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伍昌贵 在农村初中美术教育中渗透写字教学的尝试
在农村初中美术教育中渗透书法教学的尝试
伍昌贵
北流市石窝镇初级中学,537424,***
摘要: 农村学校美术教育偏重传统意义上美术的教学,而“书法”只是作为欣赏的一小部分内容,几乎忽视了对这门中国传统艺术的学习。本文试对在农村初中美术教育中渗透书法教学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和尝试。
关键词:艺术教育,美术教育,书法教学,渗透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艺术学科的教学工作在学校基础教学中的地位日趋重要。相对而言,农村学校在艺术教育方面呈现出滞后局面。本身素质教育的概念在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目当中就处于一种弱势地位。从1998年走上讲台到现在,笔者从事中学美术教学己刚好十个年头。回顾这充实而忙碌的10年,如果要说收获,我想就莫过于我在美术教育中进行了渗透书法教学的尝试,而且也取得了一点成功:10年来我指导、组织学生参加各级书画比赛,有318人获得了奖励,其中2003年我指导学生参加第四届“四方杯”全国中小学生书画大赛,就有3人获一等奖,5人获二等奖,8人获三等奖。在教学与考察之余,我对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作了一些浅显的研究,并对在美术教育中进行渗透书法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 兹整理成文,期待各位同行与方家指正!
一、农村初中美术教育的现状
在长期的美术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现在的美术教学偏重传统意义上美术的教学,而“书法”只是作为欣赏的一小部分内容,几乎忽视了对这门中国传统艺术的学习。尤其是这个电脑时代,我发现不少学生的电脑打字又快又好,但是翻开他们的作业本,满本“鸡化字”的占了大多数。那些字书写得歪歪扭扭、龙飞凤舞,无论从字的结构看,还是从笔画笔顺看,你总能感到现在的学生书写能力太低,一代不如一代。就连一向认真的女生也只是写得清楚而已,根本谈不上有书法的基础。特别是每一次考试的试卷,我看到不少老师都摇头:“现在的学生怎么写字这么难看?”就连现在的考试都增加了卷面分。试想一下,在关键的中考,如果学生能写出一手好字,分数说不定会提高不少呢。
二、农村初中美术教育落后探因
早在2001年6月,国务院就颁布《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其中特别指出:“在艺术教育和语文教育中,应注意加强写字教学。”可见国家对写字教学的高度重视及对当代青少年写好汉字的迫切要求和殷切希望。那么,为什么在国家教委三令五申地指出加强中小学写字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多年的今天,学生的书写能力会如此低下,达不到应有学历的水平呢?究其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到位。由于部分领导教育思想没有根本转变,观念滞后,更受应试教育影响,抓文化学科教学,不遗余力,认为学生考分最重要,字写得好不好无所谓,所以对待写字教学不够重视或根本不重视:有的学校把写字课改成了自习课或改上其他课程,有的根本就没有开设写字课,理由很简单——中考主考科目要赶课,安排不出。
2.师资水平不高。作为能指导学生学书法的教师,在知识方面,应懂得简明中国书法史和基本了解书法基础理论,能把握书法作品赏析的要领;在技能方面,能传授笔法、结体、临摩、墨法章法等基本法则,能指导和从事楷、隶、行等书体的学习与创作,这些作为基本要求,显然是教师应该具备的。但是我们的老师,尤其是语文教师,〞三笔字〝不过关多的是,缺乏理论,不会欣赏不乏其人。进行书法教育,教师承载着书法技能与书法理论的指导的双重任务。没有理论,不会欣赏,难当此任。
3.学生兴趣不浓。学生学习,不仅仅是一个由外向内的传导过程,还应是一个由内向外主动作用的过程。因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主体作用,具有发展的能动性。鉴于学书的特殊性,它没有音乐那样的热情奔放,也没有美术那样的丰富多彩。学书色彩单一,形式单调,依样画葫芦,又加上非考试科目,由电脑可替代,因而主体性和能动性往往得不到体现,大部分学生往往表现内动力不足,兴趣不浓,有的甚至讨厌学书法。
4.家长支持不够。学书练字在一些家长眼里,不过是“雕虫小技”,学不学无所谓。再则,学书毕竟要占用一定的时间、精力,怕分散精力,影响学科学习,影响考分,因而不予支持,甚至干涉。
三、在美术教育中渗透书法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作为一名普通的美术老师,要改变大的环境来适合自己,这是不太现实的,惟有自己 想出路。书法教学虽然不是美术教育中的重要部分,但我可以在不影响完成美术教育任务的情况下,想办法将书法教学渗透进美术教育当中去。这样既不影响主科教学,又可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何乐而不为?
关于书法教学能否与美术教育结合进行的问题,我认为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意义上说都是可行的。因为书画是同源的,这是中国传统书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包括两方面的涵义:①指中国文字与绘画在起源上有相通之处;②指书法与绘画在表现形式方面,尤其是在笔墨运用上具有共同的规律性。古人也有云:“书与画,同质而异体也。画家观嘉陵江,则见其波涌涛起,写其状貌、追其神髓;书家怀素夜闻嘉陵江涛声,则于状貌之外,得其体势;公孙大娘一舞剑器,天地低昂;张旭观其风韵,神入霜毫。”
四、在美术教育中渗透书法教学的方法与途径
根据本人的摸索和实践,总结出一套“硬和硬,软兼软”的相互促进教学模式。具体做法是:在上硬画笔(指素描的铅笔和速写的钢笔)时,每节课抽10分钟左右教学硬笔书法;在上软画笔(指水粉、水彩画笔和中国画毛笔)时,就教学毛笔书法或美术字。这样,既可以增加课堂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相互促进书与画的学习,可谓“一箭三雕”也。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还总结出一种“五步四进”教学法,即一个字练习五遍就进步四次,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第一步:根据自己的第一感觉认真临写出第一个字;
第二步:拿第一个临写的字与原帖进行笔画写法的比较,找出缺点和规律以后,争取在临写第二遍时改正。这是第一次进步;
第三步:拿第二个临写的字与原帖进行结构搭配的比较,找出缺点和规律以后,争取在临写第三遍时改正。这是第二次进步;
第四步:拿第三个临写的字与原帖进行整体组合(结构与笔画的有机结合)的比较,找出缺点和规律以后,争取在临写第四遍时改正。这是第四次进步;
第五步:拿第四个临写的字与原帖进行字体神韵的比较,找出缺点和规律以后,争取在临写第五遍时改正。这是第五次进步。
在这个过程中,我特别强调学生一定要做认真临写、认真比较,求好不求多,要真正静得下心来练习。
当然,单凭练习这五个字就能把字练好是不可能的,课后还要反复临习,反复比较,才 可能有明显的进步。美术课上的10多钟,只是起到示范、要求和指导的作用。
这种方法反过来也会促进美术的有效教学。像临习美术作品,同样可以按照反复比较的方法,争取一幅比一幅进步,效果也相当明显。
另外,我还采取定期展览学生的书画作品,方便他们借鉴学习。还积极动员他们参加各级书画比赛,以增强他们的荣誉感,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在期中和期末测评中,我对学生的书画作品进行综合评价,只有两方面进步才算是美术科成绩的进步,这样,学生便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学习的动力,学习效率大大增强。
五、心得与期望
多年的教学实践,感受最深的就是,学生学习书画的兴趣明显增强,学生的书画水平也大幅提高,对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书画艺术也算尽了一点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邓根法撰, 《农村初中美术新课程改革初步探索》 ,广西教育B版,2009年第5期, 第11页至第12页
[2] 姚今迈编,《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小学美术卷》, 第154页至第156页
第二篇: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尝试
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尝试
巨鹿实验中学 师丽芳
文以载道,自古以来语文都承载着弘扬优秀道德传统的功能。然而,随着应试教育的大潮,把语文当成一种工具的人越来越多,忽略了教学中的德育因素,不仅语文,其他学科更是如此。于是各种各样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社会问题出现了,人们又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德育,那么,单靠几节班会课和德育课,就能完成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吗?答案是否定的,班会课和德育课一个是太少,再有就是目的太明确,让有的学生难以接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学校在尹主任的主持下,开始研究学科德育渗透的课题。
在这两年的研究实践中,做为一个年轻的语文教师,我在教学中积极的尝试德育渗透,我的感受是渗透不能是简单的说教,要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下面是我的几点尝试和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讨论指正。
一、课堂教学是德育渗透的主要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通过这几方面来渗透德育:
1、走近作者,感其胸怀
俗话说:文如其人,一些文章的作者仿佛就是整篇文章的抒情主人公,学生读过之后,感受颇深,再对作者生平和其他文章了解之后,感悟就更深刻了。在讲《梅岭三章》是,学生对诗中的坚持到底,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和坚信胜利终会到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有了初步的感受,再通过我们对陈毅同志生平事迹的介绍和文后《赣南游击队歌》的诵读,我们都深深地感受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也对老一辈革命家为革命而献身的精神有了一个新的理解,激起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我们在学习《桃花源记》时,对陶渊明的其他诗文进行赏读,并请有的同学讲陶渊明的故事,同学们自然的就感受到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洁,对美好和平生活的向往。
2、诠释主题,有所感悟
每一篇文章都有一个主题,或表达作者的感情或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诠释文章主题是我们读懂文章的关键,也是德育渗透的好时机。主题的理解,应注重学生的个体验,不应照搬教参。只有学生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自己有所感悟,才能触动心灵。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鼓励,才能使文章的学习不 流于表面,而能真正的触及灵魂,起到“传道”的作用。在讲授童话《皇帝的新装》时,学生们理解了本文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昏庸愚蠢,虚伪狡诈,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的本性,无情地鞭挞了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好像还意犹未尽,我趁机设计了一个这样的问题:“ 我们生活中的哪些现象像皇帝的新装?”教室里热闹起来,学生们有的说,假冒伪劣产品像皇帝的新装;也有的学生说,考试作弊像皇帝的新装;还有的学生说,抄袭作业像皇帝的新装。学生们把皇帝的新装和我们身边日常生活中的事 联系起来,许多学生意识到自己 原来也在自欺欺人,羞愧的低下头。不用说不用吵,这节课后,互相抄作业的现象几乎没有了,是啊,谁也不愿做愚蠢的“皇帝”。
3、把握形象,树立榜样 人们都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保尔 柯察金就影响了整整一代人。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上就有很多我们学习的榜样,那些光辉形象的作用自不必说,许许多多普通人的身上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品格。所以在语文课上,分析人物形象的过程,也是帮学生树立榜样的过程。在《爸爸的花儿落了》中英子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独立与担当,在香雪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一个山村女孩的纯真和她对知识的渴求。
4、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拓展延伸这个环节使文本内容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许多文章或单元讲完后,我都是在这个环节渗透德育,升华情感的。河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题是亲情,我在这单元设计一系列拓展延伸。在史铁生的《合欢树》中,拓展延伸是这样的:母爱,她沉浸于万物之中,充盈于天地之间。我们的记忆中,赞扬母亲的故事、诗文、名言警句有哪些?同学们有讲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故事的,有背诵《游子吟》的,有展示但丁名言“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还有的同学唱起了阎维文的《母亲》和满文军的《懂你》。在这单元结束后,我设计的拓展延伸是这样的:从父母的一句话、一个手势、一个动作中感受父母的爱,并对父母表达自己的爱与感谢。许多学生都在日记中写道,这么多年来自己享受着父母的关爱,都习以为常,认为他们就该这样,甚至觉得他们唠叨,在这些拓展活动中,我读懂了父母的爱,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中都感受到了浓浓爱意,我要好好享受并珍惜这份爱,并用自己的行动去爱父母。
二、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作文教学也是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首先在选材上要求积极向上,内容健康。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发现生活中感人的,美好的事,并对此有所感悟。其次,在拟题上正面导向。作文“我在——中获得快乐“,半命题作文,有学生写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在写作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这种对自己思维的梳理胜过老师的千万句说教;有写在助人中获得快乐的,她的感受很独特,她是一个内向的人,自己在一次 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从而感悟出,遇到困难要敢于向别人求助,因为这样也能给别人带来快乐,这一感受竟使她开朗起来。第三在点评中情感激励。几句能深化学生作文主题,富含哲理的评语,让学生触摸到老师的正面情感引导,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三、在课外阅读中渗透德育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课外阅读的质与量直接关系到语文程度的高低,更重要的是,决定着学生的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课外阅读质量高的学生往往理解能力强,感情丰富,做人处事更成熟,生活态度更积极乐观。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环节做的:
1、推荐
除了推荐新课标必读的文学作品外,在上课的过程中,推荐一些自己熟悉的健康向上的作品。建议学生读一些美文和短篇小说,这些短小精美的文字,常常能够瞬间打动人心。
2、方法指导
在阅读散文的教学中指导学生把握散文的“神“,即作者的情感,而作者的情感往往蕴含哲理,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这种感悟很容易影响到学生。在阅读小说的时候,指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快速阅读,身临其境,化身为喜欢的某个人物,从这个人物身上汲取正面的力量。就像大家都十分喜欢的哈利波特身上就有许多值得大家学习的品质。有些好的东西不妨多读几遍,每一遍阅读都会有新的感悟。3、交流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读到好的文章时,特别希望和别人分享自己的读书感受,并从别人的话语中获得新的更丰富的理解。我十分注重学生的读书交流,在全班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时,我们每读一本就交流一次,针对几篇学生公认的好文章大家各抒己见,从内容或情感角度,很有几个学生的感悟很有见地。
语文教学是一个花香四溢的百草园,而德育就是这个百草园中的一朵奇葩,它观赏可怡情,食用可医心。当我发现了这朵奇葩,课堂就找到了方向,一天天的多了惊喜多了感动。我会更精心照顾这朵奇葩,让它开得更香更艳,让它的幽香去净化陶冶更多人的心灵。
第三篇:语文教学中渗透艺术素养的尝试
语文教学中渗透艺术素养的尝试
沁阳市第十一中学
张二伟
语文是一门至纯至美的课程,它具有浓厚的人文性,其内容无论是英雄志气,还是离怨愁绪,都令人心醉神迷!这种人文气质与艺术的本质相似。我在语文教学中尝试: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选取相应的艺术手段渗透艺术素养,让学生沉迷于语文世界,翱翔于语文天空,也赋予课堂教学更多的精彩。
一、语文与音乐的事例,侧重运用于诗歌和散文的教学
语文教学是通过让学生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修改,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而音乐是以旋律和节奏为基本表现手段的艺术,它直接激发听者的情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因而,语文同音乐一样,洋溢着真挚的情感,充满了生动的灵性。
我国古代文学向来就和音乐融为一体,《诗经》、唐诗、宋词、元曲等均可吟唱。人们在吟诗唱词中感受音乐的情调,在欣赏音乐中又填词赏文。现今把语文与音乐相结合,必定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用音乐来渲染情景,创设氛围,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的感情能力;而语文优美词句,又把音乐的特征形象化,使之深入人心。
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所说:音乐是通往思维和记忆系统的高速公路,当高雅音乐一旦被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的时刻,语言就会通过音乐这个媒体开启学生获取信息的通道,让他们愉快地步入课文所营造的那座无比神圣的殿堂。
1、以音乐导入。如:学习李煜《相见欢》,以歌曲《虞美人》导入介绍,让学生了解作者身经亡国之痛的遭遇;学习余光中《乡愁》,以歌曲《送别》(李叔同词)导入;学习《济南的冬天》,用歌曲《小城故事》导入,可引起学生对济南充满美好想象。
2、配乐朗读。如:朗读《春》,可选取《蓝色多瑙河》,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全身心投入,去体验,去集会,把乐曲与文字融为一体;学生习余光中《乡愁》时,可用呜咽的二胡曲《江河水》来营造一种悲情氛围,配合朗读;学习《送元二使安西》,用《阳关三叠》配合朗读,可达到浑然一体的效果。
二、语文与绘画的融会,侧重运用于诗歌、写景抒情散文的教学
形趣是教学中直观的形式所产生的一种审美趣味,它具有审美直观效应。绘画便是颇具“形趣性”的教学方式。诗歌与绘画有许多相通之处,而且大多优美,古典诗歌更是融诗画意为一体的;散文中的写景内容也具有优美画面。因此,教学古诗和写景抒情散文可以把画面作为突破口,通过讲解、朗读,调动生活积累,将词语中饮食的意像借助画面直观地表现出来,也就是复制再现诗句、语句所描绘的画面,然后悉意感悟,沁人心脾。
1、以画激趣。如:学习《桃花源记》,可用水彩画“落英缤纷”吸引学生,使他们充满美好憧憬,从而热情参与教学。
2、赏文绘画。如学习《济南的冬天》、《海滨仲夏夜》等散文后,我引导学生欣赏文中优美的写景语句,并选取其中片段作画,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想象,融合绘画技艺,分别画出了“温情的济南”、“雪后的济南”、“热情的海滨”、“流动的珍珠”等,不少画极有创意,其想象力与表现力让人赞叹。
以诗、以文作画给学生提供了驰骋想象的机会,令他们兴趣盎然,热情投入,这样的语文活动,既增强了教学形式的丰富性,加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又强化了语文教学的审美趣味性。
三、语文与表演的融合,侧重运用于叙事散文、小说、寓言的教学
通过多读多背,学生把规范的语言文字储存在脑海里,还得想方设法让学生消化、吸收自己的语言。为此,语文教师应及时给学生创设实践、运用语言的舞台,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编演课本剧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地进行读、写、听、说的训练,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
小说、寓言、叙事散文等有完整的情节,人物形象鲜明,适合于表演,也易于改编。
1、指导学生编写剧本,激活思维。如以《散步》或《金黄的大斗笠》为例教会学生编写剧本,然后举行“小小剧作家”比赛,人人参与,各自选取课文改写成剧本,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使塑造的人物形象更深刻、更充实,情节安排更完整而合理。
2、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让学生自己编写剧本,自己决定演员,既可以培养同学之间的协作精神,又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提高其语文实践能力。适合编演的课文很多,如《羚羊木雕》、《皇帝的新装》、《变色龙》、《最后一课》等。
文学与音乐、美术、戏剧同属于艺术大家庭,在语文教学中,若能把音乐、绘画、表演等艺术手段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创设与课文内容相一致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以艺术的熏陶和享受,必定使学生对语文学习“好之”、“乐之”。
第四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呢?本文试从以下几点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利用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在现阶段,课堂教学依然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形式,利用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 透,是充分发挥德育功能的重要途径。对初中一年级学生,主要对他们进行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使他们懂得磨练意志 优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严格自律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社会,培养健全人格;使他们具有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对初二的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是他们了解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培养学生的护法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形成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须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对初三学生进行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立志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内容都是德育教育的良好素材。
二、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思想品德课基本上是一节课灌输一个道德观点或观念,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向社会,亲身体验,用心感悟,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例如:我在上《做诚信的人》这一课内容时,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撒谎、作弊、违纪等不守诚信的现象,开展了一次《诚信在我心中》的主题班会活动。在班会活动中,学生们对身边各种不守诚信的现象进行分析,就如何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踊跃发言,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更真实、更深刻地体会到诚信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从而增强了诚信意识。
又如,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我结合学校每周一升旗仪式,组织学生开展“国旗下的讲话”活动,面对庄严的国旗,把自己心里想对祖国说的话,热情洋溢地说出来,从而在学生心里逐渐树立起对国旗对国家的神圣感、自豪感和责任感,升华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再比如:结合学校“爱心助学会”成立七周年的实际情况,我组织学生开展了“爱心一小步,道德成长一大步”的专题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热情高涨,纷纷表示以后要把每月的一些零花钱省下来捐给“爱心助学会”,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同学,还有更多的学生通过捐书,收废品(将废书、废纸、饮料瓶积攒起来)等不同方式表达自己的一份爱心。参与这样有意义的活动,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良好道德品质起到了促进作用。
总的来说,思想道德教育的本质是体验,只有在实践中体验,不断获得自身感受,并进行自我教育,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三、教学中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德育教育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就是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和帮助学生获得对生活意义的领悟,获得对生活、对世界、对人生的反思和感受,获得对现实生活中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开拓学生丰富而独特的精神世界,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理论知识源于生活的需要,是从实践经验中抽象出来的,是人们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初中生虽然涉世不深,但对生活已有自己的经验积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理论的指导作用,强化理论灌输的同时,更要通过联系实际,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以学生对生活实际的了解、认识和感受作为认识理论知识的基础。特别是用发生在同龄人身上的一些事例去教育学生,极具亲和力和说服力,很容易和他们产生共鸣。比如在教学“如何拒绝诱惑”时,我发现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就先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因势利导,把好的想法推广给全班同学。这样既摆脱了课本上条条框框的束缚,也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接受了拒绝诱惑的方法。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常常采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这种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青少年良好道德品质意义重大,作为德育一支中坚力量的思想品德课,要充分发挥和强化它的德育功能,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提升青少年整体道德水平,为国家建设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
第五篇:314-谈在美术教育中渗透民间美术教学
谈在美术教育中渗透民间美术教学
危佳隽
中国民间美术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和实践中创造、发展起来的,是我国传统艺术的一支奇葩,在传统艺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寓意深刻,文化内涵深厚。诸如:民间窗花、民间折纸、民间拓印、民间皮影、泥塑、布艺、刺绣、木雕、风筝、编织以及农民画等一大批异彩纷呈的民间美术作品。不但浓缩了我国古代文化的优秀传统,凝练了来自民间不同层次的生活实践,包括它隐喻的情感世界也是民间美术所要传递的主要内涵之一,并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民间美术更是一块瑰丽的美术欣赏教学的宝地,可以从欣赏和体验民间艺人所运用的造型、色彩、花纹等各具特色的艺术手段和丰富内涵,从而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世界上许多艺术大师向民间艺术学习,寻求创作的新境界,从而拓展艺术的新天地。同时,美术活动自身又能对社会文化环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特别是对儿童的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在社会不停发展的今天,引导儿童继承的发扬民间艺术,弘扬民族文化,是我们美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以学育情,把握关键。
民间美术教学的过程,是对儿童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
美术是人类情感的温床,是情感交流的场所。对于美术课程来说,情感性是美术课的重要特征之一。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美术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方法要有别于其他学科。美术课程本身就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情感、态度。其教育效应主要不在于知识和技能的习得,而是体现在熏陶、感染、净化、镇静、顿悟等感情层面上。培养情感是美术教育的终极目标之一,是教育价值观最终实现的基础。情感教育是美术教育的关键。情感是人社会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这个社会需要的是有情商的综合性人才。许多教育的事实敦促我们要加大感情教育的力度。培养儿童的情感世界无疑将影响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
对小学阶段的孩子进行明间美术教学的渗透是十分必要的。现在的孩子生活在物质文明相对发达的当代社会,自小就被汉堡可乐包围着,对传统中国艺术知之甚少,又因为多是家里的独苗,感情上社会意识淡漠。通过对民间美术的学习,让孩子明白民间美术是劳动人民为满足精神生活需要而进行的一种朴素的、自由的表意创造,他质朴纯真地倾注着劳动人民的感情信仰和随心所欲的个性。通过欣赏民间美术作品,引导孩子从中看到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存在于劳动人民身上的那种质朴、善良、勤劳、乐观的品格以及聪颖的智慧。由此可以使孩子们产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热爱,使他们的历史责任感油然而生。所以,艺术教育作为最有效的情感催化剂,借助美术自身的影响力和民间美术的亲和力,让孩子们学会爱祖国、爱父母、爱身边一切值得爱的人和事。这样,才能使孩子通过爱他人而知道帮助他人、尊重他人、成为一个正直的人。
二、发掘寓意,传承拓展。
引导儿童体会民间美术作品内涵,继承积极的、抛弃消极的因素,发扬、拓展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的作品除了造型简洁实用,因地取材,质朴率真,夸张热烈的特点外,由于受传统民俗习惯的影响,大部分都有寓意深刻的含义和象征。例如人们出于对“万兽之王”老虎的崇拜,认为虎可以驱除一切恶兽,于是设计出各种姿态的虎的形象来做成好看又实用的民间工艺品,如“虎头鞋”、“虎头帽”、“布老虎”„„其中更有“虎头虎脑”、“虎虎生威”之意,是人们对孩子健康的比喻和期盼。这种民间美术作品被广泛用于生活中,像自古中国就有松鹤图案代表延年益寿,石榴代表多子多孙,荷花代表百年好合„„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儿童发掘作品的深刻寓意,使他们在体会作品巧妙构思的同时,进一步体会到:劳动人民以自己灵巧的双手,就地取材,制作出精美的艺术品,其中包含了长辈对后代许多的理想,祝愿和爱。
同时,民间美术来自民间,有着广泛性和多层次性,美术作品中所传递的情感也多种多样。民间美术作品有它的时代局限性,受当时环境下诸多因素的制约,现在看来也可能存在一些负面的情感因素。儿童的判断是非能力不成熟,一些残留的文化糟粕因素可能会误导孩子,我们在教育中应该把好关,对于消极,负面的情绪要适时引导。对于民间美术作品中传达的健康情感我们要培养,鼓励积极继承并发扬,拓展。随着事物的发展,人们对一些事物的认识不断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所以对待民间美术,应不断拓展情感教育的新思想和新形式,更好地运用好民间美术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不断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
三、多管齐下,多元整合。
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多学科整合,让儿童亲近民间美术、体验民间美术、发扬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的教学形式要多样化,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创造性教育是美术教育的前提。创造适宜美术教育的客观环境和主观环境,多给儿童提供自主创造的机会,做到多管齐下,多元整合。
(1)创造条件拉近民间美术与孩子的距离。对于有些孩子比较陌生的内容,比如皮影,生活中已经不多见。但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孩子看场皮影表演,开阔儿童的视野,丰富教学内容。也可以让儿童近距离观察触摸实物,拉近距离。例如在讲解蜡染的时候,通过现场简单示范来加深认识。提供适宜的参观活动,让孩子走出去,比如参观农民画画展,可以从画中去体会感受劳动的艰辛与快乐。
(2)多学科整合。将合适的民族音乐与民间美术课程跨学科整合。结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悦耳动听的民族音乐,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的兴趣的思维。比如讲解剪纸作品《凤凰》时,可以配上唢呐曲《百鸟朝凤》作为背景音乐,可以使学生在音乐的帮助下,更好得感受艺术的和谐与魅力。又如在民族音乐《金蛇狂舞》中讲解过年剪窗花是为了营造欢欢喜喜的气氛。
(3)建立民间美术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在安排内容时,与季节和节日搭配。春天可以让孩子设计彩色风筝,利用各种传统节日来渗透民间美术,让孩子知道中国春节前后用年画、剪纸、春联装饰环境,为孩子赶制服装,社火花会的戏具,元宵节有花灯纸扎,端午节有悬挂的天师符,钟馗像、五毒服装饰件及龙舟彩船,中元节有荷花灯、中秋节有月饼花模、泥塑兔儿爷,结婚用的嫁衣、喜花、喜帐上有吉祥图案,祝贺幼儿百天和生日用的虎头帽、虎头鞋、长命锁、长命衣。少数民族民俗节日中的歌舞集会中的服饰布置也用丰富的美术品点缀。藏族供神的酥油花,傣族泼水节男女互赠的花荷包等。
四、勤于思考,加强探索。
把民间美术引入美术教育是一个实践加探索的过程,长期的实践也必然会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需要及时加以总结反思并完善提高。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密切关注学生反响。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对教学效果的感受最直接,也最真实。要注意观察学生通过对以民间美术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美术课程的学习,对美术的兴趣是否提高了,动手能力是否增强了,对其他课程的学习有没有影响等等。二是要认真撰写教学心得。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一节课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与疏漏。教师作为教学的实施者,只有不断地总结经验,改革创新,教学才会有所长进。特别是把民间美术引入美术教育还是一项处在探索阶段的工作,因此很有必要对平时的教学心得记录在案,认真加以研究,及时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掌握其规律。三是要及时改进方式方法。从一定意义上说,优质教学本质上是一个不断提高、追求完美的过程,这既是教育本身的要求,更是美术作为特色教育的要求。由于民间美术的范畴是博大精深的,学生自身在不断成熟成长,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需要不断改进,以促进教育成果的优化,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由此可见,民族民间艺术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沉淀以及智慧的创造、这种融入了各种情感美元素的艺术是一个民族共同的记忆和身份的象征,把优秀的民间美术与最富有创造生命力的儿童美术教育融为一体,意义深远,无疑是民间美术可持续发展的有力途径之一,因为它既促进了人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对儿童进行民间美术的教育,尤其是在物质文明和科技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将有力地增进儿童对本民族文化艺术的感悟能力以及使他们从小树立民族意识,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继承并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