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游戏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时间:2019-05-15 04:36: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间游戏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间游戏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第一篇:民间游戏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民间游戏应用于幼儿教学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民间游戏是人们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加工而形成的,具有浓烈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能满足不同年龄、性别和不同性格的儿童的要求,深受儿童喜爱。它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扬和发展,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已成为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游戏承载了民族传统文化,对儿童群体发展和个体成长特别是社会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民间游戏从它的载体到它所表达的人文精神正濒临失传与流散的情况,幼儿园更是对这种重要的文化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不够。本文从民间游戏传承伟大民族精神的价值、民间游戏促进新课程改革的意义、民间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要三方面阐述了幼儿园实施民间游戏的意义,旨在培养具有民族文化素养、社会性发展全面的人。我们筛选、整理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对幼儿的发展有正面影响的、优秀的民间游戏,作为我们实施的游戏内容,将其与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和幼儿的一日生活整合起来,实现教师与幼儿、与课程的共同发展、共同成长。在民间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我们遵循幼儿教育规律,遵照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多种教育理论,从进行一系列地挖掘“加工”(收集——分类——改编——创新)、教育教学方面的措施、方法、家长合作等方面实施民间游戏的开展,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使幼儿充分感受民间游戏的无穷魅力,从而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亲社会性、爱家乡的情感等社会性的发展,同时也传承了民族文化的精神。

一、课题的提出

(一)民间游戏传承伟大民族精神的价值。民间游戏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流传和发展,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所蕴含着的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民间气质和文化素养非常浓厚,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方性,它是由劳动人民自发创编,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喜闻乐见的活动,反映着中华民族所共有的、习尚的行为、思维、感情和交流的模式。为了弘扬祖国的民族文化,应挖掘民间游戏的精华为培养幼儿所用。因此,我园开展民间游戏活动,旨在让幼儿于游戏中潜移默化地秉承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艺术,培养爱国主义、爱家乡的情感,使优秀的地方民间游戏所蕴涵的民族精神传承下去。

(二)民间游戏促进新课程改革的意义。新《纲要》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可见,游戏是幼儿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孩子童年的欢乐、自由和权利的象征。与其他形式的游戏相比,民间游戏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游戏开展的随机性,形式多样性、灵活多变性,内容的丰富性、取材方面性。它简单易学,不受场地、人数、幼儿接收能力差异的限制,三五成群就可以进行,为幼儿提供良好的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民间游戏将传统文化与儿童的现实生活状态相连,是幼儿园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幼儿园对民间游戏的利用相当有限。而幼儿园现存课程体系存在的内在缺陷又使其对民间游戏的接纳和融合成为必需。因此,我园在《纲要》精神的指导下将民间游戏纳入到我们的园本课程,科学地运用到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继续研究它,就是要对民间游戏进行进一步的开发、改编、挖掘它的教育潜能,让他继续为幼儿教育服务。为此,从2007年开始,我园就收集安全、健康、适合幼儿园教学的民间游戏数百个,并有机地融入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并根据年龄段分配到班级去实施。其中有些游戏的儿歌韵律朗朗上口,趣味性十足,与游戏的动作结合起来,深受幼儿的喜爱。

(三)民间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家长们不惜重金为子女购买各种高档玩具,幼儿虽然获得了广泛的信息,但也给孩子们带来的负面效应:

1、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受到限制;

2、幼儿的积极主动性不能充分发挥;

3、缺少了在多维的人际关系中成长的环境;

4、缺乏锻炼,身体素质越来越差。而如今的孩子恰恰需要一个健康的体魄,需要具有良好的社会交往、协调组织、合作竞争等素质的培养,因为他们长大后面临的是激烈的社会竞争,工作、学习、精神压力都很重,没有一个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怎么来融入社会、参与竞争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玩是幼儿的天性” “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皮亚杰说过:“儿童游戏包含着大千世界的一种缩影。这种游戏中的微型世界反映了由一系列约定俗成的社会规则所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 可见,游戏是我们向孩子进行社会化教育的重要途径。而民间游戏符合幼儿好学、好动、好模仿的心理特点,对幼儿来说易学、易会、易传、方便有趣,可以说它给幼儿提供了回归自然、一展童贞的天地,幼儿可以尽情的享受自然赋予的恩惠,民间游戏中通过游戏中的想象、探索,身心在欢乐和喜悦中发展起来。特别是游戏规则中所蕴含着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社会性教育价值,是现代游戏及一些高档玩具所不能比拟的,孩子们在一次次的反复感受、实践中,他们的社会道德知识、道德行为、道德情感等社会性的发展不断得到扩大、巩固、升华,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概念界定、研究目标及理论依据

(一)概念界定 1.民间游戏:是由劳动人民自发创编,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喜闻乐见的活动,反映中华民族共有的、习尚的行为、思维、感情和交流模式的游戏活动。

2.幼儿民间游戏:是由劳动人民改编的、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乐于被儿童所接受的、富有浓厚趣味性和娱乐性的儿童游戏活动。

3.课题的界定:《民间游戏 实践研究》,就是在对幼儿民间游戏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以游戏理论为指导,对幼儿民间游戏进行搜集、整理分类、改编与创新,并对幼儿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等方面进行研究。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皮亚杰开拓了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考察儿童游戏的新途径,他强调活动的重要性,强调儿童游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结构,强调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这些理论对我们研究幼儿民间游戏有很大启发。

2.陈鹤琴教育思想理论的启示:

教育家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以儿童为学习主体的思想及一个“活”字,一个“做”字,使儿童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幼儿民间游戏正是以幼儿为主体,在灵活多变的游戏中动手、动脑、动口,亲自实践,让其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与成长的快乐。

(三)研究目标

1.搜集本地民间游戏,并进行分类改编和创新。2.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通过民间游戏的应用,促进幼儿在体能、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3.提高教师的素质: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游戏指导水平和教科研素质。

(四)研究对象: 小、中、大班全体幼儿。

(五)研究内容

1.民间游戏的收集、整理与改编

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本地区的民间游戏,整理出适合在幼儿园开展的幼儿民间游戏,通过比对各年龄段发展目标,将整理出的民间游戏写出具体实施的方案,对民间游戏中不适应或不合理的部分进行改编。了解民间游戏与幼儿民间游戏的特点及幼儿园中民间活动的多样性和可行性。注重掌握幼儿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充分挖掘幼儿民间游戏的有利性。

2.民间游戏的创新

考虑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在现在幼儿教育上充分的体现,还需要不断变化的实践操作,不断深入探究创新使其发扬光大。

(1)游戏器材的创新

游戏器材的简陋既是民间游戏的一大优点,也是现在开展民间游戏的一大缺点,为吸引幼儿参与民间游戏,我们要从孩子们喜欢新奇的、色彩鲜艳的玩具这一特点出发,尽可能让有关的民间游戏器具富有新意。

同时一些好的民间游戏器材可以开发出各种不同的游戏,如树枝、螺蛳壳、贝壳等。我们可以运用陈鹤琴的“活”玩具思想来使其成为真正受幼儿欢迎的好玩具。

(2)游戏规则、玩法的创新

民间游戏大多使规则游戏,而幼儿玩规则游戏的年龄高峰期在7—11岁,而幼儿园的孩子在7岁一下,如何使其会玩民间游戏,爱玩民间游戏,我们就要从改变其游戏规则开始,从减低难度等角度去思考如动作从简到繁、从低难度到高难度,循序渐进的进行。(3)游戏童谣的创新 本地区民间童谣具有其独特的韵律与韵味,反映着淮河水乡的乡土人情。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的发展,乡土歌谣资源在慢慢地消失。本课题在发现其价值内涵丰富,对幼儿的各发面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的同时,也发现有些童谣表现的主题低俗已不符合现代的幼儿。对于好玩的民间游戏,为了幼儿能更好的记忆,使游戏和童谣更好的结合,我们尝试着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童谣的创编。

3.民间游戏与幼儿课程的整合研究

民间游戏具有生活的气息,风格各异。它具有多样性,手指游戏、体育游戏、民间童谣、顺口溜等,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它体现随意性,游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及空隙间被孩子们所利用;它富有科学性,促进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此类游戏的开展,不仅发展了孩子的语言能力,更使孩子了解一些民族风俗习惯,弘扬了民族文化,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课程园本化是我们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目标,如何利用民间游戏资源,构建自己的园本课程是本课题的一个研究重点。

理性思考在运用和组织民间游戏时能结合本土地域及游戏本身特点,为幼儿选择更适合的民间游戏活动。初步建立一个适合小、中、大班开展的园本课程。充分挖掘民间游戏资源,提高资源的教育实效和时效,是园本课程的构建真正起到适应和促进本地区幼儿发展的最大作用,让幼儿、课程与本土资源真正互动起来。

(六)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幼儿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主动的学习者和探索者,教师在游戏中应充分发扬民主,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在游戏中要尊重幼儿的愿望,关注幼儿的表现,热闹感幼儿成为真正的主人。2.实践性原则:幼儿在实践游戏中,强调在“玩”中学,可通过游戏这一方式独立地了解事物,间接体验事物,从而达到对某一问题有目的的吸引与了解。

3.愉悦性原则:幼儿民间游戏必须富有游戏感,能被幼儿接受、娱乐性强、生动、对幼儿某方面有促进作用。在游戏的设计与选择上,力求符合当今幼儿的时代特点,结合本土实际,让幼儿在游戏中玩有所乐,玩有所学,尽可能让幼儿在愉悦、活力、平和的氛围下享受游戏的喜悦。

(七)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在动态的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的自然条件下进行本课题的实践研究。虽然在幼儿园教育中施加开展民间游戏活动的因素,但对幼儿教育的其它因素均不加以严格的控制,以研究幼儿开展民间游戏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和方法。

2.调查法

通过家长或其他熟悉被查幼儿的人,了解幼儿的身体素质发展水平、心理发展水平、智力发展水平,通过对教师的的调查了解教师的专业成长情况,也可以用问卷的方式,请家长或教师在问卷上作书面回答。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幼儿在各种体育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其动作、表情、言行等,分析幼儿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在观察法的使用前进行观察记录的培训指导。根据研究的目的选择日记法、传记法或其他观察方法。

3.个案研究法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对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我们一般采用个人调查法,即对教育过程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和问题调查,即对某个教育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4.文献法 文献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体育方面的研究前人已做过很多研究,我们只有使用文献法,了解这些过去的研究,才能使我们现在的幼儿快乐体育的实践研究不走弯路、死路。

四、研究的主要步骤

1.准备阶段(2007年8月——2007年12月)制订实施方案,组织制度、建立课题组,明确分工任务,进行本地民间游戏的收集与初步的整理。

2.实施阶段(2008年1月——2008年12月)在实践中,发动教师对自己开展的民间游戏活动进行总结,并开展交流活动,以民间游戏方案汇编的形式呈现初期民间游戏园本课程。

3.总结阶段(2009年1月——2009年8月)对幼儿的各项发展指标进行多元评价,对收集和教师自编的民间游戏进行系统的分类和进程化编排。在实践中运用行动研究法,对各年龄段的儿童所喜欢的民间游戏进行系统而科学的整理。并将实践中积累的民间玩具制作整理出汇编成经验总集。

五、具体实施民间游戏源远流长,资源丰富,是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教师通过有效的途径,多样的教育形式和方法,积极利用家长资源来努力实现民间游戏的社会性价值,让幼儿通过民间游戏中的想象、探索,让幼儿在充满趣味的游戏中使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地发展。(如图)

(一)对民间游戏进行挖掘“加工”,实践“收集——分类——改编——创新”的途径。收集——民间游戏种类多样,有适合各种年龄层次人员玩耍的游戏。我们通过教师、家长向社会广泛了解搜集各类民间游戏,我们本着“安全、健康、使用”的原则,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进行筛选、整理,从收集一百多个民间游戏中筛选、整理出适合我们幼儿园开展的内容60个。分类——民间游戏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灵活多变。按照民间游戏的内容我们将其分为体育游戏类、益智游戏类、语言游戏类。体育游戏类26个,如跳房、木头人、滚铁环、二人三足等,这类游戏可以提高幼儿运动技能,增强体育锻炼能力,有益于身体发育;益智类游戏10个,如翻绳、挑排、司令和小兵、走棋子等,这类游戏可以让幼儿既动手又动脑,增强大脑智力开发和潜能激发;语言娱乐类游戏12个,如拍手游戏、抄黄豆等,这些都伴有儿歌,让幼儿在活动中一问一答,一唱一和,在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中提高对语言的兴趣。民 间 游 戏 的 分 类 体育类游戏、语言类游戏、益智类游戏:《捺水牛背》、《滚铁环》、《摆摆龙船》、《搭“人儿” 》、《打魔拳》、《城门几丈高》、《点指扳扳》、《摸珠儿》、《跳飞机》、《老虎吃小人》。体育类游戏、语言类游戏、益智类游戏:《夹沙包》、《猫抓老鼠》、《切萝卜》、《井字棋》、《布袋乐》、《米字棋 》、《老鹰捉小鸡》、《编花篮》、、《跳竹竿》、《瞎子摸拐子》、《七巧板游戏 》、《我们要请一个人》、《木头人》、《在哪头》、《跳皮筋》、《切西瓜》、《手指歌》、《红灯、绿灯、马上开灯》、《翻绳花》、《金锁银锁》、《锤子、剪刀,布》、炒黄豆》、《变高和变矮》、《拉大锯》、《脚尖脚跟脚尖踢》、《丢手绢》、《猎人、枪、老虎》、《抬花轿》、《堆馒头》 改编——在诸多的民间游戏中,有的内容不健康,有的存在安全隐患,有的脱离孩子的生活,有的需要特定的游戏场地等原因,我们在这些存在问题的民间游戏基础上根据不同年龄进行改编,并加入适宜的新内容,尽最大可能利用各类民间游戏,实施教学,促进幼儿的发展。创新——民间游戏内容丰富、灵活多变,许多民间游戏存在很大的创新空间。我们为幼儿充分提供同伴之间共同游戏、探索的机会,教师作为参与者、引导者积极参与民间游戏活动,鼓励、帮助幼儿进行创新。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尽可能提供幼儿交流、讨论、总结的机会,让幼儿认识到,材料、数量、内容、玩法、规则等都可以变化创新,教师引导、支持幼儿创新,创造新的民间游戏。另外,教师根据民间游戏的特点,尽可能地进行创新,使民间游戏的内容、种类更加丰富,更加适合幼儿园教学。如《跳格子》:格子本来事先在地上画好,但是这些格子是固定的,而我们将布袋摆在地上当格子,这样格子就能灵活变动,更改位子,使原来比较固定的格子活动起来,我们鼓励幼儿尝试用布袋代替格子,摆出各种各样的图案来玩跳格子。这一活动即让幼儿尝试到摆放与折叠的乐趣,又开拓了幼儿的思维空间,将想象力发挥出来。接着,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就是在玩的过程中,不能将脚踏在布袋上。最后,我们引导幼儿将布袋相连使之成为一条长龙,在舞龙的热闹氛围中,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民间艺术带来的乐趣,领略民间艺术的魅力所在。对于孩子们来说,通过这样反复的尝试探索,有助于培养幼儿勇于尝试探索的精神,有助于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使幼儿从中获得发展。学以致用,幼儿还把这些方法用到了更多的游戏中去,创新出更多的新玩法。如:由“捉迷藏”游戏玩法创造出“听音找方向”游戏方法。由“踢毽子”游戏玩法创造出“拍毽子”游戏,可用左手拍,右手拍,左右手交替。也可用肩膀拍,肩膀小手交替拍等。在材料上幼儿也大胆创新,如在“踢珠子”游戏中,幼儿将材料由珠子改为小积木,海洋球或皮球等。幼儿会根据身边现有的一些材料随时创新,改变游戏的玩法。大大地发展了幼儿的创造力,思维更加开阔。

(三)在实施民间游戏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方法。

1、利用集体评价的方式,促成规则意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各类游戏是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手段,开展民间游戏能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规则意识。而许多民间游戏的顺利进行,都取决于幼儿对游戏规则的掌握,如:猫抓老鼠等。只有共同遵守规则,才能齐心协力地完成一种活动。在平时的游戏中,它们的趣味性都会对幼儿产生诱惑,从而破坏某些规则。如何使他们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规则,从新的角度看问题,成为我们和孩子开展游戏时思考的方向。如民间游戏《丢手帕》的规则是:幼儿围成一圈坐在地上,其中一个幼儿在小伙伴的儿歌声中有节奏的绕圈跑,并偷偷地把手帕丢到其中一个小朋友的后面,边上的幼儿不能说出手帕在谁的后面。如果被丢到手帕的幼儿因没有发现自己后面的手帕仍坐在地上,而被丢手帕的小朋友抓住,那么,被抓住的幼儿就要向大家表演一个节目。绝大多数幼儿都能遵守规则,但是,顽皮的幼儿却难以遵守,经常会说出手帕在谁的后面。此时,教师采取集体评价的方式,请大家来评价这种游戏行为,从而促使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使幼儿的规则意识不断得到巩固和扩大。

2、以合作性竞赛形式,促进幼儿交往。同龄孩子集体的相互影响,在孩子成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游戏中,幼儿经常需要扮演角色,角色中的思想、行为、情感、态度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幼儿的思想、行为习惯,从中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会一些好的品质,如团结友爱、协调合作、克服困难、集体主义精神等。因此,教师在设计游戏活动时,尽量选择一些有竞争性质的、合作意识强的活动。如我们经常和孩子开展的游戏“抬轿子”竞赛活动,需要两个人用手搭一座轿子,另一个人就坐在轿子上,然后走到终点,孩子们知道要在游戏中取得胜利,就必须与同伴友好合作、互相帮助,克服困难。在这过程中幼儿逐步增强了合作意识,幼儿的合作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发展,他们体验到了合作的重要和快乐,孩子们更加活泼开朗了。再如游戏“炸碉堡”接力赛,做碉堡的孩子知道要与同伴合作游戏外,他还必须遵守游戏的规则,克服自己的冲动,学会忍耐、等待,与他人轮流游戏。而在接力赛奔跑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互相碰撞的现象,老师就会及时鼓励孩子互相道歉原谅对方。由此可见,民间游戏活动为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机会。

3、给予幼儿对话、协商的机会,发展社会性。《纲要》中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由于幼儿个性有差异,在游戏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不同意见,产生各种矛盾。这就需要进行充分协商,统一意见,协调彼此的行动,达到合作的目的。例如:孩子在玩民间游戏“猫抓老鼠”时,扮演猫和老鼠的幼儿为“老鼠怎样算被抓住'”而争执起来。这个说“他的衣服被老猫碰到了就算抓住”,那个说自己“已经逃出老鼠笼就不算被抓住”。这时,教师让孩子们回到身边,让他们互相讨论商量,制定一个“被抓住”的标准,引导他们统一意见,最后,他们又愉快地玩起了游戏。在游戏中,幼儿平等的关系,使他们有多方面的交流,并且相互影响着,教师指导孩子学习换位思考,使他们真正体会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看自己,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关系,逐渐学会服从人们之间关系的准则,而克服自我中心,形成适应社会需要的社会性行为。正如瑞吉欧教育理念所说的:“儿童是坚强的,他们有能力担当自我成长过程的主角,儿童之间尽管有着一定的差异,但他们都试图通过与别人的对话,互动与协议来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与别人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四)家园合作,鼓励家长参与,促进民间游戏的开展。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在家庭里,我们鼓励家长开展各种民间游戏,怀着愉悦的情感,带着耐心和爱心,去和自己的孩子进行亲密的接触、交流,促进和改善亲子关系,在幼儿与家长心灵的交流中架起一座桥梁。

六、结论

1、经过两年的课题研究,丰富了幼儿园游戏的教育内容,基本实现了实验所设置的各目标。

2、民间游戏对幼儿自信心,良好的道德品质、意志品质、社会认知等社会性发展有显著的、积极的影响,从而更好的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3、在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培养了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充分感受到家乡人民勤劳、朴实的优良传统。

4、在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形成了幼儿园民间游戏教学的方法,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民间文化素养。

八、问题与思考我们对幼儿民间游戏的研究两年多,因而其成果还是初步的,有待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我们在研究实践中体会到,还有待进一步深化研究解决。

1、继续挖掘、整理地方民间游戏资源,深入研究和传播,使之富有更强的生命力。民间游戏在现代化进程中慢慢被人们所淡忘,这就使我们教师在收集资料、学习技能的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在我们前期做过的一个调查中,有许多年轻的家长都把自己以前玩过的民间游戏渐渐淡忘,而且,虽然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许多的民间游戏,但是,要引入到幼儿园中,还不能简单的“拿来主义”还有一个收集、整理与筛选的过程,因为在课题进行中我们发现有很多民间游戏代表了成人的生活和成人的审美取向,体现了成人的思维和成人的情趣,而且有一小部分民间游戏还带有一定的封建迷信思想,所以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合理地、辩证地“扬弃”,选择适合幼儿的,更加为他们所喜欢的,更富生命力的民间游戏。

2、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民间游戏。在诸多的民间游戏中,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教学,有许多内容难度大,不适合幼儿园教学,还需教师要选择恰当的内容,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民间游戏,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对一些难懂的题材等还要经过合理的改写、扩写、缩写和改编、创编,真正适合幼儿园教学。还有部分游戏在开展的时候,有人数的限定,不适合全班开展,所以还要安排分小组进行,这给我们的教学开展带来一定的难度。

3、道具方面运用有限。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些困难。由于有一些民间游戏需要用到较复杂的道具,所以要花费很大的人力物力去做;有时考虑到有的道具通常用了一两次就没有再用到了,资源浪费比较大,因而,比较有趣而且富有传统味的游戏往往会放弃,所以我们选择的民间游戏徒手的教多,游戏显得单一。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在日趋国际化的今天,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将成为促进时代发展的新文化。幼儿民间游戏作为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充分挖掘它的教育资源,以追求最大的教育利益。它的材料是土的,但教育是灵活的;材料是旧的,教育是新的;材料是粗的,教育是细的;材料是廉的,但是它的驾驭价值是最高的。总之,实践证明,民间游戏不但是幼儿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有效活动形态,也是促进教师发展的手段,它将继续成为我们幼儿园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

七、课题研究组织组长:刘荣副组长:宋艳组员:大班、中班、小班的全体教师

八、主要参考文献

1、周 兢 《中国民间游戏》 江苏少年出版社

2、许政涛 《幼儿园游戏与玩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邱学青 《学前儿童游戏》 江苏教育出版社

4、毛美娟、华培 《走向方案教学》 百家出版社

5、王秀玲 《幼儿社会性发展整合课程研究与实践》 宁波出版社

第二篇:幼儿园民间游戏课题研究 结题报告

幼儿园民间游戏课题研究 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美育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当前,将美育教育提升到改善全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高度,是教育观念上的一个新的发展和追求。美育作为陶冶情操、提高境界、开启心智、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一种潜在力量,对于全面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特别是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音乐一般是指世代相传,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音乐。民族音乐,它源于生活,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并且有着丰富多彩、令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有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易于接受的内容。开发并利用乡土音乐资源中有鲜明民族特色,内容健康向上的精品对幼儿进行熏陶教育,可以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永春地处闽南中部,有着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各种传统民间音乐丰富,如:鼓队舞、高甲戏、南音、木偶戏、布袋戏、山歌等。然而,当前幼儿园对具有乡土特色音乐资源的利用较为贫乏,缺乏对周围生活与地方本土音乐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创造,以至许多富有乡土特色的音乐渐渐失去流传„„

因此,我们试图通过以开发利用乡土音乐资源为主线,对弘扬民族文化,萌发幼儿爱国意识,完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践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的教育目标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艺术教育内容,开展有家乡、民间特色的艺术活动,即是有可能的又是现实的。而且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还注重形成园本化音乐课程。

二、理论依据

建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布鲁纳提倡使用发现学习法、陈鹤琴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有关艺术领域的精神。

三、研究目标、内容:

1、挖掘、整理和研究适合学前教育的音乐教育内容。

2、探索民间音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践途径和方法。

3、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有效、操作性强的园本化音乐教材。

四、研究方法

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

五、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3.1-2003.3)

1、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曹冰洁、李晋媛音乐教育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幼儿观。

2、制定课题计划,确定研究小组成员并进行分工。

3、研究小组成员搜集材料并进行研讨。

4、课题组成员共同制定前测的测量指标。

(二)具体实施阶段(2003.4—2005.5)

1、对实验班进行前测。

2、进一步收集有关本地区民间音乐的教育资料,学习许卓娅的音乐教育理论。

3、制定教育目标,根据目标选择活动内容,让幼儿在活动中初步了解并感受本地区的民间音乐。

4、探索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有效教育的手段与方法。

5、针对幼儿水平设计记录表并进行跟踪记录。

6、能大胆运用各种表现形式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7、请高甲戏团、木偶剧团的演员来园表演。

8、建立学园小戏团、木偶团。

(三)总结阶段(2005.5-6)

1、整理成果资料,分析相关数据。

2、汇编成果集(反思记录、活动设计、民间音乐教材、主题活动方案、自编儿歌等)。

3、参加撰写课题报告,课题组研究成果交流。

六、研究成果

第三篇:民间游戏的结题报告

篇一:民间游戏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民间游戏应用于幼儿教学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民间游戏是人们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加工而形成的,具有浓烈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能满足不同年龄、性别和不同性格的儿童的要求,深受儿童喜爱。它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扬和发展,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已成为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游戏承载了民族传统文化,对儿童群体发展和个体成长特别是社会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民间游戏从它的载体到它所表达的人文精神正濒临失传与流散的情况,幼儿园更是对这种重要的文化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不够。本文从民间游戏传承伟大民族精神的价值、民间游戏促进新课程改革的意义、民间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要三方面阐述了幼儿园实施民间游戏的意义,旨在培养具有民族文化素养、社会性发展全面的人。我们筛选、整理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对幼儿的发展有正面影响的、优秀的民间游戏,作为我们实施的游戏内容,将其与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和幼儿的一日生活整合起来,实现教师与幼儿、与课程的共同发展、共同成长。在民间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我们遵循幼儿教育规律,遵照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多种教育理论,从进行一系列地挖掘“加工”(收集——分类——改编——创新)、教育教学方面的措施、方法、家长合作等方面实施民间游戏的开展,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使幼儿充分感受民间游戏的无穷魅力,从而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亲社会性、爱家乡的情感等社会性的发展,同时也传承了民族文化的精神。

一、课题的提出

二、概念界定、研究目标及理论依据

(一)概念界定1.民间游戏:是由劳动人民自发创编,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喜闻乐见的活动,反映中华民族共有的、习尚的行为、思维、感情和交流模式的游戏活动。

2.幼儿民间游戏:是由劳动人民改编的、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乐于被儿童所接受的、富有浓厚趣味性和娱乐性的儿童游戏活动。3.课题的界定:《民间游戏实践研究》,就是在对幼儿民间游戏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以游戏理论为指导,对幼儿民间游戏进行搜集、整理分类、改编与创新,并对幼儿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等方面进行研究。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皮亚杰开拓了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考察儿童游戏的新途径,他强调活动的重要性,强调儿童游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结构,强调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这些理论对我们研究幼儿民间游戏有很大启发。2.陈鹤琴教育思想理论的启示:

教育家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以儿童为学习主体的思想及一个“活”字,一个“做”字,使儿童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幼儿民间游戏正是以幼儿为主体,在灵活多变的游戏中动手、动脑、动口,亲自实践,让其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与成长的快乐。

(三)研究目标

1.搜集本地民间游戏,并进行分类改编和创新。

2.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通过民间游戏的应用,促进幼儿在体能、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3.提高教师的素质: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游戏指导水平和教科研素质。

(四)研究对象:小、中、大班全体幼儿。

(五)研究内容

1.民间游戏的收集、整理与改编

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本地区的民间游戏,整理出适合在幼儿园开展的幼儿民间游戏,通过比对各年龄段发展目标,将整理出的民间游戏写出具体实施的方案,对民间游戏中不适应或不合理的部分进行改编。了解民间游戏与幼儿民间游戏的特点及幼儿园中民间活动的多样性和可行性。注重掌握幼儿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充分挖掘幼儿民间游戏的有利性。2.民间游戏的创新

考虑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在现在幼儿教育上充分的体现,还需要不断变化的实践操作,不断深入探究创新使其发扬光大。(1)游戏器材的创新

游戏器材的简陋既是民间游戏的一大优点,也是现在开展民间游戏的一大缺点,为吸引幼儿参与民间游戏,我们要从孩子们喜欢新奇的、色彩鲜艳的玩具这一特点出发,尽可能让有关的民间游戏器具富有新意。

同时一些好的民间游戏器材可以开发出各种不同的游戏,如树枝、螺蛳壳、贝壳等。我们可以运用陈鹤琴的“活”玩具思想来使其成为真正受幼儿欢迎的好玩具。(2)游戏规则、玩法的创新

民间游戏大多使规则游戏,而幼儿玩规则游戏的年龄高峰期在7—11岁,而幼儿园的孩子在7岁一下,如何使其会玩民间游戏,爱玩民间游戏,我们就要从改变其游戏规则开始,从减低难度等角度去思考如动作从简到繁、从低难度到高难度,循序渐进的进行。(3)游戏童谣的创新篇二:让民间游戏走进校园结题报告

让民间游戏走进校园结题报告

作者单位:诸暨市浣东街道太南完小 作者姓名:黄燕君

联系电话:*** 让民间游戏走进校园

一、研究背景:

关键词:民间游戏 学校孩子

直到上个世纪 90 年代,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民间游戏无处不在。造房子、踢毽子、打弹子、跳牛皮筋、拣五子、撑花线??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滋润着儿时的闲暇时光,有些游戏渗透着孩子们对社会的感受和理解,孩子们无师自通地把社会现象转化为游戏内容,充分体现了民族的智慧、灵感和创造力。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民间游戏正逐渐远离孩子的生活。孩子不再熟悉甚至没有接触过那些曾经给我们的童年带来欢乐的游戏,他们生活在卡通、电脑游戏及现代玩具的时代。面对民间游戏在孩子生活中这种微乎其微的地位,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近年来,民间游戏成为国内讨论和关注的热门课题之一。我国民间游戏在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承演变,一部分因丧失其赖以存活的传统文化根基而归于消亡,但很多游戏则经过时间的洗礼,一直延续传承到今天,是留给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但是,随着社会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民间游戏正逐渐消逝于人们的视野中,呼吁民间游戏重新回到学校和是孩子的生活中来并在孩子中传承与发展是我们小学教师,特别是低段教师的重要任务。然而,在许多小学里,我们的孩子王——低段教师并不熟悉这些游戏的内容和形式,民间游戏尽管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蕴含,但是,民间游戏在学校里的具体应用,大多数小学教师还没有作好开展这一有趣味的游戏形式的准备。我们太南完小,以民间游戏作为突破口,把它引入学校课间活动中,开展了系统的民间游戏教育,把优秀的适宜孩子发展的民间游戏引进到学校游戏中来,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我们将通过几年的实践,让民间游戏在学校里盛行,以促进孩子动手能力、组织能力等多方面发展。

二、研究意义和价值:

游戏是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孩子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游戏是对孩子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民间游戏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肯定与继承,并且符合孩子好动,好学,好模仿的心理特点,民间游戏所独具的特点,促使孩子学会相互协调、合作、学会自己解决人际矛盾,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学会理解和照顾他人等社会性发展的良好品质。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民间游戏资源的搜集

1、平时注意观察孩子自发的游戏,发现有属于民间游戏的内容马上记录。

2、民间游戏发源于民间,散见于民间各地,要求教师深入生活实践、深入民间去学习与挖掘民间游戏的内容。并且利用每位教师身边的关系网,发动自己的亲戚、朋友、邻居等帮助搜集。

3、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教师集体回忆记录。每个人都有过童年的游戏生活,玩过许多民间游戏,大家坐在一起,边回忆边记录边相互补充。采用这种形式不仅能搜集到许多有趣的游戏,而且把老师带回美好的童年生活,使她们获得了愉快的情绪体验。我们将在每个班级推选出一个适合各个年龄段孩子玩耍的游戏,制定出太南完小民间游戏活动资料记录,并在宣传窗中宣传各个游戏的目标、玩法。把民间游戏带进了千家万户。

4、另一方面,我们发动广大家长帮助收集。学校将积极开展以“回忆童年、追忆童趣”为主题的民间传统游戏征集活动,动员家长协助学校收集民间游戏,让他们积极参与到了学校的民间游戏资料收集中来。

(二)、民间游戏的归类及在学校中的有效实施

1、民间益智游戏。七巧板、拼图、猜灯谜、翻绳、走迷宫、跳棋、五子棋、闯关棋等。学校的每个班级都开设出以上其中几个活动区域,让孩子触手可及。拼图和棋艺类游戏将智力活动和娱乐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如在“七巧板”的拼图游戏中,孩子凭着想象,凭着自己已有的一点经验,拼排各种各样的事物。教师可以以游戏伙伴的身份加入到游戏中,创设游戏情境,引导用图形纵横排列,作为厅堂摆设,宴请客人时则可“按图设席,以娱宾客。”另外,七巧板的组成又有利于孩子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孩子在拼图的过程中又发展了想象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2、民间美术游戏。民间美术包括剪纸、折纸、撕纸、编织、民间玩具及废旧物品的合理利用等。民间美术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并且用料简单,便宜实惠,达到了节约资源的目的。所以,教师可以自己收集日常生活中可利用的资源,也可发动孩子及家长一起收集,并保证这些材料安全、无毒、卫生、有一定的潜在制作价值。如剪纸活动的开展,学校组织教师深入开展剪纸艺术活动,要求每个教师用自己的双手,刻画出一幅幅剪纸作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示民间艺术,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中国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通过活动,教师不断提高了自己的艺术素养,为学生积累了艺术经验,更好地开展艺术活动。还结合小学美术教材中的剪纸课更好地实施,并把学生的作品张贴在教室里,既可以美化教室,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民间体育游戏。其包括:跳方格、跳皮筋、跳绳、踢毽子、打沙包、滚铁环、炒黄豆、拖拉玩具、捉迷藏、丢手帕等。孩子的体育主要是身体的外部运动,包括:走、跑、跳、投及身体的平衡与协调等动作。在民间游戏中大部份都有利于孩子基本动作的练习,而单纯的进行体育训练并不一定能引起孩子的兴趣,达不到锻炼的效果。民间体育游戏大多带有简单的情节,角色和简单的玩具材料,使孩子在游戏中情绪高涨。孩子在带有很强的趣味性游戏中,不仅愉悦了孩子的身心,又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许多民间体育游戏,它不受时间、空间、场地、材料和人数的限制,只要有人,就可以三三两两、三五成群地玩起来,并可以随时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调整和重新组合。例如:一个人时可以自己玩踢毽子、跳房子等游戏;两个人时可以翻绳、捉迷藏的游戏;人再多时可以玩挤油渣、老鹰捉小鸡,丢手绢、跳皮筋就更有意思了。这些游戏可以在班队课、课外活动课和体育课中加以实施,我相信一定会受到老师和孩子的喜欢。

4、民间童谣说唱游戏。童谣有着很长的历史,流传于民间的童谣更易为孩子接受。孩子感兴趣于童谣那朗朗上口的韵律感和生活化的语言。童谣有一定的韵律节奏,而且童谣的语言更接近口语化,生活化,易为孩子接受。童谣大多来自于现实生活和劳动。如:“小老鼠上灯台”的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咕噜咕噜滚下来。”教师在进行游戏教学时,可以把说唱表演性很强的游戏融入到活动之中。童谣中带有简单的情节,教师进一步引导孩子发挥想象小老鼠偷油吃的样子,并引导孩子进行模仿和表演。这样,满足了孩子的表演天性,发挥了孩子的想象力,使孩子的主动积极性得到很好的发挥。

四、研究的预期目标

用民间游戏培养孩子的各种品质。

1、民间游戏有助于孩子身体素质的培养。

2、民间游戏有利于孩子合作精神的培养。

3、民间游戏有利于孩子积极情感体验的培养。

4、民间游戏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五、研究的过程和具体的实施措施

(一)、民间游戏资源的搜集

1、平时注意观察孩子自发的游戏,发现有属于民间游戏的内容马上记录。

2、民间游戏发源于民间,散见于民间各地,要求教师深入生活实践、深入民间去学习与挖掘民间游戏的内容。并且利用每位教师身边的关系网,发动自己的亲戚、朋友、邻居等帮助搜集。

3、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教师集体回忆记录。每个人都有过童年的游戏生活,玩过许多民间游戏,大家坐在一起,边回忆边记录边相互补充。采用这种形式不仅能搜集到许多有趣的游戏,而且把老师带回美好的童年生活,使她们获得了愉快的情绪体验。我们将在每个班级推选出一个适合各个年龄段孩子玩耍的游戏,制定出太南完小民间游戏活动资料记录,并在宣传窗中宣传各个游戏的目标、玩法。把民间游戏带进了千家万户。

4、另一方面,我们发动广大家长帮助收集。学校将积极开展以“回忆童年、追忆童趣”为主题的民间传统游戏征集活动,动员家长协助学校收集民间游戏,让他们积极参与到了学校的民间游戏资料收集中来。

(二)、民间游戏的归类及在学校中的有效实施

1、民间益智游戏。七巧板、拼图、猜灯谜、翻绳、走迷宫、跳棋、五子棋、闯关棋等。学校的每个班级都开设出以上其中几个活动区域,让孩子触手可及。拼图和棋艺类游戏将智力活动和娱乐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如在“七巧板”的拼图游戏中,孩子凭着想象,凭着自己已有的一点经验,拼排各种各样的事物。教师可以以游戏伙伴的身份加入到游戏中,创设游戏情境,引导用图形纵横排列,作为厅堂摆设,宴请客人时则可“按图设席,以娱宾客。”另外,七巧板的组成又有利于孩子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孩子在拼图的过程中又发展了想象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2、民间美术游戏。民间美术包括剪纸、折纸、撕纸、编织、民间玩具及废旧物品的合理利用等。民间美术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并且用料简单,便宜实惠,达到了节约资源的目的。所以,教师可以自己收集日常生活中可利用的资源,也可发动孩子及家长一起收集,并保证这些材料安全、无毒、卫生、有一定的潜在制作价值。如剪纸活动的开展,学校组织教师深入开展剪纸艺术活动,要求每个教师用自己的双手,刻画出一幅幅剪纸作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示民间艺术,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中国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通过活动,教师不断提高了自己的艺术素养,为学生积累了艺术经验,更好地开展艺术活动。还结合小学美术教材中的剪纸课更好地实施,并把学生的作品张贴在教室里,既可以美化教室,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民间体育游戏。其包括:跳方格、跳皮筋、跳绳、踢毽子、打沙包、滚铁环、炒黄豆、拖拉玩具、捉迷藏、丢手帕等。孩子的体育主要是身体的外部运动,包括:走、跑、跳、投及身体的平衡与协调等动作。在民间游戏中大部份都有利于孩子基本动作的练习,而单纯的进行体育训练并不一定能引起孩子的兴趣,达不到锻炼的效果。民间体育游戏大多带有简单的情节,角色和简单的玩具材料,使孩子在游戏中情绪高涨。孩子在带有很强的趣味性游篇三: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运用的研究结题报告 《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运用的研究》 结题报告

河南省桐柏县幼儿园

内容提要:优秀的民间传统游戏是劳动人民生活经验的积累,也是优秀教育智慧的结晶,它赋予了鲜明的区域特点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可是,由于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许多民间游戏被教师和家长所忽视,导致了民间游戏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为此,我们对民间游戏进行了开发、创编,挖掘它的教育娱乐潜能,让它继续为幼儿教育服务。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优秀的民间传统游戏是劳动人民生活经验的积累,也是优秀教育智慧的结晶,它赋予了鲜明的区域特点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但是,随着社会发展,高科技的电子玩具的出现,使许多民间的乡土游戏随之悄然流逝。许多生动有趣的民间游戏逐渐退出了孩子的生活,不再为幼儿所熟悉,如“老鹰抓小鸡”、“跳竹竿”、“石头剪子布”和“金锁和银锁”等。这些游戏,往往来源于人们的现实生活,贴近幼儿,非常适合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可是,由于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许多民间游戏被教师和家长所忽视,导致了民间游戏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对幼儿游戏提出了新的要求,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要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发展幼儿的多种功能,寓教于乐。但广大幼儿教师由于时间、精力和水平的限制苦于编游戏难,而现有的游戏又大多内容单调不能适应现代幼儿发展的需要。而经济实惠、简便易行的民间游戏正是这一空白的填补者,并有以下的突出优点:一是民间游戏具有易学、易会、易传的特点;二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轻松活泼、节奏明快、语言朗朗上口;三是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和简便性,一般不受时间、空间、人数、年龄等条件的限制;四是民间游戏的玩具材料十分简便,便于老师制作,甚至不花钱也能开展幼儿民间游戏。为此,研究它就是要对民间游戏进行开发、改编、挖掘它的教育娱乐潜能,让它继续为幼儿教育服务。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通过对适合幼儿发展的民间游戏的搜集、开发、改编、创新及实

验研究,从而达到培养幼儿乐于参加游戏的习惯,锻炼幼儿体质,增强各器官功能,开发智力,增进友谊的目的,使更多完整的民间游戏可供幼儿园教师参考使用。

三、课题的界定

所谓“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运用的研究”就是以民间游戏调查、收集的游戏理论为基础,将民间游戏改变或创编成适合当今幼儿发展的游戏。

四、研究的内容

1.对民间游戏的搜集、整理、分类的研究;2.对民间游戏进行改编和创新的研究;3.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运用的研究。

五、研究重点及预计突破的难点

采用“求新与求活”的策略,把留存在民间的乡土游戏引入到幼

儿园的游戏活动中,让民间游戏的价值得到很好的拓展。补充和丰富幼儿园的游戏活动。本课题将在理论和专家的指导下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民间游戏 的搜集、整理与分类;民间游戏的改编与创新;民间游戏的运用。

六、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园大二班、大三班、中一班、中二班、中三班、小二班三个年龄段共六个班级全体幼儿及家长。2.研究方法

①调查法:采用访谈法等对民间游戏的种类进行调查。

②文献法:本研究将搜集大量的有关民间游戏的书刊来丰富民间 游戏的种类。

③行动研究法: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后及时诊断,并提 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分析、反思幼儿行为的产生及背后原因,不断调整指导策略解决问题。

④观察法:教师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记录,分析和了解幼 儿的想法、看法和做法。3.研究步骤: 课题实施周期:2008年1月——2009年6月(1)准备阶段(2008年1月——2008年4月)①理论学习、召开座谈会、更新教育观念,使本课题组成员明确 教研意义。

②本地区民间游戏开展情况的调查、座谈、收集分析相关资料。③收集、制作民间游戏所需的器械、材料等。(2)实施阶段(2008年5月——2009年4月)①把收集、筛选、整理得到的民间游戏,充实到课程的内容和一 日活动中去。

②对民间游戏进行设计、改编、创新和运用。(3)总结阶段(2009年5月——2009年6月)①汇编《桐柏县幼儿园民间游戏集》。

②整理民间游戏开展过程中典型游戏方案、案例,形成专集。③撰写研究报告。

七、民间游戏研究的成果

(一)民间游戏的搜集与运用 1.收集民间游戏。课题组成员深入到各乡镇、村和县城,对民间游戏进行社会调查,对家长发放民间游戏家长问卷。此项工作,得到了广大社区和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共收回社会调查140份、问卷调查130份。我们还通过书籍、网络等渠道不断来搜集一些优秀的民间游戏,不断充实和丰富我们的民间游戏内容。2.创编民间游戏。课题组成员通过研究和初步的设想,将这些收

集来的资料进行分类汇总,形成了初步的各年龄段游戏方案,并结合本园实际,不断的修改和完善搜集,大胆进行创编,使民间游戏充分发挥了其教育价值。3.运用民间游戏。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收集来的民间游戏,一定要经过大家的实践操作,才能知道是否符合幼儿,是否对幼儿的成长对教师的发展有帮助。所以在课题研究中,我们重点做好这一环节,将初步形成的各年龄班民间游戏内容在各年龄班推广使用,融合到了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我们具体做了以下工作:①各班依据各年龄段幼儿特点,考虑本班幼儿实际发展情况和季节等因素,制定本班民间游戏活动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教师注意对实践资料的收集,如:开展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运用的研究案例分析、谈体会和反思等等。这些材料的收集,既为教师研究经验总结提供了实践依据,又为形成我园开展民间游戏的游戏活动方案提供了第一手的实践资料。原有的各年龄班民间游戏内容,在一定的程度上存在着不足,通过一阶段的实施后,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一起商讨,现正在进一步的实施研究中。为了更好的组织幼儿开展民间游戏,我们教师亲自参加民间游戏,和幼儿一起玩、体会游戏的乐趣,也为指导幼儿开展游戏奠定了基础。②在研究内容“利用自然资源开展民间游戏的研究”这方面,为了推动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我们利用自然资源创设活动室,如:稻草绳、稻草、山野草造型,民间工艺,鞋垫、壁挂、鱼、旧草帽、布、麻绳等使活动室充满了乡土气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另外,利用废旧材料自制游戏器材,各班教师都能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中的自然资源,加以改造、创新,并很好的运用到一日的游戏活动中;利用集体游戏和分组游戏等活动,丰富幼儿的游戏器材,从而使教师形成了一些自制游戏器材的经验。③结合研究内容,各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课题组成员开展了有关课题内容的方案设计和研讨,初步形成了一些适合年龄班推广的比较成熟的游戏方案。

第四篇:《幼儿礼仪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幼儿礼仪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上杭县城西幼儿园课题实验组 温浏英

内容提要:传承礼仪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需要,养成礼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开展礼仪启蒙教育是推进幼儿素质教育的需要。开展礼仪教育应优化教育环境,营造文明礼貌的良好氛围;注重言传身教,树立文明礼貌的行为榜样;在教学中渗透,丰富礼仪认知;开展实践活动,内化礼仪品质;家园互动教育,养成幼儿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礼仪教育,使幼儿在学习生活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幼儿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幼儿园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幼儿教育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育策略,礼仪行为

本课题从2009年9月申报,11月由市教育局批准立项、开始课题实施,于2012年11月结题,顺利完成了为期三年的课题实验研究。三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我园积极开展幼儿文明礼仪教育,课题组老师团结协作,扎实研究,深入推进,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研究成果,形成了具有我园特色又系统规范的礼仪教育,受到了家长,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

一、课题背景

我国自古素有“礼仪之邦、文明古国”的美称,礼仪文化源远流长,从最初的原始起源到保守礼仪的形成、革新和衰落,再到现代礼仪的形成与发展,它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从零散到完整的渐进过程,形成如今的中华礼仪。中国教育史上,统治者、思想家、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儿童早期礼仪教育。在课程设置中充分体现“礼”的主导地位。孔子规定弟子学习礼、乐、射、御、书、数。他指出:“不学礼,无以立。”在中国历史上沿用了以前多年的科举教材四书五经中,礼仪占有重要地位。有学者认为:用礼仪教育打造儒雅公民。有的认为:礼仪教育的核心是学会尊重,礼仪素质集中体现在人的言谈和行为上。

礼仪美德是立身处世的基本要素,也是个体文明的重要体现,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有助于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尤其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于是,我们确定以礼仪教育为突破口开展礼仪教育专题研究,力图通过此项专题研究,有针对性地对全园幼儿进行生活礼仪、交往礼仪、学习礼仪和公共场所礼仪教育,让幼儿从小养成遵循行为准则和交往规范的良好行为习惯。

基于以上的学习与考虑,我园于2009年10月申报了《幼儿礼仪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市级课题。

二、课题界定

礼仪是一种律己、敬人的行为规范,也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你不学礼,就没法在社会中立身,新世纪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学前期的幼儿,可塑性强,是文明礼仪习惯养成启蒙教育的最佳时期。亚里士多德说过“幼年时形成的习惯可以改变一生”。对幼儿进行卓有成效的礼仪启蒙教育,促进幼儿道德品质的发展,对幼儿今后的学习乃至整个人生都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目前,教学理论界对礼仪教育的研究与实验已取得了不少成果,发表了一些研究性论文,但对幼儿礼仪教育的研究与实验却很少,认真探讨这一课题,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和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专业发展,对促进幼儿礼仪教育改革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课题针对目前幼儿礼仪教育的现状和幼儿礼仪行为的实际情况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展开研究,通过开展《幼儿礼仪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对幼儿礼仪教育进行一些探索并力争在幼儿礼仪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方面取得一批研究成果,以促进幼儿礼仪教育和谐、全面发展。

三、研究的要义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转变教师观念,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

2、研究幼儿礼仪教育的适宜目标与内容,培养不同年龄阶段幼儿文明行为习惯的途径、方法,提高教师组织礼仪教育教学活动能力。

3、培养幼儿遵循行为准则和交往规范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建立礼仪课程管理体系(相关制度的确立),保证课题实施扎实有序、有效地开展。

2、幼儿园礼仪教育教学目标、内容适宜性研究。

3、组织幼儿礼仪教育教学活动指导策略研究。

4、日常生活中幼儿礼仪教育的指导策略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礼仪教育之前,每个班的教师发放调查表或利用家访、入园接待等机会调查幼儿的礼仪教育情况。

2、观察法:教师结合幼儿来园、离园、一日生活活动、学习活动、游戏和户外活动的时间,有意识地观察幼儿的文明礼貌及行为习惯,及时记录,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策略。

3、榜样示范法:教师、幼儿家长成为幼儿礼仪教育的楷模,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4、游戏法:教师在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的过程中,利用创设的情景使幼儿身临其境,在角色游戏、表演游戏中懂得礼仪、学习礼仪,实践礼仪。

5、实践体验法:幼儿在幼儿园、家庭、社会公共场所中自觉地运用礼仪知识,在实践中学礼、知礼、懂礼、用礼。

此外,运用个案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辅之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

1、全面整合原则:

我园礼仪课题研究与园本课程建设相结合,与幼儿园园本文化建设相结合;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保守礼仪教育精髓,又要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研究效果。

2、生活性原则

充分体现“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发展;教育即生活,在发展中生活”的课程理念。强调生活中的养成教育,强调幼儿在礼仪文化氛围中,自然习得礼仪习惯,学习礼仪规范、提高礼仪素质。

3、尊重性原则

研究过程中,充分尊重幼儿发展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尊重每一个幼儿、每一个家庭的文化背景;尊重每一位教师和家长在教育实践中的努力和发明。

4、实践性原则

第一、教育目标“小一点”

在为幼儿园的幼儿设计礼仪教育活动时,要充分尊重小朋友的身心发展规律,确定合适的活动目标,切忌贪多(内容多)、贪深(幼儿理解困难的礼仪)

第二、教育内容“近一点”

活动的内容涉及个人生活、家庭邻里、幼儿园、社会等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基本礼节,如教育主题活动:在幼儿园、在家里、在公园、在超市、在游乐场、在医院。

第三、养成习惯“实一点”

让幼儿从用好礼貌基本用语、用好体态用语等基本礼仪行为开始。

5、多元互动性原则

互动是课程实施、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战略。强调教师和家长一起营造文明和谐的礼仪文化氛围,在与幼儿一起生活中积极地影响幼儿,幼儿在与同伴、环境、成人良性互动中健康生长。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2月):包括课题申报、课题学习、做好课题前测、制定研究方案等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2010年1月---2012年6月):组织幼儿开展礼仪教育活动,开展礼仪教育课题研讨活动,收集整理礼仪教育资料,构建礼仪园本课程。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1月):对课题成果进行总结、评估、交流、表彰。

四、研究过程

(一)加强课题的领导,营造良好的礼仪教育氛围

1.加强领导,建立课题组织机构

我园成立了以园长为组长,教研副园长为副组长,各级骨干教师为课题组成员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制定了课题实施方案。

2.广泛动员,加大课题宣传力度

自课题立项以来,我们进行了全面动员,在全园师生和家长中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明确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形成共识。形成了幼儿园、家庭、社会为一体的文明礼仪教育网络,达到了教育的同步性、一致性和整体性。

(二)改善办园设施,创设协调的礼仪教育环境

近年来,我们在资金与人手异常困难的情况下,采用自己挤一点,向上级要一点,对供货商和工程队欠一点的做法,总投入40余万元对园舍进行整修和改造,并添置与更新设施设备,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积极改善办园条件,为课题的开展提供物质保障。

(1)外部环境方面:教学楼重新刷新了墙面、更换了窗户、搭建了铁皮房,操场重新铺设地板砖等。

(2)设施设备方面:幼儿活动设施——添置了足够的桌面玩具、户外活动玩具、区域游戏材料;教学活动设施——添置了三台简易多媒体,三台电脑,两架钢琴。这些教学设施的改善,为全面开展课题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积极营造和谐优美的校园物质环境,努力让校园每一处都成为教育的场所,使每一堵墙都发挥潜在的教育作用,无声地、静态地传递着不同场合的文明礼仪知识,为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提供环境支撑。

(三)狠抓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礼仪教育水平

要实施科研兴园,更好地做好课题实验研究工作,必须拥有一支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课题组成员加强培训,提高科研水平。因此,我园采取多种方式培训教师。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把握研究方向

在课题实施之前,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思想,如学习《校园礼仪》、《金正昆礼仪》、《好习惯、好性格》、《教师文明礼仪规范》、《幼儿文明礼仪规范》、《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希望通过学习,让理论来指导实践,融礼仪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使课题研究的方向更加明确,理论依据更加充分。

2.加强外出培训学习,开拓教师视野

近年来,我园共组织教师二十多人次分别到广州、泉州、福州、厦门、武夷山等地学习、观摩,通过“走出去”开拓教师眼界,拓展课改思路。同时,为了提高外出学习的实效性,我园采取了外出教师回园反馈、上汇报课等形式向没有外出学习的教师进行二级培训,并组织全体教师根据反馈记录或看带回的VCD上模拟课,根据我园实际在本班开展尝试和研究。这样,使所有教师都能学习到外面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充分发挥了外出学习的实效性,提高了教师的科研实践能力。

3.倡导“文明礼仪,教师先行”

我们努力把“以德为先,全面发展,养正品行,终身受益”的理念转化为教师自觉的行动,让教师树立职业的责任感、成就感。因此,文明礼仪教育,我们注重从园本培训做起,教师先行一步。

(1)倾听讲座,参与培训。

(2)观摩研讨,学习交流。

(四)注重引导实践,开展丰富的礼仪教育活动

1.重抓四项工作

(1)抓晨间接待工作。我们设立了“晨间礼仪岗”,每天早上由保安、值日教师和四位小朋友“站岗”,向来园的小朋友、老师和家长问好。

(2)抓情景教育。通过故事表演、儿歌表演、角色游戏、音乐游戏等使幼儿从情感上懂得礼仪行为的意义。

(3)抓区角活动的开展。通过娃娃家、建构区、益智区等区角活动培养了幼儿间的合作、谦让、协商的能力。

(4)抓一日生活环节教育。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处处渗透幼儿礼仪教育,并注重了随机教育。

2.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1)比赛活动。如:唱礼仪歌曲、念礼仪儿歌、讲礼仪故事、经典诵读比赛等。

(2)评比活动。如:每周的文明宝宝评比活动,每月的文明宝宝和文明班级评比活动。每学期的文明教师、文明家长、文明幼儿等评比活动。

(3)国旗下礼仪活动。每周一的升期活动,除了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外,还对上周各班的文明之星进行表彰,披上授带,并鼓励全园幼儿向他们学习。

(4)节日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妇女节、劳动节、教师节、国庆节、“六一”儿童节等节日,对幼儿进行了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集体的教育,激发幼儿爱的情感,学会关爱、孝敬和感恩。

(5)“学礼仪、知礼仪”家园互动活动。

①理念为先,开设讲座。

②组织交流,分享案例。

③网上沟通,发表见解。

(6)定期开展课题研讨活动,在学习中反思和进步。

礼仪课题在我园的实施过程是充满尝试性和探索性的,每一位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都有一种严谨的科研精神,课题组根据实验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分时间段分别组织班主任、配班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每周一下午班主任、每周二下午配班教师),就各年段子课题开展情况、礼仪教育在幼儿一日活动和各领域中的渗透情况、各班礼仪课程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等进行研讨,每位教师详实记载教研组过程性研究活动情况,形成了全员参与教、科、研的良好发展态势,从而全面优化礼仪课堂教学结构、提升我园的礼仪教育水平。

教师每学期开展一次公开观摩的课题实验课,通过课前说课、组织教学、课后撰写教学反思、教育随笔等形式进行,课后听课教师每人发表意见和建议,学习各教师的亮点并对不足的地方提出改进措施,使教师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达成新的共识。从中倡导教师树立“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改进即效果”的教研理念,让教研真正走入我们的每一个领域,渗透到每一个活动,从而全面优化礼仪课堂教学结构、提升我园的礼仪教育水平。

此外,教师们还在幼儿园的飞信平台交流平时的反思和心得,大家相互学习,为自己支持的反思回帖或投票,很大程度地提高了教师参与的热情和激情。

五、研究成效

(一)构筑了幼儿礼仪教育的有效策略

1、创设礼仪教育环境,营造文明礼貌氛围

全方位的礼仪教育环境——首先我园创设了礼仪大型宣传版面,利用该版面向家长宣传礼仪教育方面的一些新观点,新内容,新动向。其次,是巧妙利用悬梁布置悬挂式的礼仪宣传环境;第三是根据不同年龄孩子的认知和审美特点,结合礼仪教育内容设计走廊礼仪环境,如:小班布置成了礼仪儿歌长廊,中班布置成了三字经故事长廊,大班布置成了弟子规长廊,三年来这些礼仪走廊宣传不断向孩子们宣传着礼仪方面的各种知识。

多层次的礼仪教育环境——从总体上来看我们的礼仪环境面向不同的人群,有面向家长的礼仪共享平台,有面向老师的教师礼仪版面,有面向全园孩子的礼仪宣传长廊,也有面向各班孩子的班级专题研究展示版面。

互动型的礼仪教育环境——在环境的创设中我们打破“环境布置”的旧观念,在环境的创设上注重了幼儿和环境之间的互动,比如:在小班门口创设了学做能干宝宝的操作区域,既激发了孩子动手的积极性,又无形中教育孩子们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图书区张贴上文明阅读规则儿歌,既给孩子们创设了自由阅读的空间,又提示孩子们要学会爱惜图书,文明阅读。

2、构建礼仪教育目标体系,完善礼仪教育评价体系

礼仪教育目标体系涉及:生活礼仪、交往礼仪、学习礼仪三个方面,每个方面又细分为多个培养目标,每个目标中又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提出了不同的具体评价要求,这一目标体和评价体系的完善对于幼儿礼仪教育的成果测试提供了依据,真正让礼仪教育的成果变得具象、客观。

小班以生活礼仪为主——引导幼儿学习用餐礼仪和仪容仪表礼仪,促使幼儿学会正确的用餐姿势,注意保持桌面、地面、碗内的干净与整洁;初步学会与别人共餐时的礼节。在仪容仪表礼仪上,学会用正确的姿势坐、立、走;能养成保持身体和服装整洁、卫生的习惯。

中班以交往礼仪为主——引导幼儿学会与同伴分享,并使用礼貌用语与人交往;不影响他人,会尊重和原谅别人;同伴间能互相帮助等。

大班以学习礼仪为主——引导幼儿在学习活动中做到举手回答问题、认真倾听,服从活动规则;在活动室内做到三轻;能尊重长辈,懂得孝敬和感恩;学会商量,能尊重别人的意见,有爱心等。

3、开设园本礼仪课程,实施礼仪教育于孩子

每周各班开展礼仪课程,在课题研究中各班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班级礼仪课题研究计划,小、中、大班课题研究各有侧重。

各班通过每周的礼仪教学活动或礼仪游戏活动对孩子们实施礼仪方面的教学,在三年的课题实施过程中老师们已经通过自己的积累和实践收集整理了近100篇礼仪方面的教学案例,并汇编形成了一套幼儿园的礼仪园本教材,正是这些礼仪教学活动的实施,才使得我们的孩子掌握了礼仪方面的各种知识。

除此之外,我园的园本课程中也专门增设了《三字经》和《弟子规》教学内容,孩子们通过经典诵读活动,能够更好地接触中国的传统礼仪教育的精髓。在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们把所学的内容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很好地学习和继承中国传统美德。

4、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内化幼儿礼仪品质

社会实践活动是让孩子们把所学的礼仪知识真正外显出来的必要途径,为了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会礼仪行为的意义,内化礼仪品质,我们经常安排孩子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如:2011年12月份我园举办了“文明你我他亲子摄影大赛”活动。家长们带领孩子一起捕捉了生活中各种文明行为的镜头,通过照片的记录,把瞬间的行动转化成形象的教育;2012年3月份,组织部分幼儿到敬老院慰问老人,孩子们表演了自己精心排练的文艺节目,与老人交流谈心,不仅让老人们感受到温暖,同时也让小朋友从小懂得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5、家园共育同步进行,拓展礼仪教育空间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行为习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因此家长自身的品德修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各班通过家园礼仪教育专刊、家长会、安康家园、飞信交流等方式宣传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礼仪教育观,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同步,并开展“文明小天使”“文明家长”的评比,家园合作,形成一种文明礼仪氛围。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真正成为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幼儿。

(二)形成了富具特色的园本教材

通过课题研究,我园教师、家长、幼儿的文明礼仪素养都得到了提高,同时也积累了有一定价值的研究成果:

1.汇编的成果集:根据课题每阶段的实施情况汇编了3本阶段成果集和结题汇报成果展1本;根据各年龄段子课题开展情况汇编了6本园本礼仪教材;选取了12个课题实验活动制作成光盘。

2.形成的文本资料:《礼仪教育手册》(教师篇和幼儿篇各一册);“教研园地”刊物;《幼儿礼仪问卷调查分析报告》;《教师、幼儿文明礼仪规范》;《幼儿礼仪教育课题实施方案》;《幼儿礼仪活动实施方案》、《文明礼仪之星评比方案》、《经典诵读方案》等。

(三)提升了幼儿的礼仪素养

在本课题开展活动前后,我们对大中小班幼儿分别对他们的生活礼仪、交往礼仪、学习礼仪进行了调查,其结果我们可以看出:

调查内容

调查结果

对比

前测

后测

生活卫生习惯方面

好51%

好87%

﹢36%

文明礼貌习惯

会34%

会85%

﹢51%

与人交往方面

经常43%

经常81%

﹢38%

乐于助人方面

经常19%

经常73%

﹢54%

家长对孩子的礼仪教育的意识

特别重要98%

特别重要100%

﹢2%

家长对孩子文明礼仪教育

经常教育59%

经常教育82%

﹢23%

种种事实表明,我们以礼仪教育为突破口开展礼仪教育专题研究,通过有针对性地对全园幼儿进行生活礼仪、学习礼仪、交往礼仪和公共场所礼仪教育,让幼儿从小养成遵循行为准则和交往规范的良好行为习惯,极大提升了幼儿的礼仪素养,纠正了幼儿的不良行为,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尤其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获奖方面:

(1)我园部分幼儿在参加中国教育学会“绚丽年华2009全国美术教育成果展”活动中,有黄建斌、黄静怡、林燕等多位幼儿的作品获“二等奖”;邱奇亮、张羽等幼儿的作品获“三等奖”。邱婉苓、赖思婷参加“全国少儿书画作品展”均获金奖。

(2)在我县举办的“全县幼儿绘画作品比赛”活动中,四十余幅作品分别获奖,其中李心研、游子毅、游子宁等幼儿的作品获“一等奖”;何心怡、林敏、张羽等幼儿的作品获“二等奖”;郭浩、蓝颖、张晓丽等幼儿的作品获“三等奖”。

(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1.教师获奖情况:2010年来,我园教师中有二十多人次分别获得各级荣誉称号,其中,陈英获“福建省骨干教师”称号,蓝春玉评为“上杭县先进工作者”,温浏英、曹凤招、王惠英等7人次评为“临江镇优秀教师”,陈爱秀、邱金兰、郭燕等8人次评为“中心校优秀教师”。

在县级组织的各项比赛活动中,我园李霞英、郭燕两位老师参加幼儿教师教玩具制作比赛分别获一、二等奖,郭燕、曹凤招两位老师参加幼儿教师技能比赛均获一等奖;

在中心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我园陈英、吴晓春两位老师参加“走进新课程岗位练兵”活动获“综合奖”,郭燕老师获“单项奖”,蓝春玉、邱金兰两位老师获“指导教师奖”;在参加“人人争当师德标兵,创建文明和谐校园”师德师风演讲比赛活动中,我园郭燕、曹凤招两位老师均获一等奖。

在中国教育学会举办的“绚丽年华全国美术教育成果展”评比活动中,我园蓝春玉老师指导的《机器人》、《你高我更高》分别获二、三等奖,陈爱秀老师指导的《毛毛虫一家》获三等奖,邱金兰老师指导的《我和你》、《吃蛋糕》均获二等奖。

2、教师论文发表或获奖(其中CN级论文6篇):蓝春玉园长的《加强“五心”教育,培养幼儿良好品德》收入《中国教育教研学会》汇编并获一等奖,《浅谈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收入《福建教育研究》汇编,;温浏英老师撰写的《幼儿礼仪教育之我见》、《运用多种方式创设语言教学情境》发表在北京CN级刊物《名校》杂志2012年第七、八期,分别获一等奖;陈英老师的《让幼儿学会感恩》、《谈2~3岁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收入《中国教育实践与研究》汇编。

3.幼儿园荣誉:2009年11月顺利通过“省标准幼儿园”复评、换牌评估验收,同时被评为上杭县第十届“文明学校”,今年4月再次评为上杭县第十一届“文明学校”,2012年6月组织幼儿参加“上杭县中小学(幼儿园)学生书画摄影展”获“优秀组织奖”;2011年4月评为“县绿化美化先进单位”。

六、问题思考

因幼儿园经费紧缺,近几年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较少,导致参与研究人员的理论功底还比较肤浅,一些做法和经验缺乏先进理论的引领;幼儿性格波动大,可变性快,加上社会环境对幼儿影响的不可控性,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反复性较大。如何增强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有效性问题应是教师们下一步探索的重点。

总之,课题实施三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全体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研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我园《幼儿礼仪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的亮点(功能)可归纳为八个字:导控、激励、诊断、改进。今后我们将遵循“实践-反思-研究-实践”之路,努力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和改进、充实和丰富幼儿礼仪教育,积极探索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为提高幼儿的礼仪教育水平、促进幼教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郑红责编)

第五篇:幼儿园民间游戏课题研究 结题报告 夏津华夏

让儿童快乐

让教师成长

---《儿童传统游戏的现代意义挖掘》课题结题报告

山东省夏津县华夏幼教中心 课题组长:宿军

一、研究的缘由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玩是孩子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但在实际的幼儿园教育中,还存在重智育、轻游戏的倾向。家长也更关心孩子的智力发展,往往认为游戏就是“玩”,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多少用处。儿童游戏越来越少,孩子越来越孤独。而另一方面,民间游戏面临失传。那些曾经给我们带来无限快乐的民间游戏踢毽子、跳房、投沙包------已不再为孩子们所熟悉。其实,民间游戏简单易学、趣味性强、材料方便、不受场地人数限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潜在发展空间,正适合我们县城的幼儿园,我们何不把民间游戏介绍给孩子们,让他们也体验传统游戏的快乐呢?为此,我们幼儿园选取了董旭花教授的“学前儿童游戏的多元价值开发”子课题——“民间游戏的现代意义挖掘”,希望在课题引领下认真了解、解读民间游戏,让它在幼儿幼儿园教育中发挥巨大作用,让孩子们体会民间游戏的乐趣,促进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同时也希望,在课题引领下,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研究目标

1、研究民间游戏所蕴含的教育价值,了解游戏对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情感、智力发展的作用。

2、以课题活动为契机,提高老师的专业素质,重点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三、研究内容

1、民间游戏与幼儿多元智能(特别是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关系。

2、各年龄班如何选择适宜的民间游戏,如何对传统民间游戏进行改变和创新。

四、研究对象

主要选择夏津华夏幼教中心3---6岁(小、中、大班)约300名幼儿作为研究对象。

五、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评优展示法、观察法、谈话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相关游戏资料的搜集、学习、分析和理解,了解关于幼儿游戏评价的最新进展和民间游戏的现状,为幼儿进行游戏活动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如:我们通过研究资料搜集了很多少数民族的游戏,如“叼羊大赛”、跳花竿等,孩子们很喜欢。

2、行动研究法:我们经过思考决定实施以幼儿为主体,以活动案例为载体的教研活动模式,注重行动研究------反思------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再次活动(行为跟进),紧密结合实践中的难点尽心研究。如刚开始做课题时,小班幼儿不适合搜集来的民间游戏,因为一些比赛性质的游戏对体力和智力的要求比较高。我们经过反复研究,改造民间游戏,重点发展适合小朋友的非竞赛性质的游戏,老师们提出来可以试试语言类游戏(比如《拍手歌》)和表演游戏(比如《挑小狗》),结果孩子们很快就爱上了这些活动。

3、评优展示法:从全园评选出几个最优秀的民间游戏活动案例,请老师们一起观看活动,并当场进行评析,合理吸收和借鉴,然后应用于实践。这样进步非常快。如,我们在07年12月观看了杨杰的《百变神圈》,老师们都从中学到

不少东西,大家发现,民间游戏配上民族乐曲,感觉很美!08年11月我们又观看了蒋岩岩的《齐天大圣》,我们又发现,用传统故事中的人物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体育游戏、表演游戏交融渗透,游戏的趣味性大大增强。就这样,大家经常交流,互提建议,一点点提高。

4、经验总结法:将同做“学前儿童游戏的多元价值开发”课题的其他幼儿园的成功经验合理吸收,取得对课题开发有启发意义的经验,概括出支持课题研究的先进方法并加以利用,对我们研究水平的提高很有益处。上级课题组给了我们很多交流学习的机会,利津一幼的“资料收集”和烟台蓝天幼儿园的论文写作都给了我们极其宝贵的启发。

5、观察法: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和比较,会发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这也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游戏的观察评析都以此为依据。我们会在角色游戏中发现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水平究竟怎样,还会在体育游戏中发现孩子的运动能力如何------记录下来,便于又针对的实施教育。

6、谈话法:主要用于游戏之后,和小朋友交谈,了解他们在游戏中的感受,以及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以便及时对游戏规则做出调整。

七、研究实施步骤

1、学习准备阶段

A、基本理论的学习:学习丁海东《学前游戏论》、周兢《中国民间游戏》、皮亚杰《儿童心理学》,重点学习学前儿童游戏的专业论著,进一步了解幼儿游戏的特点,并了解民间游戏由来和各种玩法,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思考如何让民间游戏深入孩子的生活,让他们真正喜欢上民间游戏。

B、确定人员分工和各时段任务:

我们这个课题由园长常红喜亲自督导,教研组长宿军全面负责,精选我园最优秀的骨干教师:庞晓明、孙玉杰、海振秀、孟婷婷、姜欣欣、孙琼、王爱霞、李冬梅、徐冰等负责基础活动的实施,办公室主任栗娜负责资料的整理。具体安排如下

起止时间 要解决的问题 负责人 2007.1------3月

活动发起,搜集素材,分析归类。

宿军

2007.3------2008.4月

实践阶段,各班选取民间游戏活动。

课题组全体教师

2008.4------2009.4月

阶段总结,全园游戏展演,资料收集。课题组全体教师 2009.5------9月

结题阶段,提升经验,巩固成果。

常红喜、宿军、栗娜

2、课题实施阶段

第一步:召开课题组会议,制订各阶段目标,明确各自的任务。

第二步:利用图书文献、学前教育网搜集民间游戏的相关资料;召开班级家长会,请小朋友和家长都参与收集相关材料的活动中来。

第三步:资料汇总,研究、分类,确定哪些游戏适合在幼儿园开展。

第四步:各班每月选取一个合适的民间游戏,介绍给小朋友,大家一起做游戏,教师观察并记录。课题组根据幼儿的情况和老师的意见召开教研会,分析解决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推广先进的经验。同时注意收集文字资料、影像资料。

第五步:对活动中积累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筛选,并分门别类存入档案。

第六步:提升经验,重点引导参与课题的教师撰写论文、制作课件。并进行评比,相互学习。

第七步:结题,向上级课题组呈交研究成果。

八、研究成果

我园于2007年1月被董旭花教授主持的《学前儿童游戏的多元价值开发的实践研究》课题组定为课题研究实验园,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我们选取的子课题是《儿童传统游戏的现代意义挖掘》。在从事课题研究的两年多里,在总课题组的引领下,课题组成员深入研究,积极实践,大胆创新,在民间游戏的创新改编、游戏和幼儿多元智能关系的研究、教师的教研能力提升等方面都大有收获。同时,还积累了大量的游戏活动资料,编制了自己的园本教材。华夏幼教中心的孩子爱游戏、玩游戏已蔚然成风。现将我们取得的成果列举如下,请总课题组检查验收:

1、民间游戏的创新、改编。

我们在整个课题研究中共收集四十多个民间游戏,分为体育类、益智类、语言类、艺术类并对这些游戏作了相应的创新改编,并已经汇编成册(见《夏津华夏民间游戏集锦》)。其中三篇被收入2002年4月淄博总课题交流会《阶段性成果集》。

2、游戏和幼儿多元智能关系的研究。

我们对开展的每一个游戏都进行了多元价值分析,发现通过丰富的游戏,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智力、体能都有较大提高,特别是社会交往能力提高很快。我们已经制作游戏观察幻灯片5个,整理出论文十余篇并编印成册,其中论文《亲子游戏在家园联系中的作用》已在《幼教园地》2009年第一期发表;课件《捉不住的小鱼》、《我和报纸做游戏》获“解读儿童游戏,走进童心世界”课件大赛一等奖。通过教师的分析总结,我们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游戏发展幼儿的多元智能。很多外地参观交流的老师都说:“这些孩子的智力水平远远高于他们的年龄!”我们的孩子进入小学很受欢迎,在学校里,不论是体育运动、文艺表演、学习知识还是与人交往,他们都出类拔萃,应对自如。

3、做游戏、爱游戏形成幼儿园的特色。我们根据游戏活动的经验,编制了分年龄段的案例设计集(《夏津华夏民间游戏集锦》),并保留了幻灯片资料;根据孩子们爱游戏的天性,我们把每年的四月为“游戏月”,每年十月举办“亲子运动会”。每天下午4点后,全体小朋友都参加户外游戏,游戏已真正成为华夏幼教中心的传统和特色。

4、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课题研究是一条线,我们不断针对实践中的难题开展教研,从一开始的游戏筛选、游戏组织到后来的游戏观察、游戏评析、整理论文,老师们的专业能力一步步提升,每位参加课题的老师都深有体会,她们说:“现在,读专业书籍的多了,游戏时拍照的多了,向幼教刊物投稿的多了,会制作课件的多了。”作为课题的负责人,我更有体会,老师们从“不会提问题,到会提问题,到会研究讨论解决问题”,她们已经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迈出了成功的一步。这些都得益于总课题组的引领,我们确实在课题活动中学到很多。

九、反思

我们是新成立的幼儿园,这是第一次做课题,所以在刚开始时觉得困难重重:课题活动开始后,怎样写反思?怎样从纷繁的材料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规律性的东西?怎样提升经验,汇总成优秀论文?幸好,有总课题组的帮助,我们从其他幼儿园也学到了很多,终于从实践中摸索出一点点经验,感谢董教授在课题研究中给与我们的指导,真诚的期待下次与您合作!

下载民间游戏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间游戏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开发民间游戏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实践与研究

    《开发民间游戏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沛县五段镇俞庄幼儿园戚传兰 一、课题背景 1、时代的呼唤。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民间游戏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

    民间体育活动走进校园探索与实践研究结题报告(精选)

    民间体育活动走进校园探索与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金镇小学 郭赵林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传承历史, 寄托希望”,让中华民族本土文化得到继承与发扬,让中国的未来凝聚更牢固的力量......

    让民间游戏走进校园结题报告

    让民间游戏走进校园结题报告 作者单位:诸暨市浣东街道太南完小 作者姓名:黄燕君 联系电话:*** 让民间游戏走进校园 一、研究背景: 关键词:民间游戏 学校 孩子 直到上个......

    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运用的研究结题报告

    《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运用的研究》 结题报告 河南省桐柏县幼儿园 内容提要:优秀的民间传统游戏是劳动人民生活经验的积累,也是优秀教育智慧的结晶,它赋予了鲜明的区域特点和......

    幼儿同伴关系,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幼儿同伴关系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摘要]同伴关系既是儿童社会化的内容,也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和标志。幼儿期是同伴关系开始发展的时期,此时期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对儿......

    幼儿园混龄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践与研究[★]

    《幼儿园混龄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上传: ***021 更新时间:2013-11-27 10:11:56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幼儿......

    幼儿园民间游戏课题研究 结题报告夏津华夏[推荐5篇]

    让儿童快乐让教师成长 ---《儿童传统游戏的现代意义挖掘》课题结题报告 山东省夏津县华夏幼教中心课题组长:宿军 一、 研究的缘由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玩是孩子的天......

    诚信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深入挖掘教材 分年级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实践研究 结 题 报 告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常遇到令人担忧的诚信现象:有些孩子承诺完成一件事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