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什么词汇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基础
为什么词汇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基础?
词汇是语言三要素之一,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学习掌握一种语言的重要内容。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汉语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基础和关键。词汇教学贯穿于对外汉语教学由初级到高级的各个层次以及听说读写等诸课程中。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听力、阅读及口语水平。可见词汇教学对于对外汉语的课堂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
就词汇本身来说,许嘉璐先生曾说:“是先有词、语,后有句。换言之,句是由一个个词语组成的。”就以许嘉璐先生的这句话为例,如果我们不知道“词”、“句”、“换言之”等词,就好像盖房子没有砖是不行的,想要造句而没有词汇,句子的生成就是一句空话,更不要说段落和文章了。
与其它难于掌握的项目相比,词汇教学也是最基础的教学内容。以语法教学和词汇教学为例,刘珣先生曾指出,在中介语的各类偏误中,“词汇方面的偏误比语法方面的偏误对交际的影响大。”有时留学生因为不懂汉语语法而造出了不完全正确的句子,但是这些句子未必会对交际的过程产生巨大的阻碍,但是如果没有词汇,就像前段所说,句子都无法生成,交际将会十分困难。
同时,实际情况也告诉我们,词汇学习是语言学习的难点与核心,是第二语言学习者最重要的任务。有调查显示,欧美留学生认为汉语学习中各学习项目中最难掌握的就是词汇。在阅读方面,调查显示,在留学生易于完成的阅读任务中,具有“汉字优势”的日本留学生主要得益于对词汇的把握;在难于掌握的项目中,由词汇造成的障碍达65%。其实对于这一点,很多学习日语的中国人一定也有类似体会。因为日语借用了汉字中的很多词汇,所以掌握汉语的人在学习日语的时候,也很容易通过抓住一些与汉语词汇相近的关键词来理解上下文意思,可见词汇在语言诸要素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在听力理解方面,实验结果表明,有生词就意味着语音和意义不能建立联系。因此留学生汉语听力理解当中,生词是第一大障碍。至于口语和写作方面,实验和经验都告诉我们,留学生用汉语交际时如果“不知道怎么说”,其障碍多出于“词穷”。而留学生写作中66%的语病在于词语运用。
从第二语言教学的角度看,上述的难点就是教学的重点。相对于语法、语音等可在短期内完成的教学,扩大词汇量则是学习者终身的事情,也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基础。如前所述,词汇是信息最基本的载体,是语言交际的核心。因此,扩大词汇量是任何一门语言学习的关键。而我们汉语词汇的语义特征还肩负着语法重任,因此词汇教学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基础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谈谈对词汇教学技巧的理解和认识。
我国自孔子起就十分重视教学艺术。孔子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学是学习过程的最高境界。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与其说运用技巧,不如说是把握教学的艺术。正如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说,技巧中的艺术体现在两点。一是“能使教师和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快乐”,二是“教得彻底、不肤浅、不铺张,却能使人获得真实的知识、高尚的情谊和最深刻的虔信。”因此我们的教学技巧一定要把握“快乐”和“真知”两个重点。
要让“快乐”和“真知”相结合,首先要注重词素和语用教学。汉语中一些词的词义都是词素意义的相加,当学生明白了组成一个词的每个词素意义后,就可推测出该词的词义。如“气温”就是“气”和“温”的相加,即空气的温度。由此也可以推测出“室温”等词义。但是我们又要在学生掌握词素并举一反三中帮助他们少犯错。这就要重视语用的教学。如“死”在汉语中不是适用于所有场合的。所以要告诉学生,何时可以用“死”,何时用“去世”或者“逝世”。
其次,还要注意师生间的互动。正如本学期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法课上试讲课所得的经验展现的,如果我们一味灌输,就会让学生感到厌倦,影响学习和教学效果。所以师生的互动尤为重要。比如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根据字词的形符推测字义。如“慌”的意思可能和什么有关?或者让学生用刚学的生词造句。
第三,就像孔子所提倡的,我们应该因材施教。学生的层次各有不同,教学的技巧也应该有不同侧重。如初级班的学生词汇量较小,我们应尽量用实物、图片代替语言解释;中高级班学生有了一定积累,我们可以做适当扩展。同样,留学生来自的地域不同,也会造成他们个体间不同的差异。如日本学生的汉字功底会好于其它国家学生。
当然,除了以上对教学的基本理解,我们还要认识到简明和高效的重要性。毕竟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成年人,应该发挥成年人的认知特点,通过最直观、简易、快捷的手段让学生明白词义。最后,我们要注意帮助学生了解词汇的聚合和搭配关系,如学“好看”的时候,可以扩展到它的同义词“漂亮”。学“文明”的时候可以扩展到它的同音词“闻名”。而学习“肥”的时候,要知道可以说“这件衣服真肥。”但是如果说“老师真肥。”就是不礼貌的。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技巧不能只是空泛的理论,空发议论解决不了问题。所以一方面,我们要多学习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应该结合切身体会和实践经验,不断总结提高。这样才能真正理解、运用好词汇教学的技巧。
第二篇: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难点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难点
11外汉1 汪甜甜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毋庸置疑,任何语言作为第一语言或母语进行学习都不会存在太大的困难,然而作为第二语言,尤其是汉语这一普遍被认为较为难学的语言作为第二语言,总会存在许多的问题。因此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也就存在着许多难点。
当然,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老师们可能经常会告诉那些学习汉语的学生:不要认为汉语很难。任何事情一旦你觉得它很难,那么即使它很容易你也会存在心理障碍。当然,我承认从某些方面来讲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你可以告诉学生汉语没有法语中那么多的动词变位需要记,也没有德语那么多的阴、阳、中性单词需要区分,但是对于大部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他们在听过无数人陈述汉语是最难学的语言以后,已经形成了这一条件反射,这时候再让他们相信汉语不难学几乎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当他们已经开始了一段时间的汉语学习以后。
所以我们不能单单依靠学生自身的心里调节来解决问题,更要通过对于难点的梳理和讲解使学生彻底了解和掌握这些难点。接下来,我将就语音、字词和语法三个方面来分析其中的教学难点并就其中的部分难点简单讲一下个人解决方案。
一.语音方面的教学难点主要包括声调、拼音和音变三个方面。声调方面的第一个问题是难以发出四声。汉语声调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而许多其他的语言,如英语、法语等语言来说,只有整个句子的句调,例如问句尾音上扬等,而不存在单个字词的声调。这就给许多母语没有声调的学习者带来巨大的困难,他们很难准确地发出四声调值。对于初学者的这种情况,可以用四声手势在上课进行声调练习的时候多加提醒。然而第二个问题就随之而来了,许多学习者在学习了一段时间以后仍然会发不出调,当然,通常来说一、三、四声没有太大的问题,问题最明显的是二声声调找不准基调,因为二声要求上扬,许多学习者容易感到困惑的是从哪里开始上扬。我对于这些学者采取的一个方法是用一声做比较,比如你想说“十”,你现在心里念一个一声的字,如“一”,然后再接上自己想说的,让他们连城“一十”,有了“一”做基调,就容易发出二声了。
拼音方面的第一个问题是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区别。汉语里面的p、t、k、c、ch、q都是送气的,b、d、g、j、z、zh是不送气的。但是许多语言的送气与不送气规则存在略微差异,如果仅是这样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例如对于母语是英语的学习者讲到送气,可以用英语中的字母s举例。但是对于许多语言,就单个字母来说,根本就不存在送气这一说,例如法语中,p、t、k、c、q都是不送气的,所以对于法语为母语的学者,单讲一个字母送气就会比较困难,这也是许多法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经常把te发成de的原因。但是法语中一些字母组合是有送气音的,例如ch就与汉语拼音中的sh相当接近,可以通过举一些字母组合的送气音来引入到汉语单个字母的送气音。对于其他的语言,也可以通过这个方法进行尝试。第二个问题是前鼻
音和后鼻音问题。当然,这个问题即使对于许多汉语为母语和第一语言的学者来说也是很大的难题,突出表现在-en和-eng上。值得庆幸的是这个问题不会对平常的生活和学习产生太大的影响,因为即使你说的时候分得不是很清楚,听者也能分辨出意思,因此这个问题可以在长期的操练中慢慢改善,只要学习者能够记住并区分出带这两个音的字,就可以解决该问题。
关于音变可以说是学习者最头疼的问题。轻声和儿化相对来说不是太困难,但是变调就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了,因为规则太多了,记到最后一团乱还是不会用。因此个人编了一个小口诀用于简单记忆:三三相连变二三(你好),三个三是二二三(演讲稿)。“一”“不”遇四变二四(一共、不是),“一”没遇四全变四(一生)。口诀主要讲的是比较明显的变调,但是对于“上声+非上声→半上+非上声”等变调较为不明显的,个人认为不适合初期阶段的学习者。对于中高级阶段的学习者也不必过于苛求,因为要从人耳上分辨出24与34间的细微区别还是过于困难,相信通过长期的汉语会话,中高级学者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也能自己进行变调。
二.字词方面的教学难点主要包括汉字的认读与书写、同义词与近义词、带有历史文化特色的词语、成语与熟语等四个方面。留学生经常说汉语难,因为“如果是英语,只要你说出来,我就能写出来,即使是一个我没见过的生词。但是汉字不可以。”汉字作为表意文字,与英语等表音文字最大的区别就在这里,这也给汉语学习者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个人建议可以把一些学生认为比较难的字编成故事的形式
讲给学生,故事最好既能表达该汉字的意思,又能体现该汉字的写法,让学生在一种相对较为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习得汉字。
第二,汉语中还有许多的同义词和近义词,学习者通常会不知道如何选择。现在的许多教材都采用中英文互译的方法来解释词语,这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学习者在同义词和近义词的使用上带来困扰。例如刘珣在《新使用汉语课本2》中写道:得——to need, must, to have to,一定——must, surely,学习者就会在must的层面上感到迷惘,这两个词是一样的意思吗?再比如有一天一个留学生问我:“想是think,感觉是think,它们一样?”,这就是课本的简单注释造成的误解,所以需要教师给出具体的语境来进行区分。当然,这是很考验教师教学能力和知识掌握水平的,一些我们平时不注意的问题对于学习者来说可能会是难点。比如六六就在《蜗居》中借海萍的口写出:“戴”与“穿”的区别在于“穿”是每个人都必须的,比如衣服、裤子,而“戴”并不是必须的或者每个人都有的,比如帽子,男子成年以后才有的。而袜子在古代是必须的,所以用的是穿。所以对于同义词和近义词的分析需要我们平时多加关注和积累,给学习者具体的语境进行区分。
第三,现代汉语中保留了许多带有鲜明汉文化色彩的词语,如贵姓、令尊、家母、有喜等,其教学的难点在于词义的模糊难以把握和运用方面。个人建议可以简单讲解以后让学生利用这些词语进行分角色扮演一段小剧,让学生在娱乐的氛围中自己慢慢去体会和掌握。
第四,汉语中有丰富的成语和熟语,例如:缘木求鱼、刻舟求剑、竹篮打水一场空、说曹操曹操就到等,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述与
成语有关的故事的方式来解释成语,然后在造一些句子让学生进行辨析和理解,最后通过练习让学生加以掌握。
三.相信语法无论对于哪一种语言来说都是最复杂、最难掌握的部分。汉语语法的教学难点主要包括虚词、大量的量词、离合词、兼类词、语序和句式辨析等五个方面。第一,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可以说这是汉语相对于其他语言比较容易的地方,但是同时用以表达语法意义的虚词也成为了汉语教学的一大的难点。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虚词中相对而言连词和语气词比较容易掌握,而介词和助词就成为了学习者巨大的障碍。比如的、地、得的使用应该如何区分,什么时候用哪个,甚至什么时候可用、什么时候可不用、什么时候可用可不用,相信连很多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也感到头疼。
第二,大量的量词是汉语的独特现象,例如:张、片、双、只、碗、件、条等。其教学的难点在于量词过多导致教师无法系统地将所有的量词归纳和梳理起来,学习者在使用过程中总会不知所措。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进行归纳。但是主要还是要依靠大量的操练,让学习者更多地接触和使用这些量词。
第三,离合词这个问题可以说许多汉语为母语的人都不会去注意,但它却成为了汉语为第二语言学习者遇到的一大难题。比如:唱歌、见面等,学习者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说“我们有一次见面”而不是“我们见过一次面”。而离合词也是教学中一大难点,由于离合词实在过多并且无法系统地进行归纳或者总结,给我们在教学上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第四,兼类词是汉语学习者异常头疼的话题。由于一个词常常具有多种词性,因此这个词往往具有多种功能。例如“方便”,即可以做谓语,又可以做定语和主语,作谓语既可以带宾语,又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具有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多种此类的语法特点,让外国学生难以准确地把握词性和用法。关于这一点,我的建议是在这个词的每一种词性和用法下给出一个例句,让学生记住例句,那么举一反三也不会太难,当然,有些兼类词的词性和用法实在太多,用例句似乎也就不可行了。
第五,汉语中表达同一含义的句式可以有多种,不同句式间的差异和使用成为汉语教学的难点。例如“把”字句,学生即便已经理解和掌握了把字句,但在日常生活中也不会去使用。当我们说“我把课件发给你”,他们会选择使用“我发给你课件”而不是把字句。再比如他挥手、他挥了挥手、他的手挥了挥手、他把手挥了挥这几个句式,学生就无法理解其中的细微差异,也就不会进行适当的选择和使用。这时候教师可以给出具体的语境,比如赵薇在《离别的车站》一曲中唱道:我早已把手儿挥断挥断。让学生体会用“把”与其他句式的区别。
参考文献:
刘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简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3 刘珣《新汉语使用课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 陈昌来《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推荐文献:(逸夫图书馆可查阅)刘颂浩《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盛炎《语言教学原理》,重庆出版社,1990 章兼中《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 陈枫《对外汉语教学法》,中华书局,2008 周小兵、李海鸥《对外汉语教学入门》,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第三篇: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精选)
第一章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
一.第二语言和第二语言教学 二.第二语言教学特点
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
第二语言和第二语言教学 a.有关语言的几个概念 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按照学习者学习语言的时间顺序进行划分,第一语言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区别于第一语言之外的其他语言的学习统称为第二语言,不再分为第三语言第四语言)2.母语和外语
按国家的界限进行划分,母语指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指外国的语言。一般情况下,母语是人们的第一语言,但对于一些移居国外的人来说,其第一语言可能不是母语,母语可能是其第二语言。3.本族语与非本族语 按民族的界限进行划分 4.标准语和方言
标准语是作为全民族交际工具的规范的民族共同语,通常是在地区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普通话是汉语的标准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方言是只在某个地区使用的话。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吴方言,赣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湘方言。5.族际共同语
多民族国家中各民族之间需要的一种共同的交际工具。6.目的语
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7.双语
一个人所掌握的,能同样熟练运用的两种语言。
b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的获得
第一语言的获得大致分为两个阶段:早期的潜意识的语言习得与后期的入学后的有意识的语言学习。
习得: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语言交际活动潜意识的获得语言。
学习:通过接受正规的语言教育,有意识,有系统的掌握语言规则,逐步获得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的过程。
c第二语言教学与双语教学 第二语言教学指在人们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在学校环境里对第二语言进行的正规的教学活动
双语教学指同时进行有相同或相近的教学目标的两种语言的教学,一般指同时进行的母语教学和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兼通:两种语言的掌握程度达到相同或相近的目标,培养成双语人才。
二 第二语言教学特点
1.第二语言学习与第一语言习得的比较
相同:1)都需要一定的主客观条件(健全的大脑和语言器官,一定的语言环境)
2)都是为了培养语言交际能力
3)都必须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等要素和御用规则,都必须形成一定的听说能力。
4)两种语言的习得大体上都要经过感知,理解,模仿,记忆,巩固和应用阶段。不同:1)主体不同
2)动力不同
3)环境和方式不同
4)过程不同
5)文化因素习得的不同 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
1)以培养目的语交际能力为目标 2)以技能训练为中心 3)以基础阶段为重点 4)以语言对比为基础 5)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 6)集中强化的教学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有利因素 语法方面 语音方面 词汇方面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难点 语法语音词汇汉字
第四篇: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外国学生来自世界各国,各国间特别是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就造成了对汉语理解、学习和运用中的障碍。“你长得很漂亮”这样的句式与表达方法于他们不陌生,而在诸如“你吃饭了吗?”、“上哪去呀?”这样的“中国式”打招呼的方式,在外国学生看来严重涉及到了个人隐私,不仅不能表示友好关爱,反而还不受喜欢。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解决这类问题不能停留在语言教学的层面上,要将文化教学结合重视起来,告诉留学生中国人的表达习惯极其背后的原因,理解才能运用于交际。
第五篇: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要素教学语音2
第五节 韵母及其教学
一、韵母
汉语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二、韵母的分类
韵母总数 单韵母 复韵母 鼻韵母 特殊韵母 39 6 13 16 4 4个特殊韵母—— er、ê、-i[ ]、-i[ι ]
1、单韵母
ɑ[A] o[o] e[γ] i[i] u[u] ü[y]
2、特殊韵母 er-i[ ]-i[ι] ê[ε]
舌面元音发音简表
前 央 后
不圆 圆 不圆 圆 高 i[i] ü[y] u[u] 半高 e[γ] o[o] 半低 ê[ε] 低 ɑ[A]
3、复韵母
(1)前响复韵母 ɑi, ei, ɑo, ou(2)后响复韵母 iɑ, ie, uɑ, uo, üe(3)中响复韵母 iɑo, iou, uɑi, uei
4、鼻韵母
(1)前鼻韵母/舌尖鼻韵母
ɑn iɑn uɑn üɑn en in uen ün(2)后鼻韵母/舌根鼻韵母
ɑng iɑng uɑng eng ing ueng ong iong
三、汉语普通话韵母发音要领
1、普通话韵母的发音(略)
2、汉语拼音字母ɑ o e i在不同条件下的读音(1)字母ɑ有四个读音: ① [A]: ɑ iɑ uɑ中的ɑ读[A] ② [a]: ɑi ɑn uɑn uɑi中的ɑ读[a] ③ [ɑ]: ɑo iɑo ɑng iɑng uɑng中的ɑ读[ɑ] ④ [ε]: iɑn üɑn中的ɑ读[ε]
(2)字母o有三个读音: ① [o]:单韵母o及uo中的o读[o] ② [u]:ɑo iɑo ong中的o读[u] ③ [ ]:ou iou中的o读[ ]
(3)字母e有四个读音: ① [γ]:单韵母e读[γ ] ② [ε]:ie üe中的e读[ε] ③ [ e ]:ei uei中的e读[e] ④ [ ]:en eng uen ueng中的e读[ ]
(4)字母i有三个读音:
① [ i ]:单韵母i和复韵母、鼻韵母中的i读[i] ② [ ]:zi ci si音节中的i读[ ] ③ [ι]:zhi chi shi ri音节中i读[ι]
四、韵母表(略)
掌握国际音标(IPA)
五、韵母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口型,舌位,舌位图
(1)单韵母 最基本元音
最易出问题的是—— [o] [γ][u] [y]
① o 开口度略小,注意唇型 只见上齿最下边缘
② e 发o,保留舌位,唇型变扁,似微笑状
先发较松的[ ],舌根紧张并后移,延长发音时间
③ u 圆唇程度最高,舌后缩
④ü
用[i]引导
用[u]引导:口型不变,向前向上移动舌位
(2)复韵母 常见问题—— 看作两个元音
发作单元音,丢韵头/韵尾 复韵母中各元音读得一样响亮/长/清晰
[1]前响复韵母ɑi、ei、ɑo、ou的发音
汉语:前音响亮,但音长较短,两音间无明显界限
英语:前重后轻,前长后短,前清楚后模糊,音长长 纠正方法——控制音长、开口度小一点、注意口型
教前响复韵母的板书设计
ɑi、ei、ɑo、ou
[2]后响复韵母iɑ, ie, uɑ, uo, üe的发音 不要拖长
[3]中响复韵母iɑo, iou, uɑi, uei的发音 引导法
-ui –iu念中响
(3)鼻韵母
发前后鼻韵母的主要区别——
位置不同: 舌尖前伸抵住上齿龈——舌面后部抵住软腭
口型不同: 上下齿相对,口型较闭——上下齿离得较远,口型较开 听觉不同: 轻、短,细弱低沉,不够响亮——较重、宽宏、响亮
主要问题——
前后鼻韵母相混
斯拉夫语:鼻音后加[g]音 法语:鼻化音
纠正—— 鼻辅音发音部位完全闭塞
(4)特殊韵母 er ——
舌位摆成e[ ]的部位,再翘舌
只能自成音节
四声依次开口度增大
-i[ ]、-i[ι ] ——拖音法,发出辅音后舌头不动 ê[ε] —— 欸
外国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韵母 ü、―i 撮口呼韵母
前后鼻韵母的区别 音近元音的区别
第六节 声调及其教学
一、汉语普通话的声调
1、声调
一个音节中有区别意义作用的相对音高变化,是汉语的重要特征之一
2、调值
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即声调的实际读法
调值的语音特点
(1)相对音高(2)语音连续,中间无停顿
3、调类 声调的种类
普通话四个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4、调型
普通话四种基本调型——高平调、中升调、降升调、全降调
5、调号标注的位置 韵腹
6、普通话的四声
调类 调型 调值 调号 长度 第一声the 1st tone 阴平高平调 55 ˉ 次短 第二声the 2nd tone 阳平中升调 35 ˊ 次长
rd第三声the 3 tone 上声 降升调 214 ˇ 最长 第四声the 4th tone 去声 全降调 51 ˋ 最短
声调特点—— 一平、二升、三曲、四降
7、五度标记法——调值的描写方法 [55] [35] [214] [51]
二、声调及其教学
1、声调教学的重要性
语音学习难点,语音教学重点
2、留学生学习普通话四声时存在的问题(1)用重音代替(2)随意性大
(3)用母语的语调代替(4)四声发音不到位
一声不够高、二声上不去、三声不拐弯、四声下不来
3、声调教学的方法
从单音节字调入手,单音节练四声
(1)声调教学示意图(2)声调教学顺序
传统教法——四声依次教学
推荐的声调教学顺序—— 第一声:高平调作为基调
第四声:由高而降;可先教慢动作,夸张法 第二声:中升调,适当拖长
第三声:先降后升;低调、“慢转弯”法 四声教学示意图
(3)双音节和多音节词语的声调教学 双音节定调词语——
他说 您说 我说 会说 说了 他填 您填 我填 会填 填了 他写 您写 我写 会写 写了 他念 您念 我念 会念 念了 可针对不同学生修改 在语流中纠正声调 自制特殊生词表
三、变调及其教学
1、第三声的变调及其教学(1)3 + 3 → 2 + 3(2)3 + 1/2/4/大部分轻声字 → 21(变短促)
半三声的常见错误:
[1]读成全三声的后一半升调 [2]将低降调21读成高降调51
2、“一”的变调
(1)单用、词句末尾、序数中读原调 一 十一 唯一 第一(2)一、二、三声字前读第四声 一天 一时 一起(3)四声前读第二声 一半 一共
(4)动词重叠时变为轻声 看一看 听一听
3、“不”的变调
(1)一、二、三声字前读第四声 不安 不然 不久(2)四声字前读第二声 不对 不错
(3)词语中间、肯定否定连用,变为轻声 挡不住 对不起 去不去
第七节 轻声及其教学
一、轻声的定义
普通话里的汉字一般都有自己的声调,但在词或句中有些字常失去原有的声调而读得又轻又短,这就是轻声 轻声不标调号
二、轻声的特点(1)特殊音变
物理属性表现——音长变短、音强变弱(2)读音特点:短而轻
(3)依附性——轻声的音高随前面音节声调的高低而变化 对比:珠子——竹子——主子——柱子
三、轻声对声母、韵母的影响 1 声母
不送气的清塞、塞擦音声母浊化 哥哥 我的 耳朵 瓶子 韵母
元音央化:妈妈 办法 大方 麻烦 元音脱落:豆腐 意思 我们 东西 复元音单元音化: 回来 热闹 木头
轻声和音强、音长、音高、音色都有关系
四、轻声的作用 区别词义和词性
例:对头
区别词和短语
例:东西、火烧
五、变读轻声的规律
(1)助词:语气、结构、动态助词(2)名词词尾
(3)某些量词:(两)个
(4)名词后少数方位词:家里 床下 树上(5)动词后某些结果和趋向补语(6)单音节动词重叠的第二个音节
(7)夹在词语当中的“一”和“不”、“没”(8)人称代词作宾语、兼语
(9)一些口语中常用的双音节词
六、教轻声采用的一些方法 自然地发得又短又轻 适当夸张
注意轻声字的音高和调型特点
问题——(1)音高随前字漂移(2)轻声字说得像去声 多在语流中练习,记忆轻声词
第八节 儿化韵及其教学
一、儿化韵的构成
er有时和其他韵母结合成一个儿化的韵母,叫儿化韵 写法是在原韵母之后加r 汉字的写法是在原汉字后写“儿”
注:普通话有两个“儿”概念 自成音节的——不自成音节的
二、儿化韵的作用(1)区别词义
要一块——要一块儿(2)转换词性
罩——罩儿 亮——亮儿
(3)表示喜爱、亲切、细小,增加感情色彩变化 小猫儿,小鸡儿
三、儿化韵的读音(略)
四、教儿化韵时应注意的问题 主要问题——
(1)不会卷舌或读成[γ]、[ε](2)卷舌过晚(3)韵母儿化后音值常有变化(4)不会发鼻化音(5)随意将词儿化
第九节 语气助词“啊”的音变(略)
语气助词“啊”因受前面字音的影响读音有变化 变化规律: 1.在 a、o、e、i、ü 后读 ya,汉字可写作“呀” 2.在 u、ao、ou 后读 wa,汉字可写作“哇” 3.在-n 后读 na,汉字可写作“哪” 4.在-ng 后读 nga,汉字仍写作“啊”
5.在-i [ ] 后读 [za],汉字仍写作“啊” 6.在-i [ι]后读 ra,汉字仍写作“啊”
第十节 语调及其教学
留学生在语调方面容易犯的错误——
1、重音不明或用母语重音代替 纠正——突出最重要内容
2、停延异常
纠正——多读、多看、扩大词汇量
3、声调、句调乱变 普遍现象
4、音长异常
单音节词:3〉2〉1〉4 双音节词:前短后长 三音节词:中短长
四音节词:中长、短、中长、最长
重音、音长的关系
原因——
母语(多无声调)句调、重音影响 声调掌握不牢固
汉语是声调语言,声音高低不仅满足句调要求,还要基本保持每个字本身的声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