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共5篇)

时间:2019-05-15 04:36: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

第一篇: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医学影像诊断学

英文名称:Medical Diagnostic Imaging

总 学 时:400学时(理论授课:266学时;见习课:134学时)学 分:22学分

适用对象:医学影像学专业

课程考核: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70%

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30%。其中包括实验考核与病例阅片分析(15%)、学习态度和平时表现(10%)和课程网络阶段考核/期中考核(5%)。

《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医学影像学专业的主要专业主干课程,内容丰富,系统性及实用性强,涉及现代医学影像学多学科知识。着重强调学生能掌握“三基”,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体现“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应性”的原则。

教学内容包括:总论、中枢神经系统、头颈部、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乳腺、消化系统和腹膜腔、泌尿生殖系统和腹膜后间隙、骨骼肌肉系统、儿科病变等;各种疾病的诊断均涉及X线、CT、USG、MRI等。每个系统又包括不同成像技术的正常与异常影像学表现,观察、分析和诊断,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常见病的影像诊断。讲述每一疾病先简述其临床与病理、再介绍不同成像技术的影像学的表现和诊断,开展以系统病种为中心的病种教学,使学生对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有全面、完整的认识。反映本学科结构的系统性和学科发展趋势,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突出启发式教学,重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以满足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课堂讲授充分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数字网络技术、实物模型教具等;积极实践启发试、讨论式、研究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重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倡学生自学,增加了学生自学的内容。实验课应使学生看到真实的影像资料,并在实习指导和教师引导下,独立完成对基本影像的识别和分析,培养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

课堂讲授与见习课比例为2:1,理论授课按本大纲进行教学。

第一章总论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X线、CT及MR图像的特点和临床应用。2.医学影像诊断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3.正确书写影像诊断报告的原则和具体步骤。

二、熟悉:

1.不同成像技术和检查方法的各自优势和限度。

2.正常影像表现、解剖变异及成像设备的技术缺陷所致的假象与伪影。

三、了解:X线的产生、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史与新进展。学时安排:理论授课:12学时。见习课:8学时。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CT、DR、MRI、MRS、CT值。

二、主要教学内容:

(一)理论授课:

1.介绍X线的发现,医学影像学的定义及发展概况与其新进展。2.不同成像技术的特点和临床应用X线、CT及MRI图像的特点和临床应用。3.不同成像技术和方法的比较及综合应用:(1)不同成像技术和方法的比较。(2)不同成像技术和方法的综合应用

4.医学影像诊断原则和正确书写医学影像诊断报告:(1)医学影像诊断原则。(2)正确书写医学影像诊断报告。

(二)见习课:

1.见习内容:实地观看不同的影像设备,不同成像技术的图像特点及影像阅片分析。

2.见习目的及要求:通过现场观看不同的影像设备,领会不同成像技术的原理及临床应用,学会对多种成像技术的比较与综合应用、扬长避短、互为补充、相互印证。掌握医学影像学诊断的基本原则和步骤,正确书写诊断报告并学会使用影像报告中的专用术语,为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影像学医、技师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脑神经胶质瘤、脑膜瘤、转移瘤及椎管内常见肿瘤的CT、MRI表现。2.脑出血、脑梗死CT、MRI表现。

3.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脑内血肿及脑挫裂伤的CT、MRI表现。4.脑脓肿、结核性脑及脑膜炎、脑囊虫病CT、MRI表现。

二、熟悉:

1.颅脑、脊柱的X线、CT、MRI的正常影像学表现。

2.颅脑先天畸形及发育异常、脑变性疾病、脱髓鞘疾病、椎管内疾病及新生儿脑病的CT、MRI表现。

三、了解: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及选择原则。学时安排:理论授课:33学时,见习课:16学时。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功能磁共振,颅内原发肿瘤,脑挫裂伤,脑梗死,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脱髓鞘,脑脓肿,灰质异位。

二、主要教学内容:

(一)理论授课及自主学习:

1.神经系统正常影像表现及异常影像学表现,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2.颅内原发肿瘤:脑神经胶质瘤、脑膜瘤、转移瘤及椎管内常见肿瘤的CT、MRI表现。

3.脑出血、脑梗死CT、MRI表现。

4.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脑内血肿及脑挫裂伤的CT、MRI表现。5.脑脓肿、结核性脑及脑膜炎、脑囊虫病CT、MRI表现。

6.颅脑先天畸形及发育异常、脑变性疾病、脱髓鞘疾病、椎管内疾病CT、MRI表现。7.新生儿脑病的CT、MRI表现及脑内血管。(自学为主)

(二)见习课: 1.见习内容:

(1)正常脑CT及MRI影像学表现及特征、颅内基本病变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及特征,脑内部分常见肿瘤的CT和MRI征象。

(2)脑内常见肿瘤的CT和MRI征象,颅脑外伤之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和脑挫裂伤的CT和MRI征象。

(3)脑梗死、脑内血肿、脑脓肿及脑囊虫的CT和MRI征象。(4)椎管内常见肿瘤的MRI征象。

2.见习目的及要求:掌握脑内部分常见肿瘤、脑梗死、脑内血肿、脑脓肿及脑囊虫和椎管内常见肿瘤的CT和MRI征象。

第三章头颈部

第一节 眼及眼眶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眼及眼眶正常影像学表现(简单介绍眼及眼眶的X线、CI及MRI的表现)。2.眼及眼眶的异常影像学表现(包括:大小及形态的异常、密度(信号)的异常、位置异常、眶壁骨质异常、眼眶通道异常(先天性变异及堵塞)、眼及眼眶肿块及邻近解剖结构的改变)。

3.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诊断。眼眶内及眼球疾病:炎性假瘤、血管瘤、常见肿瘤,如:眼球视网膜母细胞瘤、视神经胶质瘤;眼眶异物。

二、熟悉:

1.眼及眼眶各部位的解剖。

2.甲状腺眶病(Graves病)、泪腺肿瘤、黏液囊肿。

三、了解:

1.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X线、CI及MRI在眼及眼眶疾病中的优选原则)。

2.眼眶异物影像学表现及检查方法的选择。学时安排:理论授课:6学时。见习课:4学时。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炎性假瘤、甲状腺眶病(Graves病)、视网膜母细胞瘤。

二、主要教学内容:

(一)理论授课及自主学习:

1.正常影像学表现,包括:眼及眼眶的正常解剖图片及X线、CI及MRI的影像图片。

2.脉管性病变、异常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海绵状血管瘤及颈动脉海绵窦瘘。

3.眼及眼眶疾病的观察、分析和诊断。4.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自主学习)

5.疾病影像学诊断:眼眶内及眼球疾病:炎性假瘤、血管瘤、常见肿瘤,如:眼球视网膜母细胞瘤、视神经胶质瘤;眼眶异物;眼眶骨折。

(二)见习课:

1.见习内容:眼及眼眶的解剖;正常及异常影像学表现;影像学观察的内容;眼及眼眶常见疾病异常病变影像学表现与影像学的征象(疾病大体包括:眼部炎性病变、视网膜母细胞瘤、泪腺肿瘤、脉管性病变、神经眼科病变、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眼部异物、眼眶和视神经管骨折)。

2.见习目的及要求:巩固和加强课堂教学的内容。理解及掌握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影像学表现。通过对眼及眼眶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正常表现、异常表现及常见病的学习,使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对眼及眼眶各种影像检查的优劣势有大概的了解,同时掌握异常表现的影像诊断及常见病的影像学诊断。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具有一定观察、分析和诊断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科学作风,为学好后续课程和从事临床实际技术工作奠定基础。

第二节 鼻、鼻窦、耳部、口腔颌面部

目的要求:

通过对鼻和鼻窦、耳部、口腔颌面部影像学检查方法,正常表现、异常表现及常见病的学习,使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对鼻和鼻窦、耳部、口腔颌面部各种影像检查的优劣势有大概的了解,同时掌握异常表现的影像诊断及常见病,如鼻窦炎、鼻息肉、中耳乳突炎和胆脂瘤等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掌握:

1.鼻和鼻窦、耳部的异常影像学表现。2.鼻窦炎、鼻息肉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3.中耳乳突炎和胆脂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二、熟悉:鼻和鼻窦、耳部正常影像学表现。

三、了解: 1.检查方法。

2.腮腺良、恶性肿瘤的影像诊断 3.口腔颌面部病变的影像诊断

学时安排:理论授课:11学时。见习课:4学时。教学内容:

一、理论授课:

(一)检查技术: 1.X线检查。2.CT检查。3.MRI检查。

(二)影像观察与分析:

1.鼻和鼻窦、耳部部正常影像学表现。2.鼻和鼻窦、耳部异常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三)疾病诊断:

1.鼻窦炎、鼻息肉的诊断与鉴别诊断。2.中耳乳突炎和胆脂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3.腮腺良、恶性病变的影像诊断。(自主学习)4.口腔颌面部病变的影像诊断。(自主学习)

二、见习课: 见习课教学要求见与本大纲配套的《医学影像诊断学》见习指导。

第三节 咽部、喉部、颈部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咽、喉部、甲状腺的异常影像学表现。

2.淋巴结的分布。

3.鼻咽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4.喉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5.颈部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的诊断。6.颈部淋巴结病变:掌握颈部淋巴结肿大。

二、熟悉:咽、喉部、甲状腺正常影像学表现。

三、了解:检查技术。

学时安排:理论授课:16学时。见习课:8学时。教学内容:

一、理论授课:

(一)检查技术: 1.X线检查。2.CT检查。3.MRI检查。

(二)影像观察与分析:

1.咽、喉部、甲状腺正常影像学表现。2.咽、喉部、甲状腺异常病变的影像学表现。3.淋巴结的分布。

(三)疾病诊断:

1.鼻咽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2.喉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3.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4.颈部淋巴结肿大的诊断。

二、见习课:

见习课教学要求见与本大纲配套的《医学影像诊断学》见习指导。

第四章呼吸系统

第一节 正常影像学表现

目的要求:

一、掌握:呼吸系统的正常X线、CT表现。

二、熟悉:正常胸部MRI表现。

三、了解:呼吸系统X线、CT、MRI观察、分析和诊断原则。学时安排:理论授课:5学时。见习课:3学时。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肺野、肺纹理、肺门、肺实质、肺间质。

二、主要教学内容:

(一)理论授课: 1.胸部正常影像学表现。

2.呼吸系统X线、CT、MRI观察、分析和诊断原则。

(二)见习课: 1.见习内容:(1)阅读正常胸片。(2)阅读正常胸部CT片。

(3)了解胸片及CT的技术条件及评价。2.见习目的及要求:

(1)通过阅读典型教学片,掌握胸部正常X线表现。(2)掌握胸部CT影像解剖。

(3)能够应用影像专业术语描述,掌握常见组织的CT值范围。

第二节 胸部基本病变

目的要求:

一、掌握:气管、肺、胸膜基本病变的异常影像学表现。

二、熟悉:肺门、纵隔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

三、了解:横膈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学时安排:理论授课:5学时。见习课:3学时。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胸部基本病变的概念。

二、主要教学内容:

(一)理论授课: 1.气管病变影像学表现。2.肺部基本病变异常影像学表现。

3.肺门、胸膜、纵隔、横膈基本病变异常影像学表现。

(二)见习课:

1.见习内容:阅读胸片、CT等影像典型片,认识各种病变的影像特点。2.见习目的及要求:

(1)能够描述病变的形态、数目、大小、位置、密度、结构及与周围关系。(2)能够区分正常与异常表现。(3)掌握影像诊断的要求。

第三节 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要求:

一、熟悉:胸部基本影像学检查方法及其价值和限度。

二、了解:胸部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及其各自的优缺点。学时安排:理论授课:1学时。见习课:0.5学时。教学内容:

一、理论授课:

胸部影像学检查方法和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二、见习课:

1.见习内容:学习各种检查及特殊检查,能够合理应用。

2.见习目的及要求:通过阅读典型教学片,掌握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第四节 气管病变、肺先天性疾病

目的要求:

一、掌握:慢支、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异物的影像学表现。

二、熟悉:支气管囊肿的好发部位、常见征象。

三、了解:

1.气管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2.肺发育异常、肺隔离症、肺动静脉瘘的影像学表现。学时安排:理论授课:2学时。见习课:1.5学时。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轨道征、印戒征、支气管扩张。

二、主要教学内容:

(一)理论授课:

1.慢支、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异物、支气管囊肿、气管肿瘤的影像学表现。2.肺隔离症、肺动静脉瘘的影像学表现。(自主学习)

(二)见习课:

1.见习内容:阅读慢支、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异物、支气管囊肿胸片、CT等影像典型片,认识各种病变的影像特点。

2.见习目的及要求:

(1)掌握气管、支气管异物的X线、CT表现。(2)掌握慢支、支气管扩张的X线、CT表现。

第五节 肺部炎症

目的要求:

一、掌握: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肺脓肿的典型影像学表现。

二、熟悉:大叶性肺炎和肺脓肿病理基础。

三、了解:支原体肺炎和艾滋病的肺部感染的影像学表现。学时安排:理论授课:3学时。见习课:1.5学时。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

二、主要教学内容:

(一)理论授课:

1.大叶性肺炎:概念、病因,临床与病理,X线表现,CT表现,鉴别诊断。2.支气管肺炎:病因、临床表现、病理、X线表现、CT表现。3.支原体肺炎:病因和临床、病理、X线及CT表现、诊断。4.间质性肺炎:病理与临床、X线表现、CT表现。

5.肺脓肿:概念及分类、病理与感染途径、X线表现、CT表现、鉴别诊断。

(二)见习课:

1.见习内容:阅读肺炎及肺脓肿的X线及CT片。2.见习目的及要求:

(1)通过阅读典型教学片,认识疾病的影像特点。(2)掌握肺部炎症的影像表现。

(3)阅读肺脓肿线X片及CT片,掌握影像表现。

第六节 肺结核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肺结核的分类;

2.原发综合征、急性粟粒型肺结核、结核球的影像特征。

二、熟悉:胸内淋巴结结核、干酪性肺炎、继发型肺结核(空洞型为主型)、结核性胸膜炎(游离性胸腔积液)的影像学表现。

三、了解: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继发型肺结核(渗出浸润为主型)、结核性胸膜炎(肺底积液、叶间积液、包裹性积液)的影像学表现。学时安排:理论授课:2学时。见习课:1学时。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原发综合征、胸内淋巴结结核、结核球、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卫星病灶。

二、主要教学内容:

(一)理论授课及自主学习:

1.肺结核的临床与病理,肺结核的分型。2.原发型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3.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4.继发型肺结核的影像特点。

5.结核性胸膜炎,其中肺底积液、叶间积液、包裹性积液的内容为自主学习。

(二)见习课: 1.见习内容:

(1)阅读肺结核的X线片。(2)阅读肺结核的CT、MRI片。2.见习目的及要求:(1)掌握肺结核的分型。

(2)掌握原发综合征、急性粟粒型肺结核、结核球的影像特征表现。(3)熟悉胸内淋巴结结核、继发型肺结核的影像特点。(4)了解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

第七节 肺真菌病、肺寄生虫病 目的要求:

一、掌握:肺曲菌球的典型影像学表现。

二、熟悉:病理改变。

三、了解:

1.肺曲菌病的发病原因。

2.肺寄生虫病的病因、病理、流行病学、影像表现及诊断。学时安排:理论授课:1学时。见习课:0.5学时。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曲菌球、空气半月征及晕轮征。

二、主要教学内容:

(一)理论授课:

1.肺曲菌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2.曲菌球形成的病理基础。3.肺曲菌球的X线表现和CT表现。

4.肺寄生虫病的病因、病理、流行病学、影像表现及诊断。(自主学习)

(二)见习课:

1.见习内容:阅读典型肺曲菌球CT片。

2.见习目的及要求:掌握肺曲菌球的典型影像学表现。

第八节 原因不明性肺疾病

目的要求:

一、熟悉:特发性肺纤维化的X线、CT表现。

二、了解:结节病、韦格肉芽肿的影像表现。学时安排:理论授课:1学时。见习课:1学时。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特发性肺纤维化。

二、主要教学内容

(一)理论授课及自主学习: 1.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与病理。2.特发性肺纤维化的X线、CT表现。3.结节病。(自主学习)4.韦格肉芽肿。(自主学习)

(二)见习课:

1.见习内容:阅读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胸片及CT片。

2.见习目的及要求:通过阅读典型教学片,熟悉特发性肺纤维化的X线、CT表现。

第九节 肺肿瘤

目的要求:

一、掌握:支气管肺癌大体分型及各型肺癌的影像表现特点。

二、熟悉:良性肺肿瘤影像表现特点。

三、了解:转移性肺癌的影像特征表现。学时安排:理论授课:5学时。见习课:2学时。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中央型肺癌、周围型肺癌。

二、主要教学内容:

(一)理论授课:

1.支气管肺癌病理、临床表现、大体分型。2.各型肺癌的影像表现特点。

3.各种影像检查方法在肺癌诊断中的作用。

(二)见习课: 1.见习内容:

(1)阅读肺肿瘤的X线片。(2)阅读肺肿瘤的CT、MRI片。2.见习目的及要求:

(1)掌握支气管肺癌的影像表现。

(2)熟悉良性肺肿瘤及转移性肺癌的特征表现。

第十节 肺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肺栓塞及肺梗死的概念。2.肺栓塞的CT直接征象。

二、熟悉:

1.肺栓塞的间接征象。2.肺梗死的影像学表现。3.肺栓塞的病因和分类。

三、了解:

1.肺水肿。课堂讲授见循环系统。2.肺栓塞的各种影像学评价。

学时安排:理论授课:2学时。见习课:1学时。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肺栓塞、肺梗死。

二、主要教学内容:

(一)理论授课: 1.肺栓塞的概念及分类。2.病因。3.流行病学。

4.各种影像学的诊断价值:X线、核素、B超、CT、MRI。5.X线表现。

6.CT表现:急性、慢性、直接征象、间接征象及各种后重建技术。7.肺梗死的概念及发病率。8.肺梗死的X线及CT表现。

(二)见习课:

1.见习内容:阅读肺栓塞的X片、CT片,包括CT增强及重建片。2.见习目的及要求:能够通过CT平扫、增强及三维技术图像,掌握肺栓塞的CT诊断。

第十一节 尘肺

目的要求:

一、掌握:尘肺的影像学特点。

二、熟悉:尘肺的X线胸片分型。

三、了解:尘肺的病因及病理特点。学时安排:理论授课:2学时。见习课:1学时。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尘肺。

二、主要教学内容

(一)理论授课:

1.尘肺的病因及病理特点。2.尘肺的影像学特征。3.尘肺的胸片分型。

(二)见习课:

1.见习内容:阅读尘肺的胸片及CT片。

2.见习目的及要求:通过阅读典型教学片,掌握尘肺的影像学特征。

第十二节 胸膜病变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小、中、大量胸腔积液的X线表现。2.液气胸、气胸的X线表现。

二、熟悉:胸膜肿瘤的发病情况。

三、了解:

1.胸膜增厚、粘连和钙化的X线表现。2.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影像学特征。

学时安排:理论授课:3学时。见习课:1学时。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包裹性积液、叶间积液。

二、主要教学内容:

(一)理论授课及自主学习: 1.胸膜炎的病因和分类。2.游离积液的X线表现。

3.局限性胸腔积液的种类及X线表现。4.气胸和液气胸的X线表现。

5.胸膜肥厚、粘连和钙化的X线表现CT表现。

6.常见胸膜肿瘤的影像学表现:间皮瘤(恶性间皮瘤为自主学习)和转移瘤。

(二)见习课: 1.见习内容:

(1)胸膜炎、胸腔积液,包括包裹性积液的X片及CT片。(2)气胸及液气胸的X片及CT片。(3)胸膜、胸壁肿瘤的X片及CT片。2.见习目的及要求:(1)阅读X线CT片。

(2)掌握胸腔积液、气胸及液气胸的影像表现。(3)掌握胸膜间皮瘤的影像表现。

(4)学会如何鉴别良性胸壁(胸膜)肿瘤、恶性肿瘤及转移瘤。(5)能够正确选择影像检查方法。(6)了解胸部其它少见疾病的影像特征。

第十三节 纵隔疾病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纵隔分区及意义。

2.胸内甲状腺肿、胸腺瘤、畸胎瘤的影像学特征。3.淋巴瘤和支气管囊肿、心包囊肿的典型影像学表现。4.神经源性肿瘤的影像学特征。

二、熟悉:

1.脂肪、囊肿的CT值和MRI表现。2.纵隔气肿的影像学表现。

三、了解:纵隔血肿的影像学表现。

学时安排:理论授课:6学时。见习课:2.5学时。教学内容:

1.基本概念:纵隔。2.主要教学内容:

(一)理论授课及自主学习: 1.纵隔的分区及意义。2.纵隔肿瘤的临床表现。

3.胸内甲状腺肿分类及影像学表现。4.正常胸腺的大小。5.胸腺瘤的影像学表现。6.畸胎瘤的病理及影像学表现。7.淋巴瘤的病理及影像学表现。8.神经源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9.支气管囊肿的形成及影像学表现。10.心包囊肿的影像学表现。11.纵隔脂肪瘤的影像学表现。

12.纵隔炎症的分类及影像学表现。(自主学习)13.纵隔气肿的形成及影像学表现。(自主学习)14.纵隔血肿的CT及MRI表现。(自主学习)

(二)见习课:

1.见习内容:阅读纵隔肿瘤的X线、CT及MRI片,掌握各种肿瘤的诊断要点,认识各种检查的优劣。

2.见习目的及要求:

(1)掌握胸内甲状腺肿、胸腺瘤、畸胎瘤、淋巴瘤及身神经源性肿瘤的影像表现。

(2)了解纵隔其他少见肿瘤。

(3)熟悉纵隔肿瘤与非肿瘤性纵隔增宽的鉴别,鉴别困难时任何选择其它方法确诊。(4)重点是CT及MRI表现。

第十四节 膈肌病变

目的要求:

一、掌握:膈疝的概念及种类。

二、熟悉:膈膨升的X线表现。

三、了解:膈麻痹的原因和X线表现。

学时安排:理论授课:1.5学时。实习课:0.5学时。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膈疝、膈膨升、膈麻痹。

二、主要教学内容:

(一)理论授课及自主学习: 1.膈疝的概念。

2.膈疝形成的机制和种类。3.膈疝的X线表现和CT表现。4.膈膨升的概念、原因和分类。5.膈膨升的X线表现。

6.膈麻痹的概念和原因。(自主学习)7.膈麻痹的X线表现。(自主学习)

(二)见习课: 1.见习内容:阅读膈疝、膈膨升的X片及CT片。2.见习目的及要求:掌握膈疝的影像诊断要点。

第十五节 胸部外伤

目的要求:

一、掌握:肺挫伤、肺撕裂和肺血肿的影像学表现。

二、熟悉:肋骨骨折、外伤性气胸和液气胸的影像学表现。

三、了解:纵隔气胸、血肿、气管和支气管裂伤的影像学表现。学时安排:理论授课:1.5学时。见习课:1学时。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肺挫伤、肺撕裂伤。

二、主要教学内容:

(一)理论授课及自主学习: 1.肋骨骨折的常见部位。

2.肋骨骨折的X线表现和CT表现。3.胸骨骨折的影像学表现。

4.外伤性气胸和液气胸的影像学表现。5.肺挫伤的病理和演变。6.肺挫伤的影像学表现。7.肺撕裂伤和肺血肿的病理。8.肺撕裂伤和肺血肿的影像学表现。

9.气管和支气管裂伤的X线表现和CT表现。(自主学习)10.纵隔气肿和血肿的影像学表现。(自主学习)

(二)见习课:

1.见习内容:阅读胸部外伤X片及CT片,包括肋骨骨折、肺挫伤、肺撕裂伤、气管和支气管裂伤、纵隔气肿和血肿。

2.见习目的及要求:掌握胸部外伤的综合诊断原则及影像特点。

第五章循环系统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心脏大血管各种检查方法的特点和应用原则。2.心血管影像学的基本诊断方法。

3.X线平片心脏大血管的正常投影,肺门和肺血管纹理分析,心胸比率的测量。

4.异常X线表现。

5.镜面右位心、左旋心和右旋心。

6.房缺、室缺、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的临床及病理、X线影像学诊断。

7.风心病、肺心病、心肌病的临床与病理、X线影像学表现。

二、熟悉: 1.心血管影像的观察、分析和诊断方法。2.正常CT、MRI表现。3.异常CT表现。

4.X线、超声、CT、MRI的应用价值和限度。5.后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6.心包积液和缩窄性心包炎。7.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

三、了解:

1.心血管影像学的新进展和学术动态及本学科的发展。2.心血管造影正常表现。3.异常MRI表现。

4.成像技术的优选和综合应用。

5.先心病的心血管造影、超声、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T和MRI影像学表现。6.后天性心脏病的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7.冠心病、高心病影像学表现。8.周围血管病变。

学时安排:理论授课:27学时。见习课:14学时。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肺充血、肺血减少、肺淤血、肺动脉高压、肺静脉高压、间质性肺水肿、肺泡性肺水肿、房缺、室缺、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

二、主要教学内容:

(一)理论授课及自主学习:

1.前言 介绍心血管影像诊断的特点和常用方法。2.正常影像学表现:正常X线、CT、MRI表现。3.异常影像学表现:异常X线、CT、MRI表现。4.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1)X线、CT、MRI的应用价值和限度。(2)成像技术的优选和综合应用。5.先天性心脏、大血管位置和连接异常:(1)镜面右位心、左旋心和右旋心。

(2)右位主动脉弓、心上型肺静脉完全性异位引流、迷走右锁骨下动脉、心下型肺静脉完全性异位引流、肺静脉部分性引流、腔静脉异位引流。(自主学习)

6.先天性心脏病:

(1)房缺、室缺、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的临床及病理、X线影像学诊断。

(2)先心病的心血管造影、超声、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T和MRI影像学表现。

7.后天性心脏病:(1)风心病、肺心病、心肌病的临床与病理、X线影像学表现。(2)后天性心脏病的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3)后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4)冠心病、高心病。

8.心包疾病:心包积液和缩窄性心包炎。9.大血管病变:

(1)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2)周围血管病变。(自主学习)

(二)见习课: 1.见习内容:

(1)见习一 循环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及正常心脏大血管的影像表现。(2)见习二 循环系统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3)见习三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4)见习四 常见后天性心脏病。2.见习目的及要求:(1)见习一:

1)掌握普通X线片心脏大血管的投照方法、正常影像学表现;心胸比率的测量;后前位片左、右肺门的结构及侧位片肺门影的结构及肺纹理分布的特点。

2)熟悉肺门、肺纹理的基本概念。3)了解X线、心血管造影、CT及MRI在心血管影像诊断学中的应用价值和限度、成像技术的优选和综合应用、心血管影像学检查的进展及正常心脏大血管的CT、MRI及心血管造影表现。

(2)见习二 循环系统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

1)掌握心外形增大、形状、肺循环改变的普通X线表现。2)了解循环系统基本病变的CT、MRI及心血管造影表现。(3)见习三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掌握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X线表现。(4)见习四 常见后天性心脏病:

1)掌握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肺心病的X线表现。2)了解冠心病的影像学表现。

第六章乳腺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乳腺癌的影像学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2.乳腺纤维腺瘤的影像学表现。3.乳腺癌的TNM分期。

二、熟悉:

1.乳腺正常X线、CT表现与异常X线表现。2.乳腺肉瘤的影像学表现。

三、了解:

1.乳腺正常MRI表现、异常X线、CT表现。2.X线、CT、MRI观察、分析和诊断。3.X、CT及MRI的应用价值和限度。4.乳腺感染性疾病的X线表现。

5.乳腺大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导管造影表现。6.乳腺增生性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学时安排:理论授课:9学时。见习课:4学时。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导管征、晕圈征、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乳腺良、恶性肿块。

二、主要教学内容:

(一)理论授课:

1.正常影像学表现:乳腺正常X线、CT、MRI表现。2.异常影像学表现:异常X线、CT、MRI表现。

3.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X、CT及MRI的应用价值和限度。4.乳腺感染性疾病。5.乳腺增生。

6.乳腺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1)乳腺纤维腺瘤的影像学表现。

(2)乳腺大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导管造影表现。7.乳腺叶状肿瘤:乳腺叶状肿瘤的影像学表现。8.乳腺恶性肿瘤:

(1)乳腺癌的影像学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2)乳腺癌的TNM分期。(3)乳腺肉瘤的影像学表现。

(二)见习课: 1.见习内容:

(1)正常及异常的影像表现。(2)乳腺感染性疾病。(3)乳腺增生性疾病。(4)乳腺良性肿瘤。(5)乳腺恶性肿瘤。

2.见习目的及要求:通过本次课的学习掌握乳腺的检查方法以及乳腺癌、乳腺纤维腺瘤的影像表现。了解乳腺癌的病理及鉴别诊断。

第七章消化系统和腹膜腔

第一节 胃肠道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食道癌的影像学表现。

2.胃溃疡的病理特征、影像学表现。3.胃癌的影像学表现。4.胃溃疡的诊断与鉴别诊断。5.十二指肠溃疡的影像学表现。6.回盲部肠结核的影像学表现。

7.溃疡性结肠炎及结肠癌的影像学表现。

二、熟悉:胃肠道正常及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三、了解:

1.对不同成像技术的观察、分析和诊断方法。2.胃炎、胃良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3.十二指肠憩室、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十二指肠良性肿瘤、十二指肠炎症及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

4.小肠Crohn病、小肠肿瘤的影像学表现。5.结肠息肉及息肉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学时安排:理论授课:18学时。见习课:9学时。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龛影,充盈缺损,半月综合征,环堤征。

二、主要教学内容:

(一)理论授课及自主学习:

1.正常影像学表现:正常X、CT、MRI线表现。2.异常影像学表现:

(1)异常X线表现:胃肠道轮廓改变,黏膜皱襞的改变,管腔大小的改变,位置及移动度改变,功能性改变。

(2)异常CT表现:胃肠道管壁增厚,肿块,周围脂肪层改变,邻近脏器浸润,淋巴结转移,远隔脏器转移。

3.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4.食管炎症:返流性食管炎,腐蚀性食管炎。

5.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食道痉挛,贲门失弛缓症。6.食管肿瘤:食管平滑肌瘤,食管癌。7.食管其他疾病:食管静脉曲张,食管裂孔疝。8.胃炎:急性胃炎,慢性胃炎。9.胃溃疡。

10.胃肿瘤:胃癌,胃恶性淋巴瘤,胃间质瘤。11.胃其他疾病。(自学)12.十二指肠溃疡。13.十二指肠憩室。14.十二指肠癌。15.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16.小肠克罗恩病。17.小肠肿瘤。18.小肠其他疾病。19.溃疡性结肠炎。20.回盲部肠结核。21.结肠直肠癌。

22.结肠息肉及息肉综合征。23.阑尾疾病。

(二)见习课: 1.见习内容:

(1)正常影像学表现:正常X、CT、MRI线表现。(2)异常影像学表现。

(3)食管炎症:返流性食管炎,腐蚀性食管炎。

(4)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食道痉挛,贲门失弛缓症。(5)食管肿瘤:食管平滑肌瘤,食管癌。(6)食管其他疾病:食管静脉曲张,食管裂孔疝。(7)胃炎:急性胃炎,慢性胃炎。(8)胃溃疡。(9)胃肿瘤:胃癌,胃恶性淋巴瘤,胃间质瘤。(10)十二指肠溃疡。(11)十二指肠憩室。(12)十二指肠癌。

(13)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14)小肠克罗恩病。(15)小肠肿瘤。(16)溃疡性结肠炎。(17)回盲部肠结核。(18)结肠直肠癌。

(19)结肠息肉及息肉综合征。(20)阑尾疾病。

2.见习目的及要求:通过实习教学,使学生理论授课教学内容与实际临床中的影像学诊断相结合,为下一步的临床实习奠定基础。

第二节 肝脏、胆系、胰腺和脾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肝脏的正常影像学表现与异常征象。2.肝肿瘤的影像学表现。3.肝炎性肿块的影像学表现。4.胆系的正常影像学表现与生理。5.胆道异常的影像学表现。6.胆管癌的影像学表现。7.胰腺正常的影像学表现。8.胰腺癌的影像学表现。

二、熟悉:

1.弥漫性肝病的影像学表现。2.胰腺的X线解剖与生理。3.脾脏正常影像。

三、了解:

1.肝脏的应用解剖与生理。2.胆系主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3.胰腺主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4.脾脏X线解剖与生理。5.脾脏主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学时安排:理论授课:18学时。见习课:9学时。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双环征,早出晚归征象,快显快出征象,双管征。

二、主要教学内容:

(一)理论授课:

1.正常影像学表现:正常X、CT、MRI线表现。2.异常影像学表现:异常X、CT、MRI线表现。3.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4.肝脏弥漫性疾病:肝硬化,脂肪肝,血色病,Budd-Chiari综合征。5.肝脓肿:细菌性肝脓肿,真菌性肝脓肿。6.肝脏寄生虫病:肝棘球蚴病,慢性血吸虫肝病。

7.肝脏良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肝海绵状血管瘤,肝细胞腺瘤,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肝囊肿,肝脏炎性假瘤。

8.肝脏恶性肿瘤:肝细胞癌,周围型胆管细胞癌,肝转移瘤。9.肝移植。

10.胆系先天性疾病:肝外胆管囊状扩张,肝内胆管囊状扩张,肝内、外胆管囊状扩张。

11.胆系结石症。

12.胆囊炎: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

13.胆系肿瘤与胆囊增生性疾病:胆囊息肉和腺瘤,胆囊癌,胆管癌,胆囊腺肌增生症。

14.胆道梗阻:胆道梗阻诊断的确定,胆道梗阻部位的诊断,胆道梗阻病因的诊断。15.胰腺炎: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16.胰腺肿瘤:胰腺癌,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胰岛细胞瘤,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17.脾先天性发育异常:游走脾,副脾,无脾综合征,多脾综合征。18.脾弥漫性病变。

19.脾脓肿(splenicabscess)。

20.脾肿瘤和瘤样病变:脾囊肿,脾血管瘤。21.脾恶性肿瘤:脾恶性淋巴瘤,脾转移瘤。22.脾梗死。

(二)见习课: 1.见习内容:

(1)正常及异常影像学表现。(2)肝脏弥漫性疾病。(3)肝脓肿。(4)肝脏寄生虫病。

(5)肝脏良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6)肝脏恶性肿瘤。(7)胆系先天性疾病。(8)胆系结石症。(9)胆囊炎。

(10)胆系肿瘤与胆囊增生性疾病。(11)胆道梗阻。(12)胰腺炎。(13)胰腺肿瘤。(14)脾弥漫性病变。

(15)脾脓肿(splenicabscess)。

(16)脾肿瘤和瘤样病变:脾囊肿,脾血管瘤。(17)脾恶性肿瘤:脾恶性淋巴瘤,脾转移瘤。(18)脾梗死。

2.见习目的及要求:通过实习教学,使学生理论授课教学内容与实际临床中的影像学诊断相结合,为下一步的临床实习奠定基础。

第三节 肠系膜和腹膜腔

目的要求:

一、熟悉:

1.正常及异常肠系膜和腹膜腔的影像学表现。2.腹腔积液的影像学表现。3.腹膜炎及腹腔脓肿的影像学表现。

二、了解: 1.肠系膜和腹膜腔中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2.肠系膜及腹膜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学时安排:理论授课:2学时。见习课:1学时。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

二、主要教学内容:

(一)理论授课: 1.正常影像学表现。

2.异常影像学表现:异常X线表现,异常CT表现。3.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4.腹腔积液。

5.肠系膜和腹膜腔感染性病变:腹膜炎,腹腔脓肿。6.肠系膜和腹膜肿瘤。

(二)见习课: 1.见习内容:(1)正常影像学表现。(2)异常影像学表现。(3)腹腔积液。

(4)肠系膜和腹膜腔感染性病变。(5)肠系膜和腹膜肿瘤。

2.见习目的及要求:通过实习教学,使学生理论授课教学内容与实际临床中的影像学诊断相结合,为下一步的临床实习奠定基础。

第四节 急腹症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正常及异常腹部的影像学表现。2.胃肠道穿孔及肠梗阻的影像学表现。

二、熟悉:

1.肠系膜血管病变。2.腹部外伤的影像学表现。

三、了解:急腹症中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学时安排:理论授课:4学时。见习课:1学时。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假肿瘤征,咖啡豆征,香蕉征。

二、主要教学内容:

(一)理论授课: 1.正常影像学表现。

2.异常影像学表现:异常X线表现,异常CT表现。3.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4.胃肠道穿孔。

5.肠梗阻:单纯性小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6.肠系膜血管病变。

7.腹部外伤:脾破裂,肝脏损伤。

(二)见习课: 1.见习内容:(1)正常影像学表现。(2)异常影像学表现。(3)胃肠道穿孔。(4)肠梗阻。(5)肠系膜血管病变。(6)腹部外伤。

2.见习目的及要求:通过实习教学,使学生理论授课教学内容与实际临床中的影像学诊断相结合,为下一步的临床实习奠定基础。

第八章泌尿生殖系统和腹膜后间隙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泌尿系结石的影像学表现。2.泌尿系统常见肿瘤的X线、CT表现及肾癌的TNM分期。

3.子宫平滑肌瘤、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影像学表现。4.卵巢囊肿、囊性畸胎瘤和卵巢癌的CT表现。

5.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肾上腺髓质瘤和肾上腺囊肿的CT表现。

二、熟悉:

1.泌尿系统的正常及异常影像学表现。

2.肾囊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及肾囊性病变的Bosniak分型。3.男性生殖系统正常及异常影像学表现。4.良性前列腺增生的CT表现。5.前列腺癌的MRI表现。

6.女性生殖系统正常及异常影像学表现。

7.慢性输卵管炎、子宫输卵管结核的子宫输卵管造影表现。8.肾上腺的正常、异常影像学表现。9.腹膜后间隙的正常、异常影像学表现。10.淋巴瘤的CT表现。

三、了解:

1.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2.常见泌尿系统先天性发育异常的X线、CT表现。3.泌尿系统感染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4.肾外伤的CT表现。

5.女性生殖系统先天性发育畸形的影像学表现。6.肾上腺腺瘤、转移瘤及肾上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7.腹膜后间隙肿瘤、腹膜后纤维化及转移瘤的CT表现。学时安排:理论授课:21学时。见习课:12学时。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精囊角、膀胱壁增厚、膀胱肿块、卵巢畸胎瘤、卵巢癌、肾癌、子宫平滑肌瘤、膀胱癌。

二、主要教学内容:

(一)理论授课: 1.泌尿系统:

(1)泌尿系统的正常影像学表现。(2)泌尿系统的异常影像学表现。(3)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4)常见泌尿系统先天性发育异常的X线、CT表现。(5)泌尿系结石的影像学表现。

(6)泌尿系统感染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7)泌尿系统常见肿瘤的X线、CT表现及肾癌的TNM分期。(8)肾囊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及肾囊性病变的Bosniak分型。(9)肾外伤的CT表现。2.男性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正常及异常影像学表现。(2)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3)良性前列腺增生的CT表现。(4)前列腺癌的MRI表现。3.妊娠与女性生殖系统:

(1)女性生殖系统正常及异常影像学表现。(2)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3)女性生殖系统先天性发育畸形的影像学表现。

(4)慢性输卵管炎、子宫输卵管结核的子宫输卵管造影表现。

(5)子宫平滑肌瘤、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影像学表现。

(6)卵巢囊肿、囊性畸胎瘤和卵巢癌的CT表现。4.肾上腺:

(1)肾上腺的正常、异常影像学表现。

(2)肾上腺腺瘤、转移瘤及肾上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

(3)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肾上腺髓质瘤和肾上腺囊肿的CT表现。5.腹膜后间隙:(1)腹膜后间隙的正常、异常影像学表现。

(2)腹膜后间隙肿瘤、腹膜后纤维化及转移瘤的CT表现。(3)淋巴瘤的CT表现。

(二)见习课: 1.见习内容: 见习一

(1)掌握泌尿系结石及肾癌、肾盂癌、膀胱癌等常见肿瘤的影像学表现。(2)熟悉泌尿系统的正常及异常影像学表现。(3)熟悉泌尿系统结核及肾囊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4)了解泌尿系统常见类型先天性发育异常的X线、CT表现。(5)了解肾外伤的CT表现。见习二

(1)熟悉男性生殖系统正常及异常影像学表现。(2)熟悉女性生殖系统正常及异常影像学表现。(3)熟悉良性前列腺增生的CT表现。(4)熟悉前列腺癌的MRI表现。

(5)了解女性生殖系统先天性发育畸形的影像学表现。

(6)熟悉慢性输卵管炎、子宫输卵管结核的子宫输卵管造影表现。(7)掌握子宫平滑肌瘤、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影像学表现。

(8)掌握卵巢囊肿、囊性畸胎瘤和卵巢癌的CT表现。见习三

(1)熟悉肾上腺的正常、异常影像学表现。

(2)掌握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肾上腺髓质瘤的CT表现。(3)了解肾上腺腺瘤、转移瘤及肾上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4)熟悉腹膜后间隙的正常、异常影像学表现。

(5)了解腹膜后间隙常见原发肿瘤、淋巴瘤及转移瘤的CT表现。(6)掌握腹主动脉瘤的CT诊断要点。

2.见习目的及要求:掌握泌尿生殖系统和腹膜后间隙的基本影像表现。

第九章骨骼肌肉系统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四肢长骨、关节的正常X线表现和骨的基本病变(前6种)。2.疾病诊断:骨折的定义、X线表现;肱骨外科颈骨折、Colles’骨折、脊椎骨折;肩关节脱位,股骨头缺血坏死,急性、慢性化脓性骨髓炎,脊柱结核,关节结核的分型,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骨软骨瘤、骨肉瘤、尤文肉瘤影像学表现及其与急性骨髓炎的鉴别诊断、转移性骨肿瘤,常见慢性关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退行性骨关节病,脊柱退行性变的影像学表现。

二、熟悉:

第二篇:《医学影像诊断学》理论教学大纲(影像)

《医学影像诊断学》理论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医学影像学专业使用)I前言 《医学影像诊断学》,包括传统X线、数字化X线成像(DR)、计算机体层摄影(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成像等,介入放射学和超声诊断为独立教学课程。本课程就是利用上述各种成像技术进行诊断的一门临床学科。传统的X线诊断是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基础,也是本学科讲授的重要内容,CT诊断在国内已经较为普及,且诊断价值较大,因此扩大了这部分内容的比重。对目前应用日趋广泛的MRI也将部分章节介绍。总论部分重点讲授各种成像技术的原理、图象特点、检查技术、分析与诊断方法及应用价值与限度。各论部分授课顺序均按照统一的方式进行,即各个系统的检查方法、正常表现、基本病变、疾病诊断。重点讲授正常、基本病变及疾病诊断。各系统讲授重点根据最常用的检查手段有所不同,如呼吸系统以X线及CT为主,骨关节系统以普通X线为主,中枢神经系统以CT、MRI为主。通过教学内容的实施,使学生能初步独立分析主要影像学表现,在中枢神经系统及腹部能初步独立分析CT及MRI征象。教学方法上,常规使用多媒体教学,配讲议。要重点突出的课堂讲解。除此,每次理论课后都有相应学时的实验课直观教学,充分利用视、听教材如X线片、CT片、MRI片、录象、标本等,以提高教学效果。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的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

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大纲,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二

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专业要求和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三 总教学参考学时数为240学时,理论与实验比值为1:1,即理论授课116学时,实验116学时,分两个学期授课。四

教材:《医学影像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吴恩惠,2版,2006年 正文 第一章 总论 一 教学目的 通过对X线、CT及MRI的成像原理,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的讲解。让学生知道各种疾病应选择哪种影像学检查;讲述X线、CT及MRI的图像特点,让学生知道不同灰阶所表示的意义。二

教学要求

(一)了解医学影像学100多年的发展使,近况及最新进展。

(二)了解X线成像原理,掌握X线的特性和检查方法。

(三)熟悉医学影像学的内容及组成。1 II

(四)熟悉X线的产生、特性。X线及CT成像原理,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

(五)掌握普通X线、CT、MRI的图像特点,不同灰阶所表示的意义。分析病变要点。

(六)了解数字X线、图像存挡与传输系统(PACS)及DSA的原理、临床应用等。

三 教学内容

(一)概论(X线的发现、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史、医学影像学内容)。

(二)X线的产生和特性

(三)X线的成像原理。

(四)X线图像特点

(五)X线的分析与诊断

(六)数字X线成像CR、DR、DF。

(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概念、临床应用)。

(八)计算机体层成像(CT)。前言、CT的成像原理、CT设备、CT进展、CT图像特点、CT 值、窗宽和窗位、CT的阅片与诊断、CT的临床应用。

(九)磁共振成像(MRI)。概念、磁共振成像装置组成、磁共振成像原理、磁共振成像特点、磁共振的特殊成像技术、磁共振检查适应证、临床应用。第二章 呼吸系统 一 教学目的 呼吸系统主要用X线检查及CT检查,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基本认识呼吸系统正常和异常影像

学表现,以达到对常见疾病进行诊断的目的。二

教学要求

(一)了解胸部病变的检查方法。

(二)熟悉胸部正侧位X线片上的解剖结构。

(三)掌握肺门、肺纹理及叶间裂的形态分布特点,肺叶的解剖分布。

(四)掌握正常胸部CT横断面解剖,重点是纵隔窗及肺窗是的各个代表层面所显示的解 剖结构

(五)掌握基本病变的病理基础或病变形成的原因、影像学表现、常见于哪些疾病。

(六)掌握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肺癌、肺转移瘤、纵隔肿瘤、肺挫裂伤的影像学表现、诊断 与鉴别诊断,熟悉各种疾病的影像学特点。

(七)了解类风湿肺、肺淀粉样变、肺泡蛋白沉积症、肺泡微石症、肺出血、肺梗塞的影 像表 现。

(八)了解MRI在胸部的应用。

教学内容

(一)检查方法

(二)正常X线及CT表现 胸廓软组织及骨骼、胸膜、膈肌、肺、纵隔。

(三)基本病变表现,X线及CT表现为主,支气管阻塞及其后果(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不 张)、肺部病变(渗出性病变与肺实变、增殖性病变、纤维性病变、钙化、结节与肿块、空洞与 空腔、肺间质病变)、胸膜病变(胸腔积液、气胸及液气胸、胸膜肥厚、粘连、钙化、胸膜肿块)、纵隔病变(纵隔增宽、纵隔移位)。

(四)肺部疾病诊断:支气管异物、肺炎(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化脓性肺炎、间质性肺炎、2

过敏性肺炎、放射性肺炎、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炎性假瘤)、肺脓肿、先天性支气管囊

肿、气管、支气管异物、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肿瘤(中心型肺癌、周围型肺

癌、弥漫型肺癌、肺转移瘤、肺良性肿瘤)、肺霉菌病、艾滋病的肺部感染、结缔组织疾病(系

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肺病)肺血循环障碍性疾病(肺水肿、肺栓塞、肺梗死、急性呼吸窘迫

综合征)、肺出血性疾病(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肺-肾综合征)、结节病、特发性肺间 质纤维化、韦氏肉芽肿、肺淀粉样变、肺泡蛋白沉积症、肺泡微石症、尘肺。

(五)纵隔疾病诊断:纵隔肿瘤、纵隔感染(纵隔炎、纵隔脓肿)纵隔血肿、纵隔气肿。

(六)胸部外伤:骨折、肺挫裂伤、气管支气管断裂、气胸及液气胸、纵隔气肿、胸壁皮下气肿、外伤性膈疝、膈下脏器损伤等。

(七)胸膜及横膈病变:胸膜间皮瘤。第三章

循环系统 一

教学目的 循环系统主要讲X线检查,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基本认识循环系统正常表现及基本病变的X线

表现,以达到对常见疾病进行诊断的目的。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循环系统的检查方法。

(二)掌握心脏、大血管的正常影像学表现。

(三)掌握心脏各房室增大、肺血流异常和大血管异常的X线表现及常见于哪些疾病。

(四)掌握先天和后天性心脏病、心包疾病的X线诊断。

(五)熟悉MRI及CT在心脏大血管中应用。三 教学内容

(一)循环系统的检查方法:X线检查(透视、摄片、心血管造影)、超声成像、CT、MRI。

(二)正常X线表现:正位、右前斜位、左前斜位。

(三)基本病变表现:心脏横径增大、左心房增大、左心室增大、右心房增大、肺充血、肺淤血、肺缺血、肺静脉高压、间质性肺水肿、肺泡性肺水肿、肺动脉高压。

(四)心脏、大血管疾病的X线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辨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

狭窄并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心肌病、心包疾病(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先天性心脏病(房 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Fallot四联症)、大血管疾病(主动脉 瘤、主动脉夹层、先天性主动脉缩窄、肺静脉异位引流、腔静脉异位引流)。第四章 骨关节系统 一 教学目的 骨关节主要用X线检查,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基本认识骨关节系统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以

达到对常见的骨关节外伤和骨病进行诊断的目的。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骨关节的检查方法。

(二)掌握骨关节正常X线表现及其变异。3

(三)掌握骨关节基本病变的定义、X线表现及常见于哪些疾病。

(四)熟悉骨折及关节脱位的X线诊断以及骨折愈合过程。

(五)掌握化脓性骨髓炎、骨关节结核、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软骨炎、佝 偻病的X表现特点、诊断要点。

(六)掌握关节结核与化脓性关节炎的鉴别诊断,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

(七)了解骨的发育与代谢。

(八)了解MRI在骨关节系统中的应用。三 教学内容

(一)检查技术:平片、CT、MRI

(二)骨关节正常X线表现:骨的解剖、生理与发育、关节的解剖和生理、四肢骨关节X线解剖、正常CT表现(躯干和四肢骨、关节、软组织)、正常MRI表现(骨髓、皮质、骨膜和关节软骨、滑膜结构、纤维软骨、肌腱和韧带、肌肉等在T1WI 和T2WI上的信号强度)

(三)骨关节基本病变表现(异常表现):骨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骨质疏松、骨质软化、骨质

破坏、骨质增生硬化、骨膜反应、骨质坏死、软骨钙化、骨内矿物质沉积、骨骼变形),关节病

变的基本X线表现(关节肿胀、关节破坏、关节退行性变、关节强直、关节脱位),软组织基本

病变X线表现(软组织肿胀、软组织肿块、软组织内钙化、骨化、软组织内气体、肌肉萎缩),异常CT表现,异常MRI表现。

(四)疾病诊断:骨与关节创伤(骨折、关节创伤),骨关节发育畸形(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脊

柱畸形、脊椎裂、半椎体及矢状椎体裂、腰椎骶化、脊柱侧弯、椎弓峡部不连、软骨发育不全、成骨不全、粘多糖病),骨坏死和骨软骨病,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骨关节结核(骨骺干骺端结核、骨干结核、扁骨结核、滑膜型关节结核、骨型关节结核、脊柱结核)骨肿瘤

(骨肿瘤的分类、影像诊断要求、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骨样骨瘤、骨肉瘤、骨软骨瘤、软

骨瘤、尤文肉瘤、骨髓瘤、纤维性骨皮质缺损、非骨化性纤维瘤、骨纤维肉瘤、骨巨细胞瘤),骨肿瘤样病变(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代谢及营养障碍性疾病(骨质

疏松、维生素D缺乏症即佝偻病和骨质软化症),内分泌性骨病(肢端肥大症、甲旁亢),网状内

皮细胞增生症(嗜酸细胞肉芽肿、黄色瘤、勒-雪病),关节病变(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

炎、痛风、退行性骨关节病、肥大性骨关节病等)。第五章 消化系统 一 教学目的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及肝胆胰脾等。消化道疾病以X线钡剂检查为主,肝胰脾等实质性器官疾病以超声、CT及MRI检查为主,重点是CT及MRI,急腹症检查以腹部平片为主。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基本认识消化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及基本病变表现,达到对常见疾病进行诊断的目 的。二 教学要求(一)熟悉消化道检查方法,了解磁共振、B超在肝胆胰脾中的应用。(二)了解肝、胆、胰、脾的检查方法。(三)掌握胃肠道各种基本病变的造影表现。(四)掌握食道病变的X线表现。(五)掌握肠梗阻、胃十二指肠溃疡、食道及胃肠道癌的X线造影表现。(六)掌握良恶性胃溃疡的鉴别诊断。4

(七)了解CT、磁共振在胃肠道疾病中的应用。(八)熟悉肝胆疾病影像学检查的选择(应首选B超,其次CT,最后MRI)。(九)熟悉肝、胆、胰、脾的正常影像解剖(CT、MRI为主)。(十)掌握肝、胆、胰、脾疾病的CT和MRI诊断。三 教学内容(一)胃肠道检查技术。普通X线检查、X线造影检查、CT、MRI。(二)胃肠道正常表现:腹部平片表现,X线造影表现(食管、胃、十二指肠、空、回肠的鉴别、回盲部、大肠),消化道管壁CT正常厚度。(三)各种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消化道轮廓的改变(龛影、憩室、充盈缺损),粘膜皱襞改变(破

坏、平坦、增宽、迂曲、纠集),管腔大小的改变(狭窄、扩张),位置及移动度的改变(旋转不良、转位等),功能性改变(张力、蠕动、运动力或排空能力),分泌功能等。(四)异常CT表现:消化道管壁增厚、肿块、周围脂肪层改变、邻近脏器浸润、淋巴结转移、远 隔脏器转移。(五)消化道疾病诊断:消化道异物,食管静脉曲张,贲门失弛缓症,食管闭锁与食管气管瘘、食 管裂孔疝,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食管、胃、肠癌,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 窄,消化道憩室,胃炎,肠结核,消化道粘膜下肿瘤,胃肠道恶性淋巴瘤,大肠息肉,胃肠 道穿孔,肠梗阻,肠套迭,先天性巨结肠。

(六)肝、胆、胰、脾的检查方法。胆系造影(PTC、ERCP、T管造影)、血管造影、CT(常规平扫描+增强)、MRI、USG。(七)肝、胆、胰、脾的正常CT及MRI表现。

(八)肝胆胰脾异常CT表现:肝脏异常:局限性密度减低、普遍密度减低、局限性密增高、肝脏 缩小、肝脏形态异常、肝叶比例失常。胰腺异常:胰腺弥漫性增大、胰腺缩小、胰腺局限性增大、胰管扩张、胰腺钙化、胰周渗出。胆系异常:胆管扩张、胆囊、胆管低密度影、胆囊、胆管腔内高密度影、胆囊壁钙化、胆囊壁增厚、胆囊周围渗出。脾脏异常:脾脏增大、脾脏密度异常。腹水。(九)肝、胆、胰、脾疾病诊断: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肝脓肿、肝囊肿、肝海绵状血管瘤、肝 脏局限性病变CT鉴别诊断、肝硬化、脂肪肝、胆系结石、胆囊炎、胆系肿瘤、(胆囊癌、胆

管癌)、胆道梗阻(梗阻性黄疸)、先天性胆管囊肿、胰腺癌、胰腺炎、脾破裂、脾肿瘤。第六章

泌尿生殖系统和腹膜后间隙 一 教学目的 泌尿生殖系统影像检查包括超声、腹部平片、尿路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CT及MRI等。腹膜后间隙检查疾病以超声、CT及MRI检查为主。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基本认识泌尿生殖系统正

常影像学表现及基本病变表现,掌握常见疾病的诊断。二 教学要求(一)熟悉尿路造影的方法。(二)熟悉肾脏、膀胱、子宫的正常CT及MRI表现。(三)掌握泌尿系造影及子宫输卵管造影的正常表现。(四)掌握泌尿系结石的平片及静脉肾盂造影表现。(五)掌握泌尿系结核、肾癌、肾囊肿的X线及CT表现。(六)熟悉膀胱癌、前列腺肥大、子宫肌瘤及卵巢肿瘤的CT及MRI表现。5

(七)了解子宫输卵管结核、输卵管积水、输卵管梗阻的造影表现。三

教学内容

(一)泌尿系统检查方法。腹部平片(KUB平片),排泄性尿路造影(静脉肾盂造影IVP),尿道造影,肾动脉造影,超声成像(USG),CT,MRI。(二)泌尿系统平片及造影表现。肾脏形态,输尿管的三个生理狭窄,膀胱形态。(三)泌尿系统正常CT及MRI表现。

(四)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尿路梗阻,泌尿系结石、泌尿系结核、泌尿系肿瘤(肾癌、肾盂肿瘤、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膀胱癌、膀胱平滑肌瘤),肾脏囊性病变(单纯性肾囊肿,出血性肾 囊肿,肾盂旁囊肿,多囊肾等)、先天性发育异常(一侧肾缺如、异位肾、肾旋转不良、马

蹄肾、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输尿管囊肿),肾外伤(肾周血肿、肾包膜下血肿、肾撕裂伤),肾上腺疾病(肿瘤、增生、萎缩、结核)。(五)生殖系统检查方法:USG,子宫输卵管造影,CT,MRI。(六)生殖系统正常表现:前列腺,精囊,子宫输卵管。(七)生殖系统疾病诊断: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子宫先天性畸形,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腺

肌瘤),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卵巢癌,卵巢囊性病变(卵巢囊肿、卵巢囊腺瘤及囊腺癌、畸胎瘤),输卵管梗阻。第七章 中枢神经系统 一 教学目的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颅脑及脊髓,主要讲解CT检查及MRI检查,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基本认

识颅脑、脊髓正常CT、MRI表现及基本病变表现,以达到对常见疾病进行诊断的目的。二

教学要求

(一)熟悉中枢神经系统检查方法,特别是CT及MRI检查

(二)熟悉颅脑的横断面解剖及其在CT及MRI上的正常表现(三)掌握颅内占位性病变及脑积水的CT表现(四)掌握各种颅内基本病变的CT及MRI表现。(五)掌握脑肿瘤、颅脑损伤、脑血管病、颅内感染的CT及MRI表现及其诊断;(六)熟悉颅脑先天性畸形及发育障碍。(七)掌握椎管及脊髓的正常解剖(包括造影、CT及MRI)(八)掌握椎间盘脱出的CT诊断(九)熟悉髓内、髓外硬膜内及硬膜外肿瘤的造影、CT及MRI表现及其鉴别诊断。

三 教学内容

(一)中枢神经系统检查方法

(二)颅脑的横断面解剖及其在CT及MRI上的正常表现

(三)颅内病变的基本表现:直接征象、间接征象、定位征象、定性征象、其它征象

(四)颅内疾病诊断:脑肿瘤:脑内外肿瘤的判别、神经胶质瘤(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脑膜瘤、垂体肿瘤、颅咽管瘤、松果体瘤、听神经瘤、脑转移瘤;颅

脑损伤:脑挫裂伤、弥漫性脑损伤、颅骨骨折、颅内血肿(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硬膜下积液、脑外伤后遗症;颅内感染:脑脓肿、结核性脑膜炎;脑血管病:脑出血、脑梗死、动脉瘤、血管畸形; 6

(五)颅脑先天性畸形及发育障碍:先天性脑积水、第四脑室中侧孔先天性闭塞、脑裂、脑沟和

脑回发育畸形、胼胝体发育不全、蛛网膜囊肿、神经纤维瘤病、结节性硬化、脑萎缩。

(六)椎管病变的影像学表现(MRI为主):椎管与脊髓的解剖、检查方法、正常脊髓造影表现。正常CT及MRI表现及椎管及脊髓病变:椎管内肿瘤造影表现及鉴别诊断、椎间盘(髓核)脱

出、椎管狭窄症。脊髓外伤、脊髓空洞症。

第八章 面颈部(眼、耳、鼻、咽、喉)一

教学目的 面颈部包括眼和眼眶、鼻和鼻窦、咽部、喉部、耳部、口腔颌面部和颈部。主要讲解X线及CT检查,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基本认识眼、耳、鼻、咽、喉的正常X线、CT表现,掌握一些常见疾病影像诊断。二 教学要求(一)掌握眼及眶部解剖及正常影像学表现。(二)掌握眼及眶部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三)熟悉眼及眶部X线检查位置。(四)了解眼及眶部X线、CT及USG检查技术。(五)熟悉耳部正常X线及CT表现。(六)掌握中耳乳突疾病的X线及CT表现。(七)了解耳部X线检查位置及操作技术。(八)熟悉鼻、咽、喉部正常影像学表现。(九)掌握鼻、咽、喉部疾病的影学表现。(十)熟悉鼻、咽、喉部检查方法。

(十一)熟悉颈部解剖及病变

(十二)了解鼻、咽、喉体层摄影及造影检查技术。三 教学内容(一)眶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X线、CT、MRI、超声。(二)眼及眶部的局部解剖及正常影像学表现。

(三)眼及眶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炎性假瘤、眼部异物、视网膜母细胞瘤、眼眶和视神经管骨

折、甲状腺性眼球突出)(四)鼻和鼻窦的检查方法和正常表现。X线、CT、MRI。

(五)鼻和鼻窦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化脓性鼻窦炎、炎性肉芽肿、粘液囊肿、鼻及鼻窦息肉、鼻

和鼻窦恶性肿瘤)。(六)咽部的解剖复习。(七)咽部检查方法和正常表现。X线、CT、MRI。(八)咽部常见病的影像诊断(咽后及咽旁脓肿、鼻咽部纤维血管瘤、鼻咽癌)。

(九)喉部检查方法和正常表现。

(十)喉恶性肿瘤——喉癌的影像学诊断。

(十一)耳部的解剖

(十二)耳部影像学检查方法及正常X线表现。

(十三)耳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急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中耳乳突胆 脂瘤)。7

(十四)口腔颌面部:口腔颌面部的范围,影像学检查及正常表现。

(十五)口腔颌面部常见病影像学诊断:牙源性囊肿,齿釉细胞瘤,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腮

腺肿瘤。(十六)颈部解剖结构,影像学检查及正常表现

(十七)颈部疾病诊断:颈部神经鞘瘤,颈部淋巴结肿大,甲状腺肿瘤。III 教学组织与方法一

实施机构:由第一临床学院影像学教研室执行。

二 组织内容:教案讲义审核、集体教学备课、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手段应用。三 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核心内容以讲授为主,重点内容以介绍为主,一般内容以自学为主。讲课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交换式课堂教学方式。2.实验教学:实验分组(30-40人/实验室),教师示教教学片30分钟左右,然后由学生集体或独立阅片。3.辅导形式:辅导讲义、课堂答疑、网络查询等。四

考核办法:采用闭卷笔试,教学测量:理论考试占65%,实验考试占25%,平时成绩占10%。Ⅳ 教学时数分配表 讲课内容 教学手段 时数 实验内容 时数 类型 总论 CAI 8 X线、CT、MRI图像 8 综合型 呼吸系统 CAI 28 1.正常胸部X线及CT表现 28 综合型 2.呼吸系统基本病变表现 3.呼吸系统疾病诊断 正常心脏大血管及各房室增大循环系统 CAI 8 8 综合型 的X线表现,风心病,心包病变 1.正常及基本病变 骨关节系统 CAI 16 16 综合型 2.骨关节病变 1.食道、胃肠道的的正常X线消化系统(包括食CAI 20 20 综合型 及基本病变 道、胃肠道、肝、2.食道、胃肠道病变 胆、胰、脾)3.肝胆胰脾正常表现 4.肝胆胰脾病变 1.正常腹部平片、泌尿系造影、泌尿生殖系统 CAI 8 8 综合型 子宫输卵管造影像、CT、MRI 8

2.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 CAI 14 1.正常颅脑CT及MRI表现 14 综合型 2.颅脑疾病诊断 3.椎管内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1.眼正常及眶部疾病的表现。面颈部 CAI 14 14 综合型 2.鼻和鼻窦的正常和异常表现。3.咽部正常和异常表现。4.喉部正常和异常表现。5.耳部正常及异常表现。

合计

116 9

第三篇:影像诊断学总结

影像诊断学总结

第一章 绪论

1.医学影像学诊断技术: X线、超声、CT、MR、核素 2.X线特性和医学的关系

• 穿透作用:医用X线波长短,故穿透力强,可穿透各种密度不同的物质。• 荧光作用:X线能激发荧光物质产生肉眼可见荧光.这是X线透视的基础.• 感光作用,X线可使胶片上的 溴化银感光,银离子(Ag+)被还原成金属银(Ag)经显影处理,胶片呈黑色,经定影、水洗把未感光的溴化银冲掉显出一张X线照片,这是X线照片的基础.• 电离作用:X线穿透任何物质都使该物质产生电离,电离的程度与X线量成正比,这是放射计量学的基础.• 生物作用(效应):X线照射生物体,可使细胞产生损伤,甚至坏死,其程度与X线剂量大小有关,这是放射线治疗的基础 3.X线成像原理

天然对比成像:人体各组织有密度差异,这种差异称天然对比.a)

1、高密度:骨,钙化

b)

2、中等密度:肌肉,内脏,液体,软骨

c)

3、低密度:脂肪气体

人工对比

d)由于人体组织器官密度近似,为显示缺乏对比的组织器官,人为地引入密度更高的物质如碘,钡剂,或更低的物质如气体,形成人工密度差别.此法是造影的基础,导入的物质称造影剂(contrast medium)

*【分类】

(1)低密度造影剂: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等(2)高密度造影剂: 硫酸钡.消化道造影

水溶性有机碘:离子型如泛影葡(Urogrfin)非离子型:如碘(Iopamidol优维显)

无机碘:碘化油(Lipoidol)子宫输卵管造影 【方法】

(1)直接导入法

口服法:如消化道造影 ; 灌注法:如钡灌肠,支气管造影

(2)间接导入法(生理排泄法): 通过造影剂生理排泄,显示器官,如口服胆囊造影,静脉肾盂造影,静脉胆囊造影 4.X线图像特点

重叠图像 影像密度

a)普通X线图像是人体不同密度组织结构的综合投影,与影像密度概念不同的是胶片密度可用密度仪测量,在胶片上白色为高密度,黑色为低密度,灰色为中等密度,透视荧光屏上则与胶片相反.影像的放大与失真

b)由于X线束呈锥形,它能使物体放大投影周围产生一圈模糊的半影,从而影响照片的清晰度和失真度.焦--片距离越远,X线越趋于平行,半影越小,清晰度越高,反之则大,照片清晰度下降 5.X线防护原则

时间防护:尽量缩短曝光时间,根据情况减小照射野.距离防护:尽量远离X线源(X线管球)屏蔽防护:利用屏蔽、铅衣等使X线与工作人员隔离,从而起到减少或杜绝X线辐射的作用.6.CR与DR的优缺点(两者都是X线的发展)

CR优点

(1)灵敏度高.采集微弱信号不被噪声 掩盖(2)分辨力高.可观察细微结构(3)后处理功能:测量、放大、剪影等后 处理 CR缺点

(1)时间分辨率较差.不能满足动态显示(2)空间分辨率低于常规胶片(即:图象细微结构的分辨能力)(3)设备较昂贵:IP板属于易耗品 DR优点

1.曝光宽容度大 2.后处理功能 3.工作站出报告,无胶片,DIcom3接口,储存传送方便 4.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

DR缺点:设备成本高;专机专用 7.CT计算机断层扫描

*概念:CT是人体某个断面的组织密度分布图,以X线作为照射源,由探测器接受人体组织对X线的衰减值,经模/数转换输入计算机,再通过数/模转换显示在屏幕上。特点:图像清晰,密度分辨率高,干扰少。

成像原理、图像特点:断层图像 有厚度,产生部分容积效应;数字化图像;重建图像 进行各种后处理;灰度图像 反映器官和组织对X线的吸收程度 – 黑影 低吸收区 低密度区

– 白影 高吸收区,高密度区

• 密度分辨率高,对钙化和固执结构敏感 • 用CT值量化密度的高低 • 窗技术: 窗宽和窗位

8.*CT值:将单位体积的衰减系数(u值)换算成CT值,作为表达组织密度的同一单位。

水的CT值=0HU;空气的CT值=-1000HU;骨皮质CT值=+1000HU 9.MRI磁共振【成像特点】 • 数字化图像 • 重建图像

• 窗技术

• 灰度图像: 代表MRI信号强度

• 多参数成像 T1WI,T2WI,PdWI,DWI • 成像基础:是组织及病变间弛豫时间的差别 • 直接多方位成像

• 流空效应:不需造影剂就能血管成像 • 软组织分辨率高

• 功能成像 DWI(无方向性-急性脑梗塞)PWI(矢量,有方向性)MRS(波谱)• 特有的水成像技术,典型MRCP

【临床应用】:尿路成像;肝内外胆管;椎管成像 10.*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MR胰胆

管成像是一种利用水成像原理的无创性技术,在不需要对比剂的情况下可清晰显示含有液体的胆管和胰管的全貌。主要适应症包括胆道的结石、肿瘤和炎症,胰腺肿瘤和胆胰管变异或畸形。11.*超声:频率在2000Hz以上,高于人耳听觉高限的声波,诊断用超声频率在2.5-10MHz之间。12.B超检查:利用超声波反射成像,无创检查;超声多普勒可观察血流情况,适合心脏及较大血管;适合实性脏器检查;空气对其影响明显,不适合胸部、胃肠道

13.核医学:功能性检查;有创检查;常常用于心肌梗塞、甲状腺功能检查、骨显像、肾动态显像、肝胆显像等

14.影像的存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PACS)以高速计算机设备和海量存贮介质为基础,以高速传输网连接各种影像设备和终端,管理并提供、传输、显示原始的数字化图像和相关信息的系统

15.各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

中枢神经系统:外伤——CT;颅底损伤——MR;椎管、椎体骨折——X线平片检查;炎症及肿瘤性病变——MR(钙化、出血用CT辅助)

呼吸系统:普通——X线平片;纵隔病变、肺间质病变——CT;

循环系统:中等以上血管——CTA、MRA;中等以下较小血管、心脏冠脉筛查——CTA;局部血管病变、心脏病变——彩色多普勒超声

消化系统:消化道检查——X线造影;慢性胃肠道疾病或临床怀疑有肿瘤疾患——内窥镜检查(次选检查手段);腔外病变——CT增强检查(确定肿瘤分期);肝胆胰脾疾病——超声 ;肝胆胰肿瘤性病变明确临床诊断——CT、MRI; 胆道肿瘤——CT、MRCP 泌尿生殖系统:常规——超声;怀疑尿路阳性结石——腹平片;肾盂、输尿管、膀胱检查——X线造影 ;肾肿瘤——CT、MRI;子宫、附件、前列腺疾病——超声(首)、MRI(次)。骨骼肌肉系统:首选体格检查;骨骼疾病、骨肿瘤——X线平片;骨骼病变内液化、钙化、骨化、瘤骨、脂肪成份——CT;软骨、韧带、肌腱及骨髓——MRI 第二章 骨关节系统影像学诊断

(一)检查方法:常规X线检查、CT、MR、血管造影、关节造影  X线平片:常规摄正、侧位片,必要时摄斜位、切线位或其它位置。对任何骨骼部位的投照都要至少包括一个关节和周围软组织。 骨骼的基本病变:

1.固执疏松: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

【X线与CT表现】:骨密度减低;骨皮质变薄;骨小梁变细

2.骨质软化: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的有机成分正常,而钙盐减少。

【X线表现】骨密度减低,骨皮质变薄,骨小梁变细;骨软化变形。

3.骨质硬化:单位体积内骨量增多,是通过成骨细胞形成的骨或软骨内成骨

【X线和CT表现】骨密度增高;骨皮质增厚致密;骨小梁变粗、增多密集;骨骼 粗大、变形(与骨质软化相反)

4.骨质破坏:正常的骨组织被病理组织所替代而消失

【X线表现】:片状或斑片状密度减低影,骨皮质变薄,骨小梁稀疏;正常骨结构消失

5.关节退行性改变:多见于老年人,是生理性退化,以承重关节为主,例如脊柱、髋及膝关节 【X线表现】

 初期:关节软骨变性、坏死,被纤维组织代替—关节间隙狭窄。

 进展:累及关节面下骨质—关节面增生硬化,形成骨赘,关节囊肥厚,韧带骨化。6.关节强直:分为骨性强直和纤维性强直;骨性强直:关节两骨端由骨组织连接。纤维性强直:关节两骨端由纤维组织连接  骨与关节疾病

1.骨折:骨结构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 有明显外伤史。

 X线:骨折线,骨小梁、骨皮质中断

 *Colles’骨折(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断端向背侧,桡侧移位,常伴尺骨茎突骨折 2.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血源性感染  多见于儿童

 软组织肿胀,松质骨内的骨质破坏区,骨膜反应

3.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急性骨髓炎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在骨内遗留感染病变、死骨或脓肿(以增生、修复为主)

a)死骨:致密,骨结构不清楚,周围透亮带

b)骨质增生。c)骨膜增生。

****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X线表现区别:急性以软组字肿胀、骨质斑点状破坏和轻微的骨膜反应为特征;慢性则以骨质硬化、骨膜新骨增生显著、骨膜下大片死骨和骨包壳为其特征。4.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多系统的自身免疫病。

【临床特点】:多见于中年女性,常对称性、多关节受累。关节疼痛,关节僵硬、强直、变形。【X线表现】

1、软组织肿胀。2、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毛糙、凹陷。

3、骨质内小囊样破坏区。4、骨质疏松。5、关节畸形、骨性强直。5.退行性骨关节病:由于关节软骨变性而引起的慢性骨关节病。

【临床特点】:多见于中老年人,好发于髋、膝、脊柱和指间关节

【X线特点】:关节间隙不对称、变窄。关节面骨质增生,骨赘、骨桥。关节面下假囊肿。关节游离体。关节半脱位。

6.骨软骨瘤:多见于四肢长骨的干骺端,带蒂的骨性突起,背向关节生长,肿瘤的骨小梁与基底的骨骼相连

第三章 呼吸系统影像学诊断

(一)检查方法:

1.首选方法:胸片(摄片),正位和侧位(普通X线平片)。

胸片要检查:胸廓气管与支气管 ;肺;纵隔;胸膜;膈肌

2.透视(fluoroscopy):对胸部摄片起辅助作用。非常规,应用逐渐减少。

3.CT:进一步确定和诊断胸片上发现的病变;可对临床疑有胸部病变而胸片未能发现异常者进一步检查;用于血管病变、胸部先天异常的诊断;肺部肿瘤分期及随访、肺癌高危人群行低剂量筛查.4.MRI:用于纵隔病变、胸壁病变的诊断及肺部良恶性病变的鉴别。

5.超声:用于胸腔积液定量诊断、胸膜及胸壁、纵隔病变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和大血管病变的诊断

6.核素:用于肺栓塞及血管病变,包括血管显像;淋巴管显像;肺灌注显像

(二)正常影像

 肺野是x线胸片上两侧肺脏形成的透明区域,为了方便病变的定位,将每侧肺划分上、中、下野和内、中、外带。每侧肺由叶间胸膜分隔为多个叶,右肺由上、中、下三个肺叶组成,左肺由上、下两个肺叶组成。

 肺纹理:是由肺门向肺野外围放射状分布的树枝状阴影,是肺动脉、肺静脉分支和支气管的投影,主要由肺动脉的分支构成。

(三)肺部基本病变影像

1.渗出性病变(exudation):是由于肺泡腔内气体被液体及细胞成分所代替,见于肺内炎性改变.【X片及CT片】可见斑点或斑片状或磨玻璃样的高密度影像增殖性病变:见于肉芽肿、炎性假瘤及慢性炎症

2.增殖性病变:是由于多种细胞的增生及炎性细胞的浸润形成肉芽肿、炎性假瘤和慢性炎症,【平片或CT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结节或肿块。纤维化改变:见于结核、慢性炎症 3.纤维化:由增殖性病变发展而来,表现为条索、斑片、网状及肿块等 4.空洞:是由于病变内发生坏死、坏死组织经支气管排出后形成。

*肺结核、肺脓肿、肺癌空洞的CT鉴别诊断 病变空洞 空洞内源 空洞外缘 肺结核(纤维空洞)光滑 清楚

肺结核(干酪空洞)光滑或不规则 清楚 肺脓肿 一般较光滑 模糊不清

肺癌 凹凸不平,可有壁结节 外缘毛糙,有分叶

5.空腔:为肺内生理腔隙的异常扩张,见于肺囊肿及肺大泡。

****空洞与空腔的区别

6.肺气肿:是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的过度膨胀。

(四)支气管疾病:

1.*支气管扩张:分四型:柱状扩张、静脉曲张型扩张、囊状扩张及混合性扩张。

【CT片】可见支气管内径增宽,为环行或管状影像,可有管壁增厚,与伴行的血管形成“双轨征”或“印戒征 ”

2.气管及支气管异物:多见于儿童,胸片可显示不透X线的异物,X线可穿透的异物胸片不能显示,只能通过间接征象定位;而CT可发现密度较低的异物,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有助于异物的显示。

3.慢性支气管炎:为呼吸系统的常见病,胸片表现为肺纹理的增粗、走行紊乱;CT表现为支气管管壁增厚、血管束增粗及继发的肺气肿、肺大泡等改变。

(五)肺部疾病  肺部炎症

1.*大叶性肺炎(lobar pneumonia):指由肺炎球菌引起的炎症,可引起整个肺叶的实变。【X线平片】:早期局限性的磨玻璃状或淡片状模糊阴影→进展为片状密度增高的阴影 2.小叶性肺炎:即支气管肺炎,是主要发生在细支气管及肺小叶的急性化脓性炎症。【胸片】:肺纹理模糊、增粗,沿肺纹理有模糊的小结节及斑片状阴影。

 肺结核

分为5型:原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性肺结核,浸润性肺结核,纤维空洞性肺结核及结核性胸膜炎

浸润性肺结核:

常见的病理改变为肺内渗出性病变,特点:多种形态的病灶并存,如斑片状、结节状、斑点状、空洞及条索等,病变内可见硬结或钙化。 肺部肿瘤

肺部良性肿瘤少见,主要有平滑肌瘤、纤维瘤和脂肪瘤等。肺部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和转移性肿瘤,支气管肺癌是肺部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

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从发生部位分中央型、周围型及弥漫型肺癌。

*中央型肺癌:肺门肿块和肺不张。【CT增强扫描】→肿块呈不均匀强化,强化幅度比肺不张低。

*周围型肺癌: 早期→结节阴影,密度较低,边缘模糊,有分叶和胸膜凹陷征。

中、晚期→肺内肿块多在3cm以上,多数病变有分叶,边缘毛糙、模糊。肺癌空洞为厚壁空洞,空洞壁厚薄不均,内缘凹凸不平,有壁结节。弥漫性肺癌:

两肺多发病灶或肺段、肺叶的实变影像,呈结节或斑片状,结节大小一般为粟粒大小到1cm以上,其密度相似,以两肺中下部较多.(六)胸膜疾病

1、气胸:胸膜腔内进入气体,负压消失,肺脏萎陷。

【CT】肺脏外缘透亮无肺纹理区,内侧见受压肺脏边缘,呈线状影。

(七)纵膈肿瘤

前纵隔 好发胸腺瘤,心包囊肿 中纵隔 好发淋巴瘤

后纵隔 好发神经源性肿瘤 第四章 消化系统影像学诊断

(一)胃肠道检查方法:普通X线,造影检查(首选,主要检查手段),CT,MR,内窥镜检查,内镜检查

1.胃肠道造影剂

阳性造影剂 : 硫酸钡 ;碘剂 阴性造影剂 : 空气

2.食管两个生理狭窄:食管入口处;膈肌裂孔处

三个压迹:主动脉弓压迹,左主支气管压迹,左房压迹

3.胃的形态:与体型和张力有关。一般分为四种类型牛角型、钩型、无力型、瀑布型 4.胃肠道异常X线表现

【轮廓改变】

 龛影(niche)是由于胃肠道壁产生溃烂,达到一定深度,造影时被钡剂充填,切线位时形成突出于腔外的钡斑,称为龛影。是消化性溃疡的直接征象。正位投影充钡时表现为一个圆形的钡斑,充气时表现为一环形透亮区。

 憩室:由于钡剂经过胃肠道壁的薄弱区向外膨出形成囊袋状影,或由于管腔外邻近组织病变的粘莲、牵拉造成管壁全层向外突出的囊袋状影。其内及附近的粘膜皱襞的形态正常。 充盈缺损:是指充钡的胃肠道轮廓局部向腔内突出而未被钡剂充盈的影像。

5.胃肠道常见疾病:

 食管静脉曲张:由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

表现为粘膜增宽迂曲,呈蚯蚓状或串珠状充盈缺损,管壁边缘不规则钡剂通过稍受阻。 食道癌:是食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大多数为鳞状上皮癌,少数为腺癌。食道癌最常发生在胸中段,其次为胸下段。

【X线造影】

管腔内充盈缺损,呈乳头状,有分叶。粘膜破坏、消失、中断。

局限性管腔狭窄,与正常管腔界限清楚。不规则龛影呈长行扁平状  胃、十二指肠溃疡:

【胃溃疡X线表现】

 直接征象:代表溃疡本身的改变;龛影(niche)是钡剂充盈胃壁缺损处;龛影口部: 粘膜线 项圈征和狭颈征 ;粘膜纠集

 间接征象:痉挛性切迹 ;胃液分泌增加 ;蠕动增强或减弱

【十二指肠溃疡X线表现】

 直接征象:龛影 正面覌;球部变形: 呈三叶状 山字形

 间接征象:球部激惹征;幽门痉挛;胃液分泌增多

 胃癌:消化道最常见的肿瘤,以胃窦的胃小弯和贲门常见。早期胃癌定义: 肿瘤限于粘膜和粘膜下层,而不论其大小或有无转移早期胃癌。

【X线表现】

1、胃腔内充盈缺损,形态不规则,表面呈菜花样。

2、胃腔狭窄,胃壁僵硬,胃粘膜平坦或消失。病变侵犯全胃可以形成皮革胃。

3、腔内龛影,见于溃疡型胃癌,龛影位于腔内、形状不规则、周围饶以宽窄不等的透明带称为环堤,轮廓不规则,可见指压迹状充盈缺损。以上表现称为:“半月征”。

 结肠癌:结肠癌的发病率在消化道肿瘤中位于胃癌食道癌之后居第三位。70%分布在直肠、乙状结肠。好发于中老年男性。主要为腺癌

【X线钡灌肠表现】

1.肠腔内充盈缺损,轮廓不规则,粘膜皱襞破坏消失,肠壁僵硬平直,结肠袋消失。2.肠管狭窄,肿瘤沿肠壁环状侵润生长,引起肠壁增厚,肠腔狭窄,边缘不规则,易造成梗阻。

3.较大龛影,位于肠腔内,沿肠壁长轴生长。 肝囊肿:先天性病变

【CT征象】:为肝实质内圆形低密度区,边缘锐利,境界清楚,CT值为0-20Hu,无强化。

 肝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的肝良性肿瘤):

【CT表现】为肝实质内境界清楚的类圆形低密度肿块,典型为渐进性强化,首先从边缘结节状强化,逐渐向中心填充,最后均匀强化,中心可有无强化区,呈“早出晚归”特征。

 ***(今年重点)肝细胞癌:常由肝硬化进展而来;病理上分为巨块型(直径>5cm),结节型,弥漫型。

【CT表现】

肝实质内单发或多发,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肿块,可有假包膜。

增强呈“快进快出”的特点,即动脉期明显强化,CT值高于肝实质,静脉期强化程度减弱,密度低于肝实质。

门静脉,肝静脉及下腔静脉瘤栓形成及肝门淋巴结增大 可见肝硬化的表现

内部可有无强化的坏死区。

 胆囊结石:以胆色素结石常见

【平片表现】为右上腹部肝区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致密影。【CT表现】为胆囊内单发或多发,圆形或多边形,泥沙状致密影  急性胰腺癌:分为水肿性胰腺炎和坏死性胰腺炎。 水肿性胰腺炎

胰腺体积增大,轮廓模糊,周围见絮状渗出及肾前筋膜增厚。坏死性胰腺炎

 弥漫性体积增大(更凶险)

胰腺密度不均匀,内见囊状低密度区,增强后密度低于正常胰腺实质。胰腺周围脂肪间隙消失及炎性渗出 肾前筋膜增厚 胰腺假性囊肿  慢性胰腺癌

【CT表现】胰腺体积正常或缩小;胰管扩张;胰管结石和胰腺实质钙化 假性囊肿

 胰腺癌(胰腺最常见的肿瘤,去年考题)为少血供肿瘤。常发生在胰头,其次为胰腺体部。

【CT表现】

胰腺局部增大,肿块形成,平扫呈等密度或低密度,增强时密度增加不明显,而正常胰腺明显强化,使肿瘤边界显示较明显。胰管扩张 胰管受压阻塞引起

胆总管扩张 胆总管受侵,变窄,呈“双管征”。肿瘤侵犯周围血管 肿瘤侵犯周围脏器 肿瘤远处转移  急腹症:

 消化道穿孔:隔下游离气体影为典型表现  肠梗阻:多发气液平面呈阶梯状排列  急性阑尾炎 腹部脂肪线消失,局部肠淤张

第五章 循环系统影像学诊断 X线平片;B超;CT(包括CTA);MRI(包括MRA);放射性核素检查 心脏大小、形态的病变——彩色多普勒超声。心脏冠脉筛查——CTA,冠脉手术前,仍需造影。中等以上血管——CTA、MRA。

中等以下较小血管——CTA。

(二)X线、CT和MRI比较

1.普通的X线检查:不能直接显示心脏的房室瓣、乳头肌和房室间隔等心内结构,不能区分心肌和心包组织,但是可清楚显示心脏和大血管的边缘和轮廓。

2.螺旋CT:具有各种三维重建和虚拟内窥镜的功能,可以从多方位立体显示大血管的解剖形态和腔内情况。

3,MRI检查:可清楚的分辨肌肉、肌膜、脂肪等软组织;MRI具有任意方向直接成像的能力,获得各种平面、曲面的重建,以及各种三维显示,便于对心脏大血管解剖结构或病变进行立体追踪观察。

(三)心脏X线投射的体位

正位(后前立位)远达片 2米PA:直立,X线右后向前水平穿过人体胸腔,平静吸气位屏气投照;前胸壁贴近胶片-暗盒

侧位LP :患者侧位,左胸壁贴近胶片-暗盒

左前斜位LAO:患者向右旋转60度,左肩贴近胶片-暗盒(从片子左到右: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主动脉窗-左心房-左心室-下腔静脉;肋骨在片子右边)

右前斜位RAO:由直立位向左旋转45度,右肩贴近胶片-暗盒(从片子左到右:左心房-右心房;肺动脉及右心室漏斗部-右心室-左心室(交叉);肋骨在片子左边)

(四)心脏和房室增大的X线表现 1.心脏增大及其外形变化

【正常】心胸比例:<0.5 【心脏增大分型】

 普大型:房室均增大

 二尖瓣型:主动脉结小、肺动脉段突出及心尖上翘,呈“梨形”。 主动脉型:主动脉结增大、心腰凹陷、心尖下移,呈“靴形”。 移行型:混合。2.房室增大的X线变现

 左心室增大:PA(正位)位心尖向左下延伸,并向外侧突出变圆,心脏横径增加;LAO(左前斜位)位左心室向左下膨出,与胸椎重叠,心后间隙变窄。

【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病变、二尖瓣关闭不全、动脉导管未闭。

 右心室增大:PA位肺动脉段膨出,心脏呈二尖瓣型;RAO(右前斜位)右心室向上前膨出,心前间隙变窄或消失

【见于】肺心病、肺动脉狭窄、肺动脉高压、二尖瓣狭窄、房室间隔缺损、法洛四联征  左心房增大:PA位心右缘双边现象,心左缘四个弧,第三弧为左房的耳部,支气管分叉部角度增大。RAO位食管受压后移;LAO位左主支气管受压上移

【见于】二尖瓣狭窄、左心室衰竭、左房黏液瘤、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

 右心房增大:PA位右侧心缘延长并向右侧肺野突出。LAO位心前缘上部向前凸出

【见于】三尖瓣狭窄、右心室衰竭、房间隔缺损、肺静脉畸形

(五)循环系统疾病

1.冠心病:

【CTA表现】:管腔狭窄,管壁见低密度粥样硬化斑块或高密度钙化斑块。按狭窄程度分3级:轻度 小于50%;中度 50%-75%;重度 大于75% 2.主动脉瘤:主动脉局部病理性扩张(并非真的是瘤)。分为真性动脉瘤和假性动脉瘤。 真性动脉瘤: 有完整的动脉壁三层组织结构

 假性动脉瘤 动脉壁破裂后由血肿和周围包绕的结缔组织构成。

3.主动脉头层:为主动脉壁中膜血肿或出血。由于高血压导致血流灌入中膜形成血肿,并在动脉壁内扩展,延伸,形成双腔。

【CT】显示内膜及内膜上的钙化斑块内移;显示真假腔情况;假腔内血栓;动脉分支受累情况 第六章 泌尿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影像学诊断

(本章指出小题,以下为老师上课讲的重点)

(一)泌尿系统检查方法: X线腹平线(KUB)(泌尿系结石首选),尿路造影(排泄性尿路造影,逆行性尿路造影),超声,CT,血管造影,MRI

(二)泌尿系统疾病

 泌尿系结石:分类:阳性结石(结石含钙,X线密度较高)阴性结石

【临床表现】腰疼、血尿、肾绞痛、急腹症

【X线】阳性结石表现为泌尿系内致密影;阴性结石无异常表现

【CT片】 泌尿系内圆形或椭圆形高密度灶,CT值达200Hu以上,常伴梗阻上方积水,扩张。1.输尿管结石(Calculus of Ureter);常位于生理狭窄处(3个生理狭窄);肾盂输尿管结合部;小骨盆入口;膀胱入口 2.肾结石:多发于肾盂、肾盏内

 肾与输尿管结核:首先波及肾脏,后蔓延至输尿管和膀胱

【病理改变】:结构破坏,空洞形成;钙化;狭窄和积水;肾自截

【肾结核的CT】 肾脏增大或缩小,形态不规则;肾实质内不规则、边缘模糊的低密度灶呈多房性空腔改变 局部可见不规则钙化;肾盏、肾盂壁增厚、变形,肾盏积水,肾盂狭窄;增强后病灶区无明显强化;晚期全肾弥漫性钙化体积明显缩小形成肾自截。【输尿管结核CT】输尿管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上段输尿管积水

 单纯性肾囊肿(最常见的泌尿系疾病):多发生于肾皮质内,囊壁为一层扁平上皮,血供稀少,多无临床症状,囊肿巨大时压迫症状

【CT】:类圆形水样密度占位,密度均匀,无增强,边缘光整锐利。

 肾细胞癌:来源于肾小管上皮的透明细胞癌,中老年人好发;血供丰富,临床常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常有坏死,出血,囊变;易穿破包膜,邻近侵犯,瘤拴,转移

【CT】

肾实质内实性肿块,较大者可突出肾脏外;

病灶边界不清,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其内可见不规则低密度区; 肿瘤向外侵犯可致肾周脂肪密度增高或消失;

增强扫描早期肿瘤呈明显不均一强化,其后由于周围肾实质强化而致病灶区相对低密度; 肾静脉和下腔静脉瘤栓:血管腔增粗且不强化; 淋巴结转移:肾血管及腹主动脉周围单个或多个类圆形软组织密度结节 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癌(良性瘤)(angioleiomyolipoma)(名解)

肾脏常见良性肿瘤,又称错构瘤。含有血管、平滑肌、脂肪成分。诊断要点:检测到肿瘤内脂肪成分

【CT】可见肾实质内不均质性肿块,边界清楚,内部可见脂肪性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后,病灶区呈不均匀强化,脂肪低密度区无明显强化

 肾盂癌与输尿管癌:来源于尿路上皮,多为移行细胞癌;肾盂输尿管内乳头状突起,基部向肾内浸润;早期出现血尿,肾盂输尿管积水

【CT】肾盂内软组织结节;增强扫描轻度强化;延迟扫描充盈缺损;继发肾盂肾盏积水及肾脏、肾外侵犯

 膀胱癌:形态不规则,基底部较宽,表面凹凸不平呈菜花状

【CT】 乳头状癌

1,平扫见由膀胱壁突向腔内的单发或多发不规则形软组织密度灶,病灶基底较宽,局部膀胱壁层次不清;

2,增强后病灶呈不均匀性强化,肿块内常见不规则低密度无强化坏死区 3,延迟扫描示膀胱内不规则充盈缺损

(三)女性生殖系统影像学诊断

 首选——超声;子宫病变首选超声,次选MRI  X线平片:显示宫内金属节育环;子宫输卵管造影;盆腔动脉造影

 *(名解)子宫输卵管造影(hysterosalpingography):用一定的器械经子宫颈注入造影剂以显示子宫和输卵管内腔的方法。禁忌症:各种活动性生殖道炎症;严重的全身性疾病;月经期,妊娠期或刮宫术后子宫内膜未修复。适应症:不孕症;各种生殖道畸形;子宫不正常出血等  *(名解)IVP,即静脉肾盂造影(Intravenous pyelography):有机碘对比剂注入静脉后,经肾小球滤过、肾小管浓缩排入尿路,形成高密度影像。可了解尿路形态和双肾功能。是泌尿系统常用检查方法。

 *(名解)铸型结石:结石巨大,充满部分或全部肾盂、肾盏时称为铸型结石或鹿角石

第四篇:影像诊断学的名词解释

大叶性干酪性肺炎:为一个肺段或肺叶呈大片致密性实变,其内可见不规则的“虫蚀样”空洞,边缘模糊。

占位效应:一般指脑组织病理解剖改变的一种影像学表现,由颅内占位病变及周围水肿所致,表现局部脑沟、脑池、脑室受压变窄或闭塞,中线结构移向对侧。

脑萎缩:萎缩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组织本身发生器质性病变而产生萎缩的一类神经精神性疾病

脑积水:脑积水(hydrocephalus)是指颅内脑脊液容量增加。脑积水是因颅内疾病引起的脑脊液分泌过多或(和)循环、吸收障碍而致颅内脑脊液存量增加,脑室扩大的一种顽症 10%肿瘤(嗜铬细胞瘤):即约10%肿瘤位于肾上腺外,约10%肿瘤为多发,约10%肿瘤为恶性

基底节:包括豆状核,屏状核,尾状核,其中豆状核包括苍白球和壳,尾状核,丘脑和豆状核的带状白质结构为内囊,分为前肢,膝部和后肢。豆状核与屏状核的带状白质为外囊 戒指征:柱状型支气管扩张时,当支气管和CT层面呈垂直走行时可表现为管壁圆形透亮影,呈戒指征

轨道征:柱状型支气管扩张时,当支气管水平走行而与CT层面平行时可变现为扩张增厚的支气管壁呈平行排列的轨道状为轨道征

半月综合征:进行性胃癌龛影形状不规则,多呈半月形,外缘平直,内缘不整齐而有多个尖角;龛影位于胃轮廓之内;龛影周围绕以宽窄不等的透明带,称为环堤,其轮廓不规则而锐利,环堤上见结节状和指压迹状充盈缺损(指压痕),这些充盈缺损之间有裂隙状钡剂影(裂隙征)。以上表现统称为半月综合征

跳跃征:溃疡性肠结核时,患病肠管痉挛收缩,粘膜皱襞紊乱。钡剂到达病变区时,不能正常停留,而迅速被驱向远侧肠管。因此常见到末端回肠,盲肠,升结肠的一部分充盈不良,只有少量钡剂充盈呈细线状或完全没有钡剂充盈,称“跳跃征”

灯泡征:肝海绵状血管瘤中,T1WI表现为均匀的低信号,T2WI表现为均匀的高信号,并随着回波时间延长,信号强度增高,在肝实质低信号背景衬托下,肿瘤表现为边缘锐利的极高信号灶,似电灯泡

骨质破坏:是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取代而造成骨组织的消失,可以由病理组织本身或由它引起破骨细胞活动增强所致

医学影像学:是借助影像诊断设备是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成像,以了解人体解剖与生理功能状态及病理变化,对人体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门学科 咖啡豆征:见于不完全性绞窄性肠梗阻,如充气闭袢肠管呈“U”形,由于在形态上类似咖啡豆,称为咖啡豆征。

假肿瘤征:闭袢性肠梗阻,肠腔内充满液体,在腹平片上表现为软组织密度的肿块,称为假肿瘤征。

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成像是利用人体中的氢原子核(质子)在磁场中受到射频脉冲的激励而发生核磁共振现象,产生核磁共振信号,经过信号采集和计算机处理而获得重建断层图像的成像技术

像素(pixel):数字矩阵的每个数字经数字/模拟转化器,依次数值转为黑白不同灰度的方阵形单元,称之为像素

体素(voxel):假定将选定层面分成一定数目,体积相同的立方体,即基本单元,称之为体素

PACS:图像存储和传出系统,是保存和传出图像的设备与软件系统,是为实现图像数字化管理而用于放射科,医院或医院间的图像信息管理系统

肺野: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称为肺野 肺纹理:在充满气体的肺野,可见自肺门向外呈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称为肺纹理 肺尖区:第一肋圈外缘以外的部分,称为肺尖区

空气支气管征:当实变扩展至肺门附近,较大的含气支气管与实变的肺组织形成对比,在实变区中可见含气的支气管分支影,称支气管气象或空气支气管征

横“S”征:发生于右上支气管|的肺癌,肺门部的肿块和右肺上叶不张形成的水平裂拱开上抬连在一起形成的反“S”形的下缘,称为肺癌横“S”征

纵膈摆动:一侧主支气管内异物引起不完全阻塞时,两侧胸腔压力失去平衡,呼气时患侧胸腔内压力升高,纵膈向健位移位,呼气时纵膈恢复原位

骨膜三角(codman三角):骨膜增生的病变进展,已形成的骨膜新生骨可被破坏破坏区两侧的残留骨膜新生骨呈三角形,称为骨膜三角或codman三角

Colles骨折:Colles骨折又称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为桡骨远端2~3cm以内的横行或粉碎骨折,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断端向掌侧成角畸形,可伴尺骨茎突骨折

Kerley氏B线:间质性肺水肿出现间隔线(即Kerley氏线),以B线最常见,为肋膈角区长2~3cm,宽1~3mm的水平线 脑膜尾征:脑膜瘤多以广基地与硬脑膜相连,边界清楚,MRI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均匀强化,邻近脑膜增厚并强化似尾可见脑膜尾征

双房影:左心房增大时,增大的左心房主要向右膨隆,突出右心源形成双重边缘,即双房影 心胸比率:心影最大横径与胸腔最大横径之比,正常人心胸比率小于等于0.50 龛影:胃壁局限性溃疡形成的凹陷为钡剂充盈,故在切线位时呈局限性向轮廓外突出的钡剂,称龛影

CTA:CT血管造影,是静脉内注入对比剂后行血管造影CT扫描的图像重组技术,可立体的显示血管造影

肺门:肺根(蒂)在胸片上的综合投影,肺门影主要由肺动脉,肺叶动脉,肺段动脉,伴行支气管及肺静脉构成

法洛四联症:是最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基本畸形包括:肺动脉,肺动脉瓣或瓣下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室肥厚

骨质疏松:是指一定单元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骨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

骨质软化: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因此,骨的钙盐含量减少,骨发生软化

青枝骨折:在儿童骨骼内钙盐沉积少柔韧性较大,外力不易使骨折完全断裂,仅变现为局部骨皮质和骨小梁的扭曲,而不见骨折线或只引起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突,即青枝骨折(grenstick fracture)

骨气鼓:骨干结核初期改变为骨质疏松,继而在骨内形成囊性破坏,故又有鼓囊样结核和骨气鼓之称

充气缺损:是指钡剂涂布的轮廓有局限性向内凹陷的表现,它是因管壁局限性肿块突入腔内所致,常见于肿瘤,肉芽肿

项圈征:胃良性溃疡龛影口部的透明粘膜水肿带宽0.5~1cm,如一个项圈

假肿瘤征:闭袢性肠梗阻,肠腔内充满液体,在腹平片上表现为软组织密度的肿块,称为“假肿瘤征” 憩室:当消化道因管壁局限性薄弱而引起内腔压力增高形成龛袋状膨出,或管腔因外在粘连牵拉而形成局限性幕状突出,可有正常粘膜通入,称为憩室

流空效应:流动的液体,例如心血管内快速流动的血流,在成像过程中采集不到信号而呈无信号黑影,即流空效应

肺纹理:在充满气体的肺野,可见自肺门向外呈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主要由肺动脉、肺静脉组成。

肺实质:具有气体交换功能的含气间隙与结构,包括肺泡与肺泡壁。

间质:是支气管与支气管周围、肺泡间隔及脏层胸膜下的结缔组织形成的支架与间隙。中央(中心)型肺癌:肿瘤发生在肺段及段以上支气管,以鳞癌多见

外围型(周围型)肺癌:肿瘤发生于肺段以下支气管,(细支气管以上,)各种组织学类型均可见到,以腺癌为主。

充盈缺损:指钡剂涂布的轮廓有局限性向内凹陷的表现。它是因管壁局限性肿块突入腔内所致,常见于肿瘤。

狭颈征:胃溃疡侧位像,龛影口部明显狭小,使龛影犹如具有一个狭长的颈部。

皮革胃:浸润型胃癌时,癌瘤沿胃壁浸润生长,常侵犯胃壁各层,使胃壁增厚、僵硬、弹性消失、胃腔狭窄,累及胃的大部或全部,形如皮革袋。尖角征:是溃疡恶变征象

第三收缩波:是食管的自动收缩,为粘膜下肌间神经从兴奋所致。当发生第三收缩波时,在X线上可见充盈的食管呈锯齿状,或呈串珠状阴影。常见于老年人降主动脉显著迂曲压迫食管下段或食管贲门失迟缓症患者,是食管功能紊乱的常见表现,常与食管功能性憩室并存。(查)

骨膜反应(骨膜增生):因骨膜受刺激,骨膜水肿、增厚,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导致骨膜增生。

杯口征:又称毛刷征,骨质软化时,干骺端宽大呈杯口状并有毛刷样致密影,骨骺与干骺端距离增宽。

骨气鼓:骨结核初期改变为骨质疏松,继而在骨内形成囊性破坏,骨皮质变薄,骨干膨胀,故又有“骨囊样结核”和“骨气鼓”之称。死骨:骨组织局部代谢的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sequestrum)。

青枝骨折:在儿童,骨骼柔韧性较大,外力不易使骨质完全断裂而形成不完全性骨折,仅表现为局部骨皮质和骨小梁的扭曲,看不见骨折线或者引起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者隆突。Colles骨折:又称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为桡骨远端2——3cm以内的横行或粉碎性骨折,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断端向掌侧成角畸形,可伴尺骨茎突骨折。

疲劳骨折:又称应力性骨折或行军骨折,并非瞬间发生,而是在骨头达到疲劳点时才发生的,多发生于第二跖骨,运动员、长期行军新兵、舞蹈演员等多见。

肿瘤骨:是发生于骨骼或其附属组织(血管、神经、骨髓等)的肿瘤,是常见病。关节脱位:是关节骨端的脱离、错位。有完全性脱位和不完全性脱位两种。

介入放射学:以影响诊断学为基础,并在影像设备的导向下,利用经皮穿刺和导管技术等,对一些进行非手术治疗或者用以取得组织学,细菌学,生理和生化材料,已明确病变性质。骺离骨折:骨折发生于儿童长骨,由于骨骺尚未与干骺端结合,外力可经过骺板达干骺端而引起骨骺分离

Schmorl结节:髓核可经相邻上下椎体软骨板的薄弱区突入椎体松质骨肉,形成椎体上下缘黄豆大小的压迹

肺门角:右下静脉干和右下肺动脉相交形成的钝角

空腔:肺内生理腔隙的病理性扩大,肺大泡,含气肺囊肿及肺气囊等都属于

结核球:常见于继发性肺结核,为圆形椭圆形阴影,大小0.5~4cm不等,常见2~3cm,边缘清晰,轮廓光滑,偶有分叶,密度较高,内部常见斑点,层状或环状钙化

T1,T2:纵向弛豫T1,为纵向磁化失量从最小值恢复到平衡状态的63%的弛豫时间;横向弛豫T2,为横向磁化失量由最大值衰减至37%的所经历的时间 椎间盘:两个椎体之间,由纤维软骨板周围的纤维环组成

Codman三角:骨膜反应中,已形成的骨膜新生骨可被破坏,破坏区两侧的残留骨膜新生骨成三角形

空气半月征:肺曲菌病时在曲球菌与空洞壁之间有时可见新月形空隙

原发综合征:原发性肺结核中原发性,淋巴管炎,淋巴炎三者组成的哑铃状双极现象 法乐氏四联症:基本畸形包括肺动脉,肺动脉瓣或瓣下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室肥厚

间隔B线:小叶间隔中积液,小叶间隔增宽,形成B线为长约2~3cm,宽约1~2mm的水平横线,最多见于肋隔角区

MRI磁共振成像:利用人体中的氢原子核在磁场中受到射频脉冲激励而发生核磁共振现象,产生磁共振信号,经过信号采集和计算机处理而获得重建断层像的成像技术 干骺端:小儿长骨骨干两端向骨骺移行的较粗大部分 肋隔角:横隔外侧逐渐向下倾斜,与胸壁间形成的锐角 间质性肺水肿:出现各种间隔线即kcrley线,B线最常见 梗阻性脑积水:梗阻近侧脑室扩大,脑池无增宽。

波浪隔:因膈肌附着于不同的肋骨前端,在深吸气时受肋骨的牵引所致,在深呼吸的状态下,横隔成波浪状

PACA: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由图像信息的获取,传输与存档和处理等部分组成

肺上钩癌(pancoast瘤):发生在肺尖部的周围型肺癌,并与脏层胸膜相连,可引起肋骨或脊柱的破坏,又称肺尖癌 可压迫颈部交感神经引起Horner’综合征:同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和眼球下陷

肺泡性肺水肿:亦称实质性肺水肿,表现为两肺广泛分布的边缘模糊的斑片状阴影,重者两肺大片阴影聚集在肺门区形成蝶翼状阴影,短期内变化较大是肺泡内肺水肿的重要特征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腔狭窄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变,他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同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腔隙性脑梗阻:好发于基底节,丘脑,小脑及脑干的约10~15mm大小低密度缺血灶,CT表现脑深部的片状密度减低影,无占位效应,为深部脑髓只质小动脉闭塞导致

骺板:当骺与干骺端不断骨化,二者之间的软骨逐渐变薄而呈板状,X片上呈横行半透明线,居骺与干骺端之间,称之为骺线

骨龄:在骨的发育过程中,骨的原始及继发骨化中心出现的时间及骺与干骺端骨性结合的时间及其形态变化都有规律,这种规律用时间来表示就是骨龄

空洞:为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后经引流支气管排除后形成的,多见于结核,肺癌 肺淤血:肺静脉高压时,上静脉扩张和小静脉,下静脉正常或缩窄;肺血管纹理普遍增多,增粗,且边缘模糊;肺门增大且边缘模糊;肺野透明度降低

肺门截断现象(残根样改变):肺动脉高压时,表现为肺动脉段突出,肺门肺动脉大分支扩张而外周分支变细,与肺动脉大分支间有一突然分界

穿透性溃疡:龛影深而大,深度和大小均超过1cm,龛影周围常有范围较大的水肿带 Budd-Chiari综合征:是由于肝段下腔静脉或肝静脉狭窄或阻塞所致肝静脉回流障碍 CT值:CT图像不仅以不同灰度显示其密度的高低,还可以用组织对X线的吸收系数说明其密度高低的程度,实际工作中,不用吸收系数,而换算成CT值,用CT值说明密度,单位为HU,水的CT值为OHU 恻隐窝:呈漏斗状,其前方是椎体后外面,后方为关节突,侧方为椎弓根内壁,其前后径不小于3mm,恻隐窝是椎间孔的入口,内有穿出的神经根

包裹性积液:为胸膜炎时,脏壁层胸膜发生粘连使积液局限于胸膜腔的某一部位,多见于胸下部侧后胸壁,切线位片上表现为自胸壁向肺野突出的半圆形或扁丘状阴影,其上下缘与胸壁的夹角呈钝角,密度均匀,边缘清楚,常见于结核

盔甲心:结核性心包炎较常见,积液量多较大,常引起广泛性粘连导致缩窄性,增厚的心包可呈盔甲样包裹心脏,常伴有钙化,称盔甲心

肺门舞蹈:肺充血性疾病时,如房室间隔缺损,由于肺动脉血流增多,形成肺动脉段隆起和两侧肺门阴影增大,系动脉扩张,透视下见搏动增强,血管边缘清楚 激怒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时,表现为钡剂到达球部后不易停留,迅速排出

革袋状胃:浸润型胃癌(硬癌),癌瘤沿胃壁浸润生长,长侵犯胃壁各层,使胃壁增厚,僵硬,弹性消失,粘膜表面平坦粗糙,与正常区分界不清,病变可侵及胃的全部

肝脓肿的环征:肝脓肿对比增强检查,脓肿壁呈环形明显强化,脓腔无强化,而周围水肿带发生延迟强化,低密度的脓腔和环形强化的脓肿壁以及周围早期无强化的低密度水肿带构成环征

第五篇:诊断学教学大纲-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

诊断学教学大纲

(供口腔、法医、预防、医检、妇幼、医技、营养等)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内科教研室

二O一五年九月

目录

前言……………………………………………………………………………………………… 绪论……………………………………………………………………………………………… 常见症状…………………………………………………………………………………………

一、发热………………………………………………………………………………………

二、疼痛………………………………………………………………………………………

三、呼吸困难………………………………………………………………………………

四、咳嗽、咳痰、咯血……………………………………………………………………

五、水肿、心悸、紫绀……………………………………………………

六、腹泻、腹痛……………………………………………………………………………

七、消化道出血………………………………………………………………………………

八、黄疽……………………………………………………………………………………… 问诊、书写病历……………………………………………………………………………… 检体诊断…………………………………………………………………………………………

一、基本检查方法及一般状态检查………………………………………………………

二、头、颈部检查…………………………………………………………………………

三、胸廓、肺部检查………………………………………………………………………

四、心、血管的检查……………………………………………………………………

五、腹部检查………………………………………………………………………………

六、生殖器、肛门、直肠、脊柱与四肢检查……………………………………………

七、神经系统检查…………………………………………………………………………

八、病历编写及诊断方法概述…………………………………………………………… 器械检查…………………………………………………………………………………………

一、心电图检查…………………………………………………………………………

二、超声波检查……………………………………………………………………………

三、实验诊断学(检验系)、血常规检查(讲、习)…………………………………

前言

一、诊断学是一门桥梁课,但它的内容以及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位置都更偏向为一门临床课,重点内容包括:问诊、检体诊断、实验诊断、心电图诊断、超声诊断。其它部分,未列入教学大纲中的内容,供学生自学参考。

二、诊断学总教学时数为90学时,其中检体诊断60学时,心电图检查15学时,超声波检查6学时。实验诊断5-6学时,其中课堂讲授36学时,临床见习45学时,电教9学时。

三、在诊断学教学过程中,转换角色,互相实践,应尽可能地多运用电子模具及接触临床,参加实践,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要注意引导学生努力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阶段的教学中,通过专业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各临床课程打下基础。

四、学习诊断学的要求:

1、学会问诊了解常见症状的发生机理和临床意义。

2、掌握检体诊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以及典型体征的发生机理与临床意义。

3、熟悉实验诊断讲授内容的基本理论,临床意义和应用指征,并了解血液、尿液、粪便三项常用临床检验操作方法。

4、熟悉心电图各波形产生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正常心电图的各波形及各波的测量方法,并了解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及其某些常见典型的异常心电图表现。

5、熟悉超声波检查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范围。

6、初步学会对各方面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逐步使学生具有独立编写完整的住院病历和提出初步诊断的能力。

《教学要求》阐述诊断学是应用问诊、体格检查、化验室检查及器械检查等方法,进行调查研究,达到正确认识健康与疾病的一门课程。学习本课程,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为指导,发扬“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教学内容》

一、学习诊断学的指导思想。

二、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三、祖国医学对诊断学的贡献。

四、诊断学的基本内容:常见症状、问诊、体格检查,化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超声检查,病历编写与诊断思维方法,并概要介绍诊断方法的新进展。

五、学习诊断学的方法和要求。《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常 见 症 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症状学是机体在病理生理学或病理解剖学改变的基础上,病人主观感受到的异常感觉。重点了解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启示学生了解症状分析对诊断疾病的重要作用。要求学生认识常见症状,并掌握其出现的原因,发生机理及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发热、疼痛、呼吸困难、咳嗽与咯血、心悸、紫绀、水肿、腹泻、腹痛消化道出血,黄疸。

一、发热(自学)

(一)发热的原因:

1、感染性发热;

2、非感染性发热。

(二)发热的起病方式(急缓),过程和临床常见的几种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不规则热)。

二、疼痛(自学)

(一)在分析疼痛时应注意:

1、疼痛的位置与传播;

2、疼痛的特点与程度;

3、疼痛延续时间、频度或间期;

4、诱发、加重或减轻的原因;

5、伴随症状与体征。

(二)临床常见几种疼痛的特点:

1、头痛

2、胸痛

3、腹痛

4、腰痛

5、关节肌肉痛

重点了解疼痛的病因、发生机理及特点。

三、呼吸困难

重点了解呼吸困难的病因、机理与临床意义及表现:

·1·

(一)肺源性(呼气性、吸气性及混合性);

(二)心源性(左心或右心功能不全);

(三)其他原因(如中毒性、神经精神性等)。

四、咳嗽、咳痰、咯血

(一)咳嗽的性质、时间及伴随症状;

(二)咳嗽与咳痰的原因及临床表现;

(三)咯血的原因及临床表现;

五、紫绀:

(一)定义;

(二)中心性紫绀和周围性紫绀的特点和病因。

六、水肿

(一)病因、分类及特点;

(二)心源性水肿与肾病性水肿的鉴别要点。

七、心悸:常见的病因和发生机理。

八、腹泻

(一)腹泻的概念及发生机理;

(二)急性与慢性腹泻的常见原因及特点。

九、消化道出血

(一)呕血:

1、呕血常见的病因;

2、呕血与咯血的鉴别;

3、消化性溃疡出血与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鉴别。

(二)便血:便血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1、鲜血便;

2、柏油样便。

十、黄疸

溶血性、阻塞性、肝细胞性黄疸的鉴别。《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呼吸困难、心悸、紫绀、水肿、[咯血,腹痛、黄疸、消化道出血,自学]。

结合临床实习及典型病例示教,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对常见症状进行观察、·2· 讨论和分析。教材中的其他症状,供实习中结合临床自学与参考。

《教学目的与要求》

问诊是采集病史,了解病情发生发展的重要方法,是诊断疾病的第一步,因此讲授时,要求学生充分认识问诊的重要性,并掌握问诊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

一、问诊的重要意义

二、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问诊的内容:

(一)一般项目

(二)主诉

(三)现病史

(四)既往史、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及生育史、家庭史。

(五)各系统的问诊要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消化系统、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及代谢障碍性疾病。

《教学时数》,习3学时。

《教学方法》教师在见习课堂中讲授:问诊内容、方法、病历书写格式及方法,并将举例说明如何问诊,写病历。

基本检查方法及一般状态检查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望诊、触诊、叩诊、听诊的基本方法。

二、熟悉一般状态检查内容。正常及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教学内容》

一、望诊、触诊、叩诊的检查方法。

·3·

二、性别、年龄及疾病的关系。

三、体温(测量体温的方法,正常范围及变异,以及引起差错的原因)、呼吸(见肺部检查)、脉搏及血压(见血管检查),并综合分析上述四项内容的临床意义。

四、发育及营养的判断方法,常见的意识障碍,精神状态,不同疾病的特殊面容及表情、姿势、体位(自动体位、被动体位、强迫体位)与疾病的关系。

五、皮肤的弹性、颜色、皮疹、出血点、瘀瘢、蜘蛛痣、水肿等的辨认以及临床意义。

六、淋巴结的检查方法、分布及其变化的临床意义。

七、头颈部检查。《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悉头部、颈部的检查顺序与方法,并了解正常状态和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教学内容》

一、头颅外部一般检查

二、眼、耳、鼻检查

三、口腔检查:唇、口腔粘膜、牙及牙龈、扁桃体、咽和腭、舌等的检查及临床意义。

四、颈部检查:颈部活动情况及外形检查,甲状腺及气管位置检查,颈静脉怒张及静脉或动脉搏动的临床意义。

《教学时数》6学时,(示教1,实习5)。《教学方法》

一、通过示教进行讲授,然后学生相互检查,反复练习检查顺序、方法及认识正常状态。

二、通过临床实习,检查病人,识别异常体征,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胸廓、肺部检查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望诊、触诊、叩诊、听诊四种基本方法在胸廓及肺部检查中的应用,通过相互检查,能获得较为准确的检查结果。

二、通过临床实习,熟悉肺部异常体征,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教学内容》

一、胸部常用的骨骼标志、划线及分区的意义。

·4·

二、胸廓:正常及病态胸廓。

三、肺部检查。

(一)望诊:肺叶在体表的投影,呼吸的类型,节律、深度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二)触诊:语颤的检查方法,产生机理,正常胸部语颤的特点。

(三)叩诊:叩诊的方法及其注意事项,间接与直接叩诊法,重叩诊与轻叩诊法。叩诊音的种类:清音、过清音、鼓音、浊音及实音。肺界叩诊法及临床意义。

(四)听诊:

1、正常肺部呼吸音的种类(肺泡性呼吸音、支气管性呼吸音、支气管肺泡性呼吸音)、特点及分布。

2、病理性呼吸音及临床意义,肺泡性呼吸音的增强、减弱或消失。支气管性呼吸音,支气管肺泡性呼吸音。

3、啰音:啰音的发生机理、分类、特点和临床意义。湿性啰音(水泡音):大、中、小水泡音,捻发音。干性啰音:哨笛音、鼾音。

4、胸膜摩擦音的发生机理、特点及临床意义。

5、语音传导:语音传导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五)呼吸系统常见病的主要体征:大叶性肺炎,肺气肿,胸腔积液等。《教学时数》12学时(课堂讲授

4、实习6,电教2)《教学方法》

一、教师指导学生相互检查,掌握检查的顺序和方法以及正常肺部体征。

二、在临床实习中示教典型体征,使学生熟悉肺部各种异常体征。配合电子模拟人实习。

三、通过实习达到独立写出呼吸系统疾病问诊及肺部检查记录。

心血管的检查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能比较准确地叩出心界。

二、掌握第一与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鉴别要点,并了解其增强、减弱的临床意义。

·5·

三、熟悉心脏杂音的产生机理及临床意义,正确掌握其听诊要点,并能辨别收缩期及舒张期杂音。

四、熟悉常见心律失常的特点(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过早搏动及心房颤动)。

五、正确测量血压,并了解其改变的临床意义。

六、熟悉脉搏检查方法及血管体征。《教学内容》

一、心脏:

(一)望诊

1、心前区外形

2、心尖搏动:正常心尖搏动的位置、强度、范围及其改变的临床意义。

3、心前区及其他部位搏动的临床意义。

(二)触诊

1、心尖搏动的位置、强度、范围、节律及其改变的临床意义。

2、心前区震颤的原因、部位、时间(收缩期、舒张期及连续性)及其临床意义。

(三)叩诊

1、心脏叩诊方法。

2、正常心脏浊音界及心脏浊音界改变的原因、特点及临床意义。

3、心界各部的组成及胸部、腹部疾病对心浊音界的影响。

(四)听诊

1、各瓣膜听诊区的部位。

2、正常心音及其产生机理,第一、第二心音的鉴别方法。

3、心率与心律。

4、心音的变化。

(1)第一心音的强度、性质、改变的原因及临床意义。

(2)主动脉瓣区及肺动脉瓣区第二音增强、减弱或分裂的原因及临床意义。

5、心脏杂音

(1)心脏杂音的产生机理。(2)分析杂音的注意点:

部位、性质、杂音的时期(收缩期、舒张期及连续性)、强度(收缩期杂音的分级)及传导方向。

6、心包摩擦音的产生原因、特点、临床意义及其与胸膜摩擦音的区别。

·6·

二、血管:

(一)动脉搏动、脉率及脉律。

(二)脉搏的强弱、大小、血管紧张度与动脉壁的情况。

(三)水冲脉及奇脉。

(四)毛细血管搏动征。

(五)血管杂音及射枪音。

(六)动脉血压的测量方法及临床意义。

三、循环系统常见病变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心功能不全、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等。《教学时数》12学时(课堂讲授4,实习6,电教2)。《教学方法》

一、课堂讲授后,学生互相检查,反复练习心脏及血管的检查方法。

二、通过临床实习,由教师指导进行心脏检查,听心音及心脏杂音,以电子模拟人实习为主。

三、通过临床实习并结合电教(如心音及心脏杂音的录音)逐步深入掌握心脏及血管常见的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四、实习后,写出心血管检查的记录(包括病史及体征)。

腹 部 检 查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腹部检查方法(重点为肝、脾触诊),了解体表划线、分区与腹腔内脏的对应关系。

二、熟悉腹部常见体征及临床意义。《教学内容》

一、腹部的体表标志及分区。

二、腹部检查

(一)望诊:

1、腹部外形;

2、呼吸运动;

3、腹壁静脉曲张;

·7·

4、蠕动波;

5、皮肤及其他

(二)触诊:

1、触诊方法;

2、触诊内容:腹壁紧张度,腹部压痛、反跳痛、包块及肝、胆、脾、肾的触诊。

(三)叩诊:

1、肝啤叩诊及肾区叩击痛;

2、移动性浊音及波动感。

(四)听诊:

1、肠鸣音;

2、振水音;

3、血管杂音。

三、腹部常见病的主要症状及体征:消化性溃疡、肝硬化腹水、腹膜炎。《教学时数》11学时(课堂讲授

3、示教

1、实习5,电教2)《教学方法》

一、课堂讲授后,教师示教检查方法,然后在教师指导下相互检查,练习检查手法。

二、通过临床实习,观察腹部异常体征的表现,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指导学生亲手检查。配合电子模拟人实习。

生殖器、肛门、直肠、脊柱与四肢检查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肛门、直肠检查的重要性,熟悉脊柱,四肢的检查方法及病理改变的临床意义。《教学内容》

一、生殖器、肛门和直肠检查,以讲为主。

二、脊柱:正常曲度、畸形、压痛和叩击痛、运动功能障碍。三、四肢:肢体的位置与形态异常、运动障碍、关节病变、下肢静脉曲张。《教学时数》与腹部检查同时进行。

·8· 《教学方法》由教师示教脊柱、四肢的检查方法,学生相互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神经系统检查的内容及方法,(感觉、运动及植物神经功能的检查)。

二、颅神经:十二对颅神经,重点掌握面神经和舌下神经的中枢性损害和周围性损害的特点。

三、掌握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教学内容》

一、简要讲授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植物神经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检查方法由学生自学参考。

二、简要讲授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及病理反射的临床意义。

(一)浅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

(二)深反射:二头肌反射、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

(三)病理反射: 1.锥体束征。

(1)跖反射(babinski征)及与其临床意义相同的奥本海姆(Oppenheim)征、戈尔登(Gordon)征、、查多克(Chaddock)征。

(2)霍夫曼(Hoffmann)征(3)阵挛:髌阵挛及踝阵挛。

2、脑膜刺激征:(1)颈项强直

(2)克尼格(Kernig)征。(3)布鲁辛斯基(Brudzinski)征

3、拉塞格(Lasegue)征。

《教学时数》4学时(示教

1、实习2,电教1)《教学方法》

一、简要介绍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植物神经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

二、介绍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及病理反射阳性时的临床意义。

·9·

三、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相互练习检查方法。

四、示教病理反射、指导学生检查,结合临床分析阳性时的临床意义。

五、通过电教,了解异常神经系统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病历编写及诊断方法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使学生了解,病历具有临床诊治疾病、教学、科研、法律依据等方面的重要意义。要求学生必须以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编写病历,能独立写出格式正确、文字通顺,字体清楚,符合实际的病历。

二、结合临床实践,培养学生对诊断的综合分析能力,使学生熟悉症状、体征的现象与本质、共性与个性、局部与整体、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形态与功能的关系。了解诊断步骤,逐步掌握诊断过程的思维方法。

《教学内容》

一、诊断步骤和思维方法。

(一)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二)作出初步诊断。

二、病历编写。

(一)病历的重要性。

(二)病历编写中注意的事项。

(三)住院病历的格式及项目。《教学时数》9学时(示教3,实习6)

《教学内容》在临床实习中,认真采集病史,进行细致的体格检查,按正规格式编写出2-3份完整的病历。教师修改后讨论,指出病历编写中存在的问题,为临床各科实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全身体格检查录像。

心电图检查

·10·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熟悉正常心电图各波的图形、正常值。

二、熟悉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范围及临床意义。

三、熟悉几种常见异常心电图的特征。《教学内容》

一、简述心电图产生的原理及常用导联。

二、心电图的各个波段、波形的测量法及其正常值。

三、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四、扼要介绍几种常见异常心电图的特征。

(一)左/右心房、心室肥大。

(二)期前收缩(房性、室性)。

(三)心房扑动、心房颤动。

(四)房室传导阻滞(一度/二度I型/二度II型/高度/三度)。

(五)WPW预激综合症。

(六)左/右束支传导阻滞。

(七)心肌梗死。(重点学习心肌梗死部位及时相的判断方法)《教学时数》15学时,(课堂讲授6,实习9。)《教学方法》

一、利用教具讲授心电图的产生、描记方法及导联等。

二、采取边讲解、边看心电图、边讨论和解答问题的方式进心电图的测量及几种异常心电图的教学。

三、学生独立阅读及测量正常或大致正常心电图,并写出报告,交教师批阅。

超 声 波 检 查

《教学要求》

一、了解超声诊断的原理,B型、M型检查方法及其临床应用的范围和价值。

二、了解肝占位性病变、胆囊和肾脏常见疾患以及妊娠的典型图象。

三、了解心脏内部结构的声象图、瓣膜病、心包积液、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典型图象。

·11· 《教学内容》

一、超声诊断的物理基础,基本诊断原理,A、B、M、D各型超声检查的特点。

二、超声波的临床应用。

(一)肝胆疾患

(二)肾脏疾患

(三)妊娠声象图

(四)正常心脏声象图

(五)瓣膜病、心包疾患、心脏肿瘤、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教学时数》4学时(课堂讲授4学时)《教学方法》

一、讲解超声诊断的基本原理,A、B、M、D各型超声检查法的特点。

二、讲解各系统常见疾病超声的图象特点及其诊断价值。

三、课堂讲解时充分利用幻灯片和典型病例进行讲解,辅以典型病例录象示教。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 :

实验诊断的定义,诊断性实验的选择与评价,以临床思维方式应用实验诊断项目。

熟悉

: 实验诊断学的定义及工作范围。了解 实验诊断学发展现状及未来。[教学内容] 实验诊断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应用范围

实验诊断学的现状及进展

实验诊断的临床应用与评价

[自学内容] 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教学时数] 讲课2学时

[教学方法] 应用多媒体进行理论讲解。

·12· “血常规检查” [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悉: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及临床意义;自动血细胞分析的检测参数及正常范围。

了解: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的测定方法

[教学内容]

红细胞常规检查: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比积及有关参数;红细胞分布宽度;网织红细胞。

白细胞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血小板常规检查:血小板数量及相关指标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全血细胞分析:自动血细胞分析的方法;常见检测参数、细胞直方图、细胞分布图及异常信息指示;全血细胞检测的分析及临床应用。[实验内容]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

[教学时数] 实验3学时

[教学方法] 1. 教师先讲解教学内容中的项目。2.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互检练习。

·13·

下载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分子诊断学教学大纲

    《分子诊断学》理论教学大纲(本科) 编写单位:临床生物化学教研室 参考教材:《分子诊断学》,尹一兵主编, 高等教育出《分子诊断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版社,第1版,2007年 05290040......

    (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

    (......

    《超声诊断学》课程简介(影像)

    《超声诊断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超声诊断学》 英方名称:《Ultrasonic Diagnostics》 开课单位:影像系超声诊断学教研室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 学 时:100学时,其中理论:72学时,实验......

    吉林大学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

    白院08级临床八班荣誉出品 实验诊断教学大纲(2个版本) 总 论 了解实验诊断学概念、任务; 熟悉影响检查的生理因素及干扰结果的原因、参考值、异常值、误差的概念; 掌握实验诊断......

    胸部影像诊断学 总结 个人增补

    空间分辨率:保证组织一定密度差别的前提下,待分辨组织立体集合的能力, X 线优于CT。 密度分辨率:分辨两种组织间密度差异的能力。 透视 (fluoroscopy) 优点:快捷,可转动病人,改变体......

    影像学教学大纲修订稿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临床医学 课程名称:医学影像学 英文名称:Medical Imaging I 课程类型:专业课 总学时:72 讲课学时:42见习学时:30 学分:5 适用对象: 临床、麻醉、预防、口......

    《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1[推荐]

    《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 前言 一、临床血液学一般检验 【目的要求】 1.掌握:外周血细胞计数的方法和临床意义;Hb、Ret、Hct、RDW、红细胞三个平均指数、血沉、测定的方法和临床......

    分子影像学教学大纲(精)

    分子影像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分子影像学 【课程类型】专业课 【授课对象】医学影像学专业 【课程代码】71102117 【学时学分】理论24学时,实验4学时,1.5学分 一、课程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