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校临床医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高校临床医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摘要】高校临床医学教学担负着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临床医学教学也取得了很多重大成果,为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高校临床医学教学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对临床医学的发展和学生医疗水平的提高造成很大阻碍。本文主要对高校临床医学教学进行探讨,分析其特点和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提出一些可行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高校;临床医学;教学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R2:G6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5-0146-02
一 临床医学与临床医学教学
(一)临床医学。
临床医学,是通过对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研究,以达到提高临床医疗水平,促进人们身体健康的一门科学。它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从整体出发,结合研究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和病理过程,进而得出明确的诊断,通过预防和治疗的手段,实现最大限度减弱疾病、减轻病人痛苦程度、恢复病人健康、保护劳动力的目标。临床医学直接面对病人和疾病,对病人实施直接治疗,担负着治病救人的重大责任。
(二)临床医学教学。
临床医学教学是医学专业的基础学科,是学生把学习的专业医学理论知识应用到现实的医疗问题中的桥梁和纽带。临床医学教学包括很多内容,每篇内容即保持相对的完整性,相互之间又相互关联。临床医学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能力的高低,高校临床医学教学对此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要做好教学方面的工作,实现提高教学质量与增强学生专业素质的双向目标,培养实用型的临床医学人才。
二 高校临床医学教学的主要特点
(一)临床医学的学制长,课程量大。
相对于普通本科的4年学制而言,临床医学长达5年或者更长,在着5年的学习过程中,安排的课程超过了60门,其中的50多门都属于必修课,除此之外,在完成全部理论课的学习之后,还有一年的临床实习。另外,医学领域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多成果,医学新知识不断增加,也使教学内容增多。
(二)临床医学教学有很强的实践性。
临床医学虽然早已经达到了实验科学和理论科学的水平,但是,实践性仍然是它最基本的属性。所以,临床医学除了课堂上的学习之外,更注重的是医学实验和临床实习中能力的训练。
(三)临床医学教学培养人才的周期较长。
其他专业培养的人才在毕业以后一般都能实现自身的价值,通过所学理论知识的应用,灵活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而临床医学合格工作者的形成,则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训练过程,学校的临床医学理论只是使临床一学生具备了成为一声的资格,并没能掌握所需的能力,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工作者,毕业生还要继续修炼,提高自己。
三 高校临床医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仍处于传授理论知识的灌输教学方式之中。
这是高校临床医学教学存在的最普遍、最关键的问题,对学生医学水平的提高有直接的制约作用。学校教学活动中,老师把临床医学理论和知识从书本上或是脑子里搬到课堂上,以语言的形式传输给学生,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但减少了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知识的机会,还会滋生很多教学问题,存在的弊端较为明显。
(二)忽视对学生临床操作能力的培养。
临床医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学科,学生要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解决医疗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发现疾病产生的原因,并帮助病人解决病痛。但是,现在很多高校临床医学教学活动中,忽视了对学生临床操作能力的培养,一味采用填鸭式的教学,造成学生的临床实习模仿性强,没有动用思考的作用,实际工作能力得不到提高。
(三)师资队伍不适应。
临床医学教学过程包括基础理论的课堂教学以及临床见习两个方面,一般情况下,理论课是由教授或是高年资讲师承担,住院医师和低年资主治医师负责临床实习部分,这造成教授无法指导学生基本医疗既能的训练,主治医师授课带教增多,工作量增大的不适应现象。
四 高校临床医学教学改革的可行策略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突出特色。
随着临床医学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便应运而生,并且得到大家的一致青睐。“双师型”教师是临床医学教学的特色,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教师既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和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又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既有从事医学教学的资格,又有从事医疗卫生职业的资格,能够适应临床医学教学的需要。
(二)加强对学生见习、实习的管理和指导。
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是保证教学质量和学生既能提高的重要条件之一,学校要在学生进入实习阶段之前实行实习医师资格证的考试,保证学生具备实习的基本要求。另外,还要要求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坚持写实习日记,把自己的心得感受记录下来,学生的实习过程中导师的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合格的临床医学生不但要剧本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能有效的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教师不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知识。高校临床医学改革的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成主动的知识学习者,转变“教我学”的思想为“我要学”,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提高医学实践能力。
(四)鼓励学生创建学习小组,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传统的临床医学教学多以老师为中心,他们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和教学活动的安排,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教师就不可能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学生的差异。通过创建学习小组,组内的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组间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小组教学模式的开展,在临床实习中的作用更加明显,对于促进学生操作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结语:综合上文关于高校临床医学教学改革的探索,当前的学校临床医学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医疗事业领域对医疗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了适应需求,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类型,高校临床医学教学就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在吸收前人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保证高校临床医学教学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研.高等卫生职业教育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3(11)
[2]邓树嵩;郭蕊.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2(02)
[3]竺瑞芳.高职临床医学专业机能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2(12)
第二篇:高校嵌入式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高校嵌入式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社会对嵌入式人才需求量大,嵌入式人才成为企业争相争夺的目标。但是高校嵌入式人才培养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高校培养的大学毕业生中,只有极少数人能达到嵌入式人才的标准;高校嵌入式实验设备相对落后,跟不上嵌入式发展的需求;刚毕业的大学生相当缺乏项目实操经验。要解决这些问题,嵌入式人才培养的方案当有所转变,特别是高校实验室建设方面,要整合资源搭建良好的实验环境,实验课程体系的设计要突出重点,实验设备的更新要与时俱进,学校要与企业开展合作。
一、引言
嵌入式技术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应用领域包括工业现场控制、智能仪器仪表、航天军工、铁路汽车控制等。嵌入式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它符合“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方针,促进了我国产品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的步伐。近年来,嵌入式技术在我国迅速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成立促进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了嵌入式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由此而带来的是社会对嵌入式人才需求量大,嵌入式人才成为企业争相争夺的目标。
二、现状分析
企业所需的嵌入式人才持续增长,但是当前高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远远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而且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高校培养的大学毕业生中,只有极少数人能达到嵌入式人才的标准;高校嵌入式实验设备相对落后,跟不上嵌入式技术发展的需求;嵌入式是一个智力密集型产业,它不仅需要从业人员有深厚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丰富的开发经验,刚毕业的大学生相当缺乏项目实操经验。当然,高校教育不是单纯的职业教育,它不可能完全能按企业的要求去培养学生。但是,随着高校教育的转型发展,国家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视,高校嵌入式人才培养的方案应有所转变,特别是高校实验室建设方面,更应该加快步伐,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三、嵌入式课程实验教学改革
高校传统的实验教学一般采用“教师讲台讲+学生听+按部就班做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学内容照搬出台已久的实验大纲,偏离实际需求,更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在这样的嵌入式实验教学模式下学习,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懒性,不愿思考、不去思考,缺乏主观能动性。这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同时,通过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无法满足企业项目开发的用人标准,有悖于高校培养人才的初衷。再者,这样的实验教学模式无法真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不能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所增强,更培养不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的创新人才。因此,我们需要对现有的嵌入式课程实验教学进行改革,重点是嵌入式开发课程的实验教学。
嵌入式开发课程的实验教学是围绕嵌入式实验课程体系展开的。嵌入式实验课程体系是在实验中心的大平台下,根据实验的实际需求,开发不同的课程体系,然后由实验环境、实验课程、实验设备、综合实训共同构成一套完整的培养方案。以下将从不同的方面论述嵌入式开发课程实验教学的开展。
(一)整合资源搭建良好的实验环境
众所周知,高校的实验室建设是分院系、分专业、分课程去搭建的。开设嵌入式实验课程体系,如果按老旧的管理办法去搭建实验平台,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也没那个必要。因为,嵌入式开发实验课程涉及的知识体系很广,有C语言、Verilod硬件设计语言、VHD语言、数字电路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系统结构等。在进行嵌入式开发学习之前,这些课程是必须学会的。然而,这些课程的实验配套设施在其他的专业也有,比如电子专业、计算机专业等。既然嵌入式实验需要这样的实验环境,而其他专业也需要这样的实验环境,那么高校搭建这些实验环境的时候,就可以考虑对所有的资源做一次整体的评估,把这些有共性的实验基础环境整合在一起,进行资源的统一利用,不必为某门实验课程的开设而重新搭建基础实验环境。因此,整合资源搭建良好的实验环境更多的是从实验室的建设、实验室的管理方面去考虑问题。在这方面,我国很多的研究型大学已经走在了前面,而应用型大学在这方面做得相对落后一些。我们可以借鉴研究型大学的做法,尝试建立一种更灵活的,能够充分挖掘实验资源的制度,以支持嵌入式实验环境的建设。
(二)实验课程体系的设计要突出重点
嵌入式开发课程体系的基本架构一般包括职业道德素养教育、专业理论基础、专业技能基础和专业技术实践四大板块。其中,专业技能基础和专业技术实践属于实验课程体系里面的课程,对于这些内容应该如何开展,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应用技能是高校嵌入式开发课程体系设计时应该给予重点考虑的问题。因此,高校嵌入式实验课程的安排应在保证基础实验课时的同时,将更多的实验课时安排在项目开发实验上。基础实验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实验技能,而项目开发综合实验是为了能让学生体验嵌入式开发的过程,让他们从中积累经验,了解整个嵌入式开发所需的知识,发现自身的不足。如果高校有条件,可以让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让他们把企业的需求融合到今后的嵌入式实验教学中,这会对不断改进嵌入式实验课程体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实验设备的更新要与时俱进
嵌入式技术正迅猛发展。据权威统计平均八个月左右,嵌入式开发的产品就会更新一代,换言之,嵌入式开发工具也要更新换代。以前嵌入式开发工具普遍采用的是8031、8051等单片机,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普遍换成ARM体系结构的MCU,用得比较普遍的有ARM7、ARM9、ARM10等。现在SMT32又出来了,由于它成本低、功耗低、开发灵活多变,现在的企业大多都采用它来做嵌入式开发。技术的更新必然要求嵌入式开发工具换旧迎新,淘汰旧的实验设备购置新的实验设备。唯有这样,实验教学环境才能适应新技术的要求,培养出来的学生才符合嵌入式从业人员的标准。
(四)与企业开展合作
校企联合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培养的一种方式,学校以及教师个人应积极向嵌入式生产企业靠拢,一方面了解企业发展的最新情况,另一方面从企业联系一些实际项目让学生参与开发。高校培养人才不能闭门造车,必须面向社会、面向企业,了解它们的实际需求,结合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去培养。让学生深入社会、深入企业去实践,让学生到真实的开发环境中去学习,这才是学生完成综合实训的最佳方式。
第三篇:高校临床医学(全科方向)学生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高校临床医学(全科方向)学生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2010年3月,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建设规划》,规划中指出:到2020年通过多种途径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基本满足小病在基层的人才资源要求。这对目前高校医学教育来说,既是一个契机,又是一个挑战。高等医学教育如何培养出一批合格的全科医生,就成为目前教学改革的重点。
而实践教学在整个医学教育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无论一个医学生的理论知识学得如何精湛,如果实践能力较差,是无法成为一名好医生的。而过去的医学高等教育的实践教学多是以疾病为中心进行的,这与全科医学的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完全不同,因而如何培养全科医学生的实践技能,使其毕业后成为一个合格的全科医生就更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了。
我院自获批为卫生部专科医师(全科医学科)培训试点基地、重庆市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以来,积极承担起重庆市全科医师的培训任务,在理论教学和临床、社区培训方面有较大的优势。自2008年起招收临床医学(全科方向)本科生,于2010年始先后承担有重庆市全科医生骨干培训、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等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等。同时,在培训过程中,支持和帮助全市28家单位的全科医学实训基地建设和教学能力提升,为今后重庆市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工作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一、我院临床医学(全科方向)学生实践教学现状
1.全科医学的教学设备投入不足
我院自成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以来,不断加大了硬件设施地投入。目前,占地400余平方米的中心实验室已正式投入使用,是渝西地区规模最大、实验设备最为齐全、先进的医学科研实验室,2011年成为永川区医学实验中心,并与重庆文理学院联合成立重医永川医院-重庆文理学院微纳米技术与转化医学联合实验室。目前来讲,硬件设施比较完善,但是我们也注意到,我院投入重点主要是为搞研究所用的实验室,主要用于本院课题组成员及在读研究生使用,在全科医学生的本科教学中使用频率较少,专门用于教学的实验室投入不足。
2.教学内容、实验内容等与岗位要求有部分差距
全科医学教育在我国的起步相对较晚,目前高校全科医学生的教学内容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我院的全科医学教育也是采用四年在校理论学习,最后一年临床实习的教学模式,在校学习期间,主要为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相关实验也多是为了验证理论知识。而对于社区工作所需要的相关实验和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较少,学生在校学习四年后,实际操作技能普遍较差,很多全科医学学生,在实习阶段一边重新学习实践基础知识,一边进行临床实习和操作,导致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缓慢,实践学习效果较差。并且许多学生感觉全科医生学习的理论知识太多,临床中容易忘记。医院实习的科室均为专科为主,没有全科医生的角色体验。
3.实践教学师资以医院的临床教师为主,缺乏专业的全科医学教师,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参差不齐
我院的全科医学生实践教学的师资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本院相关科室的临床医生,二是全科社区基地的教师。相比较而言,本院的临床带教教师的学历以及水平较高,在理论和科研等方面占有优势,但是他们大都是传统的临床专业,多数人对全科医学缺乏必要的了解,不能用全科医学的思维指导学生,因而不利于全科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而全科社区基地的带教教师虽然基层工作经验丰富,但是普遍存在着学历较低,对全科医学缺乏系统性的认识和学习,同时也缺乏相关带教经验。
4.社区实践基地建设不够完善,临床实习面临的问题多
(1)社区实践基地建设不完善,学生多数时间仍然在综合性医院进行实习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一个重要过程,而对于全科医学生来说,到社区实践基地去实习也就成为了必不可少的过程,然而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全科医学生在最后一年实习期间,大多数时间和其他临床医学生一样在综合性医院进行科室轮转,而只是有少数时间是到社区进行实践,这就使很多全科医学生掌握的实践技能与工作需要不相符。
(2)学生本身观念未转变,也影响了临床实习阶段的实践技能训练效果
调查中我们还注意到,很多全科医学生当初报告本专业的时候,是看到国家对于全科医生的相关政策优越,但是经过学习,在最后一年面临工作选择时,却发现与理想有一定差距,很多全科医学生仍然希望到大城市、大医院去工作,其中很多人为了换专业选择考研;也有学生到处找关系希望到综合性医院的专科工作;甚至部分学生放弃医学,选择报考公务员或到药企工作,等等,这些都必然影响到全科医学生的实习效果,不利于实践技能的掌握。
二、提升全科医学生实践教学效果的策略
1.加大前期思想教育,提高全科医学生思想认识
全科医学的发展是我国目前医疗模式的改革的需要,培养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全科医学人才也成为目前高等医学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目前,很多经过多年5年培养的全科医学生最后却转专业甚至转行业,真正成为全科医生的人却非常少。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学校以及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热爱本专业、并且让其看到本专业的重要性以及未来的良好发展就至关重要。除此之外,使学生了解甚至接触国外先进的全科医学教育理念以及工作模式,使学生从思想上转变认识也是早期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
第四篇:高校物理教学改革的困境及对策探索
高校物理教学改革的困境及对策探索
【摘 要】本文中,笔者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高校物理教学的现状,结合高校物理教学改革的困境,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的高校物理教学改革的可行性对策,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参考意义。
【关键词】高校物理;教学改革;困境;对策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国现阶段也在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社会化大发展和市场经济大环境的要求。作为工科类专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高校物理教学的开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拓宽其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不断促进学生的创新发展。物理课程教学对于高校工科专业教学至关重要,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能够保障物理教学质量和水平,进而推动物理教学改革的发展。
一、高校物理教学改革的困境
1.定位不明确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校对物理教学的定位还是处于传统的理论知识讲授以及相关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而没有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探索能力做出明确的定位和规范,高校往往对于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过分强调知识掌握和物理解题思维,阻碍了学生创新思路及全面的发展。
2.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型的教学模式应当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科学的主体定位,但是我国高校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过分强调学生的主导地位,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误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机会很少,难以营造良好的师生课堂关系和氛围。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都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的讲解,而不能自发的探索物理深层的规律,造成了高校物理教学过程中主次不明确,影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价值的发挥。
3.物理教学方法相对单一
高校物理教学没有高中物理教学那么大的压力,课堂教学氛围宽松而自由,教师也没有机会和平台研究学生的物理教学方法,往往还是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即讲授法来开展教学,这就导致了教学知识的单向传递,而不是双向互动,师生之间难以有效沟通,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低,学生产生问题也不知道如何解决。
二、高校物理教学改革的对策
1.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激励教师有效开展物理教学工作的重要标准,教师应当对教学的策略、教学实施过程及教学课后评价进行前期充足的准备,明确本节课或者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并保证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而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做出讲授和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高校物理教学目标不应当以考试得高分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应当积极改进教学评价模式,对物理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综合分析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兴趣、物理水平、态度、学习策略等内容,全面关注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升。教学目标应当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即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独立自主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等,这样才能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及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推动高校物理教学改革顺利进行。
2.创建新式学习模式
传统的学习模式是教师在台上津津有味的讲解,学生却在课堂上被动的接受知识,特别是对于枯燥乏味的物理定律及知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仅仅依靠教师单向的信息传递难以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这种现象的发生往往是由于教师片面的认为只要讲授了课程内容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不对教学效果负责任;或者是因为高校的教学课堂组织纪律性较差,过分宽松的环境让学生学习更为松散。因此,应当创新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首先,教师要找准自身的定位,以学生为主体,主动通过新型的教学模式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通过集体讨论或者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促进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交流,加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其次,教师应当丰富教学资源,变换多种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爱上物理。再者,教师还应当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注意力,教师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也是十分重要的。再次,教师应当灵活扮演好观察者、引导者和评价者的角色,将物理教学整个过程精细化管理,及时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进行监督与指导,引导学生独立自主的发现问题并利用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素养。
3.多样化学习方法
单一的学习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市场环境,终身学习是主流趋势。因此,学习方法对于高校物理教学改进也十分重要。因此,高校物理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创新新的物理教学方法,形成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并且要根据物理教学的内容特点和教学目标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灵活选取适宜的方法,进而引导学生掌握多种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学生应当通过不断的分析和总结所学的物理知识,系统性的分析、思考与探索。如果不能独立完成,可寻求团队或者教师的协作,一同解决物理难题,提高自身的物理能力。而且学生应当通过不断的经验积累,培养自身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并积极通过参加物理实践活动,来强化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操作的能力。
三、结语
高校物理教学工作是一项长久而持续的工作,其需要教师对其进行不断的探索,对其进行不断的改进,只有教师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物理教学工作的开展才会越来越好,才能够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晓茜.浅谈高校物理课程教学改革[J].科技视界,2015.13:72+66
[2]郭晓霞.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高校物理教学改革[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04:77-78
[3]陈立东.为高校物理教学改革助力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6:224
第五篇:TED在高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探索
TED在高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探索
〔摘要〕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互联网已经融入人民的生活,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多媒体教学也成为日常学习中十分重要的领域,其中以TED为代表的为盈利学术平台,将“用思想的力量改变世界”这一思想推崇到极致。TED的诞生,运用独特的运做模式将时代前沿的思想观念以演讲或是其他多元化的方式融入生活,使得精英和大众的距离不再那么遥不可及。引进TED进入高校教学改革,主要是通过现代多媒体传播手段,通过教师引领,视频观看,互动讨论的方式与学生分享分享科学、设计、文学、音乐等领域的杰出人物,关于技术、社会、人类的思考和探索。开启大学生们思维的力量,丰富大学生的知识体系。
〔关键词〕 TED 教学改革 课堂 大学生 1 TED的内涵
TED(指technology,entertainment,design在英语中的缩写,即技术、娱乐、设计)是美国的一家私有非营利机构,该机构以它组织的TED大会著称,这个会议的宗旨是“值得传播的创意”。TED诞生于1984年,其发起人是里理查德·索·乌曼。2001年起,克里斯·安德森接管TED,创立了种子基金会(The Sapling Foundation),并运营TED大会。每年3月,TED大会在北美召集众多科学、设计、文学、音乐等领域的杰出人物,分享他们关于技术、社会、人的思考和探索。
TED演讲的特点是毫无繁杂冗长的专业讲座,观点响亮,开门见山,种类繁多,看法新颖。每一个TED演讲的时间通常都是18分钟以内,但是,由于演讲者对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一种深深的热爱,他们的演讲也往往最能打动听者的心,并引起人们的思考与进一步探索。很多都很值得大家分享。参加过TED的人会说,说不定你身边坐的就是一位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得主或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在四天的会期里,你听到许多看似不相关的演讲,有很多你甚至根本听不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懂。但正是在这样一种交流当中,在思想的碰撞当中,就诞生出了伟大的东西。Ideas Worth Spreading(传播思想,分享生活)。
从2006年起,TED演讲的视频被上传到网上。截至2016年4月,TED官方网站上收录的TED演讲视频已超过2100个,每年逾千万的观众观看TED的视频。2 TED的优势
2.1 开放性:TED的演讲者来自各行各业,他们分享他们的故事和想法,组织者认为,TED可以分享所有人的创新思想。同时,TED具有开放的观众制度,通过网络平台,任何人都能免费下载传播分享视频,甚至,世界各地的粉丝还可以从网上TED总部申请许可证,进行独立的TED组织活动。TED还发起了全球性的翻译计划项目,将视频资源翻译成81种语言向世界各地传播。
2.2 多元性。TED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与社会密切相关的多元性。
2001年,媒体大亨克里斯·安德森买下了TED,他自称“TED的守护人”,并将TED演讲者的领域从原先的技术、娱乐、设计三个领域扩展到了各行各业,邀请了科学家、哲学家、艺术家、探险家、心理学家、语言学家、宗教领袖、慈善家等人加入,致力于使TED成为超越会议性质的世界品牌。TED使全球不同的文化聚集在一起,通过沟通与交流,想受众传递新的思想,也让每个人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受他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激发行动的力量。
2.3 思想性。TED始终坚持非营利性的思想,通过向公众传播积极的、前沿的、创新的思想,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积极发展和变革。尽管每年有上万人申请参加TED,但只有1000人能得到邀请,他们要“有好奇心、创造力,思维开放,有改造世界的热情”。但凡有机会来到TED大会现场作演讲的均有非同寻常的经历,他们要么是某一领域的佼佼者,要么是某一新兴领域的开创人,要么是做出了某些足以给社会带来改观的创举。TED满足了公众内心对于思想和文化的渴望。
2.4 情感性。纵观TED的演讲者,并不是主要依靠知识点作为主要引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导,并不采用枯燥的说教,而是积极主动的经验分享。针对演讲者最重要的是达到那个人心而不是卖弄聪明,展示才华,为了提高演讲的整体效果,TED对演讲时间进行了规定,要求演讲不能超过18分钟,这种方式使得演讲者必须将自己要表达的内容提炼精华,剔除糟粕,用“18分钟改变世界”。因为演讲者都是站在分享自身经历的角度去讲述,从而增加了其感染力。3 将TED引进高校课堂改革的可行性
TED Talk近年被越来越多的中外老师作为教学素材使用到学校课堂中来,不仅在于其话题的时效性及受众群体的广泛性,还在于其起着一个重要的文化传播使者的角色以及其在发展学生独立批判性思维方面所起的有效性。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多媒体教学也成为日常学习中十分重要的领域。网络上有极其丰富的资源,对课堂教学内容是极大的补充。而TED在内容上的优势及对观众的吸引力已经是毋庸置疑的。根据主题,稍加选择,即可作为非常好的课堂教学内容。
在中国,将TED引入课堂基本是集中在英语教学应用中。但TED进入课堂,其优势不能仅仅局限在对语言的应用,他在延伸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眼界,潜移默化,提高学习质量,分享多种观点,提升综合素质,提供演讲实例,培养演讲能力方面,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因此,将TED纳入学生日常教学计划中,既有可行性也有必要性。4 TED与高校课堂结合的方式
以深化课堂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实现学院科学发展和内涵发展为目标,以更新教育观念,丰富学生选修课为突破口,引进TED精选内容,按照“教师引导、视频分享、拓展讨论”的课堂模式,在准确把握有效教学核心理念的前提下,创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将TED大讲堂作为学生选修课程,计入学分。利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丰富学生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体可从实现以下几个目标入手:①总目标:利用多媒体技术,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将TED视频引入日常教学,作为学生选修课程内容,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②教师目标:建设一支优秀的讲演教师队伍,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实现教师角色从知识的灌输着变成引导者和学习的参与者。③学生目标:通过接触时代前沿的思想观念,开拓思想,提升素质。④课程目标:探索“教师引导、视频分享、拓展讨论”的课堂模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造学习方式。作者单位:广东东软学院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