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国学经典诵读》课教学与探索

时间:2019-05-15 04:13: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前教育专业《国学经典诵读》课教学与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前教育专业《国学经典诵读》课教学与探索》。

第一篇:学前教育专业《国学经典诵读》课教学与探索

学前教育专业《国学经典诵读》课教学与探索

中华文化经典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诵读中华经典的教育活动,是对学生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活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中华文化,宣传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形式,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幼专院校承载着传承中华文化的重任。目前大学国学教育中过多注重理论层面、思想层面、精神层面的研究,偏重于浩如烟海的文献研究与思想学术剖析。虽国学的大众化推广正逐渐成为国学研究的热点,也有很多的学者专家进行国学知识大众化推广,但很显然国学与当代生活的息息相关,国学除了知识层面的价值外,还有着生活化、日常化、艺术化、实践化的特点。我校结合学前教育的特点开设了《国学经典诵读》这门课程。这门课程以中华人文经典书籍为素材,以培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基础,以经典文本为呈现形式,以高职高专学生为对象,阐释最具民族性、人文性的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对于学前教育的师范生而言,国学课程无论是从自身素质的提高还是从教师素质的培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是经过高考的洗礼升入我校的,从上学期的《文学欣赏》课程来看,学生显示出了较为丰富的文学知识基础,但普遍存在着理论性强、实践性差的特点。为此,笔者在课前布置任务,要求学生提前预习,了解每节课的相关典故,课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进行分组讲授。

一、安排课前练讲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学前教育的关键是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首先应该提高的是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即语言运用能力和设计教学的能力。为此,对学前专业的学生进行课前练讲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笔者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组选一名负责人。每组的任务是中华传统文化介绍。要求学生制作ppt课件,利用课前10分钟,选取两名代表把研究成果进行全班性的汇报。练讲全程要求脱稿完成。课前练讲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及组织语言的能力,在设计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学会了主动搜集材料和整理材料,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运用多媒体和制作课件的能力。

二、每课诵读经典

清代古文家曾国藩谈到自己的诵读体会时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国学经典要从诵读中体会内容的深意。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语言成为世界文化瑰宝,诵读中华文化经典可以积累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通过大量、反复的诵读可以提高学生对经典的认识和感悟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语文素养。教学中安排“经典每课”这一环节。学生诵读古人经典,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大学》、《中庸》等。国学经典的蒙学篇目中《三字经》浓缩了中国几千年文化精髓,从南宋开始成为历代儿童的启蒙读本,对后世影响深远持久。《三字经》采用三字一句,句子短小,形式整齐,隔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教学中,笔者以诵读贯穿课堂始终。通过播放《三字经》图文朗诵,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中,在诵读环节中,笔者让个别学生带领全班同学齐读,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笔者采用听读、范读、个读、齐读等不同诵读方式,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充分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热点问题讨论

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吕淑湘曾说过:“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教师的教学风格也应该具有艺术性和灵活性。在教学中应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形成具有本校专业特色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这样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传统的语文课程教学大多采用教师一言堂的方式,师生互动很少,学生被动学习,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好。在教学中,笔者在传统讲授法的基础上,结合启发式、讨论式、小组合作探究式等教学方法,结合热点问题进行德育渗透,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关心他人、关注社会的良好品质。如在《弟子规》中有“凡出言,信为先”。结合现代社会诚信的缺失,笔者让学生围绕“诚信”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并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学生们都能积极地参与,讨论热烈,教学效果很好。

四、设计实训环节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设计教学内容的能力。为此,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笔者都会设计实训环节,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这一安排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主动参与进来,主动思考,并展示自己的设计思路。如在解读《三字经》的“孝悌”部分时,学生设计的教学中渗透了感恩教育,他们注意引导幼儿感恩父母。教学中引入经典小故事,并配上图画讲解,这样的设计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此外,在《国学经典诵读》这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所选篇目为学生设计诵读比赛、感悟演讲、情景表演、歌曲编唱、辩论模拟等多种活动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和热情。

五、完善考核方式

期末考核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如果仅重视期末成绩而忽视学生平时成绩就无法全面、真实地反映出学生一学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为此,教师应该重视每一位学生的平时表现。

为了能公平公正地检查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效果,笔者等将《国学经典诵读》这门课程的考核分为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设定平时成绩满分100分,占期末总成绩的50%,期末考试满分100分,占期末总成绩的50%。具体实施过程:

(一)过程性考核成绩:课堂表现占10%,包括回答问题是否积极、出勤等,考查学生上课状态;课前练讲占30%,在汇报时根据内容准备的是否充分、课件是否清晰美观、语言是否自然流畅,教师最后以小组合作综合完成情况及每人分工情况给定成绩、评定成绩;课堂笔记、作业、小测验占10%,根据完成质量评定成绩。

(二)终结性考试成绩:采取期末经典诵读汇报的形式进行。结合本学期所学内容,要求学生根据汇报内容进行创新设计,占30%。这一环节的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检查学生积累国学经典篇目的背诵情况占20%。通过检查学生的背诵培养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篇目的自主意识。

以上环节的实践教学能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国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国学、传承传统文化的热情,真正将国学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融入今后的职业生涯中。

([基金项目]本文为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文化传承视阈下的《国学经典诵读》课程实践体系研究成果。编号:HYZC2014-7)

参考文献:

[1]吴铎.德育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2]程建忠.传承传统文化 创新国学教育――关于“国学经典导论”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3]张介凡.博采智慧,情志育人――高职教育中的国学教学实践探析[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范涌峰.国学教育的理性探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8.(乔海珠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57000)

第二篇: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索与研究

《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索与研究》课题总结

胡兰

按照学期教研计划一步一个脚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精神,进一步推进学校教学研究工作,以教学研究促进教学改革,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目标;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校本培训为依托,用课题研究解决课程改革中的实际问题,促进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扎扎实实提高我校语文教学质量。现将这一学期语文学科课题研究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要想使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地实施,首先要提高课题研究教师的思想认识,使他们能够从心里赞成课题研究,愿意课题研究,这是做好课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最为关键的一环。为此,我们进行了理论学习和座谈,多次召开课题研究会,不让课题研究流于形式,让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有所收获使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课改的深远意义以及课改的紧迫性,同时也明确了自己肩上的重任,从内心接受了课题研究,认同了课题研究。这样,就为能够顺利地实施课题研究打下了比较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深入课堂,进行实践

1、课堂教学重视拓展,与课题紧密结合。本学期,是我校课题进入实施验证的阶段,因而要求每位教师都要主动参与到课题的学习研究之中,不断深化对课题的理解。围绕本年段制定的训练重点展开教学研究,并落实到每一节课上进行教学尝试,特别是在每一节研讨课上都针对课题进行或针对课题的一个方面进行必要的研究,并使课本资源、媒体资源、教师资源、学生资源等得到了较好的利用和拓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2、重视实验的日常管理。注意实验资料的收集、整理,做好教后反思、典型案例记载等工作。要求自己创造性地使用实验教材,落实课题研究的日常工作,在每节课结束时,都对本课教学及时记录,认真总结、反思。

3、加强对课堂的监督与指导。老师们对于课题的意识应该说是有所增强,但其自主性还不够,主要是担心课题的研究影响了教学效果,影响了教学质量(说白了就是教学成绩的一分两率),因此都不敢花大力气进行课题的实践与反思。就我校课题的实用性、及针对性来看,对于教师的担心是不必要的,通过近两年,我校在县统一质检的作文成绩分析来看,通过近一年半的实验,作文成绩均是名列前矛的。因此,在教学管理中,我们除了要求教师在研讨课上要贯彻随文练笔的教学方法,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也要注重随文练笔。把“随文练笔”当作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方法,一种策略。

(三)、经验与感悟

我们语文课题组经过一段时间课题实践与研究,获得了一些经验与感悟,这些经验与感悟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1.要虚心好学

课题研究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从不知到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从知之甚浅到知之甚深。记得课题研究之初,我们头脑里一片茫然,于是我们开始学习,向专家学习,向书本学习,学教育学,学心理学,学研究方法、学写作技能。通过学习我们理论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2.要有团队精神

常言道众人拾柴火焰高,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能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才干,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先集中研究,再个人分工,再集中商讨。实行先集中再分散再集中的研究程序。每一次的课题例会,我们都会探讨练笔存在的问题,交流自已练笔的成功案例,探讨练笔的方法。

(四)、存在的不足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还存在很多不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不够。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虽然学习了一些关于教育学、心理学、课题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但是这些知识微不足道,无法满足课题研究的需要。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平时的实践和研究中难免有些盲目,肤浅,走了许多弯路,影响了课题研究的速度与质量。2.实践不够。虽然我们进行了课题教学实践,开展了课例研究,但由于一些老师实践意识不浓,总想闭门造车,平时惰于实践,更懒于反思,严重地影响了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让课题的研究浮于表面,缺乏深试。

3、反思不深。由于教师对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的关系不明了,认为自已天天上课,在课堂上偶尔练练笔就是课题研究,对课堂练笔教学的实践成效不认真反思,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紧密,因此,反思也就缺乏深度,无非是就事论事。

2011年1月

第三篇:国学经典诵读课教学总结与计划

国学经典诵读课教学总结与计划

一、教学成果总结

经过老师与小朋友们的共同努力,一个月下来,国学经典诵读也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现详细说明如下:

1、论语《学而第一》篇,赵心镜小朋友第七段,十三段,十五段,不太熟练,需提示,其余能够背诵下来;马博洋小朋友第一段比较熟练,其余需提示,可以背诵下来:李梓睿小朋友第四、八、十、十三、十五段不太熟练,需提示,其余能背诵下来;孙小慈小朋友每句需提示,可以背诵下来。

2、论语《为政第二》篇,赵心镜小朋友第一、二、三、四段熟练,第五、六、七、十、十二、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段不太熟练,需提示,其余能背诵下来;马博洋小朋友第一、二、五、十一、十二、十九、二十、二十三、二十四段熟练,第三、四、七、九、十、十六、十七段不太熟练,需提示,其余能接诵下来。

3、论语《八佾第三》篇,赵心镜小朋友全篇熟练,几乎不用提示,全篇能诵读;李梓睿小朋友熟练,几乎全篇能诵读;马博洋小朋友较为熟练,个别段落需提示,其余能接诵下来;孙小慈小朋友,每句需提醒,可以全篇接诵下来。

4、论语《里仁第四》篇,赵心镜小朋友熟练,几乎全篇能诵读下来,李梓睿小朋友熟练,几乎不用提示,全篇能诵读;马博洋全片较为熟练,个别段落需提示,全篇能诵读。

5、论语《公冶长第五》正在学习中。

二、近期教学计划

根据中班小朋友的实际学习情况,老师制订如下学习计划:

1、每周抽出一节课复习已读篇章《八佾第三》和《里仁第四》

2、每月月底对所有已读篇章复习巩固一次。

3、每个星期五上午对小朋友们检测一次,以帮助巩固已读章节。

总之,老师将一如既往地带领小朋友们多读多诵,总结经验,取长补短,真正使得小朋友们成为国学经典的实践者和受益者。

国学经典诵读课教学总结

国学经典诵读课作为我国的重点课程,他将东西方优秀文化经典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让小朋友们通过口诵、目视、耳听、熟记、成诵的方法把国学中的精华灌输至身心,使之成为小同学们的精神食粮,而《论语》作为国学经典的重中之重,所以孔子文化早教园把《论语》作为国学经典诵读的重要内容,经过几个星期的言传身教,总结经验,回顾过去现就近的一些情况简单做一下总结: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孔子早教园中班现有四位小同学,由于来园学习时间及入园前的基础和年龄存在差异,赵心境和马博洋两位同学的基础较之孙小慈和李梓睿要好些,也更愿意朗读。李梓睿小同学上课虽然比较认真,但令人头痛的是他不太愿意吭声、不愿意放开喉咙大声读书。糖糖是个性格比较活泼的小女孩,他很招人喜欢,无论是老师还是小朋友都很喜欢糖糖。糖糖天生好动,上课也奈不住性子,认字也很活跃,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样认真,可是他自开学来认识了101个字。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孩子上课奈不住性子并不代表孩子没有认真听讲,或许他有自己的方式。针对四位同学的自身特点,老师将因材施教,让每位同学都能跟上节奏,以便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二、教学成果总结

教与学是相辅相成,教学相长就是这个意思,经过老师与小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几个星期下来,同学们的经典诵读也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现详细说明如下:

1、论语《学而第一》篇:赵心境小同学第七段、第十三段、第十五段不太熟练需要提示,其余可以背诵下来;马博洋小同学第一段比较熟练,其余需要提示可以背诵下来;李梓睿小同学第四段、第八段、第十段、第十三段、第十五段不太熟悉需要提示,其余可以背诵下来;孙小慈同学由于年龄较小,比他们读的时间短,在背诵时只要提醒就可以被下来。

2、论语《为政第二》篇:由于朗读的遍数不够多(只有六十多变),四位小同学都是部分能诵,大部分都需要提醒。

总之,老师将继续带领四位小朋友在今后的国学经典诵读中总结规律、扬长避短,尽量让四位小同学多都多记、多诵,使每位孩子都成为国学经典诵读的实践者和真正受益者而努力工作。

第四篇: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5.36.241

摘 要: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声乐课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技能课程。然而,多年来该门课程却存在着培养目标不明确、授课形式单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制约着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建设和学生的质量提高。该文从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办法。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声乐课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2(c)-0241-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国家大力提倡发展孩子的早期教育,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要求“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这对学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幼儿园需要的是高学历、好素质,能胜任幼儿园教育改革的综合型人才。这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依据幼儿园新的教育理念,培养出高学历、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是各大高校当前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声乐课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技能课程,学生通过声乐课堂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并在实际幼儿声乐教学中得以灵活运用。但目前,很多高校的学前教育声乐课还存在种种弊端,致使学前教育专业性不够突出、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与幼儿园实际教学需要不相适应。该文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对当前学前教育声乐课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课堂教学的一些改革办法。学生培养目标不明确

目前,很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将其定位为高等音乐专业院校的培养方向。在教学中,以美声艺术歌曲演唱为主要教学内容。教师在教材的选用、授课的形式、评价的标准等方面大都参照的是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模式。让非专业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专业的声乐技能,混淆了“专业声乐”与“学前声乐”的区别,声乐教师的误解导致了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盲目追求声乐演唱技能训练,忽视了幼儿歌曲的学习与演唱,对声乐课也失去了兴趣和动力。

学前教育专业主要是为幼儿园、早教机构输送优秀幼儿教师,不是培养艺术类专业人才。学前声乐教育应该具有自己的专业特点,因此,学校在幼儿教师培养上,必须要明确为幼儿教育服务的原则,声乐教师要在声乐教学中?叛?诱导、不断地渗透,让学生在掌握声乐的基本演唱技巧的基础上能够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深入系统地学习儿童歌曲的唱法和教法。为了突出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应多增加儿童歌曲演唱与儿歌表演的内容,要与专业的声乐课程有所区分,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学内容都要遵循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宗旨,充分发挥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使学生能在将来工作岗位上学以致用。教师授课形式单一

在幼儿园新课程改革中,艺术课程的实施已实现综合化,幼儿教师不仅要具备歌唱能力,而且要具备较强的艺术综合素养。不但要掌握科学的发声,还要自弹自唱、儿歌表演、儿童合唱、儿童声乐教学等多种技能。但是,现在许多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课堂上,教学内容过于单调,大都是单一的发声、唱歌。声乐课堂不但枯燥无味,而且限制了学生艺术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在声乐课堂中,声乐教师应该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准确定位,改变枯燥无味的传统课堂模式,变换、创新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应该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力,加强旨培养艺术文化素养和提高实用技能的课程。运用单独课、小组课、欣赏课、表演课、理论课、观摩课相结合的多种授课方式。通过互动、游戏、观摩、律动、表演、互评等方式,全面营造师生互动、快乐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声乐教师灵活的教学手段,让课堂中充满欢乐,让学生在欢乐中学习,不但丰富充实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上课效率。课程设置与课程评价制度不合理

声乐课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必备教学技能课,却在许多高校中被认定为专业选修课,而且一般只安排一到两年,由于课时量的限制,无法将幼儿歌曲演唱与表演、幼儿合唱、声乐欣赏以及培养幼儿教师音乐综合能力的相关课程充分让学生学透。另外,该门课程的评价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各高校大都沿用考试时每人演唱一首歌曲的评分制度进行考核,这种单一的评分制度大大限制了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的发挥,致使学生只重视演唱艺术歌曲,忽略儿歌演唱及表演,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针对以上情况,笔者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在课程性质上应改为专业必修课,在课时设定上,应该把课时延长至两年到三年,学生大三的时候在声乐课堂中应加入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进幼儿园进行声乐课的实际教学,只有通过课堂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才能达到学与用相统一,更利于学生就业。另外,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考试内容应包括:学生的独唱、合唱、儿歌表演、分声部合唱等内容。这种课程评价方式对学生全方面艺术素养的提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声乐教学与实践相脱离,不利于学生就业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长期缺乏与幼儿园课教学的交流合作,对儿童的发声特征与演唱特点关注较少,致使多年以来,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教学一直在“闭门造车”。学生由于接触的幼儿歌曲较少,他们对儿童的嗓音特点和发声概念甚至如何去教十分懵懂。往往是在大学期间声乐基础课上所学的声乐知识、发声技巧基本用不上。她们甚至错误地认为幼儿歌曲演唱就是捏着嗓子、模仿儿童用白声、真声去范唱,这样的声乐课堂是无效的。

在声乐教学中,应建立和完善学前声乐课实践教学的运行机制。在声乐课堂上不但要教会学生如何演唱、表演儿童歌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如何去教授儿童唱歌,培养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作为一种特定职业定向的专业,应在课堂上体现具备自己专业的特点,应该让学生早接触、多实践具有该专业特点的课程。声乐教师可以尝试实施增加以下教学内容:(1)在课堂中设置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中互动交流,学生之间模拟情境的进行实践活动,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运用儿童心理学的知识,进行换位思考,尝试用幼儿的思维和易于接受的方式去学习声乐,让学生亲身体会声乐教学特点、掌握教学技巧。(2)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学业展示活动。学业展示的内容涉及声乐、舞蹈、合唱指挥、儿歌表演等课堂教学内容,这种比赛性质的教学成果展示,能够推动学生抓紧课余时间加强基本功训练,实现课内、课外的有效衔接。(3)学校和教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观摩日常歌唱教学活动情况,亲身去体会、了解幼儿园音乐教学状况。学生只有通过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多看、多学、多想、多练,才能真正了解幼儿园的教学特点和教学要领。

综上所述,作为声乐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充分尊重学前教育专业的特征,并根据社会发展和幼儿园教育的需要,教育教学要不断地与社会接轨,不断地吸收声乐教学的新思维、新方法,在学前声乐课堂中运用科学的声乐施教方法,来为学前教育专业的需要服务,为学生的就业服务。

参考文献

[1] 黄瑾.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修订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 王海英.学前教育社会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3] 戴定澄.音乐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4] 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2.[5] 谢嘉幸,徐绪标.音乐教育的研究与实践[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1-8.

第五篇:学前教育专业素描课程教学的设计探索

学前教育专业素描课程教学的设计探索

摘 要:学前教育是从事幼儿教学的一门专业,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需要在美术、音乐等多方面开展学习,才能掌握相应的技能,应用在今后的工作中。在这其中,美术是主要的学习科目之一,学习美术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专注度。其中素描课程是美术教育中较为重要的课程之一,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将素描的学习重视起来,只有自己掌握好相应的知识,才能应用于实践。

关键词:素描;能力目标;自主学习;设计

学前教育是培养幼儿教师的主要专业之一,素描是幼儿教师必须要掌握的一项技能,当前在进行素描学习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学校分配给美术教育的时间相对较少,导致学生对于素描课程的不重视。因此,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如果不能完全掌握素描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就会阻碍其未来的发展,我们应该解决这一问题,积极探索学前教育专业的素描课程教学。教学目标分析和确定

首先,在学习素描前,我们首先应该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只有明确了目标,我们的方向才会更加明朗,从而保障教学的顺利实施。因此,在开展素描教学前,应该制定一个相应的目标,并且对该目标进行具体的分析,分层次的逐步完成。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素描是具有一定的必要性的,因为素描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立体构图能力,还有助于审美能力的提高,是美术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在进行教学前,我们已经明确的教学目标就是掌握素描这项绘画技能。在完成这一目标的过程中,还应该认识到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围绕学生开展教学是主要的教学模式,教师只是其中的辅助者,帮助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了,要想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就要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会具有明显的改善。在明确教学目标后,我们应该对目标进行具体的分析,将其分为不同的子目标,实现一个个的子目标,最终的总目标也就实现了。在掌握这一点后,教师就可以开展教学了,但是要注意,学生能力的养成是教学的重点任务之一,我们应该以此为参考,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先天才能或是后天积累的经验开展自主学习的活动,也能够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促进素描教学的发展。教学过程及方法设计

在明确教学目标后,我们就应该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首要的任务就是开展教学前的设计,只有对整堂课的流程熟记于心,掌握相应的教学重点,才能顺利的开展教学。素描学习的重点都应该体现在教学的设计之中。我们要从基本平面的形状开始练起,最终令学生充分掌握素描的技能。

在进行基本图形练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在这一环节令学生充分掌握对于平面形状的判断能力,为今后立体图形的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相较于后续的教学环节,这一环节仅仅相当于比赛前的热身,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只要认真进行练习,很快就能充分的掌握,并且这一阶段的要求并不高,学生只要熟悉各种基本图形的外在轮廓并能画出即可。学生的右脑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发,促进审美能力的提升。当然,在最初的阶段,这一效果并不是十分明显的,只有坚持下去,才能最终掌握素描的技能。教师在此环节的任务就是进行适当的指导,例如教给学生判断图形的方法,因为判断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能仅仅只掌握一种方法,借鉴相应的美术工具能够使学生更快的掌握判断方法。教师在进行讲解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令学生及时应用于实践,这样才能使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学习完基本图形的判断后,我们再上升一个阶段学习习近平面图形以及立体图形。在这里,主要对立体图形的教学设计进行讲解。我们在学习立体图形时,已经对掌握了一定的绘画基础,这有助于我们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学习的过程中,同样也要掌握相应的方法,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实现最终的目标。对立体图形进行学习,有助于审美能力的养成,但是学生还要具有必要的透视知识,因为立体图形需要通过透视才能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如果不具有这种能力,很难将立体图形学习好,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使学生通过对立体图形线条的不同变化,图形的伸展而使学生掌握这一能力,展现出立体图形的美感。教师在进行知道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图形的空间变化具象化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的能力就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再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令大家互相吸取优缺点,改正自身的不足之处,最终就达到我们所制定的目标,充分掌握了素描的技能。学习效果评价

学习效果评价具有体现总的能力目标完成情况的测试功效。总的能力目标的完成,并非只体现在学生的最终作品上,还体现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因此,学习效果评价应从自我评价、集体评价、教师评价三个方面进行。自我评价要求自己把在完成目标中对知识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解与扩展程度自我评述;集体评价要求集体对在集体学习中的贡献做出评价;教师评价要求根据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各方面表现作综合评价。结语

通过对学前教育中素描的课程教学,相信学生们一定能够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充分掌握这项技能,为幼儿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晓白.结构素描浅论[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8(02).[2]张宏勋.结构素描的观察方法与表现方法[J].韶关学院学报,2008(07).[3]吴军.结构素描的审美[J].剧影月报,2008(05).

下载学前教育专业《国学经典诵读》课教学与探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前教育专业《国学经典诵读》课教学与探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3国学经典诵读课复习资料

    国学经典诵读课程复习资料一、国学基本常识1、孔子最喜欢的弟子是颜回,可是他早早地死掉了。颜回死后,孔夫子悲呼“噫!天丧予!天丧予!”2、《论语》中每篇的题目基本上是按每篇的......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法的探索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法的探索 李亚琴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 【摘要】在以解决教育实际为主流的教育教学前提下,学前教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而音乐对学前儿童情绪的......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根的认识 教学目的:培养小朋友热爱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初步了解民族的特征以及生活习俗等。培养小朋友的礼貌习惯和训练小朋友的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向小朋友......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反思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反思知识是最简单的事,心灵的塑造是最难的!把品德教育化为学生心灵内在的需要,经典可以做到这一点。13岁之前是一个人吸收知识最快的阶段,越小的时候越是全盘吸......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连镇逸夫小学:王晓伟 一、指导思想 国学经典诵读,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发扬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培养爱......

    学前教育专业电子琴演奏能力课程教学实践探索

    学前教育专业电子琴演奏能力课程教学实践探索 摘 要: 本文从《电子琴演奏能力》的课程性质、作用、教材、课程介绍、考核方式、校内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六个方面介绍了学前教......

    学前教育专业国学经典课程开发研究

    一、 本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2014年3月22日上午,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演讲中谈到中国教育结构调整和现代职业教育时透露:2000年后近700所“专升本”的地方本科院......

    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研讨课教案

    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研讨课教案 才能与气度 ——论《三国演义》周瑜 一、教学目标 1、赏读《三国演义》名著的基础上,了解书中“诸葛亮三气周瑜”的片段,认识周瑜的人物性格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