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辩论活动设计的模式
课堂辩论活动设计的模式
辩论活动通常可分为两大类:应用性辩论和教学性辩论。1应用性辩论根据辩论主体和辩题的不同又可分为法庭辩论、议会辩论、外交辩论等具体的辩论形式;教学性辩论顾名思义是和教学活动有关的辩论形式,其参加的主体和辩题的拟定都和教学有关,这种辩论的目的是给参与者提供一个锻炼学习的机会。教学性辩论是教学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辅助的教学形式。在教学性辩论中,辩题必须是来自于各门学科中存在的有争议的观点、方法和体系,这样学生才能展开论争,分析比较各种观点,将会大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此外,教学性辩论和一般的辩论赛不同,它不是为了分出高低胜负,论争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对课程知识的深度理解。因此,在辩题确定之后,老师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比如,怎样分析辩题、如何进行辩论等,这样可以避免学生走弯路,使辩论活动顺利开展。
教学性辩论依据其正式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教学性辩论比赛和一般性的课堂辩论。教学性辩论比赛是一种集语言表达、心理素质、逻辑思维、知识涵养、仪表仪态等为一体的高水平的语言思维活动。在生中开展辩论比赛,对于提高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合作、迎接挑战的必备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教学性辩论比赛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并要求有辩论结果的竞赛活动,要想顺利的开展一次教学性辩论比赛,就必须要有严密的组织、明确的教学目的和周密的计划。
要想组织好一次教学性辩论比赛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
1.成立辩论赛筹备小组。筹备小组的主要任务是明确辩论赛的目的,拟定辩题,制定辩论赛的规则、程序,确定辩论赛的规模、参赛的人数以及辩论赛的时间、地点等。筹备小组的组长一般应为班级的班长,小组成员可以是副班长、学习小组长及学生代表,组员的分布要有代表性,男女比例要协调,筹备小组人数不宜太多,应在6至8人。在筹备辩论赛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做好全程指导。2.选出辩论赛的主持和评审。主持和评审的主要任务是按照辩论赛的比赛程序主持辩论赛的开展,客观公正的评出双方辩论队的成绩。课堂辩论比赛不同于大型的辩论比赛,程序没有那么复杂,主持和评审可以由任课老师一人但当,但老师要注意掌控整个辩论赛的进程,适时进行微调,达到辩论比赛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的目的。
1(美)AUST1NJ•FREELY.辩论与论辩[M].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1996:19.1.辩论比赛的模式
辩论赛的模式很多,随着社会的发展,辩论赛的模式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但不论辩论赛的模式怎么发展,它都有一个萌芽、发展和逐步完善的过程。辩论比赛根据参加人数的不同,可分为“个人赛”和“团体赛”两大类。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辩论赛模式: 1.1个人赛模式
个人赛模式就是一对一的个人辩论比赛。这种比赛模式源于1858年美国伟大的总统林肯与坚持黑奴制度的大法官道格拉斯之间的一场大辩论,这场辩论比赛影响巨大,曾吸引了数以万计的人观看,经过七次辩论,最终林肯获胜。为了纪念林肯的伟大功绩,这种辩论赛模式便以林肯的名字命名。此后,这种辩论模式被正式列为美国中学生辩论赛的项目。林肯—道格拉斯辩论赛模式(1对1)
正方结构性发言
6分钟
反方盘问 3分钟
反方结构性发言 7分钟
正方盘问 3分钟
正方辩驳性发言 4分钟
反方辩驳性发言 6分钟
正方辩驳性发言 3分钟
总计用时32分钟 1.2团体赛模式
目前开展的辩论赛大都是团体赛模式,团体赛辩论的模式很多,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牛津式辩论赛模式(2对2)
第一阶段:结构性发言阶段
共40分钟
正方一辩发言
10分钟
反方一辩发言
10分钟
正方二辩发言
10分钟
反方二辩发言
10分钟 第二阶段:辩驳性发言阶段
共20分钟
反方一辩发言
5分钟
正反一辩发言
5分钟
反方二辩发言
5分钟
正方二辩发言
5分钟
总用时60分钟
这种辩论赛模式主要适用于对现实意义较大的社会问题的辩论。正方针对社会现实提出某种改革方案,并将辩题具体化为一项新的政策,然后论证该政策的合理性。反方则对政策提出质疑,指出其不合理性,正方双方由此展开激烈的辩论。
(二)新加坡辩论赛模式(4对4)
陈词阶段 共18分钟
正方一辩陈词 3分钟
反方一辩陈词 3分钟
正方二辩陈词 3分钟
反方二辩陈词 3分钟
正方三辩陈词 3分钟
反方三辩陈词 3分钟 自由辩论阶段
共8分钟
正方任一位辩手发言,然后反方辩手发言,依次正反双方轮流发言,各方累计用时4分钟。
总结陈词阶段
共8分钟
反方四辩陈词
4分钟 正方四辩陈词
4分钟
总计用时34分钟
新加坡辩论赛模式优点在于能够完整地构建理论框架,通过四个人起承转合的辩论,便于全面论述本方的观点。特别是自由辩论时间,注重辩手的临场发挥,最能体现出辩手的素质,能把辩论赛的气氛推向高潮。同时这种模式强调整体的配合,能够培养辩手们的团队精神。
(三)上海辩论赛模式(3对3)
陈词阶段
共16分钟
正方一辩发言
4分钟
反方一辩发言
4分钟
正方二辩发言
4分钟
反方二辩发言
4分钟 盘问阶段
共3分钟
反方三辩提问
10秒钟
正方三辩回答、提问
30秒钟
反方二辩回答、提问
30秒钟
正方二辩回答、提问
30秒钟
反方一辩回答、提问
30秒钟
正方一辩回答、提问
30秒钟
反方三辩回答
30秒钟 自由辩论阶段
共10分钟
先由正方发言,然后反方发言,正反方轮流发言,各方轮流累计用时5分钟。总结阶段
共8分钟
反方三辩总结陈词
4分钟 正方三辩总结陈词
4分钟
总共用时37分钟
上海辩论赛模式是在新加坡辩论赛模式和其他辩论赛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由于它吸取了其他辩论赛模式的优点,再加上创新之处,上海辩论赛模式广受大家的欢迎。2.课堂辩论活动的模式
课堂辩论活动也可具体分为课堂辩论比赛和一般的课堂辩论活动。课堂辩论比赛和一般的辩论赛的程序差不多,可以借鉴采用新加坡辩论赛模式和上海辩论赛模式,这两种辩论赛模式参加的成员相对较多,可以让较多的学生参与进去,形成热烈的课堂气氛,同时这两种辩论赛模式的时间都在一节课的教学时间之内,不会占用学生额外的上课时间,比较适合于课堂辩论。在具体组织课堂辩论比赛的过程中,也不能完全拘泥于上述两种辩论赛模式,要根据学生和本节课的特点来灵活选择,使课堂辩论的效果达到最佳。
一般性的课堂辩论活动与辩论赛不同,辩论赛需要事先进行精心的组织和安排,而一般性的辩论活动具有随机性、生成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并不需要进行事前的预设和安排,只要是学生之间存在观点的不一致,老师都可以适时组织学生展开辩论,这种时机转瞬即逝,需要老师把握好机会,对老师的要求较高。但这种辩论活动才是课堂辩论的常态,既经济又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二篇:课堂辩论活动设计的要素
课堂辩论活动设计的要素
所谓的辩论,一般来说,就是指辨明是非对错、探求真理的一种行为。要想一个辩论活动顺利的开展,离不开辩论主体、辩论客体和辩论环境,而这些就构成了辩论活动最基本的三要素。1.课堂辩论活动主体
辩论主体是指使辩论活动顺利开展的双方辩者。辩论主体是人的因素,也是辩论活动这一行为发生的最基本的载体,辩论主体至少要两个辩者组成。
在辩论活动中,由辩论主体组成两个相互对立的阵营,通常也叫做正方和反方。两大阵营之间的观点对立,唇枪舌战,相互交锋,展开激烈的辩论。
辩论主体通常有以下几种构成形态:
1.双主体
双主体辩论是指只有两个观点对立的辩方进行的辩论。由于辩方中的组成人数不同,又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一对一对立主体
一对一对立主体辩论即辩论的双方各有一个辩者进行的辩论。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辩论形式,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中辩论活动。在这种辩论形式中,双方的辩者可以尽情的展示自己的风采,无需考虑什么干扰因素。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濠梁之辩”采用的就是这种形式,在整个辩论中只有庄子和惠子两个人,一对一的展开辩论。在美国总统选举中,往往在候选人当中也会采取这种一对一的辩论形式,比如布什和杜卡基斯之间的辩论。
(2)一对多对立主体
一对多对立主体辩论是指在对立的双方中,其中的一方只有一个辩者,另一方则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辩者。
在这种辩论形式中,辩者多的一方,往往利用人多的优势,在辩论的气势上先胜一筹。但人多也不是决胜的关键,如果人多的一方组织涣散,步调不一,大家不同心协力,也容易给对方以可乘之机。只有一个辩者的一方也有以少胜多的机会,只要善于抓住对方的弱点,擒贼先擒王,集中力量先驳倒对方的核心人物,胜算就大大增加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就是一胜多的典型。(3)多对多对立主体
多对多对立主体辩论是指辩论的双方各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辩者展开的辩论,这是较为复杂的辩论形式。
在这种辩论形式中,辩论的双方要想战胜对方,都要严密组织自己的阵营,精心安排每一个细节,充分发挥集体中每一位成员的作用,群策群力,才能克“敌”制胜。这种辩论形式组织起来往往比较复杂,需要耗费相当大的时间和精力,但这种辩论形式由于参与的人员多,影响一般比较大,像外交谈判、贸易洽谈、辩论比赛大多就是采取多对多的形式。
2.多主体
辩论的各方围绕着同一个辩题,形成了三个或三个以上相互对立的辩方展开的辩论就是多主体辩论,多主体辩论是辩论活动中最为复杂的辩论形式。
在多主体辩论中,又有以下几种形态:
在多个辩方中,各自只有一个辩者展开的辩论。
在多个辩方中,有一个辩方只有一个辩者,其他的辩方各自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辩者展开的辩论。
在多个辩方中,各自一方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辩者展开的辩论。
课堂辩论活动的主体很明确很具体,就是学生和老师。学生是最普通最常见的辩论主体,但老师也应该成为课堂辩论的主体,在论题选择、论点确立、论据评价等方面教师都应该引导学生基于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辩论,通过辩论及时有效地纠正学生中可能存在的错误思想和认识,引导学生通过辩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堂辩论活动中学生作为主体一般有以下几种构成形式: 1.双主体
这种辩论形式又可以分为双方各有一个学生之间的辩论和双方有一个学生和一个老师之间的辩论。双方都是学生的课堂辩论形式很常见,比如对于老师讲解的某个知识点,两个学生分别有着不同的解理,就可以在课堂展开小型的辩论。随着其他学生的不断加入这种辩论形式往往会演变为两个阵营之间的辩论。这时候老师要学会因势利导,利用好这个难得契机,组织学生开展辩论活动,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一个学生和老师之间辩论的不太常见,特别是在提倡师道尊严、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中国更是不常见,这和中国的教育传统和教育制度有关,也是中国今后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2.一个主体对多个主体
在课堂教学中,也偶尔会出现一个辩者对若干辩者的辩论,其中只有一个辩者的一方既有可能是学生,也有可能是老师。比如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一个知识点有学生提出质疑,而其他的学生则赞同这一观点,于是对立的双方就有可能展开辩论。由于只有一个辩者的一方势单力孤,往往在气势上稍逊一筹,但也不是没有驳倒对方的可能,只要沉着应对,从容攻守,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只有一个辩者的一方也可以以弱胜强。
仅有一个辩者的一方是老师的出现的几率不大,因为在中国的课堂上,还鲜有学生敢于直面质疑老师,和老师展开激烈的辩论,但随着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课堂民主的深入人心,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和老师进行辩论,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教学相长的舞台。3.多主体
在课堂教学中,出现多数辩者对多数辩者辩论的可能性较大,因为大多数教师最乐于采用的辩论赛就是这种形式的辩论。在辩论赛中,双方对阵的阵营一般各自都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辩者。这种形式的辩论需要严密的组织和精心的安排,往往费时耗力,但辩论赛的影响较大,全班同学都可以参与其中。尽管辩论赛有诸多优点,但活动的次数不宜太多,否则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辩论赛流于形式。
课堂辩论活动中教师作为主体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引导者
在课堂辩论活动中,尽管直接参与辩论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但教师作为主体的地位也不能忽视。课堂辩论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作用。从辩论活动的发起、组织、开展到最后的反思总结都需要教师的调控和指导。当然教师的引导不等于包办一切,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宏观上的指引和方向上的调控,至于辩论活动的细节还是应该放手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辩论活动的主角。
2、裁决者
虽然课堂辩论活动不同于社会上的辩论比赛,一定要分出高低输赢,但课堂辩论活动也是对立双方的比拼和角逐,其中也含有比赛的因素。既然是比赛,就要有裁决者,这个裁决者一定是要站在中间的立场对比赛进行客观公正的点评。这个角色当然由教师来担当最为合适,教师担当裁决者的角色体现了教师在课堂辩论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担当裁决者角色时,要客观公正,不能带有任何私心,要以肯定和鼓励为主,适当的点出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比赛的结果并非胜者为王败者寇,最好能实现双赢,因为课堂辩论活动开展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参与者
教师除了担当课堂辩论活动的引导者和裁决者之外,还是不折不扣的参与者,从辩论活动的发起一直到最后的完满结束,教师都应该参与其中。教师的参与有时是作为局内人,有时是作为旁观者,不管是以何种身份,教师都是这个辩论活动的一份子。作为参与者之一,教师要把握好自己的身份,多放手,少干预,做好引导和裁决。2.课堂辩论活动客体
辩论主体是复合的,至少有两个对立辩方的辩者组成。对立辩方只所以会产生辩论行为,其根本原因是双方辩者所持观点的对立。因此可以说辩论行为就是对立双方观点的辩驳。这里面有一个前提假设,那就是对立双方的观点必须建立在同一辩题上,有了同一辩题,对立双方的辩者才有可能产生对立的观点,从而产生辩论。这里对立双方所指向的同一辩题,也就是辩论行为指向的对象,就成为辩论活动的客体。
辩题通俗的讲就是辩论的题目,是引起对立双方争论的焦点。一个好的辩题应贴近生活,蕴含深厚的思想文化价值,给辩手以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回旋余地,同时也能引起大众的共鸣。一个好的辩题应具有现实性、可辩性、值辩性、趣味性等特征。
1.现实性。好的辩题必须具有现实性,蕴含时代气息,必须是广大人民群众最了解、最关心、最有话可说的事情。这样的辩题也会给辩论双方留下广阔的发挥空间,刺激他们全心全意的投入辩论,同时也会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注意,吸引他们的参与,扩大影响面。比如对于中国楼市是否存在泡沫就有不同的声音:赞同者认为中国楼市是在悬崖边上舞蹈,存在很大的泡沫;反对者则认为中国楼市有些异常行为,但并非有巨大的泡沫,这就是和现实联系很紧密并且能够引起广大群众关注的一个辩题。
2.可辩性。辩题的可辩性是指辩题要能够给对立双方的辩手提供对等的辩论空间,不能明显的表现出一方是真或是假。1比如“1+1=2”、“1+1≠2”这个辩题,由于正方是不言而喻的真命题,反方毫无疑问地为假,这样双方就无法展开辩论,这样的辩题是不具有可辩性的。
可辩性还体现在对立双方的观点要旗帜鲜明,这样双方才能展开激烈的思想交锋。比如,首届国际大专辩论赛中的一个辩题“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不是社会问题”,这是正方的观点,而反方的观点是“艾滋病是社会问题,不是医学问题”,这样双方的观点才有尖锐的对立,才能展开激烈的辩论。
3.值辩性。所谓值辩性是指辩题要有辩论的价值。有价值的辩题,都是对社会、对人生有积极意义的问题,能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比如对于“地球是绕太阳转的”、“地球不是绕太阳转的”这样的辩题就没有什么值辩性。
值辩性的辩题,大致有一下几种类型:
(1)意义重大的辩题。这类辩题涉及到国际民生的重大问题,往往影响较大。比如事关重要的外交、政治、军事、经济等的谈判就属于此类型。
(2)哲理型的辩题。这类辩题可以启迪人们对人生、对社会、对自我价值等问题进行思考,引导人们去探索正确的答案。比如“愿望的满足就是人生的幸福”就属于此类辩题。
(3)专业型辩题。这类辩题涉及到某学科的专业知识。比如论文答辩、法庭辩论、议会辩论都属于此类型。
赵传栋.论辩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340.(4)生活型辩题。这类辩题的内容和日常生活有关。比如“未成年上网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就属于此类型。
4.趣味性。趣味性是指辩题要生动有趣,能够极大地吸引双方辩者和听众。比如,95国际大专辩论会有个辩题是“愚公应该移山”、“愚公应该搬家”,这个辩题来自中国的一个古老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既生动形象,充满趣味性,又蕴含现代教育意义和价值。
以上所说的是在辩论活动中好的辩题所应具有的一般特征,同样在政治课上开展的辩论活动的辩题也要具备上述的特征,即现实性、可辩性、值辩性和趣味性。除了这几个特征外,政治课堂上辩题的拟定还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是他们所能驾驭的,同时还要具体结合学科的特点,只有几方面有机结合到一起,才能算是一节很好的辩论课。
课堂辩论有助于构建开放的政治教学课堂,让学生更好的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但认为只要辩论,就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是一堂成功的课,那辩论教学就会走入误区。
要走出“堂堂皆可辩”的误区。并非每节课,每个重难点都可以设计为辩题进行辩论。辩论的开展应因课而宜,因生而宜,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想辩,作为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生对问题可能产生的兴奋点,发现、选取学生能理解的,感兴趣的,而且是值得辩的内容让学生辩论,这样,才能击中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他们才想说、想辩。
新课程标准要求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要求重视学生认知、思维发展的进程。课堂辩论的过程不仅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运用的过程,更是学生的思维过程。所以,应密切注意学生的辩论过程。对学生来说,要想辩论成功,还需教给他们一定的辩论方法和技巧,这样的辩论会使学生思维活跃,个性潜能得到发展,问题得以解决,而且学会了辩论的方法。3.课堂辩论活动环境
所谓辩论活动环境是指辩论活动赖以展开的空间和氛围。辩论活动的开展总是在一定的时空中进行的,超越时空的辩论活动是不存在的。比如法庭辩论的环境是在法院,学术辩论的环境是在学术会议或者其他的具体场合。当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虚拟辩论环境,比如大家乐于接受的在网上发帖,其实也是一种辩论,这种方式既方便快捷,又可以隐瞒自己的身份,一举两得。但不论是什么样的辩论活动,都不可能超越时空而存在,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
政治课堂辩论的环境很具体,就是在课堂上,为了能开展好一节辩论课,对课堂的环境也有要求,具体来说有以下两点:
1.课堂要民主。民主是催生辩论的原动力,只有实行课堂民主,学生才愿意畅所欲言,才可以毫无顾忌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专制的课堂是不可能产生辩论的。
2.课堂要和谐。和谐的课堂能为辩论活动的产生提供良好的氛围。课堂辩论的目的不是要拼个你死我活,而是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课堂的和谐就显得至关重要。在课堂辩论中,要尊重对方的人格,以理服人,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赢得比赛。
第三篇:辩论模式
主持人、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非常高兴在此就善意的谎言是否有碍诚信的论点提出自己的意见。以下就是我方的看法:
善意的谎言本身即是谎言,这一点是无庸质疑的。谎言,说谎是欺骗,欺骗是不道德的,不道德的事不得人心,这些都是打小师长们就谆谆教诲过。但我们扪心自问,又有谁没有说过谎言呢?无论是对自己的亲人、朋友、还是不相识的人,目的也有很多种,但当我们给谎言加上一个“善意”时,仿佛大家都可能接受了,这正是人性的弱点的集中表现。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当你拿不定主意时,就说实话。它将令你的对手感到窘困,令你的朋友感到释然。”因此,心理学专家们的观点是:不要轻易扯谎,哪怕是善意的谎言。
(作者:吴蕴惠 09月25日09:35)
[主持人]:
请正方二辩发贴(作者:张璇 09月25日09:35)
[主持人]:
请反方二辩发贴;(作者:张璇 09月25日09:37)
[反方]:
当贫穷的母亲把仅有的饭菜留给儿女,同时隐瞒了自己还饿着肚子的事实,难道您还要指责善良崇高的母爱“不诚信”吗?其实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善意的谎言的影子,从病榻前含泪的安慰到委婉拒绝时的客套,从爱人间的海枯石烂到诗人笔下的绮丽夸张,但它们都没有那么可怕,让对方辩友谈“谎”而色变。(作者:姜燕 09月25日09:41)
[主持人]:
请正方三辩发贴;(作者:张璇 09月25日09:42)
[正方]:
主持人、各位评委,大家好!
对方二辩请注意,即使是善意的谎言,但作为谎言本身,已是与诚信相悖的行为,所以,无论谎言是否处于好的目的,作为谎言本身必然会有碍于诚信。所以,在此我要大声疾呼,让我们拒绝善意的谎言,共同打造诚信社会。(作者:姜文兵 09月25日09:43)
[主持人]:
请反方三辩发贴;(作者:张璇 09月25日09:44)
[反方]:
对方一辨论述中,指出当一个人面对两种义务时,当彼此矛盾时,要缓解另一方义务。但正方一辩并没有论述善意的谎言与诚信是矛盾的啊。怎么能直接下结论,善意的谎言一定会缓解诚信义务呢?
请对方辩友注意,我方一辩已清楚陈述,谎言本身应具有欺骗的功能,只有恶意谎言才是出于欺骗,请正方不要把“谎言”概念的外延缩小。
(作者:陈跃明 09月25日09:47)
[主持人]:
请正方四辩发贴;(作者:张璇 09月25日09:47)
[正方]:
请对方辩手注意,您们的辩词存在很大的疏漏.我们认为区分事物首先应先从定义入手进行阐述,综合康熙词典的释义,善意的谎言就是不事实求是,说假话、虚话,夸大、掩盖、歪曲事实真相。从善意的谎言词组结构入手进行分析,其属偏正短语,中心词是谎言,因而善意的谎言本质上就是谎言。善意的谎言其动机虽然为善意,但因为善意本身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而屡屡被一些“职业骗子”所利用――这是不争的事实。“谎言”的本身是阴暗的,事物的好恶不由事物的目的去衡量,善意的谎言本身即是假话。尽管其褪去了丐服穿上了旗袍,可是依然摆脱不了其谎言的本质,而谎言就意味着欺骗,因而就有碍诚信。善意的谎言的出发点是善良的,但是往往这种谎言一旦戳穿,对对方的伤害会更深,作为谎言本身,已是与诚信相悖的行为。
在中共中央公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的20字道德规范中,“诚信” 是一个很重要的规范,诚信就是求“真”,就是追求正义。古人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说的:“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通过上述多方面的分析,我们认为无论谎言是否处于好的目的,作为谎言必然会有碍于诚信。(作者:姜文红 09月25日09:49)
[主持人]:
请反方四辩发贴;(作者:张璇 09月25日09:50)
[反方]:
善意的谎言与诚信是不同范畴的道德规范,不会发生矛盾,就象汽车不会撞上飞机一样。诚信:信,中国文化中“信”与“义”构成“信义”,是一种人文精神,做人的准则。“信”与“诚”相连,形成“诚信”这一道德规范,是泊来品,近代西方法学先贤提出“契约社会”的概念,人与人各种的关系都是契约关系,在这样的社会中,诚信是社会道德的最底线,我国建立市场经济后,要建立规范的有序的市场,诚信也就成了最重要的准则。所以,现代意义的“诚信”是市场运行的道德准则。
善意的谎言,从出发点和结果看各种各样的善意的谎言,都是为了保护对方的情感,维护对方的心理健康和愉悦,是一种人文精神。由于善意的谎言的存在,世界变得更美好,更温馨,更和谐,世界才会充满爱,充满阳光,儿童健康成长,老人尽享晚年,病人充满希望。
所以,这是两个不同领域的道德准则,不会相互冲突,相互矛盾,善意的谎言不会妨碍诚信。
善意的谎言不是“谎言”(恶意的谎言),就象大海里的鲸鱼不是鱼,鼠标不是鼠。(作者:黄宗德 09月25日09:54)
[主持人]:
现在进入提问阶段。首先请正方一辩发贴提问;(作者:张璇 09月25日09:54)
[正方]:
请对方一辩注意,既是谎言?何来善意?!即是善意!何必撒谎?!
谎言虽然为善意,但作为谎言本身,已是与诚信相悖的行为,所以,无论谎言是否处于好的目的,作为谎言必然会有碍于诚信。
与民族精神来一次暮然回首,原来那诚信竟在灯火阑珊处。隔着几千年的长河,依旧可以清晰地听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宛如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一个人如果丢失诚信留下的就是虚伪:一个企业如果丢失诚信将面临破产然机;而一个民族如果丢失诚信将会对堕落与死亡!
守信了诚信就守信了一方净土,守信了诚信就留信了成功,守信了诚信中华民族才能永恒。
在此我想请问对方同学,当一个人在失去了诚信之后,他的出发点还是善意的吗?
(作者:徐劲艳 09月25日09:56)
[主持人]:
请反方一辩回答,提问(作者:张璇 09月25日09:57)
[主持人]:
抓紧时间回答(作者:张璇 09月25日10:02)
[反方]: 请对方辩手注意,我们今天我辩题是善意的谎言是否有碍诚信,而不是讨论不诚信的人是否还有善意。请搞清楚因果逻辑。对方辩友说既是谎言何来善意,是否对善意的谎言的存在表示怀疑,既然不存在善意的谎言我们今天的讨论还有意义吗?(作者:于露 09月25日10:03)
[主持人]:
请正方二辩回答,提问(作者:张璇 09月25日10:03)
[正方]:
没有必要,我们坐在这里辩论干吗?
所谓善意的谎言也可能导致不可预见的后果。并举出实例:某人身患绝症,为了让他平静地度过余生,亲朋好友一致把他瞒过,这其中绝无恶意,也绝无私利,但往往未能尽如人意,欺骗无法持久,反而使病者失去了配合治疗的理性和处理个人事务的时机。女哲学家西塞拉•波克警告说,这种谎言会置人于人格大滑坡的边缘。她在《说谎,公共和私生活中的道德选择》一书中写道: “ 心理上的障碍荡然无存,辨别真伪的能力更加模糊,自认为谎话不会被识破的概念可能趋向偏执.”一些对说谎现象颇有研究的心理学家建议,任何人如果想对朋友、亲人、同事说些“ 善意的谎话”之前,最好能好好考虑一个涉及心理反应的问题,即对方如果知道了真相后会感谢你的好意,还是会觉得对你的长期信任被你伤害了。(作者:吴蕴惠 09月25日10:07)
[主持人]:
请反方二辩回答,提问(作者:张璇 09月25日10:07)
[反方]:
对方辩友已经承认了善意的谎言的存在。亲朋好友并不会影响治疗,实际上是为了更好的治疗,压力只会影响病情。一个母亲与丈夫离婚了,当时孩子还不懂事,这位母亲告诉孩子,你的爸爸是一位海员,现在在国外,过些日子就会回来的。孩子对生活充满期望,从来没有因为自己家里缺少一个成员――爸爸而苦恼过,自卑过。后来,母亲梅开二度,又找了新的丈夫,建立了新的家庭,于是她又对孩子说:你爸爸从国外回来了。于是,孩子同爸爸之间没有任何隔阂,情同父子,父亲因为孩子没有见外,也对孩子视如己出。每日给孩子辅导,孩子健康成长,成为名牌大学的学生。等到有一天,孩子大学毕业了,她终于发现自己的爸爸不是亲爸爸,她虽然也哭了,也为自己受到欺骗而苦恼,但是,他终归会明白,母亲这样做是对的,否则她不会有快乐的童年,不会有健康的心理,不会有良好的学业成就,不会有美满的家庭,不会有……(太多太多)。
请问对方辩友自问,世上有哪一位会因为善意的谎言而怀疑对方的人格和诚信呢?(作者:姜燕 09月25日10:15)
[主持人]:
请正方三辩回答,提问(作者:张璇 09月25日10:16)
[正方]:
“善意的谎言更多的是借口”!
任何使用借口的人都想用它来保护自己或别人。帮助我们挽回面子,以便能忍受挫折。
盖斯梅尔说过:“认为自己比真正的自己好,是相当普遍的现象。”人想出来的借口有时出乎意料。为什么人要自欺欺人?美国幽默作家赖得乐指出:“大多数人不是生活在现实当中,而是生活在幻想里,尤其是对自己的幻想。”话又说回来,了解自己与朋友的真象有时非常残酷,最好还是不要知道的好。
然而大多数借口都有破坏性。不自觉地使用借口,即使不会愚弄别人,也会愚弄自己。所以我请对方认识到,多点诚信,少点借口!同时我想问对方,如果大家都有这种观点,如何打造诚信社会,如何使我们的国家在诚信上有更大发展?
(作者:姜文兵 09月25日10:24)
[主持人]:
请反方三辩回答,提问(作者:张璇 09月25日10:25)
[反方]:
人们总是对谎言习惯性地给于贬义。这是因为当今社会诚信危机,其实谎言是中性的。即使当今社会提出诚信道德,也没有要求在各种环境下都要讲大实话,不允许谎言的存在,善意的谎言不是“谎言”(恶意的谎言),与诚信不相矛盾,是有其存在空间的,如果大家对“谎言”两字不喜欢,我们可以介意语言学家再造一个词,诸如“虚言”、“婉言”来确却表达善意谎言这一语意。
善意的谎言,抛开了丑陋,而来到美丽的世界!
善意的谎言,摒弃了自私,而来到诚信的人间!
请对方辩友举出实例,有谁因为善意的谎言而受到伤害?造成诚信的失损?
(作者:陈跃明 09月25日10:29)
[主持人]:
请正方四辩回答,提问(作者:张璇 09月25日10:29)
[正方]:
您没有正面回答正方三辩的问题,我认为即使谎言是善意的,其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比比皆是.何须举例.这种负面影响对诚信的破坏往往是比较隐蔽,是一种慢性中毒.无视这种毒害,无疑是掩耳盗铃.我想请问对方辩手,您们口口声声说善意的谎言与诚信是两个范畴,请您们就善意的谎言准确下一个定义?(作者:姜文红 09月25日10:36)
[主持人]:
请反方四辩回答,提问(作者:张璇 09月25日10:39)
[反方]:
正方三辩所说“善意的谎言更多的是借口”,这句话需要不需要论证?在没有论证的前提下,是否可以直接引用?正方三辩直接论证“借口”的危害,是有严重逻辑错误的。同时,我发现对方辩友在多处存在逻辑错误,在此,不一一列举。
我方要求对方列举实例,对方却说实例比比皆是,还是没有举出一例。
善意的谎言是人人尽知其意的,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何须再下定义呢?
正方三辩反复强调善意的谎言是慢性中毒,有隐蔽性,可是并没进行严密的论证,也没有举出一个实例,而是直接下了结论,我方不能苟同。
请问对方辩友,善意的谎言到底怎样破坏诚信的?
(作者:黄宗德 09月25日10:46)
[主持人]:
请正方一辩回答(作者:张璇 09月25日10:47)
[正方]:
张辉学友,您好!
非常感谢您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我们一定不辜负全体师生的期望.(作者:姜文红 09月25日10:52)
[主持人]:
一辩回答(作者:张璇 09月25日10:53)
[正方]:
当两人正在执恋之中,双方承诺永不变心,但后来还是分手了,这个当时是善意的谎言,后来受害方受到了严重的打击.1+1=2是不是需要我们这一带人继续来论正,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就好比是善意的谎言是借口这个观点一样.日本不顾史实、扭曲历史,得到的是大部分亚洲人民的强烈谴责。当德国总统虔诚地向二战受难者致忏悔时,他得到的不仅是诺贝尔和平奖,更有世界人民的理解与宽容。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能始终以一颗公正的心来对待和评价客观事物,那么一定会营造出一种诚实明净的氛围,而不是尔虞我诈的恶性循环。
朱?F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以诚立身,以信交友,是我国传统道德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维护经济正常运行、推进体制创新、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举。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嬗变,一些领域和个人的信用匮乏,已日益成为令人切齿的社会公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正如对方一辩所述,谎言何来善意,既是谎言就有碍诚信,请问对方辩友,诚信是什么?我们这个社会缺少的是什么?(作者:徐劲艳 09月25日10:54)
[主持人]:
提问阶段结束,现在开始自由辩论。请正方首先发贴。(作者:张璇 09月25日10:55)
[正方]:
我方认为所谓善良的谎言是有碍诚信的,当然这里的谎言并非人们通常说的令人震惊的骗局,而只是对配偶、亲戚和朋友的做法、意见或观点假装表示肯定或支持(其实并不赞成)的谎言。
这里以南加州的一个名叫汤姆的公司经理为例。汤姆每年与太太以及儿子到岳母家度感恩节。他其实很不喜欢吃岳母做的一种“有特色的”南瓜馅饼,但却对岳母说她的馅饼做得多么可口,以避免伤害她的情感。“这样做有错吗?”汤姆在向心理医生咨询时问道。这是一个不少人都会提出的问题。这名心理学家让他从岳母的角度来看待这种谎话。假设有一天,汤姆的儿子在外婆面前吐露了实情,岳母发现了汤姆的真实感受,她是会告诉汤姆“谢谢你的好意?”还是会感到情感上受到伤害,说:“这些年你怎么能这样一直误导我?你还向我隐瞒了什么?”而且,汤姆的岳母又会对自己产生何种疑问?汤姆的儿子也要模仿父亲扯谎吗?他会怎样看待父亲的人格?他今后会再相信自己父亲所说的话的吗?
一位小说家曾写过这么一句话:“当我们第一次尝试扯谎时,我们就陷入了自己编织的紊乱之网。”
我方认为反方在一些概念的理解与认识上存在根本性的错误,诚信是建立在彼此的坦诚以待的基础之上,任何的欺骗即使是所谓的“善意”的谎言可以说是与“诚信”完全悲道而弛的.关于“善意”的谎言的概念我想在此就不需要再论证了,已经分析的很明白了.(作者:吴蕴惠 09月25日10:56)
[正方]:
讲求诚信,古已崇尚。历史回溯到公元前359年,秦朝商鞅立法欲以诚信富国强兵。“南门立木”的典故就此上演。商鞅法行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时至我国加入WT0和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倘若让假冒横行,信誉丧失,则将对经济生活造成巨大的危害,给社会生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失信浊流必将像瘟疫一样侵蚀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步伐。回眸切肤之痛,切实倡导诚信、惩治背信,健全信用道德规范和信用法律体系,已是刻不容缓,时不我待
请问正方对友,谎言何来善意,既是谎言就有碍诚信,请问对方辩友,诚信是什么?我们这个社会需要的是什么?(作者:徐劲艳 09月25日10:59)[主持人]:
对方回帖呀(作者:张璇 09月25日10:59)
[反方]:
对方辩友所例举,热恋中的情人彼此承诺永不变心,但后来又分手,这不是善意的谎言,而是恶意的谎言。是对对方情感的欺骗,不能佐证恶意的谎言具有欺骗性。(作者:于露 09月25日11:00)
[正方]:
我们要拒绝谎言,坚持诚信。如何才能避免反方在工作生活中所遇到的尴尬?我方以为:
一开始拒绝,就不会出现后来的尴尬局面。我们现在生活在坦诚不受欢迎的时代里。
“你可不要说隔壁大妈戴的帽子难看,听见没有?” “你要跟新班主任说„非常高兴您成为我们的班主任‟!” 我们说类似的话并不是自己由衷的想法,而是挑一些不让人伤心的好话说给对方听。这是因为我们认为,生活中不能缺少善意的谎言。
我们从相反的角度看这个问题好吗?某个人戴了一顶很难看的帽子,我们可以实事求是地告诉人家确实不太好。这是因为,总说善意的谎言也会给你带来麻烦。因此,要学会何时说真话,何时说善意的谎言,要不就会导致无法辨别真假的结果。
举一个例子,假设你周末接到一个不太亲密的朋友的生日邀请,你并不想去,但拒绝了又怕对方生气,答应得模棱两可。时间过得很快,眼看快到朋友的生日了,你还是不想去,现找了个理由告诉对方你不能去了。你想一想,这时对方会怎么看你?对方肯定看得出来你不情愿去,一定会很生气。
当初你没有拒绝,结果还是让朋友生气了。假如接到邀请时就表明态度会是什么样呢?
“受到邀请我感到非常高兴,但是我不能去,因为那天我在城里有事。” 假如一开始拒绝,就不会有后来的尴尬。
(作者:姜文兵 09月25日11:01)
[反方]:
欺骗肯定是谎言,而谎言不一定就是欺骗。
谎言有恶意与善意的两种。说谎是人的一种本能,至于是否诚信,关键在与哪种谎言。那么恶意的谎言当然可以说是欺骗,恶意的谎言是为说谎者谋取利益,以强烈的利欲,薄弱的理性,把他人当作靶子,不惜伤害他人的行为,是一种损人利已的行为表现。心术不正的人,不管如何伪装,如何花言巧语,如何绞尽脑汁为自己恶意的谎言冠上善意的高帽,其所说的谎言都带有恶意目的性。可善意的谎言则不然,它是出于善良的动机,以维护他人利益为目的和出发点的。善意的谎言本身的性质决定它并非恶意,而是建立在内心之诚,之善的基础上,本身善良的人在某种状态下“被逼”说出的谎言是善意的,这种谎言对主体来说是一种友善,一种关心。这种谎言也是一种处世的方式,是一种替人着想的品质的体现显然,善意的谎言无碍诚信。没有谎言的世界如同没有灰尘的地球,是不存在的,关键是我们怎样去利用它。善意的谎言不妨碍诚信。
第四篇:课堂辩论活动的含义
课堂辩论活动的含义
1.辩论的含义
《辞海》中把“辩”解释为:“辩论、辩解”,把“论”解释为议论、讲述,辩论的意思就是辨别论述。
《说文解字》认为“辩”的含义为:“辩,治也,从言。”这里的“治”为判断的意思。其实“辩”的最初含义是评判争吵双方的是非对错。
《现代汉语词典》把辩论解释为“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正确的认识或共同的意见。”
英语中有关辩论的词大致有“argumentation”、“arguing”和“debate”这三个。Argumentation意为“论辩”,这也是辩论学的中心概念之一。“论辩”是人类一种特殊的沟通方式或话语行动,其特征是讲理,目的是为了证明道理。Arguing是和argumentation相似的一个词汇,只不过argumentation侧重于讲理的行为,而arguing侧重于这个事件。Debate是一般情况下最接近我们所理解的辩论的词汇,虽然在口语中它可以和arguing混用,但当出现在书面场合的时候一般指正式辩论,即具有明确辩题、辩论双方、辩论规则、裁判规则的具有正式性的辩论活动。
在我国古代也有对“辩”的精彩解释。《墨子·经上说》有“辩,争彼也;辩胜,当也。”的说法,意思是说:辩论就是人们相互间的争论,谁正确谁胜。在《墨子·经下说》中又有“俱无胜是不辩也。辩也者,或谓之是,或谓之非;当者,胜也。”的进一步说明。如果没有是与非,就无所谓辩论,之所以有辩论是因为有的人认为对,有的人认为不对。辩论的结果应该是正确的意见取得胜利。
在古希腊,曾把辩论称为“辩证法”,它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那个“辩证法”,而是相互讨论、切磋的意思。当时的人把“辩证法”看作是一种“交谈的艺术”,认为辩论就是在“交谈”过程中发现对方的矛盾,揭露从而战胜对方。因此,许多的学者把辩论作为传授知识、传播本人学术思想的一种重要的手段。
一些研究辩论的学者对辩论一词的解释也不尽相同。
柏拉图在《问答录》中给辩术下的定义是:“用论据赢得人心的一种普遍性艺术,它不仅仅指在法庭和其他公共会议上的论辩,而且也包括发生在私人会谈中的论辩。”1
亚里士多德认为辩术有四个方面的重要性。首先,辩术阻止欺骗和邪恶行为的得逞;其次,辩术是一种教育公众的方法;再次,辩术使我们看到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最后,辩术是一种防御手段。
美国著名学者Austin ·J· Freeley在《辩论与论辩》一书中指出“辩论是一种 1(古希腊)柏拉图.王太庆译.柏拉图对话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批判性思维的方法 ”,“人类许多最有意义的和最具批评性的交流是以辩论的形式进行的”。2
迈克尔·A·吉尔伯特在《如何在辩论中取胜》一书认为辩论指的是所有不同意见的表述,从彬彬有礼的探讨,到声嘶力竭的吵嚷。
冯双在《辩论学》一书中认为辩论就是人们持不同立场对同一对象展开争论的过程。
李元授在《辩论学》中把辩论定义为用语言辨明是非,探求道理的行为。冯必扬在《辩论学导论》把辩论解释为对同一对象,相互对立的思想进行论争的过程,是批驳谬误、探求真理的过程。其表现形式为立论者和驳论者围绕同一论题展开辩论。
综合中外学者对辩论的解释,笔者认为可以把辩论界定为:人们围绕同一个对象同一个论题,由于所持的立场和观点不同,从而展开争论的过程,目的是揭露谬误,探求真理,或者是为了最后达成一致的意见。这里特别强调辩论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包含了“开始——展开——终结”的完整过程;是一个由一系列论述、反驳和辩护组成的争论过程。这个过程有时表现为辩论双方对问题进行商榷、求同存异、最终取得一致的过程;有时又是批驳谬误、探求真理的过程;有时则是针锋相对、捍卫正当权益的过程。2.活动的含义
辩论是一种具体的活动,但辩论又不能等同于活动,要准确把握辩论活动的本质,就必须首先了解“活动”的内涵。
活动是人类存在与发展的基本方式,是人类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具体表现。在英语中,与“活动”对应的英文单词是“activity”,来源于拉丁文的字根“act”,其基本含义为“doing”,即“做”。
《现代汉语词典》把活动解释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行动。”强调了活动的目的性特征。
我国著名学者顾明远在《教育大辞典》中指出,“活动(activity)是由行为动作构成的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为意识能动性和个体能动性的高级形式。”4
在西方,亚里士多德最早在《范畴篇》中提出“活动”这一概念,并把活动划分为理论活动、制作活动和实践活动。
马克思在实践的基础上对“活动”这一范畴进行了科学的阐释,根据马克思的观点,活动是“人对外部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对待方式,是个体生存的基础和发 23(美)AUST1NJ•FREELY.辩论与论辩[M].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1996.李元授、李鹏.辩论学(第二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4 顾明远等.教育大辞典[M].(增订合编本)(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619.展的特别方式。”5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一般可以把人类的活动分为三大类:认识活动、实践活动、交往活动。其中最根本的活动是实践活动,因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活动”概念的内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丰富的,但人类离不开活动,人类只有通过活动才能体现出自身的本质这一特点是不会改变的。3.课堂辩论活动的含义
明确了辩论和活动的含义,就可以对课堂辩论活动的含义进行界定,所谓的课堂辩论活动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围绕某一个有争议的知识点,由于所持的立场和观点不同,从而展开争论的过程,目的是揭露谬误,探求真理,最后达成一致的意见。
课堂辩论活动不同于辩论比赛,课堂辩论活动是教学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辅助的教学形式,其论辩的内容必须是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其次课堂辩论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分出胜负输赢,而是为了达到学生更好的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5哲学大辞典•马克思主义哲学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1342.
第五篇:开展课堂辩论
开展课堂辩论,推动综合探究
——浅谈高一思想政治课《经济生活》综合探究课的一种实践模式
政治教研组
刘向东
正方二辩:‚众所周知,我国在各领域取得了较大成功,例如‘嫦娥二号’成功升空,请问,没有金钱‘嫦娥二号’能成功升空吗?‛ 反方二辩:‚我国的‘嫦娥二号’是凝结了无数科学家和劳动者的心血才得以升空而不是凭借金钱……‛ 正方三辩:‚请问对方辩友,什么是金钱?‛
反方三辩:‚对方辩友连这个未搞清还参加辩论,我告诉你,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不知道的话请在课本上查一下。‛
正方三辩:‚货币是不是社会财富的代表,我们生存和发展的资料是不是要用钱也就是这个一般等价物来换?这是不是说明金钱是个人和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你是拿什么来换取早餐的呢?‛
……
这是我校高一(13)班同学利用课堂辩论学习综合探究课《正确对待金钱》的精彩辩论片断。综合探究课程设计是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同各单元其他课程呈现方式相比,综合探究课更适合体现新课程“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三贴近”原则要求,更有利于学生探究兴趣的激发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便于教师在教学中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贯彻落实。但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构建真正“三贴近”的综合探究课堂教学活动方式,是摆在我们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创设有效环境和条件顺利进行综合探究课教学,我们在教学中的尝试之一就是开展课堂辩论教学来推动综合探究课程的实施。
开展课堂辩论教学,可通过组织专题辩论会的课堂教学形式来进行,我们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课堂教学形式有利于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和认知规律,能充分体现思想政治课充满思辨精神的学科特色,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据调查,86℅的学生喜爱这种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创设了学生对知识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主动构建的有效平台,学生不在是被动的旁观者,不是顺从的听众,而是课程资源的主动开发与共享者,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和积极建构者。辩论课中,学生能积极按照自己的思维特点和能力独立思考,自主表达,提出问题,解释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通过辩论,学生的政治课学习兴趣显著增强,能够主动掌握知识,接到辩题后,积极查阅相关资料,从课本中寻找相关知识点并同老师进行讨论,使教学目标落到实处;辩论锻炼了学生的口才,思维能力,处理信息能力,应变能力等自主学习能力和辩证思维水平,展示了学生的知识、口才、思维、风度等素质;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专题辩论课堂教学形式有多种,我们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对大家熟悉的大专辩论会形式进行了一定的改变后,其流程如下:
一、主席致辞
宣布辩题及辩题相关背景资料;介绍选手及正反方所持观点等;介绍评委及比赛规则。
二、比赛阶段
(一)开篇陈词
正方一辩发言(立论)(2 分钟)
反方一辩发言(立论)(2分钟)
(注:每方队员在用时剩余 30 秒时,计时员提醒,时间用完时,提示终止发言。)
(二)攻辩、正方二辩向反方二辩提问;反方二辩向正方二辩提问。
(每一轮攻辩阶段为 1分30秒,攻方每次提问不得超过10秒,每轮必须提出三个以上的问题。辩方每次回答不得超过20秒。用时满时,即终止发言。)、正方三辩向反方三辩提问;反方三辩向正方三辩提问。
(每一轮攻辩阶段为 1分30秒,攻方每次提问不得超过10秒,每轮必须提出三个以上的问题。辩方每次回答不得超过20秒。用时满时,即终止发言。)
(注:提问、回答均简洁明确,回答方须正面回答提问方提出的问题。重复提问、回避问题均要被适当扣分)、攻辩小结:
正方一辩进行攻辩小结;(1 分 30 秒)
反方一辩进行攻辩小结。(1 分 30 秒)
(注:要针对此前所有阶段的态势及涉及内容,严禁脱离比赛实际情况的背稿,否则将被适当扣分。攻辩小结阶段,在每方用时剩余 10秒时,计时员提醒,时间用完时,即终止发言。)
(三)自由辩论
正反方辩手自动轮流发言。每方限时10分钟,双方总计 20 分钟。发言辩手落座为发言结束即为另一方发言开始的记时标志,另一方辩手必须紧接着发言;若有间隙,观众根据自己的支持方向对辩手进行提问或阐明自己的观点,累积计时照常进行。同一方辩手的发言次序不限。若某一方的选手已连续发言四次以上,其中一人未参与发言,将做扣分处理。如果一方时间已经用完,另一方可以继续发言,也可向主席示意放弃发言。自由辩论提倡积极交锋,对重要问题回避交锋两次以上的一方扣分,对于对方已经明确回答的问题仍然纠缠不放的,适当扣分。
(注:自由辩论阶段,每方使用时间剩余 30秒时,计时员提醒;时间用完时,即终止发言。)
(四)总结陈词
反方四辩总结陈词;(2 分钟)
正方四辩总结陈词。(2 分钟)
(注:应有针对性的对辩论会整体态势进行总结,否则将被适当扣分。每方队员在用时剩余 30秒时,计时员提醒,时间用完时,终止发言。)
三、评判团评议裁决(2分钟)评分标准:、能结合所学政治课知识,论证有力,引述资料充实恰当(满分 20 分)、分析的角度中肯,价值取向正确,层次分明,逻辑性强(满分 20 分)、语言流畅、脱稿、有文采并体现学科特色(满分 20 分)、课堂辩论机智发挥得当,反驳应变能力强(满分 20 分)、风度端庄、表情自然有幽默感(满分 20 分)、全队整体配合默契,能充分论证本方观点(满分 100 分)
每名队员满分 100 分,四名队员相加是 400 分,另有全队整体配合表现 100 分,每队总分满分为 500 分。
每场比赛由评委根据评分规则独立打分,评分表由计分人员在监督下统计,分数高者为胜队。各人得分最高者为本场比赛的最佳辩手。
四、学生评委和教师分析、点评赛况(各用时2分钟)。
五、主席宣布比赛结果。
通过开展课堂辩论教学达成思想政治课的三维目标,首先要精心确立辩论主题。主题应根据课程标准设立,师生共同研究选定,具有可辩性。如学习《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综合探究课《正确对待金钱》时,我们从林则徐的对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益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则益增其过”引入,观察人们对待金钱的不同态度,确立了这样的辩题:“金钱是∕不是个人和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该辩题能够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货币知识和价值规律理论来分析问题,形成正确对待金钱的价值观,破除金钱拜物教,达成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其次要做好辩论准备。要有所学知识,相关资料,心理准备,辩论环境,团队组织等方面的准备。从而,教师要熟悉背景材料,预设情景,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布置环境,做好分工(如确定主席、评议团、计时员、计分员、监督员、辩手等人选),准确把握辩论环节,思考比较双方的观点等等。再次,在辩论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在辩论课开始前提出注意事项,如要求大家学会聆听,学会思索,文明礼貌,积极参与等;在辩论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注意倾听,对过激情绪或言论及时暗示点拨,调控节奏,使话题走向深入,冷场时鼓励辩手或观众发言,对精彩的观点及时肯定等;在辩论结束时对整节课进行小结点评,肯定辩论双方和其他组织者、参与者的优点,点出辩论中所能运用的思想政治课知识,本次辩论给大家的启发等。
总之,开展课堂专题辩论教学对师生有较高的要求,同时也能达成较多教学目标。但进行这种教学时还存在许多问题,如课时紧张,无法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从而较难面向学生全体,辩论中教师难以把握恰当时机介入调控,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由于受辩论规则制约而显得生硬,流于形式,不够自然等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相信大家在新课改的漫漫征途上能够勇于探索,克服困难,凭自己的睿智努力进取,收获良好的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