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支持的创新教学模式
十大信息技术支持的创新教学模式
1.远程专递课堂——为帮助偏远地区和落后学校的学生享受优质教师资源,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远程专递课堂为薄弱学校因缺师少教而无法开齐国家规定课程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实现远程专递课堂主要是借助录播教室录播系统设备,通过网络将在线教学互动、课堂音视频互动、笔迹书写互动相结合,融合语音合成。一方面可以实现异地同步课堂,另外一方面可保存课堂视频,供课后点播下载自主学习,形成优质教学资源。
传统的网络课堂系统主要是基于直播技术而建立,仅可实现“主讲教室”向“听课教室”的单向视音频广播,无法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视音频交互。而专递课堂,具备强大的视频、音频以及数据的融合交互功能,可以让不同学校、不同地域的教师和学生如同在同一个教室一样进行互动教学。系统同时也具备强大的课堂录像功能,所有课堂的视频、音频、数据互动过程均可录制成标准的课件,发布到学习网站,供学生点播学习。
在职业学校,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会利用一些学习网站,让学生观看一些与教学有关的课件,视频,音频,看过这些之后跟学生进行互动教学,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从而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
2.网络空间教学——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将线上学习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并利用碎片时间,促进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互补;
网络学习空间是提供给学生和教师一个网络学习空间和环境,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索、互动学习,利用网络学习空间获得所需的信息资源,并采取最有效的方式实现学习目标的新型教育模式。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教与学也存在弊端。如:教师对网络学习空间的使用技能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并不断提升,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其次,因网络教学要求学生必须具备鉴别信息、自我控制等能力,学习才能达到预定的效果,所以对教学层次和教学对象有一定要求;其次,当学生面对开放的、虚幻的,信息量庞大而又存在安全隐患的网络世界,学生很容易迷失其中。这时就需要教师很好的引导,才能真正达到网络学习空间模式的教学效果最优化。所以在职业学校这种教学模式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参与完成的。
3.异地同步教学——以网络直播为主,在教学条件相当而教学优势互补的两个班级之间开展同步教学活动,实现校际之间、班级之间“理念共享、资源共用、优势互补、合作共进”;一节相同的课,相同的老师,相同的时间,却在相距数十公里的两所学校同时进行。这种新奇的教学模式在我们这里还没有实行,我想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后这种模式会开展起来的。
4.双主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建立了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结构(双主教学结构),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从而使培养大批创新人材的素质教育目标真正落到实处。双主模式”就是在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也就是怎样使在教师主导下的课堂中让学生参与进来共同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不同于国内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没有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老师花了很大的精力讲课,但学生学习效果很差;也不同于西方国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学习与教学重点无关的知识,教师功能极其弱化,学习效率也很低下,教师未能起到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双主模式”正是弥补了以上两种方式的不足,吸取了两种方式的长处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职业学校应该尝试一些,因为职业学校都是不会学习没有主动性的孩子,利用信息化技术通过这种模式,可以师生互动,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5.翻转教学——对课内课外时间如何运用进行重新安排,从而把学习主动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翻转课堂虽然将学习的掌控权给了学生,但是我们应该看清目前国内学生的情况:不擅于提问和主动性不强,这两点直接影响了翻转课堂的效果。所以我们学校个别班可以使用,大多数班级是不可取的。
6.校园在线课程——学校通过开发或选用符合本校传统和优势、学生兴趣和需求的在线课程,并将这些在线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字化学习体验;作为职业学校,只有在几个特定的时期,才能运用到这个教学模式,比如非典,雾霾,大雪等恶劣天气,学生不能到校的情况下,教师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布置听课任务,为从而达到停学不停课的目的。
7.基于设计的学习——作为创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设计能力,体验和优化STEAM教育的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一种以“设计”为中心,运用设计方法解决问题建构知识,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创造力的教学模式--“基于设计的学习”逐渐被教育界重视,将动脑设计活动整合到课程中。教育专家研究发现,“设计”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有效方式,“设计就是通过创造与交流认识我们生活的世界”设计思维,既不同于科学思维,又不同于艺术思维,它是艺术思维的形象性与科学思维的逻辑性整合的效果。因此设计思维是一种高阶思维,将设计思维运用到教学中,对发展学生的高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是一种高阶学习方法。这种教学模式高端大气,不适合我们这样的职业学校。
8.引导式移动探究学习——不仅支持学生通过移动设备在课堂上开展内容探究,也支持学生在非正式学习情境(如博物馆、科技馆、生态园等)中开展探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可以使用,通过手机拍照收集素材,这样更加直观,学生自己的主动性也容易发挥出来
9.协同知识建构——作为小组协作学习的一种典型形态,师生或学生之间通过交流对话而产生新知识,能够促进高阶认知能力的培养;
随着现代化教育的逐渐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技术中的一种十分重要的媒体,教育在这个媒体上的发展也日益成熟。网络学习社区随之成为各个领域人士学习的重要平台。其地位不言而喻;此外,在此之下衍生出来的新研究领域不在受到限制。教育在网络学习社区这个平台显得更加灵活多变。在网络发达的当代,网络教育甚至是受限最小的一种教育方式。那么在网络学习社区中如果构建协同知识则是我们研究的主要方向。而我们在构建协同知识时,搞清楚什么是协同知识以及构建协同知识的原理又是前提,在网络教育普及的今天,创新学习模式是其发展的动力因素。因此在做到了构建协同知识之后,我们应该学会创新学习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强调的利用网络进行的合作学习模式,在教学中是可取的。
10.能力导向式学习——该种模式采用全自主、能力导向的方式,不进行分科教学,围绕学生所需能力图谱开展系列活动。这种教学方法比较高大尚,大学比较适用。
学习了以上十种常见的信息化技术支持的创新教学模式,我们英语教师在开阔了眼界的同时,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以上的一些教学模式在教学的不同课型中有所应用,比如远程教学,我们会借鉴其他一些的教学视频,教师也利用微课等教学视频,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使我们的课堂生动有趣。
双主教学模式一直是大多数教师的常态教学模式,因为职业学校的学生的特点决定了师生在教学中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这种教学模式体现在教师利用信息化技术指导学生,学生利用信息化技术完成教学任务,从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翻转课堂教学,在旅游组的一些专业中尝试过这种教学模式,效果不错,还有待于开发很好地在教学中使用。
校园在线课程,在非典时期,学生放假,都是采用这种方法进行的教学,在特定的时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引导式移动探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在近几年运用的比较多,因为信息时代要获取大量的知识,提高能力,就需要方方面面收集素材,教师和学生都需要这些手段丰富自己,进行知识分享。
总之,面对知识大爆战的今天,英语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勇于实践才能在信息化这个大舞台背景下,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模式,提高职业学校的外语教学水平。
第二篇:信息技术支持创新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支持创新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本文在理论和实践上对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进行了阐述,从而构建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
一.运用视听教学法,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兴趣,才会积极参与到学习情境中。创设一个有效的学习情境,是我们备课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如我们在设计情境时,可以给出一些贴近教学内容的视频、动画等,通过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也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一些实物(如网络中心等),通过学生亲自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任务,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教学是主导,很多内容都是要求学生根据任务要求去完成相应的学习内容,因此,任务的设计对教学目标的完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任务会让我们的课堂事半功倍。而一个好的任务至少要具备三点:首先,这个任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出来的任务,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其次,这个任务要可评可测。我们要给出一个具体的评价标准,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出不同的评价标准。高中生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设计任务时要考虑到不同水平的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最后,任务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要有一定的探究性,又要让学生努力了就能完成任务。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又不会因为任务太难而失去信心。
三.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一直是困扰信息技术教师的一个大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就要采用分层教学,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给出不同层次的任务,让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所发展。此外,我们还可以在学案中动点小心思,将任务设计成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名字,如基础任务可设计成“小试牛刀”、提高任务设计成“大展身手”等,通过视觉刺激,促进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最终达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自身发展。
四.分组合作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分组合作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经常会进行一些大型的设计和创作,如信息获取这章教学,要求学生按要求搜索指定知识,这个时候仅凭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我们就可以采用分组的形式,针对任务进行小组内部分工,在组内给出具体的评价体系进行支持,教师和小组长经常进行督促,防止部分学生滥竽充数,滋生惰性。
五.注重知识迁移,实现从“教”到“不教”的转变
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会涉及很多软件,如果每个软件都一步一步地教学生使用,教学效率非常低,学生只是机械记忆,过一段时间就会忘记。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教会学生总结软件的使用方法,鼓励学生自己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掌握自己所需的技术,从而实现知识迁移。
实施信息技术的创新教学后使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不再是单纯传授知识、训练解题能力的场所,而是给学生一个发展自己奇思妙思的空间,使学生从学知识到做学问,随之而来的是学生学习态度上的变化,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再到创造性学习,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影响是深远的,为学生将来发展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信息技术支持工作总结
信息技术支持工作总结
信息技术支持工作总结
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在这个学期立足实际、搞好教学,并且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现将这个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1、立足实际、搞好教学。
我校的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情况比较特殊,因为拥有一些转学生,与其它学科不同的是这些转学生之前从没有学过信息技术,在这方面是个空白,甚至不知道鼠标的用法,不知道开关机的方法,而其他的学生呢?已经会在网上邻居查找游戏,知道怎么将一个文件夹共享、隐藏、给共享加访问权限,有的时候老师都拿他没有办法。怎样让一个从未接触过信息技术知识的学生,熟练地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我进行了“分层教学”的模式,并加强个别辅导、实现同学间一帮
一、多帮一,基本解决了常规教学中难以攻克的难题。
2、立足教学、搞好教研组工作
在教务处的要求与指导下,这个学期的工作是非常正常的,每个月都有工作小结,集中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落实,并有记载,每月至少有一次专题性理论学习,内容针对强。
3、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我平时注重自己的文化、业务学习,能攻记一本教学理论书,泛读两种以上杂志,撰写一定质量、教学论文,卡片摘记每月十张以上。任何教学活动总离不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条主线,信息技术更是如此。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参加了20xx年市教育局组织的培训,并从中汲取了不少经验。
根据上述总结,我深深感到,只要立足实际,认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大纲,研究好学生,争取学校领导、师生的支持,就能创造性地搞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就能使我的工作有所开拓,有所进取。
我校几年来,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发展较快,办学效益和社会声誉不断提高,学校先后荣获“泉州市课改样板学校”、“福建省文明学校”等十几项全国、省、市荣誉称号。信息技术浪潮的到来给学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日前,我校顺利通过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的验收,在基础建设、师资队伍、教育教学等诸方面都跨上了一个新台阶。我们将以一个更高的标准向社会展示我校的风采。乘着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的东风,在学校信息技术教育这一块,也得到了提高与发展,现总结如下:
1、加强管理,确保信息技术健康发展
调查研究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对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提出建设性指导意见。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学校领导及时组织召开会议来给予解决。召开信息技术工作会议。从而对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管理。年末对学生及老师进行信息技术的考核。
2、调动各方积极性,加快信息技术基础教育设施建设步伐。
我校的硬件投入一直遵循着“适度超前、量力而行”的原则,每年都要规划投入,逐步添加和更新教育教学设备,力争营造先进的现代化教学环境。
3、加快信息技术培训速度,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教育操做能力。
根据“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培训要求,按照省、市信息技术教育培训规划,充分利用现有的培训条件,经常组织教师学校自行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假期培训和平时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的原则,使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速度得到了较快发展。几年来,开设的讲座有:《word的基本操作》、《Windows 98的基本操作》、《怎样使用WPS编辑文件》、《怎样连接上网,怎样浏览网页》、《怎样实现校园局域网络共享》、《各教室终端设备的应用和操作》、《怎样运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Authorware入门》、等十几个课题,共计50多课时,现我校教师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为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给予了有效师资保证。
4、加强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操作能力。
坚持为学生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从不挤占和挪用信息技术教育课的时间。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非常高,对学校代收的上机费给予充分理解和支持。计算机教师坚持深入学习,认真备课,刻苦研究,增强信息技术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提高了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
5、加强软件建设,不断丰富信息技术教育资源。
我们在发展硬件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软件的开发和利用,在软件建设上重点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充分发挥学科骨干教师带头作用,自制教学软件。随着各层次信息技术培训的广泛深入开展,广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一批骨干教师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大胆制作教学软件,并把它应用于学科教学中。第二,充分利用市、县教育局的软件资源库,组织复制、刻录、录像等各种资源。第三,对教师的公开课、说课进行录像,教师自制课件收集方面,我校保存了较多的校本资源,并逐步扩充资源库。
6、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研究,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我们现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在教学上有二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组织学生、教师学习信息技术;二是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实现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提高课程改革的质量。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应用信息和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市、县学校开展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观摩活动。
我们虽然取得上述工作成果,但由于信息技术教育正处于发展阶段,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3点:
1、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管理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信息技术传播和接收工作还没有完全开展起来。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还远远不够。一是能够做到整合的教师数量还比较少,二是还没有做到经常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要求领导和教师不但要有这方面的能力和水平,而且还要求教师具有不怕困难、努力工作的奉献精神。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工作每天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这就为坚持应用信息技术带来一定困难,所以造成软件开发和现有软件应用还不够。
3、信息技术设备维护和应用还存在死角。教师坚持学习应用还不够,有的办公室计算机出现故障不能自行排除。
以上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加以克服和完善。
第四篇:信息技术发展与高校教学模式创新
信息技术发展与高校教学模式创新
作者:未知
来源:互联网
更新:2009-5-25
阅读:
栏目:信息技术论文信息技术发展与高校教学模式创新
摘 要:为了更好地满足信息经济时代社会对代写论文人才的需求,高校在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的同时,需要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为了避免陷入误区,在创新过程中应注意坚持正确原则。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创新;高校
我国于2001年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五”发展纲要》。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的集中、储存、传播、应用机制等均发生了重大变化。高校作为向社会培养、输出高层次人才的基地,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模式,改变人才培养目标。
一、信息经济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
信息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体验经济时代均被认为是后工业社会的代名词,它们并无时间先后之分,但共同标示了21世纪的特点。概括起来,信息经济时代或知识经济时代较先前的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相比具有以下新特征:首先,知识成为首要的生产要素。智力资本的重要性已经超越了金融资本。正如管理大师Peter Drucker所言,20世纪企业最宝贵的是生产设备,而21世纪最宝贵的资产则是知识工作者[1]。其次,知识与信息的处理远较其储存更重要。信息如果不加以整理,更多的信息也不过是一堆毫无意义的资料而已。第三,信息工具成为重要的生产工具,对信息技术本身的掌握及运用能力将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众多研究发现,高校传统的以“老师讲—学生听”这种“填鸭式”教学为特征的教学模式具有许多缺点,由于追求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存量为目的,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与灌输,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最终导致学生的素质结构出现严重缺陷,“高分低能”、“眼高手低”现象严重。为了适应信息经济时代的要求,高校必须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信息经济时代的合格人才应具备怎样的素质结构?许多学者作出了自己的结论。如Trilling & Hood认为信息时代需要七大基本技能(7Cs),即批判性思维与行为(Critical Thing-and-Doing)、创新(Creativity)、协作(Collaboration)、跨文化理解(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传播(Communication)、计算机素养(Computing)、生涯与学会自立(Career and Learning Self-reliance)等。《21世纪的竞争》(Competition in the 21st Century)研究报告则认为,信息时代的人才需具备十方面的技能,包括传播技能、革新与创新能力、团队协作与组织能力、信息管理能力、信息技术素养、视觉素养、问题解决能力、决策能力、知识开发与管理能力和经营才智等[2]。
二、信息技术在教学模式创新中的应用
根据乔伊斯和韦尔(Joyce B.& Weil M.)给出的定义,所谓教学模式是指“一种可以用来设置课程、设计教学材料、指导课堂或其他场合教学的计划或范型”。鉴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一系列新型的教学模式被陆续提出,如模拟教学模式、发现教学模式、开放教学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自学教学模式、情景探究教学模式、层次教学模式等[3],这些新型教学模式均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尤其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Internet网、多媒体技术等被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多媒体学习系统、电子阅览室、校园局域网、远程网络教学系统等在高校开始陆续出现,这为实施教学模式创新、实现新型教学目标创造了条件。在这种以信息化为典型特征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的四个要素均会发生相应变化: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主动接受者;教学过程由讲解灌输转变为情景设置、问题探索、协作学习和意义建构的过程;媒体的作用由教师的讲解工具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认知工具等[4]。以下仅就信息技术在教学模式创新中的作用进行论述。
(一)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方面
教育学者皮亚杰(Jean Piaget)认为知识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交互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因此,学生所处环境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卡兹丹(C.Cazden)曾将课堂对话划分为两类,即“教师的世界”和“学生的世界”。按照贝布里斯(N.Burbules)和布鲁斯(B.Bruce)的观点,教学对话应是一种平等的、开放的、赋权的知识建构过程。但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属于灌输式教学模式,因此这便决定了“教师的世界”和“学生的世界”二者之间的对话往往并不平等,教师掌握话语权,而学生则处于弱势地位,师生之间常充满矛盾[5]。另外,传统的课堂对话结构由于其封闭性,使学生的思考和行为被限制在教师划定的范围内,最终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这样的学习环境无疑会对学习效果造成负面影响。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随着即时信息交互系统(如QQ、MSN)、电子邮件收发系统、聊天室、网络社区(如博客、BBS)等信息技术被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来,不仅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教师—学生”二者之间搭建了一个宽松的、相对平等的对话平台。这种对话平台的创建,会在很大程度上对传统教学模式中不平等的对话机制起到纠正作用,进而会解除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思想的束缚,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育和发展。
(二)学生团队精神培养方面
团队与合作精神是大学生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与他人的协作和配合也是大学生融入社会所必需的技能之一。目前,是否具有团队精神已成为许多用人单位招聘职员的重要评价指标。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很少涉及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其结果是学生毕业后可能学富五车,但在工作中却往往由于无法与他人配合、共处而无法适应工作环境。因此,在教学模式创新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国外一些大学在教学模式中有意引入一些教学环节,使学生参加一些学习合作项目,如共同准备案例、学习小组竞赛等,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树立“双赢”理念。如美国高校教学模式中经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该模式有三种形式:小组活动(Group work)、切块拼接式学习(Jigsaw)和团队研究式学习(Project-based team learning)。研究发现,合作学习模式既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又能提高学习效果[6]。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合作学习模式提供了条件,如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为学生进行案例准备提供了便利条件。另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允许学生在网络上进行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竞赛。如工商管理专业可以通过学习软件进行“市场竞争模拟”、“企业经营模拟”等活动,像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每年还组织以学校为单位的网上全国市场竞争模拟大赛,由于类似竞赛活动大多以小组为单位,因此会极大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三)学生个性化发展方面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能否根据自身经验背景来建构相关知识。而学生自身的“经验背景”具有差异性,如布卢姆(Bloom)曾将人类认知领域划分为六个方面,由最简单到最复杂的活动领域依次为知识(Knowledge)、领会(Comprehension)、运用(Application)、分析(Analysis)、综合(Synthesis)、评价(Evaluation),并依此建立了教育目标的层级结构[7],不同的学生可能处于不同的认知领域。这种学习者本身经验背景的差异决定了教学模式的差异化。只有实施差异化的教学模式,才能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如美国教育学家凯思尔(Kathie F.Nunley)提出的“分层课程”教学模式就很好地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差异的需求。
高校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实施个性化教学模式,如在网络上建立个性化学习空间,针对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开发不同版本的网络课程、网络课件,还可以建立网络学习空间(如针对不同专业课程开发学习网站,目前国内许多精品课程网站就属于此类)等。在实施个性化教学模式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如鼓励学生在网上展示学习成果、让学生参与课件开发等,既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又培养了学生的参与精神和创新精神。
(四)学生研究能力培养方面
随着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批判,“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作为现代教学模式的目标之一已被普遍接受。为了实现该目标,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一些学者相继提出了以培养学生研究能力为目标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如发现教学模式(布鲁纳)、探究训练教学模式(萨奇曼)、探究性教学模式(施瓦布)及“探究—研讨”教学模式(兰本达、布莱克伍德和德韦恩)等。
学生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及网络学习社区来培养自己的研究能力。目前网络学习资源非常丰富,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可以从以下途径搜集到学习资料,如:讨论区(如经济学教育科研网);网络杂志(如Harvard Business Review、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等杂志均提供网络电子版);网上数据库(如中国期刊网、EBSCO数据库等可提供中、英文期刊文章);网络课件(如MIT网络上已公开了部分课件资源,我国也正在建设精品课程网)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引导作用。如可通过要求学生撰写课程论文、整理相关主题文献等来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研究的能力。
三、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应遵循的原则
(一)教学模式创新并非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抛弃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模式创新时应正确把握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关系。所谓创新,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抛弃,而是“扬弃”,是信息技术、新教育观念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整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研究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特别指出“尤其应把技术与传统的教育形式结合起来加以使用,而不应将其看作是一种取代传统形式的独立的手段”[8]。
(二)教学模式创新应追求效果而非形式
进行教学模式创新的目的是追求好的教学效果而非形式上的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应正确客观地评估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双刃剑”性质,警惕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在教学实践中已发现了网络教学的一些负面效果,如学生在网上浪费掉大量学习时间,网上交流效果较差等。
(三)教学模式创新要根据实际情况量身定做,不搞“一刀切”
以效果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创新必须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既要考虑硬件条件,也要考虑软件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学要素的和谐统一,也才能兼顾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不至于顾此失彼。另外还要考虑学科自身的实际情况,如有些课程可能不适合用多媒体课件,此时黑板板书可能是一种更好的选择。目前一些高校在教学模式创新中搞“一刀切”,盲目地上计算机、建网络,不顾教学实际需求,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
参考文献:
[1][美]彼得·德鲁克.21世纪的管理挑战[M].北京:三联书店,2000.[2]李和平,等.论信息时代与教育的变革[J].外国教育研究,2005(11).[3]陈金春.论现代教育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J].辽宁教育研究,2005(9).[4]赵志强.论信息化技术对教学模式的影响[J].教育探索,2006(6).[5]赵明仁,黄显华.近20年来西方教学研究的新进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6(2).[6]赵敏娜.美国高校三种典型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比较教育研究,2004(4).[7]尹志梅.美国“分层课程”教学模式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05(7).[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第五篇: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节优化
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节优化——
小学数学校本研修案例成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各个领域的不断深入运用,使得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小学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主流,自然受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而且培养的单一技能目标,使学生很难适应当今社会职业变动快、职业变化多的情况,尤其是在兼顾理论学习与实际技能培训的教学实践中,这一问题尤为突出。
那么,如何更高效地实施课程教学,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中等技术人才,是学校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培养适应信息时代的创造型人才,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和潜能,优化整个教学过程至关重要。本文以优化课堂教学为目标,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手段,对小学教育的课堂教学的多侧面优化问题作了探讨和研究。从小学学校的教育、教学特点及现状出发,指出了在小学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要意义,并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结构、教学资源建设几方面探讨了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来实施中等职业学校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形成典型的案例。在探究应用模式的过程中,充分展现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在实现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实现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目的。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广泛,小学生也不例外。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而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运用正好弥补了这个不足。交互式电子白板不仅可以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开阔学生的视野。因此,为了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显得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