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言文教学事半功倍——小学文言文教学初探(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5 04:14: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文言文教学事半功倍——小学文言文教学初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文言文教学事半功倍——小学文言文教学初探》。

第一篇:让文言文教学事半功倍——小学文言文教学初探

让文言文教学事半功倍

——小学文言文教学初探

(学生姓名:翁晶灵 班级:小教本091)

摘要:文言文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是古代文化遗产。但是由于时代的差异,语言的发展,现在我们使用的汉语与文言文已经有了很大的差距,这加大了小学生的学习难度,也让教师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正确把握文言文教学目标,合理、有效地开展文言文教学。本文就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必要性、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的目标确定、小学文言文教学策略的探索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文言文;必要性;教学目标;教学策略

一、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必要性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小学教材所选的文言文虽然只是浩瀚文学海洋中的点滴,却是学生认识民族文化的有效方法。小学最后阶段学习文言文,不光是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为初高中文言文学习奠定初步基础,还在于让学生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观点,吸收祖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培养审美情操,加强人文教育,提高语文能力。

文言文在小学阶段,总共安排了三次:第十册《杨氏之子》、第十一册《伯牙绝弦》、第十二册《文言文两则》。这体现了编者重视文言文的美好愿望,也适应新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到的:“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的要求,体现出现代语文教学对文言文的重视。所以,不管从学情出发还是从教育形式来看,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是必要的,对它的探索研究也是势在必行。

二、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目标

虽然教材中安排了文言文的教学,可是《新课程标准》却没有明确细致的目标及要求,连“文言文”这三个字也只字未现,只是把它和古诗词合在一起,并称为“古诗文”,笼统地提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直到第四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才出现对文言文教学的具体目标:“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具体目标的缺失,使得小学文言文教学成了软肋,很难把握。如果目标过低,无法达到编者选编的目的;过高,则会拔苗助长,使学生失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如此,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成为了一个盲区。钱梦龙先生曾在《文言文教学改革争议》中说过:“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景象。如何使这“春风”不度的“玉门关”,也沐浴到和煦的“春光”?我想对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目标的正确把握是十分重要的,既不能对它们听之任之,如过眼云烟般教完了事,也不能和初中的文言文教学混为一谈,任意拔高要求。

那么,该如何制定教学目标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了解我国悠久的语言文化;

二、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学的情感;

三、借助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大意,熟读成诵,积累语言,为初中学习文学文作好铺垫。

三、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策略

但是,就文言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它还是语文教育比较薄弱的环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充斥在文言文教学中:重文言词句解释,轻文章思想感情;不重视文章自身特点,用同种模式组织教学„„将文质兼美的课文割裂成支离破碎的零散知识,对学生而言,文言文成为令人头痛的紧箍咒,怎能不生厌恶之情?这种教学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遏制了学生的创造力,令传统文化名篇沦为学生难以接受的“残羹冷炙”。

为改变文言文教学的现状,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条教学策略,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小心翼翼,培养兴趣

由于文言文与现今白话文迥然不同,比较晦涩难懂,也较为难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激发潜能的动力,尤其是小学文言文教学,不能让学生望而生畏。教师教学文言文,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步的深入学习作铺垫。

沈大安老师说过:“教学最重的是如何把难点转化教学的兴趣点,让学生对古文感兴趣,对学习古文感兴趣,并能学会一定的方法,这才是教学的重点所在。要让学生对古文产生兴趣,自然要充分发掘文中的故事因素,意象因素。”如,在学习《杨氏之子》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学会对“„„氏”的迁移运用,“杨氏之子”是古人的说话方式,可以请学生也用这种方式介绍自己。精读阶段,可以通过师生对读,学生之间对比朗读,师生、生生合作读、竞赛读等多种方式的读引导学生发现对话中的巧妙之处,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通过再造情境,迁移运用“未闻„„”,教师手指自己,说:“在下柳君平。”学生应对:“未闻柳树是夫子家树。”这种充满乐趣的举一反三毫无疑问会使学生感受到古文的魅力和阅读的乐趣。

2、依据学情,设定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教学环节的关键,只有把握住教学目标才能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抓住重点和要点。一个难度适中的目标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引起持久的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为实现该目标作出不懈努力。而一个过难的目标会使学生望而却步,退缩不前,一个过易的目标又会使学生感到”没劲”,缺乏刺激力,从而视若无睹,引不起强烈的动机和兴趣。在这两种情况下,教学目标都会失去激励作用。

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不应太多考察学生对词法、句法的掌握程度,可以采用差异性学习和选择性学习等学习方式,即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适度的目标,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选择,尝到阅读文言文的成功喜悦。例如,《杨氏之子》一课的教学目标由低到高分别是:(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借助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3)初步了解文言文中“通假字、古今异义”等一些知识。(4)感受杨氏子应对语言的巧妙和他的机智。教师可先让学生了解这些教学目标,并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选择其中的一项、几项或是全部目标,然后采用“同组同质”的分组形式,通过自由讨论、合作探究达成这些预设目标。

3、深挖细读,发现内涵

周一贯老师指出:“读通文言文是教学目标中的“下限”,学生把课文读通了,才能整体地把握课文的内容,初步领悟文本内涵,为进一步探究和赏析文言文奠定基础。”钱正权老师也说过:“对古诗词的学习重在读,读中构建意象,反复搞解释是没有意思的。”

文言文比现代文更讲究韵律,古人之所以采用“吟唱”的方式来诵读诗文,就是因为这样做有助于对内容的理解。我们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出语气感情,让学生在诵读中理解文意、体味情感、感受作品意境、提高语言感悟能力。一些难句一时领悟不透,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就会逐步弄清其义,而且效果远比教师指点好。

对学生诵读指导要有针对性,要根据作品的要求,在节奏、语气、语调、等方面作好指导。每次的读都要有不同的明确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还是在读中掌握思路、体味情感、感悟意境,都要给学生以具体明确的导向,从而达到“理解的朗读”这一目的。以《伯牙绝弦》为例,在幽雅的古乐曲中,声情并茂的朗读,更觉境由心生,情与景会。读着读着,就会从作者简净雅结、铿锵有致的语言中感受到心灵相通的千古知己那一份真挚的友情,伯牙舍弃自己终身的爱好,以一种决裂的方式来演绎对知音的沉痛怀念,其真情感天动地。如此一来,促使学生披文入情,与文本、作者进行心灵对话,产生灵魂上的感染与共鸣,从而理解文意,获得深刻感悟。

4、超越应试,自主学习

与现代文阅读的教学相同,文言文教学也应该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课文,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师生互动,相互讨论,最后解决问题。教师不必顾虑这样教学会影响教学进度,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在课堂上得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是否在课堂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学生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后,仍有一些句子不能理解,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自学所得,并提出疑难问题。

如教学《两小儿辩日》一课时,学生提出2个问题:(1)孔子东游,这个东游是指什么?(2)“孰为汝多知乎?”该如何理解?可以组织4人小组讨论,讨论时注意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前后内容进行逻辑思考;再用自己的话把思考的结果表述出来;然后让不同组学生进行辩论。并引导学生重点讨论两小儿辩论各自的观点是什么,理由依据又是什么。这种讨论和辩论,能够活跃学习气氛,为每个学生提供表达见解的机会,促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同时也是教师了解学情,接受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计划的过程。

总之,文言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一个特殊的内容,在小学阶段是个难点。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抓住文言文内在的语言特点,巧妙合理地运用一些较为合理,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彭玉华.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思考.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7,(5)

2、李莉.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谈.小学语文教学.2008,(5)

3、唐凌真.浅谈小学文言文教学.优秀教育科研成果教育论文选编.2008

4、郭惜珍.我是怎样教小学文言文的.小学教学研究.2002(4)

5、郑怀丽.小学文言文教学探微.杏林拾贝.2007

第二篇:小学文言文教学

小学文言文教学“五步模式”

(201文言文,是传承经典文化的载体,学习文言文是学生对中华历史文化最直接的继承。让小学生适当接触一些文言名篇,对学习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观念,加强人文教育,提高语文能力都很有帮助。对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丰厚文化底蕴,提升审美情趣与能力,更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是,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在词意和语法上有着很大的差别,这对于初次接触文言文的小学生来说不仅难读而且难懂。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更要主动参与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研究,引导小学生接触经典的世界,接触优秀的古代文化,让他们在文言文的沃土中接受美的熏陶与滋养,进入到深一层次的领悟与享受之中。

初学文言文,很多学生感到困难,一是难读,二是难懂。有些学生不大喜欢这些“之乎者也”的文章,觉得枯燥乏味。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没有兴趣,加之,文言文难读难记,因此,学生视文言文为拦路虎,有一种望而生畏的感觉。为了激发学生对龟纹的兴趣,为了更加高效实用的开展古文教学,我组在古文教学中总结出了“文言文教学五步模式”,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下面,我就古文五步教学模式做一下简要的介绍。所谓古文五步教学模式就是指古文教学的五个教学环节。他们依次是:

一、激发兴趣,营造氛围。

二、自读自疑,熟读古文。

三、合作交流,读懂古文。

四、拓展延伸,领悟情感。

五、熟读成诵,积累语言。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采用五步教学模式呢?下面,我谈谈我组推荐的古文五步教学模式的原因。

五步教学模式提出的原因

1.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记得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也说过这样一句话:“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如果我们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使教和学得到和谐的发展,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也就会随之大幅度提高。既然兴趣对学习如此重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只有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才会去的事半功倍的效果。,那就根本谈不上诵读。因此,一篇文言文,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试读一遍,或全班齐读,或个别朗读,从试读中发现他们字词读音中出现的问题,然后一一板书纠正;并由老师再范读一遍全文。(2)读顺

读顺,即读时有正确的停顿。这里所说的停顿,不是指有标点提示的句间或句末停顿,而是指由于句子较长或需要强调等而在句中进行的停顿。由于文言文与白话文在语言和叙述上有较大的差别,这种停顿掌握起来比较麻烦,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读甚至领读。停顿准确了,就不会产生歧义,自然也就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意了。如果学生不能够正确地停顿,教师应予以引导帮助,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停顿的方法。(3)读懂

文言文的一些语言规律,如音韵的铿锵、语调的抑扬、语言的含蓄、句式的整散等,大都是宜于“意会”而不宜于“言传”的。而意会既不能只靠眼睛看,也无法从老师的精分细析中获得太多的领悟,最终还是靠反复吟诵,在吟诵中去琢磨、去感知、去体察、去心领神会.(4)读出感情

情文并茂的文言文,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与事、景交融,诸如爱国情、山水情、儿女情、朋友情、母子情等。而诵读正是对文章作品的思想感情“原汁原味”地声韵表达,是把“写在纸上的语言变成活的语气”我们可以通过诵读来体察文章的语气,理解文意,进而来揣摩、体会字面之后的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只有带领学生尽情诵读,引导学生认真体味辨别,学生才会体会出作者的感情,并产生共鸣,展开一定的联想和想象。除了树立范读的模仿对象之外,教师要对一些难读出感情的句子做一些分析,并且反复地带领学生诵读。只要学生愿意开口,读个三五遍,感情就慢慢上来了。当然,学生的程度不同,效果也不同。有些程度较差的学生,几次下来还是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可以多练读几篇文章,诵读的能力会有明显地提高。这一步的教学目的:一是以范读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把学生带入作品。二是在充分的诵读过程中理解文意。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自古以来就是学习文言文的主要途径。

三、合作交流,理解意思

小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如何学习,是很无措的。所以,在这一步里,教师首先要针对教材的特点,给予学生相应的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出示小组合作学习提纲指导学生自学。(1)自读课文,对照课文的注释自我阅读;(2)对文中出现的疑难字、词可以利用工具书来帮助理解;(3)试着把每句话的意思说下来;(4)不理解的字、词、句或问题可以圈出来准备质疑。小组内讨论,可以互相评议。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理解。小组内可以互相帮助.。在自读自疑”的基础上,学生就“自疑”的问题进行质疑,由教师搭建梯子,给予必要的启发引导。也就是说,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文中重点的词进行理解,师生互动交流,共同完成对文中难以理解的字词的理解。这一步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三篇:文言文教学

细节、模式、期待 ———文言文教学的三套车 中考复习(九年级)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细节、模式、期待 ———文言文教学的三套车 中考复习(九年级)2013-08-21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一位语文教师想要在文言文教学的征途中走得更远,就应摒弃急功近利的教学行为,如仅仅用“串讲”的单一教学手段教授字词句等“字面”内容,这样做或许会让学生在短期内掌握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却和新课标的文言文教学指导思想有偏差,制约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形成。

笔者以为,要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应当做实以下几点:

一、讲究细节设计

文言文与现代文最大的区别是语言形式,故“字面”关是一定要过硬关,但在字词句等字面内容的教学上不能只有“教”与“受”的简单传递,而应当有效地“咬文嚼字”。

曾国藩是晚清儒学大师,他曾言道:做学问最要讲究训诂。训诂即是解释古书中的字词句的意义。这个训诂,不能由老师“训”,而应由老师指导学生去“训”,去“咬文嚼字”。

例如学习《曹刿论战》,教学目的之一是重点掌握文中常见实词,文中有“肉食者鄙”一句,“鄙”字理所当然是个重点,而“肉”字也会因为“小学就懂得”而被忽略。先说“鄙”字怎么教,其一,直接告诉学生,“鄙”是“见识短浅”的意思;其二,引导学生去辨析“鄙”的四个常见义项,哪个更适合;其三,弄清“鄙”在文中的含义后,把它与“先帝不以臣卑鄙”,和“蜀之鄙有二僧”进行比较。明眼人当然看出,这三步的知识与思维含量越来越大。但以上这三点也仅仅是停留在常用的字义分析上。再来说“肉”字,教师可以设计两个问题:试问这“小学就懂得”的“肉”字里面的两个“人”字是什么意思?再问很多与“肉”有关的字,如“肠、肝、胆、肺、肚、肤”等为什么部首都写成“月”字旁?这里用造字法的知识来分析问题,或许会给学生带来解决问题的新鲜体验。我们不妨把“肉”字的这问题可能收获的教学效果与“鄙”字的最佳效果进行比较,也许会发现,“鄙”字带来的字词语境分析思路,是最直觉的方法,而“肉”字则可开启学生于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新问题,从全新的角度感受旧知识。讲透“鄙”在文中的意思,能达到重点掌握文中重要词语的教学目的,但学生掌握的或许只是知识,是“鱼”。而从这个熟视无睹的“肉”字挖出的就不仅仅是知识,而是一种方法,是“渔”。这过程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而这种“新”会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敏感度,也可能带来举一反三的效果。

因此,尽管文字关是文言文教学的重头戏,对相关知识点的问题不一样的设计,带来的教学效果也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二、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

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各个文言文单元的教学重点,文本的选择是有针对性的,一单元中的各篇课文的编排次序也有一定的讲究,故而,教师在备课授课上应杜绝七年级“这样上”,九年级也“这样教”的一成不变的授课行为,也要防止过于随意的教学行为——这篇这样上那篇那样上,一单元几篇课文换几种上法,课堂成了你“展示”各种教技的舞台,以致于学生跟得手忙脚乱,最终找不着北。

教与学要形成相对稳定的模式。

“语文学什么”已是一个很泛的难题,不同阶段学什么就更难确定,而怎么学好尤为难题之上的问题。正因为难,教师更应跳出迷雾,化繁为简,根据六册教材的不同教学重点,形成一个个阶段性教学模式。

心理学家说:“习惯的养成,需要二十一天。”这理论尤其适合语文学习。语文科的学科特点决定这他不能像数学那样,数学只要学会一道例题,就可掌握一种知识点,就具备解决一定问题的能力,而语文科,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语文素养,即使学了一个“例题”,知道其答题步骤,并弄懂了评分要求,也不一定能完成类似“例题”的另一道题。因此,语文教师应在学生“学”的规律上下功夫。针对各种文言文教学重点,形成阶段性教学模式,给学生一个抓手,以利于学生文言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形成。

当然,在“教学模式”的应用上,应注意两种错误倾向:其一,如今讲究素质教育,认为“模式”的东西都是死教条;其二,看到当今教坛各种新教学模式满天飞,抓到就用。前者矫枉过正,后者盲目追逐,都是不讲究实事求是的。

文言文分阶段的教学模式如何确定,应以新课标的精神为指归,要考虑到教师自身的特长,考虑到各个阶段的学情。只要建立起较科学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学生就不会苦于不知怎么学习文言文;只要用好模式,使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形成习惯,假以时日,学生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也会逐渐形成的。

三、提升文言文的教学期待

教育期待有奇妙的对应效果:今天你如何期待学生,也许明天他就会成为你所期待的那种人。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上,教师应本着新课标的精神,明确教学要求,建立科学的教学期待。

目前,中考文言文试题一般由下几部分组成:一内一外两个一百多字的文言文片段,两道词语解释题,两个句子翻译,一道文章内容理解题,还有一道要求考生谈读后启示或感受的题目。部分老师只看到试卷的表象,在文言文教学上也依葫芦画瓢,还以为有“针对性”,结果是学生成绩不尽如人意,还不知其所以然。

教学要有针对性是必然的,但针对的不是试题的表面现象,而应是试题所体现出来的指导思想。

如2010年漳州市中考文言文选了《公输》和《战国策》各一个片段,是不是说,既然一段是课内的,那就让学生把六册教材中的文言文都记下?既然有考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那就让学生把各篇课文的译文都背下来?果真如此,则未免使文言文教学陷于简单粗暴,与新课标的精神相去远矣。

一段课内一段课外,除了考虑学情外,可理解为中考要发挥其指挥棒的作用:其一,要重视课本(以课文为本)教学;其二,要注重语文能力的培养与迁移。至于文言文中的最后一题,则不仅仅是在学“文言文”,更是在体会古人精神,在思考自己的人生,是个性化阅读,这正是新课标精神的直接体现。

基于以上对比分析,如果语文教师对学生文言文学习的期待只停留于熟读(死读)课文,强记注释与译文,幻想在中考中“有备无患,对号入座”,那么学生能否对上号且不说,记得全不全已是大问题。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上期待学生能自行应对考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上如在考试中一样,只能靠自己,则考试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在平时学习中先发现,先解决,考试中要具备的知识与能力也在平时学习中积累与训练起来了,那么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可以以帮助学生分析遇到的问题为主,更好地发挥其主导的作用。

其实,教学期待不仅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对教师也一样;教师对学生有什么样的教学期待,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教师合理提高对自己的教学期待,也许可以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

讲究细节设计主要是从细节上入手,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从整体上出发,二者是教学的可视建筑,而提升教学期待则如一脉潜流,一种精神,推动学生不断向前发展,三者互为表里,如同三套车,诚能善加驾驭,必能带着教师走得更远,学生的文言文素养和应用能力必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第四篇: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教学的一点浅见

宾川四中 李娟

摘要: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词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汲取文言文中有生命力的语言材料和表现手法,丰富现代语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丰富文学素养。

关键词:转变观念 文言文 文学素养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文言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师最不愿深究的领域,公开课、评优课,极少有教师选择文言文教学。但是现代汉语的语言系统是由古代汉语的语言系统发展变化而来的,古汉语常用字绝大多数仍然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而且还保持着相当强大的生命力。许多文言作品经过历史筛选,堪称精品,大多布局严谨,行文简洁,气韵生动,文采斐然。多读这样的作品,确实会使人受益匪浅,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十分有利。

因此,教好文言文是我们都很关心的问题。在教学工作中我有一些粗浅的文言文教学方面的心得体会,愿与大家分享。

策略之一,要转变观念

文言文教学基本上是文学教学。历来选入教材的文言文,绝大多数是文学作品或者是取其具有文学性而入选的其他作品。《桃花源记》、《醉翁亭记》、《愚溪诗序》等等是不折不扣的文艺散文。《谏太宗十思疏》是所谓‘应用文’的一种,然而选入语文教材并不是用它教给学生怎样写应用文„„只是由于魏征的信写得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告诉我们一些做人的道理。还有《五人墓碑记》是一篇碑文,并并不是用它来教大家如何写碑文,而是因为它能激发我们的爱国之情、正义之感。因此,在文言文教学时,我们应侧重于欣赏,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感悟文中之道,感悟文中之“雅”,进行审美教育。

策略之二,要走出误区。

误区之一,文言文教学目标的单一性,即着眼于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虽然对字、词、句的准确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也是文言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目标,但仅此一个目标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还得全面学习课文的内容,正确评价作品,即在掌握字面意义的基础上,理解思想内容,学习表现形式,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熏陶,学到语言表达技巧,提高读写能力。

此外,还要结合课文内容,恰当地联系学生思想生活实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比如教《游褒禅山记》,“世之奇伟瑰怪之光,常在于险远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教育学生做事要尽志尽力,勇攀高 2 峰。教《邹忌讽齐王纳谏》,启发学生讲究说话的艺术,要有善谏的嘴,还要有善听的耳。

误区之二,文言文教学方法的单一性。一般文言文教学都是教师一讲到底,一灌到底,似乎学生只需记忆就行了。我们对学生的估计太低了,文言文教学不是外语教学,仍是母语教学,不是零开始,正如钱梦龙所说:“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现代汉语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段都不可割裂和古代文学语言的血缘关系„„学生阅读文言文虽然有一定的语言障碍,但绝不像学习外国语那样毫无根基。”(《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事实上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如果注释充分的话,学生在阅读上不会和对现代文的理解有什么很大的差距。

策略之三,要讲究方法。

正确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与能力,我们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促使知识类化。文言文教学要充分运用诵读法、贯讲法、评点法、译注法、综合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诵读法是日渐被现代语文教育者注意的传统教学法。大声朗读,口熟而成诵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通过朗读,可以培养学生语感。而文言文比现代文讲究韵律,带有明显的声音美,学生也愿意读。在朗读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包括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语速,能更好地朗读课外作品,从而形成能力。需要指出的是诵读需与会意密切结合,疏通文义;例如在背诵《赤壁赋》时,要在字里行间细心体会本文的诗情画意和作者的感情,梳理行文思路:一写夜游之乐,二写乐极悲来,三写客人解释因由,四写苏子劝解客人,终写矛盾解决皆大欢喜。情感波折,层层深入。情因景发,景以情显借景说理,寓里于情。甚至有一些很美的诗文可以和乐演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这方面特长的老师可以大胆尝试。

比较法要比较古今字义异同、语法异同、词性变化活用、一字多义、多字一义。如“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句中“兄”要译成“像兄长一样”,要比较,使学生明用法。又如一字多义现象,“慧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过..秦论》)两句中“因”词义各不同。此外还可比较思想感情和写作特点。如《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两位作者虽然都受贬,两篇文体基本相同,但抒发的感情却有区别,《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很难见到受贬后的抑郁之情;而《醉翁亭记》却流露出作者受贬后娱情山水以排谴抑郁的复杂感情。

归纳法即贯讲时能上连下挂,归纳总结,使知识系统化。例如教《阿房赋》、《赤壁赋》之后,要归纳说明,“赋”是古代文体名,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体裁。在内容上要通过“体物”以“写志”,在艺术上注重铺陈,语言华美,讲究声韵。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 凝滞的文体。总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逐步做好文言知识的归纳整理工作,促使学生掌握的文言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并由此产生领悟和联想,内化和迁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自学能力。

综上所述,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特殊的部分,每一个语文教师都要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勇于改革,从而教好学生吸收文言文的精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李娟,联系电话:***

邮编:671600

第五篇:浅谈小学文言文教学

浅谈小学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进入小学教材,是新课程标准目标下“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以及“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的具体体现和补充。而语文教师便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线实施者。

文言文首次进入小学教材,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文言文不仅难读(单音节词较多,读起来咬口。)而且难懂(古今词义差异较大)。对于教师来说,教法上也是陌生的。不仅是初次教学文言文,而且面临的是没有文言文基础的小学生。

教好文言文,确非一件易事。现就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点看法。

一、小学文言文教学要立足于语感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总目标下提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现今语文教学研究成果,也非常重视读的训练。于是我力求在“读”上下功夫,培养学生的语感。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学生在反复听读的过程中,初略地感悟到文言文的音韵、节奏、停顿以及大体的文意。

2、教师教读,学生跟读。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文言文,仅仅让他们听几遍以后就自己读,是不大可能的,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地教,必要时,还要对一些难读的句子划分节线,以帮助学生停顿。如《学弈》中:“使/弈秋/诲/二人弈”,“为/是其智/弗若与?”再如《两小儿辩日》中:“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学生在准确的反复跟读的过程中,对文言文的音韵、节奏、停顿以及文意的感悟逐渐加深。

3、“丰富的积累”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指导多读多背,是积累的主要途径。十一册的两篇文言文,都严格要求学生背诵,渐渐形成文言语感。

二、小学文言文教学要立足于培养学生查阅工具书和认真读注释的好习惯。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文言文难懂,古今词义差异较大。而文言文教学的重点中的一个重点,就是要让学生逐字逐句对照注释一句一句地默读,去读通,去读懂,去理解每一句话乃至于通篇文章的意思。在课外阅读中,遇到不懂的文言文句子,要善于查阅工具书。总之,要养成查阅工具书和认真读注释的好习惯。其目的不仅是为了“不教”,而且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使他们一旦离开学校,离开老师,走上社会后,还可以为他们的“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实践证明,我在检查学生对照注释默读的效果时,学生基本能说出《学弈》这篇文言文的大体内容,知道讲的是两个人一起学下围棋,一个人专心致志,另一个人却在想着飞翔的天鹅。想天鹅的人没有专心的棋技高。

三、文言文教学要立足于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兴趣是激发潜能的动力。而今的教学提倡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行,小学尤为如此,而小学语文教学表现的更加突出。小学文言文教学,切忌让学生望而生畏。文言文里有丰富的知识,有优美的景物,有动人的故事。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通过办板报、讲故事、开读书会等形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现在的古装电视剧也很多,其中也有学生喜爱的。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讲讲其中的一些台词(虽然台词是今人所写,也含有一点点文言意味。)来提高他们的兴趣。课本是学生学习的第一手材料,充分利用文言文教材来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比如:《两小儿辩日》一文,主要由对话构成,教师可以找三个同学搞一个课本剧。一个演孔子,两个演两小儿,语言几乎是现存的(孔子的语言由老师协助提供),再加上一些动作,一个文言意味浓厚的课本剧就搞成了。总之,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方法是很多的。

四、文言文教学要立足于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中华文化灿烂辉煌,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这些光辉灿烂的文化多

半是由文言文记录下来的。今天使用的现代汉语,也是从文言文一脉相承而来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活动课,给学生讲讲文字的变迁,讲讲古代科学技术,讲讲祖国古代的文学家,讲讲今天的考古发现等等,讲这些,最好持有文言文材料,使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对祖国的语言文字有一个感性认识,才能逐渐形成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以上所述四点,不是完全独立的,都是交叉的,相互联系的。比如谈到语感,是不能不谈到理解的,比如谈到情感,是不能不谈到兴趣的。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把握住这几个要点,我想,文言文教学是不难的。

文言文也叫古文,它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在小学语文课本中选编了文言文《学弈》、《两小儿辩日》、《古代寓言两则》和《关尹子教射》。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学习并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文中蕴含的道理能给人思想上的启迪。初学文言文,很多学生感到困难,一是难读,二是难懂。有些学生不大喜欢这些“之乎者也”的文章,觉得枯燥乏味。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学生喜欢文言文,会学文言文?怎样才能让文言文在学生的语文素养中占一席之地呢?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应该做到下面几点。--、喜欢文言文

教学之初,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古韵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置身于古代文化氛围中,激发学习的欲望。要创设这样的氛围最好莫过于从古诗词、古代名言警句、古代名人轶事或古曲入手了。我在教学《学弈》这一课时,在与学生交流时我和学生做文字游戏,要求学生说出带有“古”字的词语,学生纷纷发言,有“古诗”、“古人”、“古文”、“古筝”„„我又让学生欣赏了一段古筝曲,学生在优美的乐曲中诵读以前学过的名言警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生顿生兴趣,精神倍增。在教学《两小儿辩日》时,我要求学生收集有关孔子的资料做成名片,在课上进行交流,也同样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读通文言文

我们都知道语文课必须“以读为本”。教学文言文就更应该如此,文言文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很强,特别合适朗读。但是要读好文言文并非易事,特别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更大,由于文言文里的一些字词的读音和现代文中的读音不同,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断句不当,出现了错读,断续,没有韵味等问题。初学文言文,教师更要注重带学生闯过“读通”这一关,告诉学生句子该如何停顿,教给学生一些朗读的技巧,教师最好能范读课文,甚至要带学生读课文,把范读、带读、自由练读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学生很容易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能从中感受到朗读文言文的乐趣。

三、读懂文言文

“难懂”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第二个困难。文中的一些字词的意思和现代文意思相差甚远,教师当强调并鼓励学生借助课后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意思,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可以适当地点拨,讲解,不必逐字逐句地串讲对译。学生能通过自己的理解,大体上说出意思即可。如《学奕》中一句“奕秋,通国之善弈者也”,有的学生按照注释这样理解“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也有的学生这样说“弈秋是全国有名的围棋高手”、“弈秋是全国大名鼎鼎的围棋大师”。对于这些说法我都给予肯定和鼓励,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读懂文言文的方法。

四、背诵文言文

入编的文言文都短小精悍,蕴含警示世人的道理。学生在读通读懂课文后很容易感悟到。如《学弈》一课告诉人们学习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

二意。《关尹子教射》一课告诉人们在学习做事的过程中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学完课文后要鼓励学生熟读成诵,这些古代的文学精华会使人一生受用。

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做好以上几点,那么学生对文言文就乐学、会学,从而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也叫古文,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文言文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文言过渡到白话,是语文发展的规律。给古文穿上新装,是顺应时代的潮流,也是无法逆转的趋势。这也是历史的必然。

文言文的教学价值 古人作古,文言成昨,现在我们还要不要学习文言文了呢?中共中央在1981年(37)号文件中指出:“从小学开始就让学生读点文言文。”但并未引起教育界思想上足够的重视,行动上自然没有跟上。有学者考察台湾及新加坡等重视文言文教学的地区或东南亚国家,感叹我们语文教育淡化、弱化文言文付出的代价有多大!若干年前中学语文界在经过了先后几次“文白之争”的讨论之后,中学语文界已基本达成了共识:文言文仍然需要学,而且要加强。加强文言文教学与时代潮流并不相悖,反而是相辅相成、彼此促进的。从表面看,它们似乎是逆向运动,其实是相向而行。这是由文言文的教学价值决定的。文言文的教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认识功能——文化价值五千年来,经过炎黄子孙一代代的创造和积累,中国文化虽历尽沧桑,却绵延不绝,其内涵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文化成就,得到完整而有序的保存,靠的就是文言。中学时期学习文言文,正是许多中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起点,这将为他们以后进一步认识了解并热爱祖国文化打下基础,并对其一生的文化素养的形成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陶冶功能——教育价值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这个工具非“文言文”莫属。从短期效应看,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一人一事的思想认识;从长期效应看,有助于加强其道德修养,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感,从而塑造完美人格。

发展功能——艺术价值古今汉语一脉相承,二者是“源”与“流”的关系,既有差异性,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习汉语不能无视古今汉语的血缘关系,文言文的教学可以收到探本溯源之效,察古知今,从而进一步丰富与发展现代汉语。另一方面,学习文言文还有助于克服“语言断层现象”。现代汉语要发展,就需要继续从古代汉语中去提取养料,吸纳其中仍然鲜活的因子。

小学文言文的教学的教学目标

近年来语文界加强文言文教学、加大教科书文言文所占比重的呼声日高,不少有识之士开始付诸行动。教科版小学语文教材也有了文言文的一席之地,注意了第三、四学段教学内容的相互联系,又适应了儿童认知螺旋上升的需求,这是令人可喜的现象。

2001年颁布的语文新课标在总目标中提出小学生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出文言文教学的总目标是“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显然这一目标是针对7—9年级而提,因为在阶段性目标中,只在7—9年的目标中对应这一要求,作了“.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表述。在5—6年级的阶段目标中,也有“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但这一要求是把“诗”和“文”放在一块儿讲的,而且不难看出声调、节奏等特点,更多体现在诗中。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目标的不明确致使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与中学教学混为一谈,任意拔高;另一种是以文解文,浮光掠影。遵循课标的要求,在全面解读教材的基础上联系学生的原有经

验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就显得非常必要。大体上,我们要坚持三个原则。一要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了解我国悠久灿烂的语言文化,认识到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厚博大;二要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播下喜欢阅读的种子,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学的情感,为初中学习文学文作好过渡。三要借助注释及教师的点拨,能理解大意,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提早接触文言文的可行性

近年来经典受青睐,这是好事情,然而现在小学里过于偏向古诗词的教学,似乎这就是经典的全部,忽视文言散文的教学,有的小学有的老师搞得太过火了,上课前学生都背古诗,不免有些单调、乏味。有人做个这样的比喻:学习好比吃饭,各种体裁好比菜,小学六年光吃古诗这道小咸菜,会齁死的。其实,在古典文学作品里,散文体裁最多,也最实用。“朱子读书法”有“循序渐进”的方法,我建议老师在教学中应当增加一些浅显易懂、容易背诵的“文言文”,让学生循序渐进,早一点接触文言文。这样说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理由: 心理基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初学文言文一定十分好奇,兴趣比较浓。我们要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通过一些文言文中的轶闻趣事、寓言、典故、文言名句等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好奇心,产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知识积累:比如使用教科版语文的中高年级学生已学习了几十首、上百首古诗词,熟读了数不清的名言警句,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并且这些内容的学习方法都与文言文的学习大同而小异。其次,小学语文教科书对文言文有所重视,比如教科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从六年级下册在选读课文中安排了《狐假虎威》《伯牙碎琴》两篇文言文,六年级下册集中安排了一个单元的文言文,分别是主体课文《为学》《古代寓言故事二则》,“快乐读书屋”

《<世说新语>二则》《家当》,在各种语文版本中凸显了力度。这些故事大多是学生熟悉的,是学生已具备的认知基础,当他们进入文言文这一新的学习领域时,以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降低了陌生感,消除了其畏难情绪。能力铺垫:其实,文言文教学属于纯粹的母语教学,这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优势所在。学生有了现代汉语的基础,而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它的一脉相承形成了现代汉语的词汇、语法和修辞手段等等方面与古代汉语有着不可割裂的千丝万缕的血缘关系。虽然学生初学文言文虽然有一定的语言障碍,在词语、句式方面差别较大,尤其是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初学文言文时最大的困难,但不是从零开始,也绝不像学习外国语那样毫无根基。由此可见,小学生学文言文并不难。

教材优势:教科版教材编排安排上与文言文有密切的关系,比如三年级上册《知音》、《武松打虎》,四年级下册《愚公移山》,五年级上册《寓言两则》的《伯乐相马》《鲁王养鸟》,下册的《南辕北辙》、《自相矛盾》都可找来文言版进行文白对读或引向课外的文言文阅读,甚至进行文言文的教材重组。

文言文的教学的基本模式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新课标》提出的这些全新理念对我们从事文言文的教学有着极强的指导意义。文言文的教学也必须遵循这一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的培养。同时文言文的教学又有其自身的特点,也有一定的教学模式:

1.读通课文,了解句意。

先由教师范读,以教师有声有色、抑扬顿挫的诵读,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并在语速、停顿、重音和语调方面给学生初步的感知;接着让学生小声跟着教师读,再次感受读文言文的特点;再让学生自由练读,读通为止;最后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进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在理解意思的过程中,可以采取自学、同桌互学、小组学习等方式进行,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意思说具体,说清楚,要注意灵活多变,只要大致正确即可。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应当由学生对照注释进行,让他们自己去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遇有困难教师再予以帮助。最后还可以以问题形式检查学习效果。

2.读熟课文,弄懂故事。

在朗读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包括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语速。在学生朗读正确、大致了解每句话的基础之上,让其自由反复诵读,读出文言文特有的韵味。教师要重点指导重点语句的停顿和语调,让学生进一步准确把握课文内容。在读熟课文之后,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内容,可以用讲、演等方式进行,以达到读懂故事的目的。3.启迪思维,感悟道理。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读的重要性,也可以看出古人读书的追求——志在明理。小学阶段的几则浅显易懂文言小故事都蕴含深刻的哲理。学生在读熟课文,读懂故事之后,以自己实际经历和体会,谈一谈故事中告诉人们的道理,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读书与个人的成长紧密联系起来,进而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4.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在了解内容、明白道理的基础上,让学生感情朗读,以至于熟读成诵,以达到语言积累的目的。文言文比现代白话文更讲究韵律,带有明显的声韵美,读起来琅琅上口、抑扬顿挫,给人以非常优美的享受,学生也愿意读、喜欢读、喜欢背。通过诵读,可以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文言文语言精炼,含义精赅,让学生平时背诵一些精彩句段,对于语言的积累和接受文化熏陶都大有裨益。

5.课后拓展,享受乐趣。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可以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代寓言故事、文言名句,以拓宽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还可以鼓励学生改编课本剧,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多样的方式,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谈小学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作为我国古代通用的书面语言形式,它记载和传承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和悠久历史。作为一种书面语言,文言文自有独具魅力之处。随着历史的发展,语言环境已发生了很大改变,文言文中的许多字词义也发生了变化,要准确掌握和理解其含义就形成了一定的困难,尤其小学生更是如此。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正确引导小学生学习文言文。

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的任务作了具体的规定,明确了文言文在课本中所占的比重。对此,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当高度重视,转变教学观念,以完成新课标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好书的同时育好人,而文言文在育人方面又有它独特的作用,很多名言便通过文言文这种载体代代相传下来,这些名言对今天的广大青少年学生仍有激励作用。作为语文教师,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落实教学的三维目标,重视培养

学生的情趣和价值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文言文中的特点,加强文言文教学,进而培养青少年关心他人和社会、无私奉献的精神、养成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提高青少年的道德水平。

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其工具性,囿于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更要重视人文教育,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文言文本身就有极其重要的文化价值,文言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魅力。学习文言文,一方面是为了解我们的祖先的生活情景,可以从中感受古人的情怀,了解我们的过去,另一方面通过这些富有张力与韵律的诗文,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的文言文作为古代文化遗存的精华,大多是思想内容纯正的作品,或歌咏山川,或阐发哲理,或抒怀言志。浸润其中,会使人无形中受到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熏陶。读罢《论语六则》,学生懂得了“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并将其作为鼓励自己求学好问的铭言;当背诵《孟子二章》时,学生们神情肃穆,“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一股超越古今的浩然正气此时正在他们年轻的心灵中升腾激荡。在《游褒禅山记》中,王安石谆谆教导后生学者,“求学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今天读起这些古诗词,仍然是字字千钧。

文言文作品经过历史长河的淘汰筛选,流传至今的古代诗文,大多布局严谨,行文简洁,气韵生动,文采斐然,蕴涵深厚的审美价值。如司马迁的《史记》、曹操父子的慷慨悲歌、颜之推的“家训”、谢灵运的“山水诗”、韩愈柳宗元的“古文”、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苏东坡李清照的词,等等,无一不给人以美感。学习这些诗句,可以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产生对祖国、对中华民族的无限热爱,从而形成深刻的爱国主义情感。学习这样的文言作品,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不仅可以陶冶性情,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学生的品行和艺术审美素养,还有助于

提高写作水平。

学生文言文水平提高的关键不在于“题海战术”,而在于广泛、大量的阅读。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学会发现文言文的精妙之处,让他们养成自觉学习文言文的习惯,不能因为考试的需要,就把绝大部分的精力放在的做题训练上,而应把精力放在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探索中,从阅读中体会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下载让文言文教学事半功倍——小学文言文教学初探(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文言文教学事半功倍——小学文言文教学初探(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文言文教学模式

    小学文言文“五步”教学模式 孟庄镇洪常小学 高年级语文学科课题组 一、教学模式简介。 古典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她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和艺术审美价......

    小学文言文教学初探

    小学文言文教学初探 陕西省镇巴县仁村镇中心小学—肖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第三学段阅读的规定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

    浅谈小学文言文教学

    浅谈小学文言文教学 中华文明古国,在其浩如烟海的文化传承和教化育人中,文言文起着重要作用。文言文是在古代汉语口语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一种简洁、典雅的书面语体,文......

    让文言文教学成为一道风景

    让文言文教学成为一道风景 语文新课表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传承民族文化,吸取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应是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目的。相比现代文,学生对......

    文言文教学总结

    文言文教学 ?老师们,上午好!希望大家对我刚才的那节课多提宝贵意见。下面我谈一谈自己在文言文教学,特别是高三复习时的一些具体做法。 ??? 高考考纲要求高中生“有阅读浅显......

    文言文教学案例

    文言文断句案例 导语:一诗多断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谣指杏花村。 清明 苏轼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

    文言文教学(5篇)

    披文入言,因言品文 ──对新课标下文言文教学的思考 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分校 李姣姣 一、有关文言文的教学价值的思考 1.相关概念的厘清。 张中行先生在《文言与白话》一文......

    文言文教学反思

    文言文教学反思 不知不觉已经走过了一学期,在这忙碌又充实的一学期里,学到许多东西也遇到许多问题。例如,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许多学生对文言文产生畏难情绪,丧失兴趣,学习效率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