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小学教师语言艺术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谈小学教师语言艺术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它是指教师娴熟地运用语言等综合技巧,按照教育的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的独创性的活动。因此教师授课时不仅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使学生在老师富于创造性,表演性和审美性的教学过程中,感受到教学的艺术性,从而增强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引起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兴趣,以达到最高的教学效果,这是一个优秀教师的追求。因此有人说:“一个优秀教师的语言使一本教材的所有优点得以充分展示,一个较差教师的语言会使一本教材的缺点暴露无遗。”
言语交流是师生互动的基本方式,教师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注意力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在课堂教学中更需要教师用艺术的、灵动的和智慧的语言,去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方可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教师的语言要精练:
小学课堂一节课只有40分钟,教师的语言不精练,必然要占有到学生操练的时间;学生练习的不充分,必然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率。由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一定要精心地备好课,设计好教学的每一环节,胸有成竹地走进课堂,课堂用语简洁、明确,尤其在前后活动的衔接中,不能罗嗦,不能随意,教师应仔细考虑说些什么既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尽量地节约时间。使每一分钟都充分地发挥它的教育价值,使学生有更多吸收和巩固知识的时间,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2、教师的语言要规范:
小学教育是给学生打坚实地基的重要阶段,每一块砖石应定位准确,每一门学科应给学生一个完全正确的知识贮备,才可保证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的迅速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语言尤其突出严谨而简洁,逻辑严密,表达清晰;语文教师的普通话应不断追求高标准,课堂语言要连贯,层次分明,文字优美;英语教师要坚持和学生一起听录音磁带,注意时常模仿标准的语言语调,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
3、教师的语言要激励: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需要教师的激励。教学中常常发现,当学生答不出问题时,不少教师不是搭桥引导,而是另请高明;或者“恨铁不成钢”,语言中带有批评,语调上带有责备,情绪中带有烦躁等。这使学生遭受失败的体验,从而情绪低落,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不能很好地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中。心理学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学习,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接受信息快。课堂中我们常常发现:当学生尤其是差生答对问题受到表扬时,他会激动不已,整堂课都会昂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因此,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对待学生;当学生回答不出来时,教师要耐心地铺路搭桥,尽可能引导学生找出答案,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当学生答对时,教师要多用“Wonderful!You’re very clever!”等激励语适时表扬。激励引导学生朝着目标前进。
4、教师的语言要动情:
“若要使人心动,必先使已动情。”教师要说服学生、感化学生,必须讲究语言的情感性,把握好语词的情感色彩。心理学家发现有的情感因语词刺激发生波动,造成皮肤血管收缩和汗腺的变化,导致皮肤导电率的相应变化。皮肤电反射强度即可说明语言符号的情感性效应的大小。由此证明,教师的语言艺术的情感性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教师满怀情意,单调的教学就能读得有声有色,学生听到的就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而似乎是种深情的诉说。如“气徐声柔”,给学生以温暖感;“气满声高”给学生以喜悦感;“气短声促”给学生以紧迫感。抑扬顿挫是教师语言的节奏美,诙谐幽默是教师语言的机智美,声情并茂是教师语言的情感美,逻辑严密是教师语言的理性美。讲授中语句的停顿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语言的渲染可调动学生的情绪;明显的疑问语气好象在告诉学生“要动脑筋想一想”,有意识地放慢语速意思是说“这里是重点,千万别错过”。教师动情优美的语言悦耳动听,学生不仅兴趣盎然,而且容易入耳入心。优美的语言是给学生的最美的教育享受。
5、教师的语言要启智:
教书育人,教师应有强烈的意识,其实我们每日每时都在用语言去启迪学生心灵,寓情于理和寓理于情的语言,能够解开学生的千千心结;有条有理和层次分明的语言,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浓厚探究。所以教师应慎重考虑我们的每一句话,每一言行。用语言去发蒙,用语言去启智,用语言去激励,用语言去引悟,用语言去赞美,用语言去督促。
教师的语言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教师的语言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思想。为人师表的教师更应重视我们的语言艺术,巧妙利用教师的语言艺术,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更上一台阶。
教育家苏霍母林斯基曾说过:教师讲的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精致的钥匙,它不仅开发情绪记忆,而且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教师语言的运用是一种启发,一种引导。事实上,就是经过暗示传递出去的信息,较之直接铺叙的要丰富得多、深刻得多、生动得多。教师的语言既表现在明白晓畅上,又体现在间接引导上,而有时后者显得更重要,因为,这种方法能有效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一定意义上是一种比直接法更高超的交流技术。语言艺术方法有:启发式、幽默式、激励式、情景式、体验式
启发式: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兴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教学中注意创设“愤、悱”的情境,通过必要的设疑、铺垫,即使的启发、诱导学生引入“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思维高度紧张而活跃。此时,教师如抓住本质、关键,运用启发性的语言在要害处稍加点拨,则必能打开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教师的语言应具有含蓄隽永、发人深思、富有启发性的韵味,就仿佛知时节的春雨,在需要时,请让他“当春乃发生”吧!本方适用于对学生进行思维开发,引导学生顿悟时。
如:
幽默式:幽默,是思想、学识、智慧、灵感的结晶。它多以滑稽、诙谐、逗笑的语言形式,去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内涵。恰当地运用幽默语言去表达一个即使是极为严肃的思想主题,也会令人在轻松、愉快的感受之中领略其中的底蕴。米·斯维特洛夫说:“我一直认为,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 苏霍母林斯基强调,教师在课堂上创造精神的饱和乐观愉快的语调,在培养牢固持久的学习愿望和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对兴趣培养都具有极大的意义。教师在课堂上来点幽默,庄谐杂出,妙语解颐,学生兴趣倍增,便有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尤其在课堂上遇到突发事件时,以幽默的语言来转移学生视线,使课堂教学得以正常开展,即“寓教于乐,寓庄于谐”。例:
激励式:儿歌、猜谜深受低年级孩子的喜欢,它文字简练,通俗易懂,琅琅上口,易读好记,在小学各学科中广泛使用。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把教材的只要概念、法则和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编成儿歌谜语的形式让学生学习,有利于概括知识,揭示规律,同时也能激励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比方说
情景式: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里进行的” 苏霍母林斯基也指出:“学习愿望的源泉——就在儿童脑力劳动的特点本身,在思维的感情色彩,在于智力感受。”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学习中意识或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会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在教学“龟兔赛跑”时,首先我们把学生们带到“森林”里,来创造情景教学,出示龟兔赛跑的画图给学生讲龟兔赛跑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是兔子的懒惰才使乌龟获的不言败得了胜利。接着用龟兔赛跑的智力抢答题来展开······再接着进行角色的分配。谁是乌龟,谁是小白兔,谁是裁判,在规定的场地上让学生自行组织比赛,(小兔子先进行立定跳,并腿跳,最后进行后跳与乌龟爬行比快。)角色互换。让学生三角色进行体验,验证是爬得快还是跳得快。让学生自由讨论和研究,用智慧去战胜困难,改写龟兔赛跑的“历史”,使龟兔赛跑课上得生动又活泼。
体验式:赞可夫指出:教学发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边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我们把教学改革的时间目标定在探索、创造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因为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会全身心投入,他们不只是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挥,教师的劳动才不只是与科学,而是与哲学、艺术相关,才体会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故事:出示“蚂蚁搬家”的画图,山下的小蚂蚁要搬家了,在搬家的路程上要经过一条小溪,小蚂蚁相互合作,用小树叶当小船,渡过了小溪······到了新家”小结:“蚂蚁们遇到困难是那么的坚强不屈,勇往直前,那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向它们学习。现在,老师邀请同学们去帮助另一群的蚂蚁搬家大家愿意吗?”方法:学生用三块小垫子当树叶,两人合作,一人交替向前摆放垫子,一人从垫子上向前前进。一个简单的合作性游戏,让学生在完成活动的过程中,开动脑筋,发现最好、最快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两人的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才华,发掘自己潜能的天地,他们要组织配合,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为他们的综合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有利条件,既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还激发了学生团结协作精神,使学生产生了不仅为个人荣誉,更为集体荣誉而战的感受;既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尊重他人,发现他人优点的美德,树立正确的集体观和良好的现代竞争观。
传统的体育教学重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和情感体验,从而,造成许多学生不喜欢体育课,教学效果较差,有了放羊式教学。而语言体育教学就是正好抓住了这点变被动教学为主动学习的理念,让学生先自主学习,自由讨论,然后由老师点拨,组织比赛,改变了以往游戏教学又教师在课前布置场地的做法,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身临其境,教学中通过采用同学间、小组间、师生间、的合作学习和对学生进行勇于克服困难与热情祖国的思想教育,调动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给学生以认知、技能、能力及社会活动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和培养。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运用语言艺术时把学生当成一个活的主体的话,让学习有广阔的空间,学生就会表现出一个自主的特色,在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这样就能理解处于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时的许多幼稚的想法和做法;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并不失时机地加以正确的指导和引导;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真正看作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努力创设一种相对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无畏精神,放开他们的手脚和大脑,让学生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人,不迷信老师。做真正的主人。
体育教师运用语言艺术教学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技术、技能。适时点拨学生的灵感之光,一定能使课堂交流出现闪光的一瞬,使学生的求知欲,知识掌握方面更上一层楼。
浅谈小学教师的语言艺术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作为一个教师,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严肃、正直、不苟言笑的形象,所谓严师出高徒,就是这个意思。
在我看来,与学生相处时,该严肃的还是要严肃,在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还要不失和蔼和幽默,让学生无时不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喜爱和关心,把我们的耐心、爱心和责任心倾注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
一、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给予肯定,热情洋溢地称赞每一个学生
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的优点,哪怕是一个最调皮捣蛋、再不爱学习的孩子,也会有他的闪光点。如果能挖掘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给予肯定,不仅能强化他的优点,而且能帮助其树立起自信心,使他由“老师要求我......”的被动接受变成“我要争取......”的主动要求自己。
我现在所教班级为小学二年级,在我们班上有一个学生名叫小宇,他是上学期来到我们班的,是一个典型的“双差生”,才到我们班时,他既不做作业,上课也不听讲,还要影响其他同学;下课爱和别人打架。通过了解,原来他是一个缺爱的孩子,父母分手了,都不管他,由年迈的奶奶抚养。因为缺少关爱,他成了一名消极的学生,认为自己反正不行。经过观察,我发现他很爱劳动,搞大扫除时,他总是挑最脏最累的活干,我看到了,对小宇竖起大拇指:“小宇真能干!”回到教室,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小宇是个爱劳动的孩子!大家要向他学习!”同时小宇也爱帮助别人。要是谁忘记带笔了,他总是第一个跑上前去,把自己的笔借给别人。我说:“小宇真是个爱帮助人的好孩子!”我看到他的脸上美滋滋的,露出了笑容。在以后的学习中,小宇的学习比以前自觉多了,作业大多能够按时完成,打架现象少了,遇到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时,他还能主动地劝解呢。小宇进步了。
在与学生的相处中,热情洋溢的称赞、鼓励,比批评的确效果会更好,更让人能够接受。我经常使用这些语言:“你真聪明!”“你的字写得真好!”“同学们读书越来越有感情了!”......经常得到鼓励和赞美的孩子更有自信心,更能自觉地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更能有助于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二、用商量的语气和学生交谈,不时地使用“啊、呀、呢、吧”等语气助词,使教师的语言更亲切,富有感染力
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余,与学生交谈时,我都喜欢用一些语气助词,这样可以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在教学《水从哪里来》这一课时,我要求同学们齐读课文,我是这样提出要求的:下面请大家齐读课文,同学们能读得流利吗?同学们用响亮的声音回答:能。我又问:能读得整齐吗?能读得有感情吗?都是铿镪有力的回答。等同学们读完后,我又不失时机的讲评:小朋友们读得真好!尤其是把小熊说的话读出了感情,像个小熊的样子!老师都读这么好不了呢。
下课时,小课代表把一叠厚厚的《基础训练》送到办公室来,她还没七岁,我连忙接住,不失时机的称赞:“小佳的力气好大哦!”她的脸上笑眯眯的,好得意哟!
三、面对犯错误的学生,要点到为止,用启发性的语言,学生更容易接受
记得教上一届学生时,当时是四年级,有一次语文课上,我带领学生分析课文,有一个女同学叫明明,她在下面用笔记着什么,一边写一边还哼哼唧唧的,我微笑着从她身边经过时,她连忙收起了小本子。我已经看到了,她在抄一首流行歌曲呢。四年级学生已经会唱许多流行歌曲了。
下课了,我把她叫到办公室:“明明,刚才唱的是什么歌呀?能唱给我听吗?”明明不好意思地唱了起来。等她唱完了,我说:“你的歌唱得不错哦,只是上课时可不能唱,下课了再和老师一起唱好吗?”明明高兴地点点头。
常说: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可是,忠言如果能够不逆耳不是更好吗?用商量的语气和学生谈话,使其既明白自己错了,又知道错在哪里,同时又能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和爱护,老师没有让他难堪,他没有失面子---小学生也是要面子的哦。他也会乐于接受老师的意见,自觉地改正缺点。
总之,在与学生交谈时,注意语言艺术,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盆鲜花,会使你的房间增添不少光彩;一首优美的乐曲,会使你疲劳的身心顿时感到轻松舒展;峭壁上的劲松,能给你奋发向上的力量;风景秀丽的西子湖畔,会让你留恋忘返……美滋润着人们的心灵,给人以愉快的享受。人们热爱美,寻找美……
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研究语文教学的科学化和艺术性,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必由之路。
教学艺术的内涵十分丰富,人们常说“言传身教”。言传是第一位的,尽管教育的手段和途径丰富多样,但其中最常用、最便捷的仍是教师的课堂语言,这是任何教育手段都无法替代的。
语言是一种艺术,它随时都在向人们绽放它的光芒,展现它的美,我们教师正是和这种艺术天天打交道的语言工作者,是不断探索这种艺术奥秘的教育工作者。
一、导入语要“异”。
课堂导入语的“异”,是指形式和语言的奇异、奇特和标新立异。如果你着装漂亮,必定会吸引过往路人的注意。同样,作为教师,如果能使得自己授课前的导入语新颖.奇特,那么必定会吸引孩子们的注意,能在刹那间擒住孩子的注意力,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课间十分钟是孩子们的“黄金时间”,在这十分钟里,他们尽情玩耍、嬉闹。上课铃声一响,孩子们都陆续走进教室,平时成绩比较好,自制力比较强的同学很快地进入到课堂角色中,而部分自制力弱的同学还沉浸于刚才的玩耍嬉闹中,如果用一种陈旧的课堂导入语:“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那些自制力弱的学生,根本听不进去,当他们“醒”过来时,老师上到哪儿都不知晓。这是影响学生听课效率,造成孩子的思维与教学环节上的脱节的因素,也是造成班中学生“两极分化”的原因之一。
生活在科技日新月异发展年代中的孩子,在电视和报刊的影响下,知识面不断拓宽,那些理性、陈腐的陈述,逐渐被他们淘汰,他们需要的是那些新颖、奇特、标新立异、能够引起他们兴趣的导入语。
在教学《称象》时,我事先准备了一些实验器材,在导入这堂课时,我是这样开始的:“你们瞧,老师带来了一些器材,这节课,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顿时,45双眼睛同时射向了讲台,静候实验的开始。
“听听读读”这类课文兼并了“听、读、记”的特点,孩子们往往对这类课文比较感兴趣,在授此类课文时,教师尤应注意以课堂导入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听》这课时,我的导入语非常简单:“同学们,你们听——”随之,便播放出一段配乐的朗诵,孩子们顿时便进入了“听”的角色。
由此可见,导入语的“异”不仅能有效地体现教师课堂用语的艺术性,还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过渡语要“顺”
顺则通,通则美,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过渡语是起了承接、小结的作用,是教师钻研教材、抓住内容之间联系的切入口,是教师在找到激发学生思想火花知识点的基础上,组织提炼语言,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的必要步骤。
例如教《找骆驼》一课,为了更能让学生明白老人是经过仔细观察才知道那只骆驼特征的。我的过渡语是这样的:“你们瞧,老人清晰地说出了骆驼的特征,却说自己不知道它往哪儿去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通过这段过渡语的设置,既帮助孩子理顺了文章的脉络结构,又使孩子在脑海中对全篇文章作了一个小小的总结。
《真正的好孩子》中有一个片段,讲黄莺和喜鹊争相夸自己的孩子,乌鸦却在一旁不做声。在处理这个片段和下一个片段“小鸟回巢”衔接时,我用了这样的过渡语:“漂亮的外表,动听的歌喉,真让人羡慕不已,然而,光靠这些,就能称得上是好孩子了吗?让我们接着往下看吧……”这样,非常自然地过渡到了下一片段,整堂课也随之和谐起来。
因此,一位语文老师如果在课堂中注意自己过渡语的艺术,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还能使孩子在课堂中领略到那种语言和谐之美。
三、提示语要“精”
“精”在字典中的解释是“精巧、细致,提炼精华,除去杂质。”提示语就好似一盏明灯,在黑暗中,为你照明前进的方向;提示语又好似一个舵手,在你快要触礁时,让你转变航向,顺利驶向彼岸;提示语又好比一支号角,在疲乏的时候,能激起前进的动力。
在教学《曼谷的小象》时,为了让孩子明白小象之所以如此聪明,是由于阿玲的教导、指挥得当,作者称赞小象,实是赞美阿玲。就在学生们为“是赞美阿玲?还是赞美小象?”争论不休时,我这样提示:“小象的技艺真是精湛,但它精湛的技艺又是从哪儿来的呢?”经过这样小小的提示,孩子顿时领悟了作者是通过写小象来赞美阿玲的指挥有方!同时很快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教师如果在备课时,细致、巧妙的设置提示语,不仅能激发孩子思想的火花,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整个课堂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束语要“悬”
“悬”是指悬念,引发别人的思索。有一位年长的教师,他曾对我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位好教师,他能够做到在上完一堂课之后,他的学生仍沉浸在他刚才创设的情景之中……
语文课本上的文章,都是名家名篇,我们手中的教材是经过专家精心筛选,编排而成的。有些作品的内涵,非常值得孩子去细细品味。作为语文教师,在授课时,不要忽视下课的那几分钟,要设置一些能够引起孩子思索和回味的结束语,让学生带着满腔的热情,在课后继续进行探究。
在教《一个忠告》时,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结束语:“这个忠告是熊给的吗?他为什么这样说?”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深入思考……
当然,结束语除“悬”外,还要“全”。所谓“全”就是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整篇文章的意思,起到言简意骇之效。
可见,教师课堂语言艺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他的美学艺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研究、去探索!
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凭借词声、文字符号、情感体态等形式,指导小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工具。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最多的是口头表达。语文是小学的基础学科和主要学科。教师口头表达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修养,主要包括发音的技巧、运调的技巧、自我控制的技巧,除此之外,还应在课堂内外注意使用语言的艺术,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树立一个庄重大方,优雅美好的形象。
关键词:语文 口语 课堂教学
运用课堂教学口语的技巧主要表现为发音的技巧、运调的技巧、掌握节奏的技巧、自我控制的技巧。
一、发音的技巧
声音是口头语言的载体,是师生交流的主要渠道。教师的声音美与不美,直接影响到教师表情达意的效果。教师在声音运用方面常常存在以下问题:①方音浓重,普通话水平不高;②声音过低,响度达不到特定要求;③音质不好,表现为声音沙哑、嗓音过于尖细、鼻音太重等;④口齿不清,咬字不实,如吃字、音节含混不清等;⑤语速不当,表现为语速过快或过慢,不能根据思想内容,感情色彩的变化调整语速;⑥语气单调,缺乏抑扬顿挫。教师要使自己的口头语言在音质上圆润动听,在音量上高低适宜,在音速上疏密相间,在音色上纯正悦耳,就必须从发音的技巧开始训练。
⒈力求发音准确
教师教学必须采用普通话,这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教师必须以现代汉语语言规范纠正方言,使自己发音准确,吐字清楚。在训练语音准确方面,主要抓以下几点:①掌握要领,正确发音。例如声母的发音,关键是找准部位,方式对头;②寻找规律,纠正方音。寻找自己方音与普通话语音的对应规律,有效地纠正方音。③按义定音,克服误读。搞清字形、字义与字音的关系、提高语音、字形的分辨率是发音准确不可忽视的内容。
⒉掌握发音原理
教师的口语表达,尤其是教师的教学口语,因为面向学生,为了让教室里的学生都能听清楚,听真切,教师的声音必须有足够的响度,争取把声音送到每一排学生的耳朵里,这是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必要条件。
人类发音器官可分为三大部分:动力部分(肺部)、发音体(声带)、共鸣腔(口腔、鼻腔、咽腔)。教师讲课时,首先要正确地吸气,使用动力部分。吸气多一些、深一些,气入丹田,气息准备的量多了,就可以避免因气息不足而加重声带的负担。其次要正确使用共鸣腔。偏于使用某一部位,就会使声音出现缺点,例如偏重用口腔,声音干涩;偏重用鼻腔,声音灰暗;偏重用咽腔,声音沉闷。教师应保持端正的体态,调整好共鸣腔,使其共同发生作用。此外要正确使用舌、齿、唇。教师可有意识地放大舌、齿、唇的使用幅度,用灵活的舌头把好字音形成的最后调节关。
⒊美化发音质量
声音清晰、悦耳是教师声音运用的饿更高层次的要求,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很难想象一个声音沙哑、口齿不清的教师能圆满地传播知识,很难想象一个尖声怪气或阴阳怪气的教师会在学生中树立一个美好的“为人师表”的形象。纠正一些不良发音,美化音质,主要做到:①灵活运用发音器官。人们说话的声音是由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质量的高低与喉头、声带、口腔、鼻音等发音器官的形状、质量、运用的方式有很大关系,因此,只有重视发音器官各部分的锻炼,使各部分的肌肉灵活自如,易于控制,才可获得理想的声音。②充分调动五腔共鸣。发声时调动起共鸣,就可以减轻喉头声带的负担,比较轻松地发出响亮、圆润的声音,也为适应各种复杂的口语表达形式而有效调控音色奠定坚实基础。口腔共鸣四字决:“提”提起颧肌;“打”,打开牙关;“挺”,挺起软腭;“松”,放松下巴,这样就扩大了口腔共鸣区,从而扩大了音量,改善了音质,提高了口语表达的声音美感。
二、运调的技巧
运调的技巧即掌握正确的语调或声调的技巧。教师的教学口语不仅要清晰准确、字正腔圆,而且要婉转动听,如珠落玉盘,这就要熟悉语调,并能正确而恰当地运用语调技巧。语调一般包括重音、停顿和句调。
⒈重音的技巧
重音在教学中的直接作用就是强调,它通过教师对某些词、词组或句子的强调,引起学生的注意或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可以从三种方式上运用重音:①语法重音,即一句话中的某些语法成分重读。如谓语重读、定语重读、状语重读等,教师可视教学内容的需要而作出相应的选择,以更准确地表现教学主题。②逻辑重音,即根据教学中表情达意的需要特别加以强调的重音。教师要根据说话的环境、意图和重点而使用逻辑重音。③感情重音,即教师着重表现爱憎或喜恶的感情时所造成的重音。感情重音常常落在一句话、几句话、甚至一段话上。教师要从表达感情的需要出发,变化用声、控制用声,使声音在对比当中产生预期的效果。
⒉停顿的技巧
停顿是语句或词语之间语音上的间歇,它就像是文章中的标点符号,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使教师的口语具有韵律美和节奏感。教师同样可从这三种方式上运用停顿:①语法停顿,即根据语法关系来处理停顿,其目的在于保证语意的清楚、明确,通常以标点符号为标志;②逻辑停顿,即为突出某种语意而处理停顿的一种方法,其目的在于增强说话的逻辑力量,显示讲话内容的逻辑层次,通常是在意群之间而不是意群中间出现。③情感停顿,即为了表达特殊情感而做的停顿。它不受逻辑的制约而受感情的支配。它常常出现在教师感情较为激动的时候。教师应根据教学教学内容的需要而巧妙地运用停顿。
⒊句调的技巧
句调就是说话时语音高低升降的变化。通常有四种:高声调--全句调子由低到高,尤其在句末有明显的上扬,且气息多呈短促状态。它多用于表示惊讶、疑问、号召、命令、激动的句子。降抑调--由高至低,句末有明显下降,且气息一般呈缓慢、深长的状态。它多用于表示肯定、感叹、请求等句子。曲折调--调子变化多样、或是前升后降,或是两头低中间高,或是两头高中间低,且气息呈深浅、长短、缓急、粗细等多种状态。它常用于表示感叹、讽刺、愤怒、怀疑等句子。平直调--全句没有明显的上升或下降,从头至尾句调平直舒缓,且气息在运用上较为均匀和平稳。它常用于叙述、说明和解释。表示冷淡、迟疑、思索、严肃的句子多用平调。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将四种句调交替使用,以使教学口语波澜起伏、变化多样。
根据特定语境的需要,充分调动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手段表情达意,从而增强口语表达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富于变化是口语表达的基本特征,更是口语表达的艺术,同时也是进行声音训练最高层次的要求。
三、掌握节奏的技巧
教师讲课时,由于教学内容的需要,在说话的高低强弱、轻重抑扬、长短快慢等方面进行有规律的交替重复,从而形成声音上的变化,这就是节奏。掌握教学口语的节奏,要注意:
⒈音量音速高低起伏,错落有致
教学口语的轻重缓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教学质量。如果声音过高,会引起超限抑制,学生的神经容易疲劳;如果声音过低,达不到感觉域限,学生的注意力便容易涣散。语速过快,如机关枪,学生听了没有思考的余地,便会有梦中获宝、得而复失的感觉,语速过慢,如老牛拉破车,学生又觉吃不饱,思维活动不能积极地展开,又会弱化学生的智力。因此,应以适中的音量音速来进行教学。
⒉讲究整齐、抑扬、回环的和谐美
只有和谐的声音才是美的。而声音的和谐可以通过整齐、抑扬、回环几种形式获得。整齐对称主要从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体现出来,语意顺畅、语音顺口就富有节奏感;抑扬顿挫主要从现代汉语的平仄相间中体现出来,平声平缓,仄声多变,有起有落,琅琅上口就富有音乐美;回环跌宕主要通过现代汉语的韵律或叠子体现,句末压韵造成同声相应,双声叠字、双声叠韵体现,句末压韵造成同声相应,双声叠字、双声叠韵造成荡漾之感。教师如果能巧妙运用这些形式,就能使自己的语言更富有魅力。
⒊处理好疏与密、浓与淡、雅与俗、断与续、展与收的关系
教师的课堂教学口语要获得节奏感,应该做到:疏密相间--大密度的知识传授之后有短暂的放松;浓淡相宜--浓烈、热情、充满激情的表达与天井、柔和、平缓、持重的讲述有机结合;雅俗共存--温文尔雅、纯净高尚的语言伴之以通俗易懂的讲授;断续结合--整堂课连续的教学中有停顿、有过渡、有转换;展收并蓄--一节课的教学要求要舒展、流畅,也要明快、果断,独立成章。这样,教师就能以优美的旋律赢得学生的信赖和教学的成功。
四、自我控制的技巧
教学语言的自我控制,是指教师在讲课中,能意识到自己的语言输出,并对自己的语言输出给予准确的控制,使其在发音、语调、节奏等方面合乎自己预先的设计,并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的。
⒈备课中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教学良好效果的取得依赖于许多条件,其中,教师备课是否认真细致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备课不仅要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还要特别注意准备好口头语言。既要准备语言内容,也要准备语言形式。教师在斟酌筛选词汇、句子的时候,也要考虑字词的音准、语调的选择、节奏的安排,使整堂课体现出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⒉自我监听中及时调整语言的输出
所谓自我监听,即教师不断将自己实际发出的声音与自己想要发出的声音进行比较,及时调整那些不符合自己预想的语言,从而使讲课的效果更接近于自己的意图。因为教师在给学生讲课时,不仅学生在听教师讲话,教师也在听自己的讲话。如果教师不是无目的地听,而是自觉地将讲出来的话与想要讲的话进行一番比较,对自己所发出声音的强度、速度、语调、语音等进行检验,对不合乎自己预先设计的语言加以修正,那么,教师就会对自己的教学心中有数,就会使教学活动更为有序。
教师课堂语言技巧
沐抚办事处沐抚小学:谭应斋
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教师承载着教书育人的特殊使命,对其语言表达,作用犹为重要,必须做到:
规范性。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叙述要有组织性和较强的连贯性,不可云里雾里乱侃,应该准确清晰、通俗易懂,避免出现方言。声音的高低,声调的抑阳顿挫要富有变化,且有节奏感,给人以回味无穷的享受。
趣味性。语言的魅力在言语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精彩的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分析,有妙语佳句品味,有入境悟情的朗读。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使用语言,做到既能放飞儿童的想象,又能贴近儿童实际;既能风趣幽默,又能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既能激发儿童的热情,又能唤起儿童的注意力。
启发性。诱发儿童的内趋力,让儿童大脑的两半球同时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不能以简单的对与错、是与不是来遏制儿童创新的火花;也不能以教师的标准答案代替儿童的畅所欲言;更不能漫无边际的敷衍了事。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要一石激起千层浪。
情感性。声发与情,情能动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每一句话要饱含深情,蕴含激情,唤起儿童的共鸣,对优生要大力表彰,让其体会成功的喜悦。对于学困生要关爱、鼓励,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其不用扬鞭自奋蹄。
创新性。创新就是“敢为人先。”这是儿童的天性。作为教师,在教学语言的表达上,就应该关注儿童的认知规律,满足儿童的求知欲望,用开放的语言,叩开儿童智慧的大门,绝不将儿童禁锢在一潭死水中。
如何做好一名农村小学教师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无私奉献的红烛。面对这些赞美和敬仰,作为一名教师的我无疑是自豪的,然而,面对汹涌而来的新世纪大潮,我又是困惑的。因为,时代在变,对教师的要求也在变,尤其面对我这个新老师的我不禁也在问自己:今天,该怎样做教师?“以人为镜”,方能扬长避短。我不仅要做一名有“积极感、目标感、学历感、约束感和专业感”的教师,我们还要用“教育的智慧,让真爱绽放出灿烂的花朵”。通过学习,我认为作为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若要给孩子一杯水,我首先不是要有一桶水,而是要有长流水,这就要求我们需要一生不懈地追求。
首先,要有崇高的师德,要树立良好的形象。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的师德,哪怕再高的学历和知识那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应该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应该用自己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风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做到在政治上要有清醒和坚定的立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教师的思想、言行、着装就像一本立体教材,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如果教师能使自己的修养真正达到为人师表的地步,那学生就会“不令而行”。比如,我上课从不迟到、从不提前下课、从不把手机等联系工具带进课堂。老师在学校里面为了恋爱自己自杀这样能为人师表吗?我觉得,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去要求学生。这些看似浅显的道理、不起眼的小事,却能够直接、深刻、持久地影响学生。
其次,要有深厚的业务知识和一套良好的教学方法。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党员教师,不但要有崇高的师德,还要有深厚而扎实的专业知识。“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一缸水是不够的,必须是活水源头”。我意识到,在知识更新异常迅速的今天,如果只满足于目前的知识,那就如逆水行舟,早晚要被社会所淘汰。在我当民办教师两年的时间里面这点我深有感触,记的是在一堂英语课上有几个学生问我几个单词,我看了傻眼了,我根本没见过它们,害的我在三尺讲台上面不知道该如何做?因此,只有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不断充实自己,拓宽知识视野,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较高的威信。另外,一套好的教学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我是一个年轻的教师,我每周去听其他有经验的老师的课,向他们学习教学方法、吸取新的知识。我现在比刚进学校的时候讲课就好许多了,刚进学校的时候我讲的课很乱,讲完了我自己觉的讲了些什么都说不上,更不要说什么难点重点突出了,所以要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自己不断的研究,加强对教材的驾御能力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
第三,要对学生充满爱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如果师生关系不好,感情不深,学生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用挑剔的眼光来看教师。这样,教师的学问再深、再博学,也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我在李寨寄宿制实验学校里面才体会到的,我教的是五年级的英语,在我的班里面有个学差生,作业从开学到现在基本没做完过,由于我的年轻气高把他狠狠的批评了几次,到后来他是越来越不如以前了,经过我和他好几次的谈心和平时对他的关心他竟然在期终考试的时候从班里的倒数学生成了顺数第六名,做为一个老师有这样的学生就很满足了。因此,爱学生,经常和学生沟通是非常重要的。记得还有一次,我在担任自然课的时候,一名同学的思想认识偏颇。课后,我找她谈了话,指出了她考虑问题的局限性与极端的误区,当时,我觉得自己只是尽了一名教师的责任,而没有想到,在学生心里,却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从那以后,我更加尽心地爱他们。通过这件事,我深深地感到,这种师生之间情感的互动在是多么的重要。
第四:是要做一个有事业心、有责任感的教师。
当一名合格教师是非常辛苦的事,当一名优秀教师会更辛苦。作为一名刚刚从事教育事业不久的自己来说,面临着正确定位的问题,把教育的事当做学校的事来做,是得过且过;把学校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做,是任劳任怨;把自己的事当作教育的事来做,是人生价值的实现、生活的快乐、教育的幸福、人生的真谛。在经济大潮席卷而来的今天,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一个人,不是有多少钱就有多少成就,身边有人中奖500万元,你会羡慕,但内心不会产生敬重。人生的成就,重在“有为”而非“有钱”,做一名有为的人,要奋斗,要拼搏。哈佛大学一项研究表明,工作中能否作出成绩,态度占85%,知识和智力只占15%。可见,一个有为的人必将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有教育责任心的教师,首先是对自己负责,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对自己负责,最重要的行动是珍惜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负责,而对学生负责,就是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尽快发展自己,使自己成为一名成熟的、具有专业本领的教师。教育事业事关民族兴衰,一个教师还要具有国家责任感,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为民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和精神动力。总之,责任感能激发人的潜能,也能唤醒人的良知,更是事业成功的前提条件。
第五:是要做一个勤于学习,善于创造,有所追求的教师。
当前,我们的工作是繁重的,业余时间很少,然而业余时间如何安排、怎样度过?有可能就是我们之间产生差别之所在。我们应当清醒的认识到:一个具有专业水平的教师必定是一个勤于学习的读书人,只有不断地读书,把读书作为生命的一部分,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事,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你就能为自己的教师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应当认真反思一下自己的业余时间是如何度过的,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养成读书充电的好习惯。有所追求的教师不仅要读书,更重要的是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创新。我认为我们刚工作不久的教师应是最富有创新资源的群体,自己精力充沛、富有活力、知识更新快、善于接受新思想、新理念。只要我们善于积累、善于总结、反思和提升,就一定会激发出创新的火花。
第六:是要做一个自我约束、表里如
一、脚踏实地的教师。
在以前的老教师里面有个别的老师认为自己的资格老,例如上班迟到一会儿、下班早走一会儿,没什么,孰不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事上放松自己,越放越松,到头来一塌糊涂。犯错误是正常的,更是可以原谅的,但绝不能表面一套,背后一套,要真诚坦荡,表里如一。这个在社会上各个行业都是能吃的开的,不可缺少的。做事情更不能急功近利,走歪门邪道,尽管社会上有走后门找人办事的,但是大多数还是靠自己的努力来的,所以要靠积极进取的态度,扎扎实实的工作赢得别人的尊重和认可。教育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往往都是些琐碎的小事,但就是一些不经意的小事,如一次谈话、一个举动、一个眼神就往往能反映出一个教师的基本素养和工作态度。所以我要做一个自我约束,表里如一,脚踏实地的老师。
相信我会在农村的小学里面会依然继续在农村的家里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坚持学习充实自己,时刻把我的事做到最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时间是从来不会为任何人停留的”。今天,我在思考如何做好一名教师,那么,明天我们又该怎样做呢?不过我想,只有今天做好了教师,才会有明天更好的教师!
第二篇:浅谈小学教师语言艺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
浅谈小学教师语言艺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
摘要:在语文的教学中,可以说语言表达是教师最重要、最基本的职业技能。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知识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桥梁。教师良好的语言发挥,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文从规范性、精炼性、趣味性、激励性、启发性五个方面入手,对小学教师语言艺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进行简略的思考与归纳。
关键词:语言艺术;规范性;精炼性;趣味性;激励性;启发性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290-01
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更要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工作方法。在语文的教学中,可以说语言表达是教师最重要、最基本的职业技能。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知识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桥梁。教师良好的语言发挥,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鞭辟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可以说,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教学质量的高低。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怎样培养语言的艺术性,以增加教育的实效,增强教学的魅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
1.教学语言要具有规范性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运用纯正的普通话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使学生体会到汉语的优美、动听、富有表现力,从而乐意学习普通话。上课时,语文教师力求做到语言规范、准确明了、干净利落、富于美感;同时,语言准确、吐字清晰、音色优美圆润、声调抑扬顿挫、倾注真情实感。时而深沉,时而激昂,时而悲愤,时而愉悦,引领学生一起沉浸于文章特定的情境中去体会、咀嚼。
2.教学语言要具有精练性
小学课堂一节课只有40分钟,教师的语言不精练,必然要占到学生练习消化的时间;学生练习不充分,必然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率和积极性。由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一定要精心地备好课,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胸有成竹地走进课堂。课堂用语简洁、明确,尤其在前后活动的衔接中,不能罗嗦,不能随意,教师应仔细考虑说些什么既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能尽量地节约时间。使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都充分地发挥它的教育价值,使学生有更多吸收和巩固知识的时间。
3.教学语言要具有趣味性
当代教育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堂教活了。”幽默作为一种高层次的交际艺术,在教育实践活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提高教师语言的幽默艺术应该成为教师培训的必修课。幽默是减少摩擦的消炎药,化解矛盾的润滑油,增进感情的催化剂和展现个人魅力的显示屏。实践表明,如果教师能将幽默恰当地运用到教学语言艺术之中,往往会收到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感情、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独特功效。同样的一个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设计,为什么一些教师的课很精彩,而另一些教师的课却平淡无奇?原因就在于优秀教师善于运用语言艺术。富有幽默感和教育机智的教师,容易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控制,从而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
4.教学语言要具有激励性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需要教师的激励。因为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多以感性为主,又由于年龄小,喜怒哀乐的情感很丰富,情绪也易于波动,所以教师要处处表现出对学生的宽容和肯定,教学中要多用褒扬性、肯定性的语句,“你回答的真棒!”“你进步真快!”;少用贬义性、命令性尤其是斥责性、讽刺性语句。当学生失意时,“我想你一定尽力了,继续加油,下次一定能回答正确!”“我想你一定是紧张或者粗心了,不用灰心,老师和同学们都会为你加油的!”这样的话一定能如同一轮暖日,促使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精神专注,学习积极性大为提高。课堂中我们常常发现:当学生尤其是一些学困生答对问题受到表扬时,他们会激动不已,整堂课都会昂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因此,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对待学生;当学生回答不出来时,教师要耐心地铺路搭桥,尽可能引导学生找出答案,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当学生答对时,教师要多用激励语适时表扬。心理学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师及时的激励,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学习,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5.教学语言要具有启发性
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处于“愤”、“悱”心理状态。学生想学习、想探索的欲望越强烈,教学效果越好。“愤”、“悱”状态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进入“愤”、“悱”心理状态后,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排除认识上的障碍,使认识不断深入。教师的任务不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具备获得知识的能力,既要“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巧于引导、注重启发、循循善诱,激发学生思维,给学生留下思考想象的空间。这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学效果的实现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都具有切实有效的作用。
教师的语言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教师的语言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思想。教育家苏霍母林斯基曾说过:“教师讲的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精致的钥匙,它不仅开发情绪记忆,而且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视语言为语文教学的生命,我们只有把语言变成艺术,这样的教学才会焕发出生命和活力。因此,要成功地上好每一堂语文课,使语文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语文教师就必须以渊博的学识来丰富自己的语言,以饱满的热情去飞扬自己的语言,熟练掌握语文教学语言运用技巧和艺术,让生动优美的教学语言成为语文教学中超越时代,具有永恒价值的应用软件!
参考文献:
[1] 郭启明.《教师语言艺术》.语文出版社
[2] 马显彬.《教师语言学教程》.中山大学出版社
[3] 冯忠良、伍新春.《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4] 刘英陶.《教师职业技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三篇:教学效果影响因素
管理研究方法论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讨论报告书
学 院: 题 目: 研究对象: 组 别: 资料收集: 资料整理: 指导教师:
二O一二 年 十 月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讨论报告
一.内容摘要
教学效果是学校的生命线,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和发展有重要影响。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有许多,例如: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授课水平、教学设备、班级规模等。当然教学效果的好差很大程度是同教与学环节密切相关,教与学的过程中最活跃的主体是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
二.提出假设
假设教师授课水平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设备、班级规模、课程内容等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三.变量定义
1.自变量:教师授课水平
教师的讲课水平是教师在讲课时运用自己的教学方法、课件、语言、教学风格等传授知识并被学生认可接受的能力。也跟老师的责任心有关,老师能否调动学生的兴趣,增加课堂互动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2.中介变量:学生学习兴趣
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学习兴趣大体上可以分为直接学习兴趣与间接学习兴趣两种。前者是由所学材料或学习活动──学习过程本身直接引起的。后者是由学习活动的结果引起的。间接学习兴趣具有明显的自觉性。
3.因变量:教学效果
驾驭程度、学生的理解程度及运用能力。教学效果综合反映了教师对课堂信息的掌握程度、教师课堂的 4.控制变量:教学设备、班级规模、座位安排、上课时间等
教学设备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所采用的硬件和软件设施,班级规模指的是上课的人数;座位安排前后左右安排,性别安插等情况;上课时间是上课的具体时间段及持续时间。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效果。
5.调节变量: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包括课程名称及课程所要学习的内容,那些容易激发学生思维并且内容丰富的课程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变量间的关系
在教学设备、班级规模、座位安排、上课时间等条件确定的情况下,教师授课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授课水平高,课堂气氛会更活跃,学生学习兴趣随之提高,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习兴趣也有影响,一般丰富的课程内容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五. 变量模型化
教师授课水平(IV)→ 学生学习兴趣(MV)→ 教学效果(DV)
↑ ↑ 课程内容(EMV)教学设备(CV)班级规模、座位安排 上课时间等
六.总结
授课水平较高的老师;先进的教学设备;合理的班级规模、座位安排、上课时间等;丰富的课程内容;较高的学习兴趣,能产生更好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语文课堂语言艺术例谈
语文课堂语言艺术例谈
摘要:语文课堂,是展示语文教师教学艺术的主要阵地。情感渲染的教学艺术是利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唤醒学生的情感;设疑激趣的教学艺术是设置有效的课堂提问,引起学生的主动思考;诱发想象的教学艺术是利用课堂语言、直观教具等手段,激发学生的想象;机智幽默的教学艺术通过随机应变地调控课堂,使教学充满智慧和乐趣。
关键词:语文;语言艺术;情感渲染;设疑激趣;诱发想象;机智风趣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罗伯特·特拉弗斯也说:“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于其它任何表演艺术,这是由教师和那些观看表演的人的关系所决定的。”因此,课堂教学是一种艺术,是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优秀语文教师的教学案例,总结出以下几种语文课堂语言艺术。
一、情感渲染 走进作品
新课标规定,语文教育既要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和语文能力的培养,又不能忽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情感渲染的教学艺术,是借助语文教材本身的思想情感因素和声情并茂的课堂语言,陶冶学生情操的有效途径。
1.再现作品的情感原貌。教师扎实的朗读功底(普通话标准、语音清晰准确、声音洪亮悦耳等),深刻准确地把握教材是前提条件。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韩军在执教《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课时,首先有感情地为学生朗读了整首长诗。当他深情地读到“大堰河,今天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压盖着的„„”的时候,热泪夺眶而出,听课的师生也被他的真情实感深深打动了。这段朗读再现了作品的感情,渲染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为整堂课的展开奠定了情感基调。
语文教材中的大部分作品都具有浓厚的情感特征,如《白杨礼赞》描绘西北黄土高原的开阔雄伟,《最后一课》表达韩迈尔老师对祖国的热爱等等。这些作品为教师提供了再现作品感情的平台,而运用情感渲染的课堂教学语言,可以很好地感染学生,以感情的纽带把教师、作品和学生凝聚在一起。
2.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更多的是讲述。许多教师或是将自己对作品的深刻体验运用富有激情的语言展现给学生,或是将作品含而未露的感情融进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感化学生。于漪老师也说:“教学语言要做到优美生动,除了知识素养、语言技巧外,还必须倾注充沛真挚的感情。”
一位教师在教《周总理,你在哪里》时,先在黑板上挂上一副镶着黑纱的周总理遗像,使学生的心情顿时沉重起来;然后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把学生带到了周总理逝世的日子——“那是1976年的1月8日,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了!高山在恸哭,大海在涌泪,周总理啊,周总理„„,您在哪里啊,您在哪里!„„”课堂里一片肃穆,同学们沉浸在对周总理的深深怀念和敬仰之情中。一张周总理的遗像,一段哀悼总理的动情话语,引起了学生的感情共鸣,加深了其对课文的理解。
情感渲染,要注意适时、适度。第一,把握好教材的情感区域,切忌滥用。第二,把握好时机。以启发学生自悟为主,当学生被带入情境,欲罢不能时,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升华感情。第三,教师的情绪要适可而止,既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又不能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
二、设疑激趣 理解作品
疑问是兴趣的开始。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创造潜能总是在排疑解难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的,所以教学过程中的设疑置难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其学习潜能具有重要意义。
设疑激趣是通过设置疑问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设疑激趣的关键在于怎样设疑。设疑是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激趣是教学的目的与效果。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反向设疑。反向设疑是教师设计若干与正确答案相矛盾的问题,或者提供一个问题的错误答案,让学生通过读书、思辨、讨论,得出正确答案。这种方法又叫做问误答正法。如鲁迅的小说《药》。师:“很多人都认为,作品中写的最多的人物就是作品的主人公,你们认为这种说法对吗?”有同学认为对,理由是:“大部分小说的主人公是文中描写较多的人物,如《阿q正传》中阿q写得多,阿q就是主人公;《孔乙己》中孔乙己写得多,孔乙己就是主人公。”教师接着问:“那么,在《药》这篇课文中,华老栓着墨最多,因
此华老栓就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对不对?”
生:“老师,我不同意这种看法。小说的主人公应是作品中表现主题思想的人物,而不能以着墨多少来决定。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夏瑜而不是华老栓。”
他的看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也受到了老师的赞扬。这个教学案例中,老师精心设疑,提出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带动他们相应的学习活动。大家积极地阅读和思考,课堂生气盎然、活泼有趣。相反,如果老师用平铺直叙的方式提问:“《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你认为是华老栓还是夏瑜?”显然不能达到先前的课堂效果。
2.比较设疑。比较设疑是运用正比、反比、类比等方法,选择相似项设计疑问的方法。在《阿房宫赋》一课中,可提问:“《阿房宫赋》与《六国论》都是写秦国灭亡的事,它们在写法上、立意上有什么不同?”教《故乡》时可提问:“闰土称‘我’为老爷,而杨二嫂称‘我’为贵人,他们两人对‘我’的感情是否一样?有什么不同?”教《社戏》时,可根据迅哥两次吃豆的不同感受设疑:“迅哥两次吃豆都是六一公公家的罗汉豆,为什么感到今天吃的没有昨天吃的那么好?两次吃豆的环境有什么不同?作者的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
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设疑可以让学生发现矛盾,分析矛盾产生的原因,激起思维的火花,在比较中提高认识和鉴别事物的能力,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培养语文能力。
3.搭梯子设疑。《礼记·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悦)以解。”意思是说,一个善于提问的老师,就好像攻伐坚硬的木头一样,先易后难,逐步理解,带领学生享受这个愉快的过程。
搭梯子设疑是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设计问题。
案例:讲授《故都的秋》的前两个自然段段,教师问:“这两段主要写什么?”通过阅读,学生容易得出:第一段写的是北国的秋,第二段写的是江南的秋。
紧接着问题二:“在作者的眼里,北国的秋怎么样?江南的秋又如何?”字里行间可以找答案:作者认为北国的秋清、静、悲凉;南国的秋让他“看不饱,赏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问题三:“这两段文字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北国的秋与江南的秋的?”由于前两个问题的铺垫,同学们很容易得出问题的答案:作者把北国的秋与江南的秋进行比较,采用的是对比的修辞手法。问题四:“通过对比,你认为作者更喜欢哪里的秋天,这两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选择性的阅读和思考,认识到作者要表达“对故都北平的秋天的深深怀念”之情。
教师先后设计了四个逐层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轻松理解了作品。反之,如果改变了问题的先后顺序,教师一上来就问:“同学们读了第一、第二自然段,认为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肯定会使大部分同学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也无法激起看书和思考的兴
趣。
三、诱发想象 放飞梦想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阅读教学,读者通过作品的文字符号再现某一个生活画面或人物形象时,离不开想象;作文教学,作者搜集头脑中储存的知识信息,进行再创造时,同样需要想象。总之,语文教学离不开想象。诱发想象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有效方法。
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诱发想象。一般来讲,诱发想象的语言都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从心理学角度讲,生动的信息能使人兴奋,从而产生兴趣。魏书生认为,“兴趣像柴,可以点燃,也可以捣毁。兴趣的柴在每一个同学的脑子里存在着。”
为了把课上得生动有趣,魏老师常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将文字变成图画。在引导学生想象时,他提出四步要求:勾勒出形态——染上色彩——使画面动起来——让画面更细致、更逼真。魏书生讲张志和的《渔歌子》前两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引导学生说:“这是一首景色描写极其鲜艳美丽的词。下面请大家闭上眼睛,打开大脑电视机,在大脑计算机的荧屏上放映。”“先勾勒形态,请同学们先在脑子里放映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的轮廓。再染上色彩,请把黑白电视变为彩色电视,看谁脑子里的画面更加鲜艳美丽。”这段诱发想象的课堂语言真是精
彩极了。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形象地描摹出一幅幅山水交映,鸟“鱼”花香,生机勃勃的大自然美景,身在教室,心却早已飞到了大自然,乐趣无穷!
2.结合直观教学诱发想象。教育心理学认为,青少年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但形象思维能力很强。所以,结合直观教具,培养想象能力,效果会更好。如边想象边把想象的内容画下来,想象的内容会更直观。一位教师教《蜜蜂引路》,请学生回答“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结合想象和绘画,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再造想象能力。3.结合作文教学诱发想象。写作过程中的想象叫做创造想象。我们常常能欣赏到这样的教学案例:教师通过诱发学生的想象,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有机地结合,收到阅读和作文指导双赢。二者结合的方法很多,如指导学生对课文或阅读材料进行改写、续写和扩写等等。对原材料想象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体验过程,学生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需要想象的学习材料中,才能产生丰富合理的想象,写出有特色的作文。
《卖炭翁》一课,可以在课文的结尾处,结合续写课文,就卖炭翁的命运何去何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教师可首先引发学生进行讨论:“卖炭翁是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才去卖炭的。他大冬天穿着单薄的衣服去卖炭,可是他唯一的财产(一车炭)又被如狼似虎的官差抢走了。下一步卖炭翁该怎么办?他以后又怎样生活?请同学们结合当时的情景展开想象,给卖炭翁指出一条出路。”接到任务,学生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
生甲:卖炭翁无可奈何,欲哭无泪,只好回到自己的寒窑生气,然后把牛卖掉,换些银子再去烧炭。
生乙:他呼天抢地地哭过一阵之后,感到生活无望,“半匹红绡一丈绫”既不能御寒,又不能充饥,干脆找一棵树自尽了。生丙:他愤怒到了极点,拼命反抗,和官差扭打在一起,最后被官差活活打死。
生丁:官逼民反,他组织一帮穷苦百姓造反了,走上了杀富济贫的道路 „„
大家充分想象,畅所欲言;教师及时评价,给予鼓励。教师最后收起渔网,抛出作文的题目:“请同学们以《卖炭翁被抢以后》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从阅读到想象到作文,教师的指导不露痕迹,水到渠成。
四、机智幽默 艺术升华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的技巧在于随机应变。”课堂环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要运用教育机智灵活调控,使之适合教学的要求。机智幽默的语言往往能产生意外的课堂教学效果。正在上课,发生了这样的意外:一只麻雀飞进了教师,东撞西撞,后来被一位同学抓到了。老师笑了笑说:“小麻雀没上小学就想上初中了?可惜它听不懂咱们的课,送它回大自然吧!”
机智幽默的语言是课堂语言的高境界,不仅能扭转教学的尴尬局面,还能体现教学的应变能力和教育智慧,使课堂趣味无穷。钱梦
龙老师说:“我觉得我们老师不妨有点幽默感,不要把自己打扮成神圣不可侵犯的样子。”从心理学角度看,幽默进入课堂,能更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大脑皮层细胞的活动,产生兴奋源,从而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总之,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要能创造愉悦的情绪,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参考文献:
[1]韦志成.语文教学艺术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6-177.[2]王文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06.[3]张正君.当代语文教学流派概观[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4]张志勇.活动构建——创新教育的教学改革[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23.
第五篇:课堂节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课堂节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 11-05-02 16:49:00 ]
作者:张潮光
编辑:studa090420
俗话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和谐的课堂节奏,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身心愉快,能消除师生的精神疲劳,能给学生学习带来享受,能很好地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充分发挥。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调控好课堂节奏,就会使教学产生一种韵律,如同运动会上女子自由体操中配上音乐、劳动中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等所产生的韵律。
那么,怎样在阅读教学中调控好课堂节奏呢?归结起来有几方面:
一、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兴奋状态,调节课堂节奏。在学生的情感出现低谷时,要采用积极过渡的办法进行处理。
二、要善于利用有声语言,调控好课堂节奏。有声语言包括语音、语调、语流。教师语音应注意抑扬顿挫,语调应注意做到有轻重缓急,语流方面应注意徐急快慢。教师在课堂中要调控好有声语言,就要注意学习有声语言,而这可以从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学到。
三、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板书调控节奏。教师在板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这短暂的时间,让学生暂得片刻“安静”,使学生思维略作转移调整,进而调控学生的心态,为下一阶段学生的兴奋状态作好准备。因此教师在此时间应注意调控好节奏。
四、要善于把握讲读课文中内容,进而调控课堂节奏。一篇文章的内容,有重点非重点之分,亦有详写略写之别,那么,如何调控节奏呢?教学中应抓住重点、详写的内容进行多讲,分析透彻,而对于非重点、略写的内容应尽量少讲甚至不讲,以此调控课堂节奏,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五、教师要善于抓住一节课中的教学重点、难点、形成教学高潮,进而调控课堂节奏。教师每一节课中,讲述的内容都有重点、非重点之分。对于重点内容要重点抓好,讲清理透,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主次不分。讲述教学重点时,使其逐步形成教学高潮,这样才能获取更佳的教学效果。
【教例】于漪老师教《茶花赋》,用茶花喻祖国的深刻含意,学生难于理解。于老师步步铺垫,讲了南国早春图、能工巧匠图,紧接着讲童子面茶花图。她对课文中“看、仰、笑、叫”四个动词绘声绘色地讲述,学生的认识得到了升华,她切中时机,展出了一幅童子面茶花图──
学生的眼前突然一亮,感情推向了高潮!祖国,就像这茶花一样鲜艳夺目,茶花象征祖国欣欣向荣。祖国──茶花,合二而一;茶花──祖国,美不胜收!学生的心与花交映,学生的爱美之心得到了慰藉,学生的爱国之情得到了升华……作者构思精巧,以茶花喻祖国的深意也就昭然若揭了。
这个教例,于老师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组织了教学高潮,通过“童子面茶花图”给学生以形象感染,把美德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陶冶。于老师就是善于抓住课堂中的重、难点内容,调控课堂节奏,进而形成高潮,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