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科学《桔子的认识》课堂实录
《桔子的认识》课堂实录
□教具与学具:桔子、小口袋、塑料杯、塑料盒、统计图、白纸。□教学纪实:
师:今天上课的题目老师藏在口袋里(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桔子),这是什么?
生:桔子。
师:对,今天要认识桔子。我们看看这个桔子是什么颜色?
生:黄色的。
师:(出示一张黄色纸片,跟桔子进行比较),桔子的颜色跟黄色很象,很接近。还有人说说吗?
生:金黄色。
生:比黄色深一点。
生:这个桔子的颜色有点象黄,有点象金黄。
生:有的桔子是绿色的。
师:这个桔子是绿色的吗?
生:不是的。
师:那你能说说这个桔子是什么颜色吗?
生:我说这个桔子是桔黄。
师:有人说这个桔子颜色是黄、金黄、桔紫,反正它跟黄色相近,但又不是黄。
生:桔黄。
师:大家说说这个桔子什么颜色?
生(齐):桔黄色!
评:指导学生观察,通过比较和描叙,认识了各种层次的黄色,选择合适的词来表达。
师:(又出示一个桔子)这个桔子是什么颜色?
生(齐):绿色!
师:(又出示一个桔子)这个桔子是什么颜色?
生:金黄色。
生:红色。
师:(出示红色纸片)象红色,可又不一样,对吧?这是什么样的红颜色?
生:浅红。
生:桔红。
生:深桔黄色。
师:我看刚才那个桔子是桔黄色,为了好记,就叫桔红色,好吗?一个是桔红色的桔子、一个是桔黄色的桔子、一个是绿色的桔子。现在老师扮演一个没见过桔子的人。访问你,小朋友,桔子是什么颜色,你怎么告诉他?
生:绿色、桔红色、桔黄色。
生:桔子有这三种颜色,有绿色、有桔黄色、有桔红色。
评:综合描述桔子的颜色。
师:哦,桔子有三种颜色,有的是绿色,有的是桔黄色,有的是桔红色,那人家一听再看见绿色的东西,他就想了,桔子有的是绿色的,这大概是桔子。看到了这个桔子,是桔红色的,这是什么玩意呀?大概是桔子。这个同学说得真好。
下面我们做个游戏。老师有个口袋,口袋里装有桔子、苹果、梨子。请一个小朋友上来,不用眼看,在口袋里用手摸出一个桔子给大家看。
评:教师引导儿童用手感知桔子的表面情况。
(一个学生在口袋里摸,正要将手摸到的东西拿出来,老师抓住了他的手)
评:教师用适合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的形式,引导学生的注意,让他们描述自己的感觉。
师:会不会摸错?
生:不会。
师:你怎么知道不会错?
生:因为苹果、梨子是光滑的,桔子上有好多小洞。
师:要是他说对了,摸对了,大家为他拍手好不好!
生:好。
(学生摸出的是桔子,大家鼓掌)
师:这手真巧,不用眼看就能摸到桔子,这个桔子送给你啦。大家都想试呀,那我们每个人都试试!我为你们准备了口袋,口袋里有苹果,梨,你们别摸错了,凡是摸的是桔子,这个桔子就归你啦。摸到的桔子放在纸上。
(发给每个小组一个装着桔子的口袋,学生分别在口袋里摸,都摸
出了桔子。)
师:下面我们来一个剥桔子比赛,看看桔子里面是什么。我们比剥得好,不比快。看谁剥下的皮不碎。你会吗?剥了的皮放在前面,肉放在纸上。
评:引导儿童观察桔子的内部。
师:(出示一学生剥的皮)圆圆的桔子剥下的皮是这样的,象一朵花。现在大家举手告诉同学们,你看到的桔子里面是什么样的。
评:以下由老师引导儿童描述去皮之后的桔子的形状,可以看出学生丰富的形象思维。
生:不把它剥成一块一块,就是圆的,要是剥开,就象晚上的月亮。
生:如果不剥成一块块的就象大皮球,如果剥开就象一个(切开的)西瓜。
生:桔子剥出来的肉象个南瓜,剥成一块块的,象香蕉。
师:看起来,小朋友们都看到了桔子里面是一片一片的。
评:教师及时为儿童提供合适的词语。
师:你能数数桔子有几片吗?
(学生开始数,并将片数告诉老师)
师:7片、8片、11片都有,不会错吧?(学生再数)
评:很有意思的是,有的学生周而复始地数,这既可以视作一种练习,也可以说是选择适当的数法。
师:我看有些同学数数时不小心又数回去了,大家剥开,一片片
放在纸上数好吗?
(学生剥开桔子,并将桔子排列成形状各异的图形)
评:笔者在自己听课的位置上看到,至少有七种排列方式,表达了儿童在排列时不同的心态,反映了他们不同的审美观点。
师:下而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统计,老师带来一张图,一年级小朋友也能看懂。(出示图表)如果你的桔子是9片,把布袋上黄纸片拿下来,然后粘在9片这个格子里,听懂了吗?下面把纸片取下来,一组组上来。
(学生拿纸片往图表上粘)
师:要表扬一个小朋友,他刚才把小纸片贴到13片的一格里,可回去一数只有12片,他又上来把纸片从13片上撕下贴到12片上去,他是不是很认真呀?
生:认真
师:你们还有没有贴错的?
生:我的桔子只有9片,我贴到10片上去了。
(学生上来重贴。)
评:生动的科学态度的教育,毫无脱离教学内容的生硬的说教。
师:我来数数几个小朋友的桔子是8片,几个橘子是9片。
评:这张统计图是由孩子们用老师事先准备在小布袋上的不干胶圆片亲手贴成的,它简洁、美丽,渗透了概率,集合、正态分布等方面的数学知识,又是以一年级儿童能接受的形式生动具体地展示出来,反映了教师深厚的功底和独具的匠心。
师:我要问了,桔子里有几片啦,应该怎么说?
生:有10片。
师:因为你的桔子是10片,是吗?如果我剥的桔子只有9片,那不是桔子呀。
生:桔子有的是9片,有的是10片。
生:桔子有各种各样的,有的是8片,有的是9片,有的是10片,有的是11片,有的是12片。
师: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生:不同意,我以前吃的桔子里的片数很多很多,都有15片的。
师:章老师在家吃桔子的时候数过,是有15片的。刚才有一个小朋友的发言特别好,他说有的桔子有8片、有的9片,有的……12片、有的13片。
14、15片、有的桔子只有7片。
评:这儿如果加上一句:“大多数桔子是10片的”,让孩子们初步感知桔子瓣数分布的概率就更好了。
师:我们该尝尝桔子的味道,桔子是甜的,还是酸的?今天我给你的桔子是甜的,还是酸的?另外,小组里4个人中哪个人的桔子最甜,哪个最酸,等会先尝自己的桔子的味道,再交换着尝尝,比比。开始!
评:尝桔子的味道,教师估计学生难以描述味道上的细微差别,所以重在学生的实际感受,而不作描述。(学生品尝桔子,老师巡视,不时与学生交换意见)
师:时间不多了,现在吃桔子比赛,看谁吃得快。好吃吗?
生:好吃。
师:还想吃吗?
生:想。
师:我这还有呢!现在要发的桔子,老师把它用刀切开了,一会我给每个小组发一个盒子,盒子里的桔子共有八片,开始每人只拿一片,看看,刀切开的桔子是什么样的,仔细看,看好了举手告诉大家。
生:桔子里面是金黄色的。
生:桔子里象花。
生:灯一照,里面亮晶晶的。
生:我的桔子有八片,象电视里的花仙子,灯一照更好看了。
师:最外一圈是什么呀!是皮,皮里是肉,对不对呀?现在老师要出一道难题来考大家。不剥皮,数数你的桔子有几片。
(学生报数,8、9、10……)
师:同学们都会数,老师很高兴,接下去,老师要你们在盒子里找出哪半个和你的半个合起来正好是一个,如果找到了,这个桔子就归你啦。
评:二引导儿童寻找细微的共同之处。
(学生积极寻找、比较。)
师:大家都找到了,那么我们要吃掉这只桔子啦。怎么吃呢?看老师的,我们来挤桔子水喝(示范),可以品尝,大家开始。
(学生挤桔子水。)
师:(出示一个学生挤完水留下的桔子反)大家看看,水挤完了,又是一朵花。
评:美的熏陶,美的感染。
师:剩下的桔子,同学们可以带回去挤,挤完水,喝完水,桔子皮不要乱扔,要扔到垃圾箱里。
最后,老师请大家看一盏小桔灯。(取出一只用枯皮做的小桔灯,点燃。)你们如果喜欢,回去都可以学看做一只。
评:“小桔灯”。是小学语文将要学的一课,孩子们在一年级见过它。将来再读冰心奶奶这篇名作,会感到多么亲切啊!□总评(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 旷习模)
一、教育改革如何深化?就是在教育思想上的深化,教育方法上的改革,这节课正体现了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改革自然教学。我认为至少有以下三点新的因素,1•通过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在改变环境中认识环境。
2•体现了师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精神。概念不是老师灌输的,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探究发现的结果。在教学中只有师生之间共同合作,情感交融,才能彻底地废除注入式,实行启发式。
3•在愉快的气氛中轻松自如地学习,减轻了师生的1心理负担,孩子们不再认为学习是苦差事,而是有趣的、快活的。我们常说:“还给孩子们的快乐的童年”,如果每个教师上课都象这节课一样,我看孩子们是会高兴的。
这三点说明自然课改革的幅度之大,成效之大,我认为《桔子的认识》是很出色的一节课。它体现了教育思想的大转变。
二、这节课的几个特点:
1•体现了科学启蒙的含义。科学启蒙不仅包含知识,更包含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这些在本课中都有体现,而又不脱离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
2•培养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对低年级儿童来说,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这节课中,孩子们对司空见惯的桔子进行科学的认识,从颜色到味道,他们的兴趣自然而然地产生,自始至终保持了旺盛的学习热情。
3•课堂结构严谨。这节课的每一步骤都经过了心设计而又不露痕迹。老师的设计能顺利实现,因为他考虑到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课堂教学的规律,所以必然会成功。光凭经验是达不到这一点的,章老师的理论素养比较高。
4•反映了把高深的科学内容巧妙地渗透到低年级的教学中去。在这一节课,有统计、概率、集合、正态分布内容,有的要高中、大学才会学到,但教师却以合理的、恰当的形式教给了一年级的儿童,让他们从现在起就获得具体的感性材料。这种教育的效应是延时效应,日积月累,让孩子们够成一种习惯、一种观念,这也会使他们终身受益,这也是打基础。
5.贯彻了全面发展的方针。我认为应该重视美育,以美促学,强调课程之外,非课程教学产生的效应。这节课体现了让孩子们在美的环境中产生和谐的思想感受,对桔子形状、颜色的描述,摆桔子瓣,正态分布的统计图,剥开的桔子皮……教师无处不重视美的观念渗透,美的情操陶冶,对美的欣赏力的培养。总之,在这节课中,美育有充分的体现。
6•在活动中让孩子们的个性充分得到发展,每个孩子既按教师要求完成每项操作,但又允许孩子发挥各人的自由想象,无拘无束地展示自己的个性,这对教师了解学生,进一步有的放矢地教育大有好处。
这节课还可在一年级儿童的认识水平上进行归纳,如桔子的颜色、味道、形状,认识它的科学方法等。在关键时刻,如研讨桔瓣分布的统计图,大多数桔子是几瓣?应点拨一句,已经水到渠成,孩子们会自己总结出大多数桔子是6片和10片。这对他们建立概率的表象是很有意义的。
第二篇:《桔子的认识》课堂实录
活动目标
1.在摸摸、看看、闻闻、吃吃中认识橘子。
2.学剥橘子,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3.初步培养宝宝学习与他人分享食物
活动准备
1.神奇口袋一个,老师用的毛巾一块。
2.每个碟子里一个橘子用湿毛巾盖好活动过程
一、师幼问好:
宝宝们(诶)今天我们小托班来了这么多客人老师,我们宝宝一起转过头去看一看,这些老师啊都是我们幼儿园的老师,我们宝宝一起跟老师们招招手,打个招呼,你好,你好。
二、激发兴趣导入课题老师要上课了,请宝宝转过来小眼晴看陈老师,跟老师一样坐坐好,坐的好的宝宝待会有好东西吃哦。
1.出示神奇的口袋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老师带来了一个神奇的口袋,宝宝猜猜看,这个神奇的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呢?让宝宝自由的说说
2.宝宝上来摸橘子里面到底是什么好东西呢?现在我请宝宝上来摸一摸,想摸的宝宝举手,请2~3个宝宝上来摸,并请他悄悄的告诉我摸的是什么。
3.到底是什么呢?陈老师来把它请出来,看好啦,看,是什么啊?(橘子)对了,是橘子,刚才有的宝宝猜对了,我们一起为猜对的宝宝鼓鼓掌。
4.认识橘子
(1)宝宝们看看,橘子是什么形状的?请2~3个宝宝说。大家一起说。(圆圆的或者圆形)对了橘子是圆圆的或者说是圆形的。
(2)再看看橘子是什么颜色的?请2~3个宝宝说。大家一起说。(黄色)你们说的真好,这橘子是黄色的。我们为自己鼓鼓掌。
(3)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宝宝都知道了橘子是圆圆的,黄颜色的。
5.幼儿尝试剥橘子那你们喜欢吃橘子吗?那你们知道橘子要怎么才能吃吗?(幼儿说要剥了皮才能吃)那你们会剥吗?(不会、会的)老师教你们一个办法,先找到橘子的一头,用大拇指掐进去扣一个洞,然后从洞口一点一点把皮剥掉。(老师边剥边讲解,幼儿观看)剥下来的橘子皮要放在哪儿?(碟子里,然后再扔到垃圾楼里)看,橘子皮剥掉了,你们闻到橘子的味道了吗?是什么味啊?(香香的)我们一起来看看,橘子肉是怎么样的呢,老师把它一分两半,告诉宝宝橘子肉是一瓣一瓣的,像个小船,像月亮,我们吃的时候也要一瓣一瓣的吃。
宝宝们都想吃橘子了吧,老师在每个宝宝的位置上都藏了一个橘子,请你把你的小椅子轻轻的搬过去,坐下来,先用湿毛巾擦擦手,然后再剥橘子。
(1)让幼儿尝试剥橘子,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剥橘子完之后教育幼儿果皮要扔到垃圾桶)
(2)在幼儿剥橘子的过程中引导幼儿闻一闻,橘子香不香,看一看,剥开的橘子肉是不是一瓣一瓣的,像小船一样。
(3)宝宝剥完吃橘子,宝宝吃橘子时,提问宝宝:橘子吃在嘴里是什么味道的。
(4)教师小结:橘子吃起来酸酸的,甜甜的,营养很好,宝宝要爱吃橘子。
三、分享食物
1.看客人老师的口水都快要流下来了,他们也想吃橘子怎么办呀?(让幼儿尽情的说)
2.今天小托班来了这么多客人老师,我们把好吃的橘子分点给客人老师吃吃好吗?(幼儿送橘子给客人老师吃)教师及时表扬主动送橘子给客人老师的宝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各种感官感知橘子的形状、味道等特点。
2、乐意参与活动,学习在教师的鼓励下尝试剥橘子。
3、初步了解橘子皮和肉的作用。活动准备:橘子、干净的盘子,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摘橘子,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1、出示教学挂图:这是什么?树上有什么?
2、我们一起把树上的果子摘下来,看看是什么?演唱由《苹果歌》改编的《桔子歌》:树上许多黄桔子,一个一个摘下来,我们喜欢吃桔子,身体健康多快乐。
二、请幼儿观察桔子的外形特征。
1、小朋友,你们有没有摘到桔子呀!老师把你们刚才摘的桔子全部都带了过来。(教师把桔子拿出)
2、看,你们摘了好多的桔子哦!(教师请幼儿每人上来拿一个桔子)
3、请幼儿进行观察:小朋友,请你们看看,你们手里面的桔子是怎么样的呢?它是什么形状的?它像什么呢?是什么颜色的?上面有什么?摸上去感觉怎么样?闻一闻,什么味?
4、小结:桔子圆圆的,像个小圆球,有的是黄色,有的是绿色,上面有细纹,摸起来滑滑的,闻起来香香的。
三、请幼儿学习剥桔子,观察并品尝。
1、你们想吃桔子吗?那我们应该怎么剥呢?
2、教师示范剥桔子,从上往下一片片地剥开桔子皮。并鼓励幼儿用正确的方法将桔子皮剥开。
3、引导幼儿观察、品尝橘肉:橘肉露出来了。它是什么样子的?上面有什么呢?白白的须须能吃吗?
4、请幼儿进行品尝,鼓励幼儿连橘肉上的橘络一起吃掉,说说橘肉的味道是怎么样的?
四、了解橘皮、橘子肉的作用。
1、橘子皮可以用来做陈皮、泡橘皮茶,橘子肉可以榨橘子汁、做橘子酱。
2、鼓励幼儿说说自己吃的含橘子成份的东西:小朋友,你们还吃过什么东西带有橘子的味道呢?
五、结束活动。
评点者:华中师大副教授
旷习模
武昌水果湖二小
张之仁 教
材:自编(一年级)教具与学具:桔子、小口袋、塑料杯、塑料盒、统计图、白纸。教学纪实:
师:今天上课的题目老师藏在口袋里(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桔子),这是什么? 生:桔子。
师:对,今天要认识桔子。我们看看这个桔子是什么颜色? 生:黄色的。
师:(出示一张黄色纸片,跟桔子进行比较),桔子的颜色跟黄色很象,很接近。还有人说说吗? 生:金黄色。生:比黄色深一点。
生:这个桔子的颜色有点象黄,有点象金黄。生:有的桔子是绿色的。师:这个桔子是绿色的吗? 生:不是的。
师:那你能说说这个桔子是什么颜色吗? 生:我说这个桔子是桔黄。
师:有人说这个桔子颜色是黄、金黄、桔紫,反正它跟黄色相近,但又不是黄。生:枯黄。
师:大家说说这个桔子什么颜色? 生(齐):桔黄色!
评:指导学生观察,通过比较和描叙,认识了各种层次的黄色,选择合适的词来表达。
师:(又出示一个桔子)这个桔子是什么颜色? 生(齐):绿色!
师:(又出示一个桔子)这个桔子是什么颜色? 生:金黄色。生:红色。
师:(出示红色纸片)象红色,可又不一样,对吧?这是什么样的红颜色? 生:浅红。生:桔红。生:深桔黄色。
师:我看刚才那个桔子是桔黄色,为了好记,就叫桔红艳,好吗?一个是桔红色的桔子、一个是桔黄色的桔子、一个是绿色的桔子。现在老师扮演一个没见过桔子的人。访问你,小朋友,桔子是什么颜色,你怎么告诉他。生:绿色、桔红色、桔黄色。
生:桔子有这三种颜色,有绿色、有桔黄色、有桔红色。
评:综合描述桔子的颜色。
师:哦,桔子有三种颜色,有的是绿色,有的是桔黄色,有的是桔红色,那人家一听再看见绿色的东西,他就想了,桔子有的是绿色的,这大概是桔子。看到了这个桔子,是桔红色的,这是什么玩意呀?大概是桔子。这个同学说得真好。
下面我们做个游戏。老师有个口袋,口袋里装有桔子、苹果、梨子。请一个小朋友上来,不用眼看,在口袋里用手摸出一个桔子给大家看。
评:教师引导儿童用手感知桔子的表面情况。
(一个学生在口袋里摸,正要将手摸到的东西拿出来,老师抓住了他的手)
评:教师用适合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的形式,引导学生的注意,让他们描述自己的感觉。师:会不会摸错? 生:不会。
师:你怎么知道不会错? 生:因为苹果、梨子是光滑的,桔子上有好多小洞。师:要是他说对了,摸对了,大家为他拍手好不好!生:好。
(学生摸出的是桔子,大家鼓掌)师:这手真巧,不用眼看就能摸到桔子,这个桔子送给你啦。大家都想试呀,那我们每个人都试试!我为你们准备了口袋,口袋里有苹果,梨,你们别摸错了,凡是摸的是桔子,这个桔子就归你啦。摸到的桔子放在纸上。
(发给每个小组一个装着桔子的口袋,学生分别在口袋里摸,都摸出了桔子。)师:下面我们来一个剥桔子比赛,看看桔子里而是什么。我们比剥得好,不比快。看谁剥下的皮不碎。你会吗?剥了的皮放在前面,肉放在纸上。
评:引导儿童观察桔子的内部。
师:(出示一学生剥的皮)圆圆的桔子剥下的皮是这样的,象一朵花。现在大家举手告诉同学们,你看到的桔子里面是什么样的。
评:以下由老师引导儿童描述去皮之后的桔子的形状,可以看出学生丰富的形象思维。
生:不把它剥成一块一块,就是圆的,要是剥开,就象晚上的月亮。生:如果不剥成一块块的就象大皮球,如果剥开就象一个(切开的)西瓜。生:桔子剥出来的肉象个南瓜,剥成一块块的,象香蕉。师:看起来,小朋友们都看到了桔子里面是一片一片的。
评:教师及时为儿童提供合适的词语。师:你能数数桔子有几片吗?
(学生开始数,并将片数告诉老师)师:7片、8片、11片都有,不会错吧?(学生再数)
评:很有意思的是,有的学生周而复始地数,这既可以视作一种练习,也可以说是选择适当的数法。
师:我看有些同学数数时不小心又数回去了,大家剥开,一片片放在纸上数好吗?
(学生剥开桔子,并将桔子排列成形状各异的图形)
评:笔者在自己听课的位置上看到,至少有七种排列方式,表达了儿童在排列时不同的心态,反映了他们不同的审美观点。
师:下而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统计,老师带来一张图,一年级小朋友也能看懂。(出示图表)如果你的桔子是9片,把布袋上黄纸片拿下来,然后粘在9片这个格子里,听懂了吗?下面把纸片取下来,一组组上来。
(学生拿纸片往图表上粘)师:要表扬一个小朋友,他刚才把小纸片贴到13片的一格里,可回去一数只有12片,他又上来把纸片从13片上撕下贴到12片上去,他是不是很认真呀? 生:认真 师:你们还有没有贴错的? 生:我的桔子只有9片,我贴到10片上去了。
(学生上来重贴。)
评:生动的科学态度的教育,毫无脱离教学内容的生硬的说教。师:我来数数几个小朋友的桔子是8片,几个橘子是9片。
评:这张统计图是由孩子们用老师事先准备在小布袋上的不干胶圆片亲手贴成的,它简洁、美丽,渗透了概率,集合、正态分布等方面的数学知识,又是以一年级儿童能接受的形式生动具体地展示出来,反映了教师深厚的功底和独具的匠心。
师:我要问了,桔子里有几片啦,应该怎么说? 生:有10片。
师:因为你的桔子是10片,是吗?如果我剥的桔子只有9片,那不是桔子呀。生:桔子有的是9片,有的是10片。
生:桔子有各种各样的,有的是8片,有的是9片,有的是10片,有的是11片,有的是12片。师: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生:不同意,我以前吃的桔子里的片数很多很多,都有15片的。师:章老师在家吃桔子的时候数过,是有15片的。刚才有一个小朋友的发言特别好,他说有的桔子有8片、有的9片,有的„„12片、有的13片。
14、15片、有的桔子只有7片。
评:这儿如果加上一句:“大多数桔子是10片的”,让孩子们初步感知桔子瓣数分布的概率就更好了。
师:我们该尝尝桔子的味道,桔子是甜的,还是酸的?今天我给你的桔子是甜的,还是酸的?另外,小组里4个人中哪个人的桔子最甜,哪个最酸,等会先尝自己的桔子的味道,再交换着尝尝,比比。开始!
评:尝桔子的味道,教师估计学生难以描述味道上的细微差别,所以重在学生的实际感受,而不作描述。
(学生品尝桔子,老师巡视,不时与学生交换意见)师:时间不多了,现在吃桔子比赛,看谁吃得快。好吃吗? 生:好吃。师:还想吃吗? 生:想。
师:我其还有呢!现在要发的桔子,老师把它用刀切开了,一会我给每个小组发一个盒子,盒子里的桔子共有八片,开始每人只拿一片,看看,刀切开的桔子是什么样的,仔细看,看好了举手告诉大家。生:桔子里面是金黄色的。生:桔子里象花。
生:灯一照,里面亮晶晶的。
生:我的桔子有八片,象电视里的花仙子,灯一照更好看了。
师:最外一圈是什么呀!是皮,皮里是肉,对不对呀?现在老师要出一道难题来考大家。不剥皮,数数你的桔子有几片。
(学生报数,8、9、10„„)
师:同学们都会数,老师很高兴,接下去,老师要你们在盒子里找出哪半个和你的半个合起来正好是一个,如果找到了,这个桔子就归你啦。
评:二引导儿童寻找细微的共同之处。
(学生积极寻找、比较。)师:大家都找到了,那么我们要吃掉这只桔子啦。怎么吃呢?看老师的,我们来挤桔子水喝(示范),可以品尝,大家开始。
(学生挤桔子水。)师:(出示一个学生挤完水留下的桔子反)大家看看,水挤完了,又是一朵花。
评:美的熏陶,美的感染。
师:剩下的桔子,同学们可以带回去挤,挤完水,喝完水,桔子皮不要乱扔,要扔到垃圾箱里。
最后,老师请大家看一盏小桔灯。(取出一只用枯皮做的小桔灯,点燃。)你们如果喜欢,回去都可以学看做一只。
评:“小桔灯”。是小学语文将要学的一课,孩子们在一年级见过它。将来再读冰心奶奶这篇名作,会感到多么亲切啊!总评
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
旷习模
一、教育改革如何深化?就是在教育思想上的深化,教育方法上的改革,这节课正体现了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改革自然教学。我认为至少有以下三点新的因素,1.通过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在改变环境中认识环境。
2.体现了师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精神。概念不是老师灌输的,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探究发现的结果。在教学中只有师生之间共同合作,情感交融,才能彻底地废除注入式,实行启发式。
3.在愉快的气氛中轻松自如地学习,减轻了师生的1心理负担,孩子们不再认为学习是苦差事,而是有趣的、快活的。我们常说:“还给孩子们的快乐的童年”,如果每个教师上课都象这节课一样,我看孩子们是会高兴的。
这三点说明自然课改革的幅度之大,成效之大,我认为《桔子的认识》是很出色的一节课。它体现了教育思想的大转变。
二、这节课的几个特点:
1.体现了科学启蒙的含义。科学启蒙不仅包含知识,更包含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这些在本课中都有体现,而又不脱离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
2.培养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对低年级儿童来说,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这节课中,孩子们对司空见惯的桔子进行科学的认识,从颜色到味道,他们的兴趣自然而然地产生,自始至终保持了旺盛的学习热情。
3.课堂结构严谨。这节课的每一步骤都经过了心设计而又不露痕迹。老师的设计能顺利实现,因为他考虑到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课堂教学的规律,所以必然会成功。光凭经验是达不到这一点的,章老师的理论素养比较高。
4.反映了把高深的科学内容巧妙地渗透到低年级的教学中去。在这一节课,有统计、概率、集合、正态分布内容,有的要高中、大学才会学到,但教师却以合理的、恰当的形式教给了一年级的儿童,让他们从现在起就获得具体的感性材料。这种教育的效应是延时效应,日积月累,让孩子们够成一种习惯、一种观念,这也会使他们终身受益,这也是打基础。
5.贯彻了全面发展的方针。我认为应该重视美育,以美促学,强调课程之外,非课程教学产生的效应。这节课体现了让孩子们在美的环境中产生和谐的思想感受,对桔子形状、颜色的描述,摆桔子瓣,正态分布的统计图,剥开的桔子皮„„教师无处不重视美的观念渗透,美的情操陶冶,对美的欣赏力的培养。总之,在这节课中,美育有充分的体现。
6.在活动中让孩子们的个性充分得到发展,每个孩子既按教师要求完成每项操作,但又允许孩子发挥各人的自由想象,无拘无束地展示自己的个性,这对教师了解学生,进一步有的放矢地教育大有好处。
这节课还可在一年级儿童的认识水平上进行归纳,如桔子的颜色、味道、形状,认识它的科学方法等。在关键时刻,如研讨桔瓣分布的统计图,大多数桔子是几瓣?应点拨一句,已经水到渠成,孩子们会自己总结出大多数桔子是6片和10片。这对他们建立概率的表象是很有意义的。
第三篇:中班科学《酸酸甜甜的桔子》
中班科学《酸酸甜甜的桔子》
中班科学《酸酸甜甜的桔子》
目标:
1、感知桔子的特征,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2、练习正确点数10以内的数,知道多1和少1的关系。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愿意和别人分享。
准备:
两个盘子,桔子。
过程:
1、感知桔子的外形特征:
——请每个小朋友取一个桔子,看看你的桔子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样子的?
——放到手心里摸一摸是什么感觉?
——闻一闻是什么味道?
2、示范剥桔子,并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把桔皮全去掉)现在桔子象什么?
——(剥下来一瓣桔子)请你再看看这个桔子瓣象什么?
3、我的桔子有几瓣,感知桔子的味道。
——你们说陈老师的桔子有几瓣?
——请每个小朋友拿一个桔子,猜猜你的桔子有几瓣,然后剥开来数一数。
——请幼儿说说自己有几瓣桔子?
——吃桔子,桔子是什么味道的?(酸酸甜甜的)
——问:吃了一个,还剩几个?
——你还吃过什么东西是酸酸甜甜的?
——介绍桔子的营养。
——鼓励幼儿与他人分享。
第四篇:中班科学活动:剥桔子
中班科学活动:剥桔子
中班科学活动:剥桔子
【活动目标】
1、认识秋天的水果(桔子)。通过看、摸、尝,知道桔子的形状、颜色、味道等。
2、乐意自己动手剥桔子。
3、愿意自己动手贴画,感受美的画面。
【活动准备】
橘子若干、小碟子若干、小毛巾若干、有图片的纸、乒乓球、绿色未熟橘子。
【活动过程】
一、水果店引入。
师:今天我带你们来到了水果店,我们一起来看看各种各样的水果好吗?(好)
拿出一盆水果,师:你们看,这里有各种各样的水果,谁来说说看,你看到了哪些水果。(香蕉,葡萄,生梨,苹果,橘子)
师:你们真棒,这些水果你们全都认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橘子宝宝。
二、看一看、摸一摸。
师:现在请小朋友轻轻地将小椅子搬到桌边,观察自己面前的橘子。但是先用小眼睛仔细观察,不动手。(幼儿观察一会儿)
师:我看到你们都很认真地观察了自己面前的橘子宝宝,说说看你看到的橘子是什么颜色?(橘色,橙色)
师:老师来告诉你们,橘子的颜色叫橘黄色,橘子的表面还会有一点点的青色和黄色,但是大部分熟了的橘子都是橘黄色。
师:现在你们再仔细观察一下,橘子是什么形状?(圆的、扁的)
拿出一个乒乓球做对比。
师:刚才有小朋友说橘子是圆的,那你们看看我手里拿的乒乓球是什么形状?是不是圆的?和橘子有什么区别。
师:你们看,乒乓球才是真正的圆形,我们的橘子宝宝可不是圆形哦,是圆圆的,扁扁的。
师:现在请你们轻轻地用手捏一捏,橘子捏起来是什么感觉的?一定要轻轻地捏一捏。(教师观察幼儿捏橘子,注意轻轻地)
师:你们都捏过了吗?谁来告诉大家,橘子捏起来是什么感觉?
总结:我们观察了那么久的橘子了,发现了橘子的颜色是橘黄色,形状是圆圆的,扁扁的,并不是圆形。橘子的表面捏起来软软的。
三、品尝桔子。
师:观察了那么久的橘子了,是不是大家也想吃橘子了呢?老师先给大家示范一下剥桔子,看仔细了,等一下让你们也来试一试。
老师剥桔子师范,幼儿观察。
师:用大拇指在橘子当中往下扣,就能把橘子剥出来啦。现在也请你们动手试一试,看看谁剥得又快又好。
幼儿动手剥桔子。教师观察。
师:请小朋友剥好橘子后品尝一下,告诉我橘子是什么味道的。我来念一首儿歌给你们听。橘子橘子圆圆,拨开变成小船,小船小船开开,开进宝宝嘴里边。
老师边念儿歌观察幼儿剥桔子和吃橘子。
四、桔子贴画。
师:橘子也吃完啦,桔皮可不能浪费哦,今天王老师带来了漂亮的小花瓶,可是花瓶宝宝没有穿衣服,你们为它贴上好看的桔皮好吗?
师:你们今天真的很棒,了解了橘子的知识,又打扮了花瓶宝宝。下次我们再一起动动手,贴其他的桔皮画。
第五篇:认识面积课堂实录
认识面积
学情分析:
这节课是三年级下学期内容,学生现在刚学完长度,还没接触到周长,所以本节课没牵扯到对周长和面积的概念的辨析方面。
从对一维长度的度量到二维长度的度量是学生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对三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本节课的教学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身边事物入手,有层次的,逐步深入来理解面积。教学目标:
1.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感知面和面的大小。
2.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用多种方法初步比较面积的大小。
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
3.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4.初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教学难点: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
教学用具:课件,纸片做的树叶,两个不同颜色的长方形,小正方形,小圆片,小三角形。课前活动
同学们,我们昨天见过面了对吧。现在又见面了,见到你们真高兴 今天老师先送给大家一首《小小粉刷匠》 一起唱吧
在欢快的歌声中,小白兔把房子刷好了 看,它都刷了哪儿? 生:墙 师:墙的表面 生:烟囱(烟囱面)
玻璃(玻璃的面)门(门的面)
哦,你连雨水管都注意到了
小白兔住进了它漂亮的房子,那我们就准备好,上课吧? 来,上课
一、感知面和面积
活动一:找一找,说一说、摸一摸周围物体的面。师:同学们好,请坐。
同学们,在歌曲中,小白兔粉刷了好多的面 我们周围的物体有面吗?找一找 生:课桌的面
师:,对,来,完整的摸一摸。(生动手摸,)
还有吗?
生1:有课本的面、师:这是课本的封面,摸给大家看一下
大家一起摸一摸课本的封面(老师示范)要摸到全部 生2:有黑板的表面:(提醒说完整,谁的面)师:黑板也有面 生3:板凳的面 地面。。。
(生说文具盒里面,师:里面是装文具的一个空间 生说窗户的面 师:可以说是玻璃的面)师:好了,同学们,不找了,我们周围有很多的面,有的物体还不止一个面呢 活动二:比一比。体会面的大小 生4:文具盒的面
师:比如我们的文具盒,这是上面,这是下面,还有。。文具盒上面的面,和它的侧面,那个面大?那个面小?
师:摸摸数学课本的封面,和课桌的表面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生:数学课本的封面小,课桌的面大
师:你能在找两个面比一比,说一说那个面大,那个面小吗? 师:我们通过一摸,一比发现了——有的面(大),有的面(小)生:有的面大,有的面小 师:唉,看来面是有大、有小的。
刚才我们找的这些物体的面,它们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4、揭示面积概念
师:(摸着说,老师一定注意要摸到全部的面,做好示范)大家看,数学课本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课件)。板书:认识面积,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面积 谁来说一说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
师:课桌表面的大小就是。。。(生接:课桌面的面积)生:面积
师:谁的面积?说准确好吗 生:课桌的面积
师:课桌面的面积(课件出示:)师:谁能完整的说一遍? 生:
师:谁再说一遍? 师:越说越好了
师:你能照这个样子,说一说什么是黑板面的面积吗?
说给你的同位听
(生互相说给同位听)
说给大家听一听。师:说的很棒
师:你能举例说说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吗? 生1:练习本封面的大小就是练习本封面的面积。师:说的不错
生2:窗帘表面的大小就是窗帘面的面积。我们对面积的认识也许还有点陌生,随着后面的学习,我们一起来,好吗?
5、完善面积概念 练习
1、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是否有变化 那你们来看看,数学课本是如何摆放的? 生:
师:看看封面的面积有没有变化? 生:没有
师:也就是说,同一个物体无论怎么放,面积大小都不变 我们对面积的认识又多了一点
2、观察法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课件
师:观察下面三个图形,说一说那个面积大,那个面积小? 生:正方形面积大,三角形第二,五角星最小
师:你们一眼就看出大小,是吗?嗯,面积差别大的用肉眼一下就能看出大小了,我们叫观察法(贴观察法)
(设计意图:通过摸一摸,使学生感知面。比一比,知道面是有大小的。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概念。学生首次由一维空间发展到二维空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感受,领悟,通过丰富的实例,边摸边说,边说边想,加深理解)
二:优化方法,比较面积,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1. 重叠法
师:看,老师手里是什么?仔细观察一下,你能看出谁的面积大吗? 生:一样大,红色大 绿色大
师:答案不统一了,这种面积相差不大的,不容易看出大小,有什么办法比较一下吗? 生:合在一起比
师:怎么合?你来比一下。
(生上台把树叶重叠,比较,展示给同学看。)师:这样就可以看出,谁的面积大? 生:绿色的面积大
师:不容易能看出面积大小的,这位同学想到合起来比,也就是用重叠的方法,一下子就比较出了大小,很有数学头脑。真棒!(板书重叠)2.优化方法
师:这儿还有两个长方形呢,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 生:白色大,黄色的大
师:你用哪种方法来比的?指着黑板的两种方法(观察)
师:这两个图形面积相差不大,谁的答案对呢?我们用那种方法验证?(重叠)
师:(重叠)好,谁来重叠下,(生重叠)展示给大家看 能确定谁大吗?
生:不能
师:长边和短边都不能完全重合,重叠也不能比较出大小。怎么办呢? 师:看来要找个新的比较方法了 要是能知道这两个面积有多大就好了。生:量一下
师:大声说下刚才的三个字 生:量一下 师:多有度量意识啊
3、测量意识的初步生成。师:量长度时有长度单位
那量面积就应该用 生:面积单位
师:聪明,大胆猜想一下,量面积的面积单位长什么样? 听听小精灵的提示
4、体验度量。
师:低头看桌面,长方形底下,找一找,找到什么图形? 生1:我找到了圆片 生2:我找到了三角形 生3:我找到了正方形
师:小组内商议下,你们选用那个图形来测量? 生:三角形。。师:选好了吗?还改吗?
生:不改了
师:想一想,你打算怎么测量这两个面积? 生:量一下,在量一下,在数一数 师:听明白怎么摆了吗? 其他图形呢,方法一样吗?
一会老师会给你足够的图形,你就可以一个个的摆了
来,做起来,量之前,先听一听温馨提示 播放
1分工合作:两个人量一个图形,另两个量另外的图形 2.说一说:你是用哪种图形测量的 3数一数:每个长方形各摆了几个图形 4比一比:谁的面积大,听明白要求了吗?
师:小组长拿出你们组选择的图形,好,开始测量吧
5、汇报交流。
师:测量完了吗?比较出结果了吗? 师:我们来一起交流交流。
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生:。。
师:多勇敢的小组,掌声鼓励(汇报1)
师:小组汇报时。其他组做起来,要认真看,注意听,有不对的地方提出来,在补充。好吗?看那个小组最会倾听,来,我们一起看大屏幕 生:我们选用的是正方形来测量的,白色长方形有10个小正方形大,黄色长方形有12个小正方形大,测量结果是黄色面积大。师:谁和他们选的图形一样。是这个结果吗?
好,你们组汇报的很清晰。
师:我把他们的方法展示在黑板上,可以吗?(把这组的结果贴在黑板上。)(汇报2)
师:用圆片测量 小组。上台来给大家交流。生:我们组选的是圆形,……
师:那个组也选了这个图形?结果是谁的面积大?
好,你们交流的很明白,请回。
师:他们的方法也要展示出来(贴测量的结果)(汇报3)
师:用三角形测量的,也给大家展示一下。生汇报
和他们一样用三角形的请举手。结果一样吧?
你们汇报的很完整,请回
同学们,把学具收到桌子的一边,坐起来,看黑板。现在让我们来回顾刚才的测量过程。
6、回顾优化。
师:我们不管是选用三角形,圆,还是正方形来做面积单位,都能通过数个数,比较出黄色长方形的面积大。
同学们,让我们仔细观察并思考:用哪种图形作为测量面积的面积单位最合适呢?为什么?
小组内先讨论讨论,在说一说,开始。生:正方形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正方形能铺满,圆和三角形都有空隙。师:这是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
你们和他的看法一样吗? 谁有不同看法?再来说说。
生:用三角形和圆铺都有空隙,正方形能铺满,所以我们选正方形为面积单位
师:这两个同学的解释你们满意吗?
师:掌声送给这个两个会观察,爱动脑子的孩子 小结:用三角形和圆片铺仅能比较出面积的大小,但是他们没有铺满,还有空隙(板书)不能准确量出图形的面积 只有正方形能铺满(板书)师:很会观察
师:选小三角形的小组,你们觉的小三角形好用吗? 生,不好用,很难铺对,师:需要多次尝试,不断调整,才能铺正确,对吗 生:对
师:铺正方形和圆的呢?你们需要不断调整位置吗? 生:不用,一下就能铺好
小结:同学们,我们通过比较和观察,既能准确的测量图形的面积的大小。又用起来很方便的,是谁? 现在我们统一选 哪种图形来作为测量面积的面积单位呢?(生:正方形)板书: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
以后,我们就选用正方形来测量面积,既准确又方便(课件:用正方形做测量面积的面积单位最合适)
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正方形的这种摆法,是以后我们会学到的密铺方法。相信到时候你会体会的更深刻。
(设计意图:本小节的教学是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去比,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发生认知冲突,不断让知识在解决新的问题中得到升华。)
三、巩固应用
同学们,我们对面积有了这么多的认识,就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下面的问题吧
1、数一数,下面的图形面积有多大
面积单位选出来了,会不会用它来量面积呢? 师:(1)让我们一起数一数,师:几个面积单位?
生:有6个
师:它里面有6个面积单位,我们就说,它的面积就是6(2)
师:这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这个不够一个面积单位怎么办? 生:移到那个地方
师:不够一个的,凑成一个面积单位 师:我们就说它的面积是8(3)自己数一数
2、有趣的发现
同学们,你们拼摆过七巧板吗?老师这里有5个小正方形,发挥你的想象,看谁能拼出最有创意的图形,生:摆出
师:让学生在黑板展示
师:先不摆了,做起来,看黑板,老师选了几个同学的作品,我们班的同学多有创意,摆出了这么多图形,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呢?
生:都是5个小正方形
师:都有5个面积单位,我们就说它们的面积 生:面积都是一样的 师:有不同的地方吗? 生:形状不一样
师:孩子们你们太厉害了,通过观察,这些图形拼虽然形状不同,但是面
积的大小是一样的。真棒!(设计意图:面积守恒的练习,即让学生巩固对面积的认识,也让面积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四、回顾小结
1、回顾
师:同学们,让我们静下来,仔细想一想,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 生1:我认识了面积
生2:我学会了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生3:我知道了面积单位
师:这节课同学们非常棒,小脑袋很会思考,知道了什么叫面积,还会比较面积的大小,对吗?最棒的是同学们自己发现了测量面积的工具,是什么图形啊? 生:正方形
2、延伸
师:下面老师给你们一个任务,用这个小正方形去量一量我们学校的操场的面积吧?
师:用这个小正方形合适吗,到底用多大的好呢?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先不告诉你。回头先自己去量量看多大合适,好吗?数学学习就是这样有魅力,吸引着我们,让我们永远都有这样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今天这节课只是面积学习的开始,后面我们还会学很多关于面积的知识。那时,在看看你找到的测量操场的单位是不是和课本上的一样。
好,这节课就到这里,谢谢同学们的配合。下课。
(教学反思:这节课的学习,学生的空间感还没有建立,是学生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本节课的教学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身边事物入手,有层次的,逐步深入来理解面积。在矛盾冲突中找到新的思路,观察和重叠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当已有的经验解决不了新知识时,怎么办?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渗透学生的度量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