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阅读历来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它可以帮助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对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培养和审美情趣的提升也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还有一些问题,虽然已经意识到了问题,但是如何提出一些可行之策去应对,采用何种方式和方法去解决才是更值得考虑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阅读还有上升空间,还能大有作为,本文主要对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阅读的现状进行分析,列举当前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应对之策,希望可以促进小学阅读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问题;对策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最重要来源,特别是在语文学科教学中阅读更加重要。通过阅读,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会得到相应的提升,语文能力考查中常常考察词汇理解以及阅读分析,教师只有采取适宜的方式方法才能帮助学生在语文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才能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一、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并不是十全十美,还需要不断改进,三年级学生年龄尚小,智力发育不完全,阅历匮乏,学生对语文教学的特点一知半解,没有直接目的,主观上比较随意。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管理不严,没有用制度去约束学生,还有一部分学困生,对阅读缺少兴趣,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教师要大胆创新,想方设法去帮助所有学生。
二、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理解能力有待提高。小学生对整个世界充满兴趣,好奇心重,渴望去探索未知,但是小学生也有自制力差,不能长时间按要求去执行的缺点,教师对小学生的特点要有清醒的认识,这时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学生理解能力不足是所有小学语文老师深感头疼的事情,学生理解能力差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因此,所有语文教师都在各显神通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要慎重考虑,选取最优的方式和方法,通过改变阅读环境等方法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教师讲课枯燥。部分教师教学艺术不够火候,有照本宣科的现象,再加上学生理解能力不够,学生极容易胡思乱想,打不起精神,长期得不到纠正,学生的阅读能力越来越差,反过来又导致越来越失去兴趣,丢到了自信,学习效率愈来愈低下,要改变这种状况,小学教师要在提高自身教学艺术上下功夫,教师的方法得当,趣味性强,才能吸引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多的指导学生。
3、师生之间存在沟通不畅。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老师充满敬畏,与老师的交流较少,部分教师动不动就呵斥学生,加重了师生的隔阂,师生沟通不畅,学生有问题也不愿意去请教。长此以往,师生沟通就存在严重问题,教师无法把握学生的脉搏。所以说,师生的沟通也会影响小学语文阅读。
三、解决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阅读问题的对策
1、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大多是由学生的理解能力不足引起的,因此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琢磨学生的各类问题,为学生出谋划策,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还要注意学生德育方面的培养,让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不会出现问题,不会走上邪路,这是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第一步,世界观出了问题其余一切都是深受其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直接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低年级开始就要注意培养,不能忽视,不能懈怠,学生如果从小没有养成,随着年级的增长,会愈来愈困难,问题也越来越多,以后更加难以提高,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更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都迫在眉睫。
2、提高教学艺术,打造趣味课堂。在日常教学中,应打破以前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先提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愿意去阅读,乐于去阅读。根据学生对一切未知满怀好奇的特点,选择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教师提供一些书目,由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读物,逐步加强阅读量,一方面启发学生思维,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储备,还丰富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3、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师生之间的沟通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到早发现问题早解决,及时的帮扶学生,为学生的困惑释疑解答。教师经验丰富,知识储备充足,能够为学生出谋划策,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更轻松的阅读,提高了阅读效率,增加了知识积累,掌握丰富的课外知识,进而促进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更加有助于语文阅读教学,所以为了解决学生阅读中难题,不得不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及时反映问题,教师及时解决问题,从而才能真正的帮助学生取得阅读能力的突破。
4、增加学生们的课外阅读量
教育应该越来越淡化教师的作用,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有本末倒置的现象,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掌握了方法,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在学校外,无论是阅读课本还是阅读课外知识,都能够有所收获。在日常教学中,部分学校的条件较差,学生找不到其他的读物,只能就课本反复地读,使学生兴趣越来越淡化;还有的部分教师急功近利,为了取得好成绩,挤占了学生的课余时间,不允许学生阅读课外读物;还有部分学生自制力不强,阅读一些粗鄙的读物,使教师对学生不放心,拒绝了学生的自主阅读要求。语文教学中课外知识的积累越来越重要,语文考试也越来越偏重于课外知识,因此,课外阅读不是可以放任不顾的,而是必须掌握的一门知识。为了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对阅读重生爱意,就要重视课外阅读,不仅要将课本阅读好还要阅读更多的其他读物,教师要帮助学生选取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优秀读物,让学生读好书。让学生们有兴趣有能力的去阅读,这样才能够开拓学生的思维,才能增加学生的知识储量。
四、结束语
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语文考试的重头戏,又是学生的拦路虎,更重要的是肩负着启发学生思维,培育学生人文情怀的作用,对于学生的未来成长相当重要。本文就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阅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进行了初步研究。为了又好又快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切实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根据学生对未知领域的好奇与多动的特点,根据具体情况实事求是的研究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提升阅读教学的措施,教师要发挥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对阅读的浓厚兴趣,进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多方共同努力为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而尽一份力。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 从现阶段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情况来看,其中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下等问题还比较普遍。基于这些教学现象,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进行教学的对策的改进,从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入手,突破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困境,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借助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课本资源挖掘等方式,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促使小学生自主学习,优化课堂教学质量,解决目前由于教学方式单
一、教学内容枯燥而导致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地下,教学效率不高等问题,全面推进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1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法单一,师生缺乏交流
教学方式单一,教学仅限于课堂,忽视学生本身对知识的接受程度,缺乏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完全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不重视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反馈,这样就成了教师单方面教学。
1.2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兴趣丧失
内容枯燥也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普遍性问题,在设计内容时缺乏对学生兴趣、爱好的了解,内容设计不切合学生实际,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及信息化技术,内容趣味性不强,很难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
2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2.1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大部分小学生学习的动力。而情境教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生动性的特点,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认知规律,能够有效集中小学生注意力,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在生趣盎然的氛围下,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培养。
比如:“壁、虎、借、蚊、逃”这五个生字,教师可以根据这五个字之间的关联,为学生编一个小故事,故事的趣味性要强,讲解要生动,这样才能够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识字效率。教师课前上网查询一些相关资料,比如:兔子、老虎等动物的图片,用这些图片做成ppt动画,课上将动画播放给学生观看:蚊子一边拼命奔跑,墙壁上的壁虎在使劲地追。蚊子图片一出来,同步出现“蚊”这个字,还包含拼音以及笔画等,此时教师带领学生跟着一起用笔写,写完一个字后,再观看接下来的动画。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增加、教学趣味性增加,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识字,注意力更加集中,识字效果更好。
2.2注重情感教学,实现学生情感体验
情感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倡导教师与学生情感上的交流与共鸣,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教学,引发学生情感,使学生能够获得情感体验。这是一个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也是传递知识,焕发情趣的过程。在情感的基础上,学生会对更加信任和认可教师,自然也会对其所传授的内容感兴趣,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在开展情感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融入一些做人的道理、生活的常识、人生的感悟等等,丰富学生情感,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比如:在进行《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推己及人,朗读感悟”的方式,让学生认?R到什么是恶、什么善,使学生明白“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要从自己做起,关爱弱小,珍视生命。在朗读之前,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是其中的一条小鱼,在烈日的炙烤下,又热又渴,眼看就要被晒干了,此时它多么渴望能有一双手帮自己一把。通过这样的引导,诱发学生对小鱼的同情,朗读中读出“又热又渴”的感受,进而意识到生命的宝贵。而在读到“小男孩稚气而坚定的说:‘这条小鱼在乎!’”时,要读出坚定的语气。这样学生们在朗读的过程中,会被小男孩的善良深深打动。进而想到自己,如果自己是其中的一条小鱼,在得救之后,该是多么感恩(培养学生感恩之情)。如果自己也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也一定会毫不犹豫的帮助小鱼们重返大海。(培养学生保护弱小,爱护动物,善于助人的品质)。这样一来,学生们能够将自己的情感与课文中的人物相融合,实现对人物的对话,从获得情感体验,进而提升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3挖掘课本资源,促进学生求知探索
在小学语文课本教材中,包含很多学习素材和资源,这些资源形式多样,都是依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兴趣爱好设置的,并且能够有针对性的训练小学生的语文能力,拓展小学生语文思维,学生在认知、学习、整理这些素材资源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语文的魅力和乐趣,进而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比如:以《给予树》一课为例,后面的“资料袋”介绍了“圣诞节”的相关情况。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圣诞节”依然充满着好奇,但又不甚了解,所以在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读读这个“资料袋”,然后教师引导说:“圣诞节是西方国家最重要的节日,相当于我们中国的春节。圣诞夜,可爱的圣诞老人会给小朋友们送礼物。那么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里,一位叫‘金吉娅’的小朋友家里会发生什么有趣感人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给予树》去一探究竟吧!”学生一下子就来了兴致。这样的导入,充分利用了“资料袋”的内容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效果。当然,“背景资料”不一定只在导入环节使用,其他时段,只要适时,就能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激发,学习的潜能也会得到更好的发挥。
3结束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启蒙阶段,要使学生乐学,为进一步学好语文打下良好的基础,一个好的开头至关重要,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要了解小学生身心的发展特点,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取得预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靖淑伟.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实施问题式教学[J].中华少年,2017(03):85-86.[2] 张爱欣.浅谈当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少年,2016(33):78-79.
第三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朗读是学生在小学阶段中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学生在朗读的时候能对课文加深理解,身临其境的感觉更为真实,对语言的发展有着促进的作用。教师如果在教学中想要达到预期的授课效果,在学生课堂中的朗读就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措施。但是在长久以往的传统教育思想下,在学生的朗读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就此探讨如何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教学 问题 对策
在新课改下提出了小学语文中要重视朗读教育,小学的语文教育中朗读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朗读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在学习中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加深对文章的记忆力与理解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能力。朗读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占着核心的位置,通过朗读学生的感悟能力随之加强,情感体验也更为丰富。但是老师在授课的时候朗读就处在了被动的一方,学生在朗读的时候泛泛而读的情况经常出现。
一、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常见问题
(一)在学习中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是学生都流于表面。课堂上同学们虽然都在争先恐后的对文章进行朗读,课堂的氛围活跃了,但是学生却没有融入文章当中去朗读,只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教学要求,朗读文章的过程中过于机械。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对文章会进行多元化的朗读,学生的热情也被激发出来,但是朗读收到的成效却是微乎其微。
(二)新课改提出重视语文课堂中的朗读,充足了学生的课堂朗读时间,但是在教学中老师给予的指导却没有到位。“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小学生在课堂中的时间大多都是在朗读,学习的自主权在学生朗读的时候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教导朗读的方式都比较随意,让学生自己自行朗读。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在朗读的时候没有教师的指导与讲解,就只能按照字面来进行朗读,没有理解到内容所要表达的意思。学生在自己朗读的时候就只是为了念完这篇文章而提高自己的语速,朗读要富有的语速与感情也就跟着忽略了,长久以往形成一种不好的习惯。教师都是在等学生朗读完临近下课的时间段,才引导学生体会教材中的情感,教学就变得紧迫,学生急于下课的心理也没有认真仔细的去理解体会。
(三)教师的教学过于死板,通常都是让学生打开到多少页,对于哪一篇文章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这样的教学方式过于笼统死板。小学生在朗读的时候不明白何种的语气才能算是有感情的朗读,造成了学生朗读的盲目性。学生在朗读之前老师没有明确的给学生提出朗读要求;在读的过程中没有合理的指导,只是一味的让学生自己朗读,看学生有没有念错的字,但是对文章的理解没有进一步的去深化;学生朗读完了之后老师没有及时的给予点评,学生不知道自身存在的问题,就无从改进。
(四)现代教育的改革与前进,多媒体教学已经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普及了,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能增添学生学习的兴趣。多媒体能用图像声音表达出文章的内容,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也给予了很好的帮助,对书本的理解也要相对容易一些。但是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没有起到带领朗读的带头作用,学生也渐渐对朗读失去了兴趣。在课堂的教育中,多媒体虽然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但是也让他们成为了观众的角色,久而久之,学生对自读就会失去兴趣。
(五)有时候教师为了赶上教学的进度,抽读的时候都会让班上的优秀学生进行朗读,大多数学生都是充当听众,这种朗读状态下只是给优秀学生提供了机会,班上整体的朗读水平还是没有上升,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怎么会在朗读课文时理解内容带入感情呢?
二、小学朗读教学中的对策
(一)学生在课堂中的朗读时间要合理,过多的讲解学生会感觉枯燥无味,学生感觉是在被动的学习知识,积极性也会因此而消沉;太少的讲解,学生又不能理解透彻。让学生自行朗读文章,教师在其中给予适当的指导与讲解,例如文章中的某一段话该用什么样的语气与感情去朗读等。这样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权就体现了出来,让学生自由发挥,老师适时的指导,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会更为深刻。
(二)学生在课堂中的朗读,老师的指导对学生是尤为重要的。老师要循序渐进的对学生进行引导,把自己的情感带入文章中,身临其境,对文章有了自己的理解之后,才能对文章很好的进行朗读。学生在自己理解与感情投入的过程中,也是对自己思维散发的锻炼。
(三)老师应该根据自己班上同学的差距来制定朗读计划,让所有同学都能锻炼到自己的朗读水平。优秀的学生就给感情丰富难度稍大一点的文章进行朗读,其他朗读能力稍弱的学生就让其朗读简单一点的文章,对文章能理解之后再根据情况加大难度。在平时的朗读中,老师也可以让学生分组扮演文章里面的人物,想象文章里面人物的感情思想,再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带入其中进行朗读,学生会因为扮演的角色而增加对文章的印象与理解。
(四)朗读是贯穿着小学年级的整个教育的,老师要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朗读要求。低年级的学生处于学习知识的初段,对文章的理解能力较差,老师在让学生朗读的时候就不用太多要求,只要发音标准,不会念的字老师及时指导;年级高一点的学生,老师就可以逐年的增加朗读要求与难度,确保在小学阶段,学生能打好朗读的基础。
三、结束语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生通过朗读的方式能加深对自己所学文章的印象,提高对文章的理解能力。现下在小学中的朗读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老师可以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给班级上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朗读计划,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好的朗读习惯。
参考文献:
[1]毛明月,王玲玲.新课改视域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0,(30):89-91.[2]孙旭升.新课改视域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常见问题及对策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5,(06):115.[3]庄梅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新课程,2014,(04):134.[4]刘梅.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学电教,2011,(08):122.[5]陈玉龙.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2013,(04):153.
第四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然而教学实践中的朗读却存在着很多问题。笔者试以自己的观察与思考谈谈这些问题及优化朗读教学的对策,意在求教于大家。
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就“啪—啪—”鼓掌示意学生停下,马上转入下一程序,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
2、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
甲生读了乙生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
3、朗读的面窄。
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讲析、答问之余的所谓感情朗读,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怎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又怎能落实语文教育中最基本的一分子—会读
4.朗读指导机械匮乏。
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xxx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溶“导”、“练”于一炉,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的内蕴。常听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词)读得重(或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所以许多学生一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就认为该读重音,而不知道有时重音轻读,表达的效果更强烈。如《再见了,亲人》中小金花跺着脚说的一句话:“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学生往往读得快而高昂,像在喊口号。其实,体验小金花内心的沉痛,一字一句读得缓慢而低沉,字字有声,声声有情,更富感染力。有时,学生朗读时轻重、缓急把握对了,但分寸感很差,一重特重,一轻特轻,极不和谐,让听众的心一紧一紧活受罪。另外,读长句,读排比句时该怎样换气,怎样停顿,在我观察的课例中,指导几乎等于零。学生读长句时读得上气不接下气,还读成了破句。学生会说话,却不会读对话,读对话时呆板、别扭,并不代表“角色说话”,却刻意模拟角色的声音,不但搞得怪腔怪调,也削弱了语言本身的表现力。
5、只求形式不求实效。
据观察,一般一节课朗读安排了三—四次(相对环节而言,非指读的人次),但有安排却未到位,有形式却无多大实效,往往是朗朗书声骤然响起,不到1分钟,又在教师的示意下戛然而止,朗读成了课堂教学的一种点缀。
优化朗读教学的对策:
1、保证读书时间。
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时间哪儿挤?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让花俏形式的,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读。
2、扩大朗读训练面。
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低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有一次,我教《桂林山水》一课,在理解的基础上,我跟学生说:“桂林山水风景秀丽,经常有外宾慕名前来一睹它的风采,谁能做个出色的导游,为外宾介绍”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我顺势引导要想做好导游,首先要把课文读熟,并要读出感情来——读出桂林山水的优美,这样在介绍时,才能眉飞色舞,生动精彩,让外宾听了赞叹不已。几句话激活了学生的读书欲望,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学生也有滋有味地朗读起来。
每个班的学生都不是整齐划一的,其水平、能力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复杂程度不同的语段要因“材”而读,对不同要求的朗读练习也应量“材”录用,对朗读的评价也要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同时,多为“丑小鸭”创造“登台亮相”的机会,要知道美丽的白天鹅也有“丑小鸭”的经历。
3、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
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一次,听一位教师上《春》一课,仅仅理清了文章脉络后,她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还说:“春天的景色这么美,请大家美美地读出来。”为何“美美”,景色美又在何方?课后,我问学生:“景色美在哪儿脑中有画面吗?”“哪些词句写出了景色美?”学生茫然不知所措。诚然,我们的祖先有“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古训,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在瞎弄里摸索,自悟自得的毕竟是少数。所以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通过朗读又可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味,它们相辅相成的,必须有机结合。一次我上《鸟的天堂》,其中有一句:“这是一棵大树。”我请学生试读,提醒他们:“怎样才算正确地读?”结果,有的把重音落在“这是”上,有的一见“大”字,就把重音落在“大”上,显然,对上下文的理解还未到位。于是,我引导学生再读上下文有关句子,弄清楚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经过比较,学生才恍然大悟,应重读“一棵”,从而强调上文说的“许多棵”、“二棵”都是错误的。朗读到位了,对榕树之大体会也更深了。
4、精选练点,锤锤有声。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具备。因此,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如《桂林山水》中的“啊”的读法,可进行音变、气声的训练。“啊”的具体读法是:“静啊(nga)、清啊(nga)、绿啊(ya)、奇啊(ya)、秀啊(wa)、险啊(na)”。还可告诉学生,随着读“啊”字,气流也轻轻带出,以达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之功效。《山里的孩子》文质兼美,行文活泼流畅,语言颇具层次美、节奏美、形象美,是进行朗读节奏训练的较佳课文。“满山遍野/都有/他们的脚印,/在山冈/在竹林/在小溪,/在草丛……/”前半句读得稍重且慢,“在山冈,在竹林,在小溪”要读得轻快而短促,读出明丽清脆,“在草丛……”要读得渐慢渐轻并有余音,体现省略号的余味无穷。这样读,“大珠小珠落玉盘”,叮当有声,错落有致,读出了语言的韵味,读出了语言的音乐美。同时,学生一旦掌握技巧后,将举一反三,极大地提高朗读教学质量。
5、形式多样,合理运用。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但要注意的是:
(1)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
(2)慎用齐读。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之妙用,但也是“滥竿充数”和产生唱读的温床。
(3)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它的作用又有区别,如范读与学生的试读,先后次序互换一下,它们各自所担负的任务、执教者要体现的目的意图也就不同。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
第五篇: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小学语文学科更是基础中的基础。然而,随着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不断发展,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也不断涌现。
部分地区学校教育资源匮乏,学生不能享有同等的教育水平,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村家长将孩子送往城市读书。如今,农村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少,有的班级由原来的五六十人变为了三四十人,甚至有些偏僻的学校一个班只有十几个人。虽然班级人数少了,但学生人均教育资源所得率提高了,小班化教育逐渐形成。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存在一些问题。笔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相应对策:
一、改变传统观念,树立小班化教学理念
面对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存在的问题,改变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理念才是最根本的解决方法。农村教师只有首先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树立小班化的新型教学理念,才能在解决问题的道路上占得先机。农村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模式的出现,对改变农村教育的现状来说是一个契机,农村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农村小学语文课堂。
二、了解学生性格,创建合作小组
小学语文小班化意味着每个班级人数较少,教师能在每个学生的身上投入更多的时间,更加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然后运用相对应的教学方式。每一个学生因为所处的家庭背景不同,性格也大相径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创建合作小组,尽量把不同性格的学生分在同一组,让学生形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观念,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学习如何包容不同性格的人,并从其他人身上学习优点,纠正自己的性格缺陷,从而形成良好的性格,以便在今后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三、重整教学资源,提高利用率
由于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的出现,使得原先稀缺的教育资源在人均所得率上大幅度提升。这时,教师应重新整合并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使学生能最大限度地运用所拥有的教学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资源是教材,教材的合理运用能使学生更高效地获取知识。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小班化教学的具体情况,适当地改变教学方式,重新整合对小班化教学有利的部分,适当剔除不利的部分,并引导学生整理所学知识,不断巩固,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模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资源变得更加丰富,大部分小学生也很喜欢在网络上搜寻学习资源,教师可以合理运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组织集体活动,提高语文素养
不管是传统教学方式,还是小班化教学方式,教师始终不能忽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管教师采取什么策略、什么方法,归根结底,一切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小班化教学为促进学生发展提供了优势,在人数较少的情况下,教师能够更好、更方便地开展集体活动。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同时也关注传授知识的实用性,把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语文教学更加生活化;教师也可以班级为单位,展开各种各样有学校特色的课堂和课外活动,促进学生之间交流沟通,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而言之,虽然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但不可否认,小班化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育现状。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不应想着如何避免这些问题,而应积极主动地了解问题的根源,找寻突破点,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小班化教学的优势,采取相关策略,创建更好的小学语文小班化课堂,用更好的教育勾画出学生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张晓春.课堂链接生活语文期待体验――小学小班化语文教学脱离生活的常见问题及主要成因调查报告[J].才智,2013,(24).[2]额尔登托娅.浅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9).(作者单位:江西省婺源县詹天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