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交互式教学及其过程分析
外教一对一
http://www.xiexiebang.com
交互式教学及其过程分析
认知理论认为,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身体验和各类交互完成知识和技能的获取过程;英国语言学家Firth 认为语言具有信息交互性和人际交往性的特点;Halliday也提出语言的主要功能是交互;Buck的理论认为语言的交互功能用以保持社会关系。因此,交互是语言的主要特点,交互式教学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使用交互式方法进行英语教学的教师应掌握三类知识,一是语言规律,掌握基本语言规律的教师能够更加得心应手地实施教学;二是认知理论,教师应掌握语言学习的基本原理,教会学生;三是教学方法,教师的终极任务是运用合理的方法,满足语言教学的目标。
在交互式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群体之间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观摩、相互促进的一种比较稳定的教学方法”。它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语言教学必须以学生实践语言为中心;二是教师是主导,为学生提供真实有意义的语言材料,创设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三是师生应围绕语言功能的特定任务而展开,形成交互式教学”。
使用交互式教学方法的英语课堂过程是:
1.检查复习,教师通过提问或课堂活动的形式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和所学技能的应用;
2.设置语境,教师使用多媒体、文字、图片或视频、音频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活动背景,组织学生通过课堂活动练习语料的使用;
3.展开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教材话题进行各种形式的讨论,并得出结论;
4.小组汇报,要求事先指定的小组发言人汇报讨论的结果;
5.教师评价,不仅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评价,而且评价也可以结合各小组之间的相互评价进行。
文章来源:www.xiexiebang.com 外教一对一
http://www.xiexiebang.com
交互式教学的优点是,能够建立师生平等的教学氛围,便于学生无压力地表达思想;全部学生均有课堂参与的机会,充分利用学生乐于表现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依然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对于出现的任何意外情况可以加以控制;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掌握学习的环节和步骤;合作学习的形式便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的学习和伙伴关系。
文章来源: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交互式教学
交互式教学
交互式教学最早由 Palincsar于1982年提出,之后又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它是在支架式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交互式教学是在宏观教学情景下,在多点自由切入的教学平台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围绕某一个问题或课题进行平等交流和自主互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交互式教学的特点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特定的、具体的用以促进理解的策略。实际上,交互式教学重视学习者之间的相互支持和促进,教师应帮助学生就课文的理解来展开讨论,而不是只做字句的重复,灵活地利用学生的理解,把它与新知识联系起来;对话应有主题、有方向;让学生和老师都明白教学目标;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发言所做的评价应该能引导学生更积极地作出建构性的反应。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交互式教学是在宏观教学情景下,在多点自由切入的教学平台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围绕某一个问题或课题进行平等交流和自主互动的一种教学方法。
彰显人的发展本质,完成自我实现
教育人类学认为,人出生时在本能上有巨大的缺陷和匮乏,既简单又极不完全,然而,正是人的这种不完备性、未待定化,赋予了人自我塑造的巨大潜能,而正确塑造自我的一个关键手段就是通过教育发展各种潜能,应付复杂的环境,进行有意义的创造。人还具有自我肯定的本质。没有自我的人不成其为人,人的发展必然包含自我发展,自我是人的基本结构之一,它既是人与他人作用的依据,也是同化顺应外界客体的基础。人的自我肯定一方面表现出人的活动是自觉活动,既考虑他人又符合自己的需求,既能预定长远目标又能反馈结果,根据结果反省自我,使“主体我”与“客体我”相统一,另一方面也使人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自己的作用,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而现实的教育状况是:不了解人的可塑性与内在潜力,把人放到社会准则中去塑造,向儿童灌输一套成人认定的理想信条和知识体系,是对人的本质的最残暴的扼杀和践踏,是对人的潜能的最野蛮的摧毁和打击,也是对人类本性的完全背叛。因此,语文交互式教学通过自我交互充实生命内容,实现个体自身的最佳发展。
第三篇:教学设计过程设计套路分析
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PPT上展示
打出本课的标题 开场白作为导入
二、初读课文,研字词音义
自由地、放声朗读全文,边读边给文中的生字词注音,并借助课文注解试着读懂全文。要求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讨论,找出无法解决的字词,最后全班一起探究。
教师的基本准备:
三、再读课文,探相逢经过
快速默读文章中序的部分,并联系全文归纳本诗的行文脉络。要求边思考边在备用纸上记下关键词,教师抽点几位同学说说各自的看法,教师再说说自己的理解。
教师的基本准备: 四、三读课文,赏曲调之美
朗读课文的第二段,划出自己认为用得特别好的字词,或是写得特别美的句子,在备用纸上写写自己对这些字词、句子的赏析。教师抽点几位同学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再说说自己的基本准备。
教师的基本准备: 五、四读课文,品沦落之苦
默读课文的三、四两段,思考,白居易为什么说“同是天涯沦落人”?他与歌女的遭遇有什么共同点?试着用文中的句子来归纳。
教师的基本准备:
六、总结学习收获
学生用一句话总结本堂课的收获,语文学习方面的或者心灵感悟方面的都可以说一说
板书设计
一、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临江远望 导入语
(二)一读文章,驻足闻声
首先,让学生熟悉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从而更好的进入下一步学习。1.初读课文后,说说这篇课文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找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要求:准确、简洁、全面)师:
重点的段落
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师:
(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三)二读文章,相邀听曲
本文的重点在于白居易对音乐的描写,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本文也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学习。语言
赏析
(要求:细腻、真诚、个性化)师:
琵琶女动作 动词
内心——音乐——心理——情感 师: 叠字 师:
(四)三读文章,青衫沾泪
打动白居易的不仅是琵琶声,更是两人“天涯沦落人”的心情,作者字字含情,在语言把握的同时,我们也要让学生结合语境,说说情感。琵琶女前半生的命运
字或词表达 师:
哪一句可以概括 师: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创设情境】播放弹奏琵琶的相关视频——《琵琶语》。让学生谈谈,通常听到琵琶演奏的乐曲,你有怎样的感受 【导入语】 【走近课文】
二、初读触心弦,谈感受
【谈感受】昨天已经请大家预习了课文,刚才也给了大家一点时间一起来朗读了课文,现在我想听听大家的想法,大家觉得,读了这首古代诗歌,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注意在谈感受的过程中一定要是自己的感受,细腻的真实的感受。赏析:不作预设,学生围绕内容、情感等多方面,言之成理即可。
三、二读扣心扉,说感知
【直击课题】刚才同学们都针对自己的初读印象,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那么课文题目,《琵琶行》,什么意思?“行”是?“行”是一种怎样的体裁呢? 结合前面两字,琵琶,你能不能来说说,你觉得这会是一首怎样风格的诗歌? 【乘胜追击】缓缓道来,那么究竟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听到了这缓缓道来的琵琶声,是谁在弹奏,又是被谁听到了,弹得如何,声音里又有怎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穿越回那个年代,去听一听,去看一看。
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传来了这样的琵琶声,时间,地点,当时的情况,请你用文中的话,告诉我们。赏析:
四、三读入佳境,品精彩
【品精彩】1.听到了水上的琵琶声,是怎样的琵琶声?集中描写琵琶声音的是在第2自然段,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2自然段。赏析:
五、合作创新,总结升华 【合作创新】 赏析:
【总结升华】学生用一句话来概括今天学习的感受,教师做生成性总结。
【推荐阅读】白居易《白氏长庆集》
板书设计
(一)激趣导入,音乐播放
在此环节,播放一段琵琶弹奏的音乐,让学生去感受琵琶弹奏的声音和情绪表达。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听了琵琶弹奏乐后的感受。之后进行总结:(导入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此环节,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言文,感受作者语言描写的魅力。在读的过程中注意一些难读易错字的发音和写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对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和语句进行释义,再提出疑难问题。最后,介绍文章写作的相关背景,让学生有整体的感知。
(三)再读课文,语言赏析
在学生对文章已有了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他们分小组讨论,找出他们觉得文章中写得优美的句子,并且小组派代表来赏析这些句子。例如:
(四)三读课文,入情体验
在此环节,让学生再一次有感情朗读全文,并且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可以设计相关的问题进行引导。三个问题
(五)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在此环节,让学生总结他们学习了这篇文言文后的感受,提出还有哪些是没有明白的。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过这首诗就是因事兴感之作,所以只要学生能够读出这样的感受说明他们已经基本掌握了本篇文章。
另外,还可以找一些中国古典名曲,配乐朗读这首诗。让学生感受音乐与诗意的结合。板书设计
一、激趣导入,温故知新
在上课之前,我会在大屏幕上展示一段改变自韩少功《我心归去》文段的小诗,让学生集体朗读后来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师可以根据这段文字提到的音乐来展开教学。导入语
二、初读诗歌,因声求气
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自己来自由朗读诗歌,在朗读中让学生来感受诗歌独有的魅力,朗读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来谈谈他(她)读完这首诗歌之后的感受,在感受中教师需要抓住学生至真至理的解读。
教师对学生的感悟适当地进行点评,点评之后教师可以发问,这首诗歌究竟写了什么事呢?
这个问题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来更好地为下一个问题做铺垫。学生会概括出(概括不出教师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这首诗歌主要讲述了诗人在江上听琵琶女弹琴和讲述身世的事情,并引起了自身的共鸣。
顺着这个问题,教师可以继续发问,那么诗人是怎么样把这三大点联系起来的呢?从而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
三、感读文脉,按图索骥
承接上一个环节,这一环节主要解决诗歌脉络的问题,教师可以重申上述的问题:这首诗歌主要讲述了诗人在江上听琵琶女弹琴、讲述身世,并引起了自身的共鸣的事,那么诗人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呢?
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去说,去归纳和总结,当然教师在遇见学生总结有偏差时进行相应的引导和指正
所以教师要在课前做好预设。
在引导学生进行概括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循序渐进,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意识而不是教师的强硬的引导。
四、赏析字词,含英咀华
这一环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诗歌重要实词与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另一方面是对于诗歌中的一些具有诗意的字词诗句进行学生创造性的解读。
第一方面,教师要紧密结合课文注释以及《古代汉语词典》提前做好课堂预设,在以多种方式让学生来解释字词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出一个最为正确的答案,因为古文的字词意思不比现代文的解读,古诗文需要讲究准确性。此处提到的多种方式可以包括:先生后师、先师后生、小组合作、同桌交流等多种方式。
第二方面,主要解读的是诗歌中提到的音乐描写,所以对诗歌音乐的解读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同样,教师可以让学生来找一找这首诗歌中涉及的音乐描写,然后来说说这种音乐给自己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而诗人听到这种感受后让他产生了怎么样的情感?
第二方面的学习时,教师一定要积极配合学生的发散,结合学生自身的感受和文本中诗人的感受来达到一个情感上的共鸣,为下一个环节打下夯实的基础。
五、品味诗意,揆情度理
这一环节主要从文本中传达出来的诗人的情感出发,结合上一个环节中学生所说到的情感,教师可以进行一个铺垫和延伸,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当然这个环节也可以和下一个环节中诗人的介绍结合,在理解诗人情感之前把这首诗歌的时代背景以及诗人的生平介绍给学生,从而让学生来说说诗人和琵琶女的情感共鸣究竟是为什么,这种情感又是怎么样的一种情感呢。
六、拓展延伸,知人论世
这一环节开始就为学生介绍一些关于琵琶女、白居易(和上一环节联系)、写作背景(和上一环节联系),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介绍完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来说说经过课文的学习还有没有什么问题,并让学生通过全班讨论和解答的过程来共同进步,如果学生无法解答问题,那么教师就要进行解答,因此教师的课前预设一定要充沛。倘若学生没有问题,那么教师就用一个更好巧妙的方式来让学生在课堂上写一写经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一些什么。
板书设计
一、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体会生命短暂、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一片长纸条,分别让他们撕去教师请学生看自己手中仅剩的纸条,说一说此时自己的感受
教师总结导入: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事例
1.学生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举了哪些例子,这些例子分别讲了什么。
(三)教师点名请学生站起来回答,并加以点评。(板书再读课文、体会事例情感 教师请学生再读课文,分析 教师让学生表演一下 来体会其对生命的渴望,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生字词 提出问题 具体
解读重点词句
(四)详读五段,感悟文章主题 学习到了什么 详解
读一读作者的决心
说一说自己的决心。读一读
(五)扩展阅读,加深文章感悟 学生朗读、品味臧克家的诗歌。
二、作业
三、板书设计 过程设计
自主加标点,激趣导入
教师活动:点名一生读标题《生命 生命》,后提问学生这位同学读出的标点是什么?如果是你,你怎么加标点?
学生
初读课文,说说感悟
教师活动:师PPT展示读书要求:认认真真读课文,把字读准,把文章读顺。边读边思考:文章讲了什么事情?你有什么阅读感受? 学生活动:自由读课文。1~2名学生说感受 教师活动:检查自读情况。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细读课文,体会生命之美
教师活动:仔细读读文章第二自然段,想一想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品读文章,感受生命震撼
教师活动:提问学生,猜一猜杏林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师PPT出示杏林子生平,补充课外资料,在体会杏林子事迹的基础上朗读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
学生活动:朗读。教师活动:
创新作业,思考生命意义
教师活动:教师布置三选一作业,学生自主选择完成 课文对我很有启发,我要好好读一读,背下来;
仿照作者的写法,从一件熟悉的身边小事写一写你对生命的思考; 把课文的很深含义的句子找出来,抄一抄。
板书设计
第四篇:设计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及分析
设计的一般过程教学任务设计及分析
杨永根
江苏省姜堰中学
225500 联系电话:*** 邮箱:snynge1971@yahoo.com.cn
摘要:任务驱动教学设计是新课改及通用技术学科特点的要求,是“双主教学”理念的体现。在通用技术教学设计中任务是一个系统,任务驱动教学有基本过程及要求。
关键词:任务驱动
通用技术
通用技术是高中新课程改革后开设的一门新课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根据课程中的不同模块、主题及课时的学习任务,选择使用确当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的技术学习过程应是主动建构知识、不断拓展能力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帮助者,应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1]。
通用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强的科目,强调在“做中学,学中做”,在教学中可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出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寻找完成任务的途径,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建构相关的新知识,同时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使学生能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配合与沟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下面是笔者就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部分内容进行任务驱动的教学案例及分析,以期能抛砖引玉。
一、在“设计的一般过程” 中的应用
教材以便携式小板凳设计过程为案例,使学生了解设计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基本工作程序,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知道设计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多个方案,理解设计过程需要不断优化。但这部分内容,学生一看就懂,容易感到枯燥,失去学习兴趣。而在和学生交往中发现,学生对现有课桌不太满意,便产生了使学生主动设计课桌的想法。结合本节知识点以新型课桌的设计为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设计过程简要如下。
创设情景:通过投影展示一些同学的不良坐姿,课桌上杂乱的形象。教师提问:这些不良行为习惯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严谨学习养
成,有些原因是一些同学主观上没重视,也有些原因是课桌设计不合理。根据上节课所学人机关系原理,分析交流我们现在使用的课桌还有那些不合理得地方?没有处理好哪些关系?
经过老师引导,特别是老师说有些原因是课桌设计不合理,学生积极性得到提高,主动极参与,踊跃发言。学生甲:没有考虑不同人群的需求,高个子男同学做作业时腰要趴的很低,且档板下空间小,腿放不下。学生乙:没有考虑人的静态要求和动态要求,课桌面是上翻式的,打开时要一只手撑着,另一只手取东西,效率低。学生丙:桌面上的文具如笔等容易掉,特别是从桌内取东西时。学生丁:课桌较重,调座位时搬运不方便,且易损坏课桌。
深入引导:同学们能否设计出我们理想的新型课桌呐?当然,在现在条件下不可能给每位一张老师用的办公桌,请同学们根据实际情况分组交流,提出我们新型课桌的具体设计要求,功能、成本、尺寸等。我将学生交流结论整理如下:①考虑适合不同身高的同学使用。②便于存取学习用品。③欢迎增加一些附属功能。④结构稳定、大小和现有课桌相近、成本适中。
如何才能使学生设计出符合要求的课桌呢?首先,我通过课件展示各种课桌图片,同时学生相互交流各种场合曾见到或使用过的课桌。接着,讨论刚才各种课桌的优缺点,同学们更喜欢那种。在此基础上简单介绍设计分析的方法,从收集信息开始,然后是设计分析和方案的构思,介绍课桌常见的材料、结构链接的方法、节约成本的途径。
方案的呈现、筛选是设计的重要过程,设计的交流是设计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在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式与他人交流设计想法和成果,这也有助于设计的测试、评估及优化。教学中设计活动:首先,小组合作构思出理想的课桌,并由一位有一定绘画水平的同学用草图形式表达,加以必要的文字说明。然后,班级体交流,由小组推一名代表将该组设计主要解决的问题,设计的方案做介绍。
班级体交流是本节课最精彩之处,学生们发言积极,表达大方,提出了许多富有创意的、中肯的方案。甚至,有些方案超出老师的想象,也引发了一些讨论。学生提出的方案或建议有:①课桌高低不一,不美观。个子高的同学,可适当降低板凳高度。腿放不下的原因是课桌下层挡板过低,可将下挡板做成阶梯式的,外浅里深。况且现在大多课本是16开的,可竖着放在桌里,取用也方便。②在桌面下加一活动支架,打开桌面时支着,放下桌面时支架折起。③对防止物品从课桌掉下,方法更多,有加防滑纹的,有加档板的,有加文具小机关盒的。此外还有,桌底装轮的,将武侠小说中机关的想法应用到课桌中,科幻读物中前卫设计等等。对学生提出的设计,在实际教学中我以积极肯定的态度加以评价,激励
学生的热情,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体验了设计的一般过程。
因为时间关系和实际操作困难,我们没有让学生课堂制作课桌模型或原型,而是选择有典型意义的方案交给学校总务部门制作。最后,总结出设计的一般过程规律,提出新的任务:不少寄宿生晚上到宿舍还想再看会而书,缺少合适的桌子,请你帮助设计一款。
三、案例评析: 1.创设教学情境
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下的任务驱动不是教师强迫学生完成一定的任务,而是通过激发学生兴趣使其主动完成任务。任务完成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任务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这两案例设计均从创设情境入手,没有教学情境,任务驱动教学将无从谈起。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注意素材的真实性、时代性、针对性、趣味性、答案的多元性[2]。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现有课桌的意见较大,有切身体会。以此为任务,可学生激发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设计表现图一节”设计游戏,有很强的趣味性,同时肢体语言、图像等也是技术语言,这样能让学生体验到使用技术语言的快乐。2.教学任务的内容
“任务”在词典中解释为:负担的责任或交派的工作。这里的“任务”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教学活动。任务的具体形式可以是:问题讨论、探究实验、自主学习、实践活动甚至应用练习等多种教学活动。任务是载体,任务中所蕴含的知识是目标,关键在巧妙设计,变外驱为内驱。如“设计的一般过程”一节,讨论现有课桌不符合“人机关系”的地放,提出新型课桌方案等,这些任务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所要实现的目标及使学生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任务的内容和形式是多样的,便携式小板凳设计过程的案例本身就是任务的设计,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既不能将“任务”简化为老师让学生完成的教学活动,也不能将“任务”狭隘理解为动手操作实践活动。凡是能激发学生兴趣,发掘学生内在潜力,增强学生学习动力,有目的的教学活动均可设计成“任务”。因此,任务是一个教学设计系统。对教材的处理,源于教材又不照搬教材,关键是体验教材的理念,案例可重新组织。3.教学任务的设计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的设计、编排非常关键。任务设计要做到难易得当,突出知识的整体框架,不拘泥局部细节,而使教学过程钻牛角尖。如“设计的一般过程”一节,重点是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理解设计过程需要不断优化。课桌的设计仅是载体,让学生在实际任务中体验设计的一般过程,不必要对课桌设计的细节做太多的要求。教师不应将所有任务一次全抛出,而应由表及里,由浅入
深,否则学生会产生厌恶情绪。即使是一项大的任务,如新型课桌的设计,也应参照课本设计的一般要求,层层推进。4.教学的实施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主动与学生交流,加强信息的反馈,根据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做适当的调整。如在“设计表现图”一节,据和学生交流发现,学生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并对绘画感兴趣,问题是对立体图形绘制缺乏相应的认识和练习,所以我设计师生多人比赛徒手画立体椅子,在此基础上介绍立体图形的基本表现手法。同时交流与反馈有利于及时确当的教学评价的实施,评价是以有利于肯定和激励为主,特别是对学生的一些怪异设想不能简单否定,更不能冷嘲热讽,及时确当的评价有利于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创造有特色的作品,有利于促使学生进行反思,发现和解决倾向性问题,把所学会的知识系统化。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郑克强 任务情景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化学教育 2011(1)
第五篇:关于交互式教学模式
关于交互式教学模式讲座
一、优化教学环节,课题研的层次.1、教学的参与,师生的参与,正向的参与积极的参与,是能够具体实现的。
参与的重要特点:注意力。
(1)参与的方法和途径
(2)参与的时空(思考的时间)
关于空间学生应有活动,不是静坐。
(3)参与效果,即有效性。
(4)参与的主动性:
抽学生回答问题(被动)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是主动性。被子动转化为主动。
注意:无效参与的形式。
(5)注意参与的层次。
A 分层教学。B合作教学,合作学习。C教学交往:形式、方法、途径、原则。D实际教学互动。
相互启发、相互制约,角色的转化。
相互反馈。相互评价,角色互补,相互补充、相互思考。
二、课堂教学交互的共同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学生参与的主体,互动主体,学习的主体,合作的主体,交流的主体。
2、有效性原则
1
交互、原动是否有效。
3、平等自主原则。
学生这个原则,就可以可能交互互动,是合作性的互动。
4、多向性原则。
交往互动的多向性,多个主体之间互动。
5、适度调整的原则。
三、交互的特征。课堂的外在交互表现。
1、良好的教学范围。
2、良好的教学情景氛围。
3、师生积极有效的参与。
4、师生间多向交往。
5、师生多纬度多层面的互动。
6、有效的反馈一调整。
这是总课题组的总结的理性框架。
第二、优化教学过程,实施教学的交互。
1、尊重学生的个性,创设平等的氛围,学生的不安全感,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能忽视学生的存在,剥夺了学生参与的机遇。过分强调学习纪律、整齐划一,不能把学生当士兵。
2、要充分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与需求。
制定教学的起点的任务。
同教学的起点目标任务,仍然是教材,由教师制定的,而不是根据学生的起点和需求而制定的。
学生的需要产生动机,有动机才有行动。有行动才会自我实现。
2
教学课堂安排要结合学生的需求。需要了解什么,根据这样的引导行动达到学习的自我实现。
改变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模式。
3、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满足学习学习的主动性,景是物化的客观存在的不带色彩的。
教学是体现情感要素的活动。即教学情景。
叙述问题情景(体现悬念),一般性问题,特征
行动情景,演讲情景,演示情景。
特别:问题情景可以改变人认识的平衡,产生一种心理压力,导致人探索欲望。强化了学生学习的成功的动机。
如:奇怪:什么叫奇怪,情景是奇怪。
所以对问题的设计,应有具体的情景。
设计引入情景。
只有在情景中,学生才会主动地参与学习。
4、强调知识的特征过程,注意学习的研究和探究性。
是思维的形式和发展的过程。
重结论,轻视结论都有一个学生如何获得的过程,比如:函数,直线点0,0,点1,3 为什么取0,0 学生自己获得。
小学生学习圆周率
提高学生找规律。
初中植物(双流棠湖中学),全国一等奖。
它之所以得一等奖就是改变观念。
把验证实验变为探索实验。
3
研究性课堂。
5、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1)问题、提问应有科学性。
(2)提问明确,重点条件明确,时空明确。
(3)问题有严密的层次性。
有简单问题、复杂问题。
A了解性问题(是什么?)B理解性问题(为什么?)
C运用性问题(实际应用)D针对问题,同意计划性。
(4)评价的及时性。
(5)评价的激励性。
(6)面向全体学生提问。
(7)提问经予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
6、了解学生学习状态,调整教学方法。
通过各种反馈了解状态。
学生面部状态,学生作业状态。
课题研究思路。
1、分学科,案例是基础,以课堂为基础。
2、如何体现课堂教学的交互有哪些?
3、影响课堂教学的交互有哪些?
交互式课题研究原则,外部特征,途径。
交互式课题模式的条件,物件。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