行消化、提炼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转化为学生易接受的层面进行教学,能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作必要的补充和拓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教材处理变式 ⑵营造出一种新的结构呈教师对教材加以改造,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现给学生,使教学既富有吸引力,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问题优化 ⑶并能引导他有价值的问题能启发学生深刻思考,课堂提问设计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们去提出新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促进技能发展。教学活动有效 ⑷要为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活动指学生在课堂中能否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

创设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活要充分挖掘教材内涵,教学活动的设计,美术教学的目标服务,动情景,使学生在有效的活动中,提高思维品质,充分感受不同的视觉审美。教学流程清晰 ⑸它以流程的形式出现。在课堂教学中安排的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起到激励学习、合理的教学流程应该是新课的引入与课题紧密吻合,教学引起动机的作用。内容要相对集中,还应由低层次到高层次逐步加深,巧搭台阶。教学环节之间安排有序,环

环紧扣,课堂结构严谨,合乎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姿态平等 ⑹平等的师生之间应该是民主、教学姿态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言论及行动中表现出来的。

朋友关系。教师对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主动、热情,态度和蔼,感情真挚,循循善诱。教师公平地去看待每一位学生,使大家都能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在原有能尊重学生,公正、的基础上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教学评价恰当 ⑺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这种教学评价的意义建构过程是评价者和被评对学生的评价评价还要信奉价值的多元性。评价要以自信评价为主要评价。价者是平等的。要以鼓励为主,要讲究方式方法,评价要起到激励的作用,评价要全面,要讲究科学,不能

强调了这一面而忽视了另一面。教学方法多样 ⑻。教学方法不能机械地死板地去硬套,而要因内容而”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的活动设计。”学“异,因教师而异,因条件而异。教学方法的选择更重要的是考虑学生如何 3

精神为依据,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灵活地、创造性地、多样性地去发挥,”课标“教师应以

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媒体运用恰当 ⑼

:案例

(一)美术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作业内容:

以上,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课程特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500字数教学模式选用要体现以教师为主结构要完整合理。设计构思要新颖有创意,实际进行编制。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多导、学生为主体,要充分应用“教、学、做” 种媒体教学资源。《美丽的昆虫》例如: 课题: 美丽的昆虫 计划学时: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昆虫的形态和花纹的基本特点

能运用色彩进行绘画表现 过程与方法2.通过让学生掌握各种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大胆 表现能力,初步体验、感受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3.增强亲近自然、亲近生活的热烈情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学习目标: 了解昆虫的形态和花纹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大胆表现能力。初步掌握各种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感受美。教学重点: 并能在绘画制作中体验感受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初步掌握各种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内容: 自然美和生活的创造美。4 发现,逐步感受和体会色彩的教师通过课件的辅助教学,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解决措施:

美,并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逐步掌握各种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

内容:对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大胆表现能力的培养。

学生主动观察发现,教师进行引导。解决措施: 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或蜡笔,剪刀和胶水。教师:课件、投影图片,绘画纸 教学模式:观察发现型 过程:

一、欣赏感受

二、观察发现 出示一种昆虫的不同外形

三、欣赏感受 让学生加深了对昆虫美的认花纹和色彩的变化美。欣赏感受昆虫的外形、课件的辅助教学,识,为学生的想象创作埋下了伏笔

四、自主表现 学生自主表现 绘画一种自己喜欢的或刚刚熟悉的昆虫。要求发挥想象,大胆表现,可以夸张、变形。

五、交流评价 教师带动学生自评、互评。评评谁的昆虫外形最独特。、1 评评谁的昆虫花纹最别致。、2 评评谁的昆虫色彩最美丽。、34 师小结评议,表扬鼓励。、观赏和审美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在学生自我的表现过程中,教学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

六、情境创作 情境创作《美丽的昆虫世界》、合作学习1 5

剪贴昆虫、(1)在原来的背景中适当再添加一些景物。、(2)、情感交流2、评评哪些小朋友的表现较好,好在哪里。(1)教师作小结性评价,激励学生平时多多创作 说说自己在绘画创作中的感想和自己在这节课中的表现。、1 欣赏感受 说说给你怎样的感觉?你知道它们有些什么样的美丽名字?、2 谁能为大家介绍这其中一只昆虫的长相特点?、3 师引导从外形、花纹和色彩上进行介绍。

你能到上边来把它的外形画一画吗?(板书出示外形)、4

它的外形还可以变成其它形状吗?(先小组交流再集体汇报)、5 :案例

(二)美术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作业内容:以上,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课程特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实500字数教学模式选用要体现以教师为主导、结构要完整合理。设计构思要新颖有创意,际进行编制。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多种媒学生为主体,要充分应用“教、学、做” 体教学资源。例如:

一、课时:

课时

1二、内容:美术欣赏的性质与作用

三、目的: 解释美术欣赏的概念;1.美术欣赏的性质;2.美术欣赏的作用;3.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4.6

教学方法:.四 讲述为主,欣赏为辅:教学准备.五 搜索资料(网上下载)教学过程:.六

学生看书,标记课文中不明白的概念和美术术语。1.老师讲述: 2.关于美术欣赏的一些概念 A审美活动、美术欣赏、审美功能、美术活动 a.美术欣赏+美术创作=美术活动 b.关于美术欣赏的性质;

讲述第二节

B.心理过程; 创作活动 b.对美术作品的感受想象、体验。c.欣赏美术作品激发心理活动从而提高素养,欣赏美术作品超越创作活 d.动从而提高素养。美术欣赏的作用C.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a.陶冶思想: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b.提高素养:发展审美水平;c.美术欣赏的作用是通过一种以知识美和评价美为具主要特征的教育方式d.而且潜移默化培养人的审美能力,这种审美教育不仅有助于端正人的审美观念,来进行的。地影响着人的道德品质与人格修养的塑造。

讲一点美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反映 D.看视频a.学生讲b.:案例

(三)教学设计方案并反思此并在课堂上进行实践,记录下课堂效果,设计一节教学案例,根据此次培训内容,7 a.

下载湖北省中小学美术新课程课堂教学典型案例写作要求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北省中小学美术新课程课堂教学典型案例写作要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美术课教学内容宽泛,包涵“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每个学习领域里包涵了多种课型,每个课型又各有特点......

    《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中小学美术

    《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中小学美术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题 1、美术的分类一般绘画、工艺美术、雕塑、建筑等 2、中国画用墨的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泼墨法、破墨法、积墨......

    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创新

    参加“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创新”培训心得体会 肥城市河西小学 赵学勇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举办的“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创新”培训活动于2010年12月17、18日在济......

    典型案例撰写要求

    典型案例撰写要求 (一)选题与定位 1.案例要典型,不要写成总结汇报,要有“故事”,有“情节”。 2.要关注案例的分享示范价值,不要只拘泥于自我表达 3.要写出学校的个性和特色,不要......

    新课程改革典型教学案例

    新课程改革典型教学案例 ——浅谈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扎隆沟小学封 娆 新课程改革明确告知我们,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优选教学方法。教师掌握的教学方法越多,选择的空间就......

    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要求

    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要求 1.树立“全人 发展 ”的教育教学理念 有什么样的理念,必然配之相应的行动。新课程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关键在于它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美术课堂教学常规要求

    美术课堂教学常规要求一、备课 学习美术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理念,结合教材内容和实际情况来设计课堂教学。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难点突出,教学方法多样。课前准备好教学......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案例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案例 学生眼中的“美”与“丑” 纪尚磊 美术课本里经常会有一些美术作品,尤其是一些外国美术作品中的雕塑、油画里面的人物形象很多都是裸体的,或者是半裸,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