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新课程实施中的困境

时间:2019-05-14 07:58: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小学音乐新课程实施中的困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小学音乐新课程实施中的困境》。

第一篇:中小学音乐新课程实施中的困境

中小学音乐新课程实施中的困境

(一)音乐教师缺乏教学的积极性和热情 在音乐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音乐教师的热情不断遭遇来自社会和学校的压力的冲击,许多教师没有信心去进行音乐教学。因此,音乐教师把音乐课程的教学当作“任务”来完成,在每个星期一两节课的情况下“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认为音乐课程在学校教学中是多余的,音乐教师缺乏自信心和学科自尊,似乎音乐教师比其他主课教师矮一截,音乐教师缺乏教学的积极性和热情。

(二)音乐教师的教学缺乏实效性

音乐新课程强调学生的音乐“体验”,“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①,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像,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音乐新课程强调“模仿”,通过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同时,音乐新课程还倡导“探究”、“合作”和“综合”。但是,面对音乐新课程,许多音乐教师不懂得怎么样去开展“体验”、“模仿”、探究”、“合作”和“综合”等教学方式,许多教师仍然停留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上,一节课就教学生唱一首歌,教师是一遍两遍三遍的重复教,学生是一遍两遍三遍的重复唱,这样下来,教师教的没有什么味道,学生的学习也没有滋味,而且一节课下来,学生还没有掌握所学习的歌曲。

(三)学生不愿意学习音乐课程

对音乐新课程来说,学生是不大感冒的。他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其他主课的学习,即使是音乐课,他们仍然我行我素。笔者深有体会,曾经在某个中学里听课,任凭音乐教师如何讲在音乐课堂上不要做与本课堂有关的事情,但是学生是多态势的,有些学生在睡觉,有些学生在做数学作业,有些学生在看作文书,有些学生在记英语单词,教师站在那里不起作用,即使班主任来了,也不起作用的,所以一节音乐课当中,半数以上学生是没有去上音乐课的,更不要奢谈积极参与了。

第二篇:浅谈农村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改革

浅谈农村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改革

将乐二中

汤秋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启动,陈旧的音乐教学模式已被一种崭新的教学理念所取代,不再是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而是以学生的审美体验为核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可是新课程改革对于农村中小学来说面临着一个严峻的考验,农村中小学专职音乐教师很少,师资力量非常薄弱,教学设施落后,学生差异性过大。这些不利因素,将直接影响课改工作的成效。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应怎样摆脱这种困境呢?在此,我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用体验的方式学习音乐

音乐学科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征,它本身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使它具有特殊的学习方式--体验方式。音乐学习原则上是不能依靠讲授的,因为讲授这种方式完全与自身的体验相脖,是以他人的感受取代自己的感受。体验是人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心理活动,他更多的是指情感活动,是对情感的一种体会和感受。体验还泛指亲身经历,从亲身的经历中感受真、善、美,鉴别假、恶、丑。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要注意两点:

1、重视体验的独特性。同样一段音乐,不同的人听不同的感受,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不要用过多的讲解代替学生的听觉,不要用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听觉,不要用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感受。允许并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不同的见解。如,在欣赏八年级级音乐《辛德勒的名单》时,有些同学会不假思索地说:“感觉很悲惨,凄美。”那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呢?如果立即将所谓的“正确答案”告诉他们,问题很快就得到解决,但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就停止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不要拿出所谓的“正确答案”,任何急性的“仲裁”都会束缚学生的手脚,熄灭想象创造的火化,通过学生体验后得到理解,会在学生的脑子里扎根,那比按照教师的指令,循规蹈矩地重复千百逐渐形成条件反射所取得东西更有价值,因为想象创造的欲望是生命最有亮度的颜色。

2、重视体验的过程性。体验是在过程中实现的,没有 过程就谈不上体验,尤其 是情感体验。在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机会,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会音乐内函。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与音乐融为一体。自己主动地去探寻,领悟,对音乐知识技能的真正理解和掌握,特别是对音乐的欣赏与创造,才会成为可能。如,在学生唱歌曲“赶墟归来啊哩哩”,可结合彝族人民的竹竿舞进行教学,真实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他们把快乐的体验转化为优美的歌声,自然而然地把歌曲中特有的节奏演唱出来了。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主动 地参与音乐学习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统一的活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培养智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机结合,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根本任务。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在课改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积极主动地摄取知识,在参与中求得成功,得到满足。而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独立探究的能力尤其重要。

1.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可以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为此,课堂的教学设计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节奏是音乐作品的骨架,在以往的音乐课中,节奏练习只是把音乐作品的典型节奏摘出来,让学生聆听教师 拍出的音响效果,学生模仿,学会拍节奏,这样学生往往感到枯燥呆板。对此,我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尝试。如:成方圆等演奏的,《锅碗瓢盆交响曲》是一首打击乐曲,这首乐曲没有使用一件整改的打击乐曲,而是用一些厨具:锅、碗、瓢、盆、菜刀、铲„„菜刀切菜的嚓嚓声,铲子炒菜铲锅的声音„„这些自然的声音,经过重新组合加工,创造,组成了优美的《锅碗瓢盆交响曲》。学生欣赏完后,深受启发,教师再及时引导,讲解有关知识,总结规律,播放教材上的乐曲让学生拍出节奏。通过集体,分组,个人多种形式反复练习,绝大部分同学都较好地掌握了节奏的要领,通过个别辅导,基础较差的同学也能当堂掌握。接着出示画有闪电、雷鸣、风、下雨的自然情景。作为课下作业,每四人一小组,商量寻找材料。创作节奏类型到课堂中进行表演。用什么节奏类型来表现出刮风、闪电、雷鸣、雨的过程呢?这就把学生从课堂中。成为被灌注知识的袋子的情景中解脱出来,自己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2、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帮助学生会学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要使这种动力持久,关键还在于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会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仅要 帮助学生学会,而且要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获得知识的能力,指导他们会学。怎样使学生掌握学习音乐的科学方法呢?比如舞蹈的教学,我按类型施教,同类舞蹈选取典型进行解剖,让学生学习动作,把握要领找出规律,熟练以后再举一反三,从而掌握同类舞蹈的跳法。如蒙古族舞蹈的教学,蒙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舞蹈特点粗犷、豪放、舒展大方,充分展现了草原的宽广辽阔,同时代表着蒙古族人民的性格。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动作:硬腕、硬肩、骑马、扬鞭、挤奶的非常生活化的动作。如讲硬腕时,应该四指并拢,大拇指与手掌垂直成九十度角,手心向下胳膊伸直,手臂带动顶手腕一上一下,就像雄鹰在天上飞翔。教学生练习时,教师要讲清楚动作要领,示范准确、到位,有利于学生模范。非专业音乐教师可通过DVD学习各类舞蹈,然后在课堂中直观地、面对面地给学生表演,学生随着老师一起边歌边舞,也可以自由地创编自己喜欢的动作,分成小组讨论并进行表演比赛,在基本规律掌握后,学生就能随心所欲地跳出蒙古族舞蹈。

3.因材施教,让各类学生都能够主动学习

要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要围绕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既有统一的要求,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扬长避短,长善救失,使他们的长处得到主动的发挥.有的学生表现具有明显的“兴奋型”气质特征,反应速度快,愿意表现自己.教师要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同时又要采取“以动制动”的教法,巧妙的指出他们的高声喊唱、气壮如牛、但不注意音准,甚至跑调的毛病,鼓励他们演唱.舞蹈规范到位.对“抑郁型”学生则以鼓励为主,帮助他们克服害羞的心理,充分肯定他们进步,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我教过这样一位学生,音乐课上唱歌不张口,跳舞不动手,多次谈心无济于事,但有一次讲到中国京剧时,她竟然回答了老师提出的好几个问题,我带领同学们拍起了热烈的掌声,她激动地流出了眼泪,她哽咽着说:“京剧是我妈妈闲暇时的最爱,我时常听到妈妈在哼唱京剧,她也给我讲过一些有关京剧方面的知识,可是我妈妈却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丧生„„”通过这次与她的交流,从此她放下思想包袱,在同学们的鼓励帮助下课堂上也活跃起来。

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自主学习都是主动的、积极的,容易入心入脑,感染力强。被动的学习往往是肤浅的、表层的,感染力很薄弱,弄得不好还会使人产生逆反心理,采取抵触、抗拒的态度。“要我学”和“我要学”的效果是不同的。因而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始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我们要努力把自己融入学生之中,试着扮演学生“学习伙伴”的角色,将教 育的重点放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倡导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上。能让学生说的教师不说,能让学生做的教师不做,变老师是演员为导演,变学生是观众为演员,改变传统教育中教师一讲到底,学生一听到底的习惯。因此,创造愉快地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促成学生主动学习的必要前提,也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先决条件。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具体的音乐活动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其中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

三、扩展音乐课堂,鼓励学生探究音乐

探究是新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之一。探究学习是生从未知到已知自主探求的过程,探究不仅是追求一个结论,他更是一种经历。探究性学习有五个要素:

1、提出一个科学性问题,但不是学生一目了然的问题;

2、收集证据,如收集资料,动手实验或进行社会调查;

3、处理信息,提出解释;

4、求证过程;

5、获得认识并发表探究的结果。

要完成探究过程,光靠课堂40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必须扩展音乐课堂,将音乐课堂延伸到课外,把40分钟的“小课堂”扩展成无限的"大课堂",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如八年级音乐里的《唱脸谱》,我事先布置学生自己动手收集有关京剧方面的资料,可以上图书馆,阅览室、走访戏迷、戏剧观察等形式去了解,等到星期一上课的时候,同学们将收集到的资料拿等到班上交流时,我不由惊呆了,没想到这些学生做的这么棒。通过这次探究性学习,同学们不仅获得了京剧的有关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体验到了“探究”这种学习方式带来的成功。从而鼓舞着他们在音乐的海洋里遨游.

四、促成学生合作学习提高音乐学习效率

新课程强调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交流。合作学习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共同的目的在一起,相互协调的一种学习发式,有学生和学生的合作、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合作,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如何运用新课程理论,来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呢?

1、明确合作任务。要使学生有效的合作学习,必须让学生的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及每个成员个人的任务,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更具有方向感、责任感。

2、科学合理分组。目前,课堂上合作小组基本为四人、六人等,都是根据座位就近组织,随意性较大,学生参与度不均,这样的分组往往很难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合作 作用。要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合作学习中得到提高,教师必须根据合作的内容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科学合理地分组让每组学生在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性别、个性、兴趣、特长等方面合理搭配,以此来保证组类成员间的差异性,互补性和组间竞争的公平性。另外,各组的小组长要选择能力较强、富有责任心、能协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推动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的学生担任。

3、把握合作时机。合作学习虽然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也不可滥用,教师应从教学的具体内容出发,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把握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一是当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产生了合作学习愿望时,如,当学生自主学会吹奏某首乐曲后,他们就有了运用多种形式表现曲子的愿望。这时,教师可让他们自行合作创编。二是当一定数量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疑难问题,并通过个人的努力无法得以解决时;三是当学生学习任务较大,需要分工协作时,有些歌乐曲在创编表现方面需要分工完成,小组合作就成了最佳的学习的方式。

4、及时调控指导。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合作学习的调控和指导,如学生合作时间的长短、合作秩序的好坏、合作中的出现困难等。合作学习不应将任何学生游离于集体活动之外,每个学生都应承担一定的任务,成为合作的主体。教师也应当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平等对话。当合作学习小组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应适时点拨、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

综上所述,学生学音乐的学习方式有很多种,除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三大学习方式以外,还有体验、模仿等适合音乐学科的特殊学习方式,作为音乐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不能够单一地,形式化地使用某种方法,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上课的具体的内容选择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尊重学生选择的基础上,农村音乐教师作为策划者、引导者更应多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大胆探究、相互合作,把学生培养成为真正会“学习音乐”的人。

第三篇: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试题(最终版)

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试题

一、填空题

1、音乐随着人类的()而(),并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而()。

2、音乐是一种()很强的活动。无论是参与()、()、还是参与(),都需要人们展现出生命的活力。

3、音乐教学主要是以()为主的()、()、()、()学科。

4、音乐课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和()。

5、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有好的(),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校风,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

二、简答题

1、音乐教育的任务以及基本特征是什么?

2、简述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问答题

1、基础音乐教育中,应如何体现以审美为核心?

2、基础音乐教育为什么要把培养兴趣作为重要理念?

答 案:

产生 产生 发展 发展 实践性 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鉴赏。艺术活动,体验性、创造性、操作性、欣赏性。单一课型、综合课型 为人师表 品德 德、智、体

基础音乐教育所承担的任务可概括为:通过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习最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技能技巧,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奠定其终生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

第一、基础性 第二、民主性 第三、开放性 第四、科学性 第五、实践性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所存在的诸多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在音乐学科中不仅同样存在,而且还面临许多自身体系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一些问题。其主要的、突出的问题有以下两个方面:

1.片面理解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目标,导致音乐教育的非艺术化倾向。2.违背普通音乐教育的规律,导致音乐教育的专业化倾向。音乐美,即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基础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情与美的这种不解之缘,决定了基础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由于受传统学科教育体系的影响,音乐教学很容易产生与音乐审美相悖的现象。诸如从乐谱和音符入手的识谱训练,从时值出发的节奏训练,着眼于音程、和弦的听觉训练等等。l. 音乐教学内容的审美因素 2. 音乐教学方法的审美原则 3. 音乐教学环境的审美特点

兴趣是人对事物或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态度,并由此产生参与、认识和探究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使活动过程或认识过程不是一种负担。因此,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基础音乐教育对音乐兴趣培养的关注,必将带来音乐教学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的革新与变化。诸如改革教学内容过分强调学科体系严密性,过分注重经典知识的倾向,加强音乐教学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学习,被动模仿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索发现等多种音乐学习活动;改革教学评价过分偏重知识、强调选拔的倾向,建立既关注结果更加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等等。这种围绕着兴趣培养的音乐教学改革,无疑会展现出一个音乐教学的新天地。让学生每每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让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孩子们更学会“学海无涯‘乐’作舟”,音乐课堂便成了学生精神上的家园,音乐将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中,成为其心灵里美好的东西。

第四篇:新课程中音乐教学设计初探

新课程中音乐教学设计初探

东陵区教师进修学校 吴志馨

新课程实施六年以来,音乐课堂教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推动了课堂教学向纵深发展,特别是那些致力于课改研究的、不知疲倦辛勤耕耘的教研员和一线教师们,能不断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在探索研究中发展,使课堂教学设计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毋庸臵疑的是课堂教学设计是上好音乐课的前提,那末,究竟怎样进行教学设计能体现以音乐为本、以人为本、以音乐育人的理念呢?下面本人就本着在实施中收获,在校正中前行的规律发表一下自己的粗浅的看法:

一、确立合理实际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确立课题之后,第一步要制定该课题的教学目标,一般情况下根据以下几个条件制定: 第一:《教师用书》中的单元教学目标要求。《教师用书》是由音乐教育专家研究制定的,不但具有教育行政部门的指令性,还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是面对大多数学生可接受程度而言,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它本身的教学目标具有高度,同时又是学生学习目标的科学界定。

第二:学习音乐的的认知水平。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遵循学生的心理、生理及审美认知规律。例如,针对中学生变声期的特点,七年级的唱歌课设计的教学教学目标,要以唱歌为主,通过培养学生演唱歌曲的技能,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进入八年级,因为变声比较明显,这时的课堂教学类型要以欣赏课和综合课为主,即便是唱歌教学的教学目标也要设计出符合他们的接受能力,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而不应把演唱的技能技巧定为具体目标。

第三:教学目标目的要明确,体现知识的认知层面,要囊括新课标的三维层面,即: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还要体现各学段内容目标。即各段内容标准的四个领域。一是感受与欣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的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二是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三是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四是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表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无论忽视了那一个,你所确立的教学目标都不能体现新课改的精神。

二、科学合理重组教学内容

课题确立了,教学目标严密准确,进行下一个程序就是科学合理重组教学内容。而教学内容的安排则依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一脉相承。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教学内容容量要适度。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发现有很多教师的教学内容不是多就是少,多时把整堂课弄得满满的,老师忙的不亦乐乎,生怕落下哪一部分,直到听见下课铃响时老师还忙得马不停蹄,教师喋喋不休的讲解,压得学生喘不过起来。少时老师显得过于清静,学生无所世事,课堂气氛也显得松散拖沓。所以教学内容的重组问题,要根据教学实际教学容量要科学合理。体现重点和难点的分布。第二,教学内容的选择要难易搭配适度。这节课所选内容要都是比较难掌握的,显然不能体现以学生为本,学生接受起来很难,只有进行对教材内容逐个单元加以理解,体现新课标的精神,使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能体现有利于学生欣赏、歌唱、演奏、创造性的综合活动,使音乐与相关文化相互渗透。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内容要有机的渗透在音乐活动中,所选的教学内容的难度、分量要适度,要有利于教学的规范性,还要有利于教师的主导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二、优化巧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工作手段和方法。一般教师在撰写教学设计时,都习惯的在教学方法一栏下写上:演示法、讲授法、启发式、情境创设法等等,那么一堂课下来教师哪一方法运用得恰如其分,使师生在教学中融洽交流沟通,少走弯路呢?例如,一位教师在教授《绿色家园》时,一个导入环节前后两次教学方法的不同设计,就产生了不同的效果,一个是费了很大劲摄制的几组打扫卫生的情景,要说明的是环保问题,再通过环保进入《九寨沟音画》的音乐,改动之后便是先播放有关九寨沟由容中尔甲演唱的《神奇的九寨》的歌曲,生动直接的把学生带到了九寨沟音乐境地。显然,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同,其教学效果会截然不一样。由此可见,教学方法的选择尤为重要,它能让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少走弯路。采用的教学方法一定不能离开学生的生活和认知结构,否则,产生的教学效果就会被动或尴尬。特别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音乐课堂教学设计中,多媒体的合理运用问题更应谨慎,多媒体的优势是视听结合,声像统一,直观生动,信息量大。但有很多老师往往过分运用,一统课堂,好像老师在教学中只是一个多媒体的播放者,削弱了教师的作用。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体现关注学生,关注音乐,即贯彻教学方法要以学生为本、以为音乐本的新理念。教师要深入领会课标的基本理念,开拓思路,创新方法,教无定法,教学有法,教学守法,树立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的理念,全面实现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

四、合理优化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实施音乐教学新的主渠道,那么教学过程则是教师和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时期,教师和学生要利用这有限的时间,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音乐的殿堂里徜徉。因此,新课标强调出音乐教学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根据以上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过程时,首先要立足教学目标,针对重组的教学内容,让课堂教学自始至终都要保持最佳的教学氛围,做好教学节奏的设计,做到张弛有度。不断用生动有趣的方法组织教学,引领学生,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积极保持旺盛的求知欲,设计出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教学过程,教师要在第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上强调音乐情感的体验,并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让学生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其次,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实场上的创造性的有效发挥。俗话说得好,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相当于音乐家的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如果音乐家的一度创作再好,没有音乐表演艺术家的精彩表演的二度创作也不能淋漓尽致的表达艺术作品的思想艺术内涵。同理音乐老师课堂教学也如此,教育界名人曾经说过,教师是天才的演员,那么,音乐教师则号称帝王艺术的传播者更具有崇高的使命。与此同时还有值得注意的问题是:

1、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所以发展学生的听觉应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全过程的活动中。只有聆听,教师才能引导学生喜爱音乐,对音乐作品加深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蕴含的音乐美。

2、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要不断提高教学技能,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

3、要善于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喜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4、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学最基本的理念,作为新时期的音乐教师不容忽视,应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理念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中,让整个课堂的教学,通过音乐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趣,发展审美想象,深化审美理解,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教学设计是上好音乐课的前提和基础,为此,我们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深入学习课标,领会精神实质,搞好教材分析,结合学生实际,确立教学目标,科学合理重组教学内容,把握教学过程,不断反思教学行为,特别是在新课改进行若干年后的今天,一些老师还不知教什么,怎么教,对教材把握不准,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不说明问题或陈旧,教学过程混乱的教学现象必须给予重视。

以上是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关于教学设计方面的初探,实在粗浅,还有待向音乐教育同行们学习,提高自我教育教学能力,发现和解决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

第五篇:实施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促师生共同发展

课程改革是一项教育创新的系统工程,它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机遇、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探索。在六年的课改实践中,我校全体干部、教师以积极、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课改实践中,通过不断地学习,我校全体教师清醒地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实施犹如一场及时雨,强有力地冲击着僵固、呆板的传统课堂教学,新的课堂不仅是知识建筑的空间,更是学生生命活动的场所。它不再是静止的跑道,而是提炼生活、展示风采、体验人生、追求成功、感受愉悦、发展生命的过程。因此,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学为中心,把学校的焦点集中在师生的主动发展上,是我校课程改革始终努力的方向。

以人为本不应该只是口号,也不应该只是一种理念,在学校里应该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教育行为。为此,我校明确提出了“关爱每一个学生,关怀每一位教师”的办学理念,牢固树立了“校长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教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服务,学校为师生的共同成长服务”的管理思想,努力营造“凝聚人心、共谋发展”的人文环境,充分激发了我校师生的潜能,使课改工作得到了落实,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及办学水平。

一、更新观念,找准问题,提高认识

新课程的实施首先要求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新的课程理念到底是什么?课改“为什么改”、“朝哪个方向改”、“改成什么样”?„„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我们在思想上把这些问题弄懂了,想明白了,才能改变我们陈旧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使课改落到实处。因此,我校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利用各种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要求所有教师积极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努力做到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参与式培训与讲座相结合,岗前培训与过程培训相结合,个人学习、自我培训与集体学习、外出学习相结合,提高培训的质量。

二是充分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解读》、《聚焦新课程》、《新课程理念下怎样上好一节课》、《新课改教师发展与教学新方法》等书籍,并要求教师做好笔记,写出心得,利用校本教研日组织教师进行交流。

三是开展沙龙研讨活动,共同探讨新教材的使用方法、在新课标的精神下如何使用好旧教材。

通过学习与交流,老师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及教学行为都有了可喜的转变。当我们正在用这与时俱进的新理念来推动我们的课程改革时,教育对象的变化给老师们实施课改带来了新的困惑。进京务工人员子女越来越多,目前已占我校总人数的百分之八十五以上,这些孩子,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更不如北京的孩子见多识广,而且流动性非常大;同时由于家长的文化水平不高或忙于生计根本没有时间教育孩子。面对这种情况,教师怎样去创造有灵性的课堂?怎样让这些务工子女能在每一节课上都有所收获?怎样使学校的课改更加深入?这些新的问题不得不引起老师们再度深刻思考,经过多次的交流与讨论,老师们再次在思想上达成共识,虽然他们是打工子女,虽然他们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们依然要坚持课改,发挥新课程三位一体的功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依然要创建师生共同学习的课堂教学空间;我们依然要让这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开发潜能、全面发展。

二、立足本校,围绕课改,积极探索

思想统一了,认识提高了,但是老师们在具体的工作中怎样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也就是说,怎样备课?怎样上课?怎样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们围绕着老师们所出现的这些问题,抓住课改的核心,进行了探索与尝试:

(一)加强常规管理,促进课改工作开展

学校管理者的重要职责就是要把强化常规管理作为促进改革的基础,又不断用改革的新成果充实、更新和完善常规,从而推动教学创新,保证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基于这种思想,我们在教学工作实践中又建立了以下几项常规制度:

1、建立三课制度,即:推门课、达标课、优秀课。三课制度每学期都要进行,优秀课水平最高,教师自由申报,教研组组织评定,课改优秀课有指导、推广意义,我校的每位教师都参加了评优课的评比活动,积极性较高。

2、建立课改教案、作业评估制度。为了促进教师认真备课,写出优秀的教案,学校每学期评估两次教案和作业,教案评估按学校制定的《教案标准》执行,评估作业主要看课后作业质量、数量和教师的批阅情况。我们提倡留不同层次的作业,不同学生学不同层次的知识,鼓励激励性评价方法。每次评估后及时与教师进行交流、反馈,以指导教师按课改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

3、建立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校本教研制度。为了加强课程改革的实效性,学校建立了以教研组为核心的校本教研制度。

4、建立听课评课制度。学校领导每周至少听、评两节课,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二十节,每月学校必查一次听课笔记,每次听课情况有统计。听课后及时对每节课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将教学中的得与失进行认真地剖析。

5、建立交流共享制度。充分利用校本教研日举办教师教育教学经验交流,让教师养成平等对话、相互交流的习惯,从而改进课堂教学,消除封闭,激活自我,启迪思维,共同提高。

6、建立案例研究制度。所有任课教师、班主任,都必须拿出自己的案例,在研究中总结自己教书育人及专业成长的心得体会和经验,学校结集成册供全体教师学习参考。

7、建立师徒帮教制度。为使年轻教师快速成长,我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令其与一名年轻教师结成师徒关系,亲自指导年轻教师备课、上课,给年轻教师上示范课,共同研究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8、建立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分析制度。从学校管理层到每位教师,每学期都要对教学的全过程及检测结果进行全面细致的质量分析,并形成书面材料。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对教材的理解及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师作用的发挥、教学方式及方法的改进;师生合作的状态、调控措施的实施、目标完成的情况;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兴趣;主动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发展情况、学习效率及检测成绩、存在问题及产生的原因等,涵盖了教与学的整个过程。

通过以上这些制度的建立,规范了教师的课改行为,保证了课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开展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促教师专业化成长,使课改不断深入

校本教研是这次课改的基础、也是核心,它可以使广大教师在积极地参与中,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促进新课改持续、深入开展。校本教研之所以是基础、是核心,是因为教研的场所在学校,问题的发现在学校,问题的解决过程也在学校;而且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主要依靠的对象是教师。抓住了校本教研,也就为新课改增强了“造血”功能。

1、建立校本教研制度。为了促进校本教研,我校首先建立了以教研组为核心的校本教研制度。定期进行听课、评课、备课活动。每学期开学,各教研组根据学校的研究课题制定本教研组的研究计划,每周每个教研组都将推选一名教师上课,然后大家进行评课、研讨,一个学期每位教师最少要上5节研究课。主管教学的王振凤老师带头上“课改研究课”,各骨干老师带头上“课改研究示范课”。全体教师中形成了良好的校本研究氛围。

2、加强校本研究,探究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常规课堂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

(1)规范备课,让教师先过备课关。

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是备课,备课认真、充分,课堂教学目标明确,结构合理,方法得当,教学效果就好,反之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就低下。因此,在备课上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我们要求教师在备课上要多投入精力,要求教师做到八个明白:即:明白课标要求;明白教材说明;明白编者意图;明白本科教改专题;明白单元教学计划;明白本课达成目标;明白学生已经获取的相关知识;明白教法与学法。教师根据以上要求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为上好每一堂课,要求教师的教案实行课时备课。每一堂课都要有目标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教具、课堂小结、板书设计及课后反思等环节。

青年教师对工作有热情,不惜力,特别是接受新鲜事物较快,通过学习与培训,新的课程理念很快充盈在他们的头脑中,但是课堂教学总是不见成效,一堂课虽然教学形式多样,但学生并没有多少收获。针对教师们的共性问题,我们进行了认真分析,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他们还不会备课,还不会自己钻研教材,对教材的理解不够透彻。因此,我们决定先让老师过备课关。具体做法是:我们请有经验的退休老校长每周到校指导教师备课,带领教师们钻研教材,最主要的是交给老师们钻研教材的方法。首先是研究目标、挖掘目标。因为目标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既有显性目标也有隐性目标,一是知识与技能构成显性目标,它体现的是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重点难点,我们把这个目标作为三维目标中的基础目标。二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在学科知识学习和能力形成的全过程,构成隐性目标。三是过程与方法是“中介目标”,具有体现和落实显性目标及隐性目标的功能。三维目标的关系明确后,我们要求老师要逐字逐句抠目标,理解体会目标中的重点词语,然后再紧紧围绕三维目标设计教法与学法。体会是一个过程,教师不仅要内化知识,还要通过实践,质疑、反思尽快达到准确掌握目标的能力,梳理出目标中的层次,确定目标中的重难点。钻研教材是作为教师的一种必备能力,通过多次的教研活动,教师们能够根据本课的有关知识,找出新知与旧知,找出新知与旧知之间联系中的困难是什么,确立重点和难点,在钻研教学时,教师们能够研究教材和学生,根据本校打工子女多,基础差的特点制定教学过程。如三年级的《这个规矩不能有》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大多数学生甚至不知道“彭总”是谁。这种问题其他语文教师也经常遇到,于是我们的教师课前精心地准备,课上耐心地讲解,补充相关资料。在理解课文时,教师能整体把握,问题少而全面,《这个规矩不能有》教师抓住课题,让学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从语言、神态、动作这几方面理解“为什么这个规矩不能有”。这样既提出了本课的重点难点,又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

(2)创建自主学习的课堂。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接下来就是要解决怎么教?我校提出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要求教师力争做到“七个尽量”。即:问题尽量让学生去发现;知识尽量让学生去探究;内容尽量让学生去开掘;规律尽量让学生去掌握;学法尽量让学生去创造;收获尽量让学生去总结;能力尽量让学生去发展。如:四年级在科学课上学习《串联与并联》时,老师没有演示,也没有讲解,就是给学生提供了实验材料,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理解了串联与并联的相关知识。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强化校本培训,提高教学质量。

①内、外结合,共同成长

随着日常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渐渐发现,年轻教师对新教材把握不到位或者是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是教师本身缺乏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就拿数学学科来说,有些年轻教师本身对某些数学概念及算理模糊不清,而实验版的教材及教师用书又没有这方面知识的说明,特别是近几年参加工作的老师又从没有接触过旧版本的教材,所以就出现了:钻研教材不透;对于课堂上的某些环节把握不好。因此,我们针对这种情况,对全员教师进行培训,如:我们在探讨如何讲清“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应用题”的具体算理时,让老师们明白: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就是求较大数,即:把与较小数同样多的部分和较大数比较小数多的部分合起来,就是较大数,所以用加法计算;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就是求较小数,即:从较大数里去掉较大数比较小数多的部分,剩下的和较小数同样多,也就是较小的数,所以用减法计算。除此之外,如何进行读、写万以内的数的具体指导方法;数位与计数单位的区别;对加、减法的意义的理解;除法的几种不同意义;加、减、乘、除的估算方法等都是我们培训的内容。

通过培训,老师们对数学学科的知识有了一个系统地了解,可再次走进老师们的课堂,我们发现:教师教学中的问题最大的还是对教材的理解不深、不透,对小学阶段数学的体系仍然没有清楚的线条。多数教师总是在每次听课后的评课中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这一点我没想到”等等感言引起了我的思考:如何改变现状?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等问题不断困扰着我。回想几年来的工作,我们曾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帮教师设计过教案;曾走进教师的课堂帮教师指导过重点内容的处理方法;曾给老师们进行了有关小学阶段的部分数学知识的培训等等,可这种直接地给予并没有在教室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怎么办?我们是仍然坚持给老师们培训,还是在培训的同时加大老师们自研的能力?最终我们还是选择了后者—注重自研,查找问题。因为外在的给予远不如内在的驱动。所以,我们决定内外结合,共同成长。本学期我们利用学科组研讨的机会,大胆地从张岩老师开始,让其自己备课、自己设计、不听试讲、不看教案,完全由个人经过理解后设计并利用外校学生进行实地演练。虽然课上失败了,但我们在课堂上让老师明白了认真钻研教材的重要性;在老师们的评课中让作课老师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在反思中让老师找到了努力的方向,从而逐步提高了教师自身的执教能力。

②“同课异构”,取长补短

任何人的知识结构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总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弥补缺陷的途径之一就是与人进行知识交流与互补。因此,为了让我校老师能够集他人所长,更好地提高自我,本学期我校为老师们提供了与花园村二小的老师共同研讨、学习的机会,进行了一次《长、正方形面积》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为了此次活动的成功开展,我们为上课老师提供了到外校听课学习的机会,主任亲自带领上课老师到外校试讲,目的就是进一步让讲课老师深入地理解教材,熟练地把握教材,让其在他人的课堂中吸取好的做法为己所用,找到自身的问题将其消灭在萌芽之中。经过多次的研讨,我们在四月二十九日顺利地举行了此次活动。两校老师各展风采,让听课的老师受益匪浅,这是我们从老师们的评课中感受到的。通过此次活动交流,老师们最大的感触是:在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精心备课的基础上,一个教学设计能否落实,老师在备课时必须有细致的预设环节来做保障;在课堂上必须能抓住学生中生成的信息有效利用。这两点是我们每一个人需要学习和提升的能力。在每一节课堂上,我们都要认真聆听学生发言,抓住有效信息,及时追问,灵活处理,相信这样努力做下去教学能力一定会得以提高。

③给予方法,减轻负担

随着年轻老师的不断增多,加上新课改后的教参的指导性不全面,使老师们对各种不同的课型找不到合适的教学方法。为了减轻老师们的负担,校领导共同帮老师们寻求方法。如:听课中发现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单一,于是校长便为老师们介绍了八种识字方法并与老师们一起探讨了怎样开展素读教学活动,并规范了早读,各班每月都有早读读书计划等。校长的亲自指导,老师们的劲头更足了,干劲更大了,效果也更明显了。记得,我校在语文基础知识验收中,一年级一班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获得了100分的好成绩,老师们看到孩子们的进步深有感触地对校长说:“以后您还得多给我们支点招”。上学期期末教学主任还针对老师们不会上复习课,为他们提供了一次复习课的研讨活动,并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些关于上好复习课的具体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发放了自己整理的教材中应让学生掌握的所有知识要点,为老师们的期末工作减轻了一些负担。虽然我们领导在背后付出了很多,但我们深感付出的价值所在。因此,看着老师们感激的目光,领导们真得感到无比快乐!

④多种听课,促进实效

为提高课堂实效性,我校领导至少要听三轮课。每学期开学初全校调研课、期中评优课、平时的推门课。每次听完课,校领导都会及时与教师沟通,共同探讨每位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了增强教师的自主研究意识,上学期的评优课,我们采取了工作重心下移的策略——自评课。我们把每位教师的课录下来,刻成光盘,然后老师根据学校所发的自评表进行自我评价,找出自己的问题与优势。老师们的积极性非常高,对自己的课看了一遍又一遍,认真查找自己课堂中的教学问题。如:我校一位美术教师,她的讲课时间总是多于学生创作时间,我们给她指出后,但是怎么也难改变,通过自评课,她看到了自己的问题:

1、条理欠清楚

2、语速、动作较慢

3、语言不简练,浪费时间,4、个别环节时效性不强。我校的苗老师,不仅看光盘自己找问题,还请同是教师的妻子帮忙,最终理解到还是自己的教学观念制约着自己的发展,由于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所以在本学期中,苗老师的课堂教学进步非常大。并且主动找校长交流自己思想改变后在课堂教学中尝到的乐趣。

通过这样的评课活动,很多老师都看到了自己的问题,并在自己的课堂中积极地加以改正。本学期,我们学校的那位美术老师在区美术组到我校进行课堂指导时改正了自己的问题,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可。这种自己评价自己的教研活动深受老师们的欢迎。

三、课改带来的喜悦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我校发生了深刻、喜人的变化。课程改革倡导的新思想、新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重视和加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已经形成;学生变得更加热爱学习和喜欢学校。

1、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整体提高,骨干教师越趋成熟。

六年的课改,多数老师已经能够把课改的新思想、新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在课堂上注重采取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老师们的课堂教学水平也整体有所提高。

2、学校的工作越来越得到家长及社会的认可。一是不断收到家长的表扬信,赞扬我们的教师如何关心学生;二是多次收到表扬信赞扬我校的学生拾金不昧;三是我校入学人数逐年增加等等,这些不更加证实了我校的教学质量在不断提高吗?

六年的课改,不仅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锻炼了教师队伍,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了学生的和谐发展,虽然我们有了可喜的成绩,但我们深知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今后我们一定会在新课标、新理念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使教师、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使他们在掌握人类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在已有的课改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确保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下载中小学音乐新课程实施中的困境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小学音乐新课程实施中的困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中的欣赏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中,“欣赏.评述”是重要的学习领域之一,对学生逐步形成审美情趣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比新旧两套教材,原来的教材设立了独立的欣赏课目,新教材......

    中小学生活德育及其困境

    中小学生活德育及其困境 从苏格拉底的“知识即美德”,到柏拉图的道德即规范性知识,都把道德看成是一种知识。在科学主义盛行的时代,任何知识都只有通过理性的审判才是真实的、......

    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和对策

    《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作业题 一、简答题:(40分) 1、新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要求有哪些? 答:一、满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兴趣和需求是校本课程开发最根本的关注点; 二、校本课......

    2新课程音乐教学设计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新课程音乐教学设计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创新中学 李栋新 2008年10月 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要以审美为核心理念,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其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让生活变得......

    2008学年度新课程实施总结报告

    2008学年度新课程实施总结报告 赵州镇西门小学 新课程改革正式拉开了序幕。在领导班子的带领下,认真遵照湖北省改精神和市、县教育局的要求,全体师生投身到了这场轰轰烈烈......

    2010学年度新课程实施总结报告

    2010学年度新课程实施总结报告 ——小寺沟中学 2010学年在课程实施方面我校结合实际情况,脚踏实地,继承传统,大胆探索,并进行了一些尝试,从而使课程实施工作进展较为顺利。在整个......

    新课程实施工作总结

    新课程改革实施工作总结 一、课改中开展的主要工作 1. 加强校本师资培训,增强教师整体素质。 成立课改领导小组,负责实验工作的决策、协调、组织、保障和评价工作,教导处具体负......

    新课程实施工作总结

    2015—2016学年度北位中心小学新课程改革 ——工作总结 一、新课程实施中开展的主要工作 1. 加强校本师资培训,增强教师整体素质。 (1)岗前培训:按照“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