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图书馆》
《图书馆》教学设计
李国娣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2.学会列竖式计算进位加法,知道“满十进一”的运算规律。
3.通过自主探索、交流,培养综合学习能力。
4.提高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与他人积极合作学习。教学重点:
1、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笔算竖式的书写格式。
3、使学生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的道理。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要进位的道理。教学准备:PPT、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谈话导入。
1.谈话引入。同学们喜欢看课外书吗?谁来说说你喜欢看些什么书?同学们喜欢看的书真不少,可以看出大家都是好学的孩子。
2.引入情境。我们的好朋友“机灵狗”最近新开了图书馆,听说里边的书可多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PPT)瞧,这就是图书馆的一角。(出示课题:图书馆)
二、提出问题,初探进位加法。1.提数学问题。
(1)看图提问题。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幅图,说一说你从图上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说的很好,那你们能提出数学问题吗?(生独立思考,指名提出数学问题,师在黑板上贴问题)(2)根据问题列式。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一下子就提出这么多的数学问题,下面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童话世界》和〈〈丛林世界〉〉一共有多少本?你会列式吗?请拿出练习本列出算式。(生列式师巡视)2.初探进位加法。
(1)初探算法。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列式的?大家都同意这样列式吗?(板书:28+4)你们会算吗?我们先来估一估,大概是多少?比30多,多一些)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试着做一做。(自主探索)
(2)交流算法。算好的小朋友请把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方法与你的同桌小伙伴说一说。现在谁愿意把你的方法介绍一下。
算法一:我是用摆小棒的方法算出来的,先摆28根小棒,再摆4根,先从4根拿2根放到8根里就是10根了,把它捆一捆合在2捆里就得到3捆零2根,就得32了。
师:请你上台演示一下。还有用小棒摆的吗?你是怎么摆的? 算法二:先从8根拿6根放到4根里就是10根(一捆)。师:请你上台演示计算过程。师:试着用小棒摆一摆。板书:计算方法:①、摆小棒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算法三:我是用看算式直接口算出来的,我是这样算的先算8+4=12,再算20+12=32。
师:谁也是这样算的?(板书:②、8+4=12 20+12=32)
算法四: 先算28+2=30,再算 30+2=32。(板书:③28+2=30,30+2=32)
算法五:我用竖式计算的。(让学生说用竖式计算,写得时候要注意什么呢?又是怎么算的?)算法四:列竖式
8
+
_1___
2
师:8+4=12满十怎么办?怎样记不会忘了进一。(生讲师板书进位一)谁还会说个位相加满十了怎么办?(多指名回答)板书:④竖式(满十进一)师:出示计数器演示“满十进一” 师:学生在练习本上尝试列竖式。(3)小结。
通过大家的思考,我们有口算、摆小棒和列竖式等方法来解决问题。这几种方法中,你更喜欢用哪种方法?(让几个同学说说)师: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相信你的速度会越来越快。接下来,在刚开始贴出的问题中,选择其中一题,用你喜欢的方法,动手算一算。
师:做完后,同桌小声交流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师:找生来说算法。
选择1名列竖式的同学上台板演。请你们也试一试列竖式的方法,好吗?
三、多层次练习,巩固进位加法
1、竞赛场
(1)机灵狗说咱们班的小朋友个个学习认真,现在大家轻松一下,玩个游戏吧?(选人计算)
2、看谁是个最好的医生
你们看谁来了?(出示琢木鸟图)它可不高兴了,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快去看看吧!原来呀这里有3棵大树生病了,小朋友们我们来帮帮它吧!确诊一下大树的病因好吗?(指名说错因)
四、成功体验,回味进位加法。1.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谁来说说你学会了什么新本领? 2.你想要提醒大家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第二篇: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图书馆》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图书馆》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会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2.学会列竖式计算进位加法,知道“满十进一”的运算规律。
3.通过自主探索、交流,培养综合学习能力。
4.提高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与他人积极合作学习。〖教材分析〗
在本节课中,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第一次接触到列竖式计算进位加法,了解“满十进一”的计算规律,对于学生以后学习笔算加法非常重要。对竖式的写法,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参与
师: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学校的图书馆买新书了,我们先来看一下都有哪几种书呢?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主题图
(1)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根据图上的条件提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提问,只要有价值教师就给予鼓励,集体选择有价值的问题。)
(3)提出问题:《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共有多少本?
(4)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2.交流算法
(1)学生独立思考算法,试算28+4=()。、(2)组内交流算法,对每种算法进行评价。
(3)全班同学交流算法。
算法一:数小棒,先摆28根,再摆4根,然后把4根小棒一根一根地加到28根上,一边加,一边数,数出最后的结果。
算法二:先算28+2=30,再算30+2=32。
算法三:先算8+4=12,再算20+12=32。
算法四:列竖式8
+4
_1___2
(学生已经学会列竖式计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有的学生已经有列竖式计算进位加法的知识储备,所以当学生提出可以列竖式计算时,教师就先让学生试着列竖式计算,自己讲解计算方法,然后再强调“满十进一”的计算法则。)
算法五:……
(4)你喜欢哪种计算方法,为什么?
(三)练习“试一试”
1.《汪汪乐园》和《淘气历险记》共有多少本?
(先请学生独立做题,然后全班交流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
2.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能解答吗?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想法?你自己这节课表现得怎么样?学了本节课后,请你试着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果解决不了,可以存入“问题银行”以后再解决。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出发,精心设计“图书馆”这一问题情境,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人人要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2.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真心交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平等的态度,走进学生的心灵,去把握、分析学生的内心感触与想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如:针对学生计算时出现的错误,并没有简单地放过去,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细细揣摩学生的心理及错误的原因,趁热打铁,有的放矢,就势带领学生去看一看、找一找、改一改,纠正学生的不良做题习惯。
3.注意学生的练习反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练习时,没有就题讲题,而是引导学生回顾 “满十进一”的法则,注意引导学生在练习中反思——对于自己做出的题目,给予适当的评价,发现自己做题的错误之处,并想一想错误是怎样产生的,如何避免这样的错误;对于他人所做的题目,也能给予适当的评价,并能同自己的方法比较,发现优劣,从而对自己的方法进行调整。
4.在交流算法时学生出现了“算法复杂化”的情况,没有批评学生,而是让学生继续发言,然后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算法进行评价,“你认为你的方法怎么样”,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反思能力。对于学生正确的答案先是不置可否,尽量用不带倾向性的语言要求学生继续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把评价的权力和机会交给所有的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公正的互相评价,在争辩的过程中发现错误,使所有的人都知道错误如何避免,并提出建议,选择合理算法。
第三篇:2014春北师大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
加与减(一)
买铅笔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探索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能理解多种不同的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教学重点:
学会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
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教具准备 电子课件、主题图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上台进行描述图中所给予的信息:“图上有一只兔子开了一家文具店,山老鼠和袋鼠也在文具店里,这时来了一只小兔,他对大家说:“我买9支铅笔。””
大兔把铅笔都拿出来了,一捆(10)和散的5支,这时大袋鼠提出了一个问题:十五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多少支?
二、课件出示图片。
1.猜一猜怎样列出算式,想一想,猜一猜,还剩多少支铅笔?
列出算式:
15-9
2.小结:同学们真聪明,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①10-9=1
1+5=6
②15-5=10
10-4=6
③9+6=15
15-9=6
三、第一关,口算比赛。
四、第二关,看谁填的快,填的准。
五、“做一做”、“说一说”
六、课堂巩固练习
1、教材第3页⑴⑵⑶⑷
2、学习“17-9”的口算方法.
⑴、教师谈话
你们能用这么多方法算出14-9=5,想的真好.能用这些方法算算17-9吗?
⑵、小组交流
17-9可以怎么想呢?把你们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看看哪个小组想的又好,说的又清楚!
⑶、教师巡视指导.
⑷、学生反馈
⑸、揭示课题 买铅笔
14-
9、17-9这两道题大家已经学会,这实际上已经研究了十几减9的方法了.
教师板书:十几减9
⑹、编题练习
①教材第3页⑸
②除了14-
9、17-9这两道题,你还能再编出几道十几减9的题吗?
七、教师小结:
本课通过“买铅笔”的教学,让学生学习的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探求出各种算法,来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和独特性,使学生能够掌握比较难算的方法。
八、板书:
买铅笔
① 15-9=6
②15-9=6
③15-9=6
10-9=1
15-5=10
因为9+6=15
1+5=6
10-4=6
所以15-9=6
捉迷藏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探索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能理解多种不同的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教学重点:
学会正确计算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
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教具准备 电子课件、主题图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上台进行描述图中所给予的信息:“周末有一群小朋友在玩捉迷藏,他们一共有13个,已经有8个在空地上。”
这时候,小明提出了个问题:“藏起来的小朋友有多少个?”
二、课件出示图片。
1.猜一猜怎样列出算式,想一想,猜一猜,藏起来的小朋友有多少个?
列出算式:
13-8 =
2.小结:同学们真聪明,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①10-8=2
2+3=5
②13-3=10
10-5=5
③8+5=13
13-8=5
三、第一关,口算比赛。
四、第二关,看谁填的快,填的准。
五、“看一看,说一说”、“算一算”。
六、课堂巩固练习
1、学习“十几减8”的口算方法.
⑴、教师谈话
你们能用这么多方法算出13-8=5,想的真好.能用这些方法算算11-
8、14-8吗?
⑵、小组交流
11-
8、14-8可以怎么想呢?把你们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看看哪个小组想的又好,说的又清楚!
⑶、教师巡视指导.
⑷、学生反馈
⑸、揭示课题 买铅笔
11-
8、14-8这两道题大家已经学会,这实际上已经研究了十几减8的方法了.
教师板书:十几减8
⑹、编题练习
①教材第5页⑴⑵⑶⑷⑸
②除了13-
8、11-
8、14-8这三道题,你还能再编出几道十几减9的题吗?
七、教师小结:
本课通过“捉迷藏”的教学,让学生学习的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探求出各种算法,来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和独特性,使学生能够掌握比较难算的方法。
八、板书:
捉迷藏
① 13-8=5
②13-8=5
③13-8=5
10-8=2
13-3=10
因为8+5=13
3+2=5
10-5=5
所以13-8=5
快乐的小鸭
教学目标
1、有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探索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7、6的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教学重点: 学会正确计算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教具准备 电子课件、主题图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上台进行描述图中所给予的信息:“有12只小鸭子,7只到河里游泳了。”
这时候,有个小朋友提出了个问题:“草地上还有多少只?”
二、课件出示图片。
1.猜一猜怎样列出算式,想一想,猜一猜,藏起来的小朋友有多少个?
列出算式:
12-7 =
2.小结:同学们真聪明,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①10-7=2
3+2=5
②12-2=10
10-5=5
③7+5=12
12-7=5
三、第一关,口算比赛。
四、第二关,看谁填的快,填的准。
五、“看一看,说一说”、“算一算”。
六、课堂巩固练习
1、学习“十几减7、6”的口算方法.
⑴、教师谈话
你们能用这么多方法算出12-7=5,想的真好.能用这些方法算算15-
7、14-6等等吗?
⑵、小组交流
15-
7、14-6可以怎么想呢?把你们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看看哪个小组想的又好,说的又清楚!
⑶、教师巡视指导.
⑷、学生反馈
⑸、揭示课题 买铅笔
15-
7、14-6这两道题大家已经学会,这实际上已经研究了十几减7、6的方法了.
教师板书:十几减7、6
⑹、编题练习
①教材第7页
相关练习
②除了12-
7、15-
7、14-6这三道题,你还能再编出几道十几减7、6的题目吗?
七、教师小结:
本课通过“快乐的小鸭”的教学,让学生学习的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探求出各种算法,来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和独特性,使学生能够掌握比较难算的方法。
八、板书:
快乐的小鸭(十几减7、6)
① 12-7=5
②12-7=5
③12-7=5
10-7=3
12-2=10
因为7+5=12
3+2=5
10-5=5
所以12-7=5
开会啦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
2、巩固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 巩固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教具准备 电子课件、主题图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上台进行描述图中所给予的信息:“有个班级的小朋友们准备开会,他们有11个人,只有7把椅子。”
这时候,有个小朋友提出了个问题:“11个人,只有7把椅子,每人1把,够吗?”
二、课件出示图片。
1.每人坐一把,够吗?
说一说“11个人,只有7把椅子,每人1把,够吗?”想一想,为什么?并进行表述。
(图)○ ○ ○ ○ ○ ○ ○ ○ ○ ○ ○
△ △ △ △ △ △ △
所以,不够。
2.还缺几把椅子?
“你能列示解决问题吗?”
11-7=4(把)
小结:同学们真聪明,能用书本上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第一关,口算比赛。
四、第二关,看谁填的快,填的准。
五、“看一看,说一说”、“算一算”。
六、课堂巩固练习
1、巩固“十几减7、6”的口算方法.
⑴、教师谈话
我们已经能用这么多方法算出12-7=5,想的真好.能用这些方法算算11-7等等吗?
⑵、小组交流
11-7可以怎么想呢?把你们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看看哪个小组想的又好,说的又清楚!
⑶、教师巡视指导。
⑷、学生反馈
⑸、揭示课题 买铅笔
12-
7、11-6这些题大家已经学会,这实际上已经研究了十几减7、6的方法了.
教师板书:巩固十几减7、6
⑹、编题练习
①教材第9页
相关练习
②除了12-
7、15-
7、11-7这三道题,你还能再编出几道十几减7、6的题目吗?
七、教师小结:
本课通过“开会啦”的教学,让学生巩固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巩固各种算法,来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和独特性,使学生能够掌握比较难算的方法。
八、板书:
开会啦(十几减7、6)
11个人,只有7把椅子,每人1把,够吗?
11-7=4(把)
10-7=3
3+1=4
跳伞表演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
2、巩固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并能解决相关问题;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巩固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教具准备 电子课件、主题图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上台进行描述图中所给予的信息:“有一天,小蜗牛们举行跳伞比赛,他们争气的跳了下来,有黄的、蓝的、红的。”
这时候,有个小朋友提出了个问题:“红伞比黄伞多几个?”
二、课件出示图片。
1.红伞比黄伞多几个?
①用圆圈○表示红伞,三角形△表示黄伞,并比较。
(图)○ ○ ○ ○ ○ ○ ○ ○ ○ ○ ○ ○ ○ ○
△ △ △ △ △ △
14-6=8(个)
答:红伞比黄伞多8个。2.蓝伞比红伞少几个? ①用圆圈○表示红伞,正方形□表示蓝伞,并比较。(图)○ ○ ○ ○ ○ ○ ○ ○ ○ ○ ○ ○ ○ ○
□ □ □ □ □ □ □
14-7=7(个)
蓝伞比红伞少7个。
小结:同学们真聪明,能用书本上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三、比一比,算一算。(第十页)
四、独立完成,试一试。
①昨天生了11个蛋,今天只生了5个蛋。今天比昨天少生了几个蛋?
□—□=□(个)
答:今天比昨天少生了
个蛋。
②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
11—2=□
12—3=□
13—4=□
五、课堂巩固练习
第11页
第1、2题
第12页
第3、4、5、6、7题
六、教师小结:
本课通过“跳伞表演”的教学,让学生巩固十几减7、6、5、4、3、2的退位减法,巩固各种算法,来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和独特性,使学生能够掌握比较难算的方法。
八、板书:
跳伞表演
1.红伞比黄伞多几个?
14-6=8(个)
2.蓝伞比红伞少几个?
14-7=7(个)
3.昨天生了11个蛋,今天只生了5个蛋。今天比昨天少生了几个蛋?
4.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
美丽的田园
教学目标
1、初步发展从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的能力。
2、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达到计算正确与熟练。
3、初步发展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4、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从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
教学难点:初步发展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教具准备 电子课件、主题图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上台进行描述图中所给予的信息:“在一片美丽的田园里,有许多的小动物们在玩耍,有小鸟、小鸭和小白羊、小灰羊。”
这时候,老师提出了个问题:“你能从图中找出哪些数学信息呢?”
二、课件出示图片。
1.说一说有哪些数学信息?
空中有□只小鸟,树上有□只小鸟。
岸上有□只小鸭,河里有□只小鸭。
地上有□只小白羊,□只小灰羊。
2.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少几只?
□—□=□(只)
答: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少
只。
3.淘气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8+6=
()
(找出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4.在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三、课堂巩固练习
第14页
第1、2题。
四、教师小结:
本课通过“美丽的田园”的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从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的技巧,并发展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五、板书:
美丽的田园
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少几只?
做个减法表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退位减法的思考过程,并能正确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发现算式间的规律,做个减法表。教学重难点
发现算式间的规律、做个减法表 教具准备 卡片、电子课件、主题图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
一、20以内退位减法口算练习
二、整理退位减法的卡片
1、小组内同学把减法卡片分类整理。教师强调要按照一定的规律分别排列。
2、指名汇报自己的小组怎样排列?为什么要这样排列?
(1)可以找的数相同的。
(2)可以找被减数相同的。
(3)可以找减数相同的。
3、做个减法表。
(1)认真观察减法表,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交流。可以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减法表。
2、把下面的减法表填写完整。
四、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掌握了什么新知识呢?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五、板书 做个减法表(略)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
看一看(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使他们体验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并不完全相同,领悟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会用数学的眼光和方法观察、分析生活中的有关物体。
教具准备
电子课件、主题图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又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新课了,《观察物体》,看到这个题目,有很多同学会说老师这个我们已经会了,那么是真的掌握了吗?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瞧瞧。
二、教授新知
1、从不同方向看看,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小霞看到的是哪幅图?
(1)正面
(2)背面
(3)侧面
3、分组和同伴一起看一看,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第19页
第1、2、3、4题。
四、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掌握了什么新知识呢?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五、板书 观察物体 看一看
(一)1、从不同方向看看,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小霞看到的是哪幅图?
3、分组和同伴一起看一看,说一说。
看一看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使他们体验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并不完全相同,领悟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会用数学的眼光和方法观察、分析生活中的有关物体。
教具准备
电子课件、主题图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又要和大家继续来学习新课了,《观察物体》,看看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什么新知识呢?
二、教授新知
1、从不同方向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小明:我看到了警灯。小华:……
小亮:……
2、他们分别看到的是下面哪副图?连一连。
后面
侧面
上面
小明
小华
小亮
3、从书包的背面看,会看到哪副图?
从书包的侧面看,会看到哪副图?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第21页
第1、2、3题。
四、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掌握了什么新知识呢?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五、板书
看一看
(二)1、从不同方向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他们分别看到的是下面哪副图?连一连。
3、从书包的背面看,会看到哪副图?
从书包的侧面看,会看到哪副图?
第四单元
有趣的图形
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在操作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实际生活中普遍存在。3.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
1、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的关系,会辨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2、能对简单的几何图形进行分类。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4、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课前准备:课件、平面图形、积木、水彩笔、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出示套在手上可以进行表演的玩具小熊猫,“小朋友们,我是谁呀?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来玩玩,好吗?我还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的礼物,请你们从中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拿在手里,谁来告诉大家,你手里拿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自由回答。
让学生触摸物体表面,初步感知“体、面”的不同,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感觉。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生1:摸起来挺硬。生2:滑滑的。生3:有的面平平的,有的面弯弯的„„
揭示课题:认识图形。
二、初步感知,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出示长方体,让学生试试能从长方体上找出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课件动态演示。再让学生从桌面上的物体中找出长方形。生答:从长方体上找到长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长方形。
师启发谈话:“我们能从这些物体上找到长方形,那么能从它们上面找到其他的图形吗?请大家4人一组,找找看。”让学生自主活动,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从其他物体上找出其他图形。
结合学生汇报小组活动结果进行课件演示
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明白“体、面”之间的关系。一起出示四种图形,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并板书在黑板上的四座房子里。
三、用“体”描“形”。
小熊猫说:“小朋友真能干,已经能从不同的物体上找到不同的图形了,那我们能不能自己想办法用桌上的物体来描这些图形呢?小朋友试试看。”放手让学生思考探索合作交流,寻找用“体”描“形”的方法。
在黑板上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物体描出来的,描出的是什么。
师说:“小朋友们,这些图形挤在一张纸上一点也不舒服,于是它们找到了四座房子,它们跳呀跳,跳到了我们的黑板上,想请小朋友帮它们分房子。小朋友愿意吗?”(小黑板出示各种平面图形的卡片)点名请学生给图形按“门牌”分房子。
让学生评价结果。
四、实践运用
师(出示课本第36页第一题的图)说:“图形在房子里美美地睡了一觉。第二天,它们来到花园捉迷藏。小朋友找找这里有我们认识的哪些图形。”学生自由发言。
“你们看这些图形都穿着白色的衣服,小朋友愿不愿意给它们穿上它们喜欢的衣服。”请学生给课本第36页第一题的图形涂色。
让学生找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平面图形,想起来的就站起来说。
五、图形拼组。
小熊猫:“小朋友玩得真不错,你们还能设计出新的玩法吗?”生1:用图形拼各种物体。生2:用图形画各种物体„„
放手让学生分小组用图形进行拼组:可以用各种图形画,也可以用现有图形拼组,由学生自由选择。
有的学生拼出了一辆坦克;有的画出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有房子、有花草、有小鸡,烟囱还冒着烟;有的拼出了挺奇怪的汽车,好长好长的车厢,他说,我要在这儿安我的家,我住这,小猫住这,等等,我们想到哪儿,马上就可以出发„„ 拼好后,学生们离开座位互相参观学习。有的学生看见了别人的作品,很快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修改自己的作品。可见学生的互相学习是多么的有效。在学生广泛参观的基础上,进行评价。
让学生各自说说自己用什么图形拼成了什么东西。展示部分优秀作品,并说说用了什么图形拼成了什么物体。
六、活动延伸
我们今天认识了哪些新朋友?一起说说。想想和这些新朋友还有什么新玩法,想到的小朋友别忘了告诉我。
动手做(一)学习目标
1.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时一步认识平面图形,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2.通过操作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3.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准备: 3幅简笔画、彩色纸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请学生所学老师画的画,再请学生说一说每一幅图像什么,并找出其中一幅图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是由我们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一)动手操作一
(1)请学生拿出手中的正方形纸,并把这张正方形纸折成一样的两部分。(2)学生交流各自的折法。
(3)动手剪一剪、比一比、看一看,自己折的两部分是不是一样大。(二)动手操作二
(1)让学生独立把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纸折成同样的两部分。(2)展示、交流和汇报。
请学生演示三角形的折法以,并提问:任何一个三角形都能折成同样大小的两部分吗? 请学生演示圆形纸的折法,并提问:还能从别的地方对折吗? 请学生演示长方形纸的折法。(三)动手做三
请学生照书上的样子拼一拼,再说一说:这些图形是由哪些平面图形拼成的?拼成的图形像什么?(四)动手做四
(五)请学生动手拼出自己最喜欢的两个图形,拼好后,粘在大白纸上,并说学生说说像什么,再请作者介绍。
三、练一练。
让学生完成练一练的第1、2、3、4题。
学生如果有困难的,可以进行适当的指导。学生合理的,都应给予肯定和表扬。
四、全课总结。
希望同学们在课外能继续折出美丽的图案。
动手做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
2.发展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教学难点
发展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课前准备
每人准备一套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四个小秘密,想不想知道呢?首先来看第一个小秘密,猜一猜这节课谁将和我们共同学习,它们是谁呢?(课件依次展示由七巧板拼出的动物图案:美丽的热带鱼、勤劳的大公鸡、漂亮的天鹅、可爱的鸭子以及小山羊,同时点击每个小动物图案会出现真实动物的图片和声音加以对比。)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小动物的图案是由什么拼成的呢?(学生:七巧板)让我们仔细的来看一看(课件演示动物图案小山羊慢慢转化成一副七巧板的过程),其实刚才这些小动物都是由这样一副七巧板拼成的,揭示课题:七巧板。
二、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1.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七巧板吗?(有七块)这只是其中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它能拼出各种各样美丽的图案。
2.介绍七巧板的来历:七巧板是由我们祖先创造的,后来流传到西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被称为“东方魔板”。这就是老师带给大家的第二个秘密,你们现在想不想马上认识这位朋友?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它的奥秘吧!
3.认识七巧板(1)认一认:
你能叫出七巧板中每个图形的名字吗?1号是,2号是,5号,4号、6号和7号是,3号呢?(出示课件分别点击七巧板中的每个图形依次出现各图形的名称: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这个图形比较陌生,它叫平行四边形。
(2)看一看:(拿出七巧板模具)
①请同学们从七巧板中拿出平行四边形,仔细观察一下,然后再拿出正方形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仔细观察七巧板模具,自由回答它们的不同。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贴出平行四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并板书:平行四边形、正方形。
同学们真了不起,要想和它成为朋友,就必须更进一步的了解它。
②请仔细观察自己桌面上七巧板中的三角形,它们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发现?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同学们的发现真不少,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和七巧板成为好朋友的。(3)说一说:
我要出几道题考考考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课件出示下列题目,第一小题可以填入数字,为了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各图形的个数和大小,可拖动课件左上方七巧板中的每个图形。同时在右侧又有判断填写正确与否的按钮。)
①七巧板中由几种图形组成?其中正方形有个,三角形有 个。②哪些图形比较大?哪些图形比较小 ③哪两个图形一样大? 学生集体回答。
三、动手操作,深入探究
1.拼平面图形。
①那为什么七巧板中有个“巧”字呢?这就是第三个秘密。只要大家开动脑筋,七巧板就会不停的“变”,想不想试试?下面我们来进行第一场“魔术比赛”,请同学们从七巧板中拿出2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看看用它们能拼出哪些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
学生动手操作拼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师巡回指导。指名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
②刚才我们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就可以变出这么多“魔术”,拼出了大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教师贴出三角形图片并板书:三角形)现在请你用七巧板中任意的几个图形再来拼拼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
集体操作,同时可以和同桌互相交流所拼的平面图形,师巡回指导。
指名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边演示边介绍自己是用七巧板中的哪几个图形来拼的。③欣赏
我也想给大家变个魔术,一起来看一下。(课件依次展示:由七巧板中的七块拼成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这些平面图形的转化过程)
2.拼有趣的图案。
①小朋友的表现真的很精彩,通过动手、动脑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七巧板除了能拼出我们所学过的平面图形,还能拼一些有趣的图案。我们来进行第二场“拼图大赛”,以小组为单位,请发挥你们的想象力用七巧板合作设计一幅作品,并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
②小组合作设计作品。
③作品展示,小组派代表边展示边汇报:本组所设计作品的名称,分别用了七巧板中的哪几个图形拼成的?为什么想拼这个图案呢?
3.作品欣赏:
现在我要公布第四个秘密了,这个秘密在一幅作品中,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展示用多幅七巧板拼成的古诗内容: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寒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分别用七巧板拼成了黄鹂、白鹭、山、船,同时配有音乐伴奏)我们可以用七巧板拼出许多精美的图案还可以用它来拼故事呢?
4.开放性习题:
请同学们课下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分工合作用一副或多副七巧板拼出故事作品。
四、课堂总结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七巧板有趣吗?(接着教师在原有“七巧板”三个字的前面板书:有趣的)你喜欢七巧板吗?你想对七巧板说些什么?七巧板千变万化,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奇妙的世界。只要大家善于观察,勤于动脑思考,就会拼摆出更多更美的图案,都能和七巧板成为最好的朋友。
动手做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的活动,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并初步认识六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2.能从图案中找出图形,培养辨认图形的能力。
3.会用所学的图形拼出图案,培养欣赏美的能力,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4.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像力和创造力,培养良好的情感价值观。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的活动,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教学难点
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用具
各种图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谁能说说我们学过哪些图形?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智慧老人用我们学过的图形变出了许多美丽的图案!课件出示
(学生认真看屏幕,欣赏美丽的图案。)看了这四幅图,你有什么感受?它们都像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请你选出一幅最喜欢的图案,说说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同桌互相交流,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用我们学过的这几个图形就可以拼出这么多美丽的图案,那么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几个新的图形朋友,可以制作出更多更美丽的图案。
课件出示
谁知道这几个图形的名字?(教师贴出图形,板书名字。)(指名学生回答,全班交流。)
二、建立模型
课件出示
这几个图形想和大家玩捉迷藏游戏,你能从上面这幅图中找到它们吗?(学生独立思考,让个别学生上台,指出所找的图形,全班交流。)课件出示
淘气在这幅图中找出了三角形并涂了喜欢的颜色,漂亮吗?那么,请你在答题卡上找出所要求的图形并涂上颜色。看谁找得又快、涂得又漂亮!
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找图形并涂色,展示个别学生的作品,全班展览。
三、解释与应用
1.摆一摆
用三根小棒可以摆1个三角形,摆2个三角形最少用几根小棒?摆三个呢?(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四人小组合作。)(学生展示作品)
用十根小棒能摆出几个正方形?(学生展示作品)2.数学万花筒 同学们用小棒摆出了我们所学的图形,这些图形组合在一起编织出了许多美丽的图案,请看屏幕。(课件出示美丽的图案,可让学生说说看到了哪些图形。)
3.拼图形
老师将这些美丽的图形放在信封里,请你取出所喜欢的图形介绍给大家。
(学生独自从信封中取出喜欢的图形,并介绍给大家。)
用这些图形可以编织出许多美丽的图案,这些图案装饰了我们的生活,现在请你们也用信封里的图形在白纸上拼出美丽的图案来装饰我们的教室好吗?
四、小结
你们有哪些收获?最喜欢这节课的哪部分?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第五单元
加与减(二)
小兔请客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的进行整十数的加减计算,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并能正确的进行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发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2、通过动手操作、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3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掌握整十数的加减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师: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兔请客》(板书:小兔请客)
(二)、探究与体验
师:有一天,天气非常的好,小白兔到森林里摘了好多的果子,它想,这些果子我不能自己吃,我要和我的好朋友一起来分享。于是,他就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把好朋友请到家里来做客。小白兔非常的热情,早早就把果子准备好了。这时,好朋友小猴、小刺猬、小松鼠接二连三的都到了,小白兔一看来了好几位朋友,担心果子不够吃,就又端来了一些果子,它边走边说:“朋友们,尽情的吃吧!”(出示第一幅画面)故事讲到这,老师可要考考大家了,看看谁听的最认真,看的最仔细。
1、从这幅图画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呢?
2、谁能根据我们得到的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呢?
(小白兔一共端来多少个果子?)
3、这个问题怎么解答呢?
汇报:(30+20=)
4、现在请小组内交流,你能用什么方法算出得数呢?并说说算式中每个数字表示的意义。
学生汇报:
师:在这个加法算式中,每个数字除了有它表示的意义以外,还有自己的名称。在加法算式里,我们把 + 两边的数字叫做加数,把算出的得数叫做和。在30+20=50中,30叫加数,20也叫加数,50叫和。
师:你们非常聪明!老师要接着给你们讲故事,听好了,在这些朋友中,小刺猥是最顽皮的一个,为了让大家高兴,它要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说着就来了一个前滚翻,没想到把一盘子的果子都扎在身上带走了,逗的大家哈哈大笑。(出示第二幅画面)通过这段故事和这幅画,谁能说说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草地上原来有50个果子,被小刺猥带走了10个)你们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草地上还剩下了多少个果子?)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5、现在就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剩下多少个果子呢?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一会要小组请代表来汇报。
(1)学生讨论,互相交流。
(2)汇报:(我们小组是用50-10=40,用口算方法计算的,5个十减去1个十就是4个十,也就是40)
(我们小组是用50-()=10呢?拿来5捆小棒,每捆是10个,拿走了4捆,还剩10个,拿走的4捆就是40个)
(我们小组是看草地上还剩下几盘?还剩下4盘,每盘是10个果子,就是还剩下了40个果子)
师:同学们,你们回答的都非常好,在50-10=40中,50表示一共有50 个果子,10表示小刺猬扎走了10个,40表示还剩下40个果子。在减法算式中,每个数字也都有自己的名称,我们把 — 前面的数叫做被减数,—后面的数叫做减数,计算的结果叫做差。谁来说说50-10=40每个数字的名称呢?
(三)、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通过故事“小兔请客”,学会了整十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知道了在加法算式中有加数、加数、和,在减法算式中有被减数、减数、差。而且还懂得了如果有好吃的,好玩的要和大家一起分享。最后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多多动脑,勤于思考,做个聪明、快乐、懂事的好孩子!
采松果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初步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4.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难点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优美的动画,请你认真看,然后编一个好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播放多媒体动画,最后定格为教材主题图画面。)
师:这么好听的故事,听完后你知道了什么?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讨论探究 1.提出问题
师:大家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
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松果? 小松鼠采的松果和妈妈相差多少个?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2.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
师:咱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谁知道如何列出算式呢? 生:25+4=?(学生大部分已经能够说出结果。)
师:同学们真聪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的,暂时没有算出来的同学,可以借助手中的小棒、计数器等,也可以请求同组的同学来帮忙。(学生动手探究,互相讨论交流;教师巡视,适时参与引导。)
(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生1:我是拨计数器算出来的。先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在个位上拨5个珠子,就是25,再在个位上拨4个珠子,个位上就有9个珠子,就是29。
生2:我摆小棒。我先摆上2捆,再摆上5根,就是25,然后再在5根旁边摆上4根,一共就是29根,也就是25+4=29。
生3:我是口算出来的。5+4=9,再加上20就是29。
生4:我也是口算出来的。看着25然后把4直接加到个位的5上,就是29了。
生5:我是列竖式计算出来的,是我妈妈教我的。(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竖式。)
生6:我是口算出来的。反正我一看就知道25加4等于29。
师:同学们真聪明!能够想出这么多的算法。那么你觉得在计算时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呢?
生1:要看清每一位上的数字,不要弄错位置。
生2:要个位加个位,不要加到十位上。
生3:大家要认真计算,不要粗心。
师:刚才大家想到的这些算法:拨计数器、口算、摆小棒、列竖式,都是很好的计算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最简单?
3.类推探究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刚才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后面还有三个问题,同学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共同去解决。(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讨论解决问题。教师参与其中一个小组的活动,并随时注意其他小组的活动。)师:请把你们小组的研究结果汇报给大家听。
(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1.第1题(出示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学生独立读图,解决问题,全班交流。)生:19-9=10(颗)。
2.第2题(出示情境图)。
师:比一比看谁最先算出大恐龙比小恐龙长多少米。
生:25-2=23(米)。
3.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4.第4题:想一想,填一填。
师:仔细观察每组中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但能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能发现其中存在的规律。那么你认为这节课自己表现如何?
青蛙吃虫子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学会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计算方法,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3、对学生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教具准备 计数器、小棒、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学前准备(1)填一填
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50里面有()个十,30里面有()个十,合起来是()个十(2)小竞赛
32+5
70-60
78-6
39-4 26+3
88-5
30+20
83+6
2、猜谜语,揭示课题
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打一动物----青蛙)
师:青蛙现在在什么地方?它们在田里做什么呢?(吃害虫)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青蛙吃害虫”(出示课题)
师:青蛙可以把庄稼里的害虫吃掉,农民就不用把农药喷撒在庄稼上,这对我们的环境就可以起到净化的作用,我们就能吃上绿色食品。青蛙对我们有这么多的好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们呢?(不能捉它,要保护它)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师:有一只小青蛙知道同学保护它们的决心后,给我们班发来了一封邀请信,邀请我们去参加青蛙王国举行的捉虫比赛。你们去不去呀?
师:比赛的现场可真热闹呀!看,有两只青蛙正抢着吃害虫呢!它们都说什么话呢?
生1:小青蛙说:“我吃了30只害虫”。生2:大青蛙说:“我吃了56只害虫”。
2、青蛙很细心,随时收集身边的数学信息,我们能不能根据它们收集的数学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呢?
生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生2: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害虫? 生3: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多少只害虫? 师: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你们打算怎样列算式呢?
生:56+30 师:56+30=?该怎样计算呢?
3、探究56+30=?的计算方法。
(四人一组合作,利用桌上的学具摆一摆、拨一拨、说一说计算过程)
4、汇报交流。
5、师强调: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
6、解决第二、三个问题。
(1)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害虫?(2)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多少只害虫?(3)怎样列式?
生:56—30= 师:56—30=?该怎样计算呢?(教学过程与56+30相同)
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计算56—30=?然后说说你是怎样算的?(4)比较56—30与56—3有什么不同。
56—30=26
56—3=53
三、实践应用
1、同学们,小青蛙好像又有什么新的发现,是怎么回事?大家瞧!(课件出示第一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适时告诉学生啄木鸟是益鸟,我们应该保护它。
2、小青蛙游啊游,看到了38青蛙在举行大合唱呢!你们听:(课件出示第二题)师 :仔细观察,从图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生:有38只青蛙在唱歌。
师:青蛙唱完了,有的已经回家了,看荷叶上最后还剩下几只青蛙?(5只)那么谁知道回去了多少只青蛙?比比看谁最先算出来。
3、小青蛙说:小朋友们,你们真聪明,现在我再给你们出一些计算题,比比谁第一。(课件出示第三题)
四、总结评价,知识延伸
我们在动物王国的时间不短了,你们觉得开心吗?想一想都有什么收获?我们和青蛙一块度过了愉快的40分钟,对它也有了一些了解,对它有兴趣的同学回家查一查资料:一只青蛙一年大约可以吃多少只害虫呢?
拔萝卜
教学目标
①继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②掌握竖式的书写格式及数位要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从个位加起的计算方法。③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同时,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体现算法的多样化。难点:竖式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计数器、挂图、小棒、卡片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开火车口算算式。
2、谈话导入:
师:今天,小黑兔和小白兔一起在山坡上拔萝卜,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去看看,好吗?(出示“小兔拔萝卜”挂图)。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理解图意。
2、学生表演,提出问题。
小黑兔拔了36个萝卜,小白兔拔了23个萝卜。
师:同学们,你能根据图意,提出什么问题?
生自由发言:学生可能提出加法和减法的问题,教师先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计算加法问题:出示: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
生齐读:小黑兔拔了36个萝卜,小白兔拔了23个萝卜,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
一生上台列算式:板书 36+23=
3、讨论、交流、探索算法。
①小组交流(交代交流内容,注意倾听别人发言,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
②全班交流你是怎么算的?(各组代表上台演示)
生1:我是用计数器来计算的。(生用计数器拔珠计算)
生2:我是用摆小棒计算的。(生摆小棒计算)
生3:我是用口算的。(生口算)
③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的这些不同的算法的计算结果都一样,都算得很好。今天,老师告诉同学们另一种计算方法,列竖式计算。
4、教师板演,介绍竖式。
①书写格式:数位对齐,加号写在第二个加数 3 6的前面,横线代表等号写在第二个加数和加号 + 2 3的下面。
②计算方法: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5 9从个位加起。
5、巩固练习:
① 计算:5 6+ 2 3
5—2 4
② 列式计算:23+45=
54—23=
6、出示“试一试”中“小白兔比小黑兔少拔了多少个萝卜?”全班齐读:小黑兔拔了36个萝卜,小白兔拔了23个萝卜。小白兔比小黑兔少拔了多少个萝卜?
① 生独立完成:你觉得哪种计算方法好就用哪种方法来计算。
② 全班交流(吊板)36—23=13(个)
三、巩固新知:
1、P29练一练。
2、口算或竖式。
收玉米
教学目标
①继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②掌握竖式的书写格式及数位要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从个位加起的计算方法。③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同时,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体现算法的多样化。难点:竖式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计数器、挂图、小棒、卡片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开火车口算算式。
2、谈话导入:
师:今天,笑笑和淘气一起到田里去比赛收玉米,忙了一天,最后笑笑和淘气聚在一起来比较,我们一起去看看结果到底如何吧。(出示“小兔拔萝卜”挂图)。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理解图意。
2、提出问题。
笑笑收了42个玉米,淘气收了57个玉米。
师:同学们,你能根据图意,提出什么问题?
生自由发言:学生可能提出加法和减法的问题,教师先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计算加法问题:出示:笑笑比淘气少收了多少个玉米?
一生上台列算式:板书 57—42=
3、讨论、交流、探索算法。
①小组交流(交代交流内容,注意倾听别人发言,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
②全班交流你是怎么算的?(各组代表上台演示)
生1:我是用计数器来计算的。(生用计数器拔珠计算)
生2:我是用摆小棒计算的。(生摆小棒计算)
生3:我是用口算的。(生口算)
③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的这些不同的算法的计算结果都一样,都算得很好。今天,老师告诉同学们另一种计算方法,列竖式计算。
4、教师板演,介绍竖式。
①书写格式:数位对齐,减号写在减数42的前面,横线代表等号写在减数和减号(—42)的下面。
②计算方法: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57从个位减起。
5、巩固练习:(说一说,错在哪里?)
书本第57页
三、巩固新知:
1、P58练一练1、2、3、4、5。
2、口算或竖式。
回收废品
教学目标
1、结合“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在学具的操作中,能正确地列式并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在学具的操作中,能正确地列式并进行计算。教具准备
计数器、挂图、小棒、卡片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的手里拿的是什么? 生:塑料饮料瓶子。
师:这是“废品”。这种瓶子埋在地下好多年也不会腐烂,对庄稼的生长有影响。这不,小林、小红、小青已经行动了,我们去看一看吧。出示主题图,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这里有哪些数学问题。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①师组织学生观察:图上给我们什么信息?用语言描述所给的信息。②思考: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③小组合作交流。④学生代表结合数学信息汇报:小红收集了多少个?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很好,该好如何解答呢?请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并用你的小棒摆一摆吧。
学生汇报:13+3= 师:原来要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就是用加法,多了多少就加上多少。师: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师:你能摆出小青收集的塑料瓶的个数吗? 学生动手摆,然后展示 师:那你会列式计算吗? 生:13-4= 师:你告诉大家为什么用减法呢? 生:……
师:哦,小红比小林多,我们就在13的基础上加,现在小青比小林少,我们也就在13的基础上减。
师:通过他们三人的努力,公园漂亮许多,而且环境也得到了保护。他们可真了不起。师:可是这些塑料怎样处理呢? 学生自由汇报。
(小结:要把这些塑料瓶集中起来,统一放在回收站,然后进行二次处理,最后回收利用,这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
三:巩固练习:
P60“练一练”
第1、2、3、4题。
四、评价总结
师:
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2、我们知道美丽的生活要靠大家共同来创造,希望你们能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收获运用到生活中,并转告你周围的人们“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第六单元
加与减(三)
图书馆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1、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笔算竖式的书写格式。
3、使学生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的道理。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要进位的道理。教具准备 计数器、挂图、小棒、卡片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
课前:复习20以内进位加法(“开火车”口算)。
一、情境创设,谈话导入。
1.谈话引入。同学们喜欢看课外书吗?谁来说说你喜欢看些什么书?同学们喜欢看的书真不少,可以看出大家都是好学的孩子。
2.引入情境。我们的好朋友“机灵狗”最近新开了图书馆,听说里边的书可多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PPT)瞧,这就是图书馆的一角。(出示课题:图书馆)
二、提出问题,初探进位加法。1.提数学问题。
(1)看图提问题。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幅图,说一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说的很好,那你们能提出数学问题吗?(生独立思考,指名提出数学问题,师在黑板上贴问题)
(2)根据问题列式。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一下子就提出这么多的数学问题,下面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一共有多少本?你会列式吗?请拿出练习本列出算式。(生列式师巡视)2.初探进位加法。
(1)初探算法。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列式的?大家都同意这样列式吗?(板书:28+4)你们会算吗?我们先来估一估,大概是多少?比30多,多一些)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试着做一做。(自主探索)
(2)交流算法。算好的小朋友请把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方法与你的同桌小伙伴说一说。现在谁愿意把你的方法介绍一下。
算法一:我是用摆小棒的方法算出来的,先摆28根小棒,再摆4根,先从4根拿2根放到8根里就是10根了,把它捆一捆合在2捆里就得到3捆零2根,就得32了。
师:请你上台演示一下。还有用小棒摆的吗?你是怎么摆的? 算法二:先从8根拿6根放到4根里就是10根(一捆)。
师:请你上台演示计算过程。
师:试着用小棒摆一摆。
板书:计算方法:①、摆小棒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算法三:我是用看算式直接口算出来的,我是这样算的先算8+4=12,再算20+12=32。
师:谁也是这样算的?(板书:②、8+4=12 20+12=32)算法四: 先算28+2=30,再算 30+2=32。(板书:③28+2=30,30+2=32)算法五:我用竖式计算的。(让学生说用竖式计算,写得时候要注意什么呢?又是怎么算的?)
师:8+4=12满十怎么办?怎样记不会忘了进一。(生讲师板书进位一)谁还会说个位相加满十了怎么办?(多指名回答)
板书:④竖式(满十进一)
师:出示计数器演示“满十进一”
师:学生在练习本上尝试列竖式。(3)小结。
师:通过大家的思考,我们有口算、摆小棒和列竖式等方法来解决问题。这几种方法中,你更喜欢用哪种方法?(让几个同学说说)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相信你的速度会越来越快。接下来,在刚开始贴出的问题中,选择其中一题,用你喜欢的方法,动手算一算。
师:做完后,同桌小声交流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师:找生来说算法。
选择1名列竖式的同学上台板演。请你们也试一试列竖式的方法,好吗?
三、多层次练习,巩固进位加法
1、摘小花儿
(1)机灵狗说咱们班的小朋友个个学习认真,现在大家轻松一下,玩个“摘小花儿”的游戏吧?(出示图)看到这么多漂亮的小花儿,你们想摘吗?给你们1分钟思考时间。(选人计算)
(2)摘一个评价一个,最后评价左边一竖列与右边的题有什么秘密?
2、看谁是个最好的医生
师:你们看谁来了?(出示琢木鸟图)它可不高兴了,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快去看看吧!原来呀这里有3棵大树生病了,小朋友们我们来帮帮它吧!确诊一下大树的病因好吗?(指名说错因)
3、课堂练习巩固:P69
第1、2、3、4、5、7、题
四、成功体验,回味进位加法。
1.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谁来说说你学会了什么新本领?
2.你想要提醒大家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摘苹果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笔算竖式的书写格式。
3、使学生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的道理。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要进位的道理。教具准备 计数器、挂图、小棒、卡片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
课前: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开火车”口算)。
一、情境创设,谈话导入。
1.谈话引入。同学们喜欢吃水果吗?谁来说说你喜欢吃什么水果?
2.引入情境。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他们也很喜欢吃水果,尤其是苹果。有一天他们两一起到果园摘苹果,最后淘气摘了17个,笑笑摘了38个,然后他们拿来了个箱子,准备把苹果带回家去。(出示课题:摘苹果)
二、提出问题,初探进位加法。1.提数学问题。
(1)看图提问题。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幅图,说一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说的很好,那你们能提出数学问题吗?(生独立思考,指名提出数学问题,师在黑板上贴问题)
(2)根据问题列式。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一下子就提出了问题,下面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淘气和笑笑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你会列式吗?请拿出练习本列出算式。(生列式师巡视)2.初探进位加法。
(1)初探算法。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列式的?大家都同意这样列式吗?(板书:17+38)你们会算吗?我们先来估一估,大概是多少?比50多,多一些)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试着做一做。(自主探索)
(2)交流算法。算好的小朋友请把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方法与你的同桌小伙伴说一说。现在谁愿意把你的方法介绍一下。
算法一:我是用摆小棒的方法算出来的,先摆17根小棒,再摆38根,先从38根拿3根放到7根里就是10根了,把它捆一捆就得到5捆零5根,就得55了。
师:请你上台演示一下。还有用小棒摆的吗?你是怎么摆的? 算法二:先从8根拿3根放到7根里就是10根(一捆)。
师:请你上台演示计算过程。
师:试着用小棒摆一摆。
板书:计算方法:①、摆小棒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算法三:我是用看算式直接口算出来的,我是这样算的先算8+7=15,再算10+30+15=55。
师:谁也是这样算的?(板书:②、8+7=15
10+30+15=55)算法四: 先算38+2=40,再算 40+15=55。(板书:③38+2=40,40+15=55)算法五:我用竖式计算的。(让学生说用竖式计算,写得时候要注意什么呢?又是怎么算的?)
师:8+7=15满十应该怎么办?怎样记不会忘了进一。(生讲师板书进位一)谁还会说个位相加满十了怎么办?(多指名回答)
板书:④竖式(满十进一)
师:出示计数器演示“满十进一”
师:学生在练习本上尝试列竖式。(3)小结。
师:通过大家的思考,我们有口算、摆小棒和列竖式等方法来解决问题。这几种方法中,你更喜欢用哪种方法?(让几个同学说说)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相信你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三、多层次练习,巩固进位加法
1、算一算,说一说。
P71
2、课堂练习巩固:P72
第1、2、3、4、5题
四、成功体验,回味进位加法。
1.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谁来说说你学会了什么新本领?
2.你想要提醒大家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阅览室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件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笔算竖式的书写格式。
3、使学生理解个位相减不足要十位退一的道理。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个位相减不足要十位退一的道理。教具准备 计数器、挂图、小棒、卡片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谈话导入。
1.谈话引入。同学们喜欢看课外书吗?谁来说说你喜欢看什么课外书?
2.引入情境。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他们也很喜欢看课外书。有一天他们两一起到阅览数看课外书,发现阅览室里面有他们喜欢的儿童画报、故事书和连环画。(出示课题:阅览室)
二、提出问题,初探进位加法。1.提数学问题。
(1)看图提问题。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幅图和表格,说一说你从上面看到了什么?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说的很好,那你们能提出数学问题吗?(生独立思考,指名提出数学问题,师在黑板上贴问题)
(2)根据问题列式。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一下子就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下面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儿童画报原有30本,借走了7本,还剩下多少本?你会列式吗?请拿出练习本列出算式。(生列式师巡视)
2.初探退位减法。
(1)初探算法。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列式的?大家都同意这样列式吗?(板书:30—7)你们会算吗?我们先来估一估,大概是多少?比20多,多一些)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试着做一做。(自主探索)
(2)交流算法。算好的小朋友请把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方法与你的同桌小伙伴说一说。现在谁愿意把你的方法介绍一下。
算法一:我是用摆小棒的方法算出来的,先摆30根小棒,再把一捆拆开从10根拿走7根就是3根了,把它合起来就得到2捆零3根,就得23了。
师:请你上台演示一下。还有用小棒摆的吗?你是怎么摆的? 算法二:我是用看算式直接口算出来的,我是这样算的先算10—7=3,再算20+3=23。
师:谁也是这样算的?(板书:②、10—7=3
20+3=23)算法三:我用竖式计算的。(让学生说用竖式计算,写得时候要注意什么呢?又是怎么算的?)
师:0—7=15不够应该怎么办?(生讲师板书进位一)谁还会说个位相减不足怎么办?(多指名回答)
板书:④竖式(个位不够减,十位要退一)
师:出示计数器演示“不足退一”
师:学生在练习本上尝试列竖式。
(3)现在你能不能自己算一算:
①故事书有25本,被借走了8本,还剩下多少本?
②连环画有46本,被借走了9本,还剩下多少本? 3.小结。
师:通过大家的思考,我们有口算、摆小棒和列竖式等方法来解决问题。这几种方法中,你更喜欢用哪种方法?(让几个同学说说)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相信你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三、多层次练习,巩固退位减法
1、试一试。
P76
2、课堂练习巩固:P76 1、2、3题
P77页4、5、6、7、8题
四、成功体验,回味进位减法。
1.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谁来说说你学会了什么新本领?
2.你想要提醒大家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跳绳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知识迁移的能力,以及小组互相合作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教具准备 计数器、挂图、小棒、卡片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跳绳吗?你能说说你的跳绳成绩吗?跳绳不但是一项很好的体育活动,它里面还藏着许多的数学问题呢,你们发现了吗?
活动二:利用跳绳的情境,讨论计算方法.出示主题图及统计图表,提出数学问题.师:这是三名同学跳绳情况的统计表,说说你从表中知道了些什么?
师:根据这张统计表,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A:小东、小红共跳多少下?三人一共跳多少下?
B:小红比小亮多跳几下?小东比小红少跳几下?
……
师:要想知道“小红比小亮多跳几下?”你会解答吗?
板书:小红比小东多跳几下?
40—28= 2.根据算式,合理进行估算.师:请你估计一下,小东比小红多跳几下?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3.探索算法,合作交流.(1)学生独立思考算法,试算40—28=()
(2)将全班分4人小组交流算法,组长统计算法.在全班评选想出算法最多的小组.(3)全班学生交流算法.算法一:40-20=20
算法三:40-8=32
20-8=1
232-20=12
算法二:40-30=10
10+2=12
师:好多同学都能口算出算式的结果,除了口算你还能用笔算的方法计算吗?
算法五:用竖式计算.我发现同学们笔算时有两种结果,大家看:一种是40减28等于12;另一种是40减28等于22。到底哪一个结果是正确的呢?我们一起摆小棒验证一下。
4.试一试.①小亮比小东少跳几下? □○□=□(下)
②小红比小东多跳几下? □○□=□(下)
看图列出算式,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5、练习巩固
1、试一试
P79
2、练一练
P79-80
第四篇: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利用“一个加数增加,而另一个加数同时减少同样的数,和不变”和“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加上或减去同样的数,差不变”的规律进行巧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策略。
3。激励学生去探究规律和奥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灵活巧算的能力。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小朋友们,请你仔细观察这些题,你能发现这几组题中的秘密吗?
生:第一组,第一加数每次增加10,第二加数不变,和每次增加10。
第二组,第一加数每次减少1,第二加数每次增加1,和不变。
第三组,被减数每次减少1,减数每次减少1,差不变。
师:你们都发现了这些题的秘密,真厉害!
我们今天就要来用这些小秘密!看看能不能利用这些秘密使我们的计算更加简便。
二、新授与探究
师:看,小胖他们看到一座美丽的海岛,他们要解决栈道上的.数学题,才能登上海岛去游玩。我们和他们一起去试一试吧!
探究一
出示:26+18=□问:26加18怎样算可以容易一些呢?
学生讨论,请你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尝试解答
师:仔细观察这一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
①一个加数增加1,另一个加数减少1,和不变。
②一个加数增加2,另一个加数减少2,和不变。
③将一个加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师:对,做加法时,将一个加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这就是“巧算”。
(出示课题:巧算)
小结:在两数相加时,我们可以把最接近整十数的那一个加数变成整十数,另一个加数相应变化,这样进行计算会变得更容易。
探究三
1、哪一种方法更容易计算?
出示:82-67=□-□=师:小朋友们,这道题要怎么巧算呢?
生1:82-67=80-65生2:82-67=85-70师:这两种都正确,那么你们觉得那一种更容易计算呢?
生:第二种。(请同学们说说理由)
2、师:我们再来看看,这第二种方法是怎么巧算的。
师:你又发现了什么?
小结
①被减数与减数同时增加与同时减少1,差不变。
②被减数与减数同时增加与同时减少3,差不变。
师:你们为什么觉得第二种方法容易计算呢?
生:因为第一种方法在计算的时候,我们还要考虑退位,而第二种方法是不需要退位的,好算一点。
师:对呀。我们将减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3、师:试一试
归纳规律
1、被减数与减数同时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差不变。
2、把减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多了。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已经掌握了巧算的方法,我们现在就去海岛上看一看还有什么题目等着我们!
三、练习与巩固
1、师:请小朋友们用今天学到的巧算的方法,合理的运用,挑选六道小题中的三题完成。
分组完成六道算式。
师:加法的巧算方法与减法的巧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生:加法:将一个加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减法:将减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2、师:这堂课小朋友们都学得很好,现在我们就来做个比赛。
比一比,看谁先拿到红旗。
请做的最快的四名学生汇报答案,并给予小红旗。
师:你们都是小能手,请接受奖励。
四、课堂小结
加法:将一个加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减法:将减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0~3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少一些”“差不多”的含义。
2、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探究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这么多概念的含义。
难点: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差不多”描述事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数学城堡可美丽了(屏幕显示),里面还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题呢,你们想进去看看吗?不过想要进入数学城堡,必须闯过三关,大家有信心吗?
二、自主探究,理解新知
1、第一关。
出示准备好的三杯水:一杯清水,一杯蓝水,一杯红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杯水,然后用“……比……多得多”或“……比……多一些”说一句话。教师巡视指导。谁来按老师的要求说一说?反过来还可以怎样说?
2、第二关。
①自主探究,独立思考。
(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养殖场里都养了些什么呀?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认真想一想,看看还有什么新的发现,然后告诉你的同桌。
②合作交流,汇报成果。
谁先来把他们的发现和大家交流交流?其他同学注意听,别的同学说完之后可以进行补充。
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发现:n养殖场有92只鸭子,22只鹅,还有100只鸡。养殖场鸡最多,有100只。鹅最少,有22只。鸭子有92只,比鸡少,比鹅多。鸡比鸭多一些,鸭比鸡少一些。鸡比鹅多得多,鹅比鸡少得多。
比较两个数的关系时,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差不多”等来描述。
3、第三关。
(猜一猜:根据描述来猜一猜兔子的`只数)18,26,90,97这四个数中,有一个是兔子的只数,猜一猜。兔子的只数比18多得多。
想一想,你猜出了吗?是多少?
【巩固练习】
出示课本第31页第1题。引导学生看清题意,再让学生独立解答,最后集体交流,教师进行评价。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得愉快吗?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书哦你这节课的收获吧!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和从个位加起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
2、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笔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3、会用竖式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教学重点
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竖式的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磁力板、小棒。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口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0+4050+20——+20——+1647+285+3
(二)探究新知
1、导入:34+5怎样口算?
引导学生回答:先算4加5得9,再算30加9得39。教师明确:这道题我们也可以写成竖式,用笔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首先学习不进位加。(板书课题)
2、教学例1
(1)教学竖式的写法。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横式:34+5=_________
教师演示:先在磁力板上摆出3个整捆的和4根单根的小棒表示34,再在4根单根的小棒下面摆5根单根的小棒。
学生讨论: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应该把5根小棒和哪一部分合起来?引导学生得出:5根单根的小棒要和4根单根的小棒合起来。
教师讲解:写竖式时一位数5要与两位数的'个位数4对齐,也就是个位和个位对齐。在第二个加数的左边空出十位的位置写上加号,然后在下面画一条横线表示等号。
边讲边板书:
教师提问:写坚式时一位数和两位数的哪一位对齐?为什么?
(2)教学计算方法。
教师演示: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一共是9根单根的,3个整捆的
教师讲解: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也就是把个位上的4和5相加,得数写在横线下面的个位上,整捆的小棒有3捆,也就是3个十,在横线下面的十位上写3。
在原板书的基础上继续板书:
(3)阅读教科书例1,填上得数。
教师说明:书上虚线方框中的式子是为了说明计算过程,以后做题时不用写出来。
(4)反馈练习:完成第75页“做一做”。
32+6=3+45=
先让学生说说怎样对位,然后写在书上。订正时强调:一位数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得数的个位也和个位对齐。
3、教学例2
(1)竖式的写法。
我们会用竖式计算34加5,那么34加25怎样算呢?(板书:34+25=)
教师演示:先摆34根小棒,再在它下面摆出25根小棒,整捆的和整捆的对齐,单根的和单根的对齐。
学生讨论: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该怎样算?启发学生得出:单根的和单根的相加,整相的和整捆的相加。(教师点拨:也就是相同单位的数相加。)
学生讨论:写竖式时应该怎样对位?启发学生得出: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教师点拨: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板书:
提问:写竖式时怎样对位?
(2)教学计算方法。
教师演示:先把单报的小棒合起来一共有9根,再把3个整捆的和2个整相的小棒合起来,是5个整相的,一共是59根,所以34加25得59。
小组讨论:计算时先把哪一位上的数相加?再加哪一位上的数?
引导学生汇报:先把单根的合在一起是9根,也就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4加5得9,在横线下面个位上写9。再把整捆的合在一起是5个整捆,也就是5个十,在横线下面的十位上写5
教师板书:
(3)阅读教科书76页例2,填上得数。
回答问题:①在上面的竖式里是怎样对位的?
②在上面的竖式里,是从哪位加起的?
引导学生得出: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先加个位上的数,再加十位上的数,也就是从个位加起。
告诉学生:以后做题虚线方框中的式子不用写。
(4)反馈练习:完成第76页“做一做”第1题。
24+63=52+36=
先让学生说说怎样对位,然后填写上面的括号,再让学生说说从哪位加起,然后计算出得数。
4、看书,质疑
(三)全课
笔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随堂练习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从哪位加起的
布置作业
练习十八第2题。提醒学生:写竖式画横线时要用直尺,书写要工整,对齐数位,认真计算。
2笔算下面各题。
82+7= 70+20= 61+25=
35+42= 3+44= 30+69=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例134+5=39例234+25=59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师:在动物园的另一角,有一只小蚂蚁饿急了,正在找东西吃呢。忽然它看见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很想吃,可在它周围有许多方格,怎样才能吃到苹果呢?请看图,这儿有提示:蚂蚁往右走几格,再往上走几格到苹果处。我们一起来帮帮小蚂蚁好吗?(老师演示,让学生明白题意)
师:这只小蚂蚁又发现不远处还有一个香甜的香蕉呢,请小朋友自己去帮助小蚂蚁,好吗?你可以看提示(2)
师:这只小蚂蚁的胃口可大了,它还想吃到可口的小青虫和脆甜的鸭梨呢!该怎么办呢?同桌两人可以商量商量蚂蚁该怎么走,然后再画出来。(展示不同的方法)
4、说一说,他们各住在哪里?
5、综合练习(上、下、左、右、前、后、位置)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6页内容及练习一的4~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进一步体验和深化位置概念。
2.能准确地确定和表述物体所处的准确位置,建立较强的位置感,为今后建立较好的空间观念打基础。
3.让学生在多种活动的参与中体会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在数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能准确地确定和表述物体所处的准确位置,建立较强的位置感。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导入新课。
师:教师知道同学们特别喜欢做游戏,那我们上课前也来做个“点指”的游戏。老师说哪,同学们就用手指哪? 生随老师做游戏
师:从这个“点指”游戏中我们明白了耳朵、眼睛等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其实任何物体都有它们的位置,那么在生活中如何确定他们的`位置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位置。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探究位置
师:经过一周的评选,我们的假期作业终于评出了两名优秀的作业,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生:想
师:这两名同学一个同学是第五组的,一个同学是第四个。根据老师的描述请同学们快找一找他们是谁?
(生四下寻找发现无法确定)
师:为什么不能一下就猜出是哪位同学?
生:因为第五组有4个同学,而且每一组都有第4个同学,所以无法确定是哪一个同学
师:是啊!第五组有四名同学,只说第五组很难一下子知道他是谁,而坐在第4个的每一组都有1个,所以也无法知道他是谁,那么怎样能让同学们一下子把位置确定下来?
(生自由回答)
师:既要说出在第几组,又要说出是第几个。(板书)
师:他们分别是第五组的第3个(冯铭思)第2组的第4个(韩嘉悦)
生汇报后发给学生奖品,并及时鼓励。
师:按我们现在的座位,同学们看一看,班级一共有几组?
生:一共有6组
师:谁来数一数 生数一数
师:习惯上我们都是从左往右数这是第一组、这是第二组……
请各组同学记住自己是哪一组的,听老师的口令
请第一组的同学挥挥手 请第二组的同学跺跺脚
请第三组的同学拍拍肩, 请第四组的同学站起来转一圈
请第五组的同学笑一笑, 请六组同学拍拍手
师:最近咱班的王爽学习上很有进步,你能说出他的位置吗?
生:王爽在第6组第2个
师:第四组第一个同学请起立(张墨焜)
师:谁是老师的好朋友,请你告诉我你的位置。
(生自由回答)
师:你的好朋友是谁?请小组的同学猜一猜
(生小组合作)
师:请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你前、后、左、右同学的位置,把第5页的内容填上。
(生自由活动后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板书
师:通过同学们的汇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前后两个同学的座位、左右两个同学的座位与自己的座位有什么关系?
生自由回答,教师适时板书,齐读板书内容。
三、巩固练习
1、师: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小动物们也想考考大家你们看,他们来了。从这幅图上你获取了什么信息?
(出示做一做)
根据第一行第2个是猴子这个条件,谁知道狗在第几行第几个?
师:你还能提出 什么问题?
生自由提问
2、星期天小明去看电影,他买了一张8排13号的电影票,他拿着票走进电影院发现有两扇门“单号门”、“双号门”,小明看了看手中的票想:“我应该进哪扇门呢?”哪位同学能帮助他?(出示教科书第8页第4题)
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帮助他。
师:(学生汇报后,小结)我们的电影院都是这样的,如果拿的是单号票,就从单号门进,双号票就从双号门进,那么小明拿的是8排13号,这是一张单号票还是双号票呢?
(我们看单号或双号,只看票上是几号,不用看是几排)
小明由单号门进入,看到电影院里座位很多,他急了:这么多座位我应该坐在哪?如何帮助他找到座位?
生:先找8排再找13号
师:小明和小丽是好朋友,一个是8排13号、一个是8排12号,他们会坐在一起吗?
生:不会(因为电影院的座位比较特殊,把的在的单号排在一起,从中间往右次是1、3、5、7……所有的双号排在一起,从中间往左依次是2、4、6、8……中间号,向两边逐渐扩大,所以他们不会挨在一起。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整理3种水果学具,探索出由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到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能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读法和作用,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建立符号感。
3、解决问题:能够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和符号(“>”、“<”、“=”)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
三、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课题
1、小朋友,今天是小猴子的生日,它准备了许多水果,邀请了几个小伙伴一起庆贺自己的生日。小猴子们摘了很多水果,忙坏了。
2、引导学生思考:这里一共有几种水果?它们各有多少?怎样才能一眼看出哪种水果多,哪种水果少?
3、让学生动手数一数:图中有几只猴子?有几个苹果、几个橘子、几个香蕉?
4、引入新课:这些物体的个数是有多有少的,表示物体个数的多少的数字也有大小,今天我们就来比一比数的大小。(引出课题:比大小)。
(二)引导观察,理解新知
1、同桌互相找找说说对方身上有哪些东西的个数可用数字来表示的。比一比谁最棒,找得又快又多!请愿意向全班同学汇报的同学来说说。(1个鼻子,2只眼睛,2只耳朵,2只手,2只脚,1条辫子,3个兜,衣服上有4朵花,4个字,5个手指头......)找了之后,你有什么发现吗?或有什么话要说吗?学生讨论引出新内容。
2、认识等号。
(1)把小猴和水蜜桃做比较。
师:把水蜜桃分给小猴,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将学生引导到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
(3)、认识“=”
小猴有3只,水蜜桃也有3只,我们就说小猴和水蜜桃的数量同样多,3和3同样多,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等号”)出示3=3读作:3等于3
(4)找找课室里还有谁和谁同样多,几等于几?
(5)举例:除了3=3,4=4以外,你还能举出别的例子来吗?根据汇报,师板书。(1=1,5=5......)看黑板上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等号两边的数一样)“两边相同用等号”
3、认识“>”、“<”
(1)认识“>”。
①猴子分香蕉,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②引出大于号。
师:3比2多,在3和2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等号行吗?出示大于号。
③这个式子3>2怎么读?(3大于2)。用手势帮助我们记住大于号,课件演示:把右手食指和大拇指撑开,形成一个大于号,“大口朝左大于号”。
(2)认识小于号。
①猴子分香蕉,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3比2多,用“>”表示,那么3比4少,应用什么符号表示?
“<”的名字叫什么?(小于号)这个式子怎么读?3<4(3小于4)。课件:我们用左手表示小于号,撑开食指和大拇指,“大口朝右小于号”。
交流认识、记忆“<”、“>”的方法。“左边大,大于号;右边大,小于号”或“大于号开口朝左边,小于号开口朝右边”等。
(4)以游戏方式,熟悉、记忆这3种关系符号。
①看谁举得对: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举出相应符号;
②看谁摆得好: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用小棒摆出相应的符号。
(三)深入观察,灵活运用
1、继续观察主题图,问大家还能说些什么?
如:(1)猴子的只数比香蕉多,不够分,主人应先让客人吃。得到:3大于2
2小于3
3>2
2<3
(2)同理,还可以得到:4>2,2<4等。
2、创设情境:在草地上放着4个萝卜,跑来5只小白兔,如果一只兔子吃一个萝卜,够不够?
四、课堂小结,深化巩固
1、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2、教师概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可以用关系符号“>”、“<”、“=”来表示,“大口朝较大数,尖尖朝较小数,大口朝左边大于号,大口朝右边小于号”。
3、开放练习:让学生用1、2、3、4、5及“>”、“<”、“=”符号组成不同的式子,然后交流。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教材分析: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第二册第一单元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本册的重难点之一。它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最基础的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学会计算并运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单元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比较迅速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应用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数学学习,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计算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加法的口算。
教学难点:
1、理解十几减9和十几减几的算理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2、能解答求另一个加数以及相差数的应用题。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内容及简析
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四、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单元教学措施
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七、课时安排:约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P2~P3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具准备:
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利用学具模型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派代表全班交流。
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不断开的
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的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四、总结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想问的?
五、课堂作业
《练习册》
板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
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不断开的
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及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
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师:这个图形真漂亮,它叫什么名字呀!这个图形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另一个新朋友——平行四边形。(出示图形,并板书:平行四边形)(板书)
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模型,提问:“这个图形的面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老师将这个长方形轻轻拉动,这时出现的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提问:“现在这个图形的面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
教学内容:
教材第53、54页。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学会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3、学生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猜一种动物。(青蛙)
2、那青蛙对我们有这么大的好处,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它们呢?
3、小结:青蛙可以把庄稼里的害虫吃掉,那农民就不用把农药播在庄稼里,这样对我们的环境就可以起到绿化的作用。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出示主题图,提出问题
(1)我们现在已经知道青蛙吃害虫的只数了,小朋友们讨论一下,想想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2)学生讨论分组讨论。
(3)集体反馈,教师板书:
①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②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
③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多少只?
2、探究解决方法:
(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怎么列式?板书:56+30=
(2)讨论算法:
计数器上拨珠计算:56里有5个十和6个一,就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5个珠子,在个位上拨6个珠子,再加上30,30里有3个十,在十位拨3个珠子。结果是86。
(3)除了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的方法,你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的想出得数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用数小棒的方法)
(4)求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多少只?怎么列式计算?
①板书:56-30=26(只)。
②那它在计数器上又该怎么拨珠呢?
③先拨5个十和6个一,那减去30,该怎么办?(在十位上拿掉3个珠子)现在还剩下几个十和几个一,是多少?所以56-30=26。
④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算出得数,讨论一下。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练一练第1题:
①读一读题目请你挑选一个你喜欢的问题进行解答。
②小啄木鸟比大啄木鸟少吃了多少虫子?它们一共吃了多少虫子?
2、练一练第5题:
①38只青蛙在举行大合唱呢!你们听,他们唱得好听吗?
②青蛙们唱完了,他们都回家了,荷叶上还剩几只青蛙(5只)对,那你们知道跳下去多少只吗?
③怎么样列式计算?讨论一下。
3、学生要去春游,口渴想喝水,箱子里只有30瓶水,但是向阳小学却来了42名同学,你们说,这些水够不够他们喝呢?还缺多少?请同学们讨论讨论。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学会简单分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探究新知
1、感知分类
出示例1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揭示课题, 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2、巩固发展 体验分类
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
讨论汇报。
板演分法。
还可以怎么分?
二、巩固提升 发散创新
1、课件出示练习七1、2、3题,学生集体完成。
2、开放练习拓宽思路(分正方体) 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另外一袋学具,请给这些物品分类。学生小组活动(4分钟) 汇报交流
三、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
四、板书设计:
分类
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按形状来分一分
按颜色来分一分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
学习目标:
1、学生依据问题经过独立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学生在比较数的大小的探索活动中,利用数的认识说明比较的方法,发展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感受数的大小,进一步发展数感。
3、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独立思考、互相交流的价值,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发展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习重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学习难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课前准备:
ppt课件、计数器。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谈话: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和小朋友一样,每天都会背上小书包,去学校学习新的知识!小猪和小兔是好朋友,有一天,体育课刚下课,小猪就迫不及待的拿出跳绳,想和小兔子进行一场跳绳比赛!
ppt显示:小猪跳了3个,小兔跳了5个。
提问:谁赢了?
指出:要知道谁赢了,只要比一比两个数的`大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5
提问:为什么3小于5?
指出:3在5的前面,所以3小于5。
2、谈话:小猪输了比赛,决定回家练习之后再战,而小兔觉得自己赢了就不再需要练习。于是,第二场比拼有了结果。
ppt显示:小猪跳了12个,小兔仍然跳了5个。
提问:谁赢了?你是怎样比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2>5
师总结:
①12在5的后面,所以12大于5。
②两位数比一位数大。
3、谈话:小兔看到比赛结果就愣住了,心里十分难过,难过的不仅仅是输了比赛,更多的是因为自己太骄傲了而没有努力。于是,小兔跟小猪商定,三天后再来一次正式的较量!
4、ppt显示第三次比赛结果:小猪跳了38个,小兔跳了46个。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两位数比大小,十位大就大。
(1)提问:38和46谁大呢?你是怎么比的,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指名学生交流,可能的想法,只要回答合理都给予表扬和肯定。
(2)四十几个比三十几个多,所以46大于38。
(3)在百数表里,46在38的后面,所以46比38多。
(4)46比40多,38不到40,所以46比38多。
(5)46的十位上是4,38的十位上是3,4>3,所以46大于38.
(6)师:借助计数器,我们可以更清楚地来比一比这两个数的大小。
出示计数器,将这两个数都在计数器上拨出来。(出示图片)
提问:我们刚才很多种比较大小的方法,其实比的都是哪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小结:两位数比大小,十位大就大。(用红粉笔描出十位上的4和3)
2、巩固
(1)谈话:看见小猪和小兔在比赛,动物们也纷纷加入了进来,小猴子还自告奋勇的做了裁判。
①小马跳了24个,小牛跳了33个。
②小狗跳了45个,小鸡跳了76个。
③小羊跳了60个,小猫跳了80个。(①不动;②改成小狗跳了60多个,小鸡跳了70个;③改成下面的小鸭跳了40多个,小鹿跳了50多个。这样形成三个递进的层次了)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一说是怎样比的。(两位数比大小,十位大就大)
(2)粗心的小猴子裁判在记录小鸭和小鹿成绩的时候没有记全,只知道:
①跳的个数都是两位数。
②小鸭跳的个数十位上是4,个位上不知道,小鹿跳的个数十位上是5,个位上也不知道。(①②改成小鸭跳了40多个,小鹿跳了50多个,谁赢了?为什么?不要啰嗦)
小猴子着急了,不知道该怎么办。聪明的小朋友有办法帮助小猴子吗?
根据学生回答,再一次总结:两位数比大小,十位大就大。
3、十位相同比个位,个位大就大。
谈话:小猴子非常开心,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学到了一个新的知识!接下来是老虎和狮子的较量了,小猴子想比较两位数,比十位就可以了,于是只将十位上的数字记录了下来。
ppt显示:老虎跳了5??个,狮子跳了5??个。
提问:小猴子又被难住了,这下该怎么比呢?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十位相同比个位。(1.这里直接出示老虎跳了53个,狮子跳了56个,然后要让学生讨论,再交流他们的比较方法,并用计数器演示,最后总结:十位相同比个位,个位大就大2.其次,再编故事,老虎跳了53,说小猴子写字比较潦草,只看得清狮子跳了50多个,那知道谁赢吗?狮子要跳几个才赢?你是怎知道的?3.最后,再深化,如果有两只动物都跳了80多个,你能比较他们谁赢谁输吗?这里分三个层次,就层层递进了,你的设计都不是递进,是倒退的。动物名称自己改)
谈话:细心的小老鼠将成绩记录了下来。
ppt显示:老虎跳了53个,狮子跳了56个。
提问:谁跳的多?(显示拨号数珠的计数器。)
根据学的生回答,板书53<56,并总结:十位相同比个位,个位大就大。
4、两数比大小,数位多就大。
谈话:经过比赛的选拔,狐狸和大象跳的最多。
ppt显示:狐狸跳了100个,大象跳了98个。
提问:谁获得了本次比赛的冠军?
出示计数器,拨出100和98,问:你是怎样比较的?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可能的想法:
①100里有10个十,98里有9个十,所以100比98大
②100在98的后面所以100比98大。
③100是三位数,98是两位数,三位数比两位数大。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00>98,指出:狐狸获得了冠军!
追问:100和8呢?67和5呢?
总结:两数比大小,数位多就大。(三位数>两位数>一位数)
5、课堂小结
全班齐读师生共同总结的三个规律。
三、组织练习,深化提高
谈话:小朋友们真厉害,很快就学会了怎样比较数的大小。在小朋友的帮助下,跳绳大赛圆满落下帷幕,狐狸最终成为了冠军。接下来,我们小朋友之间也要进行一场比拼啦,看一看谁能获得第一名!
1、想想做做第1题。
(1)请学生说说六十几的数有哪些。
(2)将六十几的数分别与六十和七十比大小。
(3)总结:六十几在六十和七十中间,所以六十几比六十大,比七十小。
(4)追问:四十几在几十与几十之间?八十几比几十大,比几十小?
2、想想做做第2题。
请学生先根据计数器写出数字再比较大小,注意写数字的时候数位对齐。
指名交流,并说说是怎样比的。
3、想想做做第3题。
(1)学生直接填符号。
(2)指名回答,说说怎么想的。
4、游戏小猫钓鱼。
46,78,99,14,58,33,85,62,100,55
(1)小于50的数:
(2)大于70的数:
(3)大于50小于70的数:
5、谁的反应快。
(1)说出比60大,比80小的数。
(2)说出个位是5的数。
(3)说出十位是5的数。
6、想想做做第4题。
(1)每人按从小大大的顺序写出3个个位是6的两位数
说说个位上是6的两位数一共有几个?是哪几个?
(2)每人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写出3个十位上是6的两位数
比比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3)写出大于77小于82的数
(4)写出3个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多1的两位数
7、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交流。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数字是否有更深的认识?把你的收获说给大家听一听。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数数活动,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数出百以内的数,知道10个10是100。
3、通过选择合适的数数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设计思路:
1、体现数与生活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课前安排小调查,课中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分类、数数等,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
2、促进学生主动、个性化地学习。数数中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自认为最快的方法进行,对于方法不作统一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老师今天第一次给一年五班的小朋友上课,先给大家来个自我介绍吧!我姓吴,今年34岁,身高155厘米,体重46千克,家住东山大道138号,每天上下班乘坐11路公共汽车。我平时喜欢听歌,这不刚买了个MP3,花了我398元。
小朋友们能象老师这样说一句带有数字的话吗?(指名说一说)
看来生活中的数字可真多,你们会数数吗?谁能从1数到20?(指名数)
谁能接着往下数?(数字接龙数到100)
除了一个一个地数到100,谁还有其它的数法?(指名2个2个地、5个5个地、10个10个地数到100)
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100以内的数。
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
二、数100以内的数
课件演示主题图:春天来了,草原上来了许多的羊在玩耍,猜一猜一共有多少只?(学生自由猜)
究竟猜得对不对呢,我们还是来数数看吧!(学生翻看书上的主题图数一数)
汇报一下你们数得结果吧!(100只)100可比我们以前学的数多得多呢,你们是怎么数的呢?(学生汇报)
课件演示:10只羊圈在一起是一个十。教师边演示学生边数:1个十、2个十、3个十……9个十、10个十)
10个十是多少呢?(学生齐答100)
教师板书:10个十是100
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在书上画圈再数一遍。
三、学生操作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物品,数出100个来,要求使人一看就知道是100个,比一比谁数得又快又准。
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数的,并展示自己的物品。
四、数的组成
老师在黑板上摆小棒,学生观察,并说说一共摆了多少根。
师:谁能说说老师是怎么摆的呢?(先摆了2个十根,再1根1根地摆了9根)那么2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呢?
师:你们能照老师的样摆一摆吗?
老师说一个数学生摆出来,并说说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五、巩固练习
完成课后相应的习题。
六、游戏
数字接龙:老师报一个数字,学生接着数出它后面的5个数或前面的5个数来。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经典教案汇总四:《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思想。
教学重点:
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及实践运用
课前准备:
口算卡、教学挂图(自制)、小红旗、小棒
教学流程:
一、沟通交流、兴趣导入
1、教师出示口算卡,进行口算练习
师:小朋友们,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10+20=20+10=10+=30
()+20=30()+10=15()+()=30
2、夺红旗比赛
①、教师出示挂图,请学生看图写数。师:小朋友,加油啊,写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将会获得一面小红旗。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珠子下面写数。
③、诱导学生说说以上几个数的组成。
3、兴趣导入
师: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棒,老师很高兴,你们还想不想解决更好玩的问题呢?
生:想。
师:好,那就让我们继续努力吧!
二、提出问题,师生互动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谁能告诉大家,他们都正在做什么呢?
生1:他们正在买东西呢!
生2:……
师:说得好!图上的小朋友叫小明,小明可喜欢喝牛奶啦!这几天,小明表现得特别好,特别听爸爸、妈妈说的话,他妈妈很高兴,就带小明到商店去买牛奶。售货员阿姨先给小明妈妈30瓶牛奶,再给小明2瓶牛奶。现在,老师想问大家,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1: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
生2:一共花了多少钱?
生3:小明喝了2瓶,还剩多少瓶?
师:你们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下面几个问题吧!
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和“还剩多少瓶?”的问题板书,逐一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2、教学30+2
师: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生:一共买了32瓶牛奶,用加法计算。
师:说得真好,那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计算呢?谁来说说?
生:妈妈拿了30瓶,小明拿了2瓶,问“一共有多少瓶?”就把妈妈拿的.和小明拿的合起来,一共是32瓶。
师:你真棒!那谁来告诉老师,应该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列式(板书):30+2=32
3、教学32-2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妈妈一共买了32瓶牛奶,小明喝了2瓶后,还剩下多少瓶?应该怎样列式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2-2=30
师:谁能告诉大家,32-2=30,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多让几位学生说一说他们的算法,鼓励学生上讲台摆演用小棒演示计算过程。
4、教学2+30
师:同学们表现都很棒,现在老师想再出一道题考考大家,比一比谁最聪明?
教师板书:2+30=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汇报。
三、知识点拔
师:结果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
师:我们以前已经知道“3+2和2+3”的结果是相等的,只是变换了一下数的位置而已,所以“2+30与30+2”的结果也是一样的。这也是我们以后将要学习的“加法交换律”。
四、实践操作
1、摆一摆,算一算
①、教师先摆小棒,学生认真观察后写出算式,并计算
a、先摆3捆(每捆10根),再摆6根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摆演,集体纠正。
b、先摆3捆与5根,然后拿走5根(教法同上)
②、教师先写好算式,让学生摆
a、30+5=b、6+40=c、46-6=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板演,让学生自由发挥,引导学生自主评价,集体纠正。
③、“小老师”写算式,学生摆小老师写算式,学生跟着摆,小老师评价。
2、看图列算式
①、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如图:
先摆摆出
再摆拿走
一共□○□=□还剩□○□=□
请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最后集体纠正。
五、巩固与拓展
1、数学小游戏(小马过河)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现在,大家愿不愿意用自已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帮助别人做一件好事呢?
生:愿意!
师:真是好样的!你们个个都乐于助人,都是好孩子。(边说边贴出游戏图)
师:“三月三”快到了,马妈妈叫小马把节日的礼物送给外婆,可是外婆家又住在智慧河的那一边,小马必须算完这些题,才能到达外婆家。小马遇到困难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吧!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图上的题目,最后的三道题为开放题,没有固定答案,应让学生多说一说,要鼓励学生用小棒进行演算。
师:同学们的数学学得真好,轻轻松松就能用自已的知识帮助小马做一件好事,小马和外婆都非常感谢你们,还祝你们“三月三”快乐。
2、小结
你们今天过得快乐吗?为什么?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呢?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一、认识图形(二)
单元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单元难点: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图形(1)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1)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
(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2)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要求学生先思考:怎样折长方形的纸,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合在一起?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以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翻开课本进行核对。
(3)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的一边与正方形边长相等)先将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让学生观察:两个图形的边有什么关系?如图:
2、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大家有什么收获?
3、学做风车。
(1) 先出示一个风车,将风车展开,让学生观察风车是由什么图形剪拼成的。
(2)拿出准备的长方形纸,同桌互相商量,想一想要折一个风车该怎么做。
学生动手操作。(先将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正方形,再动手做成一个风车)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认识图形(2)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方法,加深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感性认识。
2、初步认识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
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下列图形的题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练习一
长方形( ) 正方形( )
三角形( ) 圆 ( )
2、用小棒分别摆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各一个。
二、新授。
1、取出事先准备好的两张长方形纸,如让学生思考,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呢?学生动手操作发现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拼成一个正方形,也可拼成一个长方形。
2、出事先准备好的四个小正方形,让学生想一想有几种摆法。
3、取出12根小棒,想一想,你能摆出几种图形。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手画)
4、完成教科书P4、4。
5、请学生拿出若干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分组合作,自由拼摆图形,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三、巩固练习。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认识图形(3)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教学难点:能辨认和区别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
让学生指出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2、在长方体下面的括号里面画“ ”,正方体的下面括号里面“√”。
3、口答。
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
二、新授。
1、取出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2、取出三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3、取出八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教师:通过学生自由拼摆,让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以及之间的关系。
4、取出四个长方体,如:可以拼成什么图形?(一种拼成长方体,一种拼成正方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5、1。
2、完成教科书P5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3、完成教科书P7第7题。
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右面,并懂得上下、前后以及左右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正确的划线连接。
4、完成教科书P6第五题。
观察:(1)第一行和第三行有什么关系?
(2)第一行和哪几行有关系?
(3)第二行和哪几行有关系?
(4)你发现了什么?
(5)图中缺了几块 ?你是怎样得出来的?
5、完成教科书P7第六题。
6、完成教科书P7第8题
根据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想象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的是哪些数字,教师出示实物演示。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思想。
教学重点:
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及实践运用
课前准备:
口算卡、教学挂图(自制)、小红旗、小棒
教学流程:
一、沟通交流、兴趣导入
1、教师出示口算卡,进行口算练习
师:小朋友们,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10+20=20+10=10+=30
()+20=30()+10=15()+()=30
2、夺红旗比赛
①、教师出示挂图,请学生看图写数。师:小朋友,加油啊,写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将会获得一面小红旗。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珠子下面写数。
③、诱导学生说说以上几个数的组成。
3、兴趣导入
师: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棒,老师很高兴,你们还想不想解决更好玩的问题呢?
生:想。
师:好,那就让我们继续努力吧!
二、提出问题,师生互动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谁能告诉大家,他们都正在做什么呢?
生1:他们正在买东西呢!
生2:……
师:说得好!图上的小朋友叫小明,小明可喜欢喝牛奶啦!这几天,小明表现得特别好,特别听爸爸、妈妈说的话,他妈妈很高兴,就带小明到商店去买牛奶。售货员阿姨先给小明妈妈30瓶牛奶,再给小明2瓶牛奶。现在,老师想问大家,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1: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
生2:一共花了多少钱?
生3:小明喝了2瓶,还剩多少瓶?
师:你们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下面几个问题吧!
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和“还剩多少瓶?”的问题板书,逐一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2、教学30+2
师: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生:一共买了32瓶牛奶,用加法计算。
师:说得真好,那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计算呢?谁来说说?
生:妈妈拿了30瓶,小明拿了2瓶,问“一共有多少瓶?”就把妈妈拿的和小明拿的合起来,一共是32瓶。
师:你真棒!那谁来告诉老师,应该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列式(板书):30+2=32
3、教学32-2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妈妈一共买了32瓶牛奶,小明喝了2瓶后,还剩下多少瓶?应该怎样列式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2-2=30
师:谁能告诉大家,32-2=30,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多让几位学生说一说他们的算法,鼓励学生上讲台摆演用小棒演示计算过程。
4、教学2+30
师:同学们表现都很棒,现在老师想再出一道题考考大家,比一比谁最聪明?
教师板书:2+30=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汇报。
三、知识点拔
师:结果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
师:我们以前已经知道“3+2和2+3”的结果是相等的,只是变换了一下数的位置而已,所以“2+30与30+2”的结果也是一样的。这也是我们以后将要学习的“加法交换律”。
四、实践操作
1、摆一摆,算一算
①、教师先摆小棒,学生认真观察后写出算式,并计算
a、先摆3捆(每捆10根),再摆6根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摆演,集体纠正。
b、先摆3捆与5根,然后拿走5根(教法同上)
②、教师先写好算式,让学生摆
a、30+5=b、6+40=c、46-6=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板演,让学生自由发挥,引导学生自主评价,集体纠正。
③、“小老师”写算式,学生摆小老师写算式,学生跟着摆,小老师评价。
2、看图列算式
①、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如图:
先摆摆出
再摆拿走
一共□○□=□还剩□○□=□
请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最后集体纠正。
五、巩固与拓展
1、数学小游戏(小马过河)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现在,大家愿不愿意用自已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帮助别人做一件好事呢?
生:愿意!
师:真是好样的!你们个个都乐于助人,都是好孩子。(边说边贴出游戏图)
师:“三月三”快到了,马妈妈叫小马把节日的礼物送给外婆,可是外婆家又住在智慧河的那一边,小马必须算完这些题,才能到达外婆家。小马遇到困难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吧!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图上的题目,最后的三道题为开放题,没有固定答案,应让学生多说一说,要鼓励学生用小棒进行演算。
师:同学们的数学学得真好,轻轻松松就能用自已的知识帮助小马做一件好事,小马和外婆都非常感谢你们,还祝你们“三月三”快乐。
2、小结
你们今天过得快乐吗?为什么?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呢?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
第一课时:
买铅笔
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2—3页。
学习目标:
1、在买铅笔的情境中探索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理解算理。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并能简单运用。
3、培养善于思考,倾听的'学习习惯,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
学习重点:
学会正确的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学习难点:
对退位减法的理解,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背“凑十”儿歌。
2、口算练习(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8=6+4=9+6=10—8=15—5=+
8+7=4+9=16—5=8+8=5+9=
3、填一填
9+=13()+9=15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买过文具吗?小兔妹妹和你们一样也买过文具,看看它是怎样买文具的,好吗?(课件出示课本主情景图)
师:在袋鼠妈妈开的文具店里,小兔妹妹正在买铅笔(板书课题:买铅笔)。
师:谁能说说小兔妹妹说了什么?袋鼠阿姨一共有几枝铅笔?卖给小兔妹妹几枝铅笔?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谁来试试看?(可多抽两个孩子)(师板书:有15枝铅笔,我买9枝铅笔,还剩几枝铅笔?)
2、独立思考,探索算法。
师:解决“还剩多少枝?”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3、根据学生回答,
师:
板书:15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88和89页,《找规律》的例1~例3及“做一做。”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找规律》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是根据课程标准改革新增加的内容,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教学,旨在拓宽学生的视野,开阔学生的思路,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有重要意义。
本课时内容主要为直观图形的形状、颜色的变化规律,所借助的铺垫有:简单几何图形的认识、美术智能及生活经验。本课的学习能为将来“循环”的理解奠定基础,也能让孩子们体会到生活中有规律事物的美感和规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一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较为发达,对单层次规律的找寻较为容易,根据他们对单层次规律的过程探索,利用图形的形状、颜色的视觉刺激和形象来建立“多层观察找规律”的'模型,解决含多层次规律的问题。
三、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色、摆学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体会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一组图形重复出现多次就是排列规律。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感知规律。
1、师:上课之前,先贴上老师为同学们准备的奖品智慧花吧。老师要把它奖给善于思考、积极发言、认真倾听和学习快乐的同学,你们有信心得到吗?(有)哇,盒子里有好多呀!
老师贴两朵花。什么颜色的?(红色、黄色。)
你猜老师接着会贴什么颜色的智慧花?(生猜师贴)你猜对了吗?
2、再猜、再贴;再猜、再贴。预设学生一定会越猜越准。追问学生原因。
3、师边与孩子一起说边在黑板上板书分组的虚线。红、黄,又是红、黄,还是红黄。
师揭示课题:像红黄这样的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列。板书:规律。(跟老师学读一遍)生活中像这样的事物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找规律。齐读:找规律。
(二)探究发现规律
第一次探究:找一找
(出示课件主题图)
1、师:一群小学生正在联欢呢。请你们仔细观察,画面上都有什么?
2、师:哪些地方排列是有规律的?又是按什么样的规律排列的?同桌两个小朋友为一组互相说一说,看谁发现得多。
3、汇报交流:谁愿意第一个来试试?
(生说到哪种事物便点击课件使之放大)
(1)我发现小花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一朵绿花,一朵红花;一朵绿花,一朵红花……
(2)我发现彩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一面红旗,一面黄旗;一面红旗,一面黄旗……
(3)我发现灯笼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一个紫灯笼,一个红灯笼,再一个紫灯笼一个红灯笼……;
(4)我发现小朋友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一个男同学、一个女同学……
师在学生汇报每条有规律的排列事物时,可有意识地提示孩子可让自己的表达简单些。在孩子们清楚地知道了规律的排列情况后,都追问孩子们接着往后排下一个应该是什么?
4、师:我们找出了彩旗、小花、灯笼、小朋友队伍它们排列的规律。像灯笼的一紫一红、小花的一绿一红、彩旗的一红一黄、小朋友的一男一女以及我们黑板上的一黄一蓝,我们都把它们叫做一组。(板书:一组。齐读)
当我们找图形排列的规律时,只要找到一组是什么,再看一看后面是不是按照一组一组重复地排列,(板书:重复。齐读)如果是,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排列。
第二次探究:摆一摆
摆学具
师:小朋友找规律找的很不错,老师摆一个规律看谁能接着摆(摆例2第一个规律)。啊!你们真厉害,我再来一个(摆例2第二个规律)。
师:来,告诉小朋友,你是按照什么规律摆的?
师问:你们也是按照这个规律摆的吗?还有其它的发现吗?
引导学生说出规律,同时发现图形既可以从形状上找排列规律,还可以从颜色上找排列规律。
第三次探究:涂一涂
师:孩子们,还能用我们灵巧的小手涂出漂亮的颜色吗?小朋友们翻书89页看例3,独立完成涂色,教师注意订正。把学生涂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追问这样涂的原因,并表扬涂得漂亮的同学!
师:有些同学涂得真漂亮,看谁涂得又对又漂亮。(完成89页的“做一做”)
第四次探究:练一练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谁找能找出生活的规律吗?(出示练习一)
师:你们还想不想再来一个呢!好的,来一个难点看谁能战胜。(出示例3)
(三)生活中的规律
师:同学们真厉害!我们一起去找一找生活中的规律吧!(出示练习)
师:其实,像这样有规律的东西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有规律的事物会给人一种美的感觉。除了老师说的这些,你还知道我们生活中的规律吗? 今天晚上“找一找”看看我们身边的还有哪些?下节课汇报自己找到的规律。看谁能找到生活的规律,成为小小发现家。
(四)活动总结。
师:是呀,其实,像这样有规律的东西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有规律的事物会给人一种美的感觉。我们生活中的规律无处不在,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丰富多彩。希望大家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多观察周围的事物,小朋友回家再去找找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规律,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多动脑筋,也一定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规律来丰富我们的生活。
第五篇: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初步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2、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重点:
初步正确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特别注意过九的'数。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教具准备:
计数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数位表: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第三位呢?(个、十、)对!
“那么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11?”(指名回答,说一说数位表示的意思)
(二)导入:
“刚才表示的数都是20以内的数,如果是20以上的数又应该怎样表示呢?谁知道24这样用计数器表示?”
说一说数的组成。
(学生讨论,教师指名回答)
写作:24读作:二十四)
(三)新课:
1、想一想应该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42?(指名回答)
想:42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上拨4,在个位上拨2。
写作:42读作:四十二
2、(1)教师拨珠子:十位4颗,个位3颗
“请问珠子表示的数是多少?”(指名回答)
板书:写作:43
全班齐读“十位是4,个位是3,所以读作四十三”
读作:四十三
3、练习巩固:
(1)接拨珠子,分别用指名答、开火车答、全班齐答等方式。过九的数:39,49,59,69,79,89,99、
(2)教师读数,学生听数并动手写数,再全班对答案。
(3)同桌2人合作,一人说数,另一个人在听写本上写数,要求写数和读数都要写出来。每人说3个数。
(4)巩固练习
1、个位是7,十位是4,这个数是。
2、65的6在()位上,表示(),5在()位上,表示()。
3、一个两位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7,第二位是2,这个数是()。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读数和写数。(板书:读数、写数)其实方法和20以内数的读写都是一样的。不知道小朋友们是否都熟练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写呢?好我们现在来做练习。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统计的过程,掌握统计的方法,会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2、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使学生掌握统计的'方法,体验和感受整理数据的过程。
教学难点
观察统计图,回答提出的问题。
教具准备
投影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
(1)同学们,新年快到了,我们布置教室需要一些气球,你们说是哪种颜色的气球可以多买一些?
红色黄色绿色蓝色
(2)学生自由发言
问:多买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3)让我们来统计一下吧
二、制成条形统计图。
(1)你想用什么方法记录?
红色黄色绿色蓝色
(2)统计,制成统计图
(3)回答问题
1、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调查了()名同学。
2、喜欢()颜色的人最多?喜欢()颜色的人最少?
3、如果你们班有一名同学没来,他最有可能喜欢()颜色?
4、布置会场,多买些什么颜色的气球比较好呢?
三、实践活动:
每一位同学调查本组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什么?
动画片体育比赛电影新闻
做一次统计
四、总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教具准备:
计数器1个小棒100根铅笔24枝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l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个一。
(2)()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个十。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5)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教师报数,学生摆小棒。
16,25,50,68
二、新授
(1)出示计数器。
教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并在计数器上分别贴上“十位”、“个位”。
(2)教师出示2捆铅笔和4枝铅笔。
这里共有几枝铅笔?(有24枝),有几个十枝和几个一枝。(2个十枝和4个一枝)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别把2捆铅笔和4枝铅笔分别挂在十位和个位上,接着问:“计数器上应该怎样表示呢?”
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上是几,就写几,这个数写作“24”。
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这个数读作二十四,学生跟读两遍。
1。教学例3。
(1)第一行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读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巡视指导。
(2)第二行第1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十位上有4十珠子。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试问;这个数该怎么写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这个数十位上是4,就写4,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因此写作:“40”读作“四十”。
(3)第二行第2、3题让学生尝试,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教师强调,写数的时候,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占位,如30、40、50个位上都写“0”。若这些数个位上不写“0”行吗?为什么?
2。教学例4。
(1)出示10捆小棒与计数器。
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10?10个十是多少?
教师把10拥小棒捆成一大捆,挂在百位上边。
问一百该怎么写呢?
引导学生说出;先在百位上写“l”,十位与个位上都写“0”这个数写作“100”读作“一百”。
(2)教师告诉学生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位。
3。小结。
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写,个位或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写数时要写“0”占位。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2题(课本第37页)。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同学:该如何写数,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2。做游戏:接通电话
四、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大部分学生都掌握的很好只有个别学生老是在读数写的时候把汉字写成数字。还需加强辅导。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来描述两100以内的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在数量比较和说明数量大小差异程度的过程中,获得数的大小差异程度的实际体验,发展估计意识和初步的推理、判断能力。
3、通过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来描述两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把握数量大小差异的不同程度
教学准备:例题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唤醒经验。
1、展示例题:小猴和小猫比赛折五星。小猴说:“我做了34个。”小猫说:“我做了38个。”
提问:听了对话,你能知道什么?四人小组交流后汇报。
可能出现:38>34,34<38;小猫比小猴做的多,小猴做的比小猫少。
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1、引导:小猫比小猴做的多得多吗?
学生可能用口语表达:小猫比小猴做得多一些。
得出小猫比小猴做得多一些。
提问: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小组交流汇报。(小猴比小猫做得少一些)
提问:还可以怎样比?
得出:小猫做的比小狗多得多,小狗做的比小猫少得多。
2、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不但需要比较两三个事物的`多少,而且要反映出数量相差的程度时,就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些词来描述。
三、综合运用,培养数感
1、“想想做做”第1题。
看图,问:“少得多”是什么意思?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在班内交流。说说选择的理由。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在果园里,小熊说:“苹果有40个。”小兔说:“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
提问:梨可能有多少个?
出示:小芳:我拍了50下。我拍的比你少一些。小明可能拍了多少下?
先独立完成,再和同桌交流:你是怎样想的?学生汇报。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理解题意,小组交流,汇报。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画“∨”。做后汇报,并说明思考的过程。
5、“想想做做”第5题。
右边的书大约有多少本?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思考过程。
6、“想想做做”第6题
讲述:小猫和小兔用今天学习的“少些”“多些”“少得多”“多得多”这些词在玩比数大小的游戏,你们想不想玩?
展示:小猴拿数字卡片50,小猫拿数字卡片45。
提问:猜一猜小猫和小猴分别会说什么呢?同桌小朋友分别扮演小猫和小猴互相说。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多(少)一些、多(少)得多
34比38少一些38比10多得多
38比34多一些10比38少得多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一、认识图形(二)
单元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单元难点: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图形(1)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1)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
(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2)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要求学生先思考:怎样折长方形的纸,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合在一起?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以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翻开课本进行核对。
(3)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的一边与正方形边长相等)先将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让学生观察:两个图形的边有什么关系?如图:
2、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大家有什么收获?
3、学做风车。
(1) 先出示一个风车,将风车展开,让学生观察风车是由什么图形剪拼成的。
(2)拿出准备的长方形纸,同桌互相商量,想一想要折一个风车该怎么做。
学生动手操作。(先将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正方形,再动手做成一个风车)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认识图形(2)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方法,加深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感性认识。
2、初步认识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
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下列图形的题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练习一
长方形( ) 正方形( )
三角形( ) 圆 ( )
2、用小棒分别摆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各一个。
二、新授。
1、取出事先准备好的两张长方形纸,如让学生思考,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呢?学生动手操作发现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拼成一个正方形,也可拼成一个长方形。
2、出事先准备好的四个小正方形,让学生想一想有几种摆法。
3、取出12根小棒,想一想,你能摆出几种图形。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手画)
4、完成教科书P4、4。
5、请学生拿出若干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分组合作,自由拼摆图形,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三、巩固练习。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认识图形(3)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教学难点:能辨认和区别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
让学生指出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2、在长方体下面的括号里面画“ ”,正方体的下面括号里面“√”。
3、口答。
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
二、新授。
1、取出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2、取出三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3、取出八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教师:通过学生自由拼摆,让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以及之间的关系。
4、取出四个长方体,如:可以拼成什么图形?(一种拼成长方体,一种拼成正方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5、1。
2、完成教科书P5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3、完成教科书P7第7题。
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右面,并懂得上下、前后以及左右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正确的划线连接。
4、完成教科书P6第五题。
观察:(1)第一行和第三行有什么关系?
(2)第一行和哪几行有关系?
(3)第二行和哪几行有关系?
(4)你发现了什么?
(5)图中缺了几块 ?你是怎样得出来的?
5、完成教科书P7第六题。
6、完成教科书P7第8题
根据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想象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的是哪些数字,教师出示实物演示。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教学目的
1、认识14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学会写“巾”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观察自选商场,了解自选商场的售货方式,体会它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4、学习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教学准备
1、课件
2、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逛商场
师:同学们,这么精神,老师忍不住想领你们去一个地方,想知道什么地方吗?
生:想!
师:(点击出示拼音)谁来拼?
生:我来拼(生拼读)。
师:拼得怎样?
生:拼得很好。拼准了平舌音。
生:还读准了翘舌音和后鼻音呢!(师点击出示“z、sh、ch”)
师:对,拼得真好。真是个拼音小能手,来我们请他当我们的小老师带我们拼读。
生:跟我读:zì xuǎn shānɡ chǎnɡ全班跟读。
师:小老师带读的真好。老师想领你们去的是这个地方吗?我们看看(点击出示“自选商场”)。
师:来,读一遍!
生:全班读。
师:同学们真棒!(点击出示红色字“商场”)诶,以前见过这两个字吗?
生:见过。
师:会读吗?
生:会!
师:谁来读?
生:商场。
师:你是怎样认识这两个字的?
生:和妈妈去商场里买东西,妈妈告诉我,我就认识了。
生:我也认识这两个字,我也是在商场里认识的。
师:你呢?
生:看书拼拼音认识的。
生:去商场认识的。
师:你们真是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在逛商场时还留意牌子认字,请全班同学向你们学习,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点着“自选商场“的图片)去过这地方吗?
生:去过(集体答)!
师:喜欢吗?
生:喜欢!
师:为什么?
生:那里有很多好吃的东西!
生:那里有很多好玩的东西!
生:那里很好玩,很漂亮!
师:其实呀,同学们说了这么多,就是因为那里东西多,现在让我们走进……(点黑板课题引读)
生:自选商场
师:瞧瞧去!看看是不是真的东西多?(点击出示图片)看,这是自选商场的食品区,里面摆放着各种各样的食品,有饮料、牛奶、各种零食等,这是日常生活用品摆放区,有洗衣粉、沐浴露、毛巾等。这是文具摆放区,有作业本、各种各样的笔、文具应有尽有。
二、学句子
师:你看,正如你们刚刚所说:自选商场的.东西真多。(点击出示句子)会读这句话吗?
生:会
师:你来读读,读得真准确!你用什么办法把这句话读出来的?
生:我是用拼拼音的办法。
师:同学们,按他的办法用拼音拼拼把这句话读准确。
生:(自由拼读。)
师:同学们真认真!谁来读?
生:自选商场的东西真多。
师:你们认为他读得怎样?
生:读得很流利,但是“真多”的“真”字没读准翘舌音。
生:还有读得没有感情。
师:评得真不错!可是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东西”这个词中“西”的音节是“xi”没有声调,这是轻声,听听老师怎么读?老师怎么读的?
生:“西”读得轻短,“东”读得比较重、长
师:这位同学很认真听,对,“西”要读的轻短,“东”读得重、长,来,跟老师读(师领全班读两遍)。东——西
生:东——西。
师:放在句子中,全班一起读。
生:自选商场的东——西真多。
师:读得真好,“东西”指什么呢?
生:“东西”是指商场里的食物、玩具呀!
生:电视、图书。
师:你们真聪明!没错,“东西”是指物品。怎么样把这两个字记住?
生:我看“车”字就想起了“东”字,它们很像。
生:我看见“四”就想起来“西”字,它们也很像。
师:同学们的办法真好,你们真是记字小能手。
三、学生字
1、学生字(1分钟)
师:(点击出示图片讲述)星期天,明明和妈妈去自选商场了。(点击出示图片)看,妈妈给明明买了明明爱吃的东西?是什么呢?(点击出示面包图片)
生:面包
师:这是什么?怎样记住这个“包”字?
生:看到面包,我就记住了“包”字。
师:(点击出示牛奶图片)这又是什么?
生:牛奶
师:要读准“奶”字的鼻音,跟老师拼读一遍。
生:(全班跟老师拼读)
师:现在看谁读得准?
生:nǎi,牛奶。
生:nǎi,牛奶。
师:谁有办法记住“奶”字?
生:“女”加“乃”就是“奶”牛奶的“奶”。
师:我也记住了“奶”字,“奶”字是“女字旁”,是我们今天新学的偏旁,全班跟老师读“女字旁
生:女字旁。
师:“奶奶”是爸爸的什么?
生:妈妈。
师:是男人还是女人?
生:女人。
师:所以“奶”字是“女字旁”,你还知道哪些字有“女字旁”?
生:妈妈的“妈”字。
生:姐姐的“姐”字。
生:妹妹的“妹”字。
师:你们真是识字小能手啊,一下字说出了这么多“女字旁”的字。哦,妈妈还买了家里要用的生活用品,是什么呢?看,(师点击出示)这是什么?
生:牙膏。
师:谁来拼读?
生:拼读。
师:全班拼读。
生:(全班拼读)
师:想办法记住了这个商品名称吗?(点击出示图片)这是?
生:毛巾
师:读得真准!把“巾”的前鼻音读准了。开列火车读读。火车火车开起来。
生:开到这里来。
师:这列火车开起来。
生:(开火车读)毛巾
生:毛巾
生:毛巾
……
师:你用什么办法记住了这两个字?
生:看见洗脸用的毛巾,我就会想起这两个字。
师:你采用形象记忆法,非常好!(点击出示图片)这是洗衣服用的?
生:洗衣粉。
师:谁来拼读它的商品名称。
生:(拼读)
师:拼读得很好,你来领大家拼读一遍。
生:领读
师:不拼拼音,只读名称,男生读两遍。
男生:洗衣粉洗衣粉
师:女生读两遍。
女生:洗衣粉洗衣粉
师:诶,明明说自己还要买学习用具,看妈妈给明明买了什么学习用具?(点击出示)这是?
生:铅笔
师:我请三个同学来拼拼这商品名称。
生1:qiān bǐ
生2:qiān bǐ
生3:qiān bǐ
师:(出示铅笔)这枝就是?
生:铅笔
师:铅笔,你怎样记住“笔”字?
生:竹+毛,笔笔笔。
师:我也记住了“笔”字,它是“竹字头”,是我们新学的部首,(师板书:竹字头)来,跟老师读:竹字头。
生:竹字头。
师:(出示毛笔)我一看到毛笔的样子,我就想起了“笔”字,你看这毛笔,上面用什么做成的?
生:竹。
师:下面用什么做成的?
生:毛。
师:这是我们中国最开始造出的笔,所以“笔”字,上面是“竹字头“,下面是“毛”。你还知道哪些字是“竹字头”的?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
教学内容:
信息窗3
教学目标: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退位)。
教学重难点:
“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 的问题是本课的难点。
教具准备:
挂图、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练习:
25+10= 16+8= 27+7=
15+6= 35-25=
2.20-8=?引导学生初步理解“退位加十”。
二、新授
(一)观察情境图
通过同学们的努力,回收了许多的`废旧物,咱们一起来看看统计的结果。
(二)教学红点标示的问题——(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口算)
1.“二班收的电池比一班多几节?”
(1)根据这个问题,你能找出哪些与问题有关的信息?
(2)你认为可以怎样列算式?(24-8=)算式各部分表示什么意思?4-8不够减,怎么办?
(3)你能用学具摆出来吗?同位俩互相合作,在全班进行交流。
(4)你认为可以怎样计算?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5)集体交流,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哪一种方法更好?说说理由。
2. 分解法: 摆小棒法:
24 - 8= 16 先摆出24根小棒,把其中的一捆先拆成10根,用14根去减8根,体会退位加十的过程。
10 14
6
(三)教学绿点标示的问题
“二班收的易拉罐比三班少几个?”
(1)根据问题能找到哪些有关的信息?
(2)怎样列算式?自己解答2.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练习
13-6= 33-6= 53-6=
83-6= 93-6=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自主练习1—5、聪明小屋
教学目标:
巩固100以内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聪明小屋是本课难点。
教具准备:
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1
拿出一组练习:45-3= 45-7=
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其他练习自己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得又快又正确的?
2.自主练习2:大减价
(1)观察图,说一说图的意思。
(2)你能列出算式吗?说一说你列出的算式各部分含义。
3.自主练习3:踩气球
(1)仔细观察图,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能解决吗?
(3)全班汇报交流。
4.自主练习4
(1)仔细观察图,说一说图中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2)指导学生编数学故事,进行交流。
(3)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列算式计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5.自主练习5
(1)说一说图中都有什么?明确图意。
(2)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3)你能解决吗?试着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4)全班交流。
二、聪明小屋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然后填数。
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
一.独立填写。
数学游戏
课题阅览室第二课时备课人
教 学
二、数字游戏:
1、课题跳绳
教 学
2、出示图片:
小松鼠捡了一大篮子松果,它吃了25个,篮子里还剩17个,谁知道小松鼠原来有几个松果?25+17=42(个)
3、告别了小松鼠,来到湖边,湖里的荷花粉红粉红的,一只只蜻蜓在空中飞舞,它们在找自己最喜欢的`花朵,咱们帮它们找一找。独立连线P64看图连线。
4、快来看那边,大象妈妈正在考小象呢?
小象:我今年3岁。 象妈妈:你出生时我29岁。
你们知道象妈妈今年多少岁吗? 29+3=32(岁)
5、看那只淘气的小猴在干什么?给小鹿量身高。
小花:92厘米 小点:73厘米 小黄:比小花矮,比小点高
小黄可能多高?请选择:(56厘米 73厘米 80厘米 95厘米)
6、几只笨熊想玩跷跷板,快来算一算,算好后帮它们把跷跷板画好。
7、数学活动:
淘气哥哥拿着20元钱去买玩具,他可以买什么?
出示图片:玩具枪:11元 玩具汽车:21元 洋娃娃:18元
玩具熊:13元 拼图:7元 积木:9元 球:5元
小组讨论:有几种买法,每种买法花多少钱?找回多少钱?
8、数学游戏:
猜猜我是多少?
(1)我比38大17。 38+17=55
(2)我减13就是60。 60+13=73
(3)我加上20就是52。52-20=32
三、把得数排队:
68+17 94-48 62-18
82-35 38+25 49+27
( )<( )<( )<( )<( )<( )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
教学说明:
找规律是新教材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传统教材中没有单独编排数字和图形的排列规律,有关探索规律的内容是新教材新增的内容,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到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4. 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用不同的方法找规律,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找规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彩笔,涂色卡,雪花片,空白场景图。
教学过程:
一、在猜一猜中感知规律,导入新课
师:请你猜一猜下一个是什么?
1. 动画演示:颜色红青排列的苹果(8个)从右往左中速飞过。
一个两个地排列的汉堡包(4组)从右往左中速飞过。
一杯三个地排列的可乐和冰激凌(4组)从右往左中速飞过。
(在出现每组物体后,请学生回答,教师用动画验证,最后全屏显示上述物体,最后一个物体闪动)
师:真厉害!全让你们给猜中了,你们为什么这么快就把下一个是什么给猜中的'?
2. 揭题:像苹果青红青红有顺序地重复出现,汉堡包一个两个、一个两个地重复出来,可乐、冰激凌一个三个、一个三个地重复出现的就是一种规律。我们今天就要来找规律。(板书课题)
二、以圣诞节为载体,深层次地感知规律,找规律
师:昨天晚上是圣诞节,张老师参加了一个圣诞晚会,那里的会场布置得可漂亮了。
1. 多媒体出示图画:请你说说会场里有什么?这些东西摆放有什么规律?把你发现的秘密在四人小组里悄悄交流一下。
2. 汇报结果:(随着学生回答电脑分别出示每一组排列有规律的图形)
3. 深入地问,如灯笼有什么规律。在学生回答一红一紫排列后,电脑依次在每一组之间加条虚线,引导学生发现每两个为一组,并且电脑动画演示灯笼一红一紫逐个闪动。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对“百数表”的整理,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含义和排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
2.让学生运用操作活动,结合现实背景掌握知识,让学生学会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初步培养孩子观察、总结、分析的数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进一步发展数感,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体验合作交流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100以内的数,按顺序进行整理并寻找规律。
教学难点:
自主探求规律和运用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
每人一个田字框和十字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数的顺序
出示“顺序”问:这两个字小朋友们认识吗?谁能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要按顺序做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都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去完成要不然就会乱了秩序。
课前我们已经按顺序完成了这张表(不完整—完整)启发:这张表中最小的一个数是几?最大的一个数呢?一共可以填多少个数?我们通常称这张表为“百数表”(板书)。这节课我们就要通过百数表来学习数的.顺序,发现其中的奥秘。(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规律
1.这张百数表里藏着许多有趣的奥秘呢!让我们边读边找吧!
2.横着找规律:
(1)师:我们先横着看一看,一起读第二行。带领学生一起读第二行,读完后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2)师:下面你也从这张表中选几行读一读,和同桌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3)全班交流。(我读的是······我发现了······)(生说哪一行,电脑同时显示哪一行)
横着看,第2行的前九个数十位上都是1,第3行的前九个数十位上都是2,第3行······
(4)师小结:横着看,不管哪一行,相邻两数相差1;从第二行起,每行前九个数的十位上是一样的;每行最右边一个数都是整十数(或一百)。
3.竖着找规律:
(1)师:每个竖列里的数又有什么规律?每个同学先选几列数读一读,再把你的发现和同学交流一下。
(2)学生自己读,说发现。
(3)全班交流。(我读的是······我发现了······)(生说哪一列,电脑同时显示哪一列)
竖着看,第1列的个位上都是1,第2列的个位上都是2,第3列······
(4)师小结:竖着看:上下两数相差10;个位上的数相同。
4.继续探究:刚才我们先横着看,再竖着看,发现了一些有趣的规律。那么这张表里还有其他的规律吗?请小朋友们细心找、认真想,看谁能有新的发现。你还发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引导学生斜着观察。教师揭示重叠数。颠倒数。
5.幸运抽奖
小朋友们真不简单,在一张百数表里发现了这么多奥秘!为了鼓励大家,今天为我们举办了一个抽奖活动,请大家举起自己的号码牌,符合题目要求的同学请拿着你的卡片站起来,看谁会成为今天的幸运之星。出示36页的第3题。
(1)比69大1的数是
。
(2)比100小1的数是()。
(3)40比()小1,比()大1。
(4)与99相邻的数是()、();
恭喜获奖的同学,老师的数字是56,你能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让老师也获奖吗?
请没有获奖的同学也设计这样一句话让大家猜一猜你的号码牌是多少?谁来试一试。
三、应用规律,拓展提升
看,今天王老师还带来了神奇的“魔力框”哦(电脑出示)
1.用“田字框”框数:
(1)师:看这个“田字框”框住了几个数?
横着读一读: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呢?(两数相差1)
竖着读一读:上下两数什么关系?(两数相差10)
师:小朋友们,你们也想去框一框吗?
请看活动要求:
同桌两人为一组从这张信封内拿出“田”字形框,在“百数表”中每次框出四个数
仔细观察你框出的四个数?这四个数中上面一行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下面一行的两个数呢?左边一排的两个数有什么关系?右边一排的两个数呢?
师:哪位同学愿意到前面来和大家分享你框出的数吗?(实物投影仪展示)
出示图。
提问:有人用“田”字形框在“百数表”中框出了四个数,但只告诉我们左上角的一个数,你能猜出框里其余的几个数吗?
请大家拿出练习纸完成第一个田字框。学生独立填写后,指名说说思考的过程。
2.用
“十字框”框数。
(1)师:看这儿还有一个十字行的魔力框,你能用这个魔力框框出五个数,并说一说这些数之间的关系吗?请大家从信封内取出“十”字形框,互相框一框并说一说。
继续提出要求:用课前准备好的“十”字形框,在“百数表”中每次框出五个数,仔细观察框出的数,你能发现什么?
交流:你框出的是哪五个数?这五个数中横着排列的三个数有什么关系?竖着排列的三个数呢?(学生实物投影仪展示)教师小结
出示图。
提问:你能利用刚才发现的规律,根据中间的这个数,猜出框内其余的几个数吗?
请大家在练习纸上完成,学生独立填写后,指名说说思考的过程。
呈现问题:有人用“十”字形框在“百数表”中框出五个数,而中间的一个数是60。你认为可能吗?中间的数除了不可能是60,还不可能是哪些数?为什么?
3.拓展:其实我们还可以设计各种魔力框,请看:(出示)你最喜欢哪个?可以试一试!
这些魔力框你最喜欢哪一个,挑一个最喜欢的试一试并填一填。
4.请你来当小考官
我们同学还可以同桌相互考一考,来当一回小考官,在空白的魔力框上填上一个数,让同桌填上其他三个数。
四、设计魔力框,启迪新的思考
启发:这节课我们通过填教科书上的“百数表”以及看表、用表,进一步认识了百以内数的顺序,并发现了许多有趣的规律。课后请大家想一想,你还能设计出哪些不一样的魔力框呢?
板书:
数的顺序
百数表
横着:
相邻两数相差1
竖着:
上下两数相差10
个位上的数相同
反思反
反思:怎样才能放得开又收得住呢!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一、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在参与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学习技能: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三、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别这几种图形。
难点: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体会“面由体来”。
五、教学准备
立体图形,平面图形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由我给大家上一节课。为了给大家上一节丰富有趣的课,我做了许多准备,同时也让同学们准备了一些东西。我来看一看大家准备得怎么样,把你们准备好的图形和白纸放在桌子上。看来大家很认真的对待这节课。那,有信心把这节课的知识学好吗,能做到认真倾听老师的话吗,能做到认真倾听别人的回答吗,能做到积极举手发言吗。好,那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图形,板书课题。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说一说
a、师:大家看老师准备的这些图形(展示立体图形模型),你能从中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吗?找什么?板书立体图形。
学生观察,发现、回答讲台上的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师依次板书。
师:再来看看,这种陌生图形又叫做什么呢?
(这是一个新的图形,这种图形我们叫它——三棱柱)
师提问: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图形是由什么组成的?
来看老师变个魔术,师展示长方体拆开6个面。看清楚了吗,我现在变得是什么图形,(长方体)再看一遍。这个长方体由什么组成的呢?
生:由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6个面组成。
师:我们来数一数一共有几个面。
师:那请拿起桌面上的'长方体,用你们的小手去找一找这6个面,
学生摸模型。
说一说,这个面摸起来有什么感觉。
滑滑的平平的。
2、做一做
提问怎么将平面图形展示在纸上
师:你们都已经把长方体的面找出来了,现在有一个新的问题,如果不拆开这个长方体,那我们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搬到纸上呢?
学生思考,举手回答,说一说能怎么做。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印、方法),对于印可以教师演示。
当学生提出描,让生上台在黑板上演示。接着提问有没有其他方法,学生说不出,则老师自行演示印的方法。
自主将平面图形画在纸上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试一试?
生:想。
师:那好,动手之前有几个要求。
1、数一数你从一个立体图形上得到了几个面
2、想一想你画的面是通过哪些图形得到的。
能做到要求吗,现在,开始动手。有需要帮助可以让同桌帮忙。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作品。)
3、汇报交流(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
师:我想请几个同学把你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一下,生1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生1:我是从长方体的这个面搬下这个图形的。
师:你说得真好,大家看他搬的图形跟老师的一样吗?(一样,师在黑板上出示长方形),我们再请一个同学展示下他的作品,生2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生2:……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小结一下从各个立体图形上得到的面。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将物体的一个面表示在了纸上。我知道聪明的同学们都知道这些图形的名字了,谁能准确,大声的告诉我。
注:回答时注意纠正学生错误,例如圆形,在数学上,准确的它叫圆。
提问:各个立体图形上有几个平面图形?
师:是不是在长方体的身上只找得到一个面?
生:不是,有6个面
依次提问各立体图形上有几个平面图形。
师:我们一起来摸一摸平面图形,看看是什么感觉。
请生上台依次摸各平面图形。
4、小结
我们今天认识了这几个新朋友,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它们都是立体图形上的一个面,(板书面)而且都是平平的,板书平,因此我们把它们叫做平面图形。板书。
看仔细了,它们都是什么样子啊?生:平平的。
谁能说说他们都有哪些特点吗?
(三)巩固练习
1、连一连
老师有问题要让同学们帮忙解决。
如有学生连错,将正方形长方形混淆,师:有没有同学想对他说些什么。纠正错误。谁来帮她改改。
2、涂一涂
老师能用这些些简单的图形组成一些有趣的图案,信不信。
师在黑板上绘画,请学生上来涂色。
3、说一说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我们今天学的这几个平面图形。哪位细心的小朋友能在我们周围找到今天学的平面图形。
(四)课堂小结
实际,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这些平面图形。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用我们善于发现智慧的眼睛去寻找今天所学的几个平面图形。做到,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把数学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五)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立体图形:
七、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是《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为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拼、摆、画,让学生直观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发展学习、不断创新的教学思想,比如: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摸一摸”和“画一画”的操作活动中,动口、动眼、动手,初步感知这些实物(模型)的表面,获得对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在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中更好地体验出“面”在“体”上,作了很好的铺垫。
通过提问“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在教学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
1、学生对教学用具——积木的兴趣极大,在后续的教学时间中很多学生管不住自己,经常会去摆弄积木,因而导致后续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对此,以后在教学中如果出现新鲜的教学工具,一定要让学生自己事先进行摸索,避免在课堂中因为过于新奇而忽略了课堂教学。
2、在对知识点的教学中,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和概括能力的估计不足。这直接导致在讲解平面图形的特点时,学生无法对,平面图形的特征从边、角等方面进行描述。对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避免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
3、课堂的表扬方面还有所欠缺。对于学生的回答能给予反映,但是表扬的语言过于匮乏,对学生的表扬没有真真让学生从心里深深的感觉欣喜。以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表扬机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时
【教学目标】
1.在理解比较下的减法意义的同时,能正确计算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
2.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巩固20以内的退位减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初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有条理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创设情境。
出示宋奶奶家母鸡生蛋的情境图,引出问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一)有序寻找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1.通过观察对话,找出其中的数学信息:昨天生了11个蛋,今天生了5个蛋。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两天一共生了多少个?今天比昨天少生了几个?
解决实际问题
1.问题1:今天比昨天少生了几个蛋?
(1)学生尝试独立解答
(2)交流想法,明晰思路
要比较多少,应该用减法。
列式:11-5=
11减5得几呢?自己动手算一算,有困难的可以请小棒来帮忙。
(3)展示对比
综合之前学习的.经验,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同时能够沟通不同方法之间的关系。
2.问题2:前面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8、7、6,今天又学习了十几减5,接下来的算式,你能独立计算吗?
(1)学生尝试独立解答
(2)交流想法,明晰思路
(3)展示分享,发现规律
通过摆小棒的方式让算式的变化更加直观,到时候能感受得到,被减数、减数同时增加1、2、3的时候,他们之间的差距没有发生变化。
(4)应用规律,体会极限
如果这样写下去,你还能写出多少个等于9的减法算式呢?
总结回顾,梳理反思
引导学生回顾并总结收获。
四、练习应用,巩固提升。
1.向你说说我是谁。
2.谁多?多几只?
3.老师比学生少几人?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6-7 13-9 17-8
12-5 6+13 12+4
2.比多少。
比 比
教师: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想。
二、新授
教学例6。
1.出示例题。指名读题。知道小雪、小华各套中多少个?
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以怎么解决?
3.让学生自己摆学具,比多少。
出示:小雪套中7个,小华套中12个。教师:请大家用摆小棒的方法,第一行摆小雪的个数,第二行摆小华的个数。学生动手摆小棒,并向学生说明小雪和小华的个数要一个对一个地摆,这样便于观察。
提问:哪一行摆得多?并指出小华比小雪多的个数,说出小华比小雪多了几个。
教师边提问边检查学生摆得是否正确,再指定一、二个学生摆给大家看一看。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启发学生思考,小华比小雪多得的个数,就是小华比小雪多摆了几个。
4.教师:刚才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知道小华比小雪多摆了5根小棒,就表示小华比小雪多套了5个。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一道应用题告诉我们的条件是什么,要我们求的问题又是什么?
教师: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套几个,应该怎样想呢?(就是要求小华比小雪多的部分)
教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5.请学生列式:12-7=5(个)
口答:小华比小雪多套中5个。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21页的“做一做”。
2.方民家收了8棵大白菜,15棵小白菜。小白菜比大白菜多多少棵?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应用题里,告诉我们两个数,要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首先要分清哪个数比较多,再想比较多的数是哪两部分组成的,从它里面去掉和另一个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另一个数多的,用减法计算。
五、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12-7=5(个)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用减法计算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练习能说明和归纳相应的口算过程,逐步形成口算技巧,提高口算能力。
3、在正确口算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中,初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熟练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巩固
1、算一算,比一比,说一说。(练习七第1题)
认真观察这几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2、先估算,再计算。
出示课本练习七的第2题,请学生先说出得数是几十多,再算出得数。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然后再让学生独立计算。
小结;估计时既要看清要加的数是整十数还是一位数,还要看清两位数的十位、个位上的数各是多少。
3、不计算,比大小。
出示课本练习七的第3题,
小朋友们,不计算你能比出两边的大小吗?47+2与47+20,怎么比呢?同样是47,要加上的数大和就大,要加上的数小和就小。47+2得四十几,47+20得六十几。
二、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课本练习七的第4题,指名读题,全班齐读。怎样列式呢?要求学生独立列式填空。交流结果
2、练习七第5题,集体读题,理解题意,独立列式,完成交流思考过程和结果。
三、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在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上有了哪些进步?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
一、复习引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厘米和米,1厘米有多长呢?请你用手比一比。
1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伸开两臂比一比。
(学生站起来比划,教师拿着米尺到学生中巡视,发现误差大的进行纠正。)
二、实际测量教室的物品。
1、想不想知道我们每天使用的课桌有多高?
请同学们估计一下你们的桌子大约有多长?把估计的结果告诉同桌,然后你们俩一起量一量,看谁估得准?(学生活动)
2、活动结束后,请学生汇报估计和测量的结果。
3、请估计准确的同学把估计的方法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汇报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估计的方法进行评价)
4、你们测量的课桌的高度是多少?
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5、活动后集体汇报。
(对于测量同样物体长度的小组进行比较,检验测量是否准确。)
三、寻找并使用自身的测量工具。
同学们,其实我们身上也有很多尺子,下面,我们就来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的尺子好吗?
1、请同学们测量一下自己的身高。
(1)身高是指什么?(从脚底到头顶的高度)
(2)先估计,再测量。可以自己测量,也可以同桌合作。
(3)说说测量的方法。
2、测量自己的步长。
(1)步长是指什么?(脚尖到脚尖或脚后跟到脚后跟的距离。)
强调:步长是平时走一步的长度,不要刻意迈大步。
(2)先估计一步有多长,再测量。可以小组合作。
(3)谁估计的最准,请给同学们介绍一下方法。
(4)你是怎样测量的?
3、测量双手平伸时两指尖的距离。
4、利用身体上的'尺子进行估计活动。
刚才同学们量出自己的身高、步长和双手平伸时两指尖的距离,其实这都是很好的尺子。下面老师要检验一下你的尺子管不管用。
(1)请两名同学到前面来,请同学估计他的身高,并说说是怎样估计的。
(2)再估计一下这2位同学的腰围、头围是多少。
①知道什么是腰围、头围吗?
②请估计一下两位同学的腰围和头围是多少,你是怎样估计的?
③现在我想知道这两位同学的腰围和头围的准确长度,要怎么测量呢?谁有比较好的方法?
(3)利用步长进行估计活动。
①你知道了自己的步长,请你以这条线为起点,估计一下10米大约到哪里,自己做一个记号。
②再来走一走,看这10米你大约需要多少步?看着这么长的距离,请你估计一下,需要多少个同学手拉手才够10米?谁想来试一试?
③通过这些活动,使你想到了什么?你会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正确的估计吗?
5、介绍人体各部分长度关系小常识。
四、练习。
1、P18第2题。
(1)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2)请学生估计一下小明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3)引导学生注意记录的方法。
2、P19第3题。
(1)看图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