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八年级数学上册15.2分式的运算教案
15.2分式的运算
分式的乘除
教学目标:
理解分式乘除法的法则,会进行分式乘除运算.重点难点
1.重点:会用分式乘除的法则进行运算.2.难点:灵活运用分式乘除的法则进行运算 教学过程
一、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1.P135本节的引入还是用问题1求容积的高,问题2求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多少倍,这两个引例所得到的容积的高是
vm,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abn效率的ab进一步引出P14[观察]从分数的乘除法倍.引出了分式的乘除法的实际存在的意义,mn引导学生类比出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但分析题意、列式子时,不易耽误太多时间.2.P135例1应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进行计算,注意计算的结果如能约分,应化简到最简.3.P135例2是较复杂的分式乘除,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项式,应先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再进行约分.4.P135例3是应用题,题意也比较容易理解,式子也比较容易列出来,但要注意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可知a>1,因此(a-1)=a-2a+1 二、课堂引入 1.出示本节的引入的问题1求容积的高 vm,问题2求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abn作效率的ab倍.mn[引入]从上面的问题可知,有时需要分式运算的乘除.本节我们就讨论数量关系需要进行分式的乘除运算.我们先从分数的乘除入手,类比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2、P135[思考] 从上面的算式可以看到分式的乘除法法则.3.[提问] P135[思考]类比分数的乘除法法则,你能说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类似分数的乘除法法则得到分式的乘除法法则的结论.三、例题讲解 例1.[分析]这道例题就是直接应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进行运算.应该注意的是运算结果应约分到最 简,还应注意在计算时跟整式运算一样,先判断运算符号,在计算结果.例2.[分析] 这道例题的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项式,应先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再进行约分.结果的分母如果不是单一的多项式,而是多个多项式相乘是不必把它们展开.例3.[分析]这道应用题有两问,第一问是:哪一种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最高?先分别求出“丰收1号”、“丰收2号”小麦试验田的面积,再分别求出“丰收1号”、“丰收2号”小麦试验田的单位面积产量,分别是500、500,还要判断出以上两个分式的值,哪一个值更大.要根据问题的实际a21a122意义可知a>1,因此(a-1)=a-2a+1 四、随堂练习 课本P139练习1、2.五、布置作业 课本P146习题15.2第1、2、3题.2222 《分式》训练题一.解答题(共10小题)1.化简:(1) (2) (3) (4) . 2.计算; ① ② 3.先化简:;若结果等于,求出相应x的值. 4.如果,试求k的值. . 5.(2011•咸宁)解方程 6.(2010•岳阳)解方程: 7.(2010•苏州)解方程: 8.(2011•苏州)已知|a﹣1|+ 9.(2009•宁波)如图,点A,B在数轴上,它们所对应的数分别是﹣4,求x的值. 10.(2010•钦州)某中学积极响应“钦州园林生活十年计划”的号召,组织团员植树300棵.实际参加植树的团员人数是原计划的1.5倍,这样,实际人均植树棵数比原计划的少2棵,求原计划参加植树的团员有多少人?,且点A、B到原点的距离相等,=0,求方裎+bx=1的解. . ﹣ =1. . ©2010-2012 菁优网 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解答题(共10小题)1.化简:(1) (2) (3) (4). 考点:分式的混合运算;约分;通分;最简分式;最简公分母;分式的乘除法;分式的加减法。专题:计算题。分析:(1)变形后根据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法则,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最后化成最简分式即可;(2)根据乘法的分配律展开后,先算乘法,再合并同类项即可; (3)先根据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法则算括号里面的,再把除法变成乘法,进行约分即可;(4)先把除法变成乘法,进行约分,再进行加法运算即可. 解答:解:(1)原式=﹣ ﹣ = = = =﹣ ; (2)原式=3(x+2)﹣=3x+6﹣x =2x+6; (3)原式=[== ; ••(x+2) ]• ©2010-2012 菁优网 (4)原式=• + ===+ =1.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分式的混合运算,约分,通分,最简分母,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综合运用这些性质进行计算是解此题的关键. 2.计算; ①② . 考点:分式的混合运算。专题:计算题。 分析:①首先进行乘方计算,然后把除法转化为乘法计算,最后进行乘法运算即可; ②运用乘法的分配律和完全平方公式先去括号,再算除法. 解答:解:① =•(﹣) ==﹣②•(﹣;) 2=[﹣x﹣1+1﹣x﹣1+x+2]÷(x﹣1) 2=(x﹣1)÷(x﹣1)=x﹣1. 点评:考查了分式的乘除法,解决乘法、除法、乘方的混合运算,容易出现的是符号的错误,在计算过程中要首先确定符号.同时考查了分式的混合运算,分式的混合运算,一般按常规运算顺序,但有时应先根据题目的特点,运用乘法的运算律进行灵活运算. 3.先化简: ;若结果等于,求出相应x的值. 考点:分式的混合运算;解分式方程。专题:计算题。 分析:首先将所给的式子化简,然后根据代数式的结果列出关于x的方程,求出x的值. ©2010-2012 菁优网 解答:解:原式= 2=; 由 =,得:x=2,解得x=±. 点评:本题考查了实数的运算及分式的化简计算.在分式化简过程中,首先要弄清楚运算顺序,先去括号,再进行分式的乘除. 4.如果,试求k的值. 考点:分式的混合运算。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得a=(b+c+d)k①,b=(a+c+d)k②,c=(a+b+d)k③,d=(a+b+c)k④,将①②③④相加,分a+b+c+d=0与不等于0两种情况讨论,所以k有两个解. 解答:解:∵,∴a=(b+c+d)k,① b=(a+c+d)k,② c=(a+b+d)k,③ d=(a+b+c)k,④ ∴①+②+③+④得,a+b+c+d=k(3a+3b+3c+3d),当a+b+c+d=0时,∴b+c+d=﹣a,∵a=(b+c+d)k,∴a=﹣ak ∴k=﹣1,当a+b+c+d≠0时,∴两边同时除以a+b+c+d得,3k=1,∴k=. 故答案为:k=﹣1或.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的混合运算,以及分式的基本性质,比较简单要熟练掌握. 5.(2011•咸宁)解方程 . 考点:解分式方程。专题:方程思想。 分析:观察可得最简公分母是(x+1)(x﹣2),方程两边乘最简公分母,可以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 解答:解:两边同时乘以(x+1)(x﹣2),得x(x﹣2)﹣(x+1)(x﹣2)=3.(3分)解这个方程,得x=﹣1.(7分)检验:x=﹣1时(x+1)(x﹣2)=0,x=﹣1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原分式方程无解.(8分)点评:考查了解分式方程,(1)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转化思想”,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2)解分式方程一定注意要验根. 6.(2010•岳阳)解方程: ﹣=1. ©2010-2012 菁优网 考点:解分式方程。专题:计算题。 分析:观察可得最简公分母是(x﹣2),方程两边乘最简公分母,可以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 解答:解:去分母,得4﹣x=x﹣2 (4分)解得:x=3 (5分)检验:把x=3代入(x﹣2)=1≠0. ∴x=3是原方程的解. (6分)点评:本题考查解分式方程,(1)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转化思想”,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2)解分式方程一定注意要验根. 7.(2010•苏州)解方程: . 考点:换元法解分式方程;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专题:换元法。 分析:方程的两个分式具备平方关系,设程.先求t,再求x. 解答:解:令=t,则原方程可化为t﹣t﹣2=0,2=t,则原方程化为t﹣t﹣2=0.用换元法转化为关于t的一元二次方 2解得,t1=2,t2=﹣1,当t=2时,当t=﹣1时,=2,解得x1=﹣1,=﹣1,解得x2=,经检验,x1=﹣1,x2=是原方程的解. 点评:换元法是解分式方程的常用方法之一,它能够把一些分式方程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对此应注意总结能用换元法求解的分式方程的特点,寻找解题技巧. 8.(2011•苏州)已知|a﹣1|+=0,求方裎+bx=1的解. 考点:解分式方程;非负数的性质:绝对值;非负数的性质:算术平方根。专题:综合题;方程思想。 分析:首先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可求出a、b的值,然后再代入方程求解即可. 解答:解:∵|a﹣1|+=0,∴a﹣1=0,a=1;b+2=0,b=﹣2. ∴﹣2x=1,得2x+x﹣1=0,解得x1=﹣1,x2=. 经检验:x1=﹣1,x2=是原方程的解. ∴原方程的解为:x1=﹣1,x2=. 点评:本题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时,这几个非负数都为0.同时考查了解分式方程,注意解分式方程一定注意要验根. 2©2010-2012 菁优网 9.(2009•宁波)如图,点A,B在数轴上,它们所对应的数分别是﹣4,求x的值. 考点:解分式方程;绝对值。专题:图表型。 分析:A到原点的距离为|﹣4|=4,那么B到原点的距离为4,就可以转换为分式方程求解. 解答:解:由题意得,解得经检验∴x的值为,是原方程的解,. =|﹣4|,且点A、B到原点的距离相等,点评:(1)到原点的距离实际是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2)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转化思想”,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 10.(2010•钦州)某中学积极响应“钦州园林生活十年计划”的号召,组织团员植树300棵.实际参加植树的团员人数是原计划的1.5倍,这样,实际人均植树棵数比原计划的少2棵,求原计划参加植树的团员有多少人? 考点:分式方程的应用。专题:应用题。 分析:设原计划参加植树的团员有x人,则实际参加植树的团员有1.5x人,人均植树棵树=树﹣实际人均植树棵树=2,列分式方程求解,结果要检验. 解答:解:设原计划参加植树的团员有x人,根据题意,得,用原人均植树棵解这个方程,得x=50,经检验,x=50是原方程的根,答:原计划参加植树的团员有50人. 点评:找到合适的等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利用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时,一般题目中会有两个相等关系,这时要根据题目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其中的一个相等关系作为列方程的依据,而另一个则用来设未知数. ©2010-2012 菁优网 八年级上册 运算规律数学活动教案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十位数字相同,个位数字为5的两位数相乘的积的规律及十位数字相同,个位数字之和等于10的两位数相乘的积的规律. 2.内容解析 本节课共有两个数学活动.这两个活动都是围绕两个两位数相乘的积的规律的探究.活动1是探究十位数字相同,个位数字为5的两位数相乘的积的规律,其规律是原十位数加上1再与自己相乘,结果后面接25;活动2是探究十位数字相同,个位数字和为10的两位数相乘的积的规律,其规律是十位数乘十位数加1作为结果的百位和千位,两个个位数相乘作为结果的个位和十位.这两个活动都是由非常简单的数学计算入手,让学生探究这些结果中所蕴涵的可以用符号表示的数学规律,需要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归纳出结果所存在的规律,并运用所学的整式乘法公式和因式分解知识进行推导证明.本章的数学活动是对所学的整式乘法公式和因式分解的实际应用和深化,通过数学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过程,使学生在探究、讨论、思考和相互交流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提高数学思维水平.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用符号表示并推导十位数字相同,个位数字为5的两位数相乘的积的规律及十位数字相同,个位数字之和等于10的两位数相乘的积的规律,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发现十位数字相同,个位数字为5的两位数相乘的积的规律及十位数字相同,个位数字之和等于10的两位数相乘的积的规律,并会用这个规律进行相应的计算. (2)经历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验证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体会化归思想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在运算中的价值.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学生通过十位数字相同,个位数字为5的两位数相乘的积的结果及十位数字相同,个位数字之和等于10的两位数相乘的积的结果,发现其结果与十位数字及个位数字之间的关系,能总结出规律,会用符号表示并推导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进行相关的 计算. 达成目标(2)的标志:学生在探究十位数字相同,个位数字为5的两位数相乘的积的规律及十位数字相同,个位数字之和等于10的两位数相乘的积的规律的过程中,能够将数量之间的关系用字母和符号表示出来,同时进一步推广,得到三位数进行运算的数学规律.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1.在小学和七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字母代替数,列代数式表示现实世界中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和解方程,对整式具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2.整式中的字母表示数,整式的运算都是建立在数的运算的基础之上,通过对数与式运算的对比分析,使学生理解认识事物的过程是由特殊(具体)到一般(抽象),又由一般(抽象)到特殊(具体).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是一个互逆运算的过程.学生已经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并能熟练的进行运算,但运用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表示数量关系和探究规律对学生来说,还有一定的困难.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完全平方公式和因式分解验证十位数字相同,个位数字为5的两位数相乘的积的规律及十位数字相同,个位数字之和等于10的两位数相乘的积的规律.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数学活动1:十位数字相同,个位数字为5的两位数相乘的积的规律 问题 1我们共同来进行一个简单的数学计算: 15×15= 25×25= 35×35= ……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计算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心中的疑问,自然过渡到下一个主题,规律探究的活动过程中. 问题 2观察上述每一个算式及结果,你能发现这些结果与算式本身具有什么样的关系吗? (1)观察:通过结果发现个位数相乘的结果是25,就是这个两位数相乘所得结果的后 两位数. 追问1:除后两位数之外,那么结果中的百位数字或千位数字与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字 有什么关系呢? 引导再观察: 15×15=225 2=1×2 25×25=625 6=2×3 35×35=1 225 12=3×4 发现:原十位上的数字加上1,再与自己相乘得到的结果,就是写在25前的数字.(2)归纳:15×15=1×2×100+25=225; 25×25=2×3×100+25=625; 35×35=3×4×100+25=1 225. 得出结论:原十位上的数字加上1,再与自己相乘得到的结果,再加上25,就是个位数 字为5的两位数的平方数的结果. 追问2:你能再举几个具有这样特征的例子,并用上述方法验证其正确性吗? 45×45=4×5×100+25=2 025; 55×55=5×6×100+25=3 025; 95×95=9×10×100+25=9 025. (3)猜想:你能用所学的整式知识用符号表示出刚才得到的一般性的规律吗?(10a+5)(10a+5)=100a(a+1)+25. (4)验证:你能根据本章所学习的知识推导出你所得到的规律吗? 解:设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为a,个位数字为5,则这个两位数可以写为a5,表示成 10×a+5. 所以(10×a+5)×(10×a+5). =(10×a+5)2 =100a2+2×10a×5+52 =100a2+100a+25 =100a(a+1)+25. (5)结论:观察上面的结果可以看出,a(a+1)后再乘100,个位和十位数都是0,即相当于a(a+1)的结果向左移了两位,后面再加25,实际上25对应的位刚好全是0,即相当于填补刚才左移空出的两位上. 于是得到计算规律是:原十位数加上1再与自己相乘,结果后面接25即可.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有疑问和争议时进行小组交流.教师鼓励学生运用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的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并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学生积 极回答并展示验证规律的过程.若学生感到困难,教师可引导学生回答追问的问题. 设计意图:(1)通过探究引例,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学习过程,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2)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肯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3)通过探究活动,学生探索出十位数字相同,个位数字为5的两位数的平方数的规律,并知道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运用所学过的完全平方公式. (二)数学活动2:探究十位数字相同,个位数字之和等于10的两位数相乘的积的规律 问题 3类比上道题探究规律的过程,继续计算下列两个数的积(这两个数的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的和等于10),你还能发现有什么规律?你能尝试用本章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个规律吗? 归纳:53×57=5×6×100+3×7=3021 30=5×6 21=3×7 38×32=3×4×100+2×8=1216 12=3×4 16=2×8 84×86=8×9×100+4×6=7224 72=8×9 24=4×6 71×79=7×8×100+1×9=5609 56=7×8 9=1×9 发现:前一项就是十位数乘十位数加一,后一项就是两个个位相乘. 得出规律:十位数乘十位数加1作为结果的百位和千位,两个个位数相乘作为结果的个位和十位. 用符号表示为:(10a+b)(10a+10-b)=100a(a+1)+b(10-b). 验证: 设十位为a,个位为b,则一个数为10a+b,另一个为10a+10-b,两数相乘(10a+b)[10a+10-b]=(10a+b)[10(a+1)-b] =10a×10(a+1)-10ab×10(a+1)-b2 =100a(a+1)+b(10-b). 师生活动:学生先独立思考,尝试解答并板书,然后进行小组交流,全班展示并评价,老师适时进行指导和点拨.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上道题的探究过程进行类比学习,在经历独立探究与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在获得新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掌握基本的解题思想和方法,体会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总结 问题 4回顾刚才探究规律的过程,请思考:数学活动1与数学活动2所得到的规律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归纳:它们的计算规律在实质上是相同的.都属于十位数字相同,个位数字之和等于10的两位数相乘.结果都是十位数乘十位数加1作为结果的百位和千位,两个个位数相乘作为结果的个位和十位.但数学活动1是数学活动2的特殊形式,数学活动2是数学活动1的一般形式,它们都可以用活动2的规律统一表示. 师生活动:教师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学生积极进行回顾,并观察、比较与分析,从而发现数学活动1与数学活动2之间内在的联系与区别. 设计意图:通过数学活动1和数学活动2的比较归纳,进一步促进学生理解和体会数学活动1和数学活动2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体会整式乘法运算在推导规律中的作用,感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相互转化,从而真正理解数学学习中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四)巩固练习 (1)利用刚才所学的规律计算下列算式的结果: 78×72= 93×97= 95×95= 85×85=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的规律进行简便的运算,巩固学生所学的新知识和新方法,加深对规律的应用意识. (2)拓展: 105×105= 114×116=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解决新问题,并进一步将规律推广,得到三位数进行运算的数学规律,有助于促进学生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所在. (五)作业布置 观察下列等式: 12×231=132×21; 13×341=143×31; 23×352=253×32; 34×473=374×43; …… 以上每个等式中两边的数字是分别对称的,且每个等式中组成的两位数与三位数之间具 有相同的规律,我们称这类等式为“数字对称等式”. (1)根据上述各式反映的规律填空,使式子成为“数字对称等式”: ①52×______=______×25; ②_______×396=693×_______. (2)设这类等式左边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为a,个位数字为b,且2≤a+b≤9,写出表示“数字对称等式”一般规律的式子(含a,b),并证明. 五、目标检测设计 观察下列几组数据: 第一组:3=2×1+1,4=2×1×(1+1),5=2×1×(1+1)+1; 第二组:5=2×2+1,12=2×2×(2+1),13=2×2×(2+1)+1; 第三组:7=2×3+1,24=2×3×(3+1),25=2×3×(3+1)+1; 第四组:9=2×4+1,40=2×4×(4+1),41=2×4×(4+1)+1; …… 观察以上各组数的组成特点,你能求出第七组数三个对应的数值吗?第n组呢?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发现一组数据存在的规律,并会用字母和符号来表示出规律,学会运用所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课题:8.1 分式的基本性质(2)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道德目标:通过学生的交流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2.情智目标: ①感情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感悟现实世界的价值观,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②认识目标:1.理解并掌握分式约分的概念及约分的方法 2.理解最简分式的定义 3.能熟练的进行约分 【教学时间】(1 学时)【教学手段】自学+讨论+互帮 【教学过程】 (一)感情调节(贯穿教学全过程) (二)互阅作业(可穿插“互帮”与“释疑”) (三)自学+互帮 1.阅读“自学提示” (1)自学内容1 阅读课本P38页,并完成P39页的尝试填空,说出分式约分的定义。 (2)自学内容2(小组合作交流)1.分式约分的方法是什么? 先找公因式,然后再约分,找公因式应从系数开始,然后再考虑字母。2.最简分式的意义 一个分式的分子分母没有公因式时,叫做最简分式 【练一练】下列最简分式有哪些? 12b2c5(xy)2a2b24a2b2ab 4a,yx,3(ab),2ab,ba3.分式约分的注意点 分式约分时,一定要把结果化成最简分式 (四)释疑(可配合预先制作的课件讲解) 例1 约分 36ab3c(ab)3(1)(2)26abc(ab)(ab) 3a3b4c3(ba)3(3)(4)3412ab6(ab) 例2.约分 mambmca24ab4b2(1)(2) abca24b2 m2n2a2b2c22ab(3)(4)2 2m24mn2n2ab2c22ac (五)练习 212b2c(5xy)a2b24a2b2ab1.下列分式中,最简分式的个数是、、、、4ayx3(ab)2abba()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约分: 82m36xy2z3 ① ② 6yz2 3.先化简,再求值: ①a28a16a216,其中a=5 ②(ab)28(ab)16(ab)216 六)知者加速 m216其中a+b=5.(选作题:设abc=1,化简: abc aba1bcb1cac1 (八)反思小结 (九)因人作业(最小作业量) 分式的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分式的乘除法法则的基础上,运用法则进行分式的乘除法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式乘方的运算性质,能运用分式的这一性质进行运算。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式的乘除混合运算和分式的乘方。难点:对乘方运算性质的理解和运用。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叙述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2、小学学习的乘除法运算法则是什么? 3、计算:(()^2=___,()^3=___,)^n=_________。 引言:我们在上节学习了分式的乘除法,对于分式乘除混合运算如何来进行计算呢?对于整式的乘方我们学习过,对分式来说如何计算呢?这就是 我们这节要学习的内容。 新课:由复习提问3知:((()^3=a^3)^n=a^n)^2=b^3; b^n。 =a^ 2b^2,请同学们根据复习提问3总结出分式乘方的法则。 分式乘方,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 (例1计算:(1)解: 原式=· · ÷ ·)^n=a^n b^n。 = 分式的乘除混合运算就是分子、分母先分解因式,然后把公因式约去。例2计算:(1)()^2;(2)()^3÷ ·()^2 分析:这两题是分式乘方的运用。(2)运算顺序是先乘方,然后是乘除。解:(1)原式= (2)原式=-· · =- 注意在解题时正确地利用幂的乘方及符号。第二篇:八年级数学《分式》(分式运算_分式方程)练习题
第三篇:八年级上册 运算规律数学活动教案
第四篇:八年级数学 《分式的基本性质2》教案
第五篇:15.2 分式的运算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