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课堂中的教学实践

时间:2019-05-15 02:36: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二语言课堂中的教学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二语言课堂中的教学实践》。

第一篇:第二语言课堂中的教学实践

第二语言课堂中的教学实践

摘 要:语言技能的培养应该要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更多机会进行练习。通过高效的有组织的课堂帮助学生提高第二语言的能力是语言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学生语言输入与输出的调节,注意五种语言技能培养的协调合理安排,还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反馈,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地、高效地提高学生的第二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教学实践 语言环境 语言技能 课堂教学

虽说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有相对好的优势,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取得的进步和其进步的速度都不太令人满意,出现了很多“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等现象。其实这与我们特殊的课堂环境,也就是我们第二语言的学习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双语国家,语言学习者有很自然、真实的生活中的语言环境,而中国学生第二语言学习(习得)的唯一环境就是英语课堂。[1](P573)所以创造良好的、模拟生活的、高效的、有组织的英语课堂环境,进行实践教学就是英语教育工作者们的重要任务。

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Krashen提出了“监察理论”,其中最重要的核心假设就是“语言输入假说”。[2](P240)他认为,学习者是通过对语言输入的理解而逐步习得第二语言的必要条件。后来的研究者们也发现语言的输入和输出对语言学习者来说同等重要,而且学习者在输出过程中对自己的输出的“监控”作用对外语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教师应合理安排课堂的有限的时间,有效地组织课堂,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充分得到练习和锻炼的机会。

学习英语好比学习游泳,看再多的书,懂太多的理论,你要是不下水,不去体验,不去实践,不去练习,就永远都学不会游泳。所以,课堂上应注重学生的技能的培养,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适量的练习尤为重要。

口语教学是最能体现实践教学的例子。如果一堂口语课,一个教师,一本书,一只粉笔,站在讲台上,从头说到尾,这样的“满堂灌”、这样的“一言堂”,学生感觉会怎么样?他们的反应会怎么样?即便是教师再优秀,学识再渊博,这一堂课也不能说是口语课,说是听力课可能更贴切些。外籍教师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如果他不能有效地组织课堂,这样的口语课也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学生不是看客,他们不能只当听众,他们要的是“参加”,要的是“更多”的练习机会。教师在讲台上越讲越顺,口语越练越好,而学生却没有开口的机会,怎么算是成功的口语课呢?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诱导(elicit)学生开口说英语。争取做到让不开口的学生开口,让能开口的学生说得更流利、更标准。首先是要让学生感兴趣。说故事就是个好办法。对故事内容的难度、深度和趣味性都要把握好,要和授课的对象(学生)的水平相当。还可以和图片结合,从具体的一幅幅的看得见的图片,到学习者自己想象中的图片,都可以拿来让学习者用第二语言描述。比如说,四连图,可以先把它们打乱顺序让学习者一幅幅地描述,再要求他们把四幅图都连起来,根据图片说一个故事。这样我们就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开口说英语,而且让学习者在五分钟之内说一口流利的英文其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学生有成就感了,学习情绪和动机就会更强。学生在语言输出的过程中,对输出的监控,其实就是使语言知识体系更加巩固的过程。还有故事接龙,用英语解释英语单词等等一些带有竞赛和游戏性质的活动,都可以在课堂上灵活多变地展开。但教师要注意语言输入与输出的调节。当然口语课是以学生输出为主。关键在于诱导和鼓励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一步一步让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并且说一口流利的、标准的英文。

再说综合英语课程,也就是我们说的精读课,它包括技能最广(听、说、读、写、译)。教师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之内应合理安排这几个技能的时间分配和步骤,不一定全部都要使用,要让几个技能的结合和安排能充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比如说,课文的导入部分,虽然是信息的输入过程,但也不能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边思考,边理解,边接受。中间也可停几十秒的时间,听听学生的反应,他们有疑问要给他们机会表达。教师也可以提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提醒学生注意下面的难点,帮助他们理解。学生只要开口说了,不管他们有什么样的观点,就证明他们已经听懂而且理解了前面的所讲述的内容。

最后我们看看以语言的输入为主的课程――英语听力。很多人认为听力课是一个纯粹的语言输入课。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按play,stop,pause几个键。这样机械的工作不应该是语言教育工作者做的。我们都知道听、说是同时进行的,那么听力课上听力技能训练也不妨和口语技能相结合。听力理解中让学生最头痛的就是英语新闻的听力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做“影子练习”,就是让学生跟读一段新闻,边听边说,中间不停顿。或者让学生听完一段新闻后,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再重述一遍刚才听到的内容。这样既纠正发音,可以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检验一下学生对所听内容的理解程度。

在机械的听写句子的练习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做口译练习。可以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并且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熟练程度。五个句子听写完后,口译完后,最后让学生完整地听完这五个句子,并要求学生马上一字不漏地复述,这样不仅练习了口语,也锻炼了学生记忆能力,因为记忆力在听力理解的信息处理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其实其他课程也是如此,语言技能的发展绝不能强调单一的听、说、读、写、译,而要注重它们相互协调发展。它们虽然可以开设不同的课程,但是它们始终是不能分家的。要注意以一项技能为重点,合理结合其他技能的培养手段,调节并组织课堂。人类信息处理模式的最后一个阶段――反馈阶段对学习者获得可理解性输入过程是非常重要的。[3](P633)所以我们上课过程中要注意并体会学生的感受,这样的课堂才是完美的课堂。语言教学就像打乒乓球,教师一个“球”出去,学生要有反应,要给反馈,要“弹”回来。不然的话,就会“Game over”,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无法正常进行。

另外,教学实践还需要教师的集体力量,一起努力。希望教师们能系统地有组织地走进其他教师课堂,作为一个研究者,来仔细地观察课堂的一切表现,这样的收获加在一起,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将会有更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Rod Ellis.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2]Diane Larsen-Freeman and Michael H.Long.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3]Catherine J.Doughty and Michael H.Long.The Handbook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Blackwell Publishing.2003.

第二篇:第二语言教学概论

第二语言教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一、学科性质

1、学科定位

(1)对外汉语教学(Teaching Chinese to Foreigners):指教师将汉语交际技能及相关汉语知识传授给海外非母语者的过程。

(2)狭义应用语言学:主要指语言教学,尤其是指第二语言教学或外语教学。(3)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种,是应用语言学(applied linguistics)的一个分支。

(4)汉语国际教育(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应“汉语走出去”国家战略提出的新名词,是狭义的对外汉语。

2、对外汉语教学的3个含义

(1)教学:教师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1996《现代汉语词典》)。这个教学过程分为四部分:总体设计、教材编写、教学实施、测试。(2)学科

A、对外汉语的基础学科: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对应学科理论基础包括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教育学理论。B、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一方面是理论研究,即对3门基础学科的理论进行研究,并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建立本学科的理论范畴;另一方面要重点研究“教什么、如何学、怎么教”这三大问题,研究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什么(教学内容—语言学)怎么教(教学理论和方法—教育学)

如何学(习得理论和认知心理—心理

学)(3)事业 A、加快孔子学院建设。(孔子学院是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

B、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建立师资培训全球网站,开发多媒体培训课件,提供在线培训辅导,通过网上网下、境外境内相结合的方式,大幅度提升师资培训规模和质量。二是将“对外汉语”提升为二级学科,支持高校建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专业硕士,并增加推荐免试招收硕士生名额,实行本科定向招生,将人才培养与使用直接挂钩。三是充分利用高校现有的对外汉语、外语、中文、教育等专业在校生和毕业生资源、坚持向社会公开招聘志愿者教师,积极从海外留学人员和华人华侨中招募志愿者教师。四是在海外推行汉语师资能力考试、培训和认定,与国外相关机构联合培养海外教师,支持各国开设培养汉语师资的相关专业或课程,增强海外师资队伍自身发展后劲。五是重点建设若干个“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并选择一批中学和社会机构,建立“汉语国际推广中小学师资

实习基地”。)

C、大力推进教材编写和发行体制创新。(一是尽快开发出多媒体和网络教材。二是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实行招标制度,提高编写质量和效益。三是根据各国实际需要,帮助其正规教育系统设计汉语教学课程、教学计划和大纲,制作多语种的“海外大中小学优秀教师示范教学电教课程”。四是加大面向社会大众的应用型、普及型教材的开发力度,更新世界主要语种的汉语广播教材。)D、构建全球汉语网络平台。(网络孔子教育平台、汉语学习网)E、改革与创新汉语考试。(SHK考试,实现机考、纸考、网考三结合的考试方式)

二、语言学习的基本概念

1、第一语言:指孩子最早习得的语言,也就是从父母或周围其他人那里自然习得的语言。

2、本族语:指本民族的语言。

3、母语:传统是指本国或本民族的语言,按国籍来分。(移居海外未取得国籍的中国公民,首先习得居住国的语言非母语;而取得国籍者虽先习得本国语但并非母语。)

4、第二语言:指在第一语言之后再学习的其他语言。应用语言学领域里,通常把第一语言之外的语言统称为第二语言。A、非本国语(外国语、外语):外国语言。B、非本族语(外族语):指本民族之外的语言,包括其他民族和其他国家的语言。C、非本地语(他方言)

5、标准语:全民族的交际工具,具有规范性,是一个民族的共同语,通常是由本地区适用范围较广的方言发展而成。

6、族际共同语:多民族国家之间的共同交际工具,如美国、俄罗斯、中国······

7、目标语(目的语):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不管是什么语言,不管是第一语言、第二语言、母语、外语、本族语······只要学习者正在学习,都可以称为目标语。

8、双语:一个人能够掌握、能同样熟练运用的两种。当第二种语言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时可以成为双语。

9、习得:指从周围环境中通过自然学习获得某种能力。没有非常明确的学习语言的意识,没有专门的语言教师,在自然环境中,通过语言交际活动潜意识地获得语言的过程。

A、强化论——斯金纳 B、传递论——奥斯古德 C、内在论——乔姆斯基 D、认知论——皮亚杰

10、学习:指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训练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多数情况下,学习是指专门场所由专门教师实施的专门教学,应有教学计划、教材、教学实施和测试。

学习等级(加涅):由低级到高级

A、信号学习——巴甫洛夫经典性刺激反应实验 B、刺激—反应学习——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实验 C、连锁学习

D、多种辨别学习E、言语联结学习F、慨念学习G、原理学习

H、解决问题的学习

11、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的差异

A、主体:第一是幼儿,第二是成年人。

B、动机:第一天然、出于本能,第二为求职、考试、文凭等。C、坏境:第一自然环境、语言生活,第二课堂、时间有限。

D、方式:看、听、模仿,把母语和慨念以及慨念之间的关系联系在一起进行学习,第二常常通过母语来联结慨念和声音的关系。

E、教育者及相关因素:第一教育者多为亲属,有感情,重内容;第二教育者为教师,重形式,注意偏误。

F、过程:第二没有前语言和单词句阶段,语音学习和词汇学习同步进行,词语学习和句法学习几乎同步进行。G、文化

三、第二语言教学

1、特点:(1)以培养目的语交际能力为目标;(2)以技能训练为中心;(3)以基础阶段为重点;(4)以语言对比为基础;(5)与文化因素相结合;(6)集中强化的教学方式。

2、目标:培养出能用目标语进行交际的人才。具体到对外汉语教学,就是培养出能用汉语进行交际的人才。

3、类别:(1)汉语预备教学;(2)汉语进修教学;(3)汉语言本科教学;(4)对外汉语本科教学;(5)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硕士生博士生培养;(6)汉语国际教育。

四、基础学科和相关学科(体系)

1、*语言学

2、*心理学

3、*教育学:(1)教育学理论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基础,一般教育学理论的方法、技巧、手段,都适用于第二语言教学;

(2)目前为止,全世界第二语言教学的效果,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处理好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系,过分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的培养;(3)传统教育观“以教师为中心”,后出现“以学生为中心”,第二语言学教学出现“双主体观”,认为教师是教育行为的主体,学生则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现代教育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双主体协同活动的过程;(4)第二语言教学法多使用任务型教学法,基于交际任务的教学法分为三阶段:任务前(准备阶段),任务中(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虚拟情境中的交际任务),任务后(教师讲评)。<造句、替换练习和句子变换等练习不属于交际任务>

4、神经心理学

5、社会语言学:《国际汉语教师标准》提出教师要掌握的7个基本慨念范畴:语用及语用能力,会话结构,合作原则,礼貌原则,格莱斯的会话准则,得体性原则,言语行为理论,言语行为分类。(1)交际能力:

a、美国海姆斯(合语法性,可接受性,适合性,可能性);

b、卡纳尔和斯威恩(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段能力,策略能力)(2)会话策略:受话者如何理解说话人的言语行为的含义,明白说话人的示意。(3)a、合作原则(格莱斯):质量准则(不说自己认为不真实或没有证据的话)、数量准则(提供信息要满足会话目的)、相关准则(所说的话必须是相关的,不能答非所问)、方式准则(表达上要简明、有条理,避免模糊和歧义)。b、得体性原则(利奇对格莱斯的合作原则进行补充和发展):得体准则(使他人受损最小,受惠最大)、慷慨准则(使自身受惠最小,受损最大)、赞誉准则(少贬低多赞誉他人)、谦逊准则(多贬低少赞誉自己)、一致准则(减少双方分歧,增加一致)、同情准则(减少对别人的反感,增加同情)

6、跨文化交际学: A、语言交际

B、非语言交际:体势语

C、文化交际过程:蜜月期(2-3个月)、挫折期(4-5个月)、逐渐适应期(4-5个月之后)、接近或完全复原期(半年之后)

第三章第二语言习得

一、第一语言的作用与对比分析

1、提出:1957年,美国语言学家罗伯特拉多博士(Dr.Robert Lado)

2、语言学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structural linguistics),对语言进行静态分析;

3、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behaviouristic psychology)的迁移理论(transfer)。

4、理论:拉多认为,第二语言的获得也是通过刺激、反应、强化而形成习惯。但与第一语言习得不同的是:第二语言和第一语言不同时,学习者会借助第一语言的一些规则,这会产生负迁移作用,也叫做干扰。而且他认为两种语言最不同的地方,学生最难掌握,相同的、类似的地方则比较容易掌握。因此他主张对第一语言和目的语进行语音、语法等方面的共时的对比,从而确定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预测学生有可能出现的错误。

5、对比等级(埃利斯):p77

6、程序:(1)经典程序:描写、选择、对比、预测;(2)针对教学和习得的对比程序:发现、选择、对比和解释、教学。

7、发展:(1)回避:学习者故意不使用某个语言形式;(2)相似等级:基于语言表层结构提出,指两种语言中对应的语言点表面相似,实际有一些区别,当这两种语言间存在这种“决定相似度”时,干扰更可能引发偏误;

(3)干扰:一种学习者学习和表达的策略。(科德提出,当一语跟二语相似时,一语可以用于二语的发展,促使学习者更快地沿普遍语法的路径前进,是对母语的一种“借用”,是一种学习策略,他建议将“干扰”重构为“调解”。)(4)迁移

二、偏误分析(跟母语干扰有关,还跟目标语泛化相连,偏误分析成为中介语研究、习得顺序研究重要的组成部分。)

1、偏误、错误、失误的定义

2、偏误分析的步骤:(1)语料收集和选择

A、自然语料(作文、对话录音等)

B、非自然语料(语音、词汇、语法练习等)C、两者结合(语料库:汉语语料库如北大、中山、济南······)(2)偏误识辨(规律性偏误、偶然失误、结构式偏误、语用偏误)A、区分“失误”和“偏误”:前者一时疏忽引起,后者缺乏语言能力造成。区分标准:一是出现频率多少,偶尔出现可能是失误;二是生成者能否自己纠正,可自纠是失误。

B、区分“显性异常(偏误)”和“隐性异常(偏误)”,显性在形式上违反句法规则,如“他破了杯子”,隐性无语法毛病,但放在上下文或语境里有问题。(3)偏误点的确定与纠偏。(4)形式分类:

A、从传统的语法范畴(词类、句子成分、句式)等入手进行分析。如“我旅行中国”(不及物动词带宾语)。

B、从标准数学范畴入手,对比偏误形式跟正确形式,概括二者区别。(误加、遗漏、错位、误代、杂糅)

(5)偏误探源:主要解释偏误产生的心理原因。(6)偏误评估(是否影响交际)

3、偏误类别与原因:

(1)语际偏误:由母语负迁移引起的偏误,又称“干扰性偏误”或“对比性偏误”,是对比分析的重要内容。

(2)语内偏误:指第一语言内部的发展偏误,又称“目标语规则泛化偏误”、“发展性偏误”。

(3)训练偏误:因为教科书、词典编写不恰当或教师讲解不好而引发的偏误。(4)认知偏误:因人的认知能力跟某种语言规则产生矛盾而出现的偏误,又称“普遍偏误”。

4、偏误分析在汉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语音偏误(多出现于初级阶段,语音偏误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提高辨音及书写拼音的能力,掌握相关的语音知识。)(2)词汇偏误(任何阶段都会出现)(3)语法偏误(研究最多)

(4)汉字偏误分析(汉语习得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中介语(指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构建的、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目标语的一种语言知识系统。它是逐步接近目标语的一种发展阶段。)

1、提出:1972年,二语习得专家塞林格,标志着二语习得研究的根本改变。

2、科德1978年提出两种中介语连续体(语言再建构):(1)重构型连续体,学习者逐渐用目标语规则替代母语规则;(2)重建型连续体,学习者以习得母语方式逐渐创建出目标语系统。

3、特征:可塑性、动态性、系统性

四、输入、输出与互动

1、定义

(1)语言输入:指为学习者提供的单向的语言信息,这信息构成了一种单向的输入环境。

(2)语言输出:言语行为的表达。

(3)互动:至双向的语言和交流,如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构成了语言习得发生的互动环境。

2、自然环境下的输入与互动(1)外国式语言:本族人对外族人说的话语,实质为了使交际顺利进行下去,使双方能够产生理解互动。

A、特点:a、语法规则范围内的简化。如跟外国人说汉语时,语速减慢、发音小心清楚、词汇简单、句式多为是非句和选择句。b、不合语法的简化。B、种类:a、仅由互动环节组成(没有形式简化,出现频率最高);b、由互动调节和合语法的输入调节组成(没有不合语法的简化);c、由互动调节以及合语法和不合语法的输入调节组成(出现频率最低)。

C、使用环境:a、操非本族语者二语水品低;b、操本族语者认为自己处于较高地位;c、操本族语者先前有很多说外国式语言的经验;d、会话是自然发生。D、语言调节的方式:a、退化。无意识地退回到儿童期习得语言阶段。b、相配。估价学习者语言系统,模仿其中的语言形式。c、意义澄清。根据学习者的反馈(比如迷惑的眼光)来简化、解释话语、避免交际失败。(2)话语与互动

A、话语研究:主要考察学习者和操本族语者共同参与的语篇。

B、互动:指沟通、理解发生困难时,交谈双方必须依据对方理解与否的反馈,进行诸如重复、解释、核实、改变语速等语言上的调整,进行意义协商,调整的结果导致语言输入变得可以理解,从而促进习得。

C、a、修正策略:简化词汇、附加身势、翻译、外国式语言······b、澄清意义:放弃对话题的控制(你说吧),选择突出的话题(新疆,你知道吗),检查理解度(有问题吗,明白吗?),转换句子结构和问话点。c、其他手段:放慢语速、重复话语、强调关键词等。

3、课堂情境的输入和互动

(1)教师的教学语言有双重性特征:既是教学媒介语,又是学习者的目标语。(2)课堂教师输入语言必须不断变化,体现出动态性特征。(3)语言课的教师语言的特点:

一是在所有语言层次上都产生形式调节,如语音(放慢语速、发音清楚、夸张、重音等)、词汇(其它语言的词汇、近义词替换、释义等)、语法(省略、扩展)。二是在语法规则内进行调节。

三是经常出现重复、鼓励、刺激、扩展等。

(3)课堂话语分析——三段话语:即教师引发、学生反应、教师反馈的交流。

4、输入、输出和互动促进二语习得的方式:(1)输入强化;(2)高频输入;(3)可理解输入和“i+1”原则;(4)摄入与输出;(5)建立垂直结构。

5、输入、互动提高二语习得效率的方法(Ellis):(1)针对学习者的大量输入;(2)学习者必须用二语表达感想;(3)学习者独立控制命题内容,如控制话题选择;(4)坚持“此时此地”原则,至少在开始的时候;(5)言语演示由学习者和操母语者/老师共同完成;(6)接触大量的指示;(7)接触大量的“扩展”言语,如要求分类、确认、解释和扩展;(8)有机会无拘无束地实践,提供机会尝试运用新的语言形式。

五、学习者个体差异

1、年龄与性别

2、智力与语言能力*

3、认知方式*

4、态度与动机

5、个体与情感过滤

6、成功语言学习者的特点

六、语言普遍性假说

1、普遍语法——乔姆斯基

2、类型普遍性——格林伯格(1)实质普遍性(2)形式普遍性(3)蕴涵普遍性

第四章教学资源建设和运用

一、纸质教材的编写的使用

(一)教材分类(从三方面探讨)

1、课程设置:它可分为技能类和知识类,这是教材分类的基本依据。因而教材也可分为这两大类:

(1)技能类课程(培养交际技能):汉语交际技能一般包括汉语技能和专用汉语技能,相应的课程为通用汉语和专用汉语。

A、通用汉语教材编写分为两大类:综合技能训练(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汉字要素和听说读写技能)、专项技能训练(读写或听说),此外还有单项技能训练(如《汉语会话301句》)

B、专用汉语:职业性专业汉语(商务汉语、酒店汉语、旅游汉语等)、教育性专用汉语(医科汉语、经贸汉语、人文汉语、社科汉语等)(2)知识类课程(教授系统知识):

A、语言知识课程(现代汉语、汉语概论、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B、其他知识课程:文化知识课程、专门知识课程

2、系统参照:教学环境、教学类别、教学对照、教学期限、教学形式

3、组织结构(分类的重要依据):编写纲目(语言结构、交际功能、交际话题、交际场景、课文、文化)、单元划分、推进模式(直线式、螺旋式)

(二)教材编写原则: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适合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系统性原则

(三)教材使用方法:熟悉学习者和教材、活用教材、善用其他教学资源。

第五章语言测试和成绩分析

一、测试成绩分析

1、平均数:又叫算术平均数、均值,计算方法用数字总和除以数字个数。

2、中位数:在一组数据中居于中间位置的数值。如果有奇数个数数据,那么中间的那个数据就是中位数,如果偶位个数,那么最中间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

*在正常情况下,平均分和中位数应大致相同,若相差太大,说明该测试有问题或者相关情况下不正常。

二、语言测试的原则

1、针对性

2、可靠性:又叫信度,在测试方面,可靠性指测试结果的稳定性。(同一篇作文,a给90分,b给90分,说明评分具有信度,如果b给70分,说明没有可靠性)

3、有效性:又叫效度,指测试是否能达到测试的目的。(如试题要考什么,有没有考出要考的东西)

4、实用性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课堂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课堂实践

兰州师范学校 吴小钢

小学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体地实施美育,却需要深入探讨。现结合课堂实践,谈几点意见。

一、根据教材内容抓住最佳契合点进行审美教育

为了使美育具体落实到小学语文每一课的教学中去,有必要以不同美的形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恰当的分类。然后根据不同内容的课文进行角度不同的审美教育。例如:小学语文课本中那些以写人记事为主的记叙文,较多地体现着“社会美”这一美的特殊形态,可以将其划在进行“社会美”教育的范畴之列。而“社会美”的内容涉及面非常广,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更细的分类,确定美育教学的最佳契合点,进行有条理、有侧重的美育教学,使美育落到实处。诸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爱迪生》《李时珍》《黄继光》《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我的战友邱少云》《狼牙山五壮士》《旗手的责任》《十六年前的回忆》等课文,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为理想不惜献身”的这一“社会美”的内容。我们在讲授这些课文时,就要特别注意抓住每篇课文的最佳美育契合点进行施教。例如:讲授《爱迪生》时,要突出以下几个美育的关键点:(1)热爱科学事业;(2)在不具备科研的条件下顽强地进行科学实验;(3)百折不挠,愈挫愈坚地为科学献身的毅力;(4)奋斗成功后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幸福。爱迪生从小热爱科学,在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科学实验,在实验屡遭失败的过程中,显示了他那种超乎常人的毅力,集中地表现了爱迪生为理想献身的精神。当他经过千辛万苦的发明给人类带来光明和幸福的时候,在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社会美”是那样的耀眼,那样的熠熠生辉。这种为理想不惜献身的例子,属于人类在社会生产劳动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社会美”,同类的课文还有《詹天佑》《鲁班学艺》等。而《黄继光》《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我的战友邱少云》等,虽然也是反映为理想不惜献身的课文,但它们是通过人类在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中,同恶势力进行斗争实践所表现出来的“社会美”。同样是进行“社会美”的审美教育,但侧重点是不同的。通过教学,可使学生感受到人类对真理的探索、追求和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精神。

二、结合美的特征和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进行审美教育

美的形象性是美的一个重要特征,而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最大的特点也是它的形象性,我们应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抓住这一契合点,进行活生生地、形象丰富的审美教育。

事物的形象往往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具体的形式美,往往又是通过“色、形、声”来表现,我们在进行审美教育时,就要充分利用小学语文课文中那些具体描绘事物色、形、声的句子和段落来进行形象生动的教学。例如《林海》中写落叶松一段,将白桦的银白色与落叶松的深绿色进行对比,并且联想到“海洋”这一形象,把青松边沿的白桦比作“浪花”,远远看去那“浪花”像“银裙”一样,绘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对林海这一形象作者采用特殊的视角展开遐想,绘出了事物的“色”与“形”,而在“形”中,又透出一种“声威”、一种松涛浪激的声威,从而将“色、形、声”天然地展示出来。我们只有从“形式美”这一特殊角度去体味感悟和分析,方能真正抓住这篇课文的形象,利用美的形象性、直观性进行审美教育。当然,我们不仅要引导小学生感受大自然那种外在的“形式美”,更重要地是要引导孩子们去体味和感悟大自然的那种或秀美或壮美的内在气质,激发起孩子们感奋的情绪,培养出他们刚毅的品格。

三、从字、词、句、篇章结构入手进行审美教育

祖国语言的美具体体现在准确、生动、优美的遣词造句以及清晰合理的篇章结构之中。因此在进行语言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识文断字,更重要的是体味祖国语言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准确、生动、优美。例如《趵突泉》一课在描绘趵突泉时,用词不仅准确、细微,而且写得非常的调皮和有情致。教师在教学中就是要注意结合课文落实字、词、句的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审美感悟,从品词赏句中欣赏语言的艺术美。叶老说过:“人们读一篇东西,无论诗文词曲,总要像吃东西一样,细细咀嚼,一句也不随便对付„„把它的滋味辨出来。”小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常常会出现囫囵吞枣的现象,尤其是对字词句的学习总是停留在表面上,加之一些所谓的《练习册》往往将一些字词摘出来,让学生查字典,进行死板、教条的解释,这种学习方法,完全斩断了语言艺术美的血脉,灵动、鲜活的字词是离不开生动、丰满的语言环境的。因此,从字、词、句的教学中,挖掘审美因素,进行艺术美的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除字词句外,从课文的布局谋篇、篇章结构和写作方法入手欣赏艺术美,进行语言表达艺术的审美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抒情味很浓的写景状物的课文,课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先写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树木,几百里连成一片绿色的海洋;然后抓住不同季节各种树木和整个小兴安岭的不同景色,分别写出小兴安岭树木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变化;最后在分述的基础上,用“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一座巨大的宝库”作总结。整篇课文显示出一种结构之美,容量力度上的均衡、齐整之美。虽然,这种文章的艺术美,不可能直接分析给学生,但,作为教师应该从理性上对每篇文章的结构形式、写作方法和布局谋篇有一定的审美观,这样才能将美育渗透到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去。

当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具体途径、方法和契合点还很多,如体味诗的音乐美、绘画美、意境美,学习说明文认识大千世界的真趣美等等。这就需要我们每位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各种不同的审美因素,认真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他们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薰陶,从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第四篇:体态语言--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第二语言

体态语言——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第二语言

车头中心学校戴晓平电话:*** 【摘要】体态语言(body language),亦称“人体示意语言”、“身体言语表现”、“态势语”、“动作语言”等。体态语言作为一种传情达意的交际工具,他有着文字语言所达不到的效果。它能使人的表达方式更加丰富,表达效果更加直接,进而使人与人之间更和谐。而这种语言的作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尤为突出。体态语言在英语教学中被称为“第二教学语言”。在新课程改革浪潮中,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地利用体态语,使英语教学效果更好呢?本文在这方面进行了阐述。【关键词】 体态语,兴趣,教学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可以不用言语,而借助于表情、手势之类的动作而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有时甚至会“无声胜有声”这就是人类的无声语言——“体态语”的妙用。美国心理学家阿尔培根认为:人的信息是由三个方面组成的,即55%的体语+38%的声调+7%的言词。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较好地运用体态语,对提高课堂教学将有很大的帮助。

一、“体态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体态语,作为一种教辅手段具有形象、生动、直观、易理解、易模仿、易运用的特点,能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感情、激活学生学习情绪、突出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果。它具有以下作用:

1.运用“体态语”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是英语学习的起点,初次接触英语这门外来语言,再加上孩子活泼、好动的本性,如果一味地让孩子们看、听、读,时间久了,学生自然会对英语的学习产生厌烦,产生动一动的欲望。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又要使学生参与生活化的活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们爱上英语,他们才会愿意学习、愿意接受。如:在教授动词短语时,可以让学生和教师一起做动作:sweep the floor,wash the clothes,do the dishes,clean the room,cook the meals甚至可以拿教师现成的劳动工具来一场clean the classroom的活动,what can you do? I’m helpful.I can„.这样学生既可以玩,又可以在玩中学,注意力马上就集中了,还把句型进行了有效的操练,真正的寓教于乐。

2.运用“体态语”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由于环境的限制,我国的英语教学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和足够量的语言输入。因此,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英语交流显得格外重要。为了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教师要尽量少说汉语。而学生用英语交际最大的心理障碍就是羞于启齿,怕犯错误,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以亲切的微笑、和善的神情可以摆脱和缓解学生的心理障碍,在教学时,让学生加入动作和表情,在说说、做做、动动的氛围中学习,往往会使他们抛却胆怯心理,大胆交流。例如,在教学may I have„„?时,我就请两位同学配合,Hello!我让学生挥手说。I'm „„我让学生用手指指自己,然后用手伸开询问对方:What's your name?另一学生也用手指着自己说:I'm „„另一个同学说,How many books do you have?对方说,I have two books.另一个同学接着说,May I have one book,please?最后学生说Thank you.这些生动的体态语引起了学生交往的兴趣,学生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连平时 1 不爱张嘴的学生也踊跃和同学去练习。只需几个动作,学生一下子就进入状态,这样多种感官协调,学生学到的不仅是对话,而且学到了初步的语言交际能力。

3.运用“体态语”促进师生间的交流 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沟通方式就是交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也非常重要。在英语教学中,尤其要建立良好的师生交流关系。在课余时间与学生挥挥手,并说:“Hello!”下课或放学时,对学生摆摆手说:“Bye-bye!”在课堂上,也要根据不同情况巧妙地进行体态语的运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应该竖起大拇指说:“Great!”这样会很好地增进师生的感情。这一点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只有孩子喜欢教师、信任教师,教学效果才会更好。

4.运用“体态语”控制课堂纪律,提高课堂效率

在课堂上,教师的一举一动犹如音乐会上的指挥家,无时不在向学生传递知识的信息。在一堂课上,教师不可能一次次地用语言来维持纪律,但借助体态语言可以很好地完成。例如,课堂上,有学生不认真听讲、目光呆滞,就表明他的心思已经离开课堂了。这时,教师做榜样性的动作,或上前用一个无声的抚摸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他便会意识到自己做得不对,便会主动、自然而然地把注意力转移回来。

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点头、一个小小的动作,都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明白老师的意思,从而更好地投入课堂中,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体态语”的运用艺术 1.表情的运用艺术。表情具有神奇的魔力。教师的表情渗透会在学生心灵中产生巨大的震撼力。表情语可以对学生施加心理影响。是向学生传达教师思想情感的桥梁。表情,主要指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人类社会的一种“世界语”,一个人的喜、忧、怒、悲、恐、惊全都可从面部表情上反映出来。著名作家罗曼· 罗兰说:“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是比嘴里讲的复杂千百倍的语言。”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如能针对出现的不同情况,运用好面部表情语言,就可能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2.手势的运用艺术。在课堂教学中准确适度地运用手势,既可以传递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还可以增加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一些优秀的英语教师都非常重视掌握和运用手势语。它有助于教师教学语言的表情达意,可以使教学语言形象、活泼、生动。

3.眼神的运用艺术。从一个人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内心的疑问、好恶及态度的赞成与否。因此,目光是最富于表现力的一种体态语言。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知道眼神不仅能表达教学内容中的有关情感,而且可以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用多样化的眼神影响学生,增强感染力。

4.服饰的运用艺术。服饰是指课堂教学时教师的衣着穿戴。整洁大方、端庄得体的穿着能增加教师的亲和力。教师可以针对教学时出现的知识点来穿着服饰。如:教学 shirt, coat, loose-fitting blouse, shirt等单词和颜色时,适当穿着,可达到易理解的效果,使课堂活泼生动起来。

5.身体距离的运用艺术

人际间的距离也有信息意义,也是一种无声的体态语言。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所处的位置不同,与学生的远近不一,会给学生不同的心理感觉,有研究表明,当教师站在距学生 2-3.5米 的地方,就会产生一种控制效应,如果某个学生不注意听讲或出现行为不当的时候,对待这种行为,只要教师开始向这个学生走去,就会使这个学生不当的行为迅速地改变。教师领读时,走下讲台,进入学生的“空间领域”,可以控制课堂,发现和纠正学生的语音、语调,使课堂变得有生气。如有学生在跟读时开小差,当老师走近他的时候,他会自觉地跟上来。做听写练习时,教师一边念一边适当地走动,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情绪。如果教师与学生距离超过 4米,甚至更远,就很难产生这种效果。可见,讲究距离在课堂上的应用,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用身体距离的意义教相应的单词,如: far, near等。

三、“体态语”在英语教学中运用举例 1.词汇教学

小学英语书上面许多词汇可直接用体态语引出,进行教学,例如名词 rabbit,可用双手五指并拢放于头上;duck两臂夹紧身体双手翘起,身体左右摇晃;look单手置于眼睛上部,眼睛四处张望,形容词sorry用丰富的面部表情可以装出难过的样子;hungry添添嘴,摸摸肚子就可以表示出,big—small, tall—short, long—short,都可以用体态语表达出来,而且在表现的时候可加入形象而又夸张的表情让学生产生一种巨大的趣味,而学生用眼、耳等身体器官多方面接受信息,可以更好的领会,很愿意接受新的内容。

2.对话和课文教学。由于体态语具有可观性的特点,而且小学生好动好玩,表现欲望强,可以用小品等形式运用体态语言边说边演来展现课文的内容,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模仿的欲望。这样,他们的注意力就可以达到长时间的保持,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根据句子或短文编成有韵律,有节奏的动作让学生容易记忆。

四、“体态语”运用中的文化差异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差异,“体态语”的运用也不尽相同。例如:在中国,拇指和食指分开可以表示“八”,而西方却没有这种概念;在中国,给人东西或接受东西时都用双手,表示有礼貌,在西方这却显得有些笨拙。相同的手势也可能表达出不同的概念,有的甚至相反。据说有一次一些欧洲海员在地中海游泳时不知不觉地游到了海防基地,卫兵见到后向他们大声喊叫,并做出“过来”的手势。此时,海员们意识到离海防工事太近了,误将卫兵的手势理解为“走开”,于是就向远处游去。警惕的卫兵立即开枪打死了这些不幸者。另外,体态语言的运用有时仅有丝毫之差。由此可见,熟练掌握和运用体态语言也非易事。作为跨文化交际使者的英语教师我们应该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尽可能掌握一套标准的英语教学中的体态语言。在具体运用的时候,要考虑到文化差异,尊重英语文化。必要的时候,要向学生说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体态语言运用存在的差异。通过教学实践,我初步领悟到,教师要正确掌握“体态语”的运用艺术及其特点,使教师准确、适当、自然协调地运用体态语,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更加充分地表达自己,更加完美地展现语言的内涵,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语言的真谛,使“体态语”在英语课上充分发挥其优势,更有效地为英语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江林《言传“身”教——浅谈体态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英语周报 2003年3月 第32期

【2】罗丹《小学综合英语教师手册》(M)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2年5月 第一版

【3】高兰英《英语教学中的教态和体态语言》(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3年11月 第21期

【4】陈秀玉《加强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J)文教资料 2005年 第24期 【5】湖南教育

第五篇:试论游戏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运用

试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游戏应遵循的原则

1132194033 shangyue 摘要: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在一定范围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但是很多汉语学习者认为汉语难学,在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有效地增加汉语课堂的学习互动性和趣味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游戏是任意的游戏,还是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呢?本文将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游戏应该遵循的原则进行探讨,以期为更好地利用游戏进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关键字: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游戏;原则

对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而言,汉语是一门比较难学的语言,在汉语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习者消除畏难情绪,快乐高效地学习,有效地掌握汉语的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一直都是备受关注的。不少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能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实际,充分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等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并且尝试着把游戏和表演等趣味性的活动带进课堂,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游戏教学”在众多的教学案例中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那么,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如何利用游戏进行教学、游戏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起着怎样的作用,应遵循怎样的原则呢?

众所周知,我们每个人都有好玩的一面,如果能在教学中注入“游戏”的教学方式,这便迎合了人“好玩”这一天性,就能从影响二语学习因素中的学生个体因素出发,有效地调动学习者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活力,而且合理地游戏教学能有效地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例如,当教师教完外国汉语学习者有关春节的知识,如有关习俗、饮食名称、吉祥话等内容后,可以将上课过程中一些需要掌握的重点词语、交际用语等制成小卡片分发给学生,并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进行游戏竞赛。比赛过程中,当老师说到卡片上出现的内容或提的问题能用卡片上的内容回答时,持有卡片的那组学生必须快速地举起卡片,并大声地读出来,如果其他组的成员先说出了答案,那么就算输,老师给与说的又快有准的队伍加分。这样,组与组之间进行竞赛,获胜的队伍有小小的奖励,或输了的队伍要收到小小的惩罚,如表演节目。当然,也可以采取竞猜、心心相印等不同的游戏形式。这样,与其埋头苦学苦记或者被动地学习,学生往往更愿意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来,从游戏中获得快乐、对学习内容也会有更深的印象和理解,从而达到快乐高效的学习。

游戏进入课堂,能够将枯燥的语言现象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为学生创造了丰富的语言交际情境,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它有效地打破传统的“死记硬背”、课堂填鸭式、满堂灌或以老师为中心的沉闷,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能调到学习者的积极主动性,给与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挖掘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有助于使学生乐学、爱学,甚至求学。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课堂中加入游戏的成分,是在考虑汉语语言本身的特点、二语学习者的性格特点、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条件以及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等方面的基础上,为了使汉语课堂更具活力和乐趣,让学习者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快乐地学习,调动他们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能更好地学习掌握汉语言而展开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课堂中的游戏不是散乱无章的,它是一种有组织的,包含规则、目标和乐趣的活动,通常情况下它包含一个特定的任务或目标、一套较完善的规则、游戏者之间的竞争以及游戏者之间的沟通所用的口头或书面语言等四个方面的内容。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游戏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游戏的开展要有一定的目的性。

较明确的目的性应该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游戏应该遵循的首要原则。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游戏的开展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不能仅仅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盲目地进行游戏,而必须是在充分考虑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学中其他因素的基础上进行的,需要让学生能从游戏中掌握教学内容,获得运用汉语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例如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课堂中常用的游戏“找朋友”,教师可以将所要练习的内容制成小卡片分发给学生,并按类将学生分组,然后请学生就学习内容找到持有能与自己组合成朋友的卡片持有者,例如语音方面的“找朋友”是为了训练学生听音辨音能力或者是让他们更好地掌握声韵

调的拼合;而词汇方面则可以是词语的搭配、词性、意义的相关性等等。情景模拟或角色表演等类型的游戏则主要是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熟练理解,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言语技能。游戏的开展最高目的是为了掌握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的。

(二)游戏要有一定的启发性。

游戏的开展是为了学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因此用游戏调动课堂气氛、活跃课堂的同时要注意学习者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如周健老师在汉语课堂教学技巧305例中介绍到的“猜字谜”游戏。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编制字谜,在猜谜比赛前教师可以先告诉学生常见字谜的结构和猜谜的方法,然后带领学生复习一下课堂上需要学生掌握的字,让学生根据汉字音形义各方面的特征去猜字谜。猜字谜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对汉字的音形义各方面掌握得比较好才可能很好地说出谜底。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分组,各组就所要掌握的字制作谜语,请其他组的同学猜,通过对部分字词音形义设计谜语竞猜游戏,引导学生对汉语语音、汉字、词汇等要素进行思考,从而尽可能地类推似学习。

(三)游戏的形式要有多样性。

内容新颖、富有情趣、形式多样的游戏才能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汉语学习有所期待,但是如果游戏形式过于单一,经常做相同或相似的游戏,学习者的兴趣就会渐渐地消退,甚至觉得厌烦,即使让他们玩游戏也提不起兴趣,或者就将变成纯粹的为玩而玩了。因此,教师要发一定的心思去选择设

计游戏以更好地辅助教学。汉语课堂的游戏从内容上可以大致分为音乐性游戏、反应性游戏和角色游戏三大类,不同类型的游戏在形式上又是相互依赖,可以相互转换或包容的,其中我们可借鉴的游戏有“唱汉语学习歌曲”、“找朋友”、“接龙”、“猜谜语”、“萝卜蹲”、“西蒙的命令”、“此呼彼应”、“挖地雷”等等,对外汉语教师在二语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教学内容,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游戏方式,并在原有经典的游戏上注入新的内容,不断的创新改进,以促使学习者汉语学习兴趣有增无减。

(四)游戏要有操作的可行性。

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游戏的成分,使之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符合教学规律的,但必须考虑到游戏的可操作性。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基本上以外国学生为主,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度,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而且不同国家的学习者在个性因素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游戏基本上是每个学习者都比较喜欢的,但是,教学过程中利用怎样的游戏辅助教学则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特别是针对背景差异较大的学习者,他们是否能理解游戏,游戏的展开是否能得到大多数的学习者的配合这都是必须考虑到的因素。对外汉语教师在二语教学过程中设计的游戏不能是学生完全或大部分人都不能参与的,游戏是面向所有的学习者,同时游戏的展开还要考虑到教学环境,在现有的教学环境下考虑到游戏的形式是否行得通,操作是否容易。

(五)游戏要有一定的适度性。

游戏在教学中所占的比例、时间上如何分配都要遵循一个适度原则。面对不同层次的学习者,游戏的形式和所花的时间都是不一样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中小学生汉语学习课堂游戏的成分往往占了绝的比重要大得多,而不同语言要素的教学过程中游戏的比重又是不一样的。比如重听说能力培养的课堂,互动活动基本贯穿了整个课堂,因此作为互动活动重要表现形式的游戏则成了课堂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从头到尾都以游戏的形式展开教学,不过这样对教师在选择和设计游戏方面有较大的挑战;而重读写能力的课堂,如汉字课、写作课等,如果游戏的成分过多则难以完成教学内容,游戏只能是课堂偶尔的“调味剂”,忌多忌杂。

随着国际汉语学习热的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积极热情地学习汉语,与此同时,这就要求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事国际汉语教学工作。而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过程中,教育者越来越多地借助游戏进行辅助教学,游戏在二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游戏与汉语教学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加了学习汉语的乐趣,为学生在玩中更好地学得汉语言及其相关知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也使学生在学习中尽可能地体验到游戏的乐趣,快乐的学,学的快乐。游戏在汉语作为二语教学中日益凸显着重要的作用,这也对二语教学中的游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遵循一定的原则,服务于教学,富于启发性和可操作

性的形式多样的游戏在有组织有规划地实施情况下才能更好地为运用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过程中,使二语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参考文献:

1.冯冬梅,试论游戏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广西师范大学,【J】消费导刊-教育时空,2008(9).2.曾健,游戏在二语习得和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成大教育学院报,2006(3).3.周健,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与游戏【M】北京:背景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4.任燕,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游戏的思考【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4).5.卢友燕,游戏在儿童汉语二语教学中的运用【D】,厦门大学,2009(4).

下载第二语言课堂中的教学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二语言课堂中的教学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分析教案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语音教学

    分析教案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语音教学 摘 要:很多人认为只要是中国人就能教汉语,但是会“说”一种语言,并不一定代表“知道”一门语言。例如:“p”和“f”是韩国学生发音......

    “高效课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反思

    “高效课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反思 东关高中尉晓梅 随着我区“高效课堂”教改活动的深入推广,我校作为课改示范校也在如火如荼地对传统教学进行改革。因为教育观念、教......

    数学教学中课堂讨论的实践与思考

    数学教学中课堂讨论的实践与思考 丁晓花 在我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和听课过程中,我意识到课堂讨论在整个教学中的重要性。课堂讨论,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随着课程改......

    书法绘画教学在中学课堂中的实践

    书法教学在中学课堂中的实践 摘 要:本文通过教学实践总结,总结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中学 书法绘画 兴趣多媒体 中国数千年的悠久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而书、画......

    对外汉语教学课堂实践考试

    考试 问答题 一、 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矛盾中四个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 答:1、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在四个基本要素中,学生与教师是人与人的关系。教师和学生不仅是师生关系,而......

    第二语言习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5篇材料]

    第二语言习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对外汉语教学现如今已经被普遍认为是一门学科,是语言教育学科下第二语言教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核心内容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这样......

    试论戏剧化教学法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运用

    试论戏剧化教学法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运用 以澳大利亚的一个课堂教学为例 王永阳 2013-2-27 15:59:32 来源:《世界汉语教学》(京)2009年2期 【作者简介】王永阳,博士,......

    教学中实践心得

    教学中实践心得 教学中实践心得1 在这次培训学习中,我认真按照课程要求按时观摩学习了每一个专题的讲座,认真听取了专家们对小学心理教学的指导和解读。广泛阅读了同学们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