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Dxvpgc让计算机网络激活科学教学议案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让计算机网络激活科学教学
武汉市第六十三中学
张海霞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教学 计算机网络 结晶 网络辅助教学
多媒体三维制作技术 宏观世界 微观世界
内容摘要: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中学多媒体教学应用的主要形式。在科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动态模拟功能,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三维制作技术,通过图形、图像,把微观世界变成宏观世界;将初中学生难以想象的地月运动演绎得淋漓尽致;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浩瀚的宇宙带到学生面前;同时可突破教学难点;运用模拟错误操作,可强化实验教学;通过增大教学信息量,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计算机及网络为载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化学教学,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收到其他教学手段难以收到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网络,创造动态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是创造性活动中不可少的心理驱动力。只有对某件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对其给予热情的关注,也才能持久
地把事情做完、做好。抽象的理论和概念,讲不清,道不明。运用计算机形象的动态表现功能,把知识的学习融入娱乐形式中,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寓教于乐的多媒体教学优势。网络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实现了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欲望,活跃课堂气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宇宙》等一系列天文类知识,《生物群落》等表现多种生物之间联系类知识,这些内容都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形象、生动地展现给学生观看,又如在CuSO4晶体形成过程的教学中,向一杯蒸馏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铜粉末,开始时Cu2+离子和SO42-离子在水中不断运动,且速率越来越快。有的Cu2+离子和SO42-离子从粉末状固体表面跑到溶液中去,有的离子却又从溶液回到固体表面,白色粉末逐渐变成蓝色晶体。随着背景音乐节拍的强弱变化,两者速率慢慢接近,最后它们的速率相等,随之音乐也变得柔和。这就是最直观的溶解与结晶平衡,同时也真正体现了动态平衡的实质。
实际教学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如地月运动、光的反射与光路可逆等都可以用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网络,突破教学难点
《科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及运动规律的学科。由于初中教学条件的诸多限制,学生难以认知的微观粒子,宏观天体及部分危险实验等知识无法在实验室或课堂上直接完成演示,而借助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从视觉、听觉方面营造出全新的学科教学氛围,用声音、图象乃至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传递信息,有利于多角度让学生认知对象、启发思维,这样既符合初中学生的思维认知特征,又有利于知识的内化和升华。讲授地球绕太阳运动,导致阳光直射点的移动,地球上昼夜长短的变化,一年四季的更替,昼夜长短的改变时,做成动画,当阳光直射点在赤道时,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当往北移动时,则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逐渐进入夏季,直到阳光直射点刚好射在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正好是夏至日,之后直射点南移,清晰而逼真。运用现有的网络资源,特别是图像、动画使或枯燥或抽象的教材更为生动形象,使得凝固在教材中的难点得以分散。如科学中化学教学的难点之一是微观世界看不见、摸不着、难理解。而运用多媒体技术三维制作,使小分子动起来、高分子转起来、晶体搭起来,使难点化解成可视的图像、图形,变微观为宏观,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如在讲解酸、碱、盐的通性时我将这一系列的反应做成了动画,学生可以清楚的看到实验现象以及操作要领,同时可以供学生反复观看,加深印象。而不用实际去重复,既费时间又费药品,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网络与同行交流切磋,作出更好的作品,在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又如,在讲解原子概念时,为突破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这一难点,利用计算机模拟水分子的分解过程,清楚地看到氧原子与氢原子的分离:两个氧原子形成一个氧分子,聚集成氧气跑出来;两个氢原子形成一个氢分子,聚集成氢气跑出来。通过演示,运用图形、图像把原子概念的难点化解,学生很容易理解、掌握这一概念。
三、增大教学信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在新授课中用得比较多,在复习课中也具有明显的优势。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加大知识密度,增加教学信息,因而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例如,复习硫元素的有关性质时,不可能把做过的演示实验统统重复一遍。要以实验为主线,把一些需要重现的性质、用途、制法等重要内容,从实验的角度阐述、归纳已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手段复习,利于学生加深对问题的深层次理解,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又如,在学习科学中有关宇宙的相关知识时,光靠教材、教参提供的信息是远远不够的,并且由于教材及教参上的信息往往更新不够及时还会给教学带来误导,如太阳系中由原来的九大行星变更为八大行星。借助网络我们可以了解的更加全面和详细。对于初中生来讲还能激发他们探索天文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对天文知识的关注度,使他们学天文、爱天文。
四、模拟错误操作,强化实验教学
实验操作教学是实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实验中的一些错误操作,仅凭教师分析错误原因及其危害,学生印象不深,实际操作中仍会出现错误。用计算机的动画模拟错误的实验操作,把动作放慢,实验步骤分解,不仅把错误的原因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而且还可以营造出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从而强化了实验教学。例如,浓硫酸稀释操作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液体飞溅出来;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浓硫酸冲出试管外,危及学生身心健康。学生看到错误操作的危险性,加深了对错误操作危害性的认识,从而对规范学生实验的操作大有帮助,利于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又如,氢气的尾气处理,没有检验纯度便点燃,结果导致发生装置爆炸;氯化氢尾气处理,用直导管通入水中,液体倒吸入装置导致炸裂。通过这些错误操作的模拟演示,学生不但能够找到操作错误的真正原因,而且既避免了实验事故的发生,又提高了自身实验操作能力。
计算机辅助化学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但不是一种万能的教学手段。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要正确、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科学教学。如果一味运用计算机模拟演示实验,则会影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如果一味运用计算机模拟学生实验,则会影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如果一味运用计算机进行单元复习,则会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长林: 《计算机辅助教学对突破化学教学难点的作用》 2.张力: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基础》
3.烟玉明: 《开设教育技术课程,推进学科化建设》 论也十分激烈。景区主管部门、经营权受让者以及各界学者都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见足经济学的有关基本原理,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公共经济学理论、、产权内涵及经营权实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针对目前我国风景名胜区经营权转让现状及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现代产权理论、现代企业理论和规制经济学理身的特点,采用系统研究的方法,比较与
鉴别相统一,从风景名胜区产品特性解,至今仍未达成共识。本文立社会各界对此争论,结合旅游业自近年来,我国旅游风景名胜区经营权转让的现象越来越频繁,而 论也十分激烈。景区主管部门、经营权受让者以及各界学者都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见足经济学的有关基本原理,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公共经济学理论、、产权内涵及经营权实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针对目前我国风景名胜区经营权转让现状及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现代产权理论、现代企业理论和规制经济学理身的特点,采用系统研究的方法,比较与鉴别相统一,从风景名胜区产品特性解,至今仍未达成共识。本文立社会各界对此争论,结合旅游业自近年来,我国旅游风景名胜区经营权转让的现象越来越频繁,而 论也十分激烈。景区主管部门、经营权受让者以及各界学者都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见足经济学的有关基本原理,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公共经济学理论、、产权内涵及经营权实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针对目前我国风景名胜区经营权转让现状及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现代产权理论、现代企业理论和规制经济学理身的特点,采用系统研究的方法,比较与鉴别相统一,从风景名胜区产品特性解,至今仍未达成共识。本文立社会各界对此争论,结合旅游业自近年来,我国旅游风景名胜区经营权转让的现象越来越频繁,而 论也十分激烈。景区主管部门、经营权受让者以及各界学者都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见足经济学的有关基本原理,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公共经济学理论、、产权内涵及经营权实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针对目前我国风景名胜区经营权转让现状及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现代产权理论、现代企业理论和规制经济学理身的特点,采用系统研究的方法,比较与鉴别相统一,从风景名胜区产品特性解,至今仍未达成共识。本文立社会各界对此争论,结合旅游业自近年来,我国旅游风景名胜区经营权转让的现象越来越频繁,而
第二篇:让计模拟算机网络激活科学教学
让计算机网络激活科学教学
武汉市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是创造性活动中不可少的心理驱动力。只有对某件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对其给予热情的关注,也才能持久地把事情做完、做好。抽象的理论和概念,讲不清,道不明。运用计算机形象的动态表现功能,把知识的学习融入娱乐形式中,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寓教于乐的多媒体教学优势。网络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实现了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欲望,活跃课堂气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宇宙》等一系列天文类知识,《生物群落》等表现多种生物之间联系类知识,这些内容都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形象、生动地展现给学生观看,又如在CuSO4晶体形成过程的教学中,向一杯蒸馏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铜粉末,开始时Cu2+离子和SO42-离子在水中不断运动,且速率越来越快。有的Cu2+离子和SO42-离子从粉末状固体表面跑到溶液中去,有的离子却又从溶液回到固体表面,白色粉末逐渐变成蓝色晶体。随着背景音乐节拍的强弱变化,两者速率慢慢接近,最后它们的速率相等,随之音乐也变得柔和。这就是最直观的溶解与结晶平衡,同时也真正体现了动态平衡的实质。
实际教学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如地月运动、光的反射与光路可逆等都可以用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网络,突破教学难点
《科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及运动规律的学科。由于初中教学条件的诸多限制,学生难以认知的微观粒子,宏观天体及部分危险实验等知识无法在实验室或课堂上直接完成演示,而借助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从视觉、听觉方面营造出全新的学科教学氛围,用声音、图象乃至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传递信息,有利于多角度让学生认知对象、启发思维,这样既符合初中学生的思维认知特征,又有利于知识的内化和升华。讲授地球绕太阳运动,导致阳光直射点的移动,地球上昼夜长短的变化,一年四季的更替,昼夜长短的改变时,做成动画,当阳光直射点在赤道时,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当往北移动时,则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逐渐进入夏季,直到阳光直射点刚好射在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正好是夏至日,之后直射点南移,清晰而逼真。运用现有的网络资源,特别是图像、动画使或枯燥或抽象的教材更为生动形象,使得凝固在教材中的难点得以分散。如科学中化学教学的难点之一是微观世界看不见、摸不着、难理解。而运用多媒体技术三维制作,使小分子动起来、高分子转起来、晶体搭起来,使难点化解成可视的图像、图形,变微观为宏观,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如在讲解酸、碱、盐的通性时我将这一系列的反应做成了动画,学生可以清楚的看到实验现象以及操作要领,同时可以供学生反复观看,加深印象。而不用实际去重复,既费时间又费药品,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网络与同行交流切磋,作出更好的作品,在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又如,在讲解原子概念时,为突破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这一难点,利用计算机模拟水分子的分解过程,清楚地看到氧原子与氢原子的分离:两个氧原子形成一个氧分子,聚集成氧气跑出来;两个氢原子形成一个氢分子,聚集成氢气跑出来。通过演示,运用图形、图像把原子概念的难点化解,学生很容易理解、掌握这一概念。
三、增大教学信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在新授课中用得比较多,在复习课中也具有明显的优势。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加大知识密度,增加教学信息,因而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例如,复习硫元素的有关性质时,不可能把做过的演示实验统统重复一遍。要以实验为主线,把一些需要重现的性质、用途、制法等重要内容,从实验的角度阐述、归纳已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手段复习,利于学生加深对问题的深层次理解,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又如,在学习科学中有关宇宙的相关知识时,光靠教材、教参提供的信息是远远不够的,并且由于教材及教参上的信息往往更新不够及时还会给教学带来误导,如太阳系中由原来的九大行星变更为八大行星。借助网络我们可以了解的更加全面和详细。对于初中生来讲还能激发他们探索天文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对天文知识的关注度,使他们学天文、爱天文。
四、模拟错误操作,强化实验教学
实验操作教学是实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实验中的一些错误操作,仅凭教师分析错误原因及其危害,学生印象不深,实际操作中仍会出现错误。用计算机的动画模拟错误的实验操作,把动作放慢,实验步骤分解,不仅把错误的原因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而且还可以营造出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从而强化了实验教学。例如,浓硫酸稀释操作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液体飞溅出来;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浓硫酸冲出试管外,危及学生身心健康。学生看到错误操作的危险性,加深了对错误操作危害性的认识,从而对规范学生实验的操作大有帮助,利于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又如,氢气的尾气处理,没有检验纯度便点燃,结果导致发生装置爆炸;氯化氢尾气处理,用直导管通入水中,液体倒吸入装置导致炸裂。通过这些错误操作的模拟演示,学生不但能够找到操作错误的真正原因,而且既避免了实验事故的发生,又提高了自身实验操作能力。
计算机辅助化学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但不是一种万能的教学手段。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要正确、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科学教学。如果一味运用计算机模拟演示实验,则会影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如果一味运用计算机模拟学生实验,则会影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如果一味运用计算机进行单元复习,则会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长林: 《计算机辅助教学对突破化学教学难点的作用》 2.张力: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基础》
3.烟玉明: 《开设教育技术课程,推进学科化建设》
第三篇:让公务员聘任制激活一池春水
人民日报:让公务员聘任制激活一池春水
傅达林
聘任制改革就是要强化公务员的职责意识,将公务员管理置于法治化、透明化的平台
公务员聘任制改革,直接法律依据来自公务员法:“机关根据工作需要,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对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和辅助性职位实行聘任制。”这一改革试点近年来逐渐增多,并被寄予了打破公务员“铁饭碗”的希冀。随着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系统的流动性和退出机制有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聘任制改革引入市场机制,以一纸聘任合同打破“终身制”,以此激活公务员群体的职业活力。
既然如此,缘何聘任制改革还是引发不少争议?事实上,20万或30万元的薪金到底高不高,问题的背后,折射的是公众心中的一种焦虑。不少人担心,这样的改革是否会落入俗套,在旧用人体制的强大惯性下,聘任制会不会异化成变相的“铁饭碗”?高薪会不会为公务员平添“红利”?而在一些地方,试水聘任制好几年了,但受聘公务员至今尚无被辞退者,也加深了公众对聘任制退出机制失灵的担忧。
对公务员聘任制改革的“不确信”,主要源自人们对公务员这一职业的传统的、主观的认知。在传统观念里,当上公务员就等同于端上“铁饭碗”,有了“高福利”,而且“能进不能出”。这样的既定印象,恰恰又是今天改革必须破除的痼疾。由此,决定了公务员聘任制改革要获得人们“确信”的成效,恐怕得用实际效果来改变全社会对公务员职业的认知,形成一种科学理性健康阳光的公务员职业观。
如果把整个公务员队伍建设比喻成一盘棋,那么目前零星的聘任制改革犹如一颗颗棋子,下好了便能盘活整盘棋,以革除人浮于事、效率低下、衙门作风等诸多弊病。不过,就聘任制改革本身而言,要下好这盘棋又离不开完备的配套机制,离不开公开透明的运作程序,离不开真实有效的监督制约。
近年来,“公务员热”有了降温的征兆。“退烧”恰恰预示着公众对公务员职业的认知正趋于理性。因为,在以往公务员报考过热的背后,实际上是附加在公务员职业上的种种福利诱惑太大。“想发财别做官”“为官发财,应当两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作风建设到反腐倡廉,都在加速净化和重塑公务员的职业观。从这个意义上说,聘任制改革就是要强化公务员的职责意识,通过法律规范在权责之间、履职尽责与续签领薪之间建立必然联系,将公务员管理置于法治化、透明化的平台。
正因此,用好聘任制改革的“棋子”,绝非是在公务员队伍中加入几个标新立异的“亮点”,而是从机制上激活整个队伍的职业活力,导正社会对公务员的职业期待。
《 人民日报 》(2014年05月07日 05 版)
第四篇:激活识字教学
激
活识字教学法
(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城关二小
赵芳
5538165)
小学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阶段识字的总目标是:认识3000个左右常用汉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众所周知,识字、写字是学生学习文化的开始,是形成读写能力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认识并学会一定数量的字词,才能理解书面材料,才能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识字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的效率。同时,识字对儿童发展起重要作用,并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柳斌同志在“全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交流会上”谈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是从识字开始的,人生识字聪明始,成人识字率的民族才可能是也一定是高
素质的民族。“
长期以来,识字教学忽视了教学本身的人文因素,一味强调识字的工具性作用,因此,识字教学常常与单调、枯燥联系在一起,结果却是高耗低效。其表现主要为字音教学时教师先把生字的拼音直接板书出来让学生读,读准字音后出示字形,让学生联系拼音和汉字进行认读,然后把拼音擦掉,让学生单看字形读准字音;字形教学时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和综合汉字的组成部分,熟悉字的笔画、笔顺和偏旁部首,最后达到掌握字形的目的;字义教学比较复杂,一般都是把生字和其他字连成词语来解释,再造句,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它的意思。之后再让学生进行抄写、默写等多方面的练习以达到巩固识字的目的。所以许多老师上公开课都避开生字不讲,觉得乏味,单调,没有意义,达不到公开课想要的那种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给识字教学注人了新的血液,它要求教师既重视以识字技能为重点的认知目标,又要关注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学习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为有了这种喜欢和愿望,可以让学习汉字变得更轻松、更主动。那么如何让学生一开始接触汉字,就喜欢上汉字,爱上汉字,从而主动识字呢?我的体会是不宜依靠简单重复,机械乏味的认读和大量的抄写来完成,而是有的放矢地加强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采用相应的教法以提高识字效率。其教法主要体现为如下: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陶行知先生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学龄初期儿童的思维处于表象思维阶段,他们通过感性认识而获得表象,运用表象进行直觉的“形象思维”,情境教学正是从感受形象开始,以情激情,符合儿童思维的特点。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要力求做到有情有趣,尤其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教师更应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把枯燥的识字变得形象,有趣了,加以声音的画面吸引孩子,诱发学生学习生字的饱满热情。如教学“采“字时,借助多媒体,显示色彩鲜艳的画面:一棵树上有一些果子,一只手灵活地采摘树上的果子。辅以字理解说:树上“采”果子。教学“风”字,显示不同季节的风的画面,让“风”字发生颜色的变化,一次次刺激学生的视觉感观,并配以风声,让学生入情入境,认识并认读“风”字。又如教学《识字4》一课时,师指着黑板上美丽的贴图(图上有茂密的树林,鲜艳的花丛,碧绿的田野,四五个孩子有的手拿放大镜在地上蹲着,有的拿着蝴蝶网兜在田野里跑着``````)对大家说:“让我们也跟着这些小朋友一起到树林里转一转,到花丛中钻一钻,到田野里跑一跑,好吗?”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过来。老师指着贴图(蝴蝶躲在花丛里,螳螂掩映在树叶上,蚂蚁暗藏在落叶上)对大家说:“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瞪大了眼睛,仔细看着。一会儿,有的学生像发现了新大陆,激动不已:“我看到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停在花朵上。”“那片树叶上躲着一只螳螂。”“两只蟋蟀在落叶上做游戏。”“一只知了正在唱着动听的歌。”老师顺势抓住挈机,表扬学生:“小朋友眼睛真尖,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昆虫,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随即把“螳螂、天牛、蝴蝶”等词语贴到了相应的昆虫图旁,图文对照,让学生练读词语。这样的认读汉字活动多么富有情趣!孩子们一个个指指点点,读得摇头晃脑,浑然忘我。
2、游戏识字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刚刚从绚丽多姿的游戏、玩耍的世界中踏入校门,他们活泼好动,充满童趣,但持续集中注意力时间短,课堂教学中穿插运用游戏能很好地克服这一弊端。因为他满足了学生的需要,激发了他们的童趣,诱使他们主体参与、自主学习。如果在他们稚嫩的心灵上过早地压上死记硬背的沉重负担,不但达不到识字教学的目的,而且会影响今后的学习。因此尽可能通过游戏、表演、实验、操作、动手模拟等活动,让他们的眼、耳、脑、手、口等一齐“动”起来,以“动”激活识字教学。比如开展“我与生字交朋友”活动:
(1)叫朋友“名字”。学生用两种自己喜欢的符号在文中画出会学、会认的生字,通读课文时强调别叫错朋友的“名字”(读音),这样可不是好朋友,这样能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因此他们读起书来,认起字来特别用心。
(2)记朋友“相貌”。认错人是件很不好意思的事。既然与生字交朋友了,当然要记住这些朋友的“相貌”(字形),如果连朋友都认错了,那可不是好朋友,可能连朋友们都没得做了。于是学生就想方设法记住生字字形。一个个抽象的书面符号在学生面前活起来,一一进入学生的知识仓库,学生对这些生字产生了感情,像老朋友一样待他们,不仅记得住,而且画得准(书写准确)。
(3)看朋友“做事”。一个个生字孤立地看,只不过是一个个抽象的书面符号,而融入课文这个“大家庭”,就充满生命和活力,其作用也就显现出来了。看朋友“做事”,就是看看生字在“家”中的作用,即表达了什么意思。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自觉地联系上下文、查字典、同桌讨论等方法去挖掘生字的含义。如教学《识字4》,当学生了解了整篇韵文后,让他们戴上与昆虫有关的图或词的卡片,伴着“找朋友”的音乐自由游戏,找到一个伙伴;接着再找另一个伙伴。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将枯燥的复习寓于快乐而又紧张的比赛中,再次让学生将所学词语与相应事物联系起来,并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后来我又设计“小组合作做贺卡”的活动,请同学把刚才游戏的卡片取下来,贴在已经准备好的贺卡上,还可以画上其它东西装饰一下,要把图和词贴准确,学生兴趣盎然地动手贴、动手画、动手剪,大家快乐地游戏,快乐地学习,通过活动,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审美情趣得到了培养。
3、自主探索,增强识字能力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他们,独立地掌握他们。”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与学生互换角色,给学生留有自由识字的空间,经常引导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你还有更好的记忆方法吗?”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潜在的创造能量。如教学《认一认3》中的“日、月、光、雨”时,发给各组生字卡,以小组为单位,用读拼音、看图或其它方法自己来认识。人人可以争当小老师,挑自己学会的,喜欢的字介绍给其他小朋友,通过小组合作,争当小老师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主动探究的能力,在主动探究中认识了汉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崭新的学生观,相信学生是具有巨大潜能的生命体,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在教学中没有过多的包办代替,而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汉字,自主探究汉字,在自主感悟中发现一些汉字的规律,培养识字能力。如《识字4》中,小朋友认识了昆虫,初步认识了有关昆虫及本课的词语后,就进入了学韵文,识写汉字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让小朋友小组合作,认真朗读韵文,仔细观察汉字,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的。学生认真读韵文后,纷纷举手: 生1:我发现“蜻蜓”两个字,只要在“青”和“延”旁加上一个“虫”字旁就成了“蜻蜓”,大家跟我读“蜻蜓”。生2:我发现蚂蚁两个字,也只要在“马”和“义”旁加上一个“虫”字旁就成了“蚂蚁”,大家跟我读“蚂蚁”。生3:老师,我发现大部分昆虫的名称都有“虫”字旁!生4:我爸爸在昆山工作,“昆虫”的“昆”就是“昆山”的“昆”,我早就认识了。这是教学的瞬间,看似简单,却很精彩!他们自己开动小脑筋,观察字形,研究字形,展开联想,组织语言,说出了那么多答案,真是了不起的“伟大发现”。
4、及时巩固,提高识字效益
遗忘理论告诉我们,人的记忆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衰退的,所以在学生经过正确识字后,还得进行间隔性的再现。从复现的形式看,应力求丰富多样,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这样的变式训练形式。
(1)卡片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先自己拼读,后小组学。
(2)多种形式比赛读。利用低年级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经常开展比一比、赛一赛的活动,寓复习巩固于比赛之中。如小组“开火车”比赛,看谁认得快;生字默写比赛,看谁默写得对。开展这些比赛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有好处,又能检查教学效果。
(3)找字卡,做游戏。上好一课或一个单元后,把所学的生字写在卡片上,一个学生读,其他学生找出字卡展示,或两个小朋友,我读一个你找,你读一个我找。学生反复认读,看的次数多了,也自然地认清了所学生字的字形,读准了字音。这样比反复抄写汉字的方法,来得既灵活又省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分一分,合一合。把合体字分解成几个部件,写在卡片上,如:口 +十=叶,王+元=玩等让学生以找朋友的形式,把相关的字联系起来,这样从分到合,又从合到分,从整体到部分,又从部分到整体,既有趣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学生通过反复认读,对容易混淆的字也就区分开了。
(5)减一减。与找朋友的方法类似,不同点是从一个熟字中去掉某一部件。如学“中”字,学生从“中”字得到启示,说“中”字去掉一竖就是“口”字。学习“李”字,学生说“季”字去掉一撇就是“李”。
(6)换一换。依据形声字的特点,通过换熟字的部首来变成生字,如“清”换三点水为“日”就成“晴”;换三点水为“目”就为“睛”等。而且我让学生把这些字串成串,利用韵文识字:河水清清天气晴,小小青蛙大眼睛。池上蜻蜓眨眼睛,它们一同捉害虫,请出专家评一评。庄稼丰收好心情。
(7)说一说。如《乌鸦喝水》一课中有“喝、渴”两字,学生容易混淆。老师请学生自己当小老师帮助其他同学分辩清楚。有个学生是这样记的:“喝水要用嘴,‘喝’是口字旁。口渴要喝水,‘渴’是三点水。”这样一说,学生很快就记住了。
(8)填一填。如在学生学了“有,又,右,友”几个音近字以后,我让学生做了这样一道填空题:我()()了一个新朋(),每天我的()手拉着她的左手一起上学,回家。
(9)做一做。如我在教学了“足”字旁后,让学生联系生活,想想哪些生字有这个偏旁,并给这些生字配上身体动作,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而且也巩固了我们已学的生字。
5、开发资源,培养识字意识
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段话告诉我们,在语文教育的广阔天地里,蕴藏着丰富的自然性课程资源、社会性课程资源、人文性课程资源,语文教育应直根于现实生活,面向未来,语文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教师除了帮助学生掌握教课书上要求的音、形、义都会的生字外,还要巧妙引导学生利用课外学习资源,培养自主识字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认识更多的字。据此,我们从一年级起就要注意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开辟多种识字途径,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增强识字量,为他们今后的读书打下坚实的基础。
(1)利用校园文化识字。进入校园扑面而来的校名、校训、小学生守则和学校里的文化设施;进入班级,班级名、黑板报、班级制度、伙伴名字``````都是学生识字的素材。教师应该做个有心人,经常引导学生认认这些字,日子一久,学生就由无意识到有意识把熟悉环境与识字认字结合起来。记得一年级第一次发作业本时,老师就提出小助手的“任命标准”,认识本组同学姓名的可以当组长,认识本排同学姓名的可以当排长,全班同学姓名都认齐就有当课代表的资格。学生们都想成为老师的小助手,于是一下课就对着座位表上的姓名认真识记。没几天功夫,许多学生便能顺利地帮老师发本子了,由于激发了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全班学生姓名中近100多个汉字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记住了。
(2)在环境接触中识字。学生生活在这个多彩的世界中,汉字随处可见:喝饮料时,饮料名跃入眼帘;买物品时,物品的名称、说明罗列其上;上街时,路旁的各色广告、招牌仿佛在向他们招手;看电视时,电视节目丰富多彩,如新闻联播、儿童故事片、动画片等,他们通过耳听标准的发音,眼看屏幕上的字句``````这些都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识字环境。这样在大语文环境下识字、认字,增加了刺激记忆的机会,能促进学生对所学生字词的强化和巩固。
(3)在课外阅读中识字。学生学过了拼音,认识了一部分汉字,最让他们高兴的莫过于能自己阅读书报了。此时,教师可提供与学生识字量相当的阅读物,利用每周开设的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让学生自主阅读,然后进行“我会读”展示性阅读活动。这样既巩固了熟字,又学到了生字,达到多识字、早阅读的目的。而在阅读时体会到识字成就感,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更能激发他们识更多的字,看更多的书的愿望,使识字和阅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日常生活中识字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拓宽识字面,不仅可以增加识字量,更重要的是把识字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之中,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生活活动融为一体,这样的学习活动有利于陶冶生活情操,培养生活才干和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习惯。为了激发孩子们这一方面的兴趣,我还开展了学生办字报,读字报,进行字报展评活动。学生识字兴趣高昂,效果良好。具体做法如下
(一)看报—剪字—贴字报 语文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会写的字,学生掌握的很好。但只认不写的字,学生往往如“过眼云烟”,印象不深。有些字甚至重复出现多次,学生还是记不住,要想解决这一困惑,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于是,我便尝试着让学生办字报。要求学生从爸爸妈妈读过的报纸中,将自己学过的字剪下来,或从用过包装盒上,剪下认识的字,或从广告牌上,商店名中记下自己认识的字贴在备用纸上,一份份简单的,稚嫩的字贴报便诞生了。课堂上,抽出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读一读自己的字极。读者,兴致勃勃;听者,羡慕三分。读完后,将字报张贴在“成果栏”中,其他学生也可看“报”识字。这样一来,不仅养成了学生识字贴报的好习惯,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的精神和读书读报的习惯。学生的识字量增加了,巩固率提高了。
(二)组词、连句子
刚开始几份字报,字体、字号各不相同,字与字之间也没有必然的联系,完全是字与字的累加。后来,我对办报提高了要求:“如果能将剪下来的字组成词语粘贴,那就更好了。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试着组成简短的句子。”小学生的心,是把燃烧着的火。每个同学都不甘落后,都想成为老师和同学心目中“有能力”的同学。于是,学生将“大”与“小”贴在了一起,将“雨”与“中”、“明”与“月”、“文”与“学”„„贴在了一起。学生组成的词语太丰富了。课堂上交流时,小学生毫不吝啬地鼓起掌来,真正地达到了合作交流,成果共享的目的。更可喜的是“我是小学生”“老师辛苦了”、“妈妈我爱你”等简短的句子,出现在学生的字贴报上。凡是小学生感兴趣的词语或句子。小学生总是想方设法去找字剪贴组合。字贴报的效果远远超越了预料中的设想,成为学生表达自己真实感受的一方阵地。
(三)归类贴字 为了渗透逻辑归类思想,我布置了阶段性作业,将认识的字与事物联系起来记忆。如:按水果类、蔬菜类、交通工具、动物类、用具类等分类贴字,这需要学生长期坚持、将所学的字词,归类各界积累,加以整理。这样一来,学生的课余时间,自主性很强。有些学生家长也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来,帮助孩子剪剪贴贴,并不时地给予褒奖。
创办字报,缓解了学生识字难的问题,同时培养了孩子动手动脑,自主学习的习惯,达到了合作交流,成果共享的目的。面对一份份五彩纷呈、透视着稚嫩的创新思维的字贴报,我更加坚定了从兴趣入手,以兴趣促学习的识字方法。
总之,识字是小学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孤立地教学生识字是不可取的,采用单调机械的方式亦是不可取的,教师应该遵循教学规律尊重学生主体,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注重识字能力的培养,才能让识字教学焕发生命活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第五篇:激活科学探究元素让科学课堂充满乐趣
激活科学探究元素让科学课堂充满乐趣
2013年5月29日,中协作区小学科学学科教研活动由实验小学崔讯英老师精心策划在嵩山路小学如期举行。来自协作区各个小学的30多位科学教师聚集一堂,进行了观摩与交流。
今天我们教研活动的主题是“做中学”的相关研究。由实验小学的宋慧朋老师和六二班的学生们展开对“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内容的教学,课堂上孩子们带着问题边做实验边讨论边记录,充满乐趣。特别是卢世繁同学上台做小苏打和白醋反应后放出的气体能把燃烧的蜡烛熄灭实验,更是把科学课推向了高潮。
“做中学”是科学课的课堂细节,就是在科学课堂上,必须让学生“做”起来,学生只有做了,才能真正去认识自然世界,才能明白科学道理。只有注重课堂细节,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养成,科学离不开探索,科学课也需要我们在踏踏实实地教学过程中注重细节,把握规律,才能使教育的道路走向深远,迎来小学科学学科万紫千红的春天。
此次教学研讨活动,为年轻的科学教师搭建了一次展示自我和提升自我的机会,也为我区的科学教学研讨活动营造浓厚的教育教学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