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过程
沈萍萍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创新;研究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模式限制了高中语文教师教学改革的力度,教师在教学中过于强化应试目标,对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兼顾不足。在这样的前提下,各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与信息教学手段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教学空间拓展情况也不够理想。笔者对此开展了积极的探究与尝试,本文将做简要论述。
一、发挥信息媒体作用,有效优化教学过程
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对于多媒体手段具有不正确的认识,认为高中语文教学中不需要这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的观点是片面的,多媒体手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不仅具有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而且可以对教学内容开展有效补充,让枯燥的课堂生动起来,同时帮助学生深化教学内容理解。在教学《景泰蓝的制作》一文时,有学生提出来,想直观了解一下景泰蓝的制作工艺,对此,笔者从教学网站上下载了专门介绍景泰蓝制作工艺的专题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演示,这种形象的手段让学生对于景泰蓝的制作工艺具有了更加清楚的了解,对课文内容中介绍的生产过程的特点具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正是有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这样得力的助手,笔者才能够将学生从枯燥口头说教的氛围中解脱出来,结合视频资料掌握专业术语以及整个生产工艺,为说明文教学活动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进一步增强了对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敬佩之情。
二、强化师生教学互动,有效培养学习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已经不再满足于充当知识传授的容器,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融入学生主动参与的因素,为学生的学习参与欲望搭建有效平台,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在教学中,笔者尽量学生多设计一些提问、板演等教学互动内容,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之中增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也得到锻炼与提高。与此同时,自主探究学习模式也是笔者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笔者在教学中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在自主探究教学中,教师的讲解主要侧重于重难点与思维方式点拨,以此来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不断深入。在教学《景泰蓝的制作》课文时,笔者在要求学生开展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进行了探究题思考引导,向学生出示了一组探究题作为载体,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
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运用了几种说明方法?分别是什么?
2、铜胎是如何制作的?文中如何体现“掐丝”工艺的精湛的?烧焊、酸洗的方法与作用是什么?
3、点蓝、烧蓝、打磨和镀金等工艺具有什么特点?
4、强调景泰蓝手工操作作用是什么?
5、景泰蓝制作过程如何体现详略得当的?
6、举例说明文中多种说明方法综合运用的效果。”通过这样一组内容全面、层层深入、紧扣重点的探究题,笔者引导学生的思维逐层深入,在思考与探究之中逐步接近教学学习目标的实现。学生探究学习过程中,笔者还针对制作工艺和说明方法等方面教学难点进行了补充与启发,保证学生探究活动深入进行,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效果。学生在笔者的引导下,通过对探究题的思考与研究,基本上能够掌握了教学目标的要求,笔者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学习情况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完善,最后进行总结性点评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提升与优化,圆满实现了教学目标,同时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发展。
三、开展分层教学活动,有效兼顾发展差异
学生在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在学习基础与能力方面的差异性更加明显,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兼顾到这一点,尊重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以此为基础开展分层教学要求,通过因材施教来促进学生整体进步。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要针对优秀生与后进生两头进行改进,优秀生拔高,后进生降低。在《景泰蓝的制作》一文的教学中,笔者在要求学生掌握文中所用的说明方法这一方面,对于优秀生,不仅要求他们在文章找出实例,进行领悟,还要求他们达到灵活掌握与实际运用的效果,对后进生则只是要求他们对照文章寻找到,加以理解就可以了,通过教学目标的差异性来体现对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中,笔者还充分兼顾到学生的差异性,在开展分组探究教学过程中,将后进生均衡地分布到各个小组,发挥优秀生对他们学习活动的示范作用,实现良性互动。在提问中,笔者还专门为中后学生设计提问内容,提高学生整体参与的程度。此外,在考试考核环节,笔者也兼顾了学生的发展差异性,主要依据教学目标进行内容设计,在难度方面区别对待,尤其是专门为后进生设计降低难度的考试内容,保证后进生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考核之中体现激励性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改革中,高中阶段的推进难度要更大,高考应试教育的指挥棒无时不在影响着师生的教学活动,一些陈旧的教学方式仍然具有一定的空间,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未能得到全面体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处于较低水平,教学空间拓展力度不足,这些都成为了高中语文教学成效提升的障碍。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能够全面深刻地理解与掌握新课程理念,并将其作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成效。
第二篇:优化教学过程
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学校要发展,就必须要更新教育理念,确立人本思想,抓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全过程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适应21世纪需要的创新人才。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参考创新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坚持教学常规的基础上,积极改革课堂教学,不断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新途径、新手段、新方法、新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
一、更新教育理念,确立人本思想
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教育工作为中心,牢固树立质量立校,质量兴校,质量强校的意识。要继续保持并有所发展,我们必须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教学,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重新确立人才观。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逐步把以教为主转化为以学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带着问题,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让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为此,我校把学习教育理论,写学习笔记,谈心得体会作为学校的核心工作,纳入教师年终考评。
二、抓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全过程,向改革要质量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教材在改革,考试制度和考试在改革,如果我们还停留在过去的知识层面和旧的教法上,显然要被时代所淘汰出局的。我们强烈的意识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必须紧跟时代的脉搏,走改革创新的路子。为此,我们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娱乐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创新教学法、讨论教学法以及语文课前五分钟讲演、英语对话等行之有效的教法,对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抓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
(1)、抓教学常规管理,向管理要质量
教学常规管理是维护正常教学秩序的必然措施,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必须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管理中,加大管理力度,向科学管理要质量。在教学管理中我们作到管理到人,服务到人,事事有人管理,管而有效。有制度、有措施、有落实、有回应,精心组织,热情服务,保证教学各环节政令畅通,有序、有责、科学、高效。改终其管理为过程管理,建立激励机制,细化教师考核条例,并纳入对教研组和年级组的量化考核中,与先进教研组和年级组的评选以及年终奖励挂钩。作到有检查、有记录、有反馈,记入教师业务档案。目前,在我校已基本行成一种竞争上岗、爱岗敬业、校荣我荣的新风尚,促进了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
考试是检查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重要手段,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教育教学的评价机制也在发展改变。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是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全面性、基础性、主体性、创造性和发展性。因此,要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以及学生学习的优劣,必须体现在学生的掌握情况上,即掌握知识、掌握技能、掌握方法、行成能力的评价功能。而评价的方法和手段是多种形式的,可以笔试、口试、操作等。为了保证评价的公证合理,使学生考出好成绩,我们认真作好各种备考工作等。为了保证评价的公正合理,使学生考出好成绩,我们认真作好各种备考工作。严肃考风考纪,细心组织各科(包括体、音、美、信息、实验操作等)的考试、登分、记录、统计、分析、反馈等,全面评价教师和学生,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同时,我们已将评价功能的研究列为新的科研课题,组织部分教师进行实验。
(2)、抓教育教学研究与交流,向教科研要质量
向教研要质量,靠教研上台阶,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近年来,我一直在坚持不懈的努力,充分发挥教师的科研水平,研究探讨教材教法,教学手段,教育理念,考试动态,及时准确地收集各种教育信息,与同行及兄弟学校进行广泛的交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坚定不移地走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的路子,为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抓好基础,全面发展,才是提高教学质量和高考升学率的根本出路,单纯的应试教育,只学主要科目,严重偏科是没有出路的。这是近年学生学习成绩逐年提高的成功经验。
加强课程标准、教材改革和教法更新的研究是教科研的重中之重。探索性、开放型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必然途径,要真正把传授知识转变为由学生互相交流,自主探索,使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为适应新一轮的教育体制改革,在教育领域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加快教育理念的转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
始终把因人施教、因材施教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之中,挖掘教材,研究考题,对学生进行发散型思维训练,使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作到基本功扎实,对所学知识能运用自如,提高学生得高分的机率。因此,我校在生源相对较差的情况下能够考出高分的学生就成为必然。
(3)、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向现代化优化教学过程要质量
我们积极的倡导、鼓励、支持教师使用现代化手段教学,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正确使用计算机多媒体附助教学,把老师从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使课堂教学由静态的灌输转变为图文并茂的动态传播,增强感染力,拓展知识面,增加课堂容量,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我们要求教师人人制课件,使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应用更加普及和提高。
三、坚持面向全体、着眼中间、抓差扶优、分类推进的方针,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对学困生的研究和转化,抓两头带中间,是我校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由于生源问题,面对好、中、差不同的学生要教同一本书,这无疑给教师教学带来很大困难。我们采取了分层次教学法,分类推进,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教学,分层次指导和区别要求的方法,按学生程度布置作业。实行学因生转化责任制,将其纳入考核评估内容。对学困生采取底起点、小步走、多帮助、勤表扬,提问优先,批改作业做先等作法,在有些年级和学科收到一定效果。每届都有一些入学成绩较差的学生,经过调教学习成绩有了喜人进步。
(1)、注重情感投入,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关心爱护学生,向情感要质量。实施素质教育,推选创新教学,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动起来。提倡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真正把传授知识转化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只有学生爱学,才能学好这门课。关心和后爱是师生感情交流的基础,是学因生转化的诱发条件。教师期望的眼神、恰当的表扬与鼓励,富有理性的批评,都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激活学困生上进的动力。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使他们感到学习的乐趣、学校生活的情趣,将是终生难忘的。
(2)、注得学习方法指导,变学生学会为学生会学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向自主学习要质量,一个有经验的老师都会从学生一入学就制定出六年的规划和目标以及分期实施细责,预计到学生分化的时间、内容、形式以及预防措施。例如,起始年级学生入学头两个月应先抓学生的思想行为规范,要先学会做人,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进入新的学习状态,作好进一步学习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上应抓好一年级与三年级与五年级的教材衔接以及学生的基础,教给学生本学科的特点,学习本学科的基本方法、要领以及本学科习中的障碍、阻力等,让学生心中有数,了解该学科如何才能学好,如何回避学习中的障碍与阻力,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循序渐进,防止急躁情绪,使学生灵活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达到运用自如。
注重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变为学生会学,是一个长期研究的课题。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学不得法、轻视基础重繁难题的解法以及缺乏进一步学习的思想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由懂到会,由会到熟,由熟到活,达到熟练掌握运用自如的境地。我们摸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已在教学中取得可喜的效果。我校有多篇论文在《崆峒教育》上发表。(3)、注重心理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能力、挖掘个人创造潜力的教育。它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等四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思想方法、思维能力、思想品德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刚强的品格等心理素质,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才,是新一轮教学改革所要实现的目标。近年来,我校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深入了解学生心理素质状况,做到有的放矢,从严要求,训练学生的忍耐性,形成顽强毅力;巧设试题“陷阱”,使学生从挫折和失败中摸索走出困境的途径;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强化独立意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探索性、开放性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必然途径,为此,我们将力争从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等方面有新的突破,真正把传授知识转化为由学生相互交流、自主探索,使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我校在教育教学中将会创造出新的辉煌。
崆峒区东大街小学
优化教学过程制度
崆峒区东大街小学 东大街小学优化教学过程制度
一、意识与态度
(一)重要性的认识
1.能够认识到优化教学过程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
2.能够认识到优化教学过程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
3.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二)应用意识
1.具有在教学中应用优化教学过程的意识。
2.具有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意识。
3.具有运用优化教学过程不断丰富学习资源的意识。4.具有关注新技术发展并尝试将新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意识。
(三)评价与反思
1.具有对教学资源的利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2.具有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3.具有对教学效果与效率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四)终身学习1.具有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以完善自身素质结构的意识与态度。
2.具有利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以实现专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意识与态度。
二、知识与技能
(一)基本知识
1.了解优化教学过程基本概念。2.理解优化教学过程的主要理论基础。3.掌握优化教学过程理论的基本内容。4.了解基本的优化教学过程研究方法。
(二)基本技能
1.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2.掌握常见教学媒体选择与开发的方法。3.掌握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
4.掌握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方法。5.掌握教学媒体、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
三、应用与创新
(一)教学设计与实施
1.能够正确地描述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并能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2.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
3.能为学生提供各种运用技术进行实践的机会,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4.能应用技术开展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二)教学支持与管理
1.能够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以优化教学环境。
2.能在教学中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管理。3.能在教学中对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管理。4.能在教学中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
(三)科研与发展
1.能结合学科教学进行优化教学过程应用的研究。2.能针对学科教学中优化教学过程应用的效果进行研究。
3.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学习业务知识,发展自身的业务能力。
(四)合作与交流
1.能利用教育技术与学生就学习进行交流。2.能利用教育技术与家长就学生情况进行交流。3.能利用教育技术与同事在教学和教研方面广泛开展合作与交流。
第三篇:试论幼儿园教学过程优化
试论幼儿园教学过程优化
有一段时期,在学前教育界里很忌讳讲“教学”两字,似乎一谈教学就有“小学化倾向”、“重教轻养”之嫌。于是,人们在强调游戏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时,忽略了对儿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的研究,有的甚至将教学等同于游戏……对教学问题认识上的这种偏差,也必然导致行为的偏差。笔者到过许多幼儿园听课,并对100位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进行了案例分析与研究,通过分析研究发现,一些教师存在教学策略上的失误,如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因对教学活动的性质、功能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将教学活动过程放在一个完整的系统中去作综合的动态的研究,对教学过程、教学实施各方面因素。结构的功能特点缺少整体思考,教学策略上的失误致使教学成为低效或是无效的。本文试图从教学系统的要素过程。教学过程优化的特点与标准、幼儿园教学过程优化的实施等方面作些探讨。
一、幼儿园教学系统的基本要素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系统方法论出发,我们可以把教学看成是一个由人、物、过程组成的系统。人,即教师和儿童;物,即教学的物质条件;过程,是由教学结构和教学环节组成。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实际上涉及教学系统中的两类要素,称为“构成性要素”和“过程性要素”。所谓教学系统的构成性要素包括教师、儿童、课程和教学物质条件四方面。它是教学系统得以运行的前提,决定了教学活动的形式。过程性要素组成了教学系统的时间结构,是教学活动展开和进行的逻辑历程,它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评价五方面。幼儿园教学过程优化从根本上讲是教学系统中各要素处在相对最佳的状态;但是,优化的要素不一定意味着必然构成优化的系统。现实中,就有一些幼儿园有比较好的师资、生源、物质条件,但教学质量并不理想,“高耗低效”现象时常出现,究其主要原因,是上述各要素在某些方面的过程不合理所致。因此,在实施教学方案时,我们既要考虑要素之间的关系,还要注意要素中各结构成分间的联系;更要关注和研究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了解儿童。心理、生理发展的水平状况和需求;有效控制和消除不利于儿童发展和教学优化的因素,诸如此类的问题恐怕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二、幼儿园教学过程优化的特点与标准
什么是教学过程优化?巴班斯基是这样解释的:“教学最优化可以说是从解释教学任务的有效性和师生时间消费的合理性着眼,有科学根据地选择和实施该条件下最好的进行方案。”[《论教学过程最优化》,巴班斯基]幼儿园教学过程优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效果起到制约作用的各种因素实现综合控制,进行优化教学,取得最佳效果。幼儿园教学过程优化是以方法论原理、教育学原理、心理学原理为其理论基础。一方面,它是以系统的完整观看待教学过程,正确地确定教学中主体、客体条件间相互关系;另一方面,告诉我们每次教学
过程虽都有基本的成分,但各次循环均具有各自特点,在选择优化的方案时要顾及不同教学过程的各方面。完整性和具体性结合是方法论的重要特征。教学过程优化的教育学原理表明优化的教学过程都有特定的对象、时间、地点条件和与之相对应的最合理的匹配。从心理学的观点看,优化是对教学过程作出最合理的判断和实施最合理的方法,教师选择优化方案,不是就事论事的模仿,而是一种探索性和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和心理活动过程。据此我们可以得出,优化的教学方案有以下特点。1.综合性
幼儿园教学过程的综合性特点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其一,对儿童的综合考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个儿童的身心发展方面的多种需求;其二,教育任务的综合,即完成保教知识技能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等多方面任务,最大限度地促进儿童全面发展。2.整体性
教学过程是由各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只有在对整体和部分、部分和部分之间做出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才能揭示教学内部的结构与规律,提高教学质量。3.动态性
幼儿园整个教学过程应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研究它发展变化的方向、趋势,变化的原因与动力及它的稳定性,能帮助我们掌握规律,提高教学效益。4.对立统一性
幼儿园教学过程本身会遇到“教”与“学”、“现实性”与“可能性”、“过程”与“结果”间的矛盾,教师不仅要解决这些矛盾,更要善于选择适合的方法解决这些矛盾。
衡量幼儿园教学过程是否达到优化,我们主要是从解决教育、教学任务的质量和提高活动效率两方面考察:质量标准──通过教学活动促使每位儿童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包括个性和能力等方面;效率标准──不以牺牲或剥夺儿童的游戏时间、体育活动时间为代价和通过增加单位时间量来提高教学效果。概言之,幼儿园教学过程优化的两个基本标准,前者反映了对教学质量的监督,后者则反映了对教学效率的监督,更反映了人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的价值取向。
三、幼儿园教学过程优化的实施
现实中,一些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或实施方案时,或较多地凭借自己的主观经验和直观感受,或通过尝试错误的途径作出自认为较有把握的选择,抑或考虑教学方案时,忽略了对儿童认知方式、学习能力的重视,这样做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教学过程优化的实现。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的结果或目标。它不仅在方向
上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起着指导作用,而且对教学过程中的步骤和方式也具有规约的功能。优化的教学目标设计应该是教授目标与学习目标的统一体,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进而达到教学相长。制定优化合理的教学目标,首先要从儿童的学习特点出发,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过程而言,是灵魂的东西,只有教学目标十分具体、明确,教师才能对于达到目的所需要的进程有清晰的认识,才有利于正确选择教学方法,妥善组织教学过程,为教学评价提供可检验的依据。诸如“培养幼儿的思维力”之类的表述,目标过于宽泛,缺乏质和量的规定性,可测性和可比较性较差,造成教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无法确认自己的行为与教育目标达成之间关系如何。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应具有如下特点:(1)可观察到儿童的学习结果。这里的学习结果并非是指知识技能方面,还包括其认知、情感发展方面。(2)有能表明儿童行为结果的衡量条件与标准。
其次,从整体效应出发,注意纵横联系。任何一个教学目标均是系列教学目标群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儿童的整体发展和其他教学目标之间具有特定的关联性──纵向的垂直和横向的水平。纵向垂直是指某一特定的教学目标与同一课题或学科领域中前后所提出的教学目标之间的关联,反映的是承上启下的关系。横向水平是指某一特定的教学目标与其他相关学科正在进行的教学目标间的关联,反映的是前后联系,切不可就事论事地将某次教学活动目标孤立起来谈。
再次,适应个别需要,具有一定的弹性。在教学活动中,教育对象由于受遗传、环境、教育的影响,他们在认知、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存在各种差异,试图要制定出全班每个儿童都最为适宜的教学目标是不可能的,然而作为一种集体或分组教学活动又还须围绕一个统一的目标进行,于是就产生统一要求与个体需求的矛盾。解决矛盾的良策之一,是使教学目标具有弹性,遵循“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原则,上限──充分发挥儿童的潜力,下限──保证学习的基本要求,寻找确定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从儿童身体发展的年龄序、动作发展的难度序、智慧发展的时间序确定教学目标的阶梯序。2.教学内容
泰勒曾在20世纪40年代对课程内容的组织提出过很有影响的观点──连续性、顺序性、整合性。连续性是指直线式地陈述主要的课程要素;顺序性是强调每一后继内容要以前面的内容为基础,同时要对有关内容加以深入、广泛的展开;整合性是指各课程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以有助于儿童获得一种统一的观点。泰勒对内容的三个基本组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不仅要考虑遵循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注意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的统一,同时,教学内容的优化还应注意选择具有发展性和有价值的内容,通过学习,旨在引导儿童去思考、去发现、去创造。现在,幼儿园可供教师选择的教材很多,每位教师都面临优化选择与儿童发展、社会需要相结合的问题,有些教师将外出观摩到的成功教
学活动“克隆”到自己班级进行,在许多情况下教学效果不尽如意的重要原因恐怕在于:他人的教学内容是一个系列、序列化过程中的某阶段的内容,当你将别人的教学内容盲目搬到你的班上来,对于你班上的儿童来讲,便缺乏知识技能、心理发展、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基础,缺乏前后联系,无法产生正迁移的效果,失败也就在情理之中。3.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从实质上讲是一种运动规律的规定性和活动模式,它规定人们按一定的行为模式去活动。巴班斯基对此作了很好的注释:“教学方法是由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运用的协调一致的效果决定的。”[《论教学过程最优化》,巴班斯基]它是教师与儿童进行学习活动的动作体系──同步、互动、互换、共鸣、互补。优选的方法必须是:
(1)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每种教学方法都可能有效地达到完成教学目标的某一内容,问题的关键是如何遴选最佳的方法。哪一种方法最易达到预期目标,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它便是好的方法。
(2)依据儿童心理特征与认知特点。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的发展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外显的物体操作活动和内隐的智力活动],逐渐建立分化和理解的认知结构。为此,我们应依据儿童思维发展的行为式──图象式──符号式三个阶梯,选择相应的方法,激发、维持儿童的内部学习动机,使儿童以积极的情感态度投入教学活动,产生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3)考虑学科性质和教学情境。任何教法的功能都具有相对性,均各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教师要善于分析各学科的性质特点,在此基础上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采取适宜的渲染、烘托的手段,充分发挥教学方法为完成教学内容服务、教学内容为达到教学目标服务的作用。
优化的幼儿园教学方法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多种方法的灵活运用。大胆地将“疑”字引入幼儿园教学过程,符合幼教改革的要求和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应通过引疑、设疑、质疑、求疑、解疑、留疑,启发儿童积极思维,教师不要局限向儿童提供选择机会、表现机会和成功计划,应允许儿童以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速度学习,支持他们,多方面展示自己才华,发现和挖掘蕴藏在他们身上的潜能,形成学习过程中的良性循环。
常用的教学方法很多,一种教学方法往往仅适用某种特定的教学条件,在某种条件下是有效的,在另一种条件下未必是有效的。优化的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求教师了解每种方法的功能、局限性,进而合理选用。4.教学组织
幼儿园的教学组织和其他任何教学活动组织一样,有它的空间形态和时间流程。如果说,空间形态的建构主要表现在教学活动形式上,那么,时间的控制主要表现在对教学过程各个组
成部分的安排序列上。优化的教学组织表现在提高教学的效率,达到智能结构优化,时间结构优化,空间结构优化,认知结构优化,练习结构优化。根据儿童年龄的不同,教学目的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参与教学活动人数的不同,应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可分为集体教学、分组教学、或先分组后集体、或先集体再分组;从活动场地来说,或室内、或室外;从儿童学习的座位排列看,可以是马蹄型、自由结伴型、秧田型、直条型等。问题在于哪种形式最符合儿童本次的学习特点,有利于目标的达成,保证信息渠道的多元、畅通、快捷,把信息在传递过程的流失量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概括地说,在教学的活动形式、场地条件、座位排列,教师教授与儿童探究操作活动的结构比率、教师的行为等方面,也要考虑横向和纵向。时间与空间、教师与儿童的各种关系,要根据一定的需要加以科学的组织,教学才能取得好的效果。5.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收集教学系统各方面的信息并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及效果作出客观的衡量和科学的判定过程,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客观的判定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以提供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提高质量;另一方面,通过评价可以激发儿童活动的动因,使儿童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进一步激发兴趣。但是,现实中我们比较多地忽视了教学过程前的准备性评价和教学过程中期的形成性评价,由于这两个环节的忽视,导致教师在拟定教学方案时表现出针对性差和教学方案实施中的教师随机性差的问题。教学评价中三个环节的评价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影响整个教学过程优化的实现,这一点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优化教学评价,我们要把握这几个方面。
全面性:教学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从动态和静态两方面分析,在评价某项教学指标时,要尽量考虑到其他有关因素的作用。
客观性:教学过程是诸因素构成的综合体,单凭某个数据判断变量的变化情况,会降低它的信度。
科学性:要依据科学的方法进行评价,不凭主观经验和直观感觉。总之,通过评价旨在促进儿童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幼儿园教学过程优化是要我们把过程中的每一步骤看成一个有机整体的组成部分,我们应当尽可能地恰当利用它们之间的联系达到优化之目的。当然,优化并非是一种凝固的、僵死的模式,一帖万灵的膏药,而是告诉广大教师要掌握一种教育策略的思考方法,了解优化的一般程序和方法,提高教学实效。作为一名教师经常思考这些方面的问题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
(1)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学会选择在一定条件下最优地组织教学过程的具体目标、内容、方法、组织和评价。
(2)认真剖析每次教学目标,树立教育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思想,按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从儿童“学”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师的“教”,善于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总结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3)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特点,将教学活动与游戏活动进行优化结合,把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放在重要的地位。
(4)注意每次教学活动的前后联系,利用“联动效应”,帮助儿童把握迁移的方向,有效地把握教师的预设与幼儿自发生成之间的关系,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参考书目:
l.巴班斯基著《论教学过程最优化》,上海教育出版社 2.吴也显著《教学论新编》,江苏教育出版社 3.鲁洁主编《教育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四篇:《教学过程最优化》读书笔记
教学过程最优化
——一般教学论方面
【苏】 尤·克·巴班斯基著张定璋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过程内含教和学两个组成要素,他们彼此是有联系的。教学过程不是教和学两种过程的“机械的总和”,而是一种本质上完全新的、具有整体性的现象。
——第6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过程的前提条件是师生个人之间发生某种形式的相互影响。
——第7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在教学中,不单纯是教师在影响学生,而是师生之间有着特殊的相互影响,产生一种“教学上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教学影响,学生对这些影响的内心反应、领会和主观想法,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技巧以及其他教养因素方面的独立活动等等,都是统一在一起的。
——第7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教师的教学影响,学生对它的反映过程和学生反过来对教师活动的影响,这三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生的影响同时导致修正教师施加影响的手段。
第13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过程的这种环节结构,一方面反映了教与学的统一性,另一方面也明确地强调了教师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指导作用。
第18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过程的组织不容许有标准的、公式化的结构,这要求揭示出这一过程的各种基本规律,遵循这些规律才能保证最优地组织教学过程。
第18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只有控制和自我控制辩证地统一,才能成为社会主义学校中控制个性发展的真正的科学的理论基础。
第23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为了顺利体现社会主义学校中教学的目的成分,必须遵循教学过程旨在使学生个性全面和和谐发展的方向性原则。
第25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应以人得和谐发展为目标,就是说,要使思想、行为、理想和现实生活之间协调一致。
第27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科学性原则的目标是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具有真正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会学生善于按辩证逻辑的规律科学的思维。
第30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应当把改善教学过程的条件看作是组织教学过程,特别是使它最优化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原则,而不是什么次要的、附加的、补充的手段。
第31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的自觉性原则致力于防止形式主义地掌握知识,促进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深刻信
念。
第33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分组活动和全班活动都是集体地组织教学认识活动,在进行实验室作业和实践作业过程
中,以及在学生的教学参观过程中,集体地组织教学认识活动特别有效。
第38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改进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深入研究方法选择的理论和实践,使能针对当时条件
选出最好的成套方法,这也就是要深入研究教学方法最优地运用的理论和实践。
第43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各种教育方法的不同结合有时可以达到同样的教学目的,但必须要善于看到确定性和可
变性二者辩证地结合,不能采取硬性的、专断的决定,而容许有一定程度的灵活性和可变性。第44页,作者引【兹维列夫,《现代普通学校条件下的教学方法的理论和实践》,1972年】
当教学任务的内容的性质不允许单纯的运用再现的或探究的教学方法,而是要求把他们
结合起来时,就可用再现-探究的教学模式,以便把几种教学方法的优点结合起来。
第49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所教材料的内容及其展开的方法应当像叙述研究成果那样,即向学生提出真实的运动,从他的某种简单的普遍的形式开始。
第50页,作者引【达维多夫,《教学中概括的类型》,第369页,1972年】
在保证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和使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条件下,按照高速度、高难度进
行教学的原则来组织教学,乃是一种再现—探究的教学,其目的在于尽力促进人的智力发展。
第51页,作者引【赞科夫,《教学论和生活》,1968】
用辩证法的系统观点评价现有教学任务的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法,乃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方法论基础。
第53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作用而组织的控
制。
第55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精力耗费最优化的标志是:学生和教师经过课间休息和在家休息后能恢复正常的工作精
力,减少用于准备教学材料和批改学生作业的精力,减少教师在一周内进行各种各样“准备工作”的次数以及他在上下午都有课的次数,减轻由于课外事务过多的负担过重。
第62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机械的、直觉的和联想的决定,是在缺乏信心的状况下作出的。
尝试性的和或然性的决定表现出一种冒风险的心情。
决断性的决定是在最有信心的状况下作出的。
第63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正确确定的教学法,应当从科学的实质本身出发,建立在研究该门类知识的发展史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目的来决定取舍,并且要基于科学唯物主义的心理学的成就,基于全面的了解儿童,了解其年龄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在适应该时代的环境中所反映出来的新情况。
第64页,作者引【《克鲁普斯卡娅教育文集》,卷三, 第557页,1959年】
教学内容必须是科学的、可接受的、系统的和连贯的,即跟实际生活联系。
第66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任务,要求教师更加广泛和大胆地由刻板的、直觉的、联想的和尝试的态度过渡到着眼于选择教学方法的最优方案上。
第107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在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程序中,教师特别感到困难的是:研究学生,进行个别施教和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
第107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教师在研究学生、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自我分析等方面利用先进经验的行动,应当成为最优地组织教学教育过程的程序具有新质的现象的因素。
第118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苏联心理学家坚决反对个性研究的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机能主义,它把个性分解为一些机械的、彼此脱离的、互不联系的因素;另一个是格式塔心理学,它把个性看作是某种完整而无定型的东西。
第126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人的能力对于技巧、技能和知识而言,无非是一种可能性。
第127页,作者引【A·B·彼特罗夫斯基编,《普通心理学》,第404页,1970年】
心里属性总和的这个结构,归根到底是有具体活动的要求所决定的,并且对于各类不同的活动而言是不一样的。
第127页,作者引【A·B·彼特罗夫斯基编,《普通心理学》,第411页,1970年】
区分出本质的技能,乃是人的智力发展的最重要的标志。
第134页,作者引【A·B·彼得罗夫斯基,《普通心理学》,1970年】
最好不是由某一教师或某一班主任来编写学生的评语,而是由该班全体教师通过“小型教育会议”的特殊的“教育会诊”集体的编写。
第137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教师(特别是文学教师)可以广泛地利用做作文来揭示学生的内心世界。
第146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教师们交换对学生的看法,可以获得对学生的客观印象,往往可使某些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向好的方面转变,可消除对他的成见,这种成见在实际工作中是常有的。
第151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教师对个别学生的个性所作出的评定的客观性程度,不是不是一种客观的概念,在这里,任何绝对的意见都将是错误的。
第153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我们认为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设良好的精神心理气氛,有着重大的作用,有了这种良好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活动就可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可以发挥他们学习可能性的最高水平。
第157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在提问的最后阶段评分时,要特别明确、精确地提出评分的根据,提出答案的有优点和缺点,要注意指出学生在掌握教材上的进步。
第159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条件本身虽不是事件(现象、事物等的变化)的原因,但也可加强或削弱原因的作用,并可将某一个原因突出出来起主要原因的作用。
第164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为了不忽视产生不良成绩的条件和原因的这种相当复杂的联系,必须全面的分析原因,既要分析与学生有关的外在原因,又要分析内在的原因。
第164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在研究全部原因而不是研究其中的一个原因的条件下,根据对每一种原因可能有的影响程度所做的比较,就是说,在全面、综合地研究个性及其外来的影响的基础上,可以找出在当时是最主要的原因。
第168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学生较易疲劳和健康差也往往导致偶尔的不良成绩。
第178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绝大部分不良成绩出现在数学、俄语、文学、外语和物理课程里。
第179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少年没有正确理解什么是英勇、大无畏、有胆量,乃是搞恶作剧和逞能的另一个原因。少年儿童出于蔑视畏缩和怯弱,常常准备用任何方式证实自己的大胆和无畏。
第184页,作者引【B·A·可鲁捷茨基,《教育心理学原理》,第233页,1972年】
传统的家庭教育性质是受社会因素和生物因素的综合影响,但在前者起决定作用的情况下形成的。
第184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低估男孩在完成社会工作方面的可能性,常常会造成他们对班级和学校生活以及对少先队的中队和大队活动表现出一种莫不关心的、冷淡的态度,并增多破坏纪律和犯各种过失的次数。
第187页,作者引【艾利康宁、B·B·达维多夫,《掌握知识的年龄可能性》,1966年】
对于每一种心理机能来说,都有其最佳的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其他一切机能似乎都寓于这一机能之中,并通过他起作用。这也就决定了在每一年龄阶段上儿童意识结构的独特性。
第188页,作者引【维果茨基,《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第369—370页,1960年】
实际练习、解答习题等,通常认为要在学习了它们的理论基础之后来完成才是最特别的。
第204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不良成绩的基本原因通过学生的意识折射出来的表现有:对教师不但没有同情心,而且有反感;对课程不但没有兴趣,而且讨厌它;不但不相信学习的重要性,而且请示学习的意义;不但不去努力克服认识上的困难,而且在学习的意志、义务感和责任心上自暴自弃。
第222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学生在没有履行要求时,建议教师要有分寸地正确判定他应负的责任,要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和改正的可能性。少年时期的部分学生,他们破坏纪律往往是由于意志品质差,他的表现是不能克服学习困难,不能勤奋学习。
第227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第五篇: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江苏淮安市新安小学(223001)杜成碗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各科教学的目标。在以班级为单位的授课模式下,教学过程作为由多个教学环节和教学管理环节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有效性。
一、优化教学过程的设计,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基于生活,使学习过程生活化。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基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并不是零起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突出教学目标中的重点、难点,让学生的生活经验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教师还要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在顿悟中学习。
2.粗化教的过程,细化学习方式。设计教学过程时,教师要努力克服新课程改革中所提及的几个“过于”,要粗化教的过程,变教学过程为教学环节,细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听中学、做中学、看中学、读中学、想中学,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此外,教师还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准备精彩的评价语言,制定教学方案。
3.围绕学习结果,做好预设和反思。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一节课的教学评价指标,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充分、准确的预设,确保教学过程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此外,教学结束后,教师还要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进行有效的总结,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活动。
二、优化课堂提问,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问题要明确,有探究价值。教师的课堂提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基本素质、语言功底和教学智慧。对于课堂提问,教师要切实做到问题明确,语言准确简练,确保提出的问题信息能够比较顺畅地传达给每一个学生。此外,教师还要积极提出一些探究性问题,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增加所提问题的思维容量。
2.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思考。教师在提问时,要精心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学习情境,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良好氛围,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心智,提高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究。
3.构建合适的学习模式,有效应对学生的提问。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构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和提出问题的学习模式,对学生提出的综合性很强的问题,要分阶段集中力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对一些枝节性问题,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相机解决。在应对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教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创新交流方式,强化多向交流。现行的课堂教学,不是处于教师“一言堂”的无交流状态,就是处于“教师问,学生答”的单调的师生交流状态,而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却交流甚少。
上述现象的存在,不利于师生的有效交流。在教学中,教师要创新交流的方式,提出有驱动性的、有思维容量的问题,改变学生的活动方式,引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讨论,强化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此外,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结论,应把课堂交流引向更深处。
2.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提供思考、交流的范式。有价值的话题是有效交流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与交流。此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供思考与交流的基本方式,如“围绕问题—形成假设—收集资料—形成初步结论—相互交流—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有可能在一定的思考、交流范式的指导下,围绕问题有条不紊地和文本、老师、同学展开有效的交流与对话,进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交流的有效性。
四、优化教师评价,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变重复、强化性的语言为激励性语言。教师在课堂上习惯性地重复学生的回答,而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的现象随处可见。这种重复的强化性语言过多存在,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也容易使师生之间的交流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上。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变重复、强化性的语言为激励性语言,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激励回答问题的学生,教授解决问题的方法,强化知识技能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
2.加强评价的预设,养成良好的评价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避免评价的随意性,在预设评价语言时,就要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不同表现和回答问题的不同情况设计出不同的评价内容,强化评价的针对性,提高评价的实际效果。此外,教师还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增加教学积累,不断提高课堂评价的水平,养成良好的评价习惯。
五、优化教师的行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参与活动,留心观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还要担当起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角色。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参与部分学生的学习活动,了解学习活动内容和活动进程,观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并适时给予指导,为后面的交流活动做好准备。
2.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适时调节活动进程。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活动,当学生的学习出现问题或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技术和智力支持,并根据学习的具体情况,灵活地调节活动的进程,确保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够高效地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