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第19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教案 北师大版1

时间:2019-05-15 04:25: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第19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教案 北师大版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第19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教案 北师大版1》。

第一篇: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第19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教案 北师大版1

第19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知道北方少数民族内迁,民族大融合的概况和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二、能力目标

1.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措施和作用。

2.通过对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学习,分析民族关系、民族融合、中华民族发展等问题,初步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从”的原则,提高论证和表达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明确北方虽然长期处于战乱中,在民族交往和民族冲突交织的情况下,民族大融合仍然是历史的主流。

2.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为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3.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为中华民族注入了新鲜血液,为唐朝的开放繁荣奠定了基础。

教学重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历史上影响深远。隋唐时期北方的汉人已经是胡汉融为一体的汉人了,这与北魏孝文帝改革密不可分。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教学难点

孝文帝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北魏的当权者,为什么要深入推动汉化改革而不是保留自己的民族风俗?这一点,教师可以从文化的先进性方面比较,从“野蛮民族往往会被它武力征服的民族的先进文化所征服”这些历史规律来分析、解释。

板书设计

一、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

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1)鲜卑族拓跋部的兴起(2)拓跋珪建立北魏(3)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2.北魏孝文帝改革(1)改革的社会背景(2)改革的主要内容(3)改革的历史作用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学习了南方经济的发展,那么,请大家想一下,当南方六朝对江南进行开发的同时,广大的北方地区是一副什么景象?在战乱不断的北方大地上,在民族交往和民族冲突交织的情况下,民族融合逐渐成为了历史的主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北方的民族汇聚》。[讲授新课] 1 一.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

结合课本《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展开。

东汉以来,中原王朝为了分化瓦解北方和西北方少数民族的力量,对少数民族进行招抚,甚至强迫他们向内地迁移。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出现了内迁的高潮。当时内迁的民族很多,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在历史上被称为“五胡”。据《晋书。文帝纪》记载,约有800万人。这些人未必全部迁入中原,但入居中原地区的肯定不少。他们从边境地区迁入中原,与汉人杂居,开始过定居的农耕生活。

西晋灭亡后,北方再次陷入混乱。从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建汉到439年北魏统一北方,这136年间,北方少数民族上层和汉族官僚地主在混战中相继建立政权,这其中主要的有16个政权,史称“五胡十六国时期”。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淝水之战后,拓跋珪与386年重建代国,称王。同年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拓跋魏等。398年,拓跋珪即皇帝位(道武帝),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439年,拓跋焘(太武帝)灭北凉,统一北方,结束了西晋灭亡后136年间的战乱、分裂局面。2.孝文帝改革

北魏从拓跋珪传到第6代,出现了一位杰出的人物,即孝文帝拓跋宏。在其一生中,武功虽然不甚显赫,但在政治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时实行了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一系列改革。孝文帝(471—499在位)即位时年仅5岁,由冯太后主政,故前期改革(483—486年)由冯太后主持,主要在政治、经济方面改革;后期改革在494年迁都洛阳后,着重改革鲜卑人的生活习惯,实行汉化。

483年,下令禁止鲜卑人同族结婚。

484年,颁布俸禄制度,禁止官员自行向农民征税,统一财政收支。

485年,颁布均田令,实行均田制,按户授田,受田户要按规定缴纳租调。

486年,建立三长制,设邻长、里长、党长,负责征收租调,征发徭役、兵役。490年,冯太后死,孝文帝亲政,继续进行改革。494年,孝文帝借“南伐”之名,迁都洛阳。

孝文帝迁都后,继续实行汉化政策,主要内容有:

一、改服装。禁止鲜卑人穿胡服,改穿汉服。

二、改语言。495年下令,不得在朝廷之上讲鲜卑语。30岁以下的人和朝廷官员一律 讲汉语,30岁以上者要逐渐改变。

三、改姓氏。改鲜卑复姓为音近或意近的单音汉姓。自己带头改姓为元。据《魏书*官 氏志》记载,有100多胡姓改汉。

四、改籍贯。规定随迁鲜卑人以洛阳为原籍,死后不得还葬平城,葬于洛阳北邙山。

五、胡汉通婚。496年,孝文帝将汉族崔、卢、李、郑、王五大门阀之女收为妃嫔,同 时命5个皇弟将自己的王妃降为姬妾,另娶汉族门阀之女。北魏公主、宗室之女嫁给汉族门阀的也有40多人。

六、改革官制,修订法律,采用汉族行政机构。

七、定族姓,仿照汉族门阀制度建立鲜卑族姓。495年,孝文帝下令订立鲜卑门阀制度,除宗室外,以穆、陆、贺、刘、楼、于、尉大姓为最高,相当于汉族的崔、卢、郑、王、李等门阀。此外,汉族根据祖宗官位高低分甲、乙、丙、丁四姓,姓以下称族,不如四姓,就被排除在了门阀之外。这样“以贵承贵,以贱承贱”的门阀制度的确立,使得胡汉贵族进一步合流。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对东汉末年以来,各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后民族大融合的一次总结,是 2 “五胡”汉化之后的第二次民族大融合。他用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各民族融合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了以鲜卑为主的北方各族融入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大群体的历史进程。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放弃旧俗,毅然改革,对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北方民族融合、发展经济起到了巨大作用。[小结] 三国两晋南北朝,北方由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北方长期处于政权分立、混战不止的局面。与此同时,北方少数民族大量进入中原,实现了与汉族的融合。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第二篇:山东省冠县贾镇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教案 北师大版

山东省冠县贾镇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教

案 北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正确识读“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了解“五胡”的名称及大致分布的地区,进一步掌握识别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能够概述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目的、内容和作用,学会分析历史事件。过程与方法:

通过识图,感知这一时期北方民族融和的情况。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通过辩一辩“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成败”,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具体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孝文帝是一位有作为的封建皇帝,是一位有胆有识的改革家;国家的强盛是靠各民族齐心合力的结果,从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培养民族平等、团结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重点:北魏季文帝改革。

教学难点:孝文帝的改革促进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关键:分析改革的启示;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三、教法学法:

讲授、阅读指导、自主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情景导入

60周年国庆大典上的民族柱引入新课。

2、学法指导:分析历史事件的一般方法,为什么?(背景、原因、目的)是什么?(内容、用心

爱心

专心

过程)怎么样?(结果、影响、作用、意义)

3、分析探究,展示成果

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先自学,再小组合作学习。

4、具体过程:讲授新课

(一)、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

1、大屏幕上出示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指导学生读书读图

2、内迁的民族、原因及民族发展的趋势。教师补充资料,让学生探究发展的趋势怎样?

(二)、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1、北魏的建立及统一黄河流域。了解情况。

2、通过课本剧反映改革中的内容,及改革遭到了反对。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目的、内容和作用。学生阅读课本展现小组合作。教师补充资料,归纳总结。(三)、小结:五胡内迁→民族汇聚

↓ ↑

孝文帝改革

四、课堂练习:

五、知识拓展,升华主题:

孝文帝的改革对我们现今有什么启示? 教师总结:本课结束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第三篇: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

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

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批判地继承曹操、诸葛亮的道德、精神;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

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

[难点]

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

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

地图册、官渡、赤壁之战相关多媒体、三国鼎立图

[授课过程]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第21课三国鼎立,就是那像一个圆鼎的三条腿分

立似的分布在中国大地上的三国。今天我们共同讨论这课的内容。

3、讲述新课:

三国鼎立是哪三国?同学们是知道的,但未必清楚,请翻翻

课本找到关于三国建立的那一段,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讲讲。

220年曹丕建魏,都:洛阳;221年刘备建立蜀国,都:成都;

222年孙权建立吴国,都:建业。

[播放多媒体《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是非成败转头空,转头

之间或得或失,这个道理突出的表现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大战役中。

这两大战役都有曹操这个主角,大概同学们对曹操也很有兴趣,先从课文中找出这两个战役的年代。(官渡之战在200年,赤壁之战在208年)相距仅八年的两战,曹操呢?前者以少胜多,后者以多败于少,这是为什么?请大家评论,我们先说说官渡之战。

(留出一段时间让学生准备,后由学生发言,讲述故事。)

208年,孙刘联军在长江边的赤壁与曹操对垒。请大家先谈一下在这一战中居于优势的曹操,弱点在哪里?赤壁之战经过、结果又如何?

(先观看多媒体诗词大江东去,后由学生发言)

接下来我们一块了解魏蜀吴三国经济的发展情况。

4、小结。展示课件知识点汇萃

5、课堂讨论:戏曲中的曹操与历史中的曹操区别。播放多媒体资料,戏曲资料并展开讨论。

最后由教师小结,指出如何评价曹操。

(对于曹操的一生的评价是一个1000多年来争论不休的问题,曹操的人生哲学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但他爱惜人才,他从下层选拔,从敌方争取;他还重视文化,他本身也是一位大诗人,他统一北方,功劳是不可低估的。有人把他说成乱臣贼子,是不对的,谁有本事谁就应当称帝,罗贯中以汉朝为正统,在《三国演义》影响下,曹操就成了舞台上的白脸奸臣,这是不公平的。)

6、作业

第四篇:《北方民族的汇聚》教学设计1

第22课 北方民族的汇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正确识读“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看图说出“五胡”的名称及分布的地区,掌握识别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②掌握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措施; ③分析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识图,具体感知这一时期北方民族融合的情况;

②采用问题探究学习法,从改革的背景、内容、意义等多角度对孝文帝改革的作用提出各自的见解;

③通过共同分析北魏孝文帝汉化措施的影响,学生初步了解归纳分析的基本方法; ④通过思考“你如何看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具体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时期各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的史实,培养民族友好交往的意识;

②了解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不顾守旧实力的反对坚持改革,并在改革中以身作则的史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学习毅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及让学生认识到民族融合是历史的必然,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教学难点:

使学生提高识图能力,并能结合“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指出内迁各族的基本情况。

教学方法:

自主阅读学习法

谈话法

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歌曲《爱我中华》唱出了全国人民的心声。在今天的中国56个民族中还有没有匈奴、鲜卑、羯、氐这些民族?为什么?

讲授新课:

1、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

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和西北方少数民族大量进入中原,与汉族逐渐汇聚。那时侯都有哪些少数民族内迁?请同学阅读书本第一子目内容,结合示意图,了解“五胡”指的是哪五个少数民族,他们分布在什么地区?

出示《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学生回答:(略)师:这些少数民族为什么要内迁,这些民族内迁到中原会带来什么影响?(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各民族的相互融合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

过渡:下面,我们就以鲜卑族为例,了解当时民族融合的情况。鲜卑族的拓跋部在北方建立了魏国,定都在平城,史称北魏。同学们想一下,北魏皇帝处在一座远离中原的城市,想要很好统治中原人民,容易吗?

2、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思考讨论:假设你就是北魏孝文帝,你想加强对中原人民的控制,会怎么办呢?

(各小组学生交流并各抒己见)

师:好的,那我们来看一下孝文帝是怎么做的呢? 师生观看孝文帝改革的影视资料。学生看后指出:迁都洛阳。

师: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为更好地控制黄河流域,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措施。请同学们总结一下孝文帝在哪些方面进行了改革。

(学生根据录像以及教材归纳总结: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

师:好的,现在请大家再思考讨论下,孝文帝的这些汉化措施会产生什么影响?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师:孝文帝的汉化措施使得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在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学们看下面这幅图,仔细观察图中人物的服饰,能发现什么问题?

①大屏幕上打出穿汉化服装的少数民族贵妇图和北魏孝文帝像。学生回答:(略)

②大屏幕上出示反映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日常生活方面交融情况的墓室砖画。师:蒸馍与烙饼原是少数民族的食物,烧烤也是少数民族的吃法,而魏晋时在中原地区却很风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略)

师:在当时“胡人汉服”和“汉人胡食”的现象比比皆是。汉族人民和少数民族人民在长期的交往中相互取长补短,互相渗透,共同丰富和发展了中原文化。正是在这样的民族融合过程中,鲜卑族逐渐融入了中华民族大家庭。

议一议,你怎么看待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并发表见解, 学生阐述自己的见解,教师给学生指导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3、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我国历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汇聚史实,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民族融合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北魏孝文帝顺应了历史潮流,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加速了民族融合的步伐,为以后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第五篇:北方的民族汇聚德育渗透教案

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德育渗透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和民族大融合的概况。过程与方法

1、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措施和作用。

2、通过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北方民族融合内容的学习,分析民族关系、民族融合、中华民族发展等问题,初步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原则,提高论证与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明确北方虽然长期处于政权分立的战乱状态,但在民族交往和民族冲突交织在一起的情况下,民族大融合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2、认识孝文帝改革适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3、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对大唐的开放繁盛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渗透点)教材分析

北魏孝文帝改革在鲜卑拓拔部的发展进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对我国多民族之间的发展繁荣和中华民族的复兴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从探究中认识体会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其改革在历史上的影响极其深远。隋唐时期的北方汉人已是胡汉融为一体的汉人了,这与孝文帝的改革是不可分的,孝文帝不愧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因此,孝文帝改革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作为少数民族政权统治者的孝文帝为什么要进行学习汉族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的社会改革,最终与汉族融合在一起,而不保持其民族的本色呢?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师可从落后民族向先进民族靠拢、与先进民族同化这一历史发展规律来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北朝民歌《敕勒歌》,集体朗诵。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提问:这首民歌描绘了什么风光?体现了什么民族的生活场景?(游牧民族)

师:这首民歌是由鲜卑族人民创作的,它描绘了美丽的草原风光,体现了北方游牧民族豪迈奔放的生活场景。那么,鲜卑族人民创作的民歌为什么会进入中原人民的生活而且广为流传呢?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民族汇聚。

讲授新课

一、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

学生阅读第一目,思考一下几个问题:

(出示课件)1.边疆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是什么? 2.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哪些? 3.以上少数民族内迁后主要分布在哪一地区?(黄河流域一带,分布在今陕西、甘肃、四川、山西等地。)

4.少数民族的内迁带来了什么影响?

(出示课件)《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解决以上四个问题。

教师:汉族统治者不断向内迁各族征收重税,征派兵役。甚至把他们掠买为奴隶。更加剧了民族矛盾。

5.提问:这种矛盾怎么解决呢?(由学生讨论,得到答案)学生回答:这一时期每一个少数民族为了在共同的土地上生存下去,都展开了纷繁复杂的战争,各族人民多次起义反抗汉族统治者,并先后在北方建立起一些割据政权。在长达几百年的历史中,各个民族为了共同对抗他们的敌人,相互联合起来,在联合的过程中,逐渐对各个民族独特的生活习惯出现了认同感,民族之间融合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这段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就叫做十六国时期。

教师补充讲解:魏晋南北朝的历史线索:

教师小结并过渡:边疆少数民族的大量内迁,使得各族人民在中原和内地杂居交往,民族融合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创作《敕勒歌》的鲜卑族就曾经入主中原,建立了强大的北魏王朝。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课件展示《北魏的兵马俑》说说鲜卑族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它的统一有何意义? 学生看书回答:

鲜卑族是一个游牧民族,生活在大兴安岭一带,后来逐渐南迁,386年,建立魏国,定都平城,史称北魏,439年,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局面,有利于生产生活的发展和民族的融合。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出示课件)

(1)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2)民族汇聚成为时代的主流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师:北魏统一了北方后,面临着哪些问题呢?假设你是孝文帝,你该如何是好? 学生讨论、交流。

师:孝文帝是怎样学习汉族先进的管理经验、文化、科技的呢? 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出示课件)(1)迁都洛阳 教师提问:

①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

②迁都意义重大,但孝文帝的迁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遇到了很多阻力,他采取了什么巧妙的措施而达到了迁都的目的呢?

教师讲述孝文帝迁都的故事:

(2)推行汉化政策

孝文帝迁都以后,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

改革内容: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在改革中,孝文帝以身作则,将自己的姓氏改为元,自己叫元宏。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16“材料阅读” 提问:①孝文帝改革的作用是什么?(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②在今天的中国56个少数民族中还有没有“鲜卑”这个民族? ③没有,那鲜卑族上哪去了?(融入汉族之中)④那你如何评价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讨论,视情况而定)(向先进民族学习,是对的,但是不是应该把本民族的民族特性完全抹煞。)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民族的融合,壮大了自己的国家,同时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和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渗透点)

拓展延伸:

1、提问:通过学习,你能体会到改革中的孝文帝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呢?(改革的决心是坚定的、行动上是大义灭亲的;改革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同时也说明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2、学习历史,贵在借鉴历史,孝文帝的改革距离我们现在已一千五百多年了,大家想想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对我国今天多民族之间的发展繁荣和中华民族的复兴有什么借鉴的地方?(各民族要想进步,就须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中华民族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就不能封闭自己,而应改革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其他民族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渗透点)课堂小结 的确,孝文帝不愧是一个伟大的少数民族改革家,他的改革加速了北魏政治经济的进步,更重要的是,他迁都洛阳,大力提倡汉化政策,大大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的进程,为我国南北的重新统一打下了基础。

课后作业:自我测评

下载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第19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教案 北师大版1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第19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教案 北师大版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小地主》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1

    “小地主” 1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通过诵读,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 体会人与小鸟之间的和谐美。 3.理解文章主题,激发同学们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2学......

    七年级英语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Unit 4 Where is my backpack?(section A)教案一、教学内容:Section A(教材P19-21)Section A主要通过谈论话题"Things around the house"学习询问“物品的位置”,使学生学会基......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比较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比较•探究”课文 东郭先生与狼(1课时) 预习积累: 1.分角色朗读寓言故事。 2.了解《中山狼传》,积累字词。 相关课程标准: 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整理

    第四单元 品行善恶 农夫与蛇(两则): 1. 在这则寓言里,农夫临终所说的话,作者是否将“恶蛇”误写成了“恶人”?为什么? 没有误写。作者借蛇写人,实际上就是借毒蛇的恶毒、六亲不认、......

    第22课_北方的民族汇聚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历史的发展是有自身的规律,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与时俱进,锐意改革,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北魏孝文帝......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教案

    第1课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初步了解有关考古、历史地图、文物插图、古史......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模块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模块教学设计 闫永平 甘肃兰州碳素厂中学 (730000) 摘自福建师大《语文世界》 本单元所选的五篇文章都是从世界著名经典文学著作中选取的寓......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品行善恶

    第四单元 品行善恶 《农夫和蛇》两则 《伊索寓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l.掌握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意思。隆冬 怜悯 纠缠 后患无穷 2.掌握多音字的读音。 3.了解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