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新课标

时间:2019-05-15 04:28: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新课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新课标》。

第一篇: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新课标

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新课标

焦桥中学

韩月

今年有幸参加了暑假新课标培训,在那几天的集中培训,分组研讨等活动中,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和体会,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是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培养新世纪人才的目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时代的召唤,是传统教育观的补充和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在语文教学中要实现创新教育,就要积极渗透创新理念,重视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精神,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们该做的是真正领会新课标的精髓,将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让自己在新一轮的语文教学改革中迈出自己最坚实的脚步。所以,我今天想谈一谈如何在中学语文课堂中落实新课标这一话题。我的思考还很肤浅,不当之处,请各位指正。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

一、从改变教学方式入手,增强自主性

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课改的重要任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自己充分参与了学习,才会学得扎实,学得有效。以前,教师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权威,是教学活动的主角。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使学生的个性难以发挥出来。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一开始我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游览”西沙群岛,充分畅谈“游览”的感受。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多背,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它,最后让学生当导游为大家介绍这一部分的内容。学生喜欢的内容不一样,谈的感受也各不一样。就是喜欢同一内容的同学,也谈出了属于自己的,与众不同的见解。各种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上相互碰撞,整节课的语文学习异彩纷呈。

二、从朗读入手,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

传统的语文教学,学生课堂朗读少,老师分析讲解多。其实在老师讲解之前,学生是否读熟课文,是否解决字词,对课文内容有多少理解,教师却考虑甚少。因此,要在语文课堂中落实新课标,就要注重学生的自我朗读体验。可指导学生采用“四步读书法”,即读准(要动手查字典)、读畅(要反复读,达到熟练)、读情(要分析内容,把握感情基调)、读境(要发挥想象,仔细品味,进入情境)。如此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浅入深地把握课文,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参与,强调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实现了自我与作者的心灵交流,这样读出来的声音才不会空洞无物,矫揉造作。特别是读情、读境这两个层次,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可以尽情发挥想象,用“外在的眼”去看作者描绘的世界,用“内在的耳”去倾听作者的心声„„在这个无形无声的世界里,每个人的看法都是独特的,有鲜活生命力的,因为这不是别人强加给自己的,而是植根于自己内心深处的。此时的朗读便不再是“见字出声”,而是“内明于心,外达于人”了,这无疑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三、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综合性学习作为和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项等重的一个项目,第一次被写入新课标中。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大力提倡。”基于这一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我很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把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它学科的有机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作为综合性学习的整体目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如精美的民间工艺、古老的民族艺术、独特的风俗习惯等。我又结合荆州的实际,再一次为学生拓宽了活动内容,可以去了解荆州的历史,荆州的文化、荆州的古建筑等„„活动前我做了指导,分了组;活动中期,我随时了解情况,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最后进行了本次综合性学习成果展示。展示的学习的成果让我惊叹,有的整理成了文字,有的绘成了图画,有的制成了表格,还有的办成了手抄报„„通过本次学习,他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得更深更广了。在这整个过程中,我倡导学生发挥自主精神,在自行设计、自行组织、自行探究的前提下,发挥集体合作精神,共同完成本次综合性学习。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

另外,语文课堂教学还可以从改变教学内容的顺序入手,引导学生拓宽学习的思路和视野,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使课堂活起来,体现新课程提倡的“新、活、宽”的特点,从而发挥“童心、童趣”的课程资源,落实新课标。

第二篇:谈新课标下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谈新课标下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深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更为广泛,学习内容和方式变的多元化。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更主动获取知识成为现实可能。因此,充分发挥以信息技术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技术的独特优势,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是顺应了教育教学的发展要求。而在很长时间里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的“少、慢、费、差”语文教学现实,也急需引入现代教育技术,为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形成优化的语文课堂结构,使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得到直接的技术支持,让语文课堂教学柳暗花明。下面就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谈些粗浅的看法。

首先,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一位善于煽情的语文名师曾说:“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就是要把学生对语文的感情煽得旺旺的,把学习兴趣的熊熊烈火点燃。”学生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毅力和意志,才能深切感知、思考、领会,进而创新。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教《春》一文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精心设计了一个课前导入和朗读环节:在讲授新课前,先投影几幅多姿多彩的春景图,再请学生口头简要描述画面,并背出表现春天的诗句,然后在声画背景下播放全文的朗读录音。那美不胜收的佳景和行云流水的朗读,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感受到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花草树木竞相争荣的景象和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从而达到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目的,使后面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可有效扩充教学内容,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一改以往主要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打破了封闭式的死水一潭的教学状态,能够将古今中外、天南海北的信息为我所用。以其铺天盖地、势如排山的信息量和知识源促使学生积极的思维,从而使课堂成为学生接受知识的高效平台,有效地提高学生积累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 学习《中国石拱桥》一文,由于学生对石拱桥知之甚少,无法理解中国石拱桥的的造型特征,结构特征和制作特征。于是利用CAI课件,形象地向学生展示赵州桥、卢沟桥以及其他一些古代、现代的典型拱桥的画面。学生兴趣盎然的边听着教师讲解,边欣赏各式各样的拱桥,研究它们的形式、结构、装饰等。由于强化了对实物的感受,又经过分析、比较,学生们终于理解了中国石拱桥的优美,坚固,精巧的特征。

第三,可丰富写作素材,培养观察、分析、联想、想像能力,拓展思维空 间,优化作文教学。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听觉形象,能使学生简便、快捷地直观现象,感觉真切、自然,甚至可以身临其境,进入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混合构成的氛围,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这为丰富学生的表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提供了物质基础。这样在作文教学时,可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人、事、物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又为他们提供了作文的素材,开辟了多向立体的思维通道,促进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形成、联想想像力的增强、审美能力的提高。

第四、可使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综合运用于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最高,这是已被科学实验和教学实践证明了的规律。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中的图片、文字、声音、色彩、动画等,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学生的感知,使学生披文入境,视听并举,身心投入,左右脑并用,感觉得以引发、强化,对学生的思维的训练更趋灵活、全面、立体。特别是生动多变的画面,开心启智的音乐创设了教学的情境,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动态感,使学生耳、目、口、心各种感官得以激发,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如教《音乐巨人贝多芬》一课,适时播放贝多芬的著名钢琴曲《命运交响曲》、《欢乐颂》等,让学生聆听大师的心灵之声,体会人物的情感世界,感悟贝多芬的伟大人格。

《语文课程标准》中一再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事实证明,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表现传统教学技术所不能表现的内容,取得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对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在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时,我们也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次数不要太多,时间不要太长,俗话说“兵不在多,而在精”。这句话用在多媒体教学上最为恰当,因此在选材上应适时、适量、适度,切忌过多过滥。(2)在教学中不要过分强调多媒体的作用而使之成为程式化,认为教师是一个机器的操作者,任何先进的教学手段都是通过人类操作控制的,都是处于辅助地位,教师的讲解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教学的灵魂,是任何教学手段都不能替代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充分引导学生的学习思维,组织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式课堂教学模式,避免多媒体的广泛应用使教学过程表现为程式化。

总而言之,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能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全方位地调动学生思维,充分发挥视觉和感知的作用,把学生领入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发展中,逐步提高实践能力,潜移默化地学习了现代的发散性思维方法,从而改变了传统性思维固有的死板和狭隘。

第三篇: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新课标精神

探讨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体现新课标精神

暑假期间,我新课标、新教材的培训学习,感触颇深,受益匪浅。通过这几天的集中培训、分组讨论及在线研讨,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通过学习,我真正确立了语文教育的新理念,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而且要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努力落实新课标精神:

一、认真学习新课标,切实转变观念。

1、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合转变,弘扬人文精神。

2、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

3、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

4、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

二、认真研读新教材,找准方向。

1、按教材内容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每一个专题从单元导语到课后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求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总结、拓展、交流,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2、结合单元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有选择地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精读、略读或浏览。对精典篇目可引导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句子,积累语言,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情感;对篇幅较长的文章可选择重点段落组织阅读或略读,了解主要内容。对相对比较浅显的文章,可放手让学生自读或作一般的浏览。

三、根据教学内容,采取教学策略。

1、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

2、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3、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通过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和语文新教材,我明确了语文教学的方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的老师细心、耐心地教导、引领。但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会真正地发出金子一般的光。

第四篇:《怎样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落实新课标修订稿》心得体会

《怎样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落实新课标修订稿》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习作要求中提到:让学生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学会阅读和积累。在和家长交谈的时候,我也反复说过,如果平时不看书,不学会积累,想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内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那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家长们也不无烦恼地反映:我们的孩子不爱看书。不爱看书,不能强迫孩子去看书,但是不去看书,如何写出好文章?平时我们规定学生要学会记《读书笔记》,但我发现,学生大多是为了完成任务去看、去记,真正自己想看的,或能把《读书笔记》中的好词好句,运用到平时写作中的人,少之又少。所以我觉得,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我们教好学生写作的一大重要条件。另外,教会学生如何去看一本书,也是我们值得研究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好研究,但若有点研究成果了,对于学生写作成绩的提高无疑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习作要求中还有提到: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学生在这方面习惯的养成,还有所欠缺,往往我把需要修改的字词、句子都圈出来,作上记号,并提出修改意见了,很多学生第二次交上作业的时候,还是没有修改好。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是学生们还没有意识到修改作文对于提高他们写作水平的重要意义。针对这一点,我觉得以后有必要跟学生说说这方面的内容。首先让学生们认识到修改作文的重要性,让他们在脑海中首先要有修改作文的意识,写完作文后,根据老师、同学、家长的意见,并结合自己的思考让学生去一遍遍地修改,在修改中发现缺陷,学会思考,并取得逐步地提高。

第五篇:谈在阅读教学中有效落实

谈在阅读教学中有效落实“读写结合”

余琛

李淑毅

读写结合作为传统的、有效的语文教学方式,应该作为一个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教学策略来进行。这要求我们改变一些认识和做法,从训练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高度来落实。“读写训练”的方式根据实际教学时间的安排,一、在一个课时内的教学中安排写感想、写课文空白、写片段等内容;

二、在两个课时的一篇完整教材的教学中,从不同角度处理教材,安排如学课文写法、课文集美等方式训练;

三、课内外结合的训练可安排仿写、续编、改写、写读后感形式。

近年来,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写”的训练,是教育专家们呼吁和广大语文教师关注的问题。近来,对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读写结合”,再次引起了广大语文专家和一线语文老师的热议。《小学语文教师》近期专门开辟专门的栏目,进行这一话题的讨论与研究。其实,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这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广东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早在十几年前就进行了有关“读写结合”的实践与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理论与方法。丁有宽老师认为:语文教学中读和写是有机结合又相互促进的,它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教学策略,它体现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学习和运用的统一。

但是,实实在在地说,目前,在阅读教学中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的读写结合是远远没有做到的。许多的课堂,虽然安排了写的训练,但形式还是比较单一,训练的要求与目标不够明确,诸如:学了课文后,你想对他说____________;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等等较为简单的、机械的写,在众多的所谓安排了“写”的语文课堂里占了不小的比重。出现这样的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面包括有北师大教授肖川老师一直强调的语文教学应该“教什么”的问题。

在二十几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经历了众多的语文教学思潮,许多思潮尽管当时是多么的热热闹闹、纷纷扰扰,但时过境迁,到最后又归于沉寂。曾经冷落多时的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又重新成为当前小语界关注的“焦点”。实践告诉我们,许多理论上看来很有道理的理念,但到实际中却不是那么一回事,例如以为学生多看、多认、多读而忽视写就能很好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理念;例如脱离教材让学生在“大语文”中学习语文的一些做法。事实证明这真是我们的一厢情愿。今天,可以很确定地说:忽视了写的训练的语文教学不会是高效的语文教学。

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该如何有效落实“读写结合”中的“写”的训练,众多的专家和老师有许多有效的做法,以下一些粗浅的看法可以供教师们参考:

一、树立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的意识,明确“读写”训练目标。

著名教育专家、北师大教授肖川博士曾指出:语文课堂教学,核心要素是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的学科特性是“工具性”和“人文性”这就确定了语文课堂应该凭借语文文本中的字、词、句、段、篇方面的语文知识来训练学生听、说、读、写、思方面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人文的熏陶。所以,我们应该很明确我们的语文课堂该“教什么”,至于“怎么教”在这里不再赘叙。

“读写结合”中的“读”,其内涵包括“听、说、读、写、思”当中的“听、说、读、思”,其实就是我们平时大部分教师课堂教学的模式,说白了就是“教教材”、让学生学懂教材,对学生而言,应该是属于语言“吸收”的过程;而其中的“写”则是学生运用教材中的知识,是学生语言“输出”的过程。所以,语文课堂中“读写结合”是非常必要的。正如著名特级教师沈大安老师说的:读写结合蕴含了传统语文教学方式的精华,符合语文教学规律。读写结合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

那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确立怎样的“读写”训练目标呢?这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应该课标中各年段目标的要求,要“到位”而“不越位”。低年段应确立为写话,写四要素完整的话;中年段确立为写段,重点抓片断训练;高年段确立为写篇,侧重于文章的篇章结构训练。二是与我们具体训练的安排而定,包括训练时间的安排、训练内容的安排,当然,即使高年级安排写段、写话,要求也应该是与中年段、低年段不同的。

二、紧密融于课堂教学当中,多种形式进行“读写结合”训练。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

而这个“例子”完成主要立足于课堂教学中的,所以,“读写结合”的落实,主要立足于课堂,根据实际适当延伸课外。从时间上的安排来说,有课时教学中的训练,课文教学中的训练,课内外结合的训练。

(一)立足于一个课时教学中的训练。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读写训练也一样。课时教学中读写结合的训练,指的是训练的安排是某一课时教学时安排的某一个写的环节。这样的训练,一般写的内容较少,都是围绕课文中的某一训练点进行安排的,教学预设时只是作为教学流程当中的一个环节来进行。它一般的形式有:

1、写感想。

当课文的教学进人到高潮时,对课文中人、事总会有所感触,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时候,适当安排学生的练笔,是很顺其自然的。如学习了《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后,让学生对这个渴望和平的孩子说说话,给这个孩子写一封短信。

2、课文补白。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文章的表达方式和内容安排上都有独到之处,往往会给我们留下一些空间,这给续写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如《妈妈,我们要活下去》一文中,就有许多留有想象的空间,如设计一个空间:后来,不变回来了,知道了洛迪与妈妈这一场生死与共的经历,写一写家人的对话,适当描写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或语气。

3、写片段。

片段的训练,在课文中有丰富的资源。课文中的许多片段,有总分、分总、总分总关系的;有因果关系的;有独特的构段形式的;有很有特色的描写的;有独特的描写方法的等等,都可以让学生了解掌握后进行训练。如《桂林山水》中描写水的特点和写山特点的段落中构段方式和描写写法,可以让学生仿照进行练习。又如《威尼斯的小艇》中的第四自然段,通过三个方面围绕中心句写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的,也是训练的好材料,通过写的训练,一定会比单单理解文章高效得多。

(二)立足于一篇课文中的训练。

立足于一篇课文中的训练,往往要与课文的教材处理安排结合起来,有些教学安排还会与平时的教材处理不同,需从不同的侧重点去处理、安排教学。如《颐和园》的教学,如从训练学生写的角度出发,我们第一课时的教学解决字词、理解内容、读通读顺课文,第二课时则从写作的角度去组织教学,理出课文的写作条理:长廊、万寿山下、万寿山上昆明湖、十七孔桥。让学生明白“游记”的写法:移步换景、抓主要景点、详略结合。然后让学生练写,最直接的材料就是让学生按方法去写写校园,效果必会不错。

还有一种方法是“课文集美”,这是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独创的一种课文教学和读写训练的方法,顾名思义,“课文集美”就是集课文中的美言美语,汇成一篇文章。其实,在集美的过程中,也是一种写的训练、写的创造。如学了《采蒲台的苇》一文后,学生采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写一片段。如:路灯、蜡烛、蚕、铺路石、粉笔等。

(三)立足于课内外结合的训练。

课内外结合的训练即是课堂中不能完成,需用课堂外的时间来完成但又与课内的教学有紧密关系的读写训练。它的主要形式有:

1、仿写。学了某一课文后,掌握了方法,仿照课文写法进行写作。如学了《快乐的杉树林》一文,让学生仿照第4小节(先描写环境,再描写人物活动)的写法选择学校里的场地(操场、图书馆、实验室或电脑房等)写一段话。

2、续编。如学了《瑞恩的井》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给远在加拿大的瑞恩写一封信。

3、改写。把不同的文体改成另一种文体,特别是将古诗、文言文、诗歌改为记叙文。如学了《小鸟,请原谅我》改为记叙文。

4、写读后感。学了课文,联系实际,有感而发。

总之,读写结合可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条传统的有效的经验,我们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读写结合”,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文。

下载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新课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新课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新课标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新课标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其中“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给......

    怎样在小学语文习作中落实新课标修订稿[范文]

    新课标下实现小学生习作有效批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

    谈新课标培智语文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谈新课标培智语文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剑阁县特殊教育学校 梁婉青 也是培智学校学生发展思维、改善功能、学习文化知识和形成生活技能的基础。生活语文课程标准是培智学校实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分层教学[5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分层教学 如今的课堂教学教师总是固执的要兼顾全班同学的成绩,过于强调平均,却造成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状,所以语文课花费功夫多,但是收效甚微,而且......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灰姑娘的故事》这一课上得非常好,设计新颖,课堂自由、开放,老师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在快乐中受到教育。除此之......

    也谈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

    也谈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味,致力于学生终生、全面发展,突出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如何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效......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谈小学语文教学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谈小学语文教学人教版新课标 (一)超越教材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以往的语文学习,大多数教师只守着一本教材教学。然而,我发现,语文学习更重要的在于高品......

    信息技术在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杨少舟 [摘要] 传统的教学注重书本内容,学生主要是根据书本上的文字来学习的,而由于年龄、阅历或其他条件的限制,仅仅只看抽象的文字,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