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下科学17《关节》教案
17.关节
【教学内容】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 【教学目标】
1.探究能力目标:能提出与关节有关的科学问题;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关节的连接方式进行猜想与假设;能通过探究活动验证自己的猜想与假设是否合理、正确。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积极参与探究关节的活动,愿意与小组同学共同合作探究,乐于用所获得的关节知识进行自我保健及做好宣传。
3.科学知识目标:认识关节,知道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六大关节的名称,了解所在位置及其作用;了解关节的卫生保健知识。
【教学重难点】
认识关节,知道六大关节的位置及作用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解暗箱小盒子;课件(人体六大关节连接图、人体关节活动动画、《健康歌》MTV、学生活动不慎扭伤关节及剧烈运动前做准备活动的录像);演示用具(人体骨骼模型、天线、合页);板书用人体外形图;做标签用的即时贴;关节连接方式的猜想记录单。
学生准备:了解有关关节的知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发现关节,并在关节处作标记。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同学都比较喜欢运动,谁能告诉老师,你们平时都喜欢哪些运动?
生:跳绳,跳远,打乒乓球„„
师:这位同学喜欢跳远,你能给大家做一个跳远的动作吗?(生演示跳远)
师:做的怎么样?(很好)那我们就请他再做一次。不过老师有一个要求:请大家注意观察,在他完成跳远动作的过程中,他身体的哪些部位发生了弯曲,伸展,最灵活。看准了,过一会儿,就把你手中的标签贴在那个部位上。(生再次跳远)
师:看清楚了吗?请把你手中的标签贴上。(学生上台在跳远的同学身上贴标签)
师:好,请这位同学先坐在这儿(学生坐在讲台一侧)。师: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做一个你最喜欢的动作?(一位女同学走上讲台,愿意上来跳绳。)
师:好,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位同学跳完之后,你应该把标签贴在他身体的哪些部位呢?好,开始。
(学生跳绳)
师:看清楚了?再上来贴一贴吧。(学生上台在跳绳的同学身上贴标签)
师:谁还想再来?(举手的同学很多)这么多啊,那好,我们一起来做一节广播体操吧,就做第一节。只做二个8拍,每一个动作要做到位,同时要细心体会你身体的哪些部位最灵活。能做到吗?(能)全体起立,预备开始。(师喊着节拍,学生做。)
师:给自己贴一贴标签。(学生贴标签)
2.观察贴标签的部位,发现与关节的特点。
师:先看这两位同学身体上的标签都在贴在哪些部位?(胳膊肘,膝盖,肩膀„„)你们身体上的标签也是在这些部位吗?(是的)
师:这些部位与其他部位有什么不同呢?这些部位有什么共同特点呢?来,摸一摸,动一动,体会体会,小组同学相互说一说。
(学生活动,师参与。)师:这些部位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能打弯。
生:我觉得是两块骨头相连的地方„„ 3.提示关节名称,明确关节的含义。师:这些部位都是骨与骨相连的地方。知道我们把这样的地方叫什么? 生:关节。
师:对,关节。骨与骨相连接的地方就叫关节。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关节。(板书课题:关节)
【通过让学生做运动并在灵活处做标签,让学生对贴标签的部位与其他部位进行对比,发现关节的特点。这样设计,即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还使课堂增加了趣味性,体现了在活动中发现,在活动中探究。】
二、合作探究
1.知道身体上有很多关节。(1)提出问题。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已经知道身体上哪些部位有关节呢?(胳膊肘,膝盖,手腕„„)看看你们贴标签的部位,都是骨与骨连接的地方吗?(引导学生发现有的同学贴得位置不对,师指导学生将贴错的部位进行纠正。)(2)学生通过体验活动找关节。
师:我们的身体哪些地方还有关节呢?来,活动活动,找一找,看谁找的多。(学生活动,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人体外形图。)(3)汇报发现。
师:哪里有关节?把你找到的关节说给你的同伴听一听。(学生自由汇报,给学生充足时间,让学生汇报)
师:好,哪位同学先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部位的关节?
(生汇报时,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关节所在的部位,给关节起名字。学生汇报中说到六大关节时,教师随机用红色较大的标签在人体图相应关节位置处贴上标记,并板书出六大关节的名称,用横线将关节处与其名称相联。对其他关节,教师用红色较小的标签同样贴上记号,只让学生说出关节的名字,但不再标注名称。尽情让学生汇报,一直到学生不再汇报为止。)
【通过体验活动,让学生知道身体中有许多关节,对关节的作用有初步认识。】
2.感知关节越多越灵活。
师:人体上的有这么多的关节。关节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生:关节处可以活动。生:有关节活动起来才灵活。
师:是呀,关节就是帮助人体做各种运动的。师:那你知道人体上哪些地方的关节比较多? 生:手。
师:大家都认为手上的关节比较多,你们知道有多少?自己数一数。(生汇报10个,13个,18个,20个„„意见不统一)
师:到底有多少?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怎么样?(引领学生一起数手指关节,数了14个。)能数得出来的就有14个。怪不得我们的手这样灵活,能帮助我们做许多事情。这就更加说明关节越多就越灵活。
3.熟练认识六大关节。
师:今天,我们先来研究这几个关节。看看分别叫什么?(教师指着六大关节学生回答名称)
师:现在,老师说关节的名称,看谁能快速找到自己身体上的这个关节。开始。
(教师说关节名称,学生在自己身体上指出来。)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么短的时间就记住了。好,现在把你身体上的这几个关节说给同伴听一听。(学生活动,互相指认。)
【根据目标要求,学生应该知道人体六大关节的位置及其位置,本环节目的是在趣味性的指认活动中强化学生记忆。】
4.研究六大关节的作用。(1)观察指导。
师:大家已经知道关节是帮助人体活动的。这六个关节,分别能完成哪些动作呢?请同学们先看桌上的实验记录单,分别记有几个个关节?(每个小组有两个关节的研究任务)这就是你们小组的研究任务。请小组的同学先来研究这两个关节分别能完成那些动作?并填写好你们组的实验纪录单。研究完了,再讨论其他关节能完成哪些动作?老师还要提醒同学们一点:在研究一个关节时,其他关节尽量不能参与活动。听清楚了?开始。(2)学生活动。
(教师参与学生活动,提醒学生注意比较关节的不同。)(3)学生汇报活动结果。
师:哪个小组先把你们的研究结果向大家汇报?(学生尽情展示研究结果)(4)活动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关节不同,活动的方式就不一样。)
【本环节设计中,考虑到课堂时间与研究的深度,每个小组的只安排了两个重点研究的关节,目的是把研究任务做深做透。同时教师注意了学生之间的差异,对提前研究完的同学,鼓励其进行其他关节的研究,体现教学内容的弹性化,给学生自主发展的机会。】
5.猜想关节的连接方式。(1)提出问题。
师:你们知道,每个关节是怎么连接的吗?请同学们猜一猜,小组内讨论讨论,把你的猜想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2)小组讨论。(学生讨论,师巡视。)
(3)学生汇报。
师:讨论好了?哪个小组先说一说。(学生自由汇报)
(4)根据猜想画关节的连接方式。
师:大家的猜想都有道理,下面请两个同学为一组,把你们的猜想画在记录单上。看谁画的快。
(5)展示。
师:哪个组先展示一下? 师:先告诉大家,你们组研究的是哪个关节?为什么认为它是这样连接的?(生汇报)
师:大家认为怎么样? 生做出评价。师:哪个小组继续汇报?(学生继续汇报)
(6)揭示科学上对关节连接方法的认识。
师: 其实,科学家们已经揭开了人体关节的秘密,我们来看看各个关节究竟是怎样连接的。
师:看大屏幕(出示6个关节课件)这就是这六个关节的连接方式,与你们想象的一样吗?(不一样)
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出示人体骨骼模型)人体是由206块骨组成的,骨与骨之间由关节相连。其实关节有两种,一种是固定关节,一种是活动关节,像人的头骨,连接胸骨和肋骨的关节,活动性较小,基本不能运动,都是固定关节,而像肩关节,肘关节大多数关节能使人体做大幅度的运动,像这样的关节就叫做活动关节。今天我们研究的六大关节就是活动关节。这六个关节中哪个关节活动范围比较大?(肩关节)
我们来看一看肩关节。(看人体骨骼模型)肩关节是由上臂骨和肩胛骨连接而成的关节。上臂骨的上端是个球状,和它相连接的肩胛骨的一端是一个凹进去的窝。像这种连接的关节我们就说是球窝状关节。像电视天线,正因为它是球窝状的,所以,可以做大幅度的运动(出示天线并转动天线)。髋关节也是球窝状关节,它活动起来也非常的灵活,做的动作也很多。只是我们普通人没有经过训练,达不到那种程度。我们一起来看几组图片。(播放课件:运动员做跨栏、体操等动作的图片)
6.进一步感知、体验关节的作用。
师小结:以上我们研究了关节的活动方式不一样,就是因为它们的连接方式不一样。关节在人体中是如何协调运动的?请看大屏幕。(播放人体在行走或做动作时关节活动的课件)
师:人在行走过程中,各个关节是协调运动的。其实,人的各种运动,都是多个关节的协调活动才完成的。
师:如果人没有关节,会怎么样呢? 生:不灵活,僵硬„„ 师:大家想不想试一试? 生:想。
师:那好,全体起立。让膝关节不参与活动,也就是不打弯,走一走,试试有什么感觉?
(学生进行体验活动)
师:有什么感觉?(学生汇报感觉)
师:没有关节行不行?(不行)这说明了什么? 生:关节对人体很重要。
师:对,关节对人体非常重要。我们应该怎么办? 生:保护关节。
【通过对比性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关节的重要性,为研究关节的保健做铺垫。】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探究关节的保健)
1.通过实例渗透科学锻炼关节的方法。师:怎么保护?
生:加强锻炼身体,增加营养„„
师:对,可是生活中我们也经常遇到这些情况,请看----(播放录像:下了课,一生从三级台阶上跳下,扭伤了脚踝。)师:谁来说一说这是怎么回事?(生自由谈)师:对,不正确的活动,会使关节扭伤或脱臼。
师:再来看一段录像。(播放录像:体育上,教师领着学生一起做活动前的准备活动。)为什么要这样做?(生汇报)
师小结:对,我们要科学地进行运动,因为运动会使我们的关节更结实、更灵活。但有些动作要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才能做,比如舞蹈、一些特殊的体育项目等等。
2.集体跳舞,活动自己的关节。
师:现在我们也来活动活动,先做做准备活动,然后跟着音乐一起跳起来,看谁跳的好,学的快。(师播放《健康歌》的MTV,生伴随跳舞)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认识保护关节的方法,引导学生重视对关节的保健,渗透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并教育学生要科学、合理地运动,促使自己的关节健康、灵活。】
四、总结概括,抽象提升
师:大家跳的很好。大家也体会到了一个活动需要多个关节的参与才能完成。平时只有经常活动活动,我们的关节才会更加的灵活、结实,益于我们健康成长。那么,是什么促使关节动起来的哪?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板书设计
关 节
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 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在《关节》这一课的教学中,“人体上有哪些关节”“关节的作用”“关节的保健”等问题,许多学生都没有认真思考过。这样便利用有效的提问,揭开关节秘密的欲望,就好比一粒小小的石子,在水中激起了层层涟漪,荡起了朵朵浪花,将学生的探究激情荡漾开来,踊跃地投入到探究学习活动之中。具体的做法是通过提问“在同学做扣球的动作过程中,他身体中的哪些骨骼在活动”引出找关节的活动,让孩子们通过体验活动,认识到关节就是骨与骨之间活动的连接处,从而进入探究关节的学习活动中。然后,通过提问“关节有什么作用”进入“捆关节”的探究体验活动中,让孩子们深刻认识到关节的作用,激发了孩子们保护关节的情感,从而自然而然的进入到对于关节的保健探究环节中。总之,通过本课的有效提问引导孩子们开展关节的探究活动,孩子们认识到了关节,知道了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六大关节的名称和所在位置及其作用;还了解了关节的卫生保健知识,发展了科学探究能力,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探究自己身体的兴趣。不知之处: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在分组人数上有时会很不均衡,同时小组之间的差距也非常大!学生不仅在课堂开始会提出一些研究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认真观察及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也会产生新的问题、新的思考,直到带着产生的新问题走出课堂,将探究活动持续进行下去。2.使用建议
使用本教案不要生搬硬套,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的设计教学过程。
姜文 滕州市滨湖镇西辛小学
第二篇:小学科学三下教案
小学科学三下教案:
流 动 的 空 气
萧山区坎山镇中心小学:张永祥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空气流动就是风,体验到空气流动得越快,风越大;空气流动得越慢,风越小。
(2)通过对教室里的空气流动的探究活动,知道教室里的空气也在流动。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教室里空气流动的探究活动过程;体验空气流动就是风的探讨过程;(2)能根据假想的答案,自行设计观察空气流动的方法,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认识科学存在与周围世界,培养学生乐于研究周围世界的科学精神。(2)养成保持室内空气流动的卫生习惯。
二.教学重点
建立空气流动与风之间的联系,即“空气流动就是风”的真正理解。
三.教学难点:
借助观察受风影响的可见物的运动情况来观察教室里风的运动情况。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FLASH动画、风扇、香水、网络视频。
学生:扇子、一份香、一盒火柴。小组合作学习记录单,一只杯子。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主题
1、谜语:
水皱眉,树摇头,草弯腰,云逃走;
生来本无形,走动便有声,夏天无它热,冬天有它冷。看不见来摸不到,四面八方到处跑。学生口答:风
2.教师追问:为什么是风,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交流,说出理由。
师: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研究风,关于风,你最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口答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我们今天首先来解决什么是风,也就是风是怎么产生的?(板书:风 ?)
二、教室里的空气在流动
1、师:下面,我们先来进行一次比赛:比一比,谁的鼻子灵敏? 提出要求: 先闭上眼睛,静静等待、实事求是。取出香水瓶,然后沿着讲台一排喷洒香水。学生闻到香味就起立。
2.师:我宣布第一排的学生比赛获胜。后排学生不服气。
3.提问:你们为什么不服气?香水是液体,香味是怎么跑到你的鼻子里的呢?
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香味是通过流动的空气跑到我们的鼻子里的,说明教室内的空气在流动。4.教师:通过刚才的游戏,我们感受到了教室里的空气在流动,教室外的空气在流动吗?空气究竟是怎么流动的?你能想个办法看到空气在流动吗?
三、怎样看到空气的流动
1.教师:请大家四人小组合作,想一想,怎样才能够看到空气的流动情况。小建议:可以利用什么材料来看到空气的流动? 2.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方案。各组交流设计方案。
3.教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那么多的办法,都可以看到空气在流动。
四、教室内空气的流动
1.教师:如果我们想看到教室里空气流动情况,你们觉得哪一种方法比较简单,又效果明显?
学生交流,引导用香的烟来观察教室里空气流动。
2.教师:你打算怎样借助香的烟来找出教室里的空气的流动路线呢?在实验过程中你认为要注意些什么?
投影出示注意点:香要点的旺一些; 要注意用火安全,小心烫手。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烟往哪里流动,说明空气也往哪里流动。3.小组分组实验:观察教室内各个检测点空气的流动情况。教师适叶指导:坐端正,屏住呼吸15秒,静静观察。4.学生汇报交流,小组为单位描述检测到的空气流动情况。
5.小结教室里空气流动的整体状况:教室内各个地方空气流动情况不一样。
五、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1.教师:现在教室里烟雾缭绕,有点呛人,怎么把烟雾赶出去呢? 学生:把南北两面的窗打开,在把烟雾赶出去的同时,亲身感受空气的流动。2.教师:(请听课老师帮忙开窗)现在你们感觉怎么样?和刚才有什么不同吗?(引导说出新鲜空气)
3.刚才,教室里谁被赶了出去,谁又占领了我们的教室? 4.教师:窗外吹进来的风其实就是什么?(新鲜的空气流进来了或流动的空气)板书: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六、寻找风的足迹
1.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流动的空气就是风。我们在大自然中总能发现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风。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风,想看看吗?
2.出示FLASH动画,学生观看各种级别风的动画。3.提问:十一二级以上的是什么风?出示视频:龙卷风。学生谈谈看了这段录像后的体会。
七、我能制造风
1.教师:看了各种各样的风,你想自己制造风吗?你有制造风的工具吗? 学生:扇子、书本、手等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制造风的工具。2.教师:下面,请小朋友们按老师的要求制造风。
学生造风活动。(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的风;制造微风,更大一点的风)3.提问:请小朋友们思考,我们制造的风,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风的方向呢?
(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了风的大小和方向。)4.想一想:我们平时经常用哪些工具制造风?
八、课外拓展
1.今天,我们研究了风,你能说说对风,你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吗? 2.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个研究的问题:
大自然中的风是怎么产生的呢?是谁在用力呢?请大家小组合作,课外去研究这些问题。
第三篇:三下科学总结
2015-2016学第二学期科学三下 教学工作总结 教师:龙施林
这学期很快地结束了,为了把这一学期来在教学中的得与失,经验与教训,以便指导今后的工作,特作如下总结:
一、教学回顾:
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本学期我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可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二、教学措施:
1、做好课前准备。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实际。坚持理论和实际结合进行教学,使学生容易汲取,从而使教学任务能按计划完成。同时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2、关心学生参与的意识。竭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主动参与,乐意探究。这样,学生在活动中把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来,然后在合作、协调、讨论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正确的判断。
3、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4、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以致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三、取得的成绩
经过一学期师生的共同努力总分,平均分,红分数,红分率,及格数,及格率,比上学期提高个百分比。
四、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打算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课堂语言平缓,不够生动,没有激情;对后进生的态度比较急躁,缺乏一些辅差的经验与方法等等。
在今后的科学课教学中,发扬成绩,改正缺点,努力做到着眼于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提高。加强学习,不断充实,以更新自我走在课程改革的前列,真正担负起培养下一代“基本科学素养”的重要任务。
2016.7.10
2015-2016学第二学期信息技术三下
教学总结 教师:龙施林
这学期很快地结束了,为了把这一学期来在教学中的得与失,经验与教训,特作如下总结,以便指导今后的工作。
一、教学回顾:
回顾第一学期,本人能够努力工作,认真学习新课标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以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实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根据实际制定各项计划,备好课,写好教案,并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设计上课的形式和内容,难易结合,使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都学得愉快、学得好。下面就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对这半个学期的工作进行总结:
二、教学措施:
1、《信息技术》不同于一般的学科,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要以讲为辅,以练为主,以用为目的,使学生在练习中、实践中或“玩”中学会如何使用电脑,改变过去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呆板教学方法,利用《信息技术》课程自身的特点提高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
2、开学时,学生大多数刚接触电脑,对电脑有着一种神秘感,对学习电脑也有着一种极大的兴趣感,作为教师要怎样才能将学生的这种兴趣继续保持下去呢?我上第一节课的时候,先问学生什么是电脑,电脑有什么作用,然后根据书本讲了许多有关电脑方面的科学知识,让他们感到电脑原来是这样一回事,使他们对电脑有了一定的认识,打破了不敢碰电脑的神秘感。接着讲解了电脑的作用,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
3、游戏入门,学习指法。
小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对于最基础的学习内容——学习指法。这个内容的学习是非常枯燥的,如果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吃苹果”“打地鼠”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在这种情况下,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
4、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就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在教学鼠标的使用时,有些学生不敢握鼠标,或是操作不灵活,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我采取的是游戏结合的方法。首先让学生对鼠标的操作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安排一些拖箱子(训练拖动)、纸牌(单击、双击)和扫雷等游戏,通过游戏,学生的操作熟练程序掌握得好快。
三、取得的成绩
1、由于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方面存在着各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对计算机有着深厚的兴趣,他们对计算机知识了解的很多,有的家庭有条件从小接受计算机教育,在操作技能方面水平很高,可以说是小专家“,而有的学生在校外从未接触过计算机,在本学期只是第一次接触,在这方面是一片空白,于是,在开始的时候,我将每一个班按每列分成了若干个小组,每组有6个人,每组都有一个小组长,在教学的时候,同学们之间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之间还可以互相帮助,监督检查。水平相当的能一起探索、实践,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得到基础好的、学习兴趣深厚学生的帮助,这样发挥了优秀学生”小老师"的作用,激励其更加努力。这样教学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进步。例如在学习时,老师布置好一个任务,通过小组学习,使这个任务是由学生进行解决的,而不是教师将方法直接讲给他们。
2、通过实践证明,小组学习不仅使学生顺利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发展。
四、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打算
1、本学期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养成学习的习惯,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掌握指法的击键方法。因为指法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中又是枯燥的,所以有必要开展一些活动以维持学生学习的状态。
2、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比赛的方法进行,每过一个阶段进行一次比赛活动,由每小组先进行,然后由组内评出最好的,再由评出的进行互评,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使用枯燥无味的练习变成有趣的活动,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个个都想争着做个打字高手,从而使他们的能力得到了发展。另外,本学期在校内开展了“打字小能手”比赛,通过比赛,提高了学生的竞技水平。
2016.7.10
2015-2016学第二学期地方课三下
教学工作总结
任课教师:龙施林
弹指一挥之间,一个学期已经结束,回首本学期,我校在上级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学工作。在此,把这学期的工作稍作总结,也为这一年的忙碌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一、教学回顾
由于地方课程教材没有参考书,老师们备课时经常要收集大量的资料,教学难度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同伴间的互助尤其重要。特别是同年级的老师更应相互切磋,互相交流。在这点上,大家做得很好,一个个学而不厌,潜心钻研,经常与组内的骨干教师交流教学方法,共享教学资源,确实让人感动。
二、教学措施
具备一点反思能力,是每位教师的必修课。针对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如“在教学中如何体现地方课程的活动性、整合性、评价性的三条原则”以及“落实地方课程的多元评价”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三、取得的成绩
1、老师们认为,本课程可以不进行书面考试,但要加强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性评价。相关教材可以设计多种形式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或反思。
2、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活动的参与记录、学生自己的自我报告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其目的不是给学生评分,而是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进而促进教师改进教学,促成课程目标的达成。本课程评价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因为倡导评价目标先行的原则,所以,需要教师在上课前,结合课程与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评价目标的分析与准备,设计评价形式及评价标准。
2016.7.10
2015-2016学环境教育三年级下册 教学工作总结
教师:龙施林
环境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经济的发展,关系着人民的健康。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学回顾:
在小学进行环境教育,其深度和广度都是基础性和启蒙性的,使学生对环境有个初步了解,虽然没有专门的环境教育课,但我校要求每位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适时渗透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把环境教育活动纳入学科教学中,二、教学措施 一是结合学校原有课程,有意识地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爱护洁净环保教育;如数学中的校门口废气排放量的调查统计,语文中的环保广告词的编写,劳技课中的利用废物制造而成的“瓶娃娃”和笔筒等等;
二是结合乡土教材,专门开设环保课;
三是利用周一晨会和周三下午兴趣小组进行环保小分队活动,交流、评估、布置与辅导,同时提供榜样,树立典型,期末评比“环保小卫士”。
三、取得的成绩
①与三项竞赛相结合,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学生的活动,每学期结束学校评出文明班级,还要评出文明学生。
②与值周班工作相结合,在全校各点设立文明卫生监督岗,对学生不良的卫生习惯进行监督。
③与少先队环保站相结合,变废为宝,增强环保意识。
四、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打算
以上这些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促进少先队员的养成教育,同时要求学生从我做起,从学校做起使我们的校园建成更加美丽的“绿色校园”。
2016.7.10 2015-2016学第二学期综合实践三下
教学总结
教师:龙施林
弹指一挥之间,一个学期已经结束,回首本学期,我校在上级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学工作。在此,把这学期的工作稍作总结,也为这一年的忙碌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一、教学回顾:
我认真制订学期课程计划,精心备课上课,搜集学生的活动资料,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发展。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参与性、选择性、研究性、综合性、创新性等活动原则。
参与性——能做到人人参加活动,人人都有收获;自主性——要求活动的计划设计、过程操作、成果总结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研究性——鼓励在活动中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研究意识;综合性——注重学科间的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性——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系列性——围绕主题,开展系列活动,使每个活动都形成较完整的体系。
二、具体实施方案:
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面临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自身问题和文化问题为主,进行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并强调与学生的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于一体,来体现活动主题的综合性。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本次课改中一门崭新的课程,也是这次新课改中的一个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首先教师认真学习理论,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了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性质、特点、目标、内容、原则、评价及管理。
2、积极行动,努力探索、使综合实践活动多样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在新课改的教育平台上,它有着更大的创新空间。如关注自然、研究自然;跟随父母一日,体验父母的劳动辛苦等等;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课后拓展背景资料等等;充分利用学校的已有设备,开辟校外活动基地,加强学校、家庭与社会三者之间的联系。如参与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拓宽综合实践活动的渠道。
3、投入实践,让学生走进综合课程。
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活动,在活动中他们能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因此,我们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了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考察社区居民卫生习惯”“自制新年礼物”等主题。
反思本学期的综合实践工作,我想有成功也有不足!成功之处是:
1、激发了学生对综合实践的巨大热情。
2、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不足之处有:
1、面对这门课程,深深了解到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以后还需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给自己不断充电。
2、对于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更好的主动学习、主动发现、主动研究的精神。
3、对于身边的资源利用的还不够,我想在以后的活动中要努力争取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寻求其他相关人士的帮助。
展望下学期的工作,发扬优势,改进不足吧,尽我的所能把这门课教好,使学生获得发展与进步。
2016.7.10
第四篇:青岛版三年级科学《关节》教案
17.关节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十七课 【教学目标】
1.能提出与关节有关的科学问题;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关节的连接方式进行猜想与假设;能通过探究活动验证自己的猜想与假设是否合理、正确。
2.能积极参与探究关节的活动,愿意与小组同学共同合作探究,乐于用所获得的关节知识进行自我保健及做好宣传。
3.认识关节,知道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六大关节的名称,了解所在位置及其作用;了解关节的卫生保健知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合作交流中,知道关节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在观察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关节的连接方式及其作用的研究。【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人体六大关节连接图、人体关节活动动画、关节相关的录像);演示用具(人体骨骼模型、天线、合页);人体外形图。
学生准备:课前了解有关关节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游戏导入——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发现关节,并在关节处作标记。(1)谈话导入:我们的身体很奇特——很多地方都能弯曲,你发现没有?告诉老师,你们平时都喜欢哪些运动?(学生根据爱好自由回答,学生演示跳绳、跳远等动作)
(2)让学生仔细观察完成动作的过程中,他身体的哪些部位发生了弯曲、伸展?请一生将手中的标签贴在那个部位上。
(3)给自己身体最灵活部位贴上标签吧。(学生贴标签)2.观察贴标签的部位,初步发现该部位的特点。让学生分析自己身上贴标签的地方有什么特点?
提示:这些是身体的什么部位呢?与身体的其他部位有什么不同呢?这些部 位有什么共同特点呢?让学生通过摸一摸,动一动等形式进行体会(学生猜想,自由回答)
3.导入新课:骨与骨相连接,并且可以活动的地方就叫关节。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关节。板书课题:关节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1.提出问题。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已经知道身体上哪些部位有关节呢?(胳膊肘,膝盖,手腕„„)看看你们贴标签的部位,都是骨与骨连接的地方吗?
(引导学生发现有的同学贴得位置不对,师指导学生将贴错的部位进行纠正。)
2.学生通过体验活动找关节。
让学生找一找:身体哪些地方还有关节呢?看谁找的多。
(学生活动,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人体外形图。)3.汇报发现。
(1)让学生把自己找到的关节说给同伴听一听。(学生自由汇报,给学生充足时间,让学生汇报)
(生汇报时,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关节所在的部位,给关节起名字。学生汇报中说到六大关节时,教师随机用较为醒目的颜色标记——在人体图相应关节位置处贴上标记,并板书出六大关节的名称,用横线将关节处与其名称相联。)
(2)关于关节你还有什么有趣的发现?
让学生充分表述自己的发现,教师随机板书在黑板上。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根据学生的活动发现,在汇报交流中随机进行。预设1:认识六大关节及其作用。1.指认关节
我们身体上有很多的关节,你知道了很多,尤其是我们刚才找到的六大关节,你能找一找、指一指吗?
教师指着六大关节学生回答名称。老师说关节的名称,看谁能快速找到自己身体上的这个关节。
学生活动,互相指认。2.认识六大关节的作用(1)观察指导。
思考:这六个关节,分别能完成哪些动作呢?
让学生看桌上的实验记录单,每个小组有两个关节的研究任务,让小组的同学先来研究这两个关节分别能完成那些动作,并填写好你们组的实验纪录单。
(2)学生活动。
(教师参与学生活动,提醒学生注意比较关节的不同。)(3)学生汇报活动结果。(4)活动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关节不同,活动的方式就不一样。
预设2:学生通过画、摸、贴等感性体验,认识关节的连接方式。1.学生发现不同部位的关节,运动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让学生把自己的发现展示一下,然后让学生分组做尝试,并用简单的线条来表示肩关节的运动路线。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处,将它的运动路线画下来,并贴在黑板上相应关节的后面。
运动路线图
关节名称
3.小组汇报关节的运动路线,教师随机板书。预设3:关节的连接方式。
1.提问:关节的运动方式为什么会不一样呢?你认为每个关节是怎样连接的吗?让学生进行猜想假设,小组内讨论
2.根据猜想画关节的连接方式。让学生将自己的猜想画在记录单上。3.展示
让学生展示并交流小学组研究的是哪个关节?为什么认为它是这样连接的?
生做出评价。4.总结评价
课件展示:各个关节究竟是怎样连接的。
师总结:人体是由206块骨组成的,骨与骨之间由关节相连。其实关节有两种,一种是固定关节,一种是活动关节,像人的头骨,连接胸骨和肋骨的关节,活动性较小,基本不能运动,都是固定关节,而像肩关节,肘关节大多数关节能使人体做大幅度的运动,像这样的关节就叫做活动关节。今天我们研究的六大关节就是活动关节。
四、总结概括,抽象提升
1.进一步感知、体验关节的作用。
课件展示:关节在人体中是如何协调运动的?
思考:人在行走过程中,各个关节是协调运动的。其实,人的各种运动,都是多个关节的协调活动才完成的。如果人没有关节,会怎么样呢?
生进行猜想,并现场进行尝试:绑定某个关节,尽心进行运动。活动尝试后学生谈感受,再次体会关节的重要作用。2.探究关节的保健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关节呢?你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没有? 观看录像:脱臼、扭脚等现象。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原因。师做总结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进一步了解关节炎等关节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使用说明】 教学反思。
1.注重活动体验。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学习规律。三年级的学生感性认识所占的比重很大。很多时候教学需要从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出发,设计众多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的活动来呈现。本课从做踢毽子跳远、跳绳等活动,自然地引导学生发现身体的哪些部位弯曲、伸展,让学生在灵活处贴标签,对贴标签的部位与其他部位进行对比,发现关节的特点。这些活动都是学生喜闻乐见 4 非常熟悉的生活现象。通过活动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得到了培养,又让也引发了新的思考。
2.思维活动的步步深入。在本课的设计上,注重知识和能力并进。从认识关节到发现关节的特点,再到发现关节的连接方式,最后的关节的内部构造设想和保健。通过一个个的鲜活事例和生动活泼富有儿童特点的活动,引导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体现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的递进,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3.不足之处:小组活动停留在形式上。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所谓的“好”学生掌握着设计、操作实验的权力。看起来小组活动既能设计、操作实验,又能通过实验总结交流自己的发现。实际上,还有一小部分学生的参与热情不够,这部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组中的交流、合作不够。不同的设计思路和实验方法,没有很好达成共识。
【相关链接】
《科学课》2011年第12期和2013年第1期刊登了孔令强、尹慧老师的《<关节>教学实录与评析》和李文娟的《<关节>教学实录与评析》。山东省临沂第二实验小学李文娟执教、李建梅老师指导《关节》课堂录像。
王娜
山亭区西集中心小学
第五篇:三下科学3、《跷跷板》
3.跷跷板
【教学内容】小学科学青岛版三年级下册 一单元科学 第3课 【教学目标】
1.能用观察、体验和已有经验对杠杆尺平衡做出假设性解释;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原理。
2.善于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杠杆平衡的技术成果;愿意与人合作与交流;
3.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4.了解天平的主要构造;知道天平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教学重点】
了解天平的主要构造;知道天平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教学难点】
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平衡的规律。【教学具准备】
1.课前让学生玩一玩跷跷板
2.支架、杠杆尺、直尺、钩码、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哪些游戏?(秋千、滑梯、跷跷板)
1哈哈11
2.在跷跷板游戏中,为什么跷跷板一会儿跷上去,一会儿又落下来呢?(生自由说)
3.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探究吧?
【设计意图:针对学生生活中的知识与经验,为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感觉,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在游戏中再次体验“跷跷板”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活动一:感知跷跷板的平衡,提出问题。
1.谈话:看来,同学们对跷跷板都很熟悉,都很喜欢玩跷跷板。老师这儿有玩跷跷板的视频资料,你们想欣赏吗?(想)
2.师播放玩跷跷板的视频资料,学生观看。3.思考:看完了视频之后谈谈你有看法? 4.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生一:为什么小同学能把大同学跷起来?生二:为什么不同体重的人能使跷跷板平衡?生三:为什么小朋友能把大人跷起来?生四:在什么情况下,跷跷板才能两端一般高?……
5.谈话:同学们都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也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总之大家都想知道跷跷板保持平衡的奥妙。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要研究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跷跷板才能平衡?”当然,对“平衡”这个词语学生可能不太熟悉,提不出“在什么情况下,跷跷板才能平衡?”这一问题,但只要学生能提出“在什么情况下,跷跷板才能两端一般高?”等问题就可以。】
6.谈活:同学们提的问题真好!想知道跷跷板保持平衡的秘密,我们猜一猜,到底是怎么回事?谁能来说一说,结合我们刚才看到的视频资料来说。如果大家觉得回答有一定难度,我再给大家播放一下视频。(教师再次播放视频资料)。
跷跷板的平衡提问:怎么让跷跷板两边平衡?方法一:移动两边人与支点的距离方法二:改变一边的重量
7.学生自由发言,结合自己的玩跷跷板的经验回答。(给予学生各抒己见的机会。)
生一:当两个人体重差不多、到跷跷板中心的距离差不多时,跷跷板就平衡了。生二:两名小同学可以把一名大同学跷起来。生三:一个小朋友可以把一位成年人跷起来,也可以平衡。生四:想要使跷跷板保持平衡,与两边人的体重或者人到中心支点的距离有关。
9.谈话: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听了同学们说出这么多种可能,老师很高兴。刚才,大家的讨论很积极,猜的都有一定的道理。怎样才能证明这些猜测对不对?(做实验)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针对性的对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思维比较分散,说出来的办法会很多,教学中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培养学生积极讨论、交流、善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好习惯。】
活动二:探究使跷跷板平衡的办法 1.制定方案,实施探究
(1)提出活动设想:请大家结合你的生活经验猜测一下怎样才能使杠杆尺保持平衡.(2)学生讨论后组织汇报。(3)教师小结:同学们的预测都有可能,但还不是结果,要知道这些预测是不是正确,还要验证,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预测,结合桌上的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制定自己的探究方案。(4)学生小组讨论,制定方案。
学生汇报交流。2.认识杠杆尺。
师:请看,这是一个特殊的跷跷板,它叫杠杆尺,这是底座.竖杆.平衡尺,仔细观察杠杆尺,大家有什么发现?
L1L2杠杆oF1F2平衡螺母
学生观察:知道杠杆尺左右两边的距离相等,有等量的刻度等。
教师演示:在杠杆尺左边第一格挂1个钩码,(左边沉下去了),问:怎样使杠杆尺平衡?根据学生回答操作。并把杠杆尺图画到黑板上。
问题探究条件:杠杆已平衡(如图)
1、两端去掉相同质量的钩码,杠杆平衡吗?
2、将两端钩码向支点移同样的距离,杠杆平衡吗? 师:刚才,我们演示的只是一种玩法,要想研究平衡的秘密,仅靠一种玩法是不行的,需要大量的玩法,你们还想怎样玩,使杠杆尺平衡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予以鼓励。
师:同学们使杠杆尺平衡的方法可真不少!下面让我们按自己的想法使桌上的杠杆尺平衡,注意两点要求:一是小组要分工,要有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问题员,问题员可以随时提问题,让操作员讲一讲为什么能平衡?二是平衡了的杠杆尺可以放到一边,别乱动。
3.进行探究实验
(1)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同学们已经做好了实验的准备工作,现在可以动手.试一试,看谁的方法多,发现多?谁的记录详实?(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与学生共同探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及空间。
学生分组实验,并做好记录。4.交流实验情况即发现
师:同学们找到这么多平衡的方法,真了不起,下面让我们以自己喜欢的方法交流一下,可以拿着平衡了的杠杆尺作介绍,可以展示你的杠杆尺图,谁的玩法有趣,我们就把它贴在黑板上。
贴学生记录的图,师引导学生把图分成两类:(一类:两边格数是相同的,两边挂的钩码一样多;另一类:左右挂的不一样多,距离不一样长。)
当杠杆尺两端所挂重物一样多,左右的距离一样时,能平衡。当杠杆尺两端所挂重物不一样多,左右的距离不一样时,也能平衡。
总结:杠杆尺平衡时,不仅与所挂钩码的数量有关,还与钩码到支点的距离有关。
【设计意图:小组交流,便于相互取长补短,给每个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使学生能通过交流,自已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己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活动三:找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1.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用到了平衡的规律,请大家看这段资料(杂技演员走钢丝等)。
2.师生交流: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类似这样的现象?谁能用我们了解的跷跷板的道理,揭示刚上课时“蜡烛跷跷板”的奥秘。
3.学生自由交流:人们利用平衡现象发明了秤.天平.体重计等。
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体现教师的教学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而随时调整教学思路的灵活性。】
三、汇报交流 ,评价质疑
1.学生阅读课本第七页资料卡:了解天平主要结构的名称和作用。
(1)提出问题:天平的结构是怎样的呢?(天平结构:指针、游码、镊子、托盘、底座、砝码)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天平,小组讨论天平的结构应该是怎样的?各部分的结构名称是什么?(3)师生交流
2.学习天平的使用方法
(1)教师介绍天平的正确调试、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注意:左物右码(2)小组同学亲自动手操作、使用天平测量身边的一些物体的质量。从中感悟天平的平衡及结构原理。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并矫正其中存在的问题,直到大部分同学能够正确使用天平。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⑴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有什么收获?我觉得哪个同学表现最好?我觉得自己表现怎么样?
⑵这节课我提出了哪些问题? ⑶这节课我解决了哪些问题? ⑷我对杠杆的平衡原理有哪些了解? ⑸我还想弄明白哪些问题? 鼓励引导学生继续探究。
【设计意图: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观察、动手发现,培养了学生的自我研究、合作学习的学习习惯,同时激发学习动手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四.总结概括,抽象提升
1.谈话:在以上的实验活动中,你对自己的操作过程感到满意吗?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的吗?你打算怎样改进它?你认方谁的做法好?为什么? 2.学生互相评价。3.思考讨论:
思考与讨论•你能说出“小小称砣能压千斤”的道理吗?•理发剪刀和铁匠用的剪刀有何区别?你知道拧松生锈的螺帽要用一段水管套在板手柄上的道理吗?■费力杠杆省力杠杆讨论:如何正确选用这些剪刀?为什么?
给下列杠杆分类
【设计意图:如有时间,可让学生特自己的柞品进行适当调整,同学互相帮助,以体现合作互助。引导学生要对自己身边的信息认真观察、研究,并且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研究其他方式。】 五.巩固运用,拓展延伸
1.这节课同学们探究了有关平衡规律方面的知识,你打算用它来干什么?
学生交流。
2.出示关于平衡的小玩具,课下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平衡的原理制作一些有创意的玩具,例如蜡烛跷跷板等。
【设计意图:能让学生自己说出实际测量真正的降水量,培养学生课后乐于坚持进行测量的精神。这部分的设计加深学生对动物们联系方式的理解,激发学生对学科学用科学的欲望,切实感受到科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板书设计】
跷跷板
杠杆尺
平衡原理
物重
左右一样
天平
结构:指针、游码、镊子、托盘、底座、砝码
距离
注意:左物右码
【使用说明】 本教案亮点;课堂上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要具有开放的教学观,要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合谐、民主、愉悦的氛围,让学生自主探究,去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科学课上,学生最喜欢的、感兴趣的是小实验、动手操作,在结合生活中的跷跷板小游戏,提出自己问题,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丰富了学生的感知,为学生提出有关平衡的问题奠定了基础,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问题提出后,我把解决问题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动手之前先动脑,积极地猜想,尝试对观察到的现象和提出的问题作出解释,这样学生的生活经验得到充分的展示与交流,引出了与平衡有关的因素:重量、位置、支撑点。找到了研究的关键问题后,我引导学生制订实验计划,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验探究,找到了平衡的条件。并根据生活经验假设、猜测自己的解决方法,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样自始至终,学生都能保持一种积极地心态来学习。充分相信学生能力,使学生在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存在的不足:
学生对天平的使用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老师的讲解指正。
三、重点解决的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条件,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习,给他们提供生根发芽的沃土,使他们长成参天大树。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学生自我控制、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等有了一定的提高,教师如果能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加以培养,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就会
逐渐增强,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学生学习能力越强,老师就越轻松。
四、使用建议
1.注重小组交流合作学习,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作为教师应该将自己作为课程主体,具有开放的教学观念。小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科学世界时,会产生无比激情和盎然兴趣。教师要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引领他们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教师不要被教科书、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所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