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只有开放的心态 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探究创新
只有开放的心态,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探究创新
21世纪是充满未知和挑战的时代,如何培养具有高度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只有拥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才是最具发展力的民族。然而,怎样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呢?这正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人人注目、潜心研究的热点课题,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只有让学生从小就接受自主、创新教育,才能使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成为未来社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挑战者。语文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语文实践活动中的感受、体验、联想、表现、创造、展示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比拟的优势,因为少年儿童天生就有语文创造的潜能,所以在语文教学的改革中,要依照新课标理念,坚持以语文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七彩生活的快乐天地之间,采用新颖灵活、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碰撞学生的探究火花,捕捉学生的创新灵感,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一、培养语文兴趣,激发自主参与。
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欢心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将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是学生自愿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因此,要想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喜欢语文课,愿意和老师成为合作伙伴,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形成兴致勃勃、乐意学习的心态,唤起学生的自主参与愿望。同时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创设生动活泼、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参与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激发他们自主探究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语文《27 郭沫若诗二首》中的《天上的街市》和《静夜》(人教版上册)时,课前我鼓励学生为本课创设一个夕阳落山、美丽傍晚的情境,大家积极动脑动手制作了许多五颜六色的星星和月亮,用塑料线穿起来挂在教室里,两边墙上贴着大家精心作画的夜幕低垂,小鸟归巢,美丽的大树上面各色蝴蝶已经歇息的多幅彩画,伴着《夜晚多美好》的旋律,我用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朗诵,把学生带进了美丽傍晚的情境之中。此时此刻,师生仿佛都感到已经投入了傍晚时分那夕阳落山、星月眨眼、旷野宁静、鸟儿入睡的大自然的怀抱„„。在学生反复聆听歌曲之后,我就让他们在语文听觉的感知基础上,分成学习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轻声学唱歌曲,比比谁先自己唱会这首歌,谁能在这节课被评为语文小百灵。孩子们趣味盎然地把自己置身于傍晚的情境、歌舞的海洋,他们轻柔的歌唱、快乐的舞蹈(学生即兴式自由发挥的各种动作)。一时间孩子们似乎都变成了活泼可爱的百灵鸟。当学生自己学会歌曲后,我十分赏识地夸赞道:“亲爱的小百灵们,你们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把歌曲唱得这么好,你们真是了不起!现在大家可以自由结合共同讨论:用什么样的速度、声音朗诵,才能更好的表现《天上的街市》和《静夜》这两首诗歌的情绪和意境?”(把诗歌朗诵的处理权交给学生)。
用心
爱心
专心
经过大家热烈的讨论,各小队代表争先恐后的说:“用柔和、优美的歌声朗诵;用稍慢的速度、轻柔的歌声来朗诵;还可以用歌伴舞的形式来表现《天上的街市》和《静夜》这两首诗歌的情绪和意境。”大家经过很快的朗诵处理和排练后,选出了节目主持人,主持人即兴串词,每个小队都踊跃登上“百灵鸟小舞台”,展示本队的齐颂、歌伴舞。待各小队展示完毕,我就引导学生展开及时评价,选出自学、自编和演唱朗诵活动中表现最出色的语文小百灵,有几个学生用稍慢的速度、轻柔优美的歌声跟伴奏来朗诵语文,看指挥演唱歌曲,孩子们均衡动听的歌声真使我陶醉,再次把我带入了美丽傍晚的情境之中,我也情不自禁的加入了演唱的行列。这种师生互动、轻松自由、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歌曲,同时感悟了诗歌的意境美和音乐美、节奏美,培养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良好的合作意识,激发了大家的自主参与。
二、学会自主探究,勇于创新展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时候多,自己学习的时候少,学生享受不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我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将学生从“被动状态”唤醒,并领入“主动状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设计一些具有探索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和自由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在语文艺术的海洋里学会自主探究,勇于创新展示。现代诗歌的语言美、画面美、意境美是融为一体的,正如专家所言,诗歌虽然短小,但并不好教,教得不好就味同嚼蜡,索然无味;教得好则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起共鸣,从中得到思想的启迪,情感的满足和美的享受。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24诗二首》中的《金色花》(泰戈尔)和《纸船 —— 寄母亲》(冰心)时,我用动画配歌的方式让学生反复聆听、感受体验并大声诵读诗歌,待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意境有了整体感悟之后,就鼓励学生分小组各自说话发言,让学生带着好奇、带着疑难、带着自信走向同学,走向老师,养成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的自主探究习惯。然后再通过小组讨论、同坐交流、群体交流解决难点,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的方法。经过一番认真的自学和准备后,学生纷纷发言:诗中表现了孩子顽皮、好动;表现小孩活泼、风趣的样子;表现了母亲孩子的亲密无间;家庭的温馨快乐„„。对于学生的踊跃发言,我及时给予了鼓励和表扬。面对课堂上营造的浓厚学习气氛,我及时引导:“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迈进诗歌的艺术殿堂,共同感受诗人的内心世界吧!”
第一遍我放录音,让学生合上书、闭上眼静静倾听诵读;第二遍时用电子琴按原谱弹奏《小猫钓鱼》这首歌,让学生用自己聪明的耳朵来听辨、感受歌曲,进行想象和再创造。然后让学生跟伴奏音乐轻声演唱《小猫钓鱼》这首歌,再次感受体验歌曲的旋律美和小猫钓鱼的全过程。待学生进一步熟悉歌曲后,我又循序渐进地启发诱导:“同学们想一想?除了演唱歌曲,进行想象,你们还能用其它什么方式来表现小孩活泼、风趣的样子和风趣过程呢?”大家抢着回答:“老师,加上表演动作会更形象;可以用分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表现”。于是我就鼓励学生自由结合,讨论表演方案,学生的合作热情空前高涨,各小组讨论的非常热烈,根据大家的想象设计,我赞成大家分角色表演微型语文情景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表演才能。这一下同学们都乐坏了,每个小组编排一个微型语文情景剧。有的学演妈妈,有的演宝宝,有的扮小鸟、蜻蜓、蝴蝶,有的扮小鱼、大
用心
爱心
专心
鱼,还有的担任剧情解说员。为了让大家表演得更形象,各小组还分头制作了简易的小鸟、鱼、蝴蝶、蜻蜓头饰,我也以耐心慈祥的妈妈的扮演者加入了表演的行列。就这样一个又一个不同表演风格的微型语文情景剧,在孩子们的欢歌笑语中一一上演,就连一些平时不爱说不爱动、甚至有些调皮的孩子都积极投入了精彩的展示之中。通过自学诗歌和自编、表演微型语文情景剧,使学生真正领悟了一个道理:“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一心一意,专心致志,否则将一事无成”。孩子们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你追我赶地主动参与,自然而然的情感体验,既学会了自主探究的方法,又体验了创新展示的愉悦。
三、引导自主创编,体会成功喜悦。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起协助学生活动的助手作用,让学生在创作的活动中学习”。心理学家认为,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他们学得最好。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生动鲜明的教学情境,多种激励的机制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兴趣。而设计疑问,提出问题,即教师要结合新旧知识和学生的知识能力现状,独具匠心地设计一些激疑性、探究性、迁移性、发散性问题,造成“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完而未完,意味无穷”的教学境界,更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或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为“自主探索学习”作充分的心理与智能准备。问题空间有多大,探究的空间就有多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就有多高。
在教学七年级语文《
23、散步》(莫怀戚)(人教版上册)时,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的自主探究过程后,纷纷发言:文中表现了孝敬父母的快乐;表现了母亲孩子的亲密无间;家庭的温馨快乐„„。引导学生通过用心阅读,使他们获得心灵的震撼,认识到要珍爱生命,珍爱健康,即使在逆境中,也要积极进取,顽强地开辟一条走向自己幸福的路。同时感悟到:生活中幸福无处不在,但粗心的人们常常将它忽视。
再如教学《
18、绿色蝈蝈》(人教版上册)时,在最后拓展延伸这一环节上提问:法布尔的这种对小昆虫的感情,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你有没有类似的关爱小动物的经历?让学生由此及彼,由法布尔联想到自己,联想到身边的人;有绿色蝈蝈联想到自然万物。让学生领悟到自然万物是大自然的一分子,是鲜活的生命,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保护它们,实际上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又引发了学生向生命的纵深探究的热情。
我在教学七年级语文《
3、生命 生命》(杏林子)(人教版上册)的过程中,当学生在对作者的身世和课文内容有了深刻感悟之后,我及时的拓展延伸到写作练习,并用十分信任的话语鼓励大家:“同学们,平时你们都是听父母和老师讲述生命的宝贵和人生的感慨。今天你们想不想自己尝试一下,当一位小小演说家的快乐?请你们试着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生活经验,说说你对生命和生活以及人生的看法和思考。根据同学们以往学习的写作知识的积累,我相信大家有这个能力,只要你们充满自信,多角度思考、自由想象和大胆创作,就一定能写出一番非同寻常的人生感慨来。”同学们听完我的话,纷纷自信地投入了小组讨论、个人写作实践活动中。经过一番动脑、动手、动口的创作劳动之后,孩子们写出了各自不同的感受,其中有几位是这样写的:
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的三天光明中,海伦丝毫没有看到恐惧、凄凉、悲哀,作者虽然身染残疾,依然微笑面对厄运,欣喜地享受着自己想象中的美景。她凭靠的是坚强的信念和热爱生活的用心
爱心
专心
信心。„„
就生命本身而言,我更欣赏冰心。她说“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等于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
我想所谓的生命意识是不应该单就生命的美丽而言的,因为它不现实。而在前方等待我们的,还将是痛苦。于是回到现实中来,老老实实地生活——快乐时无所顾忌的笑,不快乐时毫不掩饰的哭。哭完了之后顿然轻松——生活依然继续。回过头来还是感谢生命——笑容固然灿烂,哭泣何尝不美丽?„„
不管自己是否快乐,生活就是生活。其实,快乐是不需要做作的,它会传染,一个快乐的老师一踏进教师,学生就感受到了,这是强颜做不到的„„
虽然有的同学写的不够通顺、流畅,但我还是及时给予了充分的鼓励,肯定了每个同学的语文创作潜能。同时,我也坦言:同学们也给我上了一堂深刻的人生课。
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深深的感悟到: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全新的观念和开放的心态,要承认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独特感受,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他们的思维,使学生在教师信任的目光里,鼓励的话语中,亲切的抚摸中信心百倍地学习,毫无顾忌地去想象、去创造,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得到全面发展。
通过语文实践活动中的自主探究和创新展示,我深深体会到,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越多,学生自我发展的潜力就越大。学生的快乐创编是无止境的,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语文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用开放的心态,随时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鼓励学生按着自己的设想去探索和创造,揭开语文创编的神秘面纱,不断丰富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和创新意识,让无数只艺术小百灵展开勇于自主探究、乐意创新展示的双翅,在无限广阔的语文天地之间自由、自在、自然的飞翔。
当今世界,知识更新日新月异,高新科技迅猛发展,自主、创新教育势在必行。面对教育的新形势,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以全新的观念和开放的心态迎接挑战,潜心进行语文课改的求新求变的创新教学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突破自我,构建与时代相适应的符合语文教育规律的、动态的、发展的新型语文教学模式,才能更好的培养出大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沐浴在“课改”创新的春风里,让我们共同努力,善于点燃每一个学生敢于质疑的求知愿望,着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的思维更开放,感知更敏锐,想象更丰富,记忆更深刻,知识更牢固,应用更灵巧,在新课堂里健康、快乐地全面发展。
用心
爱心
专心 4
第二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如何引导学生写好作文
如何引导学生写好作文
时下,作文是中考的一项重头戏,约占考试比例的一半(分数由原来的50分提升为60分)。因此,写好作文是提高语文成绩的关键。
写 作是令中学生最头痛的一个问题。尽管现在的作文多以话题为主,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自由写作空间,但仍有很多学生在写作时总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东拼西凑 才写出一篇文章交差,把写作当作一件苦差事。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写好作文,让学生乐于写作呢?我通过多年的探索和积累,总结出以下经验,供同仁商讨。
一、教学生学会留心观察生活。
“生 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的外延与语文的外延相等”,离开了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留心观察生活是写作的前提。而实际情形是学生对朝夕 相处的社会生活熟视无睹,漠然视之,一写作文便苦于无材料可写或虚构情节。那么怎样教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呢?我觉得这不是强调学生去做的事,而应是引导学生 如何去做。比如:活动课上让学生留意其活动的场面,课后写一篇场面描写的作文。有了观察的目的和目标,学生就容易把精力集中起来而留心观察,当然写文章也 就得心应手了。星期天、节假日根据不同的需求布置相应的观察点,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观察社会。把自己所观察到的情况记述下来,返校后同学之间进 行交流,并谈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自然的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同时也锻炼了思考问题的能力。有了生活的基础,写文章也就不至于空洞 无物了。
二、教学生多读、多背、多写。
学 生生活的空间毕竟有限,学校是他们的常驻之所,要想事事躬行是不可能的。要想了解社会这个大课堂,就必须靠阅读了。每周抽出至少两节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或利用星期天、节假日的时间让学生阅读名家名作。要教学生多读书、读 好书。当然,读书不能走马观花的读,应根据内容的需要,或浏览或泛读或精读,且读后要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或摘记、或概括、或写心得„„对一些精美的词 句或语段,应鼓励学生背诵。俗话说“背书是写作的基础”,只有背诵的多了,积累的多了,写文章才不会有绞尽脑汁的苦涩,才不会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另外,还要鼓励学生勤练笔。日记、周记、读书后记等都是练笔的一种手段。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生学会从课文里“拿来”。
中 学课本所选的课文大都是名家名作,也都是些典范之作。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应教给学生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如:巍巍的《我的老师》的开 头:“最不能使我忘怀的是我上小学五年级时的蔡芸芝老师。”开篇点题,直截了当。《枣核》一文运用的以小见大的写法;朱自清的《背影》中朴实无华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及父亲爬月台为我买橘子时的细节刻画;杨朔的《荔枝蜜》的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谈骨气》一文严密的论证思维和确凿的事实论据;鲁迅杂文的犀 利;《苏州园林》中总分的说明结构和严密的逻辑顺序等等,都可以作为写作的借鉴。教师在传授课文知识的同时又传授了写作手法,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只有 教学生勇于“拿来”,并为己用,才能使学生写出好的文章。
四、教学生勤练口语,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著名语言教育家王力说过:口 语是书面语的基础。勤练口语有助于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口语表达流畅了,写作自然也就得心应手。为了锻炼学生的口语,我组织了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进行 课前三分钟演讲,进行辩论活动,举行故事会比赛等。在这些活动的参与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对学习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其实,锻炼学生的口
用心 爱心 专心 1
语的 途径不止这些,比如说成语接龙比赛、小品表演、诗朗诵等都是锻炼口语的大好机会。一个善于表达的人,写作时才能保证语言的流畅,也才能为写作打好坚实的基 础。
五、教学生学会修改文章。
记得哪位大家说过: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因此要鼓励学生多修改自己的文章。修改文章可采取“自批”或“互批”的形式,要鼓励学生仔细推敲词语,敢于大胆的取舍,勇于删减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互相批改中也可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总之,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靠一方面的途径就能获得的,要多方面的引导学生。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在兴趣的指引下,再教他们一些写作技巧,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第三篇:初中语文创新教学论文
初中的语文教学很重要,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初中语文创新教学论文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初中语文创新教学论文一
在新形势下,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还更加注重于人才是否具有口语交际能力,是否能够将自身所学知识表达出来和与别人进行交流。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孩子的知识储备较好,学习成绩很高,而在回答问题和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往往词不达意,这些都是忽视口语交际能力培养造成的后果。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做好初中语文口语教学工作呢?
一、结合教材与生活提高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专门的口语交际内容,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这些内容的作用,促进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首先,教师要激发孩子的说话兴趣,让全体孩子参与到口语交际中来,实现人人想说的课堂局面。例如,教师可以让胆子较大、口语能力较好的孩子进行口语演示,让胆子较小、口语较差的孩子进行评论,这时再对评论孩子展开鼓励和表扬,久而久之,提高口语较差孩子的说话兴趣。其次,教师要模拟口语交际环境,调动孩子的口语交际热情,将生活融入课堂教学中,增强孩子的表达欲望,提高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例如,在口语交际练习“与家长对话”内容时,教师可以模拟生活情境,针对家长不让孩子上网这一话题,让孩子分成两组,一组扮演家长,一组扮演孩子,让他们在课前做好准备,通过这样的模拟,孩子不仅能锻炼口语交际能力,还能站在父母的角度体会父母的心情。
二、结合口语与写作教学提高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口语交际训练与写作训练结合的作用,全面提高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首先,教师可以让孩子在写作之前讨论写作素材和写法,提高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针对作文,很多孩子往往感觉找不到可写以及不知道怎么写,这就需要孩子积累写作素材,掌握写作方法。教师可以组织孩子开展收集素材比赛、好词好句欣赏比赛、讲故事比赛、辩论赛等等,还可以让孩子针对同一作文话题,让孩子将自己的想法交流出来,看看自己在立意、布局谋篇方面存在哪些问题等等,以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孩子参与作文评改、口语作文训练等等,让孩子及时交流,锻炼孩子的思维敏捷性,这对于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是非常有益处的。
参考文献:
邹林花。如何让初中语文课程绽放活力.文学教育:中,2011(04)。
周建新。五勤:初中语文必须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才智,2011(08)。
初中语文创新教学论文二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重要的位置,语文教学的大部分都是阅读教学,只有学会阅读,掌握阅读的技巧,才能更好地学好语文。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主要是由教师来引导孩子被动阅读,这种阅读教学方式效率很低,那么如何进行初中语文阅读创新教学,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呢?
一、引导孩子独立感知,突显个性
在阅读课堂上,孩子常常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很难达到孩子的个性化阅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孩子个性化的突显,引导孩子有独立的感知和见解。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孩子独自阅读,在阅读中进行批注,对文章中感到有意义的字、词、句子可以进行圈点,并写下自己的见解。在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中,促使孩子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同时,孩子把自己有疑问的地方进行标记,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在这一过程中展示了孩子的思维深度,有利于孩子个性化的发展。在阅读教学中,圈点批注是一种很好的促进个性化发展的方式。
1.培养孩子在阅读中养成良好的批注习惯
在圈点批注中,孩子要有自己的符号系统,在以后的阅读学习中,可以明白圈点的意思。其次,圈点的内容应该是阅读内容的重点、难点,或有疑问的地方。再次,要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进行圈点。
2.批注应该主观思考与客观实际相结合教师要引导孩子在文章旁边进行批注,写下文章层次大意、观点见解和作者思路。对于不理解的字、词,孩子要及时翻查字典,然后做好标记,不要主观猜测。孩子要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反复阅读,认真思考、分析之后再进行批注。在批注时要注意用简洁的文字,对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作技巧、语言表达等作出评价。对圈点出来的重点,能够说出自己的看法,然后联系上下文,加深理解。批注要和圈点相结合,批注内容的位置要和圈点处的位置相对应,一般都写在书页左侧或右侧的空白处,如果批注的内容较长,也可以在书页中加一张批注的纸条。
二、注重孩子体验,引导孩子学会反思
在阅读教学中,要锻炼孩子在阅读中反思,要重视孩子的感受和体验。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字优美、情感饱满的优秀作品,既有民族文化的韵味,又有智慧和哲理的结晶。阅读是孩子认识社会、理解人生、探究哲理的向导。孩子理解文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孩子认真阅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细细地品味文章中的情感,感受文字的魅力。孩子在阅读一篇文章时会有不同的见解,因人而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要把文章分析得很明白,要留给孩子足够的分析文章的时间和空间,去理解文章的想法。教师要多多听取孩子的讲解和看法,并且鼓励孩子继续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也要多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拓展孩子的思维,促进孩子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互相讨论中互相帮助,解决问题,开发孩子的探究性思维,培养孩子的自主思考能力。
三、加强阅读拓展与延伸,结合生活与其他学科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孩子对文字的理解和感觉,还要锻炼孩子的语文迁移能力以及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培养孩子的语文迁移能力是为了拓展和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引导孩子阅读时带有目的性,要积极地思考文章,然后将自己阅读到的知识联系到其他学科或者生活中去,并且能够运用到生活中去,加深孩子对社会的了解,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给孩子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帮助孩子掌握阅读的方法,然后把学到的知识能够综合运用起来,促进孩子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要鼓励孩子写观后感,表达自己对文章的感受和想法,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拓展和延伸知识。另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孩子学习文章中的写作方法,让孩子自己进行创作,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掌握写作技巧。除了在语文本学科延伸和拓展外,也把阅读教学延伸到各门学科和生活中去,在生活中,有很多与语文有关的地方,语文与生活本就紧密相连着,引发孩子的思考,通过与阅读内容相关的生活现象,来激发孩子去思考和发现,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教师要缩短课本与生活的距离,把课文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和乐趣,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帮助孩子提高思考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对阅读教学的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要引导孩子独自进行阅读,培养孩子的独立感知,突显个性,促进孩子的个性化发展;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孩子体验,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引导孩子进行反思;加强阅读拓展与延伸。让孩子把阅读当做是一种乐趣,快乐地进行阅读,感受文章中的情感和见解,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同时,孩子也学到了文章中的写作技巧和描述方式,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对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龚风迎。创新语文阅读教学模式[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12)。
[2]王国清。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孩子的探究能力[J]。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2014(04)。
第四篇:探究语文创新教学论文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桎梏下,教师、家长、学生都有背负着升学的重压,学生在传统教育的成才路上挪着沉重的步子,把自己的兴趣、爱好乃至其他方面的才能搁置一旁,成为死记硬背的机器,缺乏创新意识与能力。近几年来,素质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学的决定》指出:“基础教育要坚持三个‘面向’的方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语文课是基础课、工具课,不仅要培养高素质的知识经济人才,更要培养社会需要的广大劳动者及技能人才。”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的工作一定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活泼地成长,帮助学生创造自信、谦虚和朝气勃勃的人生。
一、教学内容创新
传统的语文教学内容过于庞杂,千篇一律,久而久之,教师头疼,学生生厌,教学效果自然不好,学生的语文能力也难有所提高。叶圣陶说过:“课文无非是例子”。首先,教材上的文章不是神圣的经典,仅仅是读写的范例,对课文的阅读、理解应该是为我们阅读其他文章,提高语文交际能力提供智力支持和有力保障。我认为没有必要把一篇范文支解得那么繁锁、细碎,以至于文不象文。语文教材既然是范文,那么我们就要敢于抓其有特色的一点,进行重点学习。其次在教学内容上要重视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学习语文基础知识,这是创新的前提。古人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只有博众取彩,涵摄百家,才能创新。我们要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并尊重前辈和他人的研究成果,努力学习,汲取营养。最后,语文创新教育还要注重开创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语文具有人性、人文、人情的特点,语文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内,课堂内外、家庭社会,时时处处都是学习语文的机会和地方,时时处处都能培养语文的读、写、听、说能力。要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础教育体系,只有学好课内知识,又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才能厚积而薄发,形成敏捷的思维,产生各种真知灼见。如此,学生就能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表达的乐趣和创造的乐趣,语文也再不是“语瘟”课、“睡觉”课。
二、教学过程创新
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掌握和积累科学文化知识,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它是一个以认识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统一、培养和发展的多质性、多层次的学习过程,不能只是简单、单调地问答式,也不能是某种固定的僵化式,它要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它内部各种因素互相依存、相互综合利用而形成的一些稳定的、必然的联系。
如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联系、智力和知识的联系、智力活动和非智能力活动的联系、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之间的联系等,并将其融汇贯穿于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去努力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三、教学方法创新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内容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法与学法。可是目前教学方法上存在着这样一个误区,那就是只重教师的教法而忽视学生的学法,这是与素质教育是相悖的。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授人鱼不若授人渔”,教师的教法最终是让学生自己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方法。达维多夫说:“要解决现代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归根结底要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计而改变思维类型”,所以我认为发展学生思维和培养其能力是教学方法创新的基点。
1.发展学生质疑思维
创设问题情境,诱发思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可联系课内、外,本学科及其他学科的知识,不训斥、不敷衍学生的提问。提问是学生自学能力与理解能力的外显,能充分体现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求异与求同思维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有助于撞击出智慧的火花。例如在教学《伤仲永》时一般教师都有这样教学生:方仲永的悲剧是“其不使学”,而有一部分学生则将其悲剧的责任归于他父亲;在《愚公移山》中一般学生都肯定愚公的行为及精神的,而有的学生则认为愚公移山填海是对环境的破坏。求异思维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探索性与创新精神,教师不能以一绝对的答案封死学生的灵活大脑,扼杀了他们的创造精神。
3.发展学生想象思维
想象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对学生想象思维的训练与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教师可以在课文教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可以在课外活动中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是创造的源泉,只要我们注重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我们的语文教学是能够培养出有创造精神的人才的。
此外,在语文教学方法上,教师还须注意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来拓展学生思维。
综上,我从语文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对语文创新教学进行了粗浅的探讨,其核心内容是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创新,从而培养出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人才。当然,语文创新教学作为一个研究课题,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这需要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语文创新教学“任重而道远”。
第五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如何引导学生写好作文
如何引导学生写好作文
时下,作文是中考的一项重头戏,约占考试比例的一半(分数由原来的50分提升为60分)。因此,写好作文是提高语文成绩的关键。
写 作是令中学生最头痛的一个问题。尽管现在的作文多以话题为主,给学生提供了
很大的自由写作空间,但仍有很多学生在写作时总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东拼西凑 才写出一篇文章交差,把写作当作一件苦差事。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写好作文,让学生乐于写作呢?我通过多年的探索和积累,总结出以下经验,供同仁商讨。
一、教学生学会留心观察生活。
“生 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的外延与语文的外延相等”,离开了生活,写作就
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留心观察生活是写作的前提。而实际情形是学生对朝夕 相处的社会生活熟视无睹,漠然视之,一写作文便苦于无材料可写或虚构情节。那么怎样教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呢?我觉得这不是强调学生去做的事,而应是引导学生 如何去做。比如:活动课上让学生留意其活动的场面,课后写一篇场面描写的作文。有了观察的目的和目标,学生就容易把精力集中起来而留心观察,当然写文章也 就得心应手了。星期天、节假日根据不同的需求布置相应的观察点,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观察社会。把自己所观察到的情况记述下来,返校后同学之间进 行交流,并谈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自然的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同时也锻炼了思考问题的能力。有了生活的基础,写文章也就不至于空洞 无物了。
二、教学生多读、多背、多写。
学 生生活的空间毕竟有限,学校是他们的常驻之所,要想事事躬行是不可能的。要
想了解社会这个大课堂,就必须靠阅读了。每周抽出至少两节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或利用星期天、节假日的时间让学生阅读名家名作。要教学生多读书、读 好书。当然,读书不能走马观花的读,应根据内容的需要,或浏览或泛读或精读,且读后要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或摘记、或概括、或写心得„„对一些精美的词 句或语段,应鼓励学生背诵。俗话说“背书是写作的基础”,只有背诵的多了,积累的多了,写文章才不会有绞尽脑汁的苦涩,才不会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另外,还要鼓励学生勤练笔。日记、周记、读书后记等都是练笔的一种手段。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生学会从课文里“拿来”。
中 学课本所选的课文大都是名家名作,也都是些典范之作。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
知识,更重要的是应教给学生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如:巍巍的《我的老师》的开 头:“最不能使我忘怀的是我上小学五年级时的蔡芸芝老师。”开篇点题,直截了当。《枣核》一文运用的以小见大的写法;朱自清的《背影》中朴实无华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及父亲爬月台为我买橘子时的细节刻画;杨朔的《荔枝蜜》的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谈骨气》一文严密的论证思维和确凿的事实论据;鲁迅杂文的犀 利;《苏州园林》中总分的说明结构和严密的逻辑顺序等等,都可以作为写作的借鉴。教师在传授课文知识的同时又传授了写作手法,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只有 教学生勇于“拿来”,并为己用,才能使学生写出好的文章。
四、教学生勤练口语,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著名语言教育家王力说过:口 语是书面语的基础。勤练口语有助于提高语言的表达
能力,口语表达流畅了,写作自然也就得心应手。为了锻炼学生的口语,我组织了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进行 课前三分钟演讲,进行辩论活动,举行故事会比赛等。在这些活动的参与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对学习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其实,锻炼学生的口
用心 爱心 专心 1
语的 途径不止这些,比如说成语接龙比赛、小品表演、诗朗诵等都是锻炼口语的大好机会。一个善于表达的人,写作时才能保证语言的流畅,也才能为写作打好坚实的基 础。
五、教学生学会修改文章。
记得哪位大家说过: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因此要鼓励学生多修改自己的文章。修改文章可采取“自批”或“互批”的形式,要鼓励学生仔细推敲词语,敢于大胆的取舍,勇于删减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互相批改中也可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总之,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靠一方面的途径就能获得的,要多方面的引导学生。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在兴趣的指引下,再教他们一些写作技巧,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用心 爱心 专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