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涉法问题 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5 05:31: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正确处理涉法问题 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正确处理涉法问题 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第一篇:正确处理涉法问题 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正确处理涉法问题 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在我国民间有这样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据说,清朝大学士张英在当宰相时,收到母亲的一封来信,信中说张家与邻居吴家之间有一空地,吴家在修房砌墙时越过了中界,两家发生了争执,想借他的官戚给家中出口气。张英看过信后,略加思索,挥笔给家中写了一封回信。信中这样写道:“千里捎信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英的母亲看到信后,心情豁然开朗,于是主动把界墙让出三尺,邻居看到他家退让了,感到不好意思,也向后退了三尺,这就是著名的“六尺巷”典故,也是处理邻里纠纷的传世美谈。

战友们,随着社会法制化进程日益加快,我们军人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法律问题,如何正确处理好这些问题,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来,军区部队发生了很多起涉法犯罪的案件,危害极其严重,影响极为深远,教训极为深刻。这些案件的发生,应该能引起我们的思考和借鉴。下面,我们就以“正确处理涉法问题,依法维护自身权益”这个题目与大家作个探讨。

一、当前官兵涉法问题的类型

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部队和军人军属涉

(三)因邻里纠纷引发涉法问题。主要发生在农村籍官兵当中。有的地方以战士户口不在本地为由收回或不予批划宅基地;有的因为发包方擅自变更、解除土地承包合同而引发经济纠纷;有的因为相邻地界划分不明确引发挤占纠纷;有的因为建房、植树、通行、采光、排水等问题引发邻里纠纷等。如某团战士小徐家中宅基地被邻居抢占,双方在争执中,父亲被打致残。刚探亲踏进家门的他经不住亲友的“点拨”,怒火中烧,对邻居大打出手,导致邻居受重伤,经抢救无效死亡,他因此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事后他后悔地说:“假如当初我的头脑能够冷静一点,理智地对待这件事,没有那么强烈的报复心,事情就不会这样了”。然而,这一切为时已晚。

(四)因事故纠纷引发涉法问题。这里主要有三类:一是交通事故。大部分是地方车辆肇事,导致军人军属伤亡,赔偿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也有一些是军队车辆发生交通事故,致伤致死地方人员而引发的纠纷。二是工伤事故。一些官兵亲属因工负伤或致残后,得不到合理的医疗保障,有关部门互相推诿,投诉无门。三是医疗事故。当事人往往在鉴定结论、赔偿标准、赔偿数额上各执己见,最后不得不对簿公堂。如某部机关助理员李某,父被地方公交车撞成植物人,花去医疗费20余万元,法院二审判决公交公司赔偿45万,但至今才支付了10万。

(五)因优抚与退役安置引发涉法问题。家处贫困地区的农村籍战士这类问题比较突出,主要是优抚金不落实。有的地

同志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有直接的关系,“不敢”打官司或“不愿”打官司的现象仍很有市场。究其心理根源,主要是存在以下四个误区:

(一)习惯上“私了”的误区。“私了”涉法问题成为某些人的习惯做法。既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又损害了法律的严肃性。引起私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四点:一是不愿意公开解决涉及个人及家庭隐私方面的问题。认为“家丑不可外扬”,不如私了,免遭别人“说三道四”。二是怕麻烦。认为打官司费时耗力、程序复杂,担心在时间、精力上陪不起。三是顾虑重重。前怕狼,后怕虎,信心不足,认为打官司有输有赢,弄不好就会吃亏。四是怕经济上受损。有的认为打官司劳神伤财,弄不好还会“赔了夫人又折兵”,不如私下了结划算。古人云:“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如此“私了”,不仅本人及家庭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而且使犯罪分子逍遥法外,给社会留下后患,其危害是严重的。某部战士小周的姐姐,被村里的一位青年李某强奸,家人却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特别是怕影响全家的名声,以2000元“青春补偿费”私下了结。李某的犯罪行为未得到应有的制裁,更加无视法律,继续作案,被公安机关抓获。李交代了以前的犯罪事实。司法人员对周家这种“私了”的错误做法进行了严肃批评教育,全家人都后悔不已。从这个案件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私了了不了,法律主公道。

治病,徐夫妇已经花了十多万元,真是苦不堪言。这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教训值得汲取。

(四)行为上“以错对错,以牙还牙”的误区。这种行为上的误区主要是由于报复心理造成的。《圣经》中曾用“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对报复行为做了最精炼的概括。有的人由于受这种怨怨相报遗风的影响,特别是受当今一些武打片的不良影响,对“父仇子报”、“血债血偿”、“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等笃信不疑。认为法律惩罚也是罚,有的可能处理太轻,不如自己“替天行道”解恨。于是,一旦遇到婚恋问题和亲属受到不法侵害问题等,悲愤难抑,失去理智,盲目“复仇”,酿成悲剧。古人云:“爱人不私赏,恶人不私罚”。这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行为,带来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因此,对不法分子,应按法律程序,交司法机关处理,决不可做出“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蠢事来。

三、注重学法守法,提高解决涉法问题的能力

对于日益增多的涉法问题,我们既不能无所作为,也不能消极应付。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及时、妥善地解决涉法问题已是形势所迫。同时依法解决涉法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个人及家庭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影响着部队建设、军心稳定和国防利益,也是部队建设的迫切需要。

(一)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增强法制观念。俗话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要依法办事,就必须加强法律

伪证。如果牵涉到命案,比如,因为交通、医疗事故或遭受他人暴力侵害造成人员死亡的,收集证据还将需要由法医鉴定机构对死者进行尸体解剖。要时刻保持克制和冷静的态度,利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绝不能依靠部队的背景和家庭、社会势力进行打击报复,更不能诬陷、毁谤或要挟对方;要尊重地方政府和司法机关,不得缠诉缠讼,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要带头遵纪守法,安心本职工作,自觉维护部队和军人的良好形象。

(三)相信依靠政府组织,维护自身权益。对于比较棘手的涉法问题,仅靠部队和个人出面处理,牵涉精力、耗费财力,鞭长莫及,难以奏效。因此要积极向当地政府、司法机关通报情况,请求帮助。特别要争取人武部门的帮助。人武部门具有军队和地方的双重身份,既可与部队、军人家属直接联系,又能协调地方部门配合支持。所以同志们在发生涉法问题时,要积极依靠组织的力量去维护自身及亲属的合法权益,在付诸于法律之前,一定要把握好三点:一是积极依靠当地的维权机构,求得他们的帮助。二是必须以事实为根据,有确凿的证据并力求客观、真实、不能夸大事实,更不能无中生有。三是及时报告组织,可以请部队派人出面或者请地方律师帮助打官司。目前,各级地方政府,都普遍建立了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合法利益的机制,为部队和官兵解决日益增多的涉法问题,开辟了新的和切实可行的法律途径。具体到我团,政治处设立有法律咨询站、连队有法律咨询员,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律咨询制度,

第二篇:第八课-依法维护权益

第八课 崇尚程序正义,依法维护权益

二、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1)公民享有的主要诉讼权利。

2)认识证据在维护合法权益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情感态度观念

增强证据意识和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意识。

3.运用

联系实际说说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途径及注意事项。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1)公民的基本诉讼权利

崇尚程序正义是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基本前提。崇尚程序正义既有赖于健全的法律制度,更有赖于公民重视程序正义、追求程序正义、维护程序正义的强烈意识。公民对于程序正义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法律程序的了解程度。因此,对公民进行法制教育,使公民更多地了解有关的法律程序,对于形成一个知法、守法、护法,自觉依法维权的社会氛围至关重要。而了解公民的基本诉讼权利是维护程序正义的重要前提,所以,这个知识点在全课的教学内容中处于重要地位。

2)增强证据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了解诉讼权利的基础上认识基本的维权途径,形成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而证据在诉讼的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在很大程度

上来说,“打官司就是打证据”,因此,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证据意识,在未来的民事活动中做到有意识地收集、保留证据应该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内容。

3)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了解公民的基本诉讼权利、树立证据意识,都是为了使学生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正确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因此,“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应该是本节课全部教学内容的落脚点。

2.教学难点

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部分教学内容涉及到了诉讼途径与非诉讼途径、合法手段与非法手段的区别,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要做到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些区别有一定难度;另外,关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途径,学生在生活中会受到一些错误观念的影响,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因此,通过教学使学生发自内心地认同接受依法维权的重要性并树立依法维权意识,比起本节课其他几个知识点来看,难度更大一些。

3.结构线索

本课时的核心目标是使学生树立依法维权意识并了解与依法维权相关的途径和程序。教材从公民享有的基本诉讼权利入手,进而过渡到增强证据意识,帮助学生理解证据的重要作用及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的举证责任原则,最后归结到维护自身权益的途径,引导学生树立依法维权意识。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本节课中的一些概念,如证据、维权等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对本节课知识的学习具备一些基本的感性认识基础,但他们对这些内容的理解普遍比较肤浅,还存在着一些认识方面的错误,这也可能对本节课知识的接受造成障碍。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经验,促使学生的认识在原有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顺利地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学生认识中存在的误区,及时加以纠正,使学生的认识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四、教学方法

案例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

五、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案例:林新松和林新木系同胞兄弟,2004年两人的父亲因病住院,两人约定住院费2.8万元由两个人平均承担。但是因为林新松一时手紧,就请林新木先垫付自己应付的那一半。林新木垫付了住院费并要求林新松出具了借条一张。后林新木要求林新松给付此1.4万元的欠款,但是林新松拒绝给付,于是林新木将林新松诉至人民法院。在庭审当中,林新松认可其出具的欠条,但另提交了一张林新木书写的收据,该收据上写明“第一次6000元,第二次8000元,共计14000元”。林新松称,此证据证明其已将欠款全部还清。但林新木对收据上的签名不予认可,并提出进行笔迹鉴定,但人民法院向鉴定部门咨询后,鉴定部门答复称该笔迹由于当地技术所限无法鉴定。最后,一审人民法院认为根据收据可以认定林新松已经偿还了1.4万元,于是判决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

一审判决后,林新木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法院经审查后,认为一审认定的事实没有错误,但认为依据原告出具的欠条,被告理应偿还欠款。因被告提供的载有原告姓名的收据指向不明,该证据反映不出其与欠条之间的关联性,且原告否认该收据的真实性,故该收据不能与欠条的证据效力相对抗,被告的抗辩理由不能成立。而被告除了该收据外并没有其他证据证明其已经偿还了其所欠原告的1.4万元借款,故对原告的诉讼请求应予支持。最后二审人民法院判决撤销一审判决,被告应于判决生效后七日内偿还原告欠款1.4万元。

老师提出问题:你知道上述案例中林新木行使的是公民的哪项权利吗? 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导入新课。【引思明理】

老师:上述案例中林新木行使的是公民的诉讼权利,那么,公民的这项权利主要有哪些种类?林新木行使的是公民基本诉讼权利中的哪一项呢?

板书:(略)

1.公民的基本诉讼权利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并派代表在全班发言。

师生一起总结公民诉讼权利的主要种类: 1)公民有委托辩护人或诉讼代理人的权利。2)公民有上诉的权利 3)公民有申请回避的权利

老师:如果林新木手中没有那张欠条,诉讼结果将会怎样?这给我们什么警示?你还有类似的由于缺乏证据而有理说不清的事例吗?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进入本节课第二个问题。板书:(略)2.增强证据意识

案例1:2005年2月,范某起诉至某区人民法院,要求与其妻子张某离婚,同时向人民法院提交了一份借据,要求张某对于该共同债务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该借据的内容为“2004年4月9日,因家中盖房特向某某借钱20000元”,落款人为范某的妻子张某。对此,张某在庭审的过程中对于欠条的数额提出异议,称只借过2000元。主审法官经过仔细观察,发现该借据有涂改的痕迹,但是范某并不承认涂改。后经张某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委托某司法鉴定中心对该欠条的真实性进行鉴定。经过鉴定,鉴定结论为:欠条上最后的 “0”是后加的,跟张某的笔迹不符。在鉴定结论面前,范某承认了伪造证据的事实。于是人民法院依法决定对其处以1000元的罚款。

案例2:2007年6月,原告张某家人与被告陈某家人因客车载客事故为追索医疗费发生纠纷。后张某到医院治疗,用去医疗费几千元。随后,张某将陈某告上法庭,要求陈某赔偿医疗费、误工费等经济损失。陈某在法庭辩论中称,在纠纷中自己没有殴打过原告张某,张某即使有伤,也不是自己造成的,故请求法庭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原告张某在庭审中,未能提交陈某殴打自己的相关证据,也没有提供其他相关证据予以佐证。法院审理认为,原告张某虽有损伤事实,但无证据证明其损伤事实是陈某造成的,依法驳回了原告张某的诉讼请求。

老师:上面两个案例中的证据都没有被法院所采信,为什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96页中有关证据应具备的特征这部分内容进行分析讨论,派代表发言。

老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强调证据要具有合法性、客观性、关联性等特 4

点。

学生阅读教材96页的有关内容,自主学习、了解法定证据的主要种类,在此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分析上面几个案例中的证据分别属于哪类证据。

案例:锦州市某患者王某体内钢板断裂,找到原治疗医院索要赔偿。医院认为钢板断裂是患者自身造成的,一分钱都不能赔。患者遂将医院告上法庭。锦州市某区法院要求该医院给出证据,证明钢板断裂是王某自身过错造成的,医院无法证明。法院最后判处医院赔偿王某误工费、交通费等损失2万余元,其中包括5000元精神损失费。

老师:前几个案例中的证据都是由哪一方出具的?患者王某这个案例中的证据为什么要由医院来出呢?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老师总结: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事举证一般适用“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法律规定,由被告承担主要举证责任,自证“清白”,也就是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医患纠纷就属于这种特殊情况。王某与医院形成了医疗服务合同法律关系,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医院对钢板质量、折断原因负有举证责任,既然不能证实钢板断裂是因为王某的过错造成的,就应该赔偿王某重新取出钢板的费用和材料费。钢板断裂还给王某带来了一定的精神痛苦,医院赔偿一定的精神损失费也是合适的。案例:讨工资讨出来的犯罪行为

文先生是四川人,3年前来到佛山,在佛山市禅城区镇安村经营一家制衣厂。今年6月他雇请了妻子的表弟肖援。肖援进厂干了两个多月,提出要辞工,要求表姐夫支付工资。

8月31日,肖援在多次向表姐夫索要工资未果后,于当晚9时多偷偷将三岁大的外甥抱到南海大道华阳桥附近。肖援随后打电话给文先生,要他赶紧支付拖欠的工资。文先生与妻子得知儿子与肖援在华阳桥附近后,边赶往现场边打110报警。肖援见到文先生夫妇,声称要将小孩扔进华阳桥下的水沟里。文先生与妻子趁肖不注意将儿子夺了回来。几名路人将把肖摁倒在地。此时,民警也赶到现场,肖援被擒。

广东豪盛律师事务所蔺存宝律师认为,肖某的行为是“索债型”非法拘禁罪,这类行为是指行为人以索取债务为目的而采用拘留、禁闭、扣押等各种手段非法剥夺债务人或与债务人相关的人的人身自由的行为。根据《刑法》规定,这类为索取债务拘禁他人的行为应认定为非法拘禁罪。

老师提出问题:你对肖援讨要工资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肖援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派代表发言。老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并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通过分析和总结完成下一部分内容的学习。板书:

3.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敢于维权

我国宪法和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任何公民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都有权按照法律的规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善于维权 ①找准维权机关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可以依靠公安、司法机关寻求法律保护。②选好维权的途径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诉讼的途径,也可以采取非诉讼的途径。非诉讼解决纠纷的途径主要有:调解、仲裁、行政复议等。③避免不恰当、不理智或不合法的维权手段 【体验导行】

朱良平今年22岁,是重庆城口县人。2003年春节过后,他离开家乡,来到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梅溪乡某砖厂打工。

打工的头两个月,朱良平在砖厂半成品车间做事。后来,他又换到了成品车间。因为在半成品车间做事时的押金及工资约1400余元一直没有拿回来,朱良平对同为重庆老乡的半成品车间包工头童术强十分不满。

2003年10月20日,朱良平到岳阳市站前路一家录像厅看录像,听到旁边的两个人说的是重庆话,三人很快就混熟了。当说到钱的时候,朱良平抱怨自己 6

在砖厂打工又累工资又少。那俩人听后就给他出了个馊主意,要他绑架砖厂一个有钱人的孩子,搞点钱用。

朱良平当时心里动了一下:自己的工钱不是一直没拿回来吗?他立刻想到了一个作案目标:童术强6岁的儿子童小金(化名)。2003年10月22日傍晚,朱良平来到梅溪乡某小学大门口附近,在将童小金骗到公路边后,带着他直奔云溪镇,然后又换乘一辆出租摩托车到了临湘市。然后,以童小金在自己手里为要挟,要求童术强将5000元钱汇到他指定的一个账号上。第二天下午,朱良平被接到报案的公安人员当场抓获。

岳阳楼区法院审理后认为,朱良平为索回其打工期间被扣发的1400余元工资及押金,挟持砖厂半成品车间包工头童术强的儿子,以此索要人民币5000元,其手段确属非法。本案现有的证据证明砖厂只欠朱良平1400余元工资及押金,其提出克扣金额为5000余元的辩解意见与客观事实不符,不予采纳。但朱良平索要钱款的数额中确有拖欠未付的工资,因此,不能认定朱良平在主观方面完全是出于勒索财物的目的。据此,于3月17日一审以非法拘禁罪判处朱良平有期徒刑三年。

1.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评价朱良平索要工资的行为。

2.假设你是朱良平的朋友,请运用你现在所具备的法律知识,给被拖欠工资的他提供一些维权方面的建议,告诉他应该到哪些部门,准备好哪些证据、通过哪些合法的手段解决问题。请把你的建议写在作业本上。板书设计

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公民的基本诉讼权利

1)公民有委托辩护人或诉讼代理人的权利 2)公民有上诉的权利 3)公民有申请回避的权利 2.增强证据意识 1)证据的种类 2)民事举证的原则

3.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敢于维权 2)善于维权

3)避免不恰当、不理智或不合法的维权手段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较多地使用了案例教学法。用相关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思考、制造学生思维过程中的愤悱状态,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来。通过老师的引导、启发和学生的自主探究,师生密切配合,很好地完成了本节课教与学的任务。

第三篇:远离违法犯罪,维护自身权益

远离违法犯罪,维护自身权益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司法所的**。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与在座的青少年朋友们进行一次法律知识的交流和沟通,希望通过这次讲座,能给同学们带来一些启发。今天我讲座的主题是“远离违法犯罪,维护自身权益”。

在座的同学们都是未成年人,由于未走上社会,一直待在象牙塔里,也未经受家庭和社会生活的压力,对于法律的概念往往比较模糊,可能以为法律离你们很遥远,其实不然。目前,我国各类法律、法规、规章,汇总起来能有上万部,这其中与同学们直接相关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等等,另外,在我国的《宪法》、《民法通则》、《刑法》、《学校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中,都有保护未成年人利益,规范未成年人行为的篇幅。

应该说,由于你们是未成年人,你们的权益将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虽然你们的主要活动范围是学校,但你们的行为仍然要受到法律的约束和规范。你侵犯了其他同学的合法利益,比如说常见的打假斗殴行为,如果给其他同学造成伤害,由于你们尚不具备赔偿能力,将由你们的监护人,也就是父母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如果情节严重,构成了刑事犯罪,你们将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有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等刑事处罚,这时候你们的父母可无法代替了,只能由自己承担以身试法的不利后果。法律就在你们的周围,一失足往往成千古恨,虽然你们是未成年人,虽然你们是在校学生,同样要学法、守法,并善于用法,给自己健康成长创造一个好的环境。

未成年人应当了解常用的法律知识,具备一定的自我防范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行为,树立自觉遵守法纪的法律观念,培养自己的“法商”。这里我突出“法商”这个概念,“法商”是指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大家应该听说过“智商”和“情商”,“法商”和他们一样也是我们要注意培养的,“三商”对我们人生的发展完善都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我结合真实的案例,讲解几个大家平常容易混淆的法律概念,来和大家分享一些法律常识,送给大家有关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摩西十戒”以及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等方面的常识。

首先我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案例,这是我工作中接触到的一个未成年人缓刑案子,感觉很有必要和大家剖析下。

现在,该同学已经缓刑期满,重新步入社会,开始新的人生了。有些同学可能要问,为什么抢了别人东西可以不坐牢,杀了人可以不偿命呢?接下去我讲解几个大家平常容易混淆的法律概念。

违法概念

什么是犯罪呢?犯罪是指违反国家法律、给社会造成一定危害、并根据法律应当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比如说我跟你吵架了,你打了我一拳,把我的脸打肿了,我说你把我打伤了,犯了故意伤害罪,可不可以?当然不行,刑法同时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我们在了解一下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法律规定的行为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所必须达到的年龄。

一是为无刑事责任能力人,未满14周岁的人或者智力低下、精神有障碍的完全不能辩认自己的行为的人,不论其做任何行为都完全不负刑事责任

二是为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对于一般的犯罪行为不负刑事责任。但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等特别严重的犯罪行为,应当负刑事责任。

三是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已满16周岁的人,对一切犯罪都应负刑事责任,但未成年人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生活经验尚不成熟,易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干扰和影响,可塑性较大,对他们的犯罪行为即不能放手不管,也不能过分强调惩罚,因此,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

通过几个概念的解析,大家可以大致判断一些行为属于违法还是犯罪,是否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下面要送给大家有关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摩西十戒”。什么是“十戒”呢?第一是戒“贪”、第二是戒“奢”、第三是戒“骄”、第四是戒“假”、第五是戒“色”、第六是戒“毒”、第七是戒“赌”、第八是戒“惰”、第九是戒“散”、第十是戒“妒”。

这十种需要“戒”的,都是同学们容易沾染的不良习惯和性格,如果让它们在自身滋长、蔓延,或不能有效地远离它,那么就会从“量变”到“质变”,最终就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成为阶下囚。人们常说:“科学与谬误只有一步之遥”,违法犯罪与否,我认为也只是一念之差,两者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但是同学们应该明白,这个犯罪之“念”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它多方面、多层次的原因,是有着必然的联系的,下面我将通过典型案例加以剖析。

第一戒“贪”。所谓的“贪”,是指对某种事物欲望总不满足,有很强的物质占有欲。表现在行为上,就是爱占小便宜、小偷小摸、拾到物品不交。如果这种占有欲膨胀,以非法的手段将他人的财物占为己有,严重危害了社会,那就是犯罪。据我统计,在我国刑法规定的罪名中,与“贪”字沾边的罪,约占30%。如: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秘密手段窃取他人财物的盗窃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抢劫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自己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或者将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拒不退还或者交出的侵占罪,以及贪污、受贿等等。因贪而被判刑的人非常之多,小的在我们学生当中、大到高级官员都有,你说成克杰官够大了吧?他原来是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属国家领导人了,却因“贪”被送上断头台,验证了那句老话,“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那么,我们如何戒“贪”呢?我认为首先要培养正确的消费观,抵制畸形消费,不能染上吸烟、喝酒等不良习气;其次要通过正当途径,获得合法利益,古人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禁止采取如上所述的偷、抢等手段取得财物。

第二戒“奢”。所谓“奢”是指花费大量钱财,追求享受。表现在行为中如:出手大方,生活奢侈,经常出入高消费场所,住上追求豪华,穿上追求名牌,讲攀比,附风雅等。一“奢”之下,钱财滚滚出,父母辛辛苦苦赚来的钱被奢得干干净净,尔后怎么办呢?只好孤注一掷:去偷、去抢!以满足奢欲!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奢”比“贪”更可怕,“奢”是温柔之刀,在无形中致你于死地。因“奢”而走上犯罪道路的,也不乏其人,如刚刚判刑的少年犯朱某,男,17岁,其父母都经商,家庭十分富裕,是典型的“富二代”。朱某平时只知玩乐,不思念书,上初中时就经常邀集一群狐朋狗友上饭馆吃喝,还时常到麻将馆里小赌博一番,其父亲发觉后,狠狠打了他一顿,并断了他的财源。没有了零花钱的朱某,无法改变奢侈、高消费的习性,与同伴们乘夜深人静,采取撬门、爬窗入室的手段,盗窃作案7起,窃得人民币470余元,手机、烟酒等物品,合计价值人民币3900余元。朱某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罚金2000元。

怎么才能戒掉“奢”呢?首先,同学们要树立勤劳致富的思想,积极参加劳动,养成节俭习惯,反对奢侈浪费;其次要参与家庭理财活动和社会经济活动。

第三戒“骄”。“骄”字有二层意思,一是自豪;二是指自高自大、自满、自以为是。对于前者之“骄”,我们不但不戒,还大力提倡和培养。而后者之“骄”,危害极大,染上此“骄”之人往往分不清是非,满足现有的成绩,认为“老子天下第一”。表现在行为上有:拉帮派、当“大哥”、胆大妄为,大的同学敲诈小的同学,严重的打群架、斗殴,无故殴打、随意追逐他人,进行流氓活动,严重扰乱社会和校园秩序。据调查,中小学生中带着后者之“骄”的人还比较普遍,因为在坐的同学们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大家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在这里,我要特别提醒那些具有拉帮派、爱打架、以大欺小、敲诈同学的学生,应及早悬崖勒马,不能继续“骄”下去,否则发展到犯罪,悔之晚矣!如少年犯肖某,就是一个由“骄”引起犯罪的典型例子。肖某从小就狂妄自大,他脾气暴躁,念初中因经常打架而闻名全校,被学校开除后走上社会仍不改恶习。某日,他同另外二人在丹城某美容院内,无故将美容院玻璃门、灯箱等物砸坏后溜走,被店主追赶,肖某和另外2人持刀将店主等人砍成轻伤。肖某构成寻衅滋事罪,被判刑。

那么,如何戒“骄”呢?要做到两点:一是要虚心好学,不耻下问,不能自满;二是要谦虚谨慎,积极进取,不能逞强好胜、称王称霸。

第四戒“假”。所谓“假”是指虚伪、不真实。勿庸多说,与“假”相关的数不胜数,同学们也应该体会到身边“假”之泛滥,如:假话、假币、假酒、假冒产品等。假的东西已经充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所造成的危害涉及到财产、身体健康甚至人的生命。因此我国政府对“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予以严厉打击,取得了显著成绩。涉及到“假”的犯罪也不少,如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诈骗罪。在前几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员赵本山表演的《卖拐》和《卖车》,讲的是用一副拐杖骗取现金和自行车;一年后将自行车改装成手扶式轮椅骗取他人的现金和手表,其行为实质就是诈骗。

如何戒“假”呢?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戒己,即自己不讲假话,不欺骗他人,不用假的坑害他人;另一方面坚决抵制和远离假烟、假酒、假币、假信息等,提高对假的识别能力,积极同制假犯罪分子作斗争。

第五戒“色”。色专指下流、堕落的、淫秽的,特指色情,如黄色书刊、黄色录像、色情服务、色情网络等。改革开放后,我国一方面从国外引进了很多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效;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社会一些淫秽的、不健康的东西随之也渗透进来,不断腐蚀人们的心灵,很多人抵制不住诱惑纷纷被黄色拉下水,走上犯罪的道路。色的危害性,古人早有精辟比喻:“色为杀人不痛之刀”。意思是讲一旦染上色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断送自己的性命。同学们正处于青春期,对黄色的东西抵御力较差,要远离“色之刀”,不然,悔之晚矣。如:16岁的中学生李某看了黄色书刊后,躁动不安,把邻居家9岁的小女孩骗到他的卧室,掐其脖子,使其窒息,实施强奸。施暴后,害怕罪行暴露,便将其掐死。李某后被判了有期徒刑**年。再如,17岁的蒋某,从游戏机上看了一些淫秽画面,便想入非非,继而迷上街头录像厅黄色录像,从欣赏到模仿。某日凌晨,他伙同二人将曹某(女,17岁)带到暂住地,以要曹某还钱为由,对其进行殴打,后来三人都对曹某实施了奸淫,构成强奸罪,蒋某被判有期徒刑四年。

戒色不是让你们不去了解性的知识,事实上“性盲”有时候也会走上犯罪道路。电视曾经报道:有个少年模仿电视镜头亲了一女孩,后该少年听说跟女孩亲嘴女孩会大肚子,他十分害怕,于是该少年准备了一把刀,乘女孩不注意时将其捅死。这个少年因“性盲”而杀人的教训是沉痛的。我们在戒色的同时,要提倡性教育,要学习青春期知识,提高免疫力;要接受性道德教育,增强抗腐力。

第六戒“毒”。首先介绍一下什么是“毒”,如果不了解毒品,那么戒毒就无从谈起。某市政府曾经闹了个笑话:该市政府进行“拆墙透绿”,搞绿化,市政府楼前的花园被种上鲜花,环境焕燃一新。花园里有各种各样的名贵花卉,引得众人驻足观赏。其中有一种花开得特鲜艳、特诱人,观赏者都觉得好看,美化了环境。后有识花者打电话给市政府领导,说市政府花园里有罂栗花,市政府赶紧派人查实,并连夜将罂栗花铲除。由于工作人员是过失,并非故意,故不构成犯罪。“毒”即毒品:包括鸦片(俗称大烟,是用罂栗果实中的乳状汁液制成的毒品)、吗啡(是由鸦片中提取的一种麻醉药物)、海洛因(俗称白面,白粉,是由吗啡制成的一种毒品,为白色晶体),还有甲基苯丙胺、大麻、可卡因等,这些物品吸食可麻醉人的精神,使人们丧失意志,数次吸食后就可上瘾成癖,对人体危害非常之大。因此制造、贩卖、吸食毒品均为各国政府所禁止。现在,还有一种叫摇头丸的毒品,服食之后,摇头如飘仙,食久会上瘾。同学们要提高警惕,谨防误服。总之,我们要进行全民戒毒,才能有效地阻止源头,让毒品无藏身之地。顺便考考同学们:国际禁毒日是哪一天?知道不知道?(答案:每年的6月26日)。

那么,怎么戒毒呢?我也有两句话送给同学们:一是了解毒品性质和危害,提高禁毒意识;二是克服不健康心理,培养健全人格。

第七戒“赌”。赌博危害不可小视,由于赌博,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先例不少,还极易引发诸如盗窃、抢劫、杀人等犯罪。马加爵,大家都听说过吧?他是云南大学的大学生,连续杀死四名同学,在海南被公安机关抓住,已经执行枪决了。大家知道他为什么杀人吗?就是因为他与同学一起打牌,同学说他打牌作弊,引起吵架,最终酿成5人死亡的严重恶果。

如何戒赌呢?一是要求同学们克服贪婪好胜的心理,不参与赌博;二是要努力劝阻亲戚朋友赌博,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第八戒“惰”、第九戒“散”。“惰”指懒惰,“散”指生活散慢,没有规律,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惰”、“散”是一对孪生兄弟。轻的表现为经常迟到、早退、睡懒觉;重的表现为逃学,到街上闲逛,夜不归宿。整天无所事事,就会想心事,就容易闯祸。有的同学甚至认为“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没有什么关系”,这是极端错误的。

怎么戒“惰”、戒“散”呢?我认为一是要树立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二是要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勤奋实干;三是要制定学习、生活计划,养成规律,要充实;四是要树立纪律、法制观念,明确规范。

第十戒“妒”。“妒”是指对品德、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妒”也会产生犯罪,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曾播放过一个案子《流泪的花蕊》,讲的就是因为嫉妒而引发的犯罪。河南省信阳市358中的王晶石由于学习成绩好,而受到同学马娟的妒嫉。一开始,马娟是作为一种动力,要求自己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提高学习成绩,赶上王晶石,但直到高三,马娟的成绩仍然远远落于王晶石,在高考前的冲刺阶段,一直处心积虑的马娟想到了一个可以影响王晶石学习成绩的办法,那就是用硫酸来帮助自己。她花6元钱买了一瓶浓硫酸带回学校,半夜时,一直没有睡的马娟,拿着一杯浓硫酸来到王晶石的宿舍,正好,王晶石宿舍门锁坏了,马娟很轻易地推开门就走到了王晶石的床前,把硫酸泼到了床上另外一个叫张静的人的脸上。原来马娟与张静有矛盾,马娟认为张静抢了她的男朋友,于是借助泼硫酸一箭双雕,既报复了张静,又达到影响王晶石学习的目的。因为张静和王晶石是好朋友,张静住院,那王晶石肯定会去医院探望,这样王晶石的学习成绩就会受影响。正如马娟所期望的那样,王晶石有很长一段时间在医院陪张静,成绩直线下降,马娟的计划得逞了。但她自己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马娟因故意伤害罪,手段特别残忍,一审被判处死刑。本案中,马娟就是求胜心切,嫉妒心太强,最后冲昏了头脑,丧失了理智,酿成悲剧。

那如何戒妒呢?我认为一是要树立信心,赶超他人;二是要主动交流,抒发感情,三是要心胸宽广,胸怀大志。

最后,谈谈未成年人自我保护问题。在自我保护方面,最主要的是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人身安全:遇到侵害,学会报警:110、**0、**2、119

(一)匪(刑)警报案电话:110

地点内容时间

1.报案范围:各类刑事案件和社会治安及危害国家安全等案件。

2.报案的正确方法:

①拨通110号码。

②电话通了以后,将所看到的情况简明扼要的叙述一遍。

③主要说明案发的时间、地点、当事人和人数等;作案者(或受害人)的长相、身高、年龄、性别、衣着、特征等;作案时使用的工具;相关的车辆情况(颜色、车型、牌号等)等。

④说出你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电话。

⑤待对方挂断电话后,你再挂机。

(二)火警报案电话:119

1.报警范围:各种火灾

2.报警的正确方法:

①拨通119号码。

②电话通了以后,将火灾发生的地点(详细地址)、时间、火势情况及发生火灾地方的周围环境等简要的说明。

③如果知道是由什么引起的火灾及主要燃烧物和火灾现场及周围有无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品,也最好说明。

④说明火灾现场能否进大车(通往火灾现场的道路情况)。

⑤说出你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电话。

⑥待对方挂断电话,你再挂机。

(三)交通事故报案电话:**2

说明:有些地方尚未统一使用**2报案电话,应以当地公安交管部门公布的交通事故报案电话为准。

1.报案范围:各类车辆所发生的交通事故。

2.报案的正确方法:

①拨通**2(就当地交通事故报案电话)号码。

②电话通了以后,将所看到的交通事故情况简明扼要地叙述一遍。

③说明事故的发生地点、时间、车型、车牌号码、事故起因、有无发生火灾或爆炸、有无人员伤亡、是否已造成交通堵塞等。

④说出你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电话。

⑤待对方挂断电话后,你再挂机。

(四)急救中心求救电话:**0

1.急救范围:各种突发的严重急病和受伤。

2.求救的正确方法:

①拨打**0号码。

②电话通了以后,将病人或受伤害的病因、病情简单说明。如果知道病人或受伤者的病史及过敏药物和血型,也最好说明。

③说明病人或受伤害者的详细地址和发病时间。

④说出你自己的姓名和联系电话。

⑤待对方挂断电话后,你再挂机。

⑥可到路口去迎接救护车,以免救护车因找不到病人的地址而延误时间。

第二个是要注意交通安全。

学校外面盛宁线车辆多,象山港大桥通车后车流量增加

第三个注意消防安全:不玩火、注意野外用火,学会在火灾中正确逃生。

总之,同学们如遇上不法侵害时,不要害怕,一定要沉着、冷静,机智勇敢,要敢于检举揭发,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干坏事的心总是虚的,害怕的应该是他们。

以上我给同学们讲述了违法犯罪的一点基本知识和何加强自我防范方面的问题,同学们要真正做到远离违法犯罪,健康成长,还要靠同学们自觉刻苦地学习文化、科学、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培养自己的“法商”,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大家记住,凡是遇到事情,首先想到的是要树立法律意识,三思而行,做之前想清楚是不是违法犯罪的事情,这样一来才会避免做违法的事情。有什么法律方面的问题,大家可以从下面几个途径了解法律:一个是上网搜索法律法规文件,一个是咨询有关律师,一个是用固定电话或小灵通电话拨打“**348”法律咨询服务热线电话。当然,也欢迎大家来咨询我。

因为时间关系,我今天就讲这些。最后祝大家学习进步,健康成长!

谢谢大家。

20**年5月14日

第四篇:收到空头支票后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收到空头支票后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作者:卢涛 发布时间:2011-04-14 11:37:05

日常生活中,支票作为一种便捷的支付方式,为人们省去了随身携带大量现金,动辄即需要往返银行等麻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公司、企业以及个人的青睐。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支票在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的同时,也给部分人不诚信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可能因资金匮乏、印签不符等各种原因致使所签发的支票被银行退票而成为空头支票,当事人拿着支票却不能从银行取到钱的尴尬情形比比皆是。

案例回放一: 2009年6月18日,北京市房山区某装修公司从个体工商户张某处购买了价值92 740元的电器开关,并向其签发了一张出票日期为2009年6月18日当天的转帐支票。同年6月30日,张某拿着该支票到银行取钱,却被银行告知出票公司帐户内资金不足,其所持支票系空头支票而遭退票拒付。手持支票却拿不到自己应得的钱款,张某非常生气,他几次与该装修公司联系希望对方重新给自己签发一张有效支票或是用现金向自己支付,该公司虽口头答应张某的要求却一直拖延未予办理。2010年1月,无奈的张某以票据追索权纠纷为由将该装修公司告到了房山法院,要求法院判令该公司向自己支付票面金额并给付相应的利息。最终法院判决驳回了张某的诉讼请求。

案例回放二:2009年12月15日,原告北京某彩钢厂与客户北京某房地产公司进行业务结算,自该公司处收到了票面金额为20万元的转账支票一张,该支票系由有第三方北京某商贸公司于2009年12月12日出票,原告公司于12月15日当天持该支票到银行兑现时,亦被银行以出票公司帐户内资金不足,其所持支票系空头支票为由退票拒付,2010年1月,原告北京市某彩钢厂以票据追索权纠纷为由将出票方北京某商贸公司诉至房山法院,结果法院判决支持了原告的诉讼请求。

为什么两起案件的案情基本相同,法院却做出了截然相反的两种判决结果呢?在收到空头支票后,当事人又该如何正确维护自身权益呢?北京市房山区法院民二庭卢涛法官结合该庭近几年审理的票据纠纷案件的具体情况,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讲解。

2009年,房山法院商事审判庭受理此类案件14件,相比于2008年的8件增长了75%。在该类案件中,原告方往往一味地强调票据的无因性,强调自己的票据权利,而忽视了诸如票据权利期间等重要的法律问题,致使自身的合法权益未能及时得到维护,甚至是扩大了维权所付出的代价,而在该院审理的此类案件中,未获得支持的案件占到21%。

回头再来看前面提到的两个案例,在案例一的庭审中,被告装修公司辩称,对原告所述事实无异议。但持票人对支票出票人的追索权应自出票日起六个月内行使,原告提起诉讼之时其票据权利已消灭,故不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卢涛法官解释说,在该案中被告公司向张某交付的支票在支票的签发、取得和记载事项等方面均符合法律规定,张某基于该票据对出票人也确实享有过相应的票据权利。但根据票据法的规定,该票据权利,应自出票日起六个月内行使,本案所涉支票出票日期为2009年6月18日,原告却于2010年1月起诉被告,也就是说,已超过六个月的支票权利行使的法定期限,票据权利已经消灭。所以原告以票据追索权为由要求被告兑付支票金额及偿付利息的诉讼请求,法院不予支持。

而案例二中的原告,虽然没有与第三方北京某商贸公司直接发生业务往来,但其合法持有该公司签章的转账支票,该支票在支票的签发、取得和记载事项等方面亦均符合法律规定,则原告享有相应的票据权利,且其在法定期限内提出维权请求,因此获得了法律的支持。纪庭长同时指出,案例一中的张某可以买卖合同纠纷为由另行向法院提起诉讼,追究被告装修公司的违约责任。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自己持有的是一张空头支票,无法从银行获得兑现的情况下,应及时与给付支票的一方或是支票的出票人联系,如果经索要,对方拒不付款,应注意及时向法院提起诉讼。具体步骤如下:

一、从支票签发日起算的六个月内是支票权利的主张期限,在这段期间内,持票人可直接拿着支票行使追索权起诉要求获得相当于票面价值的金额,若持票人支票的取得并无违法事由,此时便可直接得到法律支持。但是要注意,如果在此类诉讼中包含诸如利息、滞纳金等请求时,将不能得到法律的支持。

二、如果已过了第一步中所指明的六个月期限,则持票人的票据权利已归于消灭,此时,持票人若想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就必须根据双方之间的实际民事行为来起诉——比如买卖合同、借款合同、服务合同等等,与前述票据追索权诉讼相比,除了诉讼的案由有区别外,持票人的举证责任也明显加重——必须举证证明自己和对方存在何种民事法律行为关系,譬如自己为其提供了何种服务或多少货物,双方对价款的约定,对方尚欠自己多少款项等等,只有在证据充分的情况下才能胜诉,我国票据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持票人因超过票据权利时效或者因票据记载事项欠缺而丧失票据权利的,仍享有民事权利,可以请求出票人或者承兑人返还其与未支付的票据金额相当的利益。

总之,当事人若遇有收到空头支票的情形,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不同的期限内要以不同的案由提起诉讼,并根据案由提供相应的证据,才能及时、准确地得到法律的支持。

第五篇:打工者怎样维护自身权益(本站推荐)

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来到市区,相关劳动纠纷也在迅速增多——打工者怎样维护自身权益

日前,记者在采访安徽籍打工者徐寨红讨工资事件时发现,来泰打工者合法权益受侵犯的现象并不是个别。海陵区劳动监察大队副大队长黄跃进介绍,他们今年以来已受理近20起侵权案,分析这些案件,侵权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一些私

营业主和个体工商户拖欠工资。二是用人方不参加社会保险。三是用人方不与打工者签订用工合同。四是上班时间长。国家规定,每天正常工作时间为8小时,日加班不得超过3小时,月加班时间不得超过36个小时,但不少私企都违规。五是一些个私老板在使用外来打工者时向他们收取押金。这种现象多发生在餐饮行业。六是将外来打工者的身份证扣押。这种现象多发生在桑拿洗浴行业。

黄跃进说,劳动者与用户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既不能收取押金,也不能扣押身份证。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用工单位法律意识淡薄,用工自由、随意,打工者自身法律知识缺乏,办证意识淡薄,是导致劳动纠纷不断的主要原因。另外,因为外来打工者办证意识淡薄,管理部门难以对其跟踪管理,并依法保护其合法权益。

海陵区劳动局职业介绍所负责人施和华说:外来劳动力来泰打工前,须按规定在常住户口所在地劳动部门办理《外出人员就业登记卡》,到海陵区后,应凭个人身份证主动到所属派出所办理《暂住证》,凭派出所出具的暂住证及本人身份证等手续,到海陵区劳动就业管理处办理《外来人员就业证》(相关费用详见下表)。

目前,外来人员按规定办证的有多少呢?海陵公安分局户政科副科长鞠钢海介绍,今年以来,海陵公安分局及其所属派出所办理了15095份《暂住证》,实际上市区仅海陵区范围内外来打工的就有3万人左右。海陵区劳动职业介绍所负责人施和华说,今年1至10月,该所仅仅发出2000份《外来人员就业证》。换句话说,到海陵区城区打工的3万名外来劳动力,仅有2000人在发生劳动纠纷后能有力地维护自身的权益。

为了加强流动就业管理,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海陵区劳动、公安两部门日前联合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就业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按照“谁用工谁负责”“谁留宿谁负责”的原则,用工单位、房屋出租户应承担外来人员办理“双证”的责任,对未按要求办理“双证”的单位和个人,分别由公安、劳动行政部门依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下载正确处理涉法问题 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正确处理涉法问题 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维护妇女权益法联欢会致词..

    临水村妇联、计生协会《维护妇女权益保障法》联欢会致词首先我代表村妇联、计生协会对到会的镇计生办、镇妇联的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我们临水村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共同努力......

    深入研究仲裁机制依法维护农民权益

    文章标题:深入研究仲裁机制依法维护农民权益为有效化解农村土地承包的各类纠纷,**市作为国家农业部、省农业厅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单位,积极组建仲裁机构,并在部、厅指......

    推行“三项”机制 依法化解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修改)

    落实“三项”机制 依法化解涉法涉诉信访问题 ——试谈涉法涉诉信访件的类型、成因及对策 临安市信访局 高学军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各......

    陈至立:依法修订村规民约维护农村妇女权益专题

    陈至立:依法修订村规民约维护农村妇女权益7月2日至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在黑龙江调研并就妇女土地权益保障工作召开座谈会。她强调,要从落实男女平等......

    处理涉法上访问题汇报

    处理涉法上访问题汇报 各位领导: 首先,欢迎各位领导光临某地检查指导我0处理涉法上访问题的工作情况。市委zd委、市处理涉法涉诉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以及各位领导一年来对我0的......

    正确对待涉法涉诉信访问题

    正确对待涉法涉诉信访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网站 www.xiexiebang.com 2010-01-29 18:24:00 来源: 【字体:大 中 小】 【关闭窗口】近年来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深入,利益格局的重新调......

    处理涉法上访问题情况汇报

    处理涉法上访问题情况汇报 文章标题:处理涉法上访问题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首先,欢迎各位领导光临某地检查指导我_处理涉法上访问题的工作情况。市委政法委、市处理涉法涉诉问题......

    解决官兵涉法问题之我见

    解决官兵涉法问题之我见 首长和同志们: 官兵涉法问题关系官兵切身利益,影响官兵思想行为,危及部队安全稳定。正确把握和处理官兵遇到的涉法问题,把“难题”简单化,消除安全隐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