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太阳的话+教材分析及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九单元第一课。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以拟人的手法,赋予太阳人的语言与思想,展示了太阳渴望走进小屋,打开人们关闭的心灵,让人们享受亮光、温暖、花束、香气和露水,召唤人们敞开心扉迎接光明,促使人们树立起积极乐观的信念。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以拟人的手法,赋予太阳人的语言与思想,展示了太阳渴望走进小屋,打开人们关闭的心灵,让人们享受亮光、温暖、花束、香气和露水,召唤人们敞开心扉迎接光明,促使人们树立起积极乐观的信念。学生对本课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能不容易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多注意引导,以自己的激情煽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学情分析:
经过四年多的语文学习实践,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的能力:
1、四年级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做到课前预习,能独立识字、学词学句,会使用工具书。
2、学生有着较好的朗读能力。根据教学的需要,就设计了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来读文,自由朗读、小组读、个人展示读、师生合作读、集体朗读等不同类型的读,目的是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思考。
3、学生非常乐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行为,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
三、教法和学法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中介物,它对教学起着指导作用。根据教材本身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设计过程中不仅着重考虑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并且更重要的是考虑如何让学生在参与上耗费精力少,而收效高,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教法
根据由于诗歌语句简洁,琅琅上口,赢得了学生的喜欢。语句虽短,但往往含义深刻。学生不一定能理解到位,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读悟结合。1 让学生通过默读、朗读、诵读等多种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出太阳给人们美好的事物,让人们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从身体到内心,切身感受生活的美好,从而唤起人们珍视生命,追求光明,热爱生活的情感。
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因此我采用质疑、探究、感悟、朗读四结合学习法。
四、教学环节思路:
1.以猜谜语的方式引入课题,听写词语复习导入。以读为主,读出新意。在本课中,我立足于“读”,牢牢把握住“读”这一主线进行教学。初读时注重让学生读准、读畅。学课文时关注个性鲜明的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热情,借助课件等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并设计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读得自然、有情趣,读出自己的理解,这样的读才会有新意。
2.创设情境,层层推进,激发情感这首诗共三小节,情感是层层推进的。在指导学生读第一节时,借助课件让学生心中产生马上就想大声替太阳读出心愿的冲动。读第二节时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读出个性化的感受。读第三节时,同样通过课件激发学生的激情,从中体会感受到太阳的生机与活力。最后沐浴着阳光配乐读,亲身感受阳光的温暖,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生命蓬勃向上的气息。
3.给学生创造一片畅想的天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首先,在朗读课文时为学生创造一片畅想的天空。从初读到学课文大部分都放手让学生自由读、同座互读、小组合作读、多种形式地读,重视学生的个体参与,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实现自我与作者的心灵交流。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对太阳的热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乐于表达。课文最后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主题得到深化:“太阳”希望我们珍视生命,追求光明,热爱生活,形成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4、再读诗歌,体味情感。在本环节中,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在学生读熟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段落的重点词语、句子,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体会文章的内涵,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感情读的方式呈现出来。重点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体味,根据汇报相机给予感情读文的指导,重点指导以下几句话的朗读:
1、“让我进去,让我进去。进到你们的小屋里。”
2、“快起来,快起来,快从枕头上抬起头来,睁开你的被睫毛盖住的眼。”
3、“让我把花束、把香气,把亮光、温暖和露水,洒满你们心的空间。” 引导生注意语气变化,情感的强弱,体味到太阳的无私奉献精神。
通过指导唱《爱的奉献》这首歌中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让学生明白做一个无私奉献有爱心的人。
(四)、诵读诗歌,情感升华。本环节中,设计入情入境的诵读,使学生真正进入课文所营造的意境中,以朗读比赛的方法,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体验感受,放飞想象。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二、1.学第一节诗
(1)听,太阳在召唤大家呢!
课件:小屋子里有个小朋友在睡觉,阳光已经照在了窗子上,此时响起配乐朗读第一节诗。
(2)哟,好多同学都情不自禁地跟着读起来。那就快快读给你的小组同学听吧!
(四人小组活动,每人读一遍。)
(3)小组推荐读。(要说出推荐的理由)
(4)评读。(要读出太阳急切的心情,读出太阳的召唤。)
(5)选一名读得最好的同学戴上太阳头饰到讲台上对着全班同学表演读。
(6)全班齐读。
2.学第二节诗
(1)太阳在召唤你,你会想到些什么呢?
(2)嗯,你想对了,太阳确实给咱们带礼物来啦!
快轻轻地读读第二节诗,看你能找到什么礼物。
(3)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眼想象。
启发学生想象太阳带来了五颜六色的花朵,带来了林间的芳香,我们深深地陶醉其中。太阳还带来了亮光和温暖,我们在草地上唱歌、跳舞、玩游戏„„多么快乐呀!
(4)自由练读这节诗,然后读给同座听。
(5)太阳带着什么礼物,向我们快乐地走来呀?
指名读,评读。(读出欣喜、愉快的情感或其它情感,提倡个性化读)
(6)你还看到太阳带着什么向我们走来?激发学生想象,用“我带着——快乐的向你走来。”句式读说句子,由此体会太阳带给我们一个美妙的世界。(先小组练说,再指名说)
(7)男女生赛读第二小节。
3.学第三节诗’
(1)太阳把一个五彩的世界带给了我们,还等什么呢?快快迎接她的到来吧!
课件:阳光洒满大地,到处都是欣欣向荣的景象,阳光在小朋友的耳边轻声呼唤。配乐朗读第三节诗。
(2)同座互读。
(3)指名同座配合表演读,全班评。(体会太阳正在我们耳边呼唤)
(4)指名戴太阳头饰读。(读出此时太阳的调皮与可爱,生机及活力。)
(5)老师与学生一起读。
四、整体读文,指导背诵
1.(打开窗户,朝着太阳升起的方向,沐浴着阳光)配上音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
2.小组内赛读,看谁能不看书表演读。
3.在小组推荐的基础上指名戴头饰上台表演读,并配上音乐。
五、课堂拓展
1.听了太阳的话,你有什么想对太阳说的吗?
(可写可画,可唱,让学生尽情表达)
2.成功展示
七、课外拓展
1.太阳奥妙知多少。(搜集资料,汇报成果)
2.我是太阳小专家。(知识擂台赛)
3.太阳照着你我他。(运用资料,发挥想象绘画、习作)
五、板书设计:
带着花束 带着香气 太阳的话
追求光明,热爱生活
带着亮光和温暖 带着露水
第二篇:太阳花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课文写的是住在机关四合院的“劳动者们”中太阳花的事。全文共四个部分,分别交代了种太阳花的原因,太阳花从种子落地到一齐开放的过程,单独一朵太阳花的生命极其短促,来年还种太阳花,通过作者记叙种太阳花的经验和感受,表露了人对花的爱恋,花对人的启迪。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太阳花的喜爱之情和所寄托的意愿,联想到具有太阳花品格的人。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事物(太阳花)的特点描述;
教学重点:
理解太阳花个体生命的特点——生命如此短促,却又如此顽强。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理解,联想到具有太阳花品格的人。
教学构思:
课堂教学应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以“阅读思考——讨论——解疑——拓展训练”的方式,通过朗读把课文语言内化于学生的心里,熏陶情感,启迪思想,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于潜移默化中达到德育、美育的目的。此外,为了让学生能由太阳花联想到具有太阳花品质的人,在3月5日学雷锋日的活动中,可有意识的稍微做了一点渗透,学习了雷锋精神——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教具准备:
教师:小黑板、录音机、太阳花的图片
学生:认真预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平时,你最喜欢那种花?为什么?
(注意让学生说出花的主要特点)
2、过渡:刚刚我们讲了很多花,他们都各有各的美丽之处,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种太阳花(板书:太阳花),看到这个花名,你想到了什么?
过渡:的确,太阳花是因为特别喜欢阳光而得名。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作家李天芳笔下的太阳花有什么独特的魅力?
板书课题:种一片太阳花(齐读课题)
3、如果你是这篇文章的作者,你打算安排哪些内容让读者全面地了解太阳花呢?
(学生可能会说出:为什么种太阳花?太阳花的样子?种太阳花有什么好处?……教师可板书在黑板上。)
过渡:同学们设计了这么多的内容,现在让我打开书,看看作者和我们的想法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由于本课生字比较多,所以这一环节不要安排过多的要求。)
2、出示词语:
焦躁 斑斓多姿 花圃 服侍
乍开 缤纷五彩 偃旗息鼓 美人蕉
慵懒无力 炽热 花蕾 贪婪
充沛 兴旺发达 繁荣昌盛
(1)自己读、开火车读、同位互读
(2)将自己在预习中对词语意思的了解与同学交流一下。
(注意总结一些好的理解词语的方法)
3、指名读课文,让学生说一说课文内容与刚才猜测的有哪些是一样的,又有哪些不同?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调节板书的内容:
为什么种太阳花
太阳花盛开的样子
单独一朵太阳花的特点
来年还种太阳花
4、默读课文,根据板书的线索,把课文划分四部分。
三、以读悟情,挖掘太阳花的美
过渡:在自然界里有很多美丽的花儿,可为什么我们选择种太阳花呢?
1、快速度浏览第一部分(1——3自然段),找找其中的原因
指名说原因
其一:大家对色彩和花草的渴望。
其二:太阳花比较好“服侍”。
2、过渡:可是,太阳花像人们所期盼的那样很快开花了吗?
关键是在学生的回答中,理解“莫衷一是”一词的意思。
3、过渡:太阳花终于开了,你能用一个来形容一下太阳花吗?(板书:美)看到这么美的太阳花,人们的心情如何?
4、请同学们带着高兴的心情大声朗读5——8自然段,拿出笔,从文中找出写太阳花美的句子,看看它有哪些独特的美。
指名学生读画出的句子,教师相机进行总结并板书:
(1)色彩美:主要是5——7自然段
(2)经久不衰(顽强的美):第八自然段
过渡:太阳花顽强,且能经久不衰,可是你们知道一朵太阳花的寿命是多长时间?(只有一天)
5、仔细默读9、10自然段,看看它为什么能做到经久不衰、灿烂多姿呢?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喜欢阳光
抓住机会
珍惜时间
主动让位
过渡:是啊,正是因为太阳花善于抓住机会,喜爱阳光,又能主动让位,所以,它能经久不衰,它总是灿烂多姿、生机勃勃!那你面对这样的太阳花,有何感想呢?它的生命那么短促,却能做到灿烂多姿,这给你什么启示呢?大家来齐读第十自然段,看看能不能从中学到点什么?
6、齐读第十自然段
(1)小组讨论后,指名说(学生可根据板书,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自己的感受。如果学生能联想到雷锋,可引用一句他的名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并由此揭示课文“借花喻人”的写作手法。)
(2)小结:刚才同学讲了很多的启示,是的,太阳花就像那些顽强拼搏的人;像那些珍惜时间的人;像那些为革命而牺牲的烈士……虽然生命是短暂的,但它能经久不衰,流芳百世。所以,老师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向太阳花学习,人在整个历史生命长河中是很渺小的,人的一生也是很短暂的,只有好好利用它,我们才能完成生命赋予我们的使命。
7、过渡:太阳花很美,所以作者很喜欢太阳花,以致她有了一个什么愿望啊?(来年春暖时分,还要种一片太阳花。)对!正是因为太阳花有它独特的美,作者爱上了太阳花,你们喜欢吗?
8、请同学们试着把自己的喜爱之情融进这篇课文中,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四、作业:
课下摘抄自己喜欢的段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一幅《太阳花》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体会感情,个性化朗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师生互评,从评价中体会怎样读书更能表达感情。
3、再读,体会文章深刻的内涵。
二、学习生字
1、小黑板示字:躁斓圃侍乍缤偃蕉慵炽蕾婪沛旺昌
2、读准字音、理解字义、组词。
3、学生观察生字,写自己最拿手的生字。
4、集体交流是怎样写好的。
5、选学生认为难写的字,集体交流怎样写好,指导书写。(重点指导“斓偃蕉慵”的结构;“沛”不要把字形写错。)
6、学生写字。
7、展示学生作品,评议“小小书法家”,交流经验。
三、积累词语
1、这篇课文有许多词语用得恰到好处,请你认真找一找。
2、学生活动、交流:
斑斓多姿 鲜艳夺目 郁郁葱葱 银粒儿 短促 花蕾
慵倦无力 缤纷五彩 偃旗息鼓 美人蕉 空暇 贪婪
莫衷一是 灿烂多姿 生机勃勃 经久不衰 炽热
兴旺发达 繁荣昌盛 充沛 乍开 服侍
3、你能选其中几个词语各说一句话吗?
4、设计摘录卡,积累词语。
四、作业:
1、查找有关花的词语,摘录在摘录卡上。
2、在习作中运用所积累的词语。
教学反思:
本节课开课能把学生引到美的情境之中,激起学生积极参与和学习的欲望;初读课文,抓住课文四部分的主要内容,从而携领全文;读重点语句,细读悟情,挖掘太阳花的美,学生学得扎实、主动、热情;太阳花美且经久不衰,是什么原因呢?让学生再读第三部分课文,讨论研究花美的原因及重点写单独一朵花的原因,联系自己身边的人,学生有所思有所感,体会到做人的道理。整节课环环相扣,学生学得活而有序,在主动学习知识锻炼思维能力的同时,体会做人道理,得到人文关怀。第二课时书写指导、积累词汇扎实有效,注重了方法、能力的培养。整个教学过程始终结合本地、本班学生特点进行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总评:
《种一片太阳花》一课,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把握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导课时能注重从生活实际出发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轻松自然地进入课堂学习。课堂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整节课的环节设计很好,让学生从整体到部分逐步深入学习课文,目标明确。多次细读课文,给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空间,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既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又获得了思想启迪。“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本节课的亮点正在于让学生多次配乐细读写太阳花的语句,从中感悟太阳花的色彩美和经久不衰的原因,借花喻人,顺理成章地达到学习目的。另外,胡老师还很重视语言的积累,对生字学法指导很有特色。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如果在设计中渗透对学生梳理问题和概括能力的训练,将会更出色。
215
回答者: a1995950-三
级
第三篇: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论
教 www www学班材 分 析 及 教 学 设 计
学号:22201wwwwwww
小学语文教学论
课文------《妈妈的爱》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
有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我从梦中醒来,妈妈正给我扇着扇子,汗水却湿透了她的衣裳。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有一个很凉很凉的雨天,妈妈到学校接我,一把伞遮在我的头顶,雨水却打在妈妈身上。啊,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有一回我病了,妈妈抱我去医院。
摸着我很烫很烫的额头,妈妈着急地哭了。
啊,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有一回,我打破了暖瓶,还对妈妈说了谎,妈妈的批评叫我脸红,我不敢抬头看她的眼睛。
啊,妈妈的爱是责备的目光。一次老师让我们用“最”字造句,我说:“我最爱妈妈。” 妈妈告诉我:“我们都是祖国的孩子,我们都爱祖国妈妈。”
啊,妈妈的爱是亲切的教诲。
认读生字:热 醒 扇 汗 浸 湿 裳 凉 遮 熄 灭 净 学写生字:热 醒 汗 湿 凉 熄 灭 礼
你觉得妈妈的爱还是什么?试着再写一节。
小学语文教学论
教材分析
一、课文基本内容解读:
《妈妈的爱》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二单元的以“妈妈”为主题的一首诗歌。作者刘丙钧,凭本文获第二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1982、1983连续两年获《儿童文学》杂志优秀作品奖。
《妈妈的爱》是一首儿童叙事抒情诗。描述了在一个暑天的晚上,妈妈为我摇扇,汗水浸湿了妈妈的衣裳;在一个很凉的下雨天,妈妈为我送雨伞,雨水却打在妈妈身上;在我病了的时候,妈妈急的哭了;在我打破暖瓶还对妈妈说了谎的时候,妈妈批评了我;最后上升到妈妈教导我热爱祖国妈妈。诗歌讴歌了人世间最无私的母爱,表现了妈妈对孩子无私的爱,也抒发了孩子对妈妈的爱。
二、课文与教材的横纵联系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二年级下册作为低学段的内容继续注重渗透性理解学习识字兼顾初步的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等综合性学习。本册共16个单元,其中有3个集中识字单元(第3、7、11单元)和一个开放单元(第9单元《体育世界》)。共28篇主体课文,读背古诗6首,自读课文15篇,听故事3篇。单元主题有的的确是“主题”,有的则是题目。要根据主题单元创设的情境,创造性地安排每个单元的教学。
《妈妈的爱》这篇课文处于教材第二单元,本单元以“妈妈”为主题的,是处于“好习惯”和“丁丁冬冬学识字”的中间。本单元包括《妈妈的爱》、《儿子们》、《鹅妈妈的故事》三篇课文,主要是人文情感方面的教育学习与感染,本课是第一篇。其所处的位置直接展现了“妈妈”这一板块的主题,且内容较为浅显易懂,为以后两篇课文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也为本单元的进行做好了知识的铺垫。另外,内容相对长一些,为以后篇幅较长的课文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教学内容的文学价值
爱是点点滴滴的积累,爱是许许多多的细节。《妈妈的爱》这篇课文中这些生活细节几乎发生在每个家庭,每个孩子的身上,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还处于情感比较浅显单一的阶段,对于妈妈也比较依赖。每个人都有妈妈,这个阶段的孩子几乎每天与妈妈相伴,妈妈的爱伴随他们成长,但正因为司空见惯,成长中的孩子反而容易忽略。我们有理由相信,借助这样的一个故事,让我们的孩子能理解、体会妈妈的爱,并懂得感恩,懂得回报。
这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儿童诗,对于培养孩子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是最直观、最佳的载体。
四、课文的内容特点
课文以平常的故事,演绎不平凡的真情。读起这首儿歌,其中的一幕幕情境便从眼前划过,诗中的故事我们似曾相识,因为这必是在所有母亲和孩子身上都曾发生过的事。读起它,我们是那样的熟悉,那样的亲切,那样情不自禁地感动,每一次眼泪总要夺眶而出。那是因为我们能从诗中看到妈妈自己汗水浸透衣衫的情景,更能看到妈妈把雨伞偏向我,自已衣服被淋湿的场景,妈妈的爱不正凝聚在这每一个举动之中吗?妈妈的爱无时无刻不在。
诗歌从儿童的视角,以清新、明快、朴实的语言风格,叙述着几个平常的故事,不加任何雕琢和修饰,让我们充分感受着母爱的伟大、无私、小学语文教学论
细腻,平常的故事中蕴藏着最伟大的情感,我们被文中一种浓浓的爱意笼罩着,深陷其中,不能自已。
课文的亮点在于生动的表达,让真情自然流露。首先是比喻的写作手法。细细品味诗句,诗人用饱蘸着感情的笔墨在叙述着几个平凡的故事,而让我们感动的是它借助一连串精妙、准确的比喻,把妈妈的爱再现出来。诗中由“在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妈妈为我摇着扇子,汗水却湿透了妈妈的衣裳”,引出“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温馨而甜蜜,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天有多热,凉风有多宝贵,妈妈的爱是怎样的神圣;我们能更能感受到一个下雨天,拥有一把伞是多么的重要,妈妈的爱就宛若那“遮雨的伞”,无私、无惧,永远为我们撑起那一片晴空;妈妈的爱也是滴落的泪,包含温暖;责备的目光,慈祥而严厉。四个比喻与所选择的故事巧然天成,真切、直观地让人感受到母爱的神圣和伟大。
其次,对比中我们更发现妈妈爱的无私伟大。在故事中,我们更看到了这样的一个细节:在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我在妈妈送来的凉风中甜甜地睡着,而妈妈呢,汗水正浸透着她的衣裳;在一个很凉很凉的雨天,一把伞遮在我的头上,雨水正打在妈妈的身上。这一次读我们看到的不只是吸取爱的孩子,更看到了一个妈妈为孩子所做的牺牲,为了孩子好,妈妈愿意付出自己的一切。在这样的强烈的对比中,我们不能不为妈妈的爱所感动。
最后,课文关注识字与写字。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本课共有12个要求会认的汉字,8个要求会写的字,其中会认的字中包含了4个会写的字。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将这些汉字进行归类学习:“湿、汗、浸”都是与水有关的字,“凉和净”都是两点水旁,“灭”是会意字,也可以将汉字按结构归类:“遮”“扇”是半包围结构,也可以运用形声字的方法记住汉字的字形,鼓励学生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汉字,提高其识字的能力。
五、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热、醒、汗等12个生字,会写汗、湿、凉等8个字。喜欢学习汉字,利用偏旁法记住汉字,运用多种方法识字,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2、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将自己融入到角色当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式来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体会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成语和格言警句。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有关妈妈的爱的句子。利用偏旁法记住汉字,运用多种方法识字。
教学难点:
体会感受妈妈的爱,教育学生也要像妈妈那样,去爱我们的妈妈。
六、、教学方法设想: 课时分配: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
识记本课8个会写的生字,12个会认的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明确课文的主题。
小学语文教学论
第二课时:
从朗读中感受妈妈的爱,感悟要像妈妈那样,去爱我们的妈妈
1、巧借课文,多种方法识字。
本课生字较多,教学过程中不能面面俱到,把识字的机会交给学生,采取课前预习,自主识字、难字筛选、游戏检查的分层方式,全员参与,生生互动,解决识字难题。而其他字词教学,始终围绕课文创设的语言环境指导学生识字认词。这篇儿歌内容简单明了,是实践各种识字方法的最好时机。我们可以从第一幅情境图引入,借机情境图内容识记“热、扇、醒、”这三个字,同时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集中识记“醒、裳、浸、湿、熄”,这样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相结合,我们能体会到多种方法识字的便捷与快乐,轻松地落实和巩固了教学重点,多种识字方法并用,提升孩子的识字能力。
2、巧借朗读、领悟妈妈的爱。
首先给学生出示学习小建议,让学生根据学习建议自学诗歌的前两个小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读文感悟。然后交流,再朗读品味。我想语文课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品味,我这样做就是让学生既知道要学什么,还知道怎么去学。接着我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妈妈关心、疼爱你的事让学生在记忆的长河里寻找妈妈的爱,体味母爱的无私。意在让孩子结合典型的故事理解:“妈妈的爱是冬天的火,从不熄灭,妈妈的爱是纯净的河,长流不息。”让学生触景生情,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的感恩之情油然而生,感恩之心砰然心动,促便学生再次表达,有感情地朗读恰好是解决教学难点的关键之所在。
3、巧借原文、表达自己的爱
学生在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之后,应把握住时机,扩展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的动口、动笔、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我为《我妈妈的爱》一课设计了以下两个扩展题:
想一想,说一说。
说一说你的妈妈对你的爱。可以引导学生仿照课文诗歌的结构,说一说妈妈对自己的爱。
做一做,写一写。
试着做一张小卡片,写上你对妈妈要说的话。
小学语文教学论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认读能力与情感认知能力,但还相对比较有限。在经过了第一单元“好习惯”的新学期开头适应学习之后,进入了第二单元“妈妈”这一板块。《妈妈的爱》是一首充满童趣、真实感人的赞美妈妈的诗歌,内容相对较长却通俗易懂,课内所含生字也较适量,非常适合学生的学习理解。
教学目标:1.学会认读本课所要求的“热、醒、善”等12个字,会读写“汗、湿、凉”等8个生字。
2.通过学习课文,理解有关妈妈的爱的句子,体会感受妈妈的爱。引导学生懂得感恩,要像妈妈爱我们那样去爱我们的妈妈。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素材的意识。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找出并正确理解妈妈的爱通过拿些片段表现出来。教学难点:体会感受妈妈的爱就表现在平常生活的点滴之中,引导学生要善于发现妈妈对我们无私的爱,并要像妈妈那样,去爱我们的妈妈。课前准备:课文录音带、歌曲碟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进入情景体会妈妈无私的爱
设计理念: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在呼唤教育本质属性的回归。这就求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这一理念为指导,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本课教学设计从学生对妈妈的爱的体验出发,遵循“情境和朗读这一语文教学的金科玉律”,制定了“以读为本,体验真情”的教学策略,设计了唱歌激情——整体感知——以读悟情——自由抒情——升华颂情这一教学流程。在教学中,通过歌曲、音乐等手段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与熏陶,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程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录音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学生可边听边跟唱。
2、是啊同学们,世上只有妈妈好,想想我们的妈妈,她为你做过哪些让你感到
小学语文教学论
幸福的事呢?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歌颂母爱的诗歌,看看小作者是怎样表达妈妈对自己的爱的?
3、板书课题:妈妈的爱
二、试读课文,划出生字
1、学生自己试着读课文。
2、读课文的同时划出自己不认识或读不准的字词。
三、教学认读生字
1、让学生借助拼音读认读生字和刚才所划出的字。
2、给认读生字口头组词。
3、练读。
四、教学生字
1、板书出生字及注音。qīng xiào sǎn shēn nuǎn píng jīng zé qīn qiè
清
校
伞
深
暖
评
睛
责
亲
切
2、带领学生读生字,逐个分析字形和拼音。
3、为每个生字组词。
4、练读生字及组词,并挑个别学生试读。
五、初读课文
1、学生自己通读课文。
2、个别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巩固字音。
请同学们齐读生字;个别挑读,老师可以一边板书生字一边让同学认读。
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的生字,今天呢就让我们一起去体会妈妈的爱。板书题目:妈妈的爱。学生齐读题目。
(一)初步感知 激发情感
1.学生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听老师有感情的朗读,注意老师的朗诵感情。
3.然后学着老师的语气再次朗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中讲了几件事情。
4、小组讨论课文中讲了几件事情,老师挑小组发言。
(二)逐节分析,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节。
(1)挑小组读第一节。想一想:在这一节里,作者写了一件什么事?妈妈的爱指的什么?(妈妈的爱指的是清凉的风)
(2)提问:妈妈拿着扇子,汗水怎么会湿透了她的衣裳?(在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小学语文教学论
是妈妈坐在床边为孩子扇扇子,尽管天气炎热,她不顾自己,一心想着自己的孩子,所以汗水湿透了妈妈的衣裳。)理解生字及“湿透”、“衣衫”的意思。
(3)总结出并板书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这是孩子亲身感受到的清凉的风就是妈妈的爱。
(4)带着理解了的感情语气再次读第一节课文,最后一句要读得慢些、感情充沛些,教师范读。2.采取以上学习方式学习下面的二、三、四、五节。并由小组讨论总结出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滴落的泪、责备的目光、亲切地教诲。
3.通过课文,我们知道了夏天妈妈给我扇风,雨天妈妈为我遮伞,生病了,妈妈为我着急。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是多么平常的小事。你能再说说生活中妈妈还为你做了哪些事情吗?(四人小组讨论,相互说说)4.挑小组起来回答,那么你能试着用文中的句型来表达吗?体会妈妈的爱在这些小事中是多么的无私,多么的伟大。
三、总结全文 激发情感 同学们想的、说的都很好。我们每个人都伴随着妈妈的爱成长起来的,夏天,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雨天,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我们生病的时候,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妈妈给了我们许多许多的爱,她们为了我们辛苦不辛苦?那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也要用爱回报妈妈,我们永远永远地爱我们的妈妈)。
四、深化朗读 表达情感 1.那我们就带着对妈妈最温暖的爱跟着老师一起来有感情的再次朗读这篇课文。2.试着做一张小卡片,写上你对妈妈要说的话,带回家里送给妈妈。
板书设计:
妈妈的爱
清凉的风
妈 遮雨的伞 爱 妈-----> 滴落的泪-----> 妈 的-----> 责备的目光-----> 妈
爱 亲切的教诲
第四篇:全神贯注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全神贯注》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上的《全神贯注》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6课。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留心课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领悟表达方法。学习中应让学生运用前面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表现罗丹全神贯注地工作状态的。《全神贯注》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它生动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文中通过罗丹的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来体现罗丹的全神贯注这一精神。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认识本课6个生字,理解“端详、挚友、径自”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并学习罗丹精益求精、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以及通过具体事例并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来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写法。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体会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以及通过具体事例并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来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写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我安排了五个步骤,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我先安排了罗丹的几幅著名作品,由作品产生质疑,认识罗丹,从而导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这一环节我安排了学生先在小组里自学课 文。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习字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我重点抓住1、2自然段描写罗丹的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学习,体会罗丹全神贯注的精神,领悟表达方法,以及课文最后一段茨威格深受感触的话,使学生因此受到启发,懂得一切值得做的工作,想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这一道理;
四、拓展延伸。学习了《全神贯注》这篇课文后,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学习中打算怎样去做,从而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五、作业布置。搜集罗丹或其他人全神贯注读书、工作的小故事,并有感情地去朗读课文。
上完这节课后,我也作了认真的反思,这一节课,可以说从备课开始一直到与办公室老师交流请教,整个过程我有了许多收获。自身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必须要引起重视并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善。我在引导学生谈想法谈感受的环节做得不够好,引导语缺少激发性,以至于回答问题的学生面很窄,有很多学生无话可说,其实我现在想想当学生不知道要说什么的时候,老师可以先做示范,学生明白了方法,知道了可以从哪些角度开始说,自然有很多话,很多想法要和大家交流。在以后的课堂上一定时刻提醒自己多给学生说的机会,给他们发挥想象思考的机会,多关注学生的想法,这样的课堂才会是热闹的,活跃的,才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课堂。好,谢谢大家。
第五篇:《鲸》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鲸》是一篇条理清晰、行文规范的说明文。在统编教材中,它在第九册第四单元,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文章的段落”;它的课型安排是阅读课,是在学习了讲读课文《太阳》之后,在掌握了划分段落的方法(说明文),懂得段与段之间联系的基础上,通过阅读本课继续学习和巩固划分段落的方法,弄清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九年义务教育新教材的第九册,在编排上,把《鲸》一课放在第五单元的首课,即讲读课,它所在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抓住事物特点写”。显而易见,过去是读的训练,现在是写的训练。
训练角度完全不同,课型也有所改变。现在,它的任务是:通过讲读《鲸》这一课,让学生了解介绍动物的说明文的基本方法,即抓住动物外形、种类、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特点来写,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这些特点来写的。由于训练重点的改变,教师在施教中不能照搬以往的教学模式,要在明确新的单元训练重点的基础上,重新分析教材,设计教法。
(一)教材简析
鲸,是个独特的动物,它虽然生活在海洋里,从外形上看,跟鱼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但它的属性和习性却与鱼有着根本的区别。《鲸》这篇说明文,就是从它的外形、种类、生活习性这三方面入手,介绍了它是哺乳动物,用肺呼吸,胎生等特点。通过学习,使学生们对鲸有一个常识性的了解,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世界奥秘的积极性。
文章共分三段。
第一段(1—2)主要写鲸大,是哺乳动物,不属于鱼类。这一段,首先抓住鲸大这一特点,采用了对比法、数据法、举例法等说明方法,具体地写了鲸的大。然后讲鲸与鱼的区别及鲸的演变过程。
第二段(3)讲鲸的种类。这一段,只介绍了鲸有须鲸和齿鲸的两大分类,因为下段在介绍生活习性时,要分别对这两种鲸作介绍,因此,此段较为简洁。
第三段(4—7)主要讲鲸的生活习性。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段,作者抓住了鲸在饮食、呼吸、睡觉、生长四方面的特点,写的详细而具体。作者的写作要点是:
1.鲸的饮食。(从吃什么和怎样吃两方面分别介绍了须鲸和齿鲸的吃食情况)
2.鲸的呼吸。(先讲用肺呼吸,再讲怎样呼吸,最后讲不同种类的鲸“喷潮”情况不同)3.鲸的睡觉。(先介绍睡在哪儿,再介绍怎样睡以及遇到情况是怎样应付的)
4.鲸的生长。(先讲鲸是胎生的,然后讲生长过程及寿命)
总之,由于这篇文章比较准确地介绍了有关鲸的常识和它的生活习性,重点突出,条理分明,又恰当地运用了比较、打比方、列数据等方法来做具体说明,更重要的是作者能抓住鲸的特点写,使读者能比较清楚地了解鲸这个独特的海洋动物,读后印象深刻。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理解“上腭”、“退化”、“哺乳动物”、“鳍”、“胎生”等词的意思。
2.通过阅读,了解鲸的大孝种类、生活习性等知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介绍动物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重点:
了解鲸有哪些特点,作者是怎样抓住这些特点写清楚的。
三、教学难点:
了解鲸的进化过程。让学生懂得生物常常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它的形体和生活习性的。
四、教学时数: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审题:①关于鲸你知道些什么?你觉得课文可能写些什么?②判定文体。(目的,初探这类文体的写作内容,发挥潜意识,便于课后小结,明确此类文体的写作安排)
2.初读,查字典扫清知识术语等方面的语言障碍。例:“上腭”、“退化”、“哺乳动物”、“鳍”、“胎生”等。
3.再读、思考:鲸的哪些特点给你印象较深?
4.细读,画出每一自然段的中心句,用归并法给文章分段,明确文章是从哪几方面介绍鲸的。(大歇—种类——生活习性)
5.学习第一段。①针对1、2自然段,各提一个问题。②解决问题。(讨论、交流)课文是怎样写鲸大的?(鲸与象对比;用数据表明最大、最小;列举我国捕获的一头鲸说明;打比方:舌与10头猪,人高与嘴高,四人围桌写宽等)鲸是怎样演变成鱼的样子的?(住抓表示时间的词,理解演变过程的漫长;抓住环境的变化,理解生存的进化。
第二课时
1.学习第二、三段,思考讨论:①鲸可分几类?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②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鲸的生活习性的?说说每方面的特点及写法。(写法:每段第一节都是总起句,分别用举例、比喻、描述、列数据等手法来写)
2.通读全文,思考:①为什么说鲸是哺乳动物?(用肺呼吸,胎生,哺乳)②课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归类举例,并说说列举数字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
3.小结:①写动物说明文的一般程序:外形——种类——生活习性。②要点:抓住事物特点,按顺序采用多种说明方法写清楚,写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