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言 固 定 结 构

时间:2019-05-15 04:16: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 言 固 定 结 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 言 固 定 结 构》。

第一篇:文 言 固 定 结 构

掌握文言固定结构,对阅读理解文言文和翻译文言语句大有裨益。

1.表陈述的固定结构

有所(有……的);无所(没有……的);有以(有用来……的办法、条件、机会);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条件、机会);无从(没有用来……的办法,无法);未尝(从来没有);谓……曰……(对……说、告诉……说、把……叫做……);以……为……(把……当作……;让……作……);可以(可以用来,足以用来);载……载……(一边……一边……);直……耳(只不过……罢了)

①故患有所不避也。(《鱼我所欲也》)

②几无所逃死。(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③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书博鸡者事》)

④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鸿门宴》)

⑤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⑥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柳宗元《黔之驴》)

⑦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贾谊《过秦论上》)(把它设为。)

⑧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柳宗元《捕蛇者说》)(把……制成)

⑨臣窃以为其人勇士。《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认为)

⑩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经》)

2.表感叹的固定结构

何其(多么);一何(多么);何若(多么)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②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

③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指南录〉后序》)

3.表判断的固定结构

者……也(是);者也(是);是之谓(这就叫做);此之谓(就是说这个)

①陈胜者,阳城人也。(司马迁《陈涉世家》)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③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

④是之谓政令行。(《荀子?王霸》)

⑤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氏之世。”此之谓也。(《孟子?离娄》)

4、表疑问的固定结构

如何(何如)、如……何、若何(何若)、若……何、奈何、奈……何(怎么样、怎么办、把……怎么样、拿……怎么办);何消(哪用得着);何为(什么是;怎么会);何意(岂料,哪里料到);何所(所……的是什么);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孰与、与……孰……(与……比较,哪一个……);其……其……(是……还是……);安……乎(怎么……呢)

①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译为“怎么办”

②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崤之战》)译为“怎么样”

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如何?(《孟子?梁惠王上》)译为“怎么样”

④吾欲之南海,何如?(彭端淑《为学》)译为“怎么样”。

⑤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列子?愚公移山》)译为“把……怎么样”

⑥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孔雀东南飞》)

⑦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⑧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⑨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5.表反问的固定结构

何……之有(有什么……);何以……为(做什么);何……为(做什么);不亦……乎(不是……吗);独……耶(难道……吗);独……哉(难道……吗);与其……孰若……(与其……哪如……);何得(怎么能)

①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何功之有”译为“有什么用处”。

②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论语?颜渊》)“何以文为”译为“要华美干什么呢”。

③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何辞为”译为“要告辞做什么呢”。

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不亦乐乎”译作“不是很快乐吗”。

⑤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贾谊《论积贮疏》)

6.表测度的固定结构

得无……乎、得无……耶、无乃……乎(恐怕……吧);庶几(或许,可能;差不多);庶几……欤(或许……吧)

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得无异乎”译为“恐怕不同吧”。

②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得无教我猎虫所耶”译为“恐怕是教我捉虫的地方吧”。

③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崤之战》)“无乃不可乎”译为“恐怕不可以吧”。

7.表转折的固定结构

然而(虽然这样,可是......);虽然(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

①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贾谊《过秦论》)

②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

8.表因果的固定结构

是以(因此);是故(所以,因此);以故(所以);以……故……(因为……所以……);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①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苏轼《石钟山记》)

②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③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柳宗元《愚溪诗序》)9.表假设的固定结构

自非(如果不是;除非是);否则(如果不……就……);诚……则……(如果……那么……);向使(假如,如果)

①重岩迭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郦道元《水经注》)

②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范仲淹《岳阳楼记》)

10.表被动的固定结构

为……所……(被);见……于……(被);受……于……(被)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

③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司马光《赤壁之战》)“受制于人”译为“被人控制”。

以上并非文言固定结构的全部,还有一些须要掌握,比如“所以”。

第二篇:常见文言固定结构的对译

常见文言固定结构的对译

请双击页面,看看发生什么:-)

常见文言固定结构的对译 浙江省江山中学 吴根华 1.诚„„则„„:如果„„那么(就)„„。2.得以:能够。

3.俄而:不久,一会儿。4.而况:何况,况且。5.而已:罢了。

6.否则:如果不„„就„„。

7.何乃:何况是,岂只是;为什么竟。8.何其: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9.既而:随后,不久。

10.既„„且„„:又„„又„„。11.见„„于„„:被。12.可得:可以,可能。

13.可以:可以用来,足以用来;可以,能够。14.乃尔:居然如此,竟然如此,这样。15.且夫:再说,而且。

16.然而:这样却;但是;(既然)这样,那么。17.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18.是故:所以,因此。19.是以:所以,因此,因而。

20.庶几:或许,可能;差不多;但愿,希望。21.虽然: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22.所谓:所说的,所认为。

23.所以:„„的原因,之所以„„,为什么„„;用来„„的方法,用来„„的东西,是用来„„的,用来„„的地方,用来„„的人(事),靠它来„„的。

24.往往:处处,到处;常常。25.唯„„是„„:只。26.为„„所„„:被。27.未尝:从来没有。

28.谓„„曰„„:对„„说,告诉„„说;把„„叫做„„。29.谓之: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做。30.无几何:没有多久,不久,一会儿。31.无虑:大约,大致。

32.毋宁,无宁:宁肯,宁愿;莫不是,不是。

33.无所:没有„„什么人(或物),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地方„„,没有什么办法,没有条件„„。34.无以„„为:用不着。

35.无以:没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没有什么用来,没有办法;不能,无法。36.无庸:不用,无须。

37.无由:不可能,无法,无从。38.相率:竟相,一起。

39.相与:互相,相互,彼此。;同你;一起,共同;相处,相交。40.向使:假如,如果。

41.一何:多么;为什么„„那么„„。42.一切:一律,一概;权宜,暂且。43.以故:所以。

44.以„„故„„:因为„„所以„„。45.以是:因此。

46.以„„为„„:认为„„是„„,把„„当作„„;让„„作„„,任用„„为„„;用„„做„„,把„„作(为)„„。

47.以为:认为他(它)是,认为;用它来。48.以至于:一直到;结果。

49.因而:据此而,借此而,因此而;因而。

50.有所:有„„的人(或物),有什么„„;有„„的地方,有„„的原因,有„„的办法。51.有以:有条件,有办法,有机会,能够。52.于是:这时候,在这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这个原因。53.之谓:叫做,就是,才算;这就叫做;就是,说的就是。54.之于:对待,对„„的态度(做法);同,对于;同„„相比。55.至于:到了,一直到;竟至于,结果。56.自非:如果不是,除非是。

57.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 58.何所„„?所„„的是什么?

59.奈何„„?„„怎么办?„„为什么? 60.如„„何?奈„„何?拿„„怎么样呢? 61.孰与„„?与„„相比,哪个„„? 62.安„„乎?怎么„„呢? 63.独„„耶?难道„„吗? 64.何为„„?为什么„„? 65.何„„哉?怎么能„„呢? 66.何„„为?„„干什么呢? 67.何„„之有?有什么„„呢? 68.如之何„„?怎么能„„呢? 69.独„„哉?难道„„吗? 70.何其„„也!怎么那么„„啊!71.直„„耳!只不过„„罢了!72.„„何如哉?该是怎么样的呢? 73.无乃„„乎?恐怕„„吧? 74.得无„„乎?该不是„„吧? 75.„„庶几„„欤?或许„„吧?

76.与其„„孰若„„?与其„„,哪如„„? 77.其„„其„„也„„?是„„还是„„呢?

张广祥感谢您登录“中学语文在线”

第三篇:文言典型句子翻译训练(附常见文言固定结构对译)

文言典型句子翻译训练(附常见文言固定结构对译)

21.翻译下面文言文中划线的部分(5分)

星隧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译文:

21.文言文参考译文:

流星坠落地上,树木作响,国都里的人都很恐慌。说:这是什么?说:没什么。这是天地、自然界发生的变化,是自然界出现的特殊现象。国都的人认为它奇怪,以为灾难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害怕就不对了。太阳、月亮出现亏缺,刮风下雨不合时节,偶然出现流星坠落,这种现象没有哪个时代不曾经出现过。(答案参考划线句)

21.将下面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墨子怒耕柱子①,耕柱子曰:“吾无逾于人乎?”墨子曰:(2)“吾将之太行②,驾骥与牛,子交谁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墨子曰:“何故?”耕柱子曰:“骥足以责。”墨子曰:“吾亦以子为足以责。”

[注] ① [耕柱子]墨子的学生。② [太行]太行山。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译文:91)墨子生耕柱子的气,耕柱子说:“难道我没超过别人吗?”(2)“我将要到太行山去,要驾着马或牛车,如果是你,你将赶什么去呢?”(满分5分。答案要点:①怒:生气,译为批评、责备亦可。②逾:超过。③之:到,去。④“子将谁驱”是倒装句。每个翻译要点1分。句子不通顺减1分。)

21.将画线语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儒书言董仲舒读《春秋》,专精一思,志不在他,三年不窥园菜。夫言不窥园菜,实也;言三年,增之也。仲舒虽精,亦时解休;解休之间,犹宜游于门庭之侧;则能至门庭,何嫌不窥园菜?闻用精者察物不见,存道以亡身,不闻不至门庭,坐思三年,不及窥园也。

(《论衡·儒增》)

译句:①仲舒虽精亦时解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②存道以亡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1.(5分)①仲舒虽精,亦时解休:仲舒即使精神专注,有时也要松弛和休息。(3分)②存道以亡身:思考义理而达到忘我的程度。(2分)

2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5分)

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①之中,萧然自得。时人莫之知也。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问驿吏日:此有好客乎?驿吏白以嘉贞。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及命表,又出意外。他日,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已官让之。则天日:卿能举贤,美矣。朕岂可无一官进贤耶?乃召见内殿,隔帘与语,嘉贞仪貌甚伟,神采俊杰,则天甚异之。

翌日,拜监察御史。(选自《大唐新语》)注:①环堵,四围墙,常形容居屋狭小简陋。

(1)解释加点的字

①以()御史出 ②还次()蒲州驿

(2)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①时人莫之知也。②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

24.(5分)(1)①凭借……身份 ②临时驻扎或住宿(1分)(2)①当时的人没有了解他的。(2分)②用那些积累下来的难办的事(向他)咨询。(2分)21.翻译下面一段文言文中加横线的句子。(5分)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翻译:

21.即使国君对我有了赏赐以后,不傲视我,但我能不畏惧吗?最终还是没有接受。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曾参的话,(说明他)完全能够保全自己的节操啊!”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段文言文。(5分)

伯乐一过冀州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伯乐一经过冀北的原野,马群就空了。冀北是天下马最多的地方,伯乐虽然擅长相马,怎么能使那里的马群空了呢?解释的人说:“我们说的空,不是没有马了,而是没有好马了。伯乐能识马,一遇到好马就把它挑去,马群里留不下一匹好马。如果没有了好马,那么就是说没有马,也不算是假话了。”(本题共5分。译文首先求“信”,每出现一处明显错误扣1分,扣完为止;其次求“达”,不通顺者酌情扣1-2分)21.请用直译形式翻译下列短文中的画线句子。(5分)

齐伐燕,用田子之谋,通往来,禁侵掠,释其俘而吊其民,燕人皆争归之矣。燕王患之,苏厉曰:“齐王非能行仁义者,必有人教之也。臣知齐王急近功而多猜,不能安受教;其将士又皆贪,不能长受禁。请以计中之。”乃阴使人道齐师,要降者于途,掠其妇人而夺其财,于是降者皆畏,弗敢进。乃使间招亡民,亡民首鼠,齐将士久欲而惮禁,则因民之首鼠,而言于王曰:“燕人叛。”齐王见降者之弗来也,果大信之,下令尽收拘降民之家。田子谏,不听。将士因而纵掠,燕人遂不复思降齐。

①释其俘而吊其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臣知齐王急近功而多猜,不能安受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乃阴使人道齐师,要降者于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齐将士久欲而惮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果大信之,下令尽收拘降民之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①释放燕园的被俘者并慰问那些在战乱中失去家园和遭遇不幸的人。②我知道齐王急于贪图短期功利而又多疑,不会安心接受别人指教。③于是就暗地里派人诱导齐国的军队在途中拦截投降的燕园人。④齐国将土早就想抢掠财物但又害怕触犯禁令。⑤果真非常相信他们的话,就下令全部没收、拘留归降者的财产和家属。〈5分,每句1分〉 20.阅读下面一段古文,翻译其中的画线文句。(5分)

昔齐桓公出,见一故墟而问之。或对日:“郭氏之墟也。”复问:“郭氏曷为墟?”曰:“善善而恶恶焉。”桓公曰:“善善恶恶乃所以为存,而反为墟,何也?”曰:“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彼善人知其贵已而不用,则怨之;恶人见其贱己而不好,则仇之。夫与善人为怨,恶人为仇,欲毋亡,得乎?”(桓谭《新论》)

(1)郭氏曷为墟(2分)

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善人知其贵己而不用,则怨之。(3分)

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分)(l)郭家为什么变为丘墟?(“曷”和“为”各1分)问哪些好人知道他(郭氏)看重自己却不被任用,于是就仇视他(“贵”、“不用”和“怨”各1分;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20.阅读下面一段古文,翻译其中的画线文句。(5分)

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持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古代的赌博游戏)以游。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庄子·骈拇》)

(1)问臧奚事?则持策读书?(2分)

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3分)

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5分)(1)(主人)问臧干了些什么?原来是拿着鞭子在读书(2)两个人干的事情不同,但他们在丢失了羊这件事情上,却是相同的(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20.阅读下面一段古文,翻译其中的画线文句。(5分)

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宋)太宗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其弟遂不复敢言。闻者叹服。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

(1)欲因公弟献以求知(2分)

译为:

(2)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3分)

译为:

20.(5分)(1)(朝士)想通过吕蒙正的弟弟把古镜献给吕蒙正来求得(吕蒙正的)赏识(“因”可译为“通过”,“以”可译为“来”,“知”可译为“赏识”、“重用”等,“献”后省略的“之”必须补出并翻译。以上四点各为一个得分点,错一处扣1分,扣完2分为止。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2)很少嗜好(或:嗜好很少)并且能够不被外物牵累,(这)是过去的贤人也很难做到的(“好”读hào根据语境可译为“爱好”、“嗜好”等;“为”一定要译为“被”,体现被动句式的特点;“累”读lèi,可译为“带累”、“牵累”等;“难”根据语境可译为“难以做到”等;“……者,……也”一定要译为“……,是……”。以上五点各为一个得分点,错一处扣1分,扣完3分为止。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2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太宗尝止一树下,曰:“此嘉树。”宇文士及从而美之不容口,帝正色曰:“魏公常劝我远佞人,我不悟佞人为谁,意常疑汝而未明也。今日果然!”(《隋唐嘉话》)

①宇文士及从而美之不容口

译文:

②魏公常劝我远佞人,我不悟佞人为谁,意常疑汝而未明也。今日果然!

译文:

20.①宇文士及就跟着赞不绝口。或“宇文士及就跟着对这棵树夸个不停”(2分,意思对 即可,“从而”未翻译对,扣1分)

②魏公常劝我疏远那些爱奉承的小人,我不明白这小人是谁,心里常怀疑你而不能确定。现在看来果真如此!(3分,“远”、“悟”、“果然”这三个词,错一个扣1分;其它意思对即可,有错误的酌扣)

21、翻译下文中划线的句子。(5分)

程福赟(yūn)者,为人沉厚寡言而有勇。晋出帝时,为奉国右厢都指挥使。契丹入寇,出帝北征,奉国军士乘间夜纵火焚营,欲因以为乱,福赟身救火被伤,火灭而乱者不发。福赟以为契丹且大至,而天子在军,京师虚空,不宜以小故动摇人听,因匿其事不以闻。

李殷位次福赟下,利其去而代之,因诬福赟与乱者同谋,不然何以不奏。出帝下福赟狱,人皆以为冤。

答:

21.福赟以为契丹将大规模到来,而皇帝又在军队中,京城力量空虚,不应因为小的变故而使人的听闻动摇不安,因此隐藏了奉国军士叛乱的事情没有把它上报。(每句一分)25.阅读下边一段文言,翻译画线的句子。(5分)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 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长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 ”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翻译

25.翻译:正因为我很爱吃鱼,所以才不接受。如果我接受了鱼,一定会有迎合人的脸色,有了迎合人的脸色,就会歪曲违背法律,歪曲违背了法律,就会罢免宰相的职位。(到那时)即使我很想吃鱼,他们肯定不会长期送给我鱼吃,可我又没有能力供给自己鱼吃。(5分)

24.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将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华歆从会稽还都,宾客义故赠遗累数百金,歆皆无所拒,密各题识。临去,语众人曰:“本无拒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念单车远行,将无以怀璧为罪,愿为之计。”众乃各留所赠。

(1)歆皆无所拒,密各题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无拒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众乃各留所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华歆全不拒收这些钱财,秘密地在各份钱财上写了标记。(2分)(2)我本来没有拒绝各位的心思,因而接受的钱财就多了。(2分)(3)众人于是各自留下了赠送的钱财。(1分)

24.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将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1)以示玉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若人有其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富而后使复其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①我把它拿给雕琢玉的人看 ②不如我们各自保留自己的宝物。

③使他富裕后让他回到原来的地方(5分,两句每句2分)

常见文言固定结构对译 龚耀昌 整理

诚……则……,如果……那么(就)……。

得以:能够。

俄而:不久,一会儿。

而况:何况,况且。

而已:罢了。

否则:如果不……就……。

何乃:何况是,岂只是;为什么竟。

何其: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

既而:随后,不久。

既……且……:又……又……。

见……于……:被。

可得:可以,可能。

可以:可以用来,足以用来;可以,能够。

乃尔:居然如此,竟然如此,这样。

且夫:再说,而且。

然而:这样却;但是;(既然)这样,那么。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

是故:所以,因此。

是以:所以,因此,因而。

庶几:或许,可能;差不多;但愿,希望。

虽然: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

所谓:所说的,所认为。

所以:……的原因,之所以……,为什么……;用来……的方法,用来……的东西,是用来……的,用来……的地方,用来……的人(事),靠它来……的。

往往:处处,到处;常常。

唯……是……:只。

为……所……:被。

未尝:从来没有。

谓……曰……:对……说,告诉……说;把……叫做……。

谓之: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做。

无几何:没有多久,不久,一会儿。

无虑:大约,大致。

毋宁,无宁:宁肯,宁愿;莫不是,不是。

无所:没有……什么人(或物),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地方……,没有什么办法,没有条件……。

无以……为:用不着。

无以:没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没有什么用来,没有办法;不能,无法。

无庸:不用,无须。

无由:不可能,无法,无从。

相率:竟相,一起。

相与:互相,相互,彼此。;同你;一起,共同;相处,相交。

向使:假如,如果。

一何:多么;为什么……那么……。一切:一律,一概;权宜,暂且。

以故:所以。

以……故……:因为……所以……。

以是:因此。

以……为……认为……是……,把……当作……;让……作……,任用……为……;用……做……,把……作(为)……。

以为:认为他(它)是,认为;用它来。

以至于:一直到;结果。

因而:据此而,借此而,因此而;因而。

有所:有……的人(或物),有什么……;有……的地方,有……的原因,有……的办法。

有以:有条件,有办法,有机会,能够。

于是:这时候,在这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这个原因。

之谓:叫做,就是,才算;这就叫做;就是,说的就是。

之于:对待,对……的态度(做法);同,对于;同……相比。

至于:到了,一直到;竟至于,结果。

自非:如果不是,除非是。

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

何所……?所……的是什么?

奈何……?……怎么办?……为什么?

如……何?奈……何?拿……怎么样呢?

孰与……?与……相比,哪个……?

安……乎?怎么……呢?

独……耶?难道……吗?

何为……?为什么……?

何……哉?怎么能……呢?

何……为?……干什么呢?

何……之有?有什么……呢?

如之何……?怎么能……呢?

独……哉?难道……吗?

何其……也!怎么那么……啊!

直……耳!只不过……罢了!

……何如哉?该是怎么样的呢?

无乃……乎?恐怕……吧?

得无……乎?该不是……吧?

……庶几……欤?或许……吧?

与其……孰若……?与其……,哪如……?

其……其……也……?是……还是……呢?

文言常见固定句式资料

文言文有一些固定搭配的句式,牢牢地掌握这些句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快速、正确地进行文言文翻译非常有帮助。现将常见的固定句式汇集如下:

1.无以,无从,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例: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因此不积累半步一步,就无法达到千里之外;不汇集细微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海。

2.……,抑……,译为“是……,还是……”或“……,或者……”。例: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或者考察其成败的事迹,不都是由于人事所决定的吗?

3.有所,译为“有……的”。(人、物、事)

例: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死也是我厌恶的,(但是我)厌恶的还有比死更严重的,所以祸患(也)有(我)不躲避的。

4.无所,译为“没有……的”。(人、物、事)

例: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指南录后亭》)——天刚亮,在竹林里躲避哨后,(碰到)几十名巡逻的骑兵,几乎没法逃脱而死。

5.如何、奈何、若何,译为“把……怎么办呢?”“对……怎么样呢?”,如果之间没有插入名词、代词和词组,则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思。

例:“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沛公说:)“现在出来了,没有告辞,对这怎么办呢?”

6.如……何,译为“对……怎么办”。

例: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对太行、王屋怎么办? 7.奈……何,译成“把……怎么办”。

例: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冶邺》)——三老不回来,把他们怎么办?

8.是故,是以,译为“因此,所以”。

例: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有,师之所存也。(《师说》)——因此,无论(身份)高贵还是低贱,无论年龄大还是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9.所以,译为“用来……的”、“……原因”、“……的方法”。

例: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我们离开父母亲属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仰慕您的崇高品德。

10.不亦……乎,译为“不也是……吗?”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孔子说:)“学习并且经常温习所学知识,不也是高兴的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别人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生气,不也是有道德的人吗?” 11.有以……,无以……,译为“有可以拿来……的”,“没有可以拿来……的”。

例1:吾终当有以活汝。(《中山狼传》)——我总会有可以拿来使你活下去的办法。

例2:军中无以为乐。(《鸿门宴》)——军营里没有可以用来作乐的东西。

12.庸……乎,译为“哪……呢?”

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我以道理为师,哪管他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13.其……乎(邪),译为“难道……吗?”

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是他们真的不知道千里马啊!

14.得无……一乎,得无……耶,译为“恐怕……吧”或“莫非……吧”。

例: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记王忠肃公翱事》)——一你们的老人很廉洁,你们恐怕不免穷困吧?

15.无乃……乎(与),译为“恐怕……吧”。

例:无乃尔是过与?(《论语》)——恐怕是你们的过错吧? 16.……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译为“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吧”。

例:谚所谓“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民谚中说的“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大概就是说的虞国与虢国的关系吧。17.孰与,以……孰,译为“跟……比较,哪一个……”;孰若,译为“哪里比得上”。

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比,怎么样呢? 18.然则,译为“既然如此,那么”。

例: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这样做官也担忧,不做官也担忧,既然如此,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快乐呢? 19.有……者,译为“有个……人”。

例: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促织》)——县里有一个叫成名的人,读书考秀才,但是多次没有考中。

20.与其……孰若(无宁)……,翻译为“与其……,哪如……,哪里比得上(不如)……”。

例: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与其坐着等死,哪如奋起抵抗拯救我们村庄?

21.能无……乎,译为“怎么不……呢”。

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诚信却被怀疑,忠心却被诽谤,怎能不怨愤呢?

22.(而)况……乎,译为“何况……呢”或“又何况……呢”。

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现在把钟和磬放入水中,即使有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又何况是石头呢!23.安能、何能、何得,这三种固定结构一般译为“怎么能”。

例1:安能摧屑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怎么能让我低头弯腰去侍奉权贵,叫我不能开怀展笑颜!

例2: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剥丝,层层深入。

常见的固定句式的语法功能主要有一些固定的词组搭配来体现。这样的词组搭配非常多,我们这里选择一些重要的或易错的来讲解:

1.推测语气

……得无……

这个词组表示对某种情况的推测。“得无”也常写作“得勿”、“得亡”。翻译为“莫不是”或“该不会”。例如:

日食饮得无衰乎?(《后汉书•庞萌传》)

翻译为:每日的饮食莫不是减少了吧?(意思就是可能减少了。)

2.疑问语气

如……何 奈……何 若……何

这是三个表示相同的疑问语气,可以翻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或“怎么对待……”。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翻译为: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何(胡)以……

何以是以何的倒装。意思是用什么、拿什么、凭什么,表示疑问。

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

翻译为:国家拿什么来救济(灾民)呢?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孟子•庄暴见孟子》)

我们君王大概没有疾病吧,(不然)凭什么能够奏乐呢?

3.反问语气

不亦……乎 亦是副词,用来加强反问语气。翻译为“不……吗”或“难道不……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

难道不是令人高兴的事吗?

何(奚)……为?

为是表反问的语气词。翻译为“哪儿用得着……呢”或“要……干什么呢”

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翻译:还要报答干什么呢?

文言句式的掌握直接影响着文言句子的翻译和文章的理解。希望能在这察漏补缺中有所裨益。下面有一些针对练习:

一.翻译下列句子

1.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邺》

2.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春秋•晏子使楚》

3.若辈得无苦贫乎?(《记王忠肃公翱事》)

4.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孟子•庄暴见孟子》)

5.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 察今》)

6.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鸿门宴》)

二.辨析下列句子的类型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2.今成皋、陕西大涧中,立土劝及百尺,迥然耸立,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

3.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张衡传》)

4.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促织》

5.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论积贮疏》)

6.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7.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8.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赤壁之战》)

9.八人即不能无佣作之助,是不下十人矣《治平篇》

10.“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11.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

12.善哉,祁黄之论也!

答案:

巫婆、三老不回来,怎么办呢?

该不是楚国的水土叫人善于偷盗吧?

你们该不会为贫穷而苦恼吧?(意思是你们有可能正为贫穷苦恼)

翻译为:不肯做和不能做的具体表现用什么方法区别它们的不同呢?

像这样寻找宝剑,不是太迷糊了吗?

现在人家如同刀和菜板,我们如同鱼肉,还辞谢干什么呢?

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判断句 判断句 被动句 主谓倒装

第四篇:文言特殊句式之 固定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之

固定句式

文言固定句式是指由几个文言虚词搭配而成的一种固定形式的句子,这些句式在文言中有其较为固定的意义,阅读时,掌握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一、“以为”、“以„为”

1.可以作为一个双音节词,和现代汉语的动词“以为”、“认为” 相当。【例】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石钟山记》)2.“以为”是“以„为„”的紧缩,相当于“用„做„”或“把„当作„”。【例】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例】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

二、“所以”

1.“所以”相当于“„„的原因”、“„„的缘故”,用来表示原因。【例】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前出师表》)

【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所以”相当于“„„的办法”或“用来„„的”,用来表示手段、方法、根据、工具等。如: 【例】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前出师表》)【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

三、“如„何”、“奈„何”、“若„何”——“怎么”、“怎么办”、“怎么样”或“怎么对付”等 【例】王曰:“取吾璧玉,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例】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例】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四、“何(奚)以„为”——“要(拿、用)„做(干)什么呢”或 “怎么(为什么)用得着„呢” 【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项羽本纪》)【例】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本纪》)【例】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五、“何„„之有”——“何”是“有”的前置宾语,可译为“有什么„呢”或 “有什么„的呢” 【例】譬如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列传》)【例】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六、“不亦„„乎”——比较委婉的反问(含有探问),“不也„„吗”或“岂不也是„„吗”。【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逍遥游》)

七、“无(毋)乃„„乎”——表示一种委婉商量的疑问语气,“恐怕(只怕、大概)„„吧” 【例】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例】君反其国而私也,毋乃不可乎?(《礼记·檀弓》)

八、“得无„„乎”——表疑问,译为“恐怕„„吧”或“莫非„„吧”

【例】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有所不同吧? 【例】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

九、“有„„者”—— “有(个)„„的”或“有(个)„„的人”。【例】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揠苗助长》)【例】楚人有涉江者。(《吕氏春秋·察今》)

十、“孰与”、“与„孰„”

【例】“孰”字,疑问代词,它可以就人就事提出疑问。指代人时,可译作“谁”,指代事物时,用“哪”或“哪个”对译。

1.孰知道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知识的,谁能没有疑难问题?

3.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

另一种用法是,“孰”字之前如有先行词,即表示人或事物的词语,而这个先行词是表示“孰”字所代的范围的,这时,“孰”字就有从中“选择其一”的意思,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哪一个”或“哪一件”。如: 4.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徐公哪一个美?

5.哀公曰:“弟子孰为好学?”(《论语·雍也》)——哀公问:“学生们哪一个算是好学呢?” 古人用另一种形式“孰与”两词连用,表示比较,并成为固定格式。如: 6.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项羽本纪》)

7.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8.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9.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荀子·天论》)——观望等待时机,哪里比得上顺应并利用它呢?

注:“孰与”这个凝固结构在文言文中常常遇到,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拆开理解,二是要译出它的“比较”意义。

十一、“与其„„孰若„„”和“与其„„岂若„„”

“与其„„孰若„„”和“与其„„岂若„„”是表示在反问中有比较而抉择(肯定)其中之一的两种凝固结构,可用现代汉语“与其„„不如„„”或“与其„„怎么赶得上„„” 对译。如: 1.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2.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童区寄传》)有时,“与其„„孰若„„”格式中,“与其”不出现,单用“孰若”关联。如: 4.„„从天而颂之,孰若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

十二、“与其„„宁„„”和“宁„„无(不)„„”

“与其„„宁„„”和“宁„„无(不)„„”是表示抉择的两种格式,其抉择是在比较中肯定其中之一的。两种格式可用现代汉语“与其„„宁可„„”和“宁可„„不„„”对译。如: 1.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论语·八佾》)——礼仪,与其奢华过分,宁可(倒不如)俭朴;丧事,与其治理的完备,宁可(倒不如)哀戚。

2.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新注四书》)——与其有聚敛民财的臣,宁可(还不如)有偷盗的臣。

3.与其害于民,宁我独死。(《左传·定公十三年》)——与其对民有害,宁可我一个人死去。4.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项羽本纪》)——汉王笑着推辞说:“我宁可斗智慧,也不能较量力气。” 5.孙叔曰:“进之!宁我薄(通‘迫’),无人薄我。”(《左传·宣公十二年》)——孙叔说:“进军!宁可使我们的军队逼近敌人,不让敌军逼近我们。” 还有时“与其”中的“其”字不出现,构成“与„„宁„„”的形式,其意义也不变。如: 6.与人刃我,宁自刃。(《史记·鲁仲连列传》)

十三、“有以” “无以” 可译作“有什么可拿来”、“没有什么可拿来”对译。“用来(拿来)”、“来”等。如:

1.项王未有以应。(《项羽本纪》)

2.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羽本纪》)

3.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羽本纪》)——(项庄)说:“君王与沛公共饮,军营中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拿来作乐,请让我舞剑助兴。”

十四、“„„有所„„”、“„„无所„„”

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有什么„„”、“„„没有什么„„”的意思。如:

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项羽本纪》)——我进入关中以后,一点点东西也不敢有所贪图。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

有时,“所„„”词组用在“何”字后边,组成“何所„„”形式,这也是文言中常见的格式。如: 3.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史记·淮阴侯列传》)

十五、“„„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矣”、“其„„之谓乎”

“„„之谓也”是总结性判断的基本形式。可以翻译为“说的就是„„啊”或“这就叫„„啊”。如: 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

“其„„之谓也”的形式中“其”字是语气副词,意思是“大概”。这样就舒缓了“„„之谓也”的肯定语气,增加了商量、推测的语气。如:

4.太史公曰:“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史记·李将军列传》)应当指出的是,本文只是就古汉语中常见的凝固结构进行大致的归类,所依据的也只是大家所熟知的古代文作品,和考试中常见的句式,那些不常用的及一些特殊句式所涉及的部分格式未作探究,诸如“„„者哉”、“„„者„„也”之类;同时还应当指出的是,对于古汉语凝固结构的诠释不能死搬教条,还要据其在不同语境中定酌。

第五篇:文言固定句式教案 两个课时

文言固定句式教案

教学目标:

掌握固定句式意义并学会翻译。教学重难点:

与考试说明要求掌握的18个虚词密切相关的固定句式。教学方法:

翻译、讲解、训练

文言固定句式是指由几个文言虚词搭配而成的一种固定形式的句子,这些句式在文言中有其较为固定的意义,阅读时,掌握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1.“不亦„„乎“连用,表反问,语气比较委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 例1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译文:

2.“不为„„乎“连用,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算是„„吗?“ 例2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汤问》)译文:

3.“不„„则“、“不„„即“连用,表选择,相当于现代汉语“不是(这样),就是(那样)“。

例3 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苏轼《教战守策》)译文:

例4 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孙樵《书何易于》)译文:

4.“非„„而„„“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却“。例5 非字而画。(《促织》)译文:

5.“非惟„„抑亦“连用,表递进,相当于现代汉语“不只„„而且“。例6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陈寿《隆中对》)

译文:

6.“庸„„乎“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 例7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译文:

7.“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同义结构有“何若”、“奚如”、“胡如”、“奚若”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等。

例8 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

例9 非国家之利也,若何从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译文: 例10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司马迁《鸿门宴》)译文:

8.“如(奈、若)„„何“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对„„怎么样“、“把„„怎么样“。

例11 以残年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列子?汤问》)译文:

9.“何„„之有“连用,是“有何„„“的倒装,“何“一般作定语。“何„„之有“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什么„„呢?“ 例12 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译文:

10.“得无„„乎(耶、邪)“连用,表测度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该不会(恐怕、莫不是、只怕是、莫非)„„吧“。

例13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耶?(《促织》)

译文:

11.“何也(何„„也)“、“何哉(何„„哉)“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为什么呢“、“什么„„呢?“、“怎么„„呢?“ 例14 而此独以钟名,何哉?(苏轼《石钟山记》)

译文:

12.“何(奚)以„„为“、“何(奚、曷)„„“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用„„做什么呢?“、“要„„干什么呢?“、“为什么要„„呢?“ 例15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论语?季氏》)

译文:

例16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史记?项羽本纪》)

译文:

13.“岂„„乎(哉)“连用,表感叹或反诘,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吗?“、“怎么„„呢?

例17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

译文:

14.“其„„乎(也、耶)“连用,表揣测、希望、反诘等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大概(恐怕)„„吧!“、“还是„„吧!“、“ 难道„„吗?“

例18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韩愈《师说》)译文:

15.“„„孰与(孰若)„„“连用,表比较、选择、反问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和(同、跟)„„相比,谁(哪个、哪样)„„“、“„„比„„怎么样? 例19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

例20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

16.“为所“、“为„„所“连用,表被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被“。例21 不者,若属皆为所虏。(《鸿门宴》)

译文:

例22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译文:

17.“以„„为“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认为„„“、“把„„当作“、“凭借(依靠)„„作为“等。

例23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庄子?秋水》)

译文:

例24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

18.“与其„„孰若“连用,表选择,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与其„„哪里比得上“。例25 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童区寄传》)

译文:

19.“安„„乎“、“安„„哉“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呢“、“哪里„„呢“。

例26 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

译文:

例27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译文:

20.“独„„耶“、“ 独„„哉“连用,表示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吗“。例28 独不怜公子之姊耶?(《信陵君窃符救赵》)

译文:

例29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

21.“无乃„„乎(欤)“连用,表揣度,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恐怕„„吧“。例30 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崤之战》)

译文:

22.“非„„欤“连用,表示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例31 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

译文:

23.“宁„„耶“ 连用,表示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例32 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

译文:

24、“何所”,表疑问的固定结构。是“所„„者为何”的移位和压缩。可译为“„„的(人、事、物)是什么”。

例33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译文:

25、“然则”,连词性固定结构。“然”承接上文,“则”表示推断。可译为“既然这样,那么”。例34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范仲淹《岳阳楼记》)译文:

26、“是以(以是)”,表示结果的固定结构。可译为“因此”。同义结构还有“以此”、“是用”、“用是”、“用此”、“是故”、“以故”。

例35此皆良实,智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诸葛亮《出师表》)

译文:

27、“有所„„、无所„„”,这是两个意义相反的固定结构。“有”、“无”是动词,“所„„”是“所”字短语作“有”或“无”的宾语。可分别译为“有„„的(人、事、物)”、“没有„„的(人、事、物)”

例36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

28、“有以„„、无以„„”,这是两个意义相反的固定结构。它们用在谓语动词前,相当于助动词的作用。可分别译为“有用来„„的(人、事、物)”、“没有„„的(人、事、物)”。例37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荆轲刺秦王》)

译文:

29、“„„之谓也”,表示总结性判断得固定结构。其中“之”时标志宾语前置的结构助词;“谓”是动词,“说”的意思;“也”是表判断的语气助词。可译为“说的就是„„”。例38诗云:“他人有心,子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

如果“之谓”位于句中,宾语在“谓”的后边,这是另一种固定结构。可译为“„„叫作„„”、“„„称作„„”。例39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鱼我所欲也》)译文:

课后训练

翻译下列句子:

1、卖炭得钱何所营?(白居易《卖炭翁》)译文:

2、王以为何如其父?(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

3、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译文:

4、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

5、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司马迁《鸿门宴》)译文:

6、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译文:

7、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柳宗元《童区寄传》)译文:

8、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译文:

9、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

1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译文:

11、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译文:

12、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译文:

13、孰与君少长?(《鸿门宴》)译文:

14、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秋水》)译文:

15、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译文:

16、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译文:

17、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下载文 言 固 定 结 构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 言 固 定 结 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言文中常见的固定句式5则范文

    文言文中常见的固定句式 文言固定句式是指由几个文言虚词搭配而成的一种固定形式的句子,这些句式在文言中有其较为固定的意义,阅读时,掌握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

    文言文固定结构翻译巩固练习五篇

    文言文固定结构翻译巩固练习1. “不亦……乎”连用,表反问,语气比较委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 例1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 2. “不为……乎”连......

    高三语文总复习学案35 固定文言句式

    高三语文总复习学案35 固定文言句式 一、学习目标 识记并准确翻译固定文言句式 二、学习交流 (一)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如„„何 若„„何 奈„„何 这是三个意义相同的表示疑问......

    常见文言习惯说法(固定句式)的翻译与举例

    常见文言习惯说法(固定句式)的翻译与举例 一、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 1、 如……何若……何奈……何 这是三个意义相同的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中间可以插入名词、代词和短语,可以译......

    固定课堂

    固定课堂: 按200人规模建立固定课堂,主要用于教师教研及研修、乡村干部教育培训、农村实用人才(骨干带头人)培训、新型农民创业培训。 建设内容: 1、4个50人的教室,每个教室80平方......

    固定劳动合同

    固定劳动合同 固定劳动合同1 甲方:名称:法定代表人:单位地址:联系电话:乙方: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现住址:联系电话:本合同根据有关劳动法规制订,适用于本公司聘用的餐饮员工......

    文言心得

    学古代汉语的心得 古文,我们从初中就接触了,那时觉得那一句句的“之乎者也”甚是拗口。而且那些语法、句式、词义难以理解,但是因为那时的语文老师对我们的文言文学习抓得不严......

    文言倒装句

    文言倒装句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定)主------(状)谓-----(定)宾/补。 【概念点】文言倒装句 【类型】 (1)宾语前置句 (2)定语后置句 (3)谓语前置句 (4)介词结构后置句和多项修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