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策略大全

时间:2019-05-15 05:06: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蚌埠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策略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蚌埠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策略大全》。

第一篇:蚌埠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策略大全

蚌埠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策略

摘 要近年来,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突出。如何提升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引起了我们的思考。对蚌埠地区的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建议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安全温馨、健康的心理环境;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幼儿的日常活动、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相互融合;家园社共同关注,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关键词 蚌埠市 学前儿童 心理健康水平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开端,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位。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使学前儿童掌握健康方面的基础知识,养成有益于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健康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近年来,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我们的重视,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迫在眉睫。

1提升策略

1.1营造宽松和谐、安全温馨的健康心理环境

1.1.1 家庭方面

在孩子的教育中,首先接触的是家长,因而,孩子教育的首任老师是家长,儿童在学前教育阶段接触最多的场所也是家庭。部分家长对幼儿的安全过度保护,甚而,有些家长限制幼儿的各种交往行为及活动,让幼儿被动地接受信息,只能应付眼前发生的事情,而不会主动的去探索、去发现,使幼儿变得更加依从与父母或他人而缺乏主观能动性。家长的一些行为、习惯在生活中的不经意流露可能会对幼儿产生不好的影响,如:有些家长的个人不良习惯、自制力不强;部分家长与他人交往存在戒备、不友好、甚而产生敌意导致人际关系紧张;有些家长语言的“不拘小节”;因此,对于家长来说,必须提高自身的修养,对自己的行为、习惯做到良好的控制,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好的生活环境。

1.1.2 政府方面

学前儿童的健康成长不仅仅是家长和幼儿园的事,同样,政府相关部门也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结合地区实际,蚌埠市颁布了《蚌埠市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蚌埠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蚌埠市幼儿园科学保教工作实施意见》、《蚌埠市幼儿一日活动保教工作规范》、《蚌埠市幼儿园管理办法(试行)》等,着重强调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开展各项教育活动,把提高蚌埠市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作为重点工作进行促进。此外,市政府部门不仅要充分发挥自身在宣传媒介方面的良好条件,如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电台广播等,还要建立幼儿心理健康广播频道、拍摄幼儿心理健康宣传片等。最后要广泛呼吁,提高全社会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引导家长重视相关问题、营造出全民关心的氛围。

1.1.3 幼儿园方面

幼儿园可以通过家访等活动,积极开展亲子活动以及相应的关于心理健康知识的讲座等活动让家长知道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对幼儿园教育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从而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幼儿教师以及幼儿能经常接触到的其他成年人首先要加强自身的心理健康干预。对不良情绪和压力要善于自我调控,要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要正确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使得人与人之间和谐?l展;与幼儿有接触的成人要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行为习惯,不在幼儿面前发泄不良情绪,正确看待幼儿间的个性差异,使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1.2 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一日活动相融合1.2.1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日常活动中

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各种因素都影响着幼儿的心理健康,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多与幼儿接触,使他们的不良情绪得到合理的宣泄;对幼儿一日三餐要合理搭配,让幼儿的生活习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多带幼儿出去走走,了解各种各样的风俗人情;鼓励幼儿多运动、多探索;最重要的是家长要端正自身的言行举止,为幼儿树立榜样。

幼儿园要充分利用自己相关教学理念,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常规养成中,让幼儿成为主体,将其贯穿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对他们间的交往行为加以鼓励,培养互相帮助的习惯,使其社会适应性得以提高。在对幼儿进行日常教育活动时,教师要尽可能地利用相应情境去锻炼幼儿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其中。如:进入园时,要主动向老师问好,与爸爸妈妈告别;在上厕所时,提醒幼儿注意男女分厕或分批如厕;在午睡时,保持安静,不影响其他小朋友休息;在游戏时不争抢、多礼让等。

对不同幼儿,教师要仔细观察,采取相应的方式去对待不同特质的幼儿,尊重幼儿的不同个性。对内向、敏感性格的幼儿要积极鼓励;对爱表现、攻击性强的幼儿要适当的约束,使全体幼儿都能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同时,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园的其他工作者也要对于自己的行为举止加以控制,幼儿对于模仿成人的行为习惯很擅长并乐此不疲,成人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可能会慢慢的使幼儿养成一些不良的社会习惯,影响幼儿的心理发展。

1.2.2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针对性的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机渗透在各项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儿歌、故事中的情节,让幼儿感同身受,发现情节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如相互帮助、团结合作等;在游戏活动,让幼儿尝试解决与同伴直接的矛盾,渐渐认识到克制欲望、耐心等待的重要性;通过举办“以大带小”主题活动,组织大班幼儿带中班幼儿、中班带小班或托班的弟弟妹妹读书、布置活动室等,让幼儿学会关心别人,帮助幼小;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社会教育课,让幼儿学会合作,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开始活动之前让幼儿商量制订计划,养成有步骤、有计划做事的良好习惯,从而使他们的合作能力得到提升,最终完成问题解决;在布置过程中要求幼儿学会分工合作,互帮互助,不争抢,合理解决矛盾,及时修正计划,锻炼幼儿的人际交往技能;活动结束后让幼儿讨论、总结,体验成功的收获和助人的乐趣。

1.2.3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游戏活动中

游戏占据着学前儿童的大部分时间,是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戏除了本身的理论性教育作用之外,在促进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方面也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角色游戏中,我们可以通过让幼儿自己选择角色,从而塑造他们的自我意识,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如模拟警察和售票员、过家家游戏等游戏。幼儿可以通过游戏更好地与同伴进行交往,锻炼互帮互助的合作精神;在游戏中,幼儿可以用游戏材料代替现实生活中的物品,努力的通过各种办法解决游戏中可能产生的问题,有利于幼儿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是认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游戏也有利于幼儿认知水平的发展。

1.3家园社共同关注,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1.3.1家园保持一致、合作共育

首先,家庭要与幼儿园保持一致,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很多幼儿在园养成的一些卫生习惯,回家后却没有得到继续;在幼儿园中能及时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在家却因为家长的过分宠爱,在任何场合一不顺意就大哭大叫,要求家长满足其过分要求。这直接导致幼儿园教育沦为形式。幼儿刚开始是从亲子关系中学习人际交往方面的技能,这时家长的行为习惯(如:性格、爱好、教育观念、受教育程度)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就会产生直接影响。如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教师要对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家长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意识到并改变自己错误的教育方法和观念。通过座谈会、家庭辅导等方法,教会家长们用心观察孩子,对孩子表现出来的亲社会行为给予及时的关注和表扬。并不辱骂、体罚孩子,用一些切实有效的小技巧来代替,如代币法或者幼儿感兴趣的有效强化物,给幼儿树立正面榜样。

其次,在园时,教师要及时、有效地使用日常生活实际对幼儿开展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这就需要教师在一日活动中有意识的发现并渗透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如把挫折教育渗透到幼儿的教育活动、生活活动和游戏活动中;创设挫折相关主题活动(设立挑战区等),创设能引起他们积极情绪体验所需要的条件和环境。如通过社会认知课程或者游戏环节,让幼儿学会同情和换位思考,增加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在组织角色游戏时,给幼儿营造一个有冲突的社交环境,让幼儿去学会思考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1.3.2园社密切配合、共同关注

除家庭、幼儿园两大环境外,社会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也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要提升社会公民的整体素质,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爱护幼儿的社会氛围。在幼儿园及幼儿教育机构附近禁止出现网吧、酒吧、棋牌室等成人娱乐场所。在社区方面,利用其独有的文化氛围,通过家庭、幼儿园、社区间的相互合作,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进行整体的、全方位的提升,将家庭的教育背景和幼儿园的教育理念辐射到社区交往中,如组织对社区孤寡老人献爱心的主题活动,培养幼儿敬老爱老之心;利用社区特有的资源优势对幼儿开展关于心理健康的相关活动等。

幼儿园、家庭、社会(社区)三者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力量,只有幼儿园、家庭、社会三者共同关注,才能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如果三者各行其是或相互冲突,就可能对幼儿心理造成某方面的缺失,不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成长。

作者简介:陶文君(1993-),女,安徽铜陵人,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7级心理健康教育硕士生。

?⒖嘉南?

[1] 余海军,苗蓉.论学前教育在当代中国的重要价值[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5(01):53-58.[2] 国家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J].幼儿教育,2001(09):4-7.[3] 刘艳杰.青岛民办教师可纳入事业编制[J].教育文化论坛,2014,5(03):138.[4] 嵇军.故事教育:幼儿园环境的创设[J].新课程.综合,2011(07):30-31.[5] 官慧芳.新课改下幼儿主题教育的探索[J].基础教育参考,2013(19):59-60.[6] 周宜玲.探析幼儿心理教育[J].小学科学:教师,2013:204.[7] 周娜娜.角色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J].科教导刊,2013.[8] 高莉娟.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J].神州,2016.[9] 黄少燕.家园一致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

第二篇: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第一章

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评估

(第一周)

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的掌握出生-1岁儿童身心发展评估 2.能够熟练的掌握1-3岁儿童的身心发展评估 3.能够熟练掌握3-6岁儿童的身心发展评估

教学重点

能够了解并掌握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及评估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了解和运用如何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进行评估,能否灵活的运用于实际当中

教学过程

第一节

出生-1岁儿童的身心发展评估

课程导入

在讲述本章节内容时我们就以童童为原型,来展现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奥秘。学生可以循着童童的身心发展轨迹初步认识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正确评估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水平童童从出身之后,经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一般而言,在学前期,我们把童童的少女心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出身-1岁、1-3岁、3-6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童童在身体动作、认知、情感、社会性、个性等方面都有不同的发展特点,表现出不同的心理能力和发展水平。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出生-1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评估方法。课程内容:

一、出生-1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一)身体发展特点 1.生长发育非常迅速

2.身体动作的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

(二)心理发展特点 1.感知觉是出现最早,发展最快,最先达到比较完善水平的心理能力 2.言语发展进入准备期 3.情绪,情感逐渐分化 4.依恋关系的建立

二、出生-1岁儿童身心发展评估

(一)动作发展

(二)认知发展

(三)语言发展

(四)情绪发展

(五)人际交往发展

第二节

1-3岁儿童的身心发展评估

课程导入:

童童一天天长大,身心发展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在前一段发展的基础之上,1-3岁期间,童童有如下身体和心理的发展特点。

一、1-3岁儿童身心发展特点

(一)身体发展的特点 1.生长发育十分迅速

2.动作增多,逐渐熟练和复杂化

(二)心理发展的特点

给出案例让学先自己说明童童具有怎样的心理特点,然后老师给予总结 1.出现思维能力 2.进入正式的学说话阶段 3.人际交往范围扩大

4.自我意识萌芽,进入“第一反抗期”

二、1-3岁儿童身心发展评估

(一)动作发展

(二)认知发展

(三)语言发展

(四)情绪发展

(五)人际交往

(六)自我意识和个性发展

第三节

3-6岁儿童的身心发展评估

一、3-6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3-6岁期间,童童的身心发展与以往相比越来越成熟,从而童童进入学龄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身体发展的特点 1.生长发育比较迅速 2.身体运动进一步发展

(二)心理发展的特点

再讲这一段内容时先给学生放一段视频情景再现,让学生在视频中观察心理特点。童童的成长说明其心里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表现出如下心理特点。1.认知活动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2.对各种食物有强烈的求知欲 3.游戏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 4.个性开始形成

二.3-6岁儿童身心发展评估

3-6岁期间,儿童身心进一步发展,发展评估包括:

(一)动作发展

(二)认知发展

(三)语言发展

(四)情绪情感发展

(五)人际交往

(六)自我意识和个性发展

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量表诊断

(第二周)

教学目标

了解和掌握一些常用的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卷以及诊断量表,帮助学生针对儿童某一方面的发展给予科学诊断,从而提出科学的教育措施,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

能够了解一些常用的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卷以及诊断量表

教学难点

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量表并发现问题所在

教学过程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测量问卷

广州协能儿童发展中心的研究人员在参考美国心理学家勒温特等编制的儿童发展调查问卷基础上,经过多次实测之后改编而成《3-6岁儿童心理健康问卷》,这一测量问卷可用于我国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诊断。整套问卷由三个年龄组问卷组成,分别适用于3-4岁、4-5岁、5-6岁的儿童。每组问卷设计幼儿的动作

第三篇: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平时作业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平时作业

1、请围绕幼儿“自我意识发展”主题分别为中班、大班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

要求:(1)围绕主题,选取活动

(2)根据中班和大班幼儿的自我意识发展特点来设计,体现出幼儿的年龄差异

(3)教案应该有设计思路、活动目标、准备、活动引入、活动过程、反思总结等模块。

2、选择一个自己在幼儿园遇到的问题行为的案例,写出自己的辅导计划。

要求:(1)所选案例应该可以使用行为疗法,选择行为疗法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辅导。

(2)辅导计划应该有详细的步骤,具有可操作性。

第四篇: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平时作业

所属站点:上海企业管理进修学院

年级专业:

学 号:

姓 名:胡晓敏

课程名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

14年春-本科-学前教育 11141833007026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平时作业

1、请围绕幼儿“自我意识发展”主题分别为中班、大班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

要求:(1)围绕主题,选取活动

(2)根据中班和大班幼儿的自我意识发展特点来设计,体现出幼儿的年龄差异

(3)教案应该有设计思路、活动目标、准备、活动引入、活动过程、反思总结等模块。

中班活动《小熊让路》

设计意图:

《小熊让路》是中班幼儿园教育活动册上的一个童话,是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胡木仁的著作,故事告诉小朋友,不能凭自己力气大就欺负弱小者,无论什么人都要礼貌谦让。该活动涵盖语言领域和社会领域。我们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考虑幼儿已有的经验,设计了以语言内容为主体的活动,让幼儿随着故事讲述和角色表演进入有情节的情境中去,引发情感共鸣,从而他们产生强烈的模仿愿望,明白相互谦让的道理。

活动目标:

1.注意倾听,理解故事的内容,能根据内容进行故事表演。2.学习理解动词:跳、淌、爬。

3.培养幼儿相互关爱、相互谦让的良好品德。

活动准备:

1.场景布置:大路、草丛、水沟和大树背景图各一幅。2.小熊、小兔、小羊、小猴和大狮子头饰若干。3.《小熊让路》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师:(出示小熊和大狮子图)小朋友,你们看看,它们是谁呀?你们说说:“它们谁大谁小?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2.播放课件分段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第一部分讲到大狮子笑了笑,点了点头。

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有谁?

(小熊、小兔、小羊、小猴和大狮子)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关的头饰。

(2)小熊对它们说了一句什么话?我们来学一学。

(3)小动物们心里都怎么样?

(4)小兔是怎样过去的?小羊呢?小猴呢?

(幼儿回答时可以做相应的动作体验:小熊从路旁的草丛中爬了过去、小羊从路边的水沟中蹚了过去、小猴爬到了路旁的小树上)

(5)后来小动物去找谁帮忙呢?

第二部分幼儿讨论:大狮子笑了笑,点了点头。大狮子会想一个什么办法呢? 第三部分是讲述故事的后半部分,以这样一个设问“大狮子到底会想一个(什么办法呢?一起来听一听。” 提问:

(1)大狮子用了什么办法呢?小熊为什么这次没有让大狮子让路?(2)小熊为什么会脸红? 小熊后来变的怎么样了? 3.幼儿完整的欣赏故事一遍。

4.通过故事表演让幼儿进一步掌握故事内容。

(1)引导幼儿按角色之间的对话和出场顺序表演。

(2)鼓励幼儿运用生动的语气、动作、神态大胆表现。5.结合日常生活,进行情感教育。

提问:

(1)你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

(2)为什么大家最后都喜欢小熊了?

(3)在生活中如果遇到这样的事你会怎么办? 6.教师小结:

小朋友们都不喜欢开始的小熊,它霸道,对弱小同伴不友好,后来在大狮子的帮助下学会谦让,大家都喜欢它了。

附:故事

小熊让路

小熊长得胖胖的,力气很大很大。

小熊在路上走,前面来了小兔。它站在路中间,大声说:”小东西,快给我让路!”小兔怕小熊,只好从路旁的草丛中爬了过去。

不一会儿,小羊从前面走来。小熊又往路中间一站:“小家伙,快给我让路!”小羊害怕了,它一声不响地从路边的水沟中蹚了过去。

小猴呢,它更害怕小熊,很远就爬到了路旁的小树上。小熊多得意:“哼,我的力气大,谁都怕我!”

小兔、小羊和小猴,一起去找大狮子,请大狮子来治小熊。

大狮子笑了笑,点了点头。

大狮子走在前面,小兔、小羊和小猴跟在后面。

小熊看见大狮子走过来.心想:这可不得了,我得赶快让路,它站在小路旁,请大狮子先走。

大狮子走到小熊跟前,站在路边说:“小熊,你先过去吧!” 小兔、小羊和小猴听了,都愣住啦:大狮子也怕小熊啊!小熊低着头,不好意思地从大狮子身边走过。

打着以后,小熊看见小兔、小羊、小猴来了,马上站在路旁,让它们先过。

这下,小兔、小羊、小猴明白了,大家都说:“大狮子真有办法,小熊变得有礼貌啦!”

大班活动:我的变化

设计理念:

幼儿进入大班在各个发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本次活动通过谈一谈、做一做、看一看让幼儿发现自身成长的变化,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体验成长带来的快乐。进入大班以来,幼儿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引导孩子们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启发孩子们思考和理解长大的含义,感受自身的变化,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增强自信心。设计思路:

本活动,以谈话导入,轻松自然的进入主题,通过观看照片直观、形象地发现自己的成长变化并说说自己的变化之处,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与教师一起测量身高并进行比较,从而发现自己身体上直观的变化,请幼儿说说成长的趣事,感受成长的快乐,通过对理想的谈论,引导幼儿做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人。活动目标:

1、知道并能大胆讲述自己在幼儿园三年成长的变化。

2、感受和小伙伴一起长大的快乐和自豪。

活动重、难点:能够大胆讲述自己的成长变化,感受自身的不同,增强自信心,体验成长的快乐。活动准备:

画纸、油画棒、刚入园时的照片、刚到园时的身高记录。活动过程:

一、我长大了。

1、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长大的话题:谁还能想得起来自己刚入幼儿园是的样子?现在三年过去了,你们有什么变化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2、教师展示幼儿刚入园的照片。

讨论:这是谁?和现在的她比有什么变化?请幼儿也来说说自己的变化。

3、引导幼儿表达成长的想法:看看自己长大的样子,你有什么感觉?心里是怎么想的?也来看看老师的变化吧。(教师展示自己童年的照片,让幼儿来分析比较。)

二、探索身体成长的事实。

1、引导幼儿运用自己在前面活动中掌握的测量经验,来验证自己长大的事实: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自己长大了多少?爸爸妈妈是怎样做的?老师这里有你们刚入园时的记录,我们一起来比较一下。2、3-4个幼儿贴墙壁站好,老师将他们入园时的身高画在墙壁上,然后在为他们画上现在的身高。

3、请幼儿自看看长高了多少,说说使用了什么测量的工具知道结果的。

三、表达成长的心情。

通过谈话、比较等方法,让幼儿感受自己的能力在不断提高、体会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及亲人对自己的关爱。

1、教师讲自己小时候的趣事,启发幼儿谈论小时候的趣事。

2、小朋友,你们在很小的时候闹过笑话吗?

3、你还想长得更高吗?如果你长的更高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四、引导幼儿谈话“长大了干什么”,使幼儿从小树立远大理想。

老师在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特别想当一名教师,经过我的努力,现在我真的成了一名教师啦!小朋友,你们长大了想干什么?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们从小应该怎么做呢?

2、选择一个自己在幼儿园遇到的问题行为的案例,写出自己的辅导计划。要求:(1)所选案例应该可以使用行为疗法,选择行为疗法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辅导。

(2)辅导计划应该有详细的步骤,具有可操作性。

对一个胆小幼儿心理孤僻的矫正辅导

一、被矫正幼儿的情况分析:

1、幼儿的一般情况:

刘宇翔:男,5岁半,幼儿园大班幼儿,该幼儿自出生后一直由其奶奶抚养,一直到入园前不久才由其父母领回家中,该幼儿文静、内向、胆小、性情孤僻、不合群。

2、问题行为的表现:

该幼儿刚入园时较胆小、性情比较孤僻、不合群,经过一段时间后,能在老师及同伴的带动和鼓励下参加一些活动,在语言方面,该幼儿基础较好,对音乐也较感兴奋,但是近来该幼儿经常哭泣或不肯来园,有时,不知在想些什么,坐在座位上一动也不动。

3、可能的原因:

1)该幼儿出生后一直和奶奶生活在一起,父母不太关心自己的儿子,据调查,该幼儿自小到大,一直由奶奶带着呆在家里,极少出去玩,更难与其他幼儿交朋友,现在虽然和父母住在一起,但是父母工作很忙,父亲较孤僻,即使有空全家聚在一起也很少讲话,这就造成了家庭气氛沉闷,缺少轻松、愉快的氛围。

2)由于幼儿是插班生,因此和其他小朋友不太熟,有时,想加入到他们的游戏行列,但是没有人主动地请她,每一次都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加入游戏,比较被动,所以不能很好地投入游戏。

3)只要该幼儿不顺她母亲的意,她妈妈就会批评幼儿,造成幼儿心理紧张。

二、矫正前准备:

1、设计编制教育内容。

故事:亮亮和默默,兰兰哭了,兰兰懂事了。

游戏活动:出鼓传手帕,谁念得好,找朋友。

2、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在矫治前,>教师通过家庭将矫治计划、方案告诉家长。使家长明确,并积极支持配合教师进行矫治。

三、矫正过程:

第一阶段:(第一周至第三周)

通过谈心和故事“亮亮和默默”等启发引导幼儿,使幼儿能模仿故事中的默默,勇敢、主动地和小朋友一起元,在此基础上,教师时刻和她保持亲密的关系,并让其他幼儿感觉到,从而使其他幼儿自内心发出想和该幼儿交朋友的愿望,私下里,教师发动几位能力强的幼儿和该幼儿做好朋友,带好做游戏,经过三周的努力,该幼儿变得活泼多了,也开口说话了,有时能主动和别人一起做游戏。

第二阶段:(第四周至第八周)

通过游戏活动“击鼓传手帕、谁念得好,找朋友”等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的愿望,充分发挥该幼儿的语言、音乐才能,增强她的自信心,经过多次活动,该幼儿的脸上出现了笑容,也能主动来幼儿园了,为了稳定幼儿的情绪,我又一次和家长取得联系,要求家长配合,协同教育。

第三阶段:(第九周至第十三周)

在日常生活中,请该幼儿多做一些工作,诸如:午餐汇报员、检查员、值日生等,多给她一些锻炼的机会。在幼儿讲故事比赛中,该幼儿有声有色的讲述赢得了第一名,从而奠定了她在其他幼儿心目中的地位。

第四阶段:(第十四周至学期结束)

逐渐巩固良好的行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渐渐减弱强化行为,使刘宇翔幼儿在自然情境中自由和幼儿交往,并教育家长努力克制自己,改变教育方法,从而使幼儿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并乐于和同伴交往。

四、矫正结果: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育、矫正,刘宇翔基本上改变了孤僻的性格。现在,孩子情绪稳定,乐观积极,能主动来幼儿园,上课积极,乐于和同伴交往,在同伴中也有一定的地位,家长反映,现在我的孩子活泼可爱多了,各方面能力提高很快,为此他们多次感谢老师的关心、教育使孩子健康成长。

第五篇:浅析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培养策略

浅析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培养策略

【内容摘要】没有创造就没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没有现代化的社会,教育事业因为有了创造才这样富有魅力,所以我们应当接过陶行知创造教育的旗帜,让创造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开花、结果,那么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的创造力呢?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创造力教育观,抓住时机,实施有效的创造力发展策略。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他尤其重视对儿童创造力的培养,曾经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解放儿童的创造能力。”又有研究表明,人的创造能力的发展始于幼儿时代,创造能力是智力活动的一种表现,创造能力越高的人往往具有较好的个性。

【关键词】:学前儿童创造力培养策略

培养学前儿童的创造力,是现代社会对现代教育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我们提出严峻的挑战,不仅要教给孩子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教会孩子如何学习,学会在不断发展的社会中生存与发展。学会生存和学习的基本内容是学会发现、学会创造。3-6岁的儿童是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黄金时间。他们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想象力丰富,是创造力发展最有潜力的时期。

培养学前儿童的创造力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培养学前儿童的创造力是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教学环节中来实现的。首先,要给学前儿童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探究氛围,激起学前儿童的创造欲望;其次,为孩子提供丰富多元的操作材料,诱发学前儿童的探索动机;再次,运用先进便捷的教学手段,激活学前儿童的创造思维;最后,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增强学前儿童的创造意识。

培养学前儿童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让学前儿童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培养学前儿童的创造力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大量的研究证明,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培养,不是一个深奥的问题,而是在日常活动的各个教学环节中来达到的。下面就此谈几点体会:

一、营造自由宽松的探究氛围,激起学前儿童的创造欲望

新《纲要》中强调:“为学前儿童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学前儿童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就幼儿的创造性而言,心理环境比物质环境更为重要。陶行知早在20世纪40 年代就提出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要做到“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时间,解放儿童的空间,这实际上是要求给予儿童极大的自由。但日常教学中,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在活动前教师提出较多的要求,在操作中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并向幼儿提出诸如保持桌面清洁,声音要轻„„等等,使幼儿在活动中不知所措,幼儿看老师的表情与提示来活动。就这样幼儿慢慢拘束起来了。其实这已经是束缚了他们的手脚,限制了他们的活动,这样只能使幼儿被动的接受,消极的顺从,久而久之,幼儿就会无主见地听从于大人,创造性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形成一种自由、宽松、民主的心理环境尤为重要。时常给幼儿于鼓励、支持或肯定,用“你试试看”,“你能行”,“当然可以”之类的话激励幼儿,使幼儿感觉民主宽松、安全。所以在探究过程中,我们努力为学前儿童营造一种安全的探究氛围。在学前儿童的一日生活中,如果学前儿童表现出积极主动探究和认识周围世界的强烈动机和愿望,我们老师要接纳、重视和鼓励,使绝大部分学前儿童敢于表明自己的观点或发现,使学前儿童激发出创造性和自己独特的想法,养成尊重客观事实的态度。记得有一次,我放在钢琴上的药水不见了,了解情况后才知道,原来自然角上的三角梅“生病了”,小朋友当起了医生,给三角梅“喂”了药。我没有责备他,而是让他继续当医生,认真观察三角梅是否会好。可是过了几天,他哭着跑来说:“老师叶子都掉光了,该怎么办?我做错事了。”我鼓励他不要害怕失败,老师会和他一起来解决问题的。于是我把准备好了的几盆花拿来拿出来,和他一起观察实验。一盆花放在阳光下,一盆花放在阴暗处,一盆花经常浇水,一盆花不浇水。经过几天的观察和记录,他们发现了植物需要阳光、空气和水,而不是药。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因为我们相信,学前儿童总是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良好的动机去探究周围的世界。在他们有与众不同的想法、行为和做法时,或看起来有点错误时,我们不要急于批评或制止。而是要耐心倾听他们的真实想法,并支持鼓励学前儿童按自己的想法去做。无论他们的实验能不能成功,教师都应鼓励他们尝试,帮助他们获得最终的成功,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只有这样,学前儿童才会在一个安全快乐的氛围中主动积极的探索、发现,为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保证。此外,教室的环境布置也要为学生创造力培养创设氛围。《规程》提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学前儿童提供活动和必须能力的机会和条件”。结合我园的实际情况,我们创设了区域活动角环境。区域活动角作为一种开放性的教育活动,受到孩子们的欢迎。我在研究中发现,区域活动角为学前儿童的感知、操作、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在区域活动角中,老

师为学前儿童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合理的空间和充足的时间,还有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氛围都为学前儿童的主动学习和探索创造了条件。两年来,我陆续为学前儿童开设了许多活动角,如:生活劳动角、探索角、美工角、计算角、美语角、建构角等。

二、提供丰富多元的操作材料,诱发学前儿童的探索动机

《学前儿童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使每个学前儿童都能运用多种感观、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了活动的条件。操作材料是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的各种教育活动中,通过动手操作,能观察事物的现象,认知事物的特质,并能促进学前儿童逻辑思维、智力能力发展的物质材料。操作材料是学前儿童进行自主活动的物质条件,学前儿童在使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积极想象不断创造。他们要构思、要设想、要为实现既定目的而选择材料、动手组装来完成活动,这一过程正是学前儿童创造能力的发挥过程。例如,在早操活动中,利用废旧材料,为学前儿童提供钻、爬、跳的器械,让学前儿童寻找器械的多种玩法。学前儿童用装冰箱的废纸箱制作“房子”和“地道”,能拼、能折、能钻、能爬;在教学与游戏活动中,给予学前儿童充分探索的自由,积极主动地去感知、发现的权利。并采用多种方式让学前儿童明确操作目的、材料的使用方法及操作规则后,大胆放手让学前儿童充分操作,反复感知,变静态吸取为动态探求,让学前儿童在独立自主的操作过程中,经历探求、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当众多的操作材料供于学前儿童选择时,学前儿童的创意相当新颖并充满了童趣。当学前儿童面对琳琅满目的操作材料,可能会将它们当成一般的玩具,这样,并不能保证操作活动的成功和促使学前儿童探索的主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因此,选择和制定一些适合幼儿特点的方法与材料,帮助学前儿童学习操作、探索的方法,引导他们在操作中尽量避免相同操作方法的简单的重复出现。不断向他们提出更高的操作目标,帮助他们获得新的操作方法和经验,促进学前儿童操作水平的不断提高,这是发展学前儿童创造力的重要条件。为了保证学前儿童在操作活动中创造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学前儿童在各班设立了活动区角,里面摆放着教师与学前儿童共同收集而来的各种材料,教师教学前儿童熟识并掌握操作材料的技能技巧,学习自由摆弄拼砌。学前儿童掌握了一定的操作技能技巧后,对于操作材料他们是从来不马虎的,在摸摸看看、敲敲打打、拆拆弄弄、粘粘贴贴、拼拼装装中即进入各种创造性的操作活动,在活动中发展思维。

三、运用先进便捷的教学手段,激活学前儿童的创造思维

学前儿童的兴趣是广泛的,如果你总是用一种方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那你一定是一位失败者。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时,我发现孩子们的注意力不集中,课堂纪律散漫,怎么也提不起他们的兴趣。怎样才能调动学前儿童的学习兴趣、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根据学前儿童的思维具有形象性这一特点,采用媒体辅助教学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例如:在《认

识少数民族》活动中,我在组织活动前,先通过网络搜索了大量的关于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特产等等,首先进行知识的了解,再下载相关图片,对这些图片根据孩子的特点、知识经验和教学目标的需要进行有选择的筛选,以幻灯片的形式制作成课件,经过这样的充分的准备后,在活动进行中,孩子了解到许多关于少数民族的信息,积极参加活动、主动交流,并大胆地运用语言、舞蹈、操作等形式表现自己对几个少数民族的经验,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在较短时间内愉快地获取大量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又如,在学前儿童的阅读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着化大为小、化小为大;化长为短、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动为静;化快为慢、化慢为快等诸多特点,直观生动、感染力强。符合学前儿童的身心特点,是一种知识性、趣味性很强的有效教育形式。例如,早期阅读《枯树爷爷的幸福》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春意盎然的春天,枯树爷爷哀声叹气”,然后引导学前儿童猜测小鸟、松鼠在枯树爷爷身上安了家,藤蔓顺着树干生长,枯树爷爷身上发生了什么变化?多媒体技术将静态的平面的画面变成动态、生动形象的情景,小鸟从天空中落下来,飞到枯树爷爷的身上,藤蔓在顺着树干缓缓伸出手臂,枯树爷爷慢慢变绿了。在这种诗情画意的教学氛围中,学前儿童的注意力全部被吸引了,他们就像在欣赏一部完美的动画片一样专注。正是由于多媒体教学有着浓烈的形象、生动性,动态的形象引起了学前儿童联想,使学前儿童能进入自觉的学习状态,爱动脑筋,积极回答问题,这样既开拓了学前儿童的思维,也发展了学前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增强学前儿童的创造意识

创设学习环境是主题活动实施的重要内容,环境创设的每一个细节都体现着课程理念与目标。我注重通过环境创设为幼儿提供获取知识经验、发展创造能力、体验成功自信的好机会,使环境成为孩子们展示自己的舞台,使幼儿对自己亲自动手、动脑设计的环境产生亲切感、成就感,激发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发挥幼儿在环境创设中的主体作用,让幼儿在参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大胆想象、体验成功、增强自信。

在主题活动“各行各业”中,我和孩子们共同设计了“服装屋”、“小小建筑师”、“理发店”等主题墙面,还共同创设了“眼镜店”、“小厨师”、“菜市场”等游戏区域。在区域游戏“小厨师”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制作“匹萨饼”的半成品材料:海绵、彩色纸、布带、大小不等的饼干盒子,海绵可以做匹萨饼的匹萨胚子,彩色纸可以做匹萨饼上面的牛肉粒、火腿肠、蔬菜等,大小不等的饼干盒子既可以用来做制作匹萨饼的锅子,又可以用来做餐盘。这样,孩子们每次创作出来的匹萨饼都是极具特色、风味俱佳的,孩子们在每一次游戏时都有新鲜感,时时有创作。

在主题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还善于挖掘地方文化特色的教育资源,来增强幼儿的创造意识。南通是一个极具民俗文化和乡土特色的地方,蕴含着无穷的教育资源,包括民间风俗、民族艺术、古建筑、地方特产等等。如蓝印花布、叠石桥家纺城、抗战古迹、鲁班大厦、西亭脆饼、石港乳腐、大富豪啤酒、海产品等等,这些资源既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又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可以从中拓展生成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并和孩子们一起根据活动性质和类型来制订相应的主题网络。南通蓝印花布历史悠久,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在当地更是家喻户晓。因此,它是幼儿熟悉的、有一定经验积累的事物,又是民俗文化教育的重要资源。于是,我与幼儿一起生成了“美丽蓝印花”这个主题,从它的起源、种类、生产程序、用途及广告等方面制作了主题网络图,通过一系列活动,引导幼儿进行深入探索。在主题实施过程中,讨论怎样去参观印染厂时,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了坐校车、坐公交车、骑自行车、走路等多种方法,由此生成了“交通工具”、“交通警察”等活动。在欣赏广告片时,孩子们认为广告在电视中停留的时间太短,以至于许多观众没有看到,他们说还是自己制作广告图做宣传,可以让更多的人甚至外国人随时随地都能看到,所以又产生了自制广告图、自编广告词的自主探究活动。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孩子们更是想出了五花八门的印染方式:形状各异的插塑、树叶、蔬菜、纸团、羽毛、果壳等等,这些争奇斗艳的花布又让幼儿制作成了各具特色的服饰,又为开展丰富多彩的时装秀活动提供了物质准备。在时装秀的展示舞台上,孩子们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尽情地表演,享受着成功的乐趣。在这次主题活动中,每一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孩子们大胆探索和表达,将已有经验迁移运用到新的活动中来,尝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体验到了创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在主题探究活动中,我采用了生动活泼的、有趣多样的方法实施教学,让教学活动情境化、游戏化,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让孩子们的创造力得以充分发展。创设特定的情境可以使幼儿产生并激发相应的态度、情绪和情感,强化幼儿的某种行为,从而产生情境效应。因此,我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直观的教具、动作表演、卡片、挂图、实物等,努力为幼儿创设各种情境,调动幼儿各种感官,诱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对幼儿来说,他们的感觉和知觉是很情绪化的,具有较强的随意性,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并不取决于事物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完全是从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出发的。所以情感是幼儿学习的动因,也是培养幼儿能力、智力的必要条件。孩子们是最喜欢小动物的,所以,在艺术活动《老虎和兔子》中,我创设了“森林里的小动物”情境,准备了许多小动物玩具,带领幼儿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并表演各种小动物的模仿动作。小朋友们高兴极了,对学习活动充满了期待。在活动中我还采用了孩子们最乐意接受的学习形式——游戏。将游戏贯穿于教学活动过程中,很受孩子们的欢迎,能让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并愉快学习。在活动中,我带领孩子们扮演艺术活动中的小动物角色,孩子们兴高采烈、乐此不疲,当表演结束后,我提问幼儿:“小白兔有什么办法不让大老虎吃掉?”,孩子们想了各种办法,有的说“小白兔赶快逃到一个小山洞里,大老虎钻不进来,就没法吃小白兔了”,有的说“小白兔骗大老虎,说老虎的嘴巴很臭,吓得大老虎不敢张嘴巴”,有的说“当大老虎张大嘴巴想咬小白兔时,小白兔马上把一根棍子放到老虎的嘴里撑起来,这样,老虎的嘴巴合不拢,也吃不到小白兔了”,还有一个孩子说“小白兔请其他小动物来帮忙,一起战胜大老虎”„„这时,我再一次带领孩子们表演自创的艺术情节,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到了创作的乐趣。

学前儿童的创造潜能是巨大的,只要我们不断挖掘,积极引导,掌握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方式方法,就一定能把幼儿培养成 “创造型”的人才。

总之,培养学前儿童的创造力可以通过教育环境的创设,兴趣的激发,能力的培养等多种途径,充分利用幼儿一日活动中各个环节来进行创造力的培养,但创造力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是一种长期艰巨的任务,除了幼儿园还有家庭、社会,一起把孩子培养成21世纪创造性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念丽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2003年出版

2、候秀芳.《运用操作材料促进学前儿童创造力发展》读与写,2008第1期

3、于小璐《浅析幼儿创造力的产生和培养》早期教育2003第6期

下载蚌埠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策略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蚌埠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策略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探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及策略

    浅谈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及策略 摘要:本文主要从心理健康角度来探讨分析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几个层面。分别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特点、须知、影响以及掌握一定的家......

    浅谈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及策略(5篇)

    铜川职业技术学院05级学生毕业论文 浅谈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及策略 中文摘要: 本文主要从心理健康角度来探讨分析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几个层面。分别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试卷代号:2507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4年春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 2014年7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制作系统 2.音色 3.主副歌结构 4......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第一章:音乐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第一节:音乐与儿童 一、儿童音乐 (一)儿童音乐的特点: 1是儿童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2是儿童进行情感交流的工具 3是儿童自我表达的重要方式4是充满......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中国是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家庭教育的历史传统,在家庭教育方面拥有丰富而宝贵的经验。许多教育家对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都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富有真理性的家庭教......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1、 家庭:是具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领养关系的人们组成的长期共同生活的关系,是人累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群体形式。2、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广义:学前儿童......

    学前儿童游戏

    1、 游戏是儿童的一种自主的愉快的假想性活动。游戏是儿童在某一固定时空中,遵循一定规则,伴有愉悦情绪、自发、自愿进行的有序活动。 2、 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1)游戏是儿童自主......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1.第4题 学习型家庭的概念是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史隆管理学院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系统思想、__________”管理科学新技术中迁移过来的。( ) A.学习型组织 B.优化型组织 C.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