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孔子教案说课稿
孔子的远祖是宋国的贵族,殷王室后裔,因避乱而迁居鲁国。所以孔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他的父亲叫叔梁纥,是一个职位不大的武官,但是他身高十尺,力大无比,骁勇善战,在当时是全国闻名。这个叔梁纥喜欢儿子,所以他娶的第一位妻子因为一口气生了9个女儿,没有儿子,所以他再次娶了一个妾,你别说,这回生了个儿子叫梦皮,但是这个孩子命不好,一生下来脚就有毛病,过去有规定,叫病足者不能祭祀宗庙,这样叔梁纥就决定迎娶他的第三位夫人,就颜徽,当时她才16岁,这时的叔梁纥则66岁,古时候认为,年过六十四岁结婚就不合礼仪,所以司马迁在《史记》把这二人的结合叫做野合,用我们现代话说就是,孔子是个私生子,不管怎样,叔梁纥高兴啊,终于有儿子了。可是好景不长,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就去世了。要说孔子命也确实不好,他的母亲因为长期遭人白眼、歧视阿,所以积劳成疾,才30多岁就离开了人世。这时的孔子才17岁,从此孔子开始他的坎坷一生。成了孤儿的孔子并没有自暴自弃,他发奋读书,竭力想在社会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可是一直没有得到机会,孔子36岁时,因为逃避鲁国的内乱来到齐国。这个齐国的国君倒是很买孔子的帐,想重用孔子,我们说孔子命苦啊,眼看要升官了,遭到一个人的反对,谁呢就是晏婴。这个晏婴就说了:说这些新流行的儒士只会说漂亮话,靠着说骗吃骗喝的,就会说不会做,这个齐国国君一听也对,于是就开始疏远孔子,孔子看到自己所推崇的“礼”在齐国推销不出去,也就只好返回到鲁国去了。其实孔子的仕途顶峰是在他51岁,这时他在鲁国当过中都宰,中都是个地名,宰是什么?不是宰相,相当于一个市长,也不知道走什么好运了,这官是一路飙升阿,一年以后升为大司空不久升为大司寇。从政四年帮助鲁国干的热火朝天。世事就是不可预料,这时的齐国一看这鲁国最近发展不错啊,于是看不下去了,齐国的国君想了一个办法,什么办法呢?三十六计中的第三十一计:美人计。齐王是精心挑选了八十名年轻娇媚的女子,来诱惑鲁国的国君。嘿,这招还很管用,鲁国国君沉迷于美色和靡靡之音中“三日不听政”。于是,孔子一气之下不干了,炒老板的鱿鱼了。不过,孔子这样负气的一走,做官的前途也就从此走尽了。大家看我们补充教材,曾经游历过齐、卫、陈、宋、蔡、楚等国。
孔子在国外飘泊了14年,68岁时落叶归根回到了自己的故乡鲁国。照理说,孔子的晚年应该是很受尊敬的,生活起来应该很舒适,但是我们说孔子的一生是很坎坷的,就在他回国的前一年他的夫人病故,孔子和他的夫人结婚将近50年,由于他一直以事业为重,所以长期分居,最后连个永别都没有,可谓终身遗憾。
回国两年以后,孔子唯一的儿子叫孔鲤也去世了,古代把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称为人生三大不幸,孔子全都占上了,孔子71岁时他最最喜爱的弟子颜回又去世了,孔子万分悲痛,哀叹:说老天要亡我啊,这样的晚年生活是孔子万万没有想到的,他爱他的弟子甚于爱他的妻儿,所以在公元497年4月11日孔子终于与世长辞了,这时他73岁。这是孔子坎坷的一生
(二)礼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孔子的思想就常常被一个词所代替,就是礼。孔子生活的时代正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也就是礼到了不得不变革的时代,在这样的条件下,孔子提出“克己复礼”,就是克制自己内心的私欲,恢复和平的社会秩序。用什么来恢复呢?孔子选择了周礼,并且加以创新改进。周礼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通过礼仪来规定每个人在社会结构中的具体位置。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比如君主就要像个君主,臣子就要像个臣子。这是很严格的,比如论语有这样一个故事:当时有个季氏不仅不把国君放在眼里,家里举办宴会,要跳舞。以当时宫廷的舞乐队的规矩来说是:天子八佾(八人为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八八六十四人)可是季氏却故意打破老规矩,偏要设置64人的大型舞乐队,所以孔子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说了一句话叫”八佾舞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孔子继承了周礼,但是又加以创新。他指出礼本身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过去人们都用麻料来做礼帽,后来说丝料比麻料节省,孔子说俭,吾从众,意思就是说他同意大家的做法,改用丝料,这实际上是承认礼的因时而异。
孔子认为礼的形式和内容应该统一。孔子说:恭而无礼则劳,就是一个人一味恭敬而不懂礼法就会烦劳、忧愁;有的人走极端,要不很谨慎,但是过於谨慎而不懂礼法就会显得胆小怕事;有的人只知道勇敢而不懂得礼法,比如看见别人就会鲁莽惹祸;比如孔子的弟子子路就很鲁莽,孔子经常教育他。孔子说心直口快的人不懂得礼法就会尖伤人,这让我想起我看过的一个小故事,有一个小男孩脾气不好,一生气就大吵大闹,都口无遮拦,让人听了很难受。于是他的父亲给了他一袋钉子说你一想骂人的时候就钉一个钉子在后院的围栏上。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37根钉子。慢慢的,每天钉下的数量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容易。于是,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也不会不懂礼法,乱发脾气了,男孩告诉了父亲,父亲说好啊,你把钉子都起出来的吧。拔完之后这个父亲握着他的手,说:“孩子,你看看那些围栏上的钉子留的洞。这些围栏将永远不能回复到从前的样子。你生气有时候说的话就象这些钉子一样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别人一刀,不管你说都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放语的伤痛就象真实的伤痛一样令人无法承受。
所以一个人恭敬、谨慎、勇敢、直率,但是如果不受礼的约束,就会变得不文明,甚至不道德,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破坏了人际之间的和谐。很明显,孔子论礼到这里,已经把礼当成是每个人立身处世的规矩原则,接人待物的合理方式,这个内涵似乎离我们现代人更为接近。
那么我们来看这个仁和礼有什么联系呢?其实仁,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是内容,礼是一个人的外在表现,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才有意义。仁礼二者体现了人的内在思想和外在形式必须相一致的观点。
第二篇:孔子说课稿
《孔子的故事》说课稿
一、说教材
《孔子的故事》是小学语文A版教材四年级下册最后单元的一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是根据《论语》等相关资料简要地对孔子作了一些介绍。文章按照“总起——分述”的思路行文,先介绍了孔子的生平概况,再具体地讲了孔子生平中有代表性的几件事情。通过对孔子语言行为、神态心理的描写,充分体现了孔子刻苦读书、谦虚好学、不懂就问、百学不厌等方面的品德。突出了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二、学情分析
孔子这个名字对学生来说应该不算陌生,学生在平时的课外阅读和生活中经常见到孔子的一些名言,为了更好的理解课文,更全面地了解孔子,课前可布置学生查阅孔子的有关资料,包括生平资料、学术成就、求学待人等方面的故事。
三.根据对以上内容的整理,结合2011版语文新课标,对本课文的具体教学实施,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学会写8个会写字。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字句,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3.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通过学习孔子的几个小故事,感悟孔子厌恶偷盗,敢于自省,勤奋读书等方面的品德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引导法,即教师引导适时点拨.学法:合作探究,任务驱动法.即,根据任务小组合作探寻答案,完成任务.三学生课前准备:从不同途径了解孔子.五、教师课前准备:课件:孔子的画像、生平简介等。收集孔子的生平故事和相关图片.三说教学过程 【设计理念】
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营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条件,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通过多种形式的练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
根据对以上内容的整理,结合2011版语文新课标,对本诗文的具体教学实施,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学生读孔子的语录,导入新课
二初读感知 三品读感悟
一、学生读孔子的语录,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学无止境;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全班有感情地配乐读,这几句话是谁说的?
3、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孔子。
4、师出示课件,补充孔子的资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孔子的故事》。(板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或工具书认读(2)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
2、检查预习和自读情况:(1)指名读下面的词语
凄凉 儒家 论语 经典 仲
传诵 艰难度日 举目无亲 孤苦伶仃 满面羞惭 远近闻名 谦虚好学 不以为然 多音字教学和写字指导
(2)分组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练习孔子是我国著名的___家、___家、___家。孔子是一个家境___的孩子。孔子成了___的大学者。孔子读书___。
孔子___,___,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
(3)用上“虽然„„但是„„,„„而且„„,„„所以„„”把所填内容连成一段话。(孔子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他读书非常刻苦。而且他谦虚好学,不懂就问,所以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学者,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三、品读感悟
1、接下来,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找哪个自然段介绍了孔子的地位和身世?学生反馈。
指导读两个句子,理解“举目无亲、孤苦伶仃、凄凉”等词语。
2、孔子的成功和他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默读第2至5自然段,想想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哪些关于他求学的故事?用笔勾划出来。
4、学生反馈。
(1)、贵族请读书人吃饭,孔子被赶走,他只好羞愧地离开(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理解“满面羞惭”,思考:为什么他会被大贵族孙氏赶出来呢?(因为他家境贫寒,根本没有钱读书。)(3)、孔子没钱读书,被赶走后心里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想象。(他下定决心要好好读书。)
(4)、从那以后,孔子读书非常刻苦,他是怎么读书的呢?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他一边给被人看仓库和牛羊,一边抽空读书。” 板书:刻苦
(5)、用“一边„„一边„„”造句。
(6)、概括这一段的写作手法: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教育学生可以在习作中运用这种写法。
(6)、孔子进太庙,是怎样做的?女生读第4自然段,指名读重点句,抓住“珍惜、仔细、搞清楚、不以为然、不懂就问”等词语理解。
(7)、孔子进太庙不懂就问,说明他有什么品质?板书:谦虚好学不懂就问
(8)、孔子就是这样孜孜不倦地学习,成了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让我们怀着对孔子的敬佩和赞叹之情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9)孔子学识渊博,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他首倡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成为当时学术下移,私人讲学的先驱和代表。全班齐读“后来,他的学生们把他说的话和他的一些事迹辑录成了一本书,叫《论语》。这本书成了儒家经典,被世代传诵。” 板书设计 孔子的故事
勤奋刻苦
谦虚好学
第三篇:《孔子拜师》说课稿
《孔子拜师》说课稿
涌山中心小学
刘阿兰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孔子拜师》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第五册第五组的课文。本组课文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为我们打开了这座宝库的一扇门,通过学习本组课文使学生能够从多个侧面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本文引领我们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这是一片精读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通过对孔子和老子的语言、心里和动作的描写来突出、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文章中有两个人物,两条线索,不同形象。一条是以孔子不远千里、风尘仆仆拜老子为师为主线,另一条以老子诲人不倦为暗线,两条线索相辅相成,互为渗透。文章的语文朴实易懂,应该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来研读课文,积累语言。
(二)目标设定
结合《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第二学段阅读目标,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积累语言,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研读重点词句,感受孔子求学的艰辛,体会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根据三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及现有知识水平,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
从孔子求学的过程中体会孔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是: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的含义
二、说教法与学法
三年级的学生,学习习惯、阅读习惯正在形成之中,对课文的理解比较吃力。因此,引导学生在读准字音、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再以“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默读课文,画出让你深受感动的句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圈、点、画的方法进行品词析句、朗读、感悟和想象来学习、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从而实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教学流程:
1.揭示课题,初识孔子→2.初读课文扫清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3.研读课文,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行→4.演读课文,加深对孔子和老子的印象→5.总结提炼,升华情感→6.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第一环节:揭示课题,初识孔子
首先我在黑板上板书课题。再指导读题。这里我着重指导读好“孔子”,“孔子”读“kǒnɡ zi”,不读“kǒnɡ zǐ”。接着学生交流对孔子的认识。老师相机补充,归纳,小结。
对于八九岁的三年级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对于孔子、老子略有所闻,但知之甚少。因此开课时,师生交流对孔子和老子的了解,增进学生的认识,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扫清生字词障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提出要求:
a读准每个字音,注意难度的字词要反复练习,读准; b难读的句子要反复练习朗读,读通。
学生读书之后再检查检查朗读,先检查词语的朗读,再检查课文的朗读,教师纠正错误的读音,针对学生读书情况给予表扬或提出建
议。
阅读教学是以读为本。而读也要有层次有目的地读。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带着学习目标来读,读准每个字音,注意难度的字词要反复练习,读准;难读的句子要反复练习朗读,读通,扎扎实实读好课文。
读准课文之后再指导写字,要求做到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对学生不到之处给予及时指正。
最后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完成第二环节的教学。再读课文时,我让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关于孔子的什么事?
默读完之后,完成以下填空,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孔子(三十岁)的时候,因为(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所以拜(老子)为师。
《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中提出初步学会默读,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再读课文时,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课文讲了什么事?”来读课文,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有一定困难,所以,以填空的方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逐步学会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既培养学生默读的习惯,又学会如何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研读课文,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读了课文,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默读课文,画出让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以这个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品词析句。通过读、思、再读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1重点关注以下句子,谈孔子品行。
(1).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孔子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他自己却总觉得知识不够渊博,他是个谦虚、好学的人从这句话中得到很好的体现。所以抓住这句话,引导学生理解,感受。在这里,渊博、远近闻名等词学生的理解不一定准确,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生活及上下文理
解。我主要预设以下问题来引导学生理解,感受孔子的品行。
a你读了这句话有什么感受?(设想学生会说:谦虚,好学)b哪些词让你有这样的感受?(学生也许会说:从总觉得 不够渊博这两个词中感受到的)
抓住课堂生成,理解“渊博”,你觉得他的知识渊博吗?为什么? 从前一句话“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可以看出他的知识很渊博。相机理解“远近闻名”。
你觉得这段话该怎么读?指多名学生读,读得好的地方给予鼓励表扬,读不好的地方讨论该怎样读,做到读出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教学目标之一,所以在学生理解了句子之后,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去读,才能读出感情。
(2)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这句话说明孔子为求学不怕路途遥远,不怕艰苦,为能早日拜师,日夜兼程地赶路,充分体现了孔子的品行,令人深受感动。所以我先通过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相距上千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再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来感受。最后指导朗读,读出孔子求学艰辛的感情。
孔子饿了,就_____ ;累了,孔子就_____;天黑了,孔子还_____ ;正是这样_____、____,几个月后_____。
(3)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是孔子拜师求学的真正原因,是孔子学习态度的体现,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我确定了如下教学:
a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b用一个成语概括“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C孔子是这样说的,他是这样做的吗?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句话。
d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这句话,学生会想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等的学习态度,从而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突破难点。
(4)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不离老师左右”是为了能“随时请教”,足以看出孔子好学。所以,我设计如下教学:
a)“不离老师左右”是什么样的?
b)“随时”会是什么时候?也许是——
也许是——
也许是—
当然,文中还有其他句子也能体现孔子的品行,学生找出来了,也可以简单讲讲。
2、重点关注以下句子,谈老子品行。
(1)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迎候”说明老子对晚辈的爱护,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比较“迎候”于“等候”的区别,体会老子的品行。
(2)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迎候”“毫无保留”寥寥几个词语,把老子育人的态度勾画了出来。当然,文中也还有其他句子也能体现老子的品行,学生找出来了,可以简单讲讲。
(四)演读课文,加深对孔子和老子的印象。
以课堂表演的方式再现孔子拜师的场面,即能增加课堂学习活动的趣味性,又能使学生的心、学生的情融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对孔子的谦虚、有礼和老子对晚辈的爱护产生切身体验,使得课堂富有活力。
(五)总结提炼,升华情感。
1、今天我们透过课文的语言文字,走进了孔子,认识了老子,现在我们要穿越时空的隧道,与古人进行零距离接触。请你选择一个方面,至少用上文中的两个词,说一句或几句话。
A、我想对孔子说:____________
B、我想对老子说:____________
C、我想对孔子和老子说:____________
学过的词语句子让学生用一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内化课文的语言,对小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极有意义。这样的说话训练,因为难度不高,所以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由于不是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学到的词语,各种层次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水平进行说话训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能调动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学过的词句理解了,再试着运用运用,有利于促进课文语言的内化。同时,也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孔子和老子的印象。
2、同学们,孔子的虚心好学、老子的诲人不倦被世人称颂,正是他们做到了学无止境,才学识渊博,得到后人的敬仰。来,请大家拿起课本,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对两位圣人的敬佩。
(六)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一条大河源远流长,这堂课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窗。对圣人的了解不能随课文结束而停止,所以为了进一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我布置了以下作业,1、布置课后搜集、背诵孔子名言。
2、搜集阅读孔子、老子的其他小故事 根据教学流程,板书如下:
(七)板书设计
文中两个人物:孔子和老子;两条线索: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所以我设计这样的板书,当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生成适当调整。
第四篇:说课稿孔子拜师
孔子拜师说课稿
老师:
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孔子拜师》,我将会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流程以及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这篇课文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1)说教材
《孔子拜师》是选自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组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课文在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的过程中,线索非常清楚,且将课文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孔子决意拜师;第二部分,是孔子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第三部分,是写孔子认真求学;第四部分,是写人们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又敬重他们的人品。
本组教材以“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专题,《孔子拜师》作为这组课文的第一篇,意图是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说教学目标
1.会认“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3)说教学重难点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4)说学情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孔子离他们是比较遥远的,对那个年代的生活情况不是很了解,无想想象,所以会有学生说到挖草根,吃树皮。孔子谦虚好学的精神只能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因此在教学中应处理好知识理解和学生语文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注意抓住思想内容与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要让孩子们真正地走进文本,从对话中,从文本中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彬彬有礼和不怕辛苦。需要教师引导下的深入地阅读,让孩子们自读、自悟、自得。在读中获得愉悦地享受,在读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二、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1.理解字词,整体感知
整体把握课文最好的办法就是阅读。分为初读课文、再读课文两轮。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带着学习目标来读,边默读边圈出生字词或不懂的字,借助文中拼音、字典或同桌,扫清生字词障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再读课文时,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课文讲了什么事?”来大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启发学生用总结归纳的方法,理出课文的叙述顺序:孔子决意拜师———历尽辛苦前往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到人们的尊重,并在了解课文思路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课程标准》的目标教学中提出“初步学会默读,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我既培养学生学会默读的习惯,又学会如何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2.具体分析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互相合作解决他们读课题后产生的疑问。良好的语言表达还处于学习和积累的阶段,这也是他们今后学习的重点。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谈话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阅读法、启发式谈话法等。
(二)说学法
根据语文课标理念: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在学法指导上我让学生主动积极的进行多元对话,从中培养他们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和运用的能力。同时指导学生自主、合作,采用集体力量和智慧来学习新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起着带路人的作用。学生困惑时给予启发,阻塞时给予点拔,上台阶时给予铺垫,攀登时给予鼓励。
三、说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ppt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提问:你们知道这两句话是谁说的吗?你们还知道他说的什么名言警句吗?
3.板书小结:孔子(齐读并纠正子的发音,是第三声)是我国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不仅在中国有广泛的影响,在世界上也有较大的影响力。(播放孔子的教学录像)
4.交流: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关于孔子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回报)
5.导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为什么中国的孔子有这么大的影响呢?等学完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你们就明白了。
设计意图:从名言警句引入课题,通过读读背背说说等途径,积极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辅以教学录像,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仰之情,为全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自主探究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小结,划出生字、新词,碰到难度的生字词要对照拼音多读几次,并且想一想,孔子向谁拜师?(学生自读)2.交流汇报:你们知道孔子像谁拜师了吗?(齐声回答,孔子)3.学生分组自学生字新词,教师巡视。
4.分组派代表想全班交流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新词的。5.给课文中的生字找朋友,齐读,理解,记忆 设计意图:“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一到学生与词语交朋友,给课文中的生字找朋友,让新朋友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意境。在识字理解词语方面给学生焕然一新、意趣独出的感觉。为学生解读文本扫除一切障碍。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过渡:认识了这么多新朋友,接下来我们该认真研读课文了,请大家默读课文,想想孔子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生自读课文后,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2.检查交流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学生用“——”标出文中让自己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住上自己的读书感受。
(2)评一评谁读得最好,好在哪里。
(3)读一读画出来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组的同学听一听。(4)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5)学生结合稳重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3.根据学生交流的材料,说说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设计意图:披文入情,缘情悟文,舍其一,语文的功能就减少了。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请学生当“小老师”指出学写生字的注意点。
2.请字好的学生到黑板上范写生字,注意生字的结构特点。3.课后生字描红,并抄写生词两次。4.熟读课文,搜集孔子老子的资料。四说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板书简洁明了,用几个词便加深了,学生对孔子老子的印象,并用这几个词将文章的脉络梳理清楚。
第五篇:孔子拜师说课稿
《孔子拜师》说课稿
范湖乡朱湖小学教师:王亚娟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孔子拜师》。下面我就教材方面、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四方面对这节课作一个初步的教学构想。
一、说教材
1、《孔子拜师》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读本课七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远近闻名、渊博”等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重点研读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学无止境”,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孔子品质。
情感目标: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师要真诚、无私。3.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彬彬有礼的品行。
4、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师要真诚、无私。
5、说学情
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孔子离他们是比较遥远的,所以孔子谦虚好学的精神只能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要自读、自悟、自得。在读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二、说教法和学法
1、新课标要求三年级的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因此在授课时我打算引导学生抓住“远近闻名”、“渊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上前行礼”、“再次行礼”、等词语体会孔子的品行。
2、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课文中的情感态度。因此,我打算采用自读、指名读,齐读,创设情境读,默读等方式品味语言,引导感悟,激发情感。比如:请用谦虚的语气读出孔子的话。
在学法指导上我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多元对话,从中培养他们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和运用的能力。同时指导学生自主、合作,采用集体力量和智慧来学习新知。
三、说教学程序
分四步进行:情境导入,揭示课题—-初读课文,检查预习—-读中感悟,学习品行---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让学生观看一段孔子拜七岁项橐为师的录像,通过观看教学录像,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仰之情,为全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2、学生交流、介绍孔子
通过课前预习和搜查资料,让学生了解孔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以及对后人产生的影响。
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孔子离他们是比较遥远的,所以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人名、字、号,也为后面感悟人物品行做准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不认识的生字。(要求读正确,难读的多读,难理解的词可以查字典。)
2、听范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的感知。)
3、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出示会认生字:兼、仆、纳、丘、毫、授、佩
同桌之间检查生字认读情况,然后认真观察字形,指出易错的地方,最后去掉拼音指名读来学习生字。出示新词:
远近闻名 相距 学问 风尘仆仆 纳闷 迎候 等候 止境 长进 请教 保留 传授 敬重 品行
(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来学习词语)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文中的好词,纠正容易读错的词语读音。
(三)品读感悟、学习品行。
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以读促悟及追问的方式谈孔子的品行。
预设一: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在段落中,请同学们解释词语“远近闻名”、“渊博”,并由孔子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总结出孔子受人尊敬的原因:谦虚好学。
预设二: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让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画出孔子拜师艰辛的句子。)
在段落中,请同学们解释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并由“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感受到路程的艰难,从而使学生了解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
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入情入境地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通过反复朗读词句表达对孔子艰苦求学的赞颂。然后让学生想象这两个词背后隐藏的艰难困苦,通过想象让学生更能体会到孔子求学的艰辛,从而激发自己更勤奋的学习。
预设三: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孔子的对话中,让同学们感受到孔子的彬彬有礼,并通过这段对话,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的含义。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更好的走进文本,激发情感。
知识的海洋是无边无际的,我们必须也要不断学习。
(四)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1、出示图片介绍:正因为孔子如此好学,所以后来成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人们很佩服他,也很敬重他,为了纪念这位圣人,人们为他修建孔庙,塑了孔子的行教像。每到孔子的诞辰,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都要举办孔子文化节,进行隆重的祭孔活动。孔子的品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以“我想对孔子说„„”为开头写几句话。通过写作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还激发学生对大思想家孔子的崇敬之情。
3、让学生联系身边具有孔子品行的例子,说说怎样学习孔子的品行
通过这样的拓展,学生对孔子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学生亲近了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作为炎黄子孙,要将这可贵的品质传承下去。
4、课后作业
通过这个作业,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孔子谦虚好学、求知若渴、彬彬有礼的品行。
四、说板书设计:为了更好地理解教材,我采用把孔子品行的关键词汇串联起来的方法设计板书,这样既简单明了又突出了重点突显了文本主题。
17、孔子拜师
谦虚好学
不畏艰辛
学无止境 求知若渴 彬彬有礼