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生诚信教育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中学生诚信教育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瓦店镇中学生诚信教育策略研究课题组
摘 要
诚信是人最根本的品德,也是构建健全人格的基础。学校中开展诚信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新的社会发展期间显得更为重要。我们从对诚信与诚信教育的策略入手,通过我校两年多对诚信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并以师生共同参与的方式,在大量的第一手行动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实施中学诚信教育的原则、策略,并具体描述了在实施诚信教育过程中四个方面的主要举措。
关键词
中学
诚信教育 策略
一、引言
课题研究意义:在悠悠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诚信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炎黄子孙立身处事的基本道德规范。然而,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进入经济转型期以来,由于有些人受到错位价值观的影响,在市场交易中出现了各种不诚信的行为,使诚信缺失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已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严重背离了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的基础,出现了全社会范围内的诚信危机。为了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诚信”受到了当代中国各层面的前所未有的重视。
中共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倡导“明礼诚信”的基本道德规范;2001年3月全国九届人大第四次会议部分代表发出了“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诚信建设”的呼吁;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公民道德建设要弘扬爱国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2003年3月〈中国教育报〉刊出“加强中小学生的诚信教育”一文,呼吁教育行政部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中小学生的诚信教育;2004年3月教育部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中指出: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建设诚信社会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性;充分认识诚信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件大事,认真抓紧抓好。
今天的学生是明天社会的主体,今天的诚信校园可以支撑起明日的诚信社会。“自明诚,谓之教”(《中庸》),学校教育在诚信社会的建立和完善中负有重要的使命。从现实来看,诚信教育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呼唤,也是个人发展的需要,因此,学校要从师生的诚信意识与行为入手,充分发挥在学校教育的特殊作用,将诚信教育与传统美德教育,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形式,使学生体验到诚信是做人的根本。
研究的目的:诚信教育对于个人诚信意识的养成和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构筑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践中究竟应该怎样开展中学诚信教育?如何通过某种形式的教育使得受教育者能够习得诚信并在生活中自觉践行诚信?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问题。从研究的层面来看,在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中,除了在品德教育、道德教育等专题中略有涉及外,鲜有专门研究诚信教育的课题和成果,从一线实践出发而进行的实证性研究更少。因此,我们确立了实践研究为主体,在实践行动中,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诚信的人文价值
和内在价值;二要促进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就上述价值关系中的冲突进行辨识、选择和践行,唤醒他们的价值批判意识,养成他们的诚信履行能力;三要培养学生基于文化传统、人文理想与理性精神之上的诚信意识、习惯和人格特质;四要培养具有“诚信观念以及诚信行为能力”的教师队伍。
研究的基本思路:瓦店镇两所中学几十年的诚信办学,坚持“行以至诚”的校训,《中学诚信教育策略研究》这一课题将作为实践“诚而自律,合而共进”主题发展规划的重要载体,结合学校的课堂教学、师资建设、学生德育及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渗透、落实到每一位教师、学生和管理者的行为实践中,最终落脚于建设“诚实求真有底蕴”的教师队伍,培养“诚信立身会做人”的学子,以实现规划提出的“立人以诚”目标。因此,学校拟从多方面保障此项课题研究的真正落实,让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成为诚信教育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基于这样的考虑,这一课题将主要采用行动研究、调查分析和实验分析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并侧重于实验分析研究、叙事研究与具体的教育方案设计等实证研究方法。以教师作为研究主体,基于正常的教育教学实际情境,通过精心的构思、切实的观察,获取一线案例,得出适合我校学生开展诚信教育新视角。
本研究报告分为七部分:一是引言,主要对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研究的背景与必要性,研究目的及主要结构进行简述;二是文献综述,对本课题研究重要要概念进行分析界定,深化了对课题核心概念的认识;三是介绍主要研究方法;四是回顾主要研究过程; 五是总结研究过程中主要成果与结论;六是研究过程中的体会与对后续研究的思考;七是相关附件。
二、文献综述
诚信。诚信的内涵经历了一个由古及今的发展过程,诚信是由“诚”和“信”
两个单音字构成。诚,在中国传统思想中有二义,一是本体特性之义:《礼记中庸》言“诚者,天之道也”。诚就是实际有,真实无妄的意思;二是德性之义:《礼记中庸》言:“诚之者,人之道也”。诚作为道德范畴,其指向不再是自然界而是人本身。可见,诚主要是诚实,虔诚。真实的含义就是要求人们说话办事要讲实际,符合事实,真心真意,不能欺骗别人。信,从外形结构上是人从言,讲物是言谈的真实性。信要义之一,是做人的基本品质,《论语为政》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即为人要信实;信的要义之二,是完善人格须遵循的原则,《论语阳货》言:“子曰:‘能行五者天下为人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即信是修为人的五行之一;信的要义之三,是办事认真的态度,《论语学而》言:敬事而信。可见,信指信用,以及维护自己的信誉等,要求人们说话办事要守信用,答应别人的事情要按时保质完成。
因此,诚信可以表述为:真实无伪、信守诺言、言行一致的美德。诚信作为道德规范,要求人们诚而有信、求真务实。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信息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赋予了诚信日益丰富的时代内涵。现代意义的诚信,是对法律、规则和契约的忠诚,体现出诚信“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试论当前我国中小学生诚信教育 华中师大 高玉平)。诚信可以为个人建立高尚的人格力量,可以为企业增加宝贵的无形资产,可以为社会建立稳固的生产生活秩序,可以为国家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结合学校教育,教师工作要坚持“对学生诚信,对家长诚信,对学校诚信,对党和社会诚信”;教育学生“对自己诚信,对他人诚信,对家庭诚信,对学校和社会诚信,对国家和民族诚信”
诚信教育就是让受教育者全面了解诚信的内涵与意义,让受教育者加强对
诚信的道德认识,形成诚信的道德情感,强化诚信的道德意志,并外化为诚信的道德行为,最终形成诚信人格和诚信世界观。诚信教育,从教师的角度,要求教师全面理解学校“行以至诚”的教育价值,理解诚信的内涵与对学生诚信教育的意义,从“立人”的高度去看待学校诚信教育的现实意义,并转达化为自己育人的自觉行为,在平时的言语行为中为学生做好榜样;还要深入思考社会热点,针对社会现象从“真善美实”的角度引导学生诠释“诚信”更多的内涵;还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注重有意识地教育学生,将诚信教育思想落实于课堂教学与日常的教育工作之中。诚信教育,从学生的角度,就是对诚信的认知、认同、内化、外化的过程。学校教育过程中不仅要从理性的角度开展诚信知识的教育,也要从具本的情景中培养学生讲诚信的情感,特别要在利益情景中提高诚信意识,还要通过 学生的实践活动,落实诚信行为。当然,中学诚信教育的对象是中学生,中学生是一个人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时期,他们具有在各方面获取信息能力,但是分辨能力、理解能力及自控能力的发展程度还不高,社会问题往往不能全面分析,只看到一些消极的东西,缺乏正确的分析能力。因此,中学诚信教育应该针对中学生特定的生理心理特点来展开。
综上所述,中学诚信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方案的设计和教育行为的实践,帮助师生理解诚信内涵并能与当今社会需要结合,理解诚信教育的现实意并能为之努力;就是要教育师生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做事,坚持“行以至诚”,将“诚”为作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又使人人达到“行之诚”为回归点。
三、研究主要方法
本课题主要通过文献研究、调查研究与行动研究为主。
文献研究。研究组成员通过中国期刊网查阅了2009年以来国内主要教育杂志有关诚信教育等五十多篇文章,多份关于中小学诚信教育的论文,从而对
于本课题国内的研究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对本课题中的“诚信”和“诚信教育”等有关概念进行了必要的阐述与界定。
调查研究。课题组对七年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诚信现状作了必要的调查与分析,在七年级中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5份,有效问卷90份;分别对诚信教育的现状、诚信教育的影响、诚信教育的途径和不诚信行为的主要表现等方面进行调查。
行动研究。在行动研究中,课题组将中学诚信教育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学校德育中贯彻诚信教育思想的行动研究。课题组主要设计了:(1)中学生诚信知识教育;(2)设计了诚信专题教育活动,如诚信格言征集,诚信主题班会,诚信故事采编等;(3)在传统的活动中贯彻诚信教育思想,如漂流读书节,行为规范自我查等。
二是在教师教育中贯彻诚信教育思想的行动研究。课题组主要设计了:(1)诚信教育与师德讨论,形成表现教师形象的师德规范;(2)结合师德师风教育的讨论,思考“人总是要讲诚信的”的专题,丰富了“诚信教师”的意义;(3)以诚信为基础的教师团队建设。
三是在课程实施中贯彻诚信教育思想的行动研究。课题组主要设计了:(1)结合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开展课堂教学中贯彻诚信教育的实践;(2)征集学生课外综合实践活动方案;(3)在教学组织中落实诚信教育思想。
四、研究主要过程1、2009年1月研究准备
(1)成立课题组。2009年2月,学校结合“诚而自律,合而共进”主题规划申报了《中学诚信教育策略研究》课题,2009年初,本课题被南阳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办公室立项。2009年3成立课题组。共参加学生300余人,教师4人。
(2)开题论证。本课题组与2009年5月17日,由中心学校领导、两所学校的校长前来参加开题论证,参加课题研究的4位教师也参与了讨论。
(3)文献收集。课题组通过收集2009年以来有关期刊发展的诚信教育文章52篇。并通过网络收集多篇关于中学生诚信教育的论文和案例资料。
2、调查学生中诚信教育现状课题组通过设计问卷,就诚信教育的现状、诚信教育的影响、诚信教育的途径和不诚信行为,并作出成果展示。
3、行动研究阶段诚信教育的实效性关键在于通过师生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有意识地贯彻诚信教育思想,它是渗透在各个方面的,也是相互交叉又是互相弥补的。两年多的行动研究中,主要是通过下列具体六项研究载体而展开。
(1)诚信教育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实施。主题班会是开展学生集体教育的有效方式,学生通过班会前准备,班会中情景设置、个人发言、小组讨论与交流,班会后反思等过程,对具体教育留下比较深的印象。
(2)诚信格言的征集与宣传教育活动。学校开展“我写格言话诚信”活动,从活动的开始,展示前届学生的格言征集情况,并组织相关学习讨论,以利得到教育与启发,征集完以后在班内开展有交流评比,并将部分格言在学校报栏中展出,有的挂在教学大楼里。
(3)身边诚信小故事的收编与演讲。诚信小故事是通过师生对身边事例的观察、挖掘与提炼,并编写成一个个小故事,一方面在宣传栏中加以宣传,另一方面组织学生进行演讲。
(4)诚信与师德教育。开展“人总要讲诚信的”专题讨论与征文。每学期设定专门的师德讨论内容,并将诚信与师德讨论。
(5)诚信教育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贯彻诚信教育思想的主要途径,一方面教师个人教学过程与教学行为要体现“求真立诚”,另一方面要善于在教学内容中挖掘诚信教育资源,开展情景化的诚信教育,学校通过开展专题实践研究讨论,总结课堂教学中的诚信教育案例。
(6)主题实践活动的设计。主题教育的设计,是将学生教育的内容与社会实践和考察结合起来,贯彻诚信教育思想,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有更大的收获,而且教师在设计过程中也进一步加深对诚信教育思想的认识。
4、课题总结
(1)收集原始行动研究资料。主要是反映开展行动研究以来的各方面基本素材(调查的数据、师德教育讨论中的记录、身边小故事等);还收集在行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的阶段成果与有关成熟的实施方案。
(2)撰写研究报告。全面结合本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与内容,重点提炼在本课题研究中的主要成果与经验,为今后更有效地开展诚信教育提代更好的基础性方法。
五、研究主要成果与结论
1、中学诚信教育的基本原则学校是青少年集中的地方。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心理素质和生理状态极不稳定、变化很大。所以对他们的诚信教育必须以一定的原则为基础,有目的的进行,这样才能把握方向,达到预期的效果。
(1)阶段性原则。诚信应属道德范畴, 贯穿于人生全过程。不过,诚信教育应遵循阶段性原则,不同年龄阶段应有不同侧重。具体说来,对于青少年,应从养成讲实话、不撒谎的良好行为规范开始,帮助他们认识诚信对个人、集体、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意义;及时肯定和鼓励他们的诚信行为,使他们逐步自觉地把外在的行为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标准。
(2)说服力原则。青少年诚信教育要坚持合理的说服力原则,既要关注
行为结果,也要关注行为过程。传统的诚信教育更多地看重行为结果而忽略行为过程,采取一系列的告诫和警示,强调不能这样不能那样,这种教育往往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因为生活中有些不诚信言行不一定马上会带来麻烦或消极后果,这样往往会给不诚信者产生一种错觉,认为不诚信不会有任何不良后果。因此,过分看重行为结果而忽视行为过程的传统诚信教育缺乏足够的说服力。
(3)真实性原则。诚信教育不能停于口头,留在纸上,要尽量让青少年置身于真实的诚信道德冲突之中。一般而言,当个人面临有违自身利益的矛盾或冲突时,往往会经历这样的心理过程:对诚信事件的认识——个人情感投入——诚信价值判断——责任态度明确——诚信行为抉择——诚信行为的实现。每个阶段都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意识和诚信水平。在诚信教育中,只有合理运用、精心选择和设计符合青少年心理活动、认识水平和社会交往的真实的带有冲突性的诚信情境,让他们直接面对、判断、抉择和处理,才能逐渐促进他们诚信水平的提高。
(4)渗透性原则。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开放使青少年接触外界的渠道增多涉及面广,但随之也带来了一些弊端:思想复杂,处理问题匆忙、简单,不考虑后果,这给诚信教育增添了难度。所以,诚信教育要强调教育的渗透性。开展诚信教育的活动,除了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任务,还要讲究实效,反对形式主义;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少年,力求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寓教于乐,让青少年切实感受到诚信对做人、处世、事业的发展和成功的重要性,使诚信教育达到良好的效果
(5)示范性原则。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不成熟阶段,世界观尚未形成,是非辨别能力低,很容易受他人的影响。因此,在进行诚信教育时,不能低估成人行为的示范作用。青少年诚信教育要取得实效,只强调教育青少年是
不行的,要教育周围的成年人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行和诚信程度直接影响着子女的诚信道德的养成和发展;教师是社会主流文化以及道德的象征,他们在青少年的心目中往往是知识和道德的双重权威;而社会上其他人对青少年诚信道德及行为也有或多或少的影响。
2、中学诚信教育的基本策略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要在全社会开展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诚信教育活动。学校作为教育青少年的地方,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诚信教育的责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正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中学诚信教育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构建诚信教育的环境和氛围。俗话说:环境造就人。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地方。所以优化校园诚信环境、营造校园诚信氛围对培养学生诚信意识,促成个人诚信行为至关重要。中学诚信教育,不只是针对学生的,也涉及学校领导者和教师。确切地说,学校领导者、教师和学生都是诚信教育的参与者和诚信意识的体现者。学校领导者应当廉洁奉公、坦诚待人、履约践行、与时俱进;教师应当遵纪守法、敬业爱生、教人求真、勇于创新;学生应当尊师敬长、遵章守纪、诚实学习、学做真人。开展诚信教育,教师的作用尤其不容低估。学生时代,学生接触最多的人是教师,无论是接受教育还是学习知识,他们都把教师看成是自己人生的良师益友。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教师的言行举止、人生态度等都会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诚信与否也会在很大程度上给学生以示范。因此,教师应严以律已,为人师表,真诚待人,与学生平等交流。教师的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对学生良好道德的形成将会起到巨大的作用。此外,要大力营造校园诚信教育的文化氛围,校园宣传栏、教学楼走廊可张贴诚信的名言警句,教室的黑板报要经常体现这方面内容,使学校
内部形成良好的诚信教育气氛。
(2)促使诚信教育手段的多元化。诚信教育不能仅限于课堂或仅限于书本上有关诚信的德育内容,而要以灵活多样的方法,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开展。可以让学生走向社会,观察周围的诚信事例或通过各种媒体报道收集正反两方面事例,然后以诚信为题,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和演讲,激发他们思考;也可组织学生观看优秀电影电视片,举办以诚信为主题的报告会、辩论会、实话实说讨论会、征文比赛等,使学生在具有趣味性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自觉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再者可以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有机地结合,要求学生不说谎话、不抄袭作业、考试不作弊等,引导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要我诚信到我要诚信。
(3)重视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教育。诚信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仅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争取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使之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
从所周知,家庭作为构成社会的最基本细胞,是整个社会诚信和谐的基础。诚信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因为孩子生下来后首先接触的是父母,父母的言行和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行为举止和道德意识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应通过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如成立家长委员会、邀请家长座谈、电话联系等,发挥他们在学生诚信教育中的促进作用。另外,诚信教育不能忽视各种社会因素,应把社会当成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大课堂,教育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上出现的诚信缺失的现象。《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要组织学生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在社会运
行的过程中,法律和政策是密切联系的,有着重要的约束作用。法律与政策意识淡薄,诚信意识必然失落。诚信教育在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共同协力下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4)确立有效的诚信评价体系。任何措施的推广或教育的实施都必须有相关的评价体系的支持。确立诚信教育评价体系要考虑诸方面的因素和具体的指标,要充分体现思想引导与利益挂钩、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应设计出一系列可量化的考核标准。
3、中学诚信教育的重要举措
(1)贴近诚信教育现实,提升诚信教育信度。两年多的实践研究,我们以诚信教育为主题,构建丰富的诚信教育内容,为诚信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依据。对的学生而言,我们的理解的诚信教育的内容:一是对自己诚信。做到举止言行以诚信为本,自觉约束自己,尊重自我,热爱生活,奋发向上,坚决抵制有悖诚信的思想和行为。二是对他人诚信。言而有信,遵守承诺,尊重他人,宽容他人,热情对待,真诚帮助。三是对家庭诚信。热爱父母,敬老爱幼,对家庭负责,学会自我管理和服务。四是对学校和社会诚信。维护学校利益,树立学校形象,遵守契约,有是非观念,维护社会正义。五是对国家和民族诚信。热爱祖国,维护国家尊严,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弘扬民族传统,乐于奉献;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为投身国家建设事业作好准备。同时,做一名诚信的教师还不止这些,它还包涵着更为深刻的含义,那就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诚信,认真履行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应该履行的职责。那就是对我们的社会诚信,真正肩负起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下一代的神圣使命,将其自觉体现和落实到自己每一天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这样来理解教师的诚信,诚信已经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 的一个基本底线道德,它完全体
现为作为一名教师全部的职业精神和道德规范体系。
(2)形成诚信教育系列,加大诚信教育力度。我们重点抓住“诚信教育”这根主弦,将有关的德育管理、学生个性化教育、特色班创建、综合社会实践、校园文化读书节等突出诚信教育思想。主要行动为:①编写一句诚信格言。人生格言,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而言具有极其深刻的影响。学校通过诚信格言的征集,一方面让学生选出或写出对自己最具意义的格言;另一方面,也请学生家长参与此项活动,写出家庭中认为最有意义的诚信格言。希望家长能够和孩子一起培养诚信的品质。我们还将学生征集的格言通过宣传标语的方式展出,使格言在同学间的相互交流中,让学生更广泛地理解诚信在不同情景中的意义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②撰写一篇认识体会。在格言征集的基础上,让学生撰写对诚信教育价值的体会文章,在自身理解基础上进行诠释,从而能在较长时间内影响其为人处事方式。③参与一次诚信宣传。学校德育应立足于学生的道德体验和生命感悟,学生通过对诚信宣传和纪念活动的参与,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增强对社会诚信的意识。学校通过黑板报、校园环境布置、升旗仪式等方式为诚信社会建设尽到宣传义务。参加一次纪念活动。
(3)拓展诚信教育途径,提高诚信教育的广度。诚信教育既是思想观念的认知过程,又是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积累过程;既要求个人的内在修养与觉悟,又需要很强的个在约束和规范及良好的社会环境。因此,学生的诚信教育要贯彻学生生活链的全过程,还要贯彻学生学习链的全过程。
父母言传身教。家庭教育的最大特点在于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不是像学校那样正规进行,也正是由于这样的不正规,使学生在父母的日常言谈举止中,在不知不觉中进行,这种润物细无声的特点会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为此,学校通过家长学校指导家长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做好表率,承担起道德示范和辅助教
育的任务,父母特别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注重完善自己的诚信人格,通过自己的诚信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的行为习惯。
学校积极引导。当今的社会大环境的诚信状况有许多不如意的地方,学生的许多时间在学校中度过,学校做好积极的引导,一方面从建成学校小环境及与之相关联的环境营造入手,另一方面从正面教育引导。学校的小环境,要侧重搞好校风、学风、师德等诚信教育环境建设,从而使学生对诚信产生共鸣。在与之相关联的环境中,学校要主动与家庭、社区紧密配合,扩大学校的教育对社会和家庭的影响。从教育的角度,学校要弘扬“讲诚信为荣,不讲诚信为耻”的为人处事准则,并通过学生身边的事例说明并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诚信立身”人生观。
强化教师示范。教师是学生最直观、最生动、最重要的表率,是学生知识的启蒙者、行为道德的示范者、成长成才的引导者。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曾指出:“正如没有人能够把自己没有的东西给予别人一样,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要做到。我们在行动研究中,非常重视对“诚信教师”的理解,通过学生心目中的“诚信”教师故事的收集宣传,使教师由内而外的认识到:要做学生装的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也要做到,要自觉接受学生的监督,用良好的诚信形象取信于学生。教师的诚实守信、实事求是、认认真真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是“诚信教师”的重要内涵,也是学生诚信教育的根本。
课堂教学渗透。课堂教学中的诚信教育课题探索是在当前的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出的,其一是反思当前学生中出现的不够诚信的现象,发掘并运用学科教学中的诚信资源,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其二是教师教学过程本身是诚信的
行为的体现。只有当教师始终牢记“诚信教育”这根主线,才能使教学资源的诚信内涵得以更好的开发与利用,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教师诚信人格的力量。
规范学习行为。学生的诚信行为在学习过程中有着许多表现,通过规范学习行为一方面可以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可以将其作为诚信教育的重要载体加强学习过程中的诚信教育。
(4)加强诚信教育实践,增加诚信教育效度。诚信教育的目标就是实现知行统一,而且关键在于实践,要使诚信的思想在学生的头脑中确立牢不可破的地位,就必须使诚信教育与诚信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在实践过程中彰显诚信道德的重要性,提升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效。我们在行动研究过程中,主要针对传统的教育形式赋予诚信教育内涵。
礼仪教育中讲诚信。“礼于外而诚于内”,我们将诚信教育与学生礼仪结合结来,更使学生感爱到诚信就在他们身边。学校每学期结合行为规范教育,开设礼仪教育讲座,有“公共礼仪”、“学校礼仪”等讲座内容,全方位的展现礼仪在人们生活的的作用,而其本质是“内诚于心”。与此同时,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运用,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结合学校规范检查变自己报告,从早上的上学时间,到出操情况与遵守学校规范等方方面面,使学生在具体的自我管理中体验诚信的做人价值。
六、研究的思考
1、深化诚信教育,必须将诚信教育思想落实于师生的自主发展之中
在诚信教育的研究中,学校开展诚信教育主要是通过外力的推动而为之,尽管在一定意义上收到了实际效果,也在教师与学生的心目中建立了诚信教育观念,但在今后的长期过程中,需要的是师生共同的认识,自主的实践,才能
使诚信教育收到更好的效果。
2、诚信教育应与时俱进
诚信教育的标准和内容应不断吸收社会发展元素,不断融入反映时代的风貌内容,时刻联系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重心和社会焦点问题。做到议论有生动主题,行动有具体目标,实践有对象基础。特别是当前,我们着力联系“八荣八耻”学习与实践,联系“反腐倡廉”重大政治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使得诚信教育更加活泼生动,更具有实际效应。
3、诚信教育还要进一步强化教师的教育与家长的参与
我们在中学诚信教育研究中,关注了将教师、家长的诚信教育与学生的诚信教育放在一起考量,是为了更好的创立一种良好的诚信教育环境。但是从现在来看,我们对于教师与家长的教育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化,特别是家庭教育的指导和家长的以身作则更需要学校的关注,只有这样,才能使诚信教育的影响逐步扩大到社会,反过来又为学校创设更好的教育环境。
七、相关附件
课题组成员负责人:吴转
主 要 成 员:何娟娟 王崇强 冯润 参与资料:
1、《中共中央国务院要求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通知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
3、“诚信教育的价值与方法” 石中英 《人民教育》2003年第24期
4、“诚信教育在国外”张俊《中国教育报》2004-09-08
5、“大力加强高校诚信教育”王泽应《光明日报》2004-06-238
6、“诚信教育:我们还缺失什么”秦选强
7、“诚信教育:春风化雨润无声”潘志民 2003-11-12
8、“学校诚信教育难出污不染成人 “潜规则”困扰德育” 阎云飞、倪佳 《新闻晨报》2004-06-0311、《中学生诚信教育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瓦店镇中学生诚信教育策略研究课题组
2010年5月11日
第二篇:小学诚信教育的策略研究
小学诚信教育的策略研究
义乌市保联小学
夏伟良
[内容摘要]
诚信——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人们追求诚信,推崇诚信,诚信早已融入中华民族文化的血液,成为文化基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方面持续快速地发展,以及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体现得愈加明显,其作为德育的基础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认同。因此,怎样提高诚信教育的效率是我们必须正视的课题。本文将对此阐述笔者的一些观点和做法。
[关键词] 拿来主义 活动 训练 监督 渗透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明礼诚信”是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首次提出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毫不夸张地说,一个人诚信程度的高低,不仅体现他(她)个人的修养水平,也反映出其所处的家庭、集体,甚至是国家的教育水准和文明层次。因此,在小学生中进行诚信教育,既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继承传统美德,也是帮助孩子们从小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形成高尚的精神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使爱祖国、爱集体、讲文明、守信用的思想植根于孩子们的心田。
一、明礼诚信,相互促进
“明礼”是人的行为外在表现,是讲究“礼仪”、“礼让”,主要包括重礼节和讲礼貌,简单地说就是讲文明,注重公共文明和公共道德,包括维护公共秩序,遵守交通规则,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不扰乱公共秩序等等。小朋友在这些生活细节中,养成懂礼节、讲礼貌的习惯,归根到底,是养成尊重他人、互相礼让的道德精神。“诚信”是人的内心状态,“诚”主要讲的是诚恳、诚实,不弄虚作假,“信”是讲信用、信任,不欺诈坑弱,做到诚恳待人,以信用取信于人,对他人讲信任。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学生要养成良好礼仪和行为习惯,首先是以“知”为开端,遵循知、情、意、行的内在规律,最后以形成自觉、自主、自动的行为习惯为归宿。知是行为的先导,是产生行为的思想基础。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教给学生应具备的良好品质,帮助他们分析社会生活上和集体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使他们懂得讲礼仪、守规范的重要意义,识别和抵制不文明的行为习惯和言行举止,增强讲文明、讲礼仪,守信用的意识,提高他们的自觉性。在这个方面,祖国悠久而丰富的传统文化是取之不竭的教育资源,如:
‚三国时期,关羽以‘诚信’二字名垂千古,而吕布为荣华而杀丁原,为美色而刺董卓,投刘备而夺其徐州,结袁术而斩其婚使,因为无诚信而遗臭万年。
战国时秦国商秧‘立木为信’,使变法得到了百姓的支持,秦国从此渐渐强盛起来;周幽王为博爱妃‘千金一笑’而上演 ‘烽火戏诸候’的一幕,导致杀身亡国的凄惨后果。
……‛
所以,笔者认为,挖掘祖国传统文化,这是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良好途径。
二、强化训练,开展活动
《规范》实施的过程的基础,是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过程,而习惯的形成又在于训练,它的特点是规定性和重复性,对学生礼貌用语、做事原则、规范性要求进行反复训练。树立典型示范,引导礼仪方向。美国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这样一段发人深思的话,他说:“对儿童进行教育,最容易而最有效的方法,是把人的应该做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眼前,用榜样人物的先进思想、高尚情操、优秀品质、模范行为教育学生,使养成教育形象化、具体化,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给学生一个更感性、更直观的认识。”
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进行礼仪教育的重要依据,利用班会、晨会、中队活动,逐条宣讲《规范》和《礼仪常规》,让学生句句理解,时时对照,付之行动,并紧扣以“文明礼貌——做人的基本素养,诚实守信——为人的基本准则,学会关心——让世界充满人情味,学会合作——发挥1+1>2效应,学会竞争——1世纪的必备素养”为中心礼仪常规进行思想教育,联系生活实际中一些伦理道德行为问题进行辨析。通过学习、对照、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守规范、讲礼仪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行为要求和准则。它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自我完善的需要,从而使学生产生对文明的愉快情感,给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打下思想基础。
需要指出的是,以下几点应特别注意:
1、名人效应。知名人物,尤其是伟大人物,具有特别强大的感召力,他们的崇高人格和高尚修养像指路明灯一样,能指点孩子们成长的方向。
2、教师垂范。有这么一则小故事:故事发生在英国南部的一所小学里,一位教师调任一个较差班的班主任,该班孩子大都很调皮,爱捣蛋。老师第一堂课就跟他们玩,玩得天昏地暗。下课了,老师说:“孩子们,你们要是能把学习成绩搞上去,我就去吻校外放牧场里的一头猪。”这些调皮的孩子问:“老师,这是真的吗?”老师说:“真的,而且我要吻的是一头你们认为最大的母猪。”孩子们好奇,都希望老师去吻猪。从那天起,他们的课堂纪律好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即使有贪玩的,别的孩子也会提醒“难道你不希望看到老师去吻那头大猪吗?”半年后,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圣诞节的前夜,孩子们对老师说:“老师,你可以去吻那头猪了吗?”老师说:“当然可以。”于是,老师带着这群孩子穿过公路,来到放牧场。孩子们在猪圈里看到一头特大特肥的猪。老师走近那头大猪,轻轻地吻了它。孩子们在猪圈外笑得前仰后合,老师吻了猪也和他们一样大笑了。
读这个故事,我们不是看到这位英国教师的滑稽可笑,而是看到了这位英国教师平易近人的态度和师生平等的意识,看到了教育所追求的亲近自然的境界,看到了教育所拥有的和谐欢愉的氛围。确实,老师好的师德形象,直接影响着学生,熏陶着学生。
三、拿来主义,积极消化
中国有句古话:“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说的正是借鉴他人长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广义地说,诚信是人类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德,世界各国均重视国民的诚信教育,让我们看看他们是怎样做的吧:
1、美国从幼儿园和小学起就重视对孩子的诚信教育。美国波士顿大学教育学院设计的基础教材中就突出了‚诚信‛方面的内容。其中一篇课文讲述了一则古代中国的故事:一位国王要选择继承人,于是发给国中每个孩子一粒花种,约好谁能种出最美丽的花就将被选为未来的国王。当评选时间到来时,绝大多数孩子都端着美丽的鲜花前来参选,只有一个叫杨平的端着空无一物的花盆前来,最后他却被选中了。因为孩子们得到的花种都已经被蒸过,根本不会发芽。这次测试不是为了发现最好的花匠,而是选出最诚实的孩子。教材建议老师在班上组织讨论,向学生介绍‚最大程度的诚实是最好的处世之道‛这句谚语,并且要求学生制作‚诚信‛的标语,在教室里张贴。
2、几年前,美国一所学校的多名学生在完成生物作业时抄录了某网站提供的一些材料,任课老师就毫不客气地判这些学生的生物课为零分。这位老师说,第一天上课她就和学生订下协议并由家长签字认可,协议说,所有布置的作业都必须完全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欺骗或剽窃将导致课程失败。支持她的老师们说,教育学生成为一名诚实的公民比通过一门课程更加重要。
3、日本的诚信教育几乎贯穿人的一生,在家庭中父母经常教育孩子‚不许撒谎‛,到学校里耳濡目染的是‚诚实‛二字,到公司里‚诚信‛几乎是普遍的经营理念。在日本,很多学校的校训都有‚诚信‛二字,如东京文京女子中学的校训是‚诚实、勤勉、仁爱‛;横滨翠陵中学的教育方针是‚自立、诚实、实行‛;泰星中学的校训是‚诚实、品位和刚毅‛,校长解释说,诚实就是对所有人都要以诚相待,有品位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诚实,因为诚实,所以要一诺千金,以坚强的意志实现诺言。
在日本,诚信教育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贯穿学生学校生活的始终。日本学校有一种伦理课,诚实、善良、向上、奉献、谦让、名誉、正义是其主要内容。日本中小学生每人都有一本道德手册,名为‚心的笔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记载着各种道德规范,诚实是重要内容之一。2001年7月日本正式实施了学校改革教育法,规定学生必须参加服务社会的志愿活动。
4、在描述德国人的性格特点时,‚严谨、诚实、守信‛是经常被提到的字眼。德国的教育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孩子在四五岁时是培养价值观和辨别是非能力的最重要时期,97%的孩子的品性是在这个时期养成的。因此在德国的青少年教育体系里,家庭是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父母则是孩子的启蒙教育者。德国的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家长有义务担当起教育孩子的职责。德国家庭里家长也都非常注重为孩子营造一个真诚的氛围。家长们普遍遵守这样一个原则:教育孩子诚实守信,家长必须做出榜样。在德国城镇的十字路口随处可见到这样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为了孩子请不要闯红灯‛。据了解,自从立了这块牌子,闯红灯的行人和车辆明显减少。
在德国,你如果随地乱扔垃圾或者在没有停车标志的地方停车,马上就会有人过来阻止你,并给你灌输一套遵守社会公德、为下一代作好榜样的理论。氛围教育不仅培养了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也规范了成人自觉遵守社会秩序,诚信待人。
„„
四、营造环境,优化氛围
优化教室环境是养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外部条件,创立一个整洁、优美、文明的氛围,给学生以一种良好的环境,对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具有很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室正前方有国旗悬挂、教室后墙有班训、教室中有名人名言、图书角、黑板报、学习园地、卫生角,在走廊楼道悬挂“请使用礼貌用语”等宣传牌。整个教室范围比较整洁、清新、优美,好像每个角落都在说话。积极的舆论宣传,优良、文明的环境熏陶,也更促进了良好公德的养成。
五、检查督导,全程渗透
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曲折的过程。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正处于世界观形成阶段,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在形成过程中不稳固。特别是一些平时自控能力差的学生,一旦遇到适宜的“土壤和气候”,不良行为就会重新萌发。为此,老师要加强检查督导,强化学生的知情意识,尤其是强化学生平时“诚信地待人,不说谎话”和“言行一致,为人正直”两方面的内容。另外,有必要在班级常规活动中设监督员,开展“明礼诚信”行为训练活动,通过检查督促,使之自我完善,并定期评选出“明礼诚信”小标兵,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当然,家校配合少不了,只有双管齐下,同步进行教育,才能使学生真真切切地做到“明礼诚信”,并产生长期的教育效力。
综上所述,诚信教育作为德育的基石,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教育过程,所采取的方式方法自然不可能局限于若干条。但是,如果我们做个有心人,它带给我们的回报必将是巨大的、喜人的!
参考资料:
1、人民教育出版社〃《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修订版;
2、上海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教师》2005年第三期;
3、教育科学出版社〃《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第一编,叶澜等著。
第三篇:浅谈中学生诚信教育
浅谈中学生诚信教育
摘 要: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亘古不变,可见诚信之重要,它是我国经济建设的精神基础和思想保障,更是我们立身处世之本。然而,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发现,诚信在消退,拜金在滋长,利益取代了美德,诚信让位于欺诈。这种不良现象也侵蚀着洁净的校园,对学生的成长及教育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诚信已成为广大中学生急需学习的课程。
关键字:中学生;诚信;诚信教育
新时期,随着国内改革的深入,国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在市场经济观念的影响下,使诚信原则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中学生是面向未来的一代,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其诚信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前途和命运。因而如何正确把握新时期我国中学生的诚信教育,是很多基础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问题。但是当前,由于历史传统、文化环境、教育观念、评价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中学生的诚信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中学生诚信缺失主要表现为:诚信意识淡薄,爱慕虚荣,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欺骗家长、老师,缺乏勇于承认错误及承担责任的勇气,言而无信,出尔反尔,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等,这种状况实在令人担忧。因此,研究中学生的诚信教育问题,为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正确引导学生的人生实践有重要意义。
下面就中学生诚信缺失的状况形成的原因、应对措施作简要分析。
一、中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1、家庭原因的影响
大部分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衣食住行,忽视或根本不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引导。还有少数的家长全然不管孩子的一切,任凭孩子“自由发展”,有的甚至把“金钱至上”、“享乐至上”等错误思潮带回家中,对孩子产生负面的影响。孩子涉世之初,父母往往教育他们说:“社会复杂啊!老实人要吃亏的!”,从而使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就萌发了一个理念——不做老实人!也有的家长自己不讲诚信,给孩子起“模范带头”作用,例如,家长本来在家干私活,却给单位打电话请病假;还有些家长为单位制造假账单,偷逃税收,弄虚作假等等;甚至有的家长“教”孩子撒谎,比如有些孩子作业没有做完怕老师责罚,家长帮孩子做作业,或是帮孩子编理由蒙骗老师等。
2、学校因素。
我国一直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但长期以来,德育在实践中过于简单化,缺乏实效性。如:在观念上重智育轻德育,以学习成绩的好坏评价学生的优劣,造成学生对诚信的忽视。在德育内容上,把德育简单地等同于政治教育,使内容过于政治化、抽象化、空洞化,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诚信这一最基础、最简单的道德教育,学生不能正确的理解诚信作为道德准则的重要性;在德育方式上,重灌输轻启发,忽视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学生不知道诚信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造成理论与实际脱节。另外,学校的许多行为也对学生的诚信教育造成不良影响。首先,学校由于应试制度的惯性,对素质教育的要求难以付诸实践,给学生留下了对诚信的疑惑与矛盾。其次,学校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考核,要求各班主任统一学生口径,体现了学校不诚信的一面。
3、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诚实守信的美德都被个人利益所取代。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企业恶意逃避债务和税收,做假账等现象层出不穷;虚假广告、虚假新闻屡禁不止;价格欺诈随处可见;人才市场的假文凭也屡见不鲜。这些现象都对中学生的诚信造成负面影响,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这又是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的时期,他们会把从社会上看到、听到的用到自己的言行中。
4、学生自身素质的缺失
学生自身素质的缺失是导致诚信缺失的直接原因。当代中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通常成长在较为优越的生活环境中,过度保护、过度溺爱,导致他们普遍缺乏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责任意识淡薄,心理脆弱,承受压力的能力比较差,而且存在着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自私心态,考虑更多的是别人应该为我做些什么,追求个人名利而极少考虑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自私自利的思想使他们在面临义和利的选择时,往往会为获利而舍弃诚信。
二、如何加强中学生诚信教育
1、家庭方面,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榜样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在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这种角色不单单是经常性的诚信理念教育,更应是表里如一的示范作用。从家庭教育来说:一方面,要发扬中国古代家庭诚信教育的的优良传统。我国自古就有家庭诚信教化的优良传统,这些优良传统对现在的诚信教育也有现实的借鉴价值;另一方面,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在家庭教育方面也要树立德育为先的观念。在“成龙成凤”价值理念中,要把培养孩子的“诚信”、文明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健康等各种非智力因素与开发孩子的智力相提并论,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适应目前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
2、教师方面,要以身作则、身为正范 中国古代教育中提倡为人师表,也就是说作为一个教师各个方面都应该为学生作出表率,只有教师自己做好了,才能要求学生做好,才能教育学生做好。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躬自厚而薄于人”的品格,学生才会自觉自愿的接受其“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的为人师表。教师还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有助于诚信品德培养的书籍,指导学生经常阅读,让他们了解伟大人物诚信的形成过程和高尚品德对人生的重要作用,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开阔他们的思想境界,激发他们培养“诚信”品德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另外,班级制定的班规班纪,一定要说到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在班级内建立适当的诚信奖惩机制,使诚信者因诚信得到益处,使失信者因失信而付出必要的代价。通过奖励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诚信行为后的愉快和欣慰,以此转化为促进诚信行为的持久动力。进行奖励与惩罚不只是教育被奖惩者,而是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诚信度,也是为了使全体学生受到教育。
3、学校方面,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
加强对中学生的“诚信”教育,学校责无旁贷。学校要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诚信”教育实施方案;举办《诚实守信承诺书》签字活动,要求学生在学校坚守行为准则;要以各科教学为主渠道,把“诚信”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要特别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让他们做到:第一,说话要算数;第二,做人要正直,不袒护包庇别人错误,不揽功诿过。另外学校的教育也要讲诚信,学校要杜绝种种不诚信现象的发生,对各项管理要常抓不懈,切不能忽松忽紧,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不能仅仅停留于口号,停留于课堂灌输,停留于形式,而应从学校管理的点滴小事做起,以学校的诚信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学校要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全校师生都认识到树立诚信道德的重要性,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道德氛围。此外,学校还应建立公正透明的个人诚信档案。用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保障个人诚信,把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都如实记录,坚决遏制学生在考试问题上的作弊现象,杜绝学生的投机取巧行为,对考试作弊学生要严惩。将良好的个人信用档案作为学生的一张“名片”,促使学生珍惜和维护自己的诚信形象。
4、社会方面,要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
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到对青少年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性,营造一个诚信社会。使还处在“清醒的认识,模糊的行为”阶段的学生诚信意识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刻认识“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的道理,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遵守诚信原则,讲诚信贯穿于生活学习之中,提高在面临个人利益与诚信行为矛盾时的道德水平。在现代社会,诚信的缺失困扰着世界,诚信的呼唤遍及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诚信建设,人人有责”,当代中学生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要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目前最为重要的莫过于把自己培养成为诚信的人。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呼唤和需要的恰恰是求真务实的作风和脚踏实地的行动,是新时代的诚信之德!
参考文献
[1]寇彧,《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及教育》、《思想政治教学》.1998(7-8):89 [2]赵素珍,高职院校学生诚信缺失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05,7(5):119-120.[3]陈兰秀,学生诚信缺失现象的分析与预防方法[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6):49-50.
第四篇:中学生安全教育诚信教育
预防考试作弊的有效途径——诚信教育
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最普遍的最直接的方式,在中小学,考试更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内容。考试作弊与考试似乎是孪生姐妹,形影不离,各级各类学校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可是考试作弊并没有完全得到禁止。学生考试作弊的深层次根源在哪里,该如何教育学生从而有效地杜绝考试作弊,为学生成长创造一个诚信、健康的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进行学生考试的诚信教育从而有效杜绝考试作弊呢?
(一)考试作弊的原因分析
首先要认清学生考试作弊的动机和滋生考试作弊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据不完全调查统计,学生作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为了取得“好成绩”,博得老师和家长的“欢心”,得到家长和老师、同学的认可。如果考不好,会遭到家长和老师的批评。
2、学生有取得好成绩的欲望,希望自己很优秀的心理使然。
3、平时不努力,种种原因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考试的时候只好心存侥幸,考得太差说不过去。
以上统计是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分析,学生考试作弊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比如整个社会的诚信怎么样?家庭的诚信如何?整个学校或班级的诚信如何?对于考试的结果各个学校、家长、老师是否正确对待,是否唯分数至上?教师对学习落后的学生是否给予足够的关心,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必须深入思考这些问题,才能找到学生考试作弊的真正原因,才能有效地避免考试作弊。
(二)考试作弊的预防
1、社会、家庭、学校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诚信健康的生活学习环境,重视对学生进行诚信等社会公德教育,让学生从小具有诚信的品质,具有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社会、学校都要大力弘扬诚信,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影响学生,让诚信成为学生具有的一种品德。
2、对于考试作弊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学校、班级要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通过校园文化活动、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进行考试诚信教育。讲究教育方式、讲究教育效果,避免单一的说教和批评,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考试诚信教育。
3、社会、家庭、学校、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不仅仅以分数衡量学生,不仅仅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全面评价学生,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为学生设计适合学生特点的教育。
对于学习努力、成绩落后的学生不歧视,学校、教师要为他们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他们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家长不要对于成绩落后的孩子一味指责,要全面看自己的孩子,引导他不断进步。
4、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对于暂时落后的学生要多关注,帮助学生提高成绩。在教育过程中更注重过程。轻过程、重结果的教育是考试作弊的土壤。
5、对于考试作弊的学生的教育方式不能简单化,更要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对于作弊严重、多次不能改正的学生要严肃校规校纪。
总之,考试作弊是当前教育遇到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必须找到考试作弊的深层原因,制定系统的方案,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学校、社会、家长、学生共同努力,一定能创造一个诚信、健康、奋发向上的学习氛围。
第五篇:浅谈中学生诚信教育
浅谈中学生诚信教育
摘要:学校是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主战场,课堂教学又是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前沿阵地。对学生诚信教育理应,落实到课堂教师教学之中。各任课教师不能只教书,不重视育人。
关键词:课堂教学
诚信教育
教师
一、课堂教学诚信教育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显得非常重要。课堂教学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对学生的诚信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1.教书多,“育人”少,教授知识与教育做人脱节。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做事先做人”也是社会所需人才的一个重要条件。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特别是诚信教育,需要小学、中学到大学一环扣一环的紧密相接。更需要所有任课教师与做学生工作的部门紧密合作。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的诚信教育作为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比较少的,不少教师只追求自己完成教学任务,忽视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只教书,不“育人”,教书与“育人”相脱节。
2.教书与育人分开。在中学,教书的一般是各科任课教师,“育人”的是政教处和班主任,这些机构很多时候只是起到管理作用,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时、质、量都有限。真正让学生不知不觉受到教育的仍然是课堂教学。问题是政教处或班主任跟各科任课教师的沟通极少,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与政教处沟通很难实现。而班主任跟任课教师沟通非常少,几乎为零。使中学生的道德成长长期处于一种无关照的盲区,形成不了系统的连续性的教育机制。教书的与育人的分开,各伺其职。
二、课堂教学在诚信教育中的优势
课堂教学是学校最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在校有一半的时间是在课堂里度过,课堂也就是他们主要活动场所,学生很信任任课教师,他们的行为、思想反映出来都是很自然、很真实的,教师如果策略得当,对学生的诚信培养是不经意中形成的。
课堂教学形式是多样的。各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是各种各样,由于这些课的教学内容不同,组织教学的形式也不同,其主要特点是教学组织形式松散,这就给学生创造出了自我表现的机会,不管学生表现如何,他们都在教师ide可控制范围之内,任课教师很容易发现问题并能进行策略性的教育,学生不会产生逆反心理。
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其实每一部教材都是一本很好的德育教科书,文科类教材自不用说,理科类教材也是一样,只要认识深入的钻研,把诚信教育当做自己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一定会有恰如其分的教材。加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措施,教学手段不断的求新,让他们不会感到疲劳,任何形式的诚信教育他们都很容易接受。
三、有效发挥课堂教学对学生诚信教育的作用
诸如改革德育内容、优化德育过程、建设德育队伍,加强纪律教育,建立并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构建良好的诚信环境等等之类的研究已经不少,也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但是,建立一个各方有效联系沟通的平台,发挥任课教师的作用尚不多见。教师在教学中遇到学生的一些行为动态需要跟班主任联系做进一步的工作很难。学生要找老师反映问题也难。要知道做学生思想工作本身就难,需要连贯性和持续性的工作,中间不能有脱节,有盲区。因此学校要建立一个以主管校长为中心的沟通平台,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作用。
各科任课教师是学生诚信教育的主力军。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各任课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间最多的地方,学生不会在意任课教师对他言谈举止会有什么反应,他们的一些生活习惯自觉或不自觉的表现出来,此时他们表达的都是很真实的。任课教师如果能够把握机会,策略得当,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则收效最大。学生在任课教师面前是诚实的,说话是可信的。学校应该充分用好任课教师课堂教学之优势,做好任课教师的工作,将诚信教育作为任课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发挥主力军作用。
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教师素质。教师工作性质特殊,必须要求有较严格的道德标准。但教师也是社会平凡的一员,也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他同样会受到来自社会的各种干扰,但不管怎样,教师也不能失去诚信做人的本质。因此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杜绝一切弄虚作假行为,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学水平,加强思想改造,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育人先育己,并通过课堂教学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因此教师不仅要花精力去备教学内容,也要花一定的精力去备如何育人,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和组织教学的能力,寓诚信教育与教学内容当中,实现教学与育人双丰收。
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将诚信教育溶于教学内容之中。和谐课堂的标志是“课堂教学井然有序,师生关系融洽,能相互理解,真诚交流,民主平等和公正共公平,大家能宽松宽容,充满活力,心情愉悦。和谐课堂教学环境具有感召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对于人的成长,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学业负担的减轻,诚信道德品质的养成都有重要的意义。”
把诚信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报、网络、宣传橱窗等载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诚信教育主题活动。学校团委,学生工作处等相关部门可以组织、策划、实施一系列大型的、富有创意的诚信教育主题活动,如
学生诚信现状调查;诚信主题橱窗展;诚信格言、故事征集活动;“诚信伴我行”征文;“诚信实话实说”沙龙活动等等,探索开展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只有让诚信深入人心,让诚信成为时尚,学校的诚信教育才会有健康生存的环境,才能促进全社会诚信风尚的建立。
参考文献:
[1]王向乐.试论诚实信用原则的内涵与外延[J].2009(1):
25―26
[2]明庆华.和谐课堂的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2006(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