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小结在生物教学中的创新和实践
课堂小结在生物教学中的创新和实践
摘要:传统的课堂小结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是简单地机械记忆,并且时间很仓促。改进后的小结其目的是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回顾整节课知识生成的过程,建立整体的知识结构。
关键词:自主 探究 合作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必然归宿。传统的课堂小结以教师为主导、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回顾。这种小结简单、省时,能促进学生的短时记忆。但是在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学习效率的提高上,存在着很大的不足。所以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课堂小结进行了创新与实践。
一、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很多教师由于讲课用去了太多时间,导致课堂小结很匆忙,这样小结就有了较大的随意性。很多教师只是让学生简单地重复一遍大标题,这样的小结既起不到梳理知识、承前启后的作用,也起不到画龙点睛、升华知识的作用。既然让学生自主总结,那么就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这个时间足够学生回顾本节所学知识,足够学生展示自己的收获。我最少给学生三分钟的时间总结本节课的收获,给学生两分钟的时间展示交流收获,最后一分钟教师结合学生的情况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建构知识框架。
二、要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结模式
传统的课堂小结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在一节课结束时,经常这样说: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其中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一定要记住,这一点是难点,课下一定要注意多加练习,等等。这种总结的模式简单省时,并且总结性很强、很全面,但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积极探讨问题,而要实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所以课堂小结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充分发扬民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也允许学生出错,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
三、小结展示要顾及各层次的学生
很多教师在课堂小结中会忽略学困生,因为怕学困生总结得不全面,会耽误课堂的时间,干脆总结就成了优等生的专利。这样确实节约了时间,总结得全面。但学困生会感到一无所获,所以我采取了层次化展示。先让学困生说说自己的收获,也许他们的收获只有一个简单的知识点,但是却让他们体验到了收获的喜悦。然后让优等生及时补充,他们也能感受到自己的优势,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要突出教师对学生的点拨
教师的点拨对纠正学生的错误思维十分关键。一个学生的总结可能不是很全面或者还存在一定的错误;多个学生的收获全面,但没有系统性,那么教师的点拨在这里就很重要了。我们帮助学生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目的就是形成知识的网络,实现知识之间的联系,补充学生总结不到的知识。教师要尽力突出主题,纲目分明,同时指出容易模糊和误解之处,使学生理解难点,掌握重点,加深记忆。
五、要改变学生的机械记忆
很多教师通常给学生出示本节课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机械记忆,短时记忆效果确实不错,但到下节生物课时可能就一点也想不起来了。而且这样获得的知识是“死的”,学生不会灵活地运用。所以我不仅让学生谈知识和技能的达成情况,还要谈学习过程的体验、方法的获得情况。其实一节生物课中结论性的东西不是很多,并且学生只记住了结论,根本解决不了什么实质性的问题。在总结一开始我们就要强调学生要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在本节课中各个方面的收获。鼓励学生总结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的大脑动起来,清晰地梳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确实理解所学内容,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六、培养学生日常的总结习惯
教师的总结是在自己不断地研究教材,不断地总结经验中逐步地成熟起来的,那么,学生如何在有限的几分钟内做好总结呢?
最直接的方法是从板书中摘抄,这就要求教师研究板书的设计。一般教师的板书有主板书和副板书两部分。前者能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包括重点知识及其相互间的联系,这正是小结的依据。教师应教会学生从主板书中摘抄,做好书面小结。副板书更能体现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从副板书中体验本节知识的学习方法。
学生要养成用笔记录教师小结的好习惯。教师经常在一个知识点结束后做口头小结,这就要求学生学会快速记录小结。至少要记下关键语句,课后再补全。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做好一节课的总结。
为了锻炼学生在课堂上的总结、概括能力,学生可把作小结作为课后练习。开始时,学生的小结可能不够精确或没有方向,学生可以向教师寻求指导和帮助,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作小结的技巧并使其逐渐独立完成小结。
当学生对某部分的知识已经有了足够的储备之后,可以尝试让学生作专题小结。学生做好专题小结,可以使其知识系统化,做题时能有效地提取信息;同时可加强知识的纵横对比。
生物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所以小结对学生的理解知识和理顺思路是至关重要的。要从学习的习惯和教学的习惯抓起,放手让学生总结,不要吝惜课上的三分钟时间,让每位学生在总结中学好生物这门学科。
(责编 田彩霞)
第二篇:创新和实践中期报告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文章作者 :孙益智
发布时间:2013-10-2 16:56:59 阅读次数:1181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
课 题 中 期 研 究 报 告
建湖县上冈实验初级中学 课题组
一、课题概况: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课题是盐城市教育学会领导小组于 2011年6月20日 批准的盐城市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为A-273。本课题旨在通过构建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学科教学模式。在学科课程的教学中依托我校“三维助学体系”的教学模式,提倡个性化教学,努力激活教师的创新思维,唤醒教师的创新精神,为教师创设宽松的创新环境,大力提倡教师教学风格个性化,逐步形成多样的、开放的、学科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供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探索,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使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强调主体意识,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创设一种有利于探究性学习的情境和途径,学生将模拟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探究性课题和实习作业等素材,通过专题讨论、课题研究、方案设计、社会调查、实验操作等形式,探究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现象和问题,指导学生搜集、处理和提取信息,指导学生运用有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表述研究成果,引导学生与他人正常的交流与合作;关注学生发展,建立鼓励创新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看学生利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关注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评价应采用多维的动态的评价,实行学生自评、互评、师生共评等多种形式,以激励为主,逐步形成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机制。
二、研究过程
1、学科教学中创新精神和求异思维品质培养的研究
(1)观念创新。
思想观念决定人的行为,决定着教育的发展方向。为此,我们首先彻底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要真正从思想上实现转变,以教育观念创新为突破口,做到“两个先行”。一是理论先行。组织本课题组教师系统地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充电、富脑。二是组长先行。教育思想和观念是否转变,关键在于负责人。组长除了带头学习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理论外,更重要的是要有敢为人先的精神和开拓创新的意识,大胆地实施课堂教学创新,依据先进的教育理念,结合本校的校情、教情、学情,本着务实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开辟出一条质量内涵发展之路。
(2)评价创新
教育评价是由教育观念培养目标决定的,它本身又是教学的指挥棒,是影响教育模式的关键因素。传统教育之所以是应试教育,就在于它以“仓储理论”为基础,以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现存问题的应用性人才为目标。因而在评估体制中采用应试指标,以客观化、规范化的试题来静态的检验学生掌握(实际上是记忆)知识内容的程度,评估的导向和结果只能是记忆优先,“高分低能”。因此,创新教育必须在原有教育教学评价体制方面大力革新,使教育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真正发挥出导向功能。在考试内容上,不仅要考属于知识记忆性和技能技巧性的内容,还应包括一定比例没有标准、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以表现学生自己创见的题目,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路,学生也会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培养自己的扩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创新思维能力。在考试形式上,要打破传统教育中形式单一化的特点,采取多种考试形式,如笔试、口试、开卷和实践能力考查等。在评价中,可以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进行。建立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上进和推动课程不断完善的评价体系,体现评价内容、主体和方法的多元化,既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的评价形式,促使学生开放性个性和创新意识精神的形成。
(3)教法创新
教与学的方式是教育模式的核心。它是在教育评估体制指导下所采取的达到评估体系要求的最佳结果的方式。应试教育强调知识内容的传授,以规范化的试题来评估学习掌握知识内容的程度,教师是教学资源的拥有者,因而必然强调教育以教师为中心,“传道(灌输)、(单向)授业、解惑(答疑)”,采取课堂集中面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学生对教师讲解内容主要是被动接受记忆,且为应付考试。创新教育更注意知识结构的合理建构和创新技能的养成,且以系统化、动态化、方式多样的评估体系予以全面评估。只有通过教师教育方法与教育手段创新,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积极的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遵守“趣、精、导、疑、活”五字方针,趣就是要求生动有趣;精就是要精讲多练;导就是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带着好奇心、求知欲自主走进课本,走进自然,走进社会;疑就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保护学生求异、创新的探索精神;活就是要求课堂气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灵活多样,能够灵动学生的思维。另外,教师除了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外,积极的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使之切实有效地辅助教学,这也是推动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尤其是计算机多媒体进入教学当中,通过声音、图象等多种表现形式,使学生能对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切、更加形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4)内容创新
创新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超前性和新颖性。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施创新教育,必须让学生掌握最新的知识内容,了解世界最新发展动态,使学生的知识层次和结构与世界发展先进水平趋于同步,这样,才可能使学生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固有的教材多简化了知识和真理的探索过程,把现成的知识作为标准答案传授给学生,这有两个缺点:第一,学生会把书本知识当成真理,迷信书本;第二,长期灌输式教学使学生形成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养成惰性,不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鼓励教师突破教材框框,充分挖掘教材所蕴藏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对现有答案提出有价值的质疑。
三、实践效果
1、促进教师观念的更新。
教师们一致认识到创新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教育蕴涵在各科教育中,科学课更是责无旁贷,学科教学是引领学生发展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最好途径。语文课,数学课还有其他课都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只要教师深刻领会新课标的理念,领会 叶圣陶 先生关于学生的论述和关于教学的论述。通过研究我课题组教师的上课时结合创新能力的培养明显增强。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全体课题组教师基本上转变了教学观念,掌握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近两年本课题组老师发表或获奖的论文有: 张永刚 老师《谈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发表于《新课程报》2012.3,《浅谈创新性语文课堂的构建》获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论文评选一等奖2012.05; 孙益智 老师《初中语文体验教育实施策略》发表于《现代教育科学》2012.4,《量身打造“小当家”,科学培养班干部》发表于《中国教师》2012.10,《结构松散作文的突破策略》发表于《作文指导报》2012.7,《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实施策略》发表于《新课程报》2012.3,《口语交际的谈话节目模式》发表于《中小学教育》2012.10,《让创新思维之花盛开在语文教学之中》发表于《教学与教育》2013.2,《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培养学生合作的品质》发表于《学习与研究》2013.5; 张荣芳 老师《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发表于《新课程报》2012年第14期,《让学生在改评中快乐作文》发表于《名校》2013.2; 于海云 老师《浅谈如何写好事件论说文》发表于《现代阅读》2012.12; 谷平老师《科学指导巧妙背诵》发表于《学苑教育》2012.7; 王占锦 老师《解析﹒吟诵﹒赏析》发表于《新语文学习》2013.1—2;孙益智 张永刚 老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自主探究策略》获盐教科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成果教研论文类二等奖; 周正梅 老师《小筷子 大文章》获盐教科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成果活动案例类二等奖。
课题组成员 谷平老师执教的《“差不多”先生》在盐城市农村初中优质课评比中获一等奖; 孙益智 老师获县“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周登潮 老师获县中小学生环保征文比赛优秀指导老师。本课题组还定期出刊期《春蕾文学报》。
2、锻炼了学生的求异创新能力。
(1)学生个性得到了发展,现在己有90%以上的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学习,课堂上表现注意力集中,发言积极,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各种作业,在求知过程中能够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勇于提出各自的想法、观点、在解决问题时能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等。
(2)学生的创新人格得到了培养。在学习观念上,学生由原来“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在课堂上学生己从被动地接受知识无条件地服从式做作业转变到到以探究和主动学习为主,能从多方位、多角度提出问题,努力做到自己回答和解决问题。学生捷报频传,彭园园同学在县环保征文比赛中获一等奖; 王 君华在江苏教育电视台主办的首届“未来杯”奇思妙想作品选中获得优秀奖;周威同学在县第二届初中双语师生技能竞赛中获一等奖;在第二十四届“国际科学和平周”全国中小学生(江苏赛区)金钥匙科技竞赛中李竞获特等奖,仇为鑫获二等奖,潘顾鑫、王鑫、颜文凯、姜栋、邵帅获三等奖。
四、探索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途径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探索出如下途径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途径之一,在探索知识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要途径有: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探究,组织合作研讨,充分挖掘教村中的创新因素,鼓励学生想象和猜想、质疑、求异、争论、创设问题情境等。
途径之二,在运用知识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究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运用知识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它是沟通知识与能力的桥梁。运用知识可分为两种:一是学生在深刻理解知识含义的基础上,自觉地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是在老师的精心设计安排下运用,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逆向思维训练、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等。
途径之三,开放课堂教学。开放课堂教学,是针对过去的“封闭式”教学而言的,是在师生平等的条件下,提倡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多角度、多方向的探求和运用知识,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充分培养。主要途径是:开放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时空、思维方式等。
五、总结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评价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总结出如下比较简单、易操作的几种评价方法:
1、注重个体差异。这种方法是将评价对象一学生自身作为参照点的一种评价。
2、科学运用绝对评价法。即以预定教学目标作为客观参照点,在评价时,把评价对象与客观标准进行比较,评价每一个学生的达标程度。在操作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客观标准,使学生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
3、相对评价法。相对评价法是指在某一集体(班级)中,以这个集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点,评价每一个学业生在这个集体中所处的位置。
4、激励性评价法。这种评价方法是捕捉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闪光点和成功之处进行导评,以便满足学生最佳心理需要,调动其创新积极性。
“创新决定未来”。在知识经济迅速崛起的今天,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提高民族创新能力的关键是人才,基础在教育,时代需要创新教育,创新是教育的希望所在。只有打破传统教育的禁锢 , 建立全新的教育创新体系 , 才能为创新教育的发展注人生机 和活力 , 大力实施创新教育又会进一步推动教育创新。从创新教育走向教育创新 , 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有理由相信 , 在各级教育行政业务部门指导下,我课题组的创新教育必将开出灿烂之花
初中数学创新教学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作者:卢国娣 陈红 陈行军 来源: 时间:2009-9-3 12:05:02 阅读3118次 【大 中 小】
我们从2006年9月开始对本课题进行前期准备2007年2月正式立项以来,我们按照课题研究目标、方法、步骤,认真制订阶段实施计划,狠抓课堂教学,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结构方式和方法策略。力求从理论把握上,材料积累上有所发展,有些提高,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现该课题的研究已进入中期,现总结如下:
一.该课题的概况及具体事实规划
(一)课题研究目标
1、以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以“科学发现”的自主、创新、合作的教学方法,着重研究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创新人格、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与方法,使学生的创新素质得到提高。
2、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潜能。
3、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发展学生不守旧、想创新、追求创新的意识。
(二)主要理论依据
1、人的潜能开发理论:
追求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也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创新能力绝大部分是一种潜能,教育的作用就是开发这种潜能。这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是最有价值的。事实上,创新能力是学生固有的一种能力,教育就是把他们揭示出来并加以培养和发展。我们要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创造性的思维品质,来发展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2、创新思维品质理论:
创新思维品质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的,是在“学生碰到了引发客观需要的推动下以获得的信息和已贮存的知识为基础,综合运用各种思维形态或思维方式,克服思维定势,通过对各种信息知识的匹配,组织或者从中选出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或者系统地加以综合,或者借助类比、直觉、灵感等创造出新办法、新概念、新形象、新观念,从而使认识或实践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思维活动。”
创新思维本质上具有创新性、变通性、开放性、综合性、灵活性等特征,是各种思维的有机结合,它是建立在脑科学、思维心理学、创造学等科学的基础之上,其成分包括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深刻性、跨越性、多元性和预见性思维等,是一种动态的多角度、多层次的空间结构。研究和运用创新思维,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展示学生思维个性有着重要的意义,从而体现出教育以人为本的功能。
(三)课程研究方法与步骤 1.研究方法
本课题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实践操作法、观察研究法等展开研究,通过收集了解国内外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崭新成果与发展动态,学习先进的手段和理论,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调整思路,并请专家指导,不断完善实验观念和方案。
2.研究步骤和时间
①准备阶段(2006年9月----2006年12月)选择课题,组建课题组、设计方案、课题组成员培训、请专家指导、调查分析教学现状和国内外相关内容的成果与发展动态、设计有关表格。
② 实验阶段(2007年2月----2008年5月)开展各种研讨活动,收集积累实验资料,修改论证课题并不断完善
③
结题论证(2008年6月----2008年10月)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论文和教学心 得、完成实验报告 ④ 课题成果形式:实验方案、调查报告、经验总结、课堂实录、研究论文、教学案例等
⑤ 课题研究组织:课题负责人为卢国娣、陈红、陈行军,组员有孟波、杨金花、吴萍、陈科花、陈淑锋、丁敏。
二.课题有关研究活动
(一)提高课题组成员对本课题研究重要性的认识
初中数学怎么教?是采用形式化范式还是再创造范式,是“还数学本质”还是“还数学本来面目”,或是在初中有限时间内,教“演绎”还是教“试验”,要两种范式的得而兼之还是取其长补其短,这是长期以来争论的观点。数学教育活动中应充分重视数学发现、数学创造过程中具体化、经验化的一面,而后者对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数学教育显得更为重要。正如波利亚所倡导的那样,要“把处于发现过程中的数学照原样提供出来”,关于这一点,费赖登塔尔强调指出:“要组织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这是数学教学的第一原则”。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要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在此宗旨的指导下,必须改变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习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
(二)扎扎实实进行课题研究方案的实施
首先,我们召开了课题组成员会议,明确了课题实施的目的要求,并请教育局领导和教研室主任等专家作理论指导,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和研究国内外相关课题的最终成果与发展动态,组织课题组成员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并要求在日常教学中严格按计划实施课题研究,在教学中我们注意资料的收集、积累,平时定期不定期地学习有关理论,进行摘记、随笔剪报。在实施过程中,及时总结得失,并对研究方案作适当微调,在实施课题以来,我们有多篇相关论文获奖:
《让学生生命亮丽起来》 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评比二等奖 《作业、试卷、兴趣》 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评比二等奖 《问题设计---学生思维发展的载体》 江苏省“师陶杯”论文评比三等奖 《设计数学作业也可形式多样》 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评比三等奖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初探》江苏省“师陶杯”论文评比三等奖
《浅谈练习设计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评比三等奖
《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活化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之谈》 江苏省“师陶杯”论文评比三等奖
《课堂教学片段的几点思考》 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评比二等奖 《论问题设计与学生能力的培育》 溧阳市“师陶杯”论文评比一等奖 《初中数学教学应加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 溧阳市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 《代数式求值化解早恋倾向》 溧阳市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 《让课堂富有生活气息》 溧阳市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 《促进自主发展,弘扬学生个性》 溧阳市优秀教育论文评比一等奖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反例教学的重要性》 溧阳市数学年会论文评比一等奖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反思》 溧阳市数学年会论文评比二等奖 《浅谈对学生个性差异的思想教育》 溧阳市德育论文论文评比三等奖 《如何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探究》 溧阳市数学年会论文评比三等奖 《新课改数学合作学习的体验和反思》 溧阳市论文评比三等奖 《点击信息技术,刷新数学课堂》 溧阳市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 《让信息技术走进数学课堂》 溧阳市年会论文评比三等奖
另外卢国娣、陈红、陈行军、孟波、杨金花老师围绕课题开设了市级公开课,陈科花开设的片级公开课,卢国娣老师开设过学区级讲座,也都受到了专家和同行的一致好评;孟波、杨金花两位老师被评为溧阳市第六批学科带头人,卢国娣、陈行军两位老师被评为溧阳市第六批教学能手,吴萍老师被评为溧阳市第六批教坛新秀和常州市第三批教坛新秀。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制作了一些课件,撰写了一些教案,并指导和修正教学实践,我们除了课题组的老师进行课题研究外,在利用课题组的成员带动其他老师一起进行研究,使教学研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通过研究,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并在学练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亲历数学构建过程,掌握认识事物,发现真理的方式方法,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个性、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并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三.需解决的研究问题
虽然我们的课题研究有了一定的收获,也有了一定的实施经验,但在自我总结中仍感到有些问题尚需要彻底解决或突破。
1、在创新教学课堂模式的构建上,我们还未能有稳定、科学的模式,还有待探讨。
2、在实践操作和理论的吻合上清晰度还不够。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善于思考的意识不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个性、创新思维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
3在某些方面课题组成员的资料的收集、整理、归类等工作滞后于研究活动的进展等。这些都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4专家指导及教师的理论学习还须加强。三.今后的工作思路
《初中数学创新教学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研究》这项课题结题还有一段时间,任务重,我们需清醒地认识到创新教学对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形成的重要作用,要多学理论,多进行实践的碰撞,不断寻找新的并适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多请专家作讲座,在领导和专家的帮助、指导下,高质量地完成该课题的研究,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对我校的数学学科教学带来实际上的意义。
【返回
第三篇:生物课堂小结中的对联应用
生物课堂小结中的对联应用
理化生组 郗文忠
课堂小结就是对整堂课学习内容作简短而具概括性的总结。课堂小结有助于加强知识间的联系,突出重难点,也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传统的课堂小结以教师短时间内复述学习内容或做练习题为主要形式。在这里,我想谈一下另外一种课堂小结的形式,就是通过对联来对新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的优点在于精炼和工整,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如果能将对联应用在生物课的知识总结上,就会让学生感到耳目一新,过目难忘,进而对生物课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个人认为生物课对联的编写一定要以学习内容为中心,以概括记忆重点知识为目标,兼顾对仗、押韵等特点。比如在学习《人类的起源》一节时,我将几百万年前的森林古猿进化为人类的两件大事总结为:
直立行走,古猿成今人。
制造工具,弱者变强者。
在学习《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时,我将糖类、蛋白质、脂肪的功能概括为: 构细胞,有机物质举足轻重。
供能量,糖脂蛋白异曲同工。
在学习《消化和吸收》时,我将消化系统的组成及消化液分类归纳为:
消化靠酶液,一汁四液需记牢。
系统分道腺,七部五体莫混淆。
这样,每节课即将结束时,学生们便会饶有兴致地齐念:“这正是------”或“正所谓------”来迎接对联的出现。有时候,一节课的内容实在太多了,一副长度有限的对联已经不能涵盖所有的重点,我就索性将其编写成诗或词。当然,我所编写的语句不可能完全符合诗词的格律要求,重心还是应该落脚在知识归纳的条理和清晰上。比如讲到《种子的萌发》一节时,我参考辛弃疾的《西江月》仿写如下:
西江月•种子萌发 种子萌发之前,水气咸具不寒。胚活且已度休眠,各部始发不难。伸长区生长快,分生区与之关。
植株欲变欣欣然,必备氮磷钾盐。
此词一出,班里掌声雷动,不少学生几分钟便已背过,学习效果较好。
上学期,我看到网上流传的《青花瓷•化学版》,化学老师将许多化学知识编写成了《青花瓷》的歌词,文辞幽默,妙笔生花。学生将一首歌唱完,也将知识点记忆的差不多了,同时让学生获得了愉悦的享受,学生更加热爱化学了,可谓一举多得。从那时起,编写《青花瓷•生物版》的想法一直在我脑中盘旋,直到学期末,随着整册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每一节课对联编写的结束,歌词渐渐成形。
青花瓷•生物
直立行走让古猿进化到今天 制造工具使他们变得更强悍 精卵结合输卵管是发育起点 出生前胚胎生长靠胎盘 转瞬之间身心变写青春诗篇 而你现在的努力让梦想实现
要促进社会发展 结婚生育推迟两三年 营养变酸油糖 小肠在等你 消化道消化腺 七部和五体
等食物的能和养全部都给你 就为你排遗埋下伏笔 佝偻病骨疏松 多吃含钙的 促婴儿好吸收 补维生素D 如三餐的三四三营养又合理
你眼带笑意
入肺经鼻咽喉管变暖湿清气 肋肌膈肌共收张你才能呼吸 血红蛋白带着氧去到细胞里 缺少血小板就会鲜血淋漓 静脉壁薄管腔大血流很缓慢 毛细血管单上皮利物质交换
在我的左心室里 一股高压鲜血喷出去 原尿里四物质 肾小球过滤 看清远近东西 调节晶状体平时若读书写字姿势不在意 就为你近视埋下伏笔 鼓膜接受声波 变振动传递 咽鼓管调压力 能保护自己 分布在鼻舌皮肤上的感受器 真的很刺激
脑脊髓是中枢 神经传信息
感受器效应器 永远不分离 神经细胞具有的胞体和突起 是为了神经冲动传递 生长素幼年少 身高会过低 甲状素促发育 多少要适宜 糖尿病因为胰岛素异常分泌 生活不容易
期末复习时,将歌词在教室大屏幕上滚动播放,随着《青花瓷》的伴奏,学生们放声唱着,笑着,那时候上课的幸福感觉让我很难忘记。在我的鼓励下,有些班的学生很快就编写出了语文版,地理版,历史版的《青花瓷》,且颇具文采。
通过诗词对联的编写,锻炼了我的概括总结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言已尽而意无穷”,同时增加了学生进一步自觉学习生物的热情和兴趣。课堂小结的形式还有很多,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和创新,让课堂小结不再流于形式,而真正成为一堂好课的点睛之笔。
工作以来让我感受最深的还有不断学习的重要性。毋庸讳言,对联的编写是借鉴了我的师傅钟甫老师的做法,对于钟老师的指导,我一直心存感激。因此,是模仿和学习让初做老师的我渐渐学会了很多,我们教学中只有不断地相互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并在学习的同时勇于创新,才能让自己尽快成长。
现将针对《生物学》七年级下册所编写的对联摘录如下,希望大家指正: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直立行走,古猿成今人。
制造工具,弱者变强者。
《人的生殖》 精卵结合于管内
胚胎发育在宫中
《青春期》
《计划生育》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消化和吸收》
《合理营养与饮食安全》 身心皆变,翻启青春诗篇。努力奋发,无悔金色年华。两晚两生,改变人口缺点。控量提质,促进社会发展。构细胞,有机物质举足轻重。供能量,糖脂蛋白异曲同工。盐素缺乏显病症 生命活动伴水行 消化靠酶液,一汁四液需记牢。系统分道腺,七部五体莫混淆。营养化为酸油糖 消化吸收赖小肠 合理膳食促营养均衡 食品安全需警钟长鸣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入肺先经鼻咽喉管
穿道后变暖湿清气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肋膈共收张,方能吸呼气
壁薄助扩散,完成碳氧换
《空气质量与健康》
《流动的组织—血液》
《血流的管道—血管》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输血与血型》 保健康空气质量应关注 防污染控制排放并植树 血浆成分复杂,功能多样 细胞类型有三,特点各异 静脉壁薄管腔大,动脉壁厚小而圆。动静血管毛细连,单层上皮适交换。房连静,左肺右上下。室接动,左主右肺通。左红右暗心脏血 室出房归为原则 大量输血需同型 两型特殊应分清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废物排出有多路
尿液形成分两步
《人粪尿的处理》 农家肥诸多优点
无害化处理为先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感知环境,依赖视觉与听觉。
关爱自己,保护眼睛和耳朵。
《神经系统的组成》 中枢周围组系统
胞体突起构细胞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神经调节分两种
反射弧共五部分
《激素调节》 无导管有循环多种激素共调节 小含量大作用各类疾病因缺乏
第四篇: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活动总结
第六小学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活动总结
为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自由平等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全面促进学生发展,各种能力得以提高,同时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开动脑筋,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真正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特开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发挥教学民主
民主是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保证,只有创设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让学生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才能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由此才能产生创新意识,只有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气氛里,思维得以活跃,才干得以展示,才能给学生提供创造的保证。
在此种课堂教学设计中,我能创设师生平等、共同探讨的学习氛围,同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言。教会学生提出问题,同时留给学生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找出自己学习中的差距,再辅以灵活有趣的赛一赛、比一比。充分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让学生彻底打消了课堂教学被动吸收的地位,充分展示了学生才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进步。
二、提倡教学自由
提倡教学自由要求教师要有鲜明的、具有自身特点的教学风格,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设计好适应所教班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的教学结构,并注意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同时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触发学生思维最敏感的神经。
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让学生在相互启发、讨论争论中产生思维的火花。我还利用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问多答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或建议并阐述其道理。不管学生从哪个方面进行回答,我都能给予肯定,对回答正确的给予表扬,对回答错误的给予引导,调整学生思维,让学生明确思考方向,使之在较为宽松的环境中,心情愉快地学习,从而培养产生创造能力。并在不断实践中提高认识、巩固知识。
三、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我们必须承认每个人都有个性。素质教育,就必须注重对学生的差异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我能认真分析自己所教学生的个性特征,能力差异,克服传统教学一刀切、一个标准,忽视学生个性差异的弊端,承认学生的差异,针对不同情况,适当要求、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达到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我对每一个学生抱着真诚的希望,要求学生争当学习主人,积极参与学习,克服课堂教学中学生围着老师转的现象,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人格的尊重,并倡导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不怕挫折,让学生的天才、兴趣、爱好得到展示,在激发学生的内因的基础上,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第五篇:课堂小结在教学中的作用[最终版]
课堂小结在教学中的作用
神木职教中心 李晓霞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课堂教学的引入固然很重要,设计得巧妙,能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那么,良好的课堂教学小结,可再次做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如美妙的音乐一般耐人寻味。设计得好能产生画龙点睛,余味无穷,启迪智慧的效果。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小结,这样不仅能巩固知识,检验效果,强化兴趣,还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活跃思维,开拓思路,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在热烈、愉快的气氛中把一堂课的教学推向高潮,达到了“课结束,趣犹存”的良好效果。
但是,我们有的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总结不够重视,认为课堂教学小结可有可无。如果是这样的话,分散的、零碎的知识得不到归纳、整理和系统化,模糊的、错误的地方得不到纠正,容易造成学生对课堂的教学内容认识不深、理解不透,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具体有以下几点:
语文是一门科学,而语文教学则是一门艺术,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当精心设计。课堂小结是教学中既重要又容易被忽视的环节,是在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的最后阶段,教师富有艺术性地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小结和升华的行为方式。语文课的小结,从广义上来说,有两方面的含义:
其一,是小结本课堂的学习内容,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轮廓,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为运用知识或后来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其二,是布置作业和预习的内容。从课堂教学职能来分析,我们所说的“课堂小结”主要是指前者。
完美的小结,可以是知识得以概括、深化;可以使整个课堂教学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显示出课堂教学的和谐和完美;可以诱发学生积极思维,进行深入探究,从而余音缭绕,回味无穷。由于小结是一堂课的“画龙点睛”处,它能使一堂课所讲知识及体现出的语文思想、教学方法系统化,初步形成认识结构。教师在小结时,或引导学生概括本堂课内容、重点、关键,或利用提纲、图表、图示等归纳本堂课知识体系都能较好地创设处思维情境。所以要十分重视课堂小结在创设思维情境中的作用。
恰当地设计课堂小结,不仅可以达到纵览全课要领,完善知识体系,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还可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埋下伏笔,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如果不精心设计课堂小结,就等于只顾耕耘,不管收获,不仅反映了教师教学的虎头蛇尾,更重要的是降低了教学效果,影响了教学质量。所以,对课堂小结环节要进行认真研究和探讨。
引导学生对一堂课的知识、方法进行反思性小结。让学生自行编制知识网络,使知识更加系统化,而且对本课中隐含的思维特征予以反思,理清思路。反思自己对这堂课中知识的认识是否达到要求,自己对这些知识是否有了新的认识,原有的认识有什么欠缺之处,这种欠缺又是如何造成的,如果需要补救必须及时进行;通过反思沟通新旧知识,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在课堂小结中通过反例进行反思训练,诱导学生对自己获得的结论进行反思,“相关结论还有吗?”“这个结论正确吗?”“有无反例?”让学生在反思中将新知识“内化”、“顺应”,从而建构新的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养成反思性学生的习惯,小结中的激励性评价往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学习动机,尤其是对学困生的意义更大,能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对下堂课的渴望。
充满情趣的课堂小结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身心得到放松,浓厚的学习兴趣得到保持。设计恰当的练习进行小结,既可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强化,使课堂教学效果及时得到反馈,又可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