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对联教学- 泰州市海陵教育网__ 首页
浅谈对联教学
李乃斌
摘要:对联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联充满趣味,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初中生学习对联应讲究方法,有重点有步骤的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注重学生思维的创新。
关键词:对联
语文教学
创新
能力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设计了一堂“诵读欣赏”课——《对联六首》,这是语文新课标素质教育精神的要求,体现了教材编写者的独具匠心。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国家,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文化种类、形式丰富各异,对联就是其中之一,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往今来人民都说凡是有诗的地方就有对联。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被誉为“诗中之诗”。它作为我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源远流长,不仅在我国灿烂的文化艺术殿堂中占据一席之地,而且也是我国为世界文化宝库中增添的艺术瑰宝之一,放射着奇异的光彩。下面就我在这一课的教学上谈几点思考,供同行研讨。
(一)联史导人,感动学生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开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由此可见,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要求家家户户贴春联,对春节贴春联的风俗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
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有清一代是楹联文学的全盛时期。南怀瑾先生早已将“清对联”与唐诗宋词元曲相提并论,从事清代文学史研究的赵雨先生也认为,“清代的主流文体是楹联(赵雨《走向对仗的汉语言文学——清对联》,《对联》2000年
下联尾字平声。这些特点,都和律诗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对联称为张贴的诗。我们在学习诗歌时,总是要求同学们不是“学诗”而是“读诗”,要把诗歌的韵律美读出来。学习对联也应如此,要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朗读方法进行诵读训练。这既是学好对联的基本规律,又符合教材编写者把对联安排在“诵读欣赏”里的设计初衷。所以,诵读好对联,读出对联的抑扬顿挫,平仄和谐,显得尤为重要。
对联要求平仄相对。平声包括阴平与阳平,仄声包括上声、去声、入声。入声字发音比较短促,有时还带辅音韵尾,在一些方言(如吴方言)中仍保存着;但普通话已无入声,古入声字分别读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里用“—”表平声,用“‖”表仄声,以杭州岳墓对联为例,标明于下:
— — ‖ ‖ — — ‖ 青
山
有
幸
埋
忠
骨,‖ ‖ — — ‖ ‖ — 白
铁
无
辜
铸
佞
臣。
这类上下联分别为七个字的对联的平仄一般都沿袭七言律诗平仄规律:“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即每句中的
简要地介绍对联的一般分类,如:春联、名胜联、挽联、寿联、婚联、勉联、行业联、集句联等等。在介绍每种对联类别时,都佐以两、三个联例,给学生以抽象思维的感性材料,学生就能一边读对联,一边理解每种对联类别的概念,以联例来帮助理解,从而达到感性和理性的统一,更能够深刻的记住对联类别,进一步全面的系统的认识对联这种艺术。
其次,进行反向思维训练,要求学生以抢答的形式,把课本中的六首对联进行分类。这样,经过一个循环的思维过程,学生就基本掌握了对联的种类了,学生对对联的认识也就更进了一步。
下面是我的教学实例。我在简介勉联时,对它是这样定义的:为勉励自己或他人而作,多表示激励、奋进、振作之意。所举的例子是清代作家蒲松龄的“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是勉励人要有恒心,能吃苦耐劳,方可成就一番事业。接着在学习课本的对联时,学生很快的就找出了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属于勉联,而且有好几同学迅速的突口而出是自勉联。事实也是如此,这首对联的确是民族英雄林则徐写来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意见,集思广益,把事情办好;勉励自己杜绝私欲,光明磊落,刚正不阿。学生能通过自己的理解做到这一步,说明对对联掌握已经到了相当的程度了,达到了我们教学的预期效果。
(五)把握特点,为对联创作打基础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
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特点是一类事物的共性,是要人们通过仔细的观察、研究才能总结出来的。所以,我们把对对联特点的概括放到教学的最后来完成,就是想让学生在前面接
触了一定数量的对联基础上,利用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以及讨论,再结合老师的讲解,准确的完整的科学的总结对联的特点,这样就能更加顺利的开展对联的写作了。
(六)拟写对联,古韵入课堂
有一成语叫“学以致用”,我们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或技术,都是为了使用它来丰富我们的生活。新课标下新的语文课程理念也注重提倡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语文实践活动”、“口语交际”等新的课程形式的设计就体现了这一点。那么,对联教学,也就不能仅仅局限于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对联,而更重要是让学生去勇敢的尝试写对联。以对知识的准确使用,创新发挥,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收获,这一评价方法也是新课标的内在要求,符合新课标评价机制的创新。
当然让初中去创作什么妙对、绝联,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想通过简单的拟写对联,检查学生对对联相关特点掌握,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锻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胆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动手能力。
至于如何开展对联的写作,我想
第二篇:当学生不达要求时 - 泰州市海陵教育网首页
当学生不达要求时
泰州市大冯中心小学张久明
我们都知道,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总有学生在朗读、解答问题等方面出现错误或不能达到教学要求。面对同样的问题,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体现了不同的教学思想。特级教师们的一些教学案例能给我们带来启发。
案例1:薛法根老师《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片段:
师:这篇课文中生字、生词很多,比如这些词语,你们不一定会读。(出示第一组词语:镜子、委屈、告诉、疼爱、走一趟、贮存、养料、足够、多亏)
生:(纷纷举手)我会读,我会读。
师:(故意地)老师没有教,你们都会读啦?我不信!你来读。
生:(读词语。将“贮存养料”的“贮存”读成了“储存”)
师:老师还没有教,八个词语你已经读对七个,真了不起。哪一个没读对?老师不告诉你。请你仔细听其他同学读,看能不能自己发现。
生:(读词语,全部读对了)
师:(与学生握手)你真了不起!介绍一下,怎么会读的?
生:我昨天预习过课文了。
师:你已经养成了预习课文的习惯,祝贺你!如果人人都像你一样自觉就好了。
师:(问刚才没有全读对的学生)你发现了吗?
生:我把“贮存”读成了“储存”。
师:(高兴地)你能通过倾听别人的朗读发现自己的错误,真会学习!同学们,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也是一种学习啊!
当学生读错字音的时候,教师有可能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有可能直接换一个同学读,甚至可能训斥一番。薛法根老师先是表扬学生“真了不起”,再叫他“仔细听其他同学读”,最后那名学生自己发现了错误,又得到了一次表扬。其实,读对了七个本不值得表扬的,薛老师这样做正是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而不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又注意了培养学生“仔细听”的习惯,最终能够促使这名学生自己改正错误,使他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案例2:于永正老师《小稻秧脱险记》教学片段:
师:谁能把杂草的话读一读,让人感到它已经是有气无力了?
生:“完了,我们都喘不过起来了。”(声音大)
师:你没有完,(学生笑)再喷洒两遍你都不会完。
生:“完了„„我们„„都喘不过起来了。”(学生喘着气读)
师:我听到你喘气了,但是声音仍然很大。说话的声音这么大能完吗?(学生笑)
生:(小声地)“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师:好,掌声鼓励。(学生鼓掌)这就是“有气无力”,读——
(学生读“有气无力”)
这是一个朗读指导的教学片段。当学生朗读不符合要求,与文中杂草角色的当时情景不相符时,于老师没有提示朗读的技巧,而是唤起学生的角色体验,学
生终于变成了“杂草”,朗读达到了要求。更主要的是,这个片段充满着幽默感,学生笑了又笑,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这两个教学片段使我们看到,教师在教学中充满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使学生心中充盈着爱、成功与喜悦。周国平在《周国平论教育》中说:“一种教育倘若不把人性放在眼里,只把应试和谋生树为目标,使受教育者的头脑中充满死记硬背的知识,心中充满谋生的焦虑,对于人之为人的精神性的幸福越来越陌生,距离人性意义上的优秀越来越遥远,我们的确有权问一下:这还是教育吗?”课堂教学中,当学生表现不好不能达到要求时,我们也应该鼓励他们,应该使他们取得成功。
第三篇:大班 “庆六一” 活动方案 - 泰州市海陵教育网
大班 “庆六一” 活动方案
好孩子幼儿园束博慧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能轻松快乐地欢庆“六一”的美好时光,充分体验自我实践与成功的喜悦。
2、感受他人对自己的爱,乐于与同伴进行情感交流,乐于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感谢,对弟弟妹妹的留恋之情。
3、在“六一”庆祝活动中能自觉遵守活动秩序,大胆礼貌地与人交往。
活动准备:
录音机,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韵律操《天使》(集体表演)
二、汇报展示:
1、诗歌:《我班有个小问号》、《清洁工人好阿姨》、《大自然的话》、《造厂房》、《长大了做什么》、《蒲公英》、《夸夸我的爸爸妈妈》、《全世界儿童是一家》、《小竹笋》。
2、歌曲:《小孩不小歌》、《为什么》、《我和星星打电话》、《小海军》、《加油干》、《绿色的家》、《快乐的六一》、《毕业歌》。
三、武术表演《男儿当自强》(男孩)
五、快乐大比拼:
1、看谁找得快(相邻数、汉字、图形分类)
2、巧巧手:折纸、剪纸组合画(由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
六、亲子游戏:
1、《二人三足跑》
地点:操场
负责人:束博慧裁判:彭宇妈妈发奖人:周娟
玩法:在场地两端画一条起跑线和一条终点线,请几对父子站在起跑线上,妈妈用一根长带子将爸爸和孩子相邻的一条腿绑在一起,爸爸双手背后,听到口令后,爸爸和孩子一起出发向前跑,到终点线后返回,以先返回起跑线者为胜,妈妈为爸爸和孩子解开带子。
规则:爸爸双手必须背后,妈妈必须将带子系紧。
2、《钓瓶子》
地点:本班教室
负责人:周娟裁判:陈佳怡妈妈发奖人:一帆妈妈 玩法:用系有小木棍的钓鱼杆将瓶子钓起,每次请四对家庭,在规定时间内,谁钓的多为胜。
规则:在规定的时间(如三分钟)内进行,不得抢时和超时。
七、难忘的回忆:诗歌朗诵《毕业献词》
八、接受弟弟妹妹班送的小红花。
九、活动结束,合影留恋。
第四篇:《给图画染色》教学设计 - 首页 -- 杨凌教育网
《给图画染色》教学设计 杨陵区张家岗小学
刘文会
【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第六课。画图程序是学生在信息技术入门后学习的第一个软件。本课让图画变成彩色的世界,对图画的美化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本课在画图单元中处于转折点的地位。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画直线、曲线、矩形、圆形和多边形工具的基础上,学习给图画着色,使图画色彩鲜艳,更加漂亮和具有感染力。而操作方法对学生来说很容易上手,只要创设适当的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操作中去,使学生从操作和活动中获得经验,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学生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画图程序的初步知识。小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喜欢自我表现,同时有了一定的自学和动手能力,但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对画出彩色的图画,早就有心理需求,教师只要在课堂中创设适当情境,让学生忘我的学习,学生就能从中学到自己所渴求的知识,也能保持课堂学习的高效率。
【设计理念】
基于以上各点,我的设计理念是:
1、课程整合的思想。本节课创设了学生熟悉的、有生活体验的情境(人人动手、美化小区居住环境)。主要是让学生整合自己语文、美术、品德与生活等多学科所学的知识,在活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与技能。同时,强化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内部整合。
2、创设情境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创设出一个个学生熟悉的情境,促使学生应用所学操作技能去美化任务。
3、“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教学中给学生创设探究合作、互动评价的舞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建构主义理论”的思想。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我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情境,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探究,共同处理解决问题等方式,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使用“颜料盒”工具把图画染成彩色;学会“放大镜”工具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任务驱动,创设情境,学生在合作学习探究过程中去体验,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并能用自己手中的画笔绘出心中的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体验成功的喜悦,学会赏识自己和他人。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
点:学会“用颜色填充”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会“放大镜”工具的使用方法。
难
点:用背景色去填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谁能给大家描述一下自己居住小区的环境?(重点引导楼房的整体色彩和绿化)师:请看屏幕,这是上节课画的楼房,你设计的楼房与小区里的楼房相比,谁更漂亮? 生:我们设计的高楼没有颜色不漂亮,不能给人美的感受。
二、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老师出示本课的主题:人人动手,共创优美居住环境。
(一)任务一:美丽的小区大门。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小区大门也喷成彩色的。(桌面上的“小区大门”文件)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通过自学课本内容,学会“用颜色填充”工具的使用。)师:谁能到老师的机子上示范一下?
(师生共同点评)
这个环节渗透两个知识点:
(1)填充区域必需是封闭的图形。小区大门上脚处,故意设计一个小小的缺口(基本上不容易发现),学生在练习中会把颜色填充满整个画面。这时鼓励学生去探究其中的原因,直至掌握规律(如果断点很小很小,我们看不到,这时可以通过放大镜放大后修补,这样修补出来就会很准确。但修补完成了,别忘了回到原来状态)。
(2)如果颜色不能满足需要,规定自定义颜色的操作让学生掌握。
(二)任务二:装修高楼,美化环境。
1、师:从美丽的小区大门走进小区,就看到了自己画的高楼,如何来装修高楼,美化居住环境呢?
2、师:同桌讨论,设计自己高楼的装修方案。并指明几个学生讲解自己的装修设计特色,其它同学发表评价和建议。
师:我们在装修时除了设计高楼的彩色,还要注意植树种花种草来美化环境。
3、学生自主操作,探究学习。(老师巡视,个别引导。)
4、交流展示。
这里渗透一个知识点:
“用颜色填充”工具时,单击可用前景色填充,右击可用背景色填充,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学生不容易在操作中发现这个规律。
5、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装修。
6、作品展示和评价。
三、拓展巩固,自主创新。
任务三:装修自已的家。
1、师:装修了高楼,美化了小区的环境,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自己的家吧,自己的家可要自己来装修。出示一个没有色彩的家图画。
2、学生操作(师点拨:同时可以添画一些自己认为应该有的东西。提醒在装修时注意颜色的搭配。)
3、生演示并讲解,共同评价补充。
四、交流分享 拓展探究。
1、师:同学们,我们的小区这么的美,大家也通过自己手中的电脑设计出了它的美。大家试想一下,如果在这么美的画面上加上一张纸片、一个食品袋、一个易拉罐等。还美不美?可见如果要让我们生活的环境跟我们的画面一样的美,就要大家一同来讲究卫生,爱护我们居住的环境。
2、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3、今天同学们学得都很认真,不但设计创作得好,而且评价得也很棒,大多数同学都充分使用了“颜料盒”,设计出了一个个优美的居住环境。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够多练习,掌握更多的电脑技术,借助电脑更好地学习其他各门功课。
第五篇:吴秀俊先进事迹 - 青田教育网 首页
附件2:
吴秀俊老师先进事迹
吴秀俊老师入伍及任职以来,始终以满腔热情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经历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她不仅仅把教师工作作为一份赖以生存的职业,更作为一份值得永远追求的事业,是一种使命,一种责任。
一、爱岗敬业,醉心三尺讲台。
参加教师队伍的前六年时间,她任教过北山最偏僻的乡村学校,北山双垟、坑底、岭根、张口乡校,北山小学。她家在北山,到双垟乡校要走三十多里山路,其中有十里是像爬楼梯一样的陡坡,她的教师之路便是从双垟启程的。期末,当学生和家长得知我要告别这里去师校进修学习时,成群的人涌到了学校,孩子们拉着她的衣角依依不舍,淳朴的乡民塞给她刚煮好的热乎乎的鸡蛋和炒得香喷喷的南瓜子„„这一切深深感动了吴老师。她读懂了他们眼中的需要、期盼和嘱咐。“要当好老师,一定要当一名优秀的老师。”这个信念从此深深根植在吴老师心底,鼓励着她从一名普通的代课教师逐渐成长为“青田县十大名师”,并且是唯一一位连续两届获得“青田县十大名师”荣誉的小学教师,也是唯一一位在“首批青田县十类人才、百名精英评选活动被评为“十大名师名校长类”的小学教师。还曾先后获得“青田县优秀班主任”、“ 丽水市教坛新秀”、“ 丽水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丽水市第二届学科带头人”、“浙江省优秀教师”等荣誉。
成长的果实是甜美的,但过程是曲折艰辛的。信念在这物质迅猛充斥的年代往往要经历严峻的考验。青田是著名的侨乡,出国发展是许多青田人的选择,也是每年教师流失的最大原因。她曾因探亲出过国门,去体验过售货员、裁缝、家庭教师等职业,尽管收入大大超过当教师的工资,可她体会不到那些工作的快乐,更无法拥有教师受人尊敬受学生热爱被他人所需要的那份幸福感和教师特有的成就感。她陷入了深思,是留在外面发家至富还是回国继续当清贫的教师?国外丰富的物质条件、高薪水以及优美的城市环境和宜人的气候的确认人心生留恋;但另一方面,教师职业仍然像磁铁一样地吸引着她,想起孩子们在教师节精心准备班会带给我的意外惊喜,想起离开他们时那一双双带泪的眼,吴老师无法割舍这份情感。许多亲戚朋友竭力劝阻,还有的预言她回国后一定会后悔的。可是最终吴老师还是决定回来,继续站在她最喜爱的三尺讲台上。为了专心一线课堂教学研究,她毅然辞去教务主任职务。她说:“每当我站在讲台上便会忘记生活中的一切烦恼和痛苦,心灵变得宁静安详,我的眼 1 里只有学生;只要面对天真无邪充满童真的孩子我便心平气和不急不躁,这就是课堂带给我的精神慰籍与心灵滋养。”吴老师就这样25年来醉心讲台始终不悔。
二、爱生如子,创建和谐集体。
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无论出生、无论美丑,吴老师始终这么认为。她爱学生就像爱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孩子总是最好的,因而每一个孩子在她眼里都是天使。每当她从家长手上牵过孩子的手时,都感觉握到的是喜悦和希望。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家庭的希望,更是民族的希望。平常,吴老师牵挂最多的是学生,在她的脑海里有一本学生的生活档案,对每个学生的各种情况,如数家珍。就是现在上了大学的那些孩子拿着他们小学一年级的本子来,只看字迹不看名字她仍然能清楚分出哪个本子是谁的。
她曾说起过这样一件事:她班里一名叫小女孩,是她从一年级一直带上来的。五年级开学的那一天,小女孩的爸爸突然打来一个电话,说他女儿要留级重读四年级。那一刻,小女孩张胖胖圆圆的小脸不停地浮现在眼前,想起孩子刚上学第一天来报名时的情景;想起陪着她陪着孩子在教室背课文的情景;想起拉着孩子爱的小手回家吃饭的情景„„放下电话,吴老师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她说,当时感觉就像是自己养了多年的孩子突然间被人从身边抢走一般的伤心和难过。同时,她的内心有一种深深的自责,因为她觉得没有让她的家长放心满意。
吴老师会为一位学生离开集体而自责,也会因每一个在集体中进步的学生而喜悦。每当看到孩子们的点滴进步,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心里感到一种不可名状的充实和欣慰。吴老师觉得这是一种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的乐趣,这是其他任何职业所无法体会的乐趣。
作为班主任,吴老师无论何时何地都严格要求自己,以身立教,做学生的表率。以自己优雅的谈吐、踏实的作风、积极进取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儒雅的气质、文明的举止和主人翁意识。
在她的班级中,扫把散了,会有同学悄悄扎好;畚斗坏了,会有同学默默地修好;水桶破了,会有同学用自己的零用钱买上一个新的。“吴老师,我买了一块新毛巾,教室里那块该换了。”曾心昊笑眯眯地把毛巾挂在钉子上。“这瓶洗手液香喷喷的,是谁买的呀?”“咦?这个小肥皂合真漂亮!”在吴老师的班里诸如此类的新鲜事会经常发生。她希望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的小主人,那么将来他们必定是社会的大主人。2007,学校进行“百名感动校园学生评比活动”,吴老师班的夏菁、沈宣贝、潘林威、吴子晗、季斯佳四位小朋友以他们生动感人的事迹榜上有名。
吴老师努力创建和谐的班集体,让班级充满民主与平等,充满理解与尊重、充满温情与关爱,就像一个和睦的大家庭。在我班教室的后墙上贴满了一排奖状,“文明班级”、“书香班级”、“现场作文比赛优胜班级”、“阅读比赛年段第一名”、“黑板报评比优胜班级”“广播操比赛第一名”„„她与学生共享和谐带来的成长的幸福。
三、精益求精,研磨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艺术,它是富有情感性、生活性、独创性的特殊艺术,要想上好课,必须不断探索、精益求精。无论是平常的课还是公开课我总要求自己充分准备,反复研读教材,阅读相关资料,精心预设教学过程。课堂上她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气氛活泼和谐,充满浓浓的情趣。“吴老师的课我最喜欢上了,上语文课简直是一种享受”她学生这样说。其实许多孩子都曾这样对家长说过,许多听过课的老师和家长也这样称赞。
记得吴老师为了拍好《我爱你,祖国》这堂视频课,一次次修改教案、修改课件。上课所用到的教具都是她自己花钱买的。其中,学生的地图拼图,原来是用泡沫的那种,试过之后效果不好,因为字体太小,学生看不清。吴老师听说云和木制玩具厂有一种特别的木制中国版图拼图,便托朋友到云和买来,再一次试过满意了,她才放心。还记得青田县首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的那一次,吴老师上的很顺利,而且获得了比赛第一名,可她脸上却没有一丝喜悦,因为她觉得课堂中还有许多遗憾。于是,她不断思考:能不能一进入课题就紧紧抓住学生的心,使他们以极大的兴趣自主探究学习?这样久久地思索着,又仔仔细细地研究起教材,修改方案,决定从故事的高潮入手,直奔重点。在全县的教研活动课上,再一次上《跳水》博得了满堂喝彩。上完课她总要回过头来审视自己,不断反思,从中找出不足,找出点“遗憾”来。“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遗憾意味着反省,意味着认识的升华,意味着进步与提高。最近五六年以来吴老师频频承担县、市级公开示范课,先后上了《我是什么》、《燕子过海》、《月光曲》、《雨点儿》、《画家和牧童》、《盘古开天地》、《普罗米修斯》、《感恩父母》联合中队活动等。学习,感悟,感悟,学习,吴老师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获得了专家、领导、同行、家长的一致好评。
吴老师不仅自己积极投身教育教学研究,还主动承担辅导青年教师的任务。不管是县里或学校开展的教育研究活动,还是年段自发的教研活动,我都积极主动参加,虚心向同事学习,喜欢和老师在一起,听课、评课、讨论,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2007年6月被县教育局聘为“希望之星”新教师继续培养活动指导师,与船寮教育集团的新教师上官秀荫、章旦小学的吴伟芬结为师徒。与本校青年教师王伟琼、尹旭东、吴金燕、王伟琼、马爱 3 丽等结为师徒。有时她们的一堂公开课,吴老师要反复听,听了谈,谈了修改,改了再上,一直到双方满意为止。她把这样磨课的过程是看成是师徒共同进步的过程,她的徒弟也逐渐成为教学能手,学校或县里的教学骨干。任职以来先后约指导培养教师30余人。其中叶好丽成长为市教坛新秀、省名师培养对象;叶莉莉获市教坛新秀、市学科带头人称号;吴永丽获县教坛新秀,现任实验小学教务处主任;邹照静获省品德学科优质课第一名;王伟琼获得普通话测试员资格、县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市教坛新秀,马爱丽获得市教坛新秀。吴老师还热心送教到偏远山村学校,北山万阜、腊口、章村、山口;担任“小学教师技能培训”专题讲座;承担师德培训巡回演讲;新教师培训讲座等。吴老师把这一切看成是锻炼能力,提高教学及研究水平的机会,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精益求精,潜心研磨教育艺术,一路汗水,也一路收获成长的快乐。
四、锐意进取,提高自身素养。
吴老师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只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有长流水,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素养。的确,教师要有活水源,要有长流水才能教育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的学生。为此,吴老师在教学之余,抓紧一切时间学习,读文学,学理论,做研究。《窗边的小豆豆》让她感叹巴学园小林校长的教育理念和智慧,也感佩小豆豆母亲的伟大,更向往走进巴学园似的学校。《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德育》、《班主任之友》是她日常案头杂志。吴老师的书架上除了文学方面的,最多的是教育理论书籍,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洛克的《教育漫谈》、《陶行知教育文集》、窦桂梅的《主题教学》等等。每次出差无论到哪里,新华书店是她必去的地方,回家时,行李里最有分量的一定是新买的书。一摞摞的书籍是丰富的营养品。她如饥似渴地吸收先进的教育思想,学习科学的教育理论,借鉴成功的教学经验,并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班级管理中,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近几年撰写的论文、教案陆续在省、市、县级刊物发表或获奖。《改进评价手段 提高语文素养》获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分会论文评比一等奖;《宏扬人文精神 体验习作乐趣》获中央教科所主办的全国论文评比三等奖;《学行知思想 育创新人才》获县一等奖,发表在浙江省《教学月刊》上;《让词语教学精彩纷呈》发表在《丽水教育》2007年第5期;《规范写字教学 提升语文素养》发表在浙江省教育网;《巧妙引导
自读自悟》、《倡导自由表达 享受习作乐趣》获浙江省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一等奖;《有效教研——教师专业成长的沃土》、《加强朗读训练 培养语感能力》丽水市论文评比一等奖;《侨乡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市心理健康论文一等奖;《小学语文创新例谈》获县一等奖。市重点课题《学生评价制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获市二等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4 获市课题二等奖,日前,她又拟定了《网络环境下小学班级文化的场效应探究》课题研究方案。
吴老师说,教育事业有无穷的奥秘、无限的探索空间,永远充满魅力和挑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相信吴老师,这位用全部的汗水、精力、心血和生命去浇灌教育之花的优秀教师能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青田县实验小学
2011年4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