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对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的影响与启示(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5 04:25: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百家讲坛》对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的影响与启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百家讲坛》对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的影响与启示》。

第一篇:《百家讲坛》对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的影响与启示

《百家讲坛》对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的影响与启示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语文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适合现代教学的要求,日益受到各种争议,其教学风格也亟需整改。本文将从《百家讲坛》叙事体例与结构特点、教师特质与语文教学、《百家讲坛》对语文教学的影响等方面探讨其对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的影响与启示。

[关键词]百家讲坛;语文教师;教学风格;影响与启示 传统的语文教学可以说是应试教育下的听说读写,1999年国务院将我国教育改革的方针确定为素质教育,继而素质教育成为我国各级学校、各类教师追求的目标。语文学科作为各类学科的基础学科理应率先走上改革之路,而教学风格作为一个教师教学艺术成熟的标志,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的改革就成为了改革的首要目标。

《百家讲坛》于2001年创设,是中央电视台非黄金时段播出,但收视率名列前茅的奇迹般的讲座式栏目,然而它的成功之路却是蜿蜒曲折的,这一栏目曾多次成为央视末位淘汰“生死线”上徘徊的节目,其最初定位仅仅是“面向文化人,搞自己的文化”,后经过多方努力,重新定位,邀请了如易中天、刘心武、王立群等极具特色的主讲人,收视率不断破新,迅速成为央视品牌栏目之一。从语文教学角度讲,《百家讲坛》的成功经验对语文教师教学风格具有极大的影响与启示。

一、语文教学风格辨义

“风格”一词,在字典上的解释为气度、作风、特点。在西方,风格一词源于希腊文,本意为“雕刻刀”,后来延伸出表示组成文字的一种特定方式,或以文字装饰思想的一种特定方式的比喻意。在我国,风格的概念最早出现于汉魏,但不是用来品文而是用来品人的。刘勰

[1]247 《文心雕龙》最先将风格概念引进文艺理论和批评,写出《体性》这篇专论风格的文章。无论是在西方的“风格学”中,还是在我国的“体性论”中,这一术语在运用的过程中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比如在西方文学里,风格具有修辞、笔调的含义,但在我国,风格却出现了 “体性”、“体势”、“格调”等代名词。

在生活中,风格一般是指人的作风、气质以及其习惯化了的特点。风格既是个人的作风,气度和习惯,那么不同的人就会有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就文学作品来说,苏轼豪放旷达,李白却飘逸清新,鲁迅刚毅冷峻,郭沫若却热情奔放,这就是风格独创性的表现。同时,风格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当一个人形成一种特定风格之后在较长一个时间段内会保持不变,就如丹纳说的一样“一个艺术家的许多不同的作品都是亲属,好像一父所生的几个儿女,彼此有[2]211显著的相象之处。”风格的稳定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变化发展,个人风格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它会在个体不断发展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当一个教师刚开始工作时表现出来的风格与他从教十年以后表现的风格就会有很大差异。风格历来就具有多样性,一个人可以静如处子也可以动若脱兔,在不同环境中展现自己不同的一面。对于作家而言就更加明显了,比如苏轼既可以写出“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也可以写出“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放,同时还可以写出“柳含烟翠拖轻缕”的婉约。

1.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就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并且具有独特个性的行为特点,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自由创造的标志。成尚荣先生在博客上这样定义教学风格“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一种本质联系是通过完美的教学过程表现出来的鲜明的个性和审美风貌。”

学院毕业论文

教学风格独特又极富个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学者必须具有个性,因为每一位有个性的教学者都可能在教学活动中形成自己的独特魅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自己的教学风格在不同的教学场景中展现出来:有的巧设疑问,善意引导;有的谈笑风生,善于评论;有的绘声绘色,善于演讲;有的讲课波澜起伏,情感丰富;有的讲课环环紧扣,步步为营„

2.影响教学风格的因素

教学风格具有多样性,所以不同学科的教师,或者同一学科不同的代课教师表现出来的风格都有所差异,教育学者们也对影响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因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本文将从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因素的角度来讨论这一问题。

内部因素就是与教师自身相关的因素,如知识素养、教学能力、教学经验、主观追求、审美特征等等。内部因素在教学风格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还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是人的潜能的开发者,教师是否具有精深、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积极的主观追求,独特的审美特征直接决定着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与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精深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材和学生的全面掌握,灵活应变的教育机智和教学能力,敏锐的观察力和对教育风格的不断追求来充实自己,促使自己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外部条件因素就是除了与教师自身有关因素的总称,如学校管理方式、教学设施、教学的科目、学生的年龄特点、社会传统、时代要求等。它在教学风格的形成过程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一线沿海城市的教师与西北偏远山区的教师的教学风格肯定有很大区别,幼儿园语文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大学语文教师的教学风格更是各有千秋,再如封建时期的学校教育就以宣讲为主,而当代社会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也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

总之,无论是教师的知识、能力等自身因素,还是教学设施、时代要求等外部因素,都在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中扮演重要角色,在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3.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

[3]131韩愈在《师说》中写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书育人,一句不起眼的话,一个微小的动作,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

良好的教学风格会积极引导学生性格和思想品质的形成。学生具有向师性,教师在学生眼中的形象是神圣而高大的,学生会自觉与老师看齐,对老师几乎是“言听计从”,其地位也可以和学生父母相媲美。优秀的教师形成的良好的教学风格都会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开朗、谦虚的良好性格和乐于助人、勤劳踏实的优秀的思想品质。

良好的教学风格会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具有依赖性,学生会按照教师要求去学习、探索。优秀的教师都会有良好的教学习惯,比如课前充分备课,课中认真教学,课后及时反思,这样的教师教育出来的学生也会养成提前预习、专心听讲、认真记录、积极回答问题、课后自觉温习的学习习惯。

教学风格对学生日常行为方式也具有一定引导作用。学生具有可塑性,学生在学习知识、塑造人格的过程中极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而在此阶段,教师的行为方式就会成为学生效仿的目标,因为在学生心中老师就是他们学习的楷模,这就是常说的“亲其师,信其道”。因此,教师良好的教学风格将会引导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百家讲坛》叙事体例与风格

开播之初,《百家讲坛》邀请了全国优秀的教授、学者作为主讲人,走的是“文化品味,科学品质,教育品格”的高端路线,力求成为电视版的“百科全书”,而观众群也基本是高学历,高欣赏品味的知识阶层,高收视率应当是众望所归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中央电视台推出的“语言栏目警示及末位淘汰”考核机制中,《百家讲坛》曾多次位于频道后列,2003年,这一栏目几度停播,那么后来的《百家讲坛》又是如何成为央视黄金栏目的呢?

学院毕业论文

面对随时可能被淘汰的威胁,《百家讲坛》不得不放弃放弃高端的定位并将这一学术性讲座转变成“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观众”都能听、能懂、能说的课堂,观众群也随之发生改变,其早期的叙事方法与风格也随之改变,主要体现在叙事体例和语言艺术成两方面。

1.《百家讲坛》叙事风格

(1)善设悬念,请君入瓮

《百家讲坛》在情节构成上最大亮点就是设置悬念,在剧中设置一些引人思考的问题或矛盾现象,引起观众的关注,激发兴趣,集中观众注意力,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引人入胜,让听众与历史人物产生共鸣,把自己融入到剧情中,关心人物命运的浮沉。《百家讲坛》通常在一期节目中,设置一个总悬念和多个分悬念,先根据讲座的主要内容设置一个总悬念,这一特点也会表现在某期节目的名称中,例如《明十七帝疑案》,《清十二帝疑案》等,当观众看到这个名字就会引起读者兴趣,进行思考,怀揣着好奇心听下去。

此外,在栏目播放过程中又会根据事件发展需要设置不同的分悬念,每一个分悬念都是内容的一个转折点,通过剧情的波荡起伏吸引观众,保持其收视的热情。在《大江东去》这一期中,节目伊始,该栏目就提出这样的悬念:“三国——究竟是英雄的传奇?还是智者的比拼?”这样的开头首先就能成功的吸引观众,并让观众不自觉的进行思考,试图回答这一问题。在讲解过程中,也在用画外音的形式设置一个接一个的悬念,如讲到周瑜时就先问“历史上的周瑜究竟是一个具有怎样性格的英雄呢?”当观众刚听明白周瑜,了解了他的性格,又迅速引出诸葛孔明,给二人做一个对比,主讲人根据内容的转折提出一个个小的问题然后逐一解答,引导观众去思考,去倾听,做到步步为营,层层递进,展现出《百家讲坛》这一栏目的独特魅力。

(2)精彩插话,表意纷呈

《百家讲坛》另一大亮点就是其插话艺术,为配合悬念的设置,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编者每隔5-10分钟都会设置一段插话,简单总结前一个问题,用提问的方式引出下一个问题,引导观众进行思考。在《大唐巾帼传奇之杨贵妃》这一期中,编者在主讲人讲解过程中安排了3次插话,学院毕业论文

太公就是大叔啊。媪就是大妈啊。换句话说就是父亲叫刘大叔,母亲叫刘大妈。”在其他评说中也出现了“唱卡拉OK,开PATTY”等流行词语,这就是易中天式语言通俗,亦庄亦谐的话语风格。他通过生动,幽默的语言将历史人物还原为现实,将历史人物化为有血有肉的随时会遇见的小人物,而这并非不是对枯燥历史的一种好的解读。于丹教授在讲述孔子的为人之道时也善用通俗幽默的对话故事,在孔子与学生的交流中传道、解惑。

(2)语体优美、简洁

语体优美、简洁也是该栏目语言艺术的另一特点,在这一点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于丹教授。她曾这样为大家讲解处世之道:曾有学生问孔夫子‘以德报怨何如’,以德报怨我们并不陌生,我觉得这样的人格在孔子这里应该是得到赞赏的,没想到孔子反问了他一句‘何以报德’,当别人对他好的时候他又该怎么做呢?随后,孔子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个道理我们一听就觉得跟我们理解中的孔子的哲学不一样啊,孔子也是有原则的,他不是提倡以德报怨的,他给的分寸就是以直报怨,用你的正直去面对这一切。她极力避免枯燥的讲解,用口语化的表达方法,使佶屈聱牙的古籍变得趣味盎然,她用优美,通俗的语言地把圣贤思想的精华准确地表达出来,再讲其他一些道理时,于丹老师也善于穿插一些小故事,把隐藏在经典中的哲理诠释的生动浅显,温暖人心,让听众在轻松地环境中聆听圣贤的教诲。于丹通过精致的故事,优美的语言让中国传统的文化经典成为我们生活中必需的心灵鸡汤。

(3)话语平实、朴素

王立群教授因其渊博的知识,谦逊的姿态赢得了许多听众的尊重和喜爱,他曾用“白菜哲学”来比喻自己的演讲风格,“怎样吃都行,很家常,且根很牢固地扎在了土壤中”。当他讲到赵高之死时,他没有明确的告诉听众杀死赵高的秦王子婴是谁,而是通过层层推理推翻不合理结论,如在《秦始皇本纪》中说子婴就是秦二世的侄子,公子扶苏的儿子,王立群教授就通过其年龄与地位不符推翻这一结论,如果子婴是秦二世的侄子,按照扶苏的年龄推测子婴最多十九岁,那么子婴的两个儿子就算按双胞胎看最多也就两岁,而史书明确记载子婴和自己的两个儿子商量计策,杀死赵高,那么十九岁的子婴和两岁的儿子设计杀死赵高这一论断明显不合理,而且史书记载子婴在全国声望很高,就如同现在的90后,在全国范围内能有多大影响,王立群教授从这两个方面否定了子婴是秦二世侄子这一说法。这样的讲学方式造就了他话语平实化,讲述细致严谨的风格。

三、《百家讲坛》对教学风格的影响

1.传统语文教学风格成因

传统语文教学风格的形成因素除了之前谈到的原因外,最主要的就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这两大因素。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目的的制定,教育内容的取舍。教育就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者,而这就是由一定的政治制度决定的。教师根据特定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来传递知识,如建国初期,为了使更多的人认识字,教师只以认字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反复教学生听说读写。在现在,听说读写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了,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和情感升华。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在不同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各不相同,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也随之做出调整,教学风格也就随之变化了。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中心人物,靠宣讲为主传递知识,而如今,课堂以学生为中心,重视他们的自学能力,在教学方式上也不再是简单的粉笔、黑板,而是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方式就是课堂讲授,不断地向学生传递课本知识,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只会重视教学内容,极少关注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妥当,是否达到预期效果,从而就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在这一时期,教师的教学风格就比

学院毕业论文

较模式化,主要体现为以下两点:

(1)以教定学,缺乏主体意识

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单纯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现在许多学校里年老的教师大多为民师转正,或者中专毕业,就教师本身而言语文专业知识狭隘,教育理念陈旧,教学方式死板,以完成教学计划为主要目标,而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内容更是全面繁杂,从认字到解词,从大意的理解到修辞的运用,从化分层次到概括中心思想,一堂短短45分钟的课程学生要被迫接受并消化这些知识。孩子是否能接受,却是大多教师没有考虑的问题,因为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各样的课后作业。

(2)备课形式化,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而大多数教师所写的教案千篇一律,不是直接抄袭教参上的,就是照抄以前的教案,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走上讲台,授课没有明确的目标,只有规定的任务。无论是散文还是诗歌,无论是小说还是戏剧教学方法都一样,先介绍作者,然后谈时代背景,接着梳理大意,概括主题思想,最后谈写作特点,一篇课文就按照这个思路完成了并且屡试不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并不是亦步亦趋的,教育有时会落后于经济的发展,很多学校教学设施落后,没有及时更新,很少使用投影仪、多媒体等先进科技,将教学方法与高科技相结合。

2.《百家讲坛》对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的启示(1)《百家讲坛》的成功对语文教师教学的启示

由于《百家讲坛》的成功与语文教育这种互相交融,借鉴的关系,也给与我们当下语文教师一些借鉴的经验:

增加内容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在《百家讲坛》中,于丹巧用各种小故事将精深的道理讲的通俗易懂,深入浅出,雅俗共赏,把经典文化引入现实生活,给传统文化输入新的时代血液,使之符合现代人的价值观。在语文教学中,为避免课堂的枯燥,教师也可以在课前搜集一些跟课文有关的趣味小故事,集中学生注意力,比如在讲《落花生》一课时,可以先给学生出一个关于花生的谜语,然后导入课文。教师在上课前应吃先透教材,才能灵活说出“诺,就是OK”这样的幽默话语,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设置悬念。《百家讲坛》一大亮点就是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吸引了无数观众,将这一亮点运用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去也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如在讲《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时,可以在课前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过得开心吗?”当学生回答完之后又问“可是有个小女孩就没有大家那么幸福了。在大年夜里,她没有饭吃,没有水喝,不仅如此,她还要到大街上光着脚去卖火柴。这是为什么呢?她遭遇了什么事情呢?结局又是如何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共同解答这一疑问。”通过这一段简短又引人入胜的悬念式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想要知道答案就一定会认真听下去,提高课堂效率,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巧用多媒体,将科技与教育相结合,让教育也享受到科技发展成果。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在课堂中的应用已经势不可挡并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将课文制成多媒体课件,插入贴合内容的图片、音频或者视频,让学生更清楚直观地认识事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讲授《鲸》这一课文时,教师可以搜集一些鲸的图片制作成PPT,如虎鲸、座头鲸、蓝鲸,让学生先认识鲸,吸引学生注意力。在介绍鲸的大小,与人的大小相比时,就可以插入按照一定比例缩小的比较图片,巨大的数字可能让小学生无法理解,而图片则较直观的展现出了这一差距。在讲到鲸喷水的不同时,也可以制作成图片,让学生对比性记忆,加深印象。能够灵活运用这一技能也有助于教师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2)教师汲取的有效理念

针对传统语文教学风格的问题和《百家讲坛》给与的启示,教师也应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将这些成功经验运用到工作中去。

学院毕业论文

在观念上高度重视,形成并增强教学风格。有的教师认为工作了几十年了,不需要再重视教学风格,有的小学教师也会认为自己专业知识扎实,而且教小学生更是游刃有余,更不需要去重视教学风格了。之所以有这些想法,就是因为这些教师没有意识到教学风格对一个教师的重要性,教学风格是一个教师成熟的标志。所以,我们要从观念上重视它,才能在行动中走向成熟。

具有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革新、不断改进。《百家讲坛》在播出进程中,根据需要调整定位,演讲方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总结经验,适时调整,不断创新,摆脱陈旧思想的束缚,创造独特的教学方式,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反复推敲锤炼,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首先就得虚心学习,向其他优秀教师学习经验,将《百家讲坛》的优秀经验嵌入自己的教学风格中,反复修改,锤炼。请其他教师提出自己的缺点,向学生询问听课感受并及时作出改正,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更快的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百家讲坛》的叙事体例与风格,转型的成功案例都预示着将会对语文教学风格产生重大影响,语文教师要在提升专业素质与能力,全面把握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借鉴《百家讲坛》的成功经验,才能起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参考文献]

[1]童文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法]丹纳.艺术哲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0. [3]韩愈.韩愈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4]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5]于丹.论语心得[M].北京:中华书局,2006.

The influence and inspiration of the “Lecture Room”

to the language teacher’s teaching style

Cao Ru-feng(Grade 2011, Class 4, Major Chinese, School of Liberal Arts,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zhong 723001, Shaanxi, China)

Tutor: Xu Xiang-yang Abstract: With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language courses teaching is not suitable for the requirements of teaching, each person has his own view,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style has to change.This paper will explore it that The influence and inspiration of the “Lecture Room” to the language teacher’s teaching style from following aspects: the narrative style and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ecture Room” ,the language teaching style and teacher’s characteristics and so on.Key Words: The “Lecture Room”;the language teacher;teaching style;the Influence and Inspiration

第二篇:语文专家教学风格对新手教师成长启示研究

语文专家教学风格对新手教师成长启示研究

一 前 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语文教学领域涌现出一大批专家型语文教师,他们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和流派,为语文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问题已经成了国内外教育理论界研究的重点内容。而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在其中起着支柱性的作用。国内外已有很多专家和学者对教师专业化发展阶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统一的理论。而纵观这些理论,可以发现它们都一致认为教师发展会经历一个成熟期,在那里教师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现代语文教坛涌现出一大批专家型语文教师,如窦桂梅、于永正、王崧舟、宁鸿彬、洪镇涛、程汉杰、魏书生、赵谦翔、李镇西、黄玉峰等是他们当中杰出的代表。他们确实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既能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又能做到对事业孜孜追求,无怨无悔,还能做到对学生谆谆教诲,有声有色。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他们摸索出了多种新颖的教学模式,总结出了多种先进的教学经验,形成了多种独特的教学风格,创造了多种深刻的教学思想。他们生动活泼的教学,激发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净化了学生的灵魂,健全了学生的人格,促进了学生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所有这些都为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学习与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生动的宝贵素材。2l世纪是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年代,国际竞争依靠强大的国力,国力的强盛依靠杰出的人才,人才的培养依靠优秀的教师。因此,2l世纪是呼唤名师辈出的时代,作为基础教育的语文教师,则应尽快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成为一代名师。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有必要而且也有可能对现代语文专家教师的成长进行系统研究,总结他们成功的原因,以供我们新手语文教师学习与借鉴,从而不断地创新和提高。

二 教学风格内涵

(一)风格内涵

风格一词在中国古代,最初是指人的风度和品格。“风”是风采、风姿,指人的体

语文专家教学风格对新手教师成长启示研究

貌;“格”,指人格、德性;合起来正好是对人之品貌的全面评价。《世说新语.德行》说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可见魏晋时期士大夫品评人物的时候,常常用风格一词来概示人的品质。

后来,刘勰的《文心雕龙》最先将风格概念引进文艺理论和批评,从而由品人过渡到品文。在西方,风格一词源于希腊文,其本义表示一个长度大于厚度的不变的直线体,στυλοζ训为“木柱”、“石柱”,最后为一柄作为写和画用的金属雕刻刀。后来,风格一词表示组成文字的一种特定方法;同时还比喻地表示组成文字装饰思想的一种特定方式。而在全部艺术领域内(绘画、雕刻、音乐等),说到风格总是意味着通过特有标志在外部表现中显示自身的内在特性。[1]

现在,风格一词被广泛地用于一切艺术领域,用以说明艺术作品达到高度成功时方具备的重要标志。别林斯基认为,文学作品没有鲜明的独创性和自己的艺术风格,就像“没有剑的剑鞘,空空如也的漂亮的箱子”。雨果认为,“风格是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他说:“没有风格,你可以获得一时的成功,获得掌声、热闹、锣鼓、花冠、众人的陶醉的欢呼,可是你得不到真正的胜利、真正的荣誉、真正的桂冠。”可见,艺术作品具备独树一帜的风格,创新意识是形成教师风格的最直接因素。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的基本规律都是一致的,但不同的是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方式,这里就是创新意识生长的土地。而教学风格正是在这些具体问题中得以体现。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教师风格也就毫无疑问的体现在了教学上了,可以说,教师风格主要体现在教学风格上。

(二)教学风格内涵

关于教学风格的定义目前比较权威的说法有两种:

《教育大辞典》中教学风格的定义为: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师个人特点的风度和格调。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艺术特点的综合表现,具有独特性和稳定性。如有的教师循循善诱,巧于设疑;有的论证严密,具有逻辑说服力;有的语言风趣,富有幽默感等。教师教学的独特风格,可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影响教学效果,对学生各种心理品质的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现代教学论新稿》中将教学风格定义为:教学风格是教师以深厚的知识为基础,在长期教学艺术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技能技巧而形成高度成熟的、稳定的教学艺术个性化之标志。教师的教学风格是其教学主导思想及所采纳的教学法相融合的外观再现。当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教授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而是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一

语文专家教学风格对新手教师成长启示研究

并的教授下去,所以,亦不能人云亦云的照本宣科了,而是要把教学艺术化起来,建立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模式,把自己的所常之处,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

三 语文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的比较

在国内,对于专家型教师标准的研究尚无比较权威的观点。有人认为,专家型教师就是那些在教学领域中,具有丰富的和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能高效地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富有职业的敏锐的观察力和创造力的教师。有人认为,专家型教师不仅要通晓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具备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而且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之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等方面教学艺术高超。

新手教师,最早是伯利纳提出,他认为,教师发展成长经历新手教师、熟练新手教师、胜任型教师、业务精于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五个阶段。新手教师就是刚从大学毕业从事教师职业的新手、生手或无经验的教师。他们刚从学生时代走过,虽然已经熟悉学校的环境,但现在却要重新认识学校环境和课堂环境,要仔细地对教学情境进行分析,在懂得一些教育学、心理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亲自地从事教学实践以了解教学的真实情景并获得教学经验。在这个阶段中,新手教师通常对学校与社会关系的看法较为开放,也较为理想化,对学生往往采取理想主义的态度。但这种开放化,理想化随着实际教学的增加会逐渐消失,在现实的冲击面前,他们会渐渐意识到实际的教学与理想中的大相径庭,学生并不具有他们想象中的对学习的热情渴望,资历颇深的同事也并不能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交流经验、教学并不像想象中得那么得心应手。他们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因而不免产生失落感。

(一)语文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在计划和设计策略上的差异

计划与设计策略上,专家型教师在准备课时,能做到“吃透教材”,“广泛学习跟这课书有关的书籍、材料”,了解课文背景,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过程。窦桂梅老师在教授《圆明园的毁灭》时,拿出了法国大作家雨果眼中的圆明园,学生通过读他的文章,进一步体会“圆明园的毁灭是多么的‘不可估量’”。专家型教师普遍认为,“教材可以几年不变,但学生是年年不同的。每次上课都要有不同的内容去讲”。他们备课时做到了“静态的备课,动态的过程”,“头脑里把上课的过程演示一遍”等等。而一般的

语文专家教学风格对新手教师成长启示研究

教师,尤其是新手教师,一般只能做到研究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写教案,或者了解学生的某些特点。课前准备的不充分必然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质量差。

(二)语文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在课堂管理和时间管理上的差异

课堂管理与时间管理策略:结果发现,在时间管理方面,专家型教师用于教学的有效时间每节课比一般教师多出2-3分钟的时间。新手教师的这2-3分钟主要用在了重复某些内容,没用的语言以及过多地写板书。一堂课中,专家型教师用于讲的时间明显少于新手教师;而每节课专家教师分配给学生活动的时间比一般教师平均多出5分钟左右,即在优秀教师的课堂里,学生有更多参与教学的机会欲言表达的机会、读书的机会,学生活动积极;在王崧舟老师的《两小儿辩日》中,先是同桌辩斗,接着是指名辩斗,然后是师生辩斗,最后是全班辩斗。无论是辩斗的水平、情感,还是辩斗的味道,每一次都有提高、升华。尤其是师生辩斗,教师的水平炉火纯青,更难能可贵的是,学生在王老师的点拨、激发、感染下,也辩得有声有色,绝不亚于教师的水平。有效的教学唤醒沉睡的潜能,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王老师的这一辩,辩出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辩出了他高明的教育智慧,辩出了他有效的课堂管理。而在新手教师的课堂里,教师始终充当课堂的“主角”,学生更多的是被动接受。在学生活动的内容上,优秀教师更多的是让学生带着不同的目的去读、去讨论课文、去想象去体会课文所表达的内容与情感,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去思考问题概括问题准确表达要表达的每一句话;一般教师则让学生分段、写生字、做作业等等。这与教师的学生观有着密切关系。专家型教师认为,“教师像游泳教练,关键让学生自己练”;新手教师则认为,“学生讲着不解气,启发半天也讲不到点子上”。从导入的时间以及同时观察到的导入与结课的方式上,专家型教师与新手教师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基本上,导入的时间大约3分钟左右,结课时间约3分钟。

(三)语文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在导入策略上的差异

在导入策略上,即使专家型教师也是各异其趣各不相同的。主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师自身的风格以及讲授内容而定。正如一位访谈某小学语文教学专家时所谈的“不论什么样的导入策略或方法,只有为教学目标服务,指向教学目的,它才是有效的,导入策略用得再花哨,如果只为导入而导入,它也没有丝毫的意义”。专家型教师通常能把偶发事件导入到教学活动中去,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去处理。贾志敏上《程门立雪》时,让学生给生字组词。一位学生站起来给“尊”字组词:“尊,遵守。”同学们顿时哄堂大

语文专家教学风格对新手教师成长启示研究

笑。“他并没有错,他还没把话说完呢!”贾老师神情自若,微笑地望着那位学生,“遵守的遵,去掉„„”,那位学生立即领悟过来:“遵守的遵,去掉走字底,就是尊敬的尊。”“你们刚才笑得太早啦!”贾老师风趣地说。课堂上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能诱而导之,使其自悟自得。善待学生、善待学生出现的错误。当这位学生组错词、听到同学们的笑声时,心里肯定不好受,也许他此时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希望老师再给他一次机会,让他纠正过来,可又不敢说。贾老师给他挽回了面子,竟然说他没错,只是没把话说完。当他把话说完、说正确后,肯定很感激贾老师,并且喜欢上贾老师。这节课下来,这位学生表现得尤为积极,多次举手发言。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情况下把问题处理清。如果偶发事件是必须停下课来才能解决的问题,则“尽快解决”,并且“不带任何情绪色彩”,“不着急不发火,也不提高嗓门”,“平静地尽快地把课堂稳定下来,其它作等到下课再做”。

通过三个方面的比较中发现差异和结合我国目前的教育现实来看,语文教育即是解放受教育者的个性,培育其生命价值。专家型教师在多年教育前线工作中,坚持不断创新,勇于实践与反思、总结等,造就了专家型教师的风格塑造和形成。

四 语文专家教师于永正的案例启示

(一)于永正“五重”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是教师以深厚的知识为基础,在长期教学艺术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和技能技巧而形成高度成熟的、稳定的教学思想的体现。

世上的教师千千万万,只有集众家的风格于自家的风格,才可算是成为今后教学的基底。当今中国小学语文的名师中,各有风格,自有教学方法,各成了自家之言。于永正的“五重”,窦桂梅的“主题教学”,王崧舟的“诗意教学”,无不成为了新手教师前进的目标。本文主要拿语文专家于永正研究。

研究于永正一定要了解他的“五重”教育思想了,五重教育思想可谓是贯穿了于永正的教学风格,也是他的教学风格的重要体现。1 重情趣

于永正的语文教学最突出的特点是有情有趣。在教学上,他追求的是“有意思,而

语文专家教学风格对新手教师成长启示研究

不是有意义”。[2]“情”是情感,或者说感情。它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对学生有情,二是对语文教学有情,上课有情。对学生有情就是尊重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尤其尊重、关爱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还要做到理解和宽容学生。对语文教学有情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关注教材,二是关注学生。课前,老师要和教材“对话”,把教材读懂,掌握好,把文章所表达的意思、情感体现出来,并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进入课堂,教师关注得最多的不再是教材、教案,而是学生,教师的责任是组织教学,是引导,是点拨,是鼓舞,是激励。做到对学生有情,还得有好的师德,有较好的个人素养,要善良,要有丰富的情感。[3]“趣”就是课要上的有趣味性,让学生愿意学。首先要钻研好教材,于永正钻研教材的功夫主要花在读课文上,他说:“只要我读得有一种兴奋的感觉,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那就意味着教学的成功。读到这种程度,即使不写教案,也能把课上得有滋有味。”此外,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使其有新异性。还有一点是幽默。幽默是老师的强有力的助手,它能使学习变得轻松,能使师生在愉悦的交流中融为一体。2 重感悟

重感悟就是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读书,自己去领会。悟什么?首先悟其义,课文内容要读懂,至少要粗知大意。还要悟其情,悟其法,即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悟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怎样悟?读,一边读一边想。于永正是怎样落实这个“读”字的呢?[4]备课先“读”。反复读,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读出语感,读出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妙处,读到“其言皆出吾口„‘其意皆出吾心”为止。[5]课堂上

语文专家教学风格对新手教师成长启示研究

或“红楼”,或者读得不熟,也很难与演讲者产生共鸣。3 重积累

学习语文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掌握语言这个工具,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语言靠积累,能力靠实践。积累,不仅是语言的积累,还有生活的积累和感受(包括情感)的积累。怎样做到语言的积累?

语文专家教学风格对新手教师成长启示研究

习和实践。”

(二)于永正“五重”教学风格对新手教师成长的启示

于永正不仅对自己的教学风格方法做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还对作为新手语文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提出了前进的方向。作为新手教师来说,有个优秀老师的榜样去学习,去探索是再好不过的了。语文专家教师,不仅是新手教师的榜样,也是前进的方向。

研究于永正一定要了解他的“五重”教育思想了,五重教育思想可谓是贯穿了于永正的教学风格,也是他的教学风格的重要体现。1 热爱小学语文教育

于永正的“五重”教学思想中“重情趣”是“首位”。“有情有趣”是于永正的语文教学最突出的特点。“重情趣”的情,启示新手教师首先要热爱语文教育事业。熟练掌握小学语文教材以及教学方法是热爱语文教育事业的直接体现。其次,对学生有情,尊重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尤其尊重、关爱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是热爱语文教育事业的重要体现。于永正认为:“在儿童的世界里,伟大不是大海,而是溪流。在他们的眼里,老师的一份宽容和善待,一声同情和慰劝便是伟大。它是教师心中藏着的对学生的爱意和善意的自然流露,这种流露便是一种非常简洁的教学风格和令学生感动的教学艺术。”做到对学生有情,还得有好的师德,有较好的个人修养,说浅显一点,要善良,要有丰富的情感;无情无义当不好老师。心肠硬,动辄训斥学生,当不好老师更教不好语文,因为语文的人文性最强,最富有情趣。清代学者袁枚说:“文以情生,未有无情而有文者”。一篇篇优美的课文都是作者感情的产物。试想,一个情感不丰富的人,怎么能体会出其中的味道来呢?又怎能在课堂上实现与教材、与学生三者的对话呢?没有感情的对话是苍白的,没有感情的教学技巧同样是苍白的。“重情趣”的趣,启示新手教师对教学方法的使用要具有创造性,要钻研好教材。“教得好”的前提是把教材把握好,把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好。要做到这一点,唯一的办法就是读教材。于永正备课总是先备“读”。“不把文章读得有声有色,觉得‘其言皆出吾口’、‘其意皆发吾心’,我是不敢进课堂的”。学生喜欢上于永正的课,与他动情的朗读是分不开的。于老师读《卖火柴的小女孩》,能听到教室里的啜泣声;读《黄继光》,能使学生热血沸腾;读半夜鸡叫,能让学生先是气得发抖,继而咯咯地笑„„这就要求教师在已有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拓展思维,生动课堂教学内容。2 感悟课文情感

语文专家教学风格对新手教师成长启示研究

重感悟就是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读书,自己去领会。首先,教师备课要备“读”。朗读是语文教师的一项基本功,反复读,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读出语感,读出遣词造句及文章布局的妙处。文章首先要感动自己,要带着自己的生命体验,然后才有可能传递给学生,才有可能指导学生进入文本。其次,课堂上,教师要精心指导学生读书,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朗读是符号语言化的过程。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能做到正确、流利就不容易了,更不要说读得有感情、读出语感来了。每篇课文,于永正一般都要花费一节课的时间指导读,努力做到每个人都能读通顺,一部分人读出感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做的事就是指导读好,疏通阅读中的障碍。接下来就是赏读,精读在课文中起关键作用的词语,精彩的句子,这个阶段很是考验老师的功力,最能看出老师把握教材的水平、驾驭课堂的能力和老师本人的素养,课上得精彩不精彩,往往就看这里,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常常在这时得到发挥和提高。3 积累的重要性

著名小学语文教育家张庆先生说:“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学语文是‘无序’的,就是今天读一篇,明天读一篇,今天记住一个字,明天学会一个词,日久天长,积累多了,这个工具就拥有了,说话、写文章,就越来越自如了,就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了。”古语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新手语文老师要有积累意识,语文教学要重积累,不仅是在语言文字上的积累,还有在情感上的积累。让学生背诵,做读书笔记是语言上的积累。外出体验则是情感的积累。4 读与写的迁移

新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读的迁移和写的迁移。学生只有多读书,才会丰富感受。培养指导学生养成会读书的习惯和记读书笔记,并和他们讨论书中的人物和故事,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指导好的前提是老师必须爱读书,会读书。从大的方面来说,要高度重视作文训练,小学生的作文练习,一切从实际出发。小的方面是对课文等的片断仿写等。这都是由读到写的迁移。5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于永正认为语文学习习惯包括两点:一是学习习惯,二是运用语言的习惯。学习习惯主要是指读书报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做读书笔记的习惯,遇到生字查字典的习惯等运用。语言的习惯怎样养成?一是“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而“不能过分依赖老师的分析和讲解”.叶圣陶先生说得好,“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要养成一

语文专家教学风格对新手教师成长启示研究

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习”是什么意思?就是练习和实践。于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强调“感悟”、“积累”和“迁移”,而不主张繁琐的分析,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拥有语言,在语文的实践中去熟练地运用语言,最后形成运用语言的习惯。这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最终目标。

五 结 论

语文专家教师于永正,如同一幕充满儿童生活情趣的轻喜剧,一首清新雅致、情境交融的儿童诗,一篇文笔洗练隽永、耐人寻味的优美散文,一支由几个乐章组成的行云流水般的乐曲,他以人格魅力、艺术魅力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征服了千万个听过他的课的老师。从语文专家于永正老师身上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启示。新手教师要想在教学领域取得成就,首先必须无限热爱教育事业,这是成为名师的前提;其次必须善于学习和反思,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同时要有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发展潜能和发展规律,关注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全方位发展的权利。

语文专家教学风格对新手教师成长启示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如密.《教学艺术》[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

语文专家教学风格对新手教师成长启示研究

致谢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随着这篇论文的最终完成,我也即将结束大学生活,离开美丽的鞍山师范学院的校园,离开和蔼可亲博识多学的老师及与我朝夕相伴的同窗好友。在这即将离别的时刻,我内心充满感激。

首先,我要感谢导师李老师,李老师平易近人、亲切热心,我的论文从选题、酝酿、写作到定稿,都得到了李老师的指导,文章的每一处都渗透着老师的心血。感谢大学四年来所有为我传道解惑的老师们,没有这些老师,就没有我今天的积累,也就没有了这篇论文。感谢我的同室好友栾和娜、吴琼,是她们在学习上督促我,在生活上帮助我,我论文的顺利完成和她们也是分不开的。

还要感谢06级小学教育专业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并感谢我的父母这二十多年来给我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生活、学习和感情等各个方面的关心和支撑,让我能够潜心学习,完成学业。

感谢所有关心着和爱着我的亲人、朋友、老师!愿你们一路好走,好人一生平安!

第三篇:教师教学风格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

教师教学风格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对于教师的人格要求教学风格,可能超过对任何人,而人文素养教学风格是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表征。

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审美感受,实现身心和谐发展。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师生关系、情理取向等维度上因不同赋值而使教学过程呈现出的总体特征,是教师个性在教学过程中的体现。教学风格在教师专业自我观照下形成发展,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显著标志。长于反思、善于创造和止于欢乐是教师教学风格形成与发展的基本依据。

一、教师教学风格的内涵

教学风格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据其价值观念,对教学过程诸元素(知识、教师、学生和方法等)的偏好性和习惯化的方式。教学风格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个体差异,是教师教学的个性化特征,体现于教师对各种教学元素的选择与组合方式。

教学风格是具有复杂结构的多种心理与行为品质的总和。分析教学风格的结构对于深入了解教学风格的本质,有着重要意义。罗宾逊将教学风格区分为内容为中心和以学习者为中心两类。蒂尔伯格和希牡利定义了两个主要的维度来描述个人的教学风格:敏感性和包容性。敏感性表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关心学生的满意度的程度。包容性维度定义为将所有学生融入各种学习过程的能力。

二、教师教学风格的类型

(一)理智型教学风格:教师讲课深入浅出,条理清楚,层层剖析,环环相扣,论证严密,结构严谨,用思维的逻辑力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理智控制课堂教学进程。学生通过听教师的讲授,不仅学到知识,也受到思维的训练,还受到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的熏陶和感染。

(二)情感型教学风格:教师讲课情绪饱满,将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融于对学生的关心、教导和期望之中,充满着对人的高度尊重的信赖。讲到动情之处,往往情绪高涨,慷慨激昂,滔滔不绝,扣人心弦,给人以震撼人心的力量,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师生之间在理解、沟通的前提下,共同营造出一种渴求知识、探索真理的热烈气氛。学生在这样的教师引导下,所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的训练价值,还包括人格、情感的陶冶价值。

(三)自然型教学风格:教师讲课亲切自然,朴实无华,没有矫揉造作,也不刻意渲染,而是娓娓而谈,细细道来,师生之间在一种平等、协作、和谐的气氛下,进行默默的情感交流,将对知识的渴求和探索融于简朴、真实的教学情景之中,学生在静静的思考、默默的首肯中获得知识。教师讲课虽然声音不高,但神情自若,情真意切,犹如春雨渗入学生心田,润物细无声,它虽没有江海波澜的壮阔,却不乏山涧流水之清新,给人一种心旷神怡、恬静安宁的感受。

(四)幽默型教学风格:教师讲课生动形象,机智诙谐,妙语连珠,动人心弦。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犹如画龙点睛,给学生开启智慧之门;一种恰如其分的幽默,引来学生会心的微笑,如饮一杯甘醇的美酒,给人以回味和留恋;哲人的警句、文化的箴言不时穿插于讲述中间,给人以思考和警醒。听这样的教师讲课,学生心情舒畅、乐于学习,在轻松、愉快和笑声中获得人生的启迪,获得心智的训练,变机械学习、被动模仿为心领神会、主动思考。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言,这是一种值得着力陶铸和追求的教学风格。

(五)技巧型教学风格:教师讲课精于教学的技巧,充满着机智,各种教学方法、技巧信手拈来,运用自如,恰到好处,并丝毫不带有雕琢的痕迹。整个课堂教学的结构就像一种设计好的程序,过渡自然,组织严密,搭配合理,有条不紊。讲解、分析、论证时,思路清晰;提问、讨论、练习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照顾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透彻了解及对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和对知识重点、难点的准确把握。

三、教师人文的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学习心理的影响

(一)影响着学生的人格的完善

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完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健康人格。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的人文素养,会像一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教师的素养之光对学生心灵的烛照深刻且久远,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学生的人格的成长会在具有丰富的人文素养的教师的影响下,逐步成熟与完善起来,而学生的人格的完善,是一切良好的学习心理的基础。由于我们习惯于把学生看着是一个“认知体”,把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与扩展学生的知识内涵作为基本目标,重思想教化而忽视生活情趣,重知识积累而轻视文化融合,重教材示范而无视表达热情。因而导致许多学生缺乏一定的公德意识和人文关怀意识,在校内和校外呈现“两面人”现象。而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实际上是一种灵魂的缺失,它容易使人迷失自我。因此,追寻人文精神的回归,是我们教育的当务之急,而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直接与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完善。

(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目标的明确

一位人文素养深厚的教师,肯定是一位有抱负有追求的教师,往往呈现出人格形象完整,精神焕发,精力充沛,性格坚毅,乐观向上,作风严谨,给人以力量感。在他教育与影响下的学生,必会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觉受教师的影响,使学生也形成坚强的意志与自制力,因而更加富有理性,善于思考,发奋学习。这样会自觉不自觉的树立远大的目标。反之,一个没有深厚人文素养,举止猥琐,语言粗俗,庸俗无聊的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一个没有恒久引力与缺少人格魅力的教师。历史上的杨昌济之于毛泽东,闻一多之于臧克家,沈从文之于汪曾祺,鲁迅之于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这些伟大的教师,永远会让他们的同样伟大的学生铭记不忘,学生的成功为这些伟大的精神导师的人生写下了辉煌的一笔!因为,教师的追求与抱负已经深深的成为学生人生发展的指标;教师的努力与成功,激励他们的学生追求更远大的目标与成功。

(三)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效果

第四篇:影响教师教学风格的因素

目 录

摘 要 关键词

一、影响教师教学风格的因素………………………………………………1

(一)客观因素………………………………………………………………1

(二)主观因素………………………………………………………………2

(三)外部因素………………………………………………………………3

二、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小学生的学习风格的相互作用………………………3

(一)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其学生的学习风格的影响…………………………3

(二)学生多样的学习风格是教师改进教学风格的力量源泉………………4

(三)学习风格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4

三、养成有效、独特、良好的教学风格……………………………………6 结 语………………………………………………………………………8 参考文献………………………………………………………………………8

摘要:教师的教学风格已经成为新课改下备受关注的议题,它同教师的教学能力一起,成为近些年来影响小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因此成为新课程改革下素质教育的一项主要影响因素。目前已经有多位专家学者探讨了教师教学风格问题,但针对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业的影响这一话题却很少涉及过。

关键词:教学风格;影响因素;学业成绩

前 言

教师的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理论指导下,经过长期教学实践的探索和追求形成的、并逐步完美的教学活动,并且在教学观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技巧、教学作风、教学效果等方面综合体现出来的、稳定的、具有独特个性的教学特点与审美风貌。教师的教学风格不仅仅对教师自身教学活动有重要影响,而且对所教授学生的学业成绩乃至身心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教学风格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据其价值观念,对教学过程诸元素(知识、教师、学生和方法等)的偏好性和习惯化的方式。教学风格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个体差异,是教师教学的个性化特征,体现于教师对各种教学元素的选择与组合方式。[1,2]

教学风格是具有复杂结构的多种心理与行为品质的总和。分析教学风格的结构对于深入了解教学风格的本质,有着重要意义。罗宾逊(Robinson,1986)将教学风格区分为内容为中心和以学习者为中心两类。[3]蒂尔伯格和希牡利(Van Tilburg & Heimlich,1994)定义了两个主要的维度来描述个人的教学风格:敏感性(sensitivity)和包容性(inclusion)。[4]敏感性表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关心学生的满意度的程度。包容性维度定义为将所有学生融入各种学习过程的能力。

近几十年来,在分析教学风格结构的基础上,研究者考察了可能对教学风格构成影响的各种因素。埃文斯(Evans,2004)研究用综合—分析维度测量教师的教学风格,发现年龄与性别对教学风格有显著的影响。年龄大的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综合性风格,而年龄小的教师表现出分析性风格。男教师表现为综合性风格,而女教师往往是分析性风格。同时,他发现教师教学课程类型与教学风格无显著关系,不同课程的教师表现出各种教学风格水平。[5]

安得尔斯(Endres,1992)等人的研究分析了杂志写作课的男女教师的风格差异,结果显示,男女教师的教学风格是类似的,并无显著差异。还有研究指出,女教师倾向于结构化的教学风格,而男教师倾向于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想法、话题和有挑战性的想法。雷克(Lacey,1998)研究指出,在教学风格的敏感性维度上,不存在性别差异;而在包容性维度上,男教师显著地低于女教师。[4]

一、影响教师教学风格的因素

(一)客观因素

1.学校类型对教学风格的影响

众所周知,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特殊产物,两类学校在师资力量等许多方面存在差异。考察两类学校教师在教学风格方面的差异时发现:两类学校的教师在教师中心、学生中心两个因素上存在差异。总的来看,重点学校的教师强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控制力度,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同时强调以各种训练方法加强知识教学,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相对较少,这些特征实际上说明了重点学校是以

教师为中心的教学风格。普通学校教师的教学风格则表现得相对中性一些,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的程度相对较低,强调利用情绪调动课堂气氛。造成这方面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两类学校长期形成的校园文化对教师个体的教学风格发展构成了影响。

2.教育阶段对教学风格的影响

小学、初中和高中这三个教育阶段划分的依据是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身心特征不同,教学目标不同,导致中小学教师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方法组织教学。本次调查发现小学、初中与高中教师在知识训练、教师中心、学生中心三个教学风格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总的来看,小学教师倾向于营造情感丰富、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十分重视以各种形象的方式传授知识,强调训练在知识学习中的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非常高;初中教师偏好严肃严谨的课堂教学气氛,对学生要求严格,教学过程中教师中心的程度较高;高中教师倾向于严格控制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中心的程度最高,同时也最强调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教育阶段对教学风格的影响,实际上反映了各阶段的学习者的身心特征与教育目标对教师教学的影响。

(二)主观因素

教师对教学艺术、教学风格的执着追求和努力探索是形成教师教学风格的 最活跃的因素,对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没有执着的追求与探索、就没有创造;没有创造,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清醒的自我意识和顽强的科学研究精神,是教师形成教学风格的必 备条件。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革与创新,注重反思教学,及时总结,不断积累经验,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1.性别对教学风格的影响

[4,5]关于教学风格是否存在性别差异的争论较多,但本次调查并没有发现男女教师在教学风格的任何一个因素上存在差异。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样本中男性的比例过小,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中小学校教学的高度求同性造成男女教师在教学风格上趋于一致。但是笔者也发现男教师教学风格的差异性大于女性教师。有学者研究指出中学骨干教师人群中,男教师比女教师独立性更强,更有主见。[7]可能由于男女教师在人格上的差异造成他们在教学风格离散程度上的差异。但是,雷克等人(1998)的研究结论却相反,他们发现男教师在教学风格方面的差异性要显著地小于女教师。[4]

2.教龄对教学风格的影响

教龄反映了一位教师的从业经历,有研究指出教龄不同的教师在教学态度、教育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5]笔者也发现随着教龄的增长,教师在知识训练、学生中心、体系形象三个因素上出现了几乎相同的趋势,即因素得分随教龄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速度随教龄的增长而减缓,最高教龄组(21年以上)略呈下降趋势。教龄对教学风格的影响,一方面与教师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有关,另一方面也显示了教学风格的发展性。这种发展性突出地表现为教师通过反思积累经验,新经验在量的方面的积累会使原先的风格发生变化,形成新的风格。[8]

3.教学科目对教学风格的影响

现阶段中小学教师基本上相对固定地教授一门课程,教师主讲的科目是教师之间的最明显的差异。但是本次调查并没有发现由于教师的教学科目不同,导致他们的教学风格存在差异,特别是文科与理科教师在教学风格的六个方面特征基本一致。这一结论与艾文斯(2004)的研究结果相符。[2]教学科目与教学风格之间的关系说明教学风格与所教内容无关,而是更高层次的形式范畴,相同科目的教师可以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而不同科目的教师也可以形成相同的教学风格。如果能进一步证实同一位教师在教授不同课程时,依然保持相同的教学风格,则进一步证明了教学科目与教学风格的关系。

(三)外部因素

1.影响教学风格形成的外部因素主要有社会传统、时代要求和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等

如中国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采用串讲、背诵、评点等方式方法,要求教师教态庄重、讲述翔实、治学严谨,这就决定了在封建社会中宣讲成为其主要的教学风格。当代社会,一方面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而,产生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从而形成了各种教学风格。

2.教学内容也是影响教学风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般说来,理科的教学内容倾向于“理智型”的教学风格,文科的 教学内容倾向于“情感型”的教学风格,同样,学生实际情况的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也不同。例如,特殊学校的教学风格会明显不同于普通学校。小学、中学、大学的教学风格也会因学生的年龄大小、知识面宽窄、能力的强弱而不同。

二、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小学生的学习风格的相互作用

(一)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其学生的学习风格的影响

1.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其学生的学习风格起指导和支配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如下三方面:

第一,小学教师的教学风格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风格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对学生已有的学习风格的丰富和发展起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第三,对学生已有的学习风格的丰富和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小学生的学习风格的形成受到包括生理要素及个性发展水平的诸多内在因素的影响,但来自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而教师的教学风格是这些外部环境因素的重中之重。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风格的形成和发展。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进步所起作用是非常关键的,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教学风格是教师人格和个性特征在教学上的全面反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地举手投足、一言一行、无疑对学生的学风和人格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般而言,严谨风格的教师会培养出一丝不苟的学生。导演型风格的教师在教学过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而会有一大批独立型学习风格的学生伴随左右。持有一定教学风格的教师总是调教出与之相匹配的学习风格的学生。

上述,在学习风格的形成过程中,教学风格起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而如果学生在师从某一教学风格之前已经形成了自己稳定的学习风格这一问题,则须着眼于学习风格和教学风格是否匹配、学生的适应能力如何以及教师对教学风格的驾驭能力等三个方面。

2.将教学风格与学习风格相互作用的这一规律应用于教学实践,不难得出如下结论

应重视教师教学风格的差异,一方面应遵循教学风格与学习风格相匹配的原则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这样才能使小学生在有序的教学活动中对自己的学习进度方式进行有效的调整从而提高成绩;另一方面应鼓励教师掌握丰富多样的教学风格,根据教学情境的实际需要灵活运用,从而提高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助于学业成绩单提高。推进教师评价多元化,不应把某种单一的教学风格作为样板硬性推广。

小学教师应提高对教学风格的调控意识水平,塑造多样化的教学风格,以满足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风格的需要,从而加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让小学生能倾注更多的精力在课堂上,立志于学业成绩的优先。

应重视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正确评价和解释学生的学业成绩。不能轻易或武断地仅评考试成绩判定学生学业能力的优劣。相同的努力程度、相同智力水平的学生,在相同的教学条件下,因学习认知风格不同,学业成绩会有所不同。这种情况下的学业成绩差异是正常的,正确理解这种正确的情况分类可以以更加有效飞方式来认清小学生学业成绩的优低,从而区别平等对待,有利于鼓励其学习的提高。

应教育小学生注意发展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认知风格,使自己的学习风格和教师的教学风格相匹配,所谓跟着教师的引导走,更有效的搞好自己的学业成绩。

(二)学生多样的学习风格是教师改进教学风格的力量源泉

教师自身的自觉追求和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教学风格的形成和发展。但是,促使教师改进自身教学风格的直接动力却来自其学生。学生的学习风格的多样性总是迫使有工作热情的教师深刻研究每位学生的具体特点,统筹考虑学生的总体特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风格是否适合、。教师要想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好,就必须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风格,给小学生提供更满意的学习条件和环境。所以,学生多样的学习风格是教师改进教学风格直接动力。

另外,学生多样的学习风格给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参考。正如教师在形成教学风格初期以自己的学习风格为基础一样,教师在改进和丰富自己的教学风格过程中,来自学生的因素成了不可缺少的源泉。

(三)学习风格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世纪 50 年代以来,国外学者就学习风格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研究表明,学习风格与学习环境、学生人格特征、性别、专业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另外,大量研究结果显示:学习风格与学业成绩有着密切的关联,成功的学习是教学风格与学习风格相适应的结果。

Keirsey1998的研究显示,不同个性和气质的人会形成不同的学习风格类型:视觉

型学习者喜欢通过文字、图片等视觉刺激手段来获取信息;听觉型学习者喜欢通过听歌曲、诗歌等听觉刺激来获取信息;触觉型和动觉型的学习者喜欢动手操作性的活动。Oxford1991研究发现,与人格特质有关的学习风格对学习活动的选择有很大的影响。外向型的人性格开朗、情感外露、健谈好动,喜欢交互性的课堂活动,乐于与同伴协同学习;而内向型的人稳重寡言、不善于与人交往,喜欢独自学习或与自己比较熟悉的人一起学习。

研究还发现,不同专业背景和性别的学生在学习风格方面存在显著差异。BibermanampBuchanan1986发现,会计、金融专业学生的学习风格不同于市场、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风格。Matthews 等人1994认为,理科专业数学和科学的学生偏好应用性质的学习风格而文科专业人文、社会及教育等学科的学生更侧重概念性质的学习风格。关于学习风格是否存在性别差异,不同研究者的结论并不一致。另外,有学者对学习风格的形成进行研究时指出,学习风格直接或间接受到文化、风俗、家庭和学校以及已有知识经验的影响。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施教。

在学习风格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中,邓恩夫妇的贡献最为突出,并得到美国教育界的大力支持。他们发现,结合学习风格理论进行的教学,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并帮助低学业成就的学生发挥自己的潜力。研究显示:当教学风格与学习风格相匹配,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风格后,学生的学业成绩得到提高;同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对学习的态度和对事物的认识也发生了质的改变,他们学会了学习、爱上了学习;并且他们更容易掌握学习方法,去记住新的、难度大的复杂的信息。

大量研究揭示,学业成绩与学习风格具有重要的关联性。高成就学生的学习风格和低成就学生的学习风格不同。高成就学生相对于低成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灵活性、学习动机均较强,较少依赖外界和班级环境。Collinson 等人(2000)在对不同学业成就的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分析时发现,低成绩者更喜欢正规学习环境,而高成绩者更喜欢独自学习。Guild(1994)在对大学生学习风格与学习成绩进行研究时发现,某些特定的学习风格会使学生在学业成绩上有不同反应。另外,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存在差异。

虽然在许多研究中,学习成绩与学习风格的关联性得到证实,然而,CezairJoan A(2003)使用 Kolb 的学习风格量表在对 297 名大学生进行学习风格与学业成绩的研究时发现,学习风格与学业成绩之间没有显著性相关。

另外,有关学者在教学环境与学习风格的匹配方面也做了大量研究,发现:当教学环境、教学安排和教学策略与学生的学习风格相匹配,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更易获得成功,并改善低学业成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

三、养成有效、独特、良好的教学风格

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外部环境、教学环境、教学资源,不同的学生,诸多不确定因素决定了教学法。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重要的是依据自身的特点,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特长的比较稳定的教学风格,千学万学,都应在自己的风格基础上不断完善变化,如此,才能在教学上教有成效。

如果我们回忆那些曾经教过我们的老师,也许我们已记不清老师教给我们的那些知识,但对老师的教学风格一定记忆犹新。也可以说留给我们记忆深刻的都是那些风格鲜明、特点突出的教师。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能够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对学生各种心理品质的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并使其教学活动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深刻印象。

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富有个性化特征的风度和格调,是教师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艺术特点的综合表现。教师的教学风格主要通过能够影响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的教学态度、教学语言、调控方式、结构艺术和场景形象等表现出来。如有的教师语言风趣,富有幽默感,课堂气氛活跃;有的教师善于设疑,循循善诱,启发诱导;有的教师善于思考、思维活跃,勇于创新;有的教师论证严密,逻辑性强,语言有逻辑说服力;有的教师知识广博、旁征博引,视野开阔等等。教学风格的形成,是教师在教学上成熟的重要标志,确立自己的教学风格,不仅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加速专业化成长的进程。所以,教学风格是教师专业化发展,乃至教育职业生命发展的重要问题。那么,教师如何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呢?

第一,教学风格的形成必然是建立良好的师德和职业精神、渊博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教学技能的基础上的。

教学风格本质应该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形成的具有个性特征的教学艺术,这种教学艺术的基础正是作为一个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基础性的条件,那就是,必备的良好师德和职业精神、渊博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教学技能。只有这几个条件都具备,并通过与教学实践有效结合,也能融合成具有良好个性特征的教学艺术,即教学风格。所以,一位教师要想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就必须首先在加强师德修养,培养职业精神,不断拓展专业及与专业相关的知识,不断加强基本功和教学技能上下足功夫,提升综合素质,为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格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教学风格的形成必须通过长期的积累以及不断的探索创新来实现的。

每一位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之初,往往只能把重点放在专业教学知识和基本教学技能的掌握上,而对于教学风格只能是向老教师或其他教师进行模仿,这是教学风格形成的基本阶段。随着教师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教学实践的深入,教师自身就会不断反思、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进而不断创新。在教师超越了以往的教学模式以后,伴随着教学艺术性的增强和个性特点的不断突出,教学影响力和教学魅力会越发突出,最终就会形成自身独有的教学风格。

第三,教学风格是相对稳定的,更是在动态的和不断提升、改进和发展中完善的。

一位教师一旦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那么这种教学风格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会在一定时间内,表现为一种基本的风格特点。但是,随着自身教学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对教育理念理解的不断深入以及不断地探索和创新,那么这种教学风格也会体现一种动态的趋势,会在原来的风格基础更加完善和升华,所以说教学风格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提升和改进的动态过程,教学风格贵在不断的改进提高乃至升华。

结 语

教学风格应该是属于个人所具备的特质并以一定的方式来体现的。

某种教学风格不一定属于某个个人,但某个个人必然要具备适应他自己的特质并属于他自己的教学风格。所谓形成自身独特的教学风格,就是一定要在某些方面达到超越别人的程度,仅为个人所拥有。这就是说教学风格也应与教师的个人素质、个性特征、个体经历、个人认知相结合,与具体教学实践相结合,扬长避短,形成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当然,这种教学风格也必然以一定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些方式可能是语言、行为、思维、特有的教学呈现和组织方式等不同的具有丰富内涵的表现方式。

个人认为,教师要想形成个人独特的有益的教学风格,首先必须对教学风格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懂得实现教学风格的基本手段,把握教学风格形成的各个阶段与环节,深入实践、积累实践、长期坚持、不断创新,那么就一定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参考文献:

[1]Heimlich,J E,Norland,E.Teaching Style:Where Are We Now[J].New Directions for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No.93,Spring 2002:17—25.[2]刘和平.教学风格辨析[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1994,(2):107—110.[3]Robinson R.Egography Teachers Reflections on Their Teaching about Development[J].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1986,18(4):409—427.[4]Lacey,C H.A Study of the Teaching Styles of Male and Female Professors[A].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Women

in

Educational

Leadership

Conference[Z].Lincoln,Nebraska,USA,October 11—12,1998.[5]Evans C.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gnitive Style and Teaching Style[J].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4,24(4):509—530.[6]汪小琴,等.中学骨干教师人格特征的调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2004,(1):69—70.[7]练国铮.教学风格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4,(3):55—56.

第五篇:百家讲坛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

《百家讲坛》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

摘 要:《百家讲坛》是央视电视台推出的讲座式栏目,它与中学语文教学有着许多相似之处。《百家讲坛》的成功经验在于知识的创新性;悬念的叙事结构的运用;主持人语言通俗易懂,表达幽默风趣;主讲者具备个人魅力;《百家讲坛》对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借鉴名家讲解的方式和风格,增加内容的趣味性,适合学生的情趣点;语文课堂要设置引人入胜的的悬念;综合运用多媒体手段;语文教师要把讲台当做舞台,要有创新的教学观念。

关键词:两者联系 成功经验 教学启示

一、《百家讲坛》与语文教学关系

语文教学表面上看与《百家讲坛》节目毫无联系,而本质上有许多相似之处:首先《百家讲坛》所讲内容大多是文史知识,而学校所授知识文史知识占了相当的比重。特别是语文,几乎二者相融。其中很多内容是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红楼梦》、《史记》、《论语》、《三国演义》对我们学习文学作品有用,曾仕强《胡雪岩的启示》对你理解成功与失败启发性很大;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对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有一定用处;苏轼、李清照、杜甫、陆游、李煜这些节目对语文学习都很有用,可以增加学生文学常识,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拓展语文课堂学习内容。还有一些知名作家如一些关于王国维、张爱玲、张恨水、钱钟书等作家作品的内容能够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激发学生对文学产生广泛的兴趣。其次,许多教授也是教师出身,甚至一些就是中学教师。像易中天、于丹、孔庆东都是北京大学的教授,很多学者都是来自一线的教师,纪连海就是北师大二附中的教师。再者,两者同样从事都是教学,都是以传授知识为主,都是由知识渊博的一方向不知晓或知晓不多的群体传授知识。1

所以,“《百家讲坛》”与语文教学是密切相关、互相借鉴关系。语文教学借鉴“《百家讲坛》”成功传授文史知识经验,“《百家讲坛》”借鉴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二、从《百家讲坛》中可以借鉴的教学理念

(一)换位思考,不断教学艺术创新

综观《百家讲坛》中那些受欢迎的老师,他们都会认真思考听众需要什么,都有抓住听众心理的艺术,比如:易中天在讲课时将古代生僻的官名和现代的官衔做比较,因为他知道普遍听众对这些古代官爵名看了就烦,这样一烦便失去了听下去的兴趣,作为我们语文教师 1钟永 《“百家讲坛式”语文教学初探》[N] 文学教育 2008年6月 就是要知道学生在想什么,时常经行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学生,我需要听怎样的语文课,不断经行教学艺术的创新,课堂才有生命力。2

(二)悬念的设置

在《百家讲坛》的讲课方法中,有一点很重要:设置悬念,设置悬念有一个很重要的效果,就是引人入胜,唤醒读者的背景知识融入阅读过程,激起读者阅读的欲望和激情,使他们欲罢不能,这样他们就会如饥似渴地走进文本,感受其中波澜起伏的情节,关心人物命运的沉浮,品味引人入胜的对白,把自己当作文中的主人公设身处地去体验,极容易产生共鸣,正如易中天说:“开头必须吸引人,为了避免收视疲劳,在必要时设置悬念,抛出问题。还要有出彩的语言,或者有好听的故事,或者要有包袱。”

(三)语言通俗易懂,表达幽默风趣

把学术性强的专业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做到通俗共赏是《百家讲坛》的成功的秘诀之一,主持人通过浅显易懂、和蔼风趣的讲述传达给观众,演讲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演讲风格亲切幽默,语调抑扬顿挫,中间还伴有丰富的肢体语言。如易中天之所以受到大批观众的热爱和吹捧,主要他用通俗的语言翻译正史,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讲述历史。易中天说道:韩信是待业青年。朝廷派人去查吴卫,也没有发现什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谈起西门庆,为何连官府都怕他,就因为他放官吏债。而官吏债若是被皇帝知道,官员免职,债款充公。西门庆抓住了官员的小辫子,自然不怕官府,可他偏偏遇到不怕死且武艺高强的武松,算他倒霉。“刘备对诸葛亮的好,好到让关羽和张飞觉得就像‘老鼠爱大米。”教师在备课时思考文本内容的趣味性,即使没有,也可附加进去。另外,教师讲课语言的幽默风趣是本教学法灵魂所在。教师需要勤学苦练,即使性格内向、语言微滞,也要转变自己的性格特点。进言之,教师要具备演员表演能力。

(四)主讲者具备个人魅力

在《百家讲坛》中上课成功的老师,无论是易中天还是纪连海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风格,纪连海老师每讲到动情之处,就会在讲台前拍桌子,跺脚,甚至手发抖,同样的上课内容即使观众知道故事大概,但是从他们嘴里讲出来观众爱听,他们就是以自己塑造风格,而不是风格随从于人。

(五)现代视角和平民立场

《学记》中记述“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意思是说,教学语言要简约而明达,以细微浅近之语阐明深刻的道理,不多的比喻就能使学生透彻理解,试问有几人能将 2雨绍刚 《<百家讲坛>,给我们什么启示?》 [N] 中华新闻报 2007年4月4日 《论语》、《史记》、《红楼梦》读懂,易中天以文学的方式讲解语文,以现代的口吻说故事,正是这种现代视角和平民立场是他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六)多媒体手段的运用

《百家讲坛》的教授们是利用电视媒体给全国的观众呈现所讲的内容,因为电视媒体能给人许多的感官刺激、生动形象、为讲座插进了图像,引文,提示,更配有央视播音员浑厚的男中音的悬念引导语,声、光、电的手段并用,有利于观众的接受效率。与传统教学媒体相比,在教育领域现代传媒技术具有传播的高效性,内容的丰富性,技巧的多样性等特点。《百家讲坛》栏目正是利用现代传媒技术的这些特点,提高了效率,又相互补充丰富了内容,给讲座带来了一种现代气息,增加了观众的直观感受。

三、《百家讲坛》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

(一)借鉴名家讲解的方式和风格,增加内容的趣味性,适合学生的情趣点。中学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文言文,上自先秦下迄明清,近代的文学发展史,重要作家及代表作品,其中《诗经》、《楚辞》、孔孟以及诸子百家《左传》、《史记》、《汉语》等经典的文献,都是被选入中学的语文教材,可以这样说,中国古代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广大中学生主要是通过它来系统地了解并掌握中国古代文学乃至古代文化,古代文学中的作品具有情感性、审美性、丰厚性的鲜明特点。但在中学的文言文教学中,学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学生怕学文言文,老师怕教文言文的现状,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课堂气氛异常的沉闷。

中学文言文的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这是中学文言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另外,在学习文言文中借鉴古代作品的章法技巧,不仅有助于现代文的阅读,也有助于现代文的写作,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吸收古代作品中的思想精华,可以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可以了解古代人民反抗封建压迫和外族侵略的斗争精神,在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我们教授文言文的主要方法是注重字词句的教学,逐字逐句的翻译,或者是千篇一律的串讲、评点,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没有丝毫兴趣。3而在《百家讲坛》中名家们总是运用口语化的讲授方式,深入浅出,雅俗共赏。这主要得益于他们刻苦钻研,旁征博引,把经典文化从请出牙塔尖,引进生活的源头活水,给传统文化输入新的时代血液,使之和符合现代人的价值观和精神风貌,故才能深入浅出,化雅为俗,妙趣横生。这种厚积薄发启示现在的语文教师备课时对课文的了解不能浅尝辄止,在上课之前总是吃透课文,课堂要符合当代学生的欣赏趣味,贴近学生。简单的说就是备书背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广 3徐越化 《中学语文教学法》[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年第1版 泛的搜集与文本相关的内容,不仅要备书还要备人,了解听者的层次,针对不同的层次提出解读方式,在备书备人中体现出每字每句都凝结着讲着的心血和汗水。

另外,在讲课的方式上也要借鉴《百家讲坛》名家讲解的方式和风格,注重从整体上感知,这样便走出了字词的误区,名家们的讲解,不会从字词句入手,总是用口语化的方式说出整体意思,说出自己的独特的见解,再从原句中寻找依据,在以往的教学中,在简要的导读下我们会让学生圈出重点字词,再根据注释,这样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这样容易造成文章的支离破碎,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毫无生机可言,我们可以改进方法,引导学以全文感知。用粗略的朗读和复述的方法组织教学,理解文中的大意,弄清事件的经过。

还有,语文教学应富有生动性,即语文教师要会讲故事,语文课堂教育可以运用一些小故事,可以活跃课堂的氛围,我们在听于丹讲论语时,通俗生动,有趣味性,老少皆为之倾倒,她善于讲故事,在他的《论语》中我们可以听到战国名医扁鹊,北宋词人苏轼,法国作家凡尔娜的故事,在论“心灵之道”时,演讲变涉及寓言,高增脚印,日本禅师铃木大拙和美国网球明星吉姆吉尔伯特,援引古今中外,引人入胜,启人心智,这些故事富有意味,我们在教《罗密欧与朱丽叶》时,引入王子复仇记的故事,学生津津有味,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如《五柳先生传》中,穿插“陶渊明辞官归隐”的故事,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陶渊明的性格品性。《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饱含着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有一个小故事《邻居寡妇打枣》,表达了作者对贫穷百姓细致入微的关心,同样包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这个小故事可以让学生进一步领会作者同情人民苦难,忧国忧民之情的深切。

(二)借鉴评书悬念的设置的做法,语文课堂要设置引人入胜的悬念。

悬念的设计,是课堂中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设置悬念是说唱艺术中最基本的手法之一, 评书中“欲知后事如何, 且听下回分解”一句, 一直让听众爱恨交加, 这也正是评书魅力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百家讲坛》”中的成功人士大多运用了这种方法, 无论是刘心武的《红楼梦》揭秘, 阎崇年的《清十二帝疑案》, 还是易中天的《品三国》, 纪连海的正说多尔衮、袁崇焕等, 都采用了五分钟一个高潮, 三分钟一个悬念的做法, 悬念设计得确、到位、及时,不断引起观众的注意, 吸引观众一直看下去, 不但今天要看, 而且, 还对明天充满期待。这就是《百家讲坛》的魅力。语文课堂要想引人入胜也必须借鉴这种设置悬念的做法。

适时巧设悬念,激发学习兴趣。老师悬念的设置能够适合学生的胃口,让学生获得新学的内容是有趣的值得学习的,兴趣是人们对一定的事物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它是构成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个问题的提出,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思考,产生 强烈的求知、求解的欲望,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失街亭》一文中,可以联系到后面《空城计》一节,谈到怎样理解诸葛亮这件事情的真伪,就可以让他们先讨论,再在下节课提出不同的看法。

悬念的设置还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开头巧设悬念,沟通新旧知识。易中天说:“开头必须吸引人,为了避免收视疲劳,在必要时设置悬念,抛出问题。还要有出彩的语言,或者有好听的故事,或者要有包袱。”开头设置悬念,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授课老师总是会把精彩的部分展示在这堂课的开始,力求让精彩的开头就吸引住学生,我们设置悬念时可以提出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或塑造一个典型的环境,把故事的场景精心描绘一悉,努力营造或优美、或凄凉、或悲伤的氛围。这样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课尾巧设悬念使课虽终而思未尽。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俗话说:“编篓编筐,重在收口;画龙画凤,难在点睛。”同样,一堂好课光有良好的开端还不够,结尾的失败也会导致功亏一篑,因此,巧妙地处理好结尾这一环非常重要。根据学生好奇性强的特点,在一堂课的结尾处设置悬念,会使学生疑窦顿生,从而诱发其求知兴趣的热情,种种猜想判断造成急于知道下文的期待心理,使得此课的尾成为彼课的头,激起学生思维想象的浪花,利于课后思维积极性的保持和稳定。

(三)多媒体的使用在课堂教学中所产生的效果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 为教师提供了无限宽广的教学天地。文章可以制成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 实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的展示功能,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深受师生欢迎。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 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明显的优点:

1、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新奇、多变的事物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采用了新颖的方法,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而多媒体手段应用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平面知识立体化, 静态内容动态化。4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获取知识, 将知识多层面多角度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使原来难以用语言传达的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 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一定的情境中,引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 形成形象直观的教学效果。例如讲授小说鉴赏的《宝玉挨打》一段, 我们先看一段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的相关部分, 这是作品中矛盾冲突异常尖锐的一段, 通过欣赏片段, 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这样就更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 4谷献晖 《从“易中天现象”来解读<百家讲坛>的成功》[J]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07年26卷(第2期)种教学方式克服了传统教学抽象枯燥的弊端, 用生动形象的方式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3、巧用多媒体手段,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同时可将图形由静变动,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由慢变快或由快变慢。学生通过观察,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不仅可以接受到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能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画面生动,图、声、文配合,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使注意力更集中,因而提高课堂效率。增加课堂容量。课堂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 引进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大量的有关信息引入课堂, 加大了课堂容量, 有效地利用了时间,同时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比如在讲《长恨歌》时, 利用多媒体穿插播放相关的影视片断, 再现当时的情境,对理解课文很有帮助。这样做, 增加了课外知识, 与课内知识形成互补。但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越来越多地走进语文课堂。

4.巧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观察训练,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素质,使其观察能力得到提高。如《日月潭》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在教学时,我先用录象放日月潭的资料片,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提出观察的重点让学生边思考边观察:一是日月潭的位置;日月潭名字的来历及清晨和下午,日月潭的风光怎么样?观察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分别进行描述。描述后,再指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描述的,体会作者对事物观察的准确、描述的恰当、传神。最后指导学生分别谈谈自己的观察后的感受。通过教学活动,训练了学生观察能力,使学生的观察素质得以提高。

(四)讲台就是舞台,课堂是展示语文教师风采的平台

对一个教师来说, 讲好一门课是相当不容易的。教师应该既是演员又是导演, 教师主要充当的是演员角色。怎样演好这场戏, 需要教师下一番功夫的。讲授者要对内容有透彻的理解,博览群书,触类旁通,口才甚好,于丹演讲深情并茂,易中天演讲幽默诙谐,刘心武的悬念迭出,无一不证明这一点。演讲者渊博的知识可以使老师上课左右逢源,材料信守拈来,教师要对教材及教材的相关内容都要非常的熟悉,就要像演员背台词那样,学生在上课产生崇拜老师的感受,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在心理上产生崇拜感,是学生钻研语文提高听课效率的前提,《百家讲坛》的主持人都是具有丰厚学养的人,老师的练成绝非一日之功,在没有艰苦的案头工作,没有经过潜心的研究,说出来的东西只能是人云亦云,就会使课堂变成为没有什么吸引力的课堂。我们教师能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力图跟上这个时代的步伐,才能永远走在学生的前面,去引导他们学习。语文教学需要充满激情,只有我们自己充满自信,才能够从容地站在语文课堂的讲台上,在语文课堂上要有一种高亢的精神状态,缺少激情的课堂,学生是没有任何兴趣和耐心的,激情的表达也并非体现在声音的高低上,也不是肤浅的陈述,而是发自内心的流露,我们面对的是有真情实感的学生。我们需要将学生带入一个提前预设的情境之中,我们听于丹老师课总能体会那种细腻的情感,他的语言不是很严厉,但总充满激情,能让我们听到文学,听到人生哲理,语文课堂上激情的发挥需要教师全身心的投入,认真的组织每一堂的语文教学,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和语文修养。

(五)要有创新的教学观念,不断提升自身素养

三尺讲坛不是固定不变的,它的上面一定要有鲜活的知识,语文教师鼓励思想个性,要成为学术标新的人,这一切的创新当需教书,于丹的个性解法,直接告诉我们语文教师需要创新,需要学习,教师的职业特点就决定了教师当与时俱进,永葆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的先进与丰实。

1.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具备先进、明晰的教学思想

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当从新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的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教师要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良好的语文习惯的培养,信息的提供者,意义的构建者,要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变成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尊重学生人格,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师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活动,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5

2.语文教师要完善自身知识结构, 具备驾驭教材的能力

语文教师必须了解语文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了解学科的研究成果,更需要了解相关的学科知识,如历史学、地理学、美学、音乐以及理科的一般知识。语言课程涉及的专业知识面极广, 涉及古今中外, 上至天文地理, 下至市井风俗。作为语文老师, 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杂家”, 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 关注我们生活里的热点、焦点, 寻找能引起学生心灵共勉的切入点, 把生活的源头活水引进课堂, 才能使学生心田永远流淌着汩汩清泉。

5张庆林 《创造性培养与教学策略》[M] 重庆出版社 2006年1月第1版 3.富有探索实践精神, 具有创新精神及创造性教学能力

语文教师要在观念上有创新,不能因循守旧的去遵守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我们要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引导学生进入我们营造的那种平等、信任、理解的教学环境中,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还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让他们感到精神上是平等的。让他们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力和潜力。教师创新观念的行成,需要不断学习,不断钻研,不断的探索,从而找到正确的方法,这是这种不断的实践和摸索中形成教师观念的创新。

参考文献:

[1]王文彦 蔡明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6月第2版 [2]徐越化 《中学语文教学法》[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年第1版 [3]张庆林 《创造性培养与教学策略》[M] 重庆出版社 2006年1月第1版 [4]郑金洲 《对话教学》[M]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5年5月第1版 [5]周小山 《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6月第1版 [6]王道俊 郭文安 《教育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年5月版 [7]叶奕乾 祝蓓里 《心理学》[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8]周新华 《从<百家讲坛>的成功反思古代文学教学[J] 龙岩学院学报 2007年 35卷(5期)[9]唐祖敏 刘伟生 《从<百家讲坛>看全球化时代的文学教学》[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8年 28卷(第3期)

[10]谷献晖 《从“易中天现象”来解读<百家讲坛>的成功》[J]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07年

26卷(第2期)

[11]钟永 《“百家讲坛式”语文教学初探》[N] 文学教育 2008年6月 [12]雨绍刚 《<百家讲坛>,给我们什么启示?》 [N] 中华新闻报 2007年4月4日

“Lecture Room” on the secondary language teaching

Abstract: “Lecture Room” is introduced by the lecture-style in CCTV-10, and there are many similarities between “lecture Room” and Chinese teaching.“Lecture Room” is a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innovative knowledge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uspense of narrative structure.Moreover, the host's language is easy to understand, and his expression is humorous, besides the speaker is filled with the personal charm.“Lecture Room” gives some hints to the reform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to cater for the students' interest, we should refer to the explain manner and style of the celebrity and increase the interest of the content.The language teaching classroom should set compelling suspense and use the multimedia tools comprehensively.The Chinese teachers should take the podium as the stage, and be fill of the innovative teaching concepts.Key words: contact between the two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teaching implications

下载《百家讲坛》对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的影响与启示(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百家讲坛》对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的影响与启示(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毕业论文)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摘要: 教学风格是教学经验的一种外显性表现,是一种相对稳定并且规范的稳定性表现。在当前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时代,更加需......

    A第二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简介

    教学风格简介 教师:房晶冰 学科:语文 执教班级:六年一班 “ 追求让前行的脚步铿锵有力,努力让教育的沃土铺满鲜花”带着这样的信念,只有6年教龄的我以“勤学、善思、实干”为准......

    于漪教学风格与教育思想的启示

    于漪教学风格与教育思想的启示 作者:赵智琴 一、于漪老师的“趣、新、情、活”的教学风格是我的教学指南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来讲,众所周知,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特殊的......

    三大国家发展战略对我们的影响与启示

    三大国家发展战略出台,我们该如何应对? 2014年12月9日至1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争取明年有个良好开局。......

    生态哲学对社会学的影响与启示_4

    生态哲学对社会学的影响与启示 何玉宏 生态学作为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与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活动休戚相关。特别是近50年来,随着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

    教学风格与教师人格魅力的关系研究

    教学风格与教师人格魅力的关系研究 常听到学生议论,说他们喜欢某位老师,听课兴致高;不喜欢某位教师,听课时老是昏昏欲睡。究其原因无非两个方面,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尊重和爱戴的......

    教师教学风格对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影响调查及分析[五篇材料]

    摘要:对高职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思政课教师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高职学生喜欢的是具有亲切的幽默的、灵活的、信仰坚定的、热爱学生的风格的教师,思政课教师应该努力塑造适合学生需......

    莫言获诺贝尔奖对当代文学的启示与影响

    201102010424 11级汉语言文学4班 赵一赫1、莫言获诺贝尔奖对当代文学的启示与影响? 201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是属于莫言的,这一消息沸腾了整个中国乃至世界文坛。从上世纪中期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