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横看成岭侧成峰教案
横看成岭侧成峰 ——创新作文立意
一. 教学目标:通过思维训练,拓展学生思维维度,发散性思维,走出思维定式,改变思维方向。“舍人所已取,取人所未取”,以期在审题立意中实现“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思维的拓展,发散性、逆向性思维,走出思维定式 2.作文立意中的实际运用
三.教学方法:归纳法、问答式、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开场白:文以意为主,它制约着文章内容的展开和表达形式的选择。立意又是评判文章价值的主要依据,一篇文章质量之高低,价值之大小,衡量的关键尺度在于“意”。“好的立意就是文章成功的一半。”如何给文章一个比较新颖的立意,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
1.引入:“创新作文立意”
2.思维训练
例1:创意广告是品牌致胜关键,作为老牌自行车厂商,“永久”也有着新生的渴求
投影『永久牌自行车』 问:请同学们给永久牌自行车设计一段广告词,让它再现辉煌。学生讨论回答。。。(“永久永久,经久耐用” “一车在手,骑行永久”)问:这些广告语好不好?
问:为什么好?(朗朗上口,突出了自行车坚固耐用质量好的特点)投影『带人的永久牌自行车』 通过互联网观看厂家的广告。广告词:“与爱人同行,永久最好。” 从爱情生活入手,温馨浪漫,“永久”一词一语双关。由此可见,换个角度,让人耳目一新。
例2:投影『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位教授问自己学生这样一个问题,某地发现一座金山,附近的人们蜂拥而去,不巧的是前往金山的必经之路上横着一条河,这时你不想放弃发财的机会,你会怎么办?』 学生讨论回答(游泳、找船、绕行„)这些都是从要到达金山的角度去思考的,实际上发财何必一定要拥有金山。当人们把眼光都聚焦在金山上,争得头破血流时,你却能从中另找商机,不是更好吗?这就是创意。
但是,我要说,如果金山就在我们前面,当同学们做着各种发财梦时,陈老师早已想好了轻松发财的捷径,那就是站在河的这边,贩售同学们的发财点子,做个投资创业开发顾问,不是更有效率吗? 由此可见,延伸联想,让人眼前一亮
例3:投影『秋千』 问:看到这张图片,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幸福、快乐、童真、无忧无虑)投影 『“他的父亲前年去世了,母亲早已离开这个家,他是孤儿。每天,孩子到村支书那儿领一元钱,是他一天的生活费。每天,他背着个补了很多次的书包去上学。每天,他做饭给自己吃。每天,做完了功课,灯下,他荡秋千。简易的秋千是孩子为自己做的玩具,坐上去,双脚朝屋柱上一蹬,它就荡起来了„„ 荡,荡,荡„„小小的身影,在空空的墙上飞来飞去,他就不冷清了;荡,荡,荡„„绳子在梁上吱呀呀唱歌,他就不害怕了;荡,荡,荡„„荡得心儿忽忽悠悠,一头扎进梦里,也许就看见妈妈了。” 莫小米《人心被什么打动》(互联网朗读音频)原来,反转角度,秋千亦能展现孩子凄苦的同年。由此可见,逆向思考,让人深思感叹
总结:投影『我们习惯于既定的生活,我们沉浸习惯的思维,却未曾想到改变思维方向,反弹琵琶。“舍人所已取,取人所未取”往往能达到“皆出世人意外”的艺术效果。
思考问题要思维发散,从各个层次出发,横向、纵向,多角度、多方面、多因素,最终找到那份“出人意外”的新意。
其实古人早已在古诗文中告诉我们,“横看成岭侧成峰”、“千江有水千江月”。。。。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感受各不相同。文章立意也是如此。
“学林探步贵涉远,无人迹处有奇观”我们就是要在众多的角度中去寻找那份创新的立意。
3.深入探讨
我们就来看看这句“千江有水千江月”,其中有两个意象 网上搜素与水、月有关的诗句文章。
水 作为一个传统的意象,思考的角度很多
投影『水是柔软的 水是缠绵的 水可以平静如镜、可以微波荡漾、可以奔流飞泻
平静的水,含蓄内敛;流动的水,波澜壮阔.水审时度势,随形而存 水清浊并吞,随方亦圆,上波下静,变幻无穷
水变幻莫测的特质,带给人类的是永无止境的点拨,永不枯竭的启迪。』 如果把水的每一种特性都与人生感悟相联系,那将会有多少不同的立意啊!再稍作联想,逆转,那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局面呢? 比如:“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颂扬为了理想,不断向前,坚定不移的高贵品质。已经有个不错的立意了。但是,再想象,水往低处流,人为什么就要往高处走呢?
文章《人往低处走》就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个维度的思维。请同学速读,找出《人往低处走》的主旨
月 作为另一个传统的意象,看到月你能想到什么?
(团圆,美满,幸福,相思,凄凉,残缺美)
月圆、月缺,是我们最常想到的两个角度,各自展开,或写幸福美满,或写残缺凄凉,都能有不错的立意。但是如果我们延伸联想,将月圆月缺结合在一起又会是一种怎样的立意呢?
速度文章《月圆是画月缺是诗》,概括主旨
月圆也许是一种圆满,美丽、幸福,但不是生命的全部。月缺也许是一份缺憾,惆怅、失落,却是生命的必要补充。月圆是画,月缺是诗,月圆月缺才是真正的诗画人生。”
4.作文实战演练
绿色生活
此刻,在我所坐考场的窗外,正有几树青葱的绿叶,一团一团,茂盛盎然。它们在阳光的照射下,错落成或深绿或浅绿的绿湖,在微风下,荡起绿色的涟漪。
瞬间,我因高考而不安的心,莫名地,平静了。
在现在的生活中,绿色被赋予了太多的含义。它是和平鸽所衔来的橄榄绿,它是松柏四季不败的生命力,它更是如今大热的低碳环保。可还有多少人记得,属于绿色的,本来的生活?
又有多少人记得绿色本身所有的力量,让心平静的魔力?
苏东坡在看着那赤壁汹涌的碧波,高呼着:“大江东去,浪淘尽”,贬谪的抑郁一扫而光;
竹林七贤徜徉在竹林绿色的海洋中,饮酒赋诗,在浊世中如莲般出淤泥而不染,心灵安谧平和。
自古以来,有多少隐士君子在绿色的浸淫下,过着真正的绿色生活,荣辱皆忘。
只是啊,这样的绿色生活,正在离我们远去。
我们越来越忙。学生忙着考试,商人忙着赚钱,政客忙着拉选票。绿色,成了橱窗里的玩具,偶尔获得行人匆匆一瞥。绿色生活———闲适宁静的生活,更多的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神话,遗忘在尘埃里的过去。
看着富士康的员工一个又一个决绝地往下一跳;看着丰田的汽车一辆又一辆地灰溜溜地被召回,我不禁问:现在的生活,怎么了?
丰田曾以高质量、优服务著称,却因急着在市场上攻城略地,让所有神话,努力打回原形。
是因为生活缺少绿色了吧!
这份绿色,不是室内的小盆景,城市的小绿化,或植树节偶尔种的几棵树苗所带来的。这份绿色,来自心灵。
这种绿色的生活,不是碳排放逐渐减少,世界摩擦渐渐低调,或在一次次灾难中体现的生命顽强所代表的。这种绿色生活,是不再汲汲于富贵,不再戚戚于无名而带来的。
绿色,是诗意,给人宁静的颜色。绿色生活,也该是让人可以在路上信步走走,慢慢欣赏的生活!
我期待着我所向往的绿色生活,那一天,所有的人都可以发自内心地对别人笑,世界,真正和平。
窗外,绿叶摇晃,似乎在为我加油,鼓掌。
【简评】此文联系实际,解说“绿色心境”,潇洒自如。“那一天,所有的人都可以发自内心地对别人笑,世界真正和平”,多么纯真可爱的祈求,难怪窗外绿叶“似乎在为我加油,鼓掌。”(何永康)
结尾:今天我们探讨了创新作文立意的思考问题,最后我们再来总结一下。要想“舍人所已取,取人所未取”,达到“出人意外”的艺术效果,就要做到:
1.发散思维,角度多样 2.选取角度,延伸、逆转 3.比较选择,形成思路 4.联想合理,绝不胡思乱想
五.教学反思
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思考,认真查找资料准备,出乎意料。很考验老师的临场反应能力。在上课过程,我始终高度紧张,生怕反应不过来。欣慰的是学生很配合效果很好。可惜,时间上有些不够,临场作文部分不能给学生以充分的发挥,但是总结部分还是让学生有所领悟。课件、网络的配合,着实让学生注意力始终围绕着老师,围绕着逻辑问题。课堂气氛融洽,多媒体网络合作确实大大延伸了课堂内外,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第二篇:文本解读-----横看成岭侧成峰
文本解读:横看成岭侧成峰
【摘要】文本解读的价值在于实现作者与读者的心灵交流,即通过自己的实际去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会。以前的“标准答案”、“答案唯一”是对个性的忽视与泯灭,文本解读强调读者自身的背景、经验、能力、文化传统等,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关键词】
文本解读
多元解读
解读形式
学理依据
一日与同事交流教学之惑,他言教学最大的问题是教学内容的确定,即选择什么教,所教的应当是合理的。我心有同感。确实,面对一个文本,语文教师选择什么教带有很大的弹性,一方面,是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视角不同,选择所教的侧重点也随之而变,另一方面,我们的教材在教学内容上,没有明显的知识能力表述和设计。与美国语文相比,最大的区别是教什么人家已经明明白白的确定,教师执行的是活动的开展和监控。所以我们的教大多依赖教参的解释,我们不甘心,但往往不得不如此,因为确立教学内容,关系到教师的知识素养,理论储备,而这是一线教师所缺的。
前不久聆听阜阳师范学师院郭世轩院长的报告,感觉对这个问题认识有所改进,结合自己的思考,形成以下几点认识。
一、文本多元解读的学理依据。
为什么要多元解读是我们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作为一线教
师,我们不能满足于教参的二传手,尝试自我阅读也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但心存顾虑,担心自己所谓的新见是否合理,学生这样遇到考试怎么办,所以有时不敢畅言,不知觉的强调固定的观点。多元解读是必要的,因为文本(特别是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内蕴,自然在人们心中会呈现不同的情韵义理。此言契合我最近看的一书《灵魂在场》,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们相信对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表达不同的看法是必要的,因为这有助于我们对世界的理解”。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多元理解既是解读文本活动的必然,又是哲学的方法论,还文本的多元,就是解放教师的教学,使之更富个性;还文本多元,就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不再被动接受,催醒自我的生命意识。这真如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所说“一个人无论怎样竭力坚持都不过分的,就是教育中尽量鼓励个人的发展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究、自己讨论,给他们尽量讲少点,而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
二、文本多元解读的形式探究。
阜师院张堂会教授强调多元解读是相对的自由,要遵循一定原理和规则,通过仔细的推断和探究,得出合理的结论。郭世轩教授注重教师的解读要更新知识,只有了解最新的文学理论,才能指导自己的解读是在正确的轨道,否则会误读、错读,讲座中,我感兴趣的观点有:文学创作的最重要的是怎么写,写什么是次要的,因为怎么写既是技巧言语的组合,又是作家内心思维、肺腑情怀的体现,一个高尚的作家即使是一个小事件,也会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怀,深广的思绪,启迪性灵。品读此句话,我认识到这既是文学创作和评价的方法,也是解读文本的依仗。怎么写就是要我们解读文本时要多思考文章是谁写,写给谁看,在写什么,怎样写,实际意图是什么,如何评价。我以前备课是从事着眼于文字,得出来的解读没有新意,上述角度打开了新的视窗。不妨把一次集体交流的《湖心亭看雪》一文再做分析:谁在写可细化下列着眼点,知人论世——张岱的特殊生平,身处明清两个朝代的断层,必然让自我在生活和思想上处于彷徨和追忆中;《陶庵梦忆》中的梦大多实辑早年在西湖逍遥,前人评述张岱的文字,骨子里是醉梦中冷眼看现实,了解这些我们就可以把握作品的基调。写给谁看,很明显文中出现的几个人都不是理想的倾诉着,仆童只说相公痴,舟子只说受命出行,亭中的金陵客似乎是,你看作者小驻,强饮三大白,但仍旧离开,并未深交,这是因为作者内心的思绪是如此的纷繁旷杂,既有国事沉浮的苍凉,又有个人际遇的变迁,更何况作者独特人格和情趣是对人不可道,没有人能把握张岱内心的冰与火,所以作者就在厚雪披地的深夜独自出行,这是率性也是火焰般思绪无处宣泄的结果,所以作者形在西湖却神游天地,泼墨白描景物中我们可以见到一个暂时超脱的清高灵魂,所以文章是写给自己的,写给天地的,写给与自己一样脱俗而纠结灵魂的人看的。写什么和怎样写是在一起的,当我们随着文章的笔墨,纵舟行江时,那简洁的文字召唤的是我们的遐想,视线的远近,线条的勾勒,措辞貌肃而丰,视点的错异,既是在舟中又翩跹天地,神出形体而纵意自如,品味这段文字,作者的语境和心境息息相关,大处勾勒中我们可以把握作者的心境。如何评价呢?张教授在讲座中展示了社会历史角度宗教人性角度和结构主义的不同方式,这实际上告诉我们不同的理论视角可以获得不同的结论,当然,我们和学生交流的不能追求纯学术的讨究,但是学生会对文本会有不同的态度,或扬或贬,既可以对张岱流连往昔不能顺化世事,形成过度的内心封闭而批判,也可以对不随波逐流坚持自我生存方式的认可,这样文本就走向现实的心理,文本在教学中获得丰富的意义。
自然山水有无穷美感,横山纵水,刚毅柔润呈现在人们面前,读作品,也要读出不同的美感,语文教学也要呈现弹性而又多样的课堂结构,这样我们的课堂就会是翠芳流金的牧场,具有诗意的美。而这取决于我们教师的鉴赏姿态和教学理念,它有点玄但又是我们实实在在要坚持的主张,因为课标在召唤我们为学生个性化解读、质疑式解读、多种解读而努力。我们也要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和学生的发展而努力!参考文献:
《灵魂在场》---------周国平
《初中语文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出版集团 《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 《陶庵梦忆》-------(明)张岱
文本解读:横看成岭侧成峰
杨小街中心校---张健
2013-3-21
第三篇:横看成岭侧成峰励志美文精华
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你就能更轻松地抓住生活的精髓;而当你仅从一个角度片面地观察世界时,就很可能会变得愤世嫉俗。
Walk clean around the hill
NOW THAT I can look back across the years from the so-called vantage point of experience in two World Wars,travel throughout a large part of the world, and contact with many of the outstanding personalities of our time,it gives me a great deal of real reassurance each day to know that way down deep I learned some fundamental values when I was a boy in a small town in Nebraska.I have found one thing to be so very trueit has been a way of life for me.I mean not only loyalty to my friends and family, but to the honest values on which our country was founded.And to me, this guidepost of loyalty of necessity means loyalty to one's own self.When I was growing up, I rebelled against so many things, and fought against so many of the basic ideas of lifewhether I am in London, Paris, Rome,Cairo,Now York,Hollwood or Wahoo,Nebraska-are always the same.I am grateful for those old-fashioned virtues that I learned as a boy in Nebraska.And I hope I will have enough humility always to be thankful I was born in a country that give me this chance at life.横看成岭侧成峰
达里尔.柴纳克
我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环游了世界大部分的地方,接触过很多当代的名人。如今,回想起这些丰富的阅历,我深感欣慰,因为它们肯定了我儿时在内布拉斯加州一个小镇上学到的那些基本价值观。
我发现有一点极为正确——儿时学到的很多美德在今天依然重要。岁月流逝,我和朋友们的想法与观点自然都有所变化,然而这不过是个人看待事物的方式改变了。就好比一个小男孩站在内布拉斯加平原上看山,山没有变,只是随着男孩的长大,他看山的角度发生了变化。
从此,为了从不同的角度看山,我总会试着围绕发现的每一座山走上整一圈。我认为,这就是诚实正直之人与愤世嫉俗者之间的区别。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你就能更轻松地抓住生活的精髓;而当你仅从一个角度片面地观察世界时,就很可能会变得愤世嫉俗。
从我在内布拉斯加州瓦胡镇的童年时代起,直到今天,忠诚与仁爱这两种最基本的美德始终为我的生活带来莫大的慰籍。孩提时,我还学到了其他的一些基本准则,但最重要的还是这两条。
在我看来,忠诚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词,而是一种生活方式。我所指的并不只是忠于家庭与朋友,还要忠于我们建国的基础,即诚实正直的价值观。我认为,忠诚这一必需的原则也意味着对我们内在自我的忠诚。
成长过程中,我曾几度叛逆,与生活中的很多基本观念背道而驰。但是,多次叛逆后,我想象着自己围绕内布拉斯加平原的那座山走了整整一圈,终于明白这些美德的确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在逆境中给予我莫大安慰的另一个原则是仁爱。这是我们必须学习的美德。生活中的我很幸运,因为我能够乐善好施。行善者不应祈求回报,因为我们从行善中所得到的满足感便是最好的报答。
行善,必须真心诚意。否则,任何形式的给予皆是对生命本身极大的欺骗。
仁爱与忠诚深深感动着我的生命,为我生活的每一天带来极大的满足。每天临睡前,忠诚这一原则都会提醒我反省自己一天的行为,确保当日的所作所为没有为他人带来任何故意的伤害。
每天临睡前,我都会努力为自己对他人造成的伤害予以弥补。这无疑是种自私的行为,因为只有这样,每夜我才不会辗转难眠。
横看成岭侧成峰,人生亦是如此。无论是在伦敦、巴黎、罗马、开罗、纽约、好菜坞还是内布拉斯加的瓦胡镇,我所看到的美德始终不变。
感谢儿时在内布拉斯加学到的那些传统美德。我希望,我能永远对我所出生的这个国家满怀谦恭、心存感激,因为它给予了我生存的机会。
本文选自《这,我相信》,该书共选取自述性散文七十二篇。原文作者用简洁、朴实的文字讲述自己如何在逆境中领悟到生活的真谛而最后获得成功。原文短小精悍、语言平实,启迪读者心智。译文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风格,可读性强。本书不仅是一本英汉对照的优秀励志读物,而且还是翻译佳作,可供在校大学生、英语自学者和翻译爱好者阅读学习。
本书译自美国畅销书This I Believe。This I Believe起初是一个广播节目,策划于1949年,旨在帮助美国人克服看重物质享受而轻视精神情操的社会倾向。该节目每日播出,每位嘉宾讲叙五分钟,其讲稿为一篇六百字的短文,每周在报纸上刊登。这些嘉宾或是社会名流,或是无名小卒,他们的肤色、职业、种族均不相同,但他们必须有一点共同之处——事业成功,应对生活成功。该节目获得巨大的成功!每天约有三千九百万美国人围在收音机旁聆听罗斯福总统夫人、海伦·凯勒、公司老板、商人或出租车司机讲述他们的信仰。
该广播节目最后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共有用六种语言播出、八十五家主要报纸开辟专栏每周刊登此节目的文章。1952年经仔细挑选,选中一百人的一百篇短文汇集出版。书名是This I Believe,畅销三十万册,是当年销售量仅次于《圣经》的畅销书。该书的阿拉伯译本创下了三天内售出三万册的记录。This I Believe至今仍然是美国全国性的媒体节目。它邀请各行各业的美国人撰文讨论指导他们生活的哲学。听众每周可在两个广播节目中听到这些人的自述,还可以在网上阅读他们的短文。
第四篇:作文课教学设计:横看成岭侧成峰--多角度立意
《作文の多角度立意》教学设计
珙县洛表民族中学 蕙质兰心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初中生要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の丰富多彩,捕捉事物の特征,力求有创意の表达。
本节课の设计就是以教会学生多角度の观察事物为教学の主要目の设计の,所选事例均为生活中所常见の事物,如手、砖块还有台阶等,学生应该有话可说,也有话想说。多角度の思维方法应该会为作文打开一条广阔の道路。
二、学情分析
学生の作文普遍语感较差,语病较多,思路落入俗套,更为严重の是思维陷于混乱,条理性极差,立意或狭窄或低劣。对于作文,他们流露出来の更多の是恐惧和厌倦。
三、教学目标
训练学生学会作文の多角度の立意。
四、教学方法: 总结归纳法 合作探究法 循序渐进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上作文课,老师想先听同学们说一说在写作时都遇到了哪些困难。生:……
师:其实,归根结蒂,同学们在写作中遇到两大困难:一是写什么,二是怎么写。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去攻克写作文の第一道难关:写什么。是啊,一篇作文确立怎样の中心、这个立意是否准确无误、是否超俗脱旧直接关系到这篇作文の成败。不过同学们也不要害怕,大诗人苏轼不是说过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山如此,写作文也同样。不同角度の立意自会有它不一样の精彩。不信,同学们观察一下自己の双手(同学们都不由自主の把手伸了出来)。我们来谈谈对于手の认识?如果以手为话题写作文,我们又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立意?
(二)、课堂演练
可从手の功用来谈,如他们灵巧の手弹出这么神奇の乐曲;可从手指之间の关系来谈,如在两位同学表演の时候看出各个指头非常协调团结;也可从手の外形来谈,如十个指头有长短,但是在弹奏乐曲の时候他们各司其职,缺一不可;也可从手の成因来反向立意,联系政治教材上关于手の成因,即劳动创造了手,听了这两位同学の演奏,我们看到了他们背后の勤劳。但现实社会中有很多人不劳而获,坐享其成。我们可以从这一角度反向立意。也可从手の象征意义进行立意,比如手经年累月の为我们作贡献,但它毫无怨言,这和社会上默默奉献の这类人是有着很多の相似点。老师小结:其实对于绝大多数事物我们都可以从以上几个角度进行立意,部分事物还可以抓住他们の颜色大做文章。
师生共同合作,以谈自己对于手の认识归纳得出作文立意の多角度:外形、颜色、功用、关系、成因、象征等。
(三)、课堂验证
老师以生活中常见の砖块为例,和学生共同从以上六个角度进行立意验证。同时也是让学生对以上六个角度有个再熟悉の过程。
(四)、课堂反馈
台阶无处不见。请大家讨论一下,如果以“台阶”为话题,我们再从以上角度进行立意。小组合作,组长主持并记录(10分钟)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适时の表扬学生,并把自己精彩の立意展示给学生看。师:看来多角度の立意,我们还要学会去认真の筛选。关于台阶,老师也选择了一些角度进行立意。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1、沧桑の台阶 朴实の台阶-----------颜色 2、有规律の台阶 整齐の台阶------------外形 3、走自己铺设の台阶(创新进取)
为别人铺设台阶(无私奉献)
上台阶(攀登和积累)
永无尽头の台阶(修养、科学)
上台阶与下台阶(人生态度)------------功用 4、坚实の台阶(人生态度)------------成因 5、相互支撑の台阶(人际关系)------------关系 6、给别人一个台阶(宽容)
给自己一个台阶(善待自己)
给孩子一个台阶(家庭教育)
给学生一个台阶(学校教育)……------------象征
(五)、结束语
师:今天跟大家一起探讨了作文の第一道难关:“写什么?”我们探讨了状物类作文の多角度立意。其实,古人对于立意也有自己の经验:“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止不可用;第三番来者,精意也,方可用之。”那么实现作文の多元立意,多角度の思维是一种重要の思维方式。
诗人何其芳说:“生活多么广阔,有生活の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朝夕相伴の双手,无处不在の台阶,外婆の老花镜,爷爷の拐杖,妈妈の围裙,甚至放学路上踩在你脚下の一块小石子,我们都可以进行多角度の思考、立意。请同学们留心观察身边の事物,用你们智慧の钥匙去打开作文の大门,写出更多更美の作品来!李森祥可以写《台阶》,你们一定也可以!
第五篇:横看成岭侧成峰——唐人眼中的杜甫演讲稿
横看成岭侧成峰
——唐人眼中的杜甫研究简介 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千古佳句,虽说的是庐山景色,却不知,观人亦如此。杜甫,一代诗圣。当后世之人大多以敬仰的目光注视这位前贤的时候,是否曾经想过,有唐一代,人们又是如何看待他的呢?且听我道来——唐人眼中的杜甫。
一,文人眼中的杜甫
人说,文人相轻,又说文无第一。作为后世之人,我们敬佩杜甫的才华,然而在当时的文人眼中,杜甫是如何一个人呢?
其实,比起少年成名的李白,杜甫生前诗名不显,反倒是过世后名声渐起。在他生前,交游有不少诗人。
其一,高适。史料有载,在开元末年,同样落魄不偶的高适和杜甫早就成了意气相投的朋友,高适《赠杜二拾遗》中写到“传道招提客,诗书自讨论„„草《玄》今已必,此后更何言?”,虽高适较杜甫年长,却在诸多诗作中谦卑事之,透露的是他将杜甫看作良师益友,敬之赞之的态度。
其二,严武。杜甫一生坎坷,欲申大志而不得,仕途多舛。然而他也有伯乐,举荐他为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的严武,而现存六首严武诗中,三首和杜甫相关。足可见,在严武眼中,杜甫除了是好友之外,更有着绝佳的能力,只是没得到发挥的余地而已。
其三,是郭受。郭受是大历诗人,杜甫的崇拜者,他曾写过《寄杜员外》一诗:“新诗海内流传久,旧德朝中属望劳。郡邑地卑饶雾雨,江湖天阔足风涛。松花酒熟傍看醉,莲叶舟轻自学操。春兴不知凡几首,衡阳纸价顿能高。”其中称赞之意,几乎可以用拍马来形容了,故而可知,在他眼中,杜甫诗才惊艳,政务通熟,堪称当世偶像。
其四,韦迢。这位诗人的现存的两首诗都和杜甫有关,以“大名诗独步,小郡海西偏。”盛赞杜甫诗才。这也是一位将杜甫视为大才的人。
其五,唐肃宗时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任华。这位诗人对杜甫更是喜爱,以“势攫虎豹,气腾蛟螭,沧海无风似鼓荡,华岳平地欲奔驰。曹刘俯仰惭大敌,沈谢逡巡称小儿”之语赞之。
其六,李白。且不说杜甫诗中一连串的《忆李白》《寄李白》《怀李白》,在诗仙诗圣把臂同游齐鲁之地时,留下了多少绝妙诗章?“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可见李白视杜甫为友,“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更知李白眼中,杜甫是忧思孤苦的。
这么多诗人,都对杜甫赞赏有加,承认其诗才,为官之才,但到底,杜甫生前未曾名满天下,不过寂寂。然而吹尽狂沙始到金,以杜甫之才,终有一天会有人发现他的光芒。
唐末大家韦庄,将杜甫作为自己的偶像,古稀之年寻至草堂遗址,重筑草堂,将自己的诗集以《浣花》为名。他和杜甫有着类似的经历,在韦庄眼中,杜甫是一个才华横溢忠君忧国,让他既仰望又引为知己的存在,是他一生追慕的对象。或者说杜甫就是韦庄眼中的另一个自己。
润州刺史樊晃是杜诗最早的编纂者,其《杜工部小集》为最早的杜诗选本。他称杜甫诗歌为“大雅之作”,并盛赞杜甫乃是“当今一人而已”。只是,和韦庄相比,他更加客观,既承认杜甫有“戏题剧论”之作,又大力推广他反映现实沉郁顿挫的“大雅之作”。在樊晃眼中,杜甫是一位品行端正忧国忧民,诗作可圈可点,且生平事迹令他同情叹息的诗人。
戎昱,大历贞元时期诗人,他继承了杜甫现实主义的风格并发扬光大。他讽刺时政,和人民站在一起,崇拜杜甫,在他眼中,杜甫诗品高洁,是他认可的诗人,是他所在的特殊时期应该效仿的榜样。
白居易,《与元九书》中曾提到杜甫《新安》、《石壕》、《潼关吏》、《芦子关》、《花门》之章,更着重提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句,只是话锋一转却又说这样的佳句在杜诗中也不过十三四,白居易眼中的杜甫不是基于他生平履历的心酸苦楚,也不是他性格里的脉脉温情,而是他的诗歌表达。
元稹,说到杜甫,不得不提的一个人就是元稹,元稹曾为杜甫作墓系铭,赞之“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他眼中的杜甫,诗才风流,针砭时弊,可说是妙人。
再谈韩愈,韩愈崇杜、喜杜、学杜。他常将李杜并称,“独有工部称全美,当日诗人无拟伦”,“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他学杜不泥, 学而善变。宋代诗人学杜诗大都从学韩诗先入手, “学者先黄后韩, 不由黄韩而由老杜, 则失之拙矣”。他是杜甫的隔世弟子,衣钵传人。他眼中的杜甫,是一流的诗人,绝佳的老师。
孟启是今存文献中首次记述杜诗为诗史者。虽然他给了杜甫这么高的评价,在《本事诗》中却并未为杜甫别立条目。在孟启眼中,杜甫虽有着可以号为诗史的作品,仍是一个只用一笔带过的诗人。
顾陶。顾陶选编了《唐诗类选》。其序日:“国朝以来,人多反古,德泽广被,诗之作者继出,则有杜李迥生于时,群才莫得而问。”顾陶不仅将杜甫之名列于李白之前,而且所选杜诗达30首之多,足可见在他眼中,杜甫是诗中第一人,有多少尊崇。
韦觳编选了《才调集》,在这本现存规模最大的唐人选唐诗选本中,没有任何一首杜甫的诗。《才调集》要求高尚的情韵格调和绮丽的词采才华,这也是有唐一代喜爱的文风,而杜甫的风格和之差别颇大,故而不受重视。
张籍曾有句“杜家曾向此中住, 为到浣花溪水头”,反映出他对杜甫的仰慕之情。唐代冯贽在《云仙杂记》中说: “张籍取杜甫诗一帙, 焚取灰烬, 副以膏蜜, 频饮之曰:‘令吾肝肠, 从此易也’”。这个故事虽不免有些荒诞, 却反映了张籍向杜甫学习的情况。
贯休是唐末五代著名画僧。这个红尘之外的人却依旧对杜甫有很高的赞美。“甫也道亦丧,孤身出蜀城。”出家之人不避讳谈世事,有对道之不存的感叹。与元白更关注于杜诗中的表达不同,在他眼里,杜甫除了有漂亮的句子外,更重要的是关于“道”的追寻。
二,杜甫眼中的杜甫
杜甫的诗作至今流传的有1400多首,从这些诗作中,杜甫对自己的形象必然有过叙述。我们组将杜甫生平分成四个时期,即读书漫游(三十岁以前)、困居长安(三十至四十四岁)、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四至四十八岁)、西南漂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来寻找杜甫眼中的杜甫究竟是什么样的。从某一方面来说,颇具主观色彩的评价自身,也是另一种真实的表现。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读书漫游时期,杜甫正当少年,胸怀意气。写诗之时,更是豪气冲天。于他眼中,自己是足入凌烟阁麒麟阁的良才。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音祸)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写于杜甫困居长安时期,此时,他认识到自己虽然有才能,但报国无门。心中有隐逸之志,却放不下雄心。然而他依旧认为自己秉持了文人高义,坚守着本心。
“腐儒衰晚谬通籍,退食迟回违寸心。衮职曾无一字补,许身愧比双南金。”每一个绝世的文人,都曾在命运的路途上头破血流。安史乱,大环境之下,杜甫颠沛流离。此时他方才认清现实,不是有才就能施展,不是自许就有人称赞。此时的杜甫眼中,他是个失败者,坚持着什么,却不明白自己坚持的意义,失落。
“世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被排挤出朝廷,四处漂泊,居无定所,茅屋也破,终于离开官场的杜甫反倒看开了,他变得疏狂,在诗中自嘲年老无力,在他眼中,自己一生,有才无疑,志气难舒,如今老病,说是放下,仍旧遗憾。
三,平民眼中的杜甫 唐人关于杜甫的传说,主要可见于史书及唐人所编小说之中,含有传说的玄妙色彩,小说所载内容真实性往往与新、旧唐书史书形成一定程度的互补。但同一故事的各个版本间又略有差异,杜甫在时人眼中的形象也由之可见一斑。
《文星典吏》《云仙杂记》卷一传说杜甫是天降文星,却因为一个错误举动使得他“文而不贵”。从这则传说中我们发现,在唐人眼中,杜甫有才无疑,只是时也命也,终究有才未能在当时名满天下,未能舒壮志,可惜可叹。
正是:
凌烟自许可归一,麒麟挂相亦可期。
少年壮志性疏狂,接舆之心四睥睨。
长安踏遍求登仙,诗声寥寥名寂寂。
管乐壮志终难舒,蹉跎年华心下戚。
诗词歌赋刀剑才,冯老李颓何可立?
文采风流古来有,郁不得酬心茫迷。
诗圣诗史后世传,不如当年上天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