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绘画教学在中学课堂中的实践

时间:2019-05-13 00:11: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书法绘画教学在中学课堂中的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书法绘画教学在中学课堂中的实践》。

第一篇:书法绘画教学在中学课堂中的实践

书法教学在中学课堂中的实践

摘 要:本文通过教学实践总结,总结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关键词:中学

书法绘画

兴趣

多媒体

中国数千年的悠久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而书、画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诗、书、画、印为一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和骄傲。它的发展与创新凝聚了数千年来无数大师的心血与智慧。又融入了无数中国人的拳拳爱国之情。从书画的发展史中可以看清中国社会的变迁,从书画的进步可以感受中国的繁荣。中学生学习书画是传承人类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优秀艺术的必有之路,也是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有效途径。

但是在多年教学中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一是把对书画的“教”和“学”局限在技法训练与照本临摹,去本求末,让学生在笔墨之中简单重复,照猫画虎;二是缺乏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的引导,从而无法把握造型的实践和应用;三是忽视对书画概念的讲解或讲解太抽象,造成学生对书画的模糊认识,从而使教学目的落实不到位。这些问题的存在使中国画教学受到严重影响。为此,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书画、了解书画、喜欢书画、会画中国画,使我们的民族意识发扬光大,后继有人,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的课题。所以,作为一名中学的美术老师,我在上美术课时是这样上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代中学生对于书画艺术的欣赏与学习兴趣不高,缺乏认同感。平时生活中,学生在参观博物馆、美术馆过程中也很少对书画国宝作品有较深的认识。所以要想学好书画没有兴趣是不行的,它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的重要心理动因,是创造的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对美术活动感到愉快与充满好奇,化被动为主动,有效的激发学习动机与求知欲,使认识能力和表现能力得到提高。就像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的“缺乏兴趣的学习是痛苦的,它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求知欲”。所以面对硬笔时代的孩子们,要他们喜欢上不易掌握的毛笔和宣纸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按传统教法,上了课就讲中国书画的特点、技法。学生一时转换不过来,很难接受,一旦兴趣激发不起来,想入门就难了。因此,在教学中能否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保证在单位时间内达到较高的质和量,可以说教学成败的关键。那么要怎么做呢?

一、用故事激发兴趣,带动学习。

教学过程中把一个个生动的名人轶事与教学中的知识结构结合起来,使学生学得轻松有趣,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例如在上《兰亭序》一课时,学生都能讲出它是“天下第一行书”。“那么它为何能得到如此高的赞誉呢?”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们众说纷纭。有的说因为它是王羲之的作品,有的学生说因为它是第一件行书作品。为了让学生有增确定认识。我便讲述了王羲之当时作书时的情景。我告诉学生正因为这件作品是王羲之真情实感的流露,行文十分流畅,所以为历代所推崇。随后,我又列举了“萧翼骗兰亭序”的事,以此来说明《兰亭序》在历史上的地位。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之后,我在分析作品艺术特点时,他们全情投入,踊跃发表意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讲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欣赏朱耷的《双雁图》、《鹌鹑图》时,我问:“朱耷的画有什么特点?”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我首先肯定了他们的回答,然后从中总结了几条————形象古拙、新奇、生动,最后讲解笔墨的变化,突然一个学生发现一个问题:“为什么朱耷画的鸟眼睛都是斜的?”一下子全班的注意力都集中起来。我让大家讨论“斜眼”表示一种什么态度?“瞧不起!”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那朱耷瞧不起谁呢?”接下来我讲了朱耷的身世和遭遇。学生对朱耷的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绘画特点有了新的认识————抒情。所以名人的故事不仅仅是故事,它还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艺术进行了诠释。再加之一些名人轶事本身涉及的都是艺术家求学、创作的故事,不仅娓娓动听,而且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一定 的启示。给学生讲一个故事,就是给他们树立一个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样既带动了学习,又增长了知识一举两得。

二、实物与绘画相对比,写生与临摹相结合

学习书法,必须从摹贴和临贴入手。临摹,需做到“入贴”和“出贴”。入贴——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带有明确审美最求的艺术活动,能深刻体会和理解原帖的精髓并加以运用。出帖——即从所临碑帖所继承的传统中跳出来。它不是抛弃而是扬弃是在继承过程中对符合和个人气质的审美意蕴及形式的不断改造、融洽;同时也是对不符合的时代审美观念的内容和形式上的抛弃。

那么国画课怎么上呢。一般国画教学都是采用教师讲,学生临摹的方法。这种传统方法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有时还会出现教师讲技法,学生不爱听,画画时又不会画的问题。

我在教学时,让学生临摹一幅画,我就把画上的小动物带到课堂上,即活

跃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使讲解更明白、更透彻。如有一节课学习画虾,我带了几只活蹦乱跳的大青虾,把学生五人一组,分成六组。每组三只虾,然后放齐白石的代表作《虾》,先让学生观察画中的虾与活虾有什么不同。学生各抒己见:“画中的虾有四条后腿而真虾有十条后腿。”画上虾眼睛是横的,真虾眼睛是小黑点。”“真虾半透明,画上的虾是完全透明的。”……学生观察的很仔细,说得也很全面,我接着设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不同,难道是齐白石老先生画错了?答案肯定是没花错,可学生对为什么的说法就不一样了。有的说这是创新,有的说“为了传神”还有的说“这就叫艺术”……我听了学生的回答感到很高兴,这说明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什么能力和见解,但还不全面。

三、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教育的目标,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一个民族必须具备创造力,才能使其自立于民族之林。那么书法绘画教学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有没有文章可做呢?答案是肯定的。他们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且还具有一些独到优势呢!

我们知道书法、国画是一门传统的艺术形式,而艺术最可贵的就是要有独创性。否则陈陈相因,艺术也就走进了末路。国画大师齐白石说过,似我者死、弃我者生,强调的就是一部创新史。两千多年来的书法史经历了大小篆、隶书、章草、楷书、行书的一系列的变化。它的演变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否则就没有今天的五彩缤纷书坛胜景了。所以求新求变是人们对艺术的普遍期待。我在上课时的具体做法是:

对于书法课这样上的。A:欣赏课时在课堂上讲一些书法史,方法上使用比较法,同中求异,“艺”就是创新点。B:写字课时利用书法作品丰富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主要有一下几点:1:点画教学中把同类点画几种起来看看大致有哪几种,这是对点画的规律性认识。有了这样的认识以后就能在今后的书写创作中点画书写千篇一律。2:在结构上教学发挥的天地更是广阔。像兰亭序中的十九个“之”字个个就不同,不同点在哪里通过对比分析就能开拓学生的思路,避免千字一面的僵化局面。

中国画教学更是如此,不应该让学生一头钻进古老的传统。孩子们的性格天真活泼,有着独特的感受能力,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想象力十分奇特,他们作画无拘无束,任意驰骋。绘画作品从表现方法到内容、构图以及用色往往不拘一格、大胆夸张、任意变形、丰富多彩。作品单纯而简练。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方法的创新即技法的创新

“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他们生性好动,敢于去画。教师应抓住他们的这个特点巧妙的进行利用。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技能。如:我在教学生画动物后,再要求学生自己去尝试画一些花。先用浓墨(或色)画出不同形状的花,然后用淡墨、水(或色)点在形的中间。或者先用清水画一个小圈,然后用干墨画在全的边缘,这种利用水的张力以及宣纸的特点,使画面产生了漂亮的肌理效果。学生对这种效果表现的非常兴奋。个别优秀的学生还利用已学过的方法进行了尝试。效果还是蛮好的。写到这我就会想到我们这些做老师的平时要善于捕捉学生的无意创造,并及时的进行鼓励与表扬。

2、内容的多样性:

教师要能跳出中国画传统的花、鸟、山水、人物这些内容的布局。提供一些符合中学生喜好的形象作为绘画的对象,同时给予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在笔墨纸砚间尽情挥洒。想到什么就表现什么。水墨画确立的是“外师造化,中得新源”的创造原则。“气韵生动”的审美标准。并有“以形写神”“超以象外、缘物寄情”等艺术理论这一特点为学生提供了张开他们想象的翅膀,自由表达内心感受的良好空间。作为教师对用笔的技法、物象的形体不做过多的约束和要求。让学生自主实践、大胆作画。启发引导学生摆脱前人的思维模式。推陈出新。创作出充满活力和时代朝气的优秀作品。

四、充分利用好多媒体,增加课堂趣味性

书法、国画欣赏都离不开多媒体的运用,如书法历经几千年的历史,有着大量的优秀书法作品,其线条精练优美,内容丰富,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纯洁心灵。我在上课时找了大量的书法作品,通过媒体进行播放,让学生感受到书法的魅力;当学生在欣赏王羲之的《兰亭序》之时,感受到书法家同一点画,写法多样,写无定法,刚健优美,自始至终流露着一种从容不迫,潇洒俊逸的气度,给人以高雅、清新、华美的艺术感受。学生边看边情不自禁地在比划着并讲自身的感受,这就是书法的魅力所在;欣赏颜真卿的《颜勤里碑》时,学生感受到字体的宽博、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端正雄伟;欣赏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感悟到书法用笔果断,求平稳尚筋骨,可谓笔笔精到,字字珠玑。不同时代书法家的字体,给学生留下不一样的感受。这样,学生坐在教室里,面对着多媒体这样的一位良师,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领略到古今书法艺术的真面目。在播放多媒体时,我再配之以声音、图像等多种形式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真做到“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了”

同样在国画教学的其他环节运用多媒体也会有着不同的效果。在学习山水画时,我用多媒体给学生绘制出不同种类树叶的画法,并且通过直观的改变表现出树叶的疏密变化,再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这样他们就把各种叶子的画法记住了。在介绍“三远”,即平远、高远、深远时,我把画中的山不断移动让其判断。并且通过重新组合画中的内容,让学生比较哪一种构图形式最合适、最美。

五、鼓励表扬、持续兴趣

表扬激励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肯定,是使学生兴趣持久下去的一

个重要因素。学生听到了老师的表扬与鼓励,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不仅心理上得到了一种满足更鼓舞了他们的学习劲头。如画《鱼》时,部分同学认为,只不过是画条大鲤鱼,在莲花中嬉戏,平常的很。我在鼓励表扬了同学们敏锐的观察力的同时,进一步拓展他们的思路,学生们顿时思维活跃起来,马上想到了“连年有余”这一成语,表达了我国劳动人民的美好的心愿。鼓励和表扬使学生在中国画的创作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的乐趣。学习书法也同样如此!

书法绘画教学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用新课程新标准的要求,代替旧的教学观念。在弘扬优秀的民族艺术形式这个基础上,结合更广泛的艺术语言。发展传统艺术。完善学生人格,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创新精神!

以下是学生通过学习创作的作品:

参考文献:

“书画国宝探微”的实践

陶云峰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教育论文网

第二篇:浅论在绘画教学中如何起稿

浅论在绘画教学中如何起稿

摘要:绘画与文学是相通的。学习绘画可以提高我们整体而全面地观察事物的能力,准确而主观地表现事物,提高我们眼、脑与手的协调发展。而绘画的第一步就是起稿。在起稿前,要明确绘画的主题和结构。起稿阶段要处理抽象与具象、概括和细节、选择和舍弃的关系。起稿阶段既要严谨又要松弛。物色尽而情有余,不画僵、画死,做到这样,可谓“草创鸿笔”。

关键词:绘画教学;文学;相通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2-0027

绘画与文学是相通的。学习绘画可以提高我们整体而全面地观察事物的能力,准确而主观地表现事物,提高我们眼、脑与手的协调发展。而绘画的第一步就是起稿。

起稿指开始的草稿。在《物色黑白》一书中曾写到:“凡思绪初发,辞采苦杂;心非权衡,势必轻重。是以草创鸿笔,先标三准:履端于始,则设情以位体;举正于中,?t酌事以取类;归余于终,则措辞以举要。然后舒华布实,献替节文;绳墨以外,美材既故能首尾圆合,条贯统序。”在绘画教学中的如何起稿亦称之为如何构图,从内心思考(创作者)和画面表现(欣赏者)做以下浅论:

一、在起稿前要明确绘画的主题和结构

主题是什么?所要表现的重点、次重点和非重点,进而分出重中之重。创作者起稿时只有把握住以上说的几点之外,在以后的刻画中才会围绕这个重点而进行。这个清晰的等级安排就相当于“设情”。例如,在高一素描静物写生训练中,学生下笔之前就需要考虑,面前的静物是什么样子的?教师的教学要求是什么等。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学生起稿前的构思就有了重点之分。对于他们的画面也有了一定想法的情境设置。同时,也就知道了哪是重点、次重点和非重点。主题是通过结构来体现的。任何形都有自己的特征和个性,在大小、长短、曲直、方圆的对比中展现着自己形状的个性。这就是正确的思维方式,从整体出发,由大的比例,大的体面转折到局部、到具体,用相互比较的观察方法驾驭整体。

二、起稿阶段要处理抽象与具象,概括和细节,选择和舍弃的关系

直白点就是处理大的关系、大的比例、大的体面关系的转折,这是酌事取类中酌的第一步。不管是静物是石膏像是真人头像还是速写等都要求各部分的比例关系要准确,形态倾向要明确。在一定光线下所呈现的黑白虚实既要层次鲜明又要井然有序,这就是大关系。例如:创作者起稿落幅时,物体在画中的定位就包含了以下几点:1.教师摆放物体时具有的视觉引导作用。这可以让学生很快地在画面上构建出具有暗示性的视觉移动路线的图。2.以上方法不仅适用于高中美术教育静物写生,也适用于人物写生。所要画的对象是人物,就要考虑到人物的心理方向性,即人物目光所示的方向。人物目光凝视的方向在视觉上有很大的份量,因而可以占据画面很大一部分空间。3.制定目光移动路径。在一组静物写生中可以把同类的东西或相似的物体摆在一组,自然而然这些物体相互吸引,欣赏者的视线也会随着这些物体从近处感受到远处,而且每个物体形象之间都有一定的遮挡关系和适当的空间关系,这样很好地起到了引申空间的作用。

三、起稿阶段往往是对这些精彩之处的经营

用严谨、生动的手法抓具有特征的造型元素。这涉及一个主动和被动的问题。是创作者抓重点,而不是被重点束缚住。例如,一组写生的绘画,学生在选好角度以后观察静物台,确定这张作品的精彩之处在哪?方法有二:1.从教师摆放的物品的绘画主题入手。教师往往在一个画室中应人数的多少摆不同种类的绘画题材,有水果类、蔬菜类、文具类、食品类、花卉类等,那重点一般在画幅的中景与近景。2.根据自己的喜好寻找可以表现的精彩之处。面对教师摆放的非常规类型的静物来说,学生就必须根据自己的喜好,在自己喜欢的角度来选定精彩之处。可见,经营精彩之处取决于绘画者的观察和内心活动。这是一个主观的思维活动,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起稿阶段既要严谨又要松弛;严谨是关系特征点的严谨,尽量做到一步到位。松弛是细节的捕捉,要留有余地,要做到辞已尽而势有余。物色尽而情有余,不画僵、画死,做到这样,可谓“草创鸿笔”。面对学生起稿时对特征的把握是一个具有难度的训练。首先需要绘画者有一双鹰一样的眼睛。学生对特征的把握会让形体特征更形象化。特征既不能太过夸张,跃出形象的范畴,产生变形的感觉,又不能对特征的把握稍显不足,这会使看画的人对事物的特征感受不明显,也就失去了绘画的意义。这就需要我们具有严谨的态度对待绘画的每一个环节。

但是,画面太过于严谨,难免会显得僵、死,因此还需要松弛。白话一点就是对所有的细节不要面面俱到。一组好的画面既有重心点,引人入胜的地方也需要有概括的部分。松弛的概括不等于模糊。许多学生容易把这一概念混淆。在概括中也要有形体的转折与变化。只不过它们的对比要弱化、要含蓄。

由此可见,起稿就是绘画者的构思与落幅。他的这一落无不遵循构图的规则:利用视觉元素给人以平衡或均势的感觉;所有相似元素的重现与布置给人以和谐而有序的心里;重复描绘的元素为目光创造了一种可追随的阶石;视觉元素要流动起来,给人以韵律感;视觉元素的和谐中介入变化性、多样性以及灵活性。线条的不同,色彩浓度的不同,颜色的不同,形状的不同,质地的不同以及方向性的不同等;创造出焦点;考虑一个构图元素与另一个构图元素的对比关系;要为了整体而牺牲一些细节;要注重整体性。同时,起稿也考虑更多的是欣赏者对画面用心的赏识点,被我们前期的设情位体、酌事取类、措辞举要掌控住了多少。

总而言之,许多艺术大师为构图手法的实践应用创造了大量优秀的典范作品。这些范例体现了构图规则在不同对象物体中的不同应用方式。

(作者单位:山西省晋中市职业中专学校 030600)

第三篇:在绘画教学中教师该不该示范

在绘画教学中教师该不该示范

在小学低年级绘画教学中,教师常用示范的方法,向学生传授新学的内容。学生就能学会所要画的内容,但其结果往往是全班学生的作品都千篇一律,大同小异,这种临摹的绘画教学方法,违背了儿童美术教育的宗旨,是不可取的。

教师示范的本意是想教会学生绘画的方法和技能,但也往往造成了学生单纯模仿和环境和氛围。尽管在教学中我们也反复强调:“最好不要画得和老师的一样”,但由于教师权威性的影响,使学生感到是在表现“老师的画”是在完成老师的要求,而不是他们自我表现的需要,甚至引发了学生的惰性,他们根本想都不想就照着老师的范画画出来,而下一次画类似题材的画时,有一些同学就根本不会画了。这样,以示范——模仿为主的教学过程,教师教什么学生画什么,学生装习惯了这种方法,就会失去了主动性,失去了各种能力的发展机会,限制了儿童的创造性。

如何针对如何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发挥儿童的主动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达到既能激发儿童绘画的兴趣,又不压抑他们的表现力起到启蒙教育的作用,发挥儿童的主动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达到既能激发儿童绘画的兴趣,又不压抑他们的表现力起到启蒙教育的作用呢?通过这二年的实践验证,我总结出了以下几个有效的方法: 1、对所授内容进行、,加深儿童对物象特征的印象。引导学生将观察、记忆及幻想中的形象,用语言进行描述,通过描述加深了人们的印象,整理了思路,为下一步的实践奠定了基础,比如对直接观察的物象进行描述,在“自画像”时,有的学生通过照镜子发现“我的脸是长长的,我的眼睛是大大的,有一对粗粗的眉毛,还有几颗小痣。”又如,对记忆的物象进行描述,在画“未来汽车设计师”时,学生设想出净化空气的“大树车”,多功能的“清洁车”,能座很多人的“多层车”,能在空中飞奔的“多用车”等。在进行语言描述时,教师要注意引导、提示学生对这些物象的描述清楚,鼓励学生做到“我想得出来,就能画出来”,不受框框条条的限制。2、用示意的方法解决儿童绘画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示意的方法是指教师用手势比划、投影或简笔画等,对绘画中的难点和重点部分向学生做出示意性提示。由于示意比示范简便、随意,是每次活动中的难点和重点部分的提示。因此丝毫不影响学生的创作。如:画“小鸟王国”时,教师分析出画翅膀和尾羽是难点和重点部分,在引导学生观察之后,学生说出有些什么样的翅膀,教师就利用范画给小鸟换翅膀,再引导学生给小鸟配尾羽,使小鸟的形象更加和谐美丽。由于“换”和“配”是可以变化和不固定的,是向学生渗透表现的方法,学生可以选择和再创造,因此,学生的作品也不会是一个模式,而是多姿多变的。3、充分发挥同伴的示范作用。

请小朋友们到黑板上来示范,对其它小朋友们起到启发和鼓励的作用,又不会有权威性的模仿效应。同时,也使教师对学生发展的情况有了初步了解。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调整。如在“会变的手影”活动中,学生到讲台上玩“手影”游戏之后,教师说:“我们把各种手影画下来,做一个面具玩好不好?”孩子的兴趣很高,但怎样画呢?孩子们讨论之后,教师请几名学生上来在黑板上画,他们用左手当“模型”画出兔子、裙子、山峰等到不同造型。同伴间的平等关系,使学生产生“你能画,我也能,还要画得比你好”的心理,全班学生创造出了多种不同的形象。学生之间年龄相近,兴趣略同,心灵相通,这就是同伴之间的示范作用能成功的原因所在。

通过研究和实践,我也深深体会到,教师该不该示范不仅是教法问题,更是观念问题,体现了教师是否相信学生的潜在能力。实践也证明,没有了教师的示范,儿童是能够画出形象的、色彩各异的、充满稚气和美好愿望的图画。在教学研究过程中,我们不固定方法及模式,而是遵循“教无定法,但要得法”的原则。“得法”是指要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发展特点,给予适当、适度的引导。在此原则下要下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选材要来自于孩子自己的生活和喜欢的事物,使孩子们想画并有可画的东西,难易程度要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特征,并使能力强的小朋友尽可能地发挥,差一点的小朋友也体验成功;第二:儿童绘画要有一定的环境和思想准备,教师要为小朋友们创设一个能引发他们“想画”的氛围;第三:教师在指导与评价之时,要注意小朋友们的审美感受,从色彩、构图、想象力等因素引导他们,而不要以“像不像”来评价,不追求整齐划一、一刀切的形式,要使美术活动真正成为儿童主动表现自己对世界的观察、领悟、渲泄情感、大胆创作的愉快的活动过程,促进多方面的发展。

2008.12.20

刘敏.在绘画教学中教师该不该示范

2008.12.20

第四篇:论教学艺术在中学课堂中的应用

论教学艺术在中学课堂中的应用

课堂教学艺术长期以来受到教育界的关注,中学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教学的设计艺术、启发艺术和表达艺术融入其中,使课堂在本质、结构、特性和成效等方面实现质的飞跃。本文围绕教学艺术的本质,并选取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教学艺术进行分析,便于广大教师力争成为课堂中的艺术家。

著名的教育家赫尔巴特曾经提出,希望有一种课――有规划性的且充满趣味性的指导教学,让儿童乐于学习。但至今天,他所设想的“这种课”并没有深入中学课堂。而教学艺术沟通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着重培养教师的综合创造力,关注教师的教学素养和课堂质量,有利于辅导课堂教学。

一、中学课堂教学艺术的本质

教学艺术主要是指教师能灵活且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辅助并指导教学实践。简单地说,就是使教学富有启发性、艺术性、表达性等。教学艺术既可以运用于传统课堂中,也可以用在课外的活动中。当前,中学生处于重要发展时期,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发挥教学艺术的作用,对其的熟练运用和灵活掌握必然会吸引学生且达到高效的课堂效果。

二、教学艺术在中学课堂的应用

中学课堂教学艺术本身就存在多种形态,对其进行有效的探究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辅助教学。

1.教学设计艺术

经过许多学者研究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既要从技术角度又要站在学生创造力的角度去挖掘课堂中的艺术形态。为了使教学效果得到更好的发挥,教师首先应培养设计意识,巧妙地安排教学程序,使每一堂课努力成为难以复制的艺术成品。总的来说,教学艺术设计贯穿于整个课堂的始终,集中在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节奏、教学时间等方面。

2.教学启发艺术

很多教育家都认为课堂教学应赋予启发性,这一教学形态的实现得益于教师能灵活自如地运用良好的教学方法,准确地把握时机,在最佳环节启发学生的心灵,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恰当把握问题难易度、量度、维度等的设计,并做到循循善诱,使整个课堂张弛有度。

3.教学表达艺术

教学表达艺术是中学教师的一个基本素质要求,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教师作为知识信息的传播者,应从音声、形符等方面进行着重训练,便于增强教师的语言感染力。教学表达艺术还着重强调对语言艺术、板书和非语言表达作为课堂中的三大艺术,三者之间相辅相成,致力于优良教学效果的实现。

当然,“教无定法”,真正好的教学艺术还得在现实的教学中得到检验,并不断地总结、反省,最后升华为理论,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灵活地运用好教育艺术!

?编辑 鲁翠红

第五篇:翻转课堂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本文围绕中学地理课堂教学,通过阐述中学地理翻转课堂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基于翻转课堂当中的重要环节,比如:课前教材的深入学习、微课视频导入助学、课堂活动与互动等环节进行分析,着重从中学地理教材当中的“中国的地形”为具体案例,来说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流程。充分利用翻转课堂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优势,紧跟现代教学理念的发展趋势,反思翻转课堂在中学地理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限制性因素,找到翻转课堂在地理教学中有效实施的方法,从而提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同时建立在人本主义为教育理念的指导思想下,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出发点。目前,翻转课堂教育模式仅应用于外国教育,而在中国教育体制的背景影响下尚未成熟,正处于摸索和研究阶段,中国应切实根据自身国情,制定出符合中国实际的翻转课堂教育模式。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和高素质人才,是教育改革的永恒主题。新一轮课程改革也对我国高中地理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翻转课堂成为了近几年全球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被称为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翻转课堂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与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随着翻转课堂在国际教育界日益走红,我国广大教育研究者与一线教师积极探索和运用翻转课堂。我国地域辽阔,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与西方教育文化差异大。如何在现有教育环境下,将翻转课堂成功引入,改造并设计出适用于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教学情境的创新模式,是十分迫切而又重要的研究任务。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实验研究法等方法,界定翻转课堂的基本内涵,探讨翻转课堂理论基础、实施价值、实施流程,设计翻转课堂调查问卷和教学案例,并深入中学开展高中地理翻转课堂教学实践。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贵阳高中地理老师对翻转课堂了解少,翻转课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使用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课堂纪律不理想。实践结果表明,翻转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地理学业成绩和增强学生合作学习意识,但是在翻转课堂在实践中彰显优势的同时,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翻转课堂中课堂小组活动效率低、课堂时间浪费严重、碎片化学习不利于系统知识体系的建立、翻转课成本高等。因此,为了有效的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中国,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改革传统教育体制,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重视教育资源开发,鼓励教学模式创新;接受先进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虽然是在借鉴前者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选取的对象代表性不强,实践内容少、时间短,影响实验结论的准确度。通过翻转课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丰富和发展了我国教学理论,提供翻转课堂教学案例,积极为我国探索翻转课堂的发展路径提供参考,为一线教师有效实施翻转课堂提供借鉴。研究有利于翻转课堂的推广,从而推动我国新课程改革进程。

关键词:

翻转课堂 中学地理教学 地理教学设计 1引 言 1.1选题背景

随着中国教育体制改革进程步伐的加快、创新性教育理念模式的深入,培养具有全面发展素质、良好地理修养的建设型人才变得尤为重要。而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我们以更加具有现实意义的教育模式应用于当下变幻莫测的世界。翻转课堂教育模式随即产生,顺应新课程改革的一大方向,“翻转课堂”在中学中的应用逐渐也受到相关教育人士的重视和反思。地理学科作为中学课程中的必修课程,在掌握基本中国地理知识,熟知世界性热点地理话题、了解延伸性地理理论等问题方面的研究也越发的深入。在面对国家对地理教育教学和对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方面提出的更为高层次的要求,我们应以更加积极向上的态度,认真学习、深入研究相关文献和理论,为地理课程的革新注入鲜活的力量。

“翻转课堂”是由英语“Flipped Class Model”翻译而来,又被称为“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而其中的“反转”是相对于传统课堂式教学模式,美国早期对于翻转课堂的实验是化学教师亚伦·萨姆斯,他认为,翻转课堂教育模式是将传统课堂教学对课程内容的直接讲述转化为课外辅助教学,充分利用时间的再次分配来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翻转课堂的字面意思是将课堂翻转,通俗来说,就是将原本课堂完成的知识转化为课前完成,把原本课后深化理解的知识改为课堂上完成。翻转课堂更多的是要求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更好的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力,着重解决课上自身理解和强化记忆的部分,从而达到翻转课堂真正的教育目的。1.2选题意义

1.2.1促使翻转课堂在地理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各要素进行了重新的顺序编排,这就要求教育研究者向中学教师阐述翻转课堂的优势和教育意义,这不仅为教师未来的发展带来了先进的模式,更是推动当前教育管理模式发展的手段。对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实现高效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南和方向。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当今中国教育改革大背景下,其应用范围还尚未普及,处于试验阶段,这就要求要提出更加具有建设性的理论依据作为铺垫,为中学地理教学理论添砖加瓦。

1.2.2为翻转课堂中学研究提供案例

通过设计翻转课堂在中学教学里的典型案例,对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进行讨论和总结,深入探寻翻转课堂的可行性和实效性,丰富和发展翻转课堂的教学理论,反思翻转课堂的限制性因素,进而在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进行完善和补充,为深入开展中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并通过结合我国教育改革大背景下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我国实施翻转课堂的研究发展,中学地理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需要更为具有理论性的实施方案,为中学地理教师的课堂改革提供借鉴和来源。2翻转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2.1课前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的课前教学设计主要采取:微课视频教程的制作,以专题课程为载体进行对视频资源的学习,从而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资源为每一位学生学习,以便学生进行更好的定位,从中学习到自己所欠缺的知识,进而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它的功效。而教师根据每节课的学习目标,为学习者准备最适合的微视频,每一个微视频仅仅呈现出一段学习内容或者是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其中需要强调的是:学生要充分的明确教师的学习目标,将教师准备好的学习微课视频进行有效的利用,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教师在完成微课视频课件制作后,可将视频上传到本学校平台上,不仅可以供学生们学习方便学生观看,也可以为其他教师提供典范。2.2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2.2.1习题检测性学习教师在课堂中引入习题检测,是对于学生来说一次很好的检测性学习的反馈,习题检测采取的是组间相互竞争的方法,帮助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加以巩固和完善。习题针对性训练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教师可根据自己设计的具体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把握,大致分为:课前检测和课上检测两方面。课前检测也是正课部分的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快的进入状态。而与之有一些不同的课上检测性学习,则是需要有针对性的分层出题,体现本节内容的重难点。从出题的内容上来看,教师一般以符合本节课的相关知识的进行出题,出题的顺序一般也是遵循先易后难,这既是对学生自学时和课上回归检测时的一次检验,也是使教师有针对性的从中获取学生之间的知识障碍和漏洞得一种方法。2.2.2独立探究性学习

学生自主独立探究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共同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供很好的教学设计,当今世界需要学校培育出的人才是全方面的,不仅仅是探究型学生,更重要的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一个具有探究能力的人才同样具有创新精神,在中学翻转课堂模式的渗透下,学生更乐于积极主动投身于学习中去。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不仅仅是单纯的注重教学,更多的是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做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侧重培养学生学习的指导性。以学生学习知识为主体,自然学生就会感到满足和获得成就感。3中学地理翻转课堂的教学案例

中学地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体案例分析,以高中区域地理中的中国地理,分区域整体学习的教学模块:《中国的地形》这一模块的内容来分析论证翻转课堂在中学地理中的教学流程是如何进行安排的。3.1课前准备阶段 3.1.1教学目标

翻转课堂针对新课改的具体要求,在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上,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也就是三方面体现出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层次进行剖析。因此,翻转课堂的研究也是围绕着这三方面进行阐述。Ⅰ知识与技能

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对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其各级阶梯的地理分界线的认知,熟悉每条分界线的山脉名称和走向,阶梯内部地形区的海拔高度和山脉走向。

Ⅱ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读图识图和通过阅读地图等高线图来识别山脉走向,以及其他相关知识,从图片上提取出相关地理信息,并将已学的知识落实到地图上。Ⅲ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动手的能力和小组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以及探求科学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能力。3.1.2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区域地理”教材中的中国地理部分《中国的地形》,在课标中的要求是:是学会分析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熟记我国主要山脉和地形区的位置。从知识体系来看,地形知识不仅是组成中国地理的重要教材,而且是认识和学习中国地理及其它知识的基础。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的气候和河流等自然地理教材的学习,此外,还与世界地理的关于地形类型、分布和形成的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日后系统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1.3学情分析

在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对《区域地理》中前半部分《世界区域》的内容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学生对于中国地势地形特征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对于地形地势的特征的分析方法也有了系统的学习,因此我觉得对于“中国地势的主要特征”并不是教学的难点,而对于中国主要地形区的位置,地形山脉的名称和走向这部分的内容,以及分析中国地形地势对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才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学生学习这个地势的特点普遍存在着定位不准、不够精细的特点,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学会正确的记忆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对于地势地形知识的分析能力。

通过对于地理教材湘教版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于地形对气候影响因素、河流流向及水系特征、河流水文特征以及农业的地区分布、人口密度、交通通达度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学习,但是之前的学习是专题式的,知识不成系统的分布在各个章节之中,而本节内容的学习是将所有地形类型整合在一起进行系统的学习,进而增强学生整体学习地理知识的内容。本节是从教学的整体出发,介绍我国地形的总体特点和宏观分布情况,我国的主要地形区,地形、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发展的影响。

3.1.4课前教学视频制作

翻转课堂教学视频的制作主要体现的教学内容包括:主要知识的呈现以及相关概念阅读,时间要控制在15分钟之内,在有效的学习时间内给予学生最核心知识的显现是翻转课堂的又一学生主体原则的体现。

在“中国的地形”这一课时需要制作一下几方面内容:

(1)中国地貌的主要阶梯分布、海拔、主要地形类型以及阶梯分界线上重要山脉。(2)中国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及其分布、配图展示地形区的地貌特征。(3)中国主要山脉的走向,按照走向顺序进行逐一展示。

学生观看视频的时候,应该注意一下几方面的问题:地貌类型的分界线呈现出的具体位置;思考中国的地形阶梯位置给中国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中国地形区主要山脉具体属于那些省份,走向是否有规律可循;中国主要地形区的地貌有哪些特征。3.1.5课上针对性检测

1.读图“我国北纬32°剖面图”,完成(1)-(2)题。1.关于我国地势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B.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C.多山地高原,四周低、中间高 D.东高西低,山脉呈网状分布 2.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大高原是()

A.内蒙古高原 B.黄土高原 C.青藏高原 D.云贵高原 3.既是我国第一、二阶梯的分界线,也是东西走向的山脉是()A.秦岭 B.祁连山脉 C.昆仑山脉 D.大兴安岭 4.既是第一、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又是南北走向的山脉是()A.秦岭 B.横断山 C.大兴安岭 D.祁连山 5.四大盆地中位于第一阶梯的是()

A.四川盆地 B.柴达木盆地 C.准噶尔盆地 D.塔里木盆地 6.下列山脉属东北-西南走向的是()

A.天山-阴山 B.长白山-武夷山 C.横断山脉 D.祁连山 7.填空题

(1)我国地势_______,呈阶梯状分布,共分_____个阶梯.(2)我国众多山脉中东西走向的山脉中处在最南一列的是____.(3)我国最大的平原是 _____.面积最大的盆地是_____.8.读图,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山脉名称:B:____D:____E:____.(2)K所在地形区:____,位于哪个省:____,简称:____。(3)⑩山脉是我国那两个省的分界线:____。

学生通过对于教师课前提供的教学微视频对本节课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之后,再来完成课上针对性检测,这样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收获的检测也是对教师对于教学内容是否合理安排的一种反馈。教师通过课上针对性检测,对参与学生进行问题的答疑,发现学生有以下几个问题:(1)对地形区的定位不准(2)对山脉走向问题存在模糊不清的现象。3.2课堂巩固与深化学习 3.2.1教学过程

教师设计这堂课主要采取小组协作学习、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师辅助总结的方法进行教学。活动一:小组协作:“小组讨论中国地形阶梯分界线及其包含地形类型,对中国的主要影响?”

(准备活动)在上课之前,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中国地图轮廓和主要山脉及其地形区标注名称,小组推荐同学来黑板上标出名称,教师给予指导和讲评,这既是对学生观看课前微视频的检测也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肯定。

教师在课前分配好组的基础上进行抽签,由小组代表进行发言。

小组总结: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来自太平洋水汽可以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中国地势阶梯状分布,阶梯分界线形成巨大落差,产生水能。教师总结: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利于湿润空气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大河东流,河流自流向东,沟通南北交通;

地形呈阶梯状分布:阶梯交界处,产生巨大水能。

活动二:学生自主探究:中国地形特征对中国的影响?

在学习了中国地形阶梯分布特征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之后,学生们已经具备了分析地形特征及影响的思维,继续学习了中国地形的特征:包括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再次向学生们提问,“中国地形特征对中国的影响?”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分析,再小组共享讨论,汇报成果,教师给予讲评。

教师总结:(1)有利影响: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等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山区资源丰富,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矿业等方面,往往具有优势。(2)不利影响:山区面积广大,地形崎岖,一是交通不便,二是耕地面积小,对农业产生不利影响;在开发利用山区时,容易发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从而出现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

活动三:“中国主要山脉的走向与分布”

学生活动:前面已经对于中国地形进行了铺垫式的学习,尤其是对于中国地形的阶梯分布及影响和中国地形特征对中国影响等方面,现在教师可以直接对学生进行内容的展示,让学生自主归纳山脉的走向问题,之后再由其他小组成员进行组间的互评,进而促进各小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总结:三列东西走向的山脉: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三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祁连山、阿尔泰山。

南北走向的山脉:贺兰山;横断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活动四:“中国四大地形区的名称、特征及分布”

学生活动:这部分是学生对于前面知识的总结,学习完整体的地形单元之后,具体到某一个地形区的地貌单元,学生们主要是对于地形区的记忆,以及识记地形区的具体地貌特征,这部分就要求学生对之前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了。

教师总结: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3.2.2学习反思及课后拓展

教师引导学生引出所学内容,学生自主学习思考,课的结尾教师应该总结出这节课的知识框架,以便学生进行思考和归纳,学生根据自身情况 合理安排复习和记忆。中国的地形尤其是山脉位置的学习上,学生们的主要学习思路还是记忆大概位置,比如山脉是大概位于中国地图的那个位置,而并没有深入学习到某一个省去进行学习,这就需要地理老师带领着学生运用以及学到的地形及山脉名称进行省份的定位,利用省份之间的位置在记忆山脉位置的基础之上也是对省份位置的再次记忆,同时山脉的位置和走向对于分析某地区的自然地理要素有非常深刻的影响意义。促使学生对于以往知识的结合和二次记忆。4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 4.1中学地理翻转课堂的限制性因素 4.1.1课堂上学生参与度不够

课堂上学生自学的参与度不够高,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少,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理论之下对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贡献值不高,而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也是基本上沿用老师自身的喜好,教师由于长时间处于传统教学方式和课堂硬性传输知识为导向的影响下,侧重于传统知识的讲述,教师也是单单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忽视了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传统教学模式的直接弊端就是让学生形成了一种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缺乏自身主动思考的能力,创造性思维也是随之淡化甚至消退。所以课堂上应该转化教与学的侧重点,多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并对学生给予相应的鼓励与表扬。

在课前备课时,教师应先深入研究教材,设计好哪些教学内容应作为重点并且给予必要的启发指导,哪些应交给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在课堂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对待每一位学生。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从而使学生树立自信心。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一些不积极参与到教学课堂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闪光点进行鼓励,提出适合这类学生学习的问题,并且教师要精心设计学习问题来吸引学生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给予点拨,教会如何去学会学习,进而达到翻转课堂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4.1.2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在应用和普及方面与传统教学模式发生了理论和实施的碰撞,而且当今教师团队当中,以有经验的传统教师偏多,对于传统教育理念的依赖和对于现行创新教学理念的抵触和反感,使得翻转课堂在中学教学当中的实效并不是很大,例如:在利用翻转课堂教学的时候,学生对于知识的重难点把握不够,教师的威信度和主导性开始丧失,这就致使对翻转课堂这种新型教育模式的有效应用产生了抵触思维,进而影响了该教学方法的实施。传统教学设计里的老师的定位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仍然是课堂的主要知识的传播者,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仍然采取传统的讲授方式,一节课下来教师的教学任务虽然完成了,但是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不是很高。4.2中学地理翻转课堂的教学原则

4.2.1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翻转课堂并不是仅仅将老师和学生的角色互换,而是把课堂变成学生自身自我内化的平台,教师的主导地位并不是下降,而是一种新的提升,其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是得到了确立,课堂教学设计也会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角色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教师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翻转课堂要求教师安排学习任务,在学习任务安排的要求上,要求教师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内容不空泛要具体,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过程,在学生可以完成的范围之内。这就使得学生可以主动的学习完成任务而不是被动的死记硬背,合理的学习内容才会让学生更为深刻的吸收,因此要求老师合理把握上课的尺度,促使翻转课堂顺利进行。在翻转课堂当中,教师主要负责一节课包括课前和课中教学设计问题,课前教师对于学生预习新课时采取的微视频学习,当堂检测也是对学生主体性原则的体现。课中教师采取的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是对学生共享思维的塑造以及合作能力的培养,不管是在课前还是课上,教师都要秉承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从而达到翻转课堂真正的教育目标。4.2.2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看似与翻转课堂没有直接关系,但实际上,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正是抓住了学生兴趣的基础为前提,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也是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需要抓住学生的兴趣,学生主动的去探索和发现,最终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就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融洽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保持对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基于对学生的信任,特别是学习上需要帮助的学生,更应该给予更多的尊重与信任,其次,教师应该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为师生之间奠定良好的感情基础,这样有助于高质量教学目标的达成,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智力的提升。

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兴趣,是与传统教学的相同之处,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的不同之处则是要在课堂之外也要激发学生的兴趣,翻转课堂要求在课堂之外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检测,这样再到课堂上的时候,学生就会有一定的成就感,不会对老师讲课的问题失去兴趣,进而对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这就是对原本厌学的学生带来了学习的动力。5高中地理翻转课堂存在的问题

翻转课堂模式应该是未来教学发展的一个方向,其新颖的模式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老师从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当然在推广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

(一)技术问题

翻转课堂需要借助较为完善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支持,针对部分经济落后地区还不具备相应的条件,在实施过程中还比较困难。政府在这方面可以加大支持的力度,尽快实现现代教育技术在各个地区的普及和推广。

(二)高中学校寄宿问题

我们的高中绝大部分是寄宿制学校,因此在课前很难实现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这样一个过程。因此在平时课程的运用中还有一定困难。从目前来看,翻转课堂更适合周末和假期的学习,可以作为校外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在校期间网络教学也会越来越普及,翻转课堂的价值也会逐渐得到体现。现阶段可以在课堂中使用微课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再解决问题,探讨问题,不失为对翻转课堂的实际应用。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无疑是具有颠覆性的,它推翻了原来传统的教学流程和教学观念,目前全国各地的探索操作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可以进行大胆的借鉴和尝试,结合自身实际,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推动高中地理课堂改革。

下载书法绘画教学在中学课堂中的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书法绘画教学在中学课堂中的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践(范文)

    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践 摘 要:伴随着教学方式的不断更新与进步,数学文化素养也成为每个公民重要的内容和标志。教学模式细致化的脚步也不断加快,数学分层次教学越来越......

    “高效课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反思

    “高效课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反思 东关高中尉晓梅 随着我区“高效课堂”教改活动的深入推广,我校作为课改示范校也在如火如荼地对传统教学进行改革。因为教育观念、教......

    第二语言课堂中的教学实践

    第二语言课堂中的教学实践 摘 要:语言技能的培养应该要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更多机会进行练习。通过高效的有组织的课堂帮助学生提高第二语言的能力是语言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xx中学书法进课堂实施方案

    xx中学“书法进课堂”实施方案 汉字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要素之一,正确书写和运用汉字是有效进行信息交流,传承民族文化,开展审美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提......

    浅谈书法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书法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羊角塘镇金鸡学校 廖蒲 内容摘要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字,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而且是一个人文化素质的体现。要加强写字教学,通过教师的悉心......

    启发式教学在书法教学中的应用

    启发式教学在书法教学中的应用 衡阳市雁峰区飞雁学校 黄小青 摘 要:书法教学中应多启发学生的灵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把书法融到绘画中去,让学生在学书法中得到美的享受。 关键......

    在书法教学中渗透德育[5篇材料]

    在书法教学中渗透德育 宁化城东中学 谢水庭 摘要: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之独有的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书法不仅有实用功能、审美功能,更有德育功能。书法......

    书法教学在初中课程中的实践(样例5)

    书法教学在初中课程中的实践 上海市实验学校 王维宪 书法课实践的背景: 中小学的书法教育,是培养中小学生审美素质的重要途径,有其它艺术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在国家教委大力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