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教学中“德智体美劳心”六育教育

时间:2019-05-15 05:56: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化学教学中“德智体美劳心”六育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化学教学中“德智体美劳心”六育教育》。

第一篇:浅谈化学教学中“德智体美劳心”六育教育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由单纯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轨。化学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应通过课堂教育这个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要根据教学实际,把素质教育的六项指标(德、智、体、美、劳、心六育)科学地落实到每一节课的教学中去。怎样将六育指标落实到

化学课堂呢?以原子一节的教学为例,浅谈个人看法。

一、德育

通过对分子可分、原子可分和原子核可分的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物质是无限可分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分析原子结构,使学生认

识到原子都是由原子核跟与核电荷电量相等的核外电子所构成的,只是由于质子数量不同而发生了质的变化,形成了种类各异的原子,从而逐步培养学生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智育

1.要加深学生对物质结构中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等微粒的理解。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因而笼统地说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是毫无意义的。随着科学发展,一些更小的微粒还会出现。①可通过氧化汞分解的实验和投影氧化汞分子分解的图示分析,5.利用实验加强对生活的指导教育

苏丹红鸭蛋、三聚氰胺奶粉、反式脂肪酸奶油、瘦肉精、塑化剂饮料、地沟油、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和化学物品都是有毒的广告语等在社会上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食用油的摆放位置、食用盐的加入时间、洗菜的方法、衣服上油污的处理、怎样预防煤气中毒等等生活常识

都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物。化学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显露化学,这些与化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东西,有人误解,有人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指导生活。作为学生,知识的获取主要来源于课堂,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灌输和强化化学与生产、化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如氯气用于自来水杀菌消毒、小苏打作为发酵粉、氢氧化铝作为胃药、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银镜反应制镜、真金的辨别等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实验应该加大宣传的力度。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反应在发生,了解生活中的化学,指导学生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渗透博雅教育的理念,无论是对学生的学习、健康、生活,还是对学生以后的人生,都是很有好处的。

6.利用实验整合知识要点

元素及其化合物不仅是庞大繁杂的知识体系,也是考查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实验的载体,特别对于以复习为主的高三教学,学生面对的知识容量大、知识零碎、学习遗忘率高、对知识缺少整合,而实验教学不失为高三复习的一种有效的手段。以学习so2的化学性质为例,通过设计一组探究实验,那么so2的化学性质将逐一而全面地呈现出来(如图1)。

图1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体验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体验学习令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和技能。通过实验学化学,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化学的倾向,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主动体验,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形成化学概念;通过实验落实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的实验技能;通过实验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通过实验认识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提高对实际问题的理解力,增强实践能力。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第二篇:话说德智体美劳的教育

论文关键词:德智体美劳是对人的素质定位的基本准则,也是人类社会教育的趋向目标。德智体美劳是对人的素质定位的基本准则,也是人类社会教育的趋向目标、所以人类社会的教育就离不开德智体美劳这个根本。现在是这样,过去也是这样,只是过去只重在一个“德”字,一个不同社会时代性的一个“德”字。解放以后,国家的性质不同了,社会主义的时代需要社会主义的教育方法。所以党和政府就总结出了这个极具概括性的“德智体美劳”的五字教育方针来。当然,具体的讲:“德智体美劳”是以“德智体”为重点的。因为“美”与“劳”这两个字的内容不能独立的表现出来,它必须要以“德智体”为依托,建立在“德智体”的基础上,才能表现出其自身的特性。比如说“美”吧,它只是一种特性的表现,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必须依附在物的形态上才行,好象我们说“花”是美的,这个“美”就是花托出来的;说山水美,这个“美”就是山水托出来的。离开了依托,则“美”就不存在了。上面说的是物,如果要说人的话,除了相貌,人的美就还有另一层涵义,那就是人的心地。所以看人不光是看人的长相,而是要看人的心灵。人的心灵就来源于人的道德修养和思想智慧。因为只有一个有崇高品德的人,才会有语言美的内涵,才有心地美的表现。而这种崇高的品德,是有思想、有智慧的人才具备的,是要有一定知识、有一定智慧的人才懂得美的实质。所以说“美”是不能脱离德智体的基础的。同样,德智体美劳中的“劳”字,也完全是要用“德智体”三个字来体现。因为一个德性好的人、智慧高的人、身体健康的人,则必然是一个热爱劳动的人。其德性好者,不但懂得“劳动创造世界”的意义,也必然会做事勤快,工作兢兢业业;反之,一个品质不良的人,就必然懒散、怕苦、怕累,总有一种不劳而获的思想。所以,要培养一个热爱劳动的人,首先要培养他的良好的品德。而智和劳也是关联的,一个高智能的人,一般都善于思维、富于创造。其学习知识也好、使用知识也好,都很勤奋,都很认真。自己想到了什么、就一定会去做什么,这就形成了劳动。反之如果是一个不热爱劳动的人,也必然是智力不高的人,就象家雀和大雁,由于家雀的能力小,所以它追求的就是房前屋下人们抛撒的一粒米、一把糠皮;而大雁则由于它本领高强,因而就会放眼千里,追求着更远大的目标。人也是这样,为什么说能者多劳,就是因为他什么能做到、所以就经常有事做。那些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人,实则是智力到了那里的人。由此可说明“智”与“劳”的关系。再就是“体”与“劳”的关系。这是很好理解的,因为谁都知道,一个强健的身体主要是锻炼得来的,是“劳”与“动”的结果。一个不管你四肢如何发达,不去锻炼,不去劳动,天天吃了睡、睡了吃,睡得个年把半载,没病也都睡出病来了。这样也就成不了健康的人,虽然其命还活着、其身体还在,这充其量只能算作病体、残命。综上所述,我国的“德智体美劳”的五个字的教育方针,实际上是由“德智体”全部包括了的。因此,这里就专门解释一下“德智体”的问题。当然这“德智体”三个字,也绝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是有缠绵不断的关系的。尽管这三个字的各自用处不同,但却都紧紧联系着个人之人生与社会。现在我们先来看看这三个字的属向。“德”字是属于社会性,无论你个人的道德,还是社会的公德,都是属于社会性的,于个人的作用只是名誉的问题。人最属于自己的是“智”和“体”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对于社会的作用次于自我的作用。我们暂且把“德”字撇下,说说属于自我的“智”和“体”两字。“智”是人的智能,即智慧和能力的统称。应该说凡人都是有智能的,就好象地球不管什么地方都是有矿藏的,只是矿种不同和有用矿物的程度不同以及开发和利用程度不同而已。凡人都有智慧,只是有什么样的智慧,智慧的高低程度以及发挥的作用大小不同而已。人的智慧的开发工具是知识,是人们用学到的知识去思维而开发出来的,用来指导人的行为的能力。所不同的是由于各人学到的知识的质和量的不同,从而也就形成了各人的智慧形式不同,和行为能力不同的状况。比如学医的,所开发的是医学方面的智慧,学电脑的是开发电脑方面的智慧。这样,社会上才有了各行各业的区别。也由于学的力度不同,而导致了各人的工作能力不同。这就是为什么知识程度越高越聪明的缘故。什么钥匙开什么锁、什么藤结什么瓜,人的付出有多大,收获也就有多大。世界上任何生物都是为繁衍后代的,都是有着其物质内在的生理规律的行为能力的,这就是智慧。所以说不能认为谁有智慧、谁没有智慧。只是有智慧的高低如何,智慧的性质与形式怎样而分”。苍蝇吃屎,蜜蜂采花,张三种田,李四打铁等,都是各自在为着自己的生存发挥着自己拥有的智慧的能量。因此人类社会对人类的教育的根本,就是增长人的知识,开发人的智能,使其更好的为自己的生存和社会的建设出力,上面说的是德智体的“智”。而对于“体”来讲;其含义这里当然指的是人的身体、人的生命。人的身体是自然物。所以法律上把人叫做自然人。人在德、智、体各方面是独立存在的,不受“德、智、体”制约。无论这个人有德无德,有智无智,只要这个人还活着,这个人的“体”就必然存在。所以“体”是根本,德和智是装饰其“体”的。一个人的人生之“体”,如果不用德和智来装饰的话,其生命之“体”虽然照样存在,但却失去了其生命的价值。特别是智,对人生个人犹为重要。人活在世界上有两件东西是万万不能少的:一是身体;二是本事。比如说这个人身体很壮,但没有知识。什么都不会干。那么这人便“山大无柴烧”,白生了一个好的身体;但如果这个人有知识而没有健康的身体,那么也许你的本事就发挥不出来。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常常看到一些人顾此失彼。注重身体的人特别爱惜身体。晒点太阳都怕把皮子晒脱了长不出来,流点汗都生怕自己脱水。所以不爱学习,不爱劳动。到头来变成为一个不劳而食的、失去了其生命的价值的人。而另有一些则恰恰相反,为了工作,为了学习而置身体于不顾,结果本事是学到了,但身体则垮了。这一次的工作是做好了,但下一次工作也就无法做了。这同样也是很可悲的。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残疾人不同样也有做大事的吗?当然有,而且还多。但我们应该明白,残疾人之本身是并不希望自己残疾的。面对现实,他(她)们只有奋争和拼搏,付出比正常人高出几

十、几百倍的代价,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如果把本事和身体这两样东西摆在人的眼前,任其选择一样的话,我则宁愿选择“体”,不要“智”也,因为“体”才是人的根本。所以为了这“体”,不但要生活,而且还要锻炼才能使之强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的教育方针中的德智体的“体”,就不单是指人的生命之躯体,而是包含着体育事业、体育锻炼的具体内容。因此,在素质教育的教学工作中,千万不能忽视体育教育的实质。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既是靠着自我的智慧而生存的,也是靠群体的力量来生存的。所以人们需要一个共同的准则规范来维护人类社会的秩序,来建设和保障人类社会的文明,这除了国家用法律的力量来制约以外,还需要人们的自我道德和社会公德来维护。为什么在德智体美劳教育里,把“德”放在第一位,就是因为“德”是社会性的;“智”和“体”都是自我之物,是在自我属性的前提下而进入社会的。但必然要用“德”的力量来推动。否则,一个人的身体再好,智慧再高,没有“德”的作用,那是只能是自我的。而且是身体越好,智慧越高,其对社会的危害也是越大的。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德”是主宰“智”与“体”的神,是第一重要的。这里这么说可能有人会不赞同,认为“德”从属于政治、说“德”于人类社会第一重要,那是强调了政治第一的说法,是忽视了社会人才的作用。我们必须明白,大凡一个人才之本身,是必须要具备“德”的因素的。何况人才和德对于社会的关系是以“德”而定的。我们说社会的人才比比皆是,但社会之“德”却只有一种。就说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吧!不否认某个英雄人物所起的作用、但人类社会的能人很多,“江山代有人才出”,不能说没有你这个人,人们就不生活了,地球就不转了。人们依然要生活下去的,地球仍然还要转的,社会的建设也照样要发展。只是可能会不是按照你的这个办法去做,而是按照另一个办法去做了而已。这就不能把个人的作用看得太重。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你不做还有人来做的。死了个康熙,还有乾隆。不见得没有你就不行,这就是关于人才的形势。而德呢,社会之“德”是万万也不能少的,没有一个“德”,就会不成体统,就会造成社会混乱,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人类社会的新世纪在人类社会的高科技的发展中向着人们走来。我们中国几经磨难,终于找到了“科教兴国”的法宝,重现了人类社会“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根本。提出了教育改革的方针,把我国的教育制度从应试教育的圈子里转入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把形式变成实际,以培养和造就人才的教育目标为宗旨。培养出适应于国家千秋伟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来,使我们的后代,个个都成为道德好、智能高、身体强的人才,这就是素质教育的目的。

第三篇:化学教学中的尚美教育与实践

化学教学中的尚美教育与实践

高相奎

2008/8/10 尚美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一项重要任务,尚美教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在教育中缺少了尚美教育,那么教育就会显得枯燥无味,缺少了许多生机和活力,也就不会有很好的教育效果,达不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它具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研究对象和领域,这就决定着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就要有独特的尚美教育方式和方法。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如将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审美化,就可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世界中的美,并陶醉于其中。

一、实施尚美化教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1、树立新的学生观是中学化学教师实施尚美素质教学的前提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新课程则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个性化的创造过程。中学生正处于从童年向成年转变的过渡时期,生理和心理都发生着“剧变”,审美意识也发生的很大的变化。在生理方面,中学生从童年的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逐渐以抽象思维占主导,在审美活动中,对社会生活中的美,已不停留在肤浅的感受,由关注形式的美到较多关注内在的美。高中生的思维带有更大的概括性和批判性,在审美活动中已从简单审美过渡到复杂审美过程,表现出较强的审美能力。

2、把握好中学化学审美教育的原则,是实施中学化学审美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

中学化学审美教育的原则是根据中学审美教育的内容、任务和特点而形成的。它贯穿于整个化学审美教育实践中,它是施教者必须掌握的规则,使受教育者顺利地接受美的教育,得到美的薰陶。

3、教学中要注意挖掘化学教材中美的因素,激发学生主动接受熏陶,启迪他们的聪明和智慧,是中学化学教师实施审美素质教育的关键。

(1)、追求课堂教学的艺术美。教学本身是一门艺术,教师既是导演也是演员。一个化学教师在教学中以美的语言、教态、风度创造出美的意境,和谐的气氛,这对于学生无疑是一种美的享受。作为一名化学教师,课堂语言也应讲究艺术,力求语言美、意境美;叙述过程要清晰完整,亲切动听;表达化学规律要简练准确,说服力强;演示化学实验要操作准确,现象明显,设问到位;说明现象要机智风趣,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此外,教师的衣着要整洁端庄,神态庄重大方、亲切自然,富有艺术性;板书要简明扼要、排列整齐、字迹清楚;图示要大小适当、规范工整、色彩和谐。这样,在学生的整个认识活动都渗透着美的因素,给学生以美的熏陶,美的感受。(2)、重视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爱国主义情感就是一种伟大而崇高的情感,化学教材中蕴含了许多爱国主义的教育素材。

二、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尚美能力

1、通过人体的感知器官培养学生的尚美能力

实践证明,化学实验中优美和谐的视觉、听觉、感觉是化学教学中充分唤起学生审美直觉的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如在实验教学中,做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耀眼的白光、大量的白烟等现象的出现,触动了学生对审美的感知,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知识和真理的探索热情。化学教师应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把枯燥的概念和理论设计成直观生动的课件进行教学,将化学知识尽可能的转化为化学实验进行教学,从视觉、听觉、感觉上引导学生进入审美角色,因势利导,结合日常生活中化学现象启发他们的丰富的想象。

再如在金属钠的教学中,从煤油中取出钠(活泼、密度大于煤油的密度、保存于煤油中);用小刀切开(质地较软);看到银白色金属光泽(色泽);很快变暗(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投入水中浮在水面上(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剧烈的反应熔成光亮的小球(熔点低,反应放热);小球游动嘶嘶作响(与水反应放出气体);滴入酚酞,溶液显红色(与水反应生成碱)。通过以上实验现象,几乎揭示了钠的所有性质。让学生充分思考总结出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浮、游、熔、嘶、红"。再有铜与浓硝酸的反应现象为溶液变成黄绿色并 产生红棕色气体,可以简单的概括为"红云碧水"。这样既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也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教学中的简洁美。

2、通过教学内容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尚美能力

化学课堂尚美化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制定审美化教学目标,即明确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2)确定达到审美化目标的教学策略,即选择教学资源、程序和方法;(3)进行教学评价,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检查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如在学生对化学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便可以利用其丰富的想象力,将零碎杂乱的知识在大脑中进行加工、整理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获得了"见一叶而知秋"的教学艺术效果,延伸了审美。如在教学《醛》一节时,我们知道醛能发生银镜反应,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去分析思考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应具有什么样的的结构?通过学生们的分析和思考,不难得出结论: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等等所有含有醛基的物质均能发生银镜反应。自然而然地延伸了审美。

再如,在讲到“金属钠及化合物”这一节时,可有机地结合纯碱知识介绍我国著名科学家侯德榜先生在一战期间,为了打破洋人对纯碱的垄断,发展我国民族工业,于1921年毅然放弃了美国优越的生活和科研条件回到了祖国,在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先生的资助下,全身心地投入到制碱工艺和设备的改造上,终于摸索出索尔维法的各项生产技术,并将他摸索出的制碱方法写成专著公之于世,轰动了科学界,被誉为首创的制碱名著,为祖国争得了荣誉。这种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知识的理解,也感受到了人的精神美。

总之,由于教师进行了尚美化的教育活动,就能使师生的感情非常融洽,课堂气氛活跃。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从而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情感的作用是巨大的,尤其是当解决的问题愈困难,所作的努力也愈大,情感也就愈强烈,当问题得以解决就会有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感的出现,愈能促进其它问题的解决,愈能提高学习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在化学教学教育过程中,实施尚美化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篇:深入实施“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深入实施“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学校就要深入实施“五育”并举,加快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努力建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逐步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我国虽已从实践层面取得了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新成效,但一些学校在解决学生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上依然面临以下三个方面的现实困境:

一是注重单育单举的传统应试教育。

这种应试教育主要是指学校倾向于将“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标准,片面地认为只要提高学生的“升学”成绩,就达到了教育的终极目标,于是通常也就以“考什么,才举什么”的应试套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二是囿于各育各举的学科壁垒。

这种学科壁垒主要表现在不同学科课程条块化和同一学科课程年段化,且不同学科、不同年段的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也往往是“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所以这类各育各举的现实样态,不是相互统整与融合,而是彼此割裂和对立。

三是陷于凡举必考的评价模式。

由传统教育定式思维使然,我们稍不注意便可能掉进应试教育“举什么,就考什么”的“循环陷阱”中,直接把“五育”并举的科学评价方式简化成“五育”考试。这样一来,又会进一步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可见,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如何真正从“五育”并举走向“五育”融合,切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将是现代学校亟待完成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基于“五育”融合的价值审视

教育要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间题,学校就要在办学理念、育人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改革、教育治理、成效评价等基本环节中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实施“五育”并举,深化教育改革,提升育人质量,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近年来,尽管不同学段、不同类型的学校在育人目标的设置上,都能从不同程度、不同角度体现“发展”这一基本理念,但是作者发现很多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还是依赖于“分数”,而在其他育人工作方面则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事实上,这种重分数、轻素养的“跛脚”现象,越到高年级阶段表现得越明显,而且现在似乎还出现向低年级阶段逐步蔓延的态势。究其原因,从宏观层面上讲,这既与过去一直奉行“学霸天下”的功利主义教育思想有关,也与“一考定终身”的结果评价指标有关;而从微观层面上讲,当然还与学校自身尚未真正探索出“五育”融合的实践机制直接相关。

基于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今后我们要多方位提高师生素质,重点将落在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层面,从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到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因地因校制宜,发展素质教育,形成有效的实践模式,努力汇聚起教育系统和社会各方的更大合力。“对学校而言,无论是作为一线教师--现代教育改革的参与者、推动者,还是作为一校之长--现代学校治理的设计者和引领者,都需要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自觉地对学校全面育人工作和创新育人实践机制进行价值审视。

具体来说,就是需要我们按照横田与纵深的中小学一体化发展思路,着力通过国家顶层的“五育“并举走向学校基层的“五育”融合,精准破解“见分数不见素养““见学科不见学生”的教育难题充分拓展学科课程教学的时空维度,继续强化课堂主阵地的“融合”作用,切实让学生的品格“高”起来,脑袋“富”起来,身体“动”起来,眼睛“亮”起来,双手“勤”起来。同时,学校还须紧握学校、家长、政府、社会“四维一体”的协同评价“指挥棒”,进而有效引导学生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努力培养出有劳动素养的时代新人。

二、探索“五育”融合的实践机制

(一)坚持德育为先,让学生的品格“高”起来

立足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场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切实让学生的品格“高”起来,这是新时代中小学一体化建设的应然选择。新时代高质量教育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让学生成为诸如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无银的虚无主义者成平周的市价主义者。

那么,学校您样才能下能铸魂、有人的先手棋呢?实施“五育”融合,必须喀传德育为先,饱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德育工作的关键点就是要学生的品格“高”起来。具体来说,就是在全员有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中,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引导他们形成知、情、意、行的德育家养,从而让他们能够拥有高贵的精神品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在德育实践过程中,我们必须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做到循序

渐进、内化外显、虚功实做、久久为功。另外,我们还要秉持“时时有课程、处处是课程、人人建课程”的德育课程观,正视德育现状,聚焦德育问题,注重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探索德育教育的实践创新机制和评价改革机制比如,在德育课程体系建构中思政课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又是发展学生道德品格的基础课程,因此学校必须认真上好不同学段的思政课,不断重塑以生为本的主体观、全面发展的成才观、深度整合的课程观和知行合一的教学观,合理利用体验式、启发式、浸润式、互动式、渐进式的创新教学模式,有效构建横向贯通、纵向深化的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机制。

(二)提升绿色教育质量,让学生的脑袋“富”起来

201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其中指出:“着力培养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业质量标准。”过去,中小学主要围绕学生的学业质量发展指标,实施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理论与实践成效。

然而,倘若仅以学业成绩为导向,过于依赖考试评价,那么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驱使下,势必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弱、个性发展受阻、学业负担加重、成长质量降低等问题。实际上,“五育”融合的主阵地在课堂,面对学校智育工作的“一枝独秀”,学校要从学生立场出发,全面提升学生的绿色生命质量、绿色学业质量和绿色成长质量,真正让他们的脑袋“富”起来,这应是现代学校实施高质量教育的价值

选择和目标追求。

教育能否充分发掘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教师能否有效运用教育手段和实践方式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能否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其关键还是取决于学校能否提供基于学生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发展要求的学科课程,取决于教师能否创设符合认知规律、蕴含生命气息和闪耀智慧光芒的高质量课堂。在开齐、开足学科课程的前提下,教师只有立足课堂、聚焦课堂、深耕课堂、成就课堂,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着力提升绿色教育质量,不断激发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内驱动力,正确引导学生建构深度学习的认知结构并积很贾造终身学习的成长能力,他们的内心才会变得更加充盈,他们的脑袋也才会变得更加聪势。

(三)加强体育锻炼、让学生的身体“动”起来

身体健康既是学生成长的起点,也是教育发展的原点增强体质、磨砺意志、确保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和强健的体魄,这是现代学校最基本的教育工作。然而,笔者发现当前个别学校对这项基础工作的落实情况并不理想,开展体育教学的现实环境也不容乐观。例如,有些学校存在专业体育教师配置不充足,教学课时经常被挤占,以及学生身体肥胖与近视率高居不下、集会站队时有学生昏倒学生引体向上少有达标等问题,这都会给学校全面育人工作带来很大压力与挑战。

显然,在这个专门用来培养人、发展人、成就人的教育场域里,学校的空间景观不只是一间间被隔离起来的教室,学生的成长姿态不只是整天静坐在课桌前“埋头苦读”,教师的教学方式也不只是让学生进行

“思维”训练。在开足、开好国家课程的同时,学校还需因地制宜地创设多功能的运动场地,因人而异地设置可选择的运动课程,因势利导地孵化精品运动项目,保障学生每天都有机会参加相应的阳光体育锻炼,每周都有时间在操场上跑一跑,在沙堆上跳一跳,在双杠上翻一翻,在吊环上拉一拉,甚至定期到野外爬爬山、散散步,让学生的身体真正“动”起来,这将是未来学校应有的教育景象。

(四)注重美育熏陶,让学生的眼睛“亮”起来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户,能看到学生真实成长的样子。现代教育的魅力不仅要让学生的脑袋“富”起来,还要让他们的眼睛“亮”起来。这个“亮”至少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生在学校里能够拥有美好的生活和学习样态。基础教育应为稚嫩的生命打上一层阳光的“底色”,这层“底色”其实就是充分地展现出学生个体的生命亮度。二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能够涵养美的气质和美的品格。基础教育不仅要让学生的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还要让他们的眼睛闪耀艺术的“光芒”,而这种“光芒”则是更多地展现出学生个体的精神亮度。

如何做到以美育德、以美育心、以美育人,对此,学校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成效显著的美育工作。学校要充分整合不同场域的美育实践课程,充分发展学生感知美、鉴赏美、追求美、创造美和展示美的艺术素养,不断激励学生在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中树立“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美育观。

(五)培养劳动素养,让学生的双手“勤”起来

一直以来,由于我们的教育评价机制改革相对滞后,教育评价指标

相对单一,这便导致一些尚未被纳入升学考试的学科课程很难在学校实践层面落地生根,其中劳动课普视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过去,基教育过于看重学生的学业水平和智力发展,而相对弱化劳动教育的价值澄清与实践操作。另外,学校也很容易将劳动课程内容简单地等同为煮饭、洗碗、扫地之类的家务劳动,甚至有的还提出开展劳动教育会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耽搁学生的学习时间等。如此一来,一些学生在生活中就呈现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尊重他人劳动、随意浪费粮食等不良现象。同时也凸显出对劳动教育的认识错误、价值模糊、态度消极、技能欠缺等具体问题。

实际上,劳动教育作为“五育”并举的重要内容,在青少年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育人功能,因此劳动课程就应被纳入学校的必修课程体系之内。为了让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当前各大中小学需要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正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日常生活劳动,适度参与公益服务劳动和生产实践劳动。学校要在学生中,有效根植劳动最光荣、劳动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价值观,努力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习惯、自立自强的品质与艰苦奋斗的精神。

三、推进“五育”融合的评价改革

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就不能将“五育”进行简单相加甚至直接割裂,而是要对其内在要素进行深度统整和有机融合。在“五育”融合的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必须高度警惕“考什么就举什么,考什么才有什么”的教育评价“循环陷阱“、尽力克服形式主义、经验主义、功利主义等顽瘴痼疾,深人推进“五育”融合的评价改

革。切实突破当前中小学校面临的单育单举、各育各举、凡举必考的现实困境。

中小学要通过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进等措施、按照横贯与纵深的中小学一体化发展思路,探索从“五育”并举走向“五育”融合的实践机制。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我们对学校育人成效进行四个方面的对标检验:一是检验学校是否真正让学生的品格“高”起来,脑袋“富”起来,身体“动”起来,眼睛“亮”起来,以及双手“勤”起来;二是检验学校是否真正让学生更好地彰显自然的生命活力。

获得自主的生存技能,养成自适的生活习惯,拥有自由的生长样态;三是检验学校是否真正提升了学生的绿色生命质量、绿色学业质量和绿色生长质量;四是检验学校是否真正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在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和健全综合评价的过程中,我们应始终立足学生的立场,着力从学校、家长、政府和社会四个维度紧握住教育协同评价的“指挥棒”,12充分发挥学校主导性评价、家长参与性评价、政府引导性评价和社会督

导性评价“四维一体”的协同评功能,积极构建以全面育人为基本导向、学科课程建设为主要载体中小学一体化发展为思路、“五育”融合为实践机制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质量教育评价体系,进而有效引导学生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并努力,培养出有劳动素养的时代新人。

第五篇:发现化学中的美

发现化学中的美

[ 摘要 ] 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化学学科中的物质美、仪器美、装置美、现象美、规律美,更要将美感教育、审美教育与学生的情感及价值观取向相结合。使这些美转变为学生的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爱自然、求真、求实。使学生在审美的愉悦中掌握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使美育和智育达成和谐的统一,最终达到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美育已经明确地成为我国的教育方针,审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机部分,也日益受到重视。当我们今天在考虑人才培养的时候,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今世界所需人才素质,已经逐渐由智力型向审美型过渡。在素质教育的呼声中,许多初中都纷纷增设了文娱和艺术类等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但由于指导思想仍然是以为中考服务,因而无法使美育落实到现实的人生层面,往往流于形式。有人说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那么不贯彻美育的化学教育同样也是不完全的教育。因此,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在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还要发掘化学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并有机地融入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心里产生美的感受,在情感上产生美的共鸣,在学习上受到美的熏陶。使学生在审美的愉悦中掌握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使美育和智育达成和谐的统一,最终达到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从美学的原理看,化学本身蕴涵着极其丰富的科学美。而我们的教育对象,当今的青少年思想敏锐、追求完美的特点突出。我们应该不断挖掘化学中的美育因素,并通过精心设计,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对学生实施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之终生受益。

一、美的发现

美的意境能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化学本身就隐藏丰富的自然风物等人文内容。只要有心化学课上,节节有美、处处有美。当然这些美有些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到,有些则需要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才会发现。这些美可分为:

(一)物质美

化学物质是指那些天然存在的各种矿物(如天然硫铁矿、露天铜矿、石油、各色宝石等实物形态)和各种人工合成的化学药品。它们以鲜艳的色彩、优美的外形、线条、特殊的颜色、愉快的气味、优良的光学性质、比例的和谐、质地均衡等使之具有愉悦的感观效果。通过每节实验课实验前的药品展示,使学生感受化学物质美。例如:当有一次我向学生展示胆矾等多种晶体时,在学生惊叹于晶体的颜色、外形时,我开始发问:你们都喜欢哪一种晶体呢?学生们争相表达自己的观点,答案可谓五花八门,充分显示了各自的个性和爱好。又如:在讲述金刚石物理性质的课堂上,我借来了同事的钻戒,利用放大镜使学生感受金刚石晶体的构型美,并让他们自己用刻刀裁玻璃来感受金刚石的硬度美,是力与美的完美统一。

(二)仪器美

化学仪器大多为玻璃制成,它们看上去晶莹剔透惹人喜爱。它们形状各异,作用也各不相同,从一开始就是化学课吸引学生眼球的“法宝”之一。例如:在绪言中,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通过碱的性质的实验也可向学生渗透化学实验仪器美。通过点燃贮气瓶中甲烷气体的燃烧实验,向学生渗透化学仪器美和实验现象美。

(三)装置美

装置美的内容既有仪器美,又有仪器组装整体的美。那么,装置美就同时具有仪器美的特征和仪器组装整体美的特性。具体表现为系统性、简单性、比例协调的和谐性等。另外,科学性、独特性也是装置美的特性。例如:装置组装的顺序:从下到上,从左到右。氢气制取的启普发生装置、一般装置、简单装置简繁各不相同,通过对比学生感受到了不同的装置美;通过过滤操作,也可向学生展示实验装置美。

(四)现象美

学生通过对氢气吹肥皂泡、氢气的燃烧和氢气还原氧化铜等实验现象的观察,使学生感受化学实验的现象美;通过酸的性质的实验的现象的观察,向学生渗透化学实验现象美;通过PH的测定实验,向学生展示PH试纸的设计美。使用过程中的现象美;通过碱的性质的实验中丰富多彩的有色沉淀和颜色变化,向学生渗透化学实验现象美;通过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形成“铜树”的实验,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现象美。

(五)规律美

通过酸的通性的学习和归纳,可以向学生渗透酸类物质的规律美。通过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相互反应规律的总结,也可向学生渗透化学反应的规律美。通过核外电子排布知识的介绍展示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美。化合价法则体现了化学规律美、法则美;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条规律,通过对它的学习,也使学生感受到了化学的规律美。

当然除了这些之外还有许多,比如:通过展示各种分子的模型,让学生感受到分子世界也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感受分子结构美;通过展示原子结构模型,让学生感受到一个个原子本身就是一个个天然的艺术品,感受原子结构美;通过酸碱盐等概念的学习向学生渗透化学概念严密的逻辑美;通过对知识的梳理和归纳,向学生渗透知识网络结构设计美;通过溶解度曲线的学习,向学生展示化学的图表美;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巧设妙解,展示人们的灵活美、技巧美和创新美;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规范和格式的学习,感受规范美和格式美等等。

二、美的升华

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发现美更要将美感教育、审美教育与学生的情感及价值观取向相结合。使这些美转变为学生的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比如说:在进行氢气性质和用途的学习时,我让学生认识到氢气的美在于“清”、“纯”: “清”---------清洁的燃料;“纯”----------纯净才安全。然后针对初三学生的心理特点又继续向下提问什么才是学生的美?男生不留长发-----清清爽爽;女生不穿奇装异服,不化妆-------纯纯真真。又如,学生观察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时都会忍不住发出惊叹,惊叹于它火焰的颜色之美,而此时我借助一种紫玫瑰的名字------兰色妖姬。学生很快领会到它美的背后隐藏着杀机:污染大气的罪魁祸首之一。通过空气成分发现过程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过程中美的真谛在于求真,作为科学家最大的美德是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我国著名化学家猴德榜改进纯碱生产的历史背景和过程的介绍向学生渗透我国化学家的思想品质美,进而激发学生的报国之志;结合碳酸钙在自然界中的循环,通过录象和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我国广西桂林地区的溶洞奇观,学生欣赏“瑶琳仙境”、“洞天福地”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美,充分认识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祖国河山的无限美好,从而关心自然热爱祖国;又紧扣“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碳酸钙”的这一转化,借用明朝于谦的《石灰吟》启迪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塑造完美的人格。通过录象、图片的展示,使学生感受到清澈之水让人心旷神怡、污浊之水让人恶心,使学生认识到关心水,爱惜水就是在爱护着大自然的美。通过离子化合物的形成,培养学生为了“集体”稳定,不计“个人”得失的美德。让学生感受到了化学中的“真”、“善”、“美”的统一。

还有,在讲述化学方程式时,我强调:每一条化学方程式都表示着一种或多种新物质诞生,每一条化学方程式都是客观事实的反映,故化学方程式之美,美在创新,美在实事求是。爱国主义是一种伟大而崇高的情感,也是一个国家的人民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表现为对祖国前途命运的关注,对事业的忠诚以及对祖国繁荣富强的无私奉献精神。我们通过教学活动应真正使学生树立“怀爱国之情,立报国之志,学建国之才,有效国之行”的高贵品质。例如,讲授盐的知识时,向学生介绍中国是原盐品种最多的国家,海盐、井盐、池盐(湖盐)、岩盐(矿盐、石盐)四大品种俱全、自贡是我省的主要食盐产地、出产优质井盐等等。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不仅幅员辽阔、而且物产丰富,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另外,用催化剂的作用渗透助人为乐的美德。

由于人在审美活动中,是用整个身心而不是用身心的某个局部去接受信息,这就形成了“美育信息内容的多样化和信息通路的立体化,使美育有可能同时产生多方面的教育效果。美育携带着五育的信息,而其他几育又不可能携带美育的主要信息。”这样美育的丰富信息促使了人的心理和个性的发展,促进了人的丰富和全面发展。美育具有发展美感、辅助道德、增益智能等功能,能够有助于学生建立真善美的心理结构。正因为美育具有如此全面而有效的教育功能,所以它是集各育功效于一身,使人立身立业的桥梁。而其他各育只要加入了美育的因素或借助了美育,效果就会显著改善:就会使德、智、体各育,更加丰富其内容,增添其光彩,向更高的程度升华。如美育融化在德育之中,就更增添高尚之美;美育融化在智育之中,就增添了理性美;把美育融化在体育之中,就更添健壮之美;把美育融化在劳动之中,就更添创造之美、灵巧之美。

总之,把美育同其他各育结合起来,就能使真善美在一个人身上得到圆满体现,美育能激发人的情感和精神动力,使全面发展的教育充满生机和活力,更好地发挥五育的整体效应。促使其全面和谐发展。在化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化学中美的事物,把化学知识教育与审美教育融为一体,在促使学生学习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审美欣赏、审美表现和审美创造能力,促进他们良好的人格品质行为、智力和能力、身体素质等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教育活动。也就是一种不仅让学生认识一个美的化学世界,并能对其进行审美欣赏、审美表现、审美创造,而且最终把化学课堂变革成“人(学生)按照美的规律建造”的化学教育活动。

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要发掘化学教材中的美的因素,并有机地融入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美的感受,在情感上产生美的共鸣,在学习上受到美的熏陶。让学生在审美的愉悦中掌握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挖掘教材的内在美

挖掘教材的结构美。新教材彩页配以相当数量色彩纷呈的彩图和有极具对称美、色彩美和周期美的元素周期表,正文中间又编入数百幅插图。教材不仅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活泼,而且图文并茂,双色排版,令学生在阅读时,赏心悦目;在内容上,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交错出现。教材的这种编排方式不仅具有科学性,美观性,也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在学生第一次接触新教材时,就应向他们介绍教材的这种系统性,结构美,使学生形成“化学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是美的”的这一初步认识,有利于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探析化学的内容美

化学源于自然,而自然本身就蕴藏着美,自然美是化学美的基础.化学自然美在化学教育过程中被广泛地反映出来。1.物质的外在形态美:金刚石的雍容华贵,宝石的光彩夺目,水晶的晶莹剔透给人以直观的形态美;苏杭的湖光山色,桂林的如画山水,石林的突兀奇峰等大自然的佳作,无不源于化学变化的鬼斧神工。巧夺天工、千恣百态的钟乳石、石笋,其实质都是:CaCO3+CO2+H2O=Ca(HCO3)2和Ca(HCO3)2=CaCO3+CO2↑+H2O反应的终极表现;而画家描绘出色彩缤纷的至艳至美的画图,则是铁红、锌钡白等化学颜料合理调配的结果;石膏头像和石膏模型精美的艺术品,都是化学物质美的缩影。

2.物质的内在结构美:各种晶体内部的原子、离子、分子有规则的空间排列,使晶体空间构型往往呈现出令人惊叹的内在美,如金刚石的正四面体空间网状结构;C60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球形32面体;(如下面几种晶体的结构图)

(氯化钠的晶体结构、二氧化碳的晶体结构、金刚石的晶体结构、石墨的晶体结构)3.化学的科学美:化学本身具有很强的规律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存在着一种理性的科学内在美。化学学科中大量美妙的符号,严谨的概念和规律,结构严密、统一和谐的化学知识体系等无不体现了科学美的丰富内容.中学化学科学内在美主要体现在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结构理论,元素周期律理论,化学平衡理论,电解质溶液理论等方面。

经典的例子就是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绘制和提出。目前自然界发现和人工合成的有机物已达3000万种以上,无机物有50多万种,但组成这丰繁复杂的大千世界的元素只有112种。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等人在批判地继承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经过不懈的努力,将这一百多种元素汇成一张元素周期表,并总结出元素周期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这种将杂乱无序的现象归纳成简单的表格与规律,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化学科学美的的基本特征:形式简洁,内涵丰富,从多样中寻求统一,从统一中演绎出多样,秩序与和谐。

三、追求实验的创造美

化学实验是化学之母,也是化学美的大观园。化学实验教育的美育,包括以下主要要方面:

1.化学仪器美:许多化学仪器具有简洁优美的造型,明亮的色泽令人过目不望,如笔直的玻璃棒、梨型的容量瓶、圆底长颈的烧瓶、葫芦状的启普发生器,以及U形管、球形干燥管、蛇形冷凝管等玻璃制品„„就像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让人爱不释手。2.实验装置美:例如我在讲授“H2SO4(浓)和C反应”和“SO2和CO2的性质比较”两知识点时,引导学生设计创新实验:“如何鉴定浓硫酸和木碳反应时产生的二硫化硫气体和二硫化碳气体”,学生在分析讨论中提出实验基本的设计思想:由混合气体的发生装置→安全装置→成分分析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学生提出的设计方案有10多种,从中筛选出最佳方案(如下图所示)。

整套装置横平竖直,错落有致,和谐美观,而其中的各个装置中的实验现象又各不相同,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并激起了他们的强烈的创新欲望。

3.实验操作美:过滤器就好比一个奇妙的筛子,让浑浊的液体变澄清;带活塞的滴液漏斗和启普发生器仿佛是一位胸有成竹的指挥官,通过对导管活塞的开或关,随时控制着反应的发生或停止。

4.实验现象美:实验中,最让人惊叹难忘的是实验现象美,如有惊无险的氢氯点燃爆炸、色彩缤纷的焰色反应、壮观奇丽的铝热剂反应、美丽优雅的氨气、氯化氢玫瑰色的喷泉等一系列实验现象如梦如幻,魅力无穷,常引得学生不由自主地伸长脖子,屏息观察,在惊叹之余,更激发起了他们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的欲望。

四、赏析化学的真、善、美

物质世界蕴藏着丰富的美,化学研究的就是实实在在物质世界,所以化学也是真、善、美的大统一。

在化学史中有许多感人的故事,无不体现着社会美,如:居里夫妇用了四年时间,从30吨沥青铀矿渣,得到0.1克氯化镭,并初步测量出镭的原子量是225,体现出治学严谨的美;凯库勒“梦”到苯的环状结构体现了神奇浪漫的美;玻尔在法西斯眼皮底下保存诺贝尔奖牌,又表现出了大智大勇的美„„发掘社会美,能够起到“以情喻礼”、“以情喻德”的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化学与其它学科一样,不处不体现出其特有的艺术美。在进行“碳酸钙”教学时,我将爱国将领于谦的《石灰吟》巧妙地引入课堂教学中,“千锤万凿出深出,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全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吟来抑扬顿挫、情调激昂,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内容,并且领悟了诗人经受考验,坚强不屈,廉洁奉公,胸怀坦荡的崇高美德。在金属及“合金”教学中,可以联系青铜器艺术(如商代的司母戌大方鼎)和铁器艺术(如铁艺制品)。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得到心灵的净化、性情的陶冶。

五、欣赏教学的艺术美

教学本身是一门艺术,化学教师在教学中以优美的语言、端庄的教态、丰富的情感、不凡的气度创造出优美的意境,和谐的气氛,这对学生无疑是一种美的享受。课堂语言要讲究艺术,力求语言美、意境美:叙述过程要清晰完整,亲切动听;表达化学规律要简练准确,说服力强;演示化学实验要操作正确,现象明显,设问到位;说明现象要机智风趣,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此外,教师的衣着要整洁端庄,神态庄重大方、亲切自然,富有艺术性;板书要简明扼要、排列整齐、字迹清楚;图示要大小适当、规范工整、色彩和谐。这样,在学生的整个认识活动中都渗透着美的因素,给学生以美的熏陶,美的感受。

在化学教学中无不显示着美的法则。只要化学教师潜心挖掘化学教学中各种美的因素,并将之渗透于我们的教学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索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欲望和能力。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很好地培养。

化学变化之美

吉林 罗立平

同学们,化学中能以具体的、美好的形态、形象为人所感知、令人陶醉的东西随处可见。化学物质、化工产品的颜色状态,如晶莹华贵的金刚石、美如蓝宝石的胆矾、洒脱如珍珠的水银、鲜艳柔软的腈纶、状如鱼卵的尿素等赤橙黄绿青蓝紫,千姿百态。化学教学模型、化学实验装置、化工生产设备,其造型匀称、色彩调和、比例适当、组合错落有致,无不显示出优美的形态,最大限度的给予了人们美的享受。

化学物质是化学变化的产物,化学物质之美是化学变化之美达到终极表现。化学变化之美表现在其过程中的色态万千、奇异深邃、变化纷繁的美好形象和有规可循的内在结果。节日焰火的五彩缤纷;彩色照片的色调优美,栩栩如生;即将熄灭的木炭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死而复燃,并发出耀眼的白光。诸如此类的化学变化,色彩明快、变化无穷,美丽又神奇。

哪里有生命哪里就有化学。化学化工产品在人类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既体现了其自身的实用美,又体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人们注重衣着美,选用合成纤维、合成染料、尼龙、涤纶、仿皮等等,人们讲究饮食的营养、注重各种营养成分的调配、微量化学元素的吸收。为了美化环境,人们采用琳琅满目的塑料制品、四季茂盛的塑料鲜花、特别制成的五彩灯光,再加上那空气清新剂散发的阵阵清香,真是令人陶醉。这一切的一切,无不是化学化工产品带来的实用美。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追求美的欲望必将引起化学工业上新材料、新产品的层出不穷,进一步发挥化学化工产品实用美的功效。

下载浅谈化学教学中“德智体美劳心”六育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化学教学中“德智体美劳心”六育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化学教学中的教育叙事

    化学教学中的教育叙事 旬阳金洞中学李志强 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学生应为主体,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接受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主导者。教师的教学活动应在最大限度上调动学生的积......

    德智体美劳五育之间的关系(分析透测)(共5篇)

    五育之间的关系 认清各类素质之间关系有助于我们认识各育之间关系。 人本来是各种素质的统一体。我们把素质分为各个组成部分,是为了认识、研究的必要。每一类素质都是一个整......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六美”感悟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六美”感悟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语道出人们对美的需求已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为美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享受,一种乐趣,一种陶醉。真正的美应当......

    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化学史教育

    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化学史教育 上海市莘格高级中学 李建强 科学史是科学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及其演变规律的反映,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历史,是人类思想宝库中十分宝贵而丰......

    浅谈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容县高中化学组:杨树文 537500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也是一种特定情境下的人际交往活动。无论处于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师,还是处于教学主......

    浅谈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摘 要:情感教育是化学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有意识地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可以感染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快乐学好化学。关键词:情感教育;爱心真情......

    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精选)

    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长沙市一中 李德文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人类正进入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能否接受未来知识经济的挑战,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出大批具有知识创......

    化学教学中采用

    化学教学中采用"交流探索 练习反馈",符合现代教育规律,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即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恰当运用"交流探索 练习反馈"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