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吴其龙三年级上册鸡教学实录
活动一:情境创设,调查学情,引出课题。
1、师:上课
生:起立,老师好!同学们好!
师:听说三(1)班的同学特别擅长猜谜语,今天,吴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一起来看一看!备注:播放第2张幻灯片。
猜谜一:红花头上戴,彩衣不用裁,清早歌一曲,千门万户开。
【要求打一家禽动物】(打一动物)谜底:鸡
2、师:的确,就是我们常见的鸡(展示公鸡图片),说到鸡,大家似乎都很熟悉,大多数同学家里养的就有鸡,没养过的也看过它、吃过它。那么,鸡有什么特点呢?谁来把你平时观察到的给我们大家分享一下?
①一生:公鸡的尾巴很漂亮!有一次,爸爸杀了一只公鸡,拔完鸡毛后,我在里面捡了几根很好看的,做成了毽子。(朱吉祥)(瞧,朱吉祥同学发现了公鸡羽毛的妙处!)
②一生:我们家的老母鸡这个季节下蛋特别多,家里的鸡蛋都吃不完,但冬天好像就不爱下蛋了,因为那时家里每天捡的鸡蛋少了好多!(彭思奥)
(哦,你通过观察、总结,发现了母鸡下蛋的规律)
③一生:我在我们家院子里看鸡吃食时发现,我们家的公鸡头上的冠又红又硬又大,而母鸡头上的冠却是小小的,摸上去软软的,很不一
(李心悦)(你观察的真仔细!)
④一生:我们家的公鸡每天早上打鸣几乎是在同一时间,都是五点多一点就开始叫。(龚晓倩)(是啊,鸡和我们人一样,都有生物钟)师:还有谁来说一说? 没有人回答
3、师:那你们想像刚才两位同学一样,对鸡有更多的了解和发现吗? 生:想!
【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9课,鸡(板书课题)一起来观察,研究鸡的特点】 备注:播放第3张幻灯片
活动二:问题呈现,分类定组
1、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几个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
【师:任何伟大的发现都是从会问问题开始。那么,对于鸡你想知道什么呢?请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并把问题写在问题卡上。】 备注:播放第4张幻灯片。
2、学生思考后写出1-3个问题,教师点名全班交流。【生一:请说说,你最感兴趣的问题】
【生二:请谈谈,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三:请讲讲,你最想解决的疑惑】
【生四:你来说说,你的问题】
【生五:你来说说,你最想知道什么】
【师:这个问题,老师事先没有预设,那就放在研究时寻找答案好吗,孩子?】【生:好】
3、师:同学们,能够提出问题,就预示着我们已经向成功迈出了一大步,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解决问题。怎样才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呢?
(李湘阁)(好提议!请坐!)
一生:我们可以走近鸡群,去仔细看一看(张语妍)一生:我觉得我们可以在家里多观察一下鸡,亲眼去看一看,跟着鸡群一起吃饭、睡觉、去找虫子,还可以养一只鸡(龚晓倩)(虽然表述的不太准确,但意思大家听明白了!你很有当科学家的潜质,请坐!)
4、师:那接下来我们就按照第一位同学说的方法,一起来看一段有关鸡生活的视频,看能不能找到我们想要的答案,请看大屏幕!学生观看视频
师:同学们,看完视频后,你有了哪些收获? 一生: 一生:
一生:老师,刚才视频上的鸡太多了,各种各样的,但我还是没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杨欣然)
5、师:看得出,好多同学和你有一样的疑惑。俗话说的好,我看到了,我忘记了;我听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那接下来,我们就参照后面两位同学的做法,一起走近鸡,去观察、去探究,去做一做实验,相信大家肯定有不一样的收获!首先请大家看黑板,谁发现这些问题有什么规律?
生:老师,我发现前面的几个问题都是在问鸡的样子的,最后的两个问题是在问鸡的生活环境的(王亚琦)
师:你真会观察总结!那我们就把第一组归纳为“外形组”,第四组命名为“生长环境组”,可以吗? 生:可以。
师:剩下的两组谁来给他们命个名?
一生:我觉得第二组可以称为“饮食组”,因为它们都是在讲鸡的饮食的(王靖宇)
一生:第三组可以叫“生殖组”,因为它们问的都是有关鸡下蛋的事。(李恬心)
师:大家同意他们的意见吗? 生:同意!
师:我也同意!不过我建议把“生殖”改为“繁殖”,大家看是不是更准确?
(老师边就学生的回答,边贴)
(备注:一是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择取一些典型的问题呈现在黑板上;二是要根据这些典型的问题按照“外形组、饮食组、繁殖组、生长环境组”分成四大类,)
师:接下来,老师就想根据这些问题的分类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第一组外形组,第二组饮食组,第三组繁殖组,第四组生长环境组。想一想,你对哪个组或者说哪个类别的问题感兴趣,就可以坐到相应的组里去。
1分钟小组自由组合
【师:好,大家已自由完成分组,首先请确定好组长和记录员 各小组组长和记录员举下手。】 备注:学生举手
1、幻灯片出示研究计划表格,并分发研究表格到组,进行讲解、明确研究要求及研究纪律。
【师:科学的研究,首先要制定一个研究计划,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看看我们的研究计划表】 备注:出示第8张幻灯片。
【师:计划表共有7项内容,我们先分小组讨论确定前五项内容】 【师:要求:
1、按一定顺序和方法进行观察。
2、按 顺序发言、讨论后归纳记录。纪律:
1、研究时不大声喧哗,学会倾听。
2、不伤害研究对象。】 【师:请大家开始】
活动三: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一)确定研究计划
1、各小组讨论交流确定“表格的前五项内容”(教师一定要巡视指导各组此项活动的开展)
外形组(特写镜头一)【组长:观察对象大家都应该知道吧。生七嘴八舌说:鸡子呗】记录员记录
***你说下,生:鸡子: ***你说下,生:鸡子外形;
***你说下,生:我也认为是鸡子外形; 生:我们小组就是外形组,你看
【组长:大家同意那个观点?生:鸡子外形;组长:那就定为外形】 【组长:你们猜想一下鸡子外形】 生一:有嘴
生二:不叫嘴,叫喙(hui),还有头,鸡冠(guan)生三:有爪(zhao)子,有翅膀,还有身子。生四:还有毛 生五:还有颈脖啦
组长:***快写,快写,马上别小组先搞完了。【组长:我们该怎么观察呀?】 生一:弄个鸡子直接看看不都行了
生二:老师把你手机一会儿借着用下,查一下,行不行呀。师:行!生三:那就叫直接观察,上网查询法
生四:我们刚才说外形是那么乱,可以先观察整体,再观察部分 组长:那就定了,直接观察、间接观察,还有整体与部分观察。
【组长:看下一个,观察材料】 生一:鸡子
组长:还有呗?这写一个人个算了。生三:快点,快点,我们组举手。
饮食组(特写镜头二)【组长:我们讨论一下,这个表怎么填】 生一:观察对象是鸡。内容就饮食。生二:这个简单
【组长:那你们想一下,鸡子喜欢吃啥子?】 生一:米,饲料,小虫子。生三:是呢,我喂过。
生四:哪个没有看过鸡子吃东西。生五:鸡子还喜欢吃菜叶,也吃肉 生六:还吃草 组长:好,那都写到。
【组长:那观察方法写啥子?】 生一:要能弄个鸡子来看一下就好了。生齐说:是呢,是呢,直接喂它看它吃不吃。生:嗯,鸡子好拉屎,脏的很。上课也弄不到。组长:那就先写,直接观察。
生一:鸡子呗,还有刚才说呢那些食物。组长:好,照前头抄一下。组长:我们小组完成了,都举手。
繁殖组(镜头三)【组长:计划表,我来说来问,大家来发表意见,行不行? 】 生
一、生二:行,这样快些
组长:我觉得前二项好填,对象是鸡,内容是研究鸡的繁殖。你们觉得小鸡是怎么来的。
生三:母鸡生呢。母鸡下蛋,公鸡叫鸣。生四,生五:不是呢,是鸡蛋孵化呢。
生六:炕房里炕出来的,我们学校后面街上都有。组长:那大家认为到底是卵生还是胎生? 生齐嘴八 :胎生!,卵生!
周长:那两个都写到。还写上母鸡下蛋。
【组长:讨论下一个问题,怎样观察?】
生一:这个肯定不能直接观察它怎么下蛋,生小鸡。生二:可以,可以看下它从哪下蛋 生三:上网看一下不都行了。
组长:那就写直接观察,上网查询。你们没发言的同意吧。生四——六:同意。
2、各小组派代表向大家汇报交流成果(可用投影展示表格)一组汇报完后,大家可以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师:请各小组依次上台进行汇报交流,掌声鼓励】
生长环境组(镜头四)【组长:大家把表先再看一遍,一起讨论这个计划该怎么填?】
备注:组长传阅计划表
组长:大家按顺序发表下意见!从你开始。(指定一个学生)生一:我觉得前两项应分别填鸡,生长环境。
生二:鸡子应该喜欢干燥的环境,我奶奶经常给鸡笼里垫火灰。生三:有呢晚上鸡子都在树上睡觉。
生四:是呢,还会金鸡独立(个人演示,其它男生也演示)组长:你们两个还没有说,那你们说一下后二项。
生五:观察方法是直接观察,上网视频观察,观察材料有鸡、电脑。生六:还可以用手机。
【师:各小组研究计划都相继完成了,请按小组长依次上来和在家进行分享交流】
【师:外形组!】(外形组汇报)
【师:那位同学,愿意对这个计划作下评价?】 生一: 生二:
【师:饮食组](饮食组汇报)
【师:请同学们对饮食组计划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一: 生二:
【师:繁殖组](繁殖组汇报)
【师:请同学们对该小组计划提出自己的看法】 生一: 生二:
【师:生长环境组](环境组汇报)
【师:这个小组计划制定的怎么样?那位同学当下评委?】 生一: 生二:
课中互动活动:
【师:大家计划完成的非常棒,我们休息一下,来个互动好不好?】 【生:我愿意。师:0K,预备,1,2】
【生:告诉你来,告诉他,告诉爸爸和妈妈,科学学习并不难,重在观察和实践,推理归纳会运用,表达交流很关键!耶!
(二)实施研究过程
1、教师发放活鸡,学生领取其它相应研究材料
【师:刚才大家完成了研究计划表,接下来我们就进入实践研究】 【师:老师专门在学校前面的集市上买了活鸡,共大家研究,大家研究时可以在后面的桌子上选取相应的研究材料】
(备注:拿出活鸡,学生雀跃,)
2、各小组在组长的主持下自主研究,教师巡视指导
【师:各小组请在组长主持下自主研究,老师也参与到大家中。】
外形组(特写镜头一)【组长:我们来实际观察下,我们猜想对不对】 【组长:那,今天我们主要观察内容是什么?】
***你说下,鸡子外形有哪几部分组长成。生:我可以摸吧,(可以),有头,颈身体,四肢,尾。(边说边指)生二:全身都有毛,可以做鸡毛键。生三:还可以沾颜色写字。生四:爪子像树叶
组长:也像倒写的个字,(写着大家看看)
生
五、生六:来,用墨水和面分别弄试下。(开始试验)
饮食组(特写镜头二)
【组长:我们组直接给鸡子喂食物,进行观察】 【组长:你们说是一齐放,还是一个一个放食物】 生一:怎么弄都行!
生二:一齐放,免得吓着它了。生三:哪它吃食的时候我们不大声说话。(备注:选取食物,放小盘中,放入笼子。)生
四、生
五、生六:快吃呀,求求你,快吃,组长:不急,不急
繁殖组(镜头三)【组长:我们也开始研究吧 】
生一:我们这怎么观察研究呀,它也不可能现在下蛋,孵小鸡。生二:老母鸡,你下个蛋我们看看吧。生三:鸡子下蛋怕人,下了蛋会叫唤。生四:鸡子从肛门后面下蛋(用手扒鸡尾)组长:我们找视频来看看。
生
五、生六:我来,我来,我们家里有平板,我会查。(点开视频)
(备注:围在一起观看视频)
生长环境组(镜头四)【组长:我们先做试验,再看视频,好不好】
生一,生二:我来做,我来做!(争着做)
组长:好,你们俩做,我们大家来指导。(两人做,其他同学围观)生三:鸡子下蛋怕人,下了蛋会叫唤。
(备注:
1、放入两块干湿不同的板子,观察鸡子站立的位置)生四:我们还是视频查一查吧。(开始用电脑查找视频,有学生围观,有学生帮助查找视频)
2、组长组织大家完成后两项填写内容。
活动四:展示成果,汇报交流
1、各小组派代表向大家汇报研究成果(可用投影展示表格)(要让学生自己讲解)
【师:下面,请各小组向大家汇报研究成果】
2、教师根据学生情况适时板书,并结合学生的讲解正误配以合适的幻灯片内容进行补充
活动五:总结经验,拓展延伸
1、师:同学们,看到你们通过探究有这么多新的发现和思考,吴老师忍不住要为你们点一个大大的赞!《论语》曰:“学而不思则罔”,在这节课的最后,我想请大家静下心来思考一分钟,想一想: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一生:这节课我对鸡有了更多的了解(李长霖)
(的确,相信其它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感受,谁还有其它方面的收获)一生:这节课我们组虽然只探究了一个方面,但听完其它小组的汇报,我知道的更多了,并且我很相信他们的结果,因为他们是自己做完后得出的结果。(凡彩凝)
(也就是说你特别推崇探究实验这种方法对吗?这是我们科学课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一生:老师,我觉得我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合作,团结,刚开始我们组什么都不说,但看到其它小组在一起合作、交流,我们很羡慕,组长带着我们照着他们的样子做,最后做得很好!(李恬心)(你能有这样的感受,很了不起!)
2、师总结:同学们,成功的经验也好,失败的教训也罢,这些都是我们宝贵的收获,取长补短,才能有更大的进步。
3、(作业)课后,大家可以用我们今天这节课的方法,观察探究一下我们身边的另外一种动物《猫》,比一比,看谁了解的内容最多,好不好?
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谢谢同学们!
第二篇:四年级上册 猫——教学实录
四年级上册 猫——教学实录
课前活动:
1、你说我猜常见动物
2、小组学生比动作加语言提示,一个学生站在最前面猜动物成语。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写动物的课文,请大家看我写课题
板书课题
师:好,同学们放开声音,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我们都知道猫这个字是一个形声字,那你看表义的是哪一部分呀
生:反旁
师:表音
生:苗
师:古人为什么用苗表音呢
生:因为猫叫声是苗苗的 师:你来学学猫的叫声
生学猫叫
师:好可爱的小猫呀。这个同学推测挺有道理的。
鼓掌
师:同学们,宋代陆佃说:鼠善害苗,而猫捕鼠,去苗之害,故猫字从苗。看了这段资料,再看猫这个字你想说什么
生:猫可以为民除害
生:之所以猫可以为民除害,所以我们要保护它。
师:正向我们所说同学们你看这种说法里寄托着古人对猫的喜爱之情呢。你看,咱们中国的汉字多有趣啊。有很多作家写了关于猫的文章。请同学们翻开书,预习时你发现都有哪些作家写的猫
生:有老舍、周而复、夏写的猫
师:同学们,这三个这可算是位著名作家啊。谁想来读读课文(板书课题)
请四名同学接读课文
师:同学们,在他们读的时候注意一边听一边想,文中有两个能概括课文内容的句子,看你能发现吗?
四生接读课文,师纠正谁的字音
师:还没学课文就这么流利真厉害,有些字不用拖得那么长。
指导多音字的读法:折
师:课文都读通顺了,谁来读读能概括课文内容的句子。
生:第一句猫的性格实在古怪既是中心句也是总起句。第二句是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
师:你很会读书,她读懂了课文主要写的是猫的性格是,一起说
生:古怪
师:(板书)和小猫的 生:淘气
(板书)
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前三自然段是围绕第一句话写的。第四自然段是围绕第二句话写的。
师:自己先来读读课文,猫的性格到底有多古怪。
生读
师:读完了,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我是从第一自然的第四句话读出来,(读句子)一般的猫玩一会就回来,这只猫玩一夜都不回来,像个野猫子一样
众笑
师:哦多贪玩的猫啊,谁给他补充
生:有时候老实还会找个地方睡大觉,但如果出去玩玩听到老鼠一点响动,所以我觉得他的性格很矛盾
师:哦,你很会读书,注意边读边想,读出了猫的古怪,你说他有时很老实,有时还很贪玩,有时还很尽职。
师板书,猫有时很老实,有时又贪玩,又尽职。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猫的老实,贪玩,尽职,我们们先来读读贪玩。
生读句子“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它也不肯回来。”
全班读
师:多贪玩的猫啊,对于猫如此贪玩,老舍先生是什么态度?请大家读读书,画出有关的语句。
生画句子
师:谁来读你画的句子?
生:读句子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老舍先生先生的态度。同学们,老舍先生再写这句话用词很有特点,你自己先读一读。
出现了停电的小状况
师:知道刚才老师为什么不断给大家鼓掌
生:因为他们为我们在停电的时候非常镇静,非常安静没有大声喧哗感到自豪,因为我们是中国的小学生,所以才这么:)
师:你说到老师心里了,老师又把掌声送给你,同学们刚才出了点小意外停电了,现在来电了,还有兴趣继续学吗
生:有
师:好的,我们继续学习,刚才我们品读老舍先生的语气词,老舍先生对这只贪玩的猫是这种态度,而且有的同学发现老舍先生用词很有特点,大家还记得是谁吗
生:记得
师:那你还来接着说说
生:吧,呀,呢都用得很有意思,常说的语言
师:我明白你的意思,是常用的语气词
生:比如我们常用的去玩——吧
师:哦,你和生活联系起来了,多聪明。孩子们,老舍先生在一句中连用了三个语气词,现在我们去掉三个语气词,请大家自己比较着读一读,来放开声音读。
生自由读
师:体会出什么了
生:加上语气词可以强调猫一天一夜没回家,但没加语气词的句子就不能强调
师:这是你的体会,哪有别的体会吗?
生:没有加的句子很平淡像白开水根本没有一点味道,加上语气词后,句子写得更具体,更通顺了。
师:哦,你觉得更通顺了,同学们我也想来读读,加上这三个语气词我们可以感受老舍是带着什么样感情来说的呢?
师读
生鼓掌
师:你体会到什么
生:老舍对猫的喜爱,师:他品出了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了不起。
生:他非常喜欢这只猫。
师:从老舍先生连用三个语气词,可以体会到老舍先生多么喜欢这只猫啊。谁能带着喜爱之情再来读读这句
生读
师:这样读好吧。(范读)像说话一样
生读
师:好多了。就像老舍先生面对面地我们说话一样。咱们呀,就这样读
师:第二天,这只贪玩的猫终于回来了,老舍先生把它爱怜的抱在怀里,一位邻居进来了,老舍先生对领导说——
生:接读句子: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
师:慢一点,像对朋友说
生轻说
师:你多爱这只猫啊,一位朋友来做客吧,老舍对朋友说——
生说
师:老舍先生还写下了这句话,想对所有的读者说——来,一起读
生齐读
师:读得太好了。同学们,让老舍先生如此喜爱的猫,不仅贪玩,还尽职呢!谁能读一读猫的尽职
生读句子
师:你读得很认真,同学们,让我们看看这幅画面。师描述猫捉老鼠屏息凝视的情景。
师:什么样子啊,都来做做
生做
师:我看你做得很好,你来说说为什么这样做
生:非要把老鼠捉住不然不吃饭
师:哦你说的是它心里的想法,屏息凝视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认真的看,生怕老鼠溜掉
师:凝视就是认真地看,师:同学们,你们在鼓掌,我有一点不明白,一口气都不喘,这样的猫能捉老鼠吗
生:屏息就是,一般同学几分钟就忍不住,就算把脸红了,也得忍着,要不老鼠就吓跑了
师:哦,你是只尽职的猫,这就是屏息不喘气,你再来说说
生:不是的,屏息就是暂时不呼吸
师:对,就是暂时不呼吸。一个小时过去了,它——一起读
生:屏息凝视。
师:轻一点,千万别惊动老鼠,两个小时过去了,它
生:屏息凝视
师:它就是这样,一连几个小时不动,你体会到了什么?生:猫尽职
生:很执着,非要捉住
师:课文中哪个词还能读出尽职。
生:非,不可
师:你体会到了,你能读出它的尽职吗
生读。
师:读得好
鼓掌
师:这么尽职的猫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来,一起读读
生齐读
师:下面,请大家看黑板,让我们再看看舍家的猫,老实、贪尽职,你发现什么请你说
生:„„
师:还没想好,没关系,你说
生:我发现它的性格很矛盾,为什么老实又贪玩
生:性格古怪贪玩又尽职
师:老舍先生就是通过写猫这种相反的矛盾的性格,来体现它的古怪,表达喜爱之情。你看多有意思的猫啊,同学们,课文的二三自然段也写出了猫古怪的性格。请同学默读。
生默读。
师:同位讨论一下。
师:同学们坐好,我们交流一下,请你说
生:我认为第二自然段猫的性格更古怪了,高兴时比谁都温柔可亲,不高兴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师:你很会读书,读出了古怪的性格,我要把它写下来,猫高兴的时候是温柔可亲,不高兴的时候是一声不出。就这样继续说
生:第三自然段,表现它的性格有点古怪什么都怕藏起来,可有时候又那么勇猛,遇到蛇也不怕
师: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能不能用既怎样,又怎样?
生:它既胆小又勇猛
师:你们也读出了矛盾的性格,多古怪的猫啊
板书
师:好,同学们,通过我们自己读书思考,就发现了这么多古怪的性格集中在一只猫身上,可见猫的性格真是古怪啊,其实这一对一对古怪性格也是一幅幅可爱的画面。让我们走进其中的一幅画面,读一读。
生读
师:怎么了,你说
生:我发现课文中是写小梅花,而屏幕上的是小脚印。
师:哦,你发现了小脚印,小梅花,有区别吗,有,说说你的看法
生:小脚印不是这么深,如果是小梅花就更可爱了,就能更喜欢了
生:小脚印很单调,小梅花就是一个作画师,做了几个漂亮的画。
生:小脚印不亲切,小梅花感觉老舍更喜欢这只猫了
师:体会得好。一个小脚印把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
情都表现出来了,老舍先生正在伏案写作呢,猫——
学生接读。
师:老舍先生多喜爱猫啊。
生:这是典型的猫爱人人爱猫
师:应该说猫亲人
生:人喜爱猫,猫亲人。
生:猫对老舍先生用温柔可亲来回报老舍
师:是啊,同学们,人爱猫,猫亲人,对这温柔可爱的猫,老舍怎能不爱呢。可是这些都是猫高兴的时候,不高兴的时候呢
生:一声不出
师:多有趣啊,刚才老舍先生是这样写的他的性格古怪。同学们,想不想看看他笔下的小猫是什么样子的。看图片,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一下。
看图片
师:你笑什么呢
生:猫刚满月时非常可爱
生:简单像个小婴儿
生:像个搞笑人员,穿个鞋子,师:小猫更可爱呢,你能读出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吗?自己先读读。
生读。
师:谁能说出猫的更可爱。都想读,咱推荐一位同学,咱谁读最好
学生推荐一名读
师:看,这就是老舍住过的地方,它那淘气天真的小猫就在这生活过嬉戏玩耍,让我们走进小院看看这可爱的小猫吧——
生配乐读课文
师:读得太好了,把掌声送给他。在她的朗读中,我们就感受到这天真淘气的小猫的确是更可爱了,我们在老舍先生的字里行间感受着老舍对猫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那么同学们,在其他作家的笔下,它们是怎样写猫的呢,请大家读读课后的链接阅读,比较一下他们笔下的猫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然后再填写表格。
生讨论填表格
老舍笔下的猫 周面复笔下的猫 夏丐尊
不同
相同 喜爱之情
师:谁来比较一下相同之处是什么
生:都写出了对猫的喜爱
师:通过一比较我们就感受到了三位作家都有爱猫之情,那不同呢
生:老舍先生是用反话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周而复先生„„
师:没想好,没关系再坐下,同其他两位作家相比老舍先生主要通过什么来写猫的 生:性格
师:对性格,周而复呢
生:是通过样子来写猫的 师:夏呢
生:他是通过猫对人的态度来写猫的
师:哦,你真会读,他是通过态度来写猫的。哎,同学们,你发现了吗,我们刚才就是通过一种比较的阅读方法,通过比较我们知道老舍先生通过性格表达对猫的 生:喜爱之情,师:周而复通过样子也表达对猫的 生:喜爱之情
师:夏通过态度同样也表达了对猫的 生:喜爱之情
师:同学们啊,三位作家从不同的角度来表达了对猫的深深喜爱之情,其实,他们写猫还有不同呢,相信大家一定会在比较中有更多的收获。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
第三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学实录
第一类
(班铃声,老师和学生说你好,片刻,教室听起来是贝多芬的着名钢琴请阅读本书并阅读文本。阅读后,谁能看到这个传说给家人听。读取时间,用词到头,内容要记住。永远不会忘记这样做!(黑板:字进头,永不忘记)
(学生可以阅读全文,一切都集中注意力。)
老师:读吧?记得?
健康:(Qi)明白,记住。
老师:好的。我要求你先说,也就是说,说出这个传说的意思。一般来说,我恐怕比我困难,测试如何谈论;思想,和自己的小练习练习。
(学生阅读,思考,练习对方。)
老师:哪个学生先说?(一个男孩站起来)其他同学仔细听,听,能听到的优点和问题。
健康:一百年前,德国有一个叫贝多芬的音乐家。在一年的秋天,他来到了莱茵河的一个小镇。一天晚上,他走了一条路,听到了从山寨间歇地发出的钢琴声音。这是他的歌。他走到门口,听到房子里有两个人在说话,一个女孩说:这首歌更难玩啊!如果你能听贝多芬怎么玩自己怎么样啊!一个男人说:是啊,不幸的是票太贵了!我们买不起。贝多芬听起来很兴奋,进了房子,因为兄弟姐妹们玩的女孩只是弹了这首歌。女孩是如此愉快地听到,问:你是贝多芬先生?贝多芬没有回答,并为他们演奏了一首歌,啊,这首歌是月光歌。
老师:他是怎么说的?
健康:老师要求说传说,那句话的开头不能。从一年的秋天开始说话。
老师:你会听。(对于整个类 学生),我们都喜欢他,专注于听别人的演讲。(对同学)你可以坐下。
健康:我还没有完成!(笑声)
老师:对不起,请继续。
健康:兄弟姐妹的对话,我想你不能一个个说我。
老师:你是什么意思你完成了吗?
健康:完成。(笑声)
老师:请坐下。(众笑)谁还有意见?
健康:后半部分说的更好。然而,女孩说这句话,你是贝多芬先生的话,不应该,你可以摆脱。
老师:这是有道理的。
健康:我想贝多芬回到旅馆记住这首歌必须,否则......老师: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继续。不要紧张,想想,我知道你的心很清楚。(不要 小学生举手要求学生说。)
老师:很多学生想帮助你,但这个机会我还是想离开你。
健康:(学生终于认为好)否则,这首歌会觉得人们一直很好。
老师:(高兴的)你听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月光歌是贝多芬即兴,是他可怜的哥哥和妹妹碰到两个人的精神,面对月光,激情来了,弹出来,不提前。在歌曲的歌曲之前,他回到了旅馆。因此,贝多芬回到店铺完成这一点必须清楚。总而言之,学生们只是说这是相对简单的哥哥,你不伤心,但我只是谈论它。
健康:从这句话我看到那个女孩是明智的。
老师:是的,她很明智。明白什么事?他只是在说说吗?
健康:不,她想去音乐会。
老师:应该说她想去音乐会。想去,还要说随便说,这是什么意思?
健康:她害怕她的弟弟伤心,安慰她的兄弟。
老师:多少更好的经验!阅读应该这样读,通过字来理解字符和感觉的感觉,体验作者的想法和感觉。
(学生继续阅读下面。)
老师:(当学生们读那个女孩的时候很快站起来了,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
请停下来。学生,仔细阅读,字进头。请注意,这两个词在座位上,坐着字。在座位前是座位,是字的名称;后面坐着坐,就是动作,记住他们的分歧,不要混淆时间。
(学生继续阅读。)
老师:(学生阅读特别安静)我们注意(黑板一边的演示),其中垂直写了一点长,以下三个框架的孩子,写在宽窄,否则丑陋。请练习练习。
(学生完成,继续阅读下一个阅读,直到完成。)
老师:从醒来的话你可以看到醉了这是什么意思?
健康:听粉丝,忘记一切,甚至贝多芬不知道。''
老师:是的,在这课里醉了是一种看下来理解的意义。学生们,8,9两节写了最美丽,最活跃,贝多芬的精彩钢琴,好像弟弟和妹妹带到了海底的月光下。请听贝多芬的月光歌,我想我们会和弟弟和妹妹一样的美好的感觉。听完之后,文本肯定会读更多的感觉。
老师听月光歌。
老师:什么美丽的歌!听完之后,会有8,9两节读声音和明毛。
(学生试图阅读,读取名字,阅读非常情感。)
老师:同学读的好,感觉很投入。每个人都醉了,她的五颜六色的大声,忘了 离开课堂。(笑声)这一课已经拖了将近5分钟,现在休息了。
第2课
老师:听月光歌,带着感觉,还进行了练习,学生们真的看得很亲切。我不知道我们的同学什么阶级没有勇气,不敢露手,通常很少在课堂上站起来读文本?
同学们选出了一名初级学生。
老师:(去过她,抚摸她的肩膀)我是个孩子,班级不敢举手,害怕阅读文字;后来老师鼓励我,慢慢敢说话。今天,我给你一个机会读8,9两节。你不要紧张,要实际行动告诉学生和老师:我不怕,我会读!来试试!
学生有基本的流利性,知识有点太小了。
老师:今天,你面前有100多名老师和50多名学生面对,可以读得这么权利,流利,很简单!良好的做法,未来会阅读更好!为了帮助你阅读这两个部分,请听播音员朗读。每个人都听,会受到启发。
(用月光歌曲读磁带,演示后,全班学生练习,然后阅读,阅读更好。老师:这两个部分我们读了这么多次,我觉得有些人一定要熟悉诵经,就是能够背吗?
(没有人举手。)
老师:不是不相信自己吗?回自己试试;所以美丽的文章,背下来。
(学生积极回来,阅读,不到7分钟,大多数学生举手,说回来;老师命名回来,背实际上好。
老师:同学,看到小黑板上的话。(生产一个小黑板)
月光照进窗户,小屋里的一切似乎都被银纱覆盖着,特别安静。
老师:房子真的被银纱覆盖吗?
健康:不,这是一个比喻,月光成银纱。
老师:这是由月光协会造成的。现实的东西加上适当的关联,文章的内容会更加实质,更深刻,更移动。(黑板:联想)联想部分一般都是用他想的,好像,好像一个类的话导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当然没有。请阅读第9节,什么地方写在真实的东西,哪些句子是联想。
(学生们阅读第九节,阅读了旁边的计划,然后命名读出了联想部分的句子 儿童。)
老师:寻找正确的同学,慢慢的升起月亮,月光下的海浪,波浪的波浪发出波浪,这些关联是什么造成的?
健康:是贝多芬的月光歌曲造成的。
老师:是的。如果你删除这些关联的话,只要真实的东西,那么,这个文本将失去99%的美国。不要相信看到(生产一个小黑板)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看着他的妹妹,根据她的大眼睛,月光照在她安静的脸上。
老师:大家怎么读?好的?
健康:不美丽。
老师:相比之下,我们进一步明白,当写一篇文章来看自己时,听到书写的非常具体,而且还能正确添加自己的关联,文章的内容会更加实质,表达的感觉会更加深刻。当我们阅读文章时,要区分什么是真实的东西,这是由真实的事物造成的关联,可以帮助我们找出文章的内容来理解作者表达的想法和感受。我有一篇短文在这里,现在发给你,请仔细阅读,画出句子的关联,想想,如果这些句子被删除会发生什么?加上什么好处?以下是文章。
大公鸡 一个大公鸡的头是红色和红色,像一个醉酒的脸。高大的红色公鸡就像一个由红宝石制成的皇冠。面对下面两个红肉,红色半透明,明亮可喜。眼睛圆润,明亮,刺穿。身体的羽毛是金色,红色,深绿色,有光泽。两条金黄色的腿,握着它的身体肥大,走像一个强大的将军。尾巴弯曲,高高。
它每天按时唱歌,唱着那首令人兴奋的早歌:黎明,快快起来!一遍又一遍地。每当我听到这首歌,我不禁想起大二学生美丽的公鸡的文本。是的,它不仅美丽的外观,而且还帮助人们做的事情,多么可爱!
(学生仔细阅读全文,计划结合句)。
老师:谁可以读这个句子下的联想句子?
(学生阅读,互相补充,略)。
老师:如果你删除这些协会的话,怎么样?
健康:如果你删除像一个醉酒的脸,走开。像一个强大的一般这些关联句,公鸡给的印象不深。
健康:如果你删除唱歌的早期唱歌,并认为大二学生美丽的公鸡这些话,公鸡不会那么可爱。
老师:经验非常好!当阅读时,要区分事物和关联,对文章的理解更深刻。同学,我有一篇短文在这里,写得好,我想如果你可以添加适当的关联点,文章会更加美丽。请看,不能添加。
莲花
多么美丽的莲花啊!绿色的莲花充满了池塘。白莲花,红莲花竞争开放,全开,半开,不同手势,比赛。一朵盛开的花骨架躲在荷叶后面,蜻蜓飞在顶部飞翔。
(论文如下。)
(学生仔细阅读,仔细修改,教师检查。)
老师:大多数学生已经改变,有些已经改变了很好。谁会读?
(在老师邀请了三个学生阅读修改的文章,一个比一个奇妙。以下是第三个,现实记录和下一个。
莲花 一个夏天 下午,我来到莲花池看莲花。
绿色和绿色的莲花叶像一把伞,保持池塘和池塘是满的。花莲从莲花中脱落,白,红,全开,半开,优雅,竞争开放。一阵风吹,花开了,我想莲花成一个小女孩,莲花叶成她的绿色衣服,为我跳舞。
一朵绽放的微笑的花骨,像一个害羞的小妹妹,躲在莲花叶后面,一只蜻蜓飞在它上面,一个会落在上面,我不禁想到四年级学到小池:在小诗:小他被暴露的尖角,长长的猫头鹰蜻蜓在头上。
当学生完成阅读文章时,教室记得掌声。
在老师这样让学生评论哪个是协会,以便进一步了解适当使用写作文章与联想的好处。在老师指出:蜻蜓落在刚刚长出来的锋利的叶子还没有打开,它更符合诗的原意。在下课之前,老师会向学生打印一篇短文,要求他们在组合类中做,它会仔细修改,在关联上添加单词。论文如下。)
也 是一个优秀
写下来。我打开了一看,也很好!优秀的后面还加了一个大惊叹号!
张老师可以改变组成,可以罚款,甚至一个错误的标点也不放过。我写一个对话,因为粗心,少一个引号,张老师在下一个用红笔写:后面的引号是怎么回事?谁偷了?读这句话,我突然觉得面部发烧
张老师永远不犹豫地用红墨水,总是在句子上写上好的话,画上波浪线和圆。看着红色的波浪线,我的心很兴奋和兴奋。
俞永正的月光教学记录
第一类
(班铃声,老师和学生说你好,片刻,教室听起来是贝多芬的着名钢琴请阅读本书并阅读文本。阅读后,谁能看到这个传说给家人听。读取时间,用词到头,内容要记住。永远不会忘记这样做!(黑板:字进头,永不忘记)(学生可以阅读全文,一切都集中注意力。)
老师:读吧?记得?
健康:(Qi)明白,记住。
老师:好的。我要求你先说,也就是说,说出这个传说的意思。一般来说,我恐怕要求你阅读书籍,想想如何谈论这件事更加困难。
(学生阅读,思考,练习对方。)
老师:哪个学生先说?(一个男孩站起来)其他同学仔细听,听,能听到的优点和问题。
健康:一百年前,德国有一个叫贝多芬的音乐家。在一年的秋天,他来到了莱茵河的一个小镇。一天晚上,他走了一条路,听到了从山寨间歇地发出的钢琴声音。这是他的歌。他去了门,听着 到房子里有两个人在说话,一个女孩说:这首歌更难玩啊!如果你能听贝多芬本人是多么好的炸弹!一个男人说:是啊,不幸的是入学凭证太贵了!我们买不起。贝多芬听起来很兴奋,进了房子,因为兄弟姐妹们玩的女孩只是弹了这首歌。女孩是如此愉快地听到,问:你是贝多芬先生?贝多芬没有回答,并为他们演奏了一首歌,啊,这首歌是月光歌。
老师:他是怎么说的?
健康:老师要求说传说,那句话的开头不能。从一年的秋天开始说话。
老师:你会听。(对于全班)的学生,我们都喜欢他,集中听别人的讲话。(对同学)你可以坐下。
健康:我还没有完成!(笑声)
老师:对不起,请继续。
健康:兄弟姐妹的对话,我想你不能一个个说我。
老师:你是什么意思你完成了吗?
健康:完成。(笑声)
老师:请坐下。(众笑)谁还有意见?
健康:后半部分说的更好。然而,女孩说这句话,你是贝多芬先生的话,不应该,你可以摆脱。
老师:这是有道理的。
健康:我想贝多芬回到旅馆记住这首歌必须,否则......老师: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继续。不要紧张,想想,我知道你的心很清楚。许多学生举手,要求学生。
老师:很多学生想帮助你,但这个机会我还是想离开你。
健康:(学生终于认为好)否则,这首歌会觉得人们一直很好。
老师:(高兴的)你听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月光歌是贝多芬即兴,是他可怜的哥哥和妹妹碰到两个人的精神,面对月光,激情来了,弹出来,不提前。他在歌曲之前回到了旅馆,整理了这首歌 来吧。因此,贝多芬回到店铺完成这一点必须清楚。总而言之,学生们只是说这是相对简单的兄弟,你不伤心,但我只是谈论它。
健康:从这句话我看到那个女孩是明智的。
老师:是的,她很明智。明白什么事?他只是在说说吗?
健康:不,她想去音乐会。
老师:应该说她想去音乐会。想去,还要说随便说,这是什么意思?
健康:她害怕她的弟弟伤心,安慰她的兄弟。老师:多少更好的经验!阅读应该这样读,通过字来理解字符和感觉的感觉,体验作者的想法和感觉。
(学生继续阅读下面。)
老师:(当学生们读那个女孩的时候很快站起来了,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
请停下来。学生,仔细阅读,字进头。请注意,这两个词在座位上,坐着字。在座位前是座位,是字的名称;后面坐着坐,就是动作,记住他们的分歧,不要混淆时间。
(学生继续阅读。)
老师:(学生阅读奢侈)我们注意安静的词写,第一中间,后两边(边说黑板上的演示)哪一行垂直写一点,三个框的底部写宽,狭窄,否则丑陋。请练习练习。
(学生完成,继续阅读下一个阅读,直到完成。)
老师:从醒来的话你可以看到醉了这是什么意思?
健康:听粉丝,忘记一切,甚至贝多芬不知道。''
老师:是的,在这课里醉了是一种看下来理解的意义。学生们,8,9两节写了最美丽,最活跃,贝多芬的精彩钢琴,好像弟弟和妹妹带到了海底的月光下。请听贝多芬的月光歌,我想我们会和弟弟和妹妹一样的美好的感觉。听完之后,文本肯定会读更多的感觉。
老师听月光歌。
老师:什么美丽的歌!听完之后,会有8,9两节读声音和明毛。
(学生试图阅读,读取名字,阅读非常情感。)
老师:同学读的好,感觉很投入。每个人都喝醉了与她多彩的阅读,忘记了下课。(笑声)这一课已经拖了将近5分钟,现在休息了。
第2课
老师:听月光歌,带着感觉,还进行了练习,学生们真的看得很亲切。我不知道我们的同学什么阶级没有勇气,不敢露手,通常很少在课堂上站起来读文本?
同学们选出了一名初级学生。
老师:(去过她,抚摸她的肩膀)我是个孩子,班级不敢举手,害怕阅读文字;后来老师鼓励我,慢 慢慢地说话。今天,我给你一个机会读8,9两节。你不要紧张,要实际行动告诉学生和老师:我不怕,我会读!来试试!
学生有基本的流利性,知识有点太小了。
老师:今天,你面前有100多名老师和50多名学生面对,可以读得这么权利,流利,很简单!良好的做法,未来会阅读更好!为了帮助你阅读这两个部分,请听播音员朗读。每个人都听,会受到启发。
(用月光歌曲读磁带,演示后,全班学生练习,然后阅读,阅读更好。
老师:这两个部分我们读了这么多次,我觉得有些人一定要熟悉诵经,就是能够背吗?
(没有人举手。)
老师:不是不相信自己吗?回自己试试;所以美丽的文章,背下来。
(学生积极回来,阅读,不到7分钟,大多数学生举手,说回来;老师命名回来,背实际上好。
老师:同学,看到小黑板上的话。(生产一个小黑板)
月光照进窗户 一切似乎都覆盖着银纱,它是特别安静。
老师:房子真的被银纱覆盖吗?
健康:不,这是一个比喻,月光成银纱。
老师:这是由月光协会造成的。现实的东西加上适当的关联,文章的内容会更加实质,更深刻,更移动。(黑板:联想)联想部分一般都是用他想的,好像,好像一个类的话导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当然没有。请阅读第9节,什么地方写在真实的东西,哪些句子是联想。
(学生朗读第9节,阅读边画,然后命名读取部分联想部分的句子。)
老师:寻找正确的同学,慢慢的升起月亮,月光下的海浪,波浪的波浪发出波浪,这些关联是什么造成的?
健康:是贝多芬的月光歌曲造成的。
老师:是的。如果你删除这些关联的话,只要真实的东西,那么,这个文本将失去99%的美国。不要相信看到(生产一个小黑板)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看到他的妹妹,月光照耀 她安静的脸,根据她大大的眼睛大开。
老师:大家怎么读?好的?
健康:不美丽。
老师:相比之下,我们进一步明白,当写一篇文章来看自己时,听到书写的非常具体,而且还能正确添加自己的关联,文章的内容会更加实质,表达的感觉会更加深刻。当我们阅读文章时,要区分什么是真实的东西,这是由真实的事物造成的关联,可以帮助我们找出文章的内容来理解作者表达的想法和感受。我有一篇短文在这里,现在发给你,请仔细阅读,绘制句子的关联,想想,如果从这些句子中删除,会发生什么好处?以下是文章。
大公鸡
一个大公鸡的头是红色和红色,像一个醉酒的脸。高大的红色公鸡就像一个由红宝石制成的皇冠。面对下面两个红肉,红色半透明,明亮可喜。眼睛圆润,明亮,刺穿。身体的羽毛是金色,红色,深绿色,有光泽。两个金黄黄色的腿,握住它 身体肥大,走路像一个强大的将军。尾巴弯曲,高高。
它每天按时唱歌,唱着那首令人兴奋的早歌:黎明,快快起来!一遍又一遍地。每当我听到这首歌,我不禁想起大二学生美丽的公鸡的文本。是的,它不仅美丽的外观,而且还帮助人们做的事情,多么可爱!
(学生仔细阅读全文,计划结合句)。
老师:谁可以读这个句子下的联想句子?
(学生阅读,互相补充,略)。
老师:如果你删除这些协会的话,怎么样?
健康:如果你删除像一个醉酒的脸,走像一个强大的一般这些关联句子,公鸡给的印象不深。
健康:如果你删除唱歌的早期唱歌,并认为大二学生美丽的公鸡这些话,公鸡不会那么可爱。
老师:经验非常好!当阅读时,要区分事物和关联,对文章的理解更深刻。同学,我有一篇短文在这里,写得好,我想如果你可以添加适当的关联点,文章会更多 不错。请看,不能添加。
莲花
多么美丽的莲花啊!绿色的莲花充满了池塘。白莲花,红莲花竞争开放,全开,半开,不同手势,比赛。一朵盛开的花骨架躲在荷叶后面,蜻蜓飞在顶部飞翔。
(论文如下。)
(学生仔细阅读,仔细修改,教师检查。)
老师:大多数学生已经改变,有些已经改变了很好。谁会读?
(在老师邀请了三个学生阅读修改的文章,一个比一个奇妙。以下是第三个,现实记录和下一个。
莲花
中午在夏天,我来到荷花池看莲花。
绿色和绿色的莲花叶像一把伞,保持池塘和池塘是满的。花莲从莲花中脱落,白,红,全开,半开,优雅,竞争开放。一阵风吹,花开了,我想莲花成一个小女孩,莲花叶成她的绿色衣服,为我跳舞。
一个刚刚开花的微笑的花骨,像一个害羞的小妹妹,隐藏在莲花叶的背面,一只蜻蜓飞在它上面,一只会落在上面,我不禁想起四年级学到的小池:小熊被暴露的锐角,蜻蜓落在头上。
当学生完成阅读文章时,教室记得掌声。
在老师这样让学生评论哪个是协会,以便进一步了解适当使用写作文章与联想的好处。在老师指出:蜻蜓落在刚刚长出来的锋利的叶子还没有打开,它更符合诗的原意。在下课之前,老师会向学生打印一篇短文,要求他们在组合类中做,它会仔细修改,在关联上添加单词。论文如下。)
是一个优秀
写下来。我打开了一看,也很好!优秀的后面还加了一个大惊叹号!
张老师可以改变组成,可以罚款,甚至一个错误的标点也不放过。我写一个对话,因为粗心,少一个引号,张老师在下一个用红笔写:后面的引号是怎么回事?谁偷了?读这句话,我突然觉得面部发烧 张老师永远不犹豫地用红墨水,总是在句子上写上好的话,画上波浪线和圆。看着红色的波浪线,我的心很兴奋和兴奋。
第四篇:特级教师吴正宪商不变教学实录
学生的思维碰撞搭台
——商不变性质课堂实录
吴正宪老师执教
(一)故事设疑 激发兴趣
游戏导入
1、听口令做动作(坐下、起立)。
2、听口令做相反动作(坐下—起立,起立—坐下)。
3、看手势做动作(手正面—起立,手背面—坐下)。
4、看符号做动作(1—起立,2—坐下)。
提问:这当中,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板书:变 不变)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除法算式中的变与不变,有兴趣吗?
1.师讲故事。
花果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南里住着一群猴子。有一天,猴王给小猴子分桃子。猴王说:“给你6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3只小猴子吧。”小猴子听了,我只能得到2个桃子。连连摇头说:“太少了,太少了。”猴王又说:“好吧,给你60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30只小猴,怎么样?”小猴子得寸进尺,挠挠头皮,试探地说:“大王,再多给点行不行啊?”猴王一拍桌子,显示出慷慨大度的样子:“那好吧,给你600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300只小猴,你总该满意了吧?”小猴子觉得占了大便宜,开心地笑了,猴王也笑了。谁是聪明的一笑?为什么呢?(一个小小的故事,一个有趣的问题激发了同学们极大的热情,大家争先恐后地回答)生1:猴王的笑是聪明的一笑。按照这3种分法,每只 小猴得到的都是2个桃子。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2: 6÷3=2
60÷30=2
600÷300=2 师:真聪明!(同时板书算式)
2.观察这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这几个除法算式的商是2)3.大家观察得很仔细,你还能编出几道商事2的除法算式吗?
生:12÷6=2
24÷12=2
30÷15=2 ……(选其中一道板书)4.师提问:怎么编题,商总是2,你有什么窍门吗?
(二)合作学习
教师指导
(三)小组汇报 各抒己见 1.第一组发言:“拿60÷30=2来说吧,被除数60乘2,除数30也乘2,就得到120÷60,商没变也是2。被除数60除以3,除数30也除以3,就得到了20÷10,商和原来比也没变,还是2。”
第二组发言:“还是拿60÷30=2来说,被除数和除数都乘5,就得到了300÷150=2,被除数和除数都除以6,就得到10÷5=2。被除数和除数变了而商不变》”大家纷纷表示同意。2.教师在板条上写出算式:
60÷30=2
(60×2)÷(30×2)=2
(60÷3)÷(30÷3)=2
(60×5)÷(30×5)=2(60÷6)÷(30÷6)=2 ……
3.师:同学们观察得很好,都是找到一道标准题,拿其他的题目与标准题相比,看到了被除数和除数发生了这样的变化,而商不变,看来大家都同意这个观点,我把大家说的算式表示出来,是这样的吗?(生:对,学生看着这些算式,不住的点头)4.师:对这些算式的排列,同学们有什么意见吗?
5.一女生站起来说:“我想给您提个意见,这些算式放在一起,太乱了,如果把这些算式重新排一下,看起来就更清楚了。”
6.小女孩在老师的帮助下,将刚才写的板条重新整理分为两栏:
左边是:(60×2)÷(30×2)=2
(60×5)÷(30×5)=2 ……
右边是:(60÷3)÷(30÷3)=2(60÷6)÷(30÷6)=2 ……
7.师:同学们,这个意见提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左边的算式都是被除数和除数乘一个数,商没变,右边的算式都是被除数和除数除以一个数,商没变。她把这些算式分成了两类,更清楚了。”
“既然大家都说这个意见好,我们就接受这个意见,谢谢你,小姑娘,你观察问题很有顺序。”
8.谁能把这些算式用比较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
生1:小男孩说:“我通过研究发现,这几个算式里,被除数变大,除数跟着变大,商不变;被除数变小,除数也变小,商也不变。”
9.吴老师根据他的回答在黑板上写出:“被除数变大(小),除数变大(小),商不变。” 自言自语道:真的是这样的吗?
10.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讨论,使学生明确:变大可以是同时加上一个数,变小可以是同时减去同一个数,但是这样的情况,商都会变。一位勇敢地女孩说:“加一个数,原数也变大,减一个数,原数就变小,可是商变了。应该说如果被除数乘几,除数也乘几,商不变,或者说被除数除以几,除数也除以几,商也不变,这么说更准确。” 11.教师鼓励性的小结:
对小女孩说:“小姑娘,你真棒!我欣赏你流利的表达,更佩服你的勇气。你敢于挑战对方提出不同的意见,很了不起。”
对低着头的小男孩,拍拍他的肩膀亲切的说:“小伙子,你也勇敢,正是有了你的发言,才给我们带来了一次深刻的思考,一次有意义的讨论,使我们大家对这个问题了解得更深刻了,谢谢你。”
12.接着教师进一步引导:“乘几用数学语言可以说成扩大几倍,除以几可以说成缩小几倍。谁能把刚才的发现这个规律再完整地叙述一遍。”
13.有了刚才的交流,同学们更踊跃了,一位一直没有发言的同学在吴老师的邀请下,站起来大声说:“在除法里,被除数扩大几倍,除数也扩大几倍,商不变;被除数缩小几倍,除数也缩小几倍,商不变。
14.师:你们真了不起,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发现了这样一条很重要的规律,这就是商不变规律。(板书课题)
(四)举例验证 质疑提高
1.师:这个性质对所有的除法算式都适用吗?你们有没有对其他算式进行试验过呢? 2.学生用不同的算式开始验证: 生1质疑12÷6=2,8÷4=2,这两道题之间也符合这个规律吗?
(五)反馈练习深化认识 1.抢答:根据3120÷260=2,很快说出下面各题的商。
312÷26=
31200÷2600= 1560÷130= 6240÷520= 312000…00÷26000…00=
(1000个0)2.判断下面的算式,哪一个与12÷3相等。
(12×2)÷(3×4)
(12+9)÷(3+9)
(12÷6)÷(3×6)
(12+12)÷(3+3)(12×3)÷(3×3)
3.揭示生活中商不变性质的应用。
启发学生发现:买3件衬衫120元,买6件同样的衬衫240元,买9件同样的衬衫360元,也可以用商不变的性质。衬衫的件数扩大几倍,总价钱也扩大几倍,而衬衫的单价不变,即商不变;等等。4.找朋友。
一位同学手里拿着卡片32÷8=4走向讲台高呼:“我的朋友,请过来!”,其他同学拿着事先发的卡片完成游戏。附:板书设计
商不变的性质
60÷30=2
同
同
扩
缩
(60×2)÷(30×2)=2
(60÷3)÷(30÷3)=2(60×5)÷(30×5)=2
(60÷6)÷(30÷6)=2(60×10)÷(30×10)=2
(60÷5)÷(30÷15)=2 ……
……
扩
大
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
或
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缩
小
第五篇:年级物理上册教学反思
年级物理上册教学反思
年级物理上册教学反思1
本节课包含两个知识,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知识。我分为两节课讲解,第一课时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讲解惯性知识和惯性现象。
牛顿第一定律我沿用高中的讲法,首先从生活现象(书中的图)让学生体会力和运动的关系,然后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引入到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再到伽利略的观点,笛卡尔的观点,层层深入,让学生体会物理理论形成探究的过程。最后提出牛顿第一定律。本节课这样很紧凑,刚好可以讲完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特别“物体不受力,原来运动的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原来静止的,将永远保持静止”。理解力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因素。然后将牛顿第一定律应用到实践中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如:推物体物体就运动,不推物体它就静止,用亚里士多德和牛顿的观点都能解释,但解释踢出的足球继续在草地上滚动,为什么足球不受向前的力,足球仍然向前运动,只有牛顿的观点能够解释。
惯性知识讲解时,强调对惯性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先讨论自己对惯性的理解,并可以举例说明,特别是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学生若能说明则是最好的。我觉得将惯性类比于睡懒觉的惰性还可以。惯性现象一定要做实验再配合讲解就很好了。
年级物理上册教学反思2
一、探究过程僵硬,只是为了结论而探究。
新课标中,对本节知识的要求即包含过程要求,又包含终结性要求,其中终结性要求为“了解”水平。而我没有仔细专研课表要求,过分的注重了课堂教学的结论性传授,而忽略了过程性认知。对于刚刚接触物理的学生来说,应培养其观察、描述实验想象,总结归纳实验结论并用准确的语言进行叙述的能力。我只做到了灌输,却忽略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二、教学思路不够清晰,框架松散。
这个问题不只存在于这节课中,在平时的备课环节,我过分注重详案的准备,直接导致授课时思路只有一条线,对于课堂的突发情况准备不足,很容易被学生将课堂拉偏。
三、教学语言容易让学生产生歧义。
首先是引言部分,没有详细的设计,只是一句话带过,没有过渡,学生还没有进入状态的情况下,直接讲授新课。其次是教学过程中的过渡语言,一是用词,没有从学生角度出发,用一些学生不易理解的词语。二是语气,声音过于平缓,没有侧重点,学生不容易分辨问题中的重点,又会造成理解错误,或是无法理解。
四、板书不规范。
板书直接反映出教师的整体思路,由于备课过程中没有完整的知识框架,导致板书所呈现出来的内容杂乱无章。还有对于一些要求学生熟记的内容,书写简单,不够详细具体。
五、总结
经过袁老师的评课与分析,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有了很明确的认识。同时,对于今后备课、教学的方法也有了很清晰的认识。
1.课前备课,首先列出知识框架,使内容稳固,层次分明。其次,对于问题的设计,提问语句的设计,可以找非物理教师听一听,确认语言描述准确,没有歧义,学生能够按照我的意愿理解问题。
2.认真设计课前的引言,并且陈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一是为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二是为了提醒自己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3.对于探究过程,要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描述的能力,分析总结的能力,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不是灌输知识。
4.课堂小结一定要有,一是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整理的过程,二是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习惯,逐步培养学生对章节内容的整理归纳。
年级物理上册教学反思3
质量及其测量历来是物理教学的重点,一方面由于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和其测量是基本技能,另一方面也是学习密度的基础。
《质量》这节课的学习目的是: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单位;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的改变而改变;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我的教学过程设计是:
1、学习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单位。
2、认识托盘天平的结构。
3、讲解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4、课堂基础习题过关检查。
一节课下来教学内容多,师讲得多,学生处于被动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基本技能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觉得这一节课应该分为两课时来上。对于托盘天平的使用,因为现在的日常生活用品都配有说明书,所以在学习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时,先让学生先阅读课本讨论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尝试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师点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课堂上把学习主动权、思考权、发现问题权还给学生,师起到引导和点拨作用,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中会发现:学生边玩边学,学习兴趣很高,课堂学习效率高。
年级物理上册教学反思4
20xx年12月25日,星期二第三节课,作为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健康课堂的研究与实验》的子课题《构建多种健康课堂的基本流程和模式框架》课题组成员之一,按课题组的安排,我在学校物理实验室讲了一节健康课堂的入门课——《测量物质的密度》。在评课中,课题组的成员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数学、物理、化学这样的理科学科是否适用导学案,而起因则是因为我的这节实验课课堂与导学案完全脱节。
原来这节课的导学案我是照抄照搬现在九年级同事的本节导学案的(原导学案附后),今年八年级启用新教材,而九年级教材没变,导致八年级第六章与九年级第十一章内容相同,我仅仅作了简单的修改。结果在课堂中出现了下列问题:
1、虽然有导学案,但是我和学生们根本没用一秒钟,导学案形同虚设,从而导致课堂中自学导学、交流协作、展示激励、深化引领、巩固拓展这些环节没有做或体现不出来。因为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用天平和量筒正确地测出液体(盐水)和固体(小石块)的密度,而事实上学生在自学导学上就耽搁了太多的时间,有很多学生10分钟只填写了两个空,我问了他们,都说自学导学部分太难,看不懂。最终我为了保证教学重点得到落实,而不得不硬着头皮连自学导学这一环节都搁置了,更加不谈展示激励了,因为这时很多组实验根本就未做好,展示什么呢?
2、课堂中难点未能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是学生能分析出所测物质的密度偏大(或偏小)的原因并及时更正,有三个组测得的盐水的密度大于2g/cm3,有一个组测得的小石块的密度小于1 g/cm3,这样的结论很显然都是错误的,但由于时间所限,只能由我简单讲了,学生没有用实验验证,似懂非懂。
3、没有有效的展示激励的措施。在教学中,面对着12个小组,我只能一组一组地巡视,做的好的说一声好,做的差的指出不当之处,组与组之间无法进行对比,没有交流,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究其原因,是因为备课时没有备学生,不该利用三年级的导学案,不是这份导学案不好,而是学生不同。初二上学期的学生刚刚接触到物理,不说很多实验器材不知如何使用,也不说如何来设计一份误差最小的实验方案,仅仅是这个物理实验室也是学生第二次进来,这样状况的学生怎能与初三的学生相比呢?这节课的失败也就在所难免了。
痛定思痛,我接受了苏校长的建议,重新设计了一份导学案,又邀请课题组的成员于12月28日(周五)在我带的另一个班讲了这一节课,效果得到课题组成员和学生的一致认同,我也自觉满意。这份导学案有如下特点:
1、自学导学、交流协作、展示激励、巩固拓展部分都大为简单、简化,都紧紧扣住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绝不拖泥带水,做到了在有限的时间里达成教学的三维目标。
2、创新了展示激励的方法。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实验结果记录表格(如下图所示),只记录12个组所测得的最终结果(盐水的密度和小石块的密度),而且说明谁先测出来谁先填写表格,前三名的和单个的都会奖分,能够找出其他组错误之处的组或个人也给予高额的奖分,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对个别的落后组也是一种激励。这种简单的做法竟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惊人的效果,得到了课题组所有成员的肯定。
组 别
盐水的密度(g/cm3)
小石块的密度
(g/cm3)
组 别
盐水的密度(g/cm3)
小石块的密度
(g/cm3)
一组
七组
二组
八组
三组
九组
四组
十组
五组
十一组
六组
十二组
3、教学的重点突出,难点得到突破。由于导学案主要体现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而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思考、合作、交流。例如我在设计时预想到学生在设计试验步骤是会有几种方法,但在实际上课时,发现学生的试验方案有很多种,这是我上课之前没有想到的,学生在讨论方案时,各抒己见十分活跃,全身心投入到方案的讨论之中去,对学生的这种探索精神,我十分感动,我也给了他们充分的展示机会。另外第六组所测得的两个物理量怎么测都偏小,这时组长要求我给他们换一架天平,换后,他们一下子就测出了正确的结果,真正体会到了“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避免了单纯炒冷饭的尴尬境地,让学生感到有趣、有得,从而真正达到学习的目的,我也及时称赞了他们。
从这两节课取得的迥异的效果来看,导学案作为采取引发式教学的一种媒介和手段,能让教师水到渠成地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管理好自我情绪,否则就会回到原来填鸭式教学的老路上来,因而可以得出结论:导学案也非常适用于物理的教学。只不过每一节课的导学案都要教师自己动手编制,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要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在教学中还要以学生为主体,要真正放手,同时要能不断创新激励评价方法,激发出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兴趣。
年级物理上册教学反思5
本节内容是从运动到力的过渡,在这一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何从运动引入力,让学生体会运动与力的关系,既要让学生接受运动和力存在的某种联系,又不能造成“运动就有力的作用”这一错误观点,而且力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既看不到又摸不着。本人在处理教材时先引出力的概念,指出力的存在离不开物体,考虑到有利于记忆和逻辑上的问题,引出力后马上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知识,最后才分析力的作用效果这一学生非常熟悉的现象。有从难到易的嫌疑,是否恰当,敬请同行指教,但从课堂中,我觉得学生还是能够接受的。
教法上还是采用比较传统的启发、讲解、总结,缺乏新意。由于学科的关系,知识的解答上缺乏深度,总觉得只停留在回答问题这一层面上,不能从更深层去抓问题的本质,有的甚至难圆其说。学生的思维很活跃,提的问题面也很广。这节课中本人感受很深的是:我们平时所谓的差生提的问题特多,而且特喜欢提问(或者说表现自己)。因此如何发掘这种潜力,让中下档同学积极参与学习,是我们值得深思的。
教学中不断运用“谁给谁力”,主要是为以后讲解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及力的方向埋下伏笔
年级物理上册教学反思6
首先通过课本9-26和图9-27中所示的两位同学做功快慢的比较出发,自然的引出功率的概念,以及功率的公式和单位;并通过给出人、一些动物和交通工具的功率,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功率概念和对功率单位“瓦特”具有较多的感性认识。还通过信息窗关于机器名牌中标出“功率”这一参考数据的介绍,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功率”这个概念的实用价值和意义。
本节内容有: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功率的概念;测算功率。功率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功率的单位是本节的难点。本节教学方法有讨论、实验、讲解等,但以讨论为主。在本节教学中,首先要组织学生分析讨论课本图9-26、图9-27所提供的实例,总结出判断做功快慢的方法:若做功相同,比较做功的时间;若做功的时间相同,比较做功多少。
年级物理上册教学反思7
《光的色散》这节内容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 重要的环节是就三棱镜实验引入光的色散。我把自己教学的兴奋点定位于色散实验的演示和物体颜色的成因这两个地方,这两处恰好也是本节课的重点。要成功做好色散实验还需要依靠天气,假如遇到阴雨天气可能就做不好,另外还与上课的时间有关系,就出现了很大的差异性。关于物体颜色的成因部分内容与生活联系很密切,学生很强的'好奇心,此处是老师与学生的兴奋点的交叉点,很容易把课堂的氛围引向高潮。在这里如果能够做好演示实验效果将更佳,但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我只能用课件代替(视频)因此教学效果有点打折,但可靠程度高。
光的色散看不见的光分析及教学效果反馈:
一、学情分析:
本节教学以学生自为主,教师辅导为辅,学生重点在课堂上完成基本练习,因课堂以完成两节课的教学内容,时间要求紧,内容难度虽然不高,但容量大,任务还是比较重的。
学生对两节的内容比较难的是光的物体的颜色的理解比较难,特别是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两种情况的颜色区别感觉难度较大,因此要增大练习量,特别说明银幕为什么采用白色等应用的说明。教学重点让学生注意物体颜色与光的关系,其中特别是“墨色”的情况,学生是最不好理解的。
二、课堂反馈情况
本节课堂学习气氛比较好,学生完成五分钟练习达标率高,全班47人参加,达90分以上的为40人,60分以下2人,合格率95.8%。
年级物理上册教学反思8
《焦耳定律》这节课,主要突出的是科学探究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了他们分析归纳、动手操作、辩证思维的能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对于《焦耳定律》这节课,教材中设计了演示实验,由于实验装置比较复杂,且演示实验不能使每一位学生都动手参与,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我就决定把这个实验用课件在大屏幕上展示,由学生自己模拟动手。课件模拟过程逼真,学生很快就能自己得出“电流的热效应与导体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的实验结论。
本节课中,我利用生活视频和Flash再现生活原型,将需要很多环境和时间的知识与探究过程在短短的一节课内让学生如同亲临,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范围。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教给学生知识,而且交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使学生终身受益。所以说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不仅形象直观,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课堂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设计,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也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缺憾。在教学过程中,我担心教学内容没法按时完成,因此,有些体现学生主动性的动手、动口的活动还不够到位。所以,以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还应注意多关注学生,充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总之,这节课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被生动活泼的探究式学习活动所取代。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敢想、敢问、敢说、敢做,充满着求知欲和表现欲。我将吸取本节课优点,在未来的教学中练好基本功,多向同行们请教,多学新课程理论,使以后的教学更加活泼、生动。
年级物理上册教学反思9
把书上的演示实验给学生示范后,引导学生得出书上的结论,再让学生自己做实验。这样,虽然教学过程循循有序,然而教学效果并不佳,学生的兴趣没有被调动,思维被束缚,课堂气氛沉闷,原因是管得太死,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活动,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吸取以前的教训,我改变了教学思路,努力打造活力课堂,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入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收到良好的效果。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课前我先选择的纸屑,(觉得用纸屑比较干净)可是实验几次效果很不明显——纸屑几乎不动,我又换沙子实验结果也不好,又找来了很细的盐粒,实验现象超好,我很满意,看来还是比较轻小的物体效果才明显。每次实验前对材料的选择我们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实验成功与否。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
本节课是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前提下设计的,教学中以实验为基础,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概念的认识为主线,运用实验、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执行任务,把传播知识、培养兴趣和能力、渗透方法等有机结合在一起。算是比较成功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文中对次声的应用没作介绍,可向学生适当补充一些这方面的知识
光世界巡行
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仔细观察过的学生,加以表扬,以鼓励同学们多去观察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让同学们仔细的观察并积极思考总结实验结论。
年级物理上册教学反思10
有关《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一节知识,在旧的物理教材中,与声音的产生合为一节内容进行讲解,而在新物理教材中,单独作为一节课的内容,知识点相对少一些,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把重点放在了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以及人耳怎样听到声音这两个知识点。正因为如此,给教师和学生留下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通过课堂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思索: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在这节课中我认为应该在把握书本知识点的基础上,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符合学生思维特点的问题去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是本节课的关键。上课伊始,我便引发学生说出每天都能听到哪些声音,学生认为物理其实很简单,所以不再认为物理难学,有了很浓的学习兴趣。接着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人为什么能听到声音?”这种怀境的创设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接着引入新课,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自主进行探究。
为了使学生带着问题一步步地探究性学习,我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证明或设计小实验证明声音能在哪些物质中传播。学生不仅有真实的体验,而且能充分体验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这种学习氛围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也符合他们的思维特点,使他们能更有兴趣地带着问题去学习。而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学生很自然地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此时我也深深地体会到危机的到来,不得不马上“充电”迎接新课改的挑战。
二、处理好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在备课时我发现这节课的知识点有些乱,只有把它们串成一条线才有助于学生的思考和探究。经过认真分析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到课文重点是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于是我便决定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设计小实验,学生理解起来简明易懂,这是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三、及时探究,共同合作。
我认为本节课的精彩之处是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比较,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探究,总结出知识点,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体现了探究式学习的优点。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学生受益匪浅,使全班同学都行动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行合作性学习,及时地解决问题。
四、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设计多种教学活动使学生时刻具有新鲜感
本节课的知识较多,怎样才能使学生不觉得累呢?我认为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设计多种教学活动形式,非常重要。如在复习巩固本节课知识时,我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动画,让学生看到渔民捕鱼使用的电子发生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让他们不会感到物理知识枯燥乏味。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以讨论、实验探究为主线,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实验。这时候教室顿时变成了实验室,同学们互相合作,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讨论,在讨论中共识。教室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此时我也成为学生的一员,不断地在各组之间穿来穿去,共同参与、共同探究,不断地指导,同时也掌握了学生活动的情况,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我还设计了抢答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新鲜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活动多样化,使学生具有新鲜感,是课堂达到最好效果的重要手段。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真控不能传声的导入,如果能演示真空铃实验我想这节课会更完美,但是由于获得真空有一定难度,学校实验器材(抽气机)有限,影响了教学效果,应及时改进。另外本节课由于知识容量大、活动多,要控制好每个环节的时间,才能做到收放自如,在学生讨论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加强引导,这也是本节课的待改进之处。
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能充分地感受到学习物理的趣味和意义,在老师的引导下独立探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是一种任务和负担,而是精神上的充实,渴望更多的物理知识成为生活中博学之才。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尝试,使我也感受到了改变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以及得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快乐,同时也看到了学生的那种渴望创新、探索、渴求表现的要求,看到了学生们的巨大潜能、更大的发展性和可塑性,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尽最大的努力,使课堂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
年级物理上册教学反思11
最近刚刚上了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这两节课的内容。这两节规律、概念特别多,还有要画的图形多。一开始上课俺就知道这一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虽然我也布置了学生课下预习,但是大部分学生是不预习的,所以在课堂上我尽量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去记,但是又不能给学生“很充足的时间”去记,因为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还必须完成本节课的内容,因为在我们辛集中学,课下没有学习物理的时间,只能在课堂上完成相关的教学内容,因为我们辛集中学的课下时间分的是在太细了,老师又是在太卖力了,学生没有课下预习的时间,没有预习的课堂别说高效,能有点效果就不错了,这严重的违反了教育规律。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很多同学对于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的成像特点都背不过,更别说应用了,光路图画出来,问题实在太多了,并且是大面积的,有的班甚至是全军覆没,没有充足的时间是不可能练好的,但是时间有限,好无奈。再就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对一些实验有的做了演示,有的到实验室做了学生分组实验,但是学生对一些实验步骤记不住,每一步用到了什么器材,怎么用的,需要观察什么现象,需要记录哪些实验数据,通过这些现象和记录的实验数据能说明什么问题,即能得出什么实验结论。都用心去记,不想动脑思考,实验更是掌握的一塌糊涂,因为我对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经常考的内容,书上没有答案的我都整理了、印发给了学生,但是在学生哪里成了废纸一张,不去背、不去记。教师尽心去教,但是学生不用心去学,怎么才能保证教学效果和教学成绩呢?
最近刚刚上了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这两节课的内容。这两节规律、概念特别多,还有要画的图形多。一开始上课俺就知道这一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虽然我也布置了学生课下预习,但是大部分学生是不预习的,所以在课堂上我尽量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去记,但是又不能给学生“很充足的时间”去记,因为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还必须完成本节课的内容,因为在我们辛集中学,课下没有学习物理的时间,只能在课堂上完成相关的教学内容,因为我们辛集中学的课下时间分的是在太细了,老师又是在太卖力了,学生没有课下预习的时间,没有预习的课堂别说高效,能有点效果就不错了,这严重的违反了教育规律。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很多同学对于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的成像特点都背不过,更别说应用了,光路图画出来,问题实在太多了,并且是大面积的,有的班甚至是全军覆没,没有充足的时间是不可能练好的,但是时间有限,好无奈。再就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对一些实验有的做了演示,有的到实验室做了学生分组实验,但是学生对一些实验步骤记不住,每一步用到了什么器材,怎么用的,需要观察什么现象,需要记录哪些实验数据,通过这些现象和记录的实验数据能说明什么问题,即能得出什么实验结论。都用心去记,不想动脑思考,实验更是掌握的一塌糊涂,因为我对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经常考的内容,书上没有答案的我都整理了、印发给了学生,但是在学生哪里成了废纸一张,不去背、不去记。教师尽心去教,但是学生不用心去学,怎么才能保证教学效果和教学成绩呢?
最近刚刚上了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这两节课的内容。这两节规律、概念特别多,还有要画的图形多。一开始上课俺就知道这一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虽然我也布置了学生课下预习,但是大部分学生是不预习的,所以在课堂上我尽量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去记,但是又不能给学生“很充足的时间”去记,因为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还必须完成本节课的内容,因为在我们辛集中学,课下没有学习物理的时间,只能在课堂上完成相关的教学内容,因为我们辛集中学的课下时间分的是在太细了,老师又是在太卖力了,学生没有课下预习的时间,没有预习的课堂别说高效,能有点效果就不错了,这严重的违反了教育规律。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很多同学对于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的成像特点都背不过,更别说应用了,光路图画出来,问题实在太多了,并且是大面积的,有的班甚至是全军覆没,没有充足的时间是不可能练好的,但是时间有限,好无奈。再就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对一些实验有的做了演示,有的到实验室做了学生分组实验,但是学生对一些实验步骤记不住,每一步用到了什么器材,怎么用的,需要观察什么现象,需要记录哪些实验数据,通过这些现象和记录的实验数据能说明什么问题,即能得出什么实验结论。都用心去记,不想动脑思考,实验更是掌握的一塌糊涂,因为我对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经常考的内容,书上没有答案的我都整理了、印发给了学生,但是在学生哪里成了废纸一张,不去背、不去记。教师尽心去教,但是学生不用心去学,怎么才能保证教学效果和教学成绩呢?
年级物理上册教学反思12
本节课重点是蒸发和沸腾,对于蒸发现象学生有大量的生活经验,不必在此细讲。主要使学生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蒸发的特点,同时在实验中对学生渗透物理实验方法教育。水的沸腾现象学生几乎每天可见,但大多数学生并未对其进行过仔细观察,在实验中可事先提出要注意观察的现象后,让学生自己动手、观察、的出结论。
本节课,我感觉以下方面是值得肯定:
1、在研究“影响蒸发快慢因素”时创设“怎样使衣服干的最快”的大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2、列举的例子贴近日常生活,有助于降低知识的难度,同时使学生意识到物理是有用的,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情感。
我所欠缺的有:
1、提出问题后,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少,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在回答问题时,出现“满堂吼”,从而掩饰了能力较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在研究“影响蒸发快慢因素”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控制变量”的思想方法教育。
年级物理上册教学反思13
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创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突出了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思想,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学科特点。例如:本节课一开始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习题,结合学生生活中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作为学习物理的基础。让学生感到物理就在生活中,感到物理有趣,在情感上喜爱物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为科学探究提出问题创设了情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猜想得出凸透镜分别成倒立缩小像、倒立放大像、正立放大像,引导学生提出“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紧接着让学生大胆猜想并利用实验桌上的器材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出实验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探究就很顺利的得出实验数据、实验现象。通过实验学生对凸透镜成像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由于凸透镜成像规律非常抽象,对于初学物理的学生来说,如果让他们自己直接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是非常困难的。我利用学生分组实验数据,使学生很容易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总结主动获取知识。总之,我认为本节课设计比较合理、讲解比较到位、学生思维比较积极、气氛比较活跃、通过动手、动脑、动口,主动的获取知识,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不足之处是时间比较紧张,部分学生完成实验不够彻底。如果能让学生结合凸透镜成像光路图探究认识到物近,像远大、焦点是成虚实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点是成放大缩小像的分界点、什么是实像、什么是虚像,就更完美了。
年级物理上册教学反思14
1、成功之处
(1)注重师生情感交流。课堂开始,通过实验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我努力营造了一个轻松、民主、平等、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确立了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而这种氛围和关系一直在得到不断的延续、巩固和提高,在与学生交往互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与学生心灵碰撞、情感交融,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激发思维的碰撞。所以这节课各个环节的教学设计都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学生参与积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精彩纷呈,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2)充分信任学生,抓住教学机智。教学设计过程源于教材但又不拘泥教材,教材是通过学生生活经验引入各元件作用及电源和用电器能量转化,再通过手电筒装置,学生尝试由实物图设计电路图,循序渐进,这是科学合理的。但教师考虑到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又本身初见电学器材必然好奇心极强,于是由学生尝试“怎样让小灯泡亮起来”引入课堂,抓住课堂上的教育机智,因材施教,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循序渐进,始终以“学生实验为主线”教师“演示实验”“动画展示”为辅,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学原则,从课堂反馈来看,教学效果较好。
(3)课堂教学重结论更重过程,在“怎样使小灯泡亮起来”及“怎样使两个小灯泡亮起来”的“猜想与假设”和“设计实验”环节,任凭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广开言路,学生自由表达、各抒己见,“活化”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教学民主。
(4)课堂预设充分,生成性课堂教学资源处理到位。要想使课堂充满活力、学生充满热情、教师充满激情,课前必须精心准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师自己,对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有充分的预设。在“怎样使小灯泡亮起来”的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各种电路的设计都有一定的预设,因此才能抓住课堂上的教育机智,层层递进,逐步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无声潜入教学过程中去。对于课堂上学生出现的故障问题,教师没有模糊处理,而是师生进行简单分析,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对这个生成性问题的处理可谓恰到好处。既使课堂小结后的课外拓展部分“怎样使两个小灯泡亮起来”,教师仍是做好充分准备,对学生的各种思维的碰撞给予恰当的评论,课堂上做到有紧有放。
2、问题与不足
(1)教师ppt不够创新。在电源及用电器部分,其中蓄电池部分,教师仍采用的电瓶,学生不够了解,而这生举例的手机冲电宝,正是课堂上学生的机智为课堂添放了光彩。
(2)情感教育不够充分。本节课限于时间,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少,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在电源交流电部分,当教师提问到“我们溧阳有核电站吗?”当学生回答说没有,教师感觉很意外,只是简单地介绍天目湖也正在建设核电站,没有舍得更多的课堂时间进行热爱家乡教师,反思课堂教学过程,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方面,确实还可以做的更好。
(3)对学生发展性评价语言较少。在“手电筒”部分,有学生提出,手电筒内部是否另外存在导线,教师只是急于引导学生思考“金属也能导电,手电筒的金属外壳相当于导线”而没有对学生说到“我以前拆过手电筒”的这位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本课的“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也仅限于知识,对情感、过程、价值取向和非智力因素的评价比较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深层次目标。
总之,通过本课的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课后反思,使我进一步体验到,“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教师是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同时也是反思者,“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云找答案”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关注学生课堂的情感体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合理定位自己的角色,进行深层情感交流,善于发展性评价学生。同时力争做一个有思想的反思者,不断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年级物理上册教学反思15
本节课表面上看没有多少东西,实际上内容较多,分两个课时应该是可以的。本节课涉及到三个活动,有两个重点:一是长度单位换算;二是刻度尺的使用。
单位换算是容易被忽略的,其实要想讲透,学生也真正弄明白很不容易。另外它是进行复合单位换算的基础,也是今后一系列单位换算的基础。基于此考虑,我用了一节课的时间讲了长度单位的换算。过程是循序渐进,首先从单位台阶入手,要求用科学计数法逐步找到其中规律,然后过度到稍微复杂些的换算。方法是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即意义并用乘法写下来,指出单位换算的原则是等量代换,用特殊记号如颜色的区别让学生慢慢理解其换算过程。接着马上练习,并请学生板书,当场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
从课后作业看,个别学生依然存在些问题,如单位漏写、错写等。另外,在时间单位的换算上,只要略提一下即可,但是“一秒等于多少小时”这样的问题还是会给学生带来些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