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环境下的小班教学的几点做法 Word 文档

时间:2019-05-15 04:15: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班环境下的小班教学的几点做法 Word 文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班环境下的小班教学的几点做法 Word 文档》。

第一篇:大班环境下的小班教学的几点做法 Word 文档

大班环境下的小班教学的几点做法

江苏省大丰市第二小学 秦国和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规模比较大的班级(有的班级人数甚至超过80人)遇到了比较严重的挑战。它不适应现代社会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趋势,不适应现代教育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趋势,也不利于师生间的直接、有效的交流。显然,传统的大班教育无法站在学生个体“生命发展”的高度来实施教学,改革传统的大班教学势在必行。

近年以来,我在教学上大胆改革,不断创新,走大班环境下的小班化教学模式,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1教室布置

教室是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由于我班学生多(89人)而活动场地小,所以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教室里活动,我就把教室定位成“孩子们成功的学园、开心的乐园和温馨的家园。”

为了让教室的墙面、四角、壁橱都能“说话”,使之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儿童天地,我在教室后面安设了墙报专栏。教室是四角和壁橱上设计成图书角、生物角、玩具角等。我们在图书角摆放个各种少儿读物,供学生阅览扩大视野;生物角里放着花草虫鱼,供学生观察增加生机„„教室的另几面墙布置成评比栏或荣誉角、学习园地,学生优秀的作业包括写字、作文、数学、绘画、手工等等都展示出来,孩子们随时在感受成功的滋味。

我在墙上辟出一块天地,名曰“我的酸甜苦辣”或“说说我的心里话”,孩子们在生活学习中的高兴事或难过事都可以写成三言两语加以展示,快乐与大家分享,苦恼可以宣泄。

在植物角的布置上,教室里不但摆放了各式盆栽植物,并且指导孩子们通过各种途径查找了有关资料,制作成卡片置于盆边,用来介绍该植物的名称、生长特点等,学生得到了生物学方面的知识。同时为教室的生物角安排护理人员,每天给植物浇水,为小动物喂食,在此过程中增强了集体观念,增进了友谊,锻炼了能力。

2小组学习

小组学习法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

我以座位安排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安排小组时以均衡、自愿为主,教师适当调整结构,以异质分组、同质分组、动态分组为原则,小组人数一般上安排4—6人。让学生学习合作,参与集体竞争,学生发言时,总强调“我代表本小组”或“我们小组”语言,同时让学生学习相互评价。学习活动以游戏活动、角色扮演、戏剧表演、创意练习等为主。

分班学习中要求学生学会聆听,告诉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实际上是一个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的过程。聆听别人的发言才会有所发现、发散、创新乃至创造。合作交流时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记住别人的要点,听懂别人的意见,教给学生一些发表意见的模式。如“我认为××同学回答得很好„„”。“我觉得××同学的意见是对的,但是我有补充„„”。“我认为××同学的意见是错的,我们看法是„„”。“请问××同学„„”等,在课堂教学中,用一定时间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同时倾听与反应能力也有一定提高。

3尊重学困生

尊重每个学生的教育理念,是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一有血有肉、有独立人格、独特价值和潜能的人。而学困生更应该得到尊重。虽然他们受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在各方面都比不上优秀生,但却都是一个真正的人。正像高尔基所说:“世界上最好的职位是做一个人。”教师要学会角色转换,即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要相信学困生都有追求成功的心理倾向,只要老师方法对头,学困生就可以获得成功。我常说的一句话是“只要你尽自己最大努力你就是成功的”在教学中必须以尊重学因生为前提,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让爱充满学生学习的每一个角落。同时注意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给学困生创造参与合作竞争的机会。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说过:“人类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每个人都渴望被别人赞美,同样学会赞美别人也是一门艺术。教育学生对成功者不要吝啬赞美之词,认识到这是调节人际关系的粘合剂,而且在相互鼓舞激发中可以增强学生力量;对暂时失败者更不能嘲笑,要以朋友式的友善,宽容的态度,使他们走出暂时失败的阴影。

4教师角色

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对话的关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师生都是课程的资源,也是课程的建构者。因此我努力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师生关系。活动中我重点参与一个组的活动,倾听学生的发言,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教学信息的传递。

我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当学生就提出的问题叽叽喳喳讨论时,有些教师要么倒背双手,鹤立鸡群般踱来踱去;要么象征性地在这一组插一言,在那一组提一句,只待预先设定此环节所花时间一到,便迫不及待地命令:“大家各就各位,现在开始交流。”这样的合作学习纯属形式,学生学习显得被动且兴趣不浓。因此,在合作学习中,我把自己作为普通一员置身于学生群体之中,参加讨论。教学中我注意把导课艺术、沟通情感、提问技巧、语言体态,板书设计和组织管理和谐地交融在一起,把动口、动手、动脑结合在一起,启发学生积极探索,让他们的思维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让学生的交流能真正碰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教学活化为动态结合。

我将自己的办公桌搬进了教室,自己的一言一行完全呈现在学生面前。良好的教师形象会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我以朋友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消除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对我有更多亲近感,甚至产生某种依恋。

通过努力我们80多人的大班真正成了孩子快乐生活、求知长进的乐园。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年12月136期

第二篇:小学大班、小班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之比较

小学大班、小班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之比较

[摘要]小班是相对大班而言的,是以提高每一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为目标指向的教育形式,我们常称之为“小班化教育”,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本文中的小班环境,就是指的小班化教育环境。这样的环境,是否更适合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开展?与大班环境相比,有什么不同?本文将从教学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小班环境下如何开展信息技术学科的教与学的一点思考。关键词:小班化

信息技术

教学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年轻的、不断发展的学科,在它普及于学校之初,往往是两个学生一台计算机的。就是到了现在,教室拥挤、气味混浊,几乎是大班环境的特色。当小班化教育出现之后,信息技术课像脱去了厚重的棉袄,立刻唤发了春天般的活力。你看:在漂亮、宽敞的机房里,学生几个人一小组,时而聚在一起讨论,时而独立操作,教师穿梭于小组之间,呈现一个温馨、和谐的课堂画面……

小班环境是非常适合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一是信息技术学科需要给学生足够的上机操作的时间;二是小班环境方便师生、生生互动的开展,有利于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小班环境在教学上还有许多优势,许多在大班环境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在这里得到很好落实。

一、从省纲要1中,寻找小班化教育的理念

“立足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坚持把信息技术既作为学习内容,又作为学习工具。”等这些省纲要中提出的信息技术课程的理念,是我们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依据,无论是对大班,还是小班都是适用的。仔细研读纲要中提出的理念,把“学生信息素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的终身发展”等关键词,落实到小班化教育之中,可以进一步细化为“关注每一个”、“幸福每一个”、“发展每一个”的小班化教育理念。大、小班的信息技术教育理念是相通的,在小班环境下,这些理念才变得更容易落实,更有真正实现的可能。

二、与大班教学相比,寻找小班教学的优势 1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2007年印发

1、物理环境舒展。学生一人一机,甚至于还有备用的,从容应对突发硬件故障。另外,教室有较为宽裕的活动空间,学生下位交流方便,在此机房上课没有压抑感。

大班机房环境之一 小班机房环境之一

2、教师权威控制性降低。要组织一个40、50人的班级进入机房开展学习活动,每一个有经验的老师都会首先控制好课堂纪律。然而,控制好又谈何容易啊!各种高压措施应运而生,师生关系紧张。那么面对20多人的小班,情况又是如何呢?也许学生还是调皮,排队到机房还是走得歪歪扭扭,就算调皮学生所占的比例一样,但毕竟人数少了,这时也许你只要握住调皮孩子的小手,情况就不一样了。

3、教学互动性加强。教师对学生的个别化关照程度较之大班教学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有较多表现和发展才能的机会,参与活动的密度、强度、效度得到提升。比如在指法教学中,教师可以掌握每一个孩子的练习情况,及时帮助纠正。

4、学习形式多样、灵活。新课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理念,确立了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为具体形式的学习方式。在实际操作层面,大班存在诸多困难,教师往往力不从心,勉强为之,效果自然也不好。在小班环境下,多样、灵活的学习方式才能从容地开展。由于活动空间大,由合作学习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可以转换自如,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5、四维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

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在省纲要中提出了四维目标(多一个“行为与创新”目标),传统的大班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对其他三维目标缺乏应有的重视。小班化以新的时空组合方式形成适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给个性差异的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实现自我价

值的机会。

三、于教学实践中,展现小班教学的独特魅力

1、目标恰当,适应每一个

合理制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需要对教材及学情进行正确的分析。并注意教学目标的层次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被关注,每一个都有不同程序的提高,下面以邓婕老师执教的《遨游因特网》一课为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写的: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因特网的作用,学会打开IE浏览器;(2)认识IE浏览器窗口的组成及各部分名称;(3)学会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利用IE浏览器浏览网页。

2.过程与方法

以小组活动的形式,通过谈话、讨论的方式,了解因特网在生活中的作用,通过指导学生看书,认识IE浏览器,在学生独立探索中,掌握IE浏览器工具栏的初步用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计算机网络对学生生活的帮助,乐于利用网络获得有用信息,培养学生正确的因特网价值观。

4.行为与创新

(1)能利用工具栏浏览网页;(2)使学生有利用网络浏览网络的意识。不难看出:邓老师制定的教学目标表述准确、规范到位,体现出层次性,比如情感目标的“体验……乐于……培养”。行为与创新目标又体现对部分学生有个别化的要求。

苏教版信息技术教材上册第17课

2、过程灵动,激活每一个

在小班环境下,教学的过程应该是灵动的、充满温馨的师生互动。它的预设是要从关注每一个学生出发,生成要达到激活每一个学生的效果。还是以邓婕老师《遨游因特网》这一课为例:

导入是从聊天开始的,分组讨论生活中的几个话题,引出因特网在生活中的运用。(一个单元起始课,对于因特网在活中的意义,要多加些份量。)(学生参与率100%)

新授环节,预设三个学习任务,以活动的形式呈现。活动一:与“神奇小鹅”做朋友

目的:学习IE浏览器的启动及认识IE浏览器窗口组成。

过程:(1)看一看(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78);(2)说一说(教师检验学生看书效果);(3)拖一拖(小游戏:还原小鹅的家)。(学生参与率100%)

活动二:春游我做主

目的:认识网址,并能输入网址访问网站

过程:(1)选择要春游的地点;(2)了解目的地的地址(网址);(3)正确输入网址;(4)观察网页,准备交流自己的发现;(5)在交流中解决学生的发现与问题:出现小手(链接)、工具栏的使用(师生、生生交流率100%)

活动三:遨游因特网

目的:提供几个优秀的适合学生阅读的网站,供学生浏览,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因特网的用途,并在此过程中,熟悉IE浏览器的使用。

过程:(1)分小组,有选择地浏览提供的网站;(2)说一说自己的浏览后所获得的信息;(3)解决老师事先所设的陷井(比如,点击后打不开等);(4)师小结,帮助学生提高。(学生关注率100%)

整个教学过程,既考虑到学生的独立学习,又以小组合作贯穿其中,学生参与率、互动率、关注率都达到100%。

3、辅导适性,支持每一个

小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接受能力是很强的,不过,在学习之初也有许多学生会转不过弯来,这时老师的个别辅导是必要的。

案例1:在教学《申请电子邮箱》一课时,学生注册邮箱会遇到重名问题(不允许注册)。这里的教学我是分三步走的:一是让学生写出自己名字的拼音字母(写在纸上,小组内互相看一看,有无错误。);二是尝试通过检测。多数人的用户名已被注册,组织学生讨论:如何与别人区分,又使自己的邮箱好记,将结果写在纸上,并再次尝试直到成功;三是完成注册,并将邮箱名称发送给老师。

一开始,我也想为了教学方便,想统一采取在姓名前面加座位号,但考虑到邮箱代表了学生的个性,也有可能伴随着他以后的生活。所以采取上面的三个步骤,支持每一个。

即使是小班,学生的个性差异也会很大,甚至会出现1-2个智力或行为方面有缺陷的学生,课堂教学功夫在课外:

案例2:五(3)班有一个有自闭倾向的学生,每天上学来得都很早,每次从他们班门口经过,我都发现他在看外面。如果此时不上课,我就会大喊他的名字,这样在课堂上,他就不排斥我。无论是练习打字,还是学习LOGO语言,我都会在其他学生练习时,与他一起做。当他自己操作,发现能让海龟移动时,也会露出难得的微笑来。

4、效果明显,发展每一个

信息技术的操作方法,往往有多种选择,学生希望能得到老师及时的肯定或建

议。这样,他们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就会更有信心。能否让学生学获得幸福感,一定要做好多元评价。这里的多元,除了评价对象多元以外,还有评价的层次多元。例如:本次教研的两节课,除了小组评价表以外,还有学生个体的学习评价表。无论是小组评,还是学生自评,都落实到具体的个体上(表上都有学生的姓名)。

结束语

小班环境下教学的研究,对于我来说,这才刚开头。一些个想法,要在实践中去尝试、去检验,小班化教育的未来需要多方面的关注,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参考文献:

1、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2007印发

2、《小班化课堂教学基础性研究》 汪笑梅主编 2010.11 6

第三篇:大班额下实施有效教学的几点做法

大班额下实施有效教学的几点做法

张 兵

所谓“大班额”,就是超出额定人数,像咱们学校的每一个班好像都在70人以上,准确的说应该叫“特大班额”。从生源上看,这些学生90%以上都是来自于农村,一个班里最多有6、7个学生的家长在机关、事业单位。很多学生的家长通过外出打工、做生意等形式已经逐步富裕起来,他们不再满足在农村劳作的生活方式和孩子的入学条件,根据自身家庭的收入情况,分别向城区快速流动,这就造成城区学校存在严重“大班额”现象。

“大班额”现象对我们的教学影响非常大,存在着很多的弊端。比如课堂教学中不利于纪律的管理,增加了教师组织的难度,限制了师生交流的频率,减少了学生在课堂上表达的机会;课后不利于作业的批改、检查与学困生的辅导等。

由于班额过大,生源等问题导致的学生自身存在的差异性更大,存在的问题更多,这就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更多更大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大班额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性,成了我们教师思考和探索的迫切现实问题。下面,我主要从课堂教学、课后辅导、作业的检查等方面就提高大班额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性,谈谈几点浅见。其实下面我谈的,大家也已经做了。

一、尽量提高“大班额”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首先,以“做好课前的充分准备”为前提,提高大班额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比如精心备课,充分准备好教具,静心想课(就是充分利用上课前的学生在晨读的时间里,想想本节课的大体过程,重点、难点等),尽量做到课前侯课,这些我不再细说了。用个流行词,就是“你懂的”。

其次,化“大班额”为“小班额”。既然“大班额”直接限制了师生交流的频率,减少了学生在课堂上表达的机会,我们就化“大班额”为“小班额”,就是把整个班分成很多小组,相当于很多小班,我将学生按优中差搭配,在小组内,让优等生带学困生,以增加交流的频率,增加学困生表达的机会;小组之间进行比学习、比纪律,这样既激起了他们高涨的学习兴趣,又维持了良好的课堂秩序。比如新授课提问一般以接受能力较强的优生和中等生回答为主,学困生要认真倾听别人的想法并与自己的对照,以检查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然后小组内交流总结性的语言时,优等生负责学困生的掌握;而练习课与复习课则让学困生充分表

达自己的见解,优等生和中等生加以补充、修正。

第三、养成良好的课堂常规。良好的课堂常规是提高大班额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在大班额的课堂上,本来学生课堂纪律就难以管理,如果教师课堂上允许学生随意插嘴、喝水、上厕所,势必会影响正常的课堂学习秩序,干扰正常的课堂学习活动。因此,平时我定期进行专门的常规训练,一般都是抽课上前几分钟的时间进行专门的训练。再就是课上实行小组内监督,让好习惯的孩子监督差的。当发现课上不遵守纪律的,及时提醒,课下及时进行思想教育。

二、尽量提高“大班额”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作业的质量直接影响我们的教学质量。一直以来,我们数学教师都是担任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一百四十多个学生,我们每天至少要批改一百四十多本作业。批改后又要让学生订正错题,然后再批改。这样,在批改作业上花费很多时间。我们每天的教学总是囿于一个不变的程序:上完两节课后,除了批改订正还是批改订正。导致没有充足的时间钻研教材、更没有充足的时间阅读教育书籍。所以我就想能否在批改上来点减负增效,以“批改”为切入点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我想到了学生和家长,学生和家长是可利用的两大人力资源,非常具有开发潜力。下面我说说我的做法。

1、课堂作业尽量做到面批。

大家都知道,课堂作业必须全批全改,这个是没法改变的。因此平时,我都是趁下课前的几分钟,先注意观察部分低差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发现问题当堂解决,然后尽量利用课上、课下及课间操的时间里在教室里批改,当面进行,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及时纠正与评价。作业做的较好的,给予表扬,指出其优点,要求继续发扬;对于作业错误较多的学困生,给予关心爱护,帮助分析错误的原因,使其掌握正确的改正方法;对做作业马马虎虎、不认真的学生,应在批评教育的基础上,做耐心的工作,使他们改正不良习惯。这种方法,能让学生及时订正,及时掌握。

2、课本中的练习题采用部分批改、共同订正的方法。具体可以这样做:(1)先抽一部分学生(其中好中差均有)的作业全面批改,大概了解学生这部分知识的运用情况,做到心中有数。(2)把事先准备好的答案(包括算式、计算过程和

结果以及一题多解答案等)直接展示给大家、然后同位之间相互批改,有普遍问题时,在告诉答案时就指出来。这样既省时,反馈及时,又能当堂解决问题。

3、家庭作业,家长批改,数学组长作监督与检查。

头一天的家庭作业,家长负责检查批改并签字,第二天到校,交予数学组长,组长负责监督检查并汇报给我。从一年级下学期就开始着手培养一批“批改督查能手”作为数学组长,经过一学期的培养,这部分同学已初步具备检查能力和互相监督能力,有效提高了批改效率。

三、提高学困生转化的有效性

随着年级的升高,低差生人数会有增多的倾向。学困生的成绩对整体来说影响很大,因此学困生的转化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学困生的转化,我是这样做的:

第一、课堂中尽量关注学困生。在给学生排位置时,尽量把学困生放在靠走道的位置,以便在动手操作、做练习时,更方便地看到。在汇报总结性的知识时,我先让优等生准确描述几次后,再让学困生试着描述纠正。

第二、安排优差生结对子。“大班额”下,老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关注较多的低差生,因此,尽量发挥优等生的作用。我要求优等生既要起到答疑解惑的作用,又要起到监督、督促学习的作用,发挥优等生的力量来帮助他们,让他们在互帮互学中共同提高。

第三、充分利用家长资源。通过短信平台,多与家长沟通交流,及时反馈信息,让家长明确教育目的,掌握家教方法,做好家庭教育的辅导,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帮助他们进步。

其实我所谈的这些总结起来就两点:第一,教师自身尽量做到做事有准备、有目标,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到高效。第二,尽量调动学生、家长的力量,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

第四篇:浅谈小班环境下小学英语分层教学

浅谈小班环境下小学英语分层教学

滨江小学 朱海平

【内容摘要】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力求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然而,每个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所表现的兴趣、天分和能力以及学习方法都是不同的,他们对英语的需求也是不同的。而英语教学的关键在于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的学生在不同层次上保持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并在各自的基础上发挥特长,使个性的发展和交际能力的提高得到和谐的统一。

【关键词】小班环境 分层教学 【正

文】

一、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1.现状分析

2001年9月,我校小学三年级学生开始开设英语课程,由于本市英语教育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学生的思想观念尚未转变,普遍认为在小学阶段只要学好语文、数学,万事就OK了,还没有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刚刚接触英语时,由于对新事物的好奇,兴趣高昂,随着教材难度的增加,学习了一段时间的英语后,部分学生开始感到学习有困难,课堂中无法跟上教师的步伐,时间一长,对英语失去了兴趣,对自己也逐渐失去信心。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部分学生因接受能力强,学习习惯良好,加上家长的重视,课堂上感到“吃不饱”,而有些学生则相反,上课感到“吃不了”或“消化不了”。同一班的学生在学习上存在十分明显的差异,而且是越到高年级这种差异越严重。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区别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的放矢地教学,力求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避免两极分化的现象进一步扩大,基于这种情况实施分层教学就非常有必要。2.理论支持

“因材施教”“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分层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理想的教学就是采取一定的方法、手段将学生的潜在水平转化成新的现有水平,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教学既要走在学生独立发展的前面,又不能脱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分层教学是我国古代的“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理论及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现代教学实践中的一种新的尝试。分层教学强调“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一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教育资源”。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最近的发展区”,实行分层,推进教学。

3.小班环境为分层教学提供了平台

从2003年10月开始,学校进行了小班化教学的尝试,要求实验班的学生人数控制在30人左右,这为分层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施展平台。国内外一项“视野与文化”的研究表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视野关注的覆盖范围一般不超过25名学生。一个班级的学生超过25人,教师就会顾此失彼,超过越多,顾不到的学生也越多。大量的研究表明:小班化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个性发展等起到明显的效果,对改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育资源等有革命性的突破。小学英语随着年段的上升,普遍存在着两极分化扩大的趋势,给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原因之一是大班教学下,部分学生长期受到冷遇,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同,体验不到学习英语的乐趣,逐渐失去了学习英语的信心,致使英语成绩越来越差;而少部分优生由于思维敏捷,上课频频得到老师的赞赏与鼓励,学习兴趣高涨,加之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的英语成绩进步显著,学习兴趣与日俱增,因此,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小班环境 2 下的分层教学兼顾各个层次学生的发展,倡导让学生享有平等的教育 机会,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

二、实施分层教学的具体步骤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是:“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 “力求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那么如何在每一节课中落实这些要求,避免差距进一步加大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利用小班化教育的契机,在五(5)班进行了分层教学的尝试:

1.对学生进行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首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速度和接受能力等把学生划分成三个层次:A、B、C层,A层为特殊困难生,B层为中等生,C层为优秀生,五(5)班共有学生36人,可分成6个小组,每组6人,各个小组中兼有A、B、C层学生各2名,小组中能力不同的学生在同一组能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并能提高他们的合作、探究、交际的能力。此类分组不会造成“标签效应”,避免学生一些潜在心理因素的作用,保证了学生的自尊心不受伤害。另外,学生的层次和组不是静止不可变的,而是动态可变的。为激励学生向更高层次递进,可以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变化,定期对各层次学生进行小规模的调整。

2.教学目标分层

目标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在教学实际中,如果对差异较大的学生制定同一的教学目标,很可能会出现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差等生跟不上的局面。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区别对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有充分的学习机会,并学有所获,才能达到激发各个群体的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因此我在每一节课前先分析教学内容,把教学目标分层为共同基础目标、预备内容目标和扩展内容目标。共同 3 基础目标,就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达到而且必须达到的最低教学目标,也就是A层学生的目标。预备内容目标,即多数学生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经过自身努力可达到的水平,这是为B层学生而准备。扩展内容目标,适合少数学有余力的C层学生,为其提供发展的空间。

在PEP Book6 Unit 5 Look at the monkeys PartB Let’s learn 的教学中,我要求A层学生能够听、说、读、写动词短语sleeping、climbing、fighting、swinging、drinking water,并能对单词卡片上的图案进行描述,如,The Koalas are sleeping.能够完成共同基础目标即可;要求B层学生在完成共同基础目标时,能作适当的发挥和想象,如,I’m a dog baby…,I’m sleeping like this.并能做出相应的动作等;要求C层学生能够对本单元的主情景图进行综合描述,如,This is my animals kingdom.I see many animals.Look,The ducks are swimming.The mother elephant and the baby elephant are drinking water…All animals are very happy.在完成共同基础目标时,让学生展开想象,发散思维,并着重培养他们的综合语言表达能力。

3.课堂教学内容分层

课堂教学内容分层是分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各层学生确定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并自主学习之后,教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分层指导。我采取的方法是:对A层学生着重培养基本的听、说、读、写技能,并能实现初步的语言交际;对B层学生着重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对C层学生着重培养他们的英语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现以PEP Book6 Unit 5 Look at the monkeys PartB Read and write为例,在教学的热身环节,首先我要求C层学生对前面学过的对话进行角色朗读并作适当的扩展,为小组活动作示范。然后要求小 4 组内部根据组员的实际能力进行角色分工,最后请两组作为代表汇报。在导入环节,我让各组出示自己课前合作完成的Animals’Day的图片,然后选取其中的一副图片进行提问,T:1.Where are the animals?2.How many animals can you see?3.What are they?4.What are …s doing ?5.Can …really…?要求A、B层学生能够回答问题1-4,允许不全会,要求C层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能够回答问题5,并能模仿问题5进行提问。在操练环节,首先要求各个小组围绕自己的作品进行内部讨论,C

层学生负责提问,What are the…doing?Can…really …? A、B层学生自由选择自己能够回答的问题;然后要求每个小组就其他组的作品进行提问,各组之间可以互相补充,被选中的一组成员要合作回答其他组提出的问题。最后要求每个小组结合本组讨论的结果以及其他组的提问描述自己的作品,并小组分工合作写一篇介绍Animals’Day各个动物的活动的小短文,由本组C层的同学进行演讲,全班参与评价哪一组的Animals’Day最热闹,最有吸引力。

当然,同样的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有所不同,不能强行规定学生应该达到哪个教学目标,只是规定每个学生都必须达到的最低基本目标。然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目标层级。当学生完成相应目标的学习任务时,鼓励学生向更高一级的层次目标挑战。

4.作业分层

作业分层是分层教学的另一重要环节。由于课堂教学目标不同,为巩固所学内容所设计的作业也应有所不同。如在PEP Book6 Unit 5 Look at the monkeys PartB Let’s learn 的作业布置中,我要求A层学生能够结合图片写出四会单词,要求B层学生能够根据录音把对话内容补充完整,要求C层学生能够围绕给出的语境,进行语篇练习。并鼓励各层次的学生在完成本层次作业的同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5 选做其他层次的作业。

5.评价分层

新课程的评价强调:评价的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并允许学生参与评价,同时采取动态评价体系,使学生在学习上既对自己有信心,又能看到不足,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以往的教学评价不允许学生有差异,老师所讲的内容、课本上的练习不允许学生不会。好象学生都是在同一起跑线上迈着相同的步伐前进的,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如,在教experiment这个复合单词时,A层学生可能当堂掌握不了其正确发音,B层学生在教师对单词分解成ex-peri-ment分别示范的情况下,才能正确掌握其发音,C层学生可能在教师示范几次的基础上就能掌握其正确发音,这些都是允许的,并且都应得到鼓励。分层评价是一种建立在尊重和激励基础上的评价方式,使各层次的学生能够消除自卑感,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别人的赞同,并逐步建立向更高层次迈进的信心。三.实施分层教学的效果

在小班环境下进行分层教学是英语教学改革的一种有益尝试。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分层教学已初见成效。由于从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内容-作业-评价都进行了分层,每个层次的学生围绕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展开学习活动,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最大潜能。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了学习,发展了思维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五年级段的学生从三年级开始一直是由本人执教的,五(5)班在分层前平均成绩不大理想,两极分化情况特别严重,在进行了将近3个学期的分层教学后,学生的成绩有了比较明显的进步,两极分化的趋势逐渐缩小,在去年的期末考试中,总平均分由原来的全段第5名升至第1名,优秀率达到88%,及格率达到96%,总平均分超出全段平均分7分。

分层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思想。“分层是为了无层”,这是我们进行分层教学的最终目的,它是一个长远的奋斗目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因此,它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不仅要充分分析所教的内容,而且还要仔细分析所教的学生。教学设计要围绕学生的兴趣,还要为提高学生的兴趣服务。小班教学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产物,如何结合小班教学的契机,更好地实施分层教学,还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去探讨、去研究。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试行)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5月 2.《外语教育学》章兼中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2月 3.《瑞安教育》瑞安市教育局课题组 2004年3月

4.《略谈初中英语分层教学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的运用》戴诗君

第五篇:小班环境下高效学习组织形式研究

小班环境下高效学习组织形式研究

小班环境下高效学习是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的一种无可替代的先进教学组织形式。在十七世纪夸美纽斯基于工业化发展,提出了班级授课制,发展到今天,教育历史重任已变成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充分的教育,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这必然要求学习组织形式的改革。小班环境下高效学习组织形式正是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是对传统的扬弃,优质的发展,目标是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一次深刻而静悄悄的变革。

一、小班环境下高效学习组织形式的蕴涵

“组织形式”这个概念是由德国教育家沃尔夫闪〃舒尔茨提出的。在1965年发表的文章“课堂教学——分析和规划”中,他写道:“学习组织形式”使学生学习内容和与他人一起学习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 这个定义强调了学习内容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不过这个定义尚不明确,因为根据这个定义,事实上课堂教学中的每种可能行为方式都可以被称为学习组织形式。苏联教育学家季亚琴科将学习组织形式划分为直接教学的组织形式(包括个别教学、小组或小队课业形式、集体教学形式)和间接的教学组织形式(独立作业)。

我国教育界对学习组织形式的解释也观点各异,李秉德认为,学习组织形式“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也就是学习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王策三认为,学习组织形式是“教师以什么形式把学生组织起来,并通过什么形式与之发生联系,是个别的、小组的,还是班级的?是固定的,还是灵活变动?如何安排教学活动?如何规定和分配教学时间等。”

综上所述:小班环境下高效学习组织形式,是指在学生人数30人以下的小班环境下为高效率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科学的利用教学条件,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学习活动的结构。

二、小班环境下高效学习组织形式的分类

1.个别教学。它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是历史最为悠久的学习组织形式。个别教学的特点在于受教育人数少,且学生的知识起点和年龄层次有较大差异,教师须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个别教授。因此反映出个别教学具有狭小的教育规模;2.班组教学(个别一小组教学)。它产生于个别教学向班级教学的过渡时期,班组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课堂具有某些共同性,这种学习组织形式下,教师可能同时教一组学生而且班组人数不固定,对学生年龄、文化程度、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没有明确要求;3.班级教学(班级授课制)。班级教学是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总结当时的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他的名著《大教学论》中首先对班级教学进行研究总结,论述了成立固定班级的适宜性,主张把年龄和知识程度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由教师根据课程计划中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的课程表进行授课,教师系统讲授教材,保证学习活动循序渐进,启发学生思维、想象力以及学习热情,并直接指导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的教学组织形式;4.分组教学。分组教学大致有两种类型: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外部分组是改变传统按年龄编班为按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兴趣来分组,按学生学习能力分组就是按学生智力或学习成绩来分组,兴趣分组也叫选修分组,是跨班级跨年级的,如各种课外的活动小组、兴趣小组等等;内部分组时在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部按学生学习能力或成绩编班。

5.开放教学(开放班级或开放课堂)。其最大特点是放弃了班级教学的形式,在开放教学形式下,教学没有固定形式和结构,学校和教师都没有固定的教学计划和教材。儿童以兴趣为中心,在活动中学习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学习情境,引导、鼓励、建议和帮助,而不直接介入学生的学习活动。

小班环境下高效学习组织形式的合理运用是高效教学得以实现的基本保证。我们研究小班环境下高效学习组织形式,所要解决的问题教学质量随班级缩小而提高,小班级课堂使得教师更多的关注每个学生,从而提高学生成绩与教学效率。而美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的早期研究大都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程度与班级的大小没有直接关系或关系不大。而到20世纪末一项田纳西洲的实验叫STAR(student/teacher achievement ratio)证明,小班化教育对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有明显促进作用,尤其是对于那些处境不利的学生。同时还发现曾接受小班化教育的学生回到正常班额中学习时,仍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从而证实小班化教育的效果具有长效性。1999年,美国联办政府证实启动了中小学“缩小班级规模”(class size reduction)的行动,极大推动了小班化教育。

小班环境下高效学习组织形式的合理选择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因此,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也相应受制约于所选的学习形式。如果将学习形式的选择固定化或绝对化,不仅不能达到有效的教学结果,还会对教学质量造成阻碍。国内外众多教学实践对这点也有证实,例如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主张活动教学,以分组教学和现场教学等活动为主的学习形式代替传统的班级教学,否定班级教学对文化科学知识技能传授的作用,结果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教学质量严重下降。

小班环境下高效学习组织形式中的交往关系对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影响。学习组织形式中形成的交往关系包括师生关系与生生关系,它影响课堂的心理气氛与情感状态。我们可以把有建设性的教育气氛看作是达到有价值的教育目标的方法和途径,或把它本身看作是教育的一个有价值的目标。良好的课堂交往关系对教师发展和学生学业影响是重大的,教师对学生充满爱的感情可以形成教师良好的心境,激起对工作的热情,提高对事业的兴趣,激励自己克服困难,更好更有创造性的投入教学工作。同时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情感,也转化成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强化学生积极向上的信心,对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产生很大影响。另一方面,学生之间的互动交往也是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因素,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成绩、身心及社会化发展都有强有力的影响。学生之间的合作不仅能够为使学生产生对集体性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心需要,还能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尊重意识、学习意识、合作意识与自我表现意识等社会意识及在群体中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评价能力、综合协调能力等社会能力;通过学生组间竞争,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竞争意识、荣誉意识以及“代表”能力、自制能力等社会能力。总之,课堂教学中的交往关系对学生的个性、品德等后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另外小班环境下教学物理环境的设计也对学习产生一定影响。教学物理环境是教学中有形的、静态环境部分,如教学场所、教学设施、教室中的色彩、照明度、温度、背景、噪音、班级规模、座位编排方式等。如何对课堂教学中时空资源加以充分利用和合理的组织,尽量减少损耗,是关系到教学效率提高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学能否实现最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效的学习是各种因素综合起作用的,教学空间的大小、形状、座位的构造、灵活变化的程度、光线等都可能影响到师生创造性的发挥。为了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对教室质量也有一定要求。

三、区域小班环境下高效学习组织形式及特点 归纳了我区小班环境下常见的五种课堂学习组织形态:(1)正列型

仅是在使用时根据教室的空间来决定,如果教室较长,可以采用 A型,纵向组数多一点;教室较宽,则可以采用 B型,横向组数多一点。这种正列式的特点改变了全班的插秧式,全体学生面朝黑板的局面,而是以小组为主排列教室的整体。其特点是有利于全班学习与小组学习的转换,学生只要稍改变坐的方向就可以使全班学习与小组学习互相转换。在实际中发现教师在这种形态下仍然以讲台为中心。如我区大部分的中学呈现的就是这样的形式

(2)星状型

这是一种正列式的变种,为了改变正列式的呆板,以及减小教学空间的过长或者过宽,以中心散开形态排列。这种形态现在使用最多,比较适应教室的空间形状。这种形式的最明显特点是可以促使教师走下讲台,走向学生,在学生间进行讲解、提问、听回答、用动作暗示学生等。一般这种星状型教学组织形态适合分五组,全班人数在25人较合理,否则小组人数过多就失去小班化教学优势。如:长春路小学

(3)U字型

这种形态主要特征是按照学习内容,学生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每一部分分别在左中右三个方向,但每一部分不一定是3 个小组,可以是1—2个组,也可以不等,主要依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及其选择。U字型形态各组学习内容由于空间距离较大,干扰较少,可以充分展开自己小组的学习活动,例如,音乐课上,学生学习某一段歌谱时,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简谱视唱、五线谱视唱、用乐器演奏,分别安排在U字型的三边。这个形态的排列使学生可以容易面对面观察其他部分学生,也有较大的中间空间可以利用,让站在U字中间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表现的空间。例如,在学习舞蹈的音乐课堂上,可以让U字型的三部分学生在中间表演舞蹈。如白云新村小学

(4)半圆型 这是将教学组织的活动空间围成半圆型,这种形态的主要特征是圆心与每小组成等距离,不仅使所有学生可以清晰观察到中心上的教师示范或者学生的表现,而且组际距离较近,容易形成一种组际学生的互相观摩与激励。编组时可以根据教学资源把小组分得规模小一点,以便学生获得充分的学习机会。这种形态较为适宜学生活动较多,需要充分实践的学科,同时又要观察教师操作示范的课型。例如体育课上学生学习前滚翻,我们的体育教师把七个垫子围成半圆型,教师在圆心处做示范,学生观察学习,然后学生在垫子上练习,教师可以较为容易发现问题并加以指导。如我区多数小学的体育课

(5)环型

这是将学生围成同心圆形或者正方形。采用环型的同心圆这种形态可以将学生简单地安排成圆形,没有桌子椅子,就地而坐,也可以只有椅子。这有利于形成自由的学习氛围,学生之间容易互动。而正方形这种形态一般摆放课桌,学生坐在课桌之后,较为正规。这比较适用组内讨论后的组际交流,而且学生观点多元较为分散。这种情况下,采用正方形形态有利于组织学生进行团队讨论与辩论,直面对手。如在34中学的辩论课中可以看到

四、改善区域小班环境下高效学习组织形式的研究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实施中,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已经不能适应教学的有效进行和学生的发展,为了实现改革的预期目标,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领域得到全面和谐、充分自由的发展。必须大力倡导新型的高效学习组织形式,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创设生动的情境,使得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的舞台。然而,在我们取得教学改革可喜的成绩同时,也出现了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师生关系和地位方面,学习与教学关系方面,教学组织形式运作方面和课堂物理环境方面的问题,因篇幅有限,仅从课堂物理环境方面加以研究。

(一)减小班级规模

减少班级学生人数,班级纪律较好,使教师控制课堂的时间减小,从繁重的日常琐事中解放出来,有效提高备课率,集中精力搞好教学工作,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此外,在小班教学中,每个学生均有机会参与讨论,师生之间能产生较多的互动,能够根据学生不同需要及时解答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以便因材施教,无形中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学习的机会和公平参与教学的权利。

教学组织形式定义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科学的利用教学条件,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教学活动的结构,即师生共同的教学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其分类可以通过学生、教师、空间和时间安排这几个因素来划分类型。

从目前我区热点学校来看,我们应创造有利条件,逐步减少班级规模,增加师资、教学设备等条件,由点到面,将班级规模调整至20-30之间为佳。

(二)多样化座位编排方式

座位编排是小班环境下高效学习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课堂学生行为、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有深刻影响。创造多样化的座位编排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讨论,是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一项有效策略。目前除传统的秧田式排列方式外,还有“圆形编排方式”、“马蹄型编排方式”和“ 放式编排方式”等非正式座位模式。圆形编排方式是让学生围坐在圆桌周围,教师处于教室前方的角落,学生进行小组学习交流讨论。这种形式可使学生有较多的视觉接触和非言语交流,有利于消除紧张情绪;马蹄型编排方式是座谈讨论时的一种常用空间安排方式,学生按照马蹄形状围坐,教师处于马蹄的开口端,这种编排方式使教师与学生有更多的视觉交流,适用于学生的自学活动;开放式的座位编排方式,将三种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结合,它主要适用于个别教学。教室的设计加入更多元素,如现代化媒体、实验器材、书柜等,并被分成功能不同的各种区域,如实验区、学习区、阅读区、合作区等。课桌可以根据学习需要随意移动,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钻研课题,专职教师负责学生的学习活动,指导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这种编排方式有利于学生之间互动,提高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创造力。

(三)人性化教室设计

教室环境的物理因素包括空气、温度、光线、声音、颜色和气味,这些因素都对教师和学生的身心活动造成直接影响。一方面他们可以引起教师和学生生理上的不同感觉,另一方面也间接对他们的心理情绪造成影响。目前区内的教室布臵都较为单一,墙壁主要统一刷成白色。学生和教师长久处于呆板的环境,对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动力产生阻碍,也一定程度上对教师产生倦怠心理。因此人性化的教室设计是必要的,我们可以借鉴美国中小学的教室设计模式,他们崇尚个性鼓励创新,教室一般没有窗户,室内主要靠灯光和空调调节光线和气温。教室四面墙壁被运用的淋滴尽致,贴满五颜六色的图片、各类知识卡片表格和地图,还有学生的创造成果。室内空间较大,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座位,教室还设有学生个人学习用品的设施如书架、小柜子等。教室色调一般以暖色(如黄、橘黄)和冷色(如蓝、绿)为主。

下载大班环境下的小班教学的几点做法 Word 文档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班环境下的小班教学的几点做法 Word 文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尝试小班额教学的点滴做法

    尝试小班额教学的点滴做法 安匠小学 那永第 尝试标准班级定额是2008年教育局工作三项改革内容之一,通过认真学习“要点”和肖局长对“要点”的解读,我们领悟出尝试标准班级定......

    多媒体环境下教学心得体会

    多媒体环境下教学心得体会8篇 多媒体环境下教学心得体会1 今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电教馆组织的《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教师培训,《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

    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语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所谓信息技术,就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

    大班额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探讨

    大班额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探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就......

    小班环境教育计划

    小一班环境教育计划 (2014学年第一学期) 本学期是幼儿入园进入小班学习生活的第一个学期,针对本班幼儿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我们将把本学期环境教育的要求和任务相对降低一些,主......

    小班环境教育计划

    小班环境教育计划 篇一:第二学期教育教学计划(小小班) 一、现状分析: 我班幼儿在原有幼儿的基础上,又新增了十名幼儿。由于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各自的生活经验,所以在刚入园......

    幼儿园小班孩子日常教学目标及做法

    小班目标 目标14 知道不去危险的地方,不动危险的东西(如火、电源、开水壶、煤气灶等)。 利用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使幼儿知道危险物品会给人带来伤害(小班1月中的“危险,不能动!”); 家......

    大班环境总结

    环境设计意图 一、指导思想 幼儿园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是孩子们的天空和乐园。他们白天大部分时间是在这里渡过的。我们要营造一种美而和谐的环境,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能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