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效课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反思
“高效课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反思
东关高中
尉晓梅
随着我区“高效课堂”教改活动的深入推广,我校作为课改示范校也在如火如荼地对传统教学进行改革。因为教育观念、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偏差与局限使得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严重的脱离了学生实际,照本宣科、满堂灌之类填鸭式教学现象屡见不鲜,使本来鲜活的历史变得呆板,学生也只能望“史”兴叹,使得教学过程“事倍功半”。那么高中历史教学中应该如何实现高效课堂,对此,我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
一、多种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历史的学习,排在首位的是要有兴趣。那么兴趣要怎么培养呢?首先要试着摆正心态,清楚有了兴趣,没有好的学习方法也只能是事倍功半。通过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的开展能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历史学习的方法,实际上是指对有关的历史信息进行接收、加工及运用,涉及到对知识的掌握、学习技能的运用,也是能力的体现。在历史教学的实践中,学习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现结合实际进行了浅析:
(一)如何听课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听课是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一种主要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听历史课的方法,可分为“听”“思”“记”三个方面。所谓“听”,即在听课时要集中注意力,及时和准确地吸收教师所讲的内容,尤要关注要点,把握重要之处。所谓“思”,即主动进行思考,对听到语音、语义等进行辨识,对所传达的信息及时作出反应。所谓“记”,是指在笔记本上做听课笔记。高中阶段的笔记除了记录板书提纲、基本概念、重要观点之外,还可选择记录教师讲述的内容,尤其是一些补充性的内容。
(二)正确的阅读教材
教材,指与历史学习有关的材料,包括历史教科书、历史资料、历史读物等。阅读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式之一,是接收历史信息的主要途径。一般地说,阅读包括认读和解读。认读是搞清阅读材料的代字含义,认读句子和语段并明了其意思。在认读的基础上,要进一步了解阅读材料的内在含义,这就是解读。在解读时,不仅要了解和分析历史材料中代字表述的实际所指,而且要能够与具体的历史事实联系起来,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进行辨析、归纳。
(三)、记忆的方法
对于学生来说,记忆历史知识往往是比较头疼的事,甚至是烦恼的事,因此学会和掌握一些历史记忆的方法和技巧是有必要的。记忆要遵循一些规则,如学习与记忆的结合、及时进行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集中记忆与分散记忆相结合、从系统化和结构化的层面上进行记忆等。具体的记忆方法有很多,如联想记忆法、形象记忆法、逻辑记忆法、比较记忆法、归类记忆法、提纲记忆法、图表记忆法、谐音记忆法、歌诀记忆法、数字记忆法,等等。
(四)、如何进行复习
复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历史知识的特点,复习是必不可少的。一般来说,复习的类型有随堂复习、课下复习、阶段复习、期末复习、高考复习等。复习的方法也是多样化的,基本的方法有整理学习笔记、编写复习提纲、重点阅读、比较相关的知识、对知识进行分类与归纳、构建知识体系等。
二、精心安排课堂结构,有效利用课堂45分钟。
(一)吃透教材
首先要宏观把握教材。把每节课都放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去,居高临下地讲述,掌握历史阶段特征。
其次是微观拓宽教材。在使用教材时,对一些内容必须进行必要的充实和具体化,使之生动形象和更易理解。这对提高学生的读史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是很有好处的。
再次,深化标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在讲课时不但要突出重点、难点,还要注意深化各个标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严谨的课堂结构
严谨的课堂结构这是上好一节高效课的关键所在。要做到这一点,使学生学活历史,我认为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1)“严”与“活”的关系。良好的课堂气氛应该是既严肃又活跃。做到严中有活,活中有严;严而不死,活而不乱。“严”表现在:课堂纪律要严;注重知识的准确性,做到史实准确、观点正确,褒贬分明;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严肃认真地对待,肯定正确答案,及时纠正错误的答案。
“活”表现在:教师要有亲切的面容,和蔼的态度;穿插相关的史料、小故事,讲述要耐人寻味;更重要的是叙述要有层次感,做到深入浅出,生动有趣。
(2)“疑”与“释”的关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师要正确处理“疑”与“释”的关系,这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可多用一些设问句、反问句来设疑,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优美的课堂语言
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的实际效果。因此,教师必须追求语言的艺术美。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觉得听你的课是一种艺术享受,这确实是一种高超的教学艺术。而这是来自教师渊博的知识和对专业课的精深理解及熟练把握。
三、合理运用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让学生多问“为什么”。如何合理的开展课堂讨论,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精心命题是关键(1)注意命题的综合性。(2)加强命题知识的横向联系,即学科联系。
(3)注意命题的多角度和新颖性,使学生对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从各个角度、种种联系中进行分析、比较和辨别,捕捉其规律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获得有生命力的知识。
(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搞好课堂讨论的核心问题讨论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和诱思,当出现沉默时,老师要拨开话题,打破沉默,启发学生发言;当讨论进入高潮,特别是出现争论时,教师要因势利导,紧扣主题,将讨论引向纵深,最后做好总结。总结时,要表扬质量较高的发言和积极性高、进步快的学生。要特别鼓励学生对书中或前人的一些传统观念提出大胆质疑,对前人尚未揭示的规律勇于探索,即使有不妥之处,得出的某些结论不尽成熟。甚至走入“误区”,教师也要满腔热情地肯定其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找出不足,分析原因,走出“误区”,变不足为圆满,变错误为正确,使学生的认识产生质的飞跃。
第二篇: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下的快乐历史课堂
宁乡二中
杨海强
历史课在大多数学生的心目中是没有挑战的科目,一是在初中上历史课基本是没有压力的,因为初三的文综科考试为开卷考试;二是初中的历史教师基本不是专业教师,成为绩效下调配教师课务工作的游码,老师对课堂要求也没有那么高;三是由于历史知识涉及古今中外、纷繁庞杂,如果形不成完整准确的知识体系,仅靠死记硬背难度很大,使得不少学生望而却步;四是由于历史教科书限定了学习的内容,理论性强,专业术语多,固定的论断多,很多学生认为没有发挥的余地,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对历史学习毫无兴趣。在今天新课改全面开始实施的形势下,要打造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怎样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形成乐学并享受学习历史的过程,形成对历史理性的认识,借古喻今,把今天生活中的实例用历史学习中形成的思维和视角来看待,这是我们的期待。下面结合我自己的这高效课堂建设中教学实际,谈一些关于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认识,怎样让学生在高一感受高中历史课堂的快乐的。
一、不打没准备的仗
现如今我们学校实行的是三三三模式,把课堂分为三个十五分钟,这只是一种模式,课堂的分分秒秒都很重要,至于谁来主宰这个时间段,要看每一节的知识内容。不管怎样上,课前准备是很重要的,老师要准备,学生也要准备。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大纲三维目标找准课堂立意,依托学情和客观条件确立课堂的深浅度和重点难点,课堂要有舍与取,不能面面俱到,无主次,无难易。要广泛搜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要做到学生视听到位,情感流露有结合点,这就需要教师从纪录片、影视、图片、教本素材、历史文献、名人感悟等角度入手。学生的课前准备主要是各个学习小组根据学案导学预习课本知识,形成对课本知识的基本认识,对课本知识的基本框架和基础知识有一个大致认识,同时小组内合作探究找出存在课本知识的疑问,以便在课上有的放矢地融入课堂。
二、创设情境,摆脱教材学术束缚,师生、生生互动
教材仅仅是材料,老师不能把课本当作纲领来教,课本里有的是理论性的历史感知、结论和观点辅助学思之窗或历史纵横,而我们的课本图文并茂,注解和辅助解答都齐全,作为高中生基本能解读一二,老师再照本宣科,学生不愿意听,不是一节,而是整个你上的历史课。怎么办?我在上海普陀区听的周飞局长上的《新文化运动》一节,传统的授课基本都以课本背景、兴起、内容、评价作为主线 框架授课,但他通过查阅大量胡适的资料,以人物胡适的思想变迁为主线导入课文并紧紧衔接课文知识讲述,生动活泼,使用大量的胡适手稿和油画,情境别开生面,给学生视觉、情感新的刺激,更能引人入胜。我想创造最佳的教学效果,离不开情境的设置,对于内容比较枯燥的历史课来说,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尤显重要,史料与情境有效结合是课堂成功的奠基石。课堂情境的设计者是教师,一堂课上得好与坏,这跟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步骤、方法以及创设的课堂情境有很大的联系。在创设教学情境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求知、求动、求趣、求异、求新的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创设出引人入胜、妙趣横生的情境。例如,《新文化运动》一课里,周飞老师为讲清白话文和文言文之争这个知识点,引用了黄侃和胡适之争的故事:黄侃在讲课中赞美文言文的高明,刻薄地说:“如胡适的太太死了,他的家人电报必云:‘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啊!’长达11字。而用文言则仅需‘妻丧速归’4字,电报费可省多半。”
这一次,胡适回击了,而且巧妙得令人拍案叫绝。也是在课堂上,胡适大讲白话文的好处时,有位同学不服气地问:胡先生,难道说白话文一点缺点都没有吗?胡适微笑道:没有。这位学生想起黄侃关于文言文电报省钱的论调来,反驳道:怎会没有呢,白话文语言不简洁,打电报用字就多,花钱多。胡适说:不一定吧。要不我们做个试验。前几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给我发信,邀我去做行政院秘书,我不愿从政,便发电报拒绝了。复电便是用白话文写的,而且非常省钱。同学们如有兴趣,可代我用文言文拟一则电文,看看是白话文省钱,还是文言文省钱。
学生们果然纷纷拟稿,最后胡适从电稿中挑出一份字数最少的且表达完整的,其内容是“才学疏浅,恐难胜任,恕不从命。”胡适念毕说:“这份电稿仅12个字,算是言简意赅,但还是太长了。我用白话文只须5个字:干不了,谢谢。”随后胡适解释道:“干不了”,已含有才学疏浅、恐难胜任的意思,而“谢谢”既有对友人费心介绍表示感谢,又有婉拒之意。可见其语言的简练,并不在于是用白话文,还是用文言文,只要用字恰当,白话也能做到比文言文更简练。
胡适的精辟阐述,是对黄侃“文言文电报省钱”之论调的回马一枪,同学们听后不由得纷纷点头赞同。
这样一则故事创造的知识突破情境简单直接,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与探究的渴望,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历史、融入历史、感悟历史,在课堂上要注意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各个学习小组明确合理分工、合作探究,各自完成相关任务,从不同的信息源中寻找相关信息,充分发挥每个组员的作用。例如,在学习《新航路开辟》一节里借用湖南电视台录制的爸爸去哪儿了节目引出四个航海家,由学生制作出航海家航线,穿越历史画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和马可波罗来华路线,对比新旧航路并加深对本节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学生一般能完成前四个,后两个需要同学群策群力合作才能完成,在这样的学习过程里既可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也可以使学生学会用历史术语条理清晰地表达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学会对自己或他人的观点作出简单的评述或分析。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相互取长补短,从探究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历史作为一门学科,学生掌握专有术语是必要的,但学生的阅历和思维都没有达到直接理解的地步,需要老师转个圈来解释,比如教条主义、本本主义这是在讲王明左倾错误等历史时多半讲的概念,学生很难理解,我举了个例子,一个人感冒了,按照伤寒杂病论上介绍开中药,是不是所有人来了都按相同剂量下药呢?一个壮如牛的汉子和林黛玉来了是相同的剂量吗?很容易判断,我接着问道,那要以什么为标准来确定剂量呢?这样讲就相对容易一些。
有时课堂上情境设置多了也容易导致学生分心的事件,我们可以通过巧妙的方式,把学生注意力引到教学内容上来。例如在讲到“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一课,学校附近有人结婚,一时间炮声雷动,鞭炮齐鸣,学生的注意力立即转移,我们可以因势利导,问同学们:“火药是哪个国家发明出来的?我们中国人在古代一直拿火药制造鞭炮表达喜庆,而西方列强却拿火药来做什么?”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又回到课堂教学之中了。整个课堂气氛也都活跃起来了。
“高效课堂”不是某个学生的课堂,而是一个整体,不是某一节课,而是每一节课。在我们每年面对学生流失的时候,我们都应反思,作为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一堂课中做到身动、心动、神动,使每一个学生肯学、想学、会学,让每一个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我喜欢历史课。”
第三篇: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让学习历史成为乐趣
历史在许多学生的心目中是一门十分枯燥无味的学科,一是由于历史知识涉及古今中外、纷繁庞杂,如果形不成完整准确的知识体系,仅靠死记硬背难度很大,使得不少学生望而却步;二是由于历史教科书限定了学习的内容,这之中很多内容一般都理论性很强,而且大多数都已经给出了固定的论断,很多学生认为没有发挥的余地,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对历史学习毫无兴趣。在今天素质教育全面开始实施的形势下,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打造高中历史高效课堂,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享受学习历史的过程,形成对历史理性的认识,以史为鉴,学以致用,成为历史老师们的共同心愿。下面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些关于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认识,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一、做充分的课前准备
要构建高效的高中历史课堂,充分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每分每秒,充分的课前准备是至关重要的。这包含了两层含义:老师的课前准备和学生的课前准备。就老师而言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制定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能面面俱到。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要广泛搜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比如历史文献、历史纪录片、影视剧、历史歌曲、图片等等,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学生的课前准备主要是各个学习小组根据学案导学预习课本知识,形成对课本知识的基本认识,同时小组内合作探究找出存在的疑问,以便在课上有的放矢地融入课堂。
二、创最佳的课堂环境 要想创造最佳的教学效果,离不开好的课堂环境,对于内容比较枯燥的历史课来说,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尤显重要。课堂情境的创设者是教师,一堂课上得好与坏,这跟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步骤、方法以及创设的课堂情境有很大的联系。在创设教学情境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求知、求动、求趣、求异、求新的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创设出引人入胜、妙趣横生的情境。例如,在讲到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时,我不再用背景、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等学生习以为常又丝毫不感兴趣的名称,而是用一部电影的名称《幕府风云》来取代明治维新的背景这一传统说法,在这之下的三个子题目分别用:躲进小楼成一统、山雨欲来风满楼、满城尽带黄金甲,来形容明治维新前幕府的闭关锁国政策、美国入侵日本和日本武士阶层掀起的倒幕运动,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与探究的渴望,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历史、融入历史、感悟历史,在课堂上要注意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各个学习小组明确合理分工、合作探究,各自完成相关任务,从不同的信息源中寻找相关信息,充分发挥每个组员的作用。例如,在学习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时,我采取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将各小组同学分工,分别扮演农奴、先进知识分子、封建地主、沙皇等角色,通过课前预习、课上老师提供的影视资料、文献资料等,各小组根据自己的角色讨论相关问题,使学生融入历史,体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俄国社会各阶级、阶层的状况和要求,从不同的角度感知农奴制改革的必然性。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对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认识、阐述,需要由同组同学共同讨论来制定。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也可以使学生学会用历史术语条理清晰地表达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学会对自己或他人的观点作出简单的评述或 2 分析。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相互取长补短,从探究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我们在课堂上会不时发生一些预料不到导致学生分心的事件,我们可以通过巧妙的方式,把学生注意力引到教学内容上来。例如在讲到“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一课,学校附近有人结婚,一时间炮声雷动,鞭炮齐鸣,学生的注意力立即转移,我们可以因势利导,问同学们:“火药是哪个国家发明出来的?我们中国人在古代一直拿火药制造鞭炮表达喜庆,而西方列强却拿火药来做什么?”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又回到课堂教学之中了。整个课堂气氛也都活跃起来了。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教学就是为了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法,使老师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因此可以多学,学校因此少一些喧嚣与劳苦,多一些闲暇、快乐与坚实的进步。”高效课堂体现的正是这一理念。“高效课堂”以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师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一堂课中做到身动、心动、神动,使每一个学生肯学、想学、会学,让每一个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历史老师变了,我们也变了,每堂历史课后,我们都会有新的收获……学习历史已不再是我们的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第四篇:浅析如何实现高中历史教学高效课堂
浅析如何实现高中历史教学高效课堂
摘要: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的双向交流过程。教师如何才能在有效的45分钟内,使历史课教学变得生动,使学生在深入浅出的学习中增加知识的容量,提高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对高效课堂的开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高中历史 教学 高效课堂
因为教育观念、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偏差与局限使得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严重的脱离了学生实际,照本宣科、满堂灌之类填鸭式教学现象屡见不鲜,使本来鲜活的历史变得呆板,学生也只能望“史”兴叹,使得教学过程“事倍功半”。那么高中历史教学中应该如何实现高效课堂,对此,笔者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
一、多种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历史的学习,排在首位的是要有兴趣。那么兴趣要怎么培养呢?首先要试着摆正心态,清楚有了兴趣,没有好的学习方法也只能是事倍功半。通过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的开展能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历史学习的方法,实际上是指对有关的历史信息进行接收、加工及运用,涉及到对知识的掌握、学习技能的运用,也是能力的体现。在历史教学的实践中,学习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笔者结合实际进行了浅析:
(一)如何听课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听课是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一种主要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听历史课的方法,可分为“听”“思”“记”三个方面。所谓“听”,即在听课时要集中注意力,及时和准确地吸收教师所讲的内容,尤要关注要点,把握重要之处。所谓“思”,即主动进行思考,对听到语音、语义等进行辨识,对所传达的信息及时作出反应。所谓“记”,是指在笔记本上做听课笔记。高中阶段的笔记除了记录板书提纲、基本概念、重要观点之外,还可选择记录教师讲述的内容,尤其是一些补充性的内容。
(二)正确的阅读教材
教材,指与历史学习有关的材料,包括历史教科书、历史资料、历史读物等。阅读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式之一,是接收历史信息的主要途径。一般地说,阅读包括认读和解读。认读是搞清阅读材料的代字含义,认读句子和语段并明了其意思。在认读的基础上,要进一步了解阅读材料的内在含义,这就是解读。在解读时,不仅要了解和分析历史材料中代字表述的实际所指,而且要能够与具体的历史事实联系起来,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进行辨析、归纳。
(三)、记忆的方法
对于学生来说,记忆历史知识往往是比较头疼的事,甚至是烦恼的事,因此学会和掌握一些历史记忆的方法和技巧是有必要的。记忆要遵循一些规则,如学习与记忆的结合、及时进行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集中记忆与分散记忆相结合、从系统化和结构
化的层面上进行记忆等。具体的记忆方法有很多,如联想记忆法、形象记忆法、逻辑记忆法、比较记忆法、归类记忆法、提纲记忆法、图表记忆法、谐音记忆法、歌诀记忆法、数字记忆法,等等。
(四)、如何进行复习
复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历史知识的特点,复习是必不可少的。一般来说,复习的类型有随堂复习、课下复习、阶段复习、期末复习、高考复习等。复习的方法也是多样化的,基本的方法有整理学习笔记、编写复习提纲、重点阅读、比较相关的知识、对知识进行分类与归纳、构建知识体系等。
二、精心安排课堂结构,有效利用课堂45分钟。
(一)吃透教材
首先要宏观把握教材。把每节课都放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去,居高临下地讲述,掌握历史阶段特征。
其次是微观拓宽教材。在使用教材时,对一些内容必须进行必要的充实和具体化,使之生动形象和更易理解。这对提高学生的读史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是很有好处的。
再次,深化标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在讲课时不但要突出重点、难点,还要注意深化各个标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严谨的课堂结构
严谨的课堂结构这是上好一节高效课的关键所在。要做到这一点,使学生学活历史,我认为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1)“严”与“活”的关系。良好的课堂气氛应该是既严肃又
活跃。做到严中有活,活中有严;严而不死,活而不乱。“严”表现在:课堂纪律要严;注重知识的准确性,做到史实准确、观点正确,褒贬分明;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严肃认真地对待,肯定正确答案,及时纠正错误的答案。
“活”表现在:教师要有亲切的面容,和蔼的态度;穿插相关的史料、小故事,讲述要耐人寻味;更重要的是叙述要有层次感,做到深入浅出,生动有趣。
(2)“疑”与“释”的关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师要正确处理“疑”与“释”的关系,这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可多用一些设问句、反问句来设疑,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3)、优美的课堂语言
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的实际效果。因此,教师必须追求语言的艺术美。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觉得听你的课是一种艺术享受,这确实是一种高超的教学艺术。而这是来自教师渊博的知识和对专业课的精深理解及熟练把握。
三、合理运用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让学生多问“为什么”。如何合理的开展课堂讨论,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应做到以下几方
面。
(一)、精心命题是关键(1)注意命题的综合性。
(2)加强命题知识的横向联系,即学科联系。
(3)注意命题的多角度和新颖性,使学生对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从各个角度、种种联系中进行分析、比较和辨别,捕捉其规律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获得有生命力的知识。
(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搞好课堂讨论的核心问题 讨论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和诱思,当出现沉默时,老师要拨开话题,打破沉默,启发学生发言;当讨论进入高潮,特别是出现争论时,教师要因势利导,紧扣主题,将讨论引向纵深,最后做好总结。总结时,要表扬质量较高的发言和积极性高、进步快的学生。要特别鼓励学生对书中或前人的一些传统观念提出大胆质疑,对前人尚未揭示的规律勇于探索,即使有不妥之处,得出的某些结论不尽成熟。甚至走入“误区”,教师也要满腔热情地肯定其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找出不足,分析原因,走出“误区”,变不足为圆满,变错误为正确,使学生的认识产生质的飞跃。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刘军.高中生历史课程认知状况调查问卷分析.历史教学,2009(12).
第五篇:在教学中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在教学中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如何才能抓好教学优化,促进教学效率提高:这是当前课程改革所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也是广大教师最困惑的问题。经过几年的摸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关键。
一、提高教师的认识转变教师的思想。要实现向45分钟要效率,教师是关键。首先必须转变教师的思想,跳到那个教师的热情使其专心的投入到课改当中,认真的去专,研总结出适用的教学方法。因为课堂的效果如何,效率高低,与教师的课前准备有密切关系。
二、“兴趣第一”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常有人说:“做事情有了兴趣就成功了一半。”我认为很有道理,在教学中我们应运用各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做到爱学,乐学,如果能够做到以学习为乐趣那么效果会更好。
三、宽松,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是打造高效课堂的保证。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有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走下讲台融入学生当中,以朋友的身份引导学生,创造愉悦的环境。教师要常面带微笑,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在课堂上多表扬其优点,少批评或不批评其缺点。
四、多样的教学形式是教学的有利保障。在教学过程中多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思考,多运用教具,如图片,模型,多媒体等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及直观印象。化学课堂更要多做实验或观看实验,能让学生直接动手操作更好。通过这些方面的运用必然会提高课堂的多样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五、加强反思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新课改的实施还在摸索当中,它要求我们应不断学习,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并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课改是任重而道远的,我们应不断摸索,不断创新,争取将来有一天,我们的每一节课都是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