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教学反思(区级公开课 )

时间:2019-05-15 04:46: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教学反思(区级公开课 )》,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教学反思(区级公开课 )》。

第一篇: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教学反思(区级公开课 )

2011年10月19日光明新区高一数学公开课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反思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反思

光明中学 王国学

一、关于课题的引入

备课时我曾经想到用“方程lnx+2x-6=0是否有实根?为什么?”来引入课题,在学生对上述问题一筹莫展时,再回到一元二次方程上,引导学生利用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来研究方程的根,一开始就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函数的零点的必要性。

但后来考虑到上课地点不再是学生熟悉的课室,而是换了地点,学生难免紧张,拿“方程lnx+2x-6=0是否有实根?为什么?”这个他们没办法解决的问题,可能会加剧他们的紧张,对后面的教学不利。而且利用学生提前到的时间解他们熟悉的方程,既能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又为新课做好了准备。课后看来这一点调整还是有必要也是很好的。

二、关于“图象在[a,b]上连续不断”

“函数y=f(x)的图象在[a,b]上连续不断”是零点定理的 2011年10月19日光明新区高一数学公开课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反思

其定义域的一个子区间[a,b]上,图象显然是连续不间断的。所以有老师提到淡化处理 2011年10月19日光明新区高一数学公开课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反思

现有两组镜头(如图),哪一组能说明他的行程一定曾渡过河?

问题: 将河流抽象成x轴,将前后的两个位置视为A、B两点。请问当A、B与x轴怎样的位置关系时,AB间的一段连续不断的函数图象与x轴一定会有交点?

问题: A、B与x轴的位置关系,如何用数学符号(式子)来表示?

问题:满足条件的函数图象在(a,b)内与x轴一定有交点吗?即函数在(a,b)内一定有零点吗?

通过这样一个问题串由直观过渡到抽象,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在评课的时候,这一点也获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当然,除了这一些比较大的地方引起了我的反思之外,还有一些细节还做得不够尽善尽美,也是我今后要提升的地方。

第二篇:“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反思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反思

巴里坤县第三中学教师 李晓莹

本节是在学习了前两章函数性质的基础上,利用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来判断方程的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从而了解函数的零点与对应方程的根的关系以及掌握函数在某个区间上存在零点的判定方法;为下节“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和后续学习的算法提供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非常重要。表面上看,这一内容的教学并不困难,但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在教学设计和难点突破上需要下足够的功夫,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妥善处理其中的一些问题。所以,我在教法上,以问题为纽带,用问题引出内容,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同时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渗透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采用“提出问题——引导探究——得出结论——讲练结合”的教与学模式。本节课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问题情境,指导学生研究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如,函数零点与方程根之间的联系是这节课的一个重点,为了突破这一重点,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准确、直观、易于学生理解,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使他们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变静态教学为动态教学。

一、新课的引入

本堂课是用对实际问题的探讨来引入函数的零点,通过这样一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直观过渡到抽象,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在评课的时候,这一点也获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再复习巩固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由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入手,创设熟悉环境,引导进入本课状态。接着让学生在原有二次函数的认知基础上,使其知识得到自然的发生发展。理解了像二次函数这样简单的函数的零点,再来理解其他复杂的函数的零点就会容易一些。围绕怎样判断所给方程是否有实根来提出问题,并且,利用了教材中的方程提出了下列问题:方程x2-2x-3=0是否有实根?你是怎样判断的?结果,大家对如何解一元二次方程早就熟练了,快速解决了问题。由此看来,这堂课一开始引入熟悉的例子,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让其认识到学习函数的零点的必要性。

二、重难点的突破

零点存在性定理是本节课的难点和重点,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因此,从“一个函数是否有零点,就是看它的图象与x轴是否有交点。那么,我们又如何判定一个函数的图象与x轴是否有交点呢?”的提问入手,引出零点存在条件的探究。给出6个问题:问题 1、2是学生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求根,问题3、4是方程的根和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之间有何联系与区别,问题5、6上升到抽象连续函数y=f(x)在区间(a,b)内一定有零点的条件。引导学生一边画草图,一边思考,总结规律:函数图象穿过x轴时,图象就与x轴产生了交点。要判断函数f(x)在(a,b)内是否有零点(教材对于函数f(x)在(a,b)内有零点,只研究函数f(x)的图象穿过x轴的情况),应该先观察函数f(x)的图象在(a,b)内是否与x轴有交点,再证明是否有f(a)f(b)<0。从课后了解到,学生都以为只要观察到图象与x轴是否有交点,就可以判断函数f(x)在(a,b)内是否有零点,教学却没有对证明的必要性展开讨论。忽略了在研究函数f(x)在(a,b)内有几个零点时,应该先观察函数f(x)的图象在(a,b)内有几个交点,再进行证明。所以,在课后向学生提出如何判断函数f(x)在(a,b)内有几个零点时,就有学生认为,只需看函数f(x)的图象在(a,b)内有几个交点即可。这样看来,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认识证明的必要性。我们也可以作出一些特殊函数在不同区间范围的图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得到认识。这6个问题设计精巧,层层递进,引发了学生积极思考、探索与交流,将教学推向高潮。如此寻求函数零点存在的条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让学生在具体的例题中概括出共同的本质特征,得出一般性的结论,使学生思维发生碰撞,既弄懂了问题又使数学方法得到提升。

三、教学内容结构,突出思想方法

首先要通过把握教材内容结构来设计教学框架,然后根据教学框架来考虑需要突出的思想方法。本节课按照下列主线来展开教学:

(一)如何引导学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并学会从已有认知结构出发由特殊到一般地思考问题。

教材设置函数的零点这一内容的目的,就是为了体现函数的应用,为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奠定基础。所以,教学一开始就从学生熟悉的知识点入手,用方程的求解出发展开讨论,然后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思想方法。例当学生陷入困境时,再逐步提出下面的问题进行引导:

1.当遇到一个复杂的问题,我们一般应该怎么办?

以此来引导学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寻找类似的简单问题的解决方法。2.以前我们如何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有实根,这对研究这个方程是否有帮助?

以此来引导学生从已有认知结构出发,将解决简单方程的方法迁移到不能求解的方程中去,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3.除了用判别式可以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以此来引导学生建立方程与函数的联系,渗透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并培养其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二)怎样突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几乎贯穿于“基本初等函数”一章的始终,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基本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所以本节教学以培养学生主动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去分析问题为目的。在建立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关系时,函数图象起到了关键的桥梁作用,充分体现了它与方程的根以及函数零点之间的数形结合的关系。由学生作出函数图象,让学生回答方程的根与函数图象和x轴的交点有何关系,然后学生自己总结出方程的根、函数图象和x轴的交点、函数的零点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这种能够体现思想方法的关键地方,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要让学生由方程自觉地联想到相应的函数,主动地建立方程的根与函数图象间的关系,提升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层次,增强函数应用的意识。

(三)如何从直观到抽象

教材是通过由直观到抽象的过程,才得到判断函数f(x)在(a,b)内有零点的一种条件。如何让学生从直观自然地到抽象,有下面几个教学难点需要处理:

1.如何引导学生用f(a)f(b)<0来说明函数f(x)在(a,b)内有零点?

教材是先从函数图象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函数f(x)的图象在(a,b)内是否与x轴有交点,来认识函数f(x)在(a,b)内是否有零点。这是一个直观认识的过程,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然后再让学生认识,f(a)f(b)<0则函数f(x)的图象在(a,b)内与x轴有交点。不过,这却是一个由直观到抽象的飞跃,对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由函数f(x)的图象穿过x轴在(a,b)的部分,联想到f(a)f(b)<0。

2.如何引导学生判断函数f(x)在(a,b)内的零点个数?

(1)要判断函数f(x)在(a,b)内的零点个数,可先观察函数f(x)的图象在(a,b)内与x轴有几个交点,再进行证明。

当观察到函数f(x)的图象在(a,b)内与x轴的交点个数后,可以在(a,b)内分别选取每个交点周围的一个区间,然后说明函数分别在各个区间只有一个零点。这样,就将判断函数f(x)在(a,b)内的零点个数转化为判断函数在各个区间内分别只有一个零点。由于f(a)f(b)<0只能说明函数f(x)在(a,b)内有零点,而不能说明f(x)在(a,b)内有几个零点,这就要求函数在每个交点周围所选取的区间上的图象在直观上要单调,并且要证明函数f(x)在该区间上单调。

(2)要证明函数在某个区间内只有一个零点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证明函数在某个区间内只有一个零点,是一个从图象的直观到抽象的代数证明的理性思维过程。从学生现有的知识积累来看,目前教学应立足从图象直观来认识,对于易于用函数单调性定义证明函数单调性的函数,可要求学生进行代数证明。待学生学习了函数的导数之后,再统一要求学生对所有的函数都进行代数证明。所以,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对这一问题的教学需要分阶段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关键是把握好教学的度。

本课的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不足: 1.在探究新知识时试图给学生讲授一点关于方程的解的数学史知识,但时间问题,最终舍弃了;

2.想自在的调控课堂而不尽得。我所期望的课堂是学生既自主又合作,既数学又生活的。这需要对数学史与知识点较透彻的理解,这需要语言表达的精确,这些都是我的不足。3.在课件制作方面还是存在不足,水平不够高,有待提高。4.在板书方面,板块意识有了,也算工整,但是字迹不够美观。

本节课零点的引入部分可以简化改进,使之更趋合理,零点存在性定理引入部分略显生硬,应该有更艺术的方式。高一学生在函数的学习中,常表现出不适,主要是数形结合与抽象思维尚不能胜任。具体表现为将函数孤立起来,认识不到函数在高中数学中的核心地位。函数与方程相联系的观点的建立,函数应用的意识的初步树立,应该是本节课必须承载的重要任务。在这一任务的达成度方面,本课还需更突出。另外,课堂上教师怎样引导学生也是值得我深思的一个问题,还有少讲多引方面也是我今后教学中努力的方向。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反思

巴里坤县第三中学教师

李晓莹

第三篇:“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反思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反思

王巧香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是高中课程标准新增的内容,表面上看,这一内容的教学并不困难,但要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教学还需要妥善处理其中的一些问题。最近,在浙江绍兴听了这一内容的两堂新授课,使用教材都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1(必修)》,课后又与部分学生进行了交流。总的来说,教学效果都不甚理想,暴露出了一些共同的问题,看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下面就两堂课共同存在的问题,谈一点看法。

一、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函数的零点的必要性

教材是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例子来引入函数的零点。这样处理,主要是想让学生在原有二次函数的认知基础上,使其知识得到自然的发生发展。理解了像二次函数这样简单的函数的零点,再来理解其他复杂的函数的零点就会容易一些。但在教学时,就不能照本宣科。

这两堂课的教学都和教材一样,也是利用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来引入,围绕怎样判断所给方程是否有实根来提出问题。并且,两位教师都利用了教材中的方程提出了下列问题:

方程x2-2x-3=0是否有实根?你是怎样判断的?

结果,学生的反应都很平淡,大多数人对这个问题都不感兴趣。课后学生认为,大家对如何解一元二次方程早就熟练了,老师没必要再问那么简单的问题了。由此看来,这堂课一开始就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函数的零点的必要性。教师所选择的例子,最好是学生用已学方法不能求解的方程,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让其认识到学习函数的零点的必要性。例如,可以把教材后面的例子先提出来,让学生思考:

方程lnx+2x-6=0是否有实根?为什么?

在学生对上述问题一筹莫展时,再回到一元二次方程上,引导学生利用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来研究方程的根。这堂课的头开好了,整堂课就活了。二、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是否由其判别式决定

当教师问到一元二次方程x2-2x-3=0是否有实根时,两个班的学生很快就用根的判别式作出了判断,没有一位学生用方程相应的函数图象进行分析。于是,教师又引导学生作出一元二次方程相应的函数的图象,并建立方程的根与函数图象和x轴交点的联系。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活动中,学生认为,因为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大小有三种情况,所以一元二次方程相应的函数图象和x轴的交点就有三种情况。教师不仅对此默认,还在研究了一元二次方程与其函数图象的关系后总结到,虽然我们可以用判别式来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但对于没有判别式的其他方程就可以根据相应的函数图象来判断了。

看来,师生们对一元二次方程根存在的本质原因都不清楚,都误以为是其判别式的大小。如果通过建立一元二次方程与其相应函数图象的关系,没有揭露出方程根存在的本质原因是相应函数的零点的存在,那么就会导致学生对引入函数零点的必要性缺乏深刻的认识,以为结合函数图象并利用f(a)?f(b)的值与0的关系判断方程根的存在只是其中的一种方法或技巧,而认识不到其一般性和本质性。所以,教学在研究一元二次方程与其相应函数图象的关系时,关键要以函数图象为纽带,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相应函数零点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理解方程根存在的本质以及判断方程根存在的一般方法。这样,才能将所得到的判断方程根存在的方法推广到一般情况,并使学生对方程根存在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判别式或函数图象上。

三、根据图象能否判断函数是否有零点以及零点的个数 尽管两堂课教师都谈到,要判断函数f(x)在(a,b)内是否有零点(教材对于函数f(x)在(a,b)内有零点,只研究函数f(x)的图象穿过x轴的情况),应该先观察函数f(x)的图象在(a,b)内是否与x轴有交点,再证明是否有f(a)?f(b)<0。但是,教学却没有对证明的必要性展开讨论。结果,从课后了解到,学生都以为只要观察到图象与x轴是否有交点,就可以判断函数f(x)在(a,b)内是否有零点,至于证明只是数学上的严格要求而已。同样,两堂课在研究函数f(x)在(a,b)内有几个零点时,教师也是这样告诉学生,应该先观察函数f(x)的图象在(a,b)内有几个交点,再进行证明,依然没有说明证明的必要性。所以,在课后向学生提出如何判断函数f(x)在(a,b)内有几个零点时,就有学生认为,只需看函数f(x)的图象在(a,b)内有几个交点即可。

看来,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认识证明的必要性。例如,我们可以作出一些特殊函数在不同区间范围的图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得到认识。

如图1,是计算机所作的某个函数的图象。可以让学生根据图象思考,该函数是否有零点?

在学生作出判断后,再逐步将原点附近的图象放大,得到该函数在其他较小区间范围的多个图象(图2(1)、(2))。然后再问学生,该函数究竟有没有零点?

如图3,是计算机所作的又一个函数的图象。可以让学生根据图象思考,该函数有几个零点?

在学生作出判断后,再逐步将原点附近的图象放大,得到该函数在其他较小区间范围的多个图象(图4(1)、(2))。此时再问学生,该函数究竟有几个零点?

结合上述例子,要让学生知道,我们所作的函数图象只能反映函数一个局部的情况,如果根据一个图象就作出判断可能就会片面。这样,学生自然就会认识到证明的必要性了。

四、教学要把握内容结构,突出思想方法

教师首先要通过把握教材内容结构来设计教学框架,然后根据教学框架来考虑需要突出的思想方法。本节课可以按照下列主线来展开教学:

两位教师对教材内容结构的把握还不到位,课堂教学比较凌乱,对上述三块内容所蕴含的思想方法也没能抓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如何引导学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并学会从已有认知结构出发由特殊到一般地思考问题 教材设置函数的零点这一内容的目的,就是为了体现函数的应用,为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奠定基础。所以,教学一开始就应该从学生用已学方法不能求解的方程出发展开讨论,然后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思想方法。例如,可以像前面一样先提出:方程lnx+2x-6=0是否有实根?为什么?当学生陷入困境时,教师再逐步提出下面的问题进行引导:

1.当遇到一个复杂的问题,我们一般应该怎么办?

以此来引导学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寻找类似的简单问题的解决方法。2.以前我们如何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有实根,这对研究这个方程是否有帮助? 以此来引导学生从已有认知结构出发,将解决简单方程的方法迁移到不能求解的方程中去,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3.除了用判别式可以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以此来引导学生建立方程与函数的联系,渗透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并培养其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遗憾的是,两位老师都是直接从一元二次方程出发展开讨论,学生就错过了上述这些思想方法的训练。

(二)怎样突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几乎贯穿于“基本初等函数I”一章的始终,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基本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所以本节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主动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去分析问题为目的。但是,在两堂课中,教师却没有留给学生主动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空间。

在建立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关系时,函数图象起到了关键的桥梁作用,充分体现了它与方程的根以及函数零点之间的数形结合的关系。但是,两位教师却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主动搭建函数图象这一桥梁,而是由教师作出函数图象,让学生回答方程的根与函数图象和x轴的交点有何关系,然后老师再给出方程的根、函数图象和x轴的交点、函数的零点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教学,虽然一定程度上也能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但体现的思想层次却很低。在这种能够体现思想方法的关键地方,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要让学生由方程自觉地联想到相应的函数,主动地建立方程的根与函数图象间的关系,提升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层次,增强函数应用的意识。

(三)如何从直观到抽象

教材是通过由直观到抽象的过程,才得到判断函数f(x)在(a,b)内有零点的一种条件。如何让学生从直观自然地到抽象,有下面几个教学难点需要处理:

1.如何引导学生用f(a)?f(b)<0来说明函数f(x)在(a,b)内有零点

教材是先从函数图象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函数f(x)的图象在(a,b)内是否与x轴有交点,来认识函数f(x)在(a,b)内是否有零点。这是一个直观认识的过程,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然后再让学生认识,f(a)?f(b)<0则函数f(x)的图象在(a,b)内与x轴有交点。不过,这却是一个由直观到抽象的飞跃,对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由函数f(x)的图象穿过x轴在(a,b)的部分,联想到f(a)?f(b)<0。为此,我们不妨可以通过下列问题来启发学生:

(1)我们看到,当函数f(x)的图象穿过x轴时,函数f(x)的图象就与x轴产生了交点。如果不作出函数f(x)的图象,你又如何判断函数f(x)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

(2)函数f(x)的图象穿过x轴这是几何现象,那么如何用代数形式来描述呢?

(3)函数f(x)的图象穿过x轴其实就是穿过与x轴的交点周围的部分,比如(a,b)。在区间(a,b)内,如何用代数形式来描述呢?

(4)如果函数f(x)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为(c,0),那么函数f(x)分别在区间(a,c)和区间(c,b)上的值各有什么特点?这对我们用代数形式进行描述有何帮助?

2.如何引导学生判断函数f(x)在(a,b)内的零点个数

要判断函数f(x)在(a,b)内的零点个数,可先观察函数f(x)的图象在(a,b)内与x轴有几个交点,再进行证明。这同样是一个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教学需要处理好下列两个问题:

(1)如何引导学生说明函数在某个区间内只有一个零点 当观察到函数f(x)的图象在(a,b)内与x轴的交点个数后,可以在(a,b)内分别选取每个交点周围的一个区间,然后说明函数分别在各个区间只有一个零点。这样,就将判断函数f(x)在(a,b)内的零点个数转化为判断函数在各个区间内分别只有一个零点。由于f(a)?f(b)<0只能说明函数f(x)在(a,b)内有零点,而不能说明f(x)在(a,b)内有几个零点,这就要求函数在每个交点周围所选取的区间上的图象在直观上要单调,并且要证明函数f(x)在该区间上单调。但教学的难点正在于此,如何引导学生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来说明函数在某个区间内只有一个零点?我们可以设计下列教学环节来帮助学生认识:

① 可以先给出一些只有一个零点的函数图象(图5);

②让学生通过观察这些图象,归纳出这些函数具有的共同性质;

③当学生发现这些函数分别在交点周围的一个区间上都单调后,再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函数在某个区间上单调则函数在该区间内就只有一个零点?

经过上述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学生才会真正认识到,为什么可以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来说明函数在某个区间内只有一个零点。

(2)要证明函数在某个区间内只有一个零点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证明函数在某个区间内只有一个零点,是一个从图象的直观到抽象的代数证明的理性思维过程。从学生现有的知识积累来看,目前教学应立足从图象直观来认识,对于易于用函数单调性定义证明函数单调性的函数,可要求学生进行代数证明。待学生学习了函数的导数之后,再统一要求学生对所有的函数都进行代数证明。所以,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对这一问题的教学需要分阶段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关键是把握好教学的度。

从两堂课的教学情况来看,两位教师都没能抓住上述内容所蕴含的思想方法来设计教学,而是直接将结论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失去了合适的思维训练和思想方法提升的机会。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是高中课程标准新增的内容,第一次教学就要取得成功的确不易。看来,像这些中学新增内容的教学,需要一个不断实践以及实践后的反思的过程,在实践与反思的过程中,不仅要妥善解决上述问题,还要不断地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这样,教学效果才会逐步得到改善。

第四篇: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反思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感觉学生对方程和函数之间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理解,通过对具体函数与方程之间关系的分析到对一般函数和方程之间关系的分析,使学生真正理解了方程的根、函数的图像与轴交点的横坐标和函数的零点是一个值在不同环境下的不同称呼,更使学生能够利用不同的方法判断函数的零点。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自主探究出函数零点存在的判定条件,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并能利用存在定理判断函数在区间是否有零点及零售的个数,体现出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是自然的。这样基本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在自己思考或讨论或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基本能得到正确的结果,对问题的解决能力有所提高。

存在的问题是,本节课因为教学容量过大,时间过紧,结束部分处理的比较仓促;在学生探究讨论部分,教师干预过多,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及时间稍显不足;在板书环节由于对黑板的不适应导致板书不够美观,感到很遗憾。

第五篇:校内公开课《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设计

校内公开课《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教学设计

校内公开课《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设计

海口海港学校 黄于芮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个数,从而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根的联系.理解并会用零点存在性定理。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猜想,验证的能力,并从中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及函数与方程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函数零点与方程根之间的联系,掌握零点的概念

难点:函数零点与方程根之间的联系

三、教法学法

以问题为载体,学生活动为主线,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手段利用探究式教学法,构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平台

四、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1求下列方程的根

(1)(2)(3)

师生互动:问题1让学生通过自主解前3小题,复习一元二次方程根三种情形。

问题2填写下表,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相应二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的关系?

师生互动:让学生自主完成表格,观察并总结数学规律

问题3 完成表格,并观察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相应二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关系?

师生互动:让学生通过探究,归纳概括所发现结论,并能用相对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

2.建构函数零点概念

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y=f(x),我们把使f(x)=0的实数x叫做函数y=f(x)的零点。

思考:

(1)零点是一个点吗?

(2)零点跟方程的根的关系?

(3)请你说出问题2中3个函数的零点及个数?(投影问题2的表格)

师生互动:教师逐一给出3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对回答正确学生给予表扬,不正确学生给予提示与鼓励。

3.知识的延伸,得出等价关系

(1)方程f(x)=0有实数根(2)函数y=f(x)有零点(3)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

师生互动:分析等价性:(1)、(2)两个命题的等价是从数的角度来刻画,第(3)个命题是从形的角度来刻画。基于此,我们就可用函数的观点看待方程,方程的根即函数的零点,可以把解方程的问题转化为函数图像与x轴的交点问题。

4.练习巩固

练习1:函数 的零点是()

A.(-2,0)和(3,0)B.-2 C.3 D.-2和3

练习2:求下列函数的零点。

练习3:根据函数图象判断下列函数有几个零点?

5、归纳小结

请你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1)、函数零点的概念

(2)、三个等价关系

师生互动:让学生自己对本课进行小结,教师对学生的小结给予肯定并补充完善。

布置作业,学以致用

必做题:

1、求函数:y=-x2+6x+7的零点

2、方程的解所在的区间是()

A.

0,1)B.(1,2)C.2,3).(3,4)((D

下载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教学反思(区级公开课 )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教学反思(区级公开课 ).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设计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与任务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本节课的主......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设计

    教师的工作就不是原来的意义的教书,应改变为导书,即指导学生去读书,在指导学生学习的同时要点拨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解疑析难,指导学生形成知识体系与思想方法,亦即将教法向......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本节内容有函数零点概念、函数零点与相应方程根的关系、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 函数零点是研究当函数的值为零时,相应的自变量的取值,反映在函数图象上,......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案设计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案设计 1、教学设计的理念 本节课以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的为目标任务,树立学科育人的教学理念,以层层递进的“问题串”引导学生学习,运用从特殊到一般......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说课稿

    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设计说明 各位尊敬的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下面我将从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分析......

    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的说课稿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说课稿各位老师,你们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说课内容分为六个部分, 首先对教材进行简要分析一、教材分析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关于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一课的教学反思

    关于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一课的教学反思 穆棱市第一中学靳春明 本节课是一节校内公开课,回顾这节课整个过程有成功之处也有遗憾,为了更好进行教学,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对本节进行......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反思[精选5篇]

    3.1.1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反思 朱河中学 李丹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是高中课程标准新增的内容,教材用了三个版面(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