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好习惯的培养-临江新城实验小学陈亚飞(大全5篇)

时间:2019-05-15 05:16: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好习惯的培养-临江新城实验小学陈亚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好习惯的培养-临江新城实验小学陈亚飞》。

第一篇:浅谈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好习惯的培养-临江新城实验小学陈亚飞

浅谈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好习惯的培养

[摘要]:

教育的真谛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将终身受益。然而对于一个刚跨入小学校园的孩子来说,身上秉承着各种幼儿园的习惯,而一年级又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更是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教给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良好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数学、习惯、现状、培养

“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业成绩有着重大影响,它是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一、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现状

由于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还小,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再加上刚离开幼儿园不久,身上带着各种幼儿园时的习惯,还不能立刻适应小学生活,因此,他们在课堂和作业中的表现往往不尽如人意。

1、上课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一年级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往往是教师上面讲得滔滔不绝,学生下面玩得精精有味,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被少数学生包揽了,大多数学生成了课堂的陪衬。大多数一年级小学生在一节课的前十分钟时注意力比较集中,越往后注意力越分散,屁股越坐不住了。

2、上课不会认真倾听。在一年级的课堂上,常常是老师问题一提出,学生各个举手,有举的高高的,有站起来的,有嗷嗷直叫的。当教师叫某人回答时,被请到回答问题的学生一脸高兴,急着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余则是叹气,垂头丧气,一点不愿倾听别人的意见。

3、语言表达的能力不足。在一年级的课堂上,常会出现这样一个现象,当老师提问时,所有的小学生都把手举得高高的。但是站起来又是支支吾吾,无法表达自己心里想的。

4、作业习惯比较差。大部分一年级学生没能掌握正确的作业的姿势,要么做作业时候头趴得低,作业本斜放,要么握笔很低,大拇指压着食指。作业本上更是随意涂改,页面不整洁。二、一年级学生需要培养的数学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的好习惯

专心听讲的学习习惯是否养成,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学习习惯。学生能在上课时坐得住、坐得稳,聚精会神听你讲课、听同学发言是我们的期望。然而,往往事与愿违,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有意注意保持时间短,40分钟都要他们专心致志是不可能的。

因此我们得想方设法去调动他们的兴趣,首先教师在讲课时要尽量创设学生喜欢的情景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看个视频,把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上台表演等,同时,尽力使教学形式多样化、直观化,尽量利用多媒体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采取多种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如上《比大小》,老师可以扮演大灰狼的角色,小朋友扮演三只小猪。这时候你的语言和神情要夸张一些,学得像大灰狼的声音说话,这样一下子在生动,活泼的语言上就吸引了学生,让他们的注意力得到集中。

再次,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自我约束力还是比较差的,缺少一定的长效性,让他们长时间静静的坐着,实在不容易,他们需要不断活动活动胫骨,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自己上课的需要编一些口号,比如:老师说“123”,学生说“静下来”、老师说“456”,学生说“做做好”。。。这样不断提醒他们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面。如教《7的分成》时我先演示课件:“小朋友们,今天是白雪公主的生日,瞧!七个小矮人正给她庆祝生日呢!他们想送一份特别的礼物给白雪公主,你们看,是什么?然后出示神秘的礼物,学生会兴奋地答道:“是七巧板!”然后继续引导:“他们想用七巧板拼出美丽的图案送给白雪公主,我们一起来帮帮小矮人吧。”这环节利用学生喜欢卡通人物来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牢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学习《找规律》一课时,我以“举办国庆联欢会”为情境,我先准备了一些颜色各样的气球和纸灯笼,然后让学生动手帮忙挂一挂灯笼,气球的活动。这样以庆祝国庆为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同时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样从学生喜欢的故事,动画出发设计情境,让学生乐而学之,就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好习惯

孩子是喜欢表现自己的,他们希望得到同学的尊重与羡慕,都夸自己能干,因此在课堂中他们变得活泼,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但是,我们却常常看到这样的镜头: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的举起了手,大声嚷嚷:“老师,我来,我来„„”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的叹气起来,垂头丧气,根本顾不了听讲;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学生却旁若无人的干着自己的事„„凡此种种,不由得人深思。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和品质一直是我国教育的精粹,在活跃的数学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因此在课堂中我采取了“红星激励”的方式,对于参与得特别认真、积极的小朋友及时鼓励,并建立个人红星榜,开展“谁得的红星多”等活动,通过一次次的活动、一次次的激励,学生认真听讲的兴趣增强了。而当别人发表意见时,有的一心想表现自己,他高高地站起来,边举手边不停地喊“我来,我来”,有的随心所欲地看书,和旁边同学讲话等这些情况出现时,我就示意发言的同学停一下,说:“还有几个小朋友没准备好呢!、比比谁听得最认真!”、“仔细听,说不定你有更好的回答的”这样多次及时的提醒与交流评价,学生能逐渐养成认真倾听教师和同学发言的好习惯。学会了倾听,学习也主动了。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在听的过程中更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总之,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会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会对人的全面素养的提高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学会倾听,也就学会了尊重别人,学会了真诚处事,学会了关心,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

3、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大家都知道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在他们的意识里,有一个人回答了就够了。在一堂练习课时,我出示一幅爬山图后,大多数学生都列算式为:4+3(4个小朋友爬上山了,3个小朋友还在半山腰),这时,有个小女孩却胆怯怯的举起了小手,她列的算式是:5+2,我故作惊讶地问:“你为什么要列成5+2呢?”她说:“有5个小男孩,2个小女孩,共有7个小朋友在爬山。”我当时特别高兴,就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红星”。然后,我对其他孩子说:“其实通过这幅图还能列出很多不同的算式,谁还能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例举了很多式子,甚至更有的学生列出了连加算式。从这以后,我每每拿出一道题,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去寻找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让他们带着思考去学习。

4、培养学生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好习惯

由于孩子们刚从幼儿园升上来,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表现得突出的几个方面是:不按时完成作业,作业拖拉磨蹭;作业书写马虎糊涂,作业的质量较差;不爱开动脑筋,正确率较低;不认真审题,完成后也不作检查;作业中的错题也不主动找老师改错。如何帮助学生改掉这些不良习惯?首先一开始我对学生的作业书写有严格的规范,然后在批改的时候,一发现学生不按照要求来写或是计算方法上的错误 ,并不急于打“×”而是打折起来,等课间或是其它空闲时间再把学生找来,跟他分析指出他作业存在问题,并且告诉他,老师不打“×”的原因是维护他作业的形象,如果想好的形象一直保持下去,需要大家合作,这样一来,久而久之,好的书写习惯形成了,学生每次看到自已赏心悦目的作业本,做作业的欲望就会倍增,为了保持作业本的形象就会更认真起来。看着干净的作业本,他们心中也是充满喜悦。

5、培养组内学生共同合作探究的好习惯

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合作交流,既可营造一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发表意见,充分发挥认知能动性,又可活跃学生思维,增大思维强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创设合作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对学习起始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我在教学《找规律》,一开始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引导学生发现哪些事物有规律?有什么样的规律?先在小组内说说,在让学生在小组的探究交流中分别找出(彩旗、花朵、灯笼、小朋友)的规律。在观察、探究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小组交流中发展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在说规律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顺应了素质教育的需要。良好的个体学习习惯和群体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6、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好习惯。

数学的学习是“在指尖的学习”,操作对儿童认识事物起重要的作用。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动手操作更易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动手操作“摆一摆”“做一做”“涂一涂”“拼一拼”“画一画”“圈一圈”“分一分”等的动手操作活动。把学习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操作中加深印象。如在《认识物体》时多让学生拿出学具分一分哪些是正方体,哪些是正方体„„在《找规律》设计先让学生根据给出的图形的规律动手摆一摆,然后展示,再是让学生根据给出的图形的规律涂一涂。在这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通过作品的展示,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见效的,须在长期的教学中反复训练,加以深化,持之以恒。每个孩子是一本书,是一朵需要悉心浇灌的花,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成长必不可少的内在因素,同时也将伴随他们一生的学习与生活。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耐心去教导,在实践中体现扎实。“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我们是在播种希望,期待收获学生一生的成功!

【参考文献】

[1]、李春.《培养孩子的60个好习惯》 [2]、中国教育学会会刊.《小学教学教育》 [3]、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稿

第二篇:如何培养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检查习惯

小学数学大纲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尤其是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初始阶段尤为重要。

在诸多学习习惯中,认真检查的学习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数学知识的探索中,有错误是难免的,正如在人生的旅途中,总是难免有各式各样的错误。因此,检查的习惯正是孩子必不可少的一个发展性的习惯。因此,在日常练习中应把检查当作不可缺少的步骤,养成检查的好习惯。学生年龄小,要结合具体题型教给他检查的方法才行,不能只说做完题检查检查,他也无从下手。

下面,就我在具体题型复习中如何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习惯谈几点做法:

1、图画应用题:在看到这类题时,我的要求是3个步骤:a、看图说图意;b、列算式;c、用你的巧办法检查。强调检查的方法。例如说出图意:树上有7只小鸟,又飞来了8只,一共是几只呢?列出算式:7+8=15。在观察许多算式后教给孩子这样检查:等号前面用的数是已经知道的数(7只小鸟的7和8只小鸟的8),即条件里的数,等于的数就是要求的数(一共是几只呢),即问题里的数。这样和题联系起来,检查的效果就很好了。

2、计算填空。例如:6+7=()+9。先算6+7=13,再算()+9=13。算完后教给学生检查的方法:把()里填的4当作告诉你的数,算一算等号的左边等于几,右边等于几,再看左右是不是相等的。教给这类题检查的具体方法,学生就不会只是盲目的看题检查,而是真正去检查了。

3、告诉时刻画时针和分针的题。画完后,把告诉的时刻用手捂住,认认自己画的时刻,再和已经告诉的时刻比一比,一样吗?一样的话,钟表高兴的说你画对了,真棒!学生在检查中找到了乐趣,也能够自觉进行了。还有好多题型,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其实早在前面的教学中我就渗透了检查的许多方法,孩子们大都能够说出检查的方法,也能自觉的检查。在复习中要进行强化,反复练习,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总之,习惯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养成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严格要求,示范诱导,反复训练,才能取得预想的结果。

第三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范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摘要:教育应该使学生有被一种不可抵挡的吸引力(学习兴趣)诱导着学习,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而培养:故事开头,创设情景,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导入新课,营造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能强化学生的记忆,给学生展现出无限的知识空间,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新知识的情感需求;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动用多种感官,通过积极思维,获取知识;通过游戏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创设最佳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锻炼他们的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兴趣;故事;多媒体;游戏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308-01

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对所学科目的加深而产生,也可以通过老师的指导或家长、朋友的影响加以培养,它可以因为遇到困难无法克服而逐渐消失,也可以通过帮助或辅导解决了困难而恢复。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摸索出了一定的方法,充分激发一年级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1.故事开头,创设情景,营造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

七岁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脑袋里想象着小动物们的活动。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每次上新课,根据教材的内容,自编一段故事,配上一段音乐,从讲故事开头,创设一种情景,再进行一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导入新课。每个班级几十个学生,单靠教师控制课堂纪律,教学秩序难 以维持。但一说到讲故事,教室立刻安静下来,个个竖着耳朵听讲。故事讲完了,孩子们还沉浸在故事里,动脑筋为故事里面的小动物想办法解决困难,解答问题。小故事营造出了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例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时,编了一段这样的小故事:今天是小松鼠的生日,小牛和小山羊约好,一起到森林里给小松鼠庆祝生日。去森林要坐公共汽车,他们一大早就到车站,买好车票。小牛的座位号是23,小山羊的座位号是25。过了一会儿,小猴司机开着中巴车来了。小猴司机想考一考小牛和小山羊,对他们说,谁的座位号数大谁就先上车。小牛和山羊都还没有学过比较两位数的大小,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怎么办。他们想回去问问小狗,可时间又来不及了。小朋友,你们能帮帮小牛和小山羊吗?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谁都想帮助小牛和小山羊。教师及时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地学会了两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大家都知道本册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这时,只要有学生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9加几》这一课时,大多数学生都能运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题目。这时候有一个同学说:“老师我不是这样算的”“那你是怎样算的?”,他把算法说出来以后我当时特别高兴,就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智慧果”。然后,我对其他孩子说:“其实算法很多,谁还能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最后一直深挖到根据衣服、袜子的不同颜色来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学生列出了连加算式。从这以后,在每每拿出一道题,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去寻找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可见,只要我们能适时抓住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相信孩子们是有潜能可挖的。

3.游戏活动,促进学生巩固知识,发展能力

心理学家艾里康宁关于儿童主导活动发展阶段的理论认为,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游戏活动类型和学习活动类型期的转化过程。这个时期的孩子,借助游戏活动从初步学会理解人的某些行为,掌握了粗浅的生活经验,形成了象征性机能和想象能力正在向通过对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逐步了解并掌握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其规律的阶段转变。游戏活动具有启真、启善、启美的功能,在课堂教学的后半段,适当运用游戏和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心理特点,能有效地防止课堂教学后期容易产生的精神分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游戏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锻炼他们的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让孩子们在游戏和活动创设的环境中,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渗透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优良的心理素质,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起来。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齐河县第二实验小学

蔡秋莲

内容提要:

根据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我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从学生的好奇、好问、好动、求知欲强等特点出发,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质疑,让学生在尝试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课堂上,小组内,小组间合作交流,取长补短,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从不同的角度去揭示同一事物的数量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开阔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更新观念,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关键词:创造

尝试

思维

质疑

合作

现代社会建设急需学校培养一批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帮助学生树立创造志向,增强创新意识之外,还需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无疑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具体做法。

一、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主动性

创造能力人皆有之。每个人的头脑中都沉睡着一位创造大师,要想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教师必须想法设法唤醒他。在传统教育观念和应试重担的束缚下,不少教师力求把“听话”、“守规矩”的“好学生”灌满填饱,不允许有“提问”或“好提不同意见”的行为。这种把学生培养成高分低能、缺乏创新意识的做法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创新意识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前提条件和内在动力,教师要经常给学生讲些中外科学家、发明家创造发明的故事,激励学生从小立志于尝试创造,不要错误地认为创造仅仅是科学家、发明家的专利品,其实我们每个学生都是创造者,每个人都具有创造力。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我让学生准备了许多大大小小的三角形图片(其中也包括两个完全相同的),找出三角形与其他图形的联系,针对学生标新立异的特点,鼓励学生不断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式,从不同角度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样的教学,完全是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推导出来的面积公式,学生参与整个概念的形成过程。他们积极探求,努力进取,并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阐述自己的观点,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长期这样坚持,不断地使学生迸发出强烈的创造激情,使每个学生都获得自己去创造成就的信心和勇气,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催化学生想试、爱试、乐试的胚芽,为培养实践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提供必需的动力和思想保证。

二、激发学生勇于质疑,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深刻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教学中教师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我经常这样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一是要求学生自己预习教学内容,进行独立思考,发现疑难,提出问题。二是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疑难问题,尤其是教学中疑点和难点以及比较含蓄或潜在的内容,启发学生探讨思考,在探索中有所发现和创新。如在“比的意义”教学中,教师在学习新课结束时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你有没有不懂或疑惑的问题,现在可以质疑”,这时一个学生举手提问:“老师,比的后项既然不能为O,为什么在一些体育比赛中,比如足球比赛中,得分有时会出现3:0或2:0等情况呢?这是不是说比的后项可以为0呢?”这是一个多么深刻的问题啊!这不体现了学生正在进行创造思维吗?这个问题我没有急于回答,而是把探求知识的机会让给学生,让他们利用星期天查阅各种资料,和父母同学进行探讨来解决这个问题,直到得出明确答案,领略到获得成功的喜悦,可见在教学中教师大力提倡学生多发问,培养他们“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不仅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三、启迪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灵活性

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方式。训练发散思维,给学生以创新的机会,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发散式的活动的。

一题多解。如列方程解分数应用题“光明小学航模组人数是生物组的4/5,生物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1/3,航模组有8人,美术组有多少人?”通过对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先让学生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当学生感到困难时,老师引导“这三个小组人数中哪两个数量都和另一个有关系?”学生自然想到航模组和美术组人数都和生物组人数有关系,让学生写出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接下来再引导“根据第一个已知条件求4/5怎样列式?”,学生很快想到航模组人数除以生物组人数就等于4/5,再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老师再引导,怎样求1/3?怎样求8?这样又列出两个方程。一道题学生说出七、八种甚至更多种解法。最后把第一个条件中的4/5变成2倍,让学生自己分析列出方程。再让学生先以生物组人数为单位“1”思考这道题,再用美术组的人数为单位“1”,又如何分析。通过对一道题的反复分析,学生已不再局限于解出一道题,而是掌握了多种解题思路。从作业中发现有同学一道题最多可列出十四、五种方程,最少也有三、四种。

一题多变。进行应用题的多种变换,可将一道题通过改变条件或问题,从一步扩展到四、五步,也可以把一道多步的应用题最后复合为一道一步应用题。这样经过多次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得到了充分发展。

四、引导学生善于合作,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开阔性

一个人要有所创造,有所发明,除了个人的主观努力外,还要具有真诚开朗的性格以及善于与人共事的合作精神,能够处理好与他人的协作关系,搜集群众智慧取长补短,现在提倡的小组合作教学正是基于此提出来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给学生较多的讨论、分析的机会,使学生在知识上互相补充,在学习方法上互相借鉴。这样,就会大大提高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如“圆的面积”一课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新知学习的。本课的学习重点是通过渗透转化思想,使学生能利用旧知,自主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在学习中,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由学习回忆、思考,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的,类推出圆的面积公式是否也可以将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出呢?通过设疑,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激发。在明确学习任务后,各小组经过初步考虑,对问题进行逐个分解,首先提出了三个需解决的子问题。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是如何转化?解决化曲为直的问题。第二个难题是转化成哪个平面图形?第三个需解决的问题是圆和转化成的平面图形有什么关系?明确了解决问题的先后次序,各小组就着手展开了第二次讨论。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动手动脑,参与面广。通过剪剪拼拼,有的拼出了近似于长方形的图形,有的拼出了近似于三角形的图形„„有的发现平均分的分数越多,就越接近于长方形或三角形。思维体现出了有序性、互补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的同学表现了协调的专长,有的表现出了决策的才能,有的表现出较好的钻研精神,小组合作使学生在思维的比较中取得了对问题的圆满解决,萌发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随后各小组进行交流反馈。在交流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深化,不仅认真聆听同学的发言,还不断地提出疑问或补充。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反馈,学生意识到集体的智慧远远超过了个人的聪明,合作使问题得到了最优化解决。最后,当同学们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兴趣盎然。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更新教育教学方法,选择每一个“创造之地”,把握每一个“创造之时”来造就每一个“创造之人”,不断推出创造教育,让创造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绽放光彩,造就一大批创造型人才,以适应新时代科学知识迅速发展的需要。

      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造力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造力培养

宁乡县大屯营乡中心校

汤永兴

关键词: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培养 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且也是一个情感的交流过程.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善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始终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也才能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创新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已成为当今课堂教学研究中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小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个体,能力发展的基本趋势总是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自我中心”到“逐步社会化”,从低级水平的“协调发展”到高级水平的“协调发展”。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那种独立操作的能力,那种获得和运用新知识、新本领时呈现的智慧能动性,能够独立感受事物、独立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欲望,这正是学生创造性能力的萌芽和基础。而数学本身就是思维的体操,是一项创造性劳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本身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创造能力提供土壤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自身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教师的一个主体性行为。没有正确的育人观,教师就不可能在教学中贯彻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本的思想,更谈不上去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教师应时刻保持一个乐观开朗的心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努力创造。教师应对学生的一些违反常规的思维持宽容的态度,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心理学告诉我们,处于压力下的思维往往带强迫性,很难具有创新性。创造能力的生成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由于角色的特殊性,学生对教师存有一种天然的敬畏感,如果教师不注意主动引导,学生就很难放松,进而影响教学效果。为此,教师要善于融洽师生关系,调适学生心理,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别是根据小学生好玩爱动的特点,做好课外的交流;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自身的消极情绪带进课堂,要努力把乐观向上的一面展示给学生;教师要理解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不唯成绩论高低,对学生一视同仁,让学生在一个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展示个性和发挥创造力。“亲其师而信其道”。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融洽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意识。学生思维与表达有差异,教师要给予思维慢的学生有更多思考的空间,允许表达不清晰不流畅的学生有重复和改过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允许学生有失误和纠正失误的机会。一时语塞或南辕北辙,立即请他坐下,便是扼杀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不敢想,不敢说,更不敢问。教师应尽力做到待人至诚,与学生平等相处,师生关系和谐,让学生和教师交谈感到心理安全、心理自由,即使回答问题有错误,也能得到教师的指点和鼓励。在学生叙述自己发现的问题、思考的过程、得出的结论时,教师决不能插嘴打断或表示出不耐烦的情绪。教师变“教育权威”为“朋友、同学”,教师应确立“教”服务于学生成长、创造的需要。学生到处可见教师灿烂的笑容,亲切的笑脸,到处可听到“你真行!”“你讲得真棒!”“大胆些,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等鼓励赏识的教学评语,使学生处在平等、民主、宽容的教学环境中,确保他们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和主动探究的心态,常常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产生创新的欲望,勇于创新,善于创新。

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创造能力提供突破口

首先,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培养以积极的态度注视事物的习惯,有助于观察力的发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指乐于观察、勤于观察和精于观察。乐于观察是指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对好奇的事物加强观察。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老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走进生活;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景,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以次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例如,在教学“积的近似值”时,我们可以模拟到商店购物时的情景,让学生轮流当顾客,也可以让学生当营业员。

顾客:巧克力怎么卖?我要买0.5千克。

营业员:巧克力每千克15.26元,请您付7.6元。顾客二:作文选一本多少钱?我买一本。

营业员:每本12.6元,八折后每本10.08元,请付10.1元。……

有的学生已经发现了问题,提出了疑问:该付7.63元的,只要付7.6元,而付10.08元的却要付10.1元?

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学生也纷纷表示疑惑。教师抓住了时机,适时地引出了学习的内容。这样,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教学内容,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现实性,使学生在学习“积的近似值”时,不再反倒枯燥乏味,增强了教学实效。让学生无意识地认识到不但在课堂中要培养观察的习惯,在平时生活中也同样要培养观察的好习惯。

其次,引导学生确立观察的目的。目的性是观察力的最显著的特征。有目的地观察,才会对自己的观察提出要求,获得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的锻炼。反之,如果是无目的地观察,东张西望,对事物熟视无睹,那就锻炼不了学生的观察力。只有带着目的性的观察,才是有效的观察,才能尽快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为学生确立观察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然后有所思、有所获。

最后,锻炼学生的认真细致的观察态度。观察要有认真细致的态度,因为这是深入观察的重要条件。如果粗枝大叶,匆匆浏览一番,不能在观察的细致性和深刻性上下功夫,那就是很难发现事物包含的隐蔽的和细微的因素。因此,教师要注意通过各种锻炼,让学生学会善于捕捉那些稍纵即逝、不为一般人所注意的细微现象,以此来提高学生观察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创造能力提供基础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质”。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出不同凡响的见解。鼓励质疑问难,形成创新意识。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质疑提问,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养成敢于提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向老师挑战,向课本挑战,向一切不明白的问题挑战。例如:教学互质数时,教师提出问题,哪些数可以组成互质数。四人小组讨论,顿时课堂热闹非凡,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两个不同的质数组成互质数。有的说,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组成互质数。有的说,1和任何自然数组成互质数。有的说,质数和合数组成互质数。有的说,合数和合数组成互质数。前三种说法大家都表示同意,后两种说法意见不一,大家争得面红耳热,最后老师点拔,要求各举出例子说明,质数和合数如(2和9),合数和合数如(4和15)可组成互质数,但也可组成不是互质的数如(2和6,8和10)等,要根据具体的数而定。这时课堂总算安静下来,突然有一学生站起来说:“老师,还有一种情况我认为可以组成互质数。”大家都用惊讶的目光期待他的发言,他很有把握地说:“两个相邻的奇数一定互质”。老师不作答复,让学生自己动手证明,找出答案。这样,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在唤起全体学生探索知识的同时,形成创新意识。

学生的创造思维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去刺激、引导,如准备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思维的教具(如实物、挂图、教学资料等)以及创造良好课堂氛围。要允许学生走入“误区”,在思维磨擦中,自省自悟。学生在进行创造思维中,难免出现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冒险,敢于犯错,要善于以“错误案例”催开学生的创造之花,对学生知识性、结论性、判断性的错误,教师不要马上给予否定评价,要以点拔为主采取激励、暗示、提醒等方式,促使学生继续思维,把改进的机会留给学生,在矫正误点的同时,促进学生的自悟,启动学生的创造潜能。

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创造能力提供翅膀

1、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充分想象,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开拓思路,学会创新。想象是创新的前奏,任何创造性活动都离不开想象。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诱导学生大胆展开想象。在教学直线、射线、角时也可以通过课件演示帮助学生想象“无限延伸”。教师就应该这样抓住机会帮助学生想象,让学生在活跃又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大胆想象,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心理研究表明,有创造性的孩子往往会因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方式偏离通常的模式而感到不安。他们最初对事物的学习和模仿通常能受到赞扬,但一旦有了“异想天开”的想法和做法以后,教师或家长也许会有不同的反应了。可能有的教师告诉孩子:“别再胡闹了”;也可能有的教师会很高兴:“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孩子创造的积极性更应该细心加以保护,以便给孩子一种“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勇气,让他们充分发展自己的创造性。

2、教师要及时为学生创造“想象”的机会。小学生从一个无拘无束的环境突然进入严肃的学校,难免产生压力。经过长期的校规校纪的教育,他们在思想行为方面也往往不敢“放肆”。这就无形中给他们的思想套上一把“枷锁”。因此,教师要及时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在各种场合为学生的想象创造机会。

3、教给操作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创新能力。动手操作,善于创新的能力是未来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是从小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传统数学教学一个十分薄弱的方面。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多让学生进行“试一试”、“画一画”、“换一换”和“摆一摆”、加一加“、减一减”、“反一反”、“变一变”等创造技法,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中不断探求知识,寻找规律,不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发现创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先让学生在方格纸上数一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再引导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的动手活动,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一个长与底、宽与高相等的长方形,让学生在“量一量”、“比一比”、“想一想”中找出平行四边形与相应的长方形的内在联系。最后引导学生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让学生在学习三角形、梯形、圆的面积公式中,去动手拼拆,进行“举一反三”。

五、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

张奠宙教授他认为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是五个环节:“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援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经过半个世纪的演变,五环节稍有变化,但总体精神没有什么改动。新授课都必须用这个模式吗?对小学来说,一本正经的像对成人那样传授知识,未免太呆板了些。活动教学、游戏教学、发现教学、探究教学、数学建模教学、竞赛教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都是可以采取的。比如,“导入”一词,明显是“注入式教学”的前奏,何不使用另一种说法“创设情境”呢?情境是教师和学生共同面对的,它当然可以起“导入”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面对着一个问题,借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的意识。又如,“新授”改成“探索与讨论”,“巩固”换成“实践与反思”,“布置作业”表述为“练习与质疑”等等,都可以成为新的教学环节,目的无非是增强学生的主动性,使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获得更好的统一。

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要数学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树立整体的教学观,在教学观念上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注意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使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逐步形成,日益提高。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方面将大有可为。只要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就一定能为孩子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为素质教育改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造力培养》

作者单位:宁乡县大屯营乡中心校 作者姓名:汤永兴

通讯地址:湖南省宁乡县大屯营乡中心校 邮编:410617 联系电话:*** QQ:535612348 邮箱:tyx2038@163.com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造力培养》

作者:汤永兴

关键词: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培养 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

下载浅谈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好习惯的培养-临江新城实验小学陈亚飞(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好习惯的培养-临江新城实验小学陈亚飞(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在教学中,倘若能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比较法,就能使一些表似实异的概念或研究对象条分缕析,思维和认识必然清......

    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浅谈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川省绵阳市仙海水利风景区中心学校 龚 军 摘要: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创新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不竭的动力,从小培养学生的创......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求异意识的实验与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求异意识的实验与研究 内容提要: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然而当今的学生依赖性强,求异、创新能力弱,教......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农村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中的语言艺术 舒秋琴 摘要:在普通中小学教学工作中,语言是知识最重要的一种传递手段,如何更好地利用好语言为教学工作服务,是每个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一......

    小学数学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包桥小学 钱玥 【摘要】阅读是人类汲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数学阅读是学习数学的基本途径。很多时候,学生总是关注一道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一、联系实际,引发学生的兴趣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思维受成长所限,认识感知实际知识需要一个过程,培养其兴趣尤其重要,特别是抽象的数学问题更是如此......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我们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下面结合实践谈谈我的体会。 一、激发学习兴趣,保护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有了积极性才能事半功倍,这是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内容提要:通过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改革数学课堂教学,即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