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对教师备课的新要求

时间:2019-05-15 04:45: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改对教师备课的新要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改对教师备课的新要求》。

第一篇:新课改对教师备课的新要求

新课改对教师备课的新要求

第一讲

一、备课的重要意义

备课,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在讲课前准备讲课内容。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门学科的特点,紧密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式和安排最科学的顺序,以保证学生能有效地进行学习。这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首要工作,是教师上好课的重要前提,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作为教师都要十分重视备课工作,因为只有首先备好课,然后才能上好课。事实证明,备好课是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预见性,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保证。备课,按照规范备课的具体要求,按照教学内容范围与教学时间跨度划分,可有以下三种备课,需制订三种教学计划。一是学期备课。当教师接受任教班级和学科的教学任务,即应对本册进行学习、熟悉和了解,然后,在总览全册教材的基础上,制订出本学期教材的教学进度计划。内容应包括:简要分析所教班级学生基本情况;本学期教学的总体要求;教材的各章节及课题名称;各课题的教学时数和时间的具体安排;各课题教学时所要运用的教学手段等。

二是单元备课。教师要对《课程标准》中的一个较大课题或教材

共13页 第1页 中的一个单元作全盘考虑,全面了解本单元《或课题》在整个教材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以及与前后课题之间的联系。然后,在此基础上,制订出单元(或课题)教学计划。内容应包括:本课题(或单元)名称;本课题的教学目标;课时的划分与具体安排;课时的类型;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必要的教学用具等。

三是课时备课。课堂教学工作是通过一个一个课时来进行的。有些教材(或课题)也需要用几个课时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因此,课时的准备是更直接、更具体的教学准备。教师在钻研一篇教材或一个课题教材的基础上,要做好充分准备,设计好课时教学计划,编写好教案。内容应包括:授课的班级、时间;学科名称、课题;教学的目标要求;课的类型;教学进程安排(包括教学内容的安排,要注意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学方法的运用,要注意教的规律、讲方法,指导学生学会;教学时间的分配,要注意到教师讲授的时间和学生联系、操作和实践的安排等);还有课堂板书设计,书面练习设计,教学工具的使用等。

通过以上三种规范备课,要求教师知道一套教材,把握纵向层次;了解一册教材,把握横向层次;熟悉一组教材,掌握备课侧重点;备好一课课题,抓住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要求从整册教材目标入手,单元章节目标着眼,以每一课时目标为基点,将大目标与小目标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切实把教学目标落实到实处。实际工作中,教师一

共13页 第2页 般比较重视学期备课和可是备课,对单元备课往往比较容易忽视和忽略。

第二讲

二、备课的基本要求

备课的关键是一个“备”字。那么,该如何来备(课)呢?本文下面就课时问题作些介绍。众所周知,教师的备课主要涉及教材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安排三个方面。为此,教师备课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钻研教材,驾驭教材;如何妥善安排,讲究学法。当老师们拿到一篇教材时,应做好以下三项必需的重要工作。

真充分钻研教材。即教师要认真充分地做到“三钻研”。首先,要认真学、钻研领会新课改精神,明确《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和《课程标准》提出的基础要求,搞清楚本学科的教学目标,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以及对教学方法的有关要求。同时,要认真学习钻研教材,熟练掌握教材的全部内容,包括本教材的编写意图,结构体系、重点章节、各部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等。还有,教师要广泛阅读有关参考资料,以便从中精选有关材料充分教材内容。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就是要能全面地完全地掌握教材,驾驭教材;能达到“懂、透、化”三字要求:对教材要一懂,即能掌握教材的基本结构;二透,即能对教材融会贯通;三化,即能把教师自己的思想感情与教材的思想

共13页 第3页 性、科学性融化在一块。

全面深入了解学生。即教师要全面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教学对象,首先要弄清本班学生的基本情况,摸清楚学生的一般特征,分析掌握对学生学习产生影响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特点,包括学生的智力差异、认知差异和性格差异对学习的影响。与此同时,还要在全面了解全班学生的基础上,分析掌握学生的特殊特征,包括学生的初始知识技能,原有的认知图式、态度、感情倾向等。并且要弄清楚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特点,掌握班级中好中差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优点和缺点,长处和不足,优势和缺陷。然后能结合教材内容对他们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针对这些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设计好对他们的分层、分组和个别化教学。

科学合理设计教学。即教师在做好以上两项工作,做到“心中有目标”、“心中有学生”的基础上,还要科学地合理地设计安排好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即要能寻找出教材内容与学生学习的联络点、结合点、兴奋点和生长点。要通过有效的途径、方法和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寻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开发和挖掘出学生的潜能,不仅能让学生全面地正确地掌握所学教材内容,而且能让学生全面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学会发展,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这是教师在备课时所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和重要问题。

共13页 第4页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行为反思

第三讲

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表现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成为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即关注学生是怎样学的,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等,我们对教学行为的关注也是关注和如何反思教学行为,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

一、教师的提问技能

走进现在的课堂,你会发现:教师的提问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大了;琐碎的、细小的问题少了;教师提问的随意性小了;不着边际,让学生不知所措的问题几乎绝迹了。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在课堂里这样问学生:“你读懂了什么?”“读了这一段话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思维活跃,各抒己见,充分体现了读书是一种个体行为,每个学牛有不同的体验,老师们不再追求答案的唯一。但稍作观察、分析和归纳后,你又会发现不少教师把“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之类的问题当作“万能钥匙”,不根据学科特点,不分时间和场合,不顾班级的实际,一味的使用,结果,学生趣味索然,所见所思十分肤浅,教师又缺乏进一步的指导,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共13页 第5页 如何设问,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近代和现代的启发式教学思想,实际上应当渊源于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苏格拉底本人就是以谈话的方式,与学生不断反诘和归纳,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最后让学生自己得出解答问题的正确结论的模范教师。作为现代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时候,应该反复自问:这一节课中哪些提问是有效的?哪些提问是多余的?哪些设问需进一步改进?

所以,①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紧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引导学生思考;②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有针对性,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思考;③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便于学生操作,有层次性,适合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学生主动参与面广;④教师提出的“问题”能提供知识获得的科学途径和策略,有助于学生促进知识间的迁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各层次学生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⑤教师的提出的“问题”还能促使学生有计划学习,并合理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方法,让学生正确评价学习的态度、方法、过程、结果,使学生学会学习的经验,并引导学生纠正自己的不足,促使学生评价和调节自己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⑥教师提问时要注意师生之间多次质疑、交流、评价,时刻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如参与程度、交往环境、思维状态、情绪反映、生成状态等,对于学生对问题思考引发新的有效问

共13页 第6页 题进行及时的再组织利用。

第四讲

二、教师“讲”的艺术

笔者最近听了许多的观摩课、调研课、示范课、评比课,发现目前的有些教师很怕“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多让学生讲,多让学生活动。因为越来越多的教师认为,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必须做到“少讲”,甚至“不讲”,于是,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泛泛而读,冠以“自读自语”;滥用多媒体课件,名曰“用好现代化手段”;动不动让学生当众表演,称之“凸现主体地位”;热热闹闹的无聊问答,赞之为“焕发课堂生命力”;无关教学内容的插科打诨,称为“走向综合”等等,教师想法设法追求学生感官上的活跃生动,千方百计在教学的浅层面上操作运作。

“讲”就是“满堂灌”,“讲”就是“填鸭式”?就是“学生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体”?不!他们之间不是等号。新课程需要老师讲。新课程需要老师怎样“讲”呢?首先我们要将功夫放在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上,在吃透“两头”的基础上,真正把握“要不要讲”、“讲什么”和“怎么讲”这三个问题。叶圣陶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样讲’„„。”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

共13页 第7页 练技巧,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的精要的“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由此可见,叶老并不是一概的反对老师讲,相反,倒主张“精要的讲”,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的讲。

传统教学重“讲”,现在我们谈“讲”色变,教学不能走极端,要从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好好研究“讲”,正确把握“讲”的作用。学生各抒己见,加上教师精当的评点,就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学生情景体验,老师加以启发引导,就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自读感悟,老师加以优美的语言,点亮思想的火花,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多了几缕明媚的春光。

我们不能当讲的不讲,该挖掘体会的没有挖掘体会,该掌握的没有掌握,这样的教学势必缺少深度和广度,缺少课堂教学应有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

第五讲

三、有效的合作学习

眼下,几乎所有的课堂,特别是公开教学,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从讲台上走了下来,不再是“居高临下”,师生之间的距离接近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始凸现了,学生的头抬起来了,手也举起来了,话也多起来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被激发起来。学生是“动”

共13页 第8页 起来了,但稍作注意,问题很多,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很低:有的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每次只用二、三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有的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好学生的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有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会倾听,不会合作,课堂几乎处于失控,教师缺乏组织教学的策略;有的课堂气氛似乎很活跃,其思维含金量很低,相互作用效果很差;有的往往重视对合作结果的评价,忽视如何提高对合作有效性的指导;有的不管问题是否适合采用合作学习这种方式,不论问题大小、深浅一律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

为达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我们必须重视:

(一)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采用相应的策略:可以先明确分工再合作,使每个成员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务。可以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见解,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这样就保证了每个人都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在参与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学会反复琢磨、体会,善于倾听同学意见,不随意打断别人发言,提供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的空间,以达到相互启迪、帮助的功效,培养学生在小组内主动参与的勇气,能体会他人的情感,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二)精心选择合作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有的问题不太复杂,共13页 第9页 这样的问题,可通过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时间逻辑思维这三种思维的一般加工方法和策略解决,但有的问题的复杂性水平较高,而这些问题往往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如观察物体的空间位置、形状。学生对这些问题可能会存在许多不同的认识,则运用一般的方法难以奏效,这就需要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思维方法,来解决问题。

(三)加强对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课堂上,教师要真正关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要等待,不要干自己的其他事情,而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教师不应该担心学生讨论会提出很多问题,怕“放”了又不能“收”,而应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如何去引导他们,可教给学生归纳、演绎、类比、推理、创想等方法,从而完成知识的形成和再现。讨论交流的形式可以活泼、多样,教师可以尝试设一个小组的意见为靶子,或设正方、反方,让大家对他们的意见发表见解,在具有团体性质的争论中,学生更容易发现差异,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将会更深刻,从而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障碍,出现合作学习中的“冷场现象”,出现这些情况,教师应参与到学生中去,帮助学生认真分析其思维过程,并引导学生反思思维过程中的问题,教给学生正确的合作策略,让他们逐步掌握合作的方法,同时,不断的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和抗挫能力,引导学生

共13页 第10页 在不断的争论与反思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不断提高合作学习的质和量。

第六讲

四、激励适时适度

眼下听课,你会时不时听到有节奏的“啪、啪、啪”鼓掌声“你真棒!”“你真聪明!”,一节课,往往掌声不断,赞声不绝。有的一节课下来,几乎人人都得了小红花、小贴士或其他小礼品,有的有几份,甚至十几份。刚开始,觉得很新鲜,时间长了,令人生厌。看看学生,被表扬者,无动于衷,有时觉得表扬得来实在太容易,有时感到莫名其妙;赞美的同学有口无心,鼓掌也随心所欲。得到的小奖品不珍惜随处乱扔。

恰当的使用鼓励性语言、小奖品,让学生自信,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是激发学生求知兴趣的有效方法。是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赏识教育正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遗憾地看到有的对学生一味的盲目肯定,不严格要求,姑息迁就,甚至回避缺点,回避问题,使学生形成不恰当的自我评价。如:老师一声:“表扬他!”全体学生竖起大拇指唱着说:棒!棒!你真棒!一节课凡是表扬学生都这样表示,那学生会想我究竟“棒”在哪里呢?我哪些地方最“棒”?哪些地方不“棒”呢?赏识孩子是赏识孩子的共13页 第11页 优点、长处和进步,而不是忽视孩子的缺点和弱点。该指出的问题应当及时指出,该批评的问题应当及时批评,该制止的问题应当及时制止,只表扬不批评,其结果只能与棍棒教育殊途同归。现代医学认为,人不宜多吃甜,要适当吃点苦、辣、酸、咸,缺一不可,否则导致疾病。

那么,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激励?笔者认为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外部学习动机的激励,而是细心地、耐心地观察、发现、赏识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坚持不懈的鼓励学生进步,克服一切困难前进,不断地为学生的每一个微小进步加油,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激发上下功夫。一是激励要适时。曾见过一个五岁的小男孩自学滑冰,坚强的小男孩坚持不要父亲的帮助,艰难地向前移动,遗憾的他还是摔倒了,可他仍然拒绝了父亲的搀扶。小男孩的坚强深深地感动了我,我忍不住说了句:“你真棒!”小男孩看了看我,没有理会,他坐在地上羡慕地望着远处冰场上小燕子似的大哥哥、大姐姐们。我走近小男孩轻声说:“摔得疼吗?你真勇敢,你一定会像他们一样棒。”小男孩的眼睛亮了,他爬起来继续在场上练起来,一次次摔倒,又一次次爬起来,终于小男孩的动作熟练起来,他像春风杨柳摆一样的滑到我身边,冲我一笑,俏皮的说:“我真的很棒吗?”那眼里满是骄傲与自豪。一句适时的轻声激励,帮助小男孩战胜困难,尝试到了胜利的欢乐。二是激励要适度。“节制是一切美德的基础”。“只有能节制的人才会重视实际生活中

共13页 第12页 最美好的事情”。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一段充满真情的生命历程,正确运用肯定和奖励,采用适当的竞争方法,适度的竞争,避免过泛的鼓励性语言,慎用批评,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教学案例》2003第四期卷首有这样一个案例:小女孩主动将发言的机会让给了同学,老师在评价学生的朗读时,适时适度地提出:我们还应表扬谁?顿悟———教室里掌声响起。小女孩脸上泛起的淡淡喜悦,定格成一幅美妙的画面。“人的心灵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据,是人的本质所在。凡是人都要凭着其心灵的发展才能真正成为人。”我想,如果教师的每一次激励都能够促动学生心灵的发展,这样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共13页 第13页

第二篇:新课改下对物理教师的新要求

新课改下对物理教师的新要求

摘 要:正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的新课改是融合了21世纪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思想、新的人才观的改革。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及评价体系等方面都较之原有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改变传统物理教学中以物理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本文首先阐述新课改的背景,分析新课改的特点,强调新课改给广大物理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继而认为新课改对物理教师在教学理念、知识结构和能力层次等方面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关键词:新课改; 物理教师; 物理教学;新要求 1.新课改的背景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称新课改。课程一方面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也是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新课程改革不是一个主观意志的产物,而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下的必然产物,也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客观需要,它决定了在一定社会形势下,当下教育是否需要进行改革,同时也从根本上决定了这场改革的方向、目标以及规模。1.1 国际背景

1.1.1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已经成为决定生产力的最重要的因素,其对社会经济的贡献已远远超过其他生产要素的总和。因此,知识文化是经济发展的直接资源,为造就合格的新一代劳动者从而适应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劳动者的素质结构也必将发生重大的变化,知识劳动者将取代传统的产业工人。

1.1.2 当今国际社会波诡云谲,激烈的竞争盛况空前。西方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强大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其他国家进行渗透和控制,使得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当前国际竞争主要体现在综合国力方面的较量,而这种较量更直接最根本的体现为人才的竞争,因此,培养具有先进文化素质、具有创新精神的的合格人才势在必行。1.2国内背景

在当下这样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倘若我们能够把握此时人类生产方式转变的契机,我们国家就能够较快地缩小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甚至超越这些国家。在以往中国的教育是面向少数人的教育,也就是精英教育,然而对于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来说,其核心的因素是全体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为此我们需要培养和造就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要想培养出具有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必须通过教育的途径,也是基础教育的责任,因此催生了新课程的改 革,这场改革自2003年起就在全国各地逐渐开展起来。

2.新课改对物理教师的新要求

2.1新课改的特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改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回顾并总结历史经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教育理念,有着鲜明的旗帜性和国际化特点,其“新”主要表现在:

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作为整体人的发展,注重人格和智力的协调发展,同时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知识不再是终极目标,仅仅只是过程目标。

大大加强了探究式学习和动手实践等各种学习方式的运用,从而保证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新课改还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础学科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加强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相互渗透和融合,进一步促进课程的综合化,努力克服传统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的传播而轻人文关怀的弊病。新课改加强了对学生道德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文明程度和文化修养,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

灵活协调了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之间的关系,加强了学生与社会现实的联系,将日常社会生活引入课堂教学,使得课程更加生活化社会化。

加强了课程的选择性,确立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理念,鼓励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的看法,从而为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留下了空间,新课改尊重学生个体的多样性和学生已有的学习经历,贯彻了“在学校学习过程中还存在这一个先前已有的学习经验,而学生这些方面的经验和知识,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的思想。2.2 三个方面的新要求

基于新课改所呈现出的以上这些新特点,使得物理教师必须对自身的教学理念,知识结构和能力层次进行重新审视。笔者认为新课改对物理教师提出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新要求:

1.新课改要求物理教师转变教学理念 2.新课改对物理教师知识结构提出新的要求 3.新课改对物理教师能力层次上提出了新的要求

3.新课改要求物理教师转变教学理念。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从教师与知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课程实施等的关系来看,传统的教师角色集中体现为“知识的传授者”和“课程的执行者”。而如今在升学任务的压力下,传统教 育观念仍束缚着大批教师,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更新特别重要。只有教师具有新的教学理念,才能在教学中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去主动适应并深入开展生机勃勃的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新世纪所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其价值取向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即已由过去的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化的教育,因此新课改要求物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面向每一位学生,着力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主体,依赖于主体的不断活动,激发其内在驱动力。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权威,而是要为学生做出榜样,将个人的才华、激情很好的融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追求教育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3.1角色的转变

物理教师教学理念转变的一个关键是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新课改要求,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指引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运用适当的方法,合理利用现有资源,让学生透过物理实验和物理现象分析总结出结论。另外,物理教学过程也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的过程,需要双方积极的参与进来。3.1.1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新课改背景下,物理教师不再仅仅是一个“教书匠”,不仅仅是将物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学会组织学生寻找发现、收集并利用学习资源,让学生们感受到物理就实实在在的存在于我们的周围。譬如在讲解“汽化和液化”时,物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观察冰棒周围所冒出的“白气”,试着让学生思考并解释其产生的原因;在讲解电功率时,物理教师不妨组织学生统计下家中每月所消耗的电能。这样让学生多方位的观察实际生活,更切身的体会物理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从而一方面创设了丰富的教学情境,另一方面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1.2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新课改的理念强调学生是一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作为物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物理教师需要在教育教学中做好引导者的角色。

1.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学习“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时,首先引导学生回想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然后再来观察用弹簧测力计匀速直线拉动木块运动时示数的情况,引导学生如何找到摩擦力的大小,最后按照自己的猜想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并得出实验结论。

2.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中真正理解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课堂教学中物理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结论并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让学 生自己去想、去做、去探究。这样既克服了学生对于实验的盲目性,又及时的引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还激活了学生头脑中的原有知识,让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自我构建并优化认知结构。

3.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物理。物理教师要尊重学生有不同的感受和思考方向,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感知的基础上,物理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整个物理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同时还要能够将其转化为相应的理论,让学生感受体验物理,在动手动脑实践中获得不同的体验。

3.1.3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物理教师和学生是物理教学课堂的主要参与者,物理教师更要通过细心的观察、倾听和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物理知识抽象难懂,物理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减少对于物理的畏难心理,有助于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同时在探讨物理问题时,作为参与者的物理教师要鼓励全体学生大胆发表个人的观点,并与学生积极交流,寻找真理,分享感情和认识。在一系列的师生互动中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3.2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改革对现行物理课程结构进行了重大的调整,体现了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新课改下物理教师教育思想的观念要通过教学方式体现出来,而教育思想观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学方式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思想观念不转变,方式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教学方式不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为此物理教师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物理教师在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时,首先要改变过去过多地采用单一传递、讲授、灌输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过多使用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失去学习的兴趣。其次就是要改变过去直接呈现或讲授结论、结果、定理、公式、法则、定律的等,然后要求学生进行理解、记忆、练习、运用的教学方式,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从问题的提出到自主设计方案解决问题获取结论的过程,在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再次就是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差异,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的不同,采取启发性讲授、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动手实践、调查探究、交流辩论、自主合作等多种方式,甚至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让学生在经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中,选择、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

3.2.1新课改要求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兼顾学生的人文素养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逻辑关系为理论结构,人文文化为背景,反 映了人类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展现了三百多年来人类认识世界的艰辛与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展示了科学素养。新课改下物理教学应该使学生明白什么是科学,应当培养怎样的科学素养,应使学生受到科学与人文两重文化的熏陶,培养具有真才实学和文化底蕴的综合型人才。因此,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兼顾学生人文素养。

3.2.2新课改要求物理教师实施探究性教学

新课改下的新教材注重探究,物理教师要将探究贯彻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为学生营造探究学习的科学氛围。科学探究是一种宝贵的精神,是人类对未知事物好奇的天性驱动下开展的科学活动。科学探究的魅力在于其结果是未知的,并且每一项具体的探究都不一样,它的神奇与新颖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探究学习中。在此过程中,物理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设计好探究的具体方案和指导探究方法,从而把握探究过程,在探究学习过程之中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潜能。伟大的物理学家费曼曾说:“我们的责任是给未来的人们一双没有束缚的自由的手”,所以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同样应当赋予学生自由思想的空间,让学生在自由的探究学习中获得同样的能力。

与其他学科比较,物理学科具有极其天然的实验探究条件。一方面,物理学十分贴近生活,贴近自然,有我们十分熟悉的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另一方面,物理探究的内容与设备相对比较容易获得。鉴于这些条件,物理教师应该深刻领会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深入钻研新课改教材内容,积极倡导自主学习,重视课学探究,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多样化。4.新课改对物理教师知识结构提出新的要求

物理学是一门贴近生活与社会现实紧密联系的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运动规律。新课改淡化了学科之间的界限,强调学科间的整合。在课程内容和理念上体现了STS精神(即科学、技术、社会),也就是说“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新课改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及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联系,其具体表现是在教材中选编了许多前沿的物理应用知识,这些知识很多是以与其他学科交叉的形式出现的,因此教材的内容对于许多老师来说也是较为陌生的,因此新课改对于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物理教师必须不断更新、完善知识结构。4.1物理教师要具备精湛的专业知识

物理教师应当具备渊博的学科知识,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生眼里的教师,应当是睿智、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我们也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做教师的就要有一桶水”。物理教师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基础层、纵深层,拓展层。

基础层知识是指物理教师在大学阶段所学习的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系统的物理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教师教育学、心理学及教师职业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它反映了物理教师教学的主要基本内容,也是物理教师整个知识结构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

纵深层知识是指与物理教学密切相关的较高层次的物理理论,包括物理学科体系,物理学史,物理学研究方法等,它反映了物理教师学科本体性知识的深度,对于物理教师进行物理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譬如物理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适当渗透物理学史,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方法,可以很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树立追求真理的科学思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拓展层知识是指物理教育专业知识相关的前沿知识,包括物理学发展的前沿动态,物理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物理知识等内容,它反映了物理教师专业知识的广度。因此,物理教师在正常的教育教学之外还应当关注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比如发展迅速的八大高新科技领域: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高技术服务业,新能源节能,资源与环境,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技术等,作为物理教师都应当适当涉猎。这样物理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旁征博引,博古通今,做到游刃有余,同时也让学生产生一种信任感和安全感,因为当一个学生心中的疑问得到老师的帮助从而解决,学生会对老师产生一种敬佩之情,对老师的教学工作更加配合。4.2物理教师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

有人把教师比作蜜蜂,也就是说教师的工作有点像酿蜜,需要博采众长。新课改下,物理教师除了需要具有丰厚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物理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就是加强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与渗透,进一步促进了课程的综合化,努力克服传统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传输轻人文关怀的弊病。忽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已经成为国民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缺失的重要原因,所以新课程加强了对学生道德与人文素养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文明程度与文化修养,造就学生完美的人格。

良好的人文素养来源于教师日常的点滴积累,考验的是教师的雄心,更是教师的毅力,需要教师很多的付出,但是这种付出回报是卓有成效的。良好的人文素养有助于物理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生成,增加语言的艺术性,使得教师语言简明、准确、生动、流畅,谈吐风趣幽默,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这样学生对物理才会更感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学习物理才会轻松愉快,积极主动,课堂效率也会得到明显提升。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脑力运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也就是说教师语言的艺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启发他们的 6 心智,促使他们深入展钻研物理问题。譬如讲解“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时,物理教师可以先向学生阐述“阿基米德测量皇冠”这样一个故事,同时又让学生回顾小学时所学习的课文“乌鸦喝水”,在引起学生兴趣后才进入课程内容,学生对所学内容易于理解。在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回顾“曹冲称象”的故事,通过有趣的故事和幽默语言的表述,不仅使学生容易学到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将物理枯燥的学习变成快乐的学习。由此可见物理教师良好的人文素养对学生学习物理是大有裨益的。

5.新课改对物理教师能力层次提出了新的要求

5.1.物理教师要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新程改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的改变迫切要求物理教师的教学方式也随之而改变。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在物理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会给物理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在物理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积极的影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方式能够直观形象的地展示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并且能够有效地突破传统教学中的难点,让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得以充分的体现,契合当前新课改的要求,对于深化新课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实践的意义。5.1.1要合理有效运用各种媒体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学应当使学生从中产生发现的惊奇与自豪,满足学生的求知的愉悦和创造的欢乐等各种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带着高涨的、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使教学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活动。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很好地发挥学生主体认知作用,较好的实现上述目标。由于多媒体资源不受时间、空间、宏观与微观的制约,多媒体以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将物理课程内容科学有机地呈现给学生,用这种方式来呈现知识是动态的、极具感染力的,图文音像兼具,能够更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从传统课堂教学中得以解脱,由“听讲”“记笔记”的学习过程更多的变成主动的观察、实验、思考以及协作交流,从而掌握知识的内涵。这个过程也会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探究学习过程的质量。

5.1.2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模拟物理现象,展现物理过程和物理实验 利用计算机软件可以生动的模拟再现一些物理现象和过程,从而使课本中枯燥的文字,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出来,以帮助学生领会和学习。如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时,会涉及到v-t图像和s-t图像,我们可以利用Excel软件的函数图表功能来绘制图像,在加深学生对图像理解的同时,渗透计算机科学的教育。此外,很多学生对于“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这样一个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难以想象和理解,教师可以利 7 Authorware软件(或者Matlab软件的movie功能)来模拟这一物理过程,克服学生想象力不足的缺陷,当然这样的运用还有很多,譬如模拟天体运动等。此外,在实验教学中物理教师可以借助传感器,并通过相应的接口与计算机连接,实现传感器将测量信号转变成电信号,经过计算机的处理就可以在屏幕上直接显示出变化规律。这种物理测量方式不仅可以直接测量传统仪器难以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如速度、加速度等),而且测量数据快捷精确,还可以瞬时形成图像,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水平,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5.2物理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英语能力

为了适应教育全球化的发展,树立教育国际化概念,形成教育国际化的培养目标,加强国际交流,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真正达到教育的国际化水平,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英语能力。物理学科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反映,在教学过程中对语言的要求不是特别高,可以适当进行双语教学。双语教学把英语作为一种教学语言,强调听说能力的训练,淡化学生的语法和语言结构,把英语学习和物理学科教学巧妙地结合,目的是强调学以致用,适当的引入英语教学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两种语言的介入对于培养学生交叉思维和多元文化功能也是大有裨益的。另外,新课程改革下的物理课本较之以往课本有很大的不同,其中明显的一个特点是这些物理课本对于物理学专有名词都予以标注英文。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物理教师的又一挑战,也昭示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引入双语教学的必要性。由于物理学科中的物理学量的单位符号都是英语单词的缩写,例如力F是英语单词是“Force”的缩写,而质量M是“mass”的缩写。加速度a是单词“acceleration”的缩写等,要让学生知其然也更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说双语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物理量和物理概念单位符号的理解。5.3物理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育科研能力

正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的新课改融合了21世纪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思想、新的人才观的改革,对教师有了新的要求,教师的职责不再只是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教师通过教学赋予学生科学素质使得学生在未来得到可持续的发展。这就要求物理教师素质要全面的提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提高物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强调教师一方面是知识的传播者,另一方面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研究者。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用研究者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教学活动,从而实现教师教育活动与研究有机的统一。

教育科研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教育教学中产生的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认识的活动。也就是说,运用教育理论去研究教育现象,探索新的未知的规律,以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为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新课程改革奠基。

当前,中学物理教师教育科研能力还很欠缺。许多中学物理教师认为研究是专家学者、高校教师的范畴,研究就是著书立说、发表学术论文。中学物理教师是实际教学的工作者,没有足够的专业理论素养,更不习惯理论表述,不具备教育科研能力,正是这样的观念造成大部分物理教师取法研究意识和能力,很难适应当前新课程对教师研究能力的要求,从而使提高物理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成为物理基础系统教师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和迫切的问题。5.4物理教师要具备较强的教学反思能力

在上世纪80年代,强调培养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的思潮率在欧美国家兴起,并迅速影响全球教育,教学反思能力已成为现代教师的一项必备能力。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实践教学中“应该促使教师的提高及教学实践的改进”,强调重视教师的理解和参与,要求“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要求教师要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形成对教学的反思,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学会学习、学会教学,促进物理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培养物理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是现代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教学反思的内容包括反思教学理念与反思教学行为。反思教学理念包括反思教学是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关注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是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否与学生平等交流等。反思的目的不是取代知识的构建,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物理教师必须培养教学反思习惯,形成良好的反思意识,必须先呼唤教师的主体意识,从而使教师主动参与。教师可以通过对自我课堂教学的观察,从而以自己的教学实际作为反思的切入点,还可以通过观摩他人教学、参与评课交流,参加教研活动、读书学习方式进行。总之物理教师要明确教学反思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要养成自觉反思的习惯。

6.总结语

物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的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的一门基础课。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面对创新教育的新要求,作为物理教师必须要领会新课改的核心精神,转变教学理念,丰富知识结构,提高能力层次,才能在物理教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丰富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9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 [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2]李建平

聚焦新课程[M] 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2002 67~125.[3]熊川武

反思性教学[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1999 25~28.[4]孙立春

素质教育新论[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9 42~47.[5]杜东胜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高中物理教学的实践研究[D] 天津师范大学物理系

2008 8~10.[6]蔡秀华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的实践探究[D] 东北师师范大学物理学

2009 15~21.[7]牟彦江

高中物理教师教育科研素质现状分析和培养策略研究[D]东北师师范大学物理学

2007 2~4.[8]刘加霞 申继亮

国外教学反思内涵研究述评[J]

比较教育研究 2003(1)13.[9] 王较过,李贵安.物理教学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52~71.[10]李晶晶

侯丽梅

高中物理双语教学初探[J] 高等函授学报

2004 12~12.[11]张玲霞 刘健智 刘艳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J] 2009 57~59.[12]曹义才

高中物理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现状的分析和对策[J] 物理教学

2009 1(31)56~57.[13]廖伯琴.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研制思路和框架[J]物理教学探究 2005(1).[14] Susan White ,Casey Langer Tesfaye ,Under-Represented Minorities in High School Physics, America Institute of Physics 2011.

第三篇:新课改,新要求

新课改,新要求

——信息技术教师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的教学体会

湖南省永兴县第一中学万子华

【摘 要】:新课改给我们每一位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本次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老师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该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呢?本文主要从对《新课标》理解、教师角色的转变、教法的探讨、教学评价等方面谈谈个人的一点粗浅认识。

【关键词】:信息素养;新课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体会

新课程改革在我省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新课程标准体现了全新的教育观念、全新的课程体系和结构、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新课改理念要求我们每个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手段,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因此,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已成为我们必须要面对要完成的重要任务,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改的一线教师,我在几个月的教学实践中有一些体验和感受,想借此良机与大家交流一下,敬请各位不吝赐教。

一、认识新教材,领会新课标

新课标中提出,“高中信息技术的课程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将原来计算机技术的培养,转变为信息素养的提高,是这次新课改实施的重要关键所在。也就是说,在新课标下,我们教学的重心不能只停留在讲解技术,而是教会学生在什么情况下选择什么样的信息技术工具和方式对信息进行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因此,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转变观念,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上,而不再是操作和技能。

二、更新备课方式

面对新课程,我们不仅要“备教材”,更应该“备学生”、“备活动”。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在这样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随之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要认真地“备学生”,只有清楚你的教学对象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特长,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才能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新教材将学生活动贯穿于全书的各个栏目中,通过用活动引导,促进知识的学习,实现“做中学”,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因此,我们还要备好活动,教师设计活动要想法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和参与探究的积极性,活动的设置不要太空,要善于结合实际,并做到有效的创新,要留出学生思考分析的空间,要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活动之中,任务的难度和数量要适中,要让大多数学生能够完成任务。

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为保证教学活动正常进行,还要“备好硬件和软件”,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方便学生的学习和操作,提高课堂效率。

三、改变教学策略和方法

新的教材理念要求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不可能单纯地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形成的,必须改变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什么变成怎么学,把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去学。在信息技术课上,应当营造一种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合作互助、共同提高的学习氛围,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理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线,同时兼顾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开展教学,以活动式、探究式、分层教学为主,重视教学的多向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发展。

四、树立新的教师观

新课程的基本内涵就是,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一)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旧的教育观念就是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以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的地位。在这样一种结构下,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新课改的信息技术课程要求信息技术教学要由“教”向“学”转变,要把学生从施教的客体培养成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参与者。

(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新课程改革和新教材对课堂教学方法极为重视,明确提出要教师转变角色,教师已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播者了,教师更多的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的合作

者、探究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可有可无、无事可做,而是比传统教学中的作用更加重要,教师的作用更加举足轻重。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为学生搭起支架;如果学生遇到同一问题无法完成时,教师应该及时讲解:在学生的学习不够主动时,教师要及时给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

(三)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新课改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发展学生主体能力、回归学生主体地位,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而成功地策划课堂的内容、结构,甚至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过程,应该是一位优秀的教师所具备的基本素质。故而新时期的教师不仅是参与者,还应该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五、采用新的评价方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在全国范围内的大面积铺开,传统教学评价中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地在改革中体现了出来,因此,要有一种新的适应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体系。新课程评价要涉及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形成性评价要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不只是教学活动之后。要提倡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评价,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一系列学习状态,包括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生成状态等,判断学生是否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从而及时通过评价作出有效调控。适时而巧妙的评价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自身的智慧调动自己的经验和潜力,不断生成具有学生自身个性品质特征的知识,提升学习水平。

在学期、学年和结业时,可采用纸笔测验和上机测验相结合的终结性评价考察学生所学模块的基础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诊断本学期、本学年教学存在的问题,帮助老师和学生改进教与学。

总之,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的教育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是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时代的要求需要教师必须迅速走进新课程,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重新认识和确立自己的角色,提高课程意识,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尽管在具体的实践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与阻力,但是新课改是大势所趋,作为教师我们更要迅速地更新教育观念,在教育教学中全面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为培养出社会所需的新型人才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 应吉康:《架设学生教师与课程标准间的桥梁》(2007)

[2] 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2003)

[3] 李维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改革》(2002.12)

[4] 朱学易 《新课改的实施》期刊《江苏教育》(2004)

第四篇:教师备课的新要求

付村镇中心小学集体学习材料

时间:2013年2月27日星期三 地点:学校会议室 主持人:梁涛

内容:微山县教体局关于教师教案的最新要求

教案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方案。教师要在个人钻研和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编写教案(教学案),设计完成一个教案的同时,在备课教师的头脑中就会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方案。教案设计要立足课标、教材和学生实际,注重实效,灵活多样,要先周备课、写教案,杜绝无教案上课和编写不规范教案的现象。

教案必须有以下十项内容:(1)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2)教学重点、难点;(3)课型、教学方法(学为主体,实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4)教学工具(实验器材、教学具、多媒体、课件等);(5)教学内容、过程(包括师生活动各环节时间分配预设);(6)与知识点对应的师、生活动要求及设计意图;(7)板书设计;(8)达标检测(目标练习精选精编及达标检测题);(9)课堂总结与评价;(10)教学反思。

在遵循以上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新课程理念编写教案,必须突出现代教学观的“八种意识”:一是目标意识明确具体,不仅有知识目标培养,更应注重能力目标培养;二是主体意识,即以学为主体的生本意识;三是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意识,注重教学过程和课堂自然生成;四是训练意识,即精编精选练习题;五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即适时渗透德育;六是技能意识,即教师的基本功和课堂驾驭能力;七是效率意识,即课堂高效,实现“堂堂清”;八是特色意识,即每堂课的设计凸显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请老师们认真学习以上要求,并严格按照上述要求开始新学期备课!

第五篇:新课改,对语文老师的新要求

新课改,对语文老师的新要求

如何才能实现语文教师与新课程一同成长,笔者以为:

一、语文教师要多读书

读书能够改变人的气质,提升人的品位。特别是我们做语文教师的,如果你连《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必读作品都没有读过,你怎么指导学生读书。读书不仅是提高自我的需要,也是教师的职业需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好的教师是学生可信任的人,是拥有专业力量的值得尊重的成人。这种教师的权威不是‘外部强加’,而是‘内在养成’的,不是靠制度的力量确立的,而是通过教师的教学风格树立起来的。‛这种‚内在养成‛的重要途径就是读书。当然要读的书很多,我们可以有选择地读。笔者以为语文教师必须读两种类型的书。

(1)要读跟自己专业相关的书,帮助自己提高学科教学能力。(2)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陶冶自己的情操。我们教师的阅读大多是在中学和大学时代完成的,工作以后,很难有充分的时间阅读大量的书,但要做一个有内涵的教师,必须大量阅读,吸纳别人的长处。哲人说,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只有通过读书,才能让我们与众不同,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语文教师。

二、语文教师要多积累

1、积累自己的教学经验。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上学时老师的教学法没有把我们带进语文教学的自由天地,倒是教学实践使我们迅速成长。笔者无意否定大学的教育学,但从我自己的教学经历看,刚刚走出校门时,不知所措,只有经过了实践的锻炼,才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一般教师都要经历这样三种教学境界:第一种境界努力钻研教参、教材,恨不能把教参上的东西,一股脑儿讲授给学生,实际却挂一漏万,抓不住重点,大部分时间都消耗在备课、改作业上,用来进行业务进修的时间就太少了。第二种境界: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走进课文,尽量把跟作品相关的东西介绍给学生,不囿于课本。第三境界是厚积薄发境界。知识积累比较丰厚,教法上比较自如,不仅自己走进文本,而且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编者对话,与文本作者交流,师生沟通是那样的自然融合。这是语文教师教学的最高境界。如果没有多年的教学经验的积累,是很难达到这种境界的。

2、积累典型的课案。譬如一些特级教师的课,凝聚了他们多年的经验积累,也闪耀着他们智慧的光芒,对我们启发很大。积累典型的教案,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入门。《中学语文教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学习》等杂志上介绍的教学个案,很有实用性,语文教师不能不读。其实我们身边的一些老师的课堂教学每每有闪光的地方,也是我们应该借鉴吸收的。积累 得多了,就会变成我们教学的可利用资源。

三、语文教师要多思考

语文教师不能没有自己的观点。人靠思想站立,如果我们仅仅是照搬别人的东西,而没有自己的思想,那么我们也很难成为有个性的语文教师。

1、思考教材。挖掘教材的意蕴,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深入领会文本的丰富内容。一位评论家说,欣赏画家的画‚重要的不是画什么,而在于怎么画‛。语文教学也是如此,重要的是在于怎么写。

2、思考学生。语文教学实质就是一种沟通,一种合作,作为教学的主体对象的学生需要了解什么,有哪些求知的欲望,教师必须了解,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组织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进教室,带着求知的欲望走进文本,充分尊重学生的思考。马卡连科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只有两条,最多的去要求学生,最多地去尊重学生。语文教学就是在要求与尊重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度‛,是语文教学成功的标志。

3、思考教法。别人的东西再好,那是适合彼时彼地的情境,而此时此地的情况不同,学生基础不一样,适合别人的东西未必适合自己。所以语文教师必须得有自己的教学主张,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现代教育技术带来了先进的教学技巧,但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多媒体课件制作。最重要的是教学语言的选择。诵读是一种非常实在的教学方法。一位专家说,每教一篇课文 至少要读三遍。通过诵读体悟,阅读鉴赏。不同的文体采取不同的方法,恰到好处地运用教学方法,把语文课上成充满语文味的课,不能不分文体,不论什么学生总在一个层面上传唱同一首歌。

有了丰厚的积累、深入的思考,语文教师处理教材、组织课堂教学就能得心应手。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语文教学‚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下载新课改对教师备课的新要求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改对教师备课的新要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改 新要求 新体悟

    新课改 新要求 新体悟 摘要: 新课标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改变多年形成的习以为常的教学习惯、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树立一种崭新的教育教学观念。这对教师来说是一次机遇,一次挑战,也......

    小学语文新课改新要求

    小学语文新课改新要求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素质教育已经逐步替代了应试教育。在素质教育体系中,教师要全面促进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抓好小学语文教学,陶冶学生......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 新课程改革是应时代的要求,这样的新理论对新时代的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善于吸收——做学习型的教师。 1.学科综合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新课程提倡各......

    “新课堂”对教师有新要求

    “新课堂”对教师有新要求“高效课堂”的提法在很大程度上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趋势,但我认为,高效课堂过于强调课堂的效果,注重了课堂的最终实效,属于评价性体系,而多年以来,我们重......

    养成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养成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安源区第一中学彭勇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养成教育......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而教师则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能否在农村顺利实施和全面推进,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当前我国基......

    新形势对教师的新要求(推荐5篇)

    新形势对教师的新要求,除了爱岗敬业以外,更重要的是具有参与推进素质教育的相关能力,具有厚实的基础,能实现师生的再创造。进入21世纪,教师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反思教育的能......

    教育现代化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

    教育现代化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乃民族振兴的基石,国家的现代化必先是教育的现代化。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就提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