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亚》1教案
南 亚
杜娟
【考点解读】
1、了解南亚的位置范围、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宗教。
2、掌握南亚地形、气候、河流等区域特征,并分析地形、气候对河流水系水文的影响,以及对南亚(印度)农业生产的影响。
3、印度的文明、农业发展、人口压力、民族工业、主要城市
4、巴基斯坦简介
【重点与难点】南亚地形、气候、河流等区域特征,地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以及对南亚(印度)农业生产的影响。【学法指导】
1、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单个自然地理要素的差异性(如东南亚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差异)。
2、学会用地理整体性的原理,分析说明南亚地形、气候对河流水系水文特征的影响。【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辅助
第一课时
南亚
一、南亚概述
一、位置和范围
经纬度位置:0°N~35°N、60°E~97°E,北回归线和80°E从中间穿过。
海陆位置:喜马拉雅山以南的亚洲部分,南到印度洋,西有阿拉伯海,东接孟加拉湾
范围:7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说明三类国家,内陆国、临海国、岛国,与我国相邻的国家 【师点出南亚次大陆和南亚的区别:】
南亚次大陆:喜马拉雅山脉把南亚跟亚洲大陆主体隔开,使南亚在地理上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因此人们习惯上把喜马拉雅山以南的大陆部分称为“南亚次大陆”。
南亚: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直到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称为南亚。
二、自然地理特征
展示课件图示“南亚地形图”,请学生读图描述地形类型及分布特征。
1、地形:三大地形区
北部山地——主要为喜马拉雅山 中部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
西南季风较弱的年份:来得晚、退得早造成旱灾; 西南季风较强得年份:来得早、退得晚造成水灾。对策:修筑水利工程,防洪、灌溉
3、河流
狮泉河—印度河:源于我国西藏,注入阿拉伯海,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区(塔尔沙漠)
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下游与布拉马普特拉河汇合后,流入孟加拉湾
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流经中、印、孟,注入孟加拉湾
受季风气候影响,河流流量较大,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思考】试从气候、地形等方面分析恒河流域多洪涝的原因。
三、人文地理特征
1、悠久历史
3000年以前,古文明中心之一;16世纪起,葡萄牙、英、法等国殖民主义者先后入侵,南亚绝大部分地方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2、人口、宗教和语言
人口众多,三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大部分为白色人种
佛教和印度教发源地
印度、尼泊尔——印度教;斯里兰卡——佛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伊斯兰教
英语为一些国家的第二语言
3、经济
经济较落后,都为发展中国家,印度发展较快
4、城市
各国首都,印度的工业城市 【练习】
东南亚、南亚国家自然地理环境优越,物产丰富多样,具有经济发展的良好条件。
1、下列关于东南亚与南亚地理特征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
A.受热带季风影响,农业生产具有良好水热条件 B.大部分地区属高原地形,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C.河流众多,水量丰富,均自北向南注入印度洋 D.利用丰富的石油资源,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工业
2、下列关于东南亚与南亚地理特征不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B)
A.东南亚以白色人种为主,而南亚以黄色人种为主 B.东南亚适宜于天然橡胶生长,而南业有利于棉花种植 C.南亚产业属于资源密集型,而东南亚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 D.南亚是世界上华人华侨聚集之地,而东南亚华人华侨相对较少 [板书]
一、南亚位置和范围
二、南亚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三大地形区
2、气候:
(1)三类气候(2)热带季风气候显著(3)西南季风对南亚的农业生产的影响
A.太平洋板块
B.亚欧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美洲板块
2.在印巴分治过程中,交织着哪两大教派矛盾()A.佛教
B.伊斯兰教
C.印度教
D.基督教 3.综合分析长期以来印巴克什米尔冲突的原因。
(1)二战后英国殖民势力离开印度,但殖民统治的病根尚未清除。(2)此地区民族和宗教问题错综复杂,民族和宗教矛盾十分尖锐。
(3)克什米尔地区资源丰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事关印巴两国的主权和利益。
(4)印度河流经克什米尔地区,但其下游地区降水很少,水成为稀缺资源,谁控制了该地区,谁就拥有了水。
【练习】
1、.图示农作物分布是指 A.小麦 B.棉花
C.黄麻 D.水稻 2.以技术密集型为主的新兴工业区是 A.a
B.b
C.c
D.d 4.由孟买直线到加尔各答,其年降水量的变化是 A.逐渐减少 B.先逐渐减少,后逐渐增加
C.逐渐增加 D.先逐渐增加,后逐渐减少
【板书】
一、印度的位置和范围
二、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
三、印度的人文地理特征
1、世界文明古国
(1)历史
(2)人口、民族、宗教、语言
2、农业
(1)有利条件
(2)气候和地形直接影响作物的分布(3)印度农业主要面临问题
(4)农业改革
3、工业
(1)发展条件
(2)主要工业部门及分布
4、旅游
5、城市
第二篇:南亚说课教案
《南亚》说课稿
说课教师
李玉民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叫李玉民来自枣强县第四中学,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南亚》。
我的说课流程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理念
六个方面展开
一、教材分析
《南亚》这一节是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共需两课时。本节内容突出了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的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因此,教材中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做到了简练,精炼。重点选取了位置与范围、地形、气候、宗教与社会、人口与经济等几部分。今天我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包括南亚的位置与范围、地形、气候类型。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依据新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在地图上找出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读图说出南亚的地理位置特点。
2、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形图描述南亚的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运用地形说出南亚主要是气候类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地理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分析,使学生对对立统一的关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本着新课程标准,根据本课时教材的特点:教学重点是:南亚的地理位置与范围.根据这一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学难点是:南亚的三大地形区及分布特点.四、教法与学法
依据本课时教材的特点,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以“读图分析+分组讨论” 为主要教学方式,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练习和资料,以学生分组学习,分组讨论,分组展示的高效课堂模式体现本课的特色。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时教材的特点。我设置了五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2、活动探究
突出重点;
3、合作交流 归纳总结;
4、新知巩固 拓展提升 ;
5、板书 设计。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利用《西游记》的故事引入新课,唐僧去西天取经所到的天竺国,就是现在的南亚地区。那里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这样的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知识的欲望。第二个环节:活动探究
突出重点
(一)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预习本课知识,并给出预习提示:(1)南亚的位置,国家。(2)三大地形区(3)气候类型
(二)学生分组活动共同学习
1、学习南亚的位置:
南亚位于什么山脉与什么大洋之间? 东西濒临什么海或海湾?
2、学习南亚的国家:找一找南亚地区有哪些国家。并根据地理位置进行分类。
3、学生独立完成课本42页的1、2题学习南亚三地形。
4、学生独立完成课本42页的3、4题了解南亚两大河流;恒河和印度河
5、学生观察地图分组讨论南亚的气候特点。因为南亚大部分处于北纬10度-----30度之间的低纬度地区,北有高山阻挡亚洲中部冷空气南下,南有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与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相比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最显著的特征是一年可分为三季:3-5月的热季;6---10月的雨季;11月至次年2月的凉季。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注重培养学生根据纬度位置、海路位置、地形特点总结某一地区气候类型地方法。第三个环节:合作交流
归纳总结
南亚三大地形区:北部:喜马拉雅山地;中部: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两大河流是恒河和印度河:他们的发源地、流经的国家、注入的海湾。南亚的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
第四个环节:新知巩固
拓展提升 本环节设置的问题不是书上固定问题,以锻炼学生读图能力。第五个环节:板书
设计
总结这一课时主要学习内容,这样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重点突出,使学生对本节的内容一目了然。
六、教学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理念是两个体现:体现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感谢县教研室领导及各位同行老师的指导!
第三篇:高二地理《南亚》教案
一、南亚概述
1、位置和范围
经纬度位置:在5°N~35°N、热带及北温带、60°E~100°E 海陆位置:喜马拉雅山以南的亚洲部分,南到印度洋,西有阿拉伯海,东接孟加拉湾 南亚的国家——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2、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三大地形区
北部山地——主要为喜马拉雅山 中部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
南部高原——德干高原、东西高止山脉、沿海平原(2)气候:南亚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旱季为10月~次年5月,雨季为6月~9月。受地形影响气温比同纬度偏高(北面山地阻挡冬季寒冷气流),雨极——乞拉朋奇(夏季风、迎风坡)
热带沙漠气候:分布于西北部印度沙漠
三种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为明显的雨季(6月~9月)和旱季(10月~次年5月)
热带沙漠气候:南亚西北部,全年炎热干燥。成因为:西北部降水稀少,人类破坏地表植被
高山气候:南亚北部(斯里兰卡岛南部和马尔代夫群岛部分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西北部塔尔沙漠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①冬季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②夏季西南季风无法到达;③历史上对印度河流域的过度开发导致对森林植被的破坏。
西南季风对农业的影响
西南季风较弱的年份:来得晚、退得早造成旱灾; 西南季风较强得年份:来得早、退得晚造成水灾。(3)水文
印度河:源于我国西藏,注入阿拉伯海,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区(塔尔沙漠)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下游与布拉马普特拉河汇合后,流入孟加拉湾
[来源:]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流经中、印、孟,注入孟加拉湾 受季风气候影响,河流流量较大,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3、人文地理特征
(1)人口
人口众多,三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大部分为白色人种
佛教和印度教发源地
印度、尼泊尔——印度教;斯里兰卡——佛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伊斯兰教
英语为一些国家的第二语言
(2)经济
经济较落后,都为发展中国家,印度发展较快(3)城市
各国首都,印度的工业城市
二、印度
1、位置与范围
纬度位置:热带及北温带(大部分在10°N-30°N)经度位置:70°E-100°E 海陆位置:喜马拉雅山以南的亚洲部分,南到印度洋,西有阿拉伯海,东接孟加拉湾
2、自然地理特征(参看南亚概述的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三大地形区
北部山地——主要为喜马拉雅山 中部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
南部高原——德干高原、东西高止山脉、沿海平原(2)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旱季为10-次年5月,雨季为6-9月(3)水文
恒河 布拉马普特拉河
3、人文地理特征(1)人口
人口第二大国:人口超过10亿;白色人种;人口问题突出——增长快(庞大的人口压力会带来什么问题?);多民族国家,印度斯坦族最多,居民大多数信奉印度教。
(2)农业
有利条件:耕地面积大(国土一半);土壤较为肥沃(农耕历史悠久);热量水分充足。不利条件:旱涝灾害频繁。(夏季风强,或来得早去得晚——涝灾;夏季风弱,或来得晚去得早——旱灾)
印度农作物的分布及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 气候和地形直接影响作物的分布——降水北部大致由西向东增多;南部半岛沿海降水多,内地降水少。
(3)工业 ▽发展条件
矿产资源丰富:煤、铁、锰分布在德干高原东北部
农产品:棉、麻等工业原料丰富
劳动力多且价廉
▽主要工业部门及分布(原料产地和工业分布之间的对应关系:工业接近原料产地)
加尔各答——麻纺、电力、钢铁(煤铁锰矿)、机械
孟
买——棉纺
班加罗尔——新兴工业中心(核能、航空、微电子)
(4)旅游:泰姬陵
(5)城市
新德里——首都、铁路
交通中心
加尔各答——恒河口附近,麻纺中心,第一大城市,第二大海港 孟买——西部沿海,最大海港和棉纺中心 班加罗尔——南部,新兴工业中心
第四篇:南亚音乐之--印度音乐教案
南亚音乐之--印度音乐教案
篇一:高中音乐《南亚音乐之--印度音乐》word教学设计
南亚音乐之——印度音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印度民族乐器及歌舞;
2、能力目标:总结出南亚印度音乐的基本特征:
3、德育目标:通过对他民族的音乐文化的学习及了解,进而激发学生对本民族本土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感受印度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理解印度古典音乐中的两个基本要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播放印度电影《女友嫁人新郎不是我》
1、提问: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曲是哪个国家的吗?(印度)
(展示亚洲地图)印度是我们亚洲南亚地区的音乐。
南亚音乐文化区包括印度次大陆和斯里兰卡等周边国家的地区。(突出印度音乐的重要性)
2、对印度的社会文化做简要介绍
提问抢 答的形式:首都、人口、旅游、语言等方面
二、乐器
播放MTV,由孙燕姿所演唱的〈神奇〉,找出其中有特色的伴奏乐器并加以描述。
1、西塔尔
2、塔布拉
三、欣赏印度乐曲〈晚上的拉格〉
1、提问:该乐曲的速度大体发生了几次改变?每一次的变化你能让你想到什么?
2、乐曲分析
3、印度古典音乐的两种基本要素:
(1)
拉格:指旋律框架
(2)塔拉:节奏、节拍的总称
实际演奏时,音乐旋律一边合着塔拉,一边错开,往往形成切分,使旋律与塔拉之间产生微妙的变化关系。
四、学唱印度民歌〈流浪者之歌〉
1、初听 :思考该曲的旋律进行有什么特点?
旋律线条是曲线型,用了装饰音—波音
2、学唱
3、加入特色节拍齐唱
五、印度歌舞
1、欣赏一段传统印度歌舞片段
2、欣赏印度电影片段—现代歌舞
印度电影中常伴有大量的歌舞表演,随着印度电影的发展,印度歌舞也具有现代的风格
3、总结印度舞蹈的特征
印度舞蹈特点:身体语言异常丰富,节奏感很强烈,善于用头、肩、颈、跨夸张地舞动,讲究的是舞蹈者手势、眼神、内心所想、面部表情以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动作都要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表达出舞蹈者想要表达的意境。
六、知识回顾
印度的旋律—拉格
印度的节奏、节拍—塔拉
印度的乐器—西塔尔(琴)、塔布拉(鼓)
答对奖励、答错惩罚
七、总结印度音乐的基本特征
1、缠绕着几个骨干音上下迂回曲折进行的旋律
2、各种滑音和装饰性音型的点缀
3、富于变化的鼓点
4、情韵浓郁、略带鼻音的歌唱
5、富于变化的即兴演奏及演唱
八、能力拓展
为什么印度音乐的特色如此鲜明?
九、教学反思
篇二:(市优质课竞赛一等奖)2015年高二音乐 南亚音乐之--印度音乐教案
南亚音乐之——印度音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印度民族乐器及歌舞;
2、能力目标:总结出南亚印度音乐的基本特征:
3、德育目标:通过对他民族的音乐文化的学习及了解,进而激发学生对本民族
本土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感受印度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理解印度古典音乐中的两个基本要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播放印度电影《女友嫁人新郎不是我》
1、提问: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曲是哪个国家的吗?(印度)
(展示亚洲地图)印度是我们亚洲南亚地区的音乐。
南亚音乐文化区包括印度次大陆和斯里兰卡等周边国家的地区。(突出印度音乐的重要性)
2、对印度的社会文化做简要介绍
提问抢 答的形式:首都、人口、旅游、语言等方面
二、乐器篇三:(市基本功大赛一等奖)2015年高二音乐南亚音乐之--印度音乐教案
(2015年市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南亚音乐之——印度音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印度民族乐器及歌舞;
2、能力目标:总结出南亚印度音乐的基本特征:
3、德育目标:通过对他民族的音乐文化的学习及了解,进而激发学生对本民族
本土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感受印度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理解印度古典音乐中的两个基本要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播放印度电影《女友嫁人新郎不是我》
1、提问: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曲是哪个国家的吗?(印度)
(展示亚洲地图)印度是我们亚洲南亚地区的音乐。
南亚音乐文化区包括印度次大陆和斯里兰卡等周边国家的地区。(突出印度音乐的重要性)
2、对印度的社会文化做简要介绍
提问抢 答的形式:首都、人口、旅游、语言等方面
第五篇:南亚说课稿
《南亚》说课稿
新华中学 张永珍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新华中学的张永珍,我研说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节《南亚》。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研说:一是说教材、二是说学情、三是说教学模式、四说教学设计、五说板书设计、六说课堂评价、七说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说教材:
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相对于亚欧大陆其他地区来说,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方面,呈现着独特的区域特征。本节突出了自然要素、人文要素之间的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如地形与河流、气候与农业。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并能在图上找出南亚的主要国家和城市
2、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和两大河流的慨况。并能在图上填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景、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等形式,并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学会读图、分析总结南亚的地理位置、地形与河流的关系,在自学、小组合作学习中掌握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分析,如位置于范围,地形与河流的分析,培养学生简单的地理问题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南亚三大地形区和两大河流 教学难点:南亚的国家和城市 编写体例和意图:
二、说学情:
从年龄特征来看,七年级学生对学习地理的热情高,思维活跃,但注意力容易分散,老师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
从知识储备来看,七下的学生具备了初步的地理读图能力,加上前面对大洲和地区的学习,学生对学习区域地理有了初步的学习能力。
三、说教学模式: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指导学生采用“明确问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巩固提升—总结收获”的问题导学模式,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基本知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疑问相互学习帮助,并借助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展示交流学习成果。
四、说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以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为课堂主题,以地图为核心,并借助多媒体展示交流,让地理课堂民主化。
教学过程分明确问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巩固提升、总结收获六步进行。
(一)明确问题
(二)、自主学习:
1、课题导入:图片故事引入,《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他们到什么地方取经? 他们取回来什么真经?(生:古代天竺国,就是今天的印度,南亚地区)
2、出示目标:目标展示,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3、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文P40——41,并结合地图册,完成高效课堂作业预习感知。
(三)、合作探究:
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质疑:① 南亚的位置和范围。② 南亚的七个国家和首都。③南亚的三大地形区和两大河流,完成P42活动题。
(四)、展示交流:
运用多媒体课件,学生分小组展示交流学习成果,学生对合作探究的三个知识目标 交流介绍,回答不完整的其他组补充,教师适当点评补充。
(五)、巩固提升:
1、学生自我小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2、学生做高效作业上当堂演练,巩固知识,生有疑问的讲评。
(六)总结收获 分小组总结
五、板书设计:
(一)、位置和范围
(二)、三大地形区和两大河流
(三)、一年分三季的气候
(四)、宗教与社会
(五)、人口与经济
六、课堂评价
1.科学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
2.密切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合理评价学生的作业
在教学中,评价学生作业时我采用基础分与奖励分相结合,让等级评价和分数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全批、面批、选批相结合等,有时也让家长参与到评价系统中来,通过主体评价与客体评价有机结合,实现评价多元化,民主化,从而让学生在一个充满自信的生长环境中得到可持续发展。
4、定期组织学业水平测试 在教学中,定期组织学业水平测试也是对学生学习评价的一项重要措施,组织学业水平测试可以更加客观公正的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下面这幅图是我校近期组织的一次学业水平测试。
七、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开发学校课程资源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地理课程资源,包括地理教材、地图册、填充图册、校本教材智慧乐园;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地理园地以及教学楼内的知识树等,以及师生可用于地理教学的经历和体验,开展形式多样的地理活动以作为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并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2、搜集网络课程资源
在学习“南亚”时,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比如《西游记》的资料,并与大家共享。学生通过各种渠道, 各种网络收集相关资料, 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这样既拓展了学习思路,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认识, 又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 培养了他们热爱祖国的意识。
3、利用社区课程资源
社区课程资源,包括有关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高科技开发区等。
开发这一类地理课程资源的方式主要有:邀请有关专家作地理学术报告;聘请有关科技人员和专家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在有条件的地方,可组织学生参观、服务和劳动,以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培养学生为公众服务的意识;也可以到有关的大专院校实验室参观学习。
通过对课标、教材和建议的分析,我认为,作为教师只有科学的理解和把握教材,才能够驾驭教材,才能够建立轻松、民主、和谐的高校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