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科学上册_七色光1教案_苏教版(定稿)
4.七色光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光与色彩第26—28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学会做日光的色散与合成实验;
2.尝试做在单色光下观察物体颜色的实验; 3.能够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阳光的色散现象; 2.初步了解光与色彩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光学世界的无限奥妙,欣赏大自然的缤纷色彩。课前准备
水盆、平面镜、电筒、喷壶、陀螺、制造彩虹、彩笔、三只手电筒、红、蓝、绿玻璃纸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美丽的彩虹吗?你们想不想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
2、出示图像资料:夏天雷雨过后,天空出现了一条七色的彩虹。
3、谈话:关于彩虹你有那些感兴趣的问题? 你们想不想自己制造彩虹?
4、个别提问。
5、小结:今天老师将带领同学们一起来研究彩虹。
二、制造彩虹
1、指导学生用三棱镜或水盆、镜子制造彩虹。
2、学生交流实验后的发现和想法。
3、带领学生用喷壶制造彩虹。
4、提问:说说你的发现。
5、学生汇报交流
三、用陀螺做合成七色光的实验
1、出示图像资料:牛顿把七色光合成白光
--1--
2、讨论:怎样证明日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
3、带领学生玩七色陀螺。
4、学生汇报发现。
5、提问:你怎样解释这个实验和上个实验中的发现。
6、引导学生认识到:阳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
四、阅读牛顿发现七色光的故事
1、提问:自然界中缤纷绚丽的色彩又是怎样发现的?是谁最早发现阳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
2、学生阅读牛顿的故事。
3、教师演示。
4、提问:为什么牛顿的伟大发现遭到人们强烈的反对?人们后来是怎样被说服的?
5、学生讨论、交流
6、全班交流反馈。
五、做的手电筒下滤光实验
1、提问;在分别用罩着黄、蓝、绿三种颜色滤光片的手电筒下,白色物体会有什么变化?你怎样解释所看到的现象?
2、学生实验并尝试解释。
3、教师小结:物体出现什么颜色取决于它反射什么颜色的光。
4、提问:为什么在阳光下物体回出现白色?
5、学生尝试解释。
6、提问:透过不同颜色的玻璃纸看图案,会有什么发现?为什么?
7、学生实验并尝试解释。
8、教师小结:彩色虑光片只能透过其呈现颜色的关。如:红色虑光片只允许红色光透过,当它覆盖在红色图案的白纸上时,只会让白纸反射的七色光中的红光透过,使纸看起来是红色的,白纸上红色图案反射的红色也被透过来了,但因为和纸一样的是红色,所以看起来就像隐去了一般,而绿色线条反射的绿光是不能透过来的,所以看起来是黑色的,格外清晰。
六、全文小结
1、今天的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谈谈你的感受。
--2--
第二篇:科学《七色光》教案
4、七色光
宿松县孚玉镇中心小学
刘雷林
教学目标:
1、学会做光的色散实验;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日光的色散现象。
2、学会做色光的合成实验,进一步认识到日光是由七色光合成的。
科学知识:、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阳光的色散现象。、初步了解光与色彩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光学世界的无限奥秘,欣赏大自然的缤纷色彩。
教学重点 :
了解光与色彩的关系。
活动准备:
水盆、平面镜、电筒、喷水壶、洗衣粉、光碟等每组一套。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喜欢猜谜语吗?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看谁能以画图的方式猜出来。
课件出示:一坐长桥架天空,太阳在西它在东。数数颜色真不少,紫绿青蓝黄橙红。
二、制造彩虹,了解彩虹的形成。
1、学生出示自己的作品。课件出示彩虹。
2、有谁知道彩虹是怎么形成的吗?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说说彩虹的形成原因。出示课件:彩虹是怎么形成的。
3、你们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一下彩虹?你想制作彩虹吗?
4、学生阅读课文 P26 插图,交流:用什么材料,怎样做?
5、学生拿出材料分组实验。
6、交流实验现象:从这个实验中你知道了什么?
7、还有哪些类似彩虹的现象?(观察光碟、洗衣粉泡沫)
8、小结:这些现象都告诉我们,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色光组成的。
三、合成彩色光的实验。
1、你们知道是谁最先发现太阳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吗?(阅读牛顿的故事)为什么牛顿的伟大发现遭到了强烈的反对?人们后来是怎样被说服的?
2、从牛顿的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出示课件(独特而精辟的见解在刚提出时…)你还知道类似的故事吗?(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3、玩七色陀螺、七色转轮。
(1)分组玩陀螺、七色转轮游戏。你们发现了什么?(2)想不想做做这样的玩具? 看图,学生交流怎样做?
(3)再玩陀螺、七色转轮,观察有什么现象。你能解释一下这种现象吗?
(4)讨论:从这个试验中中你有什么收获? 出示课件:阳光是由七种颜色构成的。
四、滤光实验
1、谈话:在分别用罩着红、蓝、绿三种颜色的滤光片的手电筒下,白色物体会有什么变化?
2、学生参考课本P28,做滤光实验。
3、通过实验,你们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4、教师小结:课件出示(物体呈现什么颜色…)
5、活动:透过不同颜色的玻璃纸看图案,会有什么发现?为什么会这样呢?
6、学生实验并尝试解释。
7、教师小结:课件出示(彩色滤光片只能透过…)
五、巩固探究
说说这节课中的收获。
板书设计: 七色光
红 橙 黄 绿 青 蓝 紫
第三篇:五年级科学上册 七色光 1教学反思 苏教版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反思七色光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光与色彩》单元中的最后一课,综合了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知识。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解释光的色散现象是教者要重点考虑的。本课由阳光的色散、单色光的合成、光与色彩的关系三部分内容组成。光与色彩的关系要用到玻璃纸,跑了许多地方也没买到,只好将这一部分内容另做安排。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时,我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让学生提有价值的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会提许多问题,但提到点子上的问题很少,科学研究本来是一个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提问题是科学课训练的内容之一,本节课中,我试图以多种方式来产生问题,以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学会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去研究。
二是重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在分析教材时我发现教材中并没有出现三棱镜的图案,编者为什么没有安排呢?我想编者的意图是强调科学知识就在生活之中,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备课时在课堂的导入环节,实验材料的准备、课后的延伸等方面都我努力贯彻这一思想,便于学生课后自己寻找材料做近一步研究。
三是注意实验设计的层次。一节科学课的实验往往不止一个,怎样做到各有侧重,主次分明是每一个教师应当考虑的。这节课我设计了五个实验。吹泡泡一是为了活跃气氛,二是便于学生直观想像空中的小水滴。喷水造彩虹是重现生活中彩虹,让学生知道自己会造彩虹,水中的镜子造彩虹是较长时间的观察彩虹,用三棱镜看是便于学生更仔细地研究。单色光的两个合成实验一个是验证牛顿的发现,一个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每个实验的目的不同。
四是注意实验结果的呈现方式。如何更生动直观的呈现实验结果,也是值得科学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在马达底座和转盘的设计上我都做了精心考虑,受《变色花》一课教师自制试纸的启发,我在光的合成实验安排了让学生自己在空白圆片上涂色自由旋转,然后贴在实验记录上这一环节。
这段时间一直是阴雨天,我在备课时做了两手准备,预备了许多实验材料。在上课时光色散实验本来是二选一的,考虑到那么大的水槽都放好了,不用有点说不过去,就把实验都做了,导致后面的时间不够,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不够深入,教师对实验的指导不够仔细。科学教师要把一学期的每一节实验课都认真准备可能有难度,但每一学期把一两节课精雕细琢还是不难做到的,感谢何老师给了这个机会促使自己去努力这样做。如果每一位教师这样去做了,并把教学设计和教具材料放到全区的平台上共享,我想在何老师精心领导下我区的科学教育一定是走在全市前列的。
第四篇:三年级科学下册 七色光 1教案 冀教版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 光 七色光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获得光与色的感性经验,初步了解光的七色是赤.橙.黄.绿.青.蓝.紫。2.大胆想象.创编,理解光与环境以及人们生活的关系。3.通过活动,启发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彩虹的美丽。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光的七色是赤、橙、黄、绿、青、蓝、紫。
三、教学难点:启发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彩虹的美丽。Ok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
1.(出示彩虹挂图或投影片)你们认识它吗?说一说彩虹是什么样的? 2.彩虹一般在什么时候出现?出现在天空的哪个方向? 3.关于彩虹你还知道些什么?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彩虹的形成及关于光的有趣问题。(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构成的。
(1)谈话:彩虹的形成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系?
(2)讲述:为了研究彩虹的形成,我们来做个实验。每一组水盘里有5厘米深的清水,把水盘端到阳光下,把平面镜正对阳光,斜放在水盘中,对面放置纸屏,调整平面镜和纸屏倾斜度。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3)学生分组实验。(4)汇报实验结果。
提问:你看到什么现象?数一数,有几种颜色的光?它们像什么?你能按顺序说出各种光的名称吗?(5)出示七色光图,讲解七色光的名称。
(6)小结:阳光照射在水中的平面镜上,平面镜对面的纸屏上就出现了一道彩虹。白色的阳光变成了七种颜色的光。2.认识彩虹的形成。
(1)提问:阳光为什么会分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呢?(2)讲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再来做个实验。
每个组都有一个喷雾器,喷雾器的瓶子里装有水。我们到室外向阳处用喷雾器背着太阳向天空喷水,观察到什么现象?(3)学生分组实验。(4)汇报实验结果。①喷水时,看到什么现象?
②停止喷水后,还能看到同样的现象吗?(5)讨论:
①以上实验对你有什么启示?彩虹形成可能与什么有关系? ②根据以上两个实验,推想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6)师生小结: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成的。夏天,雨后转晴的天空仍然悬浮着很多小水珠,它们像水中的镜子一样,将白色的阳光分成七种颜色的光,形成彩虹。彩虹总是出现在太阳的哪一边呢? 3.认识人眼为什么能看到物体的多种颜色。
1)讨论:阳光照射在不同颜色的物体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2)提问:几种不同颜色的纸片,在阳光的照射下,分别反射什么颜色的光? 3)学生分组实验。4)汇报实验结果。
红色物体反射什么色光?白光照在其他颜色的纸上呢?
5)讨论:通过以上实验,你认为物体的不同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人眼为什么能看到物体的多种不同颜色?
(6)小结:物体反射照上身上的光,物体是什么颜色它就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其他颜色的光就被它吸收了。人眼看到物体什么颜色是由它所反射的光的颜色决定的。4.认识光的三原色。
(1)谈话: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用红.绿.蓝三种颜色的胶片,贴在手电筒的玻璃片上,使三只手电筒分别射出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如果我们把其中两种或三种颜色的光叠加,会出现什么现象?能够产生多少种颜色的光?如果调整光照的距离,使色光有强有弱,还能够产生多少种颜色的光?
(2)学生分组实验。(3)汇报实验结果。
(4)小结: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发现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可以混合成多种不同颜色的光,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彩色电视机的荧光屏上五彩缤纷的色彩就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第五篇: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七色光七》教案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七色光七》教案
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区别文言文中“之”“其”的不同含义。
2能运用不同的方法,翻译简单的文言文。
3积累成语,并通过查找词典或资料理解成语的意思,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阅读知识短文,学会处理信息,了解中国古代寓言的特点。
通过阅读“开心一刻”中的笑话,进一步体会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区别文言文中“之”“其”的不同含义,通过查找工具书或资料理解成语的意思,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或小黑板。
教学时间
2时。
教学过程
第1时
一、单元回顾,了解文言
1单元回顾,导入教学。
快乐的语文七色光时间又到了!同学们,我们又学习了一个单元,相信你们肚子里的“墨水”一定又增加了不少!能说说这个单元你们学了些什么吗?
随机引导学生说说文言文的特点。(不苛求)师随机板书文言文特点:语言精练、短小精悍、词义多变……
2拓展资料,了解文言。
媒体或小黑板出示:文言文是中国的一种书面语言。第一个“文”,是书面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最后一个“文”,是作品、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
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使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事,用“口头语言”(白话)和用“书面语言”(文言)来表述,是不同的。
3“开心一刻”,激发兴趣。
因为文言文是一种书面语言,因此有一些自作聪明的人认为会说文言文就是有学问的象征,由此闹出了不少笑话。
(1)请学生读“开心一刻”,说说故事好笑在哪里。
(2)让学生说说读了这个笑话后的感悟。
(3)拓展介绍“白话文运动”。
正因为“文言文”离人们的现实生活太远,不能为普通老百姓掌握,于是“五四”时期,胡适等文学家掀起了“白话文运动”,倡导把日常语言写到中去,使能在普通人中流传。
【本次“开心一刻”的内容是,文中人物没有注意文言文、白话文言语表达形式的不同与运用场合的区别,而乱用文言,造成笑话。以“开心一刻”为的起始环节,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并可以自然引出“练”中的文言文语言训练。】
二、“练”识文言,挑战自我
虽然文言文难读,但是其中却包含着大量祖国文化的精华。读懂文言是继承祖国传统文化精髓的重要本领。同学们在本单元已经学习了一些文言文,相信一定掌握了不少读懂文言文的方法。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练一练”。
1一词多义。
(1)读题,找出加点词。
(2)请学生自读3句话,试解“之”“其”在3句话中的不同意思。
交流。
随机板书:
之的
到……去其其中
他的
(3)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分辨它们的不同意思的。
(4)请学生再读第七单元的文言文,从中找出含有以上两个字的句子,分辨它们的意思。
讨论发现规律:“之”大部分与现代汉语“的”的用法一致,当后面跟的是具体地名时,表示“到……去”的意思,“之”字还有不含任何意思的时候;“其”大部分表示“他的”意思。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重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文言文中常用字“之”“其”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不同,了解大致规律。】
2文白互译。
(1)请学生分别读3句话,说说这3句话各出自哪篇,并从中找出来。
(2)说说3句话中“之”“其”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3)回顾翻译文言文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4)谈谈你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是怎样来理解难懂的句子的。
板书:
联系上下文
借助注释
查工具书
()自主运用自己擅长的方法,翻译3句话。
交流翻译的句子。
(6)这3句话中有两句话有“亲戚关系”,具有一个共同点,你们发现了吗?(第1句与第3句都是反问句。)
“挑战无极限”,让学生试着把第1句与第3句文言反问句改写成文言陈述句。
(7)班级小组间文白互译挑战赛:
①一组出题,其他三组抢答。题目可以是把本单元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白话语句,也可以是根据白话语句回答本单元中相应的文言语句。
②师出示学生接触过的古代寓言故事的文言文语句及出处,让各小组同学竞猜白话文意思。
【通过竞赛的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提高“练习”的效率。而练习并不是为了完成几个题目,而在于举一反三,因此本环节比较重视方法的指导与文言的拓展。】
第2时
一、打开“知识窗”,感受古寓言
文言文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国古代寓言便是其中的一枚耀眼的星星。让我们打开“知识窗”,去感受一下中国古代寓言的魅力吧。(板书:中国古代寓言)
1学生自由读“知识窗”的内容,读后说说了解到哪些有关“中国古代寓言”的知识。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借事传“道”、以“小”见“大”、源远流长、灿若繁星。
2说说自己搜集了哪些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选一个讲给同学们听听。
【信息的搜集与整理并不一定全在外,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对手头的资料进行必要的梳理。】
二、了解成语,积累运用
大量的成语,原本便是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寓言故事。让我们进入“日积月累”,去收获一颗颗美丽的“瑰宝”吧。
1分组读4行成语。
2说说你知道哪个成语故事,讲给同桌听听,注意要讲得通顺、流利,讲清楚道理。
3学生不了解的成语,请学生查阅词典或资料解决。
交流反馈查阅结果。
4来自古代寓言的成语不胜枚举,请学生借助资料、词典,再搜集积累一些喜欢的成语,进行展览交流。
成语〖〗出处〖〗意思〖〗故事梗概〖〗道理
三、堂总结,布置作业
1让学生说说通过这次“语文七色光”语文实践活动,增长了哪些见识?
2请学生出一期以“走近古汉语”为专题的黑板报或手抄报。
教学反思:信息的搜集整理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因此在本节的两大学习版块中都进行了资料搜集与整理汇报的训练,并且在作业布置上设计让学生办专题板报或手抄报,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搜集和整理信息的意识,形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