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时间:2019-05-15 04:42: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阅读教学中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阅读教学中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第一篇:阅读教学中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阅读教学中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新课改下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的“对话”理念,包含着“阅读对话”和“教学对话”两层意思。从与文本对话的阅读者来说,大致可以把阅读对话分为三种形式,既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和学生之间与文本的对话。现在就如何更好地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谈一点自己的认识。

首先,与文本对话,教师将不再拥有绝对权威,而成为与学生同等的创造者。教师和学生只是先知和后置的关系,有关文本的对话必须在平等的关系中才能顺利进行。从教学实际来看,架空文本、直接文本的阅读教学仍然存在,对话中的教师话语权威还一定程度地阻碍着阅读教学的有效进行。要更好地进行与文本的对话,管家式要从阅读者如商铺,分析如何使阅读者有效地进行与文本的对话,这样才能促进阅读教学的实施。新课标要求,学生与文本对话,是我们语文教学的至高要求。那么教师如何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呢?

一、引发兴趣,实现对话。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实现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对于小学生来说,首先要唤醒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它需要教师努力创设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活化的课堂环境,引导学生在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感受语文的魅力;更需要教师创造一个师生、生生与文本互相对话的情境,提供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创设一个自由交流,思维碰撞的环境,让学生融入文本,让文本走入学生心里,从而进行直接的语言交互、情感交互、思想交互,让阅读教学变成一个双向的对话交互过程。课堂呈现融洽、和谐、民主、平等的气氛。

二、课内外结合,实现对话。“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因受到“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课堂,没有融合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造成教学内容的单调、乏味,学生由此也失去了体验的情境和乐趣。“大语文”教育观指出:“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可以表现在:以课堂为起点实现语文中的生活化、以课外积累为续点实现生活中的语文化。例如:以单元形式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童话的魅力,课余时间学生通过查找、阅读、交流等形式更广泛的积累,受益无穷。

三、结合文本,实现对话。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之前,引导学生当一回“小小研究员”,通过电脑、画报、图片等多种途径去了解西沙群岛美丽的景色特点,同时,了解一处自己去过的地方的景色特点。让他们在学习课文之前就对课文中的某些必须理解的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巧妙的架设起文本与生活的桥梁。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过程中,安排一个迁移练习,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课文描写景物的方法,用总分总的构文方法联系写话,学生热情很高。再如:学习《雨中的树林》这首儿歌时,引导学生充分朗读文本,走进文本想象小雨点还会落到哪里?它在这些地方又是什么样儿的?你眼中的雨中的树林会是什么样的?

四、启发想象补白,实现对话。教学中教师通过启发,生活中的许多场景很快在学生脑中再现,并能以课文情境为依托,进行想象。例如:《鱼游到了纸上》看青年画鱼的人会说什么?学生结合公园的人群纷纷想到老人、孩子、大人等。教师在学生表述时适当点拨,帮助学生恰当运用语言,学生通过不断的语言实践,从而逐步内化语言,丰富自己的内部语言体系,进而正确、熟练、灵活地运用语言文字。这样灵活地处理教材,走到文字背后能较好地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有利于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中学语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在努力实践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同时也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有了良好的教学理念,具体的方法则是千姿百态的。对于不同群体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环境采取的方法自然不同。语文课本配备的教材内容都是符合相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教授课文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以及领悟到的东西,老师所要指导的就是学生难以理解的,或遇到的问题。在学生自主理解体悟的同时,教师应该有意的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写法、特点,领悟到如此表达的优势,从而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学习和写作及表达的方法。这样我们就不是单纯的教课本、教课文内容,而是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学生自我表达的方法。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输入,同时还学会了输出,也就是运用是更高水平的文本对话。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教学导语、创设的教学气氛了等等,都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这些都离不开老师的激情在里面,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和摸索。我们要想让自己的语文课堂活跃起来,还是应该本着学生本位思想,一定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就要适时灵活的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想尽办法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引导他们学会读书,学会学习,学会运用。不断变化吸引学生,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第二篇:如何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为学生搭建与文本对话的平台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为学生搭建一个让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平台,让学生走进文本,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呢?实验证明:教师应重在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在情境中,在自己的语言实践中真正实现心灵与文本的对话。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基础。

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是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致力寻求的新理念,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至高追求。通过对话,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让他们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感受到自己智慧和力量。我想:“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首先要唤醒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所以它需要教师努力创设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在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感受语文的魅力;更需要教师创造一个师生、生生与文本互相对话的交互情境,让学生融入文本,让文本走进学生的心田,从而进行直接的语言交互、情感交互、思想交互,让阅读教学变成一个双向的对话交互过程。

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的过程中,上课伊始,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播放了自己精心制作的课件“动感雪景图”,学生个个睁大了惊奇的眼睛专注地欣赏着,还不时发出“哇!……呀!的惊叹声,他们分明是被这美丽的雪景所陶醉了。我绘声绘色地说:“早晨,当你推开窗户,看到这么美丽的雪景,你的心情会怎样?你会想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如一石击起的千般波浪,学生们听到老师的这番话,顿时小手如林般地举起。有的说:“这是一个多么美丽洁白地世界。看到它我的心情会非常的好。”有的说:“如果我能在这白茫茫的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该多好呀!”有的说:“太奇妙了!”我会喊:“爸爸、妈妈快来看呀,外面多美呀!”“此时,生的情绪已经完全进入了这银色世界的氛围之中。学生就这样在情境中,在谈自己的感受中走进文本。

二、感悟品味,美读移情,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关键。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感性思维阶段,学习语言习惯直觉体验、整体接收,综合感受,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这一思维特点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在直接地全方位地、整体触摸语言现象中,有所感悟,并在“悟”中自得。同时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反复品味,体会表达的情妙及语言的内在情感,以激发学生的内心感 受,从而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入境,用“理视线去读书去领悟语言文字,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妈妈的爱》这首诗歌选取了五个生活片断,表现了妈妈对孩子无么私的爱,也抒发了孩子对妈妈的爱。妈妈在暑天为孩子摇扇、在雨天为孩子送伞、抱孩子去医院这些生活细节几乎发生在每个家庭,每个孩子都有经历过。但正因为司空见惯,成长中的孩子反而容易忽略。用诗歌的形式把它们写出来,诗歌感情深沉、细腻,教师在教学时重点引导孩子进行有感情地朗读,细心地领会作品表达的情感。我先让学生读读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诗歌,再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小节。由此让学体味到母爱:“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在此基础上感悟“责备、亲切”等词饱含的意蕴。再引导学生把这种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我认为,这一过程,实质上学生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品味到内在情感的真切流露,更是学生内心与文本产生共鸣的过程。这也就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与文本对话。

三、提炼生活,丰富想像,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保证。

奇妙的想像能给人类心灵世界以自由,让思维的触觉上天入,创造出新形象、新思想、新启迪的翅膀。教材中的文章大都是植根于现实生活,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提炼材料,驰骋想像的热情,体会想象的魅力,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再如教学《乌鸦喝水》时,我首先以第一自然段为引导,使学生了解到“乌鸦喝不到水”这一情况,然后让他们围绕课题,大胆猜想事情最后的结果。并继续追问:此时你最想对乌鸦说些什么?让学生表演课本剧:让学生在情境中打开了记忆的仓库,激发了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学生凭借这些“背景知话”展开丰富的想像,在头脑中尽情描绘课文语言所描写的情景,现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把平面的文字变成立体的活生生的想像。运用自己独有的阅读感受,完成对课文的再创造。

这样灵活地处理教材,能较好地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有利于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中学语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在努力实践着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知,也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搭建与文本对话的平台,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自主,让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鼓励探究,让学生由“悟”到“感”,由促动到能动;并在教学中,体现合作,让学生的学既个动又互动,真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寓教于乐,寓学于动。盘活课堂,激活学生,用活资源,让学生乐学,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第三篇: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语文三年级下册《可贵的沉默》说课稿

各位同仁:

今天,我以三年级语文下册《可贵的沉默》为内容说课,说课的题目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一、把握课标,说教材

1、说教材地位 《可贵的沉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这一篇课文的重要地位就在于,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感恩教育、爱的教育。

课文讲的是,上课时,老师从孩子那里了解到,几乎所有的爸爸妈妈都知道自己的孩子生日并向他们祝贺,孩子们因此而感到骄傲和快乐;知道爸爸妈妈生日的孩子只有几个,而没有一个孩子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强烈对比之下,孩子们沉默了,老师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孩子们懂得了要关心父母,并学会以行动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可贵的沉默》这篇课文及第五组的其它课文,是三年级上册第八组四篇关于“献爱心”内容的拓宽与延伸,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感受“爱与真情”的同时,能够行动起来,在生活中能够体验这种感情,学会表达和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他人。

2、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第二学段(3~4年级)学生要“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由此可见,识字写字在三年级阅读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因此,学习本课时,学生必须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地读写课文中的新词,这是本课的学习目标之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学习目标之二,这也是《课标》所提出的要求;学习目标之三是,读懂课文内容,学会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父母,关心别人;学习目标之四,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3、说重点难点

理解孩子们的情绪变化,懂得关心别人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体会沉默的可贵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4、说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查找自己最满意的生日照片或一份生日礼物; 教师准备:查阅远程教育资源,并下载相关资料,课文插图及歌曲《生日歌》

二、培养能力,说教法学法

阅读教学是教和学双方互动的教学活动。文本是一座桥梁,联结着读者和文章,也联结读者和作者,阅读就是跨过这座桥的最好方法。

为达到上述学习目标,我对教法和学法的总体预设为:以学生为主体,以阅读为主线,充分引导与文对话。让学生在阅读中感知,在阅读中品味,在阅读中情感得到升华。

三、激发情感,说流程

本篇课文我预设为两个课时,下面我重点说一说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整节课我以情感为主调预设为四个板块:创设情景,生成情感;多重对话,迸发情感;深入品读,燃烧情感;拓宽实践,延续情感。

㈠创设情景,生成情感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良好的开头,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开课前,学生齐唱《生日歌》,开课时,教师在全班做一个调查:谁记得自己的生日?谁还记得你父母为你过生日的情景?谁能说说你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过生日的情景?这种这种轻松愉悦的开课方式,就有可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整到最佳程度,此时教师相机板书课题:“可贵的沉默”,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加强对课题的理解。教师设问:读了课题后,你知道了些什么?同学们还想知道什么?这时,学生的情绪可能会达到第二个小高潮: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又是谁在沉默呢?为什么而沉默?沉默的神情是什么样子的?等等,教师把握这一最佳时机,引导学生观看课文中第二插图,体会文中的孩子们沉默、不安、羞愧、不好意思的表情。学生的学习情感生成了,也为下一环节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㈡多重对话,迸发情感

阅读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想方设法地促进和加深学生与文本对话,尊重学生的个性感悟,要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个性化思考,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的过程是深层与文本对话的过程。

我们在第一个环节,先给学生带来这样一个悬念:沉默为什么可贵?为解开这个谜,此环节我又设计了这样一条主线:热闹——沉默——热闹,根据这样一条主线,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

第一次热闹的场面,是老师调查孩子们的父母为自己过生日的场景,让学生从孩子们的语言、神情、动作中体会到他们的心情。

第二个场面是孩子们的沉默,当老师问孩子们有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并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的时候,大家都沉默了。此时,教师一方面可引导学生再进一步观看课文中的第二幅插图,品味孩子们沉默时的心情;另一方面,让学生初步感悟沉默的含义。学生通过与文对话,比较容易明白,孩子们都认为自己做得不好,感到很惭愧。所以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第三个场面是“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是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孩子们在沉默之后再热闹起来,是因为老师的提醒“怎么才能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呢?”其实老师是在提醒他们自己的过失是可以弥补的,当孩子们明白这一点后,心情也就渐渐地放松了,于是“教室里又热闹起来”。这些情感的习得,是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领悟到的。

㈢深入品读,燃烧情感

在第二环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可能会达到一定的境地,怎样将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学生的预设是:深入品读课文,使学生的情感得到燃烧。

一是情感朗读。如指导朗读文中两个热闹的场面(出示课件),一是要让学生读出“得意”的神情、“骄傲”的神情,要读的“神气十足”。二是要让学生读愉悦的心情、天真可爱的表情,因为孩子们知道了过失可以弥补,你说他们的心情能不愉快吗?再如指导学生品读“沉默”这部分(出示课件),既要读孩子的惭愧,又要营造一个“沉默”的场景,读到省略号时(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默着„„),可让学生有意沉默一分钟。根据农村的孩子情感朗读能力不太强的特点,教师可采取教师示范朗读、远程教育资源示范朗读的形式进行,这种示范朗读的形式,一定会使学生产生极大的朗读欲望,学生在模仿中可能会达到预期效果。

二是表演朗读。在第一次情感朗读中,我们同时要求学生注意找准文的人物角色,并初步体会他们的表情和动作,为分角色表演朗读打下基础。表演朗读比情感朗读也许更困难一些,但是我相信,学生有了情感朗读做基础,再要求他们把课本演一演,他们的兴趣一定会更加浓厚。对学生的表演朗读,教师的要求不必太高,只要他们读出“骄傲”的神情、读出“可贵的沉默”、读出可弥补过失后高兴的神态,就基本达到了目的。

通过深入品读的方式,可让学生心与情与课本融为一体,与课文中的场景融为一体,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㈣拓宽实践,延续情感

在通过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领悟了文章的情感之后,我结合课文中最后的一个学习目标“我也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设计两项实践活动:

一是课中实践活动。回忆和交流父母关心爱护自己的事情。在前面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一定都受到了深深感染,并产生联想,他们会联系日常生活点点滴滴的小事,体会到父母的关爱无处不在,活动的交流一定会异常的热烈,异常的真诚,这是可以设想到的。

二是课外实践活动。一是向父母了解他们的生日,并做好详细的记载;二是向亲人和邻居了解,在小时候父母是怎样疼爱自己的。对这一活动,教师一定要做好检查,还可用班队活动课的时间,开一个“感恩教育”的主题班会,以激发学生回报父母的情感,培养他们尊敬父母、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

四、抓住主线,说板书

根据课文的表达方式,我板书的主线是:热闹(骄傲、神气)——沉默(惭愧、内疚)——热闹(能弥补过失、高兴),这种简单明了的板书,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以上我就《可贵的沉默》一课的教学做了一个预设,课堂的“生成”会是怎样的呢,这不可能做出肯定的回答,但是我相信,在教学中只要我坚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地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预设”与“生成”就一定能达到和谐的统一。(沙洋县高桥小学CJR)

第四篇:010 “对话”教学过程中实现“育人”目标

“对话”教学过程中实现“育人”目标

余荣国

教育只有自觉地以培养人为终极目标,才能发挥自身的社会功能,推动社会的进步。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者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鲁迅提出不但要“立国”,还要“育人”,以保证让每个人的个体精神自由发展。“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借用鲁迅当年的说法,把今天的教育改革所要建立的指导思想,概括为‘以“育人”为中心’的教育观”。教育的终极价值既不是传统的驯人为奴,只是着眼于君王的统治需要,也不是近年来的授人以技,仅仅着眼于受教育者的生存需要,而应以文本和教者为中介,全面地挖掘并提升人自由发展的潜能,关怀人的总体的教育生成,即知、情、意全生命的活生生的生成与发展。在众多教学模式中,“对话”型教学模式以“育人”为宗旨,在教学效果上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

“对话”型教学并不反对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它把学生、文本、教者看作对话的三方,还学生以对话者的主体地位,视学生为平等的人,学生借助与文本、教者的对话,用心灵去感知自然、了解社会、体味人生,最终培养丰富的情感、自由的精神、独立的人格、坚定的信仰、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自觉的责任感。

以下从三个方面谈谈笔者对“对话型”教学的一点思考。一.学生与教材的对话

人的发展固然要有先天的条件,但后天的道德教育、知识积累、能力培养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一个在校学生来说,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还是对课本的阅读。

在传统教育观念中,文本是知识的汇聚,其职能是灌输知识,其形象是凛然的权威。学生在文本面前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阅读文本的过程实则只是填充自我、矫正自我甚至取代自我的沉重的过程,在这种观念下,教育的终极目标只是完成知识的传输、道德的教化,至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身心的健全则都不在其视线之内,这样最终培养出的只能是一批批的“标准件”。“对话”型教学赋予人本关系以全新的概念,文本与学生不再是教育与被教育、灌输与接受的关系,学生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轻松地感知文本、反思文本、质疑文本,进而激发创新能力,生成全新的视界。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教材之间进行充分的交流,在教材的处理上,例如生物科学发展历史中重大事件及探究过程,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问题阅读教材,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不断地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培养他们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二.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师生关系被定位为传授者与被传授者的关系,这种定位使教者自以为凛然不可侵犯,使学生唯唯诺诺不敢越雷池一步,最终阻断了教者自身的不断完善,也扼杀了学生的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

当前,“爱生”的口号确实已经深入人心,但教育只强调“爱生”而不“尊生”的现象十分普遍,师生之间只是一种“施爱”与“被爱”的关系,师生间仍存在一层厚厚的障壁,学生的发展仍摆脱不了重重桎梏。在应试教育中,师生关系甚至恶化到了相互工具化的地步。“对话”型教学,使师生关系有了一个正确的定位,那就是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对话,师生是一对特殊的对话者。师生只有在平等与真诚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实现心灵的沟通,学生在轻松、愉悦、开放、自由的氛围中才能开启心智、培养能力,最终完成“人”的塑造。师生对话中,教者要担当文本与学生对话的中介的任务。在教学活动中,教者要担当主导作用首先要完成自身与文本的对话,在结合自身学识、阅历对文本进行了正确的解读后,还需精心设计传授方式,启发教学,寻找文本――教者――学生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协助学生完成心灵与文本的融合,指导学生作有创造意义的思考,引发学生感知、反思、质疑,更好地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师生互动的课堂场境能够提供给每一个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有利于树立创造信心,培养创造性思维。在师生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和谐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同时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

例如:在讲到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教师可以先提供实验材料,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实验设计讲完后,如果就此结束,则不能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将此实验与验证酶的专一性的实验进行比较,学生自然就会提出:为什么两个实验的检测方法不同,前者用的是碘液,后者用的是斐林试剂呢?能否将检测试剂对调呢?一时间同学们议论纷纷。这时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各抒己见,然后慢慢地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即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不能用斐林试剂,因为斐林试剂的使用需要加热煮沸,而加热煮沸会改变试管内溶液的温度,从而影响实验的结果。验证酶具有专一性的实验不能用碘液检测,因为如果用碘液检测,则两支试管都不变蓝(1号试管中的淀粉已经被水解,2号试管中本来就无淀粉而只含蔗糖),就无法得出结论。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尽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课堂上“争论”的“情绪”。在教师合理引导下,学生就会在相互研讨、争论的环境中激活创造性思维

三.对话教学对教者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对话”型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育人”,这一目标的实现对教者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者面临着新的挑战。

1.塑造健全人格,健全人格的熏陶是“育人”的重要前提。要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教者自己首先要有健全的人格。学生在接受教师影响的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主观能动性,他们不仅仅具有对教师人格优劣的一定的分辨与评价能力,而且能够对教师的人格作出相应的行为反应,教师人格中的顽强、自信、乐观、敬业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必须努力改变自己人格中的不良特质,塑造健全人格。

2.更新教学观念,不同时代的教育有不同的特点的要求,广泛了解教学动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才能高屋建瓴地指导教学。全新的“对话”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舍弃“灌输者”的角色意识,把自己放在一个“引导者”、“平等对话者”的位置上,以平等和真诚的态度实现与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

3.参透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不是知识的转述,教者也不是知识的传送带,只有真正参透教学内容,才能将凝固的知识活化,使课堂教学“鲜活”起来。在“对话”教学中,教者首先必须完成自身的“人本对话”,才能游刃有余地组织教学,才能顺利实施科学、高效的“师生对话”。3.营造课堂气氛,课堂气氛是整个班级在课堂上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表现,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和谐,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才能顺利地完成人本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因为从教育的角度看,良好的课堂气氛,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使学生受到感化和熏陶,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教学的角度看,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易于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能够更好地融于人本对话、师生对话的氛围之中。

4.优化课堂教学语言,课堂教学语言不仅是完成“对话”教学的至关重要的工具,而且对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训练良好的思维习惯起着举足轻重的示范作用。课堂教学语言要注重科学性、启发性、逻辑性、节奏性、趣味性的完美结合。美化、精练化、形象化、亲切化的课堂语言体现着一个教者的基本功,它应该成为教者一生不懈的追求。

综上所述,“对话”型教学的本质是在平等真诚的基础上达到一种经由相互交融而生成的新的精神境界,“对话”型教学的过程的积极的、富于创造性的,实施“对话”型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创新能力的“人”。

第五篇: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

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

【摘要】语文的阅读教学是一个多元对话的过程,而在各种形式的对话中,是以学生这一阅读主体与文本的对话为中心和出发点、归宿。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中真正的阅读就是学生与文本间的对话。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最主要的的任务是能过各种手段来引领学生与文本进行积极对话。本文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中的一篇课文《检阅》为例,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

【关键词】阅读教学 文本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对话”正充盈着如今的语文课堂,它展示了新课程理念下富于灵性和生命性的课堂景观。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对话”是一个环节,是一个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形成了师本之间、生本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网状关系,实现了学生、教师、文本的和谐统一。可以说,有效的对话能创造精彩的课堂。

文本阅读,简单地说就是教师和文本的对话,其重要性在于,文本解读到何种层面直接影响着课堂上师生的对话空间及学生和文本的对话质量,最终影响到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说,文本阅读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歌德在谈到阅读的时候说过一句经典的话:“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文本背后隐藏着什么呢?隐藏了很多东西,甚至隐藏了作者最真实的想法,或者隐藏着连作者自己也没有意识到的东西。教师若是自己对文本未曾了解或是一知半解,又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

教学《检阅》一课中,对文本意义的领悟放在“关注残疾人就应该给他们和普通人同样的机会”这一层面上,这也是文章直接呈现给大家的。文本背后还隐藏着什么呢?

“同学们为什么让博莱克参加这次检阅?” “作者和编者想弘扬的是什么?” “博莱克该不该参加这次检阅?” “艰苦的训练会不会带给他其他的伤害?”

“同学们讨论要不要博莱克参加检阅时博莱克在哪里?” “队员们为什么让他站在第一排?” “为什么没有人征求博莱克的意见?”

“博莱克自己什么想法?为什么文章一字没有?” “博莱克参加不参加这次检阅应该由谁来决定?”

“博莱克在检阅中应该站在队伍的什么位置应该有什么来决定?” 这一系列的问题让我们看到了文本呈现的意义上的缺失,尊重残疾人绝不仅仅是“给他和普通人一样的机会”,更应该“尊重他自己的选择”。

在教学《检阅》引号的应用时,有这样的几个句子:

(1)“队长”终于有一名队员说话了,“还有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游行检阅时博莱克怎么办?”俱乐部里立刻鸦雀无声了。

(2)队长洪亮的声音打破了沉默的局面:“队员们!如果把博莱克放在队伍第一排,让大家都能看到他,怎么样?他虽然腿不方便,可仍然是儿童队员,还不是一般的队员!”

(3)“这个小伙子真棒!”一名观众说。

三个句子,三种不同用法:第一句,因为队里有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游行检阅时博莱克怎么办?博莱克左腿截肢了,现在靠拄拐走路。在当时情况下,每一个人都怕说这个事,一说就是得罪人的事,队员说这事是显得很是犹豫,既然犹豫,所以说话的时候就不是那么顺畅,理所当然就把说话的人放在了中间了。第二句,队长显然是对博莱克的肯定,是对博莱克的信任,是经过他深思熟虑的,所以把说话人放在了前面了。第三句,是观众从心底对儿童队员们的认同,赞美,因此把引号放在前面。这样一剖析,引号的使用就一目了然。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造各种条件,采用多种手段,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改变过去“独白”式的教学模式,以现代对话理论为基础,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师应运用各种手段引领学生与文本进行积极的“对话”,在“对话”中理解文本、体验情感、交流思想,才能引领学生进行有效对话让课堂更加鲜活,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进而起到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与构建学生精神世界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武凤霞《做一个会备课的教师》(《福建教育》(小学版)2010.1.

下载阅读教学中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阅读教学中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札记:在对话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对话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拉萨的天空》教学后记 《拉萨的天空》是一篇散文,文笔优美,描写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表达了作者对拉萨的喜爱之情.课文语言优美,用词准......

    HR与学生的经典对话

    问题1:学生:当面试官问薪酬的时候,我应该如何答?HR:(首先我做了个了解,大部分学生都是回答一个跨度,比如2000-3000)请你告诉我,如果我是售货员,你询价的时候,我说这件衣服300-500元,你......

    学生对与老师的对话

    学生对与老师的对话: 学生:学习数学,感到比较难的地方是几何证明题的书写步骤,有时候题目会做,但是总是写不好步骤,尤其较大的几何证明题,步骤书写更难了。 老师:几何证明题的步骤书......

    让音乐课与学生零距离“对话”

    让音乐课与学生零距离“对话” 摘要: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是提倡农村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原因,第二方面是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内涵,最后是对实现农村初中音乐......

    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实现

    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实现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计算机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着深刻影响。为了使教学改革能与之相适应,需要引入先进......

    阅读教学中与文本对话教学心得(5篇范文)

    阅读教学中与文本对话教学心得 在对话教学中,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前提,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生生师生对话的基础。美国数学家哈默顿说:“阅读的艺术是怎样适当地略过不必要阅读的......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的结题报告 大丰市实验小学奚晓娟 本小课题于2011年3月启动,已进行近一年的实验研究。在活动中,把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

    语文教学中的对话(精选)

    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阐释是:“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阅读理念是以现代对话理论为基础的。对话理论认为,作者与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